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颈内静脉解剖(干货)

颈内静脉解剖(干货)

颈内静脉解剖(干货)
颈内静脉解剖(干货)

颈内静脉解剖

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应用解

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是在穿刺的基础上插管进行全胃外高能营养疗法、中心静脉压测定、建立体外循环的重要方法之一,已广泛运用于临床。对四肢及头皮静脉塌陷或硬化而难以穿刺成功者,选择该途径也是可取的。

(一)应用解剖学基础?颈内静脉是颈

部最粗大的静脉干,在颅底的颈静脉孔处续于乙

状赛,伴随颈内动脉下降,初在该动脉之背侧,后

达其外侧,向下与颈总动脉(偏内)、迷走神经

(偏后)共同位于颈动脉鞘内。该静脉在胸锁关节

后方与锁骨下静脉汇合成头臂静脉。以乳突尖和

下顷角连线中点至胸锁关节中点的连线作为颈内

静脉的体表投影。甲状软骨上缘水平以上为上姥段,甲状软骨上缘水平以下再分成中、下姥段.颈

内静脉上、中、下段的外径分别为12.Omm、

13.gmm和14.6mm.胸锁乳突肌位置恒定,其前缘与颈内静脉上、中、下段的中点的距离分别为1.0mm、7.0mm和13.3mm,后缘与颈内静脉上、中、下段的中点的距离分别为19。4mm、l

2.7mm和9.3mm。颈内静脉末端膨大,其内有

一对静脉瓣,可防止头臂静脉中的血液逆流。

?(二)操作的解剖学要点?1·部位选择有侧

颈内静脉较粗且与头臂静脉、上腔静脉几乎成一

直线,插管容易成功,故选有颈内静脉为宜.从理论

上讲颈内静脉各段均可穿刺,但其上段与颈总动脉、颈内动脉距离较近,且有部分重叠,尤其颈动脉寨

在该段位置变化较大,故不宜穿刺.下段位置较深,穿刺有不定难度,但表面标志清楚,其位置在胸锁

乳突肌二头与锁骨上缘形成的小三角内(锁骨上

小凹)。中段位置较表浅,操作视野暴露充分,穿

刺时可避开一些重要的毗邻器官,操作较安全,可

选此段穿刺。

2·体姿参考患者多取仰卧位,肩部垫枕使之仰头,头偏向左侧(因多选右侧穿刺),操作者站于

患者头端。

3·穿经结构穿刺针穿经皮肤、浅筋膜、胸锁乳

突肌(下段迸针不通过此肌)、颈动脉鞘,即达颈

内静脉,颈动脉鞘比较坚韧,与血管壁紧密相连。?4·进针技术在选定的部位处,针头对准胸锁

关节后下方,与皮肤角度为30度~45度,在局麻

下缓慢进针,防止穿透静脉后壁。要求边进针边抽吸,有落空感并回血示已进入颈内静脉内,再向

下进针安全幅度较大。进针插管深度应考虑到个

体的身长及体型。一般自穿刺点到胸锁关节的距离,加上头臂静脉及上腔静脉的长度,有侧约13。

3~14.3cm,左侧为15.8~16。8cm. ?5。失误防范?(1)颈内静脉是上腔静脉系的主要属支之一,离心脏较近,当有心房舒张时管腔压力较低,

故穿刺插管时要防止空气进入形成气栓。?(2)

穿刺时穿刺针进入方向不可过于偏外,因静脉角

处有淋巴导管(有侧)或胸导管(左侧)进入,以免损伤. ?(3)穿刺针不可向后过深以免损伤静脉后外侧的胸膜顶造成气胸。?(4)选有侧颈内静脉比左侧安全幅度大,且易于成功,因有侧颈内静脉与有头臂静脉、上腔静脉几乎呈垂直位,插管插入颈内静脉后可继续向下垂直推进也无失误的可能。

关键词右颈内静脉;置管术

20世纪60年代晚期,深静脉置管术应用于临床[1][2][3],Seldinger首次把导引钢丝用于深静脉置管术[4],从而使深静脉穿刺的安全性得到了极大的提高,深静脉置管术在临床各学科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和普及。特别在危重、疑难和复杂的手术病人的应用显示了其越来越多的优越性,普遍受到了麻醉医生的关注和青睐。在深静脉置管术穿刺点选择中,目前临床上最常选用的是右颈内静脉和锁骨下静脉,而从众多书籍和文章的统计结果来看,麻醉医生最常选右颈内静脉穿刺置管,外科医生则最常选锁骨下静脉穿刺。但不论选何进路,安全性和成功率都是我们最为

