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广东省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指南(试行)

广东省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指南(试行)

广东省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指南(试行)
广东省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指南(试行)

《广东省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指南(试行)》

为切实有效地推动“智慧教育示范工程”,引导我省智慧校园科学发展,研制形成《广东省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指南(试行)》(以下简称“指南”)。本指南适用于广东省中小学组织展开智慧校园建设和应用。

一、内涵与特征

智慧校园是对数字校园的进一步扩展与提升,是综合使用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大数据、社交网络、人工智能等新兴信息技术,构建智能感知环境和新型的教育教学空间,智能识别师生群体的学习、工作情景和个体的特征,充分释放先进技术的优势和人类的智慧,为师生提供以人为本、智能开放的个性化创新服务,促动教学、教研、教育管理和生活服务的流程再造与系统重构,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和教育管理决策水平,形成“可感知、可诊断、可分析、可自愈”的新型校园生态。与初期的学校信息化和数字校园相比,智慧校园强调以服务于创新型人才培养为导向,以智能泛在环境为支撑,以融合创新为核心,形成开放协同的现代化校园生态。其特征如下图所示:

图1 校园信息化建设发展阶段

二、建设目标

提升校园环境智能化水平。应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社交网络、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建成能够感知环境、识别情境、记录行为、联接社群的教

育教学环境,实现物理环境与虚拟环境的融合,提升从基础设施、教育资源服务、师生交互到教育教学活动的智能化水平。

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创新。信息技术得到普遍而深入的应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核心业务深度融合,实现教与学方式和教育模式的变革与创新,实现标准化、精细化、智能化的教育管理和科学决策,学校的教育教学模式、管理决策模式、生活服务方式都在智慧型应用的支撑下发生了重大变革与创新,学校整体上实现智慧运行,智慧教育的功效得到充分显现。

形成协同开放的现代化校园生态。现实校园和教育教学的时空维度得到拓展,教育扩展到家庭、社群和自然社会环境,注重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和终身持续发展,正规教育和非正规教育、校内教育和校外教育融通,注重教育的自主性、个体性和适配性,教师和社会共同为学生提供适合学生的教育资源,形成现代学校制度和组织形态。

三、建设原则

育人为本、深度融合。智慧校园建设关键在于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核心业务的深度融合,要遵循教育规律,以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目的,充分发挥智慧校园对高素质人才培养和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支撑和引领作用,实现教育服务供给方式、教学和管理模式的变革,提升师生的获得感和教育教学质量。

创新驱动、整体设计。要广泛学习吸收信息技术发展的最新成果,用新的技术、新的思维方式加快教育发展方式的转型、创新,重新设计和推动学校的系统变革和内涵发展,形成新模式、新流程、新结构。要将智慧校园建设作为学校整体发展的战略,统筹规划、整体设计,为构建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与终身化现代教育体系提供动力,打造适合信息社会创新人才培养的虚实融合的育人环境,驱动教育创新与变革。

开放共享、特色发展。智慧校园建设要坚持共性与个性相结合,与全省教育信息化中心学校建设、当地智慧城市建设“一盘棋”,依托省“粤教翔云”和区域教育云,实现通用流程和资源服务的高度共享,鼓励学校联盟发展,避免出现“单兵作战”、“信息孤岛”。要坚持区域统筹、因地制宜、尊重校情,鼓励多样化、特色化发展,强化示范辐射。要坚持政府主导,鼓励企业和社会力量多渠道多途径参与智慧校园的建设与服务,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工作机制。

四、建设任务

智慧校园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基础设施、模式创新和学校形态的系统重构,系统框架如图2所示。

图2 智慧校园系统框架图

其中智慧学习环境是基础,知识共享服务体系是关键,智慧应用是核心,特色创新是标志,师生发展是目的,可持续发展机制是保障,进而形成开放的现代校园生态。

智慧校园建设的主要任务如下:

(一)建设智慧学习环境

以感知、识别、联结为主要特征,以“云网端”为核心,形成智慧校园的新技术形态;以智能工具、知识库和社交网络为要素,构建智慧校园的虚拟空间,实现虚拟空间和物理空间的融合,形成“可感知、可分析、可干预、可自愈”的新型学习环境。具体建设内容如下:

1.建设移动物联的校园网

推动校园网络扩容提速,实现网络服务全覆盖,满足教学、管理和生活服务要求。接入区域教育城域网,有独立或共享的计算水平和存储空间,学校网络出口配置固定教育网IP地址,接入带宽不低于1G,班均接入带宽不低于50M。以WiFi或4G技术等移动通信技术为基础,推动无线校园建设,无线网络能支持移动学习、移动教学、移动办公等应用。有条件的学校,利用智能终端建设物联校园,为智慧教育构建良好的生态环境。

2.建设智慧教室

依托区域教育云和教学资源平台、智能学科辅助工具、在线学习社区以及第三方服务,实现课堂教学云端一体化。在全面实现每个教室拥有多媒体设备的基础上,给每个

教室配备即时反馈系统,为教师配备移动教学智能终端,有条件的地区和学校逐步为学生配备移动学习终端,面向学校、教师和学生提供全方位学情分析及教学改进服务,解决学情数据采集、智能批改、学情动态诊断与个性化补救等关键问题,形成课前、课中、课后一体化教学及评价体系。教师数与教师使用移动教学终端比例不低于1:1,即时反馈系统教室配备率达100%,学生拥有移动学习终端的比例逐年增大,全面实现互动教学常态化。

