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人体内的红细胞介绍

人体内的红细胞介绍

人体内的红细胞介绍
人体内的红细胞介绍

体内的红细胞生存周期是120天

人体内的正常红细胞不会永远生存下去,一般寿命在120天左右。衰老的红细胞由于本身代谢的改变,如酶活性和糖酵解速度的降低,能量减少,稳定性受到影响,易在脾内破坏或不断在血管床中冲撞而碎裂,这是红细胞的生理性破坏,每天相当于总量的1/120。

衰老的红细胞主要被单核—巨噬细胞系统所吞噬裂解,释出血红蛋白,分解为铁、珠蛋白和卟啉。卟啉则为体内未结合胆红素的主要来源。未结合胆红素在肝脏内形成结合胆红素。胆汁中含有结合胆红素,它经肠道细菌作用,被还原为粪胆原,大部分随粪便排出。少量粪胆原又被肠道重吸收后进入血液循环,其中大多通过肝脏,尚有小部分粪服原通过肾脏,随尿排出。

正常成人每天排出粪胆原为40~280毫克,排出尿胆原<4毫克。当大量红细胞破坏,患者就会出现黄疸,血清游离胆红素增高、大便粪

胆原排出增多,尿中尿胆原呈强阳性而胆红累则阴性。红细胞就是这样不断的生成和破坏,从而维持了其在人体内的一定数量的平衡。

正常人体内红细胞是如何维护平衡的

在人体内的幼红细胞不断增殖过程中,细胞质也逐渐发育成熟。红细胞的平均寿命约120天,衰老的红细胞被单核—巨噬细胞所吞噬、破坏,尤其是脾脏在破坏红细胞中占有重要地位。

红细胞的生命期和红细胞膜的结构、红细胞内酶系统的活力及血红蛋白分子等有密切关系。红细胞内在的任何一种缺陷均可导致红细胞寿命缩短、破坏加速,如超过了骨髓代偿性增生的程度,就会引起溶血性贫血。肿大的脾脏也可阻滞和吞噬过多的红细胞。所以红细胞的平衡是依赖于红细胞膜结构的稳定,红细胞内酶系统的正常活动及血红蛋白分子含量,以及正常的脾脏功能均有关系。

什么是网织红细胞

骨髓中红细胞系统的增生发育过程是:多网织红细胞→多能干细胞→单能干细胞→原始红细胞→早幼红细胞→中幼红细胞→晚幼红细胞→网织红细胞→成熟红细胞。网织红细胞是尚未完全成熟的红细胞,是介于晚幼红细胞和成熟红细胞之间尚未完全成熟的红细胞。在周围血液中的数值可反映骨髓红细胞的生成功能,是判断骨髓红系造血情况和疗效观察的重要指标。

由于网织红细胞胞浆中尚存核糖体、核糖核酸等嗜碱物质,用煌焦油兰等染料进行活体染色后,胞浆中可见蓝绿或蓝色的网状结构,故名网织红细胞(Reticulocyte,Ret)。

从原始红细胞增殖到晚幼红细胞阶段共分裂3~4次,约需72小时,红细胞数由一个变为8一16个,细胞核由大变小而浓缩,胞浆中含血红蛋白逐渐增多。晚幼红细胞以后细胞即不再分裂,发育过程中核

被排出而成为网织红细胞。网织红细胞进一步成熟,RNA消失而为成熟红细胞。从晚幼红细胞发育到成熟红细胞约需48小时,成熟红细胞的寿命约为120天。在正常情况下骨髓中有核红细胞并不释放至血循环,只有网织红细胞和成熟红细胞才释入血中。因此,检查末梢血中网织红细胞数,可以推知骨髓生红细胞的情况。

网织红细胞的形状呈双凹的圆盘形,无细胞核。网织红细胞所占红细胞数的百分比:成人:0.5%-1.5%;新生儿(<3月):2%-6%。

网织红细胞增多表示骨髓增生旺盛。常见于溶血性贫血,尤其是急性溶血性贫血(可达20%以上)、急性大失血。贫血治疗有效。如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经相应治疗后1-2日即开始,1周左右达最高峰。网织红细胞减少:骨髓增生低下,如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白血病。

本文原载于贫血网https://www.wendangku.net/doc/1b18574991.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

红细胞的代谢

第二节红细胞的代谢 ※哺乳动物的红细胞在发育中的形态与代谢的变化 早幼红细胞→中幼红细胞→网质红细胞→成熟红细胞 ⒈早、中幼红细胞:含有胞核、内质网和线粒体,具有合成核酸和 蛋白质的能力,并可以通过有氧氧化获得能量。 ⒉网质红细胞:无细胞核和DNA,不能合成核酸,但尚有少量线 粒体和RNA,可以合成一些蛋白质及有氧氧化供能。 ⒊成熟红细胞:有细胞膜和胞浆,无细胞器,不能合成核酸和蛋白 质,也不能氧化供能,其能量主要来自酵解途径。 一、血红蛋白的生物合成 述:血红蛋白是红细胞中最主要的蛋白质,是在红细胞成熟之前合成的。成年人的血红蛋白由两条α链、两条β链组成。 1.结构:含4个亚基,每个亚基结合1分子血红素 2.组成:珠蛋白和血红素 (一)血红素的合成 述:血红素是含铁卟啉衍生物,是Hb的辅基。 1.合成的组织和亚细胞定位 ⑴合成组织:红细胞的线粒体及胞液 ⑵亚细胞定位:骨髓的幼红细胞和网织红细胞(主要) 2.合成原料:琥珀酰辅酶A、甘氨酸、Fe2+等 3.限速酶:δ氨基γ酮戊酸(ALA)合成酶(辅酶:磷酸吡哆醛)4.合成过程 ⑴δ-氨基-γ-酮戊酸(ALA)的生成 *关键酶:ALA合酶 *反应部位:线粒体

*反应式:课本P158,图13-2 述:维生素B 6缺乏时,血红素合成发生障碍,造成维生素B 6 反应性贫血。 ⑵血红素的生成 ①胆色素原的生成 述:ALA 生成后从线粒体进入胞液。 + AL A 脱水酶 2H 2O ALA ALA 胆色素原(PBG ) ②尿卟啉原与类卟啉原的生成 4x 胆色素原 尿卟啉原Ⅰ、Ⅲ同合酶 尿卟啉原Ⅲ 尿卟啉原Ⅲ脱羧酶 类卟啉原Ⅸ ③血红素的生成 述:胞液中的类卟啉原Ⅲ再进入线粒体 类卟啉原Ⅲ 类卟啉原Ⅲ氧化脱羧酶 原卟啉原Ⅸ 原卟啉原Ⅸ氧化酶 原卟啉Ⅸ 亚铁螯合酶 血红素 述:血红素生成后,迅速进入胞液与珠蛋白结合生成Hb 。 在珠蛋白多肽链合成后,一旦容纳血红素的空穴形成,立 刻有血红素与之结合,并使珠蛋白折叠成其最终的立体结 构,再形成稳定的αβ二聚体;最后,由两个二聚体构成 有功能的α2β2四聚体-血红蛋白。 COOH CH 2CH 2C C O H H H H N H OH O O H O N H 2

