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氯吡格雷个体化用药基因检测

氯吡格雷个体化用药基因检测

氯吡格雷个体化用药基因检测
氯吡格雷个体化用药基因检测

氯吡格雷个体化用药基因检测

通过CYP2C19基因分型,指导氯吡格雷个体化用药,提高药物临床疗效,降低毒副作用。

临床研究证实,CYP2C19*2、*3、*17位点多态性影响氯吡格雷的代谢速率,从而影响药物的疗效。权威机构推荐:

2012年,中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CFDA )在氯吡格雷说明书中增添了药物基因组学意见,

指出CYP2C19慢代谢情况与氯吡格雷的作用降低相关。

美国FDA 、欧盟药品局(EMA )、日本药品与医疗器械管理局(PDMA )、加拿大健康局

(HCSC )强调CYP2C19慢代谢者使用氯吡格雷的疗效降低,发生副作用的风险增加。

2015年,国家卫计委个体化医学检测技术专家委员会发布《药物代谢酶和药物作用靶点基因检测技术指南(试行)》,

肯定了CYP2C19基因检测在氯吡格雷个体化用药中作用。检测技术:荧光定量PCR 探针法,技术成熟可靠。重复性高:批内及批间重复性均达95%以上。准确度高:探针引物特异性高,准确性达95%以上。

杭州中翰金诺医学检验所

地 址:浙江省杭州市余杭经济开发区兴国路519号电 话:4000 919 220 传真:0571-8902 8159网 址:https://www.wendangku.net/doc/2218861033.html, 邮 箱:info@https://www.wendangku.net/doc/2218861033.html,

注:

* 表示用药建议仅供临床医生参考,不作为最终治疗依据,具体药物选择及用法用量请遵医嘱。1. SA Scott, K Sangkuhl, EE Gardner, et al. Clinical Pharmacogenetics Implementation Consortium guidelines for cytochrome P450-2C19 (CYP2C19) genotype and clopidogrel therapy. Clin Pharmacol Ther. 2011,90(2):328-32.

2. Holmes D R, Dehmer G J, Kaul S, et al.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 2010, 56(4): 321-341.

3. 丁力平, 胡桃红,马会利等. CYP2C19基因分型指导下的支架血栓治疗一例.中国心血管病研.2010,8(12):926-927

4.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药物代谢酶和药物作用靶点基因检测技术指南(试行)概要[J]. 实用器官移植电子杂志, 2015, 3(5):257-267.

样本要求:EDTA 抗凝外周血

2ml 保存及运输条件:2~8℃低温保存、运输

他汀类药物个体化用药基因检测

他汀类药物是目前预防和治疗冠心病的有效药物,在体内的代谢主要与SLCO1B1、APOE 基因有关。通过检测SLCO1B1、APOE 基因多态性,可以辅助医生了解高血脂患者情况,为合理使用他汀类药物提供科学依据,减少患者用药不良反应风险和提高药物疗效。 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 )、临床药理学实施联盟(CPIC )、药物代谢酶和药物作用靶点基因检测技术指南(试行),建议根据SLCO1B11、APOE 基因分型结果选择治疗药物及计量调整,以减少药物不良反应、保证满意疗效。

检测技术:荧光定量PCR 探针法,技术成熟可靠。重复性高:批内及批间重复性均达95%以上。准确度高:探针引物特异性高,准确性达95%以上。

注:* 表示用药建议仅供临床医生参考,不作为最终治疗依据,具体药物选择及用法用量请遵医嘱。

杭州中翰金诺医学检验所

地 址:浙江省杭州市余杭经济开发区兴国路519号

电 话:4000 919 220 传真:0571-8902 8159网 址:https://www.wendangku.net/doc/2218861033.html, 邮 箱:info@https://www.wendangku.net/doc/2218861033.html,

1. Ramsey N L M , Haidar C , Johnson L G , et al. The clinical pharmacogenetics implementation consortium guideline for SLCO1B1 and simvastatin-induced myopathy: 2014 update.[J]. Clinical Pharmacology & Therapeutics, 2014, 96(4):423-8.

2. Mega J L , Morrow D A , Brown A , et al. Identification of Genetic Variants Associated With Response to Statin Therapy[J]. Arteriosclerosis, Thrombosis, and Vascular Biology, 2009, 29(9):1310-1315.

3. Niemi M. Transporter pharmacogenetics and statin toxicity[J]. Clinical Pharmacology & Therapeutics, 2010, 87(1): 130-133.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药物代谢酶和药物作用靶点基因检测技术指南(试行)概要[J]. 实用器官移植电子杂志, 2015, 3(5):257-267.