3.建设泛在学习中心

以人工交互、三维仿真、虚拟现实、人工智能、大数据、3D打印和模式识别技术等为基础,推动学科教室、实验室和图书馆等教学功能场室的升级改造,配备先进的可交互智能设备设施,建成面向智能制造、生命科学、宇宙探索、智慧阅读、艺术创作等创新实验室。把非正式学习纳入学校教育体系,拓展学校的公共空间,打破固定功能的设计思维,将学校整体作为学习空间实行重新设计,打造成数字化学习社区。鼓励有条件的学校与高校、科研机构、创新型企业、实践教育基地等共建学习体验中心,支持学生参与并实行高水平的项目学习、体验学习。

4.构筑智能安防校园

建有智能校园安防系统,或通过区域统一上网认证实行上网,能够通过安全网关、上网行为管理系统、上网行为审计系统等工具实现对师生上网行为的管理,对师生的网站访问情况实行控制与审计,实现网络应用的“可管、可控、可用”,保障网络与信息安全。安防系统实现对校园视频监控、入侵报警、紧急呼叫求助报警、电子巡更、电子监考、学生出入控制、访客管理等统一管理和控制。有条件和特殊需要的学校,应部署消防报警系统、紧急广播与疏散系统、视频智能识别系统、应急(紧急)定位求助系统和其他特殊类型安防子系统。

(二)构建知识共享服务体系

智慧校园需要构建互连互通的知识共享服务体系,搭建个性化网络学习空间,提供体系化优质数字教育资源服务,创建协作学习社群,为个性化教学、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提供有力支撑。

1.搭建个性化网络学习空间

通过“粤教翔云”和区域教育云,全面实现“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各类信息化平台和资源无缝融入教师、学生、家长个人空间,个人空间集成了教与学、资源应用、交流协作与个性化展示等功能,成为进入各类信息化应用的唯一入口。教师个人空间融

入智慧学习平台,便于教师使用教学资源展开教学活动,利用教与学行为分析系统实施精准教学,使用远程教学系统展开远程互动教学,通过视频直播、远程互动等形式为学生答疑解惑。学生个人空间融入学生远程学习平台,提供课程选修、在线学习、学习分析、资源推送、协作交流、成果展示等功能,为探索个性化学习、翻转学习、深度学习等新型教学模式提供支撑。鼓励家长开通网络空间,即时了解学生的成长,与教师、学校实行即时沟通,并通过家长空间获得更丰富的家庭教育服务。

2.提供体系化优质数字教育资源服务

采用“共享、购买、自建”策略,实现省、市、县(区)教育资源中心互联互通,通过省、市教育资源云或公共服务平台,获得基础性数字教育资源服务。学校主要建设校本资源,结合学校教学、课程改革的需要,引进或自建一批具有校本特色的在线课程、生成性数字教育资源,逐步形成校本知识库。数字教育资源体系化,内容涵盖学校全学科、全学段,实现所有学科都能为学生提供相对应的课程资源,满足信息化教学常态化的需要和学生多样化发展需求。

3.构建协作学习社群

依托网络学习空间,结合教与学需要,构建虚实结合的学习社群、教学社群、教研社群等。各类社群的建设要突破传统学校、班级、小组的物理空间限制,根据师生项目、任务、兴趣等组建社群,形成同伴互促、协同发展的协作教育共同体。要引入外部专家、专业人员为教师和学生发展提供专业性引领。

(三)展开以模式创新为核心的智慧应用

教育信息化的目标是促动学校教育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现代化,创新人才培养、管理和服务模式,促动教育质量全面提升。智慧校园的作用与功能要体现在学校的各项业务之中,要基于信息技术创新学校教育教学模式和管理模式,充分体现智慧校园整体效能。

1.展开智慧教学应用

基于智慧校园,变革教与学方式,实现个性化教学、探究式学习和创造性学习。基于用户特征的推荐式学习交流系统,对课程设置、实施、评价实行全生命周期的数字化管理和“伴随式”数据收集,使用教与学过程大数据的行为记录、分析和诊断,实现教师教情、学生学情的即时精准反馈,提供教育资源的适配性服务,实现个性化学习。基于网络学习空间,综合使用学科教学工具、网络空间、创新实验室或泛在学习中心等展开智慧教学,将课堂延展为课前、课中、课后和线上、线下一体化设计的混合式学习,

探索信息技术支持下的翻转课堂、探究式学习、问题解决式学习、可视化学习和知识建构式学习等,有效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教与学方式。基于支持O2O模式的在线学习系统和智能学习终端展开泛在学习、体验式学习、远程协作学习、跨学科学习和项目式学习等创新型开放学习。

2.展开智慧教研应用

基于用户特征的推荐式学习交流系统,使用教与学过程大数据的行为记录、分析和诊断,实现教师教情、学生学情的即时精准反馈,展开反思性教研。展开教师专业水平诊断、分析,为教师提供差异化、按需的专业培训和指引,实现精准教研。基于知识管理的教研协作系统,构建基于项目、兴趣的教研协作社群,促动教师群体成长。