(二)红细胞形态学检查课后习题解答(一)

二、红细胞形态学检查课后习题解答 1.正常成熟红细胞是() A.淡红色、中央苍白的双凹圆盘状 B.中央淡红、边缘苍白的双凹圆盘状 C.淡红色椭圆形 D.苍白色的球形 解析:A 正常成熟红细胞是淡红色,中央有一苍白区的双凹圆盘状。 2.血液中数量最多的有形成分是() A.WBC B.REC C.PLT D.单核细胞 解析:B 血液中数量最多的有形成分是REC,红细胞的产生起源于造血干细胞。 3.网织红到成熟红细胞需要()h A.72h B.48h C.24h D.120d 解析:造血干细胞分化发育成网织红细胞的过程在骨髓中进行,需要72h。网织红到成熟红细胞需48h,成熟红细胞平均寿命120d,衰老红细胞最终在脾脏破坏。 4.红细胞的生理功能() A.携带气体 B.携带养料 C.携带代谢产物 D.携带CO 解析:红细胞的生理功能是通过Hb实现交换和携带气体。 5.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大小异常红细胞() A.小红细胞 B.大红细胞 C.巨红细胞 D.椭圆形红细胞 解析:根据细胞大小异常分,红细胞可分为小红细胞、大红细胞、巨红细胞。根据形态异常分类,可分为球形红细胞、椭圆形红细胞、靶形红细胞、镰形红细胞、口型红细胞、棘型红细胞、裂片红细胞。 6.巨型红细胞的直径是() A.<6um B.10um-15um C.>15um D.>10um

解析:C小红细胞的直径<6um;大红细胞的直径10um-15um;巨红细胞>15um。 7.地中海性贫血常见的RBC() A.小红细胞 B.大红细胞 C.巨红细胞 D.椭圆形红细胞 解析:A 小红细胞常见于缺铁性贫血和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如地中海性贫血。珠蛋白合成障碍常见小红细胞中心淡染区扩大。 8.慢性炎症引起的继发性贫血RBC呈() A.单纯小细胞性,无中央淡染区扩大 B.单纯小细胞性,中央淡染区消失 C.球型RBC,中央淡染区消失 D.球型RBC,中央淡染区减小解析:A 慢性炎症引起的继发性贫血RBC呈单纯小细胞性,无中央淡染区扩大,遗传性球型红细胞增多症的小红细胞,生理淡染区消失。 9.遗传性球型红细胞增多性贫血RBC呈() A.单纯小细胞性,无中央淡染区扩大 B.单纯小细胞性,中央淡染区消失 C.球型RBC,中央淡染区消失 D.球型RBC,中央淡染区减小解析:C 慢性炎症引起的继发性贫血RBC呈单纯小细胞性,无中央淡染区扩大,遗传性球型红细胞增多症的小红细胞,生理淡染区消失。 10.大红细胞常见于()贫血。 A.巨幼细胞性贫血 B.急性溶血性贫血 C.地中海性贫血 D.遗传性球细胞增多症 解析:AB 细胞体积>10um;大红细胞常见于巨幼细胞性贫血、急性溶血性贫血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因缺乏叶酸或VitB12,DNA合成障碍,细胞不能及时分裂所致;急性溶血性贫血贫血与未成熟的红细胞增多有关。 11.巨细胞常见于()贫血

红细胞成熟过程哺乳类动物红细胞在成熟过程中要经历一系列的变化

第三章红细胞 一、红细胞成熟过程 哺乳类动物红细胞在成熟过程中要经历一系列的变化: 早幼红细胞具有分裂繁殖的能力,细胞中含有细胞核、内质网、线粒体等细胞器; 从骨髓进入尚未完全成熟的红细胞称为网织红细胞,细胞仍有合成血红蛋白的功能,另外也可见有少量线粒体; 红细胞进入外周血1~3天后。核蛋白体等细胞器消失,成为成熟红细胞。 二、红细胞的基本结构 成熟红细胞是结构功能高度特化的细胞,无细胞核,也无细胞器。 红细胞内的主要成分是血红蛋白。血红蛋白是含卟啉铁的蛋白质。约占红细胞重量的33%,易与酸性染料结合,染成橘红色。 成熟红细胞直径7.5~8.5um,呈双凹圆盘状,表面光滑,中央较薄,约1um,周边较厚。约1.9um,在血涂片标本上显示,中央染色较浅周边较深。这一形态结构特点增加了红细胞的表面积,与体积相同的球形结构相比表面积增大约25%,还可使细胞内任何一点距细胞表面的距离都不超过0.85um。由于胞质细胞内充满了血红蛋白,最大限度地增强了气体交换的功能。 红细胞的数量及血红蛋白的含量随生理功能而政变。婴儿高于成人,运动时多于安静状态,高原地区居民高于平原地区居民。红细胞形态和数量以及血红蛋白的质与量的改变超出正常范围,则表现为病理现象。一般认为红细胞计数<3.0×1012/L,血红蛋白<100g/L,则为贫血(anemia)。红细胞计数>7.0×1012/L、血红蛋白>180g/L,则为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增多。 单个红细胞在新鲜时为淡黄绿色,大量红细胞使血液呈猩红色。多个红细胞常叠连在一起呈緡钱状。 红细胞有一定弹性和形态可变性,它能通过自身的变形而顺利通过直径更小的毛细血管。红细胞正常形态的维持需足够的ATP供能以及细胞内外渗透压的平衡。当缺乏ATP供能时,其形态由圆盘状态变为棘球状,当ATP供能状态改善后亦可恢复。当血浆渗透压降低时,血浆中的水分进入红细胞内,细胞肿胀呈球形甚至破裂,称为溶血,残留的红细胞膜囊称为血影;若血浆渗透压升高,红细胞内水分析出胞外,致使红细胞皱缩,也可导致膜破坏而溶血。 三、红细胞膜的结构 红细胞膜是成熟红细胞存留的唯一细胞器,它对保持红细胞的形态和维持红细胞的生命具有重要的意义。红细胞对外界的所有联系及反应,包括物质运输、免疫反应、信号转导、药物反应等,都由红细胞膜来完成。 人的红细胞膜是由蛋白质(约占49.3%)、脂质(约占42%)、糖类(约占8%)和无机离子等组成,蛋白质与脂质的比值约为1:1。电镜下观察红细胞膜呈三层(暗-明=暗):外层含糖脂、糖蛋白、蛋白质,为亲水性;中间层含磷脂、胆固醇与胆固醇酯、蛋白质具有疏水性;内层主要包含蛋白质,呈亲水性。即红细胞膜基本结构与其他细胞一样以脂双层为主体,蛋白质镶嵌在脂双层中。蛋白质大多与脂质及糖类结合以脂蛋白或糖蛋白的形式存在。这些蛋白质既有维持红细胞结构的作用,又有各自特定的功能。 1、红细胞膜蛋白 发现红细胞膜上有10种主要蛋白和一些少量蛋白质。 红细胞膜在包膜内表面可见一网状结构支撑着整个细胞,称为膜骨架,主要由血影蛋白、锚定蛋白、肌动蛋白、原肌球蛋白、肌球蛋白、加合素、4.1蛋白、4.2蛋白、4.9蛋白相连接构成。这种网状结构通过锚蛋白固定在细胞膜上。 膜骨架系统对维持红细胞的形状、稳定性起着重要作用。

