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角规测树原理及应用

角规测树原理及应用

角规测树原理及应用
角规测树原理及应用

角规测树基本原理(重点:同心圆原理)及应用

[提要]在介绍角规测定林分每公顷胸高断面积原理的基础上,还介绍了利用角规控制检尺测定林分每公顷株数、每公顷蓄积量及其生长量的原理和方法,最后简要地介绍了其他的角规测树方法。

角规(angle gauge)是以一定视角构成的林分测定工具。应用时,按照既定视角在林分中有选择地计测为数不多的林木就可以高效率地测定出有关林分调查因子。

奥地利林学家毕特利希(Bitterlich W .,1947)首先创立了用角规测定林分单位面积

(point (简称断面积)是角规测树最早,也是迄今最主要的测定因子,应用也最广泛。其它角规测定因子都是由它衍生而来。角规测定林分每公顷胸高总断面积原理是整个角规测树理论体系的基础,所以,必须对其基本原理有透彻的理解。

1、同心圆简单原理

常规圆形样地(或标准地)的面积和半径是固定的,因而在一个样地内包含了直径大小

不同的树木。如果使样圆半径R 的大小不固定,而R 依树干直径d 的大小而变,且令比值R d

一固定值,例如,若令501=R d ,则树干横断面积)4(2d g π=与样圆面积

)(2

R A π=之比将有如下固定比例关系:

100001

)501(41422

2

===R

d A g ππ

(1) 这就是说,当R d 固定为501时,A g

将恒等于100001。当样圆面积扩大为10000m 2(即lhm 2)

5m ,凡

R=5m 的用)O.5R 为某一特定值,如按上例,应使501=

=R d L l 。若尺长L 为50cm ,缺口宽l 应为lcm ,尺长若为

100cm ,缺口宽度应为2cm ,等等。这样,当以样点为圆心从尺的一端通过另一端缺口观测

树干时,由于

L l R d =,因而,凡位于样圆内的树干,其直径必与通过缺口的视线相割,位于样圆外的相余,刚好位于样圆边界上的相切(此树称作边界树),如图1、图2中所示。

图1 角规测样圆 图2 角规测树的同心样圆

因此,观测时只要使角规测器的一端位于样点上,绕测一周,计数出胸高直径与通过

缺口视线相割(或相切)的树木株数,就是每公顷胸高断面积平方米(m 2)数(与视线相切的计

数0.5株)。应注意,上述结果是在501=

=R d L l 的条件下。

绕测一周计数的与视线相割(或相切)的树木直径大小是不同的,这意味着已为不同大小直径的树木分别设立了半径大小不同的同心样圆(严格地说,若林地上有N 株直径大小不同的树木,则有N 个不同大小的同心圆),因此,这种角规测定林分每公顷胸高断面积的原理叫做同心圆原理,这种面积依树干胸径大小而变的样圆可称作可变样地(variable plot)。

积树干为Z O.5,1,

2,4,其相应的L 值为50,50,50,50或25,

36.35,50,71.70。

例如,使用l =lcm 、L=50cm 的杆式角规进行观测(g

F =1),如绕测计数Z=12.5株,则

由(4)式计算出林分每公顷断面积为

G =1X12.5=12.5(m 2/hm 2)

(4)式是利用一个角规点的观测结果计算林分每公顷断面积公式,若在林分中设置了n 个角规点进行观测时,其计算林分每公顷断面积公式应改为:

)

/(1221

1hm m Z F Z

n

F G n G g n

i i

g n

i i ?==

=∑∑== (5)

式中

i

Z 为第i 个角规点上计数的树木株数。

2、扩大圆原理

格罗森堡(Grosenbaugh L .R .1952)以概率论为基础,从抽样角度进一步阐明了角规样地的基本特点:一个林分中的林木可将其横断面积大小按比例绘成圆面积图,如把方格网纸覆盖在此图上,按方格网点求面积的原理,数出落在树干断面积里的点数,即将求出

(l )、8号树(即样B .想象的树木圆,其面积是相应树木断面积的倍数,其半径是水平极限距离 这种推理方法可以进一步从概率论的观点证明角规样地与常规固定面积样地的本质区别。为了比较,图5(A)表示在同一个样点上,以样点为中心设立半径和面积大小固定的常规圆形样地,除第3、4、6号3株树外,其余树木全都在样地内。如果令每株树的扩大圆面积相等(不依树木断面积大小而变),由图5(B)中可以看出,同样除第3、4、6号树外,

图5作为水平点抽样特例的圆形样地

A .圆形样地

B .想象的与样地大小相对应的树木圆。

其余树木的扩大圆都覆盖了样点。所得结果与常规固定面积样地相同。由此可以看出,固定面积样地可看成是等概率的抽样,而角规样地则是不等概率抽样,即每株树被抽中的概率与其横断面积大小成比例。

根据扩大圆原理,推导出角规测定林分单位面积上的林木断面积公式为:

这与采用同心圆原理及三角函数原理的公式相同。

简要证明如下:

设林地面积为Thm2,且有N株树木,第j株树木的胸径为dj(cm),其断面积为gi(m2),将

对(8)式可作如下解释:

若林地上第i个点(如i为角规点)被覆盖Zi次时,则

)

/

(2

2hm

m

Z

F

G

i

g

i

?

=

同理,利用林地内n个点(即n个角规点),被覆盖次数Zi,推算林分每公顷断面积时,则

(5)、(7)、(8)3个公式是分别由同心圆、三角函数原理及扩大圆原理推得的角规测定林分单位面积断面积计算公式,但3个公式的形式是完全相同的。

二、常用角规测器

1、不带自动改正坡度功能的角规测器 (1)简易杆式角规

这是结构最简单的初始角规测器,在长度为L 的直杆或直尺的一端安装一个缺口宽度为

l 的金属片或硬纸(木、塑料)片,即可构成一个简易杆式角规测器,L l

的比值按所采用的断面积系数(g F )而定,L l 称作角规比例。根据公式2

)(2500L l F g =,当选用1=g F 时, 501=L l ,

干,可

图6棱镜角规与物象位移 图7棱镜角规计数示意图

见镜片中的树干影象向树干的一边朝镜片顶角方向产生一定位移,如图7所示。当使用棱镜角规测定林分每公顷断面积时,镜片中的树干影象与镜片上缘外的实际树干之间的位置关系可能出现3种情况:

(1)相互重叠一部分(即相割)。 (2)二者边缘恰好相接(即相切)。

(3)相互分离开(即相余)。

对这3种情况应依次分别计数为1株、O.5株及不计数。

(3)坡度改正

这类不带自动改正坡度功能的角规测器,适合于在平地上使用,如在坡地上使用这类角规观测时,需进行坡度改正,其方法如下:

①单株改正法

首先测定角规观测点(即样点)位置与观测树干位置之间的坡度(θ),根据坡度(θ)增加

数(L,则改

将求得的Z乘以角规断面积系数(g),即可得出林地上每公顷断面积值

)

g

F

?

