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廉颇蔺相如列传教学设计一等奖

廉颇蔺相如列传教学设计一等奖

廉颇蔺相如列传教学设计一等奖
廉颇蔺相如列传教学设计一等奖

廉颇蔺相如列传教学设计一等奖(2课时)

1、教学目标

[学习目标]

1.了解司马迁与《史记》的有关知识。

2. 掌握实词、虚词的用法、特殊句式等基本文言知识。

3. 学习本文通过典型事例和细节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的方法,品味人物语言并把握人物的思想性格。2、学情分析

学生对重点字词掌握较难理解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归纳文中重点词语,语法现象和特殊句式;学习辨析词义,判断文言特殊语法现象,特殊句式的方法。

2.欣赏文中个性化的对话描写。

[教学难点]

学习本文表现人物性格的方法。

4、教学过程第一学时

[教学重点]

1.归纳文中重点词语,语法现象和特殊句式;学习辨析词义,判断文言特殊语法现象,特殊句式的方法。

2.欣赏文中个性化的对话描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幻灯片2、3)

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有云:“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当面临是屈辱的生还是坦然的死时,他毅然决然地选择了生,发愤著书,终成“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正因为此,司马迁才对那些在逆境中发愤的英雄,在厄运中不屈的志士,在险境中凛然的豪杰有着深刻的理解;正因为此,他的笔下才会出现那么多有血有肉,呼之欲出的人物。那么,在弱肉强食的战国,又有谁能凭借大智大勇力挽狂澜,谱写一曲英雄的绝唱呢?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两位智勇双全的英雄人物。(教师板书《廉颇蔺相如列传》)

二、出示学习目标(幻灯片4)

(一)了解司马迁与《史记》的有关知识。

(二)掌握实词、虚词的用法、特殊句式等基础文言知识。

(三)学习本文通过典型事例和细节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的方法,品味人物语言并把握人物的思想性格。

三、作者及《史记》简介(幻灯片5-8)

(一)司马迁(约前145-约前90),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其父司马谈是汉朝太史令(掌管起草文书、编写史料,兼管国家典籍、天文历法的官职)。元封三年(前108),司马迁承继父职,任太史令,得以博览皇家珍藏的大量图书、档案和文献,为《史记》的写作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天汉二年(前99),在《史记》草创未就之际,司马迁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解而被捕下狱,受腐刑。出狱后任中书令(掌管皇家机要文件),继续发愤著书,于征和二年(前91)写成《史记》。

(二)《史记》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长达三千年间的历史。全书共130篇,包括本纪12篇,世家30篇,列传70篇,年表10篇,书8篇,共52万字。

《史记》开创了我国纪传体史书的先河,同时也开创了我国的传记文学的先河,是24 史的第一部。《史记》的体例和创作手法对后世影响深远。

本纪(12 篇):专述历代最高统治者的政治活动。(如《项羽本纪》)

世家(30篇):主要记述贵族的史事。(如《陈涉世家》)

列传(70篇):记述官吏、士大夫和知名人物的事迹。分三种:①专传,即一人一传,(如《淮阴侯列传》)

②合传,有二人合传,也有三五人合传,(《廉蔺列传》)③汇传,记同一类的若干人,篇名中并不举出人物姓名,如《仲尼弟子列传》,《酷吏列传》。

表(10篇):是各个历史时期的简单大事记,是全书叙事的联络和补充。

书(8篇):是个别事件的始末文献,分别叙述天文、历法、水利、经济、文化、艺术等的发展和现状。

四、时代背景介绍(幻灯片9)

公元前三——四世纪,是我国历史上的战国后期。七雄并峙,战火频燃。七国之中秦最强大,它采取“远交近攻”的政策,各个击破,力图吞并六国。赵是北方还有点实力的国家,秦一时难以吞并,便用讹诈的手段掠夺它的土地和财物。赵依仗廉、蔺二人军事上严密戒备,外交上不卑不亢,维护了国家的尊严,保障了国家的安全。本文着重记叙了二人团结合作,与强秦抗争的故事。

五、浏览课文,检测预习

(一)检测字词。(幻灯片10)

找学生读出下面画横线的字。

1.臣等不肖(ào)

2.刎颈之交(wéǐ)

3.广成传舍(àn)

4.缪贤舍人(ào)

5.见臣列观(àn )

6.相如虽驽(nǔ)

7.臣语曰(yù)8.使人遗赵王书(wèi)9.睨柱(nì)10.秦王不怿(yì)

(二)讲故事,理结构。(幻灯片11、12)

1.找学生用自己的话讲述本文故事,其他学生作评判,看谁讲的全面、连贯。

明确:战国时赵国舍人蔺相如奉命出使秦国,不辱使命,完璧归赵;又陪同赵王赴秦王设下的渑池会,使赵王免受暗算。为奖励蔺相如的汗马之功,赵王封蔺相如为丞相。老将廉颇居功自傲,对此不服,而屡次故意挑衅,蔺相如以国家大事为重,始终忍让。后廉颇终于醒悟,向蔺相如负荆请罪。将相和好,共同辅国,国家无恙。

2.用精练的语言概括文中的几个小故事。

找学生概括,选出其中最佳。

示例:(1)完璧归赵(2)渑池之会(3)将相和

3.分组讨论下列问题,推荐学生回答。(幻灯片13、14)

问题一:文章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

明确:按时间顺序。

问题二:这三件事充满了矛盾冲突,能说说每件事各围绕什么矛盾展开的吗?

明确:“完璧归赵”写的是诈璧与存璧的斗争;“渑池相会”写的是辱赵与尊赵的斗争;“廉蔺交欢”写的是私怨与国事的矛盾。作者在矛盾中展开情节,刻画人物,而所有这些矛盾又都挂在对秦斗争这条主线上。学习这篇课文要始终抓住这个重点。

完璧归赵——诈璧与存璧的斗争

渑池相会——辱赵与尊赵的矛盾

将相和——私怨与国事的矛盾

问题三:“文似看山不喜平“,本文情节张弛有度,极具跌宕之美,文中是如何体现的?(文章是在矛盾的发展中表现人物性格的,全文贯串了怎样的矛盾?)

明确:全文贯串了互相交织的两种矛盾:一种是赵国与秦国的矛盾,一种是廉颇与蔺相如的矛盾。

一开始,秦恃强讹诈,赵国处境危急,矛盾十分尖锐。廉蔺二人一切为了自己的国家,彼此间并无私人恩怨。而后,随着赵秦间的矛盾几经缓和,紧张,缓和,蔺相如地位的不断上升,廉颇同他的矛盾便日益紧张。蔺的退让忍辱感动了廉颇,二人终于成了刎颈之交,矛盾消除,共同为国效劳,赵、秦间的矛盾也趋隐伏。

第二学时

分析人物性格

教学活动

六、分析课文,把握人物性格。

(一)分析开头两段。(幻灯片15、16)

1.学生结合课下注解,自我逐字逐句翻译,教师点拨,强调重点字词。

2.分析课文。

问题:课文的前两段是介绍本文的两个主人公。传记的一般写法,是在文章的一开头就介绍人物的出身之类。本文开头对二人的介绍与一般传记相同,但读完全文,却又感到其用意不仅如此,还有什么作用呢?

明确:开头简介廉、蔺二人地位、威望的巨大差异,更重要的是突显两人地位的悬殊,影响的大小,为以后矛盾的引线。

(二)完璧归赵:梳理矛盾,把握人物(幻灯片17-21)

1.学生默读,划出不理解的字词,学生讨论,共同解决。老师强调重点字词。

2.分析课文。

提出下列问题,学生自主选择,讨论后形成连贯的语言后回答。

问题一:课文是怎样描写蔺相如出场的?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明确:相如是在秦国威逼利诱,赵国君臣束手无策左右为难的矛盾中出场的。虎狼之秦以城求璧,城意少而诈骗多,赵王为难,相如不易,矛盾愈尖锐,愈能显示相如化“两难”为“两全”的智勇。

问题二:蔺相如出使秦国后,与秦国围绕着和氏璧展开了一场怎样的比智比勇的外交较量?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出来。由此可见蔺相如怎样的思想性格?