尿红细胞形态检查

1. 项目名称: 尿红细胞形态检查 2. 测定原理: 3. 标本要求: a.晨尿 b.标本必须新鲜无污染 4.试剂: 5.仪器和材料: 显微镜、相差显微镜、计数板、玻片、盖玻片、吸管、试管、离心机 6.标准和质控: 7.操作程序: 7.1 相差显微镜法去新鲜尿10ml,置刻度离心管(最好是塑料离心管)中,1500r/min 离心5min,去上清留0.2ml,充分混匀,将混匀的尿沉渣滴入血细胞计数板内,用光学显 微镜计数红细胞,当红细胞数>8000个/ml时,再涂片用相差显微镜观察红细胞形态,或 染色用油镜观察200个红细胞形态,并计算正常红细胞和各种变形红细胞的百分率。 7.2高倍镜法 a.新鲜血尿:报告肉眼血尿、血色深浅及有关性状。 b.尿常规检验:pH、蛋白、糖、以及沉渣有无管型、白细胞、其他细胞成分。 c.结合临床体征、症状综合判断。 d.高倍镜不染色镜检观察红细胞形态,效果优于相差显微镜。 e.取新鲜尿沉渣20 ul,置载玻片上,盖18mm*mm盖玻片,充满而不外溢,镜下无流动 细胞。 f.计算出正常红细胞、变形红细胞百分率,写出完整的报告。 7.3 结果判定 a.均一性尿中红细胞外型均一,直径7~8um,血红蛋白含量正常,微黄色,其形态与 血液中红细胞相似,有时可见少数棘形和影形红细胞,整个涂片中不存在两种以上的红细 胞类型,也不伴有红细胞管型。 b.变形型(亦称多形型)尿中红细胞大小不均,血红蛋白含量也不正常。红细胞, 形态多样化,常见的变形红细胞胞质从细胞膜向外突起呈芽状小疱,细胞膜破裂,部分胞 质丢失,胞质内有相差质重物或细小的颗粒,胞质呈颗粒状细胞膜内侧间断沉着;细胞一 侧向外伸展,似葫芦状或酵母菌样,胞质向四周聚集,形似面包圈样,有大型红细胞、小 型红细胞和其他畸形等。 c.混合型为以上两种的混合,如果其中一种超过70%,即可判定为均一型或变形型为 主的混合型红细胞血尿。 另外,如果血尿中有较多皱缩的红细胞,可将尿用水稀释1~2倍,静置10min,再行检 查;如果红细胞形态恢复正常,可证明是由于尿液渗透压增高所引起的正常红细胞皱缩; 否则即为变形的红细胞。 8.计算和参考值: a.正常红细胞,正圆,淡黄色,血红蛋白充盈好; b.大红细胞,红细胞胞体大,淡黄色或无色,血红蛋白含量少; c.小红细胞,红细胞变小,大小不等; d.棘形红细胞,红细胞周围有刺状突起; e.皱缩红细胞; f.面包圈形红细胞; g.新月形红细胞; 第 1 页 / 共 2 页

人血红细胞形态参数的识别与分析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人血红细胞形态参数的识别与分析 二级学院 专业 班级 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2013年2月 本论文为大义版,有需要+QQ448580230详谈!适用于普通的 大学论文写作.

诚信声明 我声明,所呈交的毕业论文(设计)是本人在老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据我查证,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设计)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我承诺,论文(设计)中的所有内容均真实、可信。 毕业论文(设计)作者(签名): 年月日

人血红细胞形态参数的识别与分析【摘要】*** 【关键词】人血红细胞;图像处理系统;MATLAB

The identification and analysis of the human red blood cell morphological parameters [Abstract]Objective: *** [Keywords] Human Red Blood Cell Image Processing MATLAB

目录 1 前言 (1) 2 血红细胞形态参数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2) 2.1 血细胞形态参数的研究现状 (2) 2.2 血红细胞形态参数研究的发展趋势 (2) 2.3 市场需求分析 (2) 3 系统开发技术基础 (3) 3.1 Matlab简介 (3) 3.2 Matlab的特点 (3) 3.3 Matlab系统结构 (4) 4 详细系统设计 (5) 4.1 系统的功能模块划分 (5) 4.2 系统主界面 (6) 4.3 文件操作模块 (6) 4.3.1 图像打开 (7) 4.3.2 图像保存 (7) 4.4 虚拟量尺模块 (7) 4.5 图像处理模块 (7) 4.5.1 图像运算 (8) 4.5.2 空洞填充 (8) 4.5.3 边缘检测 (8) 4.6 图像分析模块 (8) 5 系统程序测试结果 (10) 6 总结 (18) 7 参考文献 (20) 8 致谢 (21)

