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新二第13课教案

新二第13课教案

新二第13课教案
新二第13课教案

1.The Greenwood Boys are a group of pop singers. “绿林少年” 是一个流行歌曲演唱团. ...are a gruop of six girls.

group n. 小组, 团体group : 指合唱团如: Back Street 后街男孩band n.乐队如: 零点乐队, 只有一个主唱

★pop singer 流行歌手pop :popular adj.受欢迎的pop song(music)流行音乐pop star :

2. At present, they are visiting all parts of the country. They will be arriving here tomorrow. 目前他们正在全国各地巡回演出, 明天就要到达此地.

*at present目前up to now/so far 到目前为止nowadays adv.目前

*be doing正在做某事visit v.拜访、参观; (歌手)巡演

all parts of the country 全国各地all parts of the world 全世界各地; 介词用in

in all parts of the world 在全世界各地They stay in all parts of the world.

*visit+地点, 表示去某地

某某人到中国访问visit china 带有职业相关目的visit some place

The headmasters of the New Oriental school visited Lanzhou.这里指演讲

*将要到达这里be arriving here will be doing 将来进行时态; 理解为一般将来时的另一种形式;

将来进行时态的意思往往等于一般将来时态.

We will be acting.我们将要行动了

3. They will be coming by train and most of the young people in the town will be meeting them at the station. 他们将乘火车来, 镇上的大部分青年人将到车站迎接他们.

*...wil l be coming by train... ,..will be meeting them...

*and conj.连接

* the young people in the town 镇上的年轻人(介词短语作定语)

*most of the young people in the town 镇上的大部分年轻人

most of...大多数的most of the books; most of the time most of + the...(一定要加‘the’) most of the young people most young people most students/most of the students.

4. Tomorrow evening they will be singing at the Workers' Club. 明晚他们将在工人俱乐部演出.

* ★club n. 俱乐部night club 夜总会

* tomorrow evening明天晚上

*...will be singing...将演出, 避免重复, 使用sing

*at the Workers'Club在工人俱乐部

*yesterday evening昨天晚上this evening 今天晚上night:last night 昨天夜间; tonight 今天夜间; tomorrow night 明天夜间; next night 第二天晚上

5. The Greenwood Boys will be staying for five days. During this time, they will give five performances. “绿林少年” 准备在此逗留5天. 在此期间, 他们将演出5场.

* ★performance n. 演出-mance 名词标志perform v 演出

*逗留五天...will be staying here for five days 演出五场...give five performances

* as usual 象往常一样

6. As usual, the police will have a difficult time. 同往常一样, 警察的日子将不好过,

* The police will have a difficult time...

have a good time 玩得开心; have a hard time 生活得艰辛

have a difficult time.日子不象平时那样惬意

7. They will be trying to keep order. It is always the same on these occasions.

他们将设法维持秩序. 每逢这种场合, 情况都是这样.

* ★occasion n. 场合

中文: 在某种场合, 某种条件下, 某种环境中

英文: occasion = time : 时候

this occasion; on the(this)occasion. occasionally adv.=sometimes 有时候, 偶尔

on the occasion; occasionally

* try to do 设法做某事, 尽力做某事keep order 维持次序 ...on these occasion(s)每逢这种场合the same 表示情况相同

【Key structures】关键句型

将来进行时

用一般将来时和将来进行时所表达的含义是一致的.

一般将来时: shall/will + 动词原形

1.表示将要发生的动作或存在的状态. 2.将来时的其他结构;

基本结构: shall/will + 动词原形

Ⅰ: be going to do something 打算做某事; be gonna[美语] He'll lose.

与打算无关含义的句子, will与be going to do 不能互换

be going to 与will对比; 下列情况须用will

I'll be sixteen years old next year.

Ⅱ: be + to do sth.表示计划安排在某事或用来征求意见

Eg: I am to have a holiday.

Ⅲ: be about to do sth.即将做某事.

Ⅳ: will be doing 表示将要做某事

Ⅴ: be doing(瞬间动词)表示将来时态go,come arrive,leave,die,land,join

Ⅵ: be 一般现在时表示将要发生

Eg:if it rains,...

【Special Difficulties】难点

名词所有格:

(a)在单数名词及不以-s 结尾的人名后加's;

(b)在规则的复数名词的-s 后面加所有格符号';

(c)在以-s 结尾的单数名词后加-'s;

(d)在以-s 结尾的人名后面即可以用's 也可以用所有格符号';

in twenty minutes' time 3 minutes' walk(drive) 走路或开车三分钟的路程

how much minced meat...? (碎肉) I want ten pounds' worth of minced meat.

Exercise 8. how much damage was there?

哪儿有多大的损失?

A.There was a hundred pounds'worth of damage.

〖语法精粹〗P17 4

4.I want ( c ).

A.a dollar worth candy

B.candy a dollar's worth

C.a dollar's worth of candy

D.a dollar worth's candy

【语法精粹】一般将来时P11

1."The meeting is scheduled to begin at 7 o'clock"

"But__c___a delay."

A.it will be

B.there'd be

C.there will be

D.there is

schedule:按计划, delay:延迟, 拖延和耽误

将来时态: 在A 和 C 中

it be:它是,be动词的后面一旦加名词, 往往认为主语和名词之间是等号关系there be:哪儿有(某地有某物), 有某事发生

There will be a meeting.那儿将开会

There was a fire.发生大火

2.He'll leave for Paris before you__c___next week.

A.will come back

B.will be back

https://www.wendangku.net/doc/175694475.html,e back

D.came back

before,状语从句的标志

在状语从句中不可能出现将来时, 都被一般现在时态取代

3.Our next meeting__c___on 1st December

A.has been held

B.will hold

C.is to be held

D.is holding

be to,将来的标志, 是将来还是被动

4.Where__c___a will,there is a way.

A.there will have

B.has been there

C.there is

D.there has been.