明确:矛盾双方围绕“保璧”与“骗璧”展开了三个回合的较量:

第一个回合献璧取璧。献璧之后,相如敏锐地觉察到秦王“无意”偿赵城。章台接见,美人相伴,狂呼万岁,君臣上下,没有一点迎见外臣的礼貌和城意,相如略施小计,收回璧玉,然后,对比赵王“修敬”和“秦王”倨傲,面责秦王无理无偿,最后以人、璧俱碎的誓言来威胁对方,利用秦王贪婪的心理,迫使他不得有“辞谢”割城。

第二个回合,归璧于赵。相如看出秦城“实不可得”,就一方面以“赵王恐,不敢不献”的话来迎合秦王的虚荣心,一方面向秦王考虑到急切不能得璧,被迫接受了条件,于是相如采取断然措施,暗中派人把璧送回赵国。

第三个回合,延斥秦王。蔺相如在大庭广众之下,援引历史,揭露秦国历朝历代,背信弃义的惯用伎俩,并理直气壮地告诉秦王,和氏璧已送回赵国,个人生死,置之度外,秦王无可奈何,至此,相如取得了“完璧归赵”的彻底胜利,化解了赵王的困窘,打击了秦国的威风,捍卫了赵国的尊严。

相如使秦,智斗秦王集中显示了他成竹在胸,从容应对的大智大勇。

3.我们现在看看在“廷斗秦王”这个环节上,作者在哪些细节上使用了对比手法。

学生浏览课文,划出重点句子,并归纳总结。

(1)秦王和相如的处事态度:秦王得璧是轻狂不己——“得璧,传之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得意忘形;相如则是冷静沉着——“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不动声色将璧取回。

(2)秦王得璧与失璧前后的态度变化:前是轻狂,后是惊慌。

(3)相如取璧前后的神态变化:取前不动声色,取后怒发冲冠。

(4)蔺相如的叙述中所体现的赵之群臣和相如对秦的评价和信任程度也是一个对比。4.小结第二部分:这一部分写完璧归赵,着重表现相如的大智大勇。

问题一:相如的这种品质,作者是如何表现的?

学生讨论后明确:①直接描写(如:相如的语言、动作、神态描写)②间接描写,以秦王的声威,秦廷环境气氛来反衬相如的镇定自如,智勇双全及非凡的外交斗争艺术。

复习巩固第二部分。指导学生反复朗读,重点体会本部分描写人物的手法。

(三)渑池之会:品味语言,把握人物。(幻灯片22-28)

1.齐读后,指名学生试译重点句子,教师予以必要的纠正与补充,然后讨论问题。

2.划分层次。

问题:这一部分可以分几个层次?要求用四个字概括层意。”

明确:分三层。第14段为一层:赵王赴会;第15段为第二层:渑池斗争。第16段:斗争结果。

3.讲析第一层(第14段)。

问题一:“渑池之会”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举行的?

明确:是在秦国攻打赵国一再获胜的形势下举行的。(要求学生翻译画线词:其后(以后)秦伐(攻打)赵,拔(攻下)石城。明年(第二年)复攻赵,杀二万人。)

问题二:秦王在节节获胜的情况下,为何欲与赵王“为好”,举行“渑池之会”?

明确:军事斗争辅以外交斗争,从外交上进一步迫赵投降。

问题三:赵王赴会时作好了哪些准备?

明确:一方面相如随从保驾,另一方面廉颇作后盾,并作好了最坏的打算。(“三十日不还,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

4.讲析第二层和第三层(第15、16段)

问题一:秦王怎样侮辱赵王的?从哪些字可以看出来?

明确:从“秦王饮酒酣”“令赵王鼓瑟”中的“酣”和“令”两个字可看出来。“酣”字写出了秦王的趾高气扬、盛气凌人的神态;“令”字表示秦王自命高赵王一等(注意:秦与赵同为诸侯,地位应该是平等的),且要写进秦的史册,这是明目张胆对赵王的侮辱。

问题二:面对秦王的侮辱,相如怎样与之针锋相对的?

明确:首先,蔺相如上前曰:“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请奉盆缶秦王,以相娱乐。”(要求学生翻译这一句:赵王听说秦王善于演奏秦地的音乐,请(让我)献上一个盆缶给秦王(敲打),来互相娱乐。“为”wéi,动词,演奏)其次,相如以拼命和秦王斗争。秦王不肯,相如又“跪请”,秦王还不肯,相如曰:“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要学生翻泽这一句:你我相距不出五步,我蔺相如能够拿头颈的鲜血溅到大王的身上了!)再次,相如以“张目叱之”,使秦王的左右“皆靡”。在这种情况下,秦王被迫一击缶。最后,相如又顾召赵御史书,以牙还牙。

问题三:秦王一计未成,又提出“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的无礼要求,相如又如何对策?

明确:相如针锋相对,以攻为守,提出同样要求:“请以秦之咸阳为赵王寿。”咸阳是秦的都城,其价值在赵十五城之上。

问题四:“渑池之会”的结果如何?

明确:一是秦终不能加胜于赵;二是秦也不敢动兵。可以说,渑池之会是赵的胜利,秦的失败。这一段进一步表现了相如大智大勇的品质。

5.复习巩固第二部分。指导学生反复朗读,允许学生质疑。

(四)将相和:感悟思想,把握人物。(幻灯片29-32)

1.指名学生朗读,其他学生划出难理解字词并提出,师生共同解决。

2.分析课文。

问题一:“将相和”这则故事运用怎样的表现手法来刻画人物形象?

明确:运用对比反衬的手法,可以使主要人物相得益彰,形象性格更加鲜明突出。作者以廉颇的居功自傲,心胸狭隘,反衬蔺相如的豁达大度,顾全大局。廉颇炫耀自己“有攻城野战之大功”,鄙视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蔺相如在与舍人的对话中则说:“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这时,作者又以廉颇重视军事斗争,轻视

外交斗争,反衬蔺相如的见识卓尔不凡,超人一等。

问题二:廉颇拥有优点吗?

明确:知错能改,坦白直率。

问题三:“将相和”的思想基础是什么?

明确:爱国,爱赵国,仇恨秦国。(要求学生讲解“刎颈之交”这个成语)

(五)课堂小结。(幻灯片33)

蔺相如:大智大勇、不畏强暴、胸怀坦荡、热爱祖国。

廉颇:目光长远、有勇有谋、以国为重、勇于改过。

七、总结全文(幻灯片34)

本文通过“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将相和”的故事,赞扬了蔺相如智勇双全的性格和宽厚待人、顾全大局的品格,也赞美了廉颇“负荆请罪”的优秀品质。选择典型事件刻画人物,以写蔺相如为主,写廉颇为宾,选材详略得当,在矛盾冲突中刻画人物,并运用各种表现手法来刻画人物,使两个主要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熠熠生辉。

八、延伸拓展。(幻灯片35-39)

结合《蔺相如完璧归赵论》,重新审视这篇作品,看有什么新的体会。

蔺相如完璧归赵论

明王世贞

蔺相如之完璧,人皆称之,予未敢以为信也。

夫秦以十五城之空名,诈赵而胁其璧,是时言取璧者,情也,非欲以窥赵也。赵得其情则弗予,不得其情则予;得其情而畏之则予,得其情而弗畏之则弗予。此两言决耳,奈之何既畏而复挑其怒也!

