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高中数学平面直角坐标系下的图形变换及常用方法

高中数学平面直角坐标系下的图形变换及常用方法

高中数学平面直角坐标系下的图形变换及常用方法
高中数学平面直角坐标系下的图形变换及常用方法

高中数学平面直角坐标系下的图形变换及常用方法

摘要:高中数学新教材中介绍了基本函数图像,如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等图像等。而在更多的数学问题中,需要将这些基本图像通过适当的图形变换方式转化成其他的图像,要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图形变换方法。

高中数学研究的对象可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是数,一部分是形,高中生是最需要培养的能力之一就是作图解图能力,就是根据给定图形能否提炼出更多有用信息;反之,根据已知条件能否画出准确图形。图是数学的生命线,能不能用图支撑思维活动是学好初等数学的关键之一;函数图像也是研究函数性质、方程、不等式的重要工具。

提高学生在数学知识的学习中对图形、图像的认知水平,是中学数学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确立以下教学目标:一方面,要求学生通过对数学教材中基本的图形和图象的学习,建立起关于图形、图象较为系统的知识结构;培养和提高学生认识、研究和解决有关图形和图像问题的能力。为达到这一目标,教师应在教学中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图形变换的思想及其常用变换方法。

函数图形的变换,其实质是用图像形式表示的一个函数变化到另一个函数。与之对应的两个函数的解析式之间有何关系?这就是函数图像变换与解析式变换之间的一种动态的对应关系。在更多的数学问题中,需要将这些基本图像通过适当的图形变换方式转化成其它图像,要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图像变换方法。

常用的图形变换方法包括以下三种:缩放法、对称性法、平移法。

1.图形变换中的缩放法

缩放法也是图形变换中的基本方法,是蒋某基本图形进行放大或缩小,从而产生新图形的过程。若某曲线的方程F (x ,y )=0可化为f (ax ,by )=0(a ,b 不同时为0)的形式,那么F (x ,y )=0的曲线可由f (x ,y )=0的曲线上所有点的横坐标变为原来的1/a 倍,同时将纵坐标变为原来的1/b 倍后而得。

(1)函数()y af x =(0)a >的图像可以将函数()y f x =的图像中的每一点横坐标不变纵坐标伸长(1)a >或压缩(01a <<)为原来的a 倍得到;

(2)函数()y f ax =(0)a >的图像可以将函数()y f x =的图像中的每一点纵

坐标不变横坐标伸长(1)a >或压缩(01a <<)为原来的1a

倍得到. ①y=f(x)ω?→x y=f(ω

x );② y=f(x)ω?→y y=ωf(x). 缩放法的典型应用是在高中数学课本(三角函数部分)介绍函数)s i n (?ω+=x A y 的图像的相关知识时,课本重点分析了由函数y=sinx 的图像通

过怎样变化后得到)sin(?ω+=x A y 的图像的全部过程。

一般有两种变换形式:

第一种:先由y=sinx 的图像按向量()0,?平移得到)sin(?+=x y 的图像,再将其缩放后形成)sin(?ω+=x A y 的图像。

第二种:由→=→=x y x y ωsin sin )sin(?ω+=x A y 完成了从y=sinx 到x A y ωsin =的缩放,将这一过程分为两个步骤,更易于学生理解,最后由

x A y ωsin =的图像按向量)0,(ω

?平移得到)sin(?ω+=x A y 的图像。 如图8是函数)32sin(3π+=x y 的图像形成过程。

2.平移

(1)水平平移:函数()y f x a =+的图像可以把函数()y f x =的图像沿x 轴方向向左(0)a >或向右(0)a <平移||a 个单位即可得到;

(2)竖直平移:函数()y f x a =+的图像可以把函数()y f x =的图像沿x 轴方向向上(0)a >或向下(0)a <平移||a 个单位即可得到.

① y=f(x)h 左移→y=f(x+h); ② y=f(x) h

右移→y=f(x-h);

③y=f(x) h 上移→y=f(x)+h; ④y=f(x) h 下移→y=f(x)-h.

将平面图形F 上的每一个点p (x ,y )按向量a=(h ,k )移动(即:按同一方向,移动同一长度)到点p ’(x ’,y ’),将这些新的点组成图形F ’的过程,平移公式为:(x ’,y ’)=(x ,y )+(h ,k )。

平移思想的应用一般包括以下两种情况:

2.1将一个已知的图形按向量),(k h =α 平移后产生新的图形。

例1:已知y=f (x )的图形如图1,求)2,1(-=α 平移后的图像。

分析 进行图形的评议,需抓住图形的特征,找到特征点。如图2,去图像

上的几个特征点321,,p p p ,先将它们按)2,1(-=α 移至新位置得相应点'

,','321p p p 的曲线,即为所求,图2(实线部分)。

2.2在曲线与方程的问题中,研究F (x ,y )=0的曲线可有基本图形f (x ,y )=0的曲线怎样平移而得。将F (x ,y )=0化为f (x-h ,y-k )=0的形式,那

么,F (x ,y )=0的曲线可由f (x ,y )=0的曲线按向量),(k h =α 进行平移而得。

例2:关于函数1

11--=x y ,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 )在),1(+∞-内单调递增

(B )在),1(+∞-内单调递减

(C )在),1(+∞内单调递增

(D )在),1(+∞内单调递减

分析 可作出函数简图,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求解。先将函数解析式

111--=x y 化为1

11--=-x y ,该方程表示曲线由x y 1-=的曲线按向量),(k h =α 平移而得。然后画出x

y 1-=的曲线,最后将图3的图象按)1,1(=α 平移得到图4(实曲线部分)。

根据图4可判断,函数在),1(+∞内单调递增,故选(C )。

3.利用对称性

(1)函数()y f x =-的图像可以将函数()y f x =的图像关于y 轴对称即可得到;

(2)函数()y f x =-的图像可以将函数()y f x =的图像关于x 轴对称即可得

到;

(3)函数()y f x =--的图像可以将函数()y f x =的图像关于原点对称即可得到;

(4)函数1()y f x -=的图像可以将函数()y f x =的图像关于直线y x =对称得到.

①y=f(x) 轴x →y= -f(x); ②y=f(x) 轴y →y=f(-x);

③y=f(x) a x =→直线y=f(2a -x); ④y=f(x) x

y =→直线y=f -1(x);

⑤y=f(x) 原点→y= -f(-x).