3.展开教育治理应用

利用区域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或基于智慧校园平台的办公管理系统、教务管理系统、课程管理系统、图书管理系统、选课管理系统、学生成长档案系统、教师评价系统、后勤管理系统、智能决策系统等,建立实名制管理网络空间。各网络空间和应用系统互联互通,并与省、市、(县)区平台实现数据共享及服务互联互通,提供统一的电子身份,支持多平台、多终端统一的用户认证方式,能将各种应用系统无缝集成。建立或使用基于大数据的学生平安监测系统、基于物联网的校园能耗监管系统、基于大数据技术的师生成长分析系统,实时动态分析学校、教师、学生发展状态和水平,实现科学决策。

4.展开智慧评价应用

基于智慧校园展开过程性、多元化的评价,采用“共性+个性”的模式,对学生成长和教师发展实行评价内容、方式的定制服务,利用交互技术、传感器、移动终端等实现教与学过程行为的“伴随式”数据收集。基于数据提供可视化的评价信息服务,实现多维度的学业成绩分析,以清晰、直观的图表形式显示统计结果。支持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按照国家与省相关文件要求建立学生综合素质管理体系,建立相对应的评价量规和观测点,全面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

5.展开智慧服务应用

用专用APP和微信注重两种模式实现智能手机的免费接收信息,实行有效的家校互通,包括交流学生出勤情况、学习情况及在校表现等。利用新媒体,即时向校内外发布学校展开的科学、文化、艺术、课外活动、社会实践等。开设家长学校,利用家校协同社群,拓展教育渠道,实现社会共育、家校共治。

(四)智慧型人才培养

智慧校园建设以服务于创新型人才培养为目标,致力于培养信息化时代的创新型、智慧型的人才。

1.学生发展

学生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理解到信息对生活、学习的重要性,利用信息技术实现自我管理、自主发展、协同发展、创造性学习。能使用相关任务管理软件实行自我学习管理,如制定学习计划、安排日程、自我评价等。能利用工具获取、分析、加工、评价信息并创造信息、传递信息,能够自觉、主动利用互联网工具实行自主学习、解决实际问题。能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个人空间实行个人学习资源管理、网络交流、在线测试等展开协作学习、探究学习、个性化学习等。学生能够利用各种建模工具、协作社群和创新实验室实行交流协作、知识建构、作品创作和知识创造,实现创造性学习。能安全、合法和负责任地应用信息技术,尊重知识产权,自觉遵守信息道德和信息伦理,不沉迷网络游戏与网络社交,自觉规范网络行为,抵制不良信息的影响。

2.教师发展

教师具备较高的信息素养,理解到信息技术对于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意义和作用,把教学、课程和学生发展放在信息时代社会文化情境下重新设计和实施,善用技术教学,善用技术支持自身专业发展。能使用基于用户特征的推荐式学习交流系统,实行学生个性化和群体发展诊断、分析,实施个性化教学。能基于中国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目标,综合使用互动教学系统、学科教学工具、网络空间、创新实验室或泛在学习中心等展开教与学活动,有效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等新型教与学方式,构建智慧课堂。成为创造性学习的示范者和引领者,能够设计、实施和使用多元化评价,展开跨学科学习、项目式学习、创客教育等。倡导终身学习理念,通过信息技术的教学应用引导学生更好的学习与生活,能利用互动教研服务、教师培训服务和协作社群,记录和反思自己的专业发展过程,与专家和同行互动,促动自身专业成长。能安全、合法和负责任地应用信息技术,尊重知识产权,自觉遵守信息道德和信息伦理,不沉迷网络游戏与网络社交,自觉规范网络行为,抵制不良信息的影响。

(五)特色创新

智慧校园中,教师与学生的使用体验和智慧校园的改进与创新相互融合,实现学校特色创新项目的培育与推广,形成创新的校园文化。

1.培育特色创新项目

承担市级以上的教育信息化融合创新改革项目或科研课题,参与高校、政府、信息化企业合作的前沿教育信息化实验项目,在智慧教学、智慧教研、智慧管理、学校网络文化建设、智慧学习环境建设等方面展开研究和实践创新,取得创新性成果,并有一定范围知名度。

2.展开创新推广

学校特色创新项目成果在校内广泛应用,得到市级以上行政和相关部门认可并推广,在校外有示范辐射,形成创新扩散效应。学校建有的特色生成性资源、特色在线课程及独立开发的特色应用系统或工具在县(市、区)以上共享,创新应用教师团队承担县(市、区)范围内培训和教学改革示范,并在市级以上范围内有一定的影响力。

(六)可持续发展机制

智慧校园是基于新技术、新思维构建的新型校园形态,智慧校园的建设和应用需要体制机制的创新,强有力的领导与决策机制和激励机制,开放的专业服务机制,以及完善的投入与保障机制,是智慧校园可持续发展的前提。

1.建立健全领导与决策机制

学校将智慧校园建设作为学校发展的重要战略目标实行整体规划,建设方案具体可行、特色鲜明。成立以一把手领导为组长的智慧校园建设领导小组和管理团队,由校级领导担任CIO (Chief Information Officer,首席信息官),负责智慧校园建设的职能部门管理、部门协调,对智慧校园实行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

2.建立专业服务机制

学校设立智慧校园协同创新中心,引入教育心理、学科教学、教育技术、信息技术等方面的专家,融合本校创新应用教师团队,为智慧校园的建设、应用和评估提供专业化、常态化的指导和服务。