且夫秦欲璧,赵弗予璧,两无所曲直也。入璧而秦弗予城,曲在秦;秦出城而璧归,曲在赵。欲使曲在秦,则莫如弃璧;畏弃璧,则莫如弗予。夫秦王既按图以予城,又设九宾,斋而受璧,其势不得不予城。璧入而城弗予,相如则前请曰:“臣固知大王之弗予城也。夫璧,赵宝也;而十五城,秦宝也。今使大王以璧故而亡其十五城,十五城之子弟,皆厚怨大王以弃我如草芥也。大王弗予城而绐赵璧,以一璧故而失信于天下,臣请就死于国,以明大王之失信。“秦王未必不返璧也。今奈何使舍人怀而逃之,而归直于秦。

是时秦意未欲与赵绝耳。令秦王怒而僇(lù)相如于市,武安君十万众压邯郸而责璧与信,一胜而相如族,再胜而璧终入秦矣。

吾故曰:“蔺相如之获全于璧也,天也。“若其劲渑池,柔廉颇,则愈出而愈妙于用;所以能完赵者,天固曲全之哉!

1.翻译这段文字.

2.王世贞“对这种称道“提出质疑,他的疑点何在?

疑点:奈之何既畏而复挑真怒也!

秦强赵弱,赵畏秦合理,挑其怒不合理。

3.何以见得是故意挑其怒。

秦王设九宾,斋戒而待相如上璧,相如欺秦王,这就使秦有了理,有借口攻赵索璧。这就是挑其怒,对强权不能搞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4.置疑启示:

这个疑点并不能否定此传,还需史实旁证,但这里提出的矛盾性细节足以构成了疑点,疑点可成立。

质疑的内容要有一定的认识价值。像本文的疑,就有澄清史实的价值。提出质疑,就要有辩驳,要驳倒不合理的,要找到不合理之处,进行反驳,反驳的理由要充分,也要合乎逻辑和事实,最后再提出自己合理的看法。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中就有对华山之音谬的质疑与考证。

多媒体显示朱熹的名言: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九、反馈练习。(幻灯片40-42)

(一)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

1.可与不()2.拜送书于庭()3.召有司案图()4.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5.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答案:1.不-否2.庭-廷3.案-按 4.缪-穆5.孰-熟

(二)文言文中常见的特殊句式有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介词结构后置句等。请指出下列各句属何种句式。

1.求人可使报秦者

2.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

3.臣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4.大王见臣列观

5.徒见欺

6.以勇气闻于诸侯

7.何以知之

8.而君幸于赵王

9.且相如素贱人

10.马之千里者

11.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答案:1.定语后置句 2.判断句 3.被动句 4.介词结构后置句 5.被动句

6.介词结构后置句 7.宾语前置句 8.被动句 9.判断句 10.定语后置句 11.判断句

十、课后作业(幻灯片43)

运用本文所学的一种或多种记叙人物的手法写一篇小传。人物自选,字数不限。

《廉颇蔺相如列传》文言知识整理

《廉颇蔺相如列传》文言整理 一、.通假字 1.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质”同“锧”,铁砧。 2.可与不。“不”通“否”,表疑问语气。 3.臣愿奉璧往使。“奉”通“捧”,用手托。 4.拜送书于庭。“庭”通“廷”,朝廷。 5.如有司案图。“案”通“按”,察看。 6.设九宾礼于廷。“宾”通“傧”,古代指接引宾客的人,也指赞礼的人。 7.秦自缪公以来,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缪”通“穆”。 8.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孰”通“熟”,仔细。 9.请奉盆瓯秦王。“奉”通“捧”,托、举。“瓯”同“缶”,盛酒浆的瓦器。 二、一词多义 负 ①秦贪,负其强(依仗,凭借) ②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使……承担) ③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违背) ④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辜负,对不起) ⑤廉颇闻之,肉袒负荆(背着) 使 ①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派) ②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出使) ③乃使其从者衣褐(让) ④大王乃遣一介之使(使臣) 引 ①引赵使者蔺相如(引见,延请) ②左右欲引相如去(拉) ③相如引车避匿(牵,拉;这里引申为调转) 徒 ①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白白地) ②而蔺相如使以口舌为劳/徒慕君之高义也/徒以吾两人在也(只,只不过) 幸 ①而君幸于赵王(宠幸) ②大王亦幸赦臣(幸好,侥幸) 以 ①以勇气闻于诸侯(凭) ②愿以十五城请易璧(用,拿) ③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来,连词) ④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用以,用来) ⑤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因为) 顾 ①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回头) ②顾吾念之(但) 因 ①相如因持壁却立(连词,于是,就)

②不如因而厚遇之(介词,趁着) ③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介词,通过) 请 ①请奏瑟(请人做某事,请求) ②请指示王(请人允许自己做某事,请允许我) ③臣请完璧归赵(敬词,表说话人对对方的敬意,可不译)三、古今异义(在此只列出古义) ①拜为上卿(拜,授予官职) ②欲勿与,即患秦兵之来(患,忧虑,担心) ③请以咸阳为赵王寿(寿,向人敬酒或献礼) ④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去,离开)(亲戚,近亲及姻亲) ⑤请指示王(指示,指给……看) ⑥于是相如前进缶(于是,在这时。前进,上前进献) ⑦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宣言,扬言,到处说) ⑧未常有坚明约束者也(约束,盟约) 四、词类活用 a.名词作动词: 怒发上冲冠(上,向上竖起) 臣乃敢上璧(上,献上) 舍相如广成传舍(舍,安置住宿) 乃使从者衣褐(衣,穿) 怀其璧(怀,怀揣着) 蔺相如前曰(前,走上前) 左右欲刃相如(刃,用刀杀) b.名词作状语: 赵王于是遂遣相如奉壁西入秦。(西,向西) 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间,从小路) 卒廷见相如(廷,在朝堂) 而相如廷斥之(廷,在朝廷上) c.使动用法: 宁许以负秦曲(负,使……承担) 臣请完璧归赵(完,使……完整) 大王必欲急臣(急,使……急,逼迫) 秦王恐其破璧(破,使……破碎) 归壁于赵(归,使……回到) 毕礼而归之(归,使……归,回去) 以绝秦望(绝,使……断,断绝) d.意动用法: 且庸人尚羞之(羞,以……为羞耻) 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先、后,以……为先;以……为后)e.形容词作动词: 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严,尊重) 未常有坚明约束者也(坚、明,坚守,恪守) 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宽,宽待)

《廉颇蔺相如列传》练习题附答案

《廉颇蔺相如列传》练习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3分)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使人遗.赵王书遗:送。 B.恐惧殊.甚殊:特殊,特别。 C.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孰:谁,哪一个。 D.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驽:愚笨,拙劣。 解析B项,殊:很,极。程度副词。 答案 B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不如因.而厚遇之 ②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B.①引.赵使者蔺相如 ②相如引.车避匿 C.①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 ②且.相如素贱人,吾羞 D.①而君幸.于赵王 ②大王亦幸.赦臣 解析C项“且”,连词,况且。A项“因”,①介词,趁机;②介词,通过,经由。B 项“引”,①动词,延请;②动词,掉转。D项“幸”,①宠幸;②副词,幸而。 答案 C 3.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 B.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 C.召有司案图 D.拜送书于庭 解析A项,“质”同“锧”;C项,“案”同“按”;D项,“庭”同“廷”。 答案 B 4.下列各句中的加点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璧有瑕,请指示 ..王 B.臣所以去亲戚 ..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C.明年 ..,复攻赵 D.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 ..殊甚 解析D项“恐惧”,古今义都是“害怕”。A项“指示”,古义,用手指给某人看;今