关心的问题,本文就右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的相关

问题进行综述.......感谢聆听

1选择右颈内静脉穿刺原因

?从深静脉置管术应用于临床至今,右颈内静

脉穿刺置管已成为麻醉医生的首选[5]。原因

有以下几点:(1)右颈内静脉解剖位置较固定,体

表解剖标志较为明显,包括胸骨上凹、锁骨、胸锁

乳突肌以及在多数病人可以触摸到的颈动脉搏动.(2)右颈内静脉进入上腔静脉的行程短而直,也便

于行右心腔内的置管术,无穿破胸导管致胸导管

淋巴液漏的危险。(3)成功率可高达90%~99%[1][5][6][7]。(4)位于患者头部,给麻

醉医生的术中用药,中心静脉压(CVP)的监测

和管理提供了方便。......感谢聆听

2穿刺置管方法

病人去枕平卧,保持头后仰和轻度转向左侧,

显露右侧颈部,在胸锁乳突肌胸骨头、锁骨头相交

的三角顶点处和/或环状软骨水平作为进针点,穿

刺针与皮肤面呈30~45度角,针尖对准同侧乳头,

指向骶尾外侧,或保持角度,顺胸锁乳头肌锁骨头走向穿刺。此即Daily[1]等人描述的经右颈内静脉穿刺方法。穿刺过程中有以下几个问题值得注意:(1)穿刺置管全过程连续监测ECG、SpO2和无创血压.因为放置J型导引钢丝时,钢丝尖端进入右心房、室,常引起房性、室性心律失常,甚至危及生命的心律失常[8],特别对于心肺功能差的患者更为重要。(2)穿刺前严格的消毒,穿刺置管过程中保持严格的无菌操作是防止感染的重要手段。(3)避免头部极度后仰和过度左旋,这样会影响颈部血管解剖位置,造成颈内静脉旋向颈动脉上方,导致穿破颈动脉危险性增加[9]。(4)轻度(15~30°)头低位,使CVP升高,颈内静脉扩张,内径增大,可提高穿刺成功率,但对术前物理检查提示静脉压升高病人,不宜取头低位,而对于CVP显著升高和不能平卧的病人宜选轻度头高位[10].(5)用7号针头作试探性穿刺可提高穿刺的安全性[11],因为即使穿到颈动脉,引起大出血形成血肿的机会较小,有时在做局麻时就可能回抽到血液,但局麻药液与血液混合后,通过颜色较难分清动、静脉血,所以强调在试探性穿刺和穿刺针穿刺时应连接空注射

器。(6)穿刺过程中常发生进针时回抽不到血的

现象,但当穿刺针到达一定深度后即应缓慢退针,边退针边回抽,往往能抽到血液,这是因为我们所

用的大号薄壁穿刺针,穿刺过程中把静脉前壁推

向后壁,并同时穿透前后壁的缘故[12][1

3].

?

?目前,临床上所采用的颈内静脉穿刺方法

多种多样,有不同的穿刺点位,有颈前路、后路[14],颈动脉三角入路[15],也有改变角度和

方向等改良穿刺方法,但遗憾的是,各单位作者

所报告的最大穿刺成功率均不相同,有的改良法

反而导致了穿破颈动脉的发生率增高[16]。......感谢聆听

3深静脉置管术的并发症和预防

?50余年前,当深静脉置管术应用于临床时,就已认识到了其并发症的发生,至今虽然由训

练有素的医生进行操作,一系列的并发症发生率

有所下降,但仍有严重的甚至是致命的并发症发生[17][18]。并发症可发生在穿刺时,置入导

管过程中和导管留置在体内阶段。Shah等[19]

心脏解剖培训讲学

心脏解剖

心脏解剖心脏周围组织及心脏解剖学发展展望 一、心脏解剖 一)、心脏位置和外形:心脏位于胸腔内,属中纵膈,外裹心包,前面大部分被肺和胸膜覆盖,只有下部一小三角区域借心包与胸骨体下半和第4~5肋软骨相邻。心脏呈前后略扁的圆锥形,一般如自己拳头大。可归纳为一尖,一底,两面,三缘,四沟。一尖即心尖。一底即心底。两面:前面与胸骨体和肋软骨相连,称胸肋面,下面位于膈上,称膈面。三缘:右缘,垂直向下由右心房外侧缘构成,左缘圆钝,斜向左前下,下部由左心室构成,上部由左心耳构成。下缘接近水平,由右心室和心尖构成。四沟:冠状沟,前室间沟,后室间沟,房间沟。后室间沟和冠状沟交汇处称房室交叉点,为左右心房和左右心室在膈面的临界区域,临床常用作手术标志。 二)、心脏各腔结构:右心房几个重要的解剖结构右房室口上下腔静脉口冠状窦口 右心室几个重要的解剖结构右房室口三尖瓣及其相应的腱索和乳头肌肺动脉瓣及其相应的腱索和乳头肌室上嵴动脉圆锥 左心房几个重要的解剖结构肺静脉入口左房室口 左心室几个重要的解剖结构左房室口二尖瓣及其相应的腱索和乳头肌主动脉瓣及其相应的腱索和乳头肌主动脉窦三)、心壁的构造:由内向外分三层心内膜心肌层心外膜 四)、心脏的支架结构:以主动脉瓣环为中心的四个瓣环的纤维三角和连接主动脉瓣环与肺动脉之间的圆锥韧带组成心脏支架结构,心肌及瓣膜均附着在纤维支架上。详见如下:1、右纤维三角:是主动脉后瓣环、二尖瓣环、三

尖瓣环之间的纤维连接区,主要由胶原纤维和纤维软骨组成,内有房室束通过。2、左纤维三角:位于主动脉环和左房室环之间的纤维结构区,小且薄。 3、圆锥韧带三角:位于主动脉瓣和肺动脉瓣之间。 五)、房间隔和室间隔:房间隔较薄,并以卵圆窝处最薄。卵圆窝位于右心房后内侧壁(或房间隔)下部。室间隔下部较厚由肌性部分构成,称室间隔肌部,上部近心房处卵圆形区域缺乏肌层,菲薄呈膜状,称室间隔膜部,室缺多发于此。 六)、心脏瓣膜:1、三尖瓣:分为膈瓣、前瓣、后瓣。前瓣最大,是维持三尖瓣功能的主要部分,后瓣最小。此外,圆锥乳头肌由室上嵴下缘发出其腱索,分布在膈瓣-前瓣交界附近,是右心室内手术的主要标志。 2、肺动脉瓣:三个半月形袋装瓣膜,每个瓣膜游离缘中央都有半月板结。 3、二尖瓣:并非完全分割的瓣叶,而是一条连续的宽窄不等的膜性组织。 4、主动脉瓣:三个半月形膜片,每个瓣与相应主动脉壁构成向上开口的袋装凹陷称主动脉窦。 七)、心脏传导系统:1、窦房结:位于上腔静脉根部与右心房交界处的心外膜深面。 2、房室结:位于冠状窦口前上方,房间隔下部,心内膜深面。手术中应以冠状窦口为标志,避免损伤。 3、结间束(His束):房室结前部发出的一组排列整齐的平行传导纤维,经右纤维三角在三尖瓣膈瓣附着处,穿过瓣环中点偏前方达室间隔膜部后下缘偏于左心室侧走行。室缺修补术中应予注意。 4、左右束支及蒲肯野纤维:由房室束分出左右束支,左束支走行于室间隔左侧心内膜下,呈扇形分出前后两组分支。左束支分部分散,较少发生完全阻滞。右束支为一单束,在室间隔右侧心内膜下向

