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农村养老问题的现状与对策

农村养老问题的现状与对策

农村养老问题的现状与对策
农村养老问题的现状与对策

农村养老问题的现状与对策

农村养老问题的现状及对策

内容摘要:很久以来,人们关注较多的是城市人口的养老问题,而对在黄土地上一生辛勤耕耘的老年农民的养老问题却关注甚少。能否妥善解决农村老年人口的养老问题,关系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成败。因此,深入了解和分析农村老年人口的生存和养老现状,探讨现阶段农村养老的可行路径,是理论和现实都迫切需要面对的问题。

关键词:农村养老,问题,现状,思考

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由于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出务工,致使广大农村“空巢老人”数量急剧增加,老年人的精神负担和生活负担越来越重,部分农村老年人的生活处于相对贫困状态,农村老年人生活出现了以下几种问题:

一、农村居民养老现状

1、与子女在一起共同生活的老年人

家庭青壮年劳动力外出打工,整个家庭的负担完全落到了老年人身上,他们既要为子女看家,又要从事繁重的家务劳动,例如抚养孙子、喂猪、种地等家务活,这部分农村家庭的老年人生活过得非常劳累。精神负担和生活负担较重。

2、独居老人生活难以自理

农村的很多老年人因家中的多种原因和矛盾不能与子女们在一起共同生活,儿女大了结婚后相继与老人分开生活,独居老年人的承包地难以耕种,家庭的生计难以支撑,加之有些老年人的儿女们经济条件差,在经济上不能赡养老人。这样的家庭老人只能靠自己,体弱多病丧失劳动力,缺粮缺钱,艰难度日。

3、赡养分担让老年人生活不幸福

农村很多家庭老年人,由子女按比例分摊老年人的生活必需的粮食和零用钱,还有一部分儿女们将老父老母拆散供养,一个儿子养活父亲,一个儿子养活母亲,包括为老人送终也都是各负担各的,老人们不但是生活上不幸福,而

且在精神生活方面更不幸福。

4、儿女赡养老人难保障

现实农村里,多子女老年人的比例高,子女在赡养费的承担上互相推卸赡养责任,甚至相互之间闹矛盾,其结果有:1、轮流养老,即让老人到每个儿女家轮流过一个月或两个月;2、分摊养老,即:每个儿女按比例负担一定比例的粮食和零用钱,提供老人生活来源;3、都不养老,造成老年人生活无着,要求政府府帮助解决“养老”问题。

5、无儿女的老人

这部分老人都属于五保户,分散居住的,一年由政府发给1800元五保供养款,村委会负责况现600斤口粮,1500斤烧柴,不过由于农村土地承包责任制的实行,村民素质的差别和村集体经济的薄弱使有些村在给五保户况现粮食和生活护理方面出现了问题;部分入住乡镇敬老院的五保户,敬老院包吃穿住医,生活水平较好,但由于敬老院管理经费不足,对生活不能自理的五保老人不能接收。

二、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随着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和农村劳动力的输出,越来越多的农村青壮年人口进入城市,农村的年龄结构出现“两头大、中间小”的局面,对于农村养老,人们一般都认为,有儿女的老人由儿女家庭赡养,没儿女的也由当地村庄集体供养,好像他们没有养老的后顾之忧。事实果真如此吗?在当代中国农村,家庭养老功能日渐弱化,农村社区养老发展严重滞后以及农村社会福利、政府救济和低保投入严重不足使得农村养老问题日趋严重。

1、养老观念差,尊老、敬老氛围不浓厚

当今社会,相当一部分人养老观念淡薄,把老年人不当“财富”,而当“包袱”。受经济、社会条件制约和个人认识水平的影响,个人和政府对老龄问题的重要性都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2、法律意识淡薄

我国《宪法》明确规定“成年子女有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禁止虐待老人、妇女和儿童”,《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婚

姻法》等法律,都明确了老年人应得到的权益保障,而很多人法律常识不足,不能认真履行自己应尽的义务,有些赡养人道德伦丧,只知向父母索取,却不尽“反哺”义务。

3、以家庭为单位的养老模式难运作

年青的家庭成员要去工作挣钱养活老人和抚养孩子,家庭中无闲人照顾老人,特别是子女较少的老年人,这种类型正在增多。

4、资金投入不足

社会保障缺乏,老龄工作机构和服务设施不健全。

各乡镇都有老龄工作机构和人员,但都是由民政办兼管,业务也仅仅是办老年证、发放百岁老人补贴,老龄工作基本是处于应付型,与当今的社会需求不相适应。国务院决定从2009年起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简称新农保)试点,今年城西才在部分村开展,但基本养老金标准只有每人每月80元,农村养老保障水平太低,不足以改善老人的生活。

三、建议与对策

养老问题是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内容,维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确保提高老年人生活水平和质量,有利于化解社会各种矛盾促进社会公平,弘扬中华民族养老、敬老的优秀文化。为了积极推进农村老龄工作,切实解决农村老年人的生活问题,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解决。

1、加强老龄宣传工作

各新闻媒体要从多个角度开展为老服务宣传,努力营造“敬老、爱老”氛围。大力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深入持久地进行敬老、养老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宣传,通过宣传努力提高全民保障老年人权益的法律意识,营造出浓厚的敬老、养老氛围,认真总结养老敬老以及老年事业发展的经验,树立一批先进典型,大力表彰孝敬老人的先进事迹,弘扬中华民族敬老、养老的美德,在全社会促进形成尊重、关心帮助老年人的社会新风尚。

2、健全法律法规和老龄服务机构

要结合广大农村老年人口的生活现状,研究制定出符合我国国情的老龄法律法规和政策。坚持以人为本,充分考虑到农村老年人的生活保障、医疗保障

和日常护理存在的问题,体现对农村老年人的重视和关心。理顺和健全老龄机构,确保各级老龄工作的有效开展。在基层老龄工作机构建设上,配备专人(或)兼职工作人员从事老年工作。高度重视和关心农村老年人的民生问题,着力解决贫困老年人的现状,让广大农村老年人权益得到保障。

3、国家要加大对基层老龄事业经费的投入

资金实行社会化筹集,社会化发放,普及老年人基本生活补助金、护理金、医疗补助金等,建立社会化养老服务机构,培训从业服务人员,让农村老年人真正享受到改革发展的成果,让老年人不仅在经济上得到不断保障,而且在精神慰籍上得到充实,使他们的晚年生活过得更幸福、更美满。

【参加文献】

(1)刘洪波.中国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建设的阶段性[J].社会保障制度,2005,(5)。