义,是指示下级或晚辈的话或文字(或:指上级对下级或长辈对晚辈说明处理某个问题的原则和方法)。B项“亲戚”,古义,内外亲属;今义,指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成员。C项“明年”,古义,指第二年;今义,指今年的下一年。 答案 D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②舍.相如广成传 ③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④左右欲刃.相如 ⑤相如廷.叱之⑥秦王恐其破.璧 ⑦庸人尚羞.之⑧宁许以负.秦曲 A.①⑤/②④/③/⑥⑧/⑦B.①②④/⑤/③⑦/⑥⑧ C.①②④⑤/③⑥⑦/⑧D.①⑤/②④/③⑥/⑦⑧ 解析①⑤名词作状语/②④名词作动词/③形容词作动词/⑥⑧使动用法/⑦意动用法。 答案 A 6.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完全相同的一组是()(3分) A.廉君宣.恶言 肃宣.权旨 B.臣等不肖,请辞.去 近者奉辞.伐罪 C.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 仆虽罢驽.,亦尝侧闻长者之遗风也 D.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 相如顾.召赵御史 解析C项,驽,愚笨,拙劣。A项,扬言;传达。B项,辞别;言辞,这里指皇帝的旨意。D项,只是,只不过;回头。 答案 C 7.下列句中加点字的用法与“且庸人尚羞之”中“羞”字相同的一项是()(3分) A.相如每朝.时B.大王必欲急.臣 C.而相如廷.叱之D.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解析D项与例句均为形容词的意动用法;A项,名词作动词;B项形容词作动词;C 项名词作状语。 答案 D 8.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且相如素.贱人素:向来。 B.顾.吾念之顾:回头看。

《廉颇蔺相如列传》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

《廉颇蔺相如列传》教案教案教学设计江苏四中 战国形势: 战国时期,有战国七雄,他们分别是齐、楚、燕、韩、赵、魏、秦。七国之中,秦国实力最强大,他采取了远交近攻的策略,企图各个击破,力图吞并六国。赵国是当时还有点实力的国家,秦国一时很难吞并,便使用了讹诈的手段掠夺他的土地和财物,本文就着重记叙了廉颇和蔺相如二人合作,与强大的秦国抗争的故事。 〖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叙事写人的技巧。 2)学习古人的博大胸怀、协作精神。 3)学习词类活用:使动、意动,掌握虚词用法。 方法:诵读、提问、讲解、质疑。 〖教学重点、难点〗 1)写作技巧、波澜、刻画、悬念、虚实,在学习小说技巧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其特征,在古文中分析体会,为写人物小传铺垫。 2)巩固已有的词类活用知识,在翻译文句中体会上下文意,准确辨识其语法特征,并翻译准确活用的词。 3)掌握虚词用法:耳、乃,者、所、而。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及步骤〗 (一)关于司马迁和《史记》有关的文学常识 1、司马迁: 西汉时期伟大的历史学家、文学家,曾任太史令。他的父亲是一位博学多闻的学者,司马迁少年时代就受到了良好的家庭教育,20岁以后,司马迁遍游祖国南北,考察风土人情、文物古迹、搜集史料、研究社会,为他以后创作史记准备的丰富的材料。公元前98年,李陵兵败投降了匈奴,他因为替李陵辩解,触怒了汉武帝,被迫入狱,受到了腐刑。他是在狱中完成了我国最早的纪传体通史《史记》。 2、史记: 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或者说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历史文学巨著。记载了上起传说中的皇帝,下迄汉武帝太初四年共约3000年的历史,分本纪、世家、列传、书、表等五种体裁,共130篇,作为正史的《二十四史》,史记是其中的第一部。鲁迅赞誉《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所以说它既是史学巨著,又是文学巨著。 体裁: 本纪:纪传体史书的一种体裁,记载了帝王及其历史活动。

廉颇蔺相如列传教学设计一等奖

廉颇蔺相如列传教学设计一等奖(2课时) 1、教学目标 [学习目标] 1.了解司马迁与《史记》的有关知识。 2. 掌握实词、虚词的用法、特殊句式等基本文言知识。 3. 学习本文通过典型事例和细节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的方法,品味人物语言并把握人物的思想性格。2、学情分析 学生对重点字词掌握较难理解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归纳文中重点词语,语法现象和特殊句式;学习辨析词义,判断文言特殊语法现象,特殊句式的方法。 2.欣赏文中个性化的对话描写。 [教学难点] 学习本文表现人物性格的方法。 4、教学过程第一学时 [教学重点] 1.归纳文中重点词语,语法现象和特殊句式;学习辨析词义,判断文言特殊语法现象,特殊句式的方法。 2.欣赏文中个性化的对话描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幻灯片2、3) 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有云:“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当面临是屈辱的生还是坦然的死时,他毅然决然地选择了生,发愤著书,终成“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正因为此,司马迁才对那些在逆境中发愤的英雄,在厄运中不屈的志士,在险境中凛然的豪杰有着深刻的理解;正因为此,他的笔下才会出现那么多有血有肉,呼之欲出的人物。那么,在弱肉强食的战国,又有谁能凭借大智大勇力挽狂澜,谱写一曲英雄的绝唱呢?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两位智勇双全的英雄人物。(教师板书《廉颇蔺相如列传》) 二、出示学习目标(幻灯片4) (一)了解司马迁与《史记》的有关知识。 (二)掌握实词、虚词的用法、特殊句式等基础文言知识。 (三)学习本文通过典型事例和细节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的方法,品味人物语言并把握人物的思想性格。 三、作者及《史记》简介(幻灯片5-8) (一)司马迁(约前145-约前90),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其父司马谈是汉朝太史令(掌管起草文书、编写史料,兼管国家典籍、天文历法的官职)。元封三年(前108),司马迁承继父职,任太史令,得以博览皇家珍藏的大量图书、档案和文献,为《史记》的写作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天汉二年(前99),在《史记》草创未就之际,司马迁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解而被捕下狱,受腐刑。出狱后任中书令(掌管皇家机要文件),继续发愤著书,于征和二年(前91)写成《史记》。 (二)《史记》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长达三千年间的历史。全书共130篇,包括本纪12篇,世家30篇,列传70篇,年表10篇,书8篇,共52万字。 《史记》开创了我国纪传体史书的先河,同时也开创了我国的传记文学的先河,是24 史的第一部。《史记》的体例和创作手法对后世影响深远。 本纪(12 篇):专述历代最高统治者的政治活动。(如《项羽本纪》) 世家(30篇):主要记述贵族的史事。(如《陈涉世家》) 列传(70篇):记述官吏、士大夫和知名人物的事迹。分三种:①专传,即一人一传,(如《淮阴侯列传》)

廉颇蔺相如列传-文言知识梳理-试卷版(含答案)

廉颇蔺相如列传-文言知识梳理-试卷版(含答案)

《廉颇蔺相如列传》知识总结 一、一词多义 1、负⑤廉颇闻之,肉袒负荆() ①秦贪,负其强()②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③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 ④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2、使 ①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③乃使其从者衣褐() ②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④大王乃遣一介之使() 3、引③相如引.车避匿() ①引.赵使者蔺相如()②左右欲引.相如去() 4、幸③则幸得脱矣() ①大王亦幸.赦臣()②而君幸.于赵王() 5、以⑨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 2

() ①以.勇气闻于诸侯()②何以知之( ) ③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④以空言求璧() ⑤愿以.十五城请易璧()⑥欲以击柱() ⑦赵亦盛设兵以待秦()⑧以戏弄臣() ⑩宁许以负秦曲() ⑾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 ⑿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⒀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 ⒁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 6、而⑤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①夫秦强而赵弱()②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③城入赵而璧留秦()④毕礼而归之()⑥秦王与群臣相视而嘻()⑦已而相如出() 3

7、徒③徒慕君之高义也() ①徒见欺( ) ②徒以口舌为劳() 8、因③于是相如前进缶,因跪请秦王() ①因宾客至相如门谢罪()②不如因而厚遇之() 9、见③望见廉颇() ①秦诚恐不可得,徒见欺()②大王见臣列观,礼节甚倨() 10、乃 ①今君乃亡赵走燕()②设九宾礼于廷,臣乃敢上璧() 11、孰 ①惟大王与群臣孰计之()②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 12、为③相如度秦王特以诈佯为予赵城() ①拜为上卿()②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④欲与王为好会于西河外渑池() 4

