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高校学生对成都市三国文化遗产认知情况的调查分析 ——以四川师范大学为例

高校学生对成都市三国文化遗产认知情况的调查分析 ——以四川师范大学为例

1绪论
1.1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研究背景
三国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三国文化遗产是我们国家重要的文化遗产。无论是有形的还是无形的文化遗产,都值得当代的保护和传承。
在国家文化局的组织协调下,由成都市武侯祠博物馆主持,政府和相关人员多次对全国范围内的三国文化遗产进行了梳理和调查[1]。经统计和研究,全国四处散落的三国文化遗存共计三百多处,而成都地区的三国文化遗存就达到了46处。成都作为三国文化的核心地区,遗存有大量的三国文化遗迹。成都地区对于三国文化遗产高度重视,采取了众多的保护措施,大多将其设为文物保护单位,挖掘特色,进行旅游开发,同时在传统节日也会组织具有三国特色的活动进行宣传。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城市用地和文物保护之间的冲突逐渐加剧。因为基础设施的完善和增多,有的遗迹变成了学校或是交通场所,不见了踪迹,遭到了重大破坏。所以对于三国文化遗产的保护应该得到社会的重视。
1.1.2研究意义
随着中国国力的提高和国民自信的提高日趋增加,人们对于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开发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2]。高校在三国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工作中不可或缺。大学生是高校主要的培养对象,我国21世纪社会主义现代化文化建设的重要力量。他们对于三国文化遗产的认知程度和保护意愿如何,将影响到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的进行。
我校,四川师范大学,位于成都,同时属于省属师范院校,为社会培养人民教师。教师的行为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学生,所以我校大学生更应注重增强对三国文化遗产的保护意愿,提高参与保护三国文化遗产的积极性。
1.2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国外对三国文化遗产的研究
国外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研究较少,在改革开放之后才有较多的成果。而其中对于三国文化的研究也多为《三国演义》的相关内容,对于三国文化遗产的研究较少。
1.2.2国内对三国文化遗产的研究
我国从进入21世纪后对于三国文化遗产的研究才有所增加,学术界对三国文化遗产的研究通常有两个视角,一是基于文物保护层面,二是基于作为旅游资源开发层面。
蒋英,以三国文化遗产为研究对象,分别列举了三国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和三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涉及内容,并针对保护现状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对策建议,希望协调好保护和利用之间的关系,促进三国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发展[3]。
申磊,从文化遗产旅游这一角度,研究了成都市三国文化遗产作为旅游资源的潜力和优势,同时也分析了现有的开发利用情况,认为现有的开放利用方式存在缺乏统一规划等问题,提出相

关对策,希望能突出各处的独特优势,展现三国文化内涵,从而吸引对三国文化有兴趣的游客,提升成都地区的旅游竞争力[4]。
潘琪,将三国文化作为文化资源开发的内容,分析对其进行开发的独特优势,同时通过“三国杀”案例,分析了文化产业的产业链发展法则。通过我国文化资源在他国进行开发的案例,得出了一定的文化产业发展中文化资源开发的特征和规律预测,阐释了文化资源产业开发中内容最重要的道理,对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启示[5]。
通过所查阅的文献,我发现无论是在文物保护还是资源开发方面,主要发挥的都是政府和社会层面的力量。而大学生作为与文化遗产对象存在相互关系的社会群体[6],对其对文化遗产的认知情况和保护意愿的研究较少,或者说主要存在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我决定着力对其探究,挖掘认知差异成因,并提出与高校学生相关的、对于保护成都市三国文化遗产有关的对策和建议。
1.3研究理论和方法
为了能够更好的对成都市三国文化遗产做出保护工作,以高校大学生为着力点,发挥各界力量,我将利用以下几个方法进行分析:
文献调查法:通过对各类书籍等的查阅,确定三国文化的内涵,了解三国文化遗产的保护现状和保护工作的开展情况。
问卷调查法:为了更好地了解当代大学生对三国文化遗产的认知程度及保护意愿,以四川师范大学学生为问卷调查对象,分析高校学生对三国文化遗产的认知状况,得出相应的结论和措施。
访谈法:通过对四川师范大学学生进行访谈,了解当代大学生对三国文化遗产的认知程度和保护意愿,与问卷调查法形成对应。
逻辑分析法:对所搜集到的材料进行分析整合。
通过以上几种方法,在分析高校大学生对成都市三国文化遗产的认知情况的基础上,以可持续发展理论和阮仪三先生提出的“原真性、整体性、可读性和可持续性”保护原则为依据[7],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2三国文化遗产与成都
2.1三国文化的概念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对于三国文化的研究在逐渐深入,而三国文化概念的内涵在1991年举行的“中国四川国际三国文化研讨会”上才有了明确的讨论和界定。他们讨论的结果大致分为两种观点,其中一种观点认为“三国文化”就是三国那一短暂的历史时期中的历史文化,另外一种观点主要是由沈伯俊提出。他的观点得到了学术界的普遍认同。经过几年的完善,沈伯俊将三国文化的理解和阐述分为三层,分别是:
(1)三国文化是指从东汉末年的割据混战到公元3世纪末的吴国灭亡,这一百年左右的时间段中所产生的历史文化。在这一