(2)孙立平,断裂[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93-94

(3)童星张海波.社区保障:现阶段农村社会保障的主体[J].社会保障制度,2005,(8)

(4)孙光德董克用.社会保障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5)曹信邦著:《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环境建设分析》,载《人口与经济》第2005年第1期。

(6)成海军,《中国农村养老方式的现状与前瞻》,《广东社会科学》2000年第3期

(7)张太英、刘小姚,《中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中国农村研究报告2000》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8)王延中,《如何推进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中国经济时报2000年7月6日。

(9)马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现状、问题及对策》,《中国农村经济》2001年第8期。

(10)《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第108页,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

(11)迈克尔•米特罗著《欧洲家庭史》第145页,华夏出版社。

(12)岳庆平著《中国的家与国》第91页,吉林文史出版社

(13)刘英著《中国婚姻家庭研究》第355页,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14)张德强著《嬗变中的婚姻家庭》第79页,兰州大学出版社。

(15)参见姚远《政府在家庭养老中的地位与作用》载《西北人口》1999年第2期

(16)中国老龄科研中心《中国老年供养体系调查资料汇编》,华龄出版社1994年版,第86页。

(17)参见姚远《传统型家庭养老面临危机》,载《视点》1996年第11期,第10页

(18)参见《田雪原文集》,中国经济出版社,1991年

(19)参见《中国统计年鉴》,(1998年)

(20)马文•哈瑞斯著《文化的起源》第178页,华夏出版社。

农村养老问题的现状和对策

农村养老问题的现状和对策 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达到2.02亿。社会养老保障和养老服务的需求将急剧增加,已成为我国社会养老保障的一个突出问题,尤其是占全国70%的农村老年人的养老问题已成为社会问题中的一个重大难题。 标签:养老现状对策 据国家统计数据,到2013年末,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达到2.02亿。随着第一个老年人口增长高峰到来,人口老龄化进程将进一步加快,人口老龄化问题将日趋严重,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与家庭小型化、空巢化相伴随,与经济社会转型期的矛盾相交织,社会养老保障和养老服务的需求将急剧增加,已成为我国社会养老保障的一个突出问题,尤其是占全国70%的农村老年人的养老问题已成为社会问题中的一个重大难题。 一、农村养老面临的现状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经济水平发展的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也不断充裕,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在不断的发生变化,由于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出务工,致使广大农村“空巢老人”家庭数量急剧增加,而相当一部分农村老年人的生活处于相对和绝对的贫困状态,农村养老问题现状堪忧,农村老年人的民生问题不容忽视,需要引起全社会的高度关注。 1.家庭养老占主体地位长期以来,家庭养老是我国农村养老的基本模式,这是由我国农村的传统文化、生产方式、经济水平低下等因素决定的,特别是一些经济文化落后的边远地区,还保留着一家一户、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状态,这就更决定了家庭养老必然长期占居主体地位。 2.家庭养老功能逐渐弱化在经济供养上,一对农村夫妇往往要供养四个老人,因此,家庭养老的主体地位正受到挑战。在生活照料方面,在精神慰藉方面,由于家庭小型化的推进,这就导致父母与子女间缺乏沟通和感情交流,难免造成老人孤单寂寞。同时,一些青年夫妇往往重视子女的教育和成长问题,产生了重幼轻老现象。 3.尊老敬老氛围不浓当前我国正处在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的重要时期,全社会对老龄问题的严重性和紧迫性还没有形成广泛的共识和引起足够的重视. 4.空巢现象越来越普遍空巢老人作为一个群体已经成为社会问题,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记录显示,农村老年空巢家庭户1117.90万户,占老年空巢家庭户总数的71.58%,农村空巢家庭老人1632.90万人,占空巢老人的69.79%。同时,农村空巢老人的身体状况令人担忧。伴随年龄的增长,老人的身体机能衰退,健康状况明显下降,患病率也随之上升,他们的老年生活的好坏也成了当前养老问题主要矛盾。

中国养老产业的现状及出路

中国养老产业的现状及出路 一、中国养老产业的现状及问题是什么 目前做养老的生存现状是,超过60%左右亏损,10%左右微利,30%左右持平。养老运营的“二八定律”,入住率达到80%的时候,净利率一般在8%左右。这样一个收益现状的产业怎么样往下做? 中国的基本养老策略是“9073”,即90%居家养老,7%社区服务,3%机构养老。按照3%入住机构的判断,目前2亿多老人,已经拥有670万张床位,应该是达到了标准,当然空置率的问题、失能床位不足的问题依然突出。按照每年新增老年人口1000万的速度,到2023年左右,中国老年人口应该突破3亿。3亿老年人如果仍然按照3%入住机构的需求,那时的总床位数应该达到900万张左右,大概还有

230万张左右的增量。由此判断,床位数增加的空间有限,失能床位比例需要增加、空置率的问题需要解决。否则,继续加大投入建设床位是没有意义的。 从养老产业发展看,2013年之后最先杀入的是养老地产。上千亩地、上千张床来做养老的项目随处可见,大型养老综合体、大型CCRC 社区等。这些远郊大盘、近郊养老综合体、CCRC,以及城市中养老机构、老年公寓、康养结合机构、护理院等涵盖了中国大陆几乎所有的养老项目类型。在地产开发商、险资、国企央企和地方政府的通力合作下,中国大陆的养老床位数一路高歌猛进,从几年前的不足300万迅速增加到了670万张,但同时伴随着48%的高空置率。市场开始困惑,这些床位到底是为谁准备的?尤其是夹心层老年群体,不够政府保基本,企业高大上的又住不起?而这些中等收入群体、尤其是失能、半失能、失智、高龄、空巢老人的问题又是中国最急需解决的,这个问题一直在困扰着中国养老产业。 1政府与市场之间的问题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山东社科院人口学研究所调研组与机构养老相比,社区居家养老是最基本、最重要的养老模式,同时也是我国养老服务业发展的最大短板。推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健康发展,是“十三五”期间我国养老服务发展的重中之重,对于满足老年人多样化的需求,提升社会养老能力和水平具有重要意义。2017年,山东社会科学院人口学研究所对山东省东、中、西部的48个社区及1200名60周岁以上老年人进行了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专项问卷调查,调研组认为,当前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在取得一定成效的同时,仍存在一些问题,并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存在的主要问题(一)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存在供需错位。老年群体作为异质性群体,存在多元化的养老服务需求。目前,老年人对体育娱乐、上门看病、文化学习和助餐等服务的需求和利用率较高,需求比分别 为%、%、%和%。随着年龄增加,老年人对上门看病和助餐服务的需求不断增加,而对体育娱乐和学习活动方面的需求不断减少;男性对于上门看病服务需求最高(%),而女性则对体育娱乐活动的需求最高(%)。但是,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在供给数量、质量或结构上较为趋同,多以提供日常生活服务为主,缺少专业化的医疗保健和精神文化服务。(二)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医养资源结合不够。随着老年人身体机能的下降、患病几率的增加,他们对自身健康更为关注,对医疗和日常保健的需求也更为迫切,但目前医养结合不足导致老年人的需求不能得到满足,其主要表现有:一是对