是个谚语, 直接记忆, “有志者事竞成” , “哪儿有愿望, 哪儿就有路” where 引导的是地点主语从句

5.It__b___be Wednesday tomorrow.

A.is going to

B.will

C.is about to

D.is to

一般的情况可以互换, 遇上没有办法打算和计划安排的, 只能用will be

be about to:计划打算; be to:计划打算; be going to :计划打算

will,单纯的表将来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十三课《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教案

13* 金色的鱼钩 ?教学目标 1.理解“威胁、弥漫、衰弱、喜出望外、瞻仰、奄奄一息、收敛”等词语。 2.快速默读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相互交流最感动的地方。 3.运用学习方法,抓住人物的神态、语言、动作等细节描写来体会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体会红军战士团结友爱、勇于献身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运用学习方法,通过品读人物的神态、语言、动作等细节描写,体会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 ?教学策略 1.字词教学 通过查阅资料、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等方法理解词语。如“颧”字的读音是“quán”;“弥”字的读音是“mí”,不是“ní”。 2.阅读理解 主要采用朗读、默读、概括、圈画、想象等学习方法,并查找资料,了解故事背景,再抓住人物的神态、语言、动作等细节描写去体会人物品质的方法,体会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 3.表达运用 在充分理解文本后,以“老班长,我想对您说……”的形式写话;

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展现人物内心的表达方法;选择合适的方式进行表达。 ?教学准备 1.预习提纲:完成《状元大课堂·好学案》对应课文预习作业。 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板块一红军故事娓娓道来,一颗红星亮闪闪 1.视频导入。 同学们,关于红军长征你了解多少呢?接下来我给大家讲一讲有关红军过草地的故事。(课件出示红军过草地的图片并配上背景音乐) 课件出示: 远远望去,草地似一片灰绿色的海洋,不见山丘树木,没有村寨道路,一眼望不到边。若不慎陷入泥潭,无人相救,会愈陷愈深,直至被完全吞没。每年的5月至9月为草地雨季,本已滞水泥泞的沼泽,变成漫漫泽国,红军正是在这个季节经过草地的……准备的青稞麦炒面,需要用水煮着吃,没有水,干吃很难受,且口渴难熬。一般战士准备的干粮,两三天就吃完了,所以饥饿和疾病威胁着每一个人的生命,许多同志没有在战场上倒下去,却在草地里默默地死去……

第21课《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第21课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正确理解诗中的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山居秋暝》。 3.理解诗句的意思,通过学生对作品的赏析,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生活情趣,感受诗人的高洁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4.借助教材注释,结合课外资料,通过自主学习,正确理解古诗的意思。 5.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体会诗中描绘的秋色和诗人抒发的感情。 6.学习诗人精妙的构思,理解诗人创作的独特风格。 7.引导学生以乐观的心态走出忧愁困境。 【教学重点】 1.把握诗歌的景与情,感受品味诗歌的意境。 2.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体会诗中描绘的秋色和诗人抒发的感情。 3.学习诗人精妙的构思,理解诗人创作的独特风格。 【教学难点】 1.体会王维“诗中有画”的创作风格。 2.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体会诗中描绘的秋色和诗人抒发的感情。 3.学习诗人精妙的构思,理解诗人创作的独特风格。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大诗人苏轼曾经说过这么一句话:“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这“摩诘”指的是谁呢?是唐代诗人王维。从这句话我们可以知道王维是

一个能诗善画的人,但是我们谁知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究竟是什么样的境界呢?好,这一课我们来学习王维的诗《山居秋暝》,一起去感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出示课题:山居秋暝 二、讲授新课 (一)初读感知 1.走进作者 王维(701—761),字摩诘,蒲州(今山西永济)人。开元九年(721)进士。累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晚年闲居蓝田辋川。诗与孟浩然齐名,称为“王孟”。前期写过一些边塞诗,但其作品最主要的是山水田园诗,通过田园山水的描绘,宣扬隐士生活;体物精细,状写传神,有独特成就。著有《王右丞集》。 王维多才多艺,诗、画、音乐都很有名,受佛家、道家思想影响很深。 2.写作背景 这一首五言律诗是唐代著名诗人王维的后期作品。当时,王维已归隐山林。诗中描绘的,便是诗人归隐在辋川别墅时所见到的秋日傍晚雨后山林的景色,表现了诗人乐于归隐的生活意趣。诗人笔下的秋景,清新而富有生气,一洗前人诗文中常见的悲凉感伤的情调和低沉灰暗的色彩。 3.山水田园诗 源于老庄哲学,成于晋陶渊明手笔,继于大谢(谢灵运)小谢(谢眺),盛于唐代王(王维)孟(孟浩然)。 山水田园诗以描绘秀丽的山光水色,和谐的田园生活为主要内容,寄托了作者因怀才不遇,或愤世嫉俗,或厌恶官场,而宁愿隐身山林,无拘无束的生活愿望。 4.解题 山居秋暝 “山居”:山中的居所。点明了地点。

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下册第13课《我能行》教案

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下册第13课《我能行》教案 13我能行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学会把“大拇哥”竖起来,送给每个值得我们为之点赞的人; 过程与方法:学会努力完善自己的不足之处。学会拥有自信,其实每个人都可以做的更好,多努力就会有进步;知道“不能只说行,努力才能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每个学生都能树立正确的“自信观”,不过分自卑,也不过分自大。踏踏实实,努力进步,才是我们真正要学会的。 教学重难点: 让每个学生都能树立正确的“自信观”,不过分自卑,也不过分自大。踏踏实实,努力进步,才是我们真正要学会的。 教法: 利用教材,相关课件即可 教学准备: 准备有关自信的名人实例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大拇指”送给你和我。 1、教师播放歌曲《我真的很棒》,引领学生听着歌曲拍手。 2、(课件出示教材第50页的图片)师引。 3、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小组代表在全班交流。 4、师小结:我的大拇指哥叫“再试一次”,我把它送给我自己,因为我相信自己再试一次,也许能行。 二、我哪里还不行呢? 1、课件出示教材第51页左图。(情境教学) 2、课件出示教材第51页右上图。(情境教学) 3、课件出示教材第51页右下图。(情境教学) 三、我也能行。 1、课件出示教材第52页图片。 2、师:同学们,你们有什么感想呢? 3、学生讨论交流。 4、师:我们每个人都会认为自己有不行的地方,但是我们要虚心向他人请教,相信自己通过努力一定也能行的。 四、谁会真的行呢吧? 1、课件展示教材第53页图片。 2、师:同学们,你们有什么感想呢? 3、学生自由发言。 4、师小结:不能只说行,努力才行! 五、课堂小结。 教学反思: 1

