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重症监护病房(完整版)

重症监护病房(完整版)

重症监护病房(完整版)
重症监护病房(完整版)

1世界ICU的发展简史

ICU始于对呼吸衰竭的集中治疗和护理。1952年夏,丹麦哥本哈根脊灰流行,造成延髓性呼吸麻痹,多死于呼吸衰竭。病人被集中,通过气管切开保持呼吸道畅通并进行肺部人工通气,使死亡率显著下降。治疗效果的改善,使有关医生认识到加强监护和治疗的重要性。50年代初,英国建立呼吸重症监护治疗病房(RICU) 。美国1961年麻省总医院RICU一年就治疗400例病人。50年代,体外循环下心内直视手术的成功为现代ICU的建立提供了客观需要。

2ICU的分类

综合性ICU (general ICU)、专科ICU: SICU外科ICU(surgical ICU); CCU,冠心病

ICU(coronary heart disease care unit); RCU,呼吸系统疾病ICU(respiratory disease care

unit);ECU,急诊ICU(emergency care unit) ;PICU,儿科ICU(pediatric ICU) ;心肺重症监护治疗病房(CPICU);心脏外科重症监护治疗病房(CSICU);神经外科重症监护治疗病房(NSICU);危重肾病重症监护治疗病房(UICU) ;婴幼儿重症监护治疗病房(IICU)。

3ICU的设置及仪器设备

500张床以下的综合性医院应设综合性ICU:ICU床位占总床位的1%~2%,发达国家达5-10%;一个ICU8-12张床;每张床占地不小于20平米,以25平米为宜;床位间隔大于1.5cm。床头留60cm 空隙,病床配有脚轮及制动装置。每张床的天花板上设有天轨,其上有可以自由移动的吊液装置及围帐。温度24±1.5℃,相对湿度50%-60%。

4中心ICU病房

4.1ICU设备

监测设备:多功能生命体征监测仪、呼吸功能监测仪、心脏血流动力学监测仪、脉搏血氧饱和度仪、血气分析仪、心电图机。监护仪器按系统或器官功能参数分门排列,左列显示功能参数,右列为治疗参数。治疗设备:呼吸机、除颤器、输液泵、注射泵、起搏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器、血液净化仪、麻醉机、中心供氧、中心吸引装置、体外膜式肺氧合(ECMO)装。

5ICU人员结构及护士要求

5.1ICU主任;ICU主治医师1-2名;ICU住院医师2-4名;ICU医生与病人之比为1-2:1;ICU护士长1-2名;ICU护士与床位为3-4:1,ICU护士与病人为2-3:l。

5.2ICU护士要求:具有多学科医疗护理及急救基础知识、掌握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掌握各种监护仪的使用、管理、监测参数及图像分析。

5.3ICU护士的能力; 有效地获取知识的能力;敏锐精细的观察力(运用仪器设备、视、触、听、嗅);突出应变能力;非语言交流能力;情绪的调节与自控能力;ICU护士应以良好的服务态度,严谨的工作作风,熟练的技巧,使病人感到亲切宽慰、安全舒适。

6ICU的基本功能

有心肺复苏能力;有呼吸道管理及氧疗能力;有持续生命体征监测和有创血流动力监测能力;有紧急心脏临时起搏能力;有对检验结果做出快速反应的能力;有对各脏器功能长时间的支持能力;有进行全肠道外静脉营养支持的能力;能熟练地掌握各种监测技术及操作技术;转送病人有生命支持的能力.

7ICU收治对象

创伤、休克、感染引起MODS者;心肺脑复苏后继续支持;严重的多发性复合伤;理化因素所致危急病症;严重心梗、心律失常、心衰、不稳定型心绞痛;术后重症患者或高龄术后意外高危者;严重水电解质酸碱渗透压失衡;严重代谢障碍性疾病(甲状腺、肾上腺、胰腺、垂体);大出血、昏迷、抽搐、呼衰需支持者;器官移植后监测。

8ICU的实际管理及守则

8.1急救装备和措施应常备不懈

监测参数定时观察、记录、储存、提取、分析、综合和判断; 报警信号就是呼救,必须立即检查;用机械通气时,护士绝不能离开现场;应用血管扩张剂或增强心肌收缩力药物时,要密观滴速并及时调整,滴速可因静脉痉挛或中心静脉压下降有所减增;工作人员用语必须清晰、确切,负责人应每日查房2~3次;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和隔离制度:肾透、气管切开、明显感染、免疫抑制病人,须住单间。护士应穿有色工作服;适当的空气净化、ICU工作人员,要经常做鼻拭子培养;洗手盆每周应用氢氧化钠球97.5%及福尔马林处理两次;各种鲜花不应拿入清洁区,病人只能通过玻璃窗观赏;安静舒适的环境。

8.2重症病人的监测和护理

血流动力学的监测和护理;呼吸功能的监测;其他系统及脏器功能的监测;血流动力学的监测和护理。无创如心电图、无创动脉压监测(NIBP);有创如中心静脉压、漂浮导管。适应症:各科危重患者。创伤、休克、呼衰和心血管疾病以及心胸、脑外科、较大而复杂手术。Hemodynamic monitoring:心率(heart rate,HR):正常值60-100次/分;心率监测临床意义:判断心输出量(CO),CO=每搏输出量(SV)×HR(50 估计心肌耗氧(MVO2):MVO2与HR成正比,HR与收缩压(SBp)的乘积(Rpp)反映心肌耗氧。 Rpp=HR×SBp,正常<1200,大于1200表示心肌耗氧增加。动脉压(arterial blood presssure,Bp):影响血压的因素:心排血量、循环血容量、周围血管阻力、血管壁弹性、血液粘滞度。

测量方法:无创性血压监测:袖带测压、自动无创测压(NIBP)。无创伤可重复;操作简便容易掌握;适应症广;自动化监测;袖带测平均动脉压较准确。但不能连续。动脉穿刺插管直接测压: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sure,MAP)是指心动周期的平均血压。能评估左室泵功能、器官和组织血流。正常值8~13.3kPa 。 MAP=DBp+1/3(SBp-DBp)=CO×SVR。中心静脉压(central venous pressure,

CVP):CVP胸腔内上、下腔静脉或右心房内的压力。是评估血容量、右心前负荷及右心功能的重要指标。正常值为5~12cmH2O 。CVP过低为血容量不足或静脉回流受阻;CVP过高为输入液体过多或心功能不全。

适应症:各类大中手术,尤心胸颅脑手术;各种休克;脱水、失血和血容量不足;心力衰竭;大量静脉输血、输液或静脉高能量营养。CVP注意事项:判断导管插入上、上腔静脉或右房无误。玻璃管零点对第4肋间右心房水平。确保管道内无凝血、空气,管道无扭曲。测压时确保静脉内导管通畅无阻。加强管理,严格无菌操作。影响因素:病理、神经、药物、麻醉插管和机械通气、其它如缺氧等。并发症:感染、出血和血肿、其它血气胸、血气栓等。漂浮导管应用:1970年发明Swan-Ganz多腔(2-5)肺动脉导管。Swan-Ganz导管用聚氯乙烯材料推压而成,不透X线。成人有5F、6F、7F、7.5F,全长110cm,每10cm有黑色环形标记。儿童有4F和5F,全长60cm。四腔Swan-Ganz导管:端孔为主腔开口用于监测肺动脉压和采集血标本。距管端30cm处有一侧孔,用于监测右房压、CVP、CO和输液。热敏计位于距管端4cm处,用于感知热阻抗的变化,尾端与计算机相连。端孔1-2mm 处有一气囊与尾端的注射器相连可注入气体(1.25-1.5ml)。Swan-Ganz原理:心室舒张末期,主动脉瓣和肺动脉瓣均关闭,而二尖瓣开放形成液流内腔。心室舒张末压(LVDEP)=肺动脉舒张压(PADP)=肺小动脉楔压(PAWP)=肺毛细血管楔压(PCWP) 。