样本要求:EDTA 抗凝外周血 2ml 保存及运输条件:2~8℃低温保存、运输

个体化用药基因检测报告单模板氯吡格雷等

XXXXXXXXXXXXXXX药剂科 脱氧核糖核酸(DNA)位点测定报告单 姓名:XXX 性别:女年龄:67 身高:体重:民族: 科室:心内科病历号:病床号:33 送检医生:XXXX 送检日期:.02.09 临床诊断: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PCI术后 DNA序列测定结果:(氯吡格雷用药相关基因) 序号检测基因检测位点检测结果 1 CYP2C19* 2 681G>A(rs4244285)GG 2 CYP2C19* 3 636G>A(rs4986893)GG CYP2C19*1/*1野生纯合型 4 PON1 576 G > A (rs662) AA:PON1突变纯合型 检测结论:该患者CYP2C19酶为正常代谢型,酶活性表达正常,PON1基因型突变纯合型(AA),酶活性表达减弱。该患者PCI术后,行标准氯吡格雷治疗,1年后发生支架血栓的风险,比正常人高11.6倍,因此,从理论上认为该患者使用常规剂量(75mg/d)的氯吡格雷可能无法有效转化为其活性代谢产物,可能导致氯吡格雷抵抗,使得血栓形成风险增加。 个体化用药建议: (1)该患者采用氯吡格雷(75mg,qd)抗血小板治疗,可能无法发挥良好的抗血小板作用。因此,建议替 代使用新型抗血小板药物替格瑞洛;但应关注替格瑞洛所致呼吸困难。或给予氯吡格雷(75mg/d)、阿司匹林(100mg/d)和西洛他唑三联抗血小板治疗;或者将阿司匹林剂量增加至200~300mg/d;或停用氯吡格雷,换用其他抗血小板药。 (2)调整给药方案后,应检测血小板聚集率或血栓弹力图以评价临床疗效。 (3)治疗期间应密切关注患者有无皮肤黏膜及消化道等部位出血的发生,若出现则应调整给药方案。 (4)在应用氯吡格雷时,应避免使用CYP2C19酶抑制药,如奥美拉唑、兰索拉唑、埃索美拉唑等,因其可 抑制CYP2C19酶,导致CYP2C19酶活性进一步减弱,使得氯吡格雷生物转化进一步下降,而降低氯吡格雷疗效。如必须使用,可替代使用其他对氯吡格雷作用影响较弱的药物如雷贝拉唑或H2受体阻断剂如雷尼替丁等。 (5)合并使用他汀类降脂抗炎药物,应避免使用阿托伐他汀、辛伐他汀等药物,体外研究表明,阿托伐他 汀及其体内代谢产物阿托伐他汀酯均对氯吡格雷有竞争性抑制作用,可降低氯吡格雷生物转化达90%,并呈浓度依赖性,可能会导致氯吡格雷疗效进一步减弱。可选择对氯吡格雷影响较弱的瑞舒伐他汀钙或氟伐他汀钠。 (6)上述建议仅供临床医生参考,具体使用还应该结合临床实际情况来制定和调整用药方案。 说明:氯吡格雷为前体药,主要依赖于CYP2C19代谢生成活性代谢产物,发挥抗血小板疗效。CYP2C19基因存在多态性,其酶有四种不同的代谢类型:快代谢型(RM,*1/*1);超快代谢型(UM,*1/*17,*17/*17);中间代谢型(IM,*1/*2,*1/*3,*17/*2,*17/*3);慢代谢型(PM,*2/*2,*2/*3,*3/*3)。常规剂量的氯吡格雷在慢代谢型患者中产生的活性代谢物减少,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下降,形成血栓风险增加;在超快代谢型患者中产生活性代谢产物增加,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增强,出血风险增加。2010年美国FDA修改的氯吡格雷说明书中黑框警示:CYP2C19基因型检测结果应作为医生调整治疗策略的参考。此外,ABCB1-3435C>T为氯吡格雷第二独立风险因素,突变型(TT型)肠道吸收减少,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野生型(CC型)。最新研究证实,PON1在氯吡格雷生物转化上起着关键作用,PON1-576G>A基因多态性可影响PON1活性表达,是氯吡格雷疗效重要预测因子。与野生型(GG型)比较,GA型和AA型氯吡格

个体化用药基因检测

个体化用药基因检测 临床意义:药物反应的个体差异是药物治疗中的普遍现象,也是临床药物治疗失败与不良反应发生的重要原因。其中各种药物相关代谢酶的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成为影响患者药物治疗有效性及毒副反应的重要因素之一。明确患者基因多态性(SNP)是药物精准治疗的前提。目前为止,美国FDA已批准了有约140个需要基因信息指导才能准确治疗的药物,CFDA也推荐卡马西平等药物通过筛查基因避免发生诸如表皮剥脱性皮炎严重不良反应。仁济医院检验科为更好地服务于临床,开展基于患者基因SNP的个体化用药基因检测项目。具体个体化用药基因检测项目见“检验信息-临床分子诊断菜单”。 采血时间:周一至周六门诊时间 检测时间:周一至周五 报告时间:5个工作日 高敏HBV-DNA(检测下限20 IU/mL)检测

临床意义:为了满足临床对乙肝患者病毒DNA基线水平评估、药物疗效与耐药监控、治疗终点判定及治疗后复发的早期检测。检验科开展高敏乙肝病毒DNA (高敏HBV-DNA)检测。高敏HBV-DNA检测灵敏度高(检测下限20 IU/mL),线性范围宽(20 – 109 IU/mL),核酸提取、纯化、加样实现全自动化操作,降低人为误差,提高检测准确性。检验过程从核酸提取开始加入内标,全程监控(提取+扩增),防止假阴性。 采血时间:周一~周六 检测时间:周一~周六 报告时间:3工作日 高通量基因测序产前筛查(胎儿非整倍体无创产前基因检测) 临床意义:仁济医院是国家卫生计生委批准的“高通量基因检测技术进行产筛与疾病诊断”试点单位,为了满足临床诊断需求,检验科和妇产科联合在国家卫生计生委规范要求下开展新项目“高通量基因测序产前筛查”的检测。 无创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产前检测项目(简称无创DNA)是筛查胎儿染色体疾病,降低出生缺陷的项目,是一种精确的筛查技术,准确率为99%。本项目定性检测孕周为12-24周的高危孕妇(如产前常规筛查胎儿染色体异常高风险、35岁以上高龄孕妇等)所孕育胎儿的染色体非整倍体(13-三体、18-三体、21-三体)。通过抽取孕妇外周血(8-10mL),通过高通量测序平台对母亲外周血游离胎儿

氯吡格雷用药指导的基因检测

氯吡格雷用药指导的基 因检测 公司标准化编码 [QQX96QT-XQQB89Q8-NQQJ6Q8-MQM9N]

