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论中国西部电影的英雄情结

论中国西部电影的英雄情结

论中国西部电影的英雄情结
论中国西部电影的英雄情结

分类号

密级

学号

学位论文

论中国西部电影的英雄情结

作者

指导教师

学科专业

提交日期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我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尽我所知,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和致谢的地方外,本论文不包含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本人或他人已申请学位或其他用途使用过的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说明并表示谢意。

本学位论文若有不实或者侵犯他人权利的,本人愿意承担一切相关的法律责任。

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

学位论文知识产权及使用授权声明书

本人在导师指导下所完成的学位论文及相关成果,知识产权归属大学。本人完全了解大学有关保存、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允许本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学校有权保留学位论文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纸质版和电子版,有权将本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任何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论文。本人保证毕业离校后,发表本论文或使用本论文成果时署名单位仍为大学。

保密论文解密后适用本声明。

作者签名:日期:年月

摘要

中国西部电影是中国电影发展史上的一个独特的电影现象,也是中国电影史上的一个新的电影流派,更是电影学主要的研究对象之一。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开始,西部电影涌现出了《人生》《黄土地》《野山》《老井》《红高粱》《黄河谣》《双旗镇刀客》等一批优秀的电影作品,成为中国电影史上最重要的类型电影之一。

在西部电影中,英雄形象是西部电影影像的重要组成部分,“英雄情结”是西部电影中一个涵盖面最广的审美特征,是西部电影艺术气质和美学风格最重要的特点之一,甚至可以说,没有“英雄情结”就没有西部电影,没有“英雄情结”的西部电影就不是西部电影,最起码不是完整的西部电影。关于西部电影“英雄情结”的论述频现和散见于各类论文之中,说明英雄情结是西部电影辉煌历史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部分,也说明西部英雄是西部电影类型中最重要的形象类型之一,对西部电影中“英雄情结”的研究和分析也将是西部电影研究中一个重要的部分,但遗憾的是,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篇专门论述西部电影“英雄情结”的论文。

英雄是人类永恒的话题,也是艺术永恒的母题,更是电影的灵魂和幻影。根据荣格的心理学派观点认为“英雄情结”是中华民族这个英雄民族灵魂深处最深沉的集体无意识,也是西部民族与生俱来的遗传基因,更是西部电影工作者艺术创作的原始动力。“英雄”话题,从荷马的“英雄史诗”到贝多芬的“英雄交响曲”再到张艺谋的《英雄》,一直是艺术史上的一个既古老而又年轻的话题,更是文艺创作中的一个恒久不变的母题,英雄叙事更是整个世界艺术史上的一种重要的叙事方法,而英雄电影在整个在世界电影史上都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特别是好莱坞的英雄电影是美国英雄梦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本文以“英雄情结”的独特视角和以作品分析与理论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提出西部电影中“英雄情结”的学术观点,从西部电影的戏剧类型、西部电影的英雄类型、西部电影的英雄叙事模式、西部电影的英雄审美形态、西部电影的美学特征、西部电影英雄叙事的美学情境、西部电影中的英雄传统等方面对西部电影中的“英雄情结”现象,进行系统地归纳、分析、整理,进而探讨西部电影“英雄情结”的现象,“英雄情结”的影像语境、嬗变轨迹和审美特征,对西部电影含混不清的历史概念进行了辨析,总结出了西部电影的四种概念和西部电影的三个英雄时代,提出西部电影应该是以西部地域特征为背景,取材于西部的故事,展现西部的山川风貌和风土人情,具有西部美学特征,拥有清醒、自觉的西部意识,突显西部精神并具有西部文化符号和审美特征的电影的新概念,同时概括出了西部电影的七种类型:西部人文片、西部武侠片、西部动作片、西部风情片、西部民族片、西部探险片、西部喜剧

I

片,并在此基础上对西部电影的英雄形象进行了归纳和分类,认为西部电影中主要存在着历史英雄、民族英雄、草根英雄、武侠英雄和警察英雄五种类型。找出西部电影“英雄情结”背后的原始形态和文化意义,揭示“英雄情结”在西部电影的表现形式和发展规律,为西部电影的“英雄情结”描绘出一个相对完整的轮廓,从而不断完善和修正西部电影的理论体系,增进西部电影前行的动力。

关键词:西部,西部电影,英雄,情结,集体无意识,武侠,类型

II

Abstract

Western China film is Chinese movie history of a unique movie phenomenon, but also Chinese cinema, a new genre is film studies main object of study.From the 1980s began, western films emerged in a "life" "background" "wild" "HongGaoLiang" "double flag town daoke" etc. A group of outstanding film, become the most important Chinese cinema one genre movie.

In the western movie, hero image is western film image,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hero complex is a western movies the most widely covers a range of aesthetic features, is the western film art temperament and aesthetic style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features, even, no" hero complex "has no western movies, no" hero complex "western movie is not western movies, at least not complete western movies.About western movie "hero complex discussed frequent and academically, among all kinds of paper that hero mood is western movies brilliant history an indispensable and important parts, and illustrated west hero is most important in western movie type image of type of in the western movie" hero complex "of research and analysis will also are in the western film studies in an important part, but unfortunately, so far there are no an article specially elaborated discuss western movie" hero complex "papers.

A hero is human eternal topic, also is the art of the eternal motif, is the spirit of the film and the phantom. "The hero complex is the hero of the Chinese nation national soul most deep of the collective unconscious, also in western national inherent genetic, but also the western filmmakers artistic creation of original power. "Hero" topics, from Homer's "heroic epic" to Beethoven's "heroic symphony" and then to zhang "hero", has been in the history of a both old and young topic, but also in literary and artistic creation a constant motif, hero narrative is the whole history of the world is a kind of important narrative method, and the hero in the whole movie in world history of occupy a very important position, especially Hollywood hero movie is American hero, the most important part of the dream.

This article by "hero complex" with the unique perspective and theoretical research works analysis and put forward the method of combining western movie "hero complex" academic viewpoint, and from western movie theater type, western movie

III

hero type, western movie hero narrative mode, western movie hero aesthetic form, of the western film aesthetic characters, western movie hero narrative aesthetics context, western movie hero in the aspects of traditional western movie "the hero complex" phenomenon, systematically summarized, analysis, arrangement, and then discusses the western film "hero complex" phenomenon, "hero complex" images context, changing track and aesthetic features in the western film obscure the historical concept of collaterals, and summarizes the western film four concepts and of the western film hero, and puts forward three western films should be with the western regional features as a background, based on western story, show the western style and local conditions and customs of mountains and rivers, with western esthetics characteristic, have sober and conscious awareness, underlines the west with western culture in western spirit symbols and aesthetic features in the movie, and summarizes the new concept of the western film seven types: western humanism slice, western knight errant slice, western action movies, western FengQingPian, western minority slice, western how would adventure, western comedy, and based on western movie hero image were summarized and classification, think western movies there mainly exist history the hero, the national hero and grassroots hero, martial arts and heroes and hero police five types. Find out the western film "hero complex" behind the primitive form and cultural significance, revealed "hero complex" in western movies manifestation and the development regularity for the western film "hero complex" portrayed a relatively complete contour, so as to constantly perfect and correction and western film theory system, improve the western film on power.

Keywords: western, Western movies, hero, Hero complex,Swordsmen,type

IV

目录

摘要.................................................................................. I Abstract ........................................................................................................................ III 第一章引言 (1)

1.1话语背景——西部电影概述 (1)

1.2论题研究现状:缺少对中国西部电影“英雄情结”的研究 (2)

1.3论题的提出:“英雄情结”是西部电影重要的艺术特征 (2)

第二章:西部电影的概念和样态 (4)

2.1 多重视野中的中国西部 (4)

2.1.1地理概念中的中国西部 (4)

2.1.2政治经济概念中的中国西部 (4)

2.1.3文化和美学概念中的中国西部 (5)

2.2.西部电影概念辨析 (6)

2.2.1西部电影——特指西安电影制片厂生产的电影 (6)

2.2.2描写西部的电影 (7)

2.2.3西部武侠电影 (8)

2.2.4新西部电影 (8)

2.2.5. 西部电影的再定位——具有西部美学特征的电影 (9)

2.3西部电影的七种样态 (10)

2.3.1人文西部——西部人文片 (11)

2.3.2武侠西部——西部武侠片 (12)

2.3.3警匪西部——西部动作片 (13)

2.3.4风情西部——西部风情片 (14)

2.3.5民族西部——西部民族片 (15)

2.3.6惊险西部——西部探险片 (16)

2.3.7喜剧西部——西部喜剧片 (17)

第三章西部电影的英雄情结与英雄类型 (19)

V

3.1西部电影的英雄情结 (19)

3.1.1英雄与神话原型 (19)

3.1.2英雄与英雄文化 (20)

3.1.3英雄与英雄情结 (22)

3.1.4英雄情结与银幕英雄 (24)

3.1.5西部电影的英雄情结与银幕英雄的转换 (25)

3.2西部电影的五种英雄类型 (27)

3.2.1历史英雄 (27)

3.2.2民族英雄 (28)

3.2.3草根英雄 (29)

3.2.4武侠英雄 (31)

3.2.5警察英雄 (32)

第四章西部电影的英雄叙事模式 (34)

4.1小镇大战模式 (34)

4.2双雄对决模式 (36)

4.3孤胆英雄模式 (37)

4.4铁血复仇模式 (38)

4.5英雄美女模式 (39)

第五章结论:英雄——归去来兮 (41)

5.1西部电影的三个英雄时代 (41)

5.2英雄尚未远去的背影 (41)

5.3王者归来 (42)

参考文献 (44)

致谢 (47)

VI

第一章引言

第一章引言

1.1话语背景——西部电影概述

中国西部电影是中国电影发展史上的一个独特的电影现象,是1984年以后,以中国西部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和历史文化为背景,以反映西部社会历史、人文精神和人生悲欢离合为特点的电影类型,它既是一种以独特的电影样式特征和文化视角,形成的鲜明艺术风格的类型电影,也是中国电影史上的一个新的电影流派。

西部电影自1984年到现在已经走过了20多年历程,在这段历程中诞生了一系列优秀的电影作品,创造了中国西部电影的辉煌。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西部电影出现了《人生》《黄土地》《野山》《老井》《红高粱》《猎场札撒》《盗马贼》、《黄河谣》等一批在国内外享有一定声誉和重要影响的优秀电影作品。其中《人生》《黄土地》是西部电影的发韧之作,《红高粱》是西部电影也是百年中国电影发展史上具有标志性意义的作品,因为自《红高粱》获得世界三大电影节之一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开始,中国电影和中国电影人才得以真正步入世界影坛,才开始为西方世界所瞩目。九十年代的西部电影相继出现了何平的《双旗镇刀客》《炮打双灯》和姚守岗的《筏子客》,冯小宁的《红河谷》和《黄河绝恋》,周友朝的《陕北大嫂》和《一棵树》,周晓文的《秦颂》、塞夫的《一代天骄成吉思汗》,以及《菊豆》《背靠背脸对脸》《黄沙·青草·红太阳》和《在那遥远的地方》等优秀作品。进入到新世纪以来,以杨亚洲的《美丽的大脚》为标志,出现了新西部电影的概念,《美丽的大脚》荣获中国金鸡四项大奖,为新世纪的西部电影带来了新的气象,随后何平的新概念的武侠片《天地英雄》,冯小宁的“战争三部曲”《红河谷》《黄河绝恋》《紫日》,陆川的《可可西里》,李扬的《盲井》,张艺谋的《秋菊打官司》《一个都不能少》《我的父亲母亲》等使新西部电影又成为电影界关注的焦点,特别是王全安的《图雅的婚事》使中国电影又一次荣获了柏林电影节的“金熊奖”,这也是新西部电影的又一个标志。新世纪第一个十年的末尾,西部电影又迎来了具有西部电影色彩的三大巨片:宁浩的《无人区》,高群书的《西风烈》和姜文的《让子弹飞》。这一切都说明西部电影在中国电影史上的重要地位。