红细胞知识疑难解析

红细胞重点知识疑难解析 1.成熟的红细胞缺核糖体,怎么含有血红蛋白质? 【解析】红细胞产生于红骨髓。造血干细胞通过分化依次成为原始红细胞、幼红细胞和网织红细胞,最后形成为成熟的红细胞,进入血循环。红细胞在红骨髓中生长和成熟时,可发生一系列形态和代谢上的变化。正常成熟红细胞的结构与一般细胞不同,除细胞膜外,缺乏全部细胞器,故其代谢比较简单,但又很特殊。成熟的红细胞内有血红蛋白质,但此时不会产生蛋白质(无合成场所),是在形成成熟红细胞之前就产生了。 2.人的红细胞运输氧气,它的异化作用方式是有氧型呼吸型吗? 【解析】人成熟红细胞没有线粒体,只能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无氧呼吸,将葡萄糖分解成乳酸,并释放少量的能量。代谢类型是针对“红细胞”来说的,异化作用方式无氧呼吸型。针对“个体”来说的,人的异化作用方式需氧型(无氧条件下不能生存)。 3.血红蛋白运送二氧化碳,需不需要消耗能量? 【解析】红细胞内含大量血红蛋白(Hb),红细胞的机能主要由血红蛋白完成。血红蛋白除作为血液缓冲物质而发挥作用外,其主要功能在于携带氧气(O2)和二氧化碳(CO2)。血红蛋白分子是由珠蛋白、原卟啉和二价铁离子(Fe2+)所组成的结合蛋白质。有4条肽链各结合一个辅基即血红素,O2即结合于Fe2+上,血红蛋白与氧疏松结合形成氧合血红蛋白(Hb·O2),这在氧分压高时容易进行,于氧分压低时易于解离。红细胞结合和携带O2的过程并不影响二价铁离子,也即是说不使氧化为三价铁离子;Fe3+无带O2能力,只见于异常的高铁血红蛋白。Hb结合和携带O2、CO2,并不耗能,而红细胞保持双凹圆形和膜的完整性以及保持低铁Hb则需耗能,其能量来自葡萄糖酵解,并以ATP形式提供膜上“Na+-K+泵”活动来完成。4.人的成熟红细胞为什么寿命很短? 【解析】细胞的各个部分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互相紧密联系、协调一致的,实际上一个细胞就是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细胞只有保持完整性,才能够正常地完成各项生命活动。所以核质是相互依存的。例如人体成熟的红细胞、人工去核的细胞和丢弃大部分细胞质的精子细胞,一般不能存活多久,有力地说明细胞完整性的重要意义。 5.衰老的人体红细胞具有细胞衰老的所有特征吗? 【解析】衰老的过程是细胞内生理和生化发生复杂变化的过程,最终反映在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上发生了变化,因而具有细胞衰老的主要特征。(1)在衰老的细胞内水分减少的结果是细胞萎缩,体积变小,细胞新陈代谢减慢。(2)衰老的细胞内,有些酶的活性降低。例如,由于人的头发基部的黑色素细胞衰老时,细胞中的酪氨酸酶活性降低,就会导致头发变白。(3)细胞内色素会随着细胞衰老而逐渐积累,由于细胞内脂褐素占有的面积增大,阻碍了细胞内物质的交流和信息的传递,影响到细胞正常生理功能的进行,最后导致细胞的衰老和死亡。(4)衰老的细胞内呼吸速度减慢,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5)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变,使物质运输功能降低。人和哺乳动物的成熟红细胞无细胞核和细胞器,衰老的红细胞没有核体积变化这个特征。 6.为什么选用哺乳动物红细制备较纯净的细胞膜? 【解析】科学家在进行细胞膜化学成分的分析时,需制备较纯净的细胞膜。从真核细胞分离出纯的细胞膜较为困难,因为会有细胞内其他膜的混杂。而哺乳动物(或人)的成熟的红细胞,没有内膜,没有细胞核,将其特殊处理后造成细胞破裂发生溶血现象,再将溶出细胞外的物质冲洗掉,剩下的结构就是较纯净的细胞膜,在生物学上称为“血影”。

第篇临床检验学基础红细胞检查A

第篇临床检验学基础红 细胞检查A Document number:PBGCG-0857-BTDO-0089-PTT1998

一、A1题:每一道考题下面有A、B、C、D、E5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 个最佳答案,并在答题卡上将相应题号的相应字母所属的方框涂黑。 1.有关红细胞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红细胞平均寿命为100天 B.正常成人红细胞来自骨髓和脾脏 C.衰老的红细胞主要在肝脏破坏 D.正常红细胞表面带正电荷 E.晚幼红细胞已丧失分裂能力 答案:E 2.引起生理性红细胞增多的因素不包括( ) A.妊娠中期 B.多汗 C.冷水刺激 D.恐惧 E.新生儿 答案:A 3.Hayem稀释液中,氯化钠的主要作用是( ) A.防腐 B.提高相对比密 C.防止细胞粘连 D.固定红细胞 E.调节渗透压 答案:E 4.关于血液的理化性质,错误的叙述是( ) A.成人全身血量约为3~4L B.约占成人体重的7%~9% C.血液的比重主要取决于所含红细胞的百分比 D.健康人血液pH值为~ 0) E.血浆渗量为290~310mOsm/(kgH 2 答案:A 5.Hayem稀释液中,硫酸钠的主要作用是( ) A.调节渗透压 B.提高比密,防止细胞粘连 C.防腐 D.抗凝 E.防止血小板聚集 答案:B 6.骨髓被异常细胞或组织浸润所致贫血是( ) A.多发性骨髓瘤 B.再生障碍性贫血 C.巨幼细胞性贫血 D.铁粒幼细胞性贫血 E.单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 答案:A 7.造血干细胞和造血微环境的损害所致的贫血是( ) A.再生障碍性贫血 B.巨幼细胞性贫血 C.缺铁性贫血 D.溶血性贫血 E.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 答案:A 8.被ICSH推荐为Hb测定的参考方法是( ) 测定法 B.沙利法法法法 答案:D 9.SDS-Hb的吸收波峰位于( ) 答案:C 10.新生儿红细胞计数的参考值为( ) A.~×1012/L B.~×1012/L C.~×1012/L D.~×1012/L E.~×1012/L

尿红细胞形态临床指导

尿红细胞形态检查临床指导 一、检验目的与收费 晨尿离心取沉渣于显微镜下按红细胞形态学特征逐个分类,得出正常红细胞与畸形红细胞的百分比,用于鉴别肾性血尿与非肾性血尿。5元/次。二、检验项目 包括离心镜检红细胞个数、正常红细胞和畸形红细胞(出芽红细胞或棘形红细胞、皱缩红细胞或锯齿形红细胞、小红细胞、影红细胞、面包圈样红细胞)的百分比、红细胞平均体积和其他。 三、标本采集注意事项 患者清晨起床后,在未进早餐和其他运动前排泄的尿液(可在清晨5-6时排去第一次尿,留取晨尿第二次的中段尿)。但在采集前一天医生应提供收集的容器和书面说明,如外阴或生殖器的清洁方法、留中段尿等,并在试管做好标识。 留尿前需注意有无尿道邻近器官或组织出血,如有无痔疮、肛裂出血,女性有无月经或阴道出血。同时避免白带污染。为避免部分结晶(草酸结晶、非晶形尿磷酸盐结晶、尿酸结晶等)对检查结果的影响,建议前一晚饮食以清淡为主。 四、标本运输保存 周一至周五早上9时之前送检。洁净的容器内,15ml以上。 留取后及时送往检验科(最好在30min内完成),需要运输时应在避光条件下。 五、标本干扰因素 1.尿液混入血、白带、粪便、烟灰等异物或容器不洁净可能干扰检验结果。 2.尿液放置时间过久可变碱性、尿液中红细胞会破坏。 3.尿液酸碱度和渗透量变化对尿红细胞成分都会有影响。高渗透压尿中尿红细胞皱缩, 六、检验参考值 正常人红细胞甚少,不离心镜检0-偶见/HPF,离心镜检0-3个/HPF。>3个/HPF为镜下血尿。根据形态将血尿分为三类:畸形红细胞占80%以上的肾小球性血尿;畸形红细胞<20%,均一型红细胞>80%以上的非肾小球性血尿;畸形红细胞>20%、<80%的混合型血尿。 1.均一性红细胞血尿,多为非肾小球形血尿。红细胞外形及大小正常,但也偶见影红细胞或棘形红细胞。 2.非均一性红细胞血尿,多为肾小球性血尿,即变形红细胞血尿。其红细胞大小不一,体积可相差3-4倍,外形呈两种以上多形行变化,可见大红细胞、小红细胞、棘形红细胞、皱缩红细胞、面包圈样红细胞、新月形红细胞颗粒形红细胞等。这些形态改变与病理改变的肾小球基底膜对红细胞的挤压损伤、不同PH和不断变化着的渗透压的影响有关。