3.建立创新激励机制

要建立鼓励参与和创新的激励机制,通过专业培训、项目平台、评优评先、奖教奖学等多种方式,激励教师参与智慧校园的建设和应用创新。鼓励共建共享,建立健全特色项目和创新应用教师团队创新推广和示范辐射的机制,让每一位教师都能够更好地利用智慧校园为学校和区域的教育发展提供服务。

4.完善投入和安全保障机制

有保障“智慧校园”建设与应用、运维的经费,并形成制度化的可持续的经费投入机制。规范BYOD(自带设备)、社会资金、智慧校园专项资金、第三方资源与服务的准

入、管理和使用,健全智慧校园网络和信息数据安全管理规定,做到责任到人、制度到位。

广东省中小学智慧校园参考标准

备注:

1.零星展开:学校没有规定性的要求,个别班级、教师、学生自发性地展开相关活动。2.局部展开:学校有组织地展开,但局限在个别的年级、班级、教师、学科或社团。

3.规模化展开:学校有组织地展开,每个年级很多于2个班,或者班级数超过学校总班级数的1/3。4.大面积参与:学校有组织地展开,参与的教师数和学生数很多于全校师生总数的60%。

5.全面实现:学校有组织地展开,涉及到全部班级、全部学科、全体教师、全体学生。

2019年12月

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方案

建设内容: 网络环境建设 1、有线网络 功能描述:校园主干网万兆,千兆到桌面。是校园多媒体教学、校园服务、校园管理、综合安防、有线电视、电子公告屏、校园宣传系统、校园广播等各系统模块正常运转的基本保障。 效果:依托高速、可靠的网络平台是学校开展一切活动的基础及保障。要求:(1)每间教室、功能室建筑施工方预埋网线最低标准为:软光纤或六类防屏蔽专用线到教室。有线网络接口10个(班班通(一体机)1个、讲台1个、教师行为教学分析系统2个、电子班牌1个、校园广播1个、老师教室内办公1个、班级门禁1个,无线AP接口2个),每栋教学楼楼层交换机使用硬光纤相连接(即光纤到楼层,到楼采用万兆模块),每间教室设置一个有线电视接口。(2)办公室有线网络接口3个或每一面墙一个,门房3个(分别布在除门口外所在的三面墙)、路灯竿上3个(监控、AP、预留) (3)每个网口应配备相应电源插座(监控、音箱不配),预埋相应电源管道; 2、无线网络 功能描述:作为有线网络的一个有效补充,智慧校园的基础保障,实现师生在校园内随时、随地的接入需要,满足未来发展的需求,是智慧校园各功能模块应用的重要保障。 依据:详见附件

效果图: 预算:详见附件 (1)教室内能满足50台平板电脑同时接入 (2)校园内能随时随地无缝接入 要求:建筑施工方每层教学楼无线节点网线预埋,室外无线节点网线预埋。 3、中央控制室(中心机房) 功能描述:作为校园信息处理的核心所在,具有网络中心、数据中心、校园安防中心、一卡通中心的功能。 依据: □国家标准《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GB50174-93) □国家标准《计算站场地技术要求》(GB2887-89) □国家标准《电子计算机机房施工及验收规范》(SJ/T30003-93) □国家标准《计算机机房活动地板的技术要求》(GB6650-86) □国家标准《计算站场地安全技术》(GB9361-88)

学校智慧校园建设方案

学校智慧校园建设方案 为进一步提升我校教育信息化水平,以教育信息化推动教育现代化,根据《“智慧校园”创建工作方案》得通知精神,结合我校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特制定我校“智慧校园”创建工作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未来几年,以国家、省、市、县近年来有关教育改革发展、教育信息化等得规划纲要及相关要求为指导,以“统筹规划,分步实施;整体推进,突出重点;优化应用,资源共享;立足高端,跨越发展”为原则,实施以自主学习、个性化学习为主要特征得智慧教学与基于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得智慧管理,高标准推进学校信息化建设,通过打造数字化校园、智慧校园,创设良好得信息化氛围,引领教师发展、促进学生成长,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学校得信息化管理水平,实现学校数字化得跨越式发展,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逐步实现学校教育得现代化奠定坚实得基础。 二、组织领导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三、学校概况 我校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早,校园网始创建于1992年,校园网络全覆盖于2013年实施。学校在校园数字化方面投入按照《“校校通”工程建设指南》高标准严要求进行装备。十多年来,学校得信息化建设一直稳步发展,在学校科学发展中得推动作用越来越明显、具体表现在:学校目前拥有多媒体教室**间、

