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第六章修辞思考和练习答案

第六章修辞思考和练习答案

第六章修辞思考和练习答案
第六章修辞思考和练习答案

第六章修辞思考和练习答案

思考和练习一

一、有人说:“修辞就是咬文嚼宇,修辞就是雕琢词句、卖弄文字技巧。”这种说法对不对?为什么?

第一种说法欠妥。它的弊病是把修辞看作单纯的文字技巧,贬低、缩小厂修辞的功用。不可否认,修辞是要从锤炼词语的角度咬文嚼字的,可这只不过是它的部分功用。修辞还要研究句式的调整、修辞格的运用以及语言风格与同义手段选用的关系等,单单在文字上雕琢是不够的。

第二种说法虽然比第一种说法扩展了修辞的功用,然而也不尽合适。选用同义手段提高表达效果虽然离不开对词句的雕琢,然而修辞是语言的综合运用,要恰当地运用各种积极的语言手段,涉及面很广,不是“雕琢词句”所能全面概括的。再说,选择什么样的表达方式,达到什么样的表达效果,并非只是语言形式的雕琢问题,思想内容的锤炼更为重要,不能把修辞看作单纯追求文字技巧的问题,更不是“卖弄”。

二、结合实例谈谈修辞同语境的关系。

修辞中语言手段的恰当运用要以适应语境为前提,修辞效果的检验也难以离开语境。像适应表达内容一样,适应语境也是修辞的重要原则。

“超常”是修辞特点之一。修辞往往借助故意违反常规表达而取得不同一般的表达效果,但这要紧紧依靠语境的配合和制约。

双关就是故意使语句具有双重含意,言在此而意在彼的修辞手法,不管是利用词语意义,还是借助语音条件,总是以语境为前提的。这不必举例。

“种”是个动词,它可以用“花草、树木、药材”等做宾语,这是正常的语法结构,如果以“希望、理想、精神、意志”做它的宾语,是搭配不拢的,但是,在甲乙两件事连说的语境里,后一种用法却可“起死回生”,产生别开生面、含意深厚的表达效果。如说:“在高原的土地上种下一株株树秧,也就是种下了一个美好的希望。”在这句话里,把“种……树秧”的“种”同“希望”拈用一起,不仅不是病句,而且顿生文采,含蓄、隽永,别具一格。

修辞的情境意义、形象意义、色彩意义以及风格意义都要受制于语境。

三、修辞同语言三要素有什么关系?明确它们的关系对学习和研究修辞有什么好处?

修辞同语音、词汇、语法有着密切的联系,但它们既非并列关系,也不是从属关系。

修辞从综合运用的角度、提高表达效果的角度研究语音、词汇和语法。修辞把语音的双声叠韵、叠音、轻声、重音、儿化、字调、平仄等作为语言手段加以调动,使之在特定题旨情境中以声传情,以音达意,收到较好的修辞效果。修辞还从筛选、锤炼的角度,就声音、形体、意义、色彩、用法方面对词语加以选用,使语言材料成为提高表达效果的重要语言手段。语言的表达更多的是靠句子传达修辞感受的。一般地说,修辞要在合乎语法的基础上进行,但有时也可突破语法规则。修辞往往是从同义手段选择的角度研究句子和句群的表达效果的。语言和文章的力量、气势、情采、义理、跌宕等方面的效果是离不开句式的选择和调整的。

总之,语言三要素为修辞手段的选用、为修辞效果的体现提供了条件,而修辞又在语言的综合运用中扩大了语言三要素的功用。

明确它们之间的关系,有利于从综合角度研究语言的运用,有利于多方面地恰当地选用语言手段,也有利于了解修辞的某种特点并就此去辩证地分析修辞现象。

第六章修辞

思考和练习二

一、词语锤炼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为什么?

词语锤炼应该从意义和声音两方面人手。

在意义方面,应力求用最准确妥帖的词语集中地突出地揭示人物的外部特征和内心世界;通过联想,用动态的词语去烘托、渲染静态的事物,使之栩栩如生;用含义比较具体、色彩比较鲜明的词语描绘事物,使人如见其形,如闻其声;还须注意词类活用,临时改变某些词的词

性,赋予新的生命力。这些都应以提高观察、认识事物的能力为基础。

在声音方面应力求音节整齐匀称,平仄相间,韵脚和谐以及叠音、双声叠韵的运用恰当,使词语声音协调。因为词语是声音和意义的结合体,所以,要想以声传情达意,只有从意义和声音两方面锤炼词语,才能收到完满的表达效果。

二、下面这些句子在声音配合上各有些什么特色?

①您的光辉将永远照耀着雄伟的天安门广场,照耀着我们伟大祖国的河山,照耀着五洲四海,照耀着我们的万里征途。

叠韵词“照耀”(zhào)多次重现形成了声音的反复美。各分句谓语结构大体一致。又,“广场”(仄仄)和“河山”(平平)、“四海”(仄仄)和“征途”(平平),平仄相间,声音错落有致,悦耳动听。

二、下面这些句子在声音配合上各有些什么特色?

②他坚强不屈地斗争,铮铮铁骨,凛凛情操,真正表现了松树的风格。

“铮铮铁骨”(平平仄仄)和“凛凛情操”(仄仄平平),音节整齐匀称、平仄相间,有节奏感。又“铮铮”和“凛凛”叠音相对,音调铿锵,表现了一位革命家的崇高气节。

二、下面这些句子在声音配合上各有些什么特色?

③人民中国,屹立亚东。光芒万道,辐射寰空。艰难缔造庆成功,五星红旗遍地红。生者众,物产丰,工农长作主人翁。

这段文字或4个音节连用成句,或7个音节连用成句,或3个音节与7个音节连用成句,在音节配合—上比较整齐匀称,有变化,有节奏感。押韵自然,合辙(中东辙)上口,读起来很有诗词的格调和韵味。

三、比较下面各组的句子在表达上有什么不同。

A组

①山愈聚愈多,渐渐暮霭低垂了,渐渐进入黄昏了,红绿灯渐次闪光,而苍翠的山峦模糊为一片灰色。

②山愈聚愈多,暮霭低垂了,进入黄昏了,红绿灯闪着光,而苍翠的山峦模糊为一片灰色。

例①用“渐渐”修饰“暮霭低垂”和“进入黄昏”,用“渐次”修饰“闪光”,描绘了夜景的变化和时间推移的过程,表现了人的悠闲的心情和细微的观察。例②虽也描写了夜景,但不能使人明显地感觉出它的变化,也暗示不出入的悠闲心情和细微的观察。

三、比较下面各组的句子在表达上有什么不同。

B组

①那时候,天气还很冷,潍河里还在流着冰水,平原上整天价在刮着老黄风。

②那时候,天气还很冷,潍河里还在流着冰水,平原上整天价在刮着扬天揭地的老黄风。

例①对“老黄风”缺乏具体的描写。例②用“扬天揭地”修饰“老黄风”,写出了“老黄风”猛烈的情状,形象而有气势。

四、从词语锤炼的角度谈谈下面这两段文字中一些词语的修辞效果。

①金刚山的美景,被朝鲜人民引为自豪。

她位于朝鲜中部东海岸大白山脉的北部地区,绚丽多姿,四季有不同的雅名。春天万紫千红,叫金刚山;夏天飞泉腾空,浓荫蔽日,又名蓬莱山;秋天漫山红叶,层林尽染,外号枫岳山;冬天白雪皑皑,银装素裹,人称皆骨山。

“绚丽多姿”一语十分准确地概括了对金刚山美好景色的总印象。“绚丽”言其美,“多姿”言其变化,只此一语便包括了下文的许多描写。“万紫千红,飞泉腾空,浓荫蔽月,漫山红叶,层林尽染,白雪皑皑,银装素裹”等四字格词语描绘了金刚山四季景物的变化,音节整齐匀称,声调抑扬起伏,富于音乐美。又“飞、腾、蔽、染、装、裹”等动词使静止的景物鲜明而牛动,随季节的变化更替的山名,史使人感到金刚山的四时之美。

四、从词语锤炼的角度谈谈下面这两段文字中一些词语的修辞效果。

②这里的水,多,清,静,柔。在园里信步,但见这里一泓深潭,那里一条小渠。桥下有河,亭中有井,路边有溪。石间细流脉脉,如线如缕;林中碧波闪闪,如锦如缎。这些水都来自难老泉。泉上有亭,亭上挂着清代著名学者傅山写的“难老泉”三个字。这么多的水长流不息,日日夜夜发出叮叮咚咚的响声。

首句用了“多、清、静、柔”4个单音节形容词,简洁干脆,描写贴切,有容量。作为总写部分,很有概括力和形象感。次句对偶十分自然,“深潭”、“小渠”点出到处是深水浅流。第三句的“有河”、“有井”、“有溪”除了同前一句尽写这里水多之外,还暗含无水不成景之意。接下来的对偶句又含蓄地写出了这里的水给人的感官之美:清亮、平静、柔和。水之源头就是难老泉。这段文字用词准确形象,朴素自然,透出一股清新之气。单音节词用得平实稳妥,全文有整句的效果。

第六章修辞

思考和练习三

一、句式选择的总的原则是什么?

不同的思想内容可以用不同的句式来表达,一个意思可以用几种句式来表达。为什么用这种句式表达而不用那种句式表达?这说明人们在表达思想时对句式是要进行调整和选择的。调整和选择句式的总的原则就是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和表达的目的,选择那种具有最佳表达效果的句式。这种句式应该是尽可能准确、鲜明、生动、简练的,尽可能连贯得体的。

二、从《白杨礼赞》中选出适当的例子谈谈句式选择的作用。

《白杨礼赞》中有短句、有长句;有整句,有散句;有陈述句,有反问句;有的句子有比较长的插入语。各种句式都有它的表达作用。以反问句为例,文中第七自然段连用4个反问句:“当你在积雪初融的高原上走过,看见平坦的大地上傲然挺立这么一株或一排白杨树,难道你就只觉得它是树?难道你就不想到它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至少也象征了北方农民?难道你竟一点也不联想到,在敌后广大土地上,到处有坚强不屈,就像白杨树一样傲然挺立的守卫他们家乡的哨兵?难道你又不更远一点想到,这样枝枝叶叶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的白杨树,宛然象征了今天在华北平原纵横决荡,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这4个用“难道”的排比句,语气激昂,极有气势和力量,启人深思,激人奋斗,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这几句结构基本上相同,只是宾语越来越长,内容越来越丰富,热情地赞颂白杨树,赞颂坚持抗战的北方农民,赞颂中华民族的斗争精神,写得有变化,有层次。

三、从句式选择的角度看,下列句子是哪种类型?它们有什么修辞效果?

①那种假统一论,不合理的统一论,形式主义的统一论,乃是亡国的统一论,乃是丧尽天良的统一论。

这个句子是个整句,有结构相同的两个谓语,形式整齐,气势贯通,有力地揭露了反共顽固派所宜扬的“统一论”的阴谋实质。

三、从句式选择的角度看,下列句子是哪种类型?它们有什么修辞效果?

②抑不住的颂歌啊,尽情地唱吧,止不住的喜泪呀,甜甜地流吧,金子般的光辉题词啊,把各族人民团结的金桥飞架!

这也是个整句,三个分句都是结构相似的主谓句,而且主语、谓语的末了都是押韵的,形式整齐,音韵和谐,流畅地抒发了赞颂党的真挚感情。

三、从句式选择的角度看,下列句子是哪种类型?它们有什么修辞效果?

③他生得身材高大,面貌敦厚,眉目间透出股英武的俊气。

这是个散句,两个分句结构不同,但语意贯通,散而不乱,描述了一个英俊人物的特征。

三、从句式选择的角度看,下列句子是哪种类型?它们有什么修辞效果?