廉颇蔺相如列传导学案

《廉颇蔺相如列传》导学案初没有固定书名,或称“太史公书”,或称“太史公 名__________________ 【学习目标】 1?培养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 2 ?培养分析综合及鉴赏评价的能力,鉴赏《史记》描写人物形象的方法。通过梳理矛盾冲突,品味人物语言和体会对比手法来把握人物形象的思想性格。 【学习重点】 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遗易幸负 谢请 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见于而 乃因以且 3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 动句、省略句 4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学习难点】 1 ?难翻译的句子 2 .刻画人物的手法 3 ?对廉蔺的评价 【学习目标】 1 ?熟悉《史记》有关知识 2 ?熟读课文,了解大意。 3 ?梳理课文第1、2段文言知识 【学习重难点】 熟读课文,了解大意。 【学法指导】 1 ?《史记》有关知识以练习形式进行补充。 2 ?梳理课文第1、2段文言知识。分小组学习。一人翻译,其他成员理解、纠正、发问,各自解决自己的问题,提岀自己没有解决的问题,小组讨论化解问题,汇总没有解决的问题。 3 ?集体解决学习中汇总的问题 【学习过程】 一、课前预习 (一)作家作品 司马迁(约前145?约前90 ),西汉着名史学家、 文学家和思想家。主要作品是《史记》。《史记》最 记”,也省称“太史公”。《史记》记载了上起_____________ 姓下至时共三千年的历史,是我国第一部 _有很高的史学价值。分书、 表、_______ 纪,_________ 家,_________ M专,共 _______ 篇,50余万字。《史记》又有很高的文学价值。书中对部分历史人物的叙述,语言生动,形象鲜明。鲁迅称之为“ (二)补充 这篇课文节选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原传全文记叙了战国时代赵国的四个重要人物廉颇、蔺相如、赵奢、李牧的事迹。课文节选的是第一部分,集中描写了蔺相如,对廉颇也作了生动的记述。 课文所讲的秦赵两国之间、赵国内部将相之间的矛 盾冲突。 (三)给下列字注音 蔺()袒()瑕()睨()镬() 渑()缶() 驽()刎()倨( )佯狂( ) 列观()奉璧往使() 缪贤舍人( ) 从者衣褐()引车避匿( ) 臣等不肖()卒相与欢() 学法指导:语音重在平时积累,遇到生僻字要勤查词 典,在记忆时要音、形、义结合一起识记。 二、整体感知课文 (1)请同学们读熟文章,并在每段前标注一个数字序号,课文共21段。 (2)思考:本文写了哪几件历史事件?找出每一事件在文中的起止段落。 三、具体学习课文第1-2段 (1) 请同学们朗读1、2两段,并思考:这两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这两段的作用是什么? (2) 讨论:有人说,“蔺相如者,赵人也,为宦者令缪贤舍

《廉颇蔺相如列传》文言知识点归纳

《廉颇蔺相如列传》知识点复习归纳 一、掌握下列文言词 1、宦者令: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宦官的头目) 2、舍人: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门客) 3、和氏璧:得楚和氏璧(楚国人卞和发现的一块宝玉,经雕琢成的璧) 4、遗(wèi):使人遗赵王书(送给) 5、即:即患秦兵之来(则,就) 6、斧质: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古代一种腰斩的刑具) 7、宜:宜可使(应该) 8、曲:曲在赵(理亏) 9、均:均之二策(权衡、比较) 10、必:王必无人(倘若,假如) 11、奏:相如奉璧奏秦王(呈献,进献) 12、却:相如因持璧却立(退后) 13、修敬: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整饰礼仪表示敬意) 14、倨(jū):礼节甚倨(傲慢) 15、谢: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道歉) 16、有司:召有司案图(官吏的通称) 17、决:决负约不偿城(必定) 18、径道:从径道亡(便道,小路) 19、间:间至赵矣(名作状,从小路) 20、拔:其后秦伐赵,拔石城(攻下) 21、靡:左右皆靡(退却) 22、怿(yì):于是秦王不怿(高兴,喜悦) 23、已而:已而相如出(过了些时候) 24、望: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远远看见) 25、高义:徒慕君之高义也(高尚的品德) 26、孰与: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比……怎么样)

27、驽:相如虽驽(劣马,引申为愚劣,无能) 二、通假字 1、不:可予不(通“否”) 2、奉:臣愿奉璧往使(通“捧”) 3、案:召有司案图(通“按”,审察、察看) 4、孰: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通“熟”,仔细) 三、一词多义 1、以 ①传以示美人及左右(连词,连接两个动词,给) ②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介词,因为) ③以勇气闻于诸侯(介词,凭借) ④愿以十五城请易璧(介词,拿,用) ⑤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连词,相当于“而”) 四、词类活用 1、负:宁许以负秦曲(使……担负,使……承担) 2、完:臣请完璧归赵(使……完好无缺) 3、前:乃前曰(名作动,上前) 4、舍:舍相如广成传舍(名作动,安置住宿) 5、间(jiàn):间至赵矣(名作状,从小路) 6、廷:卒廷见相如(名作状,在朝堂上) 7、毕、归:毕礼而归之(使……完毕、使……回去) 8、刃:左右欲刃相如(名作动,杀) 9、西:相如奉西入秦(名作状,向西) 10、严: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形作动,尊敬) 11、急:大王必欲急臣(形容词使动,使……急,逼迫) 12、衣(yì):乃使其从者衣褐(名作动,穿上) 13、先、后: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先,以……为后) 14、破:秦王恐其破璧(使……破碎) 15、交:为刎颈之交(动作名,朋友) 16、宽: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形作动,宽待)

廉颇蔺相如列传随堂练习答案

廉颇蔺相如列传随堂练 习答案 Revised as of 23 November 2020

《廉颇蔺相如列传》随堂同步练习 姓名:班级:得分: 一、基础知识过关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 渑池之会负荆请罪前居后恭 B. 完壁归赵亡赵走燕艰明约束 C.相视而嬉不肖之人刎颈之交 D.萎靡不振势不俱生怒发冲冠 3、下列加点词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1)拜.为上卿(授予官职)(2)窃.计欲亡走燕(偷盗) (3)均.之二策(比较,权衡)(4)即患.秦兵之来(忧虑,担心) (5)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歪曲)(6)王必.无人(一定,实在) (7)相如奉璧奏.秦王(奏请)(8)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尊重) (9)相如因持璧却.立(连词,表转折)(10)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感谢) (11)臣请就.汤镬(就是)(12)不如因而厚遇 ..之(优厚款待) (13)卒廷.见相如(朝廷)(14)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诚实)(辜负)(15)度.道里会遇之礼毕(估计)(16)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回去)(17)位在廉颇之右.(右边)(18)其后秦伐赵,拔.石城(攻占)(19)相如度秦王特.以诈佯为予赵城(特别)(20)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希望)A.⑴⑵⑷⑸⑹⒀⒄⒆? B.⑴⑶⑷⑹⑻⑿⒂⒅ C.⑴⑷⑸⑺⑾⒂⒃⒇? D.⑹⑻⑼⑽⑾⑿⒁⒃ 4、以下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 臣愿奉璧往使 B. 拜送书于庭 C. 璧有瑕,请指示王 D.召有司案图