1

学位论文

1.2论题研究现状:缺少对中国西部电影“英雄情结”的研究

西部电影的概念是1984年由著名电影美学家钟惦棐先生在西影率先提出的,核心命题是“面向大西北,开拓新型的‘西部片’”。随后,钟惦棐的学生北京著名的电影学者仲呈祥和陕西的肖云儒等一批电影理论工作者,不断地探索和研究,撰写了大量西部电影的论文,形成了一套电影流派理论。在西部电影发展的20多年中,关于西部电影史、西部电影理论、西部电影作品的评析和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几乎涵盖了西部电影研究的各个领域,目前从“中国知网数据库”可查证到的论文有1328条,论文的主要研究层面为西部电影的概念阐述、西部电影的艺术风格、西部电影发展史略、西部电影的文化特质、西部电影的社会意义、西部电影的审美特征、西部电影的作品评述和西部电影中的西部风情等,在众多的西部电影理论和作品分析的文章中,目前还没有一篇专门论述西部电影英雄情结的论文,而我认为,“英雄情结”是西部电影艺术气质和美学风格中最重要的特点之一,甚至可以说,没有英雄情结就没有西部电影,没有英雄情结的西部电影就不是西部电影,最起码不是完整的西部电影。从现有的关于西部电影研究成果的检索情况看,“英雄情结”是在研究西部电影论文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汇之一,散见于各种论文之中。但遗憾的是,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篇专门论述西部电影英雄情结的论文,也还没有人真正从艺术气质和美学风格等角度认真地去研究这个论题。

1.3论题的提出:“英雄情结”是西部电影重要的艺术特征

“英雄”话题,从荷马的“英雄史诗”到贝多芬的“英雄交响曲”再到张艺谋的《英雄》,一直是艺术史上的一个既古老而又年轻的话题,英雄主题也一直是文艺创作中的一个恒久不变的母题,英雄叙事更是整个世界艺术史上的一种重要的叙事方法,而英雄电影在整个世界电影史上都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仅以英雄为电影名称的国产电影就有《英雄虎胆》、《英雄儿女》、《英雄》、《天地英雄》等,港台电影有《英雄好汉》、《功夫英雄》、《无名英雄》等,美国电影有《英雄本色》、《超级英雄》、《西部英雄》等,而古代英雄《角斗士》、自由英雄《勇敢的心》、二战英雄《辛德勒名单》、动作英雄《终结者二》、西部英雄《与狼共舞》、意志英雄《我的左脚》、体育英雄《锡杯》、警匪英雄《盗火线》、另类英雄《性书大亨》、女性英雄《末路狂花》更被评为美国电影的十大银幕英雄,由此可见,“英

2

第一章引言

雄”一直是电影艺术的“关键词”。

在西部电影中,英雄形象是西部电影影像的重要组成部分,英雄情结是西部电影中一个涵盖面最广的审美特征,是西部电影艺术气质和美学风格最重要的特点之一,关于西部电影英雄情结的论述频现于各类西部电影的评论文章和理论研究成果之中,说明英雄情结是西部电影辉煌历史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部分,也说明西部英雄是西部电影类型中最重要的形象类型之一,对西部电影中英雄情结的研究和分析也将是西部电影研究中一个重要的部分。

本文旨在以西部电影发展史的眼光,以英雄情结的独特视角和以作品分析与理论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提出西部电影中英雄情结的学术观点,从西部电影的戏剧类型、西部电影的英雄类型、西部电影的英雄叙事模式、西部电影的英雄审美形态、西部电影的美学特征、西部电影英雄叙事的美学情境、西部电影中的英雄传统,以及美国西部电影的英雄特征与中国西部电影的英雄特征的比较等八个方面对西部电影中的英雄情结现象,进行系统地归纳、分析、整理,在人与自然,人与命运间关系的大背景下探讨西部电影英雄情结的现象,通过宏观与微观地分析西部电影中的英雄情结现象,英雄情结的影像语境、嬗变轨迹和审美特征,以及西部电影中英雄形态的类别。找出西部电影英雄情结背后的原始形态和文化意义,揭示英雄情结在西部电影的表现形式和发展规律,为中国西部电影的英雄情结描绘出一个相对完整的轮廓,从而不断完善和修正自己的理论体系。中国电影目前已形成多元化格局,为了使西部电影能够与时代发展同步,希望本文对西部电影英雄情结的研究能够促进西部电影在新时代条件下的发展和创新,增进西部电影前行的动力。

3

学位论文

第二章西部电影的概念和样态

2.1 多重视野中的中国西部

论述西部电影的前提是厘清“西部电影”的概念,然后再进行论述,否则则会在概念上含混不清,而要厘清西部电影的概念,首先要理清西部的概念。

2.1.1地理概念中的中国西部

赵学勇与王贵禄在《地域文化与西部小说》一文中是这样描述西部的:“中国西部是整个地球的制高点,帕米尔高原矗立于欧亚大陆的中心,向四面八方辐射出多座山脉,像拱起的脊梁,支撑着这块地球上最大的陆地。而在这每一道山的褶皱中,都有生命般奔涌的河流,黄河与长江是其中最著名的两条大河,也是华夏文明的摇篮。在山与河之间,是无垠的黄土地、大草原和大戈壁。就地理条件而言,中国大陆的自然地貌在总体上呈现出“西高东低”的三级阶梯形状,西部地区处于第一和第二阶梯,第一阶梯涵盖了青藏高原,第二阶梯则包括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的西北部以及整个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等广大地区。同中原腹地和沿海地貌相比,这一区域较为显著的特征就是高原和山地众多,且大都处于干旱、半干旱或荒漠、半荒漠的自然状态中,属于典型的“高地”环境。[1]西部的东北部地区有大兴安岭,西北部地区有阿尔泰山、天山、昆仑山、祁连山,西南部地区有青藏高原、帕米尔高原、云贵高原,中部地区有秦岭,山高岭峻,交通闭塞。从纯粹的地理的角度看,西部地区生态环境恶劣,西藏、青海大部分地区天寒地冻、空气稀薄属高寒地区;西北部和中北部的新疆、青海、宁夏、内蒙古和甘肃等省地区到处是戈壁滩和沙漠,云南、贵州、广西等地区石灰岩成片,环境恶劣。

2.1.2政治经济概念中的中国西部

在中国行政区划的版图上,政治、经济概念中的西部是指内蒙古、甘肃、宁夏、陕西、青海、新疆、西藏、云南、广西、贵州、四川、重庆十二个省市自治区,西部的12个省、市、自治区,地域面积约685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面积的71%。1999年末,西部地区总人口约3.65亿,约占全国总人口的29%。特别是

4

第二章西部电影的概念和样态

陕、甘、宁、青、新、蒙、藏地区,是汉、藏、回、蒙、维吾尔、哈萨克等40多个民族的集聚地,2002年江泽民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关系全国发展的大局,关系民族团结和边疆稳定。”[2]在中国西部这片辽阔国土上,特别是在政治和经济的视野中,中国西部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支撑面,同时西部地区与蒙古、俄罗斯、塔吉克斯坦、哈萨克斯坦、巴基斯坦、阿富汗、尼泊尔、印度、缅甸、老挝、越南等14个国家接壤,是世界全球战略的核心关注区,从这个角度看,西部大开发是关系到中国政治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稳定的一个举足轻重的地区。

2.1.3文化和美学概念中的中国西部

地理、政治、经济概念上的“西部”与文化概念和审美概念上的“西部”既同构,也不尽同。“西部”作为一个独特的审美空间严格地讲并不与地理区划完全相同,文学、电影或艺术中的西部并不仅仅指这十二个省市自治区,而且即使是这十二个省市自治区的文艺作品也并一定够得上文艺美学概念中“西部”的意义,在现实中,许多西部片的概念其实也溢出了所谓政治与经济的西部概念。文化和美学概念中的“西部”指具有西部风情、西部历史文化特征的精神气质和人文特点,而不是一个具体的地理位置。美学和艺术中的“西部”是具有西部神秘的色彩和传奇人生和艺术情境。西部是一块拥有厚重历史文化的土地,是中中华民族传统的文化的发祥地,从昆仑山到秦岭,从雅鲁藏布江到黄河,从丝绸之路到长城,从三皇五帝到周秦汉唐,西部孕育了中华民族辉煌而灿烂的文化,从来没有哪一块地域能像中国西部这样充满着传奇的色彩和厚重的历史积淀,西部的古老、西部的苍凉,西部的壮美,西部的神奇也同样孕育着灿烂而绚丽的文学与艺术。在中国西部,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相结合,儒释道文化与伊斯兰文化相结合,构成了人文视野中独特的中国西部,也构成了中国西部文化独特的精神气质和文化心理结构。“西部有着绵延的待开发的荒原地带,它们以一种几乎是原始的、亘古不变的姿态感受着大自然的暴烈与粗犷,雄奇与酷砺。西部荒原在自然地理上的孤绝与阻隔,造成了西部与外界在经济、文化上的隔离状态,同时也形成了西部文化封存的现实。辽阔的中国西部地区,虽然处在世界四大文化区的中间,但由于崇山峻岭的封闭、漫天风沙的阻挡、节令气候的恶劣,以及草木土壤的贫瘠,不可能成为政治、经济的中心,同时也难以建构起坚实的、自成体系的文化主体。

[3]正是从这样一个角度出发,我们说文化和美学视野中的“西部”与政治经济和纯地理概念中的西部并不完全相同,所以我们所说的西部是“三位一体”的西部,

5

学位论文

是政治经济与地理概念中的西部,也更是文化与美学视野中的西部。其实在下文中,我们也更多地是从这样一个角度去看待中国西部的。

2.2.西部电影概念辨析

在论述西部电影的英雄情结之前,笔者认为有必要清理一下中国“西部电影”的概念,因为无论任何论述都无法在一个不确定的概念之下展开。

西部电影的概念是1984年由著名电影美学家钟惦棐先生在西影率先提出的,核心命题是“面向大西北,开拓新型的‘西部片’”。西部电影这一概念,长期以来一直是一个内涵丰富的概念,也是一个缺乏准确定性的概念,有人曾试图对西部电影进行定义,但目前所见到的西部电影的概念,仍然不是一个清晰和科学的概念。关于西部电影大致上有四种。