通常要研究以下对称轴及对称中心:

3.1轴对称型

3.1.1点(x ,y )与点(x ,-y )关于x 轴相互对称,若某曲线的方程F (x ,y )=0可化为f (x ,y )=0的形式,那么F (x ,y )=0的曲线可由f (x ,y )=0的曲线通过作出关于x 轴的对称图形而得。

3.1.2点(x ,y )与点(-x ,y )关于y 轴相互对称,若某曲线的方程F (x ,y )=0可化为f (-x ,y )=0的形式,那么F (x ,y )=0的曲线可由f (x ,y )=0的曲线通过作出关于y 轴的对称图形而得。

3.1.3点(x ,y )与点(2a-x ,y )关于直线x=a 对称,若某曲线的方程F (x ,y )=0可化为f (2a-x ,y )=0的形式,那么F (x ,y )=0的曲线可由f (x ,y )=0的曲线通过作出关于x=a 的对称图形而得。

3.1.4点(x ,y )与点(x ,2a-y )关于直线y=b 对称,若某曲线的方程F (x ,y )=0可化为f (x ,2a-y )=0的形式,那么F (x ,y )=0的曲线可由f (x ,y )=0的曲线通过作出关于y=b 的对称图形而得。

3.1.5 点(x ,y )与点(y ,x )关于直线y=x 对称,若某曲线的方程F (x ,y )=0可化为f (y ,x )=0的形式,那么F (x ,y )=0的曲线可由f (x ,y )=0的曲线通过作出关于y=x 的对称图形而得。

以上列举的只是轴对称的几个简单情况,以此为基础,可引导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探讨以平面内任一直线为轴的对称变换。

3.2中心对称型

3.2.1点(x ,y )与点(-x ,-y )关于原点中心对称,若某曲线的方程F (x ,y )=0可化为f (-x ,-y )=0的形式,那么F (x ,y )=0的曲线可由f (x ,y )=0的曲线通过作出关于原点的对称图形而得。

3.2.2点(x ,y )与点(2a-x ,2b-y )关于点(a ,b )中心对称,若某曲线的方程F (x ,y )=0可化为f (2a-x ,2b-y )的形式,那么F (x ,y )=0的曲线可由f (x ,y )=0的曲线通过作出关于点(a ,b )的中心对称图形而得。

例3:下列函数中,即为偶函数又在(0,π)上单调递增的是()

(A )x y tan =

(B ))cos(x y -=

(C ))2sin(π-

=x y (D )

2cot x

y =

分析 此题的求解思路,定位为数形结合法的使用。对于函数x y tan =,一方面,定义域不含区间(0,π);另一方面,利用)20(tan ππ+≠≥=k x x x y 且的图象作其关于y 轴的对称图象而得x y tan =的图像(如图5),可以排除。

对于函数)cos(x y -=,它与x y cos =是同一函数,当),0(π∈x 时,为减函数,可排除;而函数)2

sin(π-=x y 可化为

x y cos =-,其图像可由x y cos =的图像作关于x 轴的对称图形而得(如图6),此函数符合题目要求。 而函数2cot x y =的图像可由2cot x y =的图像保留在x 轴及上方的部分,通过作出x 轴下方的图像关于x 轴的对称图象而得,(图7中的实曲线),该函数在区间(0,π)内为减函数。

因此,选项(C )为正确选项。

在探索与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数形结合是常用的数学思想之一。学生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分析和总结平面直角坐标系下进行图形变换的规律。同时,结合描点法等基本方法的掌握和使用,更加透彻的理解函数知识,函数图像。

函数及函数的思想是贯穿整个高中数学的一条主线,是中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函数图像的变换在教材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函数图像是函数的一种表达方式,形象的现实了函数的性质,为研究数量关系提供了“形”的直观性,它是探求阶梯途径、获得问题结果的重要工具。通过描点法和图形变换可以做出高中数学常见的函数图像。

函数是高中数学的一个重难点,希望学生可以通过本文章的一些图形变换法更好的理解并掌握函数解题方法。

参考文献:

[1]中学数学室编著,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试验版)《数学》第一册(下)[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全日制义务教育教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3.7

[3]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研制组。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

学出版社,2003。

1.解题技巧专题: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图形面积

解题技巧专题: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图形面积 ——代几结合,突破面积及点的存在性问题 ◆类型一直接利用面积公式求图形的面积 1.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BC的面积是() A.2 B.4 C.8 D.6 第1题图第2题图 2.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已知A(-1,5),B(-1,0),C(-4,3),则△ABC 的面积为________. ◆类型二利用分割法求图形的面积 3.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4,0),B(3,2),C(-2,3),D(-3,0).求四边形ABCD的面积. ◆类型三利用补形法求图形的面积 4.如图,已知△ABC,点A(-2,1),B(1,-3),C(3,4),求△ABC的面积. ◆类型四探究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与面积相关的点的存在性

5.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 (4,0),B (3,4),C (0,2). (1)求S 四边形ABCO ; (2)连接AC ,求S △ABC ; (3)在x 轴上是否存在一点P ,使S △P AB =10?若存在,请求点P 的坐标. 6.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A (0,a ),B (b ,0),C (b ,c )三点,其中a 、b 、c 满足关系式|a -2|+(b -3)2=0和(c -4)2≤0. (1)求a 、b 、c 的值; (2)如果在第二象限内有一点P ? ???m ,12,请用含m 的式子表示四边形ABOP 的面积; (3)在(2)的条件下,是否存在点P ,使得四边形ABOP 的面积与△ABC 的面积相等?若存在,求出点P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与解析 1.B 2.7.5 3.解:分别过C 作CE ⊥x 轴于E ,过B 作BF ⊥x 轴于F .由题意,得DE =1,CE =3,BF =2,AF =1,EF =5.S 四边形ABCD =S △CDE +S 梯形CEFB +S △ABF =12×1×3+12×(3+2)×5+12×1×2=15. 4.解:过点A 作x 轴的垂线,过点B 作y 轴的垂线,过点C 分别作x 轴、y 轴的垂线,交于点D ,E ,F 三点,如图所示.由题意,得CD =EF =5,DE =CF =7,AD =3,CD =5,AE =4,BE =3,BF =2. 方法一:S △ABC =S 长方形CDEF -S △ACD -S △ABE -S △BCF =CD ·DE -12AD ·CD -12AE ·BE -12 BF ·CF =5×7-12×3×5-12×4×3-12×2×7=292 . 方法二:S △ABC =S 梯形BCDE -S △ACD -S △ABE =12(BE +CD )·DE -12AD ·CD -12AE ·BE =12 ×(3+5)×7-12×3×5-12×4×3=292 . 方法三:S △ABC =S 梯形CAEF -S △ABE -S △BCF =12(AE +CF )·EF -12AE ·BE -12BF ·CF =12×(4+7)×5-12×4×3-12×2×7=292 . 方法点拨:本题运用了补形法,对于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三角形,可以通过作垂线,运用补形法将三角形补形,将它转化为便于计算面积的图形,通过这些图形面积的和差关系来求原三角形的面积. 5.解:(1)过点B 作BD ⊥OA 于点D .由题意,得OC =2,OD =3,AD =1,BD =4.S 四边形ABCO =S 梯形BCOD +S △ABD =12×(2+4)×3+12 ×1×4=11; (2)S △ABC =S 四边形ABCO -S △AOC =11-12 ×2×4=7; (3)存在.设点P 的坐标为(x ,0),则AP =|4-x |,由题意,得12 ×4×|4-x |=10,∴|4-x |=5,∴x =9或x =-1,∴点P 的坐标为(9,0)或(-1,0). 6.解:(1)∵|a -2|+(b -3)2=0,(c -4)2≤0,∴a =2,b =3,c =4; (2)∵P ? ???m ,12在第二象限,∴m <0.S 四边形ABOP =S △ABO +S △AOP =12OA ·OB +12OA ·|m |=12 ×2×3+12×2×(-m )=3-m ;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图形的变换集体备课教学案(表格式)