④真的、善的、美的东西总是在同假的、恶的、丑的东西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

的。

这是书面语句式。句中用了“……而……,……而……”的结构,揭示了真、善、美的事物的发展规律,有严密的逻辑性。

四、现代汉语的句式多种多样,除了讲到的五组,还有哪些?举例并说明它们的特点。

从修辞角度去分,常见的句式还有松句和紧句、常式句和变式句,等等。现将松句和紧句加以比较,说明其特点:

①中国人民是勤劳的勇敢的伟大的人民。

②中国人民是勤劳的人民,是勇敢的人民,是伟大的人民。

例①是单句组成的紧句,“勤劳(的)”、“勇敢(的)”、“伟大(的)”三个定语集中在一起说,没有语音停顿,结构较紧。语意的重点是“人民”。例②是复句组成的松句,“勤劳(的)”、“勇敢(的)”、“伟大(的)”分开来说,作三个分句的“人民”的定语,分句间有语音停顿,结构较松,突出表明这三个定语是语意的重点。

五、分析下面各组的原句和改句,说明它们属于哪种句式变换,再指出改句的修辞效果。

A

原句:苏轼有“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妨长作岭南人”一诗,久为人所传诵。

改句:苏轼有名诗云:“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妨长作岭南人”,久为人所传诵。

原句的第一分句是宾语有同位短语的句式,因同位语列举全诗而嫌长,在表意上诗的内容不突出,语感上拖沓不爽。

改句将原句第一分句同位语中的引诗抽出来造成兼语句,引诗成了动词“云”的宾语,虽然形式上仍是两个分句,但诗的内容较原句鲜明突出,读起来更觉顺畅。

五、分析下面各组的原句和改句,说明它们属于哪种句式变换,再指出改句的修辞效果。

B

原句:他告诉将军:因为天气太热,要多喝开水,等会来了咸菜要猛吃。告诉他:下班时候要把鞋里的沙土倒干净,要不走到家就会打泡的!还告诉他:睡觉前要用热水烫烫手脚。

改句:他告诉将军:因为天热要多喝开水,等会儿来了咸菜要猛吃;下班时候要把鞋里的沙土倒干净,要不到家会打泡的;睡觉前要用热水烫烫手脚。

原句是个并列关系的句群,它由带双宾语的:三个单句构成。三个单句的谓语都有“告诉”,句群的中心意思比较明确:通过一再告诉,强调了要提醒的生活细节,表现了人们对将军的关照和热爱。如此表达,既可突出提醒的内容,又显得有条理。

改句把有三个单句的句群改成一个有双宾语的长单句,远宾语成了复杂的复句形式,把“告诉”的三个内容都集中在远宾语成分上,表达效果不如单句清楚。字数少了,句式化简了,但结构上拖沓,表意不如原句突出。

第六章修辞

思考和练习四

一、分析下列各句中的比喻,说明各是哪种类型,它们的修辞效果如何。

①人需要真理,就像庄稼需要阳光和雨露才能生长、开花、结果一样。

这句的比喻是明喻,喻词“像”的前后有本体和喻体。本句是想把“人需要真理”(本体)这个比较深奥的道理说得浅显些、具体些、形象些,使人容易理解,并加深印象。

一、分析下列各句中的比喻,说明各是哪种类型,它们的修辞效果如何。

②波浪“哗哗啦啦”有节奏地拍打着船舷,溅起千百朵璀的水花,恰似撇下一把晶莹的珍珠。

这句的比喻是明喻。“似”是喻词。用“珍珠”比喻“水花”,使“水花”更加形象生动,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

一、分析下列各句中的比喻,说明各是哪种类型,它们的修辞效果如何。

③生命如果是树,那么,理想是根,勤奋是叶,毅力是干,功是果。

这是个比较复杂的暗喻。首先从总体上来比,用喻词“是”把“牛命”(本体)比作树(喻体);接着根据“树”的特点,又从四个方面作比:用四个喻词“是”直接联系四个本体和四个喻体。全句通过“树”的各部分的特点,把一个人的“成功”过程,具体而形象地描绘出来厂,表达效果非常突出。

一、分析下列各句中的比喻,说明各是哪种类型,它们的修辞效果如何。

④树影再长也离不开树根,

雁飞再远也忘不了故乡,

人走天边也怀念祖国。

这句用的是没有喻词的比:喻。第一二两分句是喻体,第三分句是本体。喻体和本体排列成结构相似、互相映衬的并列句式,有突出本体、使人印象深刻的作用。有人称这种比喻为引喻。

一、分析下列各句中的比喻,说明各是哪种类型,它们的修辞效果如何。

⑤再往下走几十级,瀑布就在我们上头,要抬头看了。这时候看见一幅奇景,好像天蒙蒙亮的辰光正在下急雨,千万枝银箭直射而下,天边还留着几点残星。

这是明喻,“瀑布”是本体,“好像”是喻词,“天蒙蒙亮的辰光正在下急雨”,“千万枝银箭直射而下”是连用的两个喻体。作者意在描写,把瀑布的奇景说成像“天蒙蒙亮的辰光正在下急雨”,进而又像“银箭直射而下”,是为了通俗易懂、形象生动。

二、形式上带有“像,好慷、同、如同”一类词的,有的是明喻,有的不是。是与不是的根据是什么?举例说明。

A①红军像一个火炉,俘虏兵过来马上就溶化了。

②那年轻人像他来的时候一样,匆匆忙忙地打开屋门,冒着大雨走出去了。

B①敌人进到直罗镇,真如同钻进了口袋。

②泥塑《收租院》,如同真人真事。

A、B两组的第一句都是明喻,把“红军”比作“火炉”,把“敌人进到直罗镇”比作“钻进了口袋”。“像、如同”前后的事物本质是不同的,但又有突出的相似点。又如“月光好像水银泻地一般”也是明喻。

A、B两组的第二句虽也有“像、如同”这类词,但它们前后的词语并不表示不同本质的事物,所以不是明喻。又如“他像他哥哥一样高”山不是明喻,而是比较。

三、就下面两句进行比较,说明比,喻和比拟的区别在哪里。

①满天的阳光下,一川的翡翠雕刻似的大瓜,一个个大如斗。

②沙家店一战,把敌人打得晕头转向,一败涂地,再也不敢恋战,只有夹着尾巴冒死南逃了。

例①有两处比喻,例②是比拟(拟物)。比喻是取其一个相似点,通过喻体加以形象描绘,并不涉及本体事物其他方面属性的描写问题。如例①以“翡翠雕刻”喻瓜的色泽与整个光洁晶莹的外形,以“斗”喻瓜的大。比拟是物我不分,把拟体的特征加给本体,把本体完全当作拟体来描述,例②把敌人当作狗来描述,拟体(狗)并不出现,直说本体“夹着尾巴”,这就是比拟。

四、试就比拟的运用分析一下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的修辞效果。

《卜算子〃咏梅》这首词运用了比拟修辞手法。作者用表达人的思想感情和动作情态的词语,如“送、迎、俏、争、报、笑”等来描绘大自然和梅花,把大自然的现象和梅花人格化了,把无知觉无感性的梅花写得栩栩如生。通过比拟,赞美了傲霜斗雪的梅花,也就赞美了不为名利、不向恶势力屈服的坚韧刚强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

五、借代也就是“换名”,为什么要“换名”?换名的方式主要有哪些?

借代就是利用客观事物之间的种种关系,巧妙地形成一种语言上的艺术换名。这主要是

为了引起人们的联想,使表达富于变化,取得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的效果。

换名的方式通常有这样几种:

(一)特征代本体。(如用“红领巾”代替少先队员)

(二)专名代泛称。(如用“诸葛亮”代替有智谋的人)

(三)具体代抽象。(如用“头脑”代替思想)

(四)部分代整体。(如用“柴米油盐”代替所有日常生活资料)

六、举例说明拈连和比拟的区别。

①在高原的土地上种下一株株的树秧,也就是种下了一个美好的希望。

②群山肃立,江河挥泪,辽阔的祖国大地沉浸在巨大的悲痛之中。

例①是拈连。拈连的特点主要是利用上下文的联系,即甲乙两事物连起来的时候,把适用于上文甲事物的词语巧妙地用于下文乙事物上。“种下”与“希望”的搭配是顺着“种下”和“树秧”的搭配关系而临时运用的。拈连的成立是依赖甲乙两事物都出现。

例②是比拟。比拟是由本体和拟体构成,在字面上只出现本体,而拟体是不出现的。“群山”、“江河”、“大地”都是本体,它们有共同的拟体——人,然而拟体并没有出现,字面上只是把人的特征——“肃立”、“挥泪”、“沉浸在巨大的悲痛之中”,直接加在本体上。

七、夸张常常借助哪些辞格加强表达效果?举例说明。

(一)借助比喻来夸张。例如:

①眼睛正像两把刀,刺得老栓缩小了一半。

②跟随的人越来越多,霎时汇成厂一条长长的河流。

(二)借助比拟来夸张。例如:

天简直热得发了狂。

(三)借助借代来夸张。例如:

他们行见那些受人尊敬的小财东,往往垂着一尺长的涎水

第六章修辞

思考和练习五

一、双关的修辞作用是什么?从你读过的诗文里选出两个运用双关的例子,分析一下它们的修辞效果。

二、运用反语应力求明显,切忌含混,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试结合实例加以说明。

采用下列办法可使反语明显,不含混。

(一)用上下文来显示某些词语是反语。例如:

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鲁迅《藤野先生》)

行文“扭几扭”已将清国留学生留上小姑娘似的发臀的丑态描写出来了,接着却说是“实在标致极了”,这就是反语。

(二)用引号标明某些词语是反语。例如:

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于是点上一支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同上)

“正人君子”加上引号,实指它的反面。

三、举例说明婉曲和反语、双关的区别。

①今天光明的新中国已经到来,他这个最有资格看见它的人却永远闭上了眼睛。(巴金《忆鲁迅先生》)

②流氓欺乡下佬,洋人打中国人,教育厅长冲小学生,都善于克敌的豪杰。

③夜正长,路也正长,我不如忘却不说的好吧。

例①是婉曲。它是用委婉曲折的话来正面表达本意。这里不说“去世了”,而用“永远闭

上了眼睛”来委婉地表达。例②是反语。它是故意使用和本意恰好相反的词语或句子来表达本意。这里“豪杰”的本意与句中本意恰恰相反。反语的意思一定是与本义截然相反,或者是感情色彩上的对立的,对立越鲜明,反语的效果也就越明显。例③是双关。它有意利用语音和语义的条件,使词语或句子具有双重含义,言在此而意在彼。这里的“夜”和“路”在本句可以是实指,但更重要的一层意思却在于它们暗指黑暗的社会和革命的征途。双关的两重意思一般只有意义上的联系或语音上的联系,并不一定要求对立。

四、下面的诗文都用了什么辞格?

①朱毛会师在井冈,

红军力量坚又强。

不费红军三分力,

打败江西两只羊。

②希望大家积极支持文字改革工作,促进这一工作,而不是“促退”这一工作。(周恩来《当前文字改革的任务》)

③中国军人屠戮妇婴的伟绩,八国联军惩创学生的武功,不幸全被这几缕血痕抹杀了。(鲁迅《记念刘和珍君》)

④要不是咱们今天搞到这口袋小米,你们的行军锅就要挂起来当锣敲哩。(杜鹏程《保卫延安》)

⑤我妈呀,心里总想着别人,就是不想自己,老是说:咱是人民代表,只能奉献,不能索取。别人家里都现代化了,我们还是一贯制。

例①诗中末句用的是谐音双关。“羊”与“杨”谐音,指的是敌军师长杨池生、杨如轩。例②“促退”仿“促进”而造,是仿词。

例③屠戮妇婴的“伟绩”、惩创学生的“武功”,都是反语。

例④“你们的行军锅就要挂起来当锣敲哩”,是婉曲。

例⑤中末句用的是婉曲和映衬辞格,不直说自己家还没现代不比别人富裕。

第六章修辞

思考和练习六

一、下边两句,一个用对偶手法,一个不用。比较一下,用和不用在表达效果上有什么不同。

①为了实现四个现代化,我们应当向科学进军;不怕征途上的千难万险。

②向科学进军不畏征途坎坷,朝四化迈步何惧道路崎岖。

第①句是一般陈述句,是散句形式,有口语风格,语言简单好懂,常用于一般语境。第②句是对偶句,形式整齐,音韵和谐,有节奏感,有书面语风格,语言凝练,便于记诵,常用于特殊语境。

二、排比的修辞效果是什么?了解排比的结构形式对写作有什么好处?