医养结合重视不足,%的老年人有1种及以上慢性病,主要是心脑血管疾病和运动系统疾病,但是只有%的老年人建立了社区健康档案;二是缺少专业人才,目前有九成以上的社区缺乏医疗健康服务人员,包括全科医生和专业护理员;三是基层医疗机构缺乏执行力度,只能为老年人开展定期体检、举办健康讲座等常规服务,上门看病、康复护理、心理咨询、应急救助等专业性较强的服务无法提供;四是老年人健康意识相对薄弱,社区健康管理滞后,缺乏正确合理的健康行为和生活习惯引导。(三)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政策扶持力度不足。虽然近年来政府增加了扶持支持政策,但养老服务政策仍滞后于社会经济发展,主要表现为:一是老年人基本保障水平仍有待提升,目前山东省老年人主要收入来源为退休金(或养老金),平均水平为1863元,城市平均水平为2377元,农村平均水平仅为1343元,购买服务的能力相对不足;二是城乡和地区差异明显,农村地区发展明显滞后于城市地区,东部地区所享受的各项补贴要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三是服务设施不足,虽然老年日间照料中心和农村幸福院的数量增速明显,但由于运行机制障碍和政府补贴不足导致作用发挥受限;四是信息平台建设滞后,目前只有%的社区拥有养老服务平台,难以实现老年人需求和养老服务资源的无缝对接。(四)社会力量参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不足。目前,社会组织参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发展仍存在一些体制和政策障碍:一是社会组织参与养老服务的政策有待完善;二是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机制及配套法规不健全;三是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监管薄弱。此外,社区志愿者和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服务机构以及

农村养老问题现状及解决方案.doc

农村养老问题现状及解决方案农村养老问题现状 随着二十多年来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农村家庭逐渐小型化,大多以一至两个子女为主。与此同时,随着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入城市,以前只在城市里出现的空巢老人现象,如今在中国农村也日趋普遍。由子女长年不在身边,依靠家庭养老也就成了一种泡影。 人口老龄化已经来临 人口不断老龄化、家庭小型化和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老百姓对养老日益关注。许多老年人无奈的感叹:养儿防老防不住,国家养老保险不完善,老有所养由谁养? 对于老人,子女孝敬是天理人伦的要求,90%以上的农民仍然靠传统的家庭养老。 但是独生子女一代的父母很快就要进入老年期,他们面临着一对夫妻要面对四位老人的现实,养老将成为独生子女的不可承载之重。这就是现代农村养老问题。不难想象,在新的世纪,农村养老问题将是我国最大的社会问题之一。 目前在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还正处于探索和试点阶段,传统的家庭养老、儿女养老模式正面临挑战。 家庭养老占主体地位 家庭养老长期以来都是我国农村养老的基本模式,这与我国农村的传统文化、生产方式、经济水平低下等因素是分不开的,特别是一些经济文化落后的地区,环境闭塞,与外界联系甚少,还保留着一家一户,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状态,更决定了家庭养老的主体地位。生育率下降、子女减少和居住方式的代际分离还使得子女对老年父母的照料产生了许多困难。子女多意味着老年人有较多的支持来源,独生子女现象的出现使得独生子女父母的养老变得异乎寻常的困难。总之,家庭的小型化和核心家庭的增多,使得家庭的养老功能弱化,同时居住方式的代际分离也意味

着健康不佳的老年人在经济供养之外还面临生活不便、照料不够、精神苦闷等问题。 传统的家庭养老功能逐渐弱化 养老功能的弱化具体体现在经济供养、生活照料、精神慰藉三方面。在经济供养上,一对农村夫妇往往要供养4个老人,抚养一个小孩,经济负担加重。加之我国农村经济本身就比较落后,因此,家庭养老的主体地位正受到挑战。 在生活照料方面,大批农村青年劳动力常年外出打工,不仅无法照料家中老人,反而把孩子和家中农活留给老人,农村养老负担沉重。在精神慰藉方面,由于家庭小型化的演进,子女外出打工,父母与子女间缺乏感情交流,难免孤单寂寞。一些青年夫妇较重视子女的教育和成长问题,有限的时间、精力和财力都向独子或独女倾斜,产生了重幼轻老现象,这对老年父母的心理健康和实际的生活质量都产生了负面影响。 老年人自理能力下降 随着农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老人的平均寿命延长、患病率、伤残率上升。同时,随着年龄增长(特别是超过75岁之后),老年人口健康状况有所恶化,患病率、伤残率会上升,自理能力下降,将更多地需要日常护理、生活照料和社会服务。农村养老这一切必将加大家庭的负担,也必将导致年轻人消极拒养老人情绪的增加。 另外,以前农村养老的主要经济来源是土地,可是,现在农作物根本不值钱,对于贫困地区的农民来说,能解决基本温饱问题已经不错了。在医疗、教育等日常消费开支急剧膨胀的情况下,大多农民根本顾及不了自己的养老问题。 农村养老问题解决方案 一、实行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相结合的养老待遇,国家财政全额支付最低标准基础养老金; 二、实行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相结合的筹资办