2.2.1西部电影——特指西安电影制片厂生产的电影

把西部电影看作是西安电影制片厂生产的电影的代名词,这一概念普遍存在于西安电影制片厂,也普遍存在于社会性论述之中和西部电影产业化的论述之中,如西安电影制片厂编辑的《大话西部电影》《西部电影新论》等书中把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出品的电影统称为西部电影。如西影拍的《都市里的村庄》《黑炮事件》《生活的颤音》《西安事变》等影片也算作是西部电影,这种西部电影的概念显然不够科学,特别是把《西安事变》也作为“西部电影”起码不够准确。这一概念下的《都市里的村庄》《黑炮事件》《生活的颤音》《西安事变》等与《人生》、《老井》、《红高粱》、《野山》、《黄土地》等标志性的西部电影作品显然不是一类电影,除了是一个电影厂生产的之外,没有什么可以在西部电影这样的话题之下相提并论的。所以这一种西部电影的概念,显然不够准确,最起码未能反映真实的西部电影的面貌。因为西部电影的影响力,西安电影制片厂在产业化改制过程中索性就把“西部电影”这四个字,作为标签贴到了西影的名下,成为“西部电影集团”(西部电影集团有限公司)。

其实在1984年,钟惦棐先生提出西部电影概念时的指向是要让西安电影制片厂生产更多的“西部电影”,是为了振兴西影而提出的一个生产性的口号,当然也特别针对的是以《人生》为代表的西部电影,钟老当时提出“要有我们自己的西部片”的概念的时候,是要让西影“立足大西北,开拓新型西部片”,那个时候还没有《老井》和《红高粱》。西部电影概念提出后,相继出现了《野山》《老井》

6

第二章西部电影的概念和样态

《红高粱》等作品,也有人从这个角度把西部电影定义为以《人生》《老井》《红高粱》为代表的一种电影流派,这一观点的持有者,认为作为流派和思潮的西部电影,应该特指《人生》《老井》《红高粱》这一类的电影,而并不包括后来的《双旗镇刀客》等武侠电影。如吕晓宁在《“西部电影”向“西部电影产业中心”的创造性战略转化》一文中指出,“西部电影就其基本形态看,是基于中国地理上位于西部的西安电影制片厂的一个电影创作群体,在一个计划经济体制松动解体之初的群体性成果。西部电影是中国电影史中的一个‘现象’,需要明确地界定为由西影的创作群体而产生的群体成果,群体特征和群体影响,目前这一群体已不复存在。今天我们再谈论“西部电影”时与其产生时早已不是同一语境,“西部电影”所依赖的各项条件已不复存在,泛化的西部题材或位于西部的电影厂,不能概括进“西部电影”。大家把“吴天明”视为“西部电影”的教父,本身就包含着“西部电影”与“西影”的特殊的不可分割的关系。概言之,只有西影才产生了这样的创作群体和群体成果,展现出“西部电影”的群体特征,产生了群体影响。”[4]从这个意义上讲,宁浩的《无人区》、朱延平的《刺陵》,以及张艺谋的《三枪拍案惊奇》、姜文的《让子弹飞》等虽然都打出的是西部片的概念,融入了西部风情,甚至带有浓重的西北口音,但仍然不能算作是本原意义上的西部电影。《三枪》中的孙红雷虽然也是背弓、提刀,风一样在大漠里来回穿梭,但影片所表现的西部仍然不是当年《双旗镇刀客》的西部。姜文的《让子弹飞》虽然主打的概念是“喜剧、西部、传奇”讲述的是川西匪帮故事,也不能算是西部电影。

2.2.2描写西部的电影

把描写西部的电影称为西部电影的观点不仅在大众传媒层面,同时也存在在学界的论述之中,在这一概念下,无论是谁生产的,只要是西部发生的故事,或者电影作品中包含了西部的元素,或者是描写西部的电影,统称为西部电影,如香港制作的《新龙门客栈》《大话西游》《东邪西毒》《花木兰》等,甚至把解放前1928年由任彭年执导、邬丽珠主演的《关东大侠》看作是中国西部片的开山之作。按照这一概念,《农奴》《五朵金花》《冰山上的来客》和谢晋导演的《牧马人》《天云山传奇》都应该被看作是西部电影,但事实上,几乎没有人会把《农奴》《五朵金花》《冰山上的来客》《牧马人》《天云山传奇》看作是西部电影,也正是在这样的概念观照下,《三枪拍案惊奇》《让子弹飞》在宣传炒作时,都打上了西部电影的标签。如果按第一种西部电影的概念来看,无论是《新龙门客栈》《东邪西毒》还是《三枪拍案惊奇》《让子弹飞》虽然包含了大漠风沙等西部元素,都不具备西

7

学位论文

部电影的美学特征和文化价值,都不能被算作是西部电影。

2.2.3西部武侠电影

如果说中国西部电影借鉴了美国西部电影的概念和模式的话,那么最具有西部电影特征的就应该是西部武侠电影了。从西部电影的发展历程来看,如果当年钟惦棐先生提出西部电影的概念时借鉴了美国西部电影的概念的话,但他所批的并不是美国西部电影概念下的西部电影,而只是“借壳上市”,但当西部电影的概念明确地提出之后,西部电影的创作群体便主动和自觉地与美国西部电影对接,也正是在美国西部片的影响下,何平首先推出了中国西部的武打片《双旗镇刀客》式的中国西部片。《双旗镇刀客》一面市,立即被认为是西部电影最典型和最有代表性的作品,似乎《双旗镇刀客》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西部电影。《双旗镇刀客》之后,先后又出现了《黄河大侠》《大刀王五》和《天地英雄》《英雄》等西部武侠电影,成为中国西部电影的一个重要的电影类型。当然,也有人认为,过度的武打设计也破坏了西部电影的美学追求,如在《东归英雄传》中,“著名蒙古族导演塞夫、麦丽丝夫妇的《东归英雄传》,取材于18世纪中叶蒙古土尔扈特部族从俄国迁回中国新疆的故事。这是一个约二十万人的民族大迁徙,一路上死亡过半,可以说极其惨烈。可是这样一个天然的史诗性题材,却被处理为一个风光片兼港台武打片。整个影片中的迁徙者,主要也就不过十来个,他们一路杀伐,一个个死去,而随着一路武打不断迭换的是一幅幅非常漂亮的风光景致:红赫色的峡谷、雅丹地貌、雪山、草原、戈壁、中远景的奔马爬坡、落日红霞远天,哈纳斯的令人眼醉的美景(大草原,蜿蜒于草原中部的天鹅绸带河),的确是美轮美奂。然而这一切美景只是美景,根本没有结构为有意味的空间形式:巨大而美丽的西部空间,像是成了一个置放港台式打斗的花瓶。”[5]

2.2.4新西部电影

新西部电影又是一个内涵极为丰富和极不确切的定义,所谓的“新”大概应该是以时间为界限进行划分的,也就是说进入二十一世纪后生产的关于西部的电影都被指称为“新西部电影”,如《美丽的大脚》《无人区》《刺陵》《三枪拍案惊奇》《让子弹飞》等。当然这些电影无论怎样看,和《人生》《老井》《红高粱》《双旗镇刀客》等都不是同一类电影,所以目前关于“新西部电影”的概念和类型划分还有待于进一步厘清。虽然新西部电影的概念,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对西部电影回归的呼唤,但在纵观新西部电影概念出现以来的电影作品,大概主要有两种

8

第二章西部电影的概念和样态

现象,一种是新世纪伊始出现的《美丽的大脚》,主题指向都变成了关注西部的贫困和落后,是《人生》《老井》等现实主义精神的又一次回归,代表作品有《美丽的大脚》《惊蛰》《日出日落》《图雅的婚事》《阿妹的诺言》等,另一种是新世纪第一个十年的尾声出现的《无人区》《西风烈》等,回归英雄传奇或制造新的英雄传奇。

2.2.5. 西部电影的再定位——具有西部美学特征的电影

纵观上述四种关于西部电影的定义,都或多或少的带有一定的不确定性,正是因为学界对西部电影并没有一个准确的定义,加之大众传媒的宽泛性误导,使西部电影的概念更为混杂不清。如果按照第一种概念,后来的大部分贴着西部电影标签的西部电影是不能算作是西部电影的,而按照第二种概念,一些原本不是西部电影的作品都会被看作是西部电影,第三种概念是典型的具有美国西部电影色彩的西部电影,如果这一类电影按第一种概念或者说按思潮性概念来划分,也不能算作是西部电影,起码和《黄土地》《人生》《老井》《红高粱》不是一类的西部电影,而第四种新西部电影的概念,则更缺乏理论和流派的支撑,只是新世纪以后这个时间概念上的差别。

笔者认为,严格地说当时的西部电影概念应特指《黄土地》《人生》《老井》《红高粱》这一批具有社会责任和人文情怀的现实主义电影,后来由于西部电影概念的叫响,和美国西部电影产生自然联想,加入了美国西部电影的类型化元素,出现了以《双旗镇刀客》为代表的西部武侠片和枪战片与警匪片,而再后来的新西部电影则纯粹以时间为标准,把新世纪后出现的西部片都被称为“新西部电影”。面对这样一种学术研究现状,我们虽然有能力廓清不同时期“西部电影”的概念,但却没有能力为“西部电影”重新定义,也无法按照这四种概念中的任何一种概念来辨析西部电影的作品,因为,事实上我们对西部电影的研究也只能在这样的一个不完全确定的基础上展开,不按照约定俗成的“西部电影”的惯性进行论述,则别人会不知道你指的是哪一种西部电影,所以本文把中国西部电影分为狭义的西部电影和广义的西部电影两种。

狭义的西部电影是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内特别针对西影以《人生》等为主体的电影,这个时期的西部电影更多的是一种流派或思潮,或者是在西部文学、西部文化、西部艺术等影响下的一种电影流派。广义的西部电影大致应包括狭义的西部电影和西部武侠电影新西部电影。广义的西部电影是以西部地域特征为背景,取材于西部的故事,展现西部的山川风貌和风土人情,具有西部美学特征,拥有

9

学位论文

清醒、自觉的西部意识,突显西部精神并具有西部文化符号和审美特征的电影。

为了论述方便,也出于尊重研究对象的现状,本文只能从狭义的西部电影和广义的西部电影概念中选择一种更为宽泛的西部电影的概念来诠释西部电影和面对西部电影,这也是本文给“西部电影”所确立的一个包括上述内容的最宽泛的定义。

正像文乐然在《西部作家视野中的西部文学》一文中所说的一样:“西部未来的文学不仅应该而且可能对中国未来的文学做出特殊的重大的贡献。这个贡献不一定表现在在这块土地上产生的作家、作品对其他地区而言有多么的出类拔萃,而是以西部独特的地理地貌、民情民俗、历史和现实、自然和人、生和死、理想和幻想、成功和毁灭、痛苦和欢乐、卑污和崇高作了审美化的提供和丰富。”[6]