人体内的红细胞介绍

体内的红细胞生存周期是120天 人体内的正常红细胞不会永远生存下去,一般寿命在120天左右。衰老的红细胞由于本身代谢的改变,如酶活性和糖酵解速度的降低,能量减少,稳定性受到影响,易在脾内破坏或不断在血管床中冲撞而碎裂,这是红细胞的生理性破坏,每天相当于总量的1/120。 衰老的红细胞主要被单核—巨噬细胞系统所吞噬裂解,释出血红蛋白,分解为铁、珠蛋白和卟啉。卟啉则为体内未结合胆红素的主要来源。未结合胆红素在肝脏内形成结合胆红素。胆汁中含有结合胆红素,它经肠道细菌作用,被还原为粪胆原,大部分随粪便排出。少量粪胆原又被肠道重吸收后进入血液循环,其中大多通过肝脏,尚有小部分粪服原通过肾脏,随尿排出。 正常成人每天排出粪胆原为40~280毫克,排出尿胆原<4毫克。当大量红细胞破坏,患者就会出现黄疸,血清游离胆红素增高、大便粪

胆原排出增多,尿中尿胆原呈强阳性而胆红累则阴性。红细胞就是这样不断的生成和破坏,从而维持了其在人体内的一定数量的平衡。 正常人体内红细胞是如何维护平衡的 在人体内的幼红细胞不断增殖过程中,细胞质也逐渐发育成熟。红细胞的平均寿命约120天,衰老的红细胞被单核—巨噬细胞所吞噬、破坏,尤其是脾脏在破坏红细胞中占有重要地位。 红细胞的生命期和红细胞膜的结构、红细胞内酶系统的活力及血红蛋白分子等有密切关系。红细胞内在的任何一种缺陷均可导致红细胞寿命缩短、破坏加速,如超过了骨髓代偿性增生的程度,就会引起溶血性贫血。肿大的脾脏也可阻滞和吞噬过多的红细胞。所以红细胞的平衡是依赖于红细胞膜结构的稳定,红细胞内酶系统的正常活动及血红蛋白分子含量,以及正常的脾脏功能均有关系。

异常红细胞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盛泽分院) 把血液制成细胞分布均匀的薄膜涂片,用复合染料染色,观察红细胞形态、数量和质量的变化,对疾病有辅助诊断意义。 二、试剂: 瑞氏-姬姆萨复合染色液 三、操作: 1.采血后推制厚薄适宜的血膜片,血膜应呈舌状,头、体、尾清晰可分。 2.推好的血膜在空气中晃动,以促使快干,天气寒冷或潮湿时,应于37℃ 温箱中保温促干,以免细胞变形缩小。 3.瑞氏-姬姆萨复合染色。 4.选择涂片的体尾交界处染色良好的区域在油镜下观察红细胞形态、大小、 染色质。 四、临床意义: 各种贫血患者,红细胞形态和着色有不同程度的改变,观察外周血红细胞形态,将有助于贫血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外周血无核红细胞变化有以下几种类型: 1.大小异常 正常红细胞大小较为一致,直径为6-9μm,在各种贫血时,红细胞可出 现大小不一,凡直径>10μm者称大红细胞;>15μm者称巨红细胞,常见 于巨幼细胞性贫血、肝脏疾病等;直径<6μm者称为小红细胞,多见于缺 铁性贫血等疾病, 2.形态异常 ①球形红细胞;见于a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b自身免疫性溶血性 贫血;c异常血红蛋白病(HbS及HbC病等)。 ②椭圆形红细胞;见于a一般要高于25%-50%才有诊断价值;b大细胞 性贫血,可达25%;c其他各类贫血都可有不同程度的增多。 ③靶形红细胞;主要见于a地中海贫血;b严重缺铁性贫血;c 一些血 红蛋白病(血红蛋白C、D、E、S病);d肝病、脾切除后及阻塞性黄 疸等。 ④镰形红细胞;主要见于遗传性镰形红细胞增多症。 ⑤口形红细胞;增高见于a口形细胞增多症;b急性乙醇中毒。 ⑥棘形红细胞;见于a棘细胞增多症,可高达70%-80%;b严重肝病或 制片不当。 ⑦皱缩红细胞 ⑧锯齿细胞 ⑨裂片细胞 3.染色异常

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的呼吸方式

创作编号: GB8878185555334563BT9125XW 创作者:凤呜大王* 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的呼吸方式 哺乳动物的成熟红细胞结构很特殊,既没有细胞核也无线粒体、核糖体等各种细胞器,却富含血红蛋白,这种结构特点与其运输O2的功能是相适应的。 因为无线粒体,红细胞进行无氧呼吸供能。有些学生对此产生疑问:红细胞本身携带O2,却进行无氧呼吸供能,有O2存在时,其无氧呼吸不会受抑制吗?并列举如下理由:①很多种厌氧型的细菌若生活在空气中,其无氧呼吸受到抑制,不能正常生存。②酵母菌等兼性厌氧型的生物生活在氧气充足的环境中进行有氧呼吸,在缺氧的条件下才进行无氧呼吸。 首先明确并不是所有厌氧型的生物都不能生活在有氧环境中,只有那些严格厌氧菌才不能生活在空气中(如光合细菌,产甲烷杆菌等),而耐氧性厌氧菌是可以生活在空气中的。厌氧菌能否生活在空气中,与其体内是否含有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或过氧化物酶)有关。细胞代谢过程中会产生自由基,自由基是指那些带有奇数电子数的化学物质,它们都带有未配对的自由电子,具有高度的化学活性。在O2存在时还会产生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它是活性氧的形式之一,性质极不稳定,化学反应能力极强,在细胞内可破坏各种重要生物大分子和膜结构,还可形成其他活性氧化物,故对生物体极其有害。好氧性生物或耐氧性厌氧菌细胞内可合成SOD和过氧化氢酶(或过氧化物酶),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在SOD作用下被歧化成H2O2,在过氧化氢酶作用下H2O2又进一步转变成无毒的H2O,而严格厌氧菌不能合成SOD,在有O2存在时,由于无法歧化超氧阴离子自由基而身受毒害,无法生存。 红细胞内存在这两种酶(红细胞未成熟前已合成),生活在有氧环境中,不会受自由基的危害而抑制其代谢活动。 酵母菌等兼性厌氧型的生物,在缺氧的条件下进行无氧呼吸,当氧气充足时进行有氧呼吸,其无氧呼吸将会受到抑制。为什么在O2充足时,酵母菌的无氧呼吸会受到抑制呢?已知磷酸果糖激酶是无氧呼吸(糖酵解)过程中关键的限速酶,ATP对磷酸果糖激酶具有抑制作用,在有柠檬酸、脂肪酸时会加强抑制效应,而ADP、AMP、无机磷则对此酶有激活作用,酵母菌有氧呼吸会产生较多的ATP,使ATP/ADP比值增高,无机磷相对减少,有