这种方法的缺点是在不同坡度上会改变抽样强度,对相同胸径的树木,在不同坡度的坡地上所设立的样圆面积大小不同,坡度愈大,样圆面积愈小。在大面积山地林分测定中,由此会引起一定的偏差。

③棱镜角规的坡度改正方法

在坡地上使用棱镜角规测定时,如进行单株改正,观测时先将棱镜长边与样点到观测木的坡面平行,而后转90°进行观测。如进行样点总体改正,需将棱镜长边与样点上下坡

方向的坡面平行,然后,转90°进行观测。采用这两种方法绕测求得的计数木株数不需再进行改正。

棱镜倾斜以改正坡度的方法,受高度视差的影响。根据实验结果,如坡度为30°、距离为10m,其视差可达10cm。这就是说,在棱镜上方外缘看到的树干胸径与透过棱镜见到的直径相比,在此时后者已从该树的胸高处“下降”了10cm。其后果是,一株本应计数的树就可能不被计数。这对于调查的林分来说,会产生偏小的误差,为防止这种偏差,对没有把握的边界(或称临界)木必须进行实测检查。

相应变

态后的计数值,再乘以断面积系数即得到林分每公顷胸高总断面积。本仪器观测的方便程度基本上同于简易杆式角规测器,但却能自动改正坡度,颇为实用(其具体形状如图8所示)。

图8 目平杆式角规

1.挂钩2.指标拉杆3.曲线缺口圈4.平衡座5.小轴

(2)速测镜(mirror relascope,spiegel relascope)

毕特利希(Bitterlieh W.,1952)研制出速测镜(亦称林分速测镜),用于角规测树。我国华网坤等(1963)仿造设计投产。有关速测镜的构造、原理、功能及使用方法可见第一

章中有关部分。

(3)望远速测镜

毕特利希(Bitterlich W .,1972)又设计出望远速测镜,它是较精密的多用测树仪器,此仪器具有8倍放大率功能的单筒望远镜,并带有三角架。因此,可以精确地评定边界树(恰好位于其样圆的圆周上的树)应否计数,也可以精确地测出树干上部直径及其高度。

3、用角规测定林分单位面积断面积 (1) 断面积系数的选定

奥地利国家曾采用g

F =4(m 2/hm 2)的角规进行了国家森林资源清查(1961、1972年)。美

国一般采用g F =l0 (ft2/Acre)(≈2.3m 2/hm 2),对密度小的竿材林和密度大的老龄锯材林,则分别采用

g

F =5和20(ft2/Acre),而日本多采用

g

F =2 或4(m 2/hm 2),我国常采用

g

F =1

或2 (m 2/hm 2)。

选用

g

F 时应特别注意,对于以林分为调查单位的二类森林调查(森林经理调查),对不

同林分可采用不同的

g

F 值,但对于以一定森林面积作为调查总体的森林抽样调查,在一个

总体内必须采用同一个g

F 值,否则会由于抽样强度不同而使总体估计值产生偏差。

(2)角规点数的确定

在林分调查时,如果采用典型取样,可参考表3中的规定角规观测点数,每个角规点的位置要选定对林分有代表性的位置,避免在过疏或过密处设置角规点。

表3林分调查角规点数的确定(

g

F =1)

的断面积系数,用围尺测出树干胸高直径,用皮尺测出树干中心到角规点的水平距离(S),并根据水平距离(S)与该树木的样圆半径(R)的大小确定计数木株数。即

由(3)式可导出,树干胸径d ,样圆半径R 和断面积系数

g

F 之间的关系为

g

F R 50

d (11)

由此式可知:

这样,只要测量出树木胸径(d)及树木距角规点的实际水平距离(S),根据选用的断面

积系数(

g

F ),利用(11)式计算出该树木的样圆半径(R),则可视S 与R 值的大小关系即可作出

计数木株数的判定,即

当 R S R

S R S ?=? 不计数株

计为株计为5.01

例如,某树干胸径d=20cm ,如取以

g

F =1,则R=10m ,样点到该树干中心的水平距(S)如

小于10m 则计数1株,等于10m 计数0.5株,大于10m 不计数。如取g

F =4,则R=5m ,实际水平距

象。这因为

g

F 值不同,则意味着样圆面积不同。对于固定面积的标准地(或样地),在同一

林分中,因标准地(或样地)面积不同时,所得到的调查结果也不会完全相同。

(5)边界样点的处理

在典型取样调查时,角规点不要选在靠近林缘处,如靠近林缘,则绕测一周时,样圆的一部分会落到所调查的林分之外。角规点到林缘的最小距离(L)要大于由(11)式计算得到的R ,此时式中的d 应是林分中最粗树木的直径(dmax)。设某林分中最粗树木的直径是40cm ,若取

g

F =1,则角规点到林缘的距离(L)应大于20m(即 L≥R)。若取

g

F =4,则距离应大于l0m 。

在随机抽样调查中,样点位置是随机确定的,必有一些样点落在调查总体内但靠近林缘的位置,不能人为主观地随意移动点位。格罗森堡提出了一种较好的处理办法,首先按上述方法,根据样点所在林分中最粗大木胸径和选用的断面积系数算出距边界的最小距离,以此距离作为宽度划出林缘带。当角规点落在此带内时,可只面向林内绕测半圆(180°)(即作半圆观测),把计数株数乘以2作为该角规点的全圆绕测值。如边界变化复杂,绕测半圆也会有部分样圆落于边界以外时,可根据现地具体情况,绕测30°、60°、90°或120°,再把计数株数分别乘以12、6、4、3。由于总体内落在靠近边界的样点数相对较少,这样做

如调查量是每公顷蓄积(M),即

j

j ,则(12)式成为:

∑∑

====Z

1

j g Z

1

j g )(F F j

j

j hf g V M (13)

即计数木的形高之和(

∑=z

1

j )

(j

hf )乘以断面积系数为每公顷蓄积。

如调查量是每公顷林木株数(N),则(12)式成为:

==Z

1j g F j

j g Z N (株/hm 2) (14)

(2)每公顷株数的测定

由(14)式可知,为求得每公顷林木株数N ,需测定每株计数木的直径实测值和所属径阶。设林分中林木共有K 个径阶,其中第j 径阶的计数木株数为j

Z ,该径阶中值的断面积为

j

g ,

则该径阶的每公顷林木株数

j

N 为:

各径阶林木株数(Nj)之和即为林分每公顷林木株数N ,则

根据表6中数据,如不分径阶求林分每公顷株数N 时,可按(14)式计算,即每公顷株数N

为:

如分别径阶计算时,则按(15)式计算,12、16、18cm各径阶的株数分别为88、100、79、127株,林分每公顷总株数为394株。

(3)每公顷蓄积的测定

①角规绕测法

角规绕测只能得到林分的单位面积总断面积值,为求得林分单位面积蓄积,需测知林分平均高,然后用标准表和平均实验形数法计算林分单位面积蓄积,这两种方法的计算公

V=

j

如没有适用的一元形高表,可由一元材积表利用fh=V/g 的关系导引出一元形高表。 ③一致高和法 5、其他角规测树方法

9株(如2

次数为n

z 则

∑∑====N j N

j h

j Z h

A j

1

1

2

10000

因而眼高以上的平均高H 为:

N Z

N Z N

h

H h

h N

j j

100100001

2

==

=

∑= (21)

林分平均高为:

N Z H H h

100

眼高=+'=+眼高

此平均高又称为“平田种男平均高”。 (22) 如视角选为68015',则πβ2=tg ,这时

N Z H h

2100

= (23)

l ,角

规杆长为L ,临界树直径为j

,则

,以B 和j 为长,短边可构成一个矩形,见图11。

则矩形面积内的每株计数木(直径大于临界木的树)的断面积换算成lhm2的断面积,即水平线抽样的断面积系数(

g

F )j 是:

j

j j j j j g d B l L d l L B d BR d F ππ

π2500410000410000)(22=== (27) 图11角规线抽样示意图

由于水平点抽样的断面积系数2

)(2500)(l L

F j g =,因而

j

g j g d B

F F π

?

