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地理教学评价研究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地理教学评价研究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地理教学评价研究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地理教学评价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1a3455877.html,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地理教学评价研究

作者:吴春富

来源:《新教育时代·教师版》2018年第22期

摘要:针对核心素养理念下高中地理教学评价的意义加以分析,对学生学习态度、学习

质量的转变能够产生重要影响,且基于高中地理教学的内容及学生特点,提出诊断性评价、过程性评价及终结性评价等相关建议,丰富地理教学评价的方法,为学生带来全新的高中地理课程学习体验。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地理教学教学评价

高中地理教学评价的开展,能够基于教学的内容、学生的特点等进行评价,有助于发现当前教学期间存在的问题,对学生自主思考能力、问题发现能力的培养等均能够产生重要影响。传统的高中地理教学期间,教学评价多基于学生的期末成绩进行评价,但是对学生学习期间的过程性评价不足,未能够基于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针对性评价,需要予以不断创新。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地理教学评价,能够使评价效果更加全面,关注学生整体学习能力的提升、综合素养的形成,符合素质教育理念对高中地理教学的实际要求。

一、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地理教学评价意义分析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地理教学评价,能够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交流,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能够产生重要影响。

1.学会学习

高中地理教学评价期间关注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能够使学生的资料收集能力、整理能力以及信息处理能力显著提升,通过多种方式增强学生的信息加工能力,且将地理信息融入到学习活动中,对学生地理知识的深入学习及学生地理学习兴趣的培养能够产生重要影响。

2.学会思考

高中地理课程教学期间需要鼓励学生自主思考,发现问题,且在学习期间注重与他人的合作,与同学的交流,进而使学生更好的认识世界、认识地理[1]。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高中地

理教学评价,能够使学生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明确认识到自主思考的重要价值,且在地理学习期间勇敢提出自己的想法,满足素质教育对地理教学的要求。

3.学会交流

中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内涵及培养方法

中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内涵及培养方法 一、地理核心素养的内涵 尽管地理学界对地理核心素养的内涵的界定有不同的说法,但不难看出各个说法都体现出了一些共同的思想,认为地理素养是个人能够从地理学的角度来观察事物且运用地理学的技能来解决问题的内在涵养,而地理核心素养是学生借助地理学习过程中形成的解决实际问题所需要的最有用的地理知识、最关键的地理能力、最需要满足终身发展所必备的地理思维。而就目前而言,综合地理学界关于地理核心素养的观点,笔者认为地理核心素养包含了地图技能、空间视角、综合思维和人地观念四个大的方面。 1.地图技能 在中学阶段,地图技能不局限于掌握地图“三要素”,还包括识图、绘图、用图等方面的能力。地图是地理学的第二门语言,对于帮助学生学习地理有显著的效用,想要提高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首先要培养的就是学生的识图素养。识图不仅要认识各个类型的地图,还需要能够从地图中搜集、整理、分析和运用地图信息来解决实际地问题。 2.空间视角 地理这门学科是研究人类所生存的地理空间的一门学科,非常关注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以及地理事物的空间结构,致力揭示地理事物的空间联系和变化发展规律。学生在学习地理的过程中能够观察并确定各个地理事物的空间位置关系、空间分布状况以及分析地理事物的空间变化规律的能力是学习地理应具备的核心素养之一。 3.综合思维 地理学是以跨自然和人文两大领域的学科,所包含的内容复杂多样,如大气、水文、土壤、植被、人口、聚落、经济、交通等一系列地理要素,而自然环境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因此,在学习地理时不能割裂各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要对这些地理要素进行综合性的研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决定了综合思维在地理学习中的重要地位。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地理教学评价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1a3455877.html,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地理教学评价研究 作者:吴春富 来源:《新教育时代·教师版》2018年第22期 摘要:针对核心素养理念下高中地理教学评价的意义加以分析,对学生学习态度、学习 质量的转变能够产生重要影响,且基于高中地理教学的内容及学生特点,提出诊断性评价、过程性评价及终结性评价等相关建议,丰富地理教学评价的方法,为学生带来全新的高中地理课程学习体验。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地理教学教学评价 高中地理教学评价的开展,能够基于教学的内容、学生的特点等进行评价,有助于发现当前教学期间存在的问题,对学生自主思考能力、问题发现能力的培养等均能够产生重要影响。传统的高中地理教学期间,教学评价多基于学生的期末成绩进行评价,但是对学生学习期间的过程性评价不足,未能够基于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针对性评价,需要予以不断创新。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地理教学评价,能够使评价效果更加全面,关注学生整体学习能力的提升、综合素养的形成,符合素质教育理念对高中地理教学的实际要求。 一、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地理教学评价意义分析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地理教学评价,能够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交流,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能够产生重要影响。 1.学会学习 高中地理教学评价期间关注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能够使学生的资料收集能力、整理能力以及信息处理能力显著提升,通过多种方式增强学生的信息加工能力,且将地理信息融入到学习活动中,对学生地理知识的深入学习及学生地理学习兴趣的培养能够产生重要影响。 2.学会思考 高中地理课程教学期间需要鼓励学生自主思考,发现问题,且在学习期间注重与他人的合作,与同学的交流,进而使学生更好的认识世界、认识地理[1]。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高中地 理教学评价,能够使学生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明确认识到自主思考的重要价值,且在地理学习期间勇敢提出自己的想法,满足素质教育对地理教学的要求。 3.学会交流