红细胞

红细胞 血液中的红细胞是血球当中最多的一种,也是体内数量最多的细胞。 正常成人每升血液中红细胞的平均值,男性约4~5×103个,女性约3.5~4.5×103个,居各类血细胞之首,如果将全身的红细胞一个个连接起来,能环绕地球赤道4.5圈。 胞体为双凹圆盘状,直径约7.5微米,中央较薄,周边部较厚。新鲜的单个红细胞呈浅黄绿色,多个红细胞常叠连在一起,稠密的红细胞使血液呈红色。 红细胞成熟时,无细胞核和细胞器,胞质内充满血红蛋白。血红蛋白约占红细胞重量的33%,具有携带O2和部分CO2的功能,每100升血液中血红蛋白含量,男性约120~150克,女性约110~150克。一般说,红细胞数少于3.5×103个/升,血红蛋白低于110克/升,则为贫血。 红细胞的平均寿命约为120天,在此期间,一个红细胞可在组织和肺脏之间往返大约5~10万次。衰老的红细胞多被脾、肝、骨髓等处的巨噬细胞吞噬分解。同时,体内的红骨髓生成和释放同等数量的红细胞进入外周血液,维持红细胞总数的相对恒定,以参与人体内的气体交换。当机体需要输血时,最输同型血,但尚需进行交叉配血实验,因红细胞膜上有ABO血型抗原存在。 红细胞是边缘较厚,中央略凹的扁园形细胞,直径7~8μm。细胞质中含有大量血红蛋白而显红色(见血细胞示意图)。 红细胞是在骨髓中制造的,发育成熟后进入血液。衰老的红血球被脾、肝、骨髓等处的网状内皮系统细胞吞噬和破坏,平均寿命120天。红细胞的主要生理功能是运输氧及二氧化碳,这主要是通过红细胞中的血蛋白实现的。 血红蛋白具有运输氧及二氧化碳能力。与氧结合的血红蛋白称为氧合血红蛋白,色鲜红。动脉血所含的血红蛋白大部分为氧合血红蛋白,所以呈鲜红颜色;与二氧化碳结合的血红蛋白称为碳酸血红蛋白。氧及二氧化碳同血红蛋白的结合都不牢固,很易分离。 在氧分压较高肺内,静脉血中的碳酸血红蛋白解离,并与氧结合转变为氧合血红蛋白;而在氧分压较低的组织内,动脉血中的氧合血红蛋白解离,并与二氧化碳结合转变为碳酸血红蛋白。红血球依靠其血红蛋白的这种特殊性而完成运输氧及二氧化碳的任务。 红细胞的形态特点是什么? 人与哺乳动物的成熟红细胞为红色无核的双凹(或单凹)圆盘形细胞,平均直径约8000nm(8μm)。这些形态特点,使红细胞的代谢率较低,又有较大的表面积,有利于与周围血浆充分进行气体交换,双凹圆盘形细胞比球形细胞有较大的表面积与体积之比。此比值越大,越易于变形,故红细胞能卷曲变形,以此适应通过直径小于它的毛细血管并能通过脾和骨髓的血窦壁及其膜孔隙,通过后再恢复原状,这种变化叫做可塑性变形。 红细胞有哪些生理特性? 红细胞膜为脂质双分子层的半透膜,对物质的通透具有选择性,不能通过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氧和二氧化碳等脂溶性气体以单纯扩散方式可自由通过,葡萄糖和氨基酸等亲水性物质依靠易化扩散通过,负离子如Cl-、HCO3-等较易通过,尿素也可自由透入,而Na+ 、K+等正离子很难通过,需依赖钠泵来主动转运。 钠泵的能量来自红细胞消耗葡萄糖产生的A TP提供,并用以保持膜的完整性和膜内外的Na+ 、K+浓度梯度。贮于血库较久的血液其血浆K+浓度升高,因低温时红细胞代谢率低,以致Na+、K+泵活动缺乏能量来源,不能将K+泵入细胞内。

孕妇血红细胞检查

孕妇血红细胞检查 血细胞检查应该是血细胞抗原检查。 这一检查最重要的目的是筛查是否会发生新生儿溶血,新生儿溶血是分娩时发生的非常危险的情况之一,常常导致新生儿死亡,因此血细胞抗原检查是孕妇最重要的检查之一。 基因诊断: 基因诊断是核酸分子杂交的方法。用基因工程的原理制备基因探针。基因探针一段带标记的、与待查基因或其邻近区段的核苷酸顺序互补的核酸片段。把基因探针和待查基因都变性成为单链,再彼此互补变性成为双链,这就是核酸分子杂交。由于待查基因事前已被限制酶切成一定长度的片段,所以,根据杂交片段长度的多态性,就可以分析待查基因是否突变。运用同样的方法,已有一大批重要的遗传病,如苯丙酮尿症、珠蛋白合成障碍性贫血、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甲型血友病、乙型血友病、成年型多囊肾、慢性进行性舞蹈病等,建立了产前基因诊断和症状前基因诊断的方法。 基因诊断方法: 因诊断(gene diagnosis)是以探测基因的存在,分析基因的类型和缺陷及其表达功能是否正常,从而达到诊断疾病的一种方法。它是继形态学、生物化学和免疫学诊断之后的第四代诊断技术,它的诞生与发展得益于分子生物学理论和技术的迅速发展。 常用基因诊断技术: 一、Southern印迹法(Southern blot) 基本原理是:硝酸纤维膜或尼龙滤膜对单链DNA的吸附能力很强,当电泳后凝胶经过DNA 变性处理,覆以上述滤膜,再于其上方压上多层干燥的吸水纸,借助它对深盐溶液的上吸作用,凝胶上的单链DNA将转移到滤膜上。转移是原位的,即DNA片段的位置保持不变。转移结束后,经过80℃烘烤的DNA,将原位地固定于膜上。 当含有特定基因片段已原位转移到膜上后,即可与同位素标记了的探针进行杂交,并将杂交的信号显示出来。杂交通常在塑料袋中进行,袋内放置上述杂交滤膜,加入含有变性后探针的杂交溶液后,在一定温度下让单链探针DNA与固定于膜上的单链基因DNA分子按碱基到互补原理充分结合。结合是特异的,例如只有β珠蛋白基因DNA才能结合上β珠蛋白的探针。杂交后,洗去膜上的未组合的探针,将Ⅹ线胶片覆于膜上,在暗盒中日光进行放射自显影。结合了同位素标记探针的DNA片段所在部位将显示黑色的杂交带,基因的缺失或突变则可能导致带的缺失或位置改变。 二、聚合酶链反应 近年来,基因分析和基因工程技术有了革命性的突破,这主要归功于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的发展和应用。应用PCR技术可以使特定的基因或DNA 片段在短短的2-3小时内体外扩增数十万至百万倍。扩增的片段可以直接通过电泳观察,也可用于进一步的分析。这样,少量的单拷贝基因不需通过同位素提高其敏感性来观察,而通过扩增至百万倍后直接观察到,而且原先需要一、二周才能作出的诊断可以缩短至数小时。