氯吡格雷用药指导的基因检测 氯吡格雷是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抗栓的基础药物,但4%~30%患者在治疗期间出现氯吡格雷疗效下降,甚至出现氯吡格雷抵抗。氯吡格雷为前体药,主要依赖于CYP2C19代谢生成活性代谢产物,发挥抗血小板疗效。CYP2C19基因存在多态性,其酶有四种不同的代谢类型:快代谢型(RM,*1/*1);超快代谢型(UM,*17/*17);中间代谢型(IM,*1/*2,*1/*3,*17/*2,*17/*3);慢代谢型(PM,*2/*2,*2/*3,*3/*3)。中国人群中14%为CYP2C19慢代谢型,常规剂量的氯吡格雷在慢代谢型患者中产生的活性代谢物减少,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下降,形成血栓风险增加;而在超快代谢型患者中产生活性代谢产物增加,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增强,出血风险增加。2010年美国FDA修改的氯吡格雷说明书中黑框警示:CYP2C19基因型检测结果应作为医生调整治疗策略的参考,对于CYP2C19PM型患者,建议考虑调整治疗方案或治疗策略。此外,ABCB1-3435C>T影响到氯吡格雷在肠道的吸收,突变型(TT型)肠道吸收减少,生物利用度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野生型(CC型)。同时携带ABCB1突变基因和CYP2C19突变基因与携带ABCB1和CYP2C19野生型等位基因相比,其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比达到。最新研究证实,PON1在氯吡格雷生物转化上起着关键作用。PON1-G576A基因多态性可影响氯吡格雷中间代谢产物2-氧代-氯吡格雷转化为活性硫醇衍生物的能力,从而影响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活性。与PON1-576GG型比较,GA型患者半年后出现支架内血栓的风险比为,出现心肌梗死的风险比为,而AA型患者发生的风险比分别为和,携带此等位基因的患者往往存在氯吡格雷抵抗风险。因此,建议在使用氯吡格雷前进行PON1、CYP2C19和ABCB1基因检测,依据患者基因型确定合适给药方案。 该项目收费为1600元,每个患者只需检测1次即可。临床医生可按照相应流程提出检测申请,并采用EDTA抗凝真空采血管(紫色帽头)采集外周静脉血2ml(无需空腹,无论是否用药,随时抽取血标本),检测人员将在2个工作日内出具基因检测报告,并提供个体化给药建议供临床参考。 医院在用的氯吡格雷规格:

基因检测基因分型指导临床个体化用药

基因分型检测指导个体化用药 据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死亡患者中三分之一是死于不合理用药,而非死于自然疾病本身。我国卫生部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的数据为:住院病人中,每年约有19.2万人死于药品不良反应;家庭用药不良反应需要住院治疗的病人则多达250万人。 人们对药物毒副作用不重视是药物不良反应的重要原因。处方中的剂量多是常规剂量,对患者来说未必准确,没考虑个人代谢耐受因素,长期过量用药,很可能导致慢性药物中毒。 基因组的多态性是导致药物反应多态性的重要因素。实际上,每个人有自己特有的药物代谢基因,决定着药物的代谢和耐受剂量,只有根据自己的耐受剂量服药,才是最合理的安全剂量。进行药物代谢相关基因型检测,合理调整用药剂量,使长期用药更安全,毒副作用更小,效果更好。 药物基因组学正是从已知基因对药物效应的影响,确定药物作用的靶点,研究从表型到基因型的药物反应个体多样性。从基因水平研究证明和阐述药物疗效以及药物作用的靶位、作用模式和毒副作用。揭示药物反应多态性这些差异的遗传特征,鉴别基因序列中的差异,并以药物效应及安全性为目标,研究各种基因突变与药效及安全性之间的关系。通过对药物疗效与安全性的遗传体质评估,减少药物毒副作用及耐药现象发生,实现“个性化用药”的目标。 我们第四军医大学药学系药物基因组教研室经过研究,已开发了结核病用药指导的基因检测,乙肝治疗药物拉米夫定、抗凝剂药物华法林以及铂类、5-氟尿嘧啶、巯基嘌呤类等肿瘤化疗药物的用药指导基因检测项目,倡导基于基因分型的个体化合理用药。同时还开发了人乳头瘤病毒筛查与宫颈癌预警项目。 1.结核病用药指导的基因检测: 近年来,结核分枝杆菌耐药现象日趋严重,大大削弱了抗结核药物的疗效。目前结核菌的耐药性问题已成为结核病疫情上升和难以控制的一个重要原因。研究表明,结核分枝杆菌基因中基因突变所引起的耐药性是结核分枝杆菌产生耐药的主要方式。多数导致结核分枝杆菌耐药的基因突变机理比较明确,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是一线抗结核药物。kat G 基因的点突变与异烟肼耐药性密切相关,kat G 基

氯吡格雷个体化用药基因检测

氯吡格雷个体化用药基因检测 通过CYP2C19基因分型,指导氯吡格雷个体化用药,提高药物临床疗效,降低毒副作用。 临床研究证实,CYP2C19*2、*3、*17位点多态性影响氯吡格雷的代谢速率,从而影响药物的疗效。权威机构推荐: 2012年,中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CFDA )在氯吡格雷说明书中增添了药物基因组学意见, 指出CYP2C19慢代谢情况与氯吡格雷的作用降低相关。 美国FDA 、欧盟药品局(EMA )、日本药品与医疗器械管理局(PDMA )、加拿大健康局 (HCSC )强调CYP2C19慢代谢者使用氯吡格雷的疗效降低,发生副作用的风险增加。 2015年,国家卫计委个体化医学检测技术专家委员会发布《药物代谢酶和药物作用靶点基因检测技术指南(试行)》, 肯定了CYP2C19基因检测在氯吡格雷个体化用药中作用。检测技术:荧光定量PCR 探针法,技术成熟可靠。重复性高:批内及批间重复性均达95%以上。准确度高:探针引物特异性高,准确性达95%以上。 杭州中翰金诺医学检验所 地 址:浙江省杭州市余杭经济开发区兴国路519号电 话:4000 919 220 传真:0571-8902 8159网 址:https://www.wendangku.net/doc/2218861033.html, 邮 箱:info@https://www.wendangku.net/doc/2218861033.html, 注: * 表示用药建议仅供临床医生参考,不作为最终治疗依据,具体药物选择及用法用量请遵医嘱。1. SA Scott, K Sangkuhl, EE Gardner, et al. Clinical Pharmacogenetics Implementation Consortium guidelines for cytochrome P450-2C19 (CYP2C19) genotype and clopidogrel therapy. Clin Pharmacol Ther. 2011,90(2):328-32. 2. Holmes D R, Dehmer G J, Kaul S, et al.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 2010, 56(4): 321-341. 3. 丁力平, 胡桃红,马会利等. CYP2C19基因分型指导下的支架血栓治疗一例.中国心血管病研.2010,8(12):926-927 4.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药物代谢酶和药物作用靶点基因检测技术指南(试行)概要[J]. 实用器官移植电子杂志, 2015, 3(5):257-267. 样本要求:EDTA 抗凝外周血 2ml 保存及运输条件:2~8℃低温保存、运输