高中地理核心素养

高中地理核心素养 地理核心素养是地理学科育人价值的概括性、专业化表述,由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等组成。 1.人地协调观指人们对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关系秉持的正确的价值观。人地关系是地理学最为核心的研究主题。面对不断出现的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问题,人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人类社会要更好地发展,必须尊重自然规律,协调好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人地协调观”素养有助于人们更好地分析、认识和解决人地关系问题,成为和谐世界的建设者。 2.综合思维指人们运用综合的观点和方法认识地理环境的思维品质和能力。人类生存的地理环境是一个综合体,在不同时空组合条件下,自然和人文要素相互作用,综合决定着地理环境的形成和发展。“综合思维”素养有助于人们从整体的角度,全面、系统、动态地分析和认识地理环境,以及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3.区域认知指人们运用空间-区域的观点和方法认识地理环境的思维品质和能力。人类生存的地理环境多种多样,将其划分成不同尺度、不同类型、不同功能的区域加以认识,是人们认识地理环境复杂性的基本方法。“区域认知”素养有助于人们从区域的角度,分析和认识地理环境,以及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4.地理实践力指人们在考察、调查和模拟实验等地理实践活动中所具备的意志品质和行动能力。户外考察、实验、社会调查等是地理学重要的研究方法,也是地理课程重要的学习方式。“地理实践力”素养有助于提升人们的行动意识和行动能力,更好地在真实情境中观察、感悟、理解地理环境及其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增强社会责任感。 四个核心素养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人地协调观是地理课程内容蕴含的最

为核心的价值观,它包含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发展观等。综合性和区域性是地理学的两大突出特点,由此形成的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是学生应具备的分析和理解地理过程、地理规律、人地关系系统等重要的思维品质和能力。地理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在实践活动中运用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是学生感悟、体验现实世界中人地关系的重要途径。

培养高中地理核心素养

培养高中地理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是不同于一般意义的素养,指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它不仅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爱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地理核心素养具有综合性、发展性、终身性的特点,深化对地理核心素养内容的研究、树立教师核心素养教育理念、注重学科逻辑和核心素养培养的融合、运用探究式教学引领学生思维、将核心素养转化为可观察的外显表现进行评价、创设贴近真实生活的地理教学情境是地理核心素养培养的有效策略。 标签:高中地理;核心素养;培养 近年来素质教育不断推进,地理素养成了高中地理新课改下一个重要的地理教学目标。当前学术界对地理核心素养尚未形成一个统一的定义,基本上都将其理解为地理学习者在学习之后养成比较稳定的、系统的心理品格,地理核心素养的概念具有复合性特点,具体来说由地理科学素养、地理技术素养及地理人文素养三方面组成,从社会、物质及精神三个层面体现出来。地理科学素养共包括地理科学知识、地理科学能力及地理科学方法等诸多方面内容;地理人文素养则共包括人文地理知识、地理学科人文精神及地理技术素养等方面内容,其中涉及到了地理技术综合理解能力、地理技术应用能力、地理技术辩证能力等一系列内容。可见,对于学生未来的发展来说,地理核心素养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地理核心观念的培养 地理核心观念的养成需要教师和学生两方面努力。一方面,教师应当认识到核心观念对学生学习地理的重要性,在教学关键时刻提醒自己运用核心素养的观念进行教学;另一方面,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自我提升的意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才能够让核心素养真正深入到学生内心。 例如在进行《太阳对地球的影响》教学的时候,便可以让学生们首先对自然界的太阳的重要性进行认识,并以小组的方式对其进行讨论,激发学生们学习的主动性。尔后再通过课堂教学的方式让学生们对教学内容与自己的认知形成对比,从而锻炼学生自我的归纳总结能力,让学生逐渐形成自我学习的意识。学生通过自我学习促进核心素养的提升。地理核心观念的养成是学生学习和培养核心素养的第一步,也是关键的一步,观念的形成能够带动学生行为的转变,能够让学生在之后的学习中逐渐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助于其未来的学习和成长。 二、地理核心能力的培养 学生学习地理,往往是对学习内容的死记硬背。近几年地理教育的发展,不仅仅能够凭借简单的死记硬背便可以对教材内容具有更好的理解。分析近几年来的高考文科综合地理试卷,我们发现已经呈现出提供新素材、新信息,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因此,教师在进行地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教学时候,

高中地理核心素养培养途径

高中地理核心素养培养途径 【摘要】新课改的深入发展对高中地理核心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中地理核心素养涵盖了高中地理基础知识、地理技能、地理学习方法等,对促进学生的地理学习,全面贯彻落实素质教育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文章在阐述高中地理核心素养内涵的基础上,结合人教版高中地理教学实例具体分析高中地理实践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旨在更好的促进学生地理学习。 【关键词】高中地理;实践;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结合教育部门发布的全面深化改革落实立德树人的要求,高中地理核心素养的提出和发展要以“立德树人”任务发展为基本背景,结合高中地理课程教学要求深入开展高中地理核心素养培养教学,从而增强学生对地理学科的认识,引导学生树立人地协调观、综合发展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经验等,全面提升学生的地理综合素养。 一、高中地理核心素养概述 高中地理核心素养是一个整合性的概念,具体包含地理知识、地理能力、地理方法、地理思想、地理品质等,在实践应用中是一个动态化的概念,在不同的学习阶段有着不同的要求。高中地理核心素养主要是引导学生利用自己所学的地理知识、地理技能、地理分析方法等处理生活中能够看到的地理问题,并在问题的处理中养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现阶段,高中地理核心素养包含人地观念、地理综合思维、区域认知能力、地理实践能力等。 二、高中地理核心素养培养途径 (一)通过有效的课前活动培养学生地理实践能力