排比是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密切关联的句子或句子成分排列起来的一种辞格,它可以增强语势,突出语义,加深感情,提高表达效果。构成排比的各项往往有共同的提示语,因而节奏感强,和谐流畅。在写作中遇有内容不便于作总括叙述时,可以采用排比列举叙述;有的虽然能作总括叙述,但为了加强语势,突出重点词语,也可采用排比句。排比多用于说理、抒情。用于说理,可以把道理阐述得更严密、更透彻;用于抒情,可以把感情发挥得淋漓尽致。

三、就下面两例谈谈排比和层递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①首都人民,全体中国人民,在自己的歌声中,表明了自己的要求,自己的愿望,自己的意志,自己的力量……

②后来我才体会到,这位老教师是怎样关心青年一代,关心教育事业,关心祖国的未来。

例①是排比,例②是层递。

两者的相同点:

(一)都有三个以上事物较整齐地排列着,例①是四个偏正短语并列,例②是三个动宾短语并列。

(二)都有提示语,例①是“自己”,例②是“关心”。

两者的不同点:

(一)从形式上看,排比要求相同或相似,要求有共同的提示语,层递没有这样的要求。

(二)从内容上看,层递要求有层递性(递升或递降),排比没有这样的要求。

四、举例说明顶真和回环的区别。

①有翼的屋头仿佛靠着一个谷仓,仓前边有几口缸,缸上边有几只箱,箱上边有几只筐。

②生产促进科学,科学促进生产。

例①是顶真,它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或短语或句子构成。它从甲到乙,从乙到丙,从丙到丁等,一环扣一环,递接而下,是上递下接的关系。例②是回环。它只由两个词或短语或句子构成。它是在词语基本相同的情况下,用颠倒语序的手段,巧妙地调遣它们,从甲到乙,又从乙回到甲,是回环往复关系。

五、试给下面的①②③出句(上联)按正对、反对、串对分别填出相应的对句(下联)。

①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种豆得豆种瓜得瓜(正对)

无粮要粮无钱要钱(反对)

捕鸟得鸟捕鱼得鱼(串对)

②乐观者从灾难中看到希望

开拓者从挫折中看到光明(正对)

悲观者从幸运中看到失望(反对)

革命者从失败中看到成功(串对)

③江山添秀色

天地沐春晖(正对)

风雨送阳春(反对)

人民庆长春(串对)

六、下面的句子都用了什么辞格?

①时代变了,延安的歌就增加了新的曲调,换上了新的内容,歌唱革命,歌唱抗战,歌唱生产。

“歌唱革命,歌唱抗战,歌唱生产”,三项并举,都是动宾短语,这是排比。“歌唱”一词又三次出现,这是反复。

②村子靠着山,山脚下有个大龙潭,龙潭的水流到村前成了小溪,溪水碧清碧清的。

句中的“山,→山”、“龙潭,→龙潭”、“溪,→溪”,这是顶真。

③生产产诗歌,诗歌歌生产,热带作物区里作诗,诗情最热。

“生产——诗歌,诗歌——生产”和“热——诗,诗——热”,这是回环。

④我的许多作品,尤其是剧本,差不多都得到周总理的亲切关怀。他在日理万机之中挤时间读剧本,看演出,提意见,使我深受感动和激励。

句中的“读剧本,看演出,提意见”,既有时间上的先后,又有事理上的先后,这是层递。第六章修辞

思考和练习七

一、对比与映衬有什么不同?指出下列句子里对比、映衬的表达作用

①我急急走前几步伏在他身上,叫着、喊着。灶膛里火光熊熊,他的身体却在我的胸前

渐渐变冷了。

有的人死在战场上,有的人死在酷刑下,而我们的钱班长却死在他的岗位上——锅灶前。

②俗话说:人逢喜事精神爽。偏巧,这天风和日暖,一路上山溪婉转,鸟语花香。莲子虽然没坐上花轿,心里依然是喜气洋洋。

对比是表明对立现象的,两种对立的事物并无主次之分,而是相互依存的。映衬是用陪衬事物说明被陪衬事物的,是用来突出被陪衬事物的。

例①中的“灶膛里火光熊熊”与“身体……渐渐变冷”是映衬手法,写出了钱班长忠于职守,死于工作岗位的敬业精神。又以钱班长死于锅灶前与“有的死在战场上”、“有的死在酷刑下”对比,死的环境虽然不同,但公而无私,其死重如泰山,是相同的,两者对比,可收到相得益彰的效果。文中的映衬和对比连用更能表现出钱班长生命不息、工作不止的革命精神。例②中的“风和日暖”、“山溪婉转”、“鸟语花香”用来映衬莲子的喜悦心情。这是用陪衬的自然景物来衬托被陪衬的人物心情,以收到“绿叶扶花花更红”的效果。

二、举例说明反复与重复的区别。

①红军哥呀,

我盼你,

夜里不能把眼闭,

草枕天天用泪洗!

红军哥呀,

我盼你,

大浪里破船盼人救,

旱焦的秧苗盼甘雨。(乔林《白兰花》)

②我们现在学习是为了建设社会主义,我们现在学习是为了给社会主义添砖加瓦,我们现在学习是为了今后能为建设社会主义更好地工作。

例①是反复。它为了突出语意,增强感情,特意反复使用“红军哥呀,我盼你”,这是一种常用的修辞表达手段,效果突出。例②是重复。字面有重复,语意也有重复。这是一种语病,使人感到内容空虚,语言累赘乏味,根本没有什么修辞效果。

三、什么是设问?设问和一般的疑问句有什么不同?试从形式和效果上加以比较说明。

设问有时是自问自答,如“是谁把天安门打扮得这么漂亮?是劳动人民巧手一双。”设问有时是明知故问。设问可以使语言有波澜,引导人们注意和思考问题,或激发人们的感情。一般疑问句是有疑而问,要求对方回答的,如“你知道明天有雨吗?”对方回答:“我不知道。”它的效果就是使对方明白自己的疑问而作出回答。

四、按设问和反问连用的要求写一小段话。

什么地方最值得留恋?故乡最值得留恋。谁不留恋自己的故乡呢?难道那些红瓦楼房掩映在绿树丛中不像一幅图画吗?

五、什么是通感?它常借助子〃哪些修辞手法来表达?

五官功能出现互相补充、互相转化的彼此沟通现象,这叫通感,也叫移觉。

通感借助于比喻。例如:

这声音将变成炽烈的火焰,

永远照亮士兵的眼睛。

“声音”是听觉,“火焰”是视觉。听觉和视觉互相沟通。

通感借助于比拟。例如:

年年三月是歌节,

月儿明亮歌儿甜。

“歌儿”是听觉,“甜”是味觉,这是听觉向味觉挪移,使人从听觉中获得味觉的感受。

通感借助于夸张。例如:

看着他慢慢朝前面走,坐在礼堂最后面的黄佳英的脸刷一下红起来了。

“刷一下”是听觉,又是夸张,“红起来”是视觉,这是听觉和视觉互相沟通。

通感利用感觉区的沟通,强化人们所得到的感受,使表达的事物更加具体形象,鲜明生动。

六、什么是警策?就你熟悉的作品举出三个例句来。

使某些语句语简言奇,含意深刻并富有理性的辞格叫警策,也叫警语或警句。

下面是三个警句:

1.事实就是事实。

2.实干是孕育理想之花的雨露,空喊是扼杀理想之花的屠刀。

3.种子将整个身心献给大地,并不意味着失去了自己。

七、下列文句都用了什么辞格?

①言简意赅,是凝练、厚重;官筒意少,却不过是平淡、单薄。

对比。

②杨嗣信艰难地翻了个身,转脸眺望着窗外。夜空阴云密布,看不见一颗星星。可他那颗跳跃的心却是明亮的。

映衬。

③苏州城里,有不少这样别致的小街小巷:长长的,瘦瘦的,曲曲又弯弯;石子路面,经过夜雾洒过,阵雨洗过,光滑、闪亮。在它的旁边,往往淌着一条小河,同样是长长的,瘦瘦的,曲曲又弯弯。

间隔反复。

④是云?是雾?是烟?还是沙漠中常见的海市蜃楼的幻影?还是翻译同志眼尖,脱口而叫着:“骆驼!骆驼!”

反复。

⑤然而,如果拿这点成绩和整个共产主义事业比较起来,又到底有多大呢?这对于具有共产主义世界观的人来说,又有什么可以值得骄傲的呢?

两个反问。

⑥悦华瞟了世信一眼,这一眼像香槟酒一般使世信禁不住舔着嘴唇。

通感。

⑦修辞学是一门古老而又年轻的科学。

警策。

第六章修辞

思考和练习八

一、辞格的综合运用形式有哪些?它们的修辞效果是什么?试举几个综合运用的例子,分析它们的类型和表达效果。

辞格的综合运用有连用、兼用、套用等形式。

辞格的连用是指同类辞格或异类辞格在一段文字中的接连使用。具有不同修辞效果的辞格交错使用,前后配合,互补互衬,珠联璧合,浑然一体,可使思想内容表达得更加丰富多彩,鲜明有力。例如:

杜鹃花开遍山头的时节,英雄们终于唱着凯歌,欢送着亲手砍下来的那三十万根毛竹,让它们沿着满山旋绕的滑道,一路欢唱着飞下山去了。(袁鹰《井冈翠竹》)这是比拟辞格的两次连用。“欢送”“毛竹”是把毛竹比作被欢送的人,这是一次比拟。让毛竹“一路欢唱着飞下山了”,是把毛竹比作能欢唱又能飞的动物,这又是一次比拟。文字写得极其生动活泼,使读者对毛竹有深刻的印象。

辞格的兼用是指一种表达形式兼有多种辞格,也叫“兼格”。它可以使多种修辞效果相得益彰,多彩多姿,使文章的表达更有文采和力量。例如:

真是天大的喜事!屋子里连扫帚也在欢笑。

这是拟人与夸张两种辞格兼用。扫帚在欢笑,是拟人,又是夸张。它描绘了喜事临门。皆大欢喜的景色。

辞格的套用是指一种辞格里又包含着其他辞格,形成大套小的包容关系。套用的几个辞格互相配合,使大辞格有所借助,小辞格有所依托,大中有小,变化层出,从而加强了表达效果。例如:

风来花自舞,

春人鸟能言。

这是对偶套用比拟。从结构形式上看,上句和下句构成对偶。分开来看,上句的“花”能舞蹈,是拟人;下句的“鸟”能说话,也是拟人。这副对联把春天的美景写活了。

二、从综合运用的角度分析下文的辞格。

①那黄河和汶河又恰似两条飘舞的彩绸,正有两只看不见的大手在耍着;那连绵不断的大小山岭,却又像许多条龙灯一齐滚舞。——整个山河都在欢腾着啊!分号前是明喻与拟人连用,分号后是明喻,破折号后是拟人。

②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对偶、警策兼用,其中套用暗喻。

③由谁来教育文艺工作者,给他们以营养呢?马克思主义的回答只能是:人民。人民是文艺工作者的母亲。首先是设问,其次是暗喻。

④这种感情像红松那样,根深蒂固,狂风吹不动,暴雨浸不败,千秋万载永不凋谢。首先是明喻,其次是夸张、对偶兼用。

⑤在古老的年代,玛瑙河对岸是一片森林,森林边上的村落里,有一个名叫米拉朵黑的年轻人,他是一个出色的猎手。

论力气,米拉朵黑能和野熊摔跤。

论人才,米拉朵黑像天神一般英俊。

论性情,米拉朵黑像一个温柔的少女。

“……森林→森林……”这是顶真,其次,三个“论……”是排比。其中套用夸张、明喻。

⑥东方白,月儿落,

车轮滚动地哆嗦。

长鞭甩碎空中雾,

一车粪肥一车歌。

第二行是拟人兼夸张,第三行是拟物,第四行是拈连。

⑦好!黄山松,我大声为你叫好,

谁有你挺得硬,扎得稳,站得高!

