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大江保卫战》教学反思

《大江保卫战》教学反思

大江保卫战》记叙的是1998年解放军英勇抗洪的情景。课文感情真挚、语言优美,对抗洪抢险的解放军战士的赞美之情更是溢于言表,但又回味无穷、震撼人心。是一篇对学生进行情感熏陶、语言品味、人格影响的好教材。并且这篇文章也深深地打动了我。课文分为三个版块:险情、抢险、救人。我们多数教师对98年的那场洪水记忆犹新,读着文章,那些解放军官兵与洪魔奋战的镜头便会重现在脑中,便会再次动情,教师与文本的对话便水到渠成。但是,学生没有这种情感体验,那时他们还比较小,可能还没有关注到这件事。那如何实现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呢?我最大的想法是借助媒体,让学生耳闻目睹,在如临其境中激起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在激情中记住这次奋战,学习人民子弟兵在洪水恶浪面前,为了保卫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而奋不顾身的大无畏精神。“感人心者,莫乎于情。”课堂上激动学生的是情,打动学生的是情,震撼学生的是情!

针对本文的特点,我在课堂上努力指导学生经历如下的情感体验。

一、第一版块——怦然心动
德国教育家斯多惠说:“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因此,课一开始我们就应该以优美动听充满深情的语言抓住学生的心,激起学生的情感,唤起他们探究的欲望。所以,这堂课一开始,我就用实况录象,用饱满的情绪、激昂的叙述,去营造紧张的气氛,使学生心灵受到震撼,学生的意念很快超脱现实,走向文本,走向98,走进那让人心惊肉跳的现场,为下文“险中见英雄”作情感铺垫。

二、第二版块——情动辞发
如果说教师充满感情的语言对学生的情感是一种激发、引导,是一种熏陶感染,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的话,那么促使学生对课文入情入境,对课文的语言评赏玩味,则是引导学生亲自去体验这份情感,用自己的心去悟情之深,用自己的脑去思言之妙。在教学第二段时,我首先让学生观看解放军官兵与洪水奋战的情景,营造浓浓的感动氛围,然后让学生在感动中“潜心会文”,与文本对话。让学生轻声细读课文,画出最让自己感动的地方,并细读所划之处进行品味。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读着课文,脑中便会将文中语言与录象中的一个个镜头联系起来。这样,文本所包含的信息便通过录象这一中介传递给学生,学生透过语言文字又“看”到了那震撼人心的场面,那一个个高大的形象。学生在感动的状态下,思维和情感积极活动,课堂上,学生将自己的所见、所想说出来,就“一触即发”了。

三、第三版块——激情

飞扬
当学生的感动达到一定程度时,他们的思维和情感已完全贯通,一触即发,但凭借已有的语言积累表达自己的激昂的情感,学生一时间有难度,因此,最好的方式是“以读代讲”,让学生尽情地诵读,让激情在读书中飞扬。最后,我还安排了听歌曲《为了谁》这一环节。这首歌就是为这次大江保卫战写的。再次目睹那烈的场面,学生的激情在歌声中飞扬!因感动,学生情不自禁地一起跟着唱,歌声虽不美,却饱含深情!





苏教版十二册第八课《大江保卫战》里叙述了在1998年的夏天,长江流域遭受百年一遇的洪涝灾害。奔腾不息的长江,转瞬间变成了一条暴怒的巨龙,疯狂地撕咬着千里江堤,吞噬村寨……的情景。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我在引导学生理解、学习解放军战士与洪水勇猛搏斗的大无畏的乐观主义精神时,还引导学生去明白这洪水为什么会形成?原来,这是因为由于长江上游的人们乱砍乱伐,使长江两岸“茂密的森林”变成了“贫瘠的沙土”,暴雨使沙土大量流失,日积月累,河床抬高,河道淤塞,碰上特大暴雨,就引发了洪水。由此可见,植树造林多么重要!课文所描述的内容是发人深省的,现实展示的景象是触目惊心的。人类破环环境,环境也会给人类以致命的打击。教学时,学生纷纷联系实际讲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有学生说,看看我们城区的湖塘河,由于两岸的一些工厂把废水直接排放到河里,岸边的人把垃圾随意扔进去……现在,湖塘河变成了臭水河,冬天还好,一到夏天,我家不敢开窗,臭气熏天,蚊虫飞舞;有学生说,因为我们住宅旁边有化工厂,他们把废气直接向空中排放,我们那儿的人家一般都不开窗户,那气味太难闻了……学生们通过课内、课外的新闻感知和亲身体验,对环境污染、破坏的现状获得了感性的认识,深深地唤起了他们对环境污染、破坏的忧患意识,增强了他们对环境保护的使命感、紧迫感。我们的语文教材题材多样,内容丰富,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融入了许多现代思想理念,注入了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观念和意识,其中选编了很多与环境有关的课文。因此,利用语文课加强对小学生环境保护教育是一个很好的渠道。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