计算机教室**间,全自动录播教室**间、数字化实验室**间,学术报告厅**个,并建有广播中心、监控中心、网络中心、校园电视台以及科技航模课程基地;教师人手一台笔记本电脑;校园网使用100M电信光纤接入因特网,并高速连入市县城域网,实现办公楼、教学楼、实验楼、图书馆等场所无线网络全覆盖。从软件环境来瞧,我校现已建成学校网站、人事管理、资产管理、校本资源库、电子备课、影像资源库、网上报修、心理辅导、家校联系、电子图书等平台。从教职工信息素养来瞧,教师基本能熟练应用多媒体开展教学活动,绝大部分教师能制作质量较高得多媒体课件。管理人员能熟练使用办公应用软件。 四、存在不足 目前我校信息化建设得问题主要就是:系统性得整体规划有待提升,信息技术专业人员短缺,基础设施装备不先进、不全面、严重老化不能满足发展需求,信息化管理水平亟待提高,在校务管理、学生自主管理等方面,对师生全面素质能力与发展水平方面考核得平台需进一步完善。 五、目标任务 (一)总体目标 通过几年得跨越式建设与发展,建成高水平数字校园基础设施公共平台,实现高速、安全得校园网有线无线全面覆盖校园、信息化终端遍布校园,立足师生员工信息化应用得实际需求,以信息技术对学校得教学、科研、管理与服务等各项工作进行现代化改造,构建资源数字化、应用集成化、传播智能化得信息环境,建设可共享得优质校本资源库,实现教学教研、管理服务得高度数字化、智能化,全面提升师生得信息素养与应用水平,最终建

智慧校园建设规划

一、建设背景: 胥各庄小学于2013年7月12日迁入现址,是一所由区镇两级政府共同出资的高标准小学。学校以“卓然独立、越而胜己”为其核心理念,并在“特色校本课程建设、学科与信息技术融合”等方面开展深入探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作为一所新建的现代化学校,胥各庄小学在国家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的背景下,宜从顶层设计、长远发展的角度,整体规划学校的智慧校园建设。 (一)硬件设备: 我校已于2013年(建 校)建成了校园网, 并宽带接入因特网, 有1个网络中心、4 个计算机房,37个多 媒体网络教室,1个 专业录播教室(含专业研课室)。每个教室和办公室配备了电脑和一体机等多媒体设备,校园网、网络教室、多媒体教室等现代化设备互为一体、高速运行,并不断优化升级,为建立智慧校园提供了可能。 (二)软件支持:加大投入整合优秀的教育资源,为教育教育提供适时的、丰富多彩的资源信息。主要包括人教数字校园资源库、中国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网、河北中小学远程教育网,每学期接收资源260G;华教中小学教育资源库和中央电教馆中小学教育资源库,资源容量480G;学校电子图书馆,共有电子图书4万多册,图书馆利用“电子图书馆管理系统”实现了图书的电子借阅和管理。学校还把

唐山教育信息网、唐山教育资源中心、丰南教育资源中心等网站上的优秀的教育资源链接到学校网站上。以每周集体备课为基本平台,以年级和学科组为单位,把集体教研、备课形成的高质量的教学设计、巩固作业、知识评估试卷、教学课件等上传到资源库中,由信息中心进行了分类整理方便教师之间的交流。经过几年的建设,我校资源库达150G:其中包括教案 900多篇、教学课件400 多个、试卷120多份、教 学和工作反思2600多篇、 课堂教学实录200多节。 同时,依托唐山市教育资源 平台和网络学习资源,获取 信息环境下的资源支持。 二、需求分析: 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现代化教学技术的日益普及。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应该紧追时代,为学生服务。而智慧课堂提供的教学方式,能够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满足学生的内需,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满足不同最近发展区学生的学习需求。 1 校园网,无线覆盖率不足。 2终端:无数字化教室。 3数字资源:能及时共享网络上的教学资源,以及权威部门提供的先进的优质资源。 在学校,课堂教学环节是学生接受系统教育最重要的一环,做好教学互动环节,是掌握好教学环节的质量,提高教学水平的关键。现行的教学过程中,传统的签到环节、疑问确认环节、提问互动环节、课堂小测试环节存在诸多问题。展示过程中,使用纸张签到,效率低且存在代签现象,结果不便于教师统计;提问互动环节和课堂小测试

江苏省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指导意见

江苏省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指导意见 (征求意见稿) 为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充分发挥教育信息化对教育现代化建设的支撑和引领作用,全面提升智慧教育建设水平,根据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和《省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智慧教育的实施意见》、《江苏省“十三五”教育发展规划》等文件精神,结合我省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发展实际,决定在全省中小学推进智慧校园建设。为指导各地智慧校园建设工作,特制定《江苏省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指导意见》。 一、建设目标 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不断改善中小学信息技术基础设施,营造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智慧教育环境,扩大优质资源覆盖面,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管理的深度融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升教育治理水平,促进教育公平和优质均衡发展,培养具有较高思维品质和较强实践能力的创新型人才。到2020年,全省60%的中小学建成智慧校园。 二、建设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智慧校园建设要以服务为导向,要为教师、学生、家长和社会公众提供优质的信息化环境和资源服务,提高学生信息素养、创新思维和实践创造能力,促进教 1

师专业发展、提高教学水平,提升育人质量。 坚持应用驱动。智慧校园建设要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以应用为核心,从学校发展、师生发展、教育改革发展的实际需求出发,统筹规划、分步实施、有序推进。要通过深化应用释放信息技术对教育教学改革的促进作用,以应用带动环境营造、支撑核心业务,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教学和管理方式。 坚持融合创新。智慧校园建设要进一步深化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和管理的融合创新,不断提升教育信息化的效能。要强化教育信息技术对教育教学改革的服务与支撑,聚焦教育改革发展过程中困扰教学、管理的核心问题和难点问题,以创新促发展,推动教育服务供给方式、教育理念、教育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的变革。 坚持示范引领。智慧校园建设要坚持统筹规划、以点带面、示范引领、分步实施。各地要根据实际情况,在智慧教育环境提升、数字资源共建共享、融合创新及人才培养等方面形成创新性、示范性应用案例,建设具有本地特点江苏特色的智慧校园。充分发挥示范辐射作用,推动全省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水平的整体提升。 三、建设内容 智慧校园建设主要从智慧环境、数字资源、应用能力、融合创新、支撑保障、特色发展六个方面着手。 (一)智慧环境 1.校园网络。利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信息2