颈内动脉分段解剖

颈内动脉Bouthillier分段法 1996年Bouthillier等提出颈内动脉新的分段法,是以数字(C1-C7)顺血流方向标记颈内动脉全程,并考虑到对神经外科具有重要意义的颈内动脉四周解剖。 该分段法各段的解剖分界明确,共分为七段:C1颈段(Cervical segement),C2岩段(Petrous segment),C3破裂(孔)段(Lacerum segment),C4海绵窦段(Cavenous segement),C5床段(Clinic segment),C6眼段(OPhtalmic segement)和C7交通段(Communicating segment)。

Bouthillier分段法: 除C1走行于颈部,归于颈段外;其余各段或走行于颅底骨性结构内,或位于颅内,通称为颅段颈内动脉。 C1颈段:颈段起于颈总动脉分叉水平,终止于颈动脉管颅外口。这段颈内动脉同位于其外侧的颈内静脉和后外侧的迷走神经共同位于颈动脉鞘内。在鞘内,颈内动脉四周绕以含脂肪的结缔组织。静脉丛和节后交感神经。这个颈动脉鞘是由椎前筋膜折叠形成的。在头侧,在颈内动脉进人颈动脉管水平,鞘分为两层。内层延续为颈动脉管的骨膜;外层延续为颅底颅外骨膜。颈段几乎不发出分支动脉,较少见到本该起源于颈外动脉的一些迷走动脉或胚胎期残留动脉,如咽升动脉主干或分支(Ascending pharyngeal artery or pharyngeal trunk),甲状腺上动脉(Superior thyroidal artery),枕动脉(Occipital artery),脑膜后动脉(Posterior meningeal artery),永存舌下动脉(Persistent hypoglossal artery),永存镫骨动脉(Persistent stapedial artery)和前环椎间动脉-Ⅰ型(Proatlantal intersegemental artery typeⅠ)。 C2岩段:这段颈内动脉位于颈动脉管内,起于颈动脉管颅外口,终止于破裂孔后缘。岩段颈内动脉在颈动脉管骨膜内行走,四周绕以结缔组织、静脉丛和节后交感神经。岩段按其行走方向可分为三部:垂直部、弯曲部(颈内动脉后弯)和水平部(向前、

冠脉循环应用解剖及冠脉病变

冠脉循环应用解剖及冠脉病变 冠状动脉是升主动脉发出的第一对分支,分别被称为左、右冠状动脉。左冠状动脉从升主动脉的左冠窦发出后在主肺动脉后面朝左行约1-2厘米后继而分为左前降支和回旋支。右冠状动脉发自右冠窦,继而向下行走在右房室沟里直到心脏隔面。临床上经常提到的“三支病变”就是指这三支冠状动脉的病变。 (一)左主干 左主干发自主动脉的左冠窦,长约0.5-1厘米,直径因人而异,一般在0.45 厘米左右。它是冠状动脉最重要的一段。左主干的病变可引起严重的心脏缺血,产生顽固的心绞痛症状。其突然闭塞可导致病人猝死。左主干病变往往伴随升主动脉的粥样硬化或钙化,也经常伴随颈动脉狭窄。在冠状动脉造影片上,左主干是必看但又容易被忽略的部份,尤其当造影体位不太理想时更容易被忽略。严重的左主干病变一旦确诊,必须急诊处理。由于左主干位置较深,搭桥部位一般不选择左主干本身。 (二)左前降支 左前降支自上而下走在前室间沟内,直径约2-3毫米,沿途向右后方的室间隔发出若干室间隔支,供血给室间隔的前三分之二。其中以第一间隔支最为重要。左前降支向左前方的左心室游离壁发出多根对角支,为左心室的前侧壁供血。有时第一对角支发自左前降支和左回旋支相交处而被称为中间支。左前降支是三支冠状动脉中最重要的血管,它决定着左心室功能的好坏。若无有效侧枝循环形成,该血管近段的突然闭塞可以造成左心室前壁广泛心肌梗死、室间隔穿孔、室壁瘤形成甚至左室破裂,往往导致病人猝死。而其严重狭窄可导致不同程度及类型心绞痛的发生,而且往往向左上肢及左侧头颈部放射。 左前降支在三支冠脉中发病率最高,多数病变位于近段,尤其在对角支及室间隔支的开口处病变最多、最重。在糖尿病病人及高脂血症患者中,左前降支的病变往往表现出多发性或弥漫性,给冠脉搭桥手术造成困难。 冠脉造影可以清楚显示左前降支及其病变。显示其较好的位置有右前斜位和左前斜位。在其近段完全闭塞时,通过右冠脉造影时的逆行显影也可显示左前降支。左前降支的中段三分之一多数被浅层心肌覆盖,而其远三分之一多位于心外膜表面,有利于手术的实施。随着心跳,左前降支自然屈度的凸向也有助于判断它是否能提供理想的搭桥部位。 (三)右冠状动脉 绝大多数的右冠状动脉发自主动脉的右冠窦,极少数发自左冠窦或左前降支。它有外科临床意义的分支主要有锐缘支、右室后支和后降支。锐缘支主要供血给右室前壁。后降支供血给室间隔的后三分之一,并同发自左前降支的间隔支之间在此形成侧支循环。发自右冠脉的右室后支为膈面心肌供血。有约60%发自右冠状动脉的后降支及右室后支的分布范围接近包括左室膈面在内的全部膈面,即右优势型的冠脉分布。均衡势次之,左优势最少。 右冠状动脉的病变发生率仅次于左前降支,其严重狭窄也可导致心绞痛的发作,其高位完全闭塞往往导致下壁透壁性心肌梗死,而且可伴有房性心律失常。而低位闭塞又有一定量的侧支循环形成,常导致非透壁性下壁心肌梗死。透壁性下壁心肌梗死也可在心脏膈面形成室壁瘤。 冠脉造影片上的左前斜位和右前斜位均是观察右冠脉全程的良好体位。右冠脉起始部、中段尤其是后降支开口处是病变的好发部位。锐缘支和后降支的走行比较表浅,是冠脉搭桥的常选部位。 (四)左回旋支