基因检测与用药

基因与用药指导 新用药时代 科学的发展让许多不可能变为了可能,攀月登空,潜海游龙。如今我们身边充斥着诸多高科技的元素,基因——DNA更是这其中耀眼的明星。日常我们听到的转基因大豆、转基因动物、DNA眼霜。这些看似高科技外衣下的产品,使我们越来越习惯于听说基因的消息,那基因DNA到底离我们有多远呢? 平日老百姓生活最普通的一部分,感冒发烧,到医院拿点药,或者干脆自己到药店买点儿药。好了也便好了,不好只能归咎于“病毒性的”。遇到大病,医生幵药也是按照常规处方,摸着石头过河。患者更是糊里糊涂,听大夫的便是。至于好不好,好到什么程度,那只能说个人差异了。 岂不知,这差异就体现在基因上,而这吃药也是有讲究的。我们的基因决定了我们吃什么药管用,吃什么药不管用。正确合理的用药是未来个体化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死亡患者中,1/3是死于不合理用药,而非死于自然疾病本身。 “基因指导用药” 这个概念并不等同于一般意义上的“抗生素耐药”。后者是针对侵害人体的细菌而言,抗生素是一类能够破坏细菌生理结构或生长代谢的物质。 细菌通过不断的优胜劣汰以抗拒抗生素对它们的杀灭,导致耐药菌株队伍不断壮大,这导致了细菌耐药性的出现,并且这种耐药形势在抗生素滥用的情况下不断恶化,以至于出现了“超级病菌”。 “基因指导用药”则是针对我们每个人先天的遗传基因而言,在一般情况下,基因是伴随我们一生不变的,上面提到医生常规用药,同样的病、同样剂量的药,不同患者服用后疗效可能大相径庭,比如:高血压,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现有高血压病人约2亿。高血压是心肌梗死、脑卒中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高血压每年在全球造成的死亡超过700万人,也就是每分钟约有13个人因高血压而与世长辞。很多高血压患者有过用药、疗效不佳、换药的经历。为什么同是高血压,同样的药却结果不一样呢?答案是:基因。基因决定了一个人吃何种药有效、吃何沖药无效,甚至有不良反 应。根据现有研究表明,部分抗高血压的药物降压疗效及不良反应的个体差异主要是因为相关药物的代谢酶、转运体和受体的基因多态性所致。临床常用抗高血压药物包括利尿剂、13-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卡维地洛等)、钙离子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ACE-I)、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等,其中大部分抗高血压药物可能因为基因多态性差异,致使不同患者个体间出现降压效应的差异。 患者当发现患上高血压时,应到相关医院咨询,医生幵具化验单检测上述基因,并在医生指导下合理选择药物,进行有针对性的用药,以免贻误病情或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个体化用药

1、人CYP2C19基因分型检测 ?【优势】:准确、快速、简便、灵敏、防污染 ?【适用科室】:心内科、神经内科、血液科、血管外科、精神科、消化科 1.临床意义: 细胞色素P450(Cytochrome P450,CYP)同功酶也称药酶,是体内药物代谢的主要酶系,CYP2C19基因编码的S-美芬妥英羟化酶是其重要成员。CYP2C19酶的遗传多态性使不同个体间酶活性存在显著不同。 CYP2C19基因存在至少18种基因多态性,其中*2型和*3型是中国人群中最常见的两种等位基因型,分别为CYP2C19基因 c.681G>A和c.636G>A的点突变。这些点突变引起CYP2C19基因编码 的酶活性丧失,代谢底物的能力减弱,从而引起相关药物代谢的个体化差异,导致相关药物对于不同患者的疗效明显不同。 经由S-美芬妥英羟化酶代谢的临床常用药物包括氯吡格雷、伏立康唑、质子抑制剂类药物、抗抑郁类药物、以及抗癫痫类药物等。 通过检测患者CYP2C19基因型,判断患者代谢速率类型,合理调整用药剂量,是提高相关疾病治愈率,减少毒副作用的有效途径。

2.CYP2C19基因多态性个体化用药 业界对CYP2C19的基因多态性与药物代谢的关系有着广泛研究,大量证据表明CYP2C19的基因多态性与药物的个体差异有着密切的联系。美国FDA已经规定在氯吡格雷等多种药物的包装上加上“Black label“,建议在用药前检测CYP2C19的基因型。 图A:在接受氯吡格雷治疗的1459例研究中,由于心血管病、心肌梗塞或中风等引起的死亡事件在CYP2C19突变者中为12.1%,而在野生型中为8.0%(携带者的HR:1.53;95% CI,1.07-2.19) 图B:在1389位接受PCI(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术)的患者中,确定的或可能形成支架血栓的患者在CYP2C19突变者中为2.6%,在野生型中占0.8%(HR:3.09;95% CI,1.19-8.00)。