农村养老模式研究

农村养老模式研究 摘要:人口老龄化或老化反映的是人口年龄结构的一种动态变迁过程。当总人口中60岁或65岁以上的老年人所占比例升高,而其他年龄组的人口比例相应降低,这一过程就成为人口老龄化。随着人口老龄化时代的到来,农村许多老人无法安享晚年,他们当中许多人都承担着繁重的体力劳动、担负着抚养教育孙辈的重任。而身体健康状况令人担忧、安全隐患时有发生、情感生活缺失,这些都是新农村建设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通过本次暑期的调查研究,我们可以通过不断鼓励老人调节好心态并积极参与社会;强化尊老、爱老、养老、敬老的宣传教育,建立农村老年人志愿者服务;完善农村医疗卫生条件;建立农村养老制度,兴办养老福利事业,来引导老年人树立现代生活理念,真正地使老人能够安享晚年,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的建设好社会主义新农村。 关键词:农村家庭老龄化养老保险养老问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由于中国人口转变快,在人口的数量还没有得到完全控制的时候,就要面临着人口结构的老化,而且中国的人口老龄化不光是比例问题,同时还包括数量问题。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约占全国人口的 71%,农村老人约占全国老人的 75%以上。人口老龄化给农村家庭带来的负担,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农村消费和削弱了农民的购买力,不利于整个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加快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障体制已经成为一项刻不容缓的任务。 一、中国农村家庭养老模式的现状 目前为止,中国农村老人的生活方式主要表现有三种:一种是多代同堂型,既三世同堂或四世同堂,老人与子孙同吃同住,共同生活,生产生活中的事物主要由子女决定,老人除了做点家务或照看孩子外,基本再无其他活动。另一种是分居赡养型,即能够从事一般家务的老人和子女分开居住,老人的责任田和口粮田交给子女耕种,生活费用由子女供应,子女定期把生活用品或现金交给老人,他们一般居住较近,感情联系较为密切。再一种是独立生活型,既具有一定劳动能力的老人,依靠承包田种植或家庭养殖等方面的劳动收入来养活自己。但老人一旦丧失劳动能力,这种生活方式就难以维持了。近年来,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人们受利益的驱动,传统的孝文化观念和家庭养老方式开始日益瓦解,子女虐待老人和不赡养老人的现象不断上升。古语说,养儿防老,其实,对于大多老人来说,无论是生活中有无困难,都离不开子女。 二、中国农村家庭养老模式前途 未来几十年将是中国社会发生大变革的时期,随着城市化、工业化和国际化进程的加快,由于城乡迁移、核心家庭的出现及产业结构调整,将引发家庭照料提供者的减少,家庭对老年人保障的能力与愿望的减弱,使得传统的家庭养老保障难以为继,其必然向社会化养老方向发展。 (一)现代化进程使养老结构发生变化 1、主体需求变化 (1)人口预期寿命的提高,导致了一个老龄人口阶层的出现,并使老年人口的生活日益形成社会问题;(2)从健康状况统计中发现,随着人口平均寿命的延长,伴随着带病期延长的出现,相应增加了在养老期间对经济支持和生活照料的需求;(3)劳动力劳动寿命缩短。

养老产业的发展现状

养老产业的发展现状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医养结合养老模式是当前社会经济快发展下新时代的产物。其具体含义是指在传统机构养老提供基本生活服务和经济供养的基础上,向选择机构养老的老年人提供医疗服务,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缓解社会老龄化问题。 一、我国养老模式发展现状 (一)特殊人口政策和国情导致“老龄化”问题严峻 图1 65岁及以上人口数与占比(万人,%) 如图1所示,2016年底中国65周岁及以上人口16003万人,占总人口的%。预计到2020年,高龄老年人将增加到2900万人左右,独居和空巢老年人将增加到亿人左右,老年抚养比将提高到28%左右。因此,养老产业所产生的巨大经济效益正在吸引着全球的目光。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的进步发展,单一的国家福利已经难以满足老年人生活多样性的需求,多元化的养老模式应运而生,其中医养结合模式呈现主流趋势。 (二)传统农耕文化衍生出“单一养老模式” “百姓孝为先”一直是中国传统的思想观念,赡养父母是每个子女应尽的责任与义务。目前,我国有三种基本的养老方式,分别为居家养老、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其中,居家养老是主要模式。本质上来说,这种养老模式是由家庭成员提供养老资源的养老方式和养老制度;社区养老是指以家庭养老为主,社区机构养老为辅的方式,老人除在家中得到家人的照顾之外,由社区的有关服务机构和人士为老人提供专业服务;机构养老是指由专业的社会福利机构为老年人提供日常起居护理、健康管理和文体娱乐活动等综合性服务的机构。 (三)“421”倒金字塔家庭结构产生“空巢家庭” 图2 中国不同年龄组的家庭空巢率 “421”倒金字塔家庭结构是受我国人口政策和医疗水平所衍生出的现代家庭模式,具体由两位成年人共同赡养四位老人和一位孩子。根据国家卫计委发布的《中国家庭发展报告(2015)》表

中国养老机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中国养老机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2014年5月25日,忆百孝心网携手深圳市罗湖义工协会走进了罗湖区社会福利中心老人颐养院,在那里我们贴身体验了颐养院老人们的生活以及居住环境;感受了老人们的快乐与忧愁。作为忆百孝心网的主编,在与老人们的闲谈与相处中,有四个问题引起了我的深刻反思。一个是颐养院的生活设施不够完善,二是颐养院一床难求;三是老人们的精神需求无法达到满足;四是农村养老何去何从。 我们把中国的养老院一般被简单的划分为两种,公办的养老机构和民办的养老机构。这两种养老机构都存在各自的优点与不足之处。 民间出资的的民办养老机构设施完善,服务全面,管理健全,但民办的养老机构瞄准的是养老市场这块蛋糕,在提供服务的目标群体上,将更多的目光关注在经济条件比较好的部分老人上,大多数收入水平比较的低的老人只能望而止步。普通民众无法享受该项待遇,无法符合社会的需求,并不是适合中国养老行业的现状。 公办办养老机构有着门槛低、数量大、覆盖面广的特点,但因为中国老龄政策法规体系建设还不完善,存在养老机构设施欠缺、一床难求、服务不到位等诸多问题。 一、生活设施不够完善 中国大多数的养老机构占地面积十分有限,住进去的老人虽然生活上有保障,但是,一些生活设施和娱乐设施却不到位,国家示范的养老机构政策表示:房间入住率和集中供养率达到了85%以上,生产用地人均面积不少于亩,院区绿化不低于可绿化面积的50%。很多的养老机构连租地都是一种困难,更何况是这样的标准呢!国家示范的养老机构包括了“十六个一”的建设。:一片绿地、一片果林、一片菜地、一口鱼塘、一群鸡鸭、一圈肉猪、一间娱乐活动室、一间阅览室、一间理发室、一间医务室、一间室内洗衣房、一个小卖部、一座太阳能浴室、一个沼气池、一处室外活动场地、一项院办支柱经济项目。就上述标准而言,普通的公办养老机构是远远达不到这样的标准的。除非是一些民办的高级养老机构,但这些高级养老机构入住的门槛却十分高。 另外,据忆百孝心网调查了解,养老机构内存在专业人员队伍严重缺乏的现象,特别是中高级养老护理员、心理咨询师、康复人员和社会工作者基本上是空白。现有养护员基本上是下岗职工或外来打工人员,没有工作技能,年龄偏大,虽然经过简单培训,但接受能力差,观念陈旧,与老人多元化需求相比差距很大。 目前解决所有养老机构生活设施不完善问题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现实的。中国老年人口庞大,并不是所有老人的需要如此完善的生活设施,我们可以根据老年人的不同需求,分成中、低、高档次以及三个档次都有的混合型服务的同时,还要考虑老人需要照顾的程度不同分为健康自理型、需要部分护理型和需要全面护理型的养老设施,使老人能有目的地选择。例如需要全面护理型的老人在营养、护理等方面的需求较大,而在娱乐设施方面的要求较小。根据老年人的不同需求,养老院的设施可以有偏重,这样既利于老年人的需求,又有利于资源的高度利用。