时期,哲学、文学、艺术、史学、科技等方面都有所发展和突破,给后世带来极为深刻的影响[9]。
(2)三国文化又可以理解为是三国时期百年中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两者共同组成了三国文化。所以,除了文学艺术等精神领域的内容,还包括政治、军事和经济等物质领域的内容,外延相较第一层有所扩张,有着极高的研究价值[9]。
(3)第三层认为三国文化不仅仅是代表三国时期的文化,它是指以三国时期的历史文化为源,以三国故事的传播演变为流,以《三国演义》及其诸多衍生现象为重要内容的综合性文化。这样的理解在讨论和解释一些特殊复杂的精神文化现象更为合适[9]。
2.2成都市三国文化遗产的内容
中华民族具有上下五千年的历史,而三国时期不过是其中的短暂百年,但是这百年的文化却流传至今,无时无刻不被世人牵挂关注,在小说中被演绎,在川剧中被吟唱,在图画中被涂抹,三国文化也就不断的在被发展和传承,有了更丰富的内涵。
成都作为三国时期蜀汉政权的首都,在三国文化千年的传承和发展中都处于重要位置[10]。因此,成都有大量的三国文化遗产。
文化遗产分为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11]。
物质文化遗产是传统意义上的文化遗产。从物质文化遗产的角度来说,三国文化遗产包括三国时期流传下来的文物、建筑群和遗址等。“全国三国文化遗存调查”项目在2011年开始进行。2014年7一9月,成都市几大对三国文化有深入研究的部门进行深人合作,联合开展了成都地区三国文化遗址、遗迹的科学调查工作[12]。在此次调查中,确定了成都市有46处三国文化遗址,彰显了成都作为三国文化核心地区的地位[12]。
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角度来说,与三国文化相关的传统口头文学、传统美术、书法、音乐、舞蹈、戏剧、曲艺和杂技、传统技艺、医药和历法、传统礼仪、节庆等都是三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蜀绣被视为三国文化遗产的原因一是由于在三国时期蜀绣作为昂贵品常被用来交换战争物资,二是大量的三国文化元素也蕴含在蜀绣中。[10]。
2.3成都市三国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现状
成都一直很重视对三国文化的研究,不仅有专门的学术团体,还成立了对应的研究机构,举办了系列学术活动,在传统节日也会举办与三国文化相关的庆祝活动[10]。同时也会进行现场调研,将现场的资料等通过建立数据信息库保护起来[12]。
有的三国文化遗址通过列为文物保护单位、重要文物遗址、进行遗址修复工程等方式进行保护。比如,诸葛亮在治理蜀国农业生产发展时,将都江堰被视为农业根本,而现在的省政府也出台了相关