氯吡格雷基因检测结果报告

脱氧核糖核酸(DNA)位点测定报告单 NO. 姓名:性别:年龄: 身高:体重:民族: 科室:病历号:病床号: 送检医生:送检日期:临床诊断: DNA序列测定结果:(氯吡格雷用药相关基因) 序号检测基因检测位点检测结果 1 CYP2C19* 2 681G>A(rs4244285)GA 2 CYP2C19* 3 636G>A(rs4986893)GG CYP2C19*1/*2突变杂合型 3 CYP2C19*17 806C>T (rs12248560) CC 4 PON1 576 G > A (rs662) GA:PON1突变纯合型 检测结论:该患者PON1为突变杂合型此基因型氯吡格雷活性代谢物水平减弱,血小板活性较少被抑制。CPY2C19酶活性表达弱,因此,从理论上认为该患者使用常规剂量(75mg/d)的氯吡格雷有一定抵抗风险,应关注血小板等指标,临床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方案。 个体化用药建议: 1)目前可使用氯吡格雷标准方案进行抗血小板治疗,但使用氯吡格雷血栓风险中等,特别是半年后引发 支架血栓与心肌梗死风险。应持续关注抗凝效果,如抵抗应及时调整方案,换用其他抗血小板药物。 2)如发生抵抗,建议治疗卒中等脑血管狭窄等可将氯吡格雷换为西洛他唑或双嘧达莫阿司匹林复合剂 型,如心血管狭窄可换用替格瑞洛或使用三抗治疗; 3)或上调氯吡格雷剂量至150mg/d持续1至3个月后根据血小板情况调整方案。 4)如患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较高,建议同时补充叶酸,VB6,VB12等药物控制水平。治疗期间应密切关注 患者有无皮肤黏膜及消化道等部位出血的发生,若出现则应调整给药方案,并加用保护胃黏膜药物或PPI类药物,该患者如继续使用氯吡格雷,应尽量避免同时使用奥美拉唑等PPI类药物,可选择如雷贝拉唑等不经CYP2C19代谢的药物; 5)调整给药方案后,应检测血小板聚集率或血栓弹力图以评价临床疗效; 本结论仅根据基因检测结果和循证医学证据得出,具体用药方案,尚需结合患者血小板反应等具体情况综合判断。 说明:氯吡格雷为前体药,主要依赖于CYP2C19代谢生成活性代谢产物,发挥抗血小板疗效。CYP2C19基因存在多态性,其酶有四种不同的代谢类型:快代谢型(RM,*1/*1);超快代谢型(UM,*1/*17,*17/*17);中间代谢型(IM,*1/*2,*1/*3,*17/*2,*17/*3);慢代谢型(PM,*2/*2,*2/*3,*3/*3)。常规剂量的氯吡格雷在慢代谢型患者中产生的活性代谢物减少,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下降,形成血栓风险增加;在超快代谢型患者中产生活性代谢产物增加,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增强,出血风险增加。2010年美国FDA修改的氯吡格雷说明书中黑框警示:CYP2C19基因型检测结果应作为医生调整治疗策略的参考。此外,ABCB1-3435C>T为氯吡格雷第二独立风险因素,突变型(TT型)肠道吸收减少,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野生型(CC型)。最新研究证实,PON1在氯吡格雷生物转化上起着关键作用,PON1-576G>A基因多态性可影响PON1活性表达,是氯吡格雷疗效重要预测因子。与野生型(GG型)比较,GA型和AA型氯吡格雷抵抗风险增加,其半年后发生支架内血栓风险亦明显增加。

阿司匹林用药指导的基因检测

阿司匹林用药指导的基 因检测 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

阿司匹林用药指导的基因检测 (阿司匹林抵抗基因筛查) 阿司匹林是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抗栓的基础药物,广泛应用于心脑血管疾病一级和二级预防。临床发现部分患者尽管长期低剂量服用阿司匹林仍不能有效抑制血小板的活性,即阿司匹林抵抗,其发生率约50%~60%且存在明显种族差异性。研究表明,基因多态性在阿司匹林抵抗中起着重要作用,主要集中在 GPIIIaP1A1/A2、PAI-14G/5G和PEAR1基因多态性。GPIIIaP1A2是阿司匹林抵抗主要基因,该基因突变使得GPIIb/IIIa受体结构发生改变,使血小板之间发生交叉连接,导致血小板聚集。研究发现,发生阿司匹林抵抗患者携带P1A2等位基因的频率明显高于阿司匹林敏感患者,且P1A2/A2纯合突变型患者服用阿司匹林后疗效均不良。携带突变型P1A2等位基因患者行支架术后,其亚急性血栓事件发生率是P1A1纯合野生型患者的5倍,需要更高剂量的阿司匹林才能达到抗凝效果。PAI-1是血浆中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的主要抑制剂,PAI-1基因研究较多是PAI-14G/5G插入或缺失多态性。4G等位基因与PAI-1血浆水平升高有关,导致血小板聚集趋势增加,导致心肌梗死和冠心病发生风险增加,携带4G 等位基因的患者比5G心肌梗死风险高5倍,需要更高剂量的阿司匹林。PEAR1GG等位基因对阿司匹林应答好,AA或AG基因型患者支架植入术后服用阿司匹林(或结合氯吡格雷),其心肌梗死和死亡率高。因此,建议在使用阿司匹林前检测GPIIIaP1A1/A2、PAI-14G/5G和PEAR1,临床药师将针对患者基因型对患者进行疗效预测,并对高风险患者提前干预,以降低患者用药风险,保障临床用药安全、有效。 该项目收费为1200元(医保、新农合报销),每个患者只需检测1次即可。临床医生可按照相应流程提出检测申请,并采用EDTA抗凝真空采血管(紫色帽头)采集外周静脉血2ml(无需空腹,无论是否用药,随时抽取血标本),检测人员将在2个工作日内出具基因检测报告,并提供个体化给药建议供临床参考。 目前我院在用的阿司匹林:

氯吡格雷基因多态性,个人整理

氯吡格雷是一种前体药物,本身无抗血小板作用,需要经过细胞色素P450将其转化为活性代谢产物才能实现其血小板抑制效应。部分患者在长期服用氯吡格雷后,血小板活性未得到有效控制导致严重支架内血栓形成、再发心肌梗死等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临床上称这种现象为氯吡格雷抵抗。CYP2C19是氯吡格雷活性代谢产物生成过程中的主要酶,而CYP2C19基因多态性是导致氯吡格雷抵抗的最重要的因素[1]。 2010 年3 月, 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 宣布氯吡格雷抵抗的“黑框警告”,提醒应用氯吡格雷后出现心血管不良事件与CYP2C19 功能缺失的等位基因有关。 CYP2C19 不同位点的等位基因对氯吡格雷的代谢的作用强度不同, 在各等位基因中,*1 为正常功能等位基因;*2 和*3 为功能缺陷型等位基因(其在亚洲人群中突变频率分别为30%~50%和5%~10%);*17 是功能增强等位基因(其在我国人群中的突变频率为1.2%~3%),携带CYP2C19*2 和*3 等位基因者为CYP2C19 慢代谢型,此类人群氯吡格雷体内活化速率降低、活性代谢产物减少、抗血小板活性降低。Meta 分析的结果表明,在服用氯吡格雷的患者中,携带1~2 个CYP2C19 功能缺陷型等位基因的患者发生不良临床事件的危险性可能会增加55~76%[2]。