六年级第14课教案新部编本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第14课四季之歌 设计理念: 新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个性地表达。”个性化写作成为新时期作文的主旋律,古语日:“文如其人,言为心声。”不同的人,即使是对同一事物,感受也不尽相同,而写作也应各具特色。因此在作文教学中,必须尊重学生的个性,充分调动学生展示个性的积极性,并努力创设学生个性发展的广阔空间,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创新能力。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学习写景作文的一般结构,学习从不同角度观察景物,能按一定顺序、有重点地具体描写四季的景色。 2、能力目标: 培养全方位、多视角地观察能力,在欣赏图片和与伙伴交流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能表达自己对四季的喜爱之情,激发学生观察生活、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点: 培养全方位、多视角地观察能力,学习从不同角度观察景物,能按一定顺序、有重点地具体描写四季的景色。 教学难点: 巧妙构思,从独特角度进行习作,写出自己的个性。 教学流程: 一.课前游戏: 中国的汉字是非常有意思的,许多文字游戏也由此而诞生,下面我们就来玩一个简单的文字游戏: 十加两笔共可以组成九个姓氏,你能一下子全写出来吗? 公布答案: 丰王井韦支车牛计木

师总结:文字游戏考验我们平时的积累和活学活用,希望同学们今后能多多留心,多多积累。 二.谈话导入: 师导语: 同学们,一年四季之中,你最喜欢哪个季节?为什么喜欢它?说出你理由。(学生自由发言) 老师总结: 一年岁月,四季更替。春天是欣欣向荣的,一切景物在春风中萌发生机;夏季是热情的,在骄阳的沐浴下万物惊羡迷人身姿;秋天的景色是迷人的,象征着丰收和繁荣,意味着欢乐和富强;冬天是凄美的,在圣洁的白色中尽展独特的风光。四季风景,淋漓尽致,让我们走近四季去观察、去感受……(板书:四季之歌) 三.积累语言: (一)描写四季的词语: 你能一下子说出五个以上的词语吗? 春()()()()()() 夏()()()()()() 秋()()()()()() 冬()()()()()() (二)描写四季的句子: 请同学们读一读下面的句子,边读边想象每个句子所描绘出的画面。(指名读,每人读一句,轮读) 春 1、春姑娘乘着清风,带着温暖翩翩而来,她张开双臂,舞动着纤细的手,把碧绿洒满大地,把百花插上枝头。 2、正是初春,李子树上已吐出米粒大的嫩黄芽苞,在春阳下仿佛刷刷地在伸展。 3、暖融融的雨丝好像一串串的珍珠,又好像春姑娘的鞭子,抽打着冬天的阴影,驱赶着料峭的寒意。 4、那一簇簇的小草顶破了地面,悄悄地探出了嫩绿的脑袋,神气地立在地面上。

《第21课,风筝》教案 风筝教案

《第21课,风筝》教案风筝教案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的内容,多角度有创意地理解课文,进行探究性学习。 2.运用自主、合作、探究方式探讨疑难问题。 3.感悟亲情的含义;了解科学的儿童教育思想;学习鲁迅先生的自省精神;理解作品的批判性。 教学重点 整体感知课文的内容,多角度有创意地理解课文。 课时安排:两课时 一、导入 1.由有关风筝的诗歌导入,引入本文的篇名、体裁和作者。 2.简介本文的作者鲁迅 鲁迅,(1881-1936)本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字豫才。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二、预习检查 读准下列字音 1.生字 丫杈chà 憔悴qiáocuì 模样mú 嫌恶xián wù 可鄙bǐ 什物shí

惊惶huáng 瑟缩sè 惩罚chéng 虐杀nüè 宽恕shù 苦心孤诣yì堕duò 蜈蚣wúgōng 伶仃língdīng 2.形近字 嫌xián 嫌恶怒nù 愤怒堕duò堕落 赚zhuàn 赚钱恕shù 宽恕坠zhuì下坠 诀jué 诀别 决jué 决定 抉jué 抉择 3.多音字 è 凶恶 恶ě 恶心 wù 嫌恶 shí什物mó 劳模 什模 shén什么mú 模样 三、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自主朗读课文 1.朗读要求: ①读准字音;②停顿恰当;③读出感情;④读出重音。 2.根据课文的内容,快速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①课文是介绍风筝这种工艺品的吗?(不是) ②风筝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线索)