颈内静脉解剖

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应用解剖 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是在穿刺的基础上插管进行全胃外高能营养疗法、中心静脉压测定、建立体外循环的重要方法之一,已广泛运用于临床。对四肢及头皮静脉塌陷或硬化而难以穿刺成功者,选择该途径也是可取的。 (一)应用解剖学基础 颈内静脉是颈部最粗大的静脉干,在颅底的颈静脉孔处续于乙状赛,伴随颈内动脉下降,初在该动脉之背侧,后达其外侧,向下与颈总动脉(偏内)、迷走神经(偏后)共同位于颈动脉鞘内。该静脉在胸锁关节后方与锁骨下静脉汇合成头臂静脉。以乳突尖和下顷角连线中点至胸锁关节中点的连线作为颈内静脉的体表投影。甲状软骨上缘水平以上为上姥段,甲状软骨上缘水平以下再分成中、下姥段。颈内静脉上、中、下段的外径分别为12.Omm、13.gmm和14.6mm。

胸锁乳突肌位置恒定,其前缘与颈内静脉上、中、下段的中点的距离分别为1.0mm、7.0mm和13.3mm,后缘与颈内静脉上、中、下段的中点的距离分别为19.4mm、l2.7mm和9.3mm。颈内静脉末端膨大,其内有一对静脉瓣,可防止头臂静脉中的血液逆流。 (二)操作的解剖学要点 1·部位选择有侧颈内静脉较粗且与头臂静脉、上腔静脉几乎成一直线,插管容易成功,故选有颈内静脉为宜。从理论上讲颈内静脉各段均可穿刺,但其上段与颈总动脉、颈内动脉距离较近,且有部分重叠,尤其颈动脉寨在该段位置变化较大,故不宜穿刺。下段位置较深,穿刺有不定难度,但表面标志清楚,其位置在胸锁乳突肌二头与锁骨上缘形成的小三角内(锁骨上小凹)。中段位置较表浅,操作视野暴露充分,穿刺时可避开一些重要的毗邻器官,操作较安全,可选此段穿刺。 2·体姿参考患者多取仰卧位,肩部垫枕使之仰头,头偏向左侧(因多选右侧穿刺),操作者站于患者头端。 3·穿经结构穿刺针穿经皮肤、浅筋膜、胸锁乳突肌(下段迸针不通过此肌)、颈动脉鞘,即达颈内静脉,颈动脉鞘比较坚韧,与血管壁紧密相连。 4·进针技术在选定的部位处,针头对准胸锁关节后下方,与皮肤角度为30度~45度,在局麻下缓慢进针,防止穿透静脉后壁。要求边进针边抽吸,有落空感并回血示已进入颈内静脉内,再向下进针安全幅度较大。进针插管深度应考虑到个体的身长及体型。一般自穿刺点到胸锁关节的距离,加上头臂静脉及上腔静脉的长度,有侧约13.3~14.3cm,左侧为15.8~16.8cm。 5.失误防范

颈内静脉解剖(干货)

颈内静脉解剖 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应用解 剖 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是在穿刺的基础上插管进行全胃外高能营养疗法、中心静脉压测定、建立体外循环的重要方法之一,已广泛运用于临床。对四肢及头皮静脉塌陷或硬化而难以穿刺成功者,选择该途径也是可取的。 (一)应用解剖学基础?颈内静脉是颈

部最粗大的静脉干,在颅底的颈静脉孔处续于乙 状赛,伴随颈内动脉下降,初在该动脉之背侧,后 达其外侧,向下与颈总动脉(偏内)、迷走神经 (偏后)共同位于颈动脉鞘内。该静脉在胸锁关节 后方与锁骨下静脉汇合成头臂静脉。以乳突尖和 下顷角连线中点至胸锁关节中点的连线作为颈内 静脉的体表投影。甲状软骨上缘水平以上为上姥段,甲状软骨上缘水平以下再分成中、下姥段.颈 内静脉上、中、下段的外径分别为12.Omm、 13.gmm和14.6mm.胸锁乳突肌位置恒定,其前缘与颈内静脉上、中、下段的中点的距离分别为1.0mm、7.0mm和13.3mm,后缘与颈内静脉上、中、下段的中点的距离分别为19。4mm、l 2.7mm和9.3mm。颈内静脉末端膨大,其内有 一对静脉瓣,可防止头臂静脉中的血液逆流。 ?(二)操作的解剖学要点?1·部位选择有侧 颈内静脉较粗且与头臂静脉、上腔静脉几乎成一 直线,插管容易成功,故选有颈内静脉为宜.从理论 上讲颈内静脉各段均可穿刺,但其上段与颈总动脉、颈内动脉距离较近,且有部分重叠,尤其颈动脉寨 在该段位置变化较大,故不宜穿刺.下段位置较深,穿刺有不定难度,但表面标志清楚,其位置在胸锁