=50)( (28)

如在整个基线B 的一边观测的计数木总株数为

∑=N

j j

Z

1

,则求得的每公顷总断面积G 为:

j

n

j j Z

d B

Fg G ∑=?

=1

50π

j

d 除

角规测树原理及应用

角规测树基本原理(重点:同心圆原理)及应用 [提要]在介绍角规测定林分每公顷胸高断面积原理的基础上,还介绍了利用角规控制检尺测定林分每公顷株数、每公顷蓄积量及其生长量的原理和方法,最后简要地介绍了其他的角规测树方法。 角规(angle gauge)是以一定视角构成的林分测定工具。应用时,按照既定视角在林分中有选择地计测为数不多的林木就可以高效率地测定出有关林分调查因子。 奥地利林学家毕特利希(Bitterlich W.,1947)首先创立了用角规测定林分单位面积胸高断面积的理论和方法,突破了100多年来在一定面积(标准地或样地)上进行每木检尺的传统方法,大大提高了工效。在测树学理论和方法上的这一重要新发现引起了全世界测树学家们的广泛重视和极大兴趣。50多年来,经过世界各国的广泛应用和进一步研究,角规测树的原理、方法和仪器、工具不断地有所发展和完善,现在已形成了角规测树的一套独立系统,并得到广泛应用。 我国自1957年开始引入这一方法,并逐步得到推广和普遍采用,已设计制造了一些具有良好使用性能的角规测器。 “角规测树”是我国对这类方法的通用名称。最初曾把角规叫做疏密度测定器。国际上较为常用的名称有:角计数调查(angle—count cruising)法、角计数样地(angle count plot)法、无样地抽样(plotless sampling)、可变样地(Variable plot)法、点抽样(point sampling)、线抽样(1ine sampling)等。这些名称是以不同角度反映角规测树的某一特征,通过下面有关内容的介绍就可以理解这些名称的具体含义。 角规测树理论严谨,方法简便易行,只要严格按照技术要求操作,便能取得满意的调查结果。因此,角规测树是一种高效、准确的测定技术。 一、基本原理 角规是为测定林分单位面积胸高总断面积而设计的,因此,林分胸高总断面积(简称断面积)是角规测树最早,也是迄今最主要的测定因子,应用也最广泛。其它角规测定因子都是由它衍生而来。角规测定林分每公顷胸高总断面积原理是整个角规测树理论体系的基础,所以,必须对其基本原理有透彻的理解。 1、同心圆简单原理 常规圆形样地(或标准地)的面积和半径是固定的,因而在一个样地内包含了直径

数字测图原理与方法知识点考研总结

数字测图原理与方法 一、名词解释 1、大地水准面:把一个假象的、与静止的平均海水面重合并向陆地延伸且包围整个地球的特定重力等位面称为大地水准面。 2、视准轴:物镜光心与十字丝交点的连线称为视准轴。 3、系统误差:在相同的观测条件下,对某一量进行一系列的观测,如果出现的误差在符号和数值大小都相同,或按一定的规律变化,这种误差称为系统误差” 4、偶然误差:在相同的观测条件下,对某一量进行一系列的观测,如果误差出现的符号和数值大小都不相同,从表面上看没有任何规律性,这种误差称为偶然误差” 5、方位角:由直线一端的基本方向起,顺时针方向至该直线的水平角度称为该直线的方位角。方位角的取值范围 是0°360 ° 6、危险圆:待定点P不能位于由已知点A、B、C所决定的外接圆的圆周上,否则P点将不能唯一确定,故称此外接圆为后方交会的危险圆。 7、全站仪:全站仪是全站型电子速测仪的简称,它集电子经纬仪、光电测距仪和微处理器于一体。 8、等高距:地形图上相邻两高程不同的等高线之间的高差,称为等高距。 9、数字测图系统:是以计算机为核心,在硬件和软件的支持下,对地形空间数据进行数据采集、输入、处理、输出及管理的测绘系统,它包括硬件和软件两个部分。 10、数字地面模型(DTM ):是表示地面起伏形态和地表景观的一系列离散点或规则点的坐标数值集合的总称。 11、数字高程模型(DEM ):数字高程模型DEM,是以数字的形式按一定结构组织在一起,表示实际地形特征空间分布的模型,是定义在x、y域离散点(规则或不规则)上以高程表达地面起伏形态的数字集合。 二、简答题 1、实际测绘工作中,一般采用的基准面和基准线各是什么? 大地水准面和铅垂线是测量外业所依据的基准面和基准线;参考椭球面和法线是测量内业计算的基准面和基准线。 2、角度观测的主要误差来源(种类)有哪些? 1 )仪器误差:(1)水平度盘偏心差(2)视准轴误差(3)横轴倾斜误差(4)竖轴倾斜误差;2)仪器对中误差; 3)目标偏心误差;4)照准误差与读数误差;5)外界条件的影响。 3、何谓视差?如何消除视差? 如果目标像与十字丝平面不重合,则观测者的眼睛作移动时,就会发觉目标像与十字丝之间有相对移动,这种现象称为视差” 消除视差的方法为:先转动目镜调焦螺旋,使十字丝十分清晰;然后转动物镜调焦螺旋,使目标像十分清晰;上下(或左右)移动眼睛,如果目标像与十字丝之间已无相对移动,则视差已消除;否则,重新进行物、目镜调焦,直至目标像与十字丝无相对移动为止。 4、水准测量中采用哪几种方法进行测站检核? 在每一测站的水准测量中,为了能及时发现观测中的错误,通常采用双面尺法或两次仪器高法进行观测,以检查高差测定中可能发生的错误。 双面尺法为每一测站上用两组不同的水平尺面的读数来测定相邻两点间的高差;两次仪器高法为每一测站上用两 次不同仪器高度的水平视线来测定相邻两点间的高差。 5、全站仪与计算机之间的数据通讯方式主要有哪几种? 全站仪与计算机之间的数据通讯方式主要有并行通信和串行通信两种。