小学集体学案(备课)用表 编写时间:2013年月日

第一课时:轴对称图形 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使用者再创 及反思记录 一、观 察图形, 分析图形 特点 二、探 索认识轴 对称图 形,掌握 轴对称图 形的性质 一、观察图形,分析图形特点 师出示主题图:大家看这些漂亮的图案,你 知道它们是怎么设计出来的吗?看一下这些图案 有什么特点? 二、探索认识轴对称图形,掌握轴对称图形的 性质 师:同学们观察的都很仔细,老师这里就有很 多轴对称图形,想一想,你们还能说出哪些对称 图形呢? 问题:这些图形的对称轴是什么?大家还记得 吗?(让学生回忆并独立画出蜻蜓的对称轴,教 师在前面做示范。) 索发现图形成轴对称的性质 师:我们画出了这些图形的对称轴,老师这里 有一个对称图形,上面画的是什么?仔细看 学生观察,可能会 根据图形的变换把这 些图形分成几类,教师 引出本单元内容的学 习。 活动:大家试一试画 出其它图形的对称轴! (学生自己在书上画 出图案的对称轴,教师 巡视,给出指导)

三、折一折、剪一剪。 看,虚线是?(图形的对称轴)A和A′,B 和B′,C和C′字母对应的位置有什么特点 呢?(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概括出轴对称的特 征) 演示:沿虚线折叠,两个“小草”图案,也将 完全重合。 总结: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 1.活动:画出对称图形 师:我们看了这么多漂亮的图案,也掌握了 轴对称图形的特征,下面,我们就来画一画。 你能画出小房子的另一半吗?怎样能又快又 准确的画出来呢? 出示例题2,画出下面图形的对称图形!看哪 位同学画的又快又好! 总结:利用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找关键 点的对称点。 三、折一折、剪一剪。 师:我们把一张纸连续对折三次,画上一个图 形,想一想,剪出的会是什么图案?(学生思考 并给出答案,教师引导) 师:下面我们就自己来试一试!自己设计一个 图形,想一下,剪一剪,是自己想要的图案吗? 学生自己在下面活动,并展示自己的作品,大 家共同讨论。 学生自己在下面活 动,并展示自己的作 品,大家共同讨论。

高中数学平面直角坐标系下的图形变换及常用方法

高中数学平面直角坐标系下的图形变换及常用方法 摘要:高中数学新教材中介绍了基本函数图像,如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等图像等。而在更多的数学问题中,需要将这些基本图像通过适当的图形变换方式转化成其他的图像,要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图形变换方法。 高中数学研究的对象可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是数,一部分是形,高中生是最需要培养的能力之一就是作图解图能力,就是根据给定图形能否提炼出更多有用信息;反之,根据已知条件能否画出准确图形。图是数学的生命线,能不能用图支撑思维活动是学好初等数学的关键之一;函数图像也是研究函数性质、方程、不等式的重要工具。 提高学生在数学知识的学习中对图形、图像的认知水平,是中学数学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确立以下教学目标:一方面,要求学生通过对数学教材中基本的图形和图象的学习,建立起关于图形、图象较为系统的知识结构;培养和提高学生认识、研究和解决有关图形和图像问题的能力。为达到这一目标,教师应在教学中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图形变换的思想及其常用变换方法。 函数图形的变换,其实质是用图像形式表示的一个函数变化到另一个函数。与之对应的两个函数的解析式之间有何关系?这就是函数图像变换与解析式变换之间的一种动态的对应关系。在更多的数学问题中,需要将这些基本图像通过适当的图形变换方式转化成其它图像,要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图像变换方法。 常用的图形变换方法包括以下三种:缩放法、对称性法、平移法。 1.图形变换中的缩放法 缩放法也是图形变换中的基本方法,是蒋某基本图形进行放大或缩小,从而产生新图形的过程。若某曲线的方程F (x ,y )=0可化为f (ax ,by )=0(a ,b 不同时为0)的形式,那么F (x ,y )=0的曲线可由f (x ,y )=0的曲线上所有点的横坐标变为原来的1/a 倍,同时将纵坐标变为原来的1/b 倍后而得。 (1)函数()y af x =(0)a >的图像可以将函数()y f x =的图像中的每一点横坐标不变纵坐标伸长(1)a >或压缩(01a <<)为原来的a 倍得到; (2)函数()y f ax =(0)a >的图像可以将函数()y f x =的图像中的每一点纵 坐标不变横坐标伸长(1)a >或压缩(01a <<)为原来的1a 倍得到. ①y=f(x)ω?→x y=f(ω x );② y=f(x)ω?→y y=ωf(x). 缩放法的典型应用是在高中数学课本(三角函数部分)介绍函数)s i n (?ω+=x A y 的图像的相关知识时,课本重点分析了由函数y=sinx 的图像通

专题:平面直角坐标系内图形面积的计算

专题:平面直角坐标系内图形面积的计算 一.本节目标: 1.复习平面直角坐标系的相关内容,学会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计算简单的图形的面积; 2.学会作适当的辅助线,利用“割补法”计算较为复杂的图形面积,体会转化思想和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 二.复习巩固: 1.坐标轴上两点间距离: 1)x轴上有 A、 B两点, A点坐标为(4, 0), B点坐标为(-2,0),则AB = 2)平面内有 A、B两点,A点坐标为(4,-1),B点坐标为(-2,-1),则 A AB = .3)平面内有 A、 B两点, A点坐标为(a, c), B点坐标为(b, c),则AB = . 2.点到坐标轴的距离: (1)点( 2,3)到 x 轴的距离是,到 y 轴的距离是. (2)点 P(x,y)到 x轴的距离是 6,到 y轴的距离是 3,则 P点坐标为 (3)点 P(x,y)到 x 轴的距离是,到 y轴的距离是. 三.合作探究:

(一)求三角形的面积: 例1 △ABC的三个顶点的坐标分别是 A(2, 3),B(4,0),C(-2,0),求△ ABC的面积.