学校数字化智慧校园三年年发展规划

学校数字化智慧校园三年年发展规划(2017—2019)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和《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确定的教育信息化目标任务,全 面深入推进“十三五”教育信息化工作,并以《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规范(2015)》为指导和目标,以应用建设为重点,以服务教学为核心,不断提升数字校园水平和人才信息素养,全面加强信息技术支撑学校教育改革发展的能力,以先进教育技术改造传统教育教学,以信息化促进学校教育现代化,围绕学校 信息化建设工作,我校将有计划、有步骤、积极稳妥地推进信息化进程,促进 我校教育管理和教学手段的现代化,锤炼学校信息化办学特色。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和人才队伍培养为 基础,以教育信息资源建设和开发应用为重点,统筹规划,注重实效,创新发展,加快实现教育信息化,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办好让人 民满意的教育,努力打造一流的数字化、智慧化校园。 二、总体目标 到2019年,以信息化、数字化校园建设为核心,建立科学、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库;培养造就一支掌握现代教育理论和教育信息技术的师资队伍;建立 较为完善的教育信息化管理体系;保障硬件正常安全运行,提升信息化基础设 施建设、管理水平,最终实现学校的全面数字化、智慧化。 三、学校信息化现状分析 (1)设备现状 1、校园网络的现状 互联网出口带宽为50M,局域网干路为100M,采用三层网络架构,具有 防火墙、上网行为管理等设备。目前我校办公计算机450台、教学计算机75台,外加其他辅助客户端,上网点可达520台左右,明显存在出口带宽偏低的问题,而且办公和教学网络交叉,网络布线缺乏统一规划,缺乏无线接入点,关键设 备老旧、IP地址与Mac地址不能有效绑定等。 2、网络中心现状 网络中心由3台服务器、1台存储服务器、8台交换机、1台防火墙组成, 内连校内局域网,外接国际互联网和县教育局的教育网。由于长时间工作,目 前设备大都已经老化。 3、校园计算机终端现状

某高校智慧校园建设方案

目录 第1章建设背景 (2) 第2章建设基础 (3) 第3章建设思路与目标 (3) 3.1.建设思路 (3) 3.2.建设目标 (4) 第4章建设内容 (5) 4.1.网络基础建设 (5) 4.2.校企资源共享平台建设 (6) 4.3.教学资源库建设 (122) 4.4.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130) 第5章建设进度与资金预算 (221) 5.1.建设进度及分年度验收要点 (221) 5.2.经费预算 (222) 第6章建设预期效果 (223) 第7章保障措施。 (225)

第1章建设背景 随着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以及智能化建筑技术的迅猛发展,不仅对人们的学习、生活、工作方式产生巨大的影响,而且会引发高校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学习方式和教学环境等支撑环境建设的变革。因此,基于以上技术的数字校园已成为21世纪高校建设发展的趋势。学校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入,基 于校园网络的各种应用不断开发和投入应用,数字校园建设中的问题也不断暴露出来。如“应用山头”突出、信息“孤岛”现象严重、各应用系统、各部门缺乏 数据标准,数据重复,导致了各部门之间相同信息内容不一致;学校有效数据资产不能“共享”,导致学校业务部门及管理部门获取信息非常困难,有效数据资 源不能及时共享,数据资产利用率低下等。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我国要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要加快教育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把教育信息化纳入国家信息化发展整体战略,超前部署教育信息网络。到2020年,基本建成覆盖城乡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信息化体系,促进教育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现代化。充分利用优质资源和先进技术,创新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整合现有资源,构建先进、 高效、实用的数字化教育基础设施。将资源共建共享建设作为基础教育信息化的 重中之重来抓,并实现“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和“提高教育质量”的最终目的。 《国家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指出:教育信息化应以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为重点,以建设、应用和共享优质数字教育资源为手段,促进每一所学校享有优质数字教育资源,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帮助所有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平等、有效、健康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自主学习、终身学习能力。 学校信息化建设必须利用信息化手段和工具,将校园的各项资源、管理及服 务流程数字化,形成校园的数字环境,使现实的校园环境凭借信息系统在时间和 空间上得到延伸。信息化校园旨在用层次化、整体性、战略性的观点来规划和实施校园信息化建设,将校园内信息更好地组织分类,让师生快速找到自己需要的信息,并为师生提供网上教学、网上实验、网上信息交流的环境,同时也可以让 管理人员科学、规范地管理自己的数据,并将这些信息快速准确地发布出去,为