④试着用一句话概括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课文记叙了“我”毁掉了弟弟的风筝,后来我知道自己错了,准备向弟弟道歉,而弟弟却不记得了。) ④课文写作的时间是哪一年?你知道那时的中国正处在什么社会吗?(1925年、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⑤文章记叙的顺序有哪几种?本文记叙的顺序是什么?(顺叙、倒叙、插叙; 倒叙) (二)思考 1.“我”为什么不允许小兄弟放风筝?(是没出息的孩子的玩艺) 2.为什么不许小兄弟放风筝是“对于精神的虐杀”?(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 3.鲁迅对等自己的错误的态度与一般人有何不同?(对待自己当年的行为,深深地谴责自己。不因自己当年的动机是好的,就原谅自己;不因时间久远,就不了了之。他的心情是那么沉重,可见他是多么严厉地解剖自己。) 四、合作探究 质疑、讨论、答疑 (一)1—2段(第一组问题) 1.为什么“在我是一种惊异和悲哀”? (惊异于北京竟在这样的季节放起风筝来了。“我”见风筝而悲哀,是因为想起小时候“精神的虐杀”的一幕,说“惊异和悲哀”,从结构上来说,是引出下文) 2.“四面都还是严冬的肃杀,久经诀别的故乡的久经逝去的春天,却就在这天空中荡漾了”,为什么说春天“久经逝去”?为什么又说这春天就在北京的天空中荡漾了? (这里所说的“春天”,有特定的含义,是小时候的故乡的春天,是天空中有风筝的春天。现在,在北京,看见远处有一二风筝浮动,由风筝而联想到故乡风筝时节的春天气息,所以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3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精品教案

13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1.学习略读,学会通过抓住关键句段快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的方法。 2.深入理解课文的主旨,体会作者在文中流露的思想感情。 3.领会文中所记叶圣陶先生的语文观点,学习本文通过若干件小事,写出人物特点的写作手法。 4.感受“小事件”中的“大品格”,学习叶老先生谨严自律,待人宽厚的节操和风范。第1课时 一、导入新课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这是说崇高的德行,虽然不能达到这种程度,可是心里却一直向往着。拥有崇高的德行,历来是文人墨客所推崇的,我们也提倡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我们又该怎么去践行这美好的道德品行呢?做一个怎样的人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张中行的《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了解一下叶圣陶先生,看看他的为人处世。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了解相关资料 1.简介叶圣陶先生。 叶圣陶(1894—1988),原名叶绍钧,字秉臣,辛亥革命后改字圣陶。汉族人,江苏苏州人,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曾当过10年的小学语文教师。新中国成立后,叶圣陶曾担任出版总署副署长、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教育部副部长等。主要作品:我国第一部童话集《稻草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小说《倪焕之》,短篇小说集《隔膜》《火灾》《线下》等。 叶圣陶先生是中国文艺界、教育界的老前辈,他为人敦厚,彬彬有礼。著名诗人臧克家曾经说过:“温、良、恭、俭、让这五个大字是做人的一种美德,我觉得叶老先生身上兼而有之。” 叶圣陶热切地主张规范现代汉语,包含规范的语法、修辞、词汇、标点、简化字和除去异体汉字。最重要的是,叶圣陶在出版领域提倡使用白话文。他的杂志和报纸大多使用白话文,这极大地方便了读者的阅读。所有的这些贡献促进了中国新闻事业的发展。 2.介绍作者张中行。 张中行,原名张璇,河北省人,著名学者、哲学家、散文家。主要从事语文、古典文学及思想史的研究。曾参加编写《汉语课本》《古代散文选》等;编著有《文言常识》《文言津逮》《佛教与中国文学》《负暄琐话》等。季羡林先生称赞他为“高人、逸人、至人、超人”。 张中行和他记述的叶圣陶先生,都是著名的语文学家。二人有多年的交往,感情深厚,亦师亦友。1988年叶圣陶先生辞世,三个月后,作者写下了这篇文章,从文中能深深地感受到张中行先生对叶圣陶先生的尊敬。作者通过对叶先生言行的记述,赞美了叶先生的高尚品性,同时也阐扬了叶圣陶先生的语文主张。

第13课辛亥革命教案

第13课辛亥革命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有关孙中山创建兴中会和中国同盟会,三民主义,武昌起义等历史基础知识;通过看图,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想象能力;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学会搜集资料并能从有关资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不断进取的意识。 教学重点:辛亥革命爆发的原因;《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评价辛亥革命。 教学难点:袁世凯篡夺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辛亥革命的局限性。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20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第一次是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第二次是毛泽东领导中国人民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社会主义制度。第三次是邓小平领导下的改革开放。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第一位伟大人物和第一次历史性巨变——孙中山和辛亥革命。 知识链接:辛亥革命的概念: ⑴广义的辛亥革命是指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为推翻清王朝帝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全过程。 ⑵因武昌起义发生于旧历辛亥年,人们把武昌起义称为狭义的辛亥革命。 一、辛亥革命的酝酿与准备:(爆发原因) 1、政治条件:《辛丑条约》签订后,中国民族危机加深,中国人普遍感到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推翻清朝的封建统治成为大势所趋。 2、经济和阶级基础:清政府推行“新政”和“预备立宪”,客观上促进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不断壮大; 3、思想基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课本62页 内容: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等学说; 主阵地:上海和日本东京; 著名的革命宣传家:邹容、陈天华和章炳麟。 章炳麟指出:革命是除旧布新的良药,实现民主共和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 邹容则在《革命军》中写道:“革命者,天演之公例也”,“竖独立之旗,撞自由之钟……我中国今日不可不革命”。他号召推翻清朝统治,建立独立、民主、自由的“中华共和国”。4、组织基础: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和政党的建立。课本63页 (兴中会、同盟会等建立的时间、地点、人物、性质) (1)兴中会——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时间:1894年创立人:孙中山 地点:美国檀香山 性质: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团体 入会誓词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建立合众政府。” 目标:推翻清朝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2)同盟会——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A、时间:1905年 B、地点:日本东京

新概念英语第二册课后练习题答案详解(第13课)