变式:若△ABC的的三个顶点的坐标分别是 A(2,3),B(m, 0), C(-2,0),且面积等于9,则 m 的值为. 练习:若△ABC的三个顶点的坐标分别是 A(2, 3), B(4, -1), C(-2, -1),则△ABC的面积为. 总结: 1.三角形的哪条边落在(或平行于),就选哪条边作为底边; 2.由于距离计算中带有,要关注问题的多解性 . 例2 已知△ABC三个顶点的坐标分别是 A(-3,-1),B(1,3),C(2,-3).求△ABC的面积.

平面直角坐标系专题

平面直角坐标系专题 有序数对:有顺序的两个数a 与b 组成的数对叫做有序数对,记做(a,b ) 平面直角坐标系:在平面内,两条互相垂直且有公共原点的数轴组成平面直角坐标系。 横轴、纵轴、原点:水平的数轴称为x 轴或横轴;竖直的数轴称为y 轴或纵轴;两坐标轴的交点为坐标原点。 坐标:对于平面内任一点P ,过P 分别向x 轴,y 轴作垂线,垂足分别在x 轴,y 轴上,垂足所对应的数a,b 分别叫点P 的横坐标和纵坐标。有序数对(a ,b )称为点P 的坐标。 象限:两条坐标轴把平面分成四个部分,右上部分叫第一象限,按逆时针方向依次叫第二象限、第三象限、第四象限。注意:坐标轴上的点不属于任何象限。 点P 到轴的距离: 点p (x ,y )到x 轴的距离为 ,到y 轴的距离为 。 六类特殊点的坐标特征 ①象限点②轴上点③平行于轴的直线上点④象限角平分线上点⑤到两轴距离相等的点⑥对称点 例题与习题: 1.已知点P(3a-8,a-1). (1) 点P 在x 轴上,则P 点坐标为 ;(2) 点P 在第二象限,并且a 为整数,则P 点坐标为 ; (3) Q 点坐标为(3,-6),并且直线PQ ∥x 轴,则P 点坐标为 . 2.如图的棋盘中,若“帅” 位于点(1,-2)上, “相”位于点(3,-2)上, 则“炮”位于点___ 上. 3.如图是在方格纸上画出的小旗图案,若用(0,0)表示A 点,(0,4)表示B 点,那么C 点的位置可表示为 。 4.过两点A (3,4),B (-2,4)作直线AB ,则直线AB( ) A 、经过原点 B 、平行于y 轴 C 、平行于x 轴 D 、以上说法都不对 5.点)1,2(A 关于x 轴的对称点'A 的坐标是 ;点)3,2(B 关于y 轴的对称点'B 的坐标是 ;点)2,1( C 关于坐标原点的对称点'C 的坐标是 . A B C 第3题

平面直角坐标系复习专题

平面直角坐标系 一、本章的主要知识点 (一)有序数对:有顺序的两个数a与b组成的数对。记作(a ,b)注意先后顺序(二)平面直角坐标系 1、历史:法国数学家笛卡儿最早引入坐标系,用代数方法研究几何图形; 2、构成坐标系的各种名称 3、各种特殊点的坐标特点 (三)坐标方法的简单应用 1、用坐标表示地理位置; 2、用坐标表示平移。 二、平行于坐标轴的直线的点的坐标特点: 平行于x轴(或横轴)的直线上的点的纵坐标相同; 平行于y轴(或纵轴)的直线上的点的横坐标相同。 三、各象限的角平分线上的点的坐标特点: 第一、三象限角平分线上的点的横纵坐标相同; 第二、四象限角平分线上的点的横纵坐标相反。 四、特殊位置点的特殊坐标: 五、坐标平面内的点到坐标轴的距离 点到x轴的距离为纵坐标的绝对值 点到y轴的距离为纵坐标的绝对值 如P(x,y)到x轴的距离为|y|,到y轴的距离为|x|

六、对称点的坐标特征: 点P ),(n m 关于x 轴的对称点为),(1n m P -, 即横坐标不变,纵坐标变为相反数; 点P ),(n m 关于y 轴的对称点为),(2n m P -, 即纵坐标不变,横坐标变为相反数; 点P ),(n m 关于原点的对称点为),(3n m P --,即横、纵坐标都变为相反数; 一、判断题 (1)坐标平面上的点与全体实数一一对应( ) (2)横坐标为0的点在轴上( ) (3)纵坐标小于0的点一定在轴下方( ) (4)到轴、轴距离相等的点一定满足横坐标等于纵坐标( ) (5)若直线轴,则上的点横坐标一定相同( ) (6)若,则点P ()在第二或第三象限( ) (7)若0≥a b ,则点P ()在轴或第一、三象限( ) 二、选择题 1、若点P ()n m ,在第二象限,则点Q ()n m --,在( ) A .第一象限 B .第二象限 C .第三象限 D .第四象限 2、点P 的横坐标是-3,且到x 轴的距离为5,则P 点的坐标是( ) A. (5,-3)或(-5,-3) B. (-3,5)或(-3,-5) C. (-3,5) D. (-3,-5) 3、如果点M 到x 轴和y 轴的距离相等,则点M 横、纵坐标的关系是 ( ) A .相等 B .互为相反数 C .互为倒数 D .相等或互为相反数 4、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 2,12+-m 一定在 ( ) A .第一象限 B .第二象限 C .第三象限 D .第四象限 5、如果a -b <0,且ab <0,那么点(a ,b)在 ( ) A 、第一象限 B 、第二象限 C 、第三象限, D 、第四象限. 6、如右图,小明从点O 出发,先向西走40米,再向南走30米到达点M ,如果点M 的位置