九万里雷霆,八千里风暴,

劈不歪,砍不动,轰不倒!

第一行是拟人,第二行是排比,后两行是夸张,其中第三行兼对偶,第四行是排比。四、有人把连用、兼用、套用的综合运用形式叫“混用”,你有什么看法?

辞格的综合运用是个复杂的问题。从复杂的修辞现象中进一步分析研究,归纳总结出辞格的连用、兼用、套用三种摹本形式,它们各有其特点和表达效果,应该各立门户。但有时候它们会有交叉现象,或在连用中有兼用,或在套用中有连用等,这种错综运用,有人又叫“汇用”。不管足哪种形式,通称“辞格的综合运用”,是有道理的。“分析”与“综合”相对应说,电很明确。“混用”的说法,笼统模糊,不必用此概念。

第六章修辞

思考和练习九

一、下列句子在声音配合上有不和谐的地方,请改正过来,并说明理由。

①动人的事数说不尽,丰收的喜讯到处传。

改为:动人的事迹说不完,丰收的喜讯到处传。

把“事”改为“事迹”,把“数说”改为“说”,再改“尽”为“完”,前后音节相称,配合得当,声音和谐。

②我是一名清洁工,

为人民服务记心怀,

挥舞革命铁扫帚,

扫除一切旧传统。

这是一首诗歌,诗歌一般要讲究押韵,要将第二句末尾的“怀”改为“中”,韵脚才和谐,读起来才上口、好听,也比较好记。

二、比较下面两例的原文和改文,从音节方面谈谈为什么修改

①原文: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筛下时,将绳一拉,便罩住了。

改文: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筛子底下的时候〃,将绳一拉,便罩住了。

(鲁迅《从百革园到三味书屋》)

原文中的“筛下时”,是三个书面色彩的单音节词,读时音节短促,语气急速,不很适应上下文的要求。改文为“筛子底下的时候”,是三个口语色彩的双音节词,读时音节和谐匀称,自然顺口,语气舒缓,适应语言环境的需要。

②原诗:他要和你算账,

不要你的银洋;

要交的朋友,

也不是朱桂棠。

改诗:他来和你算账,

不是要你银洋;

他要交的朋友,

不是你这条狼。(田间《赶车传》)

这首诗改了几个地方,就音节而言,改诗比原诗整齐匀称,第三句增加了一个音节,使每句都是六个音节。

三、比较下面各例的原文和改文,从词语的意义上说说为什么修改。

①原文:蜂王是黑褐色的……每只蜜蜂都愿意用采来的花精供养它。

改文:蜂王是黑褐色的……每只工蜂都愿意用采来的花精供养它。(杨朔《荔枝蜜》)

原文中的“蜜蜂”是个大概念,它包括工蜂、蜂王(母蜂)和雄蜂,用“花精”供养蜂王的只是工蜂。改“蜜蜂”为“工蜂”,表意准确贴切,符合实际。

②原文:白天在图书馆的小书库一角,夜晚在煤油灯底下,他又在爬,爬,爬了,他要找寻一条一步也不错的最近的登山之途,又是最好走的路程。

改文:白天在图书馆的小书库一角,夜晚在煤油灯底下,他又在攀登,攀登,攀登了,他要找寻一条一步也不错的最近的登山之途,又是最好走的路程。(徐迟《哥德巴赫猜想》)原文中的“爬”,是比喻陈景润攻关所做出的努力。“爬”是手脚同时着地向前移动的意

思,它的方向可以是向上,向下,向水平方向,表意不很确切,人物形象也不够高大。改“爬”为“攀登”,是特指抓住东西向上爬,用手“攀”,用脚“登”,生动形象,既从正面写出陈景润攻关时坚忍不拔的神情,又从侧面烘托了科研山路之险阻,高峰之巍峨。

四、比较下面两例的原文和改文,从句式选择上说说改文的好处。

①原文:正说着,门被推开了。一个须眉花白、手提着——杆明火枪、肩上扛着一袋米的瑶族老人站在门前。

改文:正说着,门被推开了。一个须眉花白的瑶族老人站在门前,手里提着一杆明火枪、肩上扛着一袋米。(彭荆风《驿路梨花》)

原文第二句是一个定语过多、结构过于复杂豹单句;文学作品不宜多用,因句子显得冗长,不便阅读。改文是结构较松的复句,它由三个短分句组成,内容突出,能更好地表达语意,语气也比较舒缓,便于阅读和理解。

②原文:碧梧园里游人实在不少,彩色的衣裙在温热的阳光中闪耀着,人的视神经被刺得晕晕的。

改文:碧梧园里的游人很不少,彩色的衣裙在炎热的阳光中闪耀着,人们只觉得眼花缭乱。(叶圣陶《两样》)

原文中的“人的视神经被刺得晕晕的”是被动句。陈述的对象是“人的视神经”,其中的“视神经”是专用语,不通俗;从卜下文来看,语体色彩也不很协凋。改文为“人们只觉得眼花缭乱”是主动句,用语简练明确,通俗易懂,语体色彩协调一致。

五、比较下列各例的原文和改文,从辞格运用上谈谈为什么改文好。

①原文:几只木船从下游上来,帆篷给阳光照得像透明的白色羽翼……

改文:几只’木船从下游上来,帆给阳光照得像透明的白色羽翼……(刘白羽《长江三日》)

船上挂在桅杆上的布篷叫帆,也叫篷,把“帆”和“篷”合成一个词有点生硬,不好念,改用“帆”,念起来就顺畅得多。“篷”是口语,如改用“篷”,就和下面词语格调不一致了。

②原文:四周的人挤得紧紧,皇帝要避没法避,想要蹲下来,缩做刺猬似的一团,也办不到。

改文:人围得风雨不透,皇帝东撞西窜,都被挡回来,他又想蹲下,学刺猬,缩成一个球,可是办不到。(叶圣陶《皇帝的新衣》)

原文用“四周的人挤得紧紧”,比较抽象;改文用“人围得风雨不透”,是夸张说法,更好地描绘出人多的情态。原文用“缩做刺猬似的一团”,是比喻,也具体,但“一团”比较笼统;改文用“学刺猬,缩成一个球”,仍是比喻,但形象生动得多。

③原文:武震一到桥头,先听见一片人声,鬼哭狼嚎地从桥南头滚过来,转眼就有无数朝鲜人从烟火里涌出来……

改文:武震一到桥头,先听见一片人声,连哭带叫地从桥南头滚过来……(杨朔《三千里江山》)

原文中的“鬼哭狼嚎”,纯为贬义,不能用来比喻描绘朝鲜老百姓从烟火里逃出来的情景。改用中性词语:连哭带叫”,就比较贴切,符合实际。

六、改正下列各句中所用辞格的错误,并说明理由。

①这歌声似一盏灯把我的红心照亮。

这是用的比喻(明喻)手法,把“歌声”比作可见的“明灯”,二者毫无相似之处。可改为:“这歌声将变成一盏明灯把我的红心照亮。”

六、改正下列各句中所用辞格的错误,并说明理由。

②登山远望,对岸的一方池一方池的稻田,好像天上的繁星一样。

这里用的是比喻(明喻),把“稻田”比作“繁星”,也不恰当,二者无相似点。可改为:“登山远望,对岸的一方块一方块的稻田,好像绿色的方格锦缎一样。”

六、改正下列各句中所用辞格的错误,并说明理由。

③收割那天,我们拿着镰刀,走向田野,金黄的稻子吓得浑身发抖,低头求饶,好像在说,别割我,别割我!啊,我痛死了!

这是用拟人的手法描写割稻的景况。镰刀割稻,稻子发抖、求饶、痛死,这与丰收的环境气氛很不协调。可改为:“收割那天,我们拿着镰刀,走向田野,金黄色的稻浪,随风起伏,好像在欢迎我们,齐唱:“来吧!来吧!快收获!快收获!”

六、改正下列各句中所用辞格的错误,并说明理由。

④人群欢跃,泥土也从地下伸出头来向着人们微笑。

这是用拟人的手法描写“泥土”,但缺乏真实的思想感情。“泥土”怎么能“从地下伸出头来”?可改为:“人群欢跃,土地也微笑。”

六、改正下列各句中所用辞格的错误,并说明理由。

⑤晨踏白霜,晚披红绸。

这是对偶,句中的“红绸”,语意不明。联系上文看,好像指的是晚霞。可改为:“晨踏白霜,晚披红霞。”

六、改正下列各句中所用辞格的错误,并说明理由。

⑥一个南瓜如地球,

结在五岳山上头。

把它架到大西洋,

世界又多一个洲。

这首诗歌是通过比喻来夸张的,但夸张得不合情理,没有实际基础。既然南瓜如地球那么大,又如何“结在”地球上的“五岳山上头”,又怎样把它“架到大西洋”,怎么好说“世界(指地球)又多一个洲”?思维混乱,矛盾百出。这是假话、大话、空话,故意虚张声势。应根据实际情况,重新创作。

六、改正下列各句中所用辞格的错误,并说明理由。

⑦大家决心学雷锋人,走雷锋路,接雷锋枪,使雷锋精神不断发扬光大。

这里用的是排比手法。“雷锋人”是生造词语。可改为“大家决心做雷锋式的人物,走雷锋的道路,接雷锋的枪支,使雷锋精神不断发扬光大。”

第六章修辞

思考和练习十

一、什么是语体?

语体是为了适应不同交际需要而形成的语文体式,它是修辞规律的间接体现者。

二、公文语体和政论语体各有哪些特点?举例说明。

公文语体的特点是明确性、简要性和规格性。

明确性是指公文语体所要求的时间、地点、数量、范围等方面必须写得明确,避免发生歧义和误解。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是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

简要性是指公文语体的内容必须扼要、清楚、通顺,指出问题和争论之所在;不能废话连篇,离题万里。例如《征兵工作条例》规定:“部队应该派思想好、政策观念强并有一定组织能力的干部和医务人员,组成精干的临时接兵机构,做好接兵工作。”

规格性是指公文语体有固定的格式,不能有随意性。例如命令、通报、决议之类的标题、编号、发文日期有一定的格式。

(关于政论语体的特点,可参照课本自答)

三、文艺语体有几种类型?