新概念英语第二册课后练习题答案详解(第13课) 新概念英语第二册课后习题Lesson 13 1. b 根据课文第3-4行They will be coming…and most of the young people in town will…,只有b. mainly the young people 与课文内容相符合,而其他3个选择都不符合课文内容。 2. d 根据文章第7-8行...the police will have a difficult time, they will be trying to keep order.只有d. to prevent trouble(防止麻烦)最符合文章的意思,它说明警察去那的目的,而其 它3个选择都表示原因,不能准确表达文章的含义。 3. b 需要选同前面句子中的most of (绝大部分)意思相近的词或短语。 a. A lot(很多)后面应该有of, 与most of 意思不同;c. Some(一些) 不是most of 的同义词,语法上也讲不通;d. Many(很多)也不是most of 的同义词,且有语法错误;只有b. Nearly all(几乎所有的)同 most of 的意思最接近,也最符合语法。 4. c 只有c. long will they be 最符合语法和题目意思。 a. long they will be 不是疑问句形式,不合乎语法规则;b. they will be 不合乎语法,也不合乎题目意思;d. long they be 不合乎语法。 5. a 只有a.in才最接近前面句子中的 during 的含义,而其他3个 选择都在意思上讲不通。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第21课教案

第21课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一)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知识:要求学生了解北京紫禁城、明长城;知道李时珍《本草纲目》、宋应星《天工开物》、徐光启《农政全书》等重要著作。 2.能力:通过组织学生开展如何看待长城这一问题的讨论,培养学生辩证地、多角度地看待历史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播放音像资料(故宫、长城),让学生感受到巍峨雄壮的宫殿和气势恢宏的长城建筑所产生的震撼人心的情感体验,从而感知历史。 2.让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设计图表,归纳我国三大科学巨著,让学生学会用列表的方法归纳知识,便于知识的掌握。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雄伟的北京城和明长城,是我国也是世界建筑的杰作,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创造力,值得我们骄傲和自豪;三位科学家刻苦钻研、勤奋好学、不甘平庸、敢于进取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雄伟的北京紫禁城和明长城;科学巨匠和巨著。 教学难点:文化成就如何反映时代特色。 【教学方法】 多媒体辅助教学法、问题教学法、归纳法、讨论探究、合作学习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 北京是我们伟大祖国的首都,是全国政治和文化中心。明成祖时候,在元大都的基础上,修建了北京城,北京城布局严谨,城墙高大雄伟,街道宽广笔直,是古代城市建筑的的杰作,城中心的故宫又叫紫禁城,是明清两朝皇帝居住和处理政务的地方。你知道它为什么叫紫禁城吗? 一、雄伟的北京紫禁城和明长城 设问:刚才看到的故宫,故宫是北京城的一部分。出示《明朝的北京城》图。(指图)北京城由宫城、皇城、京城三个部分构成(介绍北京城:布局严整、城墙高大雄伟、街道宽广、笔直,故宫建筑群以及天坛等著名建筑是古代建筑的杰作)。它是什么时候开始营建的?是哪两朝皇帝曾经居住的地方?结合同学们课前的了解,你能否谈谈它的建筑风格(特点)?你看后有什么感想? 生答:明成祖时修建的。是明、清两朝皇帝居住过的地方。 故宫建筑风格:①造型雄伟。②布局严整。③以一条中轴线贯通南北,两边建筑左右对称,是古代传统的城市建筑的杰作,突出反映了皇权至上的特点。④内外装饰精美豪华……介绍自由阅读卡“琉璃瓦和汉白玉”小常识。 老师要明确宫城就是紫禁城(是皇帝居住的地方)——故宫——是我国也是世界建筑之林的瑰宝

《第13课 罗斯福新政》教学设计

第四单元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13课罗斯福新政 1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原因、特点、实质;罗斯福新政的内容 教学难点:1929—1933年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对罗斯福新政的评价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一位美国记者对一位美国总统的评价:“他推翻的先例比任何人都多。他打碎的古老结构比任何人都多。他对美国整个面貌的改变比任何人都要迅猛而激烈。” 师:你们知道他是谁吗?他就是我们这节课的主人公——富兰克林·罗斯福。 师:请同学说说你眼中的罗斯福。 生:一位身残志坚的总统、一位成就了伟业的总统;改革创新、自强的伟人;维护世界和平的总统等。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1929—1933年世界性经济危机 1.世界性经济危机的爆发与发生原因、实质。 (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图文资料并结合材料,说说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和实质。 材料一:1922—1929年,美国经济出现了繁荣的景象:汽车猛增、家用电器丰富、建筑市场活跃。汽车、电器、房屋建筑业成为20世纪20年代美国经济繁荣的三大支柱行业。 材料二:20世纪30年代初,在一个美国煤矿工人家里,瑟瑟发抖的女孩问妈妈:“妈妈,天气这么冷,你为什么不生起火炉呢?”妈妈叹了口气,说:“因为我们家里没有煤,你爸爸失业了,我们没有钱买煤。”“妈妈,爸爸为什么会失业呢?”“因为煤太多。”与此同时,在密西西比河畔,农场主们正把一桶桶牛奶倒入河中,把一车车肥猪倒入河中…… 设问:材料一、二分别反映的是美国的什么情况?农场主为什么要将商品倒入河中? 提示:材料一反映了美国经济的空前繁荣;材料二反映了美国的经济危机。原因:为了维持商品价格,保证利润。说明经济危机的实质是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而不是绝对过剩。 (2)总结经济危机原因: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教材总结:如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依然存在;工人的工资却增长缓慢,购买力严重不足,导致出现生产过剩等。 【图解原因】 2.经济危机的表现与特点 提示:(1)表现:工业生产下降、贸易锐减、物价暴涨、银行破产、失业增加。 (2)特点: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破坏性大。 目标导学二:罗斯福新政 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和材料,结合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认识罗斯福新政的措施与特点。 材料一:时代呼喊变革,人民呼唤变革,就是在这一片变革声中,美国1932年大选年拉开了序幕。罗斯福与时任总统的胡佛对决。胡佛总统依旧坚持最好的经济是完全自由的市