角规测树计算过程

精心整理 例2计算过程 1号角规点 杉木1平均胸径=(15+14+13)/3=14厘米 马尾松1平均胸径=(12+15+12)/3=13厘米 阔叶树1平均胸径=(22+21+23)/3=22厘米 杉木1平均树高=(12+13+11)/3=12米 马尾松1平均树高 =(12+12+12)/3=12米 阔叶树1平均树高=(12+11+13)/3=12米 精心整理 杉木1平均断面积=π(14/100)/4=0.015386平方米 2 马尾松1平均断面积=π(13/100)2/4= 0.013267平方米 阔叶树1平均断面积=π(22/100)2/4= 0.037994平方米 杉木1改正断面积=10/cos(15)=10.3528平方米 马尾松1改正断面积 =6/cos(15)=6.2117平方米 阔叶树1改正断面积=3/cos(15)=3.1058平方米 杉木1每公顷株数=10.3528/0.015386=672.8714≈673株 马尾松1每公顷株数 =6.2117/0.013267=468.2068≈468株 阔叶树1每公顷株数=3.1058/0.037994=81.74449≈82株 精心整理 杉木1平均单株蓄积=0.0982立方米 马尾松1平均单株蓄积= 0.0795立方米 阔叶树1平均单株蓄积= 0.2179立方米 杉木1每公顷蓄积=0.0982*673=66.089立方米 马尾松1每公顷蓄积= 0.0795*468=37.206立方米 阔叶树1每公顷蓄积=0.2179*82=17.868立方米 角规点2和角规点3的平均胸径、平均树高、改正断面积、每公顷株数、每公顷蓄积计算同上。计算结果见PPT例2 杉木小班平均胸径=(14*0.3+12*0.4+16*0.3)/(0.3+0.4+0.3)=13.8 精心整理 厘米 马尾松小班平均胸径=(13*0.3+22*0.4)/(0.3+0.4)=18.1厘米 阔叶树小班平均胸径 =(22*0.3+16*0.4)/(0.3+0.4)=18.6厘米 杉木小班平均树高 =(12*0.3+10.5*0.4+14*0.3)/(0.3+0.4+0.3)=12米 马尾松小班平均树高=(12*0.3+19*0.4)/(0.3+0.4)=16米 阔叶树小班平均树高 =(12*0.3+12*0.4)/(0.3+0.4)=12米 杉木每公顷株数=673*0.3+781*0.4+354*0.3=620.5≈621株马尾松每公顷株数=468*0.3+290*0.4=256.4≈256株 精心整理 阔叶树每公顷株数=82*0.3+220*0.4=112.6≈113株 杉木每公顷蓄积=66.089*0.3+51.39*0.4+50.905*0.3=55.6542米 马尾松每公顷蓄积=37.206*0.3+88.044*0.4=46.3794立方米 阔叶树每公顷蓄积 =17.868*0.3+26.334*0.4=15.894立方米 每公顷株数=621+256+113=990株 每公顷蓄积=55.6542+46.3794+15.894=117.9276立方米 杉木成数=55.6542/117.9276≈0.5马尾松成数=46.3794/117.9276≈0.4 立方精心整理 阔叶树成数=15.894/117.9276≈0.1

角规测树

实验四 角规测树 一、角规绕测林分断面积的方法 角规是以一定视角构成的林分测树工具,根据该视角,有选择地计数为数不多的林木来测算林分调查因子。 角规种类较多,可测定的林分因子亦较多。通常林业调查工作中使用较为普遍是水平杆式角规绕测林分断面积及控制检尺测定林分蓄积量。使用时,将确定的视角正对被测树木树干胸高处,可能出现树干胸高横断面分别与缺口呈现相割、相切或相余的三种不同情况,对应计数规则是相割计1株,相切计0.5株,相余不计数。可调节角规视角大小,以适应被测林分直径与密度不同的需要,但计数规則不变。 二、角规控制检尺测定林分蓄积量的方法 1.角规绕测林分断面积的常用公式为: 在文末的表格中,Fg=1, G=33 ha m /2 2.角规控制检尺测定林分蓄积量的常用公式为: ∑=j j j g g v F M δ(单位:ha m /3) (2) 式中:j v 为第j 株树的树干材积(检尺株数较多时,可查相应地区与树种的一元材积表。否则,需实测),i g 为第j 株树的胸高断面积。 角规测树理论严谨,应用简便易行。但技术操作须熟练从严,才能获得满意结果,应注意的技术问题有以下几点。

一、基本绕测操作规范 ①观测时要对准胸高位置; ②被测树干被遮挡而不得不临时移动位置时,要保持移动后的点位到被测树干中心距离与未移动前相等,测完被遮挡树干后仍返回原点位; ③要记住绕测起点树,以免漏测与重测,必要时可正反绕测两次以相互检查或求平均数; ④对难于判断是否属于相切的树木(也称这样的树为临界树),要实测其胸径和距离,按 (3)式进行计算后确定是否计数。设S 为角规点至临界树胸高处树干中心的量测距离,若S =R 则为相切,SR 则相余; g F d R 3.150=…………………………………………………………………………………(3) 式中3.1d 为被测树木胸径 ⑤绕测过程中始终保持角规视角(即角规断面积系数)与所选择的角规断面积系数一致。 二、断面积系数的选择 用小Fg 的角规绕测,计数较多,错计1株影响较小,伹其最大观测距离较远,不易看清,疑难与被遮挡树增加,影响工效和容易出错。如采用较大的Fg ,其优缺点与上相反,一般根据林分的林木粗细与密度情况选择不同的Fg ,下表1可供参考。 林 分 特 征 可选用的Fg 平均直径8-16cm 的中龄林,和任何平均直径而林分疏密度为0.3-0.5的林分 0.5 平均直径17-28cm 。疏密度0.8-1.0的中、近熟林 1 疏密度0.8以上,平均直径28cm 以上的成、过熟林 2或4 三、坡度改正 在坡地上,尤其起伏度较大时,宜采用能自动改正坡度的角规。否则,须手工加以改正,不然会产生负向误差,对应于(1)式和(2)式的改正公式分别为: )()(θδSec F G j g ∑=.............................................(4) )()(θδSec g v F M j j j g ∑= (5) 式中θ为平均坡度 (4)式与(5)式仅适用于坡度较一致情况下。 四、林缘误差的消除

数字测图原理与方法

数字测图原理与方法 一、比例尺的概念及比例尺的分类。 比例尺:图上长度与相应的实地水平长度之比,称为该图的比例尺。 比例尺的分类 ①小比例尺:1:25万、1:50万、1:100万 ②中比例尺:1:2.5万、1:5万、1:10万 ③大比例尺:1:500、1:1000、1:2000、1:5000、1:1万 二、白纸测图与数字测图的基本概念。 (1)白纸测图:传统的地形测量是利用测量仪器对地球表面局部区域内的各种地物、地 貌(总称地形)的空间位置和几何形状进行测定,以一定的比例尺并按图式符号绘 制在图纸上,即通常所称的白纸测图。 (2)数字测图:广义地讲,生产数字地图的方法和过程就是数字测图。数字测图实质上 是一种全解析机助测图方法。它以计算机为核心,在相关输入输出设备的支持下,对地形空间数据进行采集、存贮、处理、输出和管理。 三、什么是大比例尺数字地图? 贮存在数据载体(磁带、磁盘或光盘)上的数字形式的大比例尺地图。 四、大比例尺数字地图的特点。 (1)以数字形式表示地图的内容。 (2)具有良好的现势性。 (3)以数字形式贮存的1:1的数字地图,不受比例尺和图幅的限制。 (4)具有较高的位置精度且精度均匀。 (5)为与空间位置有关的信息系统提供基础数据。 (6)地图的建立需要较大的费用和较长的时间。 (7)读写需要相应的软硬件的支持。 五、数字测图技术特点。 (1)精度高 (2)自动化程度高、劳动强度小 (3)更新方便、快捷 (4)便于保存与管理 (5)便于应用 (6)易于发布和实现远程传输 六、数字测图系统的工作过程及作业模式。 数字测图(digital surveying and mapping,简称DSM)系统是以计算机为核心,在外连输入输出设备硬、软件的支持下,对地形空间数据进行采集、输入、成图、绘图、输出、管理的测绘系统。 大比例尺数字测图分为三个阶段: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和地图数据的输出。 广义地理解数字测图系统:采集地形数据输入计算机,由机内的成图软件进行处理、成图、显示,经过编辑修改,生成符合国标的地形图,并控制数控绘图仪出图。 七、数字测图的数据采集方式有哪几种? ①地面数字测图法 ②地图数字化法 ③数字摄影测量法