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重要渠道,而课堂教学导入是影响课堂教学的关键。课堂导入的时间虽少但是对整堂课有着十分重要的启发意义,能够为学生的地理学习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为此,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不同的情境来培养学生地理实践能力。 (二)通过生活化教学培养学生地理学习的综合实践能力 在地理环境中,地理性质和人类生活密切相关,地理知识的本质目的是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为此,高中地理教学需要教师能够加强地理课程开展和学生实际生活的关联,实现生活化的教学。比如在进行人教版高中地理时区教学的时候,考虑学生对跨越国际日期变更线日期不同这个知识点的理解存在难度,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可以从学生熟悉的历史事件———麦哲伦航行最后少掉了一天的航海日记和电影《环游地球八十天》中最后时间多出一天故事相反的结局为基本切入点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地理学习。 (三)通过创新地理作业形式培养学生地理学习的综合实践能力 基于当前枯燥的作业形式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设置枯燥的作业模式,从而不断激发学生的地理学习热情,提升学生的地理作业完成效率。比如在学习人教版高中区域地理一课的时候,教师可以为学生安排这样的开放式的作业:“我家的房子有升值的空间么?在题目提出之后,教师让学生利用自己的假期时间搜集所在城市的交通路线图、城市布局图,在地图上找到自己家的位置,和父母分析房子升值和贬值的原因。”这样题目设计的意图是基于

高中地理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高中地理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摘要】当今社会,我国的社会市场主义经济迅速发展,我国的教育事业也在蒸蒸日上。根据教育部门的工作人员对部分高中的地理教学情况的调查显示,目前高中地理的教学效率不如人意、对于高中地理的教学而言,多元智能理论的出现无疑是一个新颖的教学方式。多元智能理论下的高中地理教学显然效率会更高,所以高中地理老师应该重视运用多元智能理论进行地理教学。 【关键词】多元智能理论;高中地理;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引言 众所周知,自从我国的教育部门颁布了新课标这一政策以来,教育部门对各所高中地理的教学要求显然更高。要求学生学习高中地理不仅能够提高自身的地理成绩,还要求学生树立符合标准的人生观、环境资源观和人口观。在这样的教育背景下,多元智能理论出现了。今天,本文就来简单的探讨一下多元智能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最后来探讨分析一下多元智能理论下的高中地理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一、多元智能理论的主要内容 所谓的多元智能理论,我们从字面上来理解就是说在一定的社会文化教育背景下,能够自行解决问题或者说是可以自己研发产品的能力。多元智能理论中的“多元”显然是指包含很多个方面,国外有一个名人认为世界上存在的人类最少都具有语言方面、数学方面、空间方面、运动方面、音乐方面、人际关系方面、自我认识方面以及博物学方面等几个方面的智能。具体主要内容表现以下几个方面:(1)语言方面:人类运用自己的语言来像外界传达自身的真实感受以及情感波动等一些情绪,也就是运用语言来渲染气氛,这种语言智能主要表现在作家以及演讲人上。(2)数学方面:人类利用数学以及逻辑方面的能力来对一些事物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以及运算,这种数学智能主要表现在数学家以及科学家上。(3)空间方面:人类自身对外界一些抽象的事物具备一定的空间想象力,对建筑的一些线条、色彩具有与众不同的感知力,这种空间智能一般表现在建筑师以及画家身上。(4)运动方面:人类运用自己的四肢来像外界传达想法,这种运动智能一般体现在各类体育竞技运动员以及舞蹈员身上。 二、多元智能理论下的高中地理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当我们大概了解了多元智能理论之后,就应该将多元智能理论巧妙地运用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去。多元智能理论中的“多元”是指含有多种不同的智能,表现在不同的人类身上,所以我们应该明白学生也是如此,世界上没有相同的两片树叶,每一朵花儿都有绽放的理由。教师