新概念英语第二册第13课课文详解及语法解析

新概念英语第二册第13课课文详解及语法解析 课文详注 Further notes on the text 1.The Greenwood Boys are a group of pop singers. “绿林少年”是一个流行歌曲演唱团。 (1)group的含义是“组”、“群”、“群体”、“团体”。通常用 a group of表示一群或一个团体: On my way home, I met a group of students. 我在回家的路上遇见了一群学生。 You can see a group of islands in the middle of the lake. 你能够看到湖的中央有一群岛屿。 (2)pop是popular的缩写形式,主要用于口语,意为“通俗的”、“流行的”、“大众的”: Do you like pop songs/ music? 你喜欢流行歌曲/音乐吗? 2.At present, they are visiting all parts of the country. 当前他们正在全国各地巡回演出。 (1)时间状语at present意义与now相同,意为“当前”、“现在”,是个固定短语: The doctor is very busy at present. Come here tomorrow morning. 医生现在非常忙。你明天上午来吧。

(2)all在这里的意思是“各种的”、“各个”,与它通常的意思(“所有的”或“一切的”)稍有不同: You can find all kinds of shoes in this store. 在这家商店你能够见到各种各样的鞋。 3.As usual, the police will have a difficult time. 同往常一样,警察的日子将不好过。 (1)usual的含义为“通常的”、“平常的”、“惯常的”,as usual是固定短语,可译为“像平常一样”、“照例”: On that day, he was late for work as usual. 那天,他像平常一样,上班又迟到了。 (2)difficult 在这里能够解释为“难对付的”、“费劲的”,指麻烦比较多。 4.They will be trying to keep order. 他们将设法维持秩序。 order常用的意义是“次序”、“顺序”。在这句话中它的含义是“治安”、“秩序”,一般用于 keep order(维持秩序),public order(治安)等短语中。 5.It is always the same on these occasions. 每逢这种场合,情况都是这样。 当用occasion表示在某个/些场合时,它与介词on连用: John has met Mary on three different occasions. 约翰曾在3个不同的场合见过玛丽。 语法 Grammar in use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21课《古诗三首》【教案】

第七单元集体备课 本单元的主题是“人物的品质”,围绕这一主题编排了《古诗三首》《文言文二则》《“诺曼底号”遇难记》《黄继光》四篇课文,文章主要通过人物语言、动作的描写表现人物的品质。《古诗三首》中的诗,或表现诗人高洁的品质,或歌颂将士的奋勇精神。《文言文二则》中的故事,体现了人物勤奋、有毅力的品质。《“诺曼底号”遇难记》主要讲述“诺曼底号”轮船被撞后,哈尔威船长沉着冷静地指挥船员开展救援工作,最终自己命丧大海的感人故事,表现了哈尔威船长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黄继光》主要讲述了在上甘岭战役中,黄继光冒着枪林弹雨摧毁了敌人的火力点,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枪口,最终英勇献身的感人故事,表现了黄继光不怕牺牲的崇高品质。 单元语文要素在课文中的梯度序列 内容 课时教学目标古诗三首 3 1.认识29个生字,读准1个多音字,会写32个字,正确读写10个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三首》,默写《芙蓉楼送辛渐》。 3.借助注释,抓关键词语,理解《文言文二则》中每句话的意思。 4.理解课文内容,从人物的语言、动作等描写中感受人物的品质。 5.感受船长哈尔威、黄继光在危急关头,从容面对死亡、舍己为人的崇 高精神与英雄形象。 文言文二则 2 “诺曼底号” 遇难记 2 黄继光 1 口语交际 1 1.选择或创设一个情境,分小组讨论“面对不同的情况,如何介绍自己”,明确介绍的对象和目的不同,介绍的内容也有所不同。 2.学习用多种方法描写人物特点的方法。 习作 2 语文园地 2 1.回顾本单元课文,与同学交流描写人物特点的方法。 2.在7个描写人物的词语中,认识9个生字。 3.了解6个跟古人读书有关的成语,知道它们的故事和含义。

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13课 各式各

《各式各样的鞋》教案 一、教学内容 美术课程改革将美术活动划分了“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和“综合?探索”四个学习领域。《各式各样的鞋》这一课属于“综合·探索”领域,是我以人美版教材第五册第内容为基础,以“鞋”为主线,充分结合成都——“中国女鞋之都”这一本土文化,选择各种各样的鞋为探索内容,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努力让学生了解成都,了解“鞋”文化,了解“鞋”除了具有实用价值以外,还具有审美价值,了解各种各样的结构和款式,感受鞋的装饰美,学习用彩纸或各种材料设计制作“鞋”,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动手操作能力。 二、学生情况分析 本课教学设计我考虑到三年级的实际情况,由于三年级学生有了一定的动手实践能力,能较熟练地运用剪刀等工具进行手工创作。而“鞋”这一主题更是学生平日耳熟能详的,关键就是引导孩子怎样创新。 三、教学目标 ㈠、知道鞋的历史和变化,知道鞋与成都及生活的密切联系,了解不同类型的鞋有不同的用途,了解鞋的基本结构、款式和材料。 ㈡、学会利用多种材料设计制作各种各样的鞋,变废为宝。 四、教学重难点 ㈠重点:初步了解鞋的文化背景,了解各种各样鞋的结构和款式,感受鞋的装饰美,学习利用各种废旧材料设计制作鞋,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动手操作能力。 ㈡难点:创新使用材料设计制作,体现审美性和实用性。 五、课前准备

教师:课件、鞋子(实物)、鞋子照片、制作材料、鞋盒等。 学生:制作材料(卡纸、彩纸、废纸盒、饮料瓶、剪刀、双面胶等) 调查了解xx鞋的状况 六、教学过程 (一).设悬念,引出课题。 1.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位朋友,它想让你们来帮帮它(出示光脚丫的图)找到它的好朋友。你们知道是谁吗? 生:~~是鞋~~ 2.师:你们可真聪明,一下子就帮他找到了。(板书:鞋) 师:鞋子是脚的好朋友,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鞋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呢?请观察你自己的鞋和同学的鞋思考再回答。 生:~~~ 3.师:孩子们真会观察,鞋的组成就是——鞋底、斜面、鞋跟。 4.师:我们上那去找鞋呢?哦,对了它听说与我们九江镇相邻的成都金花、簇桥云集了上百家制鞋厂,制鞋业很发达,因此成都又被称为“西部鞋都”。我们可以去那找。(出示鞋都的图片) (二)积极探索,深入研究 1.师:你们看今天这么冷,小脚丫还光着身子在那,同学们赶快进鞋都看看,有没有适合它的鞋。我们一起来帮帮它吧。(出示不同的鞋的图片:凉拖鞋(生:这是夏天穿的,冬天穿太冷了。) 2.师:看来鞋子得分季节穿。(出示棉鞋图片。生:这双可以)继续出示图片。