临床意义:估价左右心室功能;区别心源性和非心源性肺水肿;指导治疗:选择最佳PEEP确定漂浮导管位置。肺动脉楔压(pulmonary aortic wedge pressure,PAWP) 正常值为0.8-1.6kPa。可判定左心室功能,反映血容量是否充足。>2.4kPa:左心功能不全、急性心源性肺水肿;<2.4kPa:急性肺损伤、ARDS。肺毛细血管楔压(PCWP) 正常值0.67-1.87kPa。反映左心房平均压及左心室舒张末期压。 <0.8kPa:体循环血容量不足;>2.4kPa:即将或已出现肺淤血; >4kPa:肺水肿。平均肺动脉压(mean pulmonary arterial presssure ,MPAP) 正常值1.47-2.0kPa。MPAP升高见于肺血流量增加、肺血管阻力升高、二尖瓣狭窄、左心功不全。MPAP降低见于肺动脉瓣狭窄。Swan-Ganz导管适应证:ARDS左心衰;循环功能不稳定;急性心肌梗塞;区分心源性和非心源性肺水肿;心血管手术;肺栓塞;严重创伤,各类休克,嗜铬细胞瘤等。 Swan-Ganz导管的置入:临床大多选择右侧颈内静脉置入,术者左手食指与中指触摸到颈动脉表面,并将其推向内侧,使之离开胸锁乳突肌前缘。在其前缘的中点食指与中指之间与额平面呈30~45度角进针,待穿刺针进入皮肤抽到静脉血后证明穿刺成功,放入引导钢丝拨出穿刺针。以钢丝引导方向,利用扩张器将外鞘管置入颈内静脉中,置入心导管,使导管以小距离快速进入心腔。

床边盲目置管:就是通过导管在某一心脏内的压力波形来间接判断其位置所在,需同步心电图监测。波形变化依次为右房,右室,肺动脉和肺毛压。Swan-Ganz导管并发症:心律失常,气囊破裂,肺梗塞,肺动脉破裂和出血,导管打结,血栓形成,心包填塞,感染。Swan-Ganz导管注意:置入导管时操作宜轻柔,注意观察压力波形,随时调整位置;气囊应缓慢充气,测完后尽量放空气囊;成人用10ml室温盐水,小儿用0.15ml/kg室温盐水;宜在呼吸周期的间隙进行(呼气终末)。测定前停止快速静脉输液:注意观察热稀释曲线的形态,以便及时发现肺动脉基础温度的波动或心内、外分流的存在。

心输出量(cardiac output,CO) 正常值4-8L/min。指每分钟心脏的射血量,反映左心功能。CO降低

见于回心血量减少、心脏流出道阻力增加、心肌收缩力减弱。经Swan-Ganz导管热稀释法测定心排血量,脉动脉与右心房的血液温度差值与时间、流量有关,据此即可计算出心排出量。Hemodynamic monitoring:每搏排出量(stroke volume,SV)指一次心搏由一侧心室射出的血量。成年人安静、平卧时为60-90ml。SV与心肌收缩力、心脏前负荷、后负荷有关。心脏指数(CI) 正常值2.8~

4.2L/min.m2。CI<2.5提示心衰;CI<1.8为心源性休克。

体循环阻力指数(system vascular resistance index,SVRI)体循环阻力 (SVR)表示心室射血期作用于心室肌的负荷,是监测左心室后负荷的指标。是指每平方米体表面积的SVR。正常值为1760~2600dyne?sec/cm5?m2。肺循环阻力指数(pulmonary vascular resistance index,PVRI)肺循环阻力(PVR) 是监测右心室后负荷的指标。正常值为45~225dyne?sec/cm5?m2。左心室做功指数(left ventricular stroke work index,LVSWI)是左心室收缩功能的反映。正常值为44-68g/m?m2。右心室做功指数(right ventricular stroke work index,RVSWI)是右心室收缩功能的反映。正常值为4-

8g/m?m2。氧输出(deferent oxygen,DO2)指单位时间内由左心室输送到全身组织氧的总量。

DO2=CI×动脉血氧含量(CaO2) 正常值520-720ml/min?m2。氧耗量(VO2)指机体实际的氧消耗量。正常值100-1800ml/min?m2。氧摄取率(O2ext)是氧输出与氧耗量之比,与组织氧需求有关。正常值为22~32%。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m,ECG 应用范围:心脏病人;心脏或非心脏手术;各类休克、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绞痛;心肌梗塞、心肌病;预激综合征、病窦综合征;严重电解质紊乱、COPD;呼吸衰竭。ECG临床意义:及时发现和识别心律失常;心肌缺血或心肌梗塞;监测电解质改变;观察起搏器的功能ECG监测的方法:心电监护系统;动态心电监测(Holter);遥测心电监护系统;心电导联连接及其选择。血流动力学监测静脉置管的护理心理护理:防止感染:严格无菌操作。导管进皮点每天消毒,更换无菌敷料。保持管腔通畅:各连接处紧密固定,防止出血和漏气。CVP导管:每天更换输液管道,记出入量。不用于输血、抽血。肺动脉漂浮导管:严防空气进入,经常检查肢体末稍循环。测压后记录体温、脉搏、血压及呼吸。拔管后的护理:局部加压固定敷料覆盖,必要时小沙袋压迫。拔管后观察局部有无渗血有肢体肿胀。呼吸功能的监测床旁观察既简单又实用。一般观察:意识状态,有无兴奋、嗜睡、昏迷等;皮肤粘膜和甲床,有无苍白、紫绀、皮肤多汗等;呼吸运动,呼吸频率、呼吸节律是否规整,有无呼气或吸气性呼吸困难;呼吸音。胸部X线;简易测定法;屏气试验;吹气试验;胸围差测定法。

呼吸运动的观察:呼吸频率(RR):正常成人RR为10-18次/分;每分钟肺泡通气量(MV)=[潮气量(VT)-死腔量(VD)]×RR;异常呼吸类型:哮喘性呼吸、紧促式呼吸;深浅不规则呼吸、叹息式呼吸;蝉鸣性呼吸、鼾音呼吸;点头式呼吸、潮式呼吸。

呼吸功能测定:肺容量测定:潮气量(tidal volume,VT);补吸气量(inspiratory reserve volume,IRV);深吸气量(inspiratory capacity,IC);补呼气量(expiratory reserve volume,ERV);残气量(residual volume,RV);功能残气量(functional residual capacity,FRC);肺活量(vital capacity,VC);肺总量(total lung capacity,TLC)潮气量(tidal volume,VT):指平静呼或吸的气体量。成人约400~500ml(5~

7ml/kg)。用呼气流量表或呼吸监测仪测定。VT↑:中枢神经疾病或酸血症致过度通气。VT↓:间质性肺炎、肺纤维化、肺梗塞、肺瘀血。肺活量(vital capacity,VC):指平静呼气末吸气至不能吸后再呼气至不能呼时所能呼出的所有气体量。主要用于判断肺和胸廓的膨胀度。用呼气流量表、呼吸监测仪或肺活量计测定。正常值30~70ml/kg。<15ml/kg 为气管插管或呼吸机指征。>15ml/kg为撤掉呼吸机指标。肺通气量(VA) 通气量中进入肺泡的部分称为肺泡通气量,或称有效通气量。功能残气量(functional residual capacity,FRC)是平静呼气后肺内所残留的气量。 FRC减补呼气量即为残气量,可衡量肺泡是否过度通气。

通气功能测定:每分通气量(minute ventilation,MV);正常值:男6.6L/min,女4.2L/min;每分钟肺泡通气量(alveolar ventilation,VA);VA = (VT-VD) ×RR,正常值70ml/s;最大通气量(maximal ventilation volume,MVV);单位时间内病人尽力所能吸入或呼出最大气量。正常成年男性104L,女性82.5L。时间肺活量(TVC):也称用力呼气量(FEV)或用力肺活量(FVC);死腔通气量(volmne of dead space,VD);VD /VT正常值0.2~0.35。VD /VT 增加,肺泡通气/血流比率失调,无效通气量增加。