E. 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F.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 5、加点词都不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①传以示美人及左右 ..②璧有瑕,请指示 ..王 ③廉颇宣言 ..偿赵王城邑 ..曰④臣观大王无意 ⑤未尝有坚明约束 .. ..者⑥相如素贱人 ⑦臣所以去亲戚 .. ..而事君者⑧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 ⑨于是相如前进 ..至蔺相如门谢罪 ..缶⑩因宾客 A.①③④?B.④⑧⑩?C.⑤⑥⑧?D.③⑥⑨ 6、指出下列各题中与其他三句词类活用现象不相同的一句(1)——————————————————————()A.大王必欲急臣 B.宁许以负秦曲 C.臣请完璧归赵 D.左右欲刃相如(2)——————————————————————()A.舍相如广成传 B.卒廷见相如 C.间至赵矣 D.赵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3)——————————————————————()A.且庸人尚羞之 B.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C.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D.毕礼而归之 7、下列“于”字用法与其它三句不同的是( ) A.乃设九宾礼于.廷 B.赵岂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乎 C. 臣头今于璧俱碎于.柱矣 D.拜送书于.庭 8、熟悉课文句子,认真完成下列各题 (1)指出下列文言句子译成现代汉语有误的选项() A.求人可是报秦者,未得。

廉颇蔺相如列传导学案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 《廉颇蔺相如列传》导学案 学习目标 1.培养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 2.培养分析综合及鉴赏评价的能力,鉴赏《史记》描写人物形象的方法。通过梳理矛盾冲突,品味人物语言和体会对比手法来把握人物形象的思想性格。 学习重点 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遗易幸负谢请 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见于而乃因以且 3.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 4.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学习难点 1.难翻译的句子 2.刻画人物的手法 3.对廉蔺的评价 学习用时:4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熟悉《史记》有关知识 2.熟读课文,了解大意。 3.梳理课文第1、2段文言知识 学习重难点 熟读课文,了解大意。 学法指导 1.《史记》有关知识以练习形式进行补充。 2.熟读课文分三步。第一步:采用点读、齐读的形式,纠正字音、句读。第二步:听录音,结合注释,熟悉大意。第三步:小组讨论,课文内容大致思路结构。 3.梳理课文第1、2段文言知识。分小组学习。一人翻译,其他成员理解、纠正、发问,各自解决自己的问题,提出自己没有解决的问题,小组讨论化解问题,汇总没有解决的问题。 4.集体解决学习中汇总的问题 【课前预习】 一、文学常识填空。 (1)《史记》记载了上起_______,下至_______时当代史事,是中国最早的一部____通史,不论在史学上还是在文学上都有其巨大的价值,故被鲁迅誉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司马迁以《史记》,实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理想。 (2)《史记》是我国历史学上一个划时代的标志,全书包括____、____、_____、和_____,共_____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本纪”除《秦本纪》外,叙述________________ ;“___”是各个历史时期的简单大事记,是全书叙事的联络和补充;“___”是个别事件的始末文献,它们分别叙述

《廉颇蔺相如列传》练习及答案

《廉颇蔺相如列传》练习 一、给下列黑体字注音。 1.不肖() 2.刎颈之交() 3.广成传舍() 4.缪贤() 5. 列观() 6.相如虽驽() 7.臣语曰()8.使人遗赵王书()9.睨柱() 10. 不怿()11汤镬( ) 12衣( ) 褐 13盆缻( ) 14甚倨( ) 5.佯.为() 二、在下列句中通假字下画一横线,并解释该字在句中的意思。 1、可予不 2、详为予赵城 3、设九宾于廷 4、拜送书于庭 5、召有司案图 6、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 7、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8、请奏盆缻 三、指出古今异义词并释义 1.明年复攻赵古义:今义: 2.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古义:今义: 3.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古义:今义: 4.请指示王古义:今义: 5.于是相如前进缶古义:今义: 四、指出下列句子中的词类活用类型并释义 1、舍相如广成传 2、左右欲刃相如 3、乃使其从者衣褐 4、怀其壁 5、御史前书曰 6、臣乃敢上壁 7、而相如廷叱之 8、间至赵矣 9、奉璧西入秦 10、怒发上冲冠 11、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12、且庸人尚羞之 13、毕礼而归之 14、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15、大王必欲急臣 16、完璧归赵 17、宁许以负秦曲 五、解释下面一词多义。 书: 1.使人遗赵王书() 2.秦御史前书曰() 顾: 1.顾吾念之() 2.相如顾召赵御史曰() 3.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4.况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请: 1.璧有瑕,请指示王() 2.秦王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 奏: 1.请奏瑟() 2.相如奉璧奏秦王() 计:

1.计未定() 2.廉颇蔺相如计曰() 3.可计日以待也() 于: 1.闻于诸侯() 2.故燕王欲结于君() 3.归璧于赵() 4.使不辱于诸侯() 5.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 之: 1.得璧,传之美人() 2.即患秦兵之来() 3.均之二策() 4.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5.填然鼓之() 6.何陋之有() 许: 1.宁许以负秦曲() 2.潭中鱼可百许头() 3.时人莫之许也() 4.曳屋许许声() 引: 1.引赵使者蔺相如() 2.左右或欲引相如去() 3.相如引车避匿() 以: 1.以勇气闻于诸侯() 2.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3..徒以吾两人在也() 4.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 因 1.相如因持璧却立() 2.因人之力而敝之() 3.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4.不如因而厚遇之() 六、文言文中常见的特殊句式有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介词结构后置句等。请指出下列各句属何种句式。 1.求人可使报秦者() 2.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 3.臣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4.大王见臣列观() 5.徒见欺() 6.以勇气闻于诸侯() 7.何以知之()8.而君幸于赵王() 9.且相如素贱人()10.相如闻不忍与会 七、重点句子翻译 1、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2、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3、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赵予璧而秦不予赵城,曲在秦。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最新廉颇蔺相如列传导学案含答案

高等数学第六版上册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 习题1-1 1. 设A =(-∞, -5)?(5, +∞), B =[-10, 3), 写出A ?B , A ?B , A \B 及A \(A \B )的表达式. 解 A ?B =(-∞, 3)?(5, +∞), A ? B =[-10, -5), A \ B =(-∞, -10)?(5, +∞), A \(A \B )=[-10, -5). 2. 设A 、B 是任意两个集合, 证明对偶律: (A ?B )C =A C ?B C . 证明 因为 x ∈(A ?B )C ?x ?A ?B ? x ?A 或x ?B ? x ∈A C 或x ∈B C ? x ∈A C ?B C , 所以 (A ?B )C =A C ?B C . 3. 设映射f : X →Y , A ?X , B ?X . 证明 (1)f (A ?B )=f (A )?f (B ); (2)f (A ?B )?f (A )?f (B ). 证明 因为 y ∈f (A ?B )??x ∈A ?B , 使f (x )=y ?(因为x ∈A 或x ∈B ) y ∈f (A )或y ∈f (B ) ? y ∈f (A )?f (B ), 所以 f (A ?B )=f (A )?f (B ). (2)因为 y ∈f (A ?B )??x ∈A ?B , 使f (x )=y ?(因为x ∈A 且x ∈B ) y ∈f (A )且y ∈f (B )? y ∈ f (A )?f (B ), 所以 f (A ?B )?f (A )?f (B ). 4. 设映射f : X →Y , 若存在一个映射g : Y →X , 使X I f g = , Y I g f = , 其中I X 、I Y 分别是X 、Y 上的恒等映射, 即对于每一个x ∈X , 有I X x =x ; 对于每一个y ∈Y , 有I Y y =y . 证明: f 是双射, 且g 是f 的逆映射: g =f -1. 证明 因为对于任意的y ∈Y , 有x =g (y )∈X , 且f (x )=f [g (y )]=I y y =y , 即Y

《廉颇蔺相如列传》文言文知识整理归纳

廉颇蔺相如列传 一.通假字 1. 可予不。“不”通“否”,表疑问语气。 2. 拜送书于庭。“庭”通“廷”,朝廷,国君听政的朝堂。 3. 召有司案图。“案”通“按”,审查、察看。 4. 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缪”通“穆”。 5. 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孰”通“熟”,仔细。 6. 为一击缻。“缻”通“缶”,盛酒浆的瓦器。 7. 奉璧西入秦。“奉”通“捧”,用手托 二、一词多义 1、负 ①秦贪,负其强。(依仗,凭借) ②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辜负,对不起) ③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违背) ④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使……承担) ⑤廉颇闻之,肉袒负荆。(背着) 2、使 ①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派)