乳突肌二头与锁骨上缘形成的小三角内(锁骨上 小凹)。中段位置较表浅,操作视野暴露充分,穿 刺时可避开一些重要的毗邻器官,操作较安全,可 选此段穿刺。 2·体姿参考患者多取仰卧位,肩部垫枕使之仰头,头偏向左侧(因多选右侧穿刺),操作者站于 患者头端。 3·穿经结构穿刺针穿经皮肤、浅筋膜、胸锁乳 突肌(下段迸针不通过此肌)、颈动脉鞘,即达颈 内静脉,颈动脉鞘比较坚韧,与血管壁紧密相连。?4·进针技术在选定的部位处,针头对准胸锁 关节后下方,与皮肤角度为30度~45度,在局麻 下缓慢进针,防止穿透静脉后壁。要求边进针边抽吸,有落空感并回血示已进入颈内静脉内,再向 下进针安全幅度较大。进针插管深度应考虑到个 体的身长及体型。一般自穿刺点到胸锁关节的距离,加上头臂静脉及上腔静脉的长度,有侧约13。 3~14.3cm,左侧为15.8~16。8cm. ?5。失误防范?(1)颈内静脉是上腔静脉系的主要属支之一,离心脏较近,当有心房舒张时管腔压力较低, 故穿刺插管时要防止空气进入形成气栓。?(2) 穿刺时穿刺针进入方向不可过于偏外,因静脉角

冠状动脉解剖学简介

冠状动脉解剖学简介 左、右冠状动脉是从主动脉发出的,也是极端重要的第一个分支,完全靠它向 心脏提供血液。它们的开口深处主动脉根部,分别在左、右主动脉窦内。若以主动 脉瓣附着缘连线为界,可将主动脉窦分为窦内和窦外,开口的绝大多数(80%~91 %)均处于窦内,其余的开口在窦外或窦线上。 一、左冠状动脉 初为一总干,长约0.1 ~ 2.8cm,埋藏在肺动脉起始部与左心耳之间心外膜深 层脂肪组织中,但也有极个别人无总干,此时的前降支和旋支并列分别开口于左主 动脉窦内。总干在左房室沟内分为前降支和旋支,42%的人在两支之间发出一对角 支,个别也有发出两个对角支的。 1.前降支和旋支 它们是左冠状动脉的主干,前降支沿前纵沟在心外膜下走向心尖,到前纵沟末 端向后绕过心缘终于心脏隔面的下三分之一附近,或与后降支发生吻合。提起左心 耳、可见心外膜下脂肪深部的旋支沿左房室沟左行绕过心左缘,到心脏的后面。有 的旋支甚短,只达心左缘,有的较长甚至分布到左室正后或部分右心室。前降支和 旋支之间形成一定角度(40~150度),但多呈直角。它们在途中又分出心房分支 和心室分支: 2.左房分支均来自旋支,计有: (1)左房前支于左心耳根部发自旋支的初始部,向上行走在主动脉根部和左 心房之间,分布到左心房前内侧壁。有时它还发出一较大的窦房结动脉,向上后至

上腔静脉终部并环绕上腔静脉口,且沿途发出许多小支到左、右心房之间,组成心 房动脉网络。 (2)左房中间动脉较恒定地起自心左缘处的旋支,分布到左心房侧后面。 (3)左房后支较小,发自旋支的膈面,分布左心房后壁。 3.左室分支大致可分为左室前和左室后两组,它们分别是: (1)对角支多起自前降支与旋支分叉处,有长有短,分布左室前壁,长者可 达心尖区。 (2)左室支沿前降支而下向左室前壁发出3~5支(最多可达9支),较大的 左室支,可分布到心左缘和心尖区,以及从旋支向下分出的左室前支,供应左室前 壁和侧壁血运。 (3)左缘支系由旋支在房室沟左缘处分出,一般较大,分布到左心缘侧壁,或它本身就是旋支的终末分布。 (4)室中膈前支系由前降支的深面发出较大的分支(12~17支),垂直进膈 ,分布其前三分之二区域,并在室间隔内与来自后降支的室中膈分支形成网络和吻 合。 (5)左室后支其大小来源变异较大,如旋支不发达,它可来自右冠状动脉。反之,如果旋支较粗长并进入后纵沟,则左室后支常由旋支发出,分布到左、右心 室的后面。 (6)前降支还发出较多的小分支,分布到前纵沟附近的右心室前壁。 二、右冠状动脉 起自右主动脉窦,在肺动脉始部与右心耳之间心外膜下脂肪深层沿右房室沟右 行,绕过心右缘到心脏膈面。在心后面房室交界处进入后纵沟转向下,走向心尖区 ,在后纵沟内的部分称为后降支。右冠状动脉沿途发出分支到右心室,右心房,室