2021年农村空巢老人养老状况调查报告

2021年农村空巢老人养老状况调查报告 After reading or practice, get the feeling, and after reflection and summary,to guid the work or life. 姓名: 班级(单位): 日期:

2021年农村空巢老人养老状况调查报告 温馨提示:本文是通过读书或实践后,对某个事件、某个现象、某个问题调查研究所获得的成果性文章。文档下载完成后可以直接编辑,请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修改后套用。 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快, 老年人养老问题越来越被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所重视与关注, 而老年人群体中, 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尤为突出。在研究老龄问题时, 常常把无子女或有子女但与父母分开居住, 只剩父母单独生活的这类老 人喻为空巢老人。据不完全统计, 全国这类老年人已超过老年人总数的50%。伴随城镇化的加快, 农村中青壮年外出务工、经商、求学的人数愈来愈多, 促使空巢老人也不断增多。空巢老人群体的不断扩大, 给社会保障带来严峻的挑战。如何更加关心空巢老人的晚年生活, 最近, 我们在江西宜丰县进行了实地调研, 并形成了调查报告。 目前, 该县有常住总人口29.15万人, 其中60周岁以上老年人39127人, 占总数的13.42%, 其中农村老年人28849人, 占全县老年人口的73.7%。农村空巢老人占农村老年人总数的57%。为准确了解该县农村空巢老人的情况, 我们重点调研了这类老人的家庭生活状况, 主要是老人的基本情况、经济状况、医疗保障、精神生活、权益保障等五个方面进行了调查与分析。 调研中的农村空巢老人专指无子女或有子女但子女不在本乡辖区内居住的、只剩老年独自生活的、传统的家庭养老功能基本缺失的老年人。我们对该县16个乡(镇、场)空巢老人的基本情况进行了摸底统计, 对该县潭山、双峰、石花尖、新昌、石市等五个乡(镇、场), 每个乡(镇、场)按二个村60周岁以上空巢老人进行抽样, 采取点面结合, 随机抽样, 上户问卷调查等方法, 辅以一定的

我国农村养老方式的现状与前瞻

我国农村养老方式的现状与前瞻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养老保险因各种原因而推进缓慢,仍然延续着传统的以土地收益为中心,以家庭养老为主要模式的农村养老保障体系。面临市场化大潮,传统家庭养老模式正面临着制度性瓶颈和一系列外生因素的冲击,农村传统家庭养老模式渐趋弱化。我国农村养老保障体系存在大量问题,必须建立健全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同时,随着人口老龄化高峰期的到来,解决了农民的养老问题就是解决了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问题,对于构建和谐家庭、和谐农村、和谐社会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根据我国国情,本文提出了一种“以家庭养老、土地养老为基础,社会养老为核心,兼顾贫富农民,集体养老为补充,充分利用多种形式养老的‘四维’新型农村养老保障的体系。” 关键词:农村养老问题对策前瞻“四维”新型养老 一、我国农村养老方式的现状 我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传统的国家,自建国以来,二元经济制度的确立把城镇和农村严格的区分开来。目前,因为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收人增长缓慢,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广大农村居民很少享受政府提供的养老保险(在很多地区,甚至没有初级的制度安排)。农村是养老保险最薄弱的地方,其养老方式依然是以土地为中心的家庭养老为主。 养老保障模式是指为保证老人在需要的时候得到赡养的方式和方法。这是农村养老保障立法的基础。八届全国人大第四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农村养老以家庭保障为主,坚持政府引导与农民自愿,发展多种形式的养老保险。”按照这一指导方针,我国基本形成了“以家庭养老为主体和基础,辅之以集体供养、群众帮助和国家救济相结合的农村养老保障模式”。 (1)家庭养老 即指由家庭成员尤其是子女负担赡养老人的养老方式。这是当前中国农村使用最普遍的养老方式,也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具体体现。有关资料显示,老年人口的全部经济来源构成中,来自子女供给部分城市占16.8%,镇占21. 0% ,县(农村地区)占38. 1 %。这说明,子女供养在城镇老年人中占有一定地位,而在农村中则占有重要地位。另据民政部门的统计数据表明,截至2009年6月,农村97. 6%的老人仍然为家庭所供养。目前,农村老人中只有2. 4%的“五保”老人才能获得集体养老。 (2)土地养老 在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条件下,土地是农民养老的一个重要保障。土地分配

浅析农村养老面临的问题及其对策解读

浅析农村养老面临的问题及其对策 写作提纲 一、绪论 老年人作为社会弱势群体,在保障自身生存方面,面临比年轻人更多的困难。尤其是在广大的农村,养老问题的现状更令人堪忧。因此,深入了解和分析农村老年人口的生存和养老现状,探讨现阶农村养老的可行路径,是理论和现实都迫切需要面对的问题。 二、本论 (一)农村养老面临的问题 1、农村老人精神负担和生活 2、涉老侵权问题愈来愈严重 3、农村社会保障缺乏 (二)农村养老问题的分析 1、家庭养老功能日渐弱化 2、农村社区养老发展严重滞后 3、农村社会福利、政府救济和低保投入严重不足 (三)解决农村养老问题的思路和对策 1、建立农村养老保险体系的主要措施 2、建立农村养老保险体系的相关措施 三、结论 健全老年人法律法规,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大国家经费投入,加强国家对农村老年人养老问题的重视,可以有效缓解困扰社会的农村老年人养老问题,使他们生活有一定的保障,这对农民对国家对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浅析农村养老面临的问题及其对策