②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出使) ③乃使其从者衣褐。(让) ④大王乃遣一介之使。(使臣) 3、引 ①引赵使者蔺相如。(引见,延请) ②左右欲引相如去。(拉) ③相如引车避匿。(牵,拉;这里引申为调转) 4、徒 ①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白白地) ②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只,只不过) 5、幸 ①大王亦幸赦臣。(幸好,) ②而君幸于赵王。(宠幸) ③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则幸得脱矣。(侥幸) 6、见 ①徒见欺(介词,被,受) ②大王见臣列观(动词,接见) 7、舍

①舍相如广成传舍(名作动,安置住宿) ②舍相如广成传舍(传舍:招待宾客的馆舍) 8、因 ①不如因而厚遇之(由此,趁此) ②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通过、经由) ③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继续、接着) ④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于是) 9、闻 ①以勇气闻于诸侯(闻名) ②寡人窃闻赵王好音(听说) 10、从 ①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跟从) ②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听从) 三、古今异义词 ⑴拜为上卿 拜:古义指授予官职;任命。今义指下跪叩头;祝贺 ⑵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 患:古义指忧虑,担心。今义指害病;灾祸 ⑶请以秦之咸阳为赵王寿

廉颇蔺相如列传学案答案

第一课时 三、整体感知,理清课文脉络 本文共21段,可分为几部分 本文可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交代传记中人物的简历,这里主要交代了廉颇和蔺相如两人的身份地位;第二部分(第3—13自然段),叙写了蔺相如“完璧归赵”的故事;第三部分(第14—16自然段),叙写了赵秦渑池之会的故事;第四部分(第17—21自然段),叙写了廉颇和蔺相如“将相欢和”(廉颇“负荆请罪”)的故事。 四、基础知识整理 ㈠一词多义类: ㈡名词作动词 1、臣乃敢上.璧。(献上) 2、舍.相如广成传舍。(安排……住宿) 3、乃使其从者衣.褐。(穿) 4、怀.其璧,从径道亡。(怀里装着) 5、左右欲刃.相如。((用刀)杀) 6、于是相如前.进缻。(走上前) 7、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走上前) 8、秦王与群臣相视而嘻。(发出惊讶的声音) 9、赵王鼓.瑟。(弹奏) 10、请以秦之咸阳为赵王寿.。(向人进酒或献礼) 11、廉颇蔺相如计.曰。(商量) 12、相如每朝.时。(上朝,朝见) 13、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侍奉) ㈢名词作状语 1、卒廷.见相如。(在朝廷上) 2、而相如廷.叱之。(在朝廷上) 3、赵王于是遗相如奉璧西.入秦。(向西) 4、怒发上.冲冠。(往上) 5、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用言辞) 6、间.至赵矣。(从小路) ㈣形容词作动词 1、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权衡,比较) 2、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使……完整的) 3、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尊重) 4、大王必欲急.臣。(逼迫) 5、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撞碎)

6、秦王恐其破.璧。(撞碎,砸碎) 7、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以……为羞) 8、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宽大) 9、寡人窃闻赵王好.音。(喜欢) ㈤意动用法 1、且庸人尚羞.之。(以……为羞) 2、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以……为先)(以……为后) ㈥使动用法 1、宁许以负.秦曲。(使……承担) 2、臣请完.璧归赵。(让……完整的) 3、怀其璧,从径道亡,归.璧于赵。(使……回到) 4、毕.礼而归.之。(使……完毕)(让……回去) 5、秦王恐其破.璧。(使……破碎) ㈦古今异义词 1、璧有瑕,请指示 ..王。 (今)上级长辈在处理问题上给下级、晚辈的原则、方法的话或文字。(古)指点给……看 2、于是 ..相如前进缻 (今)连词,表后一事紧挨前一事。 (古)在这时。 3、于是相如前进 ..缻 (今)向前行动或发展。 (古)上前进献。 4、明年 ..复攻赵 (古)第二年。 ㈧通假字(古今字和通假字) 1、臣愿奉.璧往使通“捧” 2、召有司案.图同“按”,审察、察看。 3、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同“锧”,腰斩犯人的刑具。 4、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不.同“否” 5、拜送书于庭.同“廷”,国君听政的朝堂。 6、设九宾.于廷同“傧”,迎客赞礼的官员。 7、秦自缪.公以来同“穆” 8、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同“熟”,仔细。 9、请奏盆缻.秦王同“缶”,盛酒浆的瓦器。 ㈨判断句 1、主语后面用“者”表示停顿,谓语后面用“也”表示判断。 (1)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学案

《廉颇蔺相如列传》学案 学习目标 1.积累文言常用词,继续培养文言文语感。 2.《史记》中的小说因素齐备。体会课文善于剪裁和组织材料的方法以及用语言行动揭示人物性格的表现手法。 3. 认识廉颇、蔺相如思想品质的可贵之处,培养以大局为重的爱国主义精神。 计划课时三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积累文言常用词 教学方法 文本研习 【教学过程】 一、导语 鲁迅先生曾说:《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也就是说,作为一部规模宏大、体制完备的中国通史的《史记》,同时也是一部非常优秀的文学作品。司马迁终于完成了“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正因为如此,司马迁才对那些在逆境中发愤,在厄运中不屈不挠,在险境中视死如归的仁人志士有着深刻的理解,他的《史记》才会出现那么多有血有肉、栩栩如生、呼之欲出的磨难英雄形象。比如荆轲、毛遂、晁错……而蔺相如则是这些人物中的突出典型。蔺相如在虎狼成群、险象横生的环境中,置个人生死于不顾,以国家利益至上,凭自己的勇气和智慧,赢得了国家的尊严。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史记》中著名篇章——《廉颇蔺相如列传》。 二、简介历史背景 战国末期,当时秦、楚、齐、赵、韩、魏、燕等七国中,以秦力量最为强大,它要统一中国,采取远交近攻、各个击破的战略,积极对外扩张。它南边的楚国和西北的赵国,实力比秦稍弱。在蔺相如完璧归赵和渑池会时,秦的主要力量正对付楚国,所以它对赵国虽也虎视耽耽,但还抽不出主要力量来进攻。这就是蔺相如进行外交斗争取得胜利的客观有利条件,当然,蔺相如的主观努力--利用有利的形势,机智勇敢地进行斗争也是非常重要的。

三、一读课文,完成文言词语和句式积累。 (一)给下列黑体字注音 1.臣等不肖() 2.刎颈之交() 3.广成传舍() 4.缪贤舍人() 5.见臣列观() 6.相如虽驽() 7.臣语曰()8.使人遗赵王书() 9.睨柱()10.秦王不怿() (二)解释下列黑体词的含义 1.乃辞谢() 2.从径道亡() 3.间至赵矣() 4.臣请就汤镬() 5.左右皆靡() 6.为赵王寿() 7.秦王竟酒()8.位在廉颇之右()9.一介之使() 10.徒以口舌为劳() (三)在下列句中通假字下画一横线,并在括号内写出本字 1.可与不() 2.拜送书于庭() 3.召有司案图() 4.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 5.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四)解释下面一词多义 于:1.闻于诸侯();2.故燕王欲结于君();3.归璧于赵() 4.使不辱于诸侯(); 5.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 6.苛政猛于虎也() 之:1.得璧,传之美人();2.即患秦兵之来(); 3.均之二策() 4.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5.至河伯娶妇时…幸来告语之(); 6.何陋之有() 对:1.何以知之?对曰() 2.对镜贴花黄()请:1.璧有瑕,请指示王() 2.秦王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 3.诸将请所之() 书:1.使人遗赵王书() 2.秦御史前书曰() 3.军书十二卷() 许:1.宁许以负秦曲() 2.潭中鱼可百许头() 3.时人莫之许也() 4.曳屋许许声() 5.大铁椎,不知何许人也() 设:1.乃设九宾礼于廷() 2.赵亦盛设兵以待秦() 3.设以炮至,吾村不齑粉乎() 奏:1.请奏瑟() 2.相如奉璧奏秦王()顾:1.顾吾念之() 2.相如顾召赵御史曰() 3.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4.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计:1.计未定() 2.廉颇蔺相如计曰() 3.可计日以待也()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四《廉颇蔺相如列传》教学设计 (1)