系统解剖学系解期末复习重点

系解期末复习重点 心 1.心的位置:胸腔中纵膈内 2.心的外形:一尖、一底、二面、三缘、四条沟(冠状沟、前室间沟、后室间沟、房间沟)、心尖切迹、房室交点。 3.Koch三角:右心房冠状窦口前内缘、三尖瓣隔侧尖附着缘和Todaro腱间的三角区。 4.三尖瓣复合体:三尖瓣环、三尖瓣、腱索和乳头肌在结构和功能上是一个整体,称三尖瓣复合体。 5.隔缘肉柱:前乳头肌根部有1条肌束横过室腔至室间隔的下部,称隔缘肉柱,形成右心室流入道的下界,有防止心室过度扩张的功能。 6.心间隔:房间隔、室间隔、房室隔。 7.心传导系:窦房结、结间束、房室结、房室束、左、右束支、普肯耶纤维网。 8.心的血管: 1)左冠状动脉 ①前室间支:左室前支、右室前支、室间隔前支 ②旋支:左缘支、左室后支、窦房结支、心房支、左房旋支 2)右冠状动脉 窦房结支、右缘支、后室间支、右旋支、右房支、房室结支 3)心的静脉 冠状窦:心大静脉、心中静脉、心小静脉① 心前静脉②心最小静脉③ 9.心包:包裹在心和出入心的大血管根部的膜性结构。 10.纤维心包:由坚韧的纤维性结构组织构成,上方包裹出入心的升主动脉、肺动脉干、上腔静脉和肺静脉的根部,并与这些大血管的外膜相延续。下方与隔的中心腱愈着。 11.浆膜心包:位于心包腔的内层,又分脏、壁两层。壁层衬贴于纤维性心包的内面,与纤维心包紧密相贴。脏层包于心肌的表面,形成心外膜。 12.心包腔:脏、壁两层在出入心的大血管的根部互相移行,两层之间的潜在性腔隙称心包腔。 动脉 肺动脉干:左肺动脉、右肺动脉 升主动脉:左、右冠状动脉 主动脉弓:(1)头臂干:左颈总动脉、左锁下动脉 (2)左颈总动脉:①颈内动脉 ②颈外动脉:甲状腺上动脉、面动脉、舌动脉、上颌动脉、颞浅动脉、枕动脉、耳后动脉、咽升动脉 (3)左锁骨下动脉:①椎动脉 ②胸廓内动脉:肌膈动脉、腹壁上动脉、肋间前动脉 ③甲状颈干:甲状腺下动脉、肩甲上动脉 1 ④肋颈干)腋动脉:胸上动脉、胸肩峰动脉、胸外侧动脉、肩胛下动脉、旋肱后动脉、旋肱前动脉(4 5)肱动脉:肱深动脉:斜向后下外方走形,伴桡神经沿桡神经沟下行。( 6)桡动脉:掌浅支、拇主要动脉( 7)尺动脉:骨间总动脉、掌深支(8)掌浅弓:由尺动脉末端与桡动脉掌浅支吻合而成( 9)掌深弓:由桡动脉末端与尺动脉掌深支吻合而成( 1对)对)、肋下动脉(1对)、隔上动脉((10)胸主动脉:①壁支:肋间后动脉(9 ②脏支:支气管支、食管支、心包支)!!期末论述题考动脉,个人认为考这个,不过仅供参考,以下是简单概括,这个需要重点看看书!!(11 对)4对)、骶中动脉(1腹主动脉:①壁支:膈下动脉→肾上腺上动脉、腰动脉(②脏支:成对:肾上腺中动脉、肾动脉、

专升本解剖学答案

专升本解剖学答案 【篇一:专升本解剖复习题】 s=txt>1、壁胸膜下界在腋中线与下列哪项相交处() a第6肋 b第8肋 c第10肋 d第11肋 2、血液中的单核细胞进入结缔组织后成为() a成纤维细胞 b巨噬细胞 c浆细胞d肥大细胞 3、血液中数量最多的细胞是() a红细胞 b中性粒细胞 c单核细胞d淋巴细胞 4、闰盘是() a心肌的暗带 b心肌的明带 c心肌的横小管 d心肌细胞的连接结构 5、双侧髂嵴最高点的连线平对() a第3腰椎棘突 b第4腰椎棘突c第5腰椎棘突d第1骶椎棘突 6、有关膝关节的描述,错误的是() a由股骨下端、髌骨、胫骨和腓骨构成 b内侧半月板较大 c两侧有副韧带 d前交叉韧带可防止胫骨前移位 7、胃的描述正确的是() a全部位于左季肋区 b胃大弯的最低点为角切迹 c出口为贲门d溃疡好发于胃窦、胃小弯处 8、喉腔最狭窄的部位位于() a喉口 b声门裂 c前庭裂 d喉室 9、对子宫描述错误的是() a子宫腔的出口称子宫口 b子宫位于小骨盆的中央 c呈前倾前屈位 d子宫体与子宫颈之间称子宫峡 10、胆囊动脉发自() a肝总动脉 b胃十二指肠动脉 c肝固有动脉右支 d胃右动脉 11、能感受强光、分辨颜色的是() a视锥细胞 b视杆细胞 c双极细胞 d节细胞 12、肱骨中部骨折容易损伤的是() a正中神经b腋神经 c尺神经 d桡神经 13、在大脑动脉环构成中,无下列哪项结构() a大脑前动脉 b大脑中动脉c大脑后动脉 d颈内动脉 14、对羊水的叙述,错误的是() a羊水量一般为500ml b主要由羊膜上皮细胞分泌 c对胎儿有保护作用 d分娩时,可冲洗、润滑产道 15、对成人肝的位置描述,正确的是() a上界与膈穹窿一

心脏解剖笔记:右房右室篇 - 丁香园

心脏解剖笔记:右房右室篇- 丁香园 心脏解剖是心血管医生的重要基础知识之一,掌握心脏形态解剖有利于理解心脏瓣膜病、心肌病、先心病等疾病。我们心电图中的心梗定位、室早、室速、预激旁道的大体定位、房扑房颤的折返机理这些都离不开心脏解剖学知识。近十几年来随着二维超声、心脏CTA、心脏磁共振、PCI、射频消融、腔内电生理这些新兴诊治项目的开展,在心脏解剖学层面上对心血管医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些既往经典解剖上本来不十分重要的部位被赋予了新的内涵,随着心血管新兴的诊治进展很多新的解剖名词也应运而生,既往解剖知识已经不能满足目前心血管进展的要求,所以我们对心脏的解剖学知识不能再停留在既往系统解剖学的层面,需要在心脏大体解剖、心脏血管造影解剖、心脏断层切面解剖、心脏超声切面解剖这四个层面海、陆、空全方位剖析心脏解剖。丁香园心血管时间的虫哥说图系列将用这四个章节内容,把心脏解剖与临床应用最密切的知识点介绍给大家,以开启一扇了解心脏解剖与临床之门,艰辛而又充满乐趣的心血管探索之路还要靠大家自己去远征,希望这些零星散落的路标,能让各位在心血管探索之路上少走些弯路。现在就开启《心脏解剖笔记:右房右室篇》。先上两副图,大家热热身,解剖名词都已经标注,相信大家都很熟悉,不再展开。照例,