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第5生命体征:是通过脉搏血氧监测仪(POM)利用红外线测定末梢组织中氧合血红蛋白含量,间接测得SpO2。 SpO2监测的影响因素正常值96~100%。正铁血红蛋白(MetHb)与碳氧血红蛋白(COHb)愈高其SpO2测值愈低。体温因素:低体温致SpO2降低。低血压肢端末梢循环不良:当<50mmHg,SpO2下降。测定部位:测定部位其皮肤组织愈厚,精确度愈低。皮肤色素:色素沉着、指甲染料SpO2偏低。血管收缩剂:使SpO2测值下降。

呼气末CO2监测expiratory CO2monitoring,PETCO2:主要根据红外线原理、质谱原理、拉曼散射原理和图—声分光原理而设计,主要测定呼气末二氧化碳。呼气末二氧化碳浓度(EtCO2) 呼出气二氧化碳浓度在呼气末最高,接近肺泡气水平(约3.5%~5%),其与PaCO2的相关性良好,可据此间接估计PaCO2。

体温监测:正常体温:口腔舌下36.3-37.2℃,腋窝温度36-37℃,直肠温度36-37.5℃。测温部位::直肠、食管、鼻咽、耳膜、口腔、腋下。皮肤与中心温度差:正常温差小于2℃。平均皮肤温度常测大腿内侧。发热分类(口腔温度):低热37.4-38℃,中等高热38-39℃;高热39-40℃(41℃),超高热40℃以上(41℃以上)。脑功能监测:颅内压监测:方法:脑室内测压、硬膜外测压、腰穿测压、纤维光导测压。适应症:进行性颅内压↑、颅脑手术后、PEEP病人:影响因素: PaCO2、PaO2 、气管插管、咳嗽、喷涕、体温、血压、颈静脉受压。脑电图:脑血流图:脑电阻(REG)检查、Doppler 血流测定。

肾功能的监测:尿量、尿比重、尿常规及血、尿生化指标。肾小管功能检测:肾浓缩-稀释试验:酚红排泄率(PSP):15min>25%,2h>55%;尿/血渗透压比值;肾小球功能检测;肾小球滤过率(GFR);血浆肌酐(SCR)正常值83-177μmol/L(1-2mg/dl);血尿素氮(BUN) 正常值2.9-6.4mmol/L(8-20mg/dl);内生肌酐清除率:正常100-148L/24h(80-100ml/min)。

胃肠功能的监测和支持:胃肠功能测定仪;胃肠测压仪;食管24hPH监测仪;胃电图;胃动素(motilin,MTL);胃肠通过时间测定;肠粘膜pH值监测。肝功能的监测和支持:有黄疸:一般检测:血清胆红素、尿胆红素、尿中尿胆素原、粪内尿胆素原、血清ALP及7-GT活性、脂蛋白-X测定。溶血性黄疸:网织红细胞计数和红细胞脆性试验。肝细胞性或阻塞性黄疸:钡餐,血清总蛋白及白/球比例,血清蛋白电泳,凝血酶原。肝细胞受损检测:空腹血糖,血氨,转氨酶。无黄疸:磺溴酞钠潴留试验,尿内胆红素定量试验,空腹血糖、血氨、血清转氨酶测定等。常用血气分析指标:pH:7.35~7.45 ;PaO2 :12~13.3kPa(90~100mmHg);PaCO2:4.7~6kPa(35~45mmHg);SaO2(SAT):正常值96~100%;CaO2(动脉血O2含量):正常值16~20ml/dl。实际HCO-3 (AB)和标准HCO-3(SB):22~27mmol/L(24);AB>SB:呼酸 AB 缓冲液(BB):包括HCO-3和P-r。正常值45~55mmol/L。血浆阴离子间隙(AGp):正常值7-16mmol/L;TCO2(CO2总量)正常值28-35 3mmol/L.氧治疗:氧治疗是通过吸入不同浓度的氧,使吸入氧浓度(F1O2)和肺泡气的氧分压(PAO2)升高,以升高动脉血氧分压(PaO2),达到缓解或纠正低氧血症的目的。

适应症:低氧血症,PaO2< 8kPa(60mmHg)。慢阻肺(COPD) PaO2< 6.67kPa(50mmHg)。心排出量减少、急性心肌梗死、贫血、CO中毒、血红蛋白-氧饱和度动力学的急性紊乱、休克。

氧疗方法:高流量系统,如文图里(Venturi)面罩(F1O2稳定)。低流量系统,如鼻导管吸氧、面罩吸氧、带贮气囊面罩吸氧等(F1O2不稳定) 。氧疗护理:加强监测、预防交叉感染、湿化吸入气体、注意防火和安全。

机械通气:人工气道: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人工气道适应症:上呼吸道梗阻、气道保护性机制受损、清除呼吸道分泌物、提供机械通气的通道。气管插管的护理:头稍后仰,协助转动变换。妥善固定。牙垫合适。保持通畅。3%双氧水口腔护理。气管套囊每3~5分钟放气。气道阻力大或导管过细可剪掉口腔外过长导管。拔管后观察有无会厌炎、喉水肿、喉痉挛等并发症。气管切开的护理:固定适当。适当支撑导管。导管套囊适当充气。切口纱布每天换2次。套囊每3~5分钟放气。拔管后清除窦道分泌,换药直至愈合。

机械通气:适应症:预防性机械通气:长时间休克。术后恢复期病人。过度肥胖,严重感染。COPD胸腹术后,明显代谢紊乱。酸性物质误吸综合征。恶病质。治疗性机械通气:心肺复苏后期治疗。通气功能不全或衰竭。换气功能衰竭。呼吸功能失调或丧失。非特异性衰弱者,不能代偿呼吸做功的增加。换气功能衰竭:肺部病变致气体交换障碍,低氧血症,经面罩吸氧、 PaO2< 70mmHg、PaCO2正常或偏低者。通气功能衰竭:各种原因致肺泡有效通气量不足、 PaCO2 > 50mmHg 、 pH <7.3,合并不同程度的低氧血症者。

机械通气:模式:控制通气(CMV):辅助/控制通气(A/CMV):间歇指令通气(IMV)、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压力支持通气(PSV):呼气末正压通气(PEEP):呼吸机的撤离:临床综合判断、撤机生理参数、撤机观察呼吸频率、节律、深度、呼吸方式;监测心率、血压、有无出汗、紫绀、呼吸窘迫。机械通气的护理要点:严密观察病情:神志、呼吸状态。血气分析:每0.5-1小时作一次。

监测气道峰值压(PAP):增高见于呼吸道分泌物过多、气管插管或呼吸机管道阻塞/扭曲、气管插管斜面贴壁、滑出或滑向一侧支气管。下降:漏气。观察呼吸机是否与病人呼吸同步,及时查找原因并处理:.观察呼吸机是否同步:不同步原因有通气不当、呼吸道分泌物过多、气管插管移位、疼痛、严重缺氧/CO2潴留、血气胸或肺不张、胃潴留或尿潴留。处理:解释。镇静、肌松。及时排除贮水杯蒸馏水。加温湿化。监测湿化温度,保持湿化器适当蒸馏水。气管导管气囊每4~6小时放气,以防气管粘膜受压、缺血、坏死。