地理核心素养教学思考

地理核心素养教学思考 地理“核心素养”教学思考 发展性教育已经成为当今教育的主题,教育要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为学生的长远发展服务。《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推进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高中地理课程新标准中也明确指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求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出发,构建体现现代教育理念、反映地理科学发展,适应社会生产生活需要的高中地理课程。引导学生关注全球问题以及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地理问题,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强化人口、资源、环境、社会相互协调的可持续发展观念,这是时代赋予高中地理教育的使命。”学校传统教育重视“知识”的传授,现在的新课程改革则进一步强调“能力”的重要性,强调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发展和学会改变等终身学习的核心素养的重要性。 核心素养并非与生俱来,而需要通过各教育阶段进行长期培养形成。核心素养的培养主阵地在课堂。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传统课堂教学中的不合理的一面已被越来越多地认识到,对于应把学生当作教学的主体,关注学生的学,人们已有了越来越深入的认识。但事实上,学生的主体性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仍然不能充分体现。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一些教学活动看似重视学生主体,其实不然。一节变“满堂灌”为“满堂问”的课,貌似课堂气氛活跃,但那种琐碎的、缺乏思考价值的问答代替了学生主动地读书与思考,学生只是教师思想的表达者、表演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地理读图能力培养的研究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地理读图能力培养的研究》 开题论证报告 大丰区南阳中学主持人:吴洪宇 一、课题的现实背景及意义 (一)研究背景 “中国智造”的关键是创造性人才。创造性人才的培养是教育发展到知识经济和信息社会时代的必然趋势,它体现了现代社会对人的主体性的呼唤。面对现代社会的需求,欧洲议会和欧盟理事会于2006年12月通过了关于核心素养的建议案,我国教育部2014教基[4]号文件(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指出,教育部将组织研究提出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 高中地理课程新标准中明确指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求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出发,构建体现现代教育理念、反映地理科学发展,适应社会生产生活需要的高中地理课程。”新课程改革强调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地图技能是地理核心素养的要素之一。 (二)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在地理核心素养体系理论的指导下,结合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实践,就高中学生地理图表阅读能力不足的现实问题进行探讨,提出发展学生地理图表素养与学习中图表阅读能力培养的策略。 (2)实践价值

基于核心素养的图表阅读能力的培养,为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提供了现实案例。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教学,揭示当前高中学生图表阅读中存在的问题,为提升图表阅读能力提供实践依据及具体的培养途径。 (3)创新之处 本课题的创新之处一是视角选取的是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二是培养模式思路选择以体现学生为本的自主、探究式模式。 二、国内外关于同类课题的研究综述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国际基础地理教育蓬勃发展,各国纷纷推出了核心素养的理念。钟启泉指出:“地理核心素养体系包括基于地理空间视角下的地图技能、地理信息技术能力、国际理解、全球意识、人地观念、可持续发展观这六大方面。”汤国荣也指出,从地理学科教育的价值取向看,地理核心素养应包含地图技能、空间视角、综合思维和人地观念四大方面。他把地图技能放在第一位进行了探讨。中学地理课程中的识图、绘图、用图能力的培养应是地理素养的关键所在。基于上述等等国内外研究,高中地理地理教学关注学生图表阅读能力的培养是发展了学生的素养又培养了学生的能力。 三、课题的界定和假设 (1)课题的界定 研究对象:2015年秋季入校高一新生和现有在校高二学生。 核心素养:2013年2月,UNESCO(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的报告《走向终身学习——每位儿童应该学什么》提出,核心素养在基

关于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

关于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 关于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 一、引言 在传统的初中地理堂教育教学活动中,往往采用的就是“教师讲、学生听”的授方式,这种方式固然有其内在的优点和优势,但是在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方面的确存在着一定的劣势,是远远不能满足新标背景在关于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需求的。由此可见,关于“地理核心素养培养”的探讨与分析显得尤为重要。 二、地理核心素养培养探究 1地理核心素养简介 初中地理的核心素养主要涵盖了四大方面,人地观念、综合思维、区域认识以及地理实践能力等。但是,要想真正实现上述目标却并非一容易的事情。 2初中地理核心素养培养的实例探究 为了更好地研究初中地理核心素ɹB培养的培养,笔者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进行说明: 我们以《西北地区自然和农业》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为例,在这部分教学中,学生的主要素养提升应该说是在前三个方面,即人地观念、

综合思维以及区域认识等方面,在地理实践能力培养方面相对较弱。为此,笔者建议按照如下方式设计堂教育教学活动: 首先,就是要引入知识的连接,通过对旧知识的复习,完成对新的引入,具体说就是通过填图的方式复习我国四大牧区的分布图,另外通过一些景观照片的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其次,在完成知识链接的基础上,让学生展开自主学习活动,可以给学生提供西北地区的地图空白图,让学生完成位置范围界限、地形以及河流信息等的填写,这样有助于学生的空间定位,进一步落实学生对西北地区的区域认识,需要注意的是,在上述过程中,教师务必要注意加强观察,并及时进行调控。 再次,就是要通过合作探究让学生就相关的知识点进行分析,需要注意的是,为了顺利完成本环节,笔者建议通过承转的方式完成,具体说就是教师可以跑出如下问题,即西北地区之所以会有多季节性河流这样的特殊气候,其主要原因在于其干旱的气候,那么是不是整个西北地区的干旱程度都一样呢?西北地区干旱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呢?这样干旱的气候会对西北地区的植被分布产生何种程度的影响呢? 在抛出问题之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区分重点以及难点,并进行必要的点拨,进而让学生边合作、边探究,最终成功完成任务,找到“基于这样的特殊气候,西北地区的农业和种植业应该如何发展呢?如何有效避免上述这些制约因素的影响呢”? 最后,教师可以通过“思维导图”的方式对本节的主要知识点进行