2016部编教材第13课东汉的兴亡教案

第13课东汉的兴亡 一、识记与理解 了解东汉的建立,知道东汉外戚、宦官专权造成的社会动荡,了解黄巾起义等基础知识;比较光武中兴与“文景之治”的异同,总结中国古代盛世局面出现的共同原因,培养分析、比较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搜集和分析史料、讲述、学生自主学习和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活动。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光武中兴出现原因的分析,进一步认识专制体制下王朝的兴衰与统治者的治国方略息息相关;从本课的学习中,认识到政策得当、发展经济等措施是维护国家统一和社会安定的重要保障。 重点:光武中兴。 难点: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的直接原因和影响。 【导入新课】 刘邦建立西汉之后,经过历代皇帝的励精图治,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出现了“文景之治”和汉武帝统治时期的繁盛局面,但是到了西汉末年,朝政日益腐败,社会矛盾激化,特别是在王莽篡权之后,社会更加动荡,农民起义、军阀混战导致民不聊生。这个时候正需要一位有作为的人来安邦定国、重整朝纲,于是就出现一个这样的人建立了东汉。本节课我们来学习第13课东汉的兴亡。 【内容探究】 一、光武中兴 1.教师讲解:汉朝的历史不仅包括西汉,还包括东汉。西汉后期,朝政腐败,社会动荡不安。公元9年,外戚王莽夺取政权,西汉灭亡。不久,王莽政权又被农民起义推翻。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58页的内容后回答,东汉是怎样建立的?由谁建立的?(王莽政权被推翻后,西汉宗室刘秀在25年称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刘秀就是光武帝。) 2.教师课件展示西汉和东汉简表,并指导学生填写完成。 朝代建立者建立时间灭亡时间 西汉刘邦(汉高祖) 公元前202年公元9年 东汉刘秀(光武帝) 公元25年公元200年 3. 生阅读课本第59页第一段的内容,问:为了巩固统治,光武帝采取了什么措施来稳定社会局面呢?(光武帝多次下令释放奴婢,减轻农民负担,减轻刑法;合并郡县,裁减官员,加强对官吏的监督,惩处贪官污吏;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 4.教师讲解:光武帝统治后期,经济恢复,人口增加,出现“中兴”局面。西汉后期至王莽时期残破的社会局面,经过光武帝刘秀十多年精心治理,转变为比较安定的局面。刘秀是汉高祖刘邦的九世孙,他使衰败的汉朝重新振兴,所以谥号“光武”。历史上称他统治的时期为“光武中兴”。 5.教师可引导学生回忆“文景之治”的内容并提问:对比光武中兴和“文景之治”,分析两汉时期治世局面出现的共同原因。(①统治者吸取前朝灭亡的教训,调整统治政策,减轻人民负担。②统治者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统一,社会安定。③恢复和发展生产、重视教育等。) 6.教师升华:“治世”局面对当今国家发展的启示:维护国家的统一,社会的安定,政策得当,发展经济,重视教育,等等。 [教师过渡]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教案第13课-五四运动

第13课五四运动 【目标解读】 【课程标准】 知道五四爱国运动的基本史实,认识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教学目标】 重点: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难点: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光荣啊,中国共青团》 我们是五月的花海,用青春拥抱时代。 我们是初升的太阳,用生命点燃未来。 五四的火炬,唤起了民族的觉醒。 壮丽的事业,激励着我们继往开来。 光荣啊!中国共青团! 光荣啊!中国共青团! 母亲用共产主义为我们命名, 我们开创新的世界。

歌词中对五四运动高度评价,说“五四的火炬”唤起了民族的觉醒,五四运动是怎样发生的?它对中国社会变革产生哪些影响?我们当代青年应如何弘扬五四精神?让我们一起步入今天的历史课堂。 【新课探究】 一、五四运动的爆发 1.社会背景 (1)基本原因 【材料链接】 材料一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日本借口对德宣战,侵占胶济铁路和青岛等地。 1915年初,日本向袁世凯提出了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袁世凯几乎全部接受了“二十一条”,实际上也就承认了日本在山东霸占的权益。 段祺瑞控制北京政府之后,大量向日本借款,以扩充自己的实力。日本乘机提出在山东驻军的侵略要求,段祺瑞政府竟表示“欣然同意”。 材料二北洋政府对人民的压榨:1912-1919年田赋增加了7倍,盐税、烟税、酒税增加了3倍,印花税增加了6倍。 材料三1916-1919年5月北洋政府共借外债100多次,债权国包括日、美、英、法、德、俄、比、荷等国,以中国的银行、矿山、交通、税收、国库券为担保。 【总结归纳】一方面,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利用欧洲列强无暇东顾之际,加紧了对中国的侵略,一度形成了独霸中国的局面,此时的中外矛盾集中体现在中日矛盾上;另一方面,北洋政府实行对外投靠帝国主义,对内掠夺人民的反动政策。这些是五四运动爆发的基本原因。 (2)思想基础:辛亥革命失败后,为了继续探索新的道路以求得国家的独立富强和人民的自由幸福,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发起了新文化运动,从而在中国社会上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这股潮流是生机勃勃的、前进的、革命的。这为五四运动奠定了思想基础。 (3)指导思想: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一声炮响,为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 【问题探究】五四运动爆发的历史背景有哪些?