文艺语体可分为散文体、韵文体和戏剧体三类。散文体指小说、散文和特写等。韵文体指诗歌、词曲和快板等。戏剧体指话剧、歌剧和地方戏等。

四、比较下面两个例子,说明文艺语体、科技语体的主要特点。

①三株名松都在这里。“卧龙松”与“抱塔松”同是偃仆的姿势,身躯奇伟,鳞甲苍然,有飞动之意。“九龙松”老干槎丫,如张牙舞爪一般。若在月光底下,森森然的松影当更有可看。此地最宜低回流连,不是匆匆一览所可领略。(朱自清《潭柘寺戒坛寺》)

②细菌有三种主要形态:球形(球菌)、杆形(杆菌)及螺旋形(螺旋菌)。但在这三类之间,还有许多不显著的过渡形态。

细菌的形体虽然如此之小,但各类细菌间,其体积的差别很大。最小的杆菌,长约0.5微米,宽约0.2微米;一般杆菌的体积为2×0.5微米。(李杨汉《植物学.细菌》)例①是文艺语体。它的特征是语言的描绘具有形象性和情感性,努力追求艺术化。例②是科技语体。它的特征是语言表达具有精确性和严密性,不追求艺术化。

修辞手法练习题(附答案)

修辞手法练习题 一、说说下面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1.老师是辛勤的园丁,我们是祖国的花朵。( 比喻 ) 2.石油工人一声吼,地球也要抖三抖。 ( 夸张 ) 3.不劳动,连棵花也不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 ( 反问 ) 4.月季花像一张张笑得合不拢嘴的小脸,朝人们点头致意。( 拟人 ) 5.海底的动物们常常在窃窃私语。( 拟人 ) 6.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儿红通通的,一会儿金灿灿的,一会半紫半黄。( 排比) 7.桃花潭水深干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比喻 ) 8.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比喻) 9.火车怎么才能爬上这样的陡坡呢?詹天佑顺着山势,设计了一种“人”字形线路。( 设问 ) 10.兴安岭多么会打扮自己呀:青松作衫,白桦为裙,还穿着绣花鞋。( 拟人 ) 11.鹅毛般的雪花从彤云密布的天空中飘落下来。( 比喻 ) 12.武松想:人难道还怕老虎吗? ( 反问 ) 13.他呀,心眼儿小得只有针眼儿大。( 夸张 ) 14.古老的威尼斯又沉沉地入睡了。( 拟人 ) 15.夜深人静的时候,蟋蟀在住宅门口的平台上弹琴。( 拟人 ) 16.春雨像牛毛,像花针。( 比喻 ) 17.地窖里一向干燥得很,水究竟从哪里来的?原来是刺猬撒的尿。( 设问 ) 18.人与山的关系日益密切,怎能不使我们感到亲切、舒服呢?反问)19.这巴掌大的地方,怎么容得下几个班的同学活动呢?(反问) 20.他一生下来就是黑面孔,这怎么能怪他呢?(反问) 21.丽莎既聪明又漂亮,红红的脸好像春天开的玫瑰花儿。(比喻) 22.树上的小鸟们唱着一支支动听的歌。( 拟人 ) 23.每一树梅花,都是一树诗。( 比喻 ) 24我掉落下来,花草却昂起了头,挺起了腰,绽开了笑脸。(拟人 ) 25.富于色彩的连绵不断的山峦,像孔雀开屏,艳丽迷人。(比喻) 26班主任课真忙,整天连喘气的工夫都没有。(夸张)27.一阵春风过后,小草跳起了欢乐的舞蹈,有时舒展双臂,有时弯腰触地,有时左右摇摆,真像小孩子一样。(排比、拟人、比喻) 28.冈山的毛竹多,有的修长挺拔,好似当年山头的岗哨;有的密密麻麻,好似埋伏在深坳了的奇兵;有的看来出世不久,却也亭亭玉立,别有一番神采。(排比、比喻)29.窗户里灯光闪耀,扬科觉得旅店里的每一根柱子都在颤动,都在唱歌,都在演奏。(拟人)30.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是一块无瑕的翡翠。(排比、比喻) 31.我的爷爷走起路来,地皮都踏得忽闪忽闪的。(夸张) 32.黄河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摇篮。(比喻) 33.什么是路?就是从没有路的地方践踏出来的,从只有荆棘的地方开辟出来的(设问) 34.桂子开花十里香。(夸张) 35.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比喻) 86.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对偶) 37.百灵鸟在果园里欢乐地歌唱。(拟人) 38.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比喻排比) 39.每条岭都是那么温柔,自山脚至岭顶长满了珍贵的树木,谁也不孤峰突起,盛气凌人。(拟人) 40.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暇的翡翠。(排比) 41.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夸张) 42.海底有声音吗?海底有各种动物发出的细微的声音。(设问) 43.生我养我的故乡,我怎么能忘怀呢?(反问) 44.四海皆春春不老,九州同乐乐无穷。(对偶或者对仗) 45.一串串宝石般的水珠飞腾着,飞腾着,落进深潭。(比喻) 46.听了这感人的故事后,你不觉得我们的战士是可爱的吗?(反问) 47.别看小草的身躯是那样的柔弱,却有着惊人的生命力。狂风暴雨休想催垮它;洪水、干旱不能灭绝它;即使是车轮将它碾得粉身碎骨,不用多久,它又会从地下挺直身躯,开始新的生活。(拟人) 48.蒲公英妈妈为孩子们准备了降落伞,把自己的娃娃送到四面八方。(拟人) 49.芦苇,一片片,一蔟蔟,远看犹如一朵朵绿色的轻云在地平线上飘拂着,给乡村平添了一道风景。(比喻) 50.工人叔叔吼一吼,地球也要抖三抖。(夸张) 51.是什么?这是我们中国人的志气。(设问) 52.您说这比山还高比海海深的情谊,我们怎么能忘记?(反问) 53.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比喻) 54.当春风刚刚吹谢雪花,故乡的芦苇就迫不及待地从泥土里探出尖尖的靛青色的脑袋。(拟人) 55.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对偶) 56.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红旗飘飘把手招。(拟人) 57.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夸张) 58.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对偶比喻) 59.姑娘一闪身向外跑,屋子里连扫帚也在欢笑。(拟人) 60.水帘落下来,犹如片片锦鳞,在阳光下闪闪发光。(比喻) 61.太阳冲破了云霞,跳出了海面。(拟人) 62.那些像棉花球似的云,叫积云。(比喻)

宏观经济学思考题及参考答案

宏观经济学思考题及参考答案(1) 第四章 基本概念:潜在GDP,总供给,总需求,AS曲线,AD曲线。 思考题 1、宏观经济学的主要目标是什么?写出每个主要目标的简短定义。请详细解释 为什么每一个目标都十分重要。 答:宏观经济学目标主要有四个:充分就业、物价稳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 (1)充分就业的本义是指所有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目前主要用人力资源作为充分就业的标准;充分就业本不是指百分之百的就业,一般地说充分就业允许的失业范畴为4%。只有经济实现了充分就业,一国经济才能生产出潜在的GDP,从而使一国拥有更多的收入用于提高一国的福利水平。 (2)物价稳定,即把通胀率维持在低而稳定的水平上。物价稳定是指一般物价水平(即总物价水平)的稳定;物价稳定并不是指通货膨胀率为零的状态,而是维持一种能为社会所接受的低而稳定的通货膨胀率的经济状态,一般指通货膨胀率为百分之十以下。物价稳定可以防止经济的剧烈波动,防止各种扭曲对经济造成负面影响。 (3)经济增长是指保持合意的经济增长率。经济增长是指单纯的生产增长,经济增长率并不是越高越好,经济增长的同时必须带来经济发展;经济增长率一般是用实际国民生产总值的年平均增长率来衡量的。只有经济不断的增长,才能满足人类无限的欲望。 (4)国际收支平衡是指国际收支既无赤字又无盈余的状态。国际收支平衡是一国对外经济目标,必须注意和国内目标的配合使用;正确处理国内目标与国际目标的矛盾。在开放经济下,一国与他国来往日益密切,保持国际收支的基本平衡,才能使一国避免受到他国经济波动带来的负面影响。 3,题略 答:a.石油价格大幅度上涨,作为一种不利的供给冲击,将会使增加企业的生产成本,从而使总供给减少,总供给曲线AS将向左上方移动。 b.一项削减国防开支的裁军协议,而与此同时,政府没有采取减税或者增加政府支出的政策,则将减少一国的总需求水平,从而使总需求曲线AD向左下方移动。 c.潜在产出水平的增加,将有效提高一国所能生产出的商品和劳务水平,从而使总供给曲线AS向右下方移动。 d.放松银根使得利率降低,这将有效刺激经济中的投资需求等,从而使总需求增加,总需求曲线AD向右上方移动。 第五章 基本概念:GDP,名义GDP,实际GDP,NDP,DI,CPI,PPI。 思考题: 5.为什么下列各项不被计入美国的GDP之中? a优秀的厨师在自己家里烹制膳食; b购买一块土地; c购买一幅伦勃朗的绘画真品; d某人在2009年播放一张2005年录制的CD所获得的价值; e电力公司排放的污染物对房屋和庄稼的损害;

第六章 练习题与参考答案

第六章教育制度习题 一.单项选择 1.狭义的教育制度是指()。 A.国民教育制度B.社会教育制度C.学校教育制度D.高等教育制度 2.现代教育制度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 A.中等教育制度B.社会教育制度C.学校教育制度D.高等教育制 3.一个国家或地区各级各类学校机构与组织的体系及其管理规则是指( ) 。 A.学校管理制度B.学校教育制度C.学校人事制度D.学校办学体 4.中国近代教育史上首次规定中小学六三三制的是( )。 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 C.壬戌学制 D.甲午学制 5.新中国第一次学制改革是在()。 A.1949年B.1950年C.1951年D.1952年 6.《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颁布于()。 A.1982年B.1983年C.1984年D.1985年 7.由纵向划分的学校系统占绝对优势的学制结构是()。 A.双轨学制B.单轨学制C.分支型学制D.中间型学制 8.()学制显示了现代学制发展变化的完整轨迹,是现代学制的一个动态模型。 A.欧洲B.苏联C.美国D.日本

9.在欧洲文艺复兴前后,曾出现了以学习七艺和拉丁文或兼学希腊文为主要内容的学校,在德国和法国叫()。 A.实科中学B.文科中学C.文法学校D.公学 10.当代很多国家已经把()列入学制系统。这是现代学制在当前的一个重要发展,也是现代学制向终身教育制度方向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 A.终身教育B.职业教育C.成人教育D.幼儿教育 二.多项选择 1.学制是由国家政权机关指定和颁布的。学制的制定不是随意的,它要受到()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A.社会生产力和科技状况B.社会政治经济制度 C.受教育者的身心特征D.本国学制的历史发展和国外学制的影响 2.教育的施教系统方面包括() A.学校教育的机构系统B.幼儿教育机构系统 C.校外儿童教育机构系统D.成人教育机构系统 3.我国现行的学制系统下,各级学校系统包括() A.幼儿教育B.初等教育C.中等教育D.高等教育 4.义务教育是一种() A.普及性教育B.自愿性教育C.强制性教育D.选拔性教育 5.通过增强人文学科和自然学科,()被从中世纪大学逐步改造成为现代大学。 A.牛津大学B.剑桥大学C.巴黎大学D.伦敦大学 6.我国学校教育的类别结构主要包括() A.基础教育B.成人教育C.高等教育D.中等教育E.职业技术教

实验思考题参考答案

实验思考题参考答案 实验Fe(OH)3胶体的制备、破坏、分离 1.常压过滤时滤纸为什么要撕去一角?答:使滤纸紧贴玻璃漏斗,有利于排出滤纸与玻璃漏斗之间气泡,形成液柱。 2.抽滤时剪好的滤纸润湿后略大于布氏漏斗的内径、或剪的不圆周边凸出部分贴在布氏漏斗内壁上,对抽滤有何影响?为什么?答:会造成漏虑。滤纸大于布氏漏斗内径会造成滤纸折叠,不能紧贴布氏漏斗。 3.抽滤时,转移溶液之前为什么要先稍微抽气,而不能在转移溶液以后才开始 抽气?答:使滤纸紧贴布氏漏斗,以免造成漏虑。 4. 沉淀物未能铺满布氏漏斗底部、滤饼出现裂缝、沉淀层疏松不实,对抽干效果有什么影响?为什么?如何使沉淀抽得更干爽?答:固液分离效果不好;漏气使压差变小;用药勺铺平、压实沉淀物再抽滤。 由胆矾精制五水硫酸铜 1.结晶与重结晶分离提纯物质的根据是什么?如果被提纯物质是NaCl 而不是CuSO4·5H2O,实验操作上有何区别? 答:根据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同。NaCl 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很小不能用重结晶的办法提纯,要用化学方法除杂提纯。 2.结晶与重结晶有何联系和区别?实验操作上有何不同?为什么? 答:均是利用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提纯物质;结晶浓缩度较高(过饱和溶液),重结晶浓缩度较低(饱和溶液),且可以进行多次重结晶。结晶一般浓缩到过饱和溶液,有晶膜或晶体析出,冷却结晶;重结晶是在近沸状态下形成饱和溶液,冷却结晶,不允许浓缩。