基于核心素养视角的地理教学反思及建议-文档资料

基于核心素养视角的地理教学反思及建议 近期,笔者在江苏教学新时空平台上观看了一节视频课――《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在本节课之前,学生没有学习“农业区位因素”,但这位老师很巧妙地将农业区位因素与畜牧业的学习结合起来。以下是本节课部分教学实录: 【教学案情一】 上课时,老师拿出自己一直在喝的一壶茶(普洱茶),让学生猜这是什么?学生窃窃私语,议论纷纷,有些学生说是可乐、板蓝根,但这些答案很快又被排除,杯中没有气泡,老师不可能一直感冒…… 这个问题把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起来,最后老师给出谜底是普洱茶。接着,老师就以普洱茶为出发点展开教学活动――师:普洱茶的产地是哪里? 生1:云南普洱 师:与普洱茶相关的史料中,普洱茶与茶马古道联系在一起。 老师带着学生一起认识茶马古道,了解到茶马古道是将普洱茶运输到西藏昌都、拉萨等地的通道,历史悠久,茶叶的交易量很大。了解了这些知识后,提出问题。 问题1:具有消食去腻、降血脂、降低胆固醇功效也含多种维生素的的普洱茶为什么在西藏地区消费量那么大? 生2:以肉食为主的饮食习惯 老师引出我国四大牧区、畜牧业等概念,继续提出问题。 问题2:四大牧区中,为什么西藏牧区对普洱茶的消费最大?(或者,为什么不是内蒙古牧区呢?) 生3:普洱茶产地与西藏距离较近,与内蒙古、新疆距离较远,交通运输难度大。还跟民族地域性有关。

生4:内蒙古与西藏相比,海拔较低,热量较好。(老师引导学生关注内蒙古东部牧区) 生4:内蒙古东部与东北地区相邻,是森林草原植被,降水较多。 老师总结:西藏牧区海拔4000m以上,年降水量300mm以下,每公顷产鲜草0.75~1.87吨;内蒙古东部是年降水量400mm左右的平原草原,每公顷产鲜草3~4.5吨。内蒙古牧区的水分、热量条件好于西藏牧区,可以生长一些植物性食物,对肉类的需求量较小。 师:为什么内蒙古东部牧区的降水多于西藏牧区呢?是什么因素影响呢? 生5:距海远近 …… 【教学案情二】 在学习“乳畜业”时,老师以学生日常喝的饮料为切入口,拿出一只“柠檬U 格”饮料瓶。 问题3:大家经常喝这种饮料,那你们知道为什么称为“U格”呢? 生5:“U格”是英文Yogurt的谐音,意思是酸奶。 师:哦,原来这也是一种奶制品。请大家再说一些跟牛奶有关的英文单词。 学生七嘴八舌,议论纷纷,说出很多。如:Cheese、Butter、CreamCheese、ParmesanCheesePowder、Lowfatmilk、Skimmedmilk / Fatfree milk、Liquid milk…… 问题4:拥有如此繁多的乳制品词汇的地区,你可想而知的是…… 生6:当地以牛奶为原料的生产很发达,产品丰富多样,人们对奶制品的需求量很大。 好的,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分析欧洲西部乳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有哪些?

高中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高中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地理课堂教学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培养学生 的地理核心素养的呼声越来越高。作为高中地理教师,我们日常的教学不仅要让 学生获得能解决问题的地理核心知识,学会应对高考或学业考试,而且要让学生 能灵活运用地理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有利于他们的生存和终身发展。 关键词:技能空间观念 一、引言 在传统的高中地理课堂教育教学活动中,往往采用的是“教师讲、学生听”的 授课方式。这种方式固然有其内在的优点和优势,但是逆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 养方面的确存在着一定的劣势,是远远不能满足新课标背景关于学生核心素养培 养需求的。由此可见,关于“地理核心素养培养”的探讨与分析显得尤为重要。 二、地理核心素养的构成 1.地图技能。地图既是地理学习的重要内容,又是地理学习的重要工具。现 代地图学知识内容相当丰富,既有传统的纸质地图,又有现代电子地图。引导学 生把握地图“三要素”,且能从地图中获取、整理和运用地图信息来分析解决地理 问题,是中学地理教育的主体任务之一。也就是说,中学地理课程中的识图、绘图、用图能力的培育应是地理素养的关键所在。《地理教育国际宪章》中明确指出:“利用以文字、数据和符号等形式表达的资料,利用信息传播、思考、实践和社交等技能,探究从本地到世界各地不同规模的地理课题。从而,地理教育在读 写能力、口头表达能力、计算能力和图解能力等方面做出了贡献。它也对个人素 质和社交能力的发展,特别在日常生活空间度量上和在国际了解上有所帮助。” 对应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归纳的核心素养,地图技能可归属于“能互动地使用工具”这一核心素养的范畴,指向“阅读理解”维度,即个体借助地理学习获得地图 知识,并能正确地阅读地图(纸质地图和电子地图),通过对地图信息的获取、 整理和分析,发现并解决地理问题。 2.空间视角。空间视角是在观察确定地球表层各种事物空间位置关系、空间 展开范围和空间排列状态等的学习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学科能力品质,是认识空间 位置、空间分布格局所应具备的核心素养。 《美国国家地理标准》将“空间观点”作为地理教育应培育的核心观点之一。 地球表面上的一切地理现象、地理事件、地理效应、地理过程,统统发生在地理 空间之中,空间视角就是对这些地理现象的分布格局和空间关系进行正确透视, 涉及“它在哪里”、“它是什么样子的”、“它是什么时候发生的”、“它为什么在那里”等问题。地理对这些问题的揭示,有助于人们正确认识人类与地理环境发展中的 空间关系,如空间位置、空间形态、空间组成、空间层次、空间排列、空间格局、空间联系、空间的制约关系等,而上述认识将进一步引导人们深入思考人类如何 生活在地球上。因此,培育学生的空间视角应是基础地理教育的又一价值追求。 3.综合思维。将地理的综合思维确认为地理核心素养是基于地理学科内容和 学习思维综合性的考虑。地理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既包括自然、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综合要素及其之间相互关系的综合研究,也包括地貌、水文、气候、 植被、土壤、人口、聚落、工业、交通等诸要素及其之间相互关系的综合研究。 中学地理课程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帮助学生感受和理解不同区域的自然和人 文地理特征,引导学生能从地理视角认识和欣赏我们所生存的这个世界,从而提 升生活品位和精神体验层次,增进学生对地理环境的理解力和适应能力。无论是