函数图像变换及应用

上节课知识检测 一、基本内容 1.利用描点法作函数图像 其基本步骤是列表、描点、连线,具体为: 2、会画基本函数图像(一次(两点想x 取0,,y 取0(或X 取1))、反比例(三点(x 取1/2、1,2)对称轴、对称中心)、二次(对称轴\顶点\开口)、幂(四点x 取0,1/2,1,2对称)、指数(三点x 取-1,0,1)、对数(三点Y-1,0,1)、对勾(两部分相等时X 值点)、三角(x 取五点;对称轴、对称中心)) 3.掌握画图像的基本方法:(1)描点法(2)图像变换法.平移、伸缩、翻折 (3)讨论分段法 (1)平移变换: y =f (x ) ――――――――――→a >0,右移a 个单位a <0,左移|a |个单位 y =f (x -a ); y =f (x ) ―――――――――→b >0,上移b 个单位b <0,下移|b |个单位 y =f (x )+b . (2)伸缩变换: y =f (x ) 1 011 1ωωωω <<>????????→,伸原的倍 ,短原的 长为来缩为来 y =f (ωx ); y =f (x ) ――――――――――――→A >1,伸为原来的A 倍0

专题八 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圆的综合题

专题八 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圆的综合题 1.如图,⊙P 的半径为2,圆心P 在抛物线y =x 2-2上运动,当⊙P 与x 轴相切时,圆心P 的坐标为_______. 2.如图,⊙O 的半径为2,C 1是函数y =12x 2的图象,C 2是函数y =-12 x 2的图象,则阴影部分的面积是_______. 3.如图,矩形ABCD 的长AB =6 cm ,宽AD =3 cm .O 是AB 的中点,OP ⊥AB ,两半 圆的直径分别为AO 与OB .抛物线y =ax 2经过C 、D 两点,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_______cm 2. 4.如图,C 是⊙O 优弧ACB 上的中点,弦AB =6 cm ,E 为OC 上任意一点,动点F 从点 A 出发,以每秒1 cm 的速度沿A B 方向向点B 匀速运动,若y =AE 2-EF 2,则y 与动点F 的运动时间x (0≤x ≤6)秒的函数关系式为_______. 5.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有一正方形AOBC ,反比例函数y =k x 经过正方形AOBC 对角线的交点,半径为 (4-22)的圆内切于△ABC ,则k 的值为_______. 6.如图,三个半圆彼此相外切,它们的圆心都在x 轴的正半轴上并与直线y = 33 x 相切,设半圆C 1、半圆C 2、半圆C 3的半径分别是r 1、r 2、r 3,则当r 1=1时,r 3=_______. 7.如图,直径为5的⊙M 的圆心在x 轴正半轴上,⊙M 与x 轴交于A 、B 两点,与y 轴交 于C 、D 两点,且CD =4,抛物线y =ax 2+bx +c 经过A 、B 、C 三点,顶点为N . (1)求经过A 、B 、C 三点的抛物线解析式; (2)直线CN 与x 轴交于点E ,试判断直线CN 与⊙M 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3)设Q 是(1)中所求抛物线对称轴上的一点,试问在 (1)中所求抛物线上是否存在点P ,使以A 、B 、P 、Q 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若存在,求出点P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平面直角坐标系与几何图形相结合

平面直角坐标系与几何图形相结合 扣庄乡陈官营中学田海凤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进一步复习勾股定理、等腰三角形和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基础知识,通过知识的相互联系发展学生的基本技能,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活动,让学生去感受和体会思考问题的正确的思路和方法,建立知识间的相互联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事物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联系. 重点:掌握基础知识发展学生的基本技能 难点: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教学手段:小篇子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1.在R t△ABC中,∠C=90°a=3,b=4,则C=___ 2.如图1,等腰△ABC中,AB=AC,∠B=46°,BC=4,AD⊥BC (1)∠C=______° (2)∠BAD=______° (3)BD=______. 3. 等腰△ABC中∠B=60°,则△ABC是____三角形. BC=4,AD⊥BC,则AD=_____ 4.点A(1,-4),则点A在第______象限 5.点B(-1,-2),则点B关于x轴的对称点B′的坐标为_______;则点B关于y轴的对称点B〞的坐标为________;点B关于原点的对称点的坐标为_________;点B到x轴的距离是_______;点B到y轴的距离是_________ 二、例题讲解 等边△ABC中AB=AC=BC=6,请建一个适当的平面直角坐标系,求个点坐标。 教师总结:在坐标轴上只要有线段长就能求点的坐标,有坐标就会知道一些线段长,当点不在坐标轴上时,过点做两坐标轴的垂线,利用勾股定理也能求点的坐标。 变形:如图9,等边△ABC两个顶点的坐A(-4,0),B(2,0) (1)求点C的坐标; (2)求△ABC的面积 变形:如图8,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Rt△CDO的直角边OD在x轴、的正半轴上,且CD=2,OD=1,将△CDO沿x轴向左平移1个单位再把所得图像绕点O按逆时针旋转90°得到Rt△AOB,,

图形的变换-教学设计

图形的变换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经历一个简单图形经过平移或旋转制做复杂图形的变换过程。体验图形的变换,发展空间观念。 2、借助方格纸上的操作和分析,有条理地表达图形的平移或旋转的变换过程。 教学重点: 利用数学语言描述变换的过程及利用平移,旋转。 教学难点: 平移:向什么方向平移,平移几格。 旋转:绕哪个点(不动点)顺时针还是逆时针方向,旋转多少度。 教学工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1、“在我们的生活中,许多事物都在发生变换。神州七号火箭发射、卫星绕地球旋转、汽车行驶、钟表指针转动……。” “你能说说这些物体是怎样运动的吗?” “淘气把它们分成了两类,你知道他是怎样分的吗?” 2、分别说说它们是平移还是旋转。 3、金鱼是怎样变移动的?(平移) 4、下面图形是怎变化的?(旋转)要把一个旋转现象描述清楚,应从哪些方面说?(旋转物体、绕哪个点、旋转方方向、旋转的度数) 二、解决问题 师:现在我们一起利用所学的知识进一步探索图形的变换(板书本节课课题《图形的变换》)。师:接下来,请同学们观察下图(拿出自己课前准备好的模型)分别给四个三角形标出字母ABCD,自己动手摆一摆,进行图形变换,并与同桌思考交流一下老师提出的几个问题 1、四个三角形ABCD如何变换得到“风车”图形? (生自己操作,老师指导巡视。)几分钟后找同学回答一下。 生:将第一副图中的A向右平移2格,B向下平移2格,C向上平移2格,D向左平移2