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的管理

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的管理 一、概述 随着人们经济条件的改善和发展,医疗水平也日益提高,为了适应现代神经外科的发展要求,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 NICU )的建立和发展越来越为医院管理者所重视。 NICU 是危重病人进行集中治疗抢救的场所,其特点是病人病情重,昏迷病人多,病情变化快,治疗复杂,生活自理能力差,应用多种监护和抢救仪器设备,需要进行床旁的严密监护。 重症监护室( intensive care unit ICU ) , 又称重症加强监护治疗病房,是集中救治急性危重患者的单位。它集中了一些具有抢救危重患者经验的专业团队,利用先进的监测和治疗仪器设备,对危重患者进行连续与动态的监测与治疗,以力求及时地阻断和逆转危重患者的进展,为治疗原发病提供机会。 神经疾病重症患者的护理是指对神经系统疾病引起的危重患者进行连续的床边病情观察,密切监测重要器官的功能,及时实施有效的治疗,为患者实施高技术的护理服务,以最大限度地挽救患者的生命,减轻残疾。 专科 ICU 应建立在本专科病房内,与其它相应的科室如:化验室、血库、手术室、急诊室、造影室、放射科、电梯等临近。神经重症监护病房分为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和神经内科监护病房。它既具有 ICU 的特点,又具有神经疾病的专业特点,隶属于神经内、外科。 神经重症监护病房的收治标准有其特色 , 如神经外科手术后的患者;术后严重并发症者,如多脏器功能衰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待手术治疗的危重患者;脑部引流或需颅内压监测的患者;亚低温治疗的患者以及呼吸机支持的患者均属于其收治范围。 神经重症监护病房在各大医院的配置有所不同。其合理实用的基本配置是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功能得以充分发挥的基本条件。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的设置包括硬件和人员设置两部分。

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规范

附件7 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规范 1.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各级综合医院依据有关规定设置的ICU。 4.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基本要求 4.1 ICU应建立由科主任、护士长与兼职感控人员等组成的医院感染管理小组,全面负责本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工作。 4.2应制定并不断完善ICU医院感染管理相关规章制度,并落实于诊疗、护理工作实践中。 4.3应定期研究ICU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方案。 4.5应针对ICU医院感染特点建立人员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制度。所有工 作人员应接受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培训。 4.6抗菌药物的应用和管理应遵循国家相关法规、文件及指导原则。 4.7医疗废物的处置应遵循《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 物管理办法》和《医疗废物分类目录》的有关规定。 4.8医务人员应向患者家属宣讲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的相关规定。 5. 建筑布局、必要设施及管理要求 5.2 ICU整体布局应以洁污分开为原则,医疗区域、医疗辅助用房区域、污物处理区域等应相对独立。 5.3床单元使用面积应不少于15m 2,床间距应大于Im。 5.4 ICU内应至少配备1个单间病室(房),使用面积应不少于18m2。 5.5应具备良好的通风、采光条件。 6. 人员管理 6.1医务人员的管理要求 6.1.1 ICU专业医务人员应掌握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知识和技能。护士人数与实际床位数之比应不低于3:1。 6.1.2护理多重耐药菌感染或定植患者时,宜分组进行,人员相对固定。 6.1.3患有呼吸道感染、腹泻等感染性疾病的医务人员,应避免直接接触患者。 6.2医务人员的职业防护

重症监护病房(完整版)

1世界ICU的发展简史 ICU始于对呼吸衰竭的集中治疗和护理。1952年夏,丹麦哥本哈根脊灰流行,造成延髓性呼吸麻痹,多死于呼吸衰竭。病人被集中,通过气管切开保持呼吸道畅通并进行肺部人工通气,使死亡率显著下降。治疗效果的改善,使有关医生认识到加强监护和治疗的重要性。50年代初,英国建立呼吸重症监护治疗病房(RICU) 。美国1961年麻省总医院RICU一年就治疗400例病人。50年代,体外循环下心内直视手术的成功为现代ICU的建立提供了客观需要。 2ICU的分类 综合性ICU (general ICU)、专科ICU: SICU外科ICU(surgical ICU); CCU,冠心病 ICU(coronary heart disease care unit); RCU,呼吸系统疾病ICU(respiratory disease care unit);ECU,急诊ICU(emergency care unit) ;PICU,儿科ICU(pediatric ICU) ;心肺重症监护治疗病房(CPICU);心脏外科重症监护治疗病房(CSICU);神经外科重症监护治疗病房(NSICU);危重肾病重症监护治疗病房(UICU) ;婴幼儿重症监护治疗病房(IICU)。 3ICU的设置及仪器设备 500张床以下的综合性医院应设综合性ICU:ICU床位占总床位的1%~2%,发达国家达5-10%;一个ICU8-12张床;每张床占地不小于20平米,以25平米为宜;床位间隔大于1.5cm。床头留60cm 空隙,病床配有脚轮及制动装置。每张床的天花板上设有天轨,其上有可以自由移动的吊液装置及围帐。温度24±1.5℃,相对湿度50%-60%。 4中心ICU病房 4.1ICU设备 监测设备:多功能生命体征监测仪、呼吸功能监测仪、心脏血流动力学监测仪、脉搏血氧饱和度仪、血气分析仪、心电图机。监护仪器按系统或器官功能参数分门排列,左列显示功能参数,右列为治疗参数。治疗设备:呼吸机、除颤器、输液泵、注射泵、起搏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器、血液净化仪、麻醉机、中心供氧、中心吸引装置、体外膜式肺氧合(ECMO)装。 5ICU人员结构及护士要求 5.1ICU主任;ICU主治医师1-2名;ICU住院医师2-4名;ICU医生与病人之比为1-2:1;ICU护士长1-2名;ICU护士与床位为3-4:1,ICU护士与病人为2-3:l。 5.2ICU护士要求:具有多学科医疗护理及急救基础知识、掌握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掌握各种监护仪的使用、管理、监测参数及图像分析。

ICU危重患者抢救配合与护理管理

ICU危重患者抢救配合与护理管理 ICU患者病情危重.复杂,随时可能突发病情变化,需要我们护士随时处于应急状态,抢救过程中,抢救成败将关系到患者的生与死,这就需要我们护士不断提高危重患者抢救护理质量水平以及医护,护士之间紧密配合,才能解决抢救顺序中存在的矛盾,缩短抢救时间,从而提高抢救成功率。 1.抢救人员的素质水平:当患者突发病情变化需要抢救时, 首先护士应保持镇静.严肃.认真,积极而有序的工作态度, 分秒必争,全力以赴,做到妥善.快速.有效,做到思想. 组织.药品.器械.技术五落实。 2.紧急处理:护士在医生到达之前,应根据不同病情变化立 即采取应急的救治措施:如吸氧.吸痰.测量生命征.建立静 脉通道.行人工呼吸与胸外按压。 3.抢救人员规范合理的组织分工和良好的组织协调能力:科 内制定急危重患者抢救流程预案,并对全科护士进行培 训,要求熟练掌握,保证患者在最快时间内得到有效救治, 并在各班内形成抢救小组,设立2到3名人员,至少有1 名高年资护士,以抢救小组的模式实施抢救,当患者突发 病情变化或患者送到ICU病房需要抢救时,抢救人员即 按流程规定站位,护士A站在头位,负责呼吸道管理, 进行高流量吸氧,吸痰和协助医生进行气管插管,连接呼 吸机管路并调好参数备用,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抢救过程

全程负责指导护理组的工作,并与医生沟通,使医护人员工作配合默契。护士B站在患者一侧负责循环系统的管理,安置床边监护仪为患者监测生命征,迅速建立起大静脉通道或协助医生建立中心静脉置管,遵医嘱采血,配血,准确执行抢救医嘱并利用抢救间歇期记录,抢救各项措施,药物及实施时间和患者病情变化护士C负责维护好抢救环境,保护好患者隐私,安排好ICU病房中其他监护患者和对外联系如请其他科室会诊.通知辅助科室进行各项检查如心电图.B超.X线等等及领血和领药等。 4.保证抢救仪器设备药品的应急备用状态:ICU医疗设备先 进.数量多.用药复杂,患者的情况危急,要求各个环节紧密衔接.争分夺秒,保证仪器设备药品的完好率达到100%。我们不难发现抢救过程中出现备用电源充电不及时.备用药品不足.床旁缺简易呼吸器等现象。为了避免上述问题的发生,我们应用“五常法”对抢救设备.药物及用物进行管理,物品.药品标识明确,归类放置,并有专人管理,做到日,周,月管理的有机结合。通过日常工作中的“常组织.常整顿.常清洁.常规范.常自律”,实现人,物,场所在时间和空间的优化组合,使抢救设备仪器.药品的管理系统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以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及抢救成功率,确保医疗.护理的安全。 5.提高临床护理人员的综合应急能力和抢救水平:A.每季度