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在地理教学的运用

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在地理教学的运用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简称《教育规划纲要》)从“以人为本”的角度,对教育需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提出了要求,指出“树立科学的质量观,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教育规划纲要》指出要“制定教育质量国家标准,建立健全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我国建立教育质量标准的基础与核心是学生的核心素养,是学生在国家教育目标和教育理念下必须达到的能力素养。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中提出:“教育应该较少地致力于传递和贮存知识,而应该更努力寻求获得知识的方法(学会如何学习)。”我国新时期推进教育创新和素质教育,新课程标准改革实施强调教学必须适应新课程标准改革要求。 新课程标准改革要求“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地理新课程标准提出改变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合作交流和自主探究意识,培养学生的地理学科素养,促进学生学习主体能动性、提升完善自我实现,促进学生的终身教育、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适应社会良好需求,形成运作

发展良好的公民个体。为个体能适应未来社会、为个体终身健康发展奠定基础,实现个体生活成功和社会持续良好健康全面发展。 一、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在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新课程标准改革要求“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1.教师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积极意义 教学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适应当前世界未来信息技术变革、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的挑战,适应社会教育质量标准,所以教师应充满社会责任感,形成对社会及个体可持续发展所需的基本素养: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学科专业素养、跨学科视角综合运用的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审美素质、劳动技能素质等诸多方面的发展。教师首先必需努力提升完善自我实现,发挥主体主观能动性,促进教师个体自我成功与适应社会良好需求,促进个体的终身学习、终身教育和终身的全面发展。道德品质素养是基本素养,教师应学会爱人类、爱社会、爱国家、热爱科学、爱护环境,促进人口、经济、社会、文化、生态、资源、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等诸多方面的持续发展。以积极愉快的发展观、积极健康的情绪、创造性的运用愉快教育、成功教育、情境教育、尝试教学,启迪新思维、开拓新方法。 2.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深远意义 学生运用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启迪思维、对学习对未来充满希望;

浅谈如何围绕地理核心素养进行教学 教育文档

浅谈“如何围绕地理核心素养进行教学” 地理核心素养的培育已成为深化地理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之一,那么什么是核心素养呢?地理核心素养内涵有哪些呢?下面着重研究。 1 地理核心素养的概念 首先我们明确核心素养的概念:专家给出的定义为学生应具备的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终身发展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作为高中生,为结合现行高中地理课标以及高中地理教学实际和高考要求,我的理解为只要学生善于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技能、方法等分析学习和生活中的地理问题且具备正确的世界观、环境观、可持续发展观,就可以视为具备一定的高中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在这些能力和素养中,地理学科的核心素养内涵可以概括为4个要素,3个维度,他们分别是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是地理学的基本思想和方法、地理实践力为地理学的基本活动经验,而人地观念是地理课程最为核心的价值观。既然为最核心的价值观,那么在地理学科哪些方面有体现呢?接下来笔者谈一下教材与核 心素养的对应关系。 2 教材(新课标)与核心素养(人地观念)的对应 必修1: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举例说明地表形态对说明全球气候变化根据有关资料,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必修2:人口和环境之间的关系、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结合实例说明农业或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了解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根据有关资料,归纳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必修3: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区域可持续发展。 正因为教材中对核心素养的要求不断提高,高考题也围绕核心素养展开。可见,无论是从学生长远能力着想,还是应对高考,都必须要重视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 3 如何围绕核心素养进行课堂教学 首先从宏观上教师无论从课前、课堂、课后,以及对每节课的反思都是紧紧围绕着为学生服务的。在课前,我们主要备的是教材和学生,研究教学方法。教材备课依据主要是课程标准,考试大纲和研究高考试题,课前我们备课的内容包括四个方面:(1)明确教学的重难点;(2)根据不同的学情,采取什么方法落实;(3)要渗透哪些核心素养;(4)通过什么方式去渗透。其中(1)、(3)是共性的,(2)、(4)会因为学情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笔者以《北半球冬夏气压中心》同课异构为例,在备学生时考虑了不同学情,1.16班是文小班,基础和学习能力较好,1.15为基础和学习能力较弱,因此我们在教学设计时有几个点的教法有所不同。 班采用黄土高坡的民谣,用对黄土高坡风1.16比如导入: 向的了解引入新课;(这必须有一定的知识储备)而1.15班用复