数字测图原理与方法知识点考研总结

数字测图原理与方法知识点考研总结 文件编码(GHTU-UITID-GGBKT-POIU-WUUI-8968)

数字测图原理与方法 一、名词解释 1、大地水准面:把一个假象的、与静止的平均海水面重合并向陆地延伸且包围整个地球的特定重力等位面称为大地水准面。 2、视准轴:物镜光心与十字丝交点的连线称为视准轴。 3、系统误差:在相同的观测条件下,对某一量进行一系列的观测,如果出现的误差在符号和数值大小都相同,或按一定的规律变化,这种误差称为“系统误差”。 4、偶然误差:在相同的观测条件下,对某一量进行一系列的观测,如果误差出现的符号和数值大小都不相同,从表面上看没有任何规律性,这种误差称为“偶然误差”。 5、方位角:由直线一端的基本方向起,顺时针方向至该直线的水平角度称为该直线的方位角。方位角的取值范围是0°~360°。 6、危险圆:待定点P 不能位于由已知点A 、B 、C 所决定的外接圆的圆周上,否则P 点将不能唯一确定,故称此外接圆为后方交会的危险圆。 7、全站仪:全站仪是全站型电子速测仪的简称,它集电子经纬仪、光电测距仪和微处理器于一体。 8、等高距:地形图上相邻两高程不同的等高线之间的高差,称为等高距。

9、数字测图系统:是以计算机为核心,在硬件和软件的支持下,对地形空间数据进行数据采集、输入、处理、输出及管理的测绘系统,它包括硬件和软件两个部分。 10、数字地面模型(DTM ):是表示地面起伏形态和地表景观的一系列离散点或规则点的坐标数值集合的总称。 11、数字高程模型(DEM ):数字高程模型DEM ,是以数字的形式按一定结构组织在一起,表示实际地形特征空间分布的模型,是定义在 x 、y 域离散点(规则或不规则)上以高程表达地面起伏形态的数字集合。 二、简答题 1、实际测绘工作中,一般采用的基准面和基准线各是什么 大地水准面和铅垂线是测量外业所依据的基准面和基准线;参考椭球面和法线是测量内业计算的基准面和基准线。 2、角度观测的主要误差来源(种类)有哪些 1)仪器误差:(1)水平度盘偏心差(2)视准轴误差(3)横轴倾斜误差(4)竖轴倾斜误差;2)仪器对中误差;3)目标偏心误差;4)照准误差与读数误差;5)外界条件的影响。 3、何谓视差如何消除视差 如果目标像与十字丝平面不重合,则观测者的眼睛作移动时,就会发觉目标像与十字丝之间有相对移动,这种现象称为“视差”。 消除视差的方法为:先转动目镜调焦螺旋,使十字丝十分清晰;然后转动物镜调焦螺旋,使目标像十分清晰;上下(或左右)移动眼睛,如

角规测树

角规测树 角规测树 enumeration with angle gauge 用角规观测抽取样木的测树方法。又称无样地抽样,可变样地抽样。其特点是每株林木被抽中的概率与其某个测树因子(直径、树高、断面积)的大小成正比,不需量测样地边界、面积和样木大小就能估计林分单位面积上的断面积。 1947年奥地利的W.毕特利希提出在样点上用角规测定林分断面积的方法,打破了 100多年来在一定面积样地上量测林木的传统,开辟了森林资源调查中使用可变面积样地和不等概率抽样的方便途径。20世纪50年代以来,由于陆续出现新的角规观测法,以及美国L.R.格罗森堡在理论上阐明了使用角规抽取样木的原理,进一步丰富了角规测树的内容和理论,使角规测树成为测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于1956年引入角规测树方法,已在森林资源调查中广泛使用。 角规任何一种能够产生固定大小视角的器具均可用作角规,产生水平视角的称水平角规,产生垂直视角的称垂直角规。角规的形式,最初使用的是杆式,以后逐渐发展为各种形式的角规和角规测树仪。 杆式角规定长直尺的前端安上带有定宽缺口的薄片,即构成杆式角规(图1)。由尺端通过缺口向前观望,由于缺口宽度的限制,构成了一个固定视角。视角α的大小由直尺长l和缺口宽度ω确定: 角规构造的基本要求是使视角α等于某个规定角度,这可以通过调整ω/l来达到。

棱镜角规它是一个顶角φ很小的三棱镜片。视线通过棱镜产生偏折,形成偏向角α。偏向角即角规视角。制造棱镜角规时,根据所要求的视角,按公式φ=α/(η-1)计算顶角φ的大小。式中η为棱镜材料的折射率。 林分速测镜杆式角规和棱镜角规虽然容易制作,但功能单一,不便在坡地上使用。1952年按毕特利希设计制造的速测镜是具有代表性的角规测树仪。它有4种不同大小视角的角规功能,可自动调整坡度,并可作测高、测距、测径和测斜仪使用。60年代毕特利希把构成视角的带条改宽,后又在速测镜上增加了光学望远系统,制成了望远速测镜。中国于1963年制成林分速测镜,1982年还研制了林分望远速测镜,即DQW-2型望远测树镜(见测树工具)。 测树方法角规测树的基本方法有4种:毕特利希的水平点抽样,日本平田种男的垂直点抽样,挪威L.斯特兰的水平线抽样及垂直线抽样。 水平点抽样主要用于测定林分单位面积上的胸高断面积。在林地内随机设置一个样点,观测者以样点为中心,用水平角规依次绕测周围林木的胸高部位一周。当林木胸高断面与水平视角相割时,即为抽中的样木,并予以计数(图2)。在一个样点上若计数样木株数为n,则林分单位面积上的胸高断面积估计值(弿) n 为:弿=F g 是水平角规常数,它与视角大小有关。为了计算方便,在制造角规时调整视角F g 成为整数。例如杆式角规的ω/l=1/50小时,即角规缺口宽 1厘米,大小,使F g =1。 直尺长50厘米,则水平角规常数F g 在角规观测过程中,由于林地条件、工具和视力等限制,会遇到难以决定是否应选作样木的情况。这时需实测林木中心到样点的距离S 和胸径d,按条件:

测树学复习资料

测树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单株树木材积测定 1.伐倒木材积基本公式: 中央断面积式:V=g0.5l 平均断面积式:V=(g0+gn)l/2 2.两个基本公式的误差分析: y2=pxr (孔兹干曲线) 当r=0或1时,两式均无误差且相等。 当r>1时,平均断面积公式偏大;中央断面积公式偏小。 当0