这个不是亮点,下面才是虫哥要告诉大家的心得——正确的心脏空间观。正确的心脏空间观犹如正确的人生观,行走江湖,人生观错了,他就很容易走上歪门邪道,同样,在心脏解剖中没有正确的心脏空间观,就会在心脏断层解剖、超声解剖、血管造影解剖上走很多弯路。所以在虫哥说图篇的开始不惜浓墨重彩,为大家解读一个正确的心脏空间观。心脏空间观说到底也很简单,一句话:从正确的视觉角度理解心脏视觉成像。LAO 30° 不会出现RAO 45°的血管成像,心脏断层平面不会出现四腔前面的形态,心脏前后位不会出现左前斜位成像。说来简单但是事实上人是经常犯思维定式的错误。小明的爸爸有3 个儿子, 老大叫大毛, 老二叫二毛, 老三叫什么?三毛!错,他叫小明!这就是思维定式。同样左、右在我们思维潜意识里被赋予的对称的概念:左手、右手,左脚、右脚,左眼、右眼,对称是吧,而中和间被赋予居中的概念—鼻中隔,中央沟,正中线。心脏分为左房、右房,左室、右室,当中有房间隔、室间隔----- 这个就潜意识里给我们对称的暗示,但是从正面视觉角度上看心脏的左房右房,左室右室,表现的相当不给力,不但形态上不对称,连位置都不对称。无图无真相,那好上图。选择一个屌丝,脱光,取菜刀一把,在双乳头连线的高度,与水平面呈30 度角度,手起刀落(记住要干净利落不能拖泥带水),就是如上视觉效果。这个就是心脏最漂亮切面——心脏四腔切面,

椎动脉的解剖及其变异

椎动脉的解剖及其变异 【关键词】椎动脉;变异;解剖学 椎动脉是脑部血液供应的一个重要来源,当椎动脉发生病损时,可出现椎基底动脉供血范围内器官的缺血,从而严重影响其功能并产生一系列症状。本文从椎动脉的解剖、常见变异等方面加以探讨,为临床颈部手术或椎动脉型颈椎病治疗提供参考。 1椎动脉解剖 椎动脉在胸膜顶前斜角肌间隙内上方发自锁骨下动脉第一段,经颈前方上行,向上穿第6至第1颈椎横突孔,经枕骨大孔入颅腔,在脑桥下缘两侧椎动脉汇合成基底动脉。根据其行程分为四段,第一段(椎前部)从椎动脉发出至进入第6颈椎横突孔前;第二段(横突部)椎动脉走行于上6个颈椎横突孔中;第三段(寰椎部)出第1颈椎横突孔后走行于寰椎动脉沟内;第四段(颅内部)经枕骨大孔进入颅腔内的部分。 在影像学上,将椎动脉分为V1(横突孔段)指椎动脉穿经枢椎横突孔后以前的一段;V2(横段)指椎动脉穿出枢椎横突孔之后横行向外侧的一段;V3(寰椎段)指从椎动脉V2段外端弯曲向上,再垂直上行到寰椎横突孔的一段;V4(枕骨大孔段)指自V3段上端开始,水平向

内行一小段后,再弯向上垂直上行入枕骨大孔的一段;V5(颅内段)指椎动脉入枕骨大孔后,斜向中线与对侧同名动脉合成基底动脉前的一段。 椎动脉管径两侧不一致,一般左侧椎动脉外径较右侧大。其中第一段起始处左侧为(4.74±0.85)mm,右侧为(4.50±0.94)mm,入横突孔处左侧为(3.92±0.76)mm,右侧为(3.51±0.90)mm[1]。第二段左侧为(3.39±0.55)mm,右侧为(3.12±0.51)mm,第三段左侧为(3.63±0.69)mm,右侧(3.62±0.63)mm[2]。 2椎动脉的变异 椎动脉的变异以起始部位的变异最常见,此外还有椎动脉管径、数目、分支、吻合等的变异,颈部手术中要避免伤及变异的椎动脉。①起始部位变异。最常见的为左侧椎动脉直接起自左锁骨下动脉与左颈总动脉之间的主动脉弓上,约占正常人群的5%。国外资料显示,左椎动脉起自主动脉弓的比例为2.4%~5.8%;国内也有资料显示,椎动脉起于主动脉弓的比例约占3.2%~4.2%[3]。也有从头臂动脉[4]、颈外动脉[5]等部位发出的变异,或是与其它动脉以共干形式发出[6]等。 ②行程变异。主要为穿横突孔部位的变异,有穿C5~C1横突孔的,有穿C4~C1横突孔的[7],也有上行到C3才穿横突孔或是不穿经横突孔的[8]。③数目变异。以左侧双椎动脉常见,李敏才发现1例左侧