地理核心素养教学思考

地理“核心素养”教学思考 发展性教育已经成为当今教育的主题, 教育要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 为学 生的 长远发展服务。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 年)》 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推进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是贯彻党的 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 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 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 重点 是面向全体学生,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 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高中地理课程新标准 中也明确指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求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出发, 构建体现现代教育理念、 反映地理科学发展, 适应社会生产生活需要的高中地理 课程。引导学生关注全球问题以及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地理问 题,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强 化人口、资源、环境、社会相互协调的可持续发展观念,这是时代赋予高中地理 教育的使命。”学校传统教育重视“知识”的传授,现在的新课程改革则进一步 强调“能力”的重要性,强调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发展和学会 改变等终身学习的核心素养的重要性。 核心素养并非与生俱来, 而需要通过各教育阶段进行长期培养形成。 核心素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 传统课堂教学中的不合理的一面 对于应把学生当作教学的主体, 关注学生的学, 人们已 但事 实上,学生的主体性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 仍然不能充分体现。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一些教学活动看似重视学生主体, 其实不然。一节变“满堂灌”为“满堂问”的课,貌似课堂气氛活跃,但那种琐 碎的、缺乏思考价值的问答代替了学生主动地读书与思考, 学生只是教师思想的 表达 者、表演者, 被剥夺了自己思考的权利, 同时也会被过于活跃的课堂弄得眼 花缭乱,无暇积极、主动、深入地思考, 教学内容难以内化为自身的知识和素质, 学生的主体地位自然被忽视了,久而久之逐渐形成对问题的惰性和思维的僵化。 作为一线教师,我们应深刻懂得: 教学不是教书,而是教学生学,教学生自己学, 教学生从“学会”提升到“会学”和“能学” 。聪明的学生之所以聪明,在于他 们善于独立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高明的老师之所以高明, 在于他们善于放开学 生的手脚,引导学生学会学习。 、联系生活实际,活化地理知识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其生活教育理论中提出教育有三个层次: 活的教育”;二是“用生活来教育”;三是“为生活而教育”。这一观点实质是从 不同 层面揭示了最好的教育是生活的教育。我们的教育不仅仅是教给学生知识, 还有教给学生如何生活,如何过有意义的生活。地理是一门关注生活的学科,越 是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知识,学生越易于理解和接受,并会产生较强烈的感受, 在脑海中烙下深刻的印记。心理学研究实验曾揭示:所见即所学,所想即所得。 一位优秀的地理教师首先要教会学生感受地理与生活之美。地理教学不能仅仅是 知识的灌输,而是对学生的知识、常识、见识、胆识、赏识的全面培养。 我们在教学中,应该把贴近生活作为一个支撑点,将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地理 问题有 机结合到教学中,弓I 导学生去思考、解释、探究、发现,甚至创新。例如 我们在学习“区位”这一概念时,绝大部分学生感到深奥难懂。上课时我把学生 带到教学楼的天台养的培养主阵地在课堂。 已被越来越多地认识到, 有了越来越深入的认识。 是“生

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核心素养解读

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核心素养解读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科学发展观教育,国情国策教育等方面,根据国家对于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的要求,要充分地挖掘地理教育的内容,而地理课程也不只是传授地理知识,而是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态度、价值观,重视能力培养,特别是创新意识的培养。现如今我们人类面临的主要困难都和地理问题有很大的关系,如物种灭绝、滥伐森林、草原退化、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灾害频繁、气候变暖、空气污染等,这些更是体现了地理教育在今后的教育中的重要性,我们也要培养具有地理核心素养的学生来。 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中,把“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改为“培养现代公民的地理核心素养”,表面上看,只是一个词语的改动,必备的地理素养即:1、一个人由训练和实践而获得的地理知识、地理技能、地理能力、地理意识、地理情感等的有机构成和综合反映;2、公民参加社会生活、经济生活、生产实践和个人决策所需要的地理科学知识、探究能力以及相关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学生能够合理地将所学到的地理知识应用到社会及个人生活中,而地理核心素养:人地观念、综合思维、区域认识、地理实践能力,使学生获得具有地理科学特性必备的品格、关键能力。人地观念应是公民具备的重要价值观,综合思维和区域认识是分析、理解自然地理过程和规律、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重要思想和方法。地理实践力是在真实的情境中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和技能,感悟、分析、理解人地关系状况的能力。 我们的时代在快速的发展,现在的地理学习不再是以前的那种以成绩高低为标准的时代,更重要的是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的生活中。人地观念是这个理科生学习地理后听到最多的一个名词,学习了这么久的地理,虽然还是不太能够把握住其精髓,但是还是觉得我们人类应该协调好人类社会、人类活动和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因此,我们要培养学生的人地观念,让他们能够认识到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以及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能够结合我们现实生活中人地矛盾的实例,分析原因,提出建设性的改进意见,推进人类和地理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地理这门学科是一门文理兼备的一门学科,这就决定了地理不能像数学、物理等这种理科学科和语文、历史那种文科学科那样,地理是研究地球表面的地理