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的护理管理

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的护理管理 随着经济条件的不断改善和发展,医疗水平也日益提高,为了适应现代神经外科的发展要求,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NICU)的建立和发展越来越为医院管理者所重视。NICU是危重病人进行集中治疗抢救的场所,其特点是病人病情重、昏迷病人多、病情变化快、治疗复杂、生活自理能力差、应用多种监护和抢救仪器设备、需要对病人进行严密的监护,是一个高风险的科室。本院NICU病床18张,床位使用率达100%,在护理工作中,以病人为中心、以整体护理为框架的程序化管理模式,进一步完善NICU的管理,经过实践与发展,形成了一支年轻化、知识化、业务能力较强的护理队伍,建立了能为病人提供全程优质服务的NICU。 1完善NICU设施 (1)病房环境设计合理NICU收治的都是危重病人,病情复杂多变,因此,对危重病人必须施行严密监护,同时对病房环境要求较高。 (2) NICU需要空气流通、阳光充足、无闲杂人员流动的清静环境,以及独立的配药、治疗、处置室,同时应具备良好的清洁、消毒条件,最好能有空气净化装置[1]。 (3)病房结构与布局设计合理病房结构与布局不仅要考虑到病人的治疗,也应考虑到工作人员工作方便,NICU内要配备空调,室温维持在22~24℃,湿度55%~65%,每张床位单元所占的面积不应小于7m2,以保证有充分的空间给医护人员监护与治疗用[1]。 (4)监护仪器及抢救的器材能够妥善安置,室内的监护仪等应采用悬挂的方法,每个床头部位应有独立的电源插座。监护床应一轧四轮制动,便于医护人员抢救和推送。 (5) NICU仪器与设备齐全NICU常用仪器与设备有:多功能生命体征监测仪、呼吸功能监测设备、血氧饱和度监测仪以及心电图机、输液泵、注射泵、呼吸机、颅内压监护仪、心电除颤器、中心供氧和吸引装置以及急救车、气管切开包、静脉切开包、深静脉置管包、生活护理用品、药品、一次性无菌物品等。 (6)应能保证病人所有治疗、护理及抢救均可在病房内进行。 2 NICU护士的培训 本科有护士47人,平均年龄25.3岁,中级职称7人,其中:本科学历35人,占82%;大专学历9人,占18%。每年收治危、急、重、手术后病人达900余例。由于病人病情危重,护理任务重,技术标准要求高,所以NICU护士培训非常重要。 (1)进入NICU的护士必须具有较强的专科理论知识,熟练的护理技术操作技能,较强的工作责任心,良好的服务态度,而且能临危不乱,反应敏捷。(2)护士定期培训,坚持每月护理查房,把护理查房变成一次学习机会; (3)每周一次业务学习,由年轻护士主讲,提高业务水平; (4)每周一请科主任或医生讲课1次。 (5)要求掌握神经外科常见病的观察和护理、抢救处理;

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规范修订版

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规范修订版 IBMT standardization office【IBMT5AB-IBMT08-IBMT2C-ZZT18】

附59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规范(WS/T 509-2016) Regulation for Prevention and Control Healthcare Associated Infection in Intensive Care Unite 2016-12-27发布 2017-06-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发布 前言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起草单位: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山东省立医院、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北京协和医院。 本标准起草人:王力红、吴安华、安友仲、李卫光、赵霞、张京利、李六亿、杜斌。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医疗机构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care unit,ICU)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基本要求、建筑布局与必要设施及管理要求、人员管理、医院感染的监测、器械相关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措施、手术部位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措施、手卫生要求、环境清洁消毒方法与要求、床单元的清洁与消毒要求、便器的清洗与消毒要求、空气消毒方法与要求等。 本标准适用于各级综合医院依据有关规定设置的ICU。 传染病医院ICU及儿科和新生儿ICU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可结合专业特点,参照本标准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成立重症监护病房的可行性分析报告

关于成立呼吸重症监护病房的可行性报告为了加快科室发展,为了争取市级重点专科,我科经过充分调研论证,建议成立呼吸重症监护病房。现将成立呼吸重症监护病房的可行性分析报告如下: 一、内三科目前发展现状 我们内三科是以呼吸系统疾病为专业发展方向的综合内科。科室开设病床67张,现有医护人员20名,其中副主任医院2名、主治医师2名、医师3名、主管护师2名、护师5名、护士6名。其中多参数中央监护系统1套,shangrila520呼吸机1台,简易肺功能检测仪1台,降温仪1台,输液泵1台,多功能心电监护仪6台,动态血压监测仪2台,心电图机1台,血糖仪1台。科室主要诊治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慢性阻塞性肺病、肺源性心脏病、呼吸衰竭、支气管哮喘、高血压、冠心病、脑梗死、糖尿病等疾病。全年收治住院病人2100多人次,总收入约240多万元。 自内三科成立以来,在院领导的关心支持下,技术力量不断壮大,患者治愈率逐年提高,各方面取得了快速发展。但目前也面临一些制约科室发展的“瓶颈”问题,最突出的是诊疗呼吸系统疾病先进仪器设备比较匮乏。在我科收治的病人中,危重病人占40%左右。其中,慢阻肺合并呼衰及心衰占10%,冠心病合并心衰约占6%,癌症晚期病人占5.5%,消化道出血占5%,糖尿病合并严重并发症占3.5%,脑出血及严重脑梗死占3%,急慢性肝衰竭占3%,其他类:如:重症胆管疾病、主动脉夹层瘤、食物中毒、CO中毒等约占4%。由于诊疗手段欠缺,有一部分急危重症患者转往上级医疗机构,这样,既增加了患者额外负担,也影响了医院及科室效益。另外,我科目前只有2个抢救室、4张病床,远远不能满足当前危重病人治疗与护理需要,对患者医疗护理安全也带来了隐患。