格。 师:这位同学回答很好,在分析图形的变换是,不仅要说出它是平移还是旋转,还要说出怎样平移和旋转的,也就是说清楚向什么方向平移,平移几格?哪个点(不动点)顺时针还是逆时针方向,旋转多少度? 师:从第一幅图到第二图还有其他的变化方法吗? 生:可以先旋转再平移,即把图形A绕下面的顶点逆时针旋转90度,再向右平移2格,把图形B绕上面的顶点逆针旋转90度,再向下平移2格,把图形D绕最上面的顶点逆针旋转90度,再向左平移2格,把C绕下面的顶点逆时针旋转90度,再向上平移2格。 师:大家明白他的变换过程吗?这位同学利用数学语言描述变换的过程,既旋转:绕哪个点(不动点)顺时针还是逆时针方向,旋转多少度? 还有其他的方法吗? 师:很好,同学门的方法可真多啊。 在这里老师想找个同学说说在做图形的变换时,怎样才能使你的变换又快又准确。 生:(说自己的方法) 你能用这些好的办法做下面的图形变换吗? 2、“风车”图形中的四个三角形ABCD如何变换得到长方形? 3、长方形中的四个三角形ABCD如何变换得到正方形? 4、正方形中的四个三角形ABCD如何变换最初的图形? 汇报 三、小试身手 左图的七巧板是如何平移或旋转得到右图的,先想一想,再动手摆一摆。 四、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困惑? 教学反思 这节课是语言叙述为主,动手操作为辅的图形教学新授课,并且课堂内容具有较大难度,特别是对与中差声,因此,要保持学生的良好状态,我注意以下几点: 1、使用课件直观的向学生展示平移和旋转,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复习了平移和旋转; 2、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用不同的方式来表达,并做必要的引导,照顾各个

平面直角坐标系经典练习题

@ 《平面直角坐标系》章节复习 考点1:考点的坐标与象限的关系 知识解析:各个象限的点的坐标符号特征如下: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坐标轴上的点不属于任何象限.) 1、在平面直角坐标中,点M (-2,3)在( ) A .第一象限 B .第二象限 C .第三象限 D .第四象限 / 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P (-2,+1)所在的象限是( ) A .第一象限 B .第二象限 C .第三象限 D .第四象限 3、点P (m ,1)在第二象限内,则点Q (-m ,0)在( ) A .x 轴正半轴上 B .x 轴负半轴上 C .y 轴正半轴上 D .y 轴负半轴上 4、若点P (a ,b )在第四象限,则点M (b -a ,a -b )在( ) A. 第一象限 B. 第二象限 C. 第三象限 D. 第四象限 5、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12)A x x --,在第四象限,则实数x 的取值范围是 . 6、对任意实数x ,点2(2)P x x x -,一定不在.. ( ) · A .第一象限 B .第二象限 C .第三象限 D .第四象限 7、如果a -b <0,且ab <0,那么点(a ,b)在( ) A 、第一象限 B 、第二象限 C 、第三象限, D 、第四象限. 考点2:点在坐标轴上的特点 轴上的点纵坐标为0, 轴上的点横坐标为0.坐标原点(0,0) 1、点P (m+3,m+1)在x 轴上,则P 点坐标为( ) A .(0,-2) B .(2,0) C .(4,0) D .(0,-4) 2、已知点P (m ,2m -1)在y 轴上,则P 点的坐标是 。 : 考点3:考对称点的坐标 知识解析: 1、关于x 轴对称: A (a ,b )关于x 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a ,-b )。 2、关于y 轴对称: A (a ,b )关于y 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a , b )。

(完整版)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图形面积解题技巧教案

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图形面积的求法 锦屏县第四中学七年级数学备课组 授课班级:七(2)班授课教师:杨远生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掌握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不规则图形的求法。 (2)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经历把“平面中的不规则图形转化为规则图形”的方式求出平面图形的面积的过程,体验图形结合思想,培养学生一题多解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发展学生分析处理数学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几何图形面积的计算 三、教学难点:把不规则图形分割或补形成规则图形面积的和与差。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课前热身,激发兴趣,目标导入。 1.求出下列图形的面积 2.求线段的长 (1)已知,A(0,-2),B(0,3),则AB 长为 .

(2)已知,A (-3,0),B (2,0),则AB 长为 . (3)已知,A (2,6),B (2,1)则AB 长为 。 (二)自学自研(完成导学案) (三)交流展示 1、交流:对学、合学、讨论或请教老师解决疑难问题, 形成本小组统一的答案。 2、展示:分组进行展示导学案的以下内容: 知识点一: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接求三角形的面积 (1) (2) 学生归纳,在平面直角坐 标系中,三角形有一边在坐标 B A A B B

轴上(或平行于坐标轴),应选取坐标轴上的边(或平行于坐标轴上的边)作为三角形的底 知识点二: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用分割法求三角形的面积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4,0),B(3,4),C(0,2),则四边形ABCO的面积为________. 知识点三: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用补形法求三角形的面积 在三角形ABC中,A、B、C三点坐标分别为A(-1,-2),B(6,2),C(1,3) 求三角形ABC的面积。 (四)课堂总结归纳:(略) (五)、巩固练习、作业: 练习:判断正误 (1)如图,已知A(-2,0),B(4,0),C(-4,4),则三角形ABC的面积为().C(1,3) A(-1,-2) B(6,2) A.16 B.32 C.24 D.12 x y o B A C

平面直角坐标系练习题

七年级数学《平面直角坐标系》练习题 A 卷?基础知识 班级 姓名 得分 一、选择题(4分×6=24分) 1.点A (4,3-)所在象限为( ) A 、 第一象限 B 、 第二象限 C 、 第三象限 D 、 第四象限 2.点B (0,3-)在()上 A 、 在x 轴的正半轴上 B 、 在x 轴的负半轴上 C 、 在y 轴的正半轴上 D 、 在y 轴的负半轴上 3.点C 在x 轴上方,y 轴左侧,距离x 轴2个单位长度,距离y 轴3个单位长度, 则点C 的坐标为() A 、(3,2) B 、 (3,2--) C 、 (2,3-) D 、(2,3-) 4. 若点P (x,y )的坐标满足xy =0,则点P 的位置是() A 、 在x 轴上 B 、 在y 轴上 C 、 是坐标原点 D 、在x 轴上或在y 轴上 5.某同学的座位号为(4,2),那么该同学的所座位置是() A 、 第2排第4列 B 、 第4排第2列 C 、 第2列第4排 D 、 不好确定 6.线段AB 两端点坐标分别为A (4,1-),B (1,4-),现将它向左平移4个单位 长度,得到线段A 1B 1,则A 1、B 1的坐标分别为() A 、 A 1(0,5-), B 1(3,8--) B 、 A 1(7,3), B 1(0,5) C 、 A 1(4,5-) B 1(-8,1) D 、 A 1(4,3) B 1(1,0) 二、填空题( 1分×50=50分 ) 7.分别写出数轴上点的坐标: A ( ) B ( ) C ( ) D ( ) E ( ) D C B -5 -4 -3 -2-1 012 3 4 5