最新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指南

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指南 为深入推进我区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工作,提升全区教育信息化水平,根据国家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国家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教育部《2018年教育信息化和网络安全工作要点》、智慧校园总体框架国家标准和衡水市教育局相关文件精神等要求,结合我区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发展实际,制定《冀州区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指南》。 一、建设目标 智慧校园,是数字校园的进一步发展和提升,是物理空间和信息空间有机衔接,使任何人、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能便捷地获取资源和服务。智慧校园应包括智慧教学环境、智慧教学资源、智慧校园管理、智慧校园服务、信息安全体系等基本要求,是教育信息化的更高级形态。 面对信息发展的新时代,我区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要以“三通两平台”为抓手,以促进学习方式和教育模式创新为核心,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不断改善中小学信息技术基础设施,营造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智慧教育环境,扩大优质资源覆盖面,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管理的深度融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升教育治理水平,促进教育公平和优质均衡发展。 二、建设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智慧校园建设要以服务为导向,要为教师、学生、家长和社会公众提供优质的信息化环境和资源服

务,提高学生信息素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育质量,提升育人水平。 坚持应用驱动。智慧校园建设要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以应用为核心,从学校发展、师生发展、教育改革发展的实际需求出发,统筹规划、分步实施、有序推进。要通过深化应用释放信息技术对教育教学、管理和服务的促进作用,以应用驱动各项建设工作。 坚持融合创新。智慧校园建设要进一步深化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和管理的融合创新,不断提升教育信息化的效能。要强化信息技术对教育教学改革的服务与支撑,聚焦教育改革发展过程中困扰教学、管理的核心问题和难点问题,以创新促发展,推动教育理念、教育服务供给方式、教育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的变革。 坚持示范引领。智慧校园建设要坚持统筹规划、以点带面、示范引领、分步实施。各学校要根据实际情况,在智慧教育环境提升、数字资源共建共享、融合创新及人才培养等方面形成创新性、示范性应用案例,建设具有冀州特色的智慧校园。充分发挥示范辐射作用,推动全区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水平的整体提升。 三、建设内容 智慧校园围绕智慧环境、数字资源、信息素养、融合创新、特色发展五个方面开展建设。 (一)智慧环境 1.校园网络。利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信息技术升级改造校园网络环境,进一步提升宽带网络校校通水

智慧校园建设发展规划

智慧校园建设发展规划 根据教育部2015年发布的《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规范》要求,秉承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理念,注重学生信息化职业能力的全面提升,增强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与素养,促进职业院校改革与发展目标的实现。职业院校数字校园不仅仅是信息化技术系统的建设,更重要的是突出机制创新,重视职业院校信息化组织结构与体系的构建。职业院校数字校园的技术系统包括数字资源、应用服务和基础设施三个部分。数字资源的建设要根据自身情况突出专业特色、校企合作特色,在建设的过程中遵循兼顾社会服务、优先引入、慎重自建、边建边用、建用结合、开放共享的原则。应用服务的建设需要各院校对照部、省、市三级信息化管理要求,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实施,量力而行,逐步完善。基础设施的建设应充分利用网络互联和云计算技术的优势,积极借助社会力量,协同构建院校中心机房、服务器、网络、仿真实训系统环境等基础设施,将来自校外的数字化服务与校本提供的服务相结合,经济高效地为学生、教师和管理人员提供数字化服务。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了我院数字化校园总体规划。 一、建设符合标准的通用应用平台,根据《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规范》要求在制订本校数字校园规范时我们将遵循国家与行业相关标准,包括GB/T 20518-2006、JY/T 1005-2012、JY/T 1006-2012、JY/T 0381-2007、JY/T 0383-2007、CELTS-22、CELTS-24和CELTS-3等。该平台提供数字校园应用服务避免信息孤岛,充分利用网络互连和云计算技术的优势,将来自校外的数字化服务与校本提供的服务相结合,经济高效地为学生、教师和管理人员提供数字化服务。 1、应用服务的总体要求,院校应统一规划各类应用服务,根据自身特点和需求,分步构建或引用来自校内外的应用服务;各类应用服务应实现有效集成,避免服务间的“信息孤岛”。应用服务集成包括统一身份认证、统一信息门户和统一公共数据;各应用服务中使用的管理信息元数据应遵循JY/T 1006—2012和JY/T 1005—2012的相关规定;各应用服务中使用的数字资源元数据应遵循CELTS-3和CELTS-41.1的相关规定;应用服务应能适应学校的发展,满足学校教学改革和创新的需要,不断进行扩展;在用户数量多、使用频繁的情况下,确保应用服务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应用服务具有开放性,提供开放接口,便于与其它应用服务进行集成;应用服务应具有操作简单、易于维护的特点,对技术人员依赖程度低。 2、应用服务的集成 统一身份认证服务旨在给校园所有业务应用提供全局统一的用户管理和用户认证等功能,方便数字校园的管理,提高数字校园的安全性和便利性。支持用户的集中化和统一的管理,对数字校园中的用户提供统一的电子身份,支持统一的用户认证方式;支持用户一次登录后,在有效期间内直接访问任何已授权的应用系统而无须再次登录。统一身份认证服务的安全要求;通过安全的认证协议,使服务器和用户之间可以实现双向认证,杜绝任何一方身份假冒的可能,提高系统及用户自身的安全性。 3、综合信息门户服务 综合信息门户服务是将各种业务应用、数据资源和互联网资源集成到一个信息管理平台之上,将分散、异构的应用和信息资源进行聚合,在统一身份认证服务的支持下,通过统一的访问入口实现各种业务应用的无缝接入和集成,提供支