颅外椎动脉超声检查全解

颅外椎动脉超声检查 解放军总医院超声科高海港译王洋审校 摘要:颅外椎动脉(VA)超声检查是一项很有价值的检查技术。本文概括了VA的解剖和 VA超声扫查方法,并证明和讨论了超声在锁骨下动脉窃血综合症中区分椎动脉-锁骨下动 脉还是冠状—锁骨下动脉窃血,以及在主动脉瓣膜疾病、VA的狭窄和闭塞、VA的夹层和 动脉瘤、椎基底动脉机能不全等方面的应用。 只要VA出现直接或间接的异常循环征象,包括VA近端或远端的损伤,颅外段椎动脉(VA)超声检查就很有价值。本文旨在讨论超声在评价颅外椎动脉方面的作用及在检查VA 疾病中的标准。 椎动脉的解剖 椎动脉分为四段[1]。1-3段表示颅外段椎动脉。第一段为脊椎段或横突前段,起自锁骨下动脉(SCA)起始部至C6椎体横突孔。V1段的超声显示差异很大,但是在大多数病人都能很好显示[2]。V1段大多起始于SCA背侧,但是很少起始于SCA腹侧;通常在其进入C6横突孔前发生扭曲,常被描述为一个明显的环[3]。椎动脉的V1段的意义在于动脉粥样硬化的改变多发生于起始段。 V2段是从C6横突延伸至第二颈椎出口。V3段是从第二颈椎至椎管[4]。V4段是颅内段,延续为基底动脉。V2段只能在椎间显示,因椎骨声影不能提供足够的视窗。V3段在入椎管前都能显示。 解剖变异 起源异常 最常见的起源异常是左侧椎动脉直接由主动脉弓发出,发生率达5%[3,4]。在这类变异中椎动脉从C5而不是C6水平进入椎管。其它变异包括主动脉起始部和远侧的锁骨下动脉(SCA)起源,极少数起源于左颈总动脉(CCA)或左颈外动脉。右侧VA发生于主动脉弓或RCCA的起源异常非常罕见。 应用解剖学 VA与颈内外多条动脉相通,在发生狭窄或闭塞时可提供侧枝循环。其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a)Willisian环之前。最常见的例子是肋颈干的一个分支——颈深动脉与VA之间的交通,在VA狭窄或闭塞时提供顺行充盈。其它例子包括颈外动脉枕支经其atlantic分支和硬膜下间隙的动静脉网灌注同侧VA 。 b)Willisian环。后交通动脉提供后侧Willis环的左右侧之间的血管连接。 c)Willisian环之后。在大脑表面,大脑后动脉皮质支之间在皮质幕上吻合建立了侧支

颈内动脉分段解剖(干货)

颈内动脉分段解剖 颈内动脉Bouthi llier分段法 1996年Bouthillier等提出颈内动脉新的分段法,是以数字(C1-C7)顺血流方向标记颈内动脉全程,并考虑到对神经外科具有重要意义的颈内动脉四周解剖。 该分段法各段的解剖分界明确,共分为七段:C1颈段(Cervical segement),C2岩段(Petrous segment),C3破裂(孔)段(Lacerum segment),C4海绵窦段(Cavenoussegement),C5床段(Clinicsegmen t),C6眼段(OPhtalmic segement)和C7交通段(Communicating segment)。......感谢聆听

Bouthillier分段法: 除C1走行于颈部,归于颈段外;其余各段或走行于颅底骨性结构内,或位于颅内,通称为颅段颈内动脉.

C1颈段:颈段起于颈总动脉分叉水平,终止于颈动脉管颅外口.这段颈内动脉同位于其外侧的颈内静脉和后外侧的迷走神经共同位于颈动脉鞘内。在鞘内,颈内动脉四周绕以含脂肪的结缔组织。静脉丛和节后交感神经。这个颈动脉鞘是由椎前筋膜折叠形成的。在头侧,在颈内动脉进人颈动脉管水平,鞘分为两层。内层延续为颈动脉管的骨膜;外层延续为颅底颅外骨膜.颈段几乎不发出分支动脉,较少见到本该起源于颈外动脉的一些迷走动脉或胚胎期残留动脉,如咽升动脉主干或分支(Ascending pharyngeal artery or pharyngeal trunk),甲状腺上动脉(Super ior thyroidal artery),枕动脉(Occipita l artery),脑膜后动脉(Posteriormeningealartery),永存舌下动脉(Persistent hypoglossal artery),永存镫骨动脉(Persistent stapedial artery)和前环椎间动脉-Ⅰ型(Proatlantal intersegemental artery ty peⅠ)。......感谢聆听 C2岩段:这段颈内动脉位于颈动脉管内,起于颈动脉管颅外口,终止于破裂孔后缘.岩段颈内

冠状动脉的解剖学

左冠状动脉主干约径4~5mm,长度约0.5~2cm,从升主动脉发出后,在肺动脉总干后方向左下方行走,在肺动脉总干和左心耳之间沿左侧房室沟向前向下分为前降支和回旋支。前降支为左冠状动脉主干的延续,沿前室间沟下行,再绕过心尖切迹到达心脏后壁,在后室间沟下1/3处与右冠状动脉的后降支相吻合。前降支发出左圆锥支、斜角支、左室前支、右室前支和室间隔前支等分支,供血区域有主动脉和肺动脉总干根部,部分左心房壁,左心室前壁,部分右心室前壁,大部分心室间隔(上部和前部),心尖区和前乳头肌等。回旋支从左冠状动脉主干发出后,沿左房室沟前方紧贴左心耳底部,向左向后行走,再经心脏左缘下行到达膈面。回旋支发出的分支颇多变异,主要分支有数支左缘支,左室后侧支和沿左房室沟的房室支。房室支有时(约占10%)较长,并从其末端发出后降支和房室结动脉。30%的人体回旋支尚发出窦房结动脉。回旋支的供血区域有左心室侧壁和后壁,左心房,有时还供血到心室膈面、前乳头肌、后乳头肌,部分心室间隔,房室结、房室束和窦房结。右冠状动脉自右冠状动脉瓣窦发出后贴近右心耳底部,沿右房室沟向外向下行。到达房室沟的心室、心房及心房间隔与心室间隔后方交接处,分成两支,右后降支在后心室间沟走向心尖区,另一支较小的房室结动脉转向上方。右冠状动脉的主要分支有右圆锥支、右房支、窦房结支、右室前支、右室后侧支、后心室间隔支、后降支和房室结动脉等。右冠状动脉供血区域包括右心房、窦房结、右心室流出道、肺动脉圆锥、右心室前壁、右心室后壁、心室间隔下1/3和房室结。右冠状动脉占优势的病人尚供血到部分左心室和心尖部。左右冠状动脉在心肌膈面分布区域颇多变异,供血范围较大的冠状动脉分支发生狭窄病变时,心肌缺血损伤的区域就较广,病情更为严重。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