图形的变换

图形的变换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北师大版试验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47-48页“图形的变换”。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经历一个简单图形经过平移或旋转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体验图形的变换,发展空间观念。 2、借助方格纸上的操作和分析,有条理地表达图形的平移或旋转的变换过程。 3、利用七巧板在方格纸上变换各种图形,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 【教学重、难点】 通过观察、操作活动,说出图形的平移或旋转的变换过程。 【教具、学具准备】 三角尺、直尺、彩笔、圆规、每人准备一张方格纸,4张大小相等的等腰直角三角形(硬纸)、一副七巧板【个性化修改】 难点: 1、在于学生对轴对称的理解。轴对称是图形变换的一种方法。 2、学生对于旋转的度数的把握。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师:在以前的学习中我们已初步认识了平移和旋转,下面请同学们用一个三角形在方格纸上边摆边说,说说什么是平移、什么是旋转。 2、学生在自己的方格纸上操作交流,然后请几位学生展示。 3、师:同学们我们在分析图形的变换时,不仅要说出它的平移或旋转情况,还要说清楚是怎样平移或旋转的,这样就能清楚地知道它的变换过程。 4、请同桌的两个同学互相合作,用两个三角形自己设计一个图形,然后进行变换,并说一说它的变换过程。 (学生进行自己的设计与操作,师巡视指导) 5、展示评价 二、尝试练习: 1、师:接下来,请同学们观察下图,边观察边思考,并拿出课前准备好的方格纸和三角形,分别给四个三角形标上A、B、C、D,自己摆一摆,移一移,转一转,进行图形的变换,然后按照下面老师提出的四个问题,与同桌同学进行交流。 (1)四个三角形A、B、C、D如何变换得到“风车”图形? (2)“风车”图形中的四个三角形如何变换得到长方形? (3)长方形中的四个三角形如何变换得到正方形? (4)正方形中的四个三角形如何变换回到最初的图形? 学生自己操作,同桌交流图形变换的方法,教师巡视指导。 2、小结:刚才同学们做得很认真,现在我们一起来交流,让同学们说出各自不同的方法,只要方法正确,老师应给予肯定。 三、拓展练习

五年级数学:《图形的变换》教学实录(参考文本)

小学数学标准教材 五年级数学:《图形的变换》教学实录(参考文本) Mathematics is the door and key to science. Learning mathematics is a very important measure to make yourself rational.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专业教学设计系列下载即可用 --- 五年级数学:《图形的变换》教学实录(参 考文本)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经历一个简单图形经过平移或旋转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体验图形的变换,发展空间观念。 2、借助方格纸上的操作和分析,有条理地表达图形的平移或旋转的变换过程。 3、利用七巧板在方格纸上变换各种图形,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难点:借助方格纸上的操作和分析,有条理地表达图形的平移或旋转的变换过程。

教具学具:投影仪、四张相等的等腰直角三角形、方格纸、七巧板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老师有两个问题:风车被风吹动了,汽车在笔直的公路上匀速行驶,它们分别是什么现象? 生1:风车被风吹动了是旋转。 生2:汽车在笔直的公路上匀速行驶是平移。 师:大家回答的非常正确!下面请同学们用一个三角形在方格纸上边摆边说,什么是平移、什么是旋转?(先学生操作后,再全班展示交流。) 师:看来大家对学过的知识掌握得较好,今天我们一起利用所学的知识进一步探索图形的变换。(出示课题:图形的变换。) 二、自主探究、动手实践 师:接下来,请同学们观察下图(出示书中的图),边观察边思考,并拿出课前准备好的方格纸和三角形,分别给四个三角形标

平面直角坐标系练习题精选2

平面直角坐标系练习题精选(两套) 平面直角坐标系练习题精选一 (考试时间:10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点A (3-,3)所在象限为( ) A .第一象限 B .第二象限 C .第三象限 D .第四象限 参考答案:B . 考核的知识点:象限点坐标的特征 2、点P 位于y 轴左方,距y 轴3个单位长,位于x 轴上方,距x 轴四个单位长,点P 的坐标是( ) A .(3,4-) B .(3-,4) C .(4,3-) D .(4-,3) 参考答案:B . 考核的知识点:点坐标到坐标轴的距离与坐标之间的关系 3、若点P (x ,y )的坐标满足xy =0,则点P 的位置是( ) A .在x 轴上 B .在y 轴上 C .是坐标原点 D .在x 轴上或在y 轴上 参考答案:D . 考核的知识点:坐标轴上点的特征 4、坐标平面下列各点中,在x 轴上的点是( ) A .(0,3) B .(3-,0) C .(1-,2) D .(2-,3-) 参考答案:B . 考核的知识点:坐标轴上点的特征 5、如果y x <0,),(y x Q 那么在( )象限 A .第四 B .第二 C .第一、三 D .第二、四 参考答案:C . 考核的知识点:象限点坐标的特征 6、若点P (m ,n )在第三象限,则点Q (m -,n -)在( ) A .第一象限 B .第二象限 C .第三象限 D .第四象限 参考答案:A . 考核的知识点:象限点坐标的特征

7、线段AB 两端点坐标分别为A (1-,4),B (4-,1),现将它向左平移4个单位长度,得到线段11B A ,则1 1B A ,的坐标分别为( ) A .1A (5-,0),1 B (8-,3-) B . 1A (3,7),1B (0,5) C .1A (5-,4),1B (8-,1) D . 1A (3,4),1B (0,1) 参考答案:C . 考核的知识点:平移的性质 8、如图:正方形ABCD 中点A 和点C 的坐标分别为(2-,3)和(3,2-),则点B 和点D 的坐标分别为( ) A .(2,2)和(3,3) B .(2-,2-)和(3,3) C .(2-,2-)和(3-,3-) D .(2,2)和(3-,3-) 参考答案:B . 考核的知识点:关于坐标轴对称的点坐标的特征 9、已知平面直角坐标系点(x ,y )的纵、横坐标满足2 x y =,则点(x ,y )位于( ) A .x 轴上方(含x 轴) B .x 轴下方(含x 轴) C .y 轴的右方(含y 轴) D .y 轴的左方(含y 轴) 参考答案:A . 考核的知识点:函数图像上点坐标的特征 10、已知03)2(2=++-b a ,则P (a -,b -)的坐标为( ) A .(2,3) B .(2,3-) C .(2-,3) D .(2-,3-) 参考答案:C . 考核的知识点:通过计算确定点的坐标 二、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24分) 11、有了平面直角坐标系,平面的点就可以用一个 来表示了.点)4,3(- 的横坐标是 ,纵坐标