建议(1)基因多态性所致血小板反应性差异对个体临床结果的影响尚不能肯定,不推荐常规进行CYP2C19基因型检测。(2)这些个体化用药建议主要用于行PCI 的ACS 患者。目前还没有数据支持CYP2C19基因型检测用于其他场合的用药指导[3]。 常用经由CYP2C19代谢的药物: ①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唑、兰索拉唑、泮托拉唑、雷贝拉唑 ②抗抑郁药:氟西汀、西酞普兰、艾司西酞普兰 ③抗癫痫药:丙戊酸钠、苯妥英钠、苯巴比妥、地西泮 ④其他:伏立康唑、利福平 [1]张丽娜,王浩然,丁虎,等.氯吡格雷吸收和代谢通路相关基因变异与临床个体化用药实践.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2013,5(5):289-294 [2]刘俊,朱艳虹,栾佳杰,等.基因型检测在氯吡格雷个体化抗血小板治疗中的应用价值.中国药房,2014,25(12):1097-1098. [3]钟诗龙,韩雅玲,陈纪言,等.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治疗个体化用药基因型检测指南解读.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5,35(1):38-41

基因检测与用药

基因与用药指导新用药时代 科学的发展让许多不可能变为了可能,攀月登空,潜海游龙。如今我们身边充斥着诸多高 科技的元素,基因——DNA更是这其中耀眼的明星。日常我们听到的转基因大豆、转基因 动物、DNA眼霜。这些看似高科技外衣下的产品,使我们越来越习惯于听说基因的消息, 那基因DNA到底离我们有多远呢? 平日老百姓生活最普通的一部分,感冒发烧,到医院拿点药,或者干脆自己到药店买点儿 药。好了也便好了,不好只能归咎于“病毒性的”。遇到大病,医生幵药也是按照常规处 方,摸着石头过河。患者更是糊里糊涂,听大夫的便是。至于好不好,好到什么程度,那 只能说个人差异了。 岂不知,这差异就体现在基因上,而这吃药也是有讲究的。我们的基因决定了我们吃什么 药管用,吃什么药不管用。正确合理的用药是未来个体化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据世界卫 生组织统计,全球死亡患者中,1/3是死于不合理用药,而非死于自然疾病本身。 “基因指导用药”这个概念并不等同于一般意义上的“抗生素耐药”。后者是针对侵害人体的细菌而言,抗生素是一类能够破坏细菌生理结构或生长代谢的物质。 细菌通过不断的优胜劣汰以抗拒抗生素对它们的杀灭,导致耐药菌株队伍不断壮大,这导致了细菌耐药性的出现,并且这种耐药形势在抗生素滥用的情况下不断恶化,以至于出现 了“超级病菌”。 “基因指导用药”则是针对我们每个人先天的遗传基因而言,在一般情况下,基因是伴随 我们一生不变的,上面提到医生常规用药,同样的病、同样剂量的药,不同患者服用后疗 效可能大相径庭,比如:高血压,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现有高血压病人约2亿。高血压是心肌梗死、脑卒中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高血压每年在全球造成的死亡超过700万人,也就是每分钟约有13个人因高血压而与世长辞。很多高血压患者有过用药、疗效不佳、换药的经历。为什么同是高血压,同样的药却结果不一样呢?答案是:基因。基因决定了一 个人吃何种药有效、吃何沖药无效,甚至有不良反 应。根据现有研究表明,部分抗高血压的药物降压疗效及不良反应的个体差异主要是因为 相关药物的代谢酶、转运体和受体的基因多态性所致。临床常用抗高血压药物包括利尿剂、13-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卡维地洛等)、钙离子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等,其中大部分抗高血压药物可能因为基因多态性差异,致使不同患者个体间出现降压效应的差异。 患者当发现患上高血压时,应到相关医院咨询,医生幵具化验单检测上述基因,并在医生 指导下合理选择药物,进行有针对性的用药,以免贻误病情或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另一个重要的基因指导药物的代表是硝酸甘油。硝酸甘油用于心绞痛的治疗及预防,主要 通过生成一氧化氮(NO)而起血管扩张作用。ALDH2 (线粒体乙醛脱氢酶2)是使硝酸甘油生

氯吡格雷基因检测结果报告(汇编)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脱氧核糖核酸(DNA)位点测定报告单 NO. 姓名:性别:年龄:身高:体重:民族: 科室:病历号: 病床号: 送检医生: 送检日期: 临床诊断: DNA序列测定结果:(氯吡格雷用药相关基因) 序号检测基因检测位点 检测结果 1 CYP2C19*2 681G>A(rs4244285)GA 2 CYP2C19*3 636G>A(rs4986893)GG CYP2C19*1/*2突变杂合型3 CYP2C19*17 806C>T (rs12248560) CC 4 PON1 576 G > A (rs662) GA:PON1突变纯合型 检测结论:该患者PON1为突变杂合型此基因型氯吡格雷活性代谢物水平减弱,血小板活性较少被抑制。CPY2C19酶活性表达弱,因此,从理论上认为该患者使用常规剂量(75mg/d)的氯吡格雷有一定抵抗风险,应关注血小板等指标,临床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方案。 个体化用药建议: 1)目前可使用氯吡格雷标准方案进行抗血小板治疗,但使用氯吡格雷血栓风险中等,特别是半年后引发 支架血栓与心肌梗死风险。应持续关注抗凝效果,如抵抗应及时调整方案,换用其他抗血小板药物。 2)如发生抵抗,建议治疗卒中等脑血管狭窄等可将氯吡格雷换为西洛他唑或双嘧达莫阿司匹林复合剂 型,如心血管狭窄可换用替格瑞洛或使用三抗治疗; 3)或上调氯吡格雷剂量至150mg/d持续1至3个月后根据血小板情况调整方案。 4)如患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较高,建议同时补充叶酸,VB6,VB12等药物控制水平。治疗期间应密切关注 患者有无皮肤黏膜及消化道等部位出血的发生,若出现则应调整给药方案,并加用保护胃黏膜药物或PPI类药物,该患者如继续使用氯吡格雷,应尽量避免同时使用奥美拉唑等PPI类药物,可选择如雷贝拉唑等不经CYP2C19代谢的药物; 5)调整给药方案后,应检测血小板聚集率或血栓弹力图以评价临床疗效; 本结论仅根据基因检测结果和循证医学证据得出,具体用药方案,尚需结合患者血小板反应等具体情况综合判断。 说明:氯吡格雷为前体药,主要依赖于CYP2C19代谢生成活性代谢产物,发挥抗血小板疗效。CYP2C19基因存在多态性,其酶有四种不同的代谢类型:快代谢型(RM,*1/*1);超快代谢型(UM,*1/*17,*17/*17);中间代谢型(IM,*1/*2,*1/*3,*17/*2,*17/*3);慢代谢型(PM,*2/*2,*2/*3,*3/*3)。常规剂量的氯吡格雷在慢代谢型患者中产生的活性代谢物减少,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下降,形成血栓风险增加;在超快代谢型患者中产生活性代谢产物增加,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增强,出血风险增加。2010年美国FDA修改的