角规测树实用方法

角规测树 一、角规知识 角规是1947年由奥地利林学家毕特利希发明的一种测树工具,它是一种利用固定视角,设臵可变半径的圆形样地来测定每公顷立木断面积的仪器。角规测树的理论严谨,而构造简单,使用方便,若运用得法精度很好。用角规测定林分单位面积的胸高断面积总和时,无需进行面积测定的每木检尺,打破了在一定面积的标准地上测算林分胸高断面积和林分蓄积的传统方法。 常用的角规实际上是夹角为1°8′45″的定角器,即杆长为觇板缺口的50倍,若杆长1m,则觇板缺口为2cm;杆长50cm,觇板缺口为1cm。 最简便的角规测器是在一根长度为L的直尺一端安装一个有缺口的金属片,缺口的宽度为l,l/L要根据预定要求设计为某一特定值,一般为1/50,即尺长L为50cm,缺口宽l应为1cm尺长L为100cm,缺口宽l应为2cm 。这样,每有一株树与其相切割,则每公顷就有1m2胸高断面积;每有一株树与其相切,则每公顷就有0.5m2胸高断面积。 二、角规用法 使用时将角规杆的尾端紧贴于眼下,测者通过缺口照准

胸高1.3m处,凡树木大于缺口宽度者,按一株记数;若树木等于缺口宽度者按半株记数;若树木小于缺口宽度者,不记数。这样绕测一周,共记数的株数n,即为角规样地测得单位胸高断面积为n㎡/ha。 三、角规测树技术 角规测树的特点是:工效高,速度快,施测方便,但如不能保证其精度则毫无意义,因此如何确保角规测树的精度是其中心问题。 角规测树的主要误差来源有:角规常数的选定,角规绕测技术,坡度改正,林缘误差和样点数量的确定等问题㈠角规常数的选定 角规常数F大,视角也大,视角越大,则被计数株数少,距离也近,可仔细观差,但如果搞错一株对结果影响很大;视角越小则观测距离越远,距离越远则肉眼观测的误差也大,漏测和错测的机会增多,也可能降低精度。 ⑴平均直径8-16cm,或任意平均直径但疏密度为0.3-0.5的林分。Fg=0.5 ⑵平均直径17-28cm,或疏密度为0.6-1.0的中近熟林分。Fg=1 ⑶平均直径28cm以上,或疏密度为0.8的成过熟林分。Fg=2或4

4角规测树原理及应用

角规测树基本原理(重点:同心圆原理)及应用 [ 提要] 在介绍角规测定林分每公顷胸高断面积原理的基础上,还介绍了利用角规控制检尺测定林分每公顷株数、每公顷蓄积量及其生长量的原理和方法,最后简要地介绍了其他的角规测树方法。 角规(angle gauge)是以一定视角构成的林分测定工具。应用时,按照既定视角在林分中有选择地计测为数不多的林木就可以高效率地测定出有关林分调查因子。 奥地利林学家毕特利希(Bitterlich W .,1947)首先创立了用角规测定林分单位面积胸高断面积的理论和方法,突破了100多年来在一定面积(标准地或样地)上进行每木检尺的传统方法,大大提高了工效。在测树学理论和方法上的这一重要新发现引起了全世界测树学家们的广泛重视和极大兴趣。50多年来,经过世界各国的广泛应用和进一步研究,角规测树的原理、方法和仪器、工具不断地有所发展和完善,现在已形成了角规测树的一套独立系统,并得到广泛应用。 我国自1957年开始引入这一方法,并逐步得到推广和普遍采用,已设计制造了一些具有良好使用性能的角规测器。 “角规测树”是我国对这类方法的通用名称。最初曾把角规叫做疏密度测定器。国际上较为常用的名称有:角计数调查(angle —count cruising) 法、角计数样地(angle count plot) 法、无样地抽样(plotless sampling) 、可变样地(Variable plot) 法、点抽样(point sampling)、线抽样(1ine sampling)等。这些名称是以不同角度反映角规测树的某一特征,通过下面有关内容的介绍就可以理解这些名称的具体含义。 角规测树理论严谨,方法简便易行,只要严格按照技术要求操作,便能取得满意的调查结果。因此,角规测树是一种高效、准确的测定技术。 一、基本原理 角规是为测定林分单位面积胸高总断面积而设计的,因此,林分胸高总断面积(简称断面积)是角规测树最早,也是迄今最主要的测定因子,应用也最广泛。其它角规测定因子都是由它衍生而来。角规测定林分每公顷胸高总断面积原理是整个角规测树理论体系的基础,所以,必须对其基本原理有透彻的理解。 1 、同心圆简单原理 常规圆形样地(或标准地)的面积和半径是固定的,因而在一个样地内包含了直径

角规测树原理及应用

角规测树基本原理(重点:同心圆原理)及应用[提要]在介绍角规测定林分每公顷胸高断面积原理的基础上,还介绍了利用角规控制检尺测定林分每公顷株数、每公顷蓄积量及其生长量的原理和方法,最后简要地介绍了其他的角规测树方法。 角规(angle gauge)是以一定视角构成的林分测定工具。应用时,按照既定视角在林分中有选择地计测为数不多的林木就可以高效率地测定出有关林分调查因子。 奥地利林学家毕特利希(Bitterlich W.,1947)首先创立了用角规测定林分单位面积胸高断面积的理论和方法,突破了100多年来在一定面积(标准地或样地)上进行每木检尺的传统方法,大大提高了工效。在测树学理论和方法上的这一重要新发现引起了全世界测树学家们的广泛重视和极大兴趣。50多年来,经过世界各国的广泛应用和进一步研究,角规测树的原理、方法和仪器、工具不断地有所发展和完善,现在已形成了角规测树的一套独立系统,并得到广泛应用。 我国自1957年开始引入这一方法,并逐步得到推广和普遍采用,已设计制造了一些具有良好使用性能的角规测器。 “角规测树”是我国对这类方法的通用名称。最初曾把角规叫做疏密度测定器。国际上较为常用的名称有:角计数调查(angle—count cruising)法、角计数样地(angle count plot)法、无样地抽样(plotless sampling)、可变样地(Variable plot)法、点抽样(point sampling)、线抽样(1ine sampling)等。这些名称是以不同角度反映角规测树的某一特征,通过下面有关内容的介绍就可以理解这些名称的具体含义。 角规测树理论严谨,方法简便易行,只要严格按照技术要求操作,便能取得满意的调查结果。因此,角规测树是一种高效、准确的测定技术。 一、基本原理 角规是为测定林分单位面积胸高总断面积而设计的,因此,林分胸高总断面积(简称断面积)是角规测树最早,也是迄今最主要的测定因子,应用也最广泛。其它角规测定因子都是由它衍生而来。角规测定林分每公顷胸高总断面积原理是整个角规测树理论体系的基础,所以,必须对其基本原理有透彻的理解。 1、同心圆简单原理 常规圆形样地(或标准地)的面积和半径是固定的,因而在一个样地内包含了直径大小不同的树木。如果使样圆半径R的大小不固定,而R依树干直径d的大小而变,且令