2.3西部电影的七种样态

以往对于西部电影类别的划分大致有以下几种:一种是北京电影学院教授黄式宪的观点:“西部电影,可大致分为4大类,分别为具有开拓意义的西部乡土片,具有创新特色的西部艺术片,具有地域风情的西部武侠片和商业化的西部类型片。”[7]另一种原西部电影集团总裁、陕西省电影家协会主席延艺云的观点:“‘新西部电影’的类型片是可以多样化的,应该包括各种类型。我们现有的大量文化性的西部电影基本上可分为两大类别,即民俗式的文化西部片与英雄式的武侠西部片。”[8]第三种观点认为“中国西部电影现在存在着这样几种类型:一是以《人生》、《老井》为代表的文化片;二是以《黄河大侠》《双旗镇刀客》、《天地英雄》等为代表的武侠片;三是以《红河谷》《黄河绝恋》为代表的具有本土语境和异域情调相结合的电影类型;四是以《东归英雄传》、《成吉思汗》、《嘎达梅林》等为代表的西部少数民族题材片;五是以黄建新系列影片为代表的‘西部都市风情系列’”。[9]

当然关于西部电影的分类,还可以找出其它许多观点,但其实所谓的西部电影其实就是西部地域、西部风情、西部题材、西部人物、西部故事、西部文化、西部符号、西部精神的影像集结。西部电影的实质其实就是两个字——西部,就是具有西部特征的电影。如果硬要把西部电影进行类别划分的话,大致可以根据它的题材或样式分成以下七个类别。

10

第二章西部电影的概念和样态

2.3.1人文西部——西部人文片

西部人文片指的是那些具有历史文化和民族生存视野并对整个西部具有人文关怀类的影片。这一类影片主要集中在早期的西部电影中,以《人生》《老井》《红高粱》《大红灯笼高高挂》《炮打双灯》等为代表。西部人文片的出现与当时中国的寻根文化,和历史反思情结具有的割不断的联系,是文化反思与文化寻根热在电影艺术中的体现,这类影片冲破传统的桎梏,挖掘西部的民俗和历史,用现代意识观照民族文化心态,透视民族文化心理机制,用文化的眼光和人文关怀的情怀,表现西部生活的渴望,生命的激情和生存的困境,无论是《人生》还是《老井》,都是直面人类的生存困境,直面民族的劣根性和具有文化批判意味和人文关怀色彩。《红高粱》中对原始野性的呼唤,《人生》中对社会底层压抑的抗争,从人性的层面释放了中国社会集体无意识中的心理垢结和要求解放的情绪。从这个意义上讲,《老井》更多的是对我们这个民族的生存史所作的反思和对民族未来发展的心理动因所作的深刻思考。正如吕晓宁在《“西部电影”向“西部电影产业中心”的创造性战略转化》一文中所言,“从直面人生困境的《人生》,直面人类生存困境的《老井》,直面社会变革矛盾冲突困境的《野山》,呼唤人的良知(表现为民族大义)和本性的《一个和八个》到呼唤人性中原始冲动的《红高粱》,无不如此。“西部电影”表层上是以西部为背景故事并充分展示出的西部影象,其深层的结构却是在反思和批判的框架内。这里既有对于现实,其实是刚刚过去的文革历史的反思批判,也有对于改革开放初期社会观念矛盾冲突的反思批判,从而极大地赋予“西部电影”的文化价值。”[10]新西部电影中杨亚洲的《美丽的大脚》、金琛的《菊花茶》虽然继承了人文关怀的精神,但却更关注西部的现实生活境况。虽然我们说西部电影中的人文类影片大都是现实主义的作品,但新西部电影的现实主义风格更接近于纪实,虽然都是面向生活的影像风格,但早期的西部电影与新西部电影在人文关怀的风格上也仍然有着明显的不同。如果说《人生》《老井》中的现实主义是传统的现实主义的话,那么《红高粱》则仍然具有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结合色彩,而新西部电影中的现实主义则更加关注现实生活中真实的西部,更趋向于新现实主义和写实主义。这我们在新西部人文电影的代表性人物贾樟柯的作品可以清晰得看到。贾樟柯《小山回家》中的小山、《小武》中的小偷小武、《任逍遥》中的两个待业青年,《站台》中的流浪艺人、《三峡好人》中的三明,都是现实生活的真实写照,正像第六代导演娄烨的名言“我的摄影机不撒谎”,这也许是新西部电影导演更关注中国现代化压力下小人物命运和生存境况的体现。

11

学位论文

2.3.2武侠西部——西部武侠片

与西部电影的人文和寻根相并列的一直有一条平行发展的题材类型,那就是西部武侠片,这个类型出现略晚于人文类电影,但却是西部电影中最具有西部影像特征的电影样态之一,构成西部电影最主要的两大类型,即西部人文影片与西部武侠影片。

一般说到西部武侠片,都以何平的《双旗镇刀客》为标志,其实在《双旗镇刀客》之前,西安电影制片厂和中原(香港)电影有限公司就联合拍摄了具有西部武侠片一切特征的《黄河大侠》。《双旗镇刀客》拍摄于1990年,《黄河大侠》拍摄于1988年《黄河大侠》比《双旗镇刀客》要早2年,但大家已经习惯于把《双旗镇刀客》作为西部武侠片的开山之作。

其实《黄河大侠》已经具有西部武侠片一切特征,黄河、大漠、荒野、古城、刀剑、骏马、侠客以及超奇的双剑术等,但故事场景和基本套路上还是传统的武打片名山大川、灵山古刹的套路,缺乏《双旗镇刀客》的传奇,也缺乏美国西部片的小镇、客栈的典型情境。何平在叙事模式上借鉴了美国西部电影类型片的叙事框架,把《双旗镇刀客》的场景设置是千里狂沙的浩瀚沙漠,人物造型是身穿羊皮袄、脚佩双刀的孩哥,故事发生地是荒凉古道上的一个小镇,这一切都具备了美国西部片的典型特征,只不过是把戴草帽的牛仔换成了刀客,创造了西部武侠片的经典范式,被称为中国版的美国西部片。

《双旗镇刀客》之后,相继出现了《天地英雄》《新龙门客栈》《七剑》和李安的《卧虎藏龙》,张艺谋的《英雄》等,特别是张艺谋的《英雄》,被认为是中国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大片”和“第一部西部武侠大片”,在《英雄》中,张艺谋从视觉效果到空间设置都无所不用其极地展示了中国西部的景观,创造了西部武侠片之最。沈捷在《历史想象和影像书写——透析“英雄”类型历史题材影片》一文中说:“上世纪90年代初,一部陌生的《双旗镇刀客》用一席狂沙,几把刀剑穿越了辽阔粗犷的大西北,震撼了久违了武侠电影的国内观众;几年以后,进军美国好莱坞市场的台湾导演李安携《卧虎藏龙》一举夺得奥斯卡奖,让国人扬眉吐气;紧接着,不甘人后的张艺谋和他的史诗性巨片《英雄》在甘肃的阿克赛当金山麓的白石头山开机,在一片荒凉景色之中还原一个刺秦时代的英雄悲剧;几乎与此同时,沉寂七年的导演何平耗费一亿巨资打造的《天地英雄》在天高云淡的新疆大漠开机,一段缘起于玄奘西行的历史,被虚构成关于西域的奇诡雄浑的故事”。[11]这些影片无疑受到了美国西部电影的影响,接受了美国好莱坞的商业片的理念、拍摄技巧和影像风格,把西部武侠与商业类型片相结合,使中国西部

12

中国电影的现状及未来发展

中国电影的现状及未来发展 摘要:随着国内娱乐产业的发展,中国电影文化产业正在不断改进与提高。电影正逐渐渗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家家户户把看电影当成一种放松的最佳途径。我国电影产业正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数量的激增以及技术的迅猛发展让中国电影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都获得了不错的成绩。本文针对中国电影的发展历程、现时状况以及未来发展的预计做了一定的分析,并对中国电影的未来发展提出一定的建议。 一、中国电影的发展简史 从1905年中国出现第一部电影《定军山》到如今的2015年,中国电影的百年历程虽然颇为艰辛,但却是极有价值的。第一代电影人的出现,使他们成为了中国电影的拓荒者。黑白默片虽然在表演上依旧留有舞台剧的表演痕迹,拍摄时沿用戏剧舞台的一套办法,摄影机基本固定,电影镜头的景别变化不大,在内容上难免浅陋芜杂,艺术上也较幼稚,具有实验性特征,但其拓荒作用功不可没。三四十年代,中国电影由萌芽阶段逐渐过渡到了起步阶段,迎来了中国电影的第一个“黄金时代”。“第二代电影人”的突出贡献是完成了中国电影从默片到有声片的转变。在艺术上,他们最大的特点是写实主义,同时,注意把“写实”和电影化结合起来,逐渐摆脱舞台的局限,充分发挥电影艺术之长。建国后走上影坛的导演艺术家,人称中国电影导演的“第三代”。他们在遵循现实主义原则表现生活的本质,深入展现矛盾冲突,以及在民族风格、地方特色、艺术意蕴等方面,都进行了十分有益的探索。使中国电影进入了“春华秋实两辉煌”的时代。而紧接着,在夹缝中生存的第四代电影人,虽然总是笼罩着淡淡的哀愁和沉沉的相思,但他们的作品在这一时期留下了深深的印记。改革开放之后,第五代电影人带着创新的激情走上影坛。他们对新的思想、新的艺术手法,特别敏锐,力图在每一部影片中寻找新的角度。尽管人数不多,却给中国影坛造成了巨大的冲击波。而现在,第六代电影人横空出世,他们带着年轻新潮的思想,力图在电影界闯出一片天。 中国电影这是在这六代电影人的步步努力推动下,才逐渐走向了今日的蓬勃发展。 二、中国电影的现状及问题 目前,中国电影市场出现典型的“大片救市”特征,电影票房收入多集中于少数的几部影片,特别是大片。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电影市场一直比较萧条,直到2002年张艺谋所拍大片《英雄》上市,当年《英雄》票房收入达到了2.5亿元,这在中国电影史上具有重要意义,让很多人看到中国人拍大片也能赚钱,于是很多人开始投资拍大片。到了2004年,中国电影产业出现了由大片推动的繁荣的发展态势。我认为中国电影大片主要呈现5大特征:题材封闭化(故事情节多与现实生活脱节,经常是自说自话)、故事幼稚化(有些故事情节已经幼稚到侮辱观众智商的地步,特别是一些历史剧,漏洞百出,台词“穿越”)、视觉平面化(很多大片片面追求视觉效果,而“金玉其外,败絮其中”,无法提供给观众任何精神营养)、审美低俗化(主题低俗化,充满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等很多负面的内容;场景也低俗化,很多影片为了追求震撼效果,一再突破观众的审美底线,充斥着暴力、色情的画面)、营销过度化(很多大片炒作过度)。在这里,我要特别谈谈炒作过度的话题。有人曾经说:“如果一个国家的精神文化产品比如电影,像股票一样一味通过炒作就能得到升值的话,便是一个国家电影文化悲哀的开始。”我们现在应该对过度炒作引起足够重视,毕竟电影不是物质产品,它是精神文化产品,如果电影的票房收入与其本身质量没有多大联系的话,这个市场就真的乱套了。我们现在电影市场不健康的表现之一就是很多电影都是“一锤子买卖”,不管三七二十一,把人先“骗”进电影院再说,而鲜有电影能拍得了续集,所以说,我国目前电影产业还没有找到一条可持续发展道路。 其次,文艺片不能获得国内观众的青睐。我们常常会听到这样的消息,某某影片获得了某某国际上的大奖,但是在国内上映后票房却不容乐观。观众看完后都反映看不懂,不明白在说什么,转而又投向那些所谓的高成本大制作的电影。对我而言,看电影的目的不仅在于放松