药物基因检测位点及意义

药物基因检测位点及意义

检测项目名称基因位点检测意义 氯吡格雷01CYP2C19*2(G >A) 细胞色素氧化酶 2C19*2型,代谢酶 预测氯吡格雷抵 抗风险,给出个体 合适剂量,提高氯 吡格雷疗效,降低 无效用药风险。 氯吡格雷为前药, 体外无活性,口服 经肠(ABCB1)吸 收,入肝脏,经肝药 酶CYP2C19*2、 *3、*17代谢激活, 其活性代谢产物, 再经过PON1激 活,才能发挥抗血 小板的功效。 CYP2C19*2、*3、 *17及PON1酶活 性决定了氯吡格 雷的疗效。 其中, CYP2C19*17突变02CYP2C19*3(G >A) 细胞色素氧化酶 2C19*3型,代谢酶 60CYP2C19*17(C >T) 细胞色素氧化酶 2C19*17型,代谢 酶 152PON1(A>G) 对氧磷酶1,代谢 酶

后,氯吡格雷活性增强,敏感度高,出血风险高,需高度关注出血风险,尤其是蛛网膜下腔出血。 氯吡格雷简化版(只测两个位点)01CYP2C19*2(G >A) 细胞色素氧化酶 2C19*2型, 代谢酶 仅仅判断氯吡格 雷抵抗风险,只能 测出部分抵抗患 者,会有漏检,且 不能判断出血风 险。 02CYP2C19*3(G >A) 细胞色素氧化酶 2C19*3型, 代谢酶 华法林69VKORC1(1639 G>A) 维生素K环氧化 物还原酶复合物1 亚单位,靶点 华法林经CYP2C9 代谢后失活,基因 突变者导致该药 在体内蓄积,应减 量;VKORC1为

12CYP2C9*3(107 5A>C) 细胞色素氧化酶2C9*3型,代谢酶华法林作用靶点,基因突变者,对华法林敏感性增加,应减量。VKORC1 CYP2C9用于起始剂量和维持剂量的计算,起始剂量给药五天后,转入维持剂量微调。缩短调药时间,降低血栓和出血等不良反应发生。 阿司匹林106PEAR1(G>A)PEAR1 :GG等位基因对阿司匹林抗血小板应答好;AA\AG基因型,用阿司匹林(或结合氯吡格雷),PCI患者,心梗和死亡率高。预测疗效,给出个

氯吡格雷用药监护

氯吡格雷抵抗的药学监护 急性冠脉综合征( 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的标准治疗方案中,氯吡格雷因能明显降低支架内血栓形成的风险,成为必不可少的一线用药。但近年研究表明,并非所有的患者使用氯吡格雷常规剂量就能得到相同的或理想的临床获益,部分患者血小板仍未得到充分抑制,PCI 术后短期(中远期)支架内急性(亚急性)血栓形成,导致围术期血栓事件的发生,“氯吡格雷抵抗(clopidogrel resistance,CR)” 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因此,发生血栓事件的患者如何进行药学监护是心血管临床药师应该关注的问题。 1.内在因素的药学监护 对欲行择期PCI 术的患者,尤其冠脉多支病变或多次行PCI 术的患者,在具备监测条件情况下,临床药师可建议进行相关基因检测,由于氯吡格雷在肝内主要由CYP2C19、CYPlA2、CYP2B6、CYP3A4、CYP2C9 等基因编码同工酶参与代谢,部分患者存在CYP2C19 和P2Y12 基因多态性,CYP3A4 基础活性低、血小板激活途径的增加导致血小板高反应性以及炎性因子等影响,研究发现CYP2C19 等位基因携带者比野生型基因携带者更易发生CR。研究认为CYP3A5 基因多态性是服用氯吡格雷患者发生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事件的一个预测因素。通过相关基因型的检测,从而确定患者是否为慢性代谢型或存在缺失型等位基因,通过测算氯吡格雷的初始剂量,或对已长期服用氯吡格雷仍发生血栓事件的患者调整用药,帮助临床医生确定最佳抗血小板治疗方案,从而实现患者个体化抗血小板治疗,避免急性血栓事件的发生 2 外在因素的药学监护 2.1 高危因素的药学监护: 高龄女性、高体重指数、糖尿病及胰岛素抵抗,是导致CR的三个独立危险因素。年龄虽是不可抗拒的危险因素,但可提示临床药师重点关注老年尤其绝经后女性,体重指数超过25 kg/m 2的患者由于超重导致剂量相对不足,合并高血糖、糖尿病的患者发生血小板高反应的风险是不合并者的数倍,胰岛素抵抗的肥胖患者中氯吡格雷的抗血小板作用明显受限。临床药师加强此类高发人群的健康教育,指导其进行有效的血糖控制,建议其积极改变生活方式,鼓励肥胖患者适当运动、控制体重和腰围,帮助其制订健康计划,提倡低盐低脂饮食,降低CR的发生。 严重的肝功能损害患者,由于凝血因子合成障碍,往往增加出血的危险,不宜使用。患有慢性肝脏疾病,肝脏对氯吡格雷的代谢减慢;患有慢性消化道疾病时,肠道对氯吡格雷