3.水浴浓缩速度较慢,开始时可以搅拌加速蒸发,但临近结晶时能否这样做? 答:搅拌为了加快水分蒸发;对于利用晶膜形成控制浓缩程度,在邻近结晶时不能搅拌。否则无法形成晶膜。 4.如果室温较低,你准备采用什么措施使热过滤能顺利进行?答:预热漏斗、 分批过滤、保温未过滤溶液。 5.浓缩和重结晶过程为何要加入少量H2SO4?答:防止防止Fe3+水解。 粗盐提纯 1.为什么说重结晶法不能提纯得到符合药用要求的氯化钠?为什么蒸发浓缩时 氯化钠溶液不能蒸干? 答:NaCl 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很小不能用重结晶的办法提纯,药用氯化钠不仅要达到纯度要求,还要符合药用要求。不能浓缩至干NaCl 溶液,是为了除去KCl。 2.用化学法除去SO42-、Mg2+ 、Ca2+的先后顺序是否可以倒置过来?为什么? 答:不能,除杂要求为除去杂质引入的离子必须在后续的除杂过程中除去,先除去Mg2+ 、Ca2+后除SO42-,无法除去Ba2+。 3.用什么方法可以除去粗盐中不溶性杂质和可溶性杂质?依据是什么? 答:不溶性杂质用过滤方法;可溶性杂质用化学方法除杂。依据:溶度积。 醋酸解离度和电离常数测定 1.不同浓度的HAc 溶液的溶解度α是否相同?为什么?用测定数据说明弱电解质解离度随浓度变化的关系。 答:不同,因K a,θ AH 。c↑,α↓。 c 2.测定不同浓度的HAc 溶液的pH 值时,为什么按由稀到浓的顺序?答:平衡块,减小由于润洗不到位而带来的误差。

小学修辞方法练习及答案

一、按要求写句子。 1、站在山头远远看去,村边那条清亮的小河像____________。(改为比喻句) 2、天空中有一轮明月。(改为比喻句) 3、窗外,风吹翠竹,飒飒作响。(改为拟人句) 4、河水哗哗地流着。(改为拟人句) 5、寒风吹到脸上很痛。(改为夸张句) 6、树上的小鸟在唧唧喳喳叫个不停,似乎在________________(改为拟人句) 7、躺在草地上,望着变幻莫测的云朵打扮着蓝色的天幕,一会儿飘来 了;一会儿跑来了;一会儿。(排比句) 8、考场上静得很。(改为夸张句) 9、高粱成熟了。(改为拟人句) 二、按要求写改写下列句子。 1、老师不辞辛苦,用心血培育我们成长。(用比喻手法) 2、鸟儿在树枝上跳动。(用拟人手法) 3、我觉得这个碗很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用夸张手法) 4、天上的星星一闪一闪。(用拟人手法) 5、树叶很绿。(用夸张手法) 6、他在我的心目中有重要的位置。(用比喻手法) 7、这里很适合鸟儿生活。(用比喻的手法) 8、颗颗水珠在荷叶上滚动。(用比喻的手法) 9、沉甸甸的稻子垂下来了。(用拟人手法) 10、鲜花盛开。(用拟人手法)

答案 一1站在山头远远看去,村边那条清亮的小河像一条晶蓝色的龙,守护着村庄的平安。 2天空中的一轮明月,好似一个神奇的玉盘,发出明亮的光。 3窗外,风吹翠竹,奏出一首首悠扬的笛曲。 4河水一边跑,一边唱。 5寒风吹到脸上如刀割一般。 6树上的小鸟在唧唧喳喳叫个不停,似乎在唱着一首首欢快的乐曲。 7躺在草地上,望着变幻莫测的云朵打扮着蓝色的天幕,一会儿飘来了一架威武的飞机;一会儿跑来了一匹快乐的小马;一会儿又驶来一艘帅气的船。 8考场上静得连根针掉在地上发出的声音都听得见。 9高粱长大了。 二1老师不辞辛苦,如园丁般用心血培育我们成长。 2鸟儿在树枝上跳舞。 3我觉得这个碗像山一般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 4天上的星星眨着眼睛。 5树叶绿地流油。 6他在我的心目中的位置如我自己的生命一样重要。 7这里像森林一样很适合鸟儿生活。 8颗颗珍珠般的水珠在荷叶上滚动。 9沉甸甸的稻子弯了腰。 10鲜花绽开了她的笑脸。

(完整版)思考题及习题2参考答案

第2章思考题及习题2参考答案 一、填空 1. 在AT89S51单片机中,如果采用6MHz晶振,一个机器周期为。答:2μs 2. AT89S51单片机的机器周期等于个时钟振荡周期。答:12 3. 内部RAM中,位地址为40H、88H的位,该位所在字节的字节地址分别为 和。答:28H,88H 4. 片内字节地址为2AH单元最低位的位地址是;片内字节地址为A8H单元的最低位的位地址为。答:50H,A8H 5. 若A中的内容为63H,那么,P标志位的值为。答:0 6. AT89S51单片机复位后,R4所对应的存储单元的地址为,因上电时PSW= 。这时当前的工作寄存器区是组工作寄存器区。答:04H,00H,0。 7. 内部RAM中,可作为工作寄存器区的单元地址为 H~ H。答:00H,1FH 8. 通过堆栈操作实现子程序调用时,首先要把的内容入栈,以进行断点保护。调用子程序返回指令时,再进行出栈保护,把保护的断点送回到,先弹出的是原来中的内容。答:PC, PC,PCH 9. AT89S51单片机程序存储器的寻址范围是由程序计数器PC的位数所决定的,因为AT89S51单片机的PC是16位的,因此其寻址的范围为 KB。答:64 10. AT89S51单片机复位时,P0~P3口的各引脚为电平。答:高 11. AT89S51单片机使用片外振荡器作为时钟信号时,引脚XTAL1接,引脚XTAL2的接法是。答:片外振荡器的输出信号,悬空 12. AT89S51单片机复位时,堆栈指针SP中的内容为,程序指针PC中的内容为 。答:07H,0000H 二、单选 1. 程序在运行中,当前PC的值是。 A.当前正在执行指令的前一条指令的地址 B.当前正在执行指令的地址。 C.当前正在执行指令的下一条指令的首地址 D.控制器中指令寄存器的地址。 答:C 2. 判断下列哪一种说法是正确的?

第六章-会计凭证习题及参考答案doc资料

第六章会计凭证 习题 一、应掌握的名词 会计凭证 原始凭证 外来原始凭证自制原始凭证 记账凭证 一次凭证 累计凭证 汇总原始凭证 会计凭证的传递 收款凭证 付款凭证 转账凭证 二、填空题 1.会计凭证是具有一定格式用以记录经济业务的发生和完成情况明确经济责任 ,作为记账依据的书面证明。 2.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是整个会计核算工作的起点和基础。 3.将现金送存银行,一般只填制现金付款凭证。 4.原始凭证按其来源不同,分为外来原始凭证自制原始凭证;按其填制方法不同,分为为一次凭证累计凭证汇总凭证 5.记账凭证按其用途可分为专用凭证通用凭证;按其对经济业务反映方式的不同,可分为单式记账凭证复式记账凭证。 6.收款凭证是用来记录现金银行存款收入业务的记账凭证。 7.汇总转账凭证是根据转账凭证按账户的贷方设置并按对应的借方账户归类汇总的记账凭证。 三、判断题 1.会计凭证按其经济业务的内容不同,可分为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两大类。(B) 2.凡不能证明经济业务发生或完成的各种单证,不能作为原始凭证据以记账。(A) 3.实际工作中,也有企业单位不分收款、付款、转账凭证,统一使用一种凭证,这种记账凭证称为通用记账凭证。(A)4.按收款、付款、转账业务分别填制的记账凭证,称为专用记账凭证。(A) 5.每项经济业务的发生都必须从外部取得原始凭证。(B) 6.为了便于记账和查账需要编制原始凭证。(B) 7.原始凭证必要时可以涂改、挖补。(B) 8.只要是真实的原始凭证,就可以作为填制记账凭证的依据。(?) 9.复式记账凭证是指将多笔经济业务所涉及的全部会计科目及其内容在同一张记账凭证中反映的记账凭证。(B) 10.记账凭证是具有法律效力的证明。(B) 11.记账凭证只能根据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填制。(B) 12.除结账和更正错误的记账凭证可以不附原始凭证外,其他记账凭证必须附有原始凭证,并注明所附原始凭证的张数。( A ) 13.收款凭证是银行存款收入业务使用的凭证。( B ) 14.记账凭证按其对经济业务反映方式的不同,分为收款凭证、付款凭证、转账凭证。(B) 15.企业经济业务活动过程中,自行填制或外部取得的购料申请单、银行对账单、购销合同等,应作为原始凭证,并据以记

大学化学试验思考题答案

实验一络合滴定法测定水的硬度 一、思考题及参考答案: +,而在络合滴定中应保持酸度不变,H故需加因为EDTA与金属离子络合反应放出1、入缓冲溶液稳定溶液的pH值。若溶液酸度太高,由于酸效应,EDTA的络合能力降低,若溶液酸度太低,金属离子可能会发生水解或形成羟基络合物,故要控制好溶液的酸度。 2、铬黑T在水溶液中有如下: 2-3--(pKa=6.3 In pKa=11.55)HIn ? HIn ?322紫红兰橙 从此估计,指示剂在pH<6.3时呈紫红色,pH>11.55时,呈橙红色。而铬黑T与金属离子形成的络合物显红色,故在上述两种情况下,铬黑T指示剂本身接近红色,终点变色不敏锐,不能使用。根据实验结果,最适宜的酸度为pH 9~10.5,终点颜色由红色变为蓝色,变色很敏锐。 3+3+2+2+2+有干扰。、、CuNi、3、Al、FeCo2+2+2+,加入三乙醇胺掩蔽Ni掩蔽Cu、、CoS在碱性条件下,加入Na或KCN23+3+。、AlFe实验二原子吸收法测定水的硬度 一、思考题参考答案: 1.如何选择最佳的实验条件? 答:通过实验得到最佳实验条件。 (1)分析线:根据对试样分析灵敏度的要求和干扰情况,选择合适的分析线。试液浓度低时,选最灵敏线;试液浓度高时,可选次灵敏线。 (2)空心阴极灯工作电流的选择:绘制标准溶液的吸光度—灯电流曲线,选出最佳灯电流。(3)燃助比的选择:固定其他实验条件和助燃气流量,改变乙炔流量,绘制吸光度—燃气流量曲线,选出燃助比。 (4)燃烧器高度的选择:用标准溶液绘制吸光度—燃烧器高度曲线,选出燃烧器最佳高度。(5)狭缝宽度的选择:在最佳燃助比及燃烧器高度的条件下,用标准溶液绘制吸光度—狭缝宽度曲线,选出最佳狭缝宽度。 2.为何要用待测元素的空心阴极灯作光源? 答:因为空心阴极灯能够发射出待测元素的特征光谱,而且为了保证峰值吸收的测量,能发射出比吸收线宽度更窄、强度大而稳定、背景小的线光谱。 3+含量测定Fe 硫酸亚铁铵的制备及实验三 四、思考题及参考答案 1、本实验在制备FeSO的过程中为什么强调溶液必须保证强酸性?4答:如果溶液的酸性减弱,则亚铁盐(或铁盐)的水解度将会增大,在制备2+(NH)S0·FeSO·6HO的过程中,为了使Fe不被氧化和水解,溶液需要保持足够的酸22444度。 2 、在产品检验时,配制溶液为什么要用不含氧的去离子水?除氧方法是怎样的? 2+3+,影响产品Fe使用不含氧的去离子水配溶液,是为了防止水中溶解的氧将Fe氧化为供参考.质量。水中除去氧的方法是:在烧杯中将去离子水加热煮沸10分钟,用表面皿盖好杯口,冷却后使用。 3、在计算硫酸亚铁和硫酸亚铁铵的理论产量时,各以什么物质用量为标准?为什么? 答:计算FeSO的理论产量时,以Fe屑的参加反应量为标准。4计算(NH)SO·FeSO·6HO的理论产量时,应以(NH)SO的用量为标准。42442244决定计算标准的原则是,以反应物中不足量者为依据。(详见讲解与示范中的3)。