红细胞专题

“红细胞”专题复习 山东省青岛市第九中学辛建福 红细胞不仅在动物体内起着非常重要的生理作用,还作为生物科学某些领域研究的好材料, 且课本涉及的地方有多处。因此,有关红细胞知识点常成为高考命题的切入 点。现将有关的考点归纳总结如下: 考点1.组成细胞的分子 例1.“朴雪”乳酸亚铁口服液可以有效地治疗人类缺铁性贫血症,这是因为其中的 Fe2+进入人体后能() A.调节血液的酸碱平衡 B.调节血液的渗透压 C.构成中的血红蛋白 D.促使更多红细胞的产生 解析:此题考查红细胞内血红蛋白特有的无机盐组成和无机盐的生理作用。某些无机盐可以用来构造细胞内某些复杂化合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如Fe2+进入人体后构成血红蛋白的主要成分,Mg2+是叶绿素分子必需的成分。故答案选C。 答案: C 考点2.细胞的基本结构 例2.若从成熟的红细胞上获取细胞膜,可用来处理细胞的试剂是()

A.10%盐酸 B.蛋白酶 C.磷脂酶 D.清水 解析:此题考查成熟红细胞膜的化学物质组成和分离出纯细胞膜的方法。获取细胞膜就是让其破裂,让内部物质释放出。10%盐酸浓度高,使红细胞皱缩甚至杀死;脂类和蛋白质是细胞膜的主要组成物质,故蛋白酶、磷脂酶均使膜结构遭破坏;清水使细胞渗透吸水胀破,内部物质流出只剩细胞膜。故选D。 答案: D 例3.人的红细胞和精子的寿命都很短,这一事实体现了() A.环境因素的影响 B.功能对寿命的决定 C.核质相互依存的关系 D.遗传因素的作用 解析:此题考查红细胞的寿命和细胞的完整性。细胞的各个部分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互相紧密联系、协调一致的,实际上一个细胞就是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细胞只有保持完整性,才能够正常地完成各项生命活动。例如人体成熟的红细胞、人工去核的细胞和丢弃大部分细胞质的精子细胞,一般不能存活多久,有力地说明细胞完整性的重要 意义。故答案选C。 答案:C 考点3.细胞的生命历程 例4.青蛙红细胞的分裂方式是()

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的呼吸方式讲解学习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的呼吸方式 哺乳动物的成熟红细胞结构很特殊,既没有细胞核也无线粒体、核糖体等各种细胞器,却富含血红蛋白,这种结构特点与其运输O2的功能是相适应的。 因为无线粒体,红细胞进行无氧呼吸供能。有些学生对此产生疑问:红细胞本身携带O2,却进行无氧呼吸供能,有O2存在时,其无氧呼吸不会受抑制吗?并列举如下理由:①很多种厌氧型的细菌若生活在空气中,其无氧呼吸受到抑制,不能正常生存。②酵母菌等兼性厌氧型的生物生活在氧气充足的环境中进行有氧呼吸,在缺氧的条件下才进行无氧呼吸。 首先明确并不是所有厌氧型的生物都不能生活在有氧环境中,只有那些严格厌氧菌才不能生活在空气中(如光合细菌,产甲烷杆菌等),而耐氧性厌氧菌是可以生活在空气中的。厌氧菌能否生活在空气中,与其体内是否含有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或过氧化物酶)有关。细胞代谢过程中会产生自由基,自由基是指那些带有奇数电子数的化学物质,它们都带有未配对的自由电子,具有高度的化学活性。在O2存在时还会产生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它是活性氧的形式之一,性质极不稳定,化学反应能力极强,在细胞内可破坏各种重要生物大分子和膜结构,还可形成其他活性氧化物,故对生物体极其有害。好氧性生物或耐氧性厌氧菌细胞内可合成SOD和过氧化氢酶(或过氧化物酶),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在SOD作用下被歧化成H2O2,在过氧化氢酶作用下H2O2又进一步转变成无毒的H2O,而严格厌氧菌不能合成SOD,在有O2存在时,由于无法歧化超氧阴离子自由基而身受毒害,无法生存。 红细胞内存在这两种酶(红细胞未成熟前已合成),生活在有氧环境中,不会受自由基的危害而抑制其代谢活动。 酵母菌等兼性厌氧型的生物,在缺氧的条件下进行无氧呼吸,当氧气充足时进行有氧呼吸,其无氧呼吸将会受到抑制。为什么在O2充足时,酵母菌的无氧呼吸会受到抑制呢?已知磷酸果糖激酶是无氧呼吸(糖酵解)过程中关键的限速酶,ATP对磷酸果糖激酶具有抑制作用,在有柠檬酸、脂肪酸时会加强抑制效应,而ADP、AMP、无机磷则对此酶有激活作用,酵母菌有氧呼吸会产生较多的ATP,使ATP/ADP比值增高,无机磷相对减少,有氧呼吸过程中还会使柠檬酸等物质增多,最终抑制了磷酸果糖激酶的活性,同时NADH进入线粒体中被有氧呼吸消耗,不能还原乙醛生成乙醇,还会使糖酵解过程中的NAD和NADH不能发生周转,也影响了糖酵解速度。 由以上可知,抑制无氧呼吸的直接原因,是生物细胞进行了有氧呼吸,在有氧呼吸的过程中发生的物质变化抑制了无氧呼吸的进行,并不是由于O2的存在直接抑制了无氧呼吸。成熟的红细胞内由于缺乏有氧呼吸酶系,不能进行有氧呼吸,所以红细胞尽管携带较多的O2也不会抑制其无氧呼吸。 红细胞进行无氧呼吸是与其运输O 2的功能相适应的,因其结合和携带O 2 的过 程中并不消耗O 2,从而有效地提高了运输O 2 的效率。红细胞自身生命活动所消 耗能量并不多,其无氧呼吸产生能量主要是保证细胞膜上离子泵的正常运转,使红细胞维持细胞内高钾、低钙和低钠的状态,还能保证低铁血红蛋白不被氧化。(若血红蛋白中的Fe2+被氧化为Fe3+,形成高铁血红蛋白,高铁血红蛋白中的Fe3+