论中国西部电影的英雄情结

分类号 密级 学号 学位论文 论中国西部电影的英雄情结 作者 指导教师 学科专业 提交日期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我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尽我所知,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和致谢的地方外,本论文不包含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本人或他人已申请学位或其他用途使用过的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说明并表示谢意。 本学位论文若有不实或者侵犯他人权利的,本人愿意承担一切相关的法律责任。 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 学位论文知识产权及使用授权声明书 本人在导师指导下所完成的学位论文及相关成果,知识产权归属大学。本人完全了解大学有关保存、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允许本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学校有权保留学位论文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纸质版和电子版,有权将本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任何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论文。本人保证毕业离校后,发表本论文或使用本论文成果时署名单位仍为大学。 保密论文解密后适用本声明。 作者签名:日期:年月

摘要 中国西部电影是中国电影发展史上的一个独特的电影现象,也是中国电影史上的一个新的电影流派,更是电影学主要的研究对象之一。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开始,西部电影涌现出了《人生》《黄土地》《野山》《老井》《红高粱》《黄河谣》《双旗镇刀客》等一批优秀的电影作品,成为中国电影史上最重要的类型电影之一。 在西部电影中,英雄形象是西部电影影像的重要组成部分,“英雄情结”是西部电影中一个涵盖面最广的审美特征,是西部电影艺术气质和美学风格最重要的特点之一,甚至可以说,没有“英雄情结”就没有西部电影,没有“英雄情结”的西部电影就不是西部电影,最起码不是完整的西部电影。关于西部电影“英雄情结”的论述频现和散见于各类论文之中,说明英雄情结是西部电影辉煌历史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部分,也说明西部英雄是西部电影类型中最重要的形象类型之一,对西部电影中“英雄情结”的研究和分析也将是西部电影研究中一个重要的部分,但遗憾的是,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篇专门论述西部电影“英雄情结”的论文。 英雄是人类永恒的话题,也是艺术永恒的母题,更是电影的灵魂和幻影。根据荣格的心理学派观点认为“英雄情结”是中华民族这个英雄民族灵魂深处最深沉的集体无意识,也是西部民族与生俱来的遗传基因,更是西部电影工作者艺术创作的原始动力。“英雄”话题,从荷马的“英雄史诗”到贝多芬的“英雄交响曲”再到张艺谋的《英雄》,一直是艺术史上的一个既古老而又年轻的话题,更是文艺创作中的一个恒久不变的母题,英雄叙事更是整个世界艺术史上的一种重要的叙事方法,而英雄电影在整个在世界电影史上都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特别是好莱坞的英雄电影是美国英雄梦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本文以“英雄情结”的独特视角和以作品分析与理论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提出西部电影中“英雄情结”的学术观点,从西部电影的戏剧类型、西部电影的英雄类型、西部电影的英雄叙事模式、西部电影的英雄审美形态、西部电影的美学特征、西部电影英雄叙事的美学情境、西部电影中的英雄传统等方面对西部电影中的“英雄情结”现象,进行系统地归纳、分析、整理,进而探讨西部电影“英雄情结”的现象,“英雄情结”的影像语境、嬗变轨迹和审美特征,对西部电影含混不清的历史概念进行了辨析,总结出了西部电影的四种概念和西部电影的三个英雄时代,提出西部电影应该是以西部地域特征为背景,取材于西部的故事,展现西部的山川风貌和风土人情,具有西部美学特征,拥有清醒、自觉的西部意识,突显西部精神并具有西部文化符号和审美特征的电影的新概念,同时概括出了西部电影的七种类型:西部人文片、西部武侠片、西部动作片、西部风情片、西部民族片、西部探险片、西部喜剧 I

中国电影主要几代导演及作品

中国电影主要几代导演及作品 1905年随着《定军山》问世,中国电影开始了举步维艰的漫长旅程,经历了战乱,国破家亡的电影人在新中国前仆后继,一直不停地在电影艺术领域里努力探索。 第一代导演活动的时间大体上是在世纪初到20年代末。这段时间涌现的导演总计约一百人左右,其中以张石川、郑正秋、但杜宇、杨小仲、邵醉翁为代表,活动的时间大体是在本世纪初到二十年代。“第一代导演”是中国电影的先驱,在拍摄条件非常简陋、艰苦,又缺乏经验的条件下,创作了中国第一批故事片。这些影片中的一部分是受了“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不同程度上表现出一些反封建的民主思想。但是,从艺术技巧而言,“第一代导演”还不了解什么是电影,他们往往用传统的戏剧观念来处理电影,拍摄时沿用戏剧舞台的一套办法,摄影机基本固定。“第一代导演”中成就最大的是张石川(1889—1953)、郑正秋(1888—1935)。中国第一部短故事片《难夫难妻》、第一部长故事片《黑籍冤魂》、第一部有声故事片《歌女红牡丹》,第一部武侠片《火烧红莲寺》,以及早期最有影响的《孤儿救祖记》等都出自他们两人之手。 张石川(1922—1980),和郑正秋联合创办新民电影公司,并联合执导了《难夫难妻》表达改良社会的愿望,通过包办婚姻把素不相识的青年男女送进洞房,造成了难夫难妻的生活,对现实批判意义极大。《劳工之爱情》是以戏剧的手法通过一个木匠为追求爱情和开诊所治骨折的未来岳父的闹剧来勾画了当时贫困的社会普遍现实,也是中国电影喜剧萌芽的开端。 秋【1888----1935】

黎民伟(1882—1953),中国电影之父,生于日本,早年参加同盟会,1913年,和兄弟黎海山,黎北海,妻严珊珊共同创作并演出《庄子试妻》,黎民伟反串庄子之妻,1926年,他随军北伐,在炮火纷飞的战场拍下大量珍贵的史料镜头,1930年组建联华影业公司,拍摄了他著名的作品《古都春梦》。抗战爆发后,他辗转于粤桂为抗日宣传而奔走,抗战胜利后,他返回香港,继续电影事业,直到1953年逝世。

中国电影的现状及未来的发展

中国电影的现状及未来的发展 摘要:这几年来,中国的电影文化业正在改进和提高,电影正在成为社会文化舆论的中心,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我国电影产业正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一方面,中式大片在产量和社会效果两方面都越来越好,重新赢得国内观众的信任;另一方面,它在海外市场的拓展也出现持续上升趋势,对于推广我国文化价值体系及其软实力起到积极作用。本文通过对中国电影现状的阐述,分析现今中国电影的优势和危机,然后据此引出对未来发展的思考。 正文: 一.中国电影的现状简介 (一)中国电影的发展 中国电影的百年历程,虽然走得颇为艰辛,但毕竟还是很有价值的。从1905年中国电影的诞生,到第一代电影人的长成;从第二代的东方美学电影,到第三代电影人对民族电影的艰苦探索;从“淡淡的哀愁”和“沉沉的相思”笼罩下的第四代电影人,到横空出世雄心勃勃地扛起家国重担的第五代,再到如今关注个体自我的第六代电影人,他们所做出的努力都经过了时间与人们挑剔的评价,得到了公众的认同。 这几年,大家可以明显感觉到,电影正越来越多,电影市场也越来越“热”。近十年来中国电影频频在各大国际电影节上亮相,让国际电影人和各国观众逐渐从知道中国电影到了解中国电影,再到关注中国电影,到现在喜欢中国电影。这些明显而迅速的变化,说明了目前中国电影市场呈现出了繁荣的景象。从近期几部电影的高票房也可看出电影市场的火热,从创下最高票房纪录12.6亿的《泰囧》到同样突破12亿票房的《西游降魔》,再到这两天票房持续增长的《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让人不禁惊呼中国电影产业发展的迅速。来自中国国家新闻

出版广电总局电影局的数据显示,截至5月12日,今年中国内地电影票房超过81亿元,同比增长39%。这些数据无疑给业界打了一剂强心针,现在国产电影的发展处于上升阶段,大量资本正往里涌。 (二)现今中国电影的危机 首先是电影题材缺乏创意,喜欢翻拍和跟风。近年来,不管是电影还是电视剧,都掀起了一场翻拍狂潮。这其中就形成出了“翻拍成败两重天”的局面。比如成功翻拍的《画皮》,其取材于《聊斋志异》,多次被搬上大屏幕,有分悦版的、温情恐怖版的,题材虽好但是看多了不免感到乏味。除此之外,中国电影还喜欢跟风拍摄,有一个题材的电影大热之后便一窝蜂的出现好多质量上良莠不齐的相同题材的电影,比如去年的小成本电影《失恋33天》引发观影热潮后,今年电影市场上便出现许多类似的爱情题材的小清新的电影,就像最近上映的《分手合约》便是其中之一。 其次是中国电影畸形的商业化。人们说中国电影的现状是商业片庸俗化,艺术片低调话。现今中国电影产业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 导演都开始拍摄商业大片,植入的广告日益泛滥,这引起了许多观众的反感。2002年创下205亿票房的《英雄》拉开了当下国产大片营销产业的序幕。为了争取高票房,越来越多的导演选择用明星来造势,用宏大的场景来吸引观众,而忽略了电影的本身。除了各种叫座不叫好的商业大片之外,影片中越来越多的广告植入也让人诟病。实际上和好莱坞的广告产业相比,中国电影的植入广告无论是数量还是市场份额,都是小巫见大巫。但即使这种“小巫”,观众认为中国电影过度商业化,拼命追求经济效益,置观众于不顾的感受,从而产生逆反心理。但实际上这种混乱无序的状态恰好说明,中国电影看上去很商业化,其实离真正成熟的商业化还差得很远。 最后便是中国的电影渐渐的脱离了中国传统文化。现在的中国电影的一个趋势,就是西化严重,脱离中国传统文化进行创作。电影是一门离不开科技更新的艺术,对于西方发达的科技,我们应该借鉴。可是我们应该明确的是,我们引用的是他们的科技,借鉴的是他们的技术和方法,我们的电影故事还应该是我们自己的故事。中国大地上的故事,需要中国电影人们用影像抒写的还很多,又何必非得要中国人穿上西方人的外套像个小丑似的扮演他们的悲欢离合呢?中国电影更多面向的是中国观众,所以应该选择中国人的审美、娱乐取向,而不是一味讨好西

浅论辛弃疾词的爱国情怀

目录 摘要 (2) Abstract (2) 一、浅论辛弃疾词的爱国情怀 (3) (一)表现对于民族耻辱的悲愤,抒发报国热情在辛词中具有一种卓尔不群 的光彩 (3) (二)坚持不渝的爱国主义精神是辛弃疾词思想的主导倾向 (4) (三)表现在他的“整顿乾坤”的急切愿望与关河破碎、宝刀无所用的冷酷 现实的矛盾所引起的愤激中 (5) (四)抒写壮志难酬、报国无门、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愤懑 (6) (五)表现对沦陷区人民的深切关注和系念 (6) (六)表现在对整顿乾坤的“明主”的渴望上 (7) (七)表现在对南宋君臣偷安宴乐的讽喻和揭露 (8) (八)表现在以词作战斗的武器,揭露朝政黑暗 (8) 二、形成爱国情怀的原因 (9) 三、结语 (9) 参考文献: (10)

