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6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2.6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六、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学法指导

本版块文字较为简单,学生结合注释很容易读懂文章,初步掌握文章大体旨意;另外本版块说理形象生动,或巧用寓言,或妙用比喻,或排比铺陈,学习过程中要深入玩味。

“我善养吾浩然之气”一章中浩然正气,至大至刚,气贯长虹,千百年来这种浩然正气激励着无数仁人志士杀身成仁,舍身取义,它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学习时可结合历史上的典范事例进行比较学习。另外本章运用寓言说理深入浅出,形象生动,学习时要仔细体会。

“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章,“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三句体现了男子汉大丈夫的铮铮铁骨,英雄本色,应当说它是中国古代人格的最高典范。学习过程中要自觉感受崇高人格,提升精神境界。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孟子提出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观点,通过学习要磨炼自身的坚忍不拔的意志,激励潜能,完善自己,勇做生活的强者。

文题解读

古人云:“太上立德,其次立功,再次立言。”要成就宏图伟业,立不世之功,就一定要立巍巍泰山之德,存充塞天地之气。要存充塞天地之气,就要怀仁爱爱人之心,要遵礼乐教化之规,要行正大光明之道,如此才能胸怀天下,吞吐日月,才能“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而要不负天之重任,就须接受风雨洗礼,经受苦难考验,培养自身的修养,让正气充盈全身。如此才能“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背景纵览

战国中期,诸侯各国,大国的国君野心勃勃,都想“九合诸侯,一匡天下”,都想做位高权重的天下霸主;中等之国的国君往往利欲熏心,为利益驱使,朝秦暮楚,见风使舵;小国的国君往往为保全国家想方设法,追名逐利,也就让他们急功近利,最终只能是出尔反尔,行不义气之事,穷兵黩武,建不义之功。因此孟子认为要改变社会首先要改变自己,要着力培养自己的浩然正气。

字词梳理

1.通假字
(1)曾益其所不能(“曾”通“增”,增加)
(2)入则无法家拂士(“拂”通“弼”,辅佐)
(3)衡于虑(“衡”通“横”,阻塞,不顺)

2.词类活用
(1)使动用法
苦其心志(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痛苦)
劳其筋骨(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劳累)
饿其体肤(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饥饿)
空乏其身(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贫困)
行拂乱其所为(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不顺,使……错乱,颠倒)

心忍性(动,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心动; 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坚韧)
(2)意动用法
告子未尝知义,以其外之也(外,以之为外)

课文剖析

1.(公孙丑问曰):“敢问夫子恶乎长?”[(公孙丑说):“请问老师您长于哪一方面呢?”]
曰:“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孟子说:“我善于分析别人的言语,我善于培养自己的浩然之气。” 浩然:盛大而流动的样子。]
“敢问何谓浩然之气?”[“请问什么叫浩然之气呢?”]
曰:“难言也。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孟子说:“这很难用一两句话说清楚。这种气,极端浩大,极端刚劲,用正直去培养它而不加以伤害,就会充满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不过,这种气必须与仁义道德相配;否则就会缺乏力量。]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而且,必须要经过经常性的仁义道德蓄养才能生成,而不是靠偶尔的正义行为就能获取的。]行有不慊于心,则馁矣。[一旦你的行为问心有愧,这种气就会缺乏力量了。慊:快,痛快。]我故曰,告子未尝知义,以其外之也。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长也。[所以我说,告子不懂得义,因为他把义看成心外的东西。我们一定要不断地培养义,心中不要忘记,但也不要一厢情愿地去帮助它生长。]无若宋人然。宋人有闵其苗之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 [不要像宋人一样:宋国有个人嫌他种的禾苗老是长不高,于是到地里去用手把它们一株一株地拔高,累得气喘吁吁地回家,对家里人说:‘今天可把我累坏啦!不过我总算让禾苗一下子就长高了!’闵:担心,忧愁;揠:拨;芒芒然:疲倦的样子;病:疲倦,劳累。]其子趋而注视之,苗则槁矣。[他的儿子跑到地里去一看,禾苗已全部干死了。]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天下人不犯这种拔苗助长错误的是很少的。认为养护庄稼没有用处而不去管它们的,是只种庄稼不除草的懒汉;一厢情愿地去帮助庄稼生长的,就是这种拔苗助长的人——不仅没有益处,反而害死了庄稼。”耘,除草。]

2.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景春说:“公孙衍、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大丈夫吗?他们一发怒,诸侯就害怕,他们安居家中,天下就太平无事。”]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

—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孟子说:“这哪能算是大丈夫呢?你没有学过礼吗?男子行加冠礼时,父亲训导他;女子出嫁时,母亲训导她,送她到门口,告诫她说:‘到了你家,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丈夫!’把顺从当作正理,是妇人家遵循的道理。]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居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里,站立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上,行走在天下最宽广的道路‘义’上;能实现理想时,就同人民一起走这条正道;不能实现理想时,就独自行走在这条正道上。]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富贵不能迷乱他的思想,贫贱不能改变他的操守,威武不能压服他的意志,这才叫作大丈夫。”]

3.孟子曰:“舜发于畎亩之间,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孟子说:“舜从田野之中被任用,傅说从筑墙工作中被举用,胶鬲从贩卖鱼盐的工作中被举用,管夷吾从狱官手里释放后被举用为相,孙叔敖从海边被举用为令尹,百里奚从市井中被举用做了大夫。举:举用。]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所以上天将要降落重大责任在这样的人身上,一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以致肌肤消瘦,使他受贫困之苦,使他做的事颠倒错乱,总不如意,通过那些来使他的内心警觉,使他的性格坚定,增加他不具备的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人经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内心困苦,思虑阻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这一切表现到脸色上,抒发到言语中,然后才被人了解。]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在一个国内如果没有坚持法度的世臣和辅佐君主的贤士,在国外如果没有敌对国家和外患,国家便必然会导致灭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这就可以说明,忧愁祸患可以使人生存,而安逸享乐使人萎靡死亡。”]

写作特色

1.巧用寓言。
“我善养吾浩然之气”一章论述养成浩然之气需要日积月累,而不能拔苗助长,急于求成时,运用了“拔苗助长”的寓言进行说理,把抽象的道理说得形象生动。

2.妙用比喻。
在批评公孙衍、张仪的时候,孟子以女子出嫁、母亲训导为喻,讽刺公孙衍、张仪把

顺从当作正理,是妇人之见。既诙谐幽默,又达到了讽喻的目的。

3.善用排比。
“舜发于畎亩之中”一章,“舜发于畎亩之中……百里奚举于市”连续六句,形成排比,列举贤相能臣,出身低微,却成就伟业,铺陈渲染,给人心灵以极大震撼;“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行拂乱其所为”又是连续五句。构成排比,论述了苦难是成就雄才的途径,是通向成功的阶梯这一观点,文章一气贯通,气势如虹,极具感染力。

主旨探究

关于本文的主旨有如下表述:
1.浩然之气,至大至刚。然而这种气可养而不可得。“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就是养也要日积月累,水到渠成;而不能拔苗助长,急于求成。
2.拔苗助长的故事告诉我们积累的重要性。不仅知识积累如此,技艺学习如此,我们进德修业,立身处世的方方面面,都与积累有关。只有踏踏实实地学习,勤勤恳恳地工作,面对困境不悲观、不沮丧,才能取得最终的成功,达到人生的最高境界。
对本文的主旨你是怎么看的呢?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