PDCA循环护理干预对重症监护室转普通病房患者预后的影响

PDCA循环护理干预对重症监护室转普通病房患者预后的影响 发表时间:2018-07-31T10:04:44.767Z 来源:《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18年2期作者:何莎 [导读] 重症监护室(ICU)是对危重病人进行集中观察和监护的主要场所,病人病情危重时期的生命体征的维持是医护人员的关注重点。湖南省长沙市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湖南长沙 410005 【摘要】目的探索PDCA循环护理干预对重症监护室(ICU)转普通病房患者预后的影响,为提高ICU患者临床护理质量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我院 2016年3月-2017年3月接收的ICU患者共150 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患者使用为常规护理,实验组是基于PDCA循环管理理论对过渡期进行护理干预,评估两组病人过渡期不良事件发生率、抑郁量表(SDS)评分、焦虑量表(SAS)评分、重返ICU率、住院时间和医院感染率。结果:(1)预后情况评估:ICU转普通病房过渡期施行PDCA循环管理进行护理干预组预后效果相比对照组(普通病房的常规护理)预后效果明显更好,重返ICU率、住院时间和医院感染率等预后指标都更好;(2)不良情况反应:ICU转普通病房过渡期施行PDCA循环管理进行护理干预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相比对照组例数明显更少;(3)心理健康评估:实验组患者焦虑和抑郁状况明显更轻微。结论患者从ICU转入普通病房后采用PCDA管理方式者进行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护理质量,降低患者的住院时间及减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满意程度,值得临床工作推广。 【关键词】过渡期护理;PDCA循环管理;ICU患者; 重症监护室(ICU)是对危重病人进行集中观察和监护的主要场所,病人病情危重时期的生命体征的维持是医护人员的关注重点,而患者病情平稳后由ICU转至普通病房的过渡期护理却往往不被大部分的医院所重视。有研究表明加强重症监护室转普通病房的过渡期护理工作,能有效改善病人预后情况[1]。PDCA作为全面质量管理体系运转的基本方法,已运用到医疗领域。本研究以PDCA循环管理理论为指导,建立起ICU病人转普通病房的过渡期护理干预模式,加强ICU病人转出后的护理干预的连续性,详细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6年3月-2017年3月接收的ICU患者共150 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护理,ICU转普通病房没有通过特殊护理,实验组是基于PDCA循环管理理论进行护理干预。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与实验组各75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 >0.05)。 1.2方法 对照组使用为常规护理,ICU转普通病房没有通过特殊的护理,护士只负责交接,完成后由普通病房护士执行常规护理。 实验组是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下,是基于PDCA循环管理理论进行护理干预,具体方式和步骤如下: (1)P(计划 PLAN):明确问题并对可能的原因及解决方案进行假设。首先组建护理团队,由护士长、床位护士,责任护士组成。由床位护士观察病人的病情变化,及时汇报到护士长处,后由护士长组织相关专业人员进行24 h内的病情评估,分析可能发生的变化,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责任护士进行监督和联系工作,促进工作的及时完成。 (2)D(实施 DO):实施行动计划。以患者为中心,护士长直接负责安排,定期开展相关的培训工作,提高护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及安全防范意识,确保每个护理人员都熟练掌握规范标准流程,定期演练,提高应急能力。 (3)C(检查 CHECK):评估结果。由护理部组织,护士长牵头定期对PDCA管理小组进行考核,以病种来区分考核,评估每个方案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对责任护士的处理及监督进行综合评估,同时也要考核护士长的整体把控能力等进行综合考核。 (4)A(处理 ACT):如果对结果不满意就返回到计划阶段,或者结果满意就对解决方案进行标准化。护士长及时向护理部报告相应的情况,以季度为单位,评估实际工作中的每个细节,对病情的变化要及时咨询医生,讨论交流完成后,实施有效的策略,并形成完整的标准流程。 1.3观察指标 (1)心理状况分别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及Zung氏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价病人焦虑和抑郁状况,评分越高则代表焦虑和抑郁状况越严重。 (2)不良事件包括压疮、误吸、人工气道堵塞和意外脱管等。不良事件发生率=(不良事件人例数/总例数)×100% (3)临床预后比较两组患者重返ICU率、住院时间和院内感染发生率。 1.4数据统计 数据处理采用的是SPSS17 进行统计学处理,以两组患者的关键指标为计数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χ2检验,若p < 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预后效果 采用ICU转普通病房过渡期施行PDCA循环管理进行护理干预,预后效果相比对照组预后效果明显更好,其中重返ICU例数更少,院内感染例更少,住院时间更短。经统计数据分析,两组不同处理方式的关键指标预后差异都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详情见表1。

重症监护室转入普通病房的呼吸衰竭患者院内延续性护理效果分析

重症监护室转入普通病房的呼吸衰竭患者院内延续性护理效果分析 发表时间:2019-09-20T14:54:51.717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19年第08期作者:曹仙英 [导读] 对呼吸衰竭患者采取院内延续性护理能够有效降低其再插管率及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呼吸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浙江省杭州市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浙江杭州 310020 摘要:目的分析院内延续性护理在呼吸衰竭患者从重症监护病房(ICU)转入普通病房中的应用效果,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我科2012年3月至2014年12月从ICU转到普通病房的60例呼吸衰竭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取院内延续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再插管率、并发症发生率以及血气分析指标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后并发症发生率、再插管率分别为10.00%和6.67%,对照组分别为33.33%和26.67%,观察 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血气分析指标氧分压(PaO2)为(86.26±6.85)mmHg,对照组为(78.91±4.64)mmHg,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血气分析指标二氧化碳分压(PaCO2)为(41.34±5.26)mmHg,对照组为(49.90±5.51)mmHg,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呼吸衰竭患者采取院内延续性护理能够有效降低其再插管率及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呼吸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院内延续性护理;呼吸衰竭;重症监护病房;病房 引言 急性呼吸衰竭是ICU常见危重症,为最大程度上提高ICU病室使用效率,减轻患者家庭经济压力,当患者病情进入稳定期后,可转入普通病房进行治疗,但部分患者由于心理负担大、身体素质差等因素,在转入过程中,可出现病情再次恶化的风险,严重影响肺功能的恢复,因此,在转入过程中,应保证护理的连贯性及有效性。延续性护理可为患者在不同科室间过渡或医院与家庭间过渡,提供协调性、连续性照护服务,以促进患者尽快康复。近年来,我院为促进优质医疗服务建设,对呼吸衰竭患者从ICU转入普通病房,积极实行延续性护理,旨在探讨延续性护理在这一过程中的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科2012年3月至2014年12月期间从ICU转出到普通病房的60例呼吸衰竭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中男性21例,女性9例;年龄47~73岁,平均(53.64±2.38)岁;重症肺炎12例,慢性阻塞性肺病5例,支气管哮喘10例,重症肺结核3例;文化程度中小学或以下12例,初中及高中8例,大学或以上10例。观察组患者中男性20例,女性10例;年龄46~72岁,平均(53.52±2.38)岁;重症肺炎11例,慢性阻塞性肺病4例,支气管哮喘11例,重症肺结核4例;文化程度中小学或以下11例,初中及高中10例,大学或以上9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疾病类型以及文化程度等基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患者及家属均对研究目的知情,且均已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医生开转科医嘱后,由ICU护士护送患者到呼吸科普通病房,与病房护士进行交接,由病房护士负责患者的护理工作,如对患者实施给氧、雾化吸入、抗感染、静脉输液等常规治疗以及病情监测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院内延续性护理,主要包括由ICU护理组长(护理师以上职称)、管床责任护士担任ICU患者院内延续性护理服务组成员,建立ICU患者转出后观察记录表,记录患者并发症、再插管率、血气结果指标等,从患者转到病房后24h、2d、3d、出院当天分别对患者实施院内延续性护理,每次30min,ICU护士长负责监督延续性护理的落实情况。具体如下:①院内延续性护理服务组成员与病房护士共同查房,制定具体护理计划并实施,指导普通病房护士掌握患者现存的主要护理问题、采取的护理措施及注意事项;②护理人员每天对病房空气进行消毒处理2次,每次30min,定时通风;③结合患者口腔的情况协助患者实施口腔清洁护理,在接触患者前后或操作前后均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避免引发不必要的感染;④护理人员协助患者尽早进行下床活动,同时指导患者进行肢体主动和被动训练,注意控制训练时间以及训练强度,避免患者过度劳累;⑤评估患者咳嗽咳痰能力以及肺部情况的,仔细观察患者痰液的颜色、量以及性状,同时指导患者进行有效的咳嗽、咳痰训练,促进痰液的顺利排出;⑥心理护理:患者从ICU转入普通病房时情绪较焦虑,这与ICU的环境、治疗方法及与家人短暂性分离有关,告知患者已脱离生命危险,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并对其实施支持和鼓励,向其讲解成功治愈的病例,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同时可以鼓励患者家属对患者多加关心和安慰,使其积极配合治疗,改善预后;⑦饮食护理:指导患者进食高营养、高蛋白以及高维生素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保证营养,每日适当补充水分,以2500~3000mL为宜;⑧康复护理:结合患者的病情对患者实施缩唇式呼吸以及腹式呼吸训练,每天3~5次,每次20min,在训练过程中,护理人员应耐心指导,反复示范训练动作,直至患者掌握;⑨并发症护理:对于行无创机械通气的患者,根据患者面部情况选择合适的鼻面罩,并注意观察患者鼻面罩周围皮肤的情况,及时调整患者的面罩松紧度;若发现患者存在胃胀气时,应立即对患者实施胃肠减压,并指导患者使用呼吸机时闭紧嘴,使用鼻子呼吸,减少吞咽动作;若发现患者存在结膜炎时,护理人员可以遵医嘱给予患者抗生素滴眼;若发现患者存在鼻腔干燥时,护理人员可以告知患者使用浸润生理盐水的棉签轻轻擦拭。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再插管率、并发症发生率以及血气分析指标的变化情况。血气分析指标主要包括氧分压(PaO2)以及二氧化碳分压(PaCO2)。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再插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护理后再插管率、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患者出入重症监护病房制度