内容摘要:很久以来,人们关注较多的是城市人口的养老问题,而对在黄土地上一生辛勤耕耘的老年农民的养老问题却关注甚少。能否妥善解决农村老年人口的养老问题,关系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成败。因此,深入了解和分析农村老年人口的生存和养老现状,探讨现阶段农村养老的可行路径,是理论和现实都迫切需要面对的问题。 关键词:农村养老,问题,现状,思考 老年人作为社会的弱势群体,在保障自身生存方面,面临着比年轻人更多的困难。很长时间以来,人们关注较多的是城市人口的养老问题,而对于在黄土地上一生辛勤耕耘的老年农民的养老问题却关注甚少。但事实上在广大的农村,养老问题的现状更加令人堪忧。由于农村的生活条件与城市相比较差,加之农村绝大部分地区尚未建立起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同时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目前还处于试点阶段,因此当前农民的养老、医疗都缺乏必要的社会保障,老年农民老无所养的问题越来越严重。农村养老问题不是一个简单的社会问题,而是公共政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三农”问题的顺利解决和推进社会和谐发展有非常重要的价值。能否妥善解决农村老年人口的养老问题,关系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成败。因此,深入了解和分析农村老年人口的生存和养成现状,探讨现阶段农村养老的可行路径,是理论和现实都迫切需要面对的问题。 一、农村养老形势日趋严峻 (一)农村人口基数大,老龄化程度日益加快 我国人口众多,为全球人口第一大国,而其中农村人口占了绝大部分,人口基数很大。根据统计,目前中国拥有世界上数量最多的老年人口,其中百分之七十五的老年人分布在农村。根据中国老龄委2006年6月1日公布的数据显示,农村人口约为7.24亿,而其中年龄在60周岁以上的老人目前已经接近1.1亿,农村老龄化程度达到15%。 相比较城市而言,农村老年人的老龄化比例比城市 高出了3.4%,而且在2000年至2006的六年时间增加了2.16%,农村老龄化程度远远快于城

基层反映当前农村老年人养老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基层反映:当前农村老年人养老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目前,我国已完全迈进了老龄社会的门槛。人口老龄化已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特别是农村老年人作为弱势群体,受经济、社会等因素制约不能引起足够的重视与关注。 一是农村老年人患病率、死亡率高。由于农民经济基础差,社会保障程度低等因素,人至老年营养得不到保障,衰老进程加快,身体机能下降,加之农村医疗机构简单,普遍存在着买药难,药品价格虚高导致因病致贫现象严重,另外,农民医学常识欠缺,容易延误病情,就诊率低,形成高死亡率。 二是农村老年人精神负担重、心理健康因素差。由于年龄、身体等原因,老人的社会交往范围逐减小,社交和友爱的需要得不到满足。另外,农村老人丧偶率高,特别是农村妇女的丧偶率在各个年龄段都要高于男性,加之同龄好友去世等生活变故对老年人的精神冲击很大,自身的体弱多病、体能衰退与力不从心,对死亡的恐惧增大,以及对今后无所寄托的空虚和无奈,造成老年人心理上的变化。 三是社会地位低,歧视现象严重。由于多数农民思想落后,目前短浅,对尚失劳动能力的老人存在歧视,农村老人经济收相对贫困化,在经济上对子女的依赖性增强,家庭地位下降,老年人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和关心,遭白眼的现象时有发生。 四是空巢老人增多,情感缺少依托。近年来,农村青壮年劳

动力外出打工数量日益增多,独守、空巢老人增多,日常生活缺少沟通对象,加之大多数家庭注重老人的衣食住行,而忽视了老人的精神需要,老人的精神需求得不到满足,慰藉不够。 针对以上问题,基层建议: 一是发展农村经济、健全社会保障。实践证明,生产力和物质水平决定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健全农村医疗、养老制度就要从发展经济入手,将社会养老服务形成产业。使社会福利机构与政府脱钩,开放体制,搞活老年人服务行业。 二是巩固家庭养老。针对我国"未富先老"和社会养老服务不足的实际情况,家庭仍是无可争议的提供照料的地方,家庭中的亲情交流和天伦之乐是社会服务、社会保障制度所无法替代的。建立和提倡家庭护理,设立家庭病床,使老年人在家庭就能得到较好的护理成为当前农村老年人养老的首选方案。 三是加强法制建设,完善法律保障体系,将老龄事业纳入法制化的轨道。着眼于保障老年人合法权益,增强老年人的法制意识,加强对老年人的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为老年人的老年生活创设一个更为安全、公正的社会环境。提倡和建立老年人遗赠抚养制度,以解决老年人的后顾之忧。 四是加强舆论宣传,增强全社会的老龄意识。要继续宣传和贯彻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大力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借助新闻媒介的力量,树立典型,使全社会敬老养老的自觉度不断提高。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加强农民教

农村养老问题的现状与对策

农村养老问题的现状与对策

农村养老问题的现状及对策 内容摘要:很久以来,人们关注较多的是城市人口的养老问题,而对在黄土地上一生辛勤耕耘的老年农民的养老问题却关注甚少。能否妥善解决农村老年人口的养老问题,关系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成败。因此,深入了解和分析农村老年人口的生存和养老现状,探讨现阶段农村养老的可行路径,是理论和现实都迫切需要面对的问题。 关键词:农村养老,问题,现状,思考 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由于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出务工,致使广大农村“空巢老人”数量急剧增加,老年人的精神负担和生活负担越来越重,部分农村老年人的生活处于相对贫困状态,农村老年人生活出现了以下几种问题: 一、农村居民养老现状 1、与子女在一起共同生活的老年人 家庭青壮年劳动力外出打工,整个家庭的负担完全落到了老年人身上,他们既要为子女看家,又要从事繁重的家务劳动,例如抚养孙子、喂猪、种地等家务活,这部分农村家庭的老年人生活过得非常劳累。精神负担和生活负担较重。 2、独居老人生活难以自理 农村的很多老年人因家中的多种原因和矛盾不能与子女们在一起共同生活,儿女大了结婚后相继与老人分开生活,独居老年人的承包地难以耕种,家庭的生计难以支撑,加之有些老年人的儿女们经济条件差,在经济上不能赡养老人。这样的家庭老人只能靠自己,体弱多病丧失劳动力,缺粮缺钱,艰难度日。 3、赡养分担让老年人生活不幸福 农村很多家庭老年人,由子女按比例分摊老年人的生活必需的粮食和零用钱,还有一部分儿女们将老父老母拆散供养,一个儿子养活父亲,一个儿子养活母亲,包括为老人送终也都是各负担各的,老人们不但是生活上不幸福,而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 目录 (一)