4角规测树原理及应用

4角规测树原理及应用

角规测树基本原理(重点:同心圆原理)及应用 [提要]在介绍角规测定林分每公顷胸高断面积原理的基础上,还介绍了利用角规控制检尺测定林分每公顷株数、每公顷蓄积量及其生长量的原理和方法,最后简要地介绍了其他的角规测树方法。 角规(angle gauge)是以一定视角构成的林分测定工具。应用时,按照既定视角在林分中有选择地计测为数不多的林木就可以高效率地测定出有关林分调查因子。 奥地利林学家毕特利希(Bitterlich W.,1947)首先创立了用角规测定林分单位面积胸高断面积的理论和方法,突破了100多年来在一定面积(标准地或样地)上进行每木检尺的传统方法,大大提高了工效。在测树学理论和方法上的这一重要新发现引起了全世界测树学家们的广泛重视和极大兴趣。50多年来,经过世界各国的广泛应用和进一步研究,角规测树的原理、方法和仪器、工具不断地有所发展和完善,现在已形成了角规测树的一套独立系统,并得到广泛应用。 我国自1957年开始引入这一方法,并逐步得到推广和普遍采用,已设计制造了一些具有良好使用性能的角规测器。 “角规测树”是我国对这类方法的通用名称。最初曾把角规叫做疏密度测定器。国际上较为常用的名称有:角计数调查(angle—count cruising)法、角计数样地(angle count plot)法、无样地抽样(plotless sampling)、可变样地(Variable plot)法、点抽样(point sampling)、线抽样(1ine sampling)等。这些名称是以不同角度反映角规测树的某一特征,通过下面有关内容的介绍就可以理解这些名称的具体含义。 角规测树理论严谨,方法简便易行,只要严格按照技术要求操作,便能取得满意的调查结果。因此,角规测树是一种高效、准确的测定技术。 一、基本原理 角规是为测定林分单位面积胸高总断面积而设计的,因此,林分胸高总断面积(简称断面积)是角规测树最早,也是迄今最主要的测定因子,应用也最广泛。其它角规测定因子都是由它衍生而来。角规测定林分每公顷胸高总断面积原理是整个角规测树理论体系的基础,所以,必须对其基本原理有透彻的理解。 1、同心圆简单原理 常规圆形样地(或标准地)的面积和半径是固定的,因而在一个样地内包含了直径

《数字测图原理与方法》教学大纲

《数字测图原理与方法》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情况 总学时: 48 讲课学时: 36 实验学时:12 总学分:3.0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必修 考核方式:考试 适用对象:地理信息系统专业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专业概论 参考教材:Fundamentals of Geomatics: Principles and Methods of Digital Mapping 二、课程的性质、任务与目的 本课程是地理信息系统专业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测绘学(Surveying and Mapping),即空间地理信息学(Geomatics),其研究的主要内容是应用测绘仪器进行各种空间地理数据的采集包括点位坐标与直线方位测定与测设、地形图数字化测绘等外业工作和运用测量误差与平差理论进行数据处理计算、及计算机地图成图等内业工作的工程技术和方法。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较全面和系统的了解测绘学领域各分支学科的具体内容,熟练掌握各种空间地理数据与信息的采集与处理的技术手段,并对国内外测绘学新理论和新技术等前沿知识的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有所了解,为以后在相应领域从事有关专业的技术工作或研究奠定一个坚实的知识基础。 本课程是测绘学各分支学科知识的基础,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大地测量学、摄影测量学、工程测量学等测绘学传统理论与技术和以“3S”为代表的测绘新技术的前提。同时,该课程本身也是测绘学的一门分支――地形测量学(Topographical Surveying),其研究领域主要从事小区域控制测量、地形图测绘与基本测绘环节的工程与技术工作。 三、课程内容、基本要求与学时分配 (一)测绘学基本知识(4学时) 1.了解测绘学科的起源、发展沿革与分支学科的研究领域、测绘学的任务与作用。 2.掌握地球的形状、大小与点位的确定方法。 3.熟练掌握直线定向和空间点位的测算原理与方法。 4.理解地球表面曲率对基本测绘成果的影响情况。 5.熟悉常用坐标系统、高斯地图投影方法、地图分幅方法。

数字测图原理与方法习题

数字测图原理与方法习题土木工程系测量教研室

一. 测量学基本知识思考题 1.什么是水准面?水准面有何特性? 2.何谓大地水准面?它在测量工作中有何作用? 3.测量工作中常用哪几种坐标系?它们是如何定义的? 4.测量工作中采用的平面直角坐标系与数学中的平面直角坐标系有何不同之处?画图说明。 5.何谓高斯投影?高斯投影为什么要分带?如何进行分带? 6.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是如何建立的? 7.应用高斯投影时,为什么要进行距离改化和方向改化? 8.地球上某点的经度为东经112°21′,求该点所在高斯投影6°带和3°带的带号及中央子午线的经度? 9.若我国某处地面点P的高斯平面直角坐标值为:x=3102467.28m,y=20792538.69m。问:(1)该坐标值是按几度带投影计算求得。 (2) P点位于第几带?该带中央子午线的经度是多少?P点在该带中央子午线的哪一侧?(3)在高斯投影平面上P点距离中央子午线和赤道各为多少米? 10.什么叫绝对高程?什么叫相对高程? 11.根据“1956年黄海高程系”算得地面上A点高程为63.464m,B点高程为44.529m。若改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则A、B两点的高程各应为多少? 12.用水平面代替水准面,地球曲率对水平距离、水平角和高程有何影响? 13.确定地面点位要做哪些基本测量工作? 14.测绘学的任务。 15.学习数字测图原理与方法的目的和要求。 16.何谓正、反坐标方位角? 17.已知1-2边的坐标方位角为A1-2及各转点处的水平角如图,试推算各边的坐标方位角。

二. 水准测量和水准仪思考题 1.试绘图说明水准测量的原理。 2.将水准仪置于D、N两点之间,在D点尺上的读数d=1585mm,在N点尺上的读数n=0465mm,试求高差h ND,并说明d、n两值哪一个为后视读数。 3.有AB两点,当高差h AB为负时,A、B两点哪点高?高差h AB为正时是哪点高? 4.水准测量时,转点的作用是什么?尺垫有何作用?在哪些点上需要放置尺垫?哪些点上不能放置尺垫?为什么? 5.水准仪是如何获得水平视线的?水准仪上圆水准器和水准管有何作用?它们的水准轴各在什么位置? 6.何谓水准器的分划值?水准器分划值与水准器灵敏度有何关系? 7.设水准管内壁圆弧半径为50m,试求该水准管的分划值。 8.与S3水准仪相比,精密水准仪的读数方法有何不同之处? 9.试述自动安平水准仪的工作原理。 10.电子水准仪与普通光学水准仪相比较,主要有哪些特点? 11.试述三、四等水准测量在一个测站上的观测程序。有哪些限差规定? 12.水准仪有哪几条主要轴线?水准仪应满足的条件是什么?主要条件是什么?为什么? 13.何谓水准仪的i角?试述水准测量时,水准仪i角对读数和高差的影响。 14.试述水准测量时,为什么要求后视与前视距离大致相等的理由。 15.已知某水准仪的i角值为-6″,问:当水准管气泡居中时,视准轴是向上还是向下倾斜? 16.交叉误差对高差的影响是否可以用前后视距离相等的方法消除,为什么?当进行水准测量作业时,若仪器旋转轴能严格竖直,问:观测高差中是否存在交叉误差的影响,为什么? 17.水准尺倾斜对水准尺读数有什么影响? 18.若规定水准仪的i角应校正至20″以下,问:这对前、后视距差为20m的一个测站,在所测得的高差中有多大的影响? 19.三、四等水准测量中为何要规定用“后、前、前、后”的操作次序?