患者出入重症监护病房制度 转入收入ICU的患者,原则上需根据ICU的收治标准,经主管医师会诊同意后收入,节假日及夜班收治患者需及时向主管医师汇报。 从院内其他科室经会诊后转入的患者,应由原科室医护人员陪送入ICU,且做好交接班,ICU需预先做好抢救准备。 外院病人必须由ICU科主任会诊同意后收治入。 1、ICU收治范围 各种危重的急性可逆性疾病,需进行生命支持者,如各种休克,循环衰竭和心搏,呼吸骤停,各种原因引起的急性呼吸功能不全和呼吸衰竭急性发作。 心肺复苏后需脑复苏的患者,溺水,电击伤复苏后患者,意外事故和严重创伤,各种类型中毒,多系统器官衰竭,昏迷及各种代谢性疾病危象,严重酸碱内环境失衡等。 重大手术后需要密切监护和复苏,如心血管手术后,需行呼吸循环支持者,高龄半有并发症患者术后监护等。 明确为脑死亡者,癌症晚期患者不应收ICU。 2、诊疗标准参考 ICU收治标准参考三方面的内容的综合考虑,包括优先级别,诊断及客观标准。 (1)优先级别 优先级别用于区分最需要收入ICU(一级),和收入ICU对预后不能提供帮助的人群(四级)。 1)一级 病情危重,不稳定,需要除ICU之外其他地方不能提供的加强治疗及监护,这些 治疗包括呼吸机支持,持续的血管活性药物输注等等,如术后或急性呼吸衰竭需要 机械通气支持,休克或血流动力学不稳定需要侵入性监测和/或血管活性药物支持,治疗积极程度无限制。 2)二级 需要加强监测及立即进行干预,如慢性至病状态发展成急性内科或外科重症,积极 治疗程度无限制。 3)三级 病情危重不稳定但由于基础疾病本身或急性病的特点康复可能性不大,患者可能需 要强化治疗以缓解急性病情加重,但治疗积极程度受限制,如患者本人或家属拒绝 最终的气管插管或心肺复苏。这类患者常包括合并感染,心包填塞或气道阻塞等转 移性恶性肿瘤的患者。 4)四级 5)通常不适合收住ICU,收治这类患者需根据个别情况并经ICU主任同意,包括如下两类: 1,低危,ICU的加强治疗对患者没有太大的意义(疾病过轻,无需监护),如一般性的外周血管手术,血流动力学稳定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轻度的 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患者,药物中毒等。 2,不可逆性疾病终末期,死亡不可避免(病情过重,加强治疗无意义),如严重的不可逆性脑损坏,不可逆的多器官功能衰竭,转移性肿瘤对化疗, 放疗无效(除非患者接受特别的方法治疗)等,病人拒绝加强治疗和监护,

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规范完整版

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规范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附59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规范(WS/T 509-2016) Regulation for Prevention and Control Healthcare Associated Infection in Intensive Care Unite 2016-12-27发布 2017-06-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发布 前言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按照GB/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起草单位: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山东省立医院、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北京协和医院。 本标准起草人:王力红、吴安华、安友仲、李卫光、赵霞、张京利、李六亿、杜斌。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医疗机构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care unit,ICU)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基本要求、建筑布局与必要设施及管理要求、人员管理、医院感染的监测、器械相关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措施、手术部位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措施、手卫生要求、环境清洁消毒方法与要求、床单元的清洁与消毒要求、便器的清洗与消毒要求、空气消毒方法与要求等。 本标准适用于各级综合医院依据有关规定设置的ICU。 传染病医院ICU及儿科和新生儿ICU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可结合专业特点,参照本标准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15982? 医院消毒卫生标准 WS/T?311 医院隔离技术规范 WS/T 312 医院感染监测规范 WS/T 313 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 WS/T?367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 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国务院 2003年版 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原卫生部 2003年版 医疗废物分类目录原卫生部、国家环境保护总局 2003年版 消毒管理办法原卫生部 2002 年版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 医院集中监护和救治重症患者的专业病房,为因各种原因导致一个或多个器官与系统功能障碍危及生命或具有潜在高危因素的患者,及时提供系统的、高质量的医学监护和救治技术。 空气洁净技术air cleaning technology 通过多级空气过滤系统清除空气中的悬浮微粒及微生物、创造洁净环境的手段。中央导管central line 末端位于或接近于心脏或下列大血管之一的,用于输液、输血、采血、血流动力学监测的血管导管。这些大血管包括:主动脉、肺动脉、上腔静脉、下腔静脉、头臂静脉、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髂外静脉、股静脉。

重症监护病房建设标准

重症监护病房(ICU)建设标准 一、基本要求 三级医院以及有条件的二级医院必须设立危重病医学科,危重病医学科属于临床二级学科,必须是独立的医疗单元。ICU病房作为本学科的临床基地,必须配备受过专门训练的、专职的医护人员,掌握危重病医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术,具备独立工作能力;必须配置必要的监护和治疗设备,接收医院各科的危重病人。 二、床位设置 ICU的总床位数量,占医院总床位数的2-5%,每个ICU医疗单元以6-12张病床为宜。 三、人员配备 ICU医师的编制人数与床位数之比为1:1以上。ICU日常工作中可有部分轮科、进修医师,但危重病医学专科医师必须占60%以上。ICU专科护士的编制人数与床位数之比为2.5:1以上。 四、病房建设标准 (一)ICU应设置于方便患者转运、检查和治疗的区域。 (二)ICU每床的用房面积为12~16M2;最少配备一个单间病房,面

积为18~25 M2。 (三)ICU的基本用房包括医师办公室、护士工作站,治疗室、配药室、仪器室、更衣室、清洁室、污物处理室、值班室、盥洗室等。有条件的ICU可配置其他用房,包括实验室、示教室、家属接待室、营养准备室等。 (四)ICU应该具备良好的通风、采光条件,安装足够的感应式洗手设施。有条件者最好装配气流方向从上到下的空气净化系统,能独立控制室内的温度和湿度。可配备负压病房1-2间。 (五)ICU要有合理的医疗流向,包括人流、物流,以最大限度降低各种干扰和交叉感染。 (六)ICU病房的功能设计必须考虑可改造性。 (七)ICU病房建筑装饰遵循不产尘、不积尘、耐腐蚀、防潮防霉、容易清洁和符合防火要求的总原则。

ICU 病人危重程度评分系统

ICU评分系统 一、APACHEⅡ评分(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Ⅱ)系统 二、GCS评分(Glasgow昏迷评分) 三、谵妄评估量表(CAM—ICU) 四、Murray肺损伤评分 五、SOFA评分 六、急性胰腺炎RANSON评分 七、急性肾损伤KDIGO分级 一、APACHE II评分(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II评分) A、急性生理学评分(APS):如下表所示 B.年龄评分: 年龄≤4445-54 55-64 65-74 ≥75 评分0 2 35 6 C、慢性健康状况评分: 如果患者有严重得器官系统功能不全病史或免疫抑制,应如下评分: ①非手术或急诊手术后患者—5分; ②择期术后患者—2分。 定义:器官功能不全与免疫功能抑制状态必须在此次入院前即有明显表现,并符合下列标准: ●肝脏:活检证实肝硬变,明确得门脉高压,既往由门脉高压造成得上消化道出血;或既 往发生过肝脏功能衰竭/肝性脑病/昏迷。 ●心血管系统:纽约心脏协会心功能第四级。 ●呼吸系统:慢性限制性、阻塞性或血管性疾病导致得严重活动受限,如不能上楼或从事 家务劳动;或明确得慢性缺氧、高碳酸血症、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严重肺动脉高压(〉40mmHg),或呼吸机依赖。 ●肾脏:接受长期透析治疗。