图形的变换 优秀教案

教学设计 课题:图形的变换 科目:数学教学对象:初一年级课时: 1课时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是初一数学图形的变换一章的综合应用,重在对于轴对称,平移和旋转进行深层次的理解,并应用于实际中。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深层理解图形的变换。 过程与方法:以4个例题为基础,用几何画板动态地展现轴对称,平移,旋转思想在具体题目中的应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图形的变换的知识的应用,以动态的视角去想象,理解一个变换的过程,学会用手边的工具,如笔、直尺、三角板去演示一些简单图形的变换过程。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初一的学生,更应该并且必须以灵活的方式去处理知识点和题目,死记硬背已经不足以提高现阶段的数学学习。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如何巩固提高自身对知识的理解,这一点非常重要。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本课主要通过几何画板给学生做动态变换过程,帮助学生想象一个变换是怎么形成的,从而帮助学生建立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能力。 教师适时引导启发。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图形的变换 难点:图形变换过程中,各类元素的变换。 六、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用课件展示例1(平移) 在学生能说出第一个算式后,启发学生利用平移的思想去思考。根据简单的情况写出(或者 说出)面积的算式 拓展学生的视 野和思考的范围

用课件展示例2(平移) 学生直接看图是比较难以看出线段扫过的图形是什么,启发学生作图或者用实物(如三角板)模拟这个变换过程。最后利用几何画板揭晓答案。 学生首先找出线段扫过 的图形是什么,再写出面积 的算式。 经常会出现这 样的问题,可以增 强学生的想象和 动手能力。 用课件展示例3(最短距 离) 学生很难想象,动手也很难去理解什么时候最短。借助几何画板完成教学。 学生独立思考后可与同 组的同学简单交流一下,曾 经这样的问题是怎么解决的 这是一个和 典型的轴对称的 应用,在学习二次 函数后,常会在题 目中被提到。 用课件展示例4(旋转) 由学生完成(1),用几何画板,在演示的过程中,讲解题目中的条件是怎么应用的 学生完成例1,同组的同 学可交流线段扫过的是什么 图形。 以动态的眼光去 观察事物,并能应 用手边的实物去 模拟。 七、教学评价设计 1 选取典型的题目,以动态的视角去看待问题。2灵活运用教材,大胆的进行整合。

平面直角坐标系作图

7.1.2平面直角坐标系(2) 班级姓名 【学习目标】 1、会根据坐标描点,能理解“平面内点与坐标一一对应”的关系; 2、能总结出“各象限内的点”和“坐标轴上的点”的符号特点; 3、能为简单图形建立坐标系,并读出图形各顶点的坐标,体会数形结合思想。【学习内容】 【活动一:描点】 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描出下列各点: A(4,5), B(-2,3), C(-4,-1), D(2.5,-2),E(0,-4), F(-4,0)。 2、在上图中添加以下各点: L(-5,-3), M(3,0), N(-6,2), P(5,-3.5), Q(0,5), R(6,2)。3、指出坐标系内各点所在的象限:(填写点和坐标) (1)第一象限内的点有;(2)第二象限内的点有;(3)第三象限内的点有;(4)第四象限内的点有。 【活动二:观察并发现】 4、根据各点所在的位置, 用“+”、“-”或“0”填表。

5、小试牛刀(2分钟) (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位于第四象限内的点是( ) A.(-3,-2) B.(-3,2) C.(3,2) D.(3,-2) (2)若点P (x ,y )在第二象限,那么x 0,y 0(用“>”、“<”或“=”填空); (3)若点M(a ,b)在第四象限,则点N(a ,-b)在第______象限; (4)点P(m+3,m+1)在直角坐标系的x 轴上,则点P 的坐标是多少? 【活动三:合作探究】 6、如图,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6,利用“透明坐标系”开展实验, (1)建立适当的平面直角坐标系; (2)写出正方形的顶点A 、B 、C 、D 的坐标。 7、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M (3,1),点N (3,-2),连接M 、N 两点所形成的线段与 轴平行。 A D C B (6题)

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图形的变换教案

2009-------2010学年度上学期四年级数学教案 主备人:白秋芹 第四单元图形的变换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1)通过实例观察,认识图形的平移和旋转。 (2)了解一个简单的图形经过旋转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知道图形旋转的三要素(点、方向、度数)。 2、技能目标: (1)对基本图形旋转形成的图案能作积极的反应,会运用图形旋转的知识解决问题。 (2)欣赏美丽的图案,能运用简单的基本图形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3、情感目标: (1)体验自主学习、探索操作过程中成功的积极情感,形成认真观察、注意倾听、积极发问、善于交流的良好学习品质。 (2)通过小组协作和主题研究活动,培养学生协作学习的意识和研究探索的精神。 (3)充分培养学生感知美的能力,使之具有敏锐的视觉意识。 教学重点:让学生体验一个简单的图形经过旋转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知道旋转的三要素,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学难点:通过电脑的演示使学生感受到,可以选择离旋转点较近的边做参照,观察图形旋转的度数,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个简

单的图形旋转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 第1课时:图形的旋转 教学内容:图形的旋转54——56页。 教学目标: 1.通过实例观察,了解一个简单的图形经过旋转制作复杂图形的过 程。 2.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旋转90°。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在动手操作中提高动手能力,发挥每个学 生的积极性。 教学重难点: 1、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旋转90°,明确是绕哪一点旋转的。 2、能找出旋转和平移后的原图形。 教具准备: 四张图案相同的纸,学生准备相应学具,课件。 活动过程: 活动一:创设情景,解决问题 (1)在生活中,有各种美丽的图案,但其中有很多图案是由简单的图形经过平移或旋转获得。 (2)活动的导入阶段,可以出示一组图案让学生欣赏。然后将这些图案按一定的形状进行分解,并取出其中的一小部分放在方格子上进行旋转,逐步展示简单图形经过旋转后形成复杂图案的过程。当然,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