摘要:中国不仅是世界上第一人口大国,同时也是老年人口数最多的国家,以家庭为主的传统养老模式已无法满足老年人的生活需求,而实行社区居家养老与中国的传统和国情国力比较符合,社区居家养老正成为我国城市养老模式的最佳选择。目前,全国各主要城市已经在多年的实践基础上初步建立起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但是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内容、设施、运行机制、资金、人员等方面还存在一系列问题,需要做出进一步的改进和完善。 关键词:老龄化;社区;居家养老服务 中国己经于1999年进入老龄化国家的行列,“十一五”期间,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持续增长,到2010年将达到亿,约占总人口的%,其中,80岁以上高龄老年人将达到2132万,占老年口总数的%,[1]目前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老年人最多的国家。老龄化带来的养老服务问题日益突出,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家庭结构的变迁,传统家庭养老面临一定困境,而我国机构养老设施又严重不足,远满足不了老年人的需求,所以采取什么样的养老模式,已成为解决我国老龄化问题的当务之急。我国人口老龄化是“未富先老”,即在经济不发达的情况下提前到来的,因此,从中国社会实际状况看,开展社区居家养老与中国传统国情国力比较符合,是符合我国城市老龄群体需求的新型养老模式。 一、社区居家养老是适合中国城市老年人的养老模式 (一)社区居家养老的概念 社区居家养老是以家庭为核心,以社区为依托,以老年人日间照料、生活护理、家政服务和精神慰藉为主要内容,以上门服务和社区托付为主要形式,并引入养老机构专业化服务方式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老年人养老的经济来源不再依靠家人和子女,而是政府发给退休金,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大部分也来自于社会和社区所提供的种种服务,这种模式既减轻儿女负担,又有利于老年人的身心健康。总的来说,社区居家养老是新型的适应老龄化社会的养老模式,是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化养老模式。 (二)中国社区居家养老现状 根据传统的“四世同堂”的观念,大多数老年人都喜欢过去的家庭养老。但是,依据现在的经济和社会状况,越来越多的子女对于过去的家庭养老模式已经负担不起,特别是家中老人患有重病的。所以我们急需要探求一种适合我国国情的养老模式。社区居家养老对我们来说是一件新生事物,是2001年6月我国民政部在全国广泛推行“社区老年福利服 [1]关于印发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通知.全国老龄委发【2006】7号。

中国农村养老现状国情调研报告

---------------------------------------------------------------范文最新推荐------------------------------------------------------ 中国农村养老现状国情调研报告 中国人口老龄化程度日益加剧,农村人口老龄化程度高于城镇、速度快于城镇、地区差异大于城镇、老年人口多于城镇,我国老龄化问题的难点和重点绕不开农村。 上海财经大学今发布《2018中国农村养老现状国情报告》,报告由上财第七届千村调查项目组织1069名学生、31位中青年教师,组成调研组,赴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不含香港、澳门、台湾)的731个村庄进行入户访问和问卷调查,从农村老人的基本状况、经济状况、亲情状况、养老模式、医疗状况以及组织保障六方面展开,了解当代中国农村养老问题。 经济状况方面的调研显示,54.6%的农村老人还在从事职业性劳作,几乎所有老人都仍然从事一定程度的家庭劳作。从收入来源上看,超过样本68.4%的人主要靠子女资助生活;其次是新农保,比例为53.1%;依靠土地收入占比51.4%。 当前农村养老靠子女资助、种田收入、工资收入、积蓄等方面都存在较大问题和困境。新农保的养老替代率偏低,可持续性面临较大挑战。土地是农民最宝贵财产,更应成为农民养老的重要保障。本调研建议推行以地养老制度,养老金跟着土地走、土地跟着农民走,农民才有永久意义上的养老金可持续发展。 1 / 6

4月16日,浙江省政协在杭州召开十一届十一次常委会议,对四张清单一张网改革措施落实情况专项集体民主监督进行了报告:近一年来,浙江省四张清单一张网改革牵住了行政体制改革的牛鼻子、推动了行政权力进笼子,已经激发了市场活力,改革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四张清单指的是政府权力清单、企业投资负面清单、政府责任清单、省级部门专项资金管理清单。一张网则指的是浙江政务服务网。关于四张清单一张网,这是浙江省委省政府开全国之先河,力推以此为重点的政府自身改革,是政府自我革命的一次大推动。 浙江省政协认为,围绕四张清单一张网改革措施落实情况开展转向民主监督,是浙江省委交给浙江省政协的一项重要任务。因此,专项集体民主监督调研组深入浙江10余个市、县(市、区)及基层行政服务中心等窗口实地监督调研。 根据浙江省政协调研报告显示,四张清单一张网牵住了行政体制改革的牛鼻子、推动了行政权力进笼子。 与此同时,四张清单一张网的推出,还激发了市场活力,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年底,浙江新增各类市场主体76.5万户,同比增长13%。四张清单一张网改革,是新常态下激发浙江市场社会主体活力的一步先手棋,浙江省政协相关负责人还将四张清单称为为遏制权力缺位越位并筑牢法治篱笆上了长效药,一张网则是给权力涂上了防腐剂。 尽管成绩斐然,但该负责人还认为,四张清单一张网改革还面临成长中的烦恼,主要是体制机制的不适应,正是转型转轨必须解决的问题,

农村人口老龄化问题及对策

农村人口老龄化问题及对策

农村人口老龄化问题及对策初探 江苏如皋东陈计生站沈艳芬 摘要:人口老龄化是21世纪中国人口发展的主旋律,是人类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的产物。农村人口老龄化所引发的养老、医疗、以及农村劳动力流失、精神文明建设薄弱等问题,已成为新时期下党和政府关注的重点。研究解决这一系列问题的对策也是当务之急。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养老模式医疗制度乡村文化婚育观对策 一、人口老龄化的基本状况 人口老龄化是21世纪中国人口发展的主旋律,是人类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的产物。早在2000年底,我国就已进入老龄化社会。我镇的老年人口总量也呈逐渐增长态势,总体上显示出这样两个特点: 1.老龄人口增速快,高龄化现象渐趋显现。根据我镇今年(截止到到2007年7月份)的统计资料显示,全镇55~64岁人口为5760人,占农村人口的13.2%,65岁及以上的农村常住老年人口为7151人,占农村常住人口的16.4%,7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为2113人,占农村总人口的4.8%。