数字测图原理与应用——Lisp语言的学习和使用

数字测图原理与应用 ——Lisp语言的学习和使用 主要内容 AutoLisp语言介绍 AutoLisp语言的基本知识 赋值与数值计算函数 自定义函数 程序分支与循环函数 逻辑运算函数 字符串与类型转换函数 表处理函数 交互数据输入函数及相关的计算函数 与文件有关的函数 实体和设备访问类函数 其它函数

一、AutoLisp语言介绍 LISP(List Processing)是一种计算机的表处理语言。LISP语言是人工智能领域中广泛应用的一种程序语言。 AutoLISP语言是一种运行在AutoCAD环境下的LISP编程语言,或称为AutoCAD的一种嵌入式语言。它采用了与CommandLISP(一种通用的LISP语言版本)相近的语法及习惯约定,并吸收了LISP语言的主要函数,同时增加了针对AutoCAD特点的许多功能,如:可以把AutoLISP和AutoCAD的绘图命令透明地结合起来,使设计和绘图完全融为一体。利用AutoLISP语言编程可以实现对AutoCAD当前图形数据库进行直接访问和修改。 在LISP语言中,最基本的数据类型是符号表达式。LISP语言的特点是程序和数据都采用符号表达式的形式,即一个LISP程序可以把另一个LISP程序作为它的数据进行处理。因此使用LISP语言编程十分灵活,看起来是一个一个的函数调用。支持递归定义也是Auto LISP语言的重要特性。 AutoLISP语言是提供给用户的主要二次开发工具之一。用AutoLISP语言编写应用程序,可以为AutoCAD增加新的命令或修改AutoCAD,以适应用户的特殊需要。AutoCAD软件的开发者——AutoDesk公司许诺,将保证今后AutoCAD 软件对AutoLISP语言的支持。掌握使用和编制AutoLISP应用程序的方法和技术将大大提高用户的工作效率和二次开发水平,增强AutoCAD的灵活性,并将得到长期、稳定的技术支持。

角规测树计算过程

角规测树计算过程文件编码(008-TTIG-UTITD-GKBTT-PUUTI-WYTUI-8256)

例2计算过程1号角规点 杉木1平均胸径=(15+14+13)/3=14厘米 马尾松1平均胸径=(12+15+12)/3=13厘米 阔叶树1平均胸径=(22+21+23)/3=22厘米 杉木1平均树高=(12+13+11)/3=12米 马尾松1平均树高=(12+12+12)/3=12米 阔叶树1平均树高=(12+11+13)/3=12米 杉木1平均断面积=π(14/100)2/4=平方米 马尾松1平均断面积=π(13/100)2/4= 平方米 阔叶树1平均断面积=π(22/100)2/4= 平方米 杉木1改正断面积=10/cos(15)=平方米 马尾松1改正断面积=6/cos(15)=平方米 阔叶树1改正断面积=3/cos(15)=平方米 杉木1每公顷株数==≈673株 马尾松1每公顷株数==≈468株 阔叶树1每公顷株数==≈82株 杉木1平均单株蓄积=立方米 马尾松1平均单株蓄积= 立方米 阔叶树1平均单株蓄积= 立方米 杉木1每公顷蓄积=*673=立方米 马尾松1每公顷蓄积= *468=立方米

阔叶树1每公顷蓄积=*82=立方米 角规点2和角规点3的平均胸径、平均树高、改正断面积、每公顷株数、每公顷蓄积计算同上。计算结果见PPT例2 杉木小班平均胸径=(14*+12*+16*)/++=厘米 马尾松小班平均胸径=(13*+22*)/+=厘米 阔叶树小班平均胸径=(22*+16*)/+=厘米 杉木小班平均树高=(12*+*+14*)/++=12米 马尾松小班平均树高=(12*+19*)/+=16米 阔叶树小班平均树高=(12*+12*)/+=12米 杉木每公顷株数=673*+781*+354*=≈621株 马尾松每公顷株数=468*+290*=≈256株 阔叶树每公顷株数=82*+220*=≈113株 杉木每公顷蓄积=*+*+*=立方米 马尾松每公顷蓄积=*+*=立方米 阔叶树每公顷蓄积=*+*=立方米 每公顷株数=621+256+113=990株 每公顷蓄积=++=立方米 杉木成数=≈ 马尾松成数=≈ 阔叶树成数=≈

角规测树原理及应用

角规测树基本原理(重点:同心圆原理)及应用[ 提要] 在介绍角规测定林分每公顷胸高断面积原理的基础上,还介绍了利用角规控制检尺测定林分每公顷株数、每公顷蓄积量及其生长量的原理和方法,最后简要地介绍了其他的角规测树方法。 角规(angle gauge)是以一定视角构成的林分测定工具。应用时,按照既定视角在林分中有选择地计测为数不多的林木就可以高效率地测定出有关林分调查因子。 奥地利林学家毕特利希(Bitterlich W .,1947)首先创立了用角规测定林分单位面积胸高断面积的理论和方法,突破了100多年来在一定面积(标准地或样地)上进行每木检尺的传统方法,大大提高了工效。在测树学理论和方法上的这一重要新发现引起了全世界测树学家们的广泛重视和极大兴趣。50多年来,经过世界各国的广泛应用和进一步研究,角规测树的原理、方法和仪器、工具不断地有所发展和完善,现在已形成了角规测树的一套独立系统,并得到广泛应用。 我国自1957年开始引入这一方法,并逐步得到推广和普遍采用,已设计制造了一些具有良好使用性能的角规测器。 “角规测树”是我国对这类方法的通用名称。最初曾把角规叫做疏密度测定器。国际上较为常用的名称有:角计数调查(angle —count cruising) 法、角计数样地(angle count plot) 法、无样地抽样(plotless sampling) 、可变样地(Variable plot) 法、点抽样(point sampling) 、线抽样(1ine sampling) 等。这些名称是以不同角度反映角规测树的某一特征,通过下面有关内容的介绍就可以理解这些名称的具体含义。 角规测树理论严谨,方法简便易行,只要严格按照技术要求操作,便能取得满意的调查结果。因此,角规测树是一种高效、准确的测定技术。 一、基本原理 角规是为测定林分单位面积胸高总断面积而设计的,因此,林分胸高总断面积(简称断面积)是角规测树最早,也是迄今最主要的测定因子,应用也最广泛。其它角规测定因子都是由它衍生而来。角规测定林分每公顷胸高总断面积原理是整个角规测树理论体系的基础,所以,必须对其基本原理有透彻的理解。 1、同心圆简单原理 常规圆形样地(或标准地)的面积和半径是固定的,因而在一个样地内包含了直径大小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