摘要:辛弃疾的词相比于其他文人的不同之处在于他的词不是用笔墨来写,而是蘸着血和泪涂抹而成的,我们今天读其词总是能清晰的看到一位伟大的爱国者置身于笔墨中无时无刻给人带来的凛然正气和磅礴气势。他用毕其一生的词创作来宣泄自己不能驰骋疆场杀敌报国,收复中原山河的悲愤与失意,因此在他的词中往往是叱咤风云的英雄形象,而这些英雄形象因其自身的坎坷遭遇而带有一种深沉的悲慨之心。而他以爱国情怀为生命理念的精神也不禁让人深深的佩服和敬仰! 关键词:辛弃疾;爱国;词 Abstract:Xin qiji word when compared to the other scholar's different lies in his word not with ink to write, but dipped in blood and tears daub and become, today we read the word is always can clearly see a great patriot immersed in the ink in defining and bring the awe-inspiring righteousness and overpowering momentum. He finish his lifelong ci creation to vent to their JiangChang daggers to serve the country cannot gallop, retrieve the grief and indignation and disappointments of zhongyuan sunvo company, so in his words often is in the hoyywood hills hero image, and these hero image for its own bumpy encounter and has a deep sadness in the heart of the soup. And he spoke with patriotism as life concept of spirit also can't help letting people deeply admire and honor him! Key W ords:Xin qiji; Patriotic, word 前言 辛弃疾的词充分表现了他的英雄抱负,襟怀磊落,慷慨淋漓。东坡词风便是由他带到南方发扬光大遂形成气势磅礴、悲凉感愤的苏辛词派。辛弃疾是文学史上产生过重大影响的词人,当时以辛弃疾为核心曾出现一大批抒写爱国思想为主的豪放词人,而他在发展词的内容和发展词的艺术表现手法方面具有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

论中国贺岁电影的走向

论中国贺岁电影的走向 摘要:“贺岁片”作为特定时期上演的极度张扬大众文化指向的商业电影形态,登上了中国电影发展的历史舞台,根植于传统文化心理需求的“贺岁片”这个名词也就诞生了。它是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文明相交融而衍生的词汇,贺岁片的兴起及它丰富的发展历程让电影类型呈现满汉全席似的丰盛与精致,给电影创作和生产带来新的生机,也给电影市场带来新的活力。无论立足于电影商业美学看贺岁电影的发展,还是以大众的消费文化视角看贺岁电影的发展,中国贺岁电影必将步入繁荣与辉煌。 关键词:贺岁片;历程;商业美学;消费文化;走向

目录 一、中国式的“贺岁电影” (1) (一)“贺岁片”的缘起 (1) (二)中国“贺岁片” (1) (三)中国贺岁电影发展历程 (2) (四)中国贺岁电影的基本特征 (4) 二、从电影商业美学看贺岁电影的发展 (5) 三、从大众的消费文化中看贺岁电影的发展 (8) 四、中国贺岁电影前景展望 (10) (一)影片类型多样化 (10) (二)电影命题多元化 (11) (三)制作形态多级化 (11) 参考文献 (13) 谢辞 (14)

电影是文化里的一道大餐,是社会大众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在社会物质与精神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人们对看电影的追求已不是一种奢侈,多种形式与题材的电影让大众们眼花缭乱,而贺岁电影的出现无疑给了大众们新的惊喜。贺岁电影出现在中国亦非偶然,可以说它是电影类型的其中之一,也可以说它是春节档期放映的影片而已。无论哪者,它都在中国的电影历史上有辉煌的一笔。 一、中国式的“贺岁电影” (一)“贺岁片”的缘起 中国旧时的梨园有个传统,在年关岁末之时,众多的名角儿必定聚集在一起,来一出大戏,以感谢戏迷们多年的厚爱,戏的内容也大多是吉祥喜庆之类。各位名角儿都使出看家的本领,倾力出演。这场应节的大戏唱作之佳,场面之盛,为一年之最。出演“贺岁大戏”的艺人们对观众也是打心眼儿里的感激和酬谢,因此他们不仅比平日里演得卖力,而且票价还减半,深受戏迷们的喜欢。由于有这层含义,这岁末年初的表演就称之为贺岁,甚是应景。在电影中,同样有着“贺岁片”这么一个词儿。“贺岁片”的称呼来源于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好莱坞的一种市场操作理念。它是电影从业人士利用圣诞节期间这一特殊时段而推出的专门为节日中的观众量身制作的影片,背后有着强烈的经济观念。对好莱坞而言,其电影的旺季主要集中在每年暑假和元旦这两个档期,原因在于这两个档期被“释放”的青少年是好莱坞眼中影片的主要关注来源。在这两个档期中,后一个档期因为涵盖着圣诞节和元旦而有着突出的优势。圣诞节是西方社会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哪怕再忙也不会忘了好好的过一个圣诞,准备众多的圣诞礼物,购买众多的物品,进行各方面的娱乐与休闲享受。这样一个庞大的社会消费需求也历来被商人们所重视。好莱坞的制片商们当然不会放过这个争取巨额票房利润的大好时机。因此,每年的元旦前后,他们都会专门针对对广大观众的口味绞尽脑汁,动用巨大的资金和高科技,邀请一大批的大牌明星,制作一些轻松、娱乐性强的影片吸引观众进入电影院,是为“贺岁片”。 (二)中国“贺岁片” 中国的“贺岁片”概念最早应该出现在香港。有着“东方好莱坞”美称的香港电影,它在世界电影中具有着举足轻重的位置(九十年代中后期香港电影开始

中国电影发展简史

中国电影发展简史 早期中国电影(1931年以前) 中国电影事业发端于20世纪初。1905年,北京丰泰照相馆创办人任景丰拍摄了由谭鑫培主演的《定军山》片断,这是中国人自己摄制的第一部影片。1913年,美国人经营的亚细亚影戏公司拍摄了由郑正秋编剧、张石川导演的中国第一部有故事情节的短片《难夫难妻》。1917年上海商务印书馆拍摄时事短片。次年成立活动影戏部,此后拍摄了两部中国最早的长故事片《阎瑞生》和《红粉骷髅》。1922年,张石川与郑正秋、周剑云等组织明星影片公司,1923年完成由郑正秋编剧、张石川导演的《孤儿救祖记》,影片严肃地涉及了当时的社会实际,表现手法具有较浓的生活气息,演技自然、亲切、朴素。与此同时,出现了大中华百合影片公司、神州影片公司、长城画片公司、民新影片公司等一批较具规模的影片公司。邵醉翁兄弟于1925年创办天一影片公司,首先取材于民间故事,拍摄一批古装片,并在上海掀起拍摄古装片的热潮,还以此立足于南洋市场。1925~1927年间,上海先后成立140家中小型电影公司;广州、北平(今北京)、天津等城市亦拍摄影片。1928年明星公司开拍《火烧红莲寺》后又形成一股武侠片热潮。此后的4年间上海各公司拍摄了400多部故事片,其中一大半是“火烧”、“武侠”、“神怪”之类光怪陆离、粗制滥造影片。1928年,民新、大中华百合等影片公司组合成联华影业公司,先后拍摄了《恋爱与义务》、《恒娘》、《桃花泣血记》等片。1930年,明星影片公司和友联影片公司试制成功蜡盘发音有声影片《歌女红牡丹》和《虞美人》。1931年华光片上有声电影公司在日本完成中国第一部片上发音影片《雨过天晴》。到1935年,中国完成了从无声电影到有声电影的过渡。 左翼电影运动(1931~1937) 1930年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先后于上海成立了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和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九一八、一二八事变后,上海的抗日战争爆发,电影界的有识之士深感时代需要反映现实的影片。1932年5月,明星影片公司聘请黄子布(夏衍)、郑君平(郑伯奇)、钱谦吾(阿英)担任编剧顾问,与郑正秋、洪深等一起组成编剧委员会。1933年3月中国共产党的电影小组成立,由夏衍任组长,成员有钱杏邨、司徒慧敏、王尘无和石凌鹤。电影小组的成立推动了明星、艺华、联华等影片公司的电影创作,也影响了天一和其他小公司的电影创作。当年生产了《狂流》、《都会的早晨》、《春蚕》、《姊妹花》、《民族生存》、《三个摩登女性》、《小玩意》等一批优秀影片,左翼电影运动取得辉煌成就。国民党统治当局在开展对中国革命根据地第五次军事“围剿”的同时,加强了对革命文化的“围剿”。针对这种更为尖锐、复杂的形势,左翼电影工作者进行更加隐蔽的斗争,创作出《渔光曲》、《新女性》、《大路》、《神女》、《生之哀歌》、《逃亡》等有影响的片目,与此同时,左翼电影工作者还开辟了新的制片阵地——电通影片公司,拍摄了《桃李劫》、《风云儿女》等优秀影片。这个时期还创作一批优秀电影歌曲,如影片《大路》里的《大路歌》和《开路先锋歌》,《桃李劫》里的《毕业歌》和《风云儿女》里的《义勇军进行曲》等,随着影片的放映,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二九运动将全国人民爱国运动推向一个新高潮,上海电影界为适应新的形势,建立起电影界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继“国防文学”口号提出后,1936年2月,“国防电影”作为电影创作口号也被提出。1936~1937年7月,上海各电影公司拍摄出一批不同题材样式和内容的国防电影,有《生死同心》、《压岁钱》、《十字街头》、《马路天使》、《迷途的羔羊》、《狼山喋血记》、《壮志凌云》、《青年进行曲》等影片。

浅论中国电影之发展

浅论中国电影之发展 近年来,中国电影在产业化改革与创新中,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逐步进入发展的快车道。作为文化产业的一个分支,电影产业所具有的社会经济效益已日益彰显,但由于我国的电影产业仍处在初级探索阶段,产业发展中的诸多矛盾和问题依然突出和明显,如电影产量迅速增长与优秀作品相对不足的矛盾; 电影基础设施还相当薄弱,影院建设及数字化建设正在逐步推进中,等等这些,都使得电影产业作为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要达到协调发展,而这其中,探寻产业链首要环节国产影片创作的成长路径,就成为推动整个产业向着更高、更强科学发展的关键环节。 【关键词】 中国电影问题现状发展策略 1中国电影的发展现状 现在市场依然存在着较为明显的“金字塔”结构,不到总产量10%的塔尖作品可基本与世界主流电影的创作观念和制作水平接轨,而绝大多数的国产影片依然观念落后,制作粗糙,显示出整体竞争力的严重不足。这样,我们可看到,一方面,是电影市场需要大量内容丰富、类型多样的电影产品; 一方面,又是影院市场国产电影产品供给量的严重不足; 又是大量劣质电影产品的无法进入市场严重积压。市场供给与需求不对接的矛盾,已成为制约电影制片业发展的一大瓶颈。一段时期以来,国产影片的产量在逐年增长,“影片投资的增长率已经由快速转为过快”,但令人遗憾的是,相当数量的国产影片却由于质量低下而未能进入影院放映,国产影片总体质量呈现两极分化的局面,