《廉颇蔺相如列传》教案 一、教学目标 1.掌握文中的常见文言实词,学习古今异义的有关知识。 2.体会这篇课文善于剪裁和组织材料的方法以及用语言、行动揭示人物性格的表现手法。 3.认识廉颇、蔺相如思想品质的可贵之处,培养机智勇敢的品质和以大局为重的爱国主义精神。 二、教学方法 诵读、提问、讲解、质疑。 三、重点难点 1.积累文言常用词,继续培养文言文语感。 2.在学习小说技巧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其特征,借鉴写法。 四、课时安排 三课时 五、教学内容及步骤 第一教时(重点理解文言字词、文言句式) (一)导入课文 在必修二中我们学习过《鸿门宴》,它的选自那个史学著作?作者是谁?以提问形式,让学生回忆已经学过的知识点。 《史记》最大的亮点就在于记人栩栩如生,有血有肉。如果说之前我们通过《史记》认识了西楚霸王项羽和汉高祖刘邦等一系列秦末英雄的话,今天我们就来看看来自战国的两位豪杰——廉颇与蔺相如。 (二)战国形势(重点在秦与赵) 公元前284年,长期与秦国对峙的东方强国——齐,在六国的联合围攻下一败涂地。齐国破败之后, 西方强国——秦,自然地成为七雄之首,而赵在武灵王胡服骑射的改革之后国内实力大增,加之赵惠文王信任贤能,其弟平原君赵胜善能延揽天下人材。赵国背后的燕国与赵维持着巩固的同盟。所以,地广兵劲又无后顾

之忧的赵国, 已成为东方六国中最为强大的力量。当然赵国也就成为秦国东进的最大障碍,秦赵对立从此拉开了帷幕。 在四年的对抗里,秦军虽然占了上风,但赵的基本国力尚属完整,要想决出胜负,就必须诉诸于双方的主力决战。而就在此时,形势有了重大的变化。 首先是齐人经过五年苦战,奇迹般地转变了战局。即墨守将田单以火牛阵打垮了燕军主力,齐国本土70余城尽皆收复。齐国君臣视燕赵为仇敌,企图把燕赵所占河北、河间之地尽数夺回。面对齐军的席卷之势,燕人几失招架之功,赵人也惊骇万分,急欲与秦妥协,回身对付复兴的齐国。 无独有偶。饱受秦军重压30多年的南方大国——楚,乘秦赵胶着之际,在公元前279年派军向秦反攻, 很快夺回黔中郡,并乘胜追入秦之巴郡,攻取了旧巴国的都城枳。秦的后方基地巴蜀地区仍面临着丧失的危险。在后院起火的形势下,秦也无心再与赵国相争,共同的需要使双方坐到了一起。 这样即相互对抗、对立又需要联盟的两国为两位豪杰的登场搭好了历史的大舞台。 (三)课文字词解读 1.听录音诵读课文,掌握重点、难点字词读音。 2.课文重点词语积累 A.通假字 (1) (2)(庭:通廷,朝廷) (3) (4)(缪:通穆)

廉颇蔺相如列传知识点总结(教师版)

廉颇蔺相如列传》知识点 、通假字 1. 可予 不。 “不”通“否”, 2. 拜送书于 庭 。 “庭 ”通 “廷 ”, 3. 召有司 案图。 “案 ”通 “按 ”, 4. 设九 宾礼于廷。 “宾”通 “傧”, 6.唯大王与群臣 孰计议之。 “孰 ”通“熟”,仔细。 二、一词多义 负 ① 秦贪, 负其强 (依仗,凭借 ) ②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 负 赵 (辜负,对不起 ) ③ 相如度秦王虽斋,决 负 约不偿城(违背) ④ 均之二策,宁许以 负秦曲(使??…承担) ⑤ 廉颇闻之,肉袒 负荆(背着) 使 ① 秦昭王闻之, 使人遗赵王书(派) ② 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 使 (出使) ③ 乃使其从者衣褐(让) ④ 大王乃遣一介之 使(使臣) 引 ① 引 赵使者蔺相如(延请) ② 左右或欲 引 相如去(拉、牵) ③ 相如 引 车避匿(牵,拉;这里引申为调转) ④ 君子 引 而不发,跃如也 (拉弓) 徒 ① 秦城恐不可得, 徒见欺(白白地) ② 而蔺相如 徒以口舌为劳;徒以吾两人在也(只,只不过) 幸 ① 大王亦 幸赦臣(幸好,幸而) ② 而君 幸 于赵王(宠幸) ③ 则幸得脱矣 (侥幸 ) 以 ① 以 勇气闻于诸侯;今 以 秦之强先割十五都予赵(介词,凭借) ② 愿 以 十五城请易璧(介词,用,拿) ③ 严大国之威 以 修敬也(连词,表目的,来) ④ 吾所以为此者, 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徒 以吾两人在也(连词,因为) 5.秦自 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 缪”通“穆”。 表疑问语气。 朝廷,国君听政的朝堂。 审查、察看。 古代指接引宾客的人,也指赞礼的人。

⑤皆以美于徐公(动词,认为) ⑥而吾以捕蛇独存(介词,因为) ⑦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动词,任用) 欢 ①逆强秦之欢(欢心) ②绝秦赵之欢(交情) ③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欢洽,欢好) 顾 ①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回头,回头看) ②顾吾念之(只是) ③顾野有麦场(环顾) ④三顾茅庐(拜访) ⑤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看) 因 ①相如因持璧却立(于是,就) ②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通过,经由) ③不如因而厚遇之(趁,趁机) ④因势利导(顺着) 传 ①廉颇蔺相如列传(一种文体) ②舍相如广成传(传舍,宾馆) ③传以示美人及左右(传递) ④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传颂) 书 ①拜书送于庭(国书) ②秦御史前书曰(写) 乃 ①今君乃亡赵走燕(却,竟然) ②臣乃敢上璧(才) ③乃使其从者衣褐(就) 三、古今异义 (1)拜为上卿(拜:古义指授予官职;任命。今义指下跪叩头;祝贺) ( 2 )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患:古义指虑,担心。今义指害病;灾祸) ( 3 )请以咸阳为赵王寿(寿:古义指向人献物以祝人长寿。今义指年岁,生命;生日) (4)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亲戚:古义包括父母兄弟。今义指与自己有血缘或婚姻关系的人)(5)请指示王(指示:古义指给??…看。今义指上对下指导、命令) (6)于是相如前进缶(前进:古义指上前、进献。今义指向前发展进步) (7)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宣言:古义指扬言,到处说。今义指进行宣传号召的文告)(8)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布衣:古义指平民。今义指麻布衣服) (9)左右欲刃相如(左右:古义指左右的侍从。今义指左和右两方面) (10)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鄙贱:古义指粗野而又地位低微,谦词。今义指鄙视,轻视)(11)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约束:古义为约定、契约。今义指限制使不越出范围。)(12)传以示美人及左右(美人:姬妾今义:美女) (13)明年复攻赵(明年:古义指第二年今义指今年的下一年) (14)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以往:古义从这里到那里今义指以前) (15)秦王恐其破壁,乃辞谢(辞谢:古义为婉言道歉今义为有礼貌的拒绝)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