我们如皋是有名的长寿之乡,我镇在农村人口总体趋向老化的同时,老年人口的内部结构也不断老化。 2.农村“空巢老人”增多,独身老人比重高。在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的过程中,伴随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外出打工和家庭小型化趋势的到来,我镇农村“空巢老人”逐年增多,空巢化程度加剧。而且随着高龄老人的增多,由于老年丧偶等原因独身的老人比重也相当高。 农村人口老龄化所引发的问题,已成为新时期下党和政府关注的重点。研究解决这一系列问题的对策也是当务之急。笔者不揣浅陋,谈几点个人观点,以期抛砖引玉。 二、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几个问题 1.人口老龄化与现行养老模式的冲突 农村绝大部分地区尚未建立社会养老保险制度。长期以来,农村养老保障主要依赖于家庭养老。但是这种传统的养老模式却因遇到新的问题而陷入尴尬境地。 笔者上文已经提到,在广大农村,由于大量青壮年人口流向城市,农村“空巢老人”不断增多,使传统的农村家庭养老模式失去优势。传统的家庭养老不仅由子女为老人提供经济保障,更重要的是生活上的照顾。农村青壮年进城务工后,虽然也履行了在经济上供养父母的义务,但考虑到进城农民的自身经济状况,供养的程度是有限的,而且无法给予老人必要的生活照料。农村“空巢老人”和独身老人的增多,

中国养老院现状分析

中国养老院现状分析 在中国社会老龄化趋势越来越明显。人口老龄化现象日趋严重,但养老护理人员不论是规模还是专业水平都不能适应这种严峻的现实,目前最少需要1000万名养老护理人员。中国社科院有关专家指出,目前全国60岁以上的老人达1.69亿,养老床位250万张,仅占老年人口的1.5%,也就是说中国1000名老人中只有15人拥有养老床位,而发达国家是70人。 公立养老院入院难民营养老院生存困难。民营的养老院为什么会生存困难?第一,它门槛高,这样就导致大量的民营养老院处在灰色地带,因为他没法拿到那个资质证明,按照床位数、人均居住的平米数以及人员相关硬件的门槛,如果投资,是很难达到的,尤其是在社区一级的地带里,他就不能拿到相应的补贴,因为补贴也是按照规模来的。比如50张以上床位,才能够一个床位一年拿到3000块钱的补贴,而且这个补贴更多的也都是在公立养老院里才能拿到,所以相对来说,优势的资源都集中在公立。 现在面临的就是公共服务的短缺问题。整个的社会化养老呈现出三个短缺:第一,是相关法律短缺,仅仅一个就是1999年民政部出台的《社会福利机构管理暂行办法》;第二,全国的养老床位短缺。在发达国家,床位跟老人的比例是5%到7%,我们是1.5%左右;第三是护理人员非常少。按照老龄化程度,目前我们最少需要护理人员1000万,但是真正的从事这个职业的人员只有22万,在这22万里,

真正持证上岗的只有2万人,这个缺口比例是相当大的。那么在人员缺失、法律缺失、机构缺失的情况下,这些老人也没有别的选择。 兴办养老院的入门标准太低国家的相关政策落实不够。民办养老机构从建立之初,基础就不是特别牢靠,养老院入门的标准太低,或者说在入门时的执行力度不够,有很多资质、条件、管理水平都没有达到的情况下,就进入了养老行业。养老机构在运行的时候,由于经费的紧张,由于国家相关政策落实不够,造成了它们低成本的运行,所以本来应该达到一个较高的服务水平,结果现在因为经费的问题以及各方面的原因,养老院就达不到这个标准。 据预测,2014年全国老龄人口将达到2亿,每7个人中就有一名老年人,让老人安然养老成为全社会共同的责任。养老的社会化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按照专家的预测,到2050年,中国真正进入到所谓的重度老龄化的阶段,到这个阶段以后,中国的老龄人口是4个多亿,这在全球人口里排第三位了,而且基本上3个人里有1个是老人。到这个阶段以后,如果单纯依靠家庭来养老,肯定是不现实的,那么养老的社会化是一个大趋势,而且是不可逆转的一个趋势。 让人有尊严的活着,特别是让老人有尊严的活着,是发展经济和社会存在的一个最根本的目的。联合国有一个专门的老年人的基本原则,其中有两个基本原则非常重要,第一个是照顾原则;第二就是尊严原则。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对策建议【最新版】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对策建议 一、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存在供需错位。老年群体作为异质性群体,存在多元化的养老服务需求。目前,老年人对体育娱乐、上门看病、文化学习和助餐等服务的需求和利用率较高,需求比分别为56.1%、 54.1%、 47.3%和39.7%。随着年龄增加,老年人对上门看病和助餐服务的需求不断增加,而对体育娱乐和学习活动方面的需求不断减少;男性对于上门看病服务需求最高 (61.5%),而女性则对体育娱乐活动的需求最(53.3%)。但是,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在供给数量、质量或结构上较为趋同,多以提供日常生活服务为主,缺少专业化的医疗保健和精神文化服务。 (二)、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医养资源结合不够。随着老年人身体机能的下降、患病几率的增加,他们对自身健康更为关注,对医疗和日常保健的需求也更为迫切,但目前医养结合不足导致老年人的需求不能得到满足,其主要表现有:一是对医养结合重视不足,78.5%的老年人有1种及以上慢性病,主要是心脑血管疾病和运动系统疾病,但是只有68.3%的老年人建立了社区健康档案;二是缺少专业人才,目前有九成以上的社区缺乏医疗健康服务人员,包括全科医生和专业护理员;三是基层医疗机构缺乏执行力度,只能为老年人开展定期体检、

举办健康讲座等常规服务,上门看病、康复护理、心理咨询、应急救助等专业性较强的服务无法提供;四是老年人健康意识相对薄弱,社区健康管理滞后,缺乏正确合理的健康行为和生活习惯导。 (三)、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政策扶持力度不足。虽然近年来,政府增加了扶持支持政策,但养老服务政策仍滞后于社会经济发展,主要表现为:一是老年人基本保障水平仍有待提升。目前四川省老年人主要收入来源为退休金(或养老金),平均水平为1163元,城市平均水平为1377元,农村平均水平仅为843元,购买服务的能力相对不足;二是城乡和地区差异明显,农村地区发展明显滞后于城市地区,东部地区所享受的各项补贴要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三是服务设施不足,虽然老年日间照料中心和农村幸福院的数量增速明显,但由于运行机制障碍和政府补贴不足导致作用发挥受限;四是信息平台建设滞后,目前只有10.4%的社区拥有养老服务平台,难以实现老年人需求和养老服务资源的无缝对接。 (四)、社会力量参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不足。目前,社会组织参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发展仍存在一些体制和政策障碍:一是社会组织参与养老服务的政策有待完善;二是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机制及配套法规不健全;三是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监管薄弱。此外,社区志愿者和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服务机构以及社区之间的关系松散,联动性不强。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