“二八定律”显著,即,20%、的影片占有着80%的票房,而80%的中小成本影片只能分享20%的票房。这样就形成了整个电影市场较为突出的四大矛盾,即:(1)创作的主旋律电影与市场回报差的矛盾; (2)创作数量的快速增长与创作质量缓慢提升的矛盾; (3)创作生产的影片多和真正进入市场少的矛盾; (4)一些大片票房高与广大观众口碑差的矛盾。 探寻中小成本国产影片的生存路径; 提高中小成本影片质量; 开拓中小成本影片的市场化出路; 培育优秀的创作群体,已成为改善中国电影市场结构,探寻中国电影科学发展路径的重要课题。 2中国电影发展现状2.1制片不景气近年来电影产量的增长并不意味着国产电影的繁荣。目前我国电影中适应市场需要的产品供给严重不足。制片业的不景气造成了观众流失,影片成本无法回收,影院改营他业,从而导致电影产业链无法实现规模运作。目前我国电影市场的规模狭小,中国人口超过13亿,中国电影从业者近30万人,而国内票房仅25亿左右,综合收入仅为60亿左右。而美国2005年国内票房为89. 9亿美元,全球票房为230亿美元,日本国内票房为17亿美元,近年来发展迅速的俄罗斯电影市场2006年的国内票房也将首次超过4亿美元。中国电影的市场规模与中国的人口规模以及不断提高的经济发展水平仍不相称。2.2发行放映体系不完善我国现有的发行放映方式采取的是东部绝大部分地区采取院线形式,西藏等西部7省(区)采取原有的“中国电影集团公司一省级发行公司一地市

浅谈中国电影现状与未来

浅谈中国电影现状与未来 我只是个将看电影作为一向娱乐的一个小民众,实在不敢深谈什么,对于这个话题,先是看了看网上各个网友不同的观点,知道了很多新的名词,很多观点不敢说是原创,但至少是相当赞同的。 对于中国电影,相对于外国电影来说,看的还是比较多的,这其中的原因倒不是中国电影拍的有多好多棒,这全全是来自于我对母语的好感,以及对黄皮肤黑头发的亲切感。而舍友常常不屑于看中国电影,觉得自己国家没有出色的电影,电脑中的电影文件夹全是外文。我常常反驳,想说服她看部国产的,却常常找不到真的很值得推荐的,于是我想说,中国电影真的有那么差么?现在的现状有那么糟糕么?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电影有了新的气象,创作者们不但继承和延续了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中国电影的第二次高潮的经验和传统,而且也清晰地感受到了创作者们在现实题材领域里的坚持不懈与开拓,探索和创新能力又胜于以前。可是面对眼花缭乱的市场一时不知所措,一些看起来挺不错的作品却受到了市场的冷淡,一些挺不起眼的东西却受到了市场的青睐。造成这样的原因是什么呢?在我看来有以下三点。 首先,最直接的原因当然是导演,导演拍什么,我们当然就看什么,我们只能在导演拍出的电影范围内选择。曾经,导演们拍电影只是为了纯粹的艺术价值,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许多制片人和艺术家受到利益的驱动,不再将艺术价值放在首位,他们的心中加上了商业,加上了名利,也许是为了赚钱,也许是为了获奖。其实这些本无可非议,好莱坞的电影产业,目的就是赚钱,获奖也只是一种想证明自己能力的方式。中国电影应该走商业道路还是艺术道路,也没有太大的绝对性,无论对于一个国家的电影事业,还是对于电影本身来说,商业和艺术都是需要的。譬如商业如好莱坞每年也会出品大量的艺术电影,艺术如法国,现在也在学习好莱坞的商业手法。对于电影,离开了市场将无法生存,离开了艺术就不会有发展。当然现在我们认识到了商业电影的重要性,知道了要发展自己的电影产业,但是不是因此就要牺牲掉中国的艺术电影呢。在我们中国,商业味道越来越浓厚,追求艺术价值的越来越少。难道商业与艺术就不能共存么?答案显然不是,这样的例子并不少,最经典就是“教父”了,他们不仅没有到你死我活,还有机地结合在了一起,而实际上既便不能有机结合,和平共处还是可以的。所以导演到底应该拍什么样的影片,到底应该以什么目的去拍,便成了关键。 在网上看到某个导演的观点,不管真也好假也罢,我看到了他的踏实与真诚,他认为,不要迎合“商业”而去拍“商业”,不要迎合观众而去拍“趣味”,那样反而失去了商业和观众,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理顺自己的思路,更多的关注现实题材,因为现实是观众最为关注的,可以这样说,谁最关心平民百姓谁就拥有了观众。当然,现实题材的创作不能浮躁,不论市场怎样喧嚣,我们不能为蝇头微利所惑,不能丢掉我们对电影的热爱之情,需要真情投入,需要一种崇高的责任感。 这里面提到了责任感,现在一提责任感,许多影视人都呲之以鼻,好像这是过了时的话题。如今时兴的说法是按着艺术规律和经济规律办事,这话没错。他所说的责任感是创作者内心深处的东西,真正的责任感是诞生优秀作品的基础,特别是导演,一个导演连一点责任感都没有,很难想象他能拍出有人生况味、有深度的作品。如果说中国的导演都能做到如此,我相信也不会再有烂片的存在了。 再者,我想最根本的原因还是要归结到我们观众自己身上,用最通俗易懂的话说,如果那些烂片没人看,那么导演还会去拍么,还能赚到钱么?导演们无非是为了迎合市场的口味赚取更多的钱,也就是说烂片看的人多了,导演才会去拍。而现在,我们的观众开始只认大片,这要从张艺谋的《英雄》开始,其实这对于中国电影市场来说无论如何是有贡献的,他

从西部片的经典看美国电影的英雄主义情结

浅析《关山飞渡》、《与狼共舞》西部片的经典看美国电影的英雄主义情结 摘要 好莱坞在创造一个又一个电影神话的同时,也在引领世界电影业不断前行。在追求高票房的同时,好莱坞电影还肩负着深度文化知识观和美国价值观的传播使命,一步步影响着全世界电影爱好者的文化价值观的形成。本文主要探讨个人英雄主义在好莱坞各种类型电影中的体现及其在世界范围内的成功导入,试图分析其中的积极因素,同时希望中国观众能更客观理性地看待好莱坞电影中所推崇的个人英雄主义。 关键词:个人英雄主义,西部片,电影 宜顺论文网https://www.wendangku.net/doc/1a6874455.html,

目录 一、崇尚个人自由和独立,重视个人尊严 (4) (一)英雄个体的特点 (4) (二)个人自由的核心 (4) (三)个人主义价值观念 (4) 二、内在的正义感与使命感 (5) (一)英雄的正义感与使命感来自于对社会基本价值的认同 (5) (二)英雄的正义感与使命感源于对自然权利的认同 (6)

引言: 在影片中纵观主人公的人物性格和命运,开端的这场自杀未遂意义重大。这不仅改变了其人生轨迹,导致故事主线的发展,而且从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约翰的世界观和价值观。自杀的念想源于那支即将被截肢的腿,约翰在苟且的活和尊严的死之间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后者。他纵马奔向敌方阵营的一幕将其性格中那种“尊严、勇敢、执拗、顽强”的斗士之气展现无疑,这种气度决定了他具备成为英雄的条件。邓巴死里逃生后,渴望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于是他选择来到遥远偏僻的西部哨所—塞克威克,这里连接着无边无际的荒野,远离世俗,散发着孤独和寂寞的气味。精神上的崩溃以及无处诉说的孤苦足以摧毁一颗自认为足够坚强的心。 一、崇尚个人自由和独立,重视个人尊严 (一)英雄个体的特点; 西部牛仔的硬汉形象一直是美国人心中的精神象征。19世纪后期,美国开始了大规模的西进运动。西进的人往往都勇敢、正直而又粗犷,他们不受旧世界和旧思想的束缚,美国电影中的西部牛仔形象正是这种文化的最直接体现。 1939年约翰·福特执导的《关山飞渡》是西部片的经典之作,开创了西部片的新风格。其中主人公林果孤傲、沉着、冷静,他在大漠荒原中与自然而战、与印第安人而战的场景给观众留下了非常深的印象,他的扮演者约翰·韦恩在此片后名声大噪,成为西部牛仔英雄的代名词。1990年上映的《与狼共舞》也是一部不朽的西部传奇。影片展现了多元的文化,在雄浑壮美的西部大草原中展现历史、种族与和平的主题,给予了印第安人极大的同情。男主人公邓巴在天苍苍、野茫茫的草原与狼为伍,他的精湛骑术和神奇枪法体现了一个西部男人的粗犷与韵味,对印第安人的正义感更是增添了他个人的魅力。 (二)个人自由的核心; 美式个人英雄主义情节是缘于自身,而不是附着在神灵上的,这正是美国的自由、民主、反独裁的内在精神所在。个人英雄主义是美国活力的源泉,是其主流社会重要的基本的信念和社会共识,人们不相信眼泪,不相信宿命,他们坚信生活要靠自己去创造,梦想的实现要靠自己去奋斗。个人英雄主义是美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精神的内容非常丰富,个人主义、平等观念、乐观进取、求实创新等美国民族精神对美国民族的形成与发展发挥着独特的凝聚和支柱作用。

中国十部经典电影前期营销案例分析

中国十部经典电影前期营销案例分析 网络2014-04-03 5991人喜欢 电影不仅能够成为娱乐新闻的头条,也能成为整个社会关注的话题。2002年上映的《英雄》成为中国电影走进市场营销的第一版本,自此以后中国电影业逐步步入一个电影营销初步阶段。当电影制造的话题、电影制造的体验,成为一种特殊的市场驱动力并成功地被企业运作,那么采取整合营销手段,将会创造出巨大的市场价值。此后的无数影片纷纷新招频出,你方唱罢我登场。专业而系统化的特色营销使得中国电影票房屡创新高,也使中国电影产业真正走向了成熟。电影营销在这几年似乎比电影内容本身更为夺人眼球。从发行公司、院线到影院,各种影片在不同层级都频频使出营销新招。 一、《英雄》新闻营销最成功 2002年底在全国上映的张艺谋影片《英雄》,成为中国电影走进市场营销的第一版本是当之无愧的,创造了中国电影史上的许多个第一,也引来了无数争论。张伟平策划的一系列轰动性新闻事件,使全国媒体持续地为《英雄》疯狂,最终成功地把《英雄》炒上了天,我们来回顾下新画面公司高明的新闻营销过程。 影视营销 1:2002年7月13日,天津《新快报》突然曝光了《英雄》的多张剧照。 2:2002年8月2日下午3时,张艺谋携《英雄》在香港湾仔会议中心举行大型新闻发布会。 3:2002年9月9日起,一部名为《缘起》的记录片推出,跟踪拍摄记录这部电影的成长。 4:2002年10月中旬,新画面公司打出关于《英雄》出征奥斯卡的报道。 5:2002年10月24日,《英雄》突然要在深圳首家五星影城“试映”7天。 6:2002年11月19日,由《英雄》编剧李冯改编的同名小说面市。 7:12月14日至17日,剧组主创人员乘包机前往3个城市参加首映场的见面会。 8:11月29日下午,电影音像版权在中国大饭店的宴会厅拍卖。 9:12月6日,游戏版、漫画版《英雄》火速推出。 10:12月6日《英雄》广告上央视。 11:12月14日人民大会堂举行一个首映仪式。上海和广州两场新闻发布会。