思考题与习题答案

思考题与习题 1 1- 1 回答以下问题: ( 1)半导体材料具有哪些主要特性? (2) 分析杂质半导体中多数载流子和少数载流子的来源; (3) P 型半导体中空穴的数量远多于自由电子, N 型半 导体中自由电子的数量远多于空穴, 为什么它们对外却都呈电中性? (4) 已知温度为15C 时,PN 结的反向饱和电流 I s 10 A 。当温度为35 C 时,该PN 结 的反向饱和 电流I s 大约为多大? ( 5)试比较二极管在 Q 点处直流电阻和交流电阻的大小。 解: ( 1)半导体的导电能力会随着温度、光照的变化或掺入杂质浓度的多少而发生显着改变, 即半导体具 有热敏特性、光敏特性和掺杂特性。 ( 2)杂质半导体中的多数载流子是由杂质原子提供的,例如 供一个自由电子,P 型半导体中一个杂质原子提供一个空穴, 浓度;少数载流子则是由热激发产生的。 (3) 尽管P 型半导体中空穴浓度远大于自由电子浓度,但 P 型半导体中,掺杂的杂质原子因获得一个价电子而变成带负电的杂 质离子(但不能移动),价 电子离开后的空位变成了空穴,两者的电量相互抵消,杂质半导体从总体上来说仍是电中性的。 同理, N 型半导体中虽然自由电子浓度远大于空穴浓度,但 N 型半导体也是电中性的。 (4) 由于温度每升高10 C ,PN 结的反向饱和电流约增大 1倍,因此温度为 35C 时,反向 饱和电流为 (5) 二极管在 Q 点处的直流电阻为 交流电阻为 式中U D 为二极管两端的直流电压, U D U on ,I D 为二极管上流过的直流电流, U T 为温度的 电压当量,常温下 U T 26mV ,可见 r d R D 。 1- 2 理想二极管组成的电路如题 1- 2图所示。试判断图中二极管是导通还是截止,并确定 各电路的输 出电压。 解 理想二极管导通时的正向压降为零, 截止时的反向电流为零。 本题应首先判断二极管的工 作状 态,再进一步求解输出电压。二极管工作状态的一般判断方法是:断开二极管, 求解其端口 电压;若该电压使二极管正偏, 则导通; 若反偏, 则截止。 当电路中有两只或两只以上二极管时, 可分别应用该方法判断每只二极管的工作状态。 需要注意的是, 当多只二极管的阳极相连 (共阳 极接法)时,阴极电位最低的管子将优先导通;同理,当多只二极管的阴极相连(共阴极接法) 时,阳极电位最高的管子将优先导通。 (a) 断开二极管 D ,阳极电位为12V ,阴极电位为6V ,故导通。输岀电压 U O 12V 。 (b) 断开二极管 D 1、D 2, D 1、D 2为共阴极接法,其阴极电位均为 6V ,而D 1的阳极电位 为9V , D 2的阳极电位为5V ,故D 1优先导通,将 D 2的阴极电位钳制在 7.5V ,D 2因反向偏置而 截止。输岀电压 U O 7.5V 。 N 型半导体中一个杂质原子提 因此 多子浓度约等于所掺入的杂质 P 型半导体本身不带电。因为在

电子电路第六章习题及参考答案

习题六 6-1 什么是本征半导体?什么是杂质半导体?各有什么特征? 答:所谓本征半导体就是指完全纯净的、结构完整的半导体。在本征半导体中掺入杂质后的半导体称为杂质半导体。本征的半导体中的自由电子数量和空穴的数量是相等的,而杂质半导体中根据掺杂的元素不同可分为N 型半导体和P 型半导体,在N 型半导体中电子的浓度远远大于空穴的浓度,而P 型半导体恰恰相反。 6-2 掺杂半导体中多数载流子和少数载流子是如何产生的? 答:在本征半导体中,由于半导体最外层有四个电子,它与周边原子的外层电子组成共价键结构,价电子不仅受到本身原子核的约束,而且受到相邻原子核的约束,不易摆脱形成自由电子。但是,在掺杂的半导体中,杂质与周边的半导体的外层电子组成共价键,由于杂质半导体的外层电子或多(5价元素)或少(3价元素),必然有除形成共价键外多余的电子或不足的空穴,这些电子或空穴,或者由于受到原子核的约束较少容易摆脱,或者容易被其它的电子填充,就形成了容易导电的多数载流子。而少数载流子是相对于多数载流子而言的另一种载流子,它是由于温度、电场等因素的影响,获得更多的能量而摆脱约束形成的。 6-3 ,黑表笔插入COM ,红表笔插入V/Ω(红笔的极性为“+”),将表笔连接在二极管,其读数为二极管正向压降的近似值。 用模拟万用表测量二极管时,万用表内的电池正极与黑色表笔相连;负极与红表笔相连。测试二极管时,将万用表拨至R ×1k 档,将两表笔连接在二极管两端,然后再调换方向,若一个是高阻,一个是低阻,则证明二极管是好的。当确定了二极管是好的以后就非常容易确定极性,在低阻时,与黑表笔连接的就是二极管正极。 6-4 什么是PN 结的击穿现象,击穿有哪两种。击穿是否意味着PN 结坏了?为什么? 答:当PN 结加反向电压(P 极接电源负极,N 极接电源正极)超过一定的时候,反向电流突然急剧增加,这种现象叫做PN 结的反向击穿。击穿分为齐纳击穿和雪崩击穿两种,齐纳击穿是由于PN 结中的掺杂浓度过高引起的,而雪崩击穿则是由于强电场引起的。PN 结的击穿并不意味着PN 结坏了,只要能够控制流过PN 结的电流在PN 结的允许范围内,不会使PN 结过热而烧坏,则PN 结的性能是可以恢复正常的,稳压二极管正式利用了二极管的反向特性,才能保证输出电压的稳定。 6-5 理想二极管组成电路如题图6-1所示,试确定各电路的输出电压u o 。 解:理想二极管的特性是:当二极管两端加正向电压,二极管导通,否则二极管截止。分析含有二极管电路的方法是:假定二极管是开路,然后确定二极管两端的电位,若二极管的阳极电位高于阴极电位,则二极管导通,否则截止。 对于图(a)假定D 1、D 2、D 3截止,输出端的电位为-18V ,而D 1、D 2、D 3的阳极电位分

修辞手法练习题

修辞手法练习题 年级学号 十四修辞练习 一、判断下列句子是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 1.两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2.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3.一阵风吹来,沉甸甸的稻穗在向我们点头。() 4.蓝蓝的天空,电线杆之间连着几痕细线,多么想五线谱啊!() 5.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6.看到那数不清的青松白桦,谁能不向四面八方望一望呢?() 7.兴安岭多会打扮呀:青松作衫,白桦为裙,还穿着绣花鞋。() 8.枯黄的树叶像飞舞的黄蝶从树上飘落下来。() 9.细雨如丝,梅贪婪地吮吸着春天的甘露。() 10这天气真冷,都快把我冻成冰了。() 11.溪中有很多溪石。那溪石多么好看;有的像一群小牛在饮水,有的像两只狮子睡在岸边,有的像几只熊正准备走上岸来。() 12.我们能让困难吓倒吗?不能,绝对不能。 13.石油工人吼一吼,地球也要抖三抖。() 14.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15.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16.稻草捆秧父抱子,竹篮提笋母怀儿。() 17.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18.天空里撒满了快活地眨着眼睛的星星。() 19.有人破坏草坪,我们怎能不管呢?() 20.夜雾中冒出一枚黑点,它好似一个幽灵,又仿佛像一座山峰。() 21.傍晚在楼台小坐,看到天上的飞鸟还巢,他会想家;秋风萧瑟,看到树木落叶归根,他会想家;每逢鱼汛,看到大海里的群鱼回游,他还会想家。() 22.四海皆春春不老,九州同乐乐无穷。() 十五修辞练习1、几场春雨过后,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 2、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3、牛群吃草时非常专注,有时站立不动,仿佛正在思考着什么。() 4、一个麦穗儿,就是一个跳动的音符。() 5、是谁又吹响了那欢快、柔美的麦哨?是田间玩耍的孩子们。() 6、骆驼是沙漠之舟。() 7、兴安岭多会打扮自己呀:青衫作伴,白桦为裙,还穿着绣花鞋!() 8、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 9、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声也时时变换调子。() 10、在轻轻荡漾着的溪流的两岸,满是高过马头的野花,五彩缤纷,像织不完的锦缎那么绵延,像天边的霞光那么耀眼,像高空的彩虹那么绚烂。() 11、生物真是人类的好老师啊!() 12、不再胆怯的小白菊,慢慢地抬起它们的头。() 13、你难道要违背人类的真理吗?() 14、森林里的害虫大量繁殖,成群地向树木进攻,吃树叶,咬树根,钻树心。() 15、像这样一条多灾多难的祸河,怎么能成为中华民族的“摇篮”呢?() 16、有翠绿,有淡青,有金黄,也有火一般的红色。() 十六修辞练习判断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 一、判断下列句子是否是比喻句。 1、邱少云像千斤巨石一般,趴在火堆里一动也不动。() 2、看他的样子,好象有什么喜事似的。() 3、蜻蜓在飞来飞去,小猫就像没看见似的。() 4、真的,再没有像马一样忠实的动物了。() 5、旧是冒险家的乐园。() 6、我们要像孔繁森那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7、春天的江南仿佛铺上了一块绿地毯。() 8、她长得很像我邻居的小妹妹。() 9、天无边无垠的,几朵绒毛似的白云轻轻地掠过去。() 10、这个地方我似乎已到过了。() 11、星星像孩子的眼睛眨呀眨。() .