●免疫功能抑制:患者接受得治疗能抑制对感染得耐受性,如免疫抑制治疗、化疗、放疗、 长期或最近大剂量类固醇治疗,或患有足以抑制对感染耐受性得疾病,如白血病、淋巴瘤、AIDS。 APACHE II评分总分=A+B+C 意义:APACHE II评分越高,病情越严重,预测住院死亡率越高、

二、GCS评分(Glasgow昏迷评 分) GCS评分= ①+②+③ 气管插管/切开患者GCS评分=①+③+ETT 意义:GCS评分越低,昏迷程度越重,致残率与死亡率越高。 三、谵妄评估量表(CAM-ICU) ICU意识紊乱评估法(CAM-ICU)就是一种有效与可靠地得谵妄监测工具、 第一步,评估镇静状态(Richmond 躁动镇静量表, RA SS) 如RASS得分-3~+4,进行下一步评估

ICU转入普通病房的五项护理要记牢

I CU转入普通病房的五项护理要记牢 ICU 夏福芮患者在ICU里度过了危险期就要走出监护病房,不少人心里没底,特别是患者家属更是一头雾水,少了重症监护病房各项设施的高度监护,患者及家属该注意些啥呢? 首先是病室环境,保持病房干净整洁、温湿度适宜、空气清新、光线充足,温度保持在18℃~22℃,湿度保持在50%~60%之间。早晨7点左右可开窗透气。患者在转入普通病房后要尽量减少探视,防止感染。 第二,管道护理,脑室引流管,保持固定通畅,不要随意更换引流袋位置,也不要私自倒掉引流出的液体,这些护理都要遵循医嘱;气管切开,造口周围要保持清洁干燥,及时清除造口周围痰液,吸痰则需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操作,预防发生气管切开相关感染,留置胃管,观察长度,日期,是否通畅,每次灌注食物前应先确定胃管是否在胃内,并留意是否通畅。每次鼻饲量不能超过200 毫升,间隔应大于两小时。为避免灌入空气胃管末端要反折,用纱布包住,喂食完毕后,马上冲洗胃管,防止引起胃肠炎等;留置静脉管路,深静脉置管处要隔日更换纱布辅料,辅料周围要密闭固定。另外,需注意避免液体滴空,防止发生空气栓塞;留置尿管,严密观察尿液的量、颜色、有无浑浊等;保持会阴部的皮肤清洁,每日可用温水清洁一到两次。 第三,饮食方面,可食用高蛋白食物,如奶、禽肉等动物蛋白,大豆、黄豆等豆类,芝麻、核桃等干果;高纤维食物摄入,如麦麸、玉米、糙米、荞麦、芹菜、苦瓜等;饮食要注意低盐、低脂、低糖,保持蔬果摄入,不宜饮用咖啡浓茶,严禁辛辣刺激食物及烟酒;另外,病人鼻饲期间一定注意保持胃管通畅。能经口进食者,应在医务人员指导下根据病情合理选择饮食。 第四,皮肤护理,尽量保持患者皮肤清洁干燥,每天用温水擦拭,特殊情况除外。可用浴巾铺于臀下,使病人尽量舒适。每隔两小时翻身一次,翻身叩背自下而上,由外向内,这样利于痰液排出,从而预防肺部感染。 第五,心理护理,家属应多鼓励患者,坚定其战胜疾病的信心。患者还可以通过看书、听音乐等方式来分散注意力。

重症监护病房管理制度病人收治和转出标准.doc

重症监护病房管理制度、ICU病人收治和转出标准1 重症监护病房管理制度、ICU病人收治和转出标准 入收入ICU的患者,原则上需根据ICU的收治标准,经主管医师会诊同意后收入,节假日及夜班收治患者需及时向主管医师汇报。从院内其他科室经会诊后转入的患者,应由原科室医护人员陪送入ICU,且做好交接班,ICU需预先做好抢救准备。 外院病人必须由ICU科主任会诊同意后收治入。 1、ICU收治范围 各种危重的急性可逆性疾病,需进行生命支持者,如各种休克,循环衰竭和心搏,呼吸骤停,各种原因引起的急性呼吸功能不全和呼吸衰竭急性发作。 心肺复苏后需脑复苏的患者,溺水,电击伤复苏后患者,意外事故和严重创伤,各种类型中毒,多系统器官衰竭,昏迷及各种代谢性疾病危象,严重酸碱内环境失衡等。 重大手术后需要密切监护和复苏,如心血管手术后,需行呼吸循环支持者,高龄半有并发症患者术后监护等。 明确为脑死亡者,癌症晚期患者不应收ICU。 2、诊疗标准参考 ICU收治标准参考三方面的内容的综合考虑,包括优先级别,诊断及客观标准。 (1)优先级别

优先级别用于区分最需要收入ICU(一级),和收入ICU对预后不能提供帮助的人群(四级)。一级 病情危重,不稳定,需要除ICU之外其他地方不能提供的加强治疗及监护,这些治疗包括呼吸机支持,持续的血管活性药物输注等等,如术后或急性呼吸衰竭需要机械通气支持,休克或血流动力学不稳定需要侵入性监测和/或血管活性药物支持,治疗积极程度无限制。2)二级 需要加强监测及立即进行干预,如慢性至病状态发展成急性内科或外科重症,积极治疗程度无限制。 3)三级 病情危重不稳定但由于基础疾病本身或急性病的特点康复可能性不大,患者可能需要强化治疗以缓解急性病情加重,但治疗积极程度受限制,如患者本人或家属拒绝最终的气管插管或心肺复苏。这类患者常包括合并感染,心包填塞或气道阻塞等转移性恶性肿瘤的患者。 4)四级 5)通常不适合收住ICU,收治这类患者需根据个别情况并经ICU主任同意,包括 如下两类: 1,低危,ICU的加强治疗对患者没有太大的意义(疾病过轻,无需监护), 如一般性的外周血管手术,血流动力学稳定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轻度的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患者,药物中毒等。

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规范2016

59 附(WS/T 509-2016)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规范 Regulation for Prevention and Control Healthcare Associated Infection in Intensive Care Unite 实施2016-12-27发布 2017-06-01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前言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起草单位: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山东省立医院、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北京协和医院。 本标准起草人:王力红、吴安华、安友仲、李卫光、赵霞、张京利、李六亿、杜斌。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医疗机构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基本要求、建筑布局与必要设施及管理要求、人员管理、医院感染的监测、器械相关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措施、手术部位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措施、手卫生要求、环境清洁消毒方法与要求、床单元的清洁与消毒要求、便器的清洗与消毒要求、空气消毒方法与要求等。 本标准适用于各级综合医院依据有关规定设置的ICU。 传染病医院ICU及儿科和新生儿ICU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可结合专业特点,参照本标准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15982 医院消毒卫生标准 WS/T 311 医院隔离技术规范 WS/T 312 医院感染监测规范 WS/T 313 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 WS/T 367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 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国务院 2003年版 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原卫生部 2003年版 医疗废物分类目录原卫生部、国家环境保护总局 2003年版 消毒管理办法原卫生部 2002 年版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 医院集中监护和救治重症患者的专业病房,为因各种原因导致一个或多个器官与系统功能障碍危及生命或具有潜在高危因素的患者,及时提供系统的、高质量的医学监护和救治技术。 3.2 空气洁净技术air cleaning technology 通过多级空气过滤系统清除空气中的悬浮微粒及微生物、创造洁净环境的手段。 3.3 中央导管central line 末端位于或接近于心脏或下列大血管之一的,用于输液、输血、采血、血流动力学监测的血管导管。这些大血管包括:主动脉、肺动脉、上腔静脉、下腔静脉、头臂静脉、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髂外静脉、股静脉。 3.4 目标性监测 target surveillance 针对感染高危人群、高发部位、高危因素等开展的医院感染监测,如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监测、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