[中国电影]论中国电影的诞生和未来发展

论中国电影的诞生和未来发展 从电影传入中国到现在,中国电影的发展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期间经历了不同的历史阶段,肩负了不同的历史使命。如今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文化多元化的到来,中国电影的多样化,新颖化、创新化成为全球第二大电影市场,中国电影质量及数量的稳步增长,表明中国电影有着美好的发展前景。 一、电影的创始 1895年12月28日,世界上第一次活动电影正式公映,它由法国的卢米埃尔兄弟研制成功的,是第一个利用银幕进行投射式放映电影的人,成为公认的“电影之父”。从此,电影综合技术的产生,使电影这门伟大的艺术叩响了20世纪的大门。 电影是什么,电影是现代科学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产物。电影通过画面、声音、和蒙太奇等电影语言,在银幕中造出感性直观的形象,再现和表现生活的一门艺术。由于电影诞生在音乐、舞蹈、绘画、雕塑、戏剧、建筑之后,被称作“第七艺术”,在迄今为止的所有艺术种类中,只有电影和电视是人们知道其诞生日期的两门艺术。中国电影一开始,就和中国传统的戏曲和说唱艺术结合起来,发展出一套独特的电影类型,但是最早尝试拍摄这种电影类型的丰泰照相馆只属于小本经营,算不上是电影机构。直至商务印书局“活动电影部”的出现,才真正代表中国制片业的开始。在这段期间,除了“商务”之外,先后出现的电影制片机构还包括由美商投资“亚细亚影戏公司”、“中国”、“上海”、“新亚”等,由于他们的成员是来自戏剧舞台,所以当时的电影题材和内容大多源于中国戏曲和文明戏。此外,他们也开始拍摄剧情短片和长片,对电影这种艺术作最初步的探索和尝试。 二、中国电影经历三阶段 在经历了最初成形的创业期,中国正式电影诞生于1905年,在经历了历史的洗礼,从无声到有声到立体声,从黑白到彩色再到立体像,从模拟到数字,创作的优秀代表作有《孤儿救祖记》、《中华儿女》、《一江春水向东流》等鼓舞斗志,弘扬爱国主义的影片,形成现实主义的创作潮流。 中国电影还开创了具有自身特色的电影三时期,艺术电影时期、独立电影时期、跨国制作时期。艺术电影是一种着重艺术性而非商业性的电影,大多为独立电影,也有大制片厂制作,具有原创性和批判性。艺术电影是电影的拓荒者,通过展示电影作为艺术的魅力,表达电影创作者自己独特的个性,只有这样,才能与所谓的商业电影活动真正区别开来,反对程式化的情节和模式化的人物形象刻画,并力图运用独创性的电影语言,有着电影文化的局限性和片面性,被惯上严肃沉重的刻板印象。而独立电影与传统主流电影是相对应的一个概念。在某部电影的资金投入和制作上不隶属于任何电影集团、公司或制片人,主要依靠制片人或导演本身通过各种渠道融取资金,甚至包括个人出资等形式来制作的影片,它独立的存在,独立的表达、独立的观点,往往所呈现的东西纯粹感强烈。最后跨国制作电影是中国电影产业和市场向全球开放,中国人面对国际市场的电影产业主流,去探索新的中国电影的国际化模式。在中国加入了WTO以后,和好莱坞的合作,提高了电影的声誉度及创作技术的水平。中国电影这三个阶段伴随着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呈现了不同时期的特征和性质。

浅谈中国电影未来发展与出路(一)

浅谈中国电影未来发展与出路(一) 提要:中国——作为一个崛起中的大国,在经济力量腾飞之时,其文化也受着西方文化的大规模冲击。而电影作为当代文化的载体,中国电影充满着危机。中国电影的危机不仅来自如好莱坞等世界强大的电影产业冲击,更是来自自身的体制和机制。以民族主义为理由对抗全球化和好莱坞并不具有必然的合理性。中国电影改革的根本并不是扩展规模而是建立现代企业机制。面向国际国内市场的产业化改造是中国电影最大的政治。 关键词:产业化多元化电影文化电影市场民族电影 一个不争的事实就是,几十年以来,美国好莱坞电影产业一直都是国际市场上的主导力量。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美国好莱坞在所谓全球化的旗号下对世界电影市场大举进攻,成为全球电影市场的霸主。1998年,美国好莱坞电影出口的收入为68.7亿美元,而2000年竟然达到120多亿美元。而近年来,我国电影产业化改革的步伐进一步加快。应该说,就广播影视行业而言,无论是政策措施层面还是实践操作层面,电影界的改革力度至少在目前要相对领先于广播和电视。但是,如何判断电影产业化改革的成败得失?要不要继续改革?改革还需要解决哪些课题? 中国电影的改革之路 中国电影的改革之路,始于1993年。这一年,一些制片单位开始越过中央级或省市级电影发行放映公司,而直接向下一级发行放映机构销售影片。已经维持了数十年的统购统销局面开始被打破,地域性垄断的防线也开始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冲击。但是,电影发行的初期振荡,并没有很快催发当时电影体制的整体创新,电影界仍处于大变革的前夜。由于长期形成的观念桎梏,上个世纪整个90年代的电影业几乎处于连年滑坡状态,其负面效应甚至延续到了2001年——这一年,连电影频道节目中心拍摄的20来部16毫米胶片电视电影计算在内,全国的故事片产量总共才88部。与影片产量减少相伴而行的是:电影观众人次下降,专业电影院在渐离主营业务的同时数量也不断减少,一贯享受拍片特许权的电影制片厂度日艰难。至此,长期被作为文化事业的电影业,与日益发展壮大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之间的不适应性甚至矛盾性,严重凸现了出来。正是在这样一种尴尬的窘境中,根据电影自身的特性,把电影作为产业来管理和经营的观念渐渐明朗起来。 中国电影成长中的思考 显然,由于社会经济文化水平的差距,中国电影正如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一样,是在一种不对等的状态下被放置于全球处境的,因而,我们不可能逃脱“后殖民”的基本现实,不可能脱离边缘化的处境。但与此同时,我们又不可能也不应该与世隔绝,中国电影需要走向世界、走向国际、走向全球。因为中国大陆电影需要一个国际化的交流环境,使之能够与世界电影乃至世界文化的发展保持一种互动关系,从而成为世界电影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中国大陆电影也需要一个国际化的经济舞台,利用跨国资本加强电影生产的投资规模,走向境外市场获取电影生产的经济效益,促成中国大陆电影的再生产机制。国际化语境为中国电影提供了更多的参照和更多的机遇,成为一种动力因素推进着中国大陆电影的步伐。 但是,电影作为一种文化,它毕竟不是象可口可乐、麦当劳一样的简单功能的消费品,而是负载了一种民族形象、文化精神和意识形态图景的文化载体,特别是在中国,乃至所有发展中国家,电影文化除了其视觉、心理的娱乐功能以外;不可避免地还担负着“再现”民族生活处境、激活民众的现实主义热情、塑造人生理想和民族理想的使命。 因此,“走向世界”的中国电影需要一种民族自信意识。近年来有许多优秀的中国大陆电影如《背靠背脸对脸》、?《三毛从军记》(上海电影制片厂1993年出品)、《四十不惑》(北京电影制片厂1992年出品)、《心香》(珠江电影制片厂1991年出品),甚至包括陈凯歌早期的《孩子王》(西安电影制片厂1987年出品)、黄建新的《黑炮事件》(西安电影制片厂1985年出品)在国外都没有获得很高的荣誉,但是这些影片却以冷峻的风格、成熟的叙事表现了

读片笔记-从电影《美姐》看新时期西部题材电影的表现形式

从电影《美姐》看新时期西部题材电影的表现形式 据《电影的本性》一书中写道:电影对于物质现实的再现包括记录功能和揭示功能,看记录功能即再现物质现实的原貌,揭示功能包括三种不同的形式即揭示在正常条件下看不见的东西,触目惊心的现象和外在世界的可以称之为“现实的特殊形式”的方面。(《电影的本性》克拉考尔—)电影的这两种功能又可以解释为电影的写实与写意功能,再现物质现实的原貌即写实,揭示物质现实的内涵即写意。现如今农村题材的影片创作数量不断增多、质量也越来越高。我国西部农村题材电影在创作上都习惯采用写实与写意相结合的表现方式,从写实中表现农村人民的质朴与勤劳,从写意方面折射出他们生活在底层的无奈与挣扎。农民需要优秀的农村题材电影,拍摄出真正融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为一体的农村题材电影也是电影人应有的社会责任。 近几年随着城市化、市场化的发展,我国农村题材的电影在商业电影和艺术电影的双重夹击下,步履维艰,能够静下来欣赏农村电影的观众也是寥寥无几,很多电影导演都绕开这一题材选择拍摄都市类型的电影,冯小刚导演的底层小市民题材的电影掀起了一股新饿热潮,在一定程度上再次冲击了农村题材电影,而能够坚持下来拍摄农村题材的导演仅有少数那么几个,老一代的有王全安,这两年突起的新生代导演中郝杰导演是拍摄农村题材电影的杰出代表。西北农村以其特有的文化气息与地域特质吸引了很多导演的眼球,西部农村题材影片有其自身的优势和浓重的历史文化感,扑面而来的生活质感,浓郁的风土人情,诙谐幽默的乡土情趣,加之民俗、民歌、民间艺术、方言土语等,这些都是城市都市题材影片无法表现的,在表现西北农村特有的文化特色与人文情调时采用写实与写意相结合是很多导演所热衷的。电影《美姐》所表现的正式这种大西北人民质朴、醇厚的生命体验,这种生命体验集中铁蛋的童年性启蒙和青年爱情与婚姻上。 一、写实 世界电影艺术发展史上,以法国电影著名电影理论家安德烈巴赞的《照相本体论》和德国著名电影理论家齐格弗里德卡拉考尔的《物质现实复原论》为核心的纪实美学对世界各国的电影都有着重大而深刻的影响"纵观当今世界影坛,纪实电影创作依然蔚为大观"在开放多元的艺术环境下成长起来的中国新生代导演,同样是纪实美学理论的忠实实践者"作为新生代导演群体整体的美学追求,纪实风格在新生代西部题材电影中同样体现得非常突出"新生代导演将纪实美学理论自觉运用到西部题材电影的创作之中,使得这些影片呈现出锐意创新的风格和形式自觉"。 在巴赞看来,电影发明的心里依据是再现完整现实的幻想。他在《完整电影的神话》一文中强调指出:“电影这个概念与完整无缺地再现现实是等同的,这是完整的写实主义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