基因检测与用药

基因检测与用药 The document was finally revised on 2021

基因与用药指导 新用药时代 科学的发展让许多不可能变为了可能,攀月登空,潜海游龙。如今我们身边充斥着诸多高科技的元素,基因——DNA更是这其中耀眼的明星。日常我们听到的转基因大豆、转基因动物、DNA眼霜。这些看似高科技外衣下的产品,使我们越来越习惯于听说基因的消息,那基因DNA到底离我们有多远呢? 平日老百姓生活最普通的一部分,感冒发烧,到医院拿点药,或者干脆自己到药店买点儿药。好了也便好了,不好只能归咎于“病毒性的”。遇到大病,医生幵药也是按照常规处方,摸着石头过河。患者更是糊里糊涂,听大夫的便是。至于好不好,好到什么程度,那只能说个人差异了。 岂不知,这差异就体现在基因上,而这吃药也是有讲究的。我们的基因决定了我们吃什么药管用,吃什么药不管用。正确合理的用药是未来个体化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死亡患者中,1/3是死于不合理用药,而非死于自然疾病本身。 “基因指导用药” 这个概念并不等同于一般意义上的“抗生素耐药”。后者是针对侵害人体的细菌而言,抗生素是一类能够破坏细菌生理结构或生长代谢的物质。 细菌通过不断的优胜劣汰以抗拒抗生素对它们的杀灭,导致耐药菌株队伍不断壮大,这导致了细菌耐药性的出现,并且这种耐药形势在抗生素滥用的情况下不断恶化,以至于出现了“超级病菌”。 “基因指导用药”则是针对我们每个人先天的遗传基因而言,在一般情况下,基因是伴随我们一生不变的,上面提到医生常规用药,同样的病、同样剂量的药,不同患者服用后疗效可能大相径庭,比如:高血压,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现有高血压病人约2亿。高血压是心肌梗死、脑卒中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高血压每年在全球造成的死亡超过700万人,也就是每分钟约有13个人因高血压而与世长辞。很多高血压患者有过用药、疗效不佳、换药的经历。为什么同是高血压,同样的药却结果不一样呢?答案是:基因。基因决定了一个人吃何种药有效、吃何冲药无效,甚至有不良反 应。根据现有研究表明,部分抗高血压的药物降压疗效及不良反应的个体差异主要是因为相关药物的代谢酶、转运体和受体的基因多态性所致。临床常用抗高血压药物包括利尿剂、13-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卡维地洛等)、钙离子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ACE-I)、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等,其中大部分抗高血压药物可能因为基因多态性差异,致使不同患者个体间出现降压效应的差异。 患者当发现患上高血压时,应到相关医院咨询,医生幵具化验单检测上述基因,并在医生指导下合理选择药物,进行有针对性的用药,以免贻误病情或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上海地区氯吡格雷药物代谢基因检测室间质量评价

上海地区氯吡格雷药物代谢基因检测室间质量评价 上海地区氯吡格雷药物代谢基因检测室间质量评价上海地区氯吡格雷药物代谢基因检测室间质量评价鲍芸,肖艳群,蒋玲丽,王雪亮,杨依绡,王华梁(上海市临床检验中心,上海200126)摘要:目的通过开展氯吡格雷药物代谢基因——细胞色素P450 2C19(CYP2C19)*2、*3、*17位点检测室间质量评价(简称室间质评)项目,评估参评临床实验室的检测能力及存在的问题。方法2015年2次室间质评样本盘均分为2组,每组各包含5支样本。要求参评实验室收到样本后在规定时间内检测样本并网上上报检测结果。依据回报结果计算各实验室成绩,汇总不同位点的总体符合率,并分析检测方法和试剂的符合率。结果2015年2次室间质评分别收到16份和17份有效回报结果,成绩满分的实验室分别占93.75%和88.24%,CYP2C19*2、*3和*17检测总符合率分别为95.00%、95.00%、100.00%和98.82%、98.82%、95.00%。2次室间质评中,使用自配试剂进行检测的实验室分别占37.5%和35.3%,满分实验室占83.33%和83.33%。使用注册试剂检测实验室成绩为满分的分别占100%和90.91%。结论各实验室在CYP2C19基因各位点检测总体准确率很高,但个别实验室检测能力有待提高。临床实验室的质量控制对于保证检测结果准确性具有十分

重要的作用。关键词:氯吡格雷;细胞色素P450 2C19;基因检测;室间质量评价药物反应的个体差异性是所有药物治疗的一个重要特征。长期研究表明,编码药物代谢途径相关基因和药物靶向作用位点基因的变异,能够影响药物在患者体内的浓度分布及药理作用效果。氯吡格雷是目前临床上常用的血小板聚集抑制剂,广泛用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抗栓治疗。但氯吡格雷是一种前体药物,本身无活性,需代谢转化为活性形式发挥作用,其用药剂量在不同患者间差异很大[1-2]。细胞色素P450 2C19基因(cytochrome P450 2C19,CYP2C19)是氯吡格雷在体内代谢和作用的关键酶,CYP2C19*2、*3、*17是目前经大量研究表明影响氯吡格雷用药剂量个体差异中最主要的遗传 因素[3-5]。2010年,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U. S.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FDA)将CYP2C19相关位点基因型的检测列入氯吡格雷药物处方给药提示中。目前,针对氯吡格雷用药前的基因检测在欧美及亚洲等多国成为个体化用药 的常规检测项目[6-7]。目前,我国用于氯吡格雷临床基因检测的方法多种多样,主要包括聚合酶链反应-荧光探针法、聚合酶链反应-芯片杂交法、聚合酶链反应毛细电泳片段分析法、数字荧光杂交法、测序法等,而Sanger双向测序法一直被认为是临床基因分型的金标准[8]。但当前中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认证的氯吡格雷基因检测商品化试剂盒不多,临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