管理学思考题及参考答案

管理学思考题及参考答案 第一章 1、什么是管理? 管理:协调工作活动过程(即职能),以便能够有效率和有效果地同别人一起或通过别人实现组织的目标。 2、效率与效果 效率:正确地做事(如何做) 效果:做正确的事(该不该做) 3、管理者三层次 高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基层管理者 4、管理职能和(或)过程——职能论 计划、组织、控制、领导 5、管理角色——角色论 人际角色:挂名首脑、领导人、联络人 信息角色:监督者、传播者、发言人 决策角色:企业家、混乱驾驭者、资源分配者、谈判者 6、管理技能——技能论 用图表达。 高层管理概念技能最重要,中层管理3种技能都需要且较平衡,基层管理技术技能最重要。 7、组织三特征? 明确的目的 精细的结构 合适的人员 第二章 泰罗的三大实验: 泰罗是科学管理之父。记住3个实验的名称:1、搬运生铁实验,2、铁锹实验,3、高速钢实验 4、吉尔布雷斯夫妇 动作研究之父 管理界中的居里夫妇 5、法约尔的十四原则 法约尔是管理过程理论之父 记住“十四原则”这个名称就可以了。 6、法约尔的“跳板” 图。 7、韦伯理想的官僚行政组织组织理论之父。6维度:劳动分工、权威等级、正式甄选、非个人的、正式规则、职业生涯导向。 8、韦伯的3种权力 超凡的权力 传统的权力 法定的权力。 9、巴纳德的协作系统论 协作意愿 共同目标 信息沟通 10、罗伯特·欧文的人事管理 人事管理之父。职业经理人的先驱 11、福莱特冲突论 管理理论之母 1)利益结合、 2)一方自愿退让、 3)斗争、战胜另一方 4)妥协。 12、霍桑试验 1924-1932年、梅奥 照明试验、继电器试验、大规模访谈、接线试验 13、朱兰的质量观 质量是一种合用性 14、80/20的法则 多数,它们只能造成少许的影响;少数,它们造成主要的、重大的影响。 15、五项修炼 自我超越 改善心智 共同愿景 团队学习 系统思考 第三章 1、管理万能论 管理者对组织的成败负有直接责任。 2、管理象征论 是外部力量,而不是管理,决定成果。 3、何为组织文化 组织成员共有的价值观和信念体系。这一体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成员的行为方式。 4、组织文化七维度

生化实验思考题参考答案[1].

生化实验讲义思考题参考答案 实验一淀粉的提取和水解 1、实验材料的选择依据是什么? 答:生化实验的材料选择原则是含量高、来源丰富、制备工艺简单、成本低。从科研工作的角度选材,还应当注意具体的情况,如植物的季节性、地理位置和生长环境等,动物材料要注意其年龄、性别、营养状况、遗传素质和生理状态等,微生物材料要注意菌种的代数和培养基成分的差异等。 2、材料的破碎方法有哪些? 答:(1) 机械的方法:包括研磨法、组织捣碎法; (2) 物理法:包括冻融法、超声波处理法、压榨法、冷然交替法等; (3) 化学与生物化学方法:包括溶胀法、酶解法、有机溶剂处理法等。 实验二总糖与还原糖的测定 1、碱性铜试剂法测定还原糖是直接滴定还是间接滴定?两种滴定方法各有何优缺点? 答: 我们采用的是碱性铜试剂法中的间接法测定还原糖的含量。间接法的优点是操作简便、反应条件温和,缺点是在生成单质碘和转移反应产物的过程中容易引入误差;直接法的优点是反应原理直观易懂,缺点是操作较复杂,条件剧烈,不易控制。 实验五粗脂肪的定量测定─索氏提取法 (1)本实验制备得到的是粗脂肪,若要制备单一组分的脂类成分,可用什么方法进一步处理? 答:硅胶柱层析,高效液相色谱,气相色谱等。 (2)本实验样品制备时烘干为什么要避免过热? 答:防止脂质被氧化。 实验六蛋白质等电点测定 1、在等电点时蛋白质溶解度为什么最低? 请结合你的实验结果和蛋白质的胶体性质加以说明。

蛋白质是两性电解质,在等电点时分子所带净电荷为零,分子间因碰撞而聚沉倾向增加,溶液的粘度、渗透压减到最低,溶解度最低。结果中pH约为4.9时,溶液最浑浊,达到等电点。 答: 2、在分离蛋白质的时候,等电点有何实际应用价值? 答: 在等电点时,蛋白质分子与分子间因碰撞而引起聚沉的倾向增加,所以处于等电点的蛋白质最容易沉淀。在分离蛋白质的时候,可以根据待分离的蛋白质的等电点,有目的地调节溶液的pH使该蛋白质沉淀下来,从而与其他处于溶液状态的杂质蛋白质分离。 实验七氨基酸的分离鉴定-纸层析法 1、如何用纸层析对氨基酸进行定性和定量的测定? 答: 将标准的已知氨基酸与待测的未知氨基酸在同一张层析纸上进行纸层析,显色后根据斑点的Rf值,就可以对氨基酸进行初步的定性,因为同一个物质在同一条件下有相同的Rf 值;将点样的未知氨基酸溶液和标准氨基酸溶液的体积恒定,根据显色后的氨基酸斑点的面积与点样的氨基酸质量成正比的原理,通过计算斑点的面积可以对氨基酸溶液进行定量测定。 3、纸层析、柱层析、薄层层析、高效液相层析各有什么特点? 答:

修辞手法练习题

修辞手法练习题 (一)1、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比喻排比) 2、每条岭都是那么温柔,自山脚至岭顶长满了珍贵的树木,谁也不孤峰突起,盛气凌人。(拟人) 3、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暇的翡翠。(排比) 4、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夸张) 5、海底有声音吗?海底有各种动物发出的细微的声音。(设问) 6、生我养我的故乡,我怎么能忘怀呢?(反问) 7、四海皆春春不老,九州同乐乐无穷。(对偶或者对仗) (二) 1、一串串宝石般的水珠飞腾着,飞腾着,落进深潭。(比喻) 2、听了这感人的故事后,你不觉得我们的战士是可爱的吗?(反问) 3、别看小草的身躯是那样的柔弱,却有着惊人的生命力。狂风暴雨休想催垮它;洪水、干旱不能灭绝它;即使是车轮

将它碾得粉身碎骨,不用多久,它又会从地下挺直身躯,开始新的生活。(拟人) 4、蒲公英妈妈为孩子们准备了降落伞,把自己的娃娃送到四面八方。(拟人) 5、芦苇,一片片,一蔟蔟,远看犹如一朵朵绿色的轻云在地平线上飘拂着,给乡村平添了一道风景。(比喻) 6、工人叔叔吼一吼,地球也要抖三抖。(夸张) 7、是什么?这是我们中国人的志气。(设问) 8、您说这比山还高比海海深的情谊,我们怎么能忘记?(反问) 9、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比喻) 10、当春风刚刚吹谢雪花,故乡的芦苇就迫不及待地从泥土里探出尖尖的靛青色的脑袋。(拟人) 11、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对偶) 12、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红旗飘飘把手招。(拟人) 13、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夸张) 14、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对偶比喻) 15、姑娘一闪身向外跑,屋子里连扫帚也在欢笑。(拟人) (三) 1、蟋蟀在平台上弹琴。(拟人)

第1章思考题及参考答案

第一章思考题及参考答案 1. 无多余约束几何不变体系简单组成规则间有何关系? 答:最基本的三角形规则,其间关系可用下图说明: 图a 为三刚片三铰不共线情况。图b 为III 刚片改成链杆,两刚片一铰一杆不共线情况。图c 为I 、II 刚片间的铰改成两链杆(虚铰),两刚片三杆不全部平行、不交于一点的情况。图d 为三个实铰均改成两链杆(虚铰),变成三刚片每两刚片间用一虚铰相连、三虚铰不共线的情况。图e 为将I 、III 看成二元体,减二元体所成的情况。 2.实铰与虚铰有何差别? 答:从瞬间转动效应来说,实铰和虚铰是一样的。但是实铰的转动中心是不变的,而虚铰转动中心为瞬间的链杆交点,产生转动后瞬时转动中心是要变化的,也即“铰”的位置实铰不变,虚铰要发生变化。 3.试举例说明瞬变体系不能作为结构的原因。接近瞬变的体系是否可作为结构? 答:如图所示AC 、CB 与大地三刚片由A 、B 、C 三铰彼此相连,因为三铰共线,体系瞬变。设该 体系受图示荷载P F 作用,体系C 点发生微小位移 δ,AC 、CB 分别转过微小角度α和β。微小位移 后三铰不再共线变成几何不变体系,在变形后的位置体系能平衡外荷P F ,取隔离体如图所 示,则列投影平衡方程可得 210 cos cos 0x F T T βα=?=∑,21P 0 sin sin y F T T F βα=+=∑ 由于位移δ非常小,因此cos cos 1βα≈≈,sin , sin ββαα≈≈,将此代入上式可得 21T T T ≈=,()P P F T F T βαβα +==?∞+, 由此可见,瞬变体系受荷作用后将产生巨大的内力,没有材料可以经受巨大内力而不破坏,因而瞬变体系不能作为结构。由上分析可见,虽三铰不共线,但当体系接近瞬变时,一样将产生巨大内力,因此也不能作为结构使用。 4.平面体系几何组成特征与其静力特征间关系如何? 答:无多余约束几何不变体系?静定结构(仅用平衡条件就能分析受力) 有多余约束几何不变体系?超静定结构(仅用平衡条件不能全部解决受力分析) 瞬变体系?受小的外力作用,瞬时可导致某些杆无穷大的内力 常变体系?除特定外力作用外,不能平衡 5. 系计算自由度有何作用? 答:当W >0时,可确定体系一定可变;当W <0且不可变时,可确定第4章超静定次数;W =0又不能用简单规则分析时,可用第2章零载法分析体系可变性。 6.作平面体系组成分析的基本思路、步骤如何? 答:分析的基本思路是先设法化简,找刚片看能用什么规则分析。

第六章练习题及参考解答

第六章练习题及参考解答 6.1 下表给出了美国1960-1995年36年间个人实际可支配收入X 和个人实际消费支出 Y 的数据。 表6.6 美国个人实际可支配收入和个人实际消费支出 (单位:百亿美元) 注:资料来源于Economic Report of the President ,数据为1992年价格。 要求:(1)用普通最小二乘法估计收入—消费模型; t t u X Y ++=221ββ (2)检验收入—消费模型的自相关状况(5%显著水平); (3)用适当的方法消除模型中存在的问题。 练习题6.1参考解答: (1)收入—消费模型为 t t X Y 0.93594287.9?+-= Se = (2.5043) (0.0075) t = (-3.7650) (125.3411) R 2 = 0.9978,F = 15710.39,d f = 34,DW = 0.5234 (2)对样本量为36、一个解释变量的模型、5%显著水平,查DW 统计表可知,d L =1.411,d U = 1.525,模型中DW

**9484.07831.3?t t X Y +-= )8710.1(=Se (0.0189) t = (-2.0220) (50.1682) R 2 = 0.9871 F = 2516.848 d f = 33 DW = 2.0972 查5%显著水平的DW 统计表可知d L = 1.402,d U = 1.519,模型中DW = 2.0972> d U ,说明广义差分模型中已无自相关。同时,可决系数R 2 、t 、F 统计量均达到理想水平。 93661372855 017831 31 ...?=--=β 最终的消费模型为 Y t = 13.9366+0.9484 X t 6.2 在研究生产中劳动所占份额的问题时,古扎拉蒂采用如下模型 模型1 t t u t Y ++=10αα 模型2 t t u t t Y +++=2 210ααα 其中,Y 为劳动投入,t 为时间。据1949-1964年数据,对初级金属工业得到如下结果: 模型1 t Y t 0041.04529.0?-= t = (-3.9608) R 2 = 0.5284 DW = 0.8252 模型2 20005.00127.04786.0?t t Y t +-= t = (-3.2724)(2.7777) R 2 = 0.6629 DW = 1.82 其中,括号内的数字为t 统计量。 问:(1)模型1和模型2中是否有自相关; (2)如何判定自相关的存在? (3)怎样区分虚假自相关和真正的自相关。 练习题6.2参考解答: (1)模型1中有自相关,模型2中无自相关。 (2)通过DW 检验进行判断。 模型1:d L =1.077, d U =1.361, DWd U , 因此无自相关。 (3)如果通过改变模型的设定可以消除自相关现象,则为虚假自相关,否则为真正自相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