政策和方案进行过保护,如最近已经原则上同意的《都江堰市历史文化民称保护规划(2016-2035)》。
而有的三国文化遗址却没有得到较好的保护。大多的文化遗产利用传统的开发方式,处于静态保护中。由于城市的快速发展,城市建设用地和文物用地的冲突逐渐加剧,一些三国文化遗产面临严峻的保护形势。随着基础建设的完善和增加,有的三国文化遗产所在地变成了学校,有的三国文化遗产所在地建起了高架桥,也有仅留地名的点位,比如马超墓、张飞营等地[4]。
同时宣传力度较低。虽然武侯祠在海内外有着极高的声誉,九里堤、黄龙溪古镇等也又相对较高的名气,但是成都市的46处三国文化遗迹更多的不为人所知,甚至连住在遗迹附近的居民对其也没有听说和了解[4]。
综上所述,成都市三国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深度较浅,范围不广,大多数三国文化遗产面临严峻的保护形势。成都市在三国文化的宣传方面也比较单薄片面,宣传力度较小,宣传内容较少。
表2.1成都地区三国文化遗址、遗迹调查点位总表[12]
Tab 2.1.General table of Cultural sites of the Three Kingdoms in Chengdu
3高校学生对成都市三国文化遗产认知情况的调查过程
3.1调查问卷设计及调研过程
调查问卷的调查对象主要为四川师范大学的本科学生。问卷的设计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分别是:
第一部分:被调查者的个人基本信息。
第二部分:被调查者对于三国文化遗产基础知识的了解情况。
第三部分:被调查者对于成都市三国文化遗产认知情况。
第四部分:被调查者对于成都市三国文化遗产保护现状的看法和对大学生如何保护成都市三国文化遗产的相关想法[13]。
问卷发放时间为2019年3月,采取网上随机发放的形式。在对调查问卷进行分析时,我采用了SPSS 24.0对其进行数据分析,目的是得到更为准确合理的分析数据,提高研究结果的价值和意义。
3.2访谈过程
访谈的对象为10名四川师范大学在校学生。在访谈的过程中,以网上访谈和面对面交流相结合的方式,以成都市三国文化遗产为重点,以了解其对成都市三国文化遗产的认知和其对成都市三国文化遗产的保护意愿为目的,以平时的生活旅游为切入口,尊重访谈者的意见,进行友好交流,得出他们的认知情况和保护意愿。
4高校学生对成都市三国文化遗产认知情况的调查结果分析
本次问卷调查共回收问卷227份。其中女生人数135人,男生人数92人,分别占样本数的59.47%和40.53%。在调查对象中,大一年级24人,大二年级38人,大三年级48人,大四年级104人,研究生13人,本科生占比94,27%,研究生占比5.73%。调查对象的专业分类

方面,各类专业均有涉及,其中,理学人数最多为61人,占据26.87%。调查问卷中调查对象的基本信息比例基本符合实际。
4.1三国文化遗产的认知情况的分析
高校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于三国文化遗产也比较关注,其中非常关注和经常关注的人数占比分别为19.82%和27.31%。对于三国文化遗产偶尔关注的人群也不少,达到40.53%。根本不关注的大学生达到12.33%。
根据表4.1可以得出,询问的高校学生地处成都,所以26.8%的学生都能明确知道成都市有较多的三国文化遗产。洛阳也有较多人选择,占比达到15.9%。南充、南阳、许昌等城市也具有丰富的三国文化遗产,比如南充阆中古镇、南阳诸葛庐、许昌剑蜡等,但是选择的频数较低,说明宣传度不够,公众知名度不高。
表4.1关于高校学生认为有较多三国文化遗产的城市的统计表
Tab 4.1.Statistical table on the cities that college students think have more cultural heritage of The Three Kingdoms
4.2成都市三国文化遗产的认知情况的分析
对于成都市三国文化遗产认知情况调查显示,在被调查的227位同学中,75.77%的学生在成都发现较多的三国文化遗产。成都市武侯祠作为全国最大的三国文化研究中心,中国唯一的一座君臣合祀祠庙,最负盛名的诸葛亮、刘备及蜀汉英雄纪念地[14],在高校学生中具有较高的知名度,有92.95%的学生对其有所了解,其中,46.26%的学生想去或是已经参观了武侯祠。
在所列出的三国文化遗产中,认知度最高的是武侯祠和蜀绣,认知度最低的是娘娘庙和八角井。有14.2%的学生认为“蜀绣”是成都市三国文化遗产,10.6%的学生认为“川剧”是成都市三国文化遗产,说明学生对于文化遗产的内涵认识深度不够,同时对于三国文化遗产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不够了解。八角井位于成都市龙泉驿区洛带古镇。洛带古镇作为靠近四川师范大学成龙校区的历史文化名镇,是大多数四川师范大学学生在外出游玩时的一个选择。学生在外出时大多了解到洛带古镇的客家风俗,但是95.2%的人不了解八角井是成都市三国文化遗产。洛带古镇的“洛带”名字来由也是因为蜀汉后主刘阿斗的玉带掉进八角井中[15]。这样的现象也说明了洛带古镇在宣传时注重了客家文化,而对于三国文化的宣传较少,所以需要加强宣传工作,提高认知度。同时,花灯和川江号子并不是三国文化遗产,但是却有大部分人选择,说明学生知道其是文化遗产,但对于具体分类并不确定。
表4.2关于高校学生认为成都市具有的三国文化遗产的统计表
Tab4.2.Statistical table on the cultural heritage of The Three Kingdoms that college students think Chengdu has
4.3三国文化遗产相关信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