18、“红细胞”专题复习

“红细胞”专题复习 红细胞不仅在动物体内起着非常重要的生理作用,还作为生物科学某些领域研究的好 材料, 且课本涉及的地方有多处。因此,有关红细胞知识点常成为高考命题的切入点。本文精选与红细胞有关的高考或模拟试题进行例析,便于同学们较系统地掌握有关红细胞的知识考点。 例1、“朴雪”乳酸亚铁口服液可以有效地治疗人类缺铁性贫血症,这是因为其中的Fe2+进入人体后能() A、调节血液的酸碱平衡 B、调节血液的渗透压 C、构成中的血红蛋白 D、促使更多红细胞的产生 [解析] 此题考查红细胞内血红蛋白特有的无机盐组成和无机盐的生理作用。某些无机盐可以用来构造细胞内某些复杂化合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如Fe2+进入人体后构成血红蛋白的主要成分,Mg2+是叶绿素分子必需的成分。故答案选C。 例2、青蛙红细胞的分裂方式是() A、二分裂 B、无丝分裂 C、有丝分裂 D、减数分裂 [解析] 此题考查非哺乳类动物红细胞的结构和蛙的红细胞独特的分裂方式。无丝分裂是最早发现的一种细胞的分裂方式,早在1841年就在鸡胚的的血细胞中看到了。其过程是:一般细胞核先延长,从中部内凹缢裂为二,接着整个细胞从中部缢裂为二,形成两个子细胞 ...。因为在分裂开过程中核膜、核仁并不消失,也无染色体变化和纺锤体丝出现,所以叫无丝分裂,它是真核细胞的一种分裂方式,如蛙的红细胞分裂方式就是这样。二分裂是指单细胞生物(如细菌)一种常见的繁殖方式,进行分裂生殖时,先是核逐渐延长,然后逐渐分成两个 新个体 ...。虽然两者都要“一分为二”,但分裂的机理和本质有所不同。顺便提醒一句,人和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无细胞器和细胞核等结构,而非哺乳类动物红细胞如鸟类成熟红细胞仍然有细胞核,难怪我们用鸡血细胞作为提取DNA的材料。故答案选B 。 例3、为从成熟的红细胞上获取细胞膜,可用来处理细胞的试剂是() A、10%盐酸 B、蛋白酶 C、磷脂酶 D、清水 [解析] 此题考查成熟红细胞膜的化学物质组成和分离出纯细胞膜的方法。获取细胞膜就是让其破裂,让内部物质释放出。10%盐酸浓度高,使红细胞皱缩甚至杀死;脂类和蛋白质是细胞膜的主要组成物质,故蛋白酶、磷脂酶均使膜结构遭破坏;清水使细胞渗透吸水胀破,内部物质流出只剩细胞膜。故选D。 例4、在下列物质中,不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 A、血红蛋白 B、氨基酸 C、葡萄糖 D、CO2和O2 [解析] 此题考查红细胞的成分和内环境的概念。血红蛋白是红细胞内部的成分,不在细胞外液(相对人体外部环境来说,又称为内环境),即血红蛋白不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故答案选A。 例5、人的红细胞和精子的寿命都很短,这一事实体现了() A、环境因素的影响 B、功能对寿命的决定 C、核质相互依存的关系 D、遗传因素的作用 [解析] 此题考查红细胞的寿命和细胞的完整性。细胞的各个部分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互相紧密联系、协调一致的,实际上一个细胞就是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细胞只有保持完整性,才能够正常地完成各项生命活动。例如人体成熟的红细胞、人工去核的细胞和丢弃大部分细胞质的精子细胞,一般不能存活多久,有力地说明细胞完整性的重要意义。故答案选C。例6、当氧气含量升高时,下列哪一项所包含的内容是不可能发生的()

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及习题考查

哺乳动物红细胞专题知识总结 哺乳动物红细胞专题知识总结 生物组赵鹏 高中阶段关于红细胞的知识一再出现,尤其是哺乳动物红细胞,历年各省高考题、全国高考题多次以红细胞为知识背景考查学生的能力水平,由此也凸现了红细胞知识的重要性。在此做以总结,望在同仁中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 形态与颜色:双凹型结构、红色。如下图: 二、产生:由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分裂、分化形成。其分化的示意图如下: 三、基因突变——镰刀型细胞贫血症: 1、 病因:造血干细胞分裂分化形成红细胞的过程中还要不断地分裂形成新的干细胞,若这个过程发生基因突变,则可能诱发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其示意图如下: 2、概述:是一种隐性基因遗传病。患病者的血液红细胞表现为镰刀状,其携带氧的功能只有正常红细胞的一半。 3、诊断: (1)细胞水平:取血液制装片,光学显微镜观察红细胞的形态; (2)分子水平:利用β—珠蛋白基因做成的探针进行检测。 典型考题: 例、(07江苏高考生物试卷38题)单基因遗传病可以通过核酸杂交技术进行早期诊断。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一种在地中海地区发病率较高的单基因遗传病。已知红细胞正常个体的基因型为BB、Bb,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患者的基因型为bb。有一对夫妇被检测出均为该致病基因的携带者,为了能生下健康的孩子,每次妊娠早期都进行产前诊断。下图为其产前核酸分子杂交诊断和结果示意图。 (1)从图中可见,该基因突变是由于________引起的。巧合的是,这个位点的突变使得原来正常基因的限制酶切割位点丢失。正常基因该区域上有3个酶切点,突变基因上只有2个酶切点,经限制酶切割后,凝胶电泳分离酶片段,与探针杂交后可显示出不同的带谱,正常基因显示________条,突变基因显示________条。 (2)DNA或RNA分子探针要用________等标记。利用核酸分子杂交原理,根据图中突变基因的核苷酸序列(---ACGTGTT---),写出作为探针的核糖核苷酸序列________。 (3)根据凝胶电泳带谱分析可以确定胎儿是否会患有镰刀型细胞贫血症。这对夫妇4次妊娠有胎儿Ⅱ-1~Ⅱ-4中基因型BB个体是____________,Bb的个体是________,bb的个体是_______________。 评析:展示本题的目的不仅在于让学生巩固复习利用探针来诊断疾病的方法,同时让学生了解整个过程的梗概,因为近些年高考题中,有关电泳的考题并不少见,可藉此机会向学生简述。 答案:(1)碱基对改变(或A变成T) 2 1 (2)放射性同位素(或荧光分子等) …UGCACAA…(3)Ⅱ一l和Ⅱ一4 Ⅱ一3 Ⅱ一2 4、治疗:骨髓移植,即向患者移植正常人的造血干细胞。 1骨髓库:骨髓库并不是把供者的骨髓或造血干细胞存到库里。骨髓库里保存的只是志愿捐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