基于地理核心素养的个性化作业设计与实践研究——以高中地

基于地理核心素养的个性化作业设计与实践研究——以高中地理为例① 开题报告 张家港市沙洲中学课题组 一、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1.地理核心素养——这里的地理核心素养特指高中地理核心素养。地理核心素养是地理学科育人价值的概括性、专业化表述,是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合与提炼,是学生在学习地理课程之中或之后所形成的、在解决真实情景中的问题时所表现出来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地理核心素养由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组成。 2.人地协调观——人地协调观是指人们对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关系秉持的正确的价值观。面对诸多的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问题,人们越来越深刻认识到,人类社会要更好地前进,必须尊重自然规律,协调好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因此人地关系作为地理学最为核心的研究主题和基本的思维视角,培养这种素养有助于人们更好地分析、认识和解决人地关系问题,成为和谐世界的建设者。 3.综合思维——综合思维是指人们全面、系统、动态地认识地理事物和现象的思维品质和能力。人类生存的地理环境是一个综合体,因此在不同时空组合条件下,自然和人文要素相互作用,综合决定着地理环境的形成和发展。培养这种素养有助于人们从整体性的角度,分析和认识地理环境,以及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4.区域认知——区域认知是指人们对区域的特①征、问题进行分析、解释、预测的意识和能力。地理环境最基本的特征是人类生存的地理环境存在着明显的区域差异,因此不同的区域,自然、人文要素不同,人地关系的形式和问题也不相同。培养这种素养有助于人们从差异性的角度,分析和认识地理环境,以及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5.地理实践力——地理实践力是指人们在考察、调查和模拟实验等地理实践活动中所具备的行动能力和品质。野外考察与室内实验、模拟相结合,是现代地理学研究的主要方式,也是高中地理课程特有的学习方式。培养这种素养有助于人们更好地在真实的情境中观察、感悟、理解地理环境,以及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增强社会实践能力和责任感。 6.个性化作业设计——个性化作业设计是指以课程标准为指导,综合考虑学科特点、教学要求、教学内容、学生自身学习特点、学生间发展差异性以及作业规律等方面,设计出适合不同学生发展水平的作业。通过这种设计既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也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使每个学生的核心素养在实践中得到充分的发展。 二、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与研究的价值 1.地理核心素养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外地理核心素养研究现状 二十世纪中叶以来,国外具有较高教育水平的国家和地区组织逐步转变教育导向,从原来重视学科内容、教学过程,转为重视培养和塑造学生的核心素养和核心能力。目前许多发达国家在核心素养培养和课程体系构建上已颇具规模。以地理为例,美国在地理课程设置上、在地理教材选取上、在把握地理学科发展方向上成绩斐然,大幅度提高其学生的人地关系等地理核心素养。显然,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已成为当今世界教育及课程改革的潮流。根据国外的研究内容,将有关地理核心素养的研究整理如下,如表1所示: 表1国外有关地理核心素养的研究 ①本课题系苏州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6年度立项课题,编号16032096。课题主持人:秦宇峰、汤忠华,课题核心组成员:孙群、耿红芬、陈利明、朱征、张海霞、任果元、丁凯。

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教学设计

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推进以及中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出,时代对中学学科建设、教师综合素养以及学生的学习理念、方法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教学的场地已经不能仅仅只局限于教室,授课时间也不能只是课堂的40分钟,由信息技术支撑的多媒体教学也已经不能满足教师的教学需求以及学生对于知识的体验欲望。尤其地理是既具有自然学科属性,又具有社会学科属性,与生活联系十分密切的学科,学生除了在课堂上通过教师的多种教学方法及学习途径获取理论知识外,还需要有更加真切的实际体验。 中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三个维度”“四个要素”就明确提出了“基本活动经验”“地理实践力”的素养,这两个素养都不是在课堂上通过简单的实验操作或多媒体演示就可以达成的目标。因此抓住一切可以利用的户外的机会使学生获取实践体验,获取地理知识并丰富地理情感是非常可取的教学途径,学科节活动无疑是非常有效的途径。 我以茂名市某某中学“展示民族风采、弘扬传统文化”为主题的地理学科节活动为例来说明学科节对于初中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活动标题的拟定是参考中图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第5章第一节《自然环境对民居、服饰和饮食的影响》,本节内容的课标要求:运用中国民族分布图说出我国民族分布的特征。活动建议:收集并交流反映我国一些民族的风俗、服饰图片和文字资料,描述讲解这些民族的风土人情。基于此目标,结合我们学生的生活认知和取材的便利程度,我们

制订了活动要求:1.按照课堂上了解的我国少数民族的分布特征,12个班分为三个组,分别为西南组、东北组和西北组,各班在自己所在组选一个民族进行展示;2.活动主题:56个民族一家亲;3.展示的基本内容为民族分布、分布区的自然环境特征、服饰、饮食、传统节日、语言等,在此基础上可以拓展展示内容;4.内容积极健康、阳光向上、形式多样;5.节目采取旁白解释与多种表演形式结合的形式。从效果来看学科节活动对于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直接而又深刻。 (一)查阅资料的过程将课堂搬到室外,改传统教学教师“言传身教”为学生“主动学习”,使学生经历学习过程,丰富学习体验,达到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地理情感”素养的目的。活动前学生按照要求搜集资料的过程就是学生从多角度了解一个民族,获取民族知识及对民族所在区域有一个清晰认知的过程,而对于表现欲和好奇心强烈、求胜心迫切的初中生来说,对于活动基本要求以外内容的获取、展示会是很大的加分亮点,而这又会促使他们更加积极主动地查阅课堂外的知识,而时间的有限性会使他们根据自己的学习经验想到分工合作的查找方式,这极大地培养了学生的组织协调及合作学习精神,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责任担当意识。 (二)对于资料的整理过程就是培养学生多角度、多要素思考的综合思维能力的过程,使学生具备时空意识,获取区域认知,进而认识到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的形成是自然环境长期、深刻影响的结果,进而达到培养学生“基本地理思维和方法”的地理素养的目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