2017-2018学年 第13课 五四运动 教案(部编版)

第13课 五四运动 ?教学分析? 【重点难点】 重点:五四运动爆发的背景及重大意义。 难点:对五四精神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哪位同学知道五月四日是中国什么节日? 这个节日是怎么来的呢?它源于一场伟大的爱国运动——五四运动,它如同一颗流星划破星空,如同火炬穿透黑暗,揭开了中国革命新的篇章。今天就让一起学习第13课:五四运动,去寻找那个令无数青年热血沸腾的时代,探寻先锋足迹,体悟五四精神的精髓吧!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五四运动的爆发 1.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从中找出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 学生回答: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2.教师提问:中国是世界的中国,世界格局的变化不可避免的波及中国。以重新瓜分世界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作为战胜国的中国为何还是成为列强宰割的对象? 学生讨论后回答:略 教师概况:辛亥革命没有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在中国的统治,中国仍然外受帝 国主义的蹂躏,内有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经济落后,主权不能独立,中国依然受到被 列强宰割的命运。作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工具的北洋军阀政府,明知丧权,却准备在和 约上签字。在中国历史的紧要关头,北京青年学生凭借着一种对祖国无比诚挚的爱和胸腔中燃烧的青春热血,勇敢地走上历史舞台,吹响了革命求存的号角——五四运动。 3.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找出五四运动第一时期的相关信息,并出示图片: 时间:1919年5月4日; 地点:北京 参加者:北京3000多名学生 口号:“外争主权,内除国贼”、“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要求:严惩亲日派卖国贼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 结果:北洋军阀政府出动军警镇压,逮捕了许多爱国学生。 目标导学二:五四运动的扩大 1.教师讲述:1919年6月,五四运动扩大到上海。出示材料: “多国家之土地,再为学生被拘速求释放。 ——工人罢工“忍痛停业,冀救被捕学生,不除国贼,誓不开市。”——商人罢市 提出:6月份,五四运动的扩大有哪些表现?有何特点? 学生回答:除了学生罢课之外,还有工人罢工,商人罢市活动。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特点:五四运动突破了学生、知识分子的范围,发展成为以工人阶级为主力,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参加的全国规模的群众爱国运动。 2.教师提问:五四运动得到进一步扩大有哪些原因? 学生回答:陈独秀等人地积极号召、 日本帝国主义的进一步威胁。 3.教师讲述:面对民族危机,上海工人积极罢工,声援学生的爱国斗争。工人阶级成为五四运动的主力,运动的中心也由北京转移到上海。 4.教师提问:这场声势浩大的五四爱国运动的结果如何? 罢免了曹汝霖等人的职务,中国的代表拒绝的和约上签字。 这是中国人民反帝斗争的一次重大胜利。 教师提问:为什么说五四运动的“直接目标”实现了?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原因:五四运动实现了“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的目标,

新概念英语第二册第13课

Lesson 13 The Greenwood Boys 绿(lu)林少年 The Greenwood Boys are a group of pop singers. At present, they are visiting all parts of the country. They will be arriving here tomorrow. They will be coming by train and most of the young people in the town will be meeting them at the station. Tomorrow evening they will be singing at the Workers' Club. The Greenwood Boys will be staying for five days. During this time, they will give five performances. As usual, the police will have a difficult time. They will be trying to keep order. It is always the same on these occasions. New words and expressions 生词和短语 group [ɡru:p] n. 小组,团体pop singer 流行歌手club [kl?b] n. 俱乐部 performance [ p??f?:m?ns] n. 演出occasion [??kei??n] n. 场合 参考译文 “绿林少年”是一个流行歌曲演唱团。目前他们正在全国各地巡回演出,明天就要到达此地。他们将乘火车来,镇上的大部分青年人将到车站迎接他们。明晚他们将在工人俱乐部演出。“绿林少年”准备在此逗留5天。在此期间,他们将演出5场。同往常一样,警察的日子将不好过,他们将设法维持秩序。每逢这种场合,情况都是这样。 1.The Greenwood Boys 绿(lu)林少年 2. The Greenwood Boys are a group of pop singers.([?s???]) “绿林少年”是一个流行歌曲演唱团。 1) group的含义是“组”、“群”、“群体”、“团体”。通常用a group of 表示一群或一个团体: e.g. 我在回家的路上遇见了一群学生。On my way home, I met a group of students. 你可以看到湖的中央有一群岛屿。You can see a group of islands in the middle of the lake. group [ɡru:p] n./v. n. [c] 1. a number of people or things that are together in the same place or that are connected in some way组;群;批;类;簇 e.g. 一群姑娘;一片树林/房子a group of girls/trees/houses 学生们成群地站在周围等待成绩。Students stood around in groups waiting for their results. 讨论;学习小组a discussion/study group 2. (business商) a number of companies that are owned by the same person or organization集团 e.g. 报业集团a newspaper group 3. (rather old-fashioned) a number of musicians who perform together, especially to play pop music(尤指流行音乐的)演奏组,乐团,乐队 e.g. 她是摇滚乐队的歌手。She sings in a rock group. v. 1. ~(sb./sth.)(round/around sb./sth.) / ~(sb./sth.)(together) to gather into a group; to make sb./sth. form a group(使)成群,成组,聚集: e.g. [vn] 孩子们聚集在老师周围。The children grouped themselves around their teacher. [v] 我们全体围着这棵树照了张相。We all grouped around the tree for a photograph. 2. vt. to divide people or things into groups of people or things that are similar in some way将…分类;把…分组 e.g. 这些书按科目分类。The books are grouped together by subject. (subject[?s?bd?ikt] n. 1. [c] 学科;科目;课程2. [c] 主题;题目;话题;题材;问题3. [c] 主语) 人可以分成数种类型。People can be grouped into several types. 2) pop [p?p]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