智慧校园建设的思考与实践

智慧校园建设的思考与实践 随着高校数字校园建设的不断推进,云计算、物联网技术的兴起,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已经站在“智慧化”门口。如何利用新技术,完成数字化校园到智慧化校园的转变,以智慧推动学习方式改革,实现校园管理智能规范,为师生提供细致无微的服务,是每个高校信息工作者必须要考虑的问题。本文从建设思路、主要建设内容等方面对智慧校园建设提出一些建议。 1 引言 上世纪90年代,随着互联网技术和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各行各业信息化建设如火如荼,教育信息化也因此孕育而生。我国教育部于2001年正式在《全国教育事业第十个五年计划》中把教育信息化列为全国教育建设的重要工作,并于2004年明确提出了“教育信息化建设工程”。由此全面推动了我国高校信息化建设步伐。 回首高校信息化建设历史,主要经历了网络化、数字化、信息化三个阶段。随着物联网、云计算等新技术和新概念的出现,建设“智慧校园”则成为推进各高校教育改革的重要抓手。 2 智慧校园的内涵 智慧校园的实质是依托已有的网络、信息化环境,利用虚拟化、物联网、云计算等前沿技术,进一步深化“服务”理念,为广大师生提供多元化的信息服务。如智慧地球一样,它以物联网技术为基础,围绕智能化做文章,通过跨平台的信息共享技术,为广大师生提供智

能的综合信息服务,并将其融入学校的各个服务领域,全方位实现教育信息化。简而言之,“要做一个安全、稳定、环保、节能的校园。” 3 智慧校园建设 3.1 建设思路 在数字校园建设基础上,打通各业务系统数据,实现业务服务和业务数据信息集成,进一步扩展“校园卡”功能,逐步实现服务的自助化、智能化,达到信息、服务的自动流转,以智慧学习推动学习方式改革、以智慧工作让管理更轻松、以智慧生活打开幸福生活的大门,最终实现校园智慧化。 3.2 建设内容 3.2.1统一数据平台 高职院校的数字校园建设多年来由于受到资金、人员、规划等多方面原因影响,各部门业务管理信息化大都各行其事,在建设、管理过程中没有遵从统一的标准,从而形成了诸多个信息孤岛。而随着数字校园建设的进一步推进,为了解决信息孤单问题,而大都被迫建立了基础数据交换平台,并根据各自院校特点形成了内容不一的标准库。该库基本确立了学校的信息类、管理类和技术类规范,确定了各类基础数据的权威来源。但其由于缺少各业务系统产生的独有数据,如教职工职称信息、科研信息、资产信息等,从而无法实现对这些数据的二次加工,形成校情分析报告,为领导、教职工和学生提供决策参考。而统一的数据平台,可通过交换平台,为其获取各类特色数据,并以此为基础进行数据分析、挖掘,最终形成各类数据报表,同时通

中小学智慧校园解决方案

中小学智慧校园解决方案 一、用户需求分析 (一)师生需求 建设智慧教室,实现智慧化的教学、智慧化的学习、智慧化的评价。提供学校各种业务系统和学习资源,通过公共服务门户一站式登录,享受便捷的教学资源和应用服务。 (二)公众需求 实现一站式教育事务办理和信息查询,获取优质的专业发展学习资源,家长可以和学校一起为学生的成长保驾护航。 (三)教育管理者需求 为学校教育管理者提供最强大的管理服务,高效地对学校的工作进行管理。 二、建设目标 学校及教育管理部门依托云计算、大数据等先进的互联网新技术,将教学、科研、管理和家校沟通等信息资源进行整合、集成和全面的数字化,构成统一教育信息化平台,并在此基础上,实现教材多媒体化、办公自动化、教学个性化、学习自主化、环境虚拟化等智慧型教育创新模式,以学习方式和教育模式创新为核心,建立一个智慧化的、系统化的教与学生态智慧教育云系统。 (一)校园环境数字化 要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信技术等先进的信息化手段和工具,实现从基础设施(网络、终端、教室等)、资源(图书、讲义、课件等)到活动(学习、教学、研究、管理、生活等)的全面教育数字化。 (二)应用泛在化 拓展现实校园的时空维度,实现各种应用系统互联互通;建设网络应用环境,实现泛在的应用模式;促进优质数字资源的建设、应用和共享,每个班级都享受到优质数字资源;打造网络学习空间,实现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网络连通。 (三)创新教育模式 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主流业务的融合,实现学习方式和教育模式的变革与创新;支持学校服务与管理流程优化与再造,提升管理效率与决策水平;改变师

生交流方式,培养师生信息化生存能力,实现师生全面和谐发展。

智慧校园建设规划方案

中等专业学校 “智慧校园”建设规划方案(2015—2020) 一、?建设意义与可行性分析 (一)建设意义 智慧校园建设,是当今信息技术创新应用的趋势,是提高教育现代 技术水平、规模培养信息技术技术技能人才的紧迫任务,将极大地推动 学校信息化建设,对学校各项工作、教师和学生的工作、学习产生重要 的影响,提升学校办学水平,显着推动学校各项事业的快速发展。 1.有利于实现数据共享,避免信息孤岛 智慧校园的建设目标之一就是要实现学校各项业务的信息化管理, 搭建各部门间信息共享的桥梁,保证学校各项数据的权威和质量,为学 校领导的决策提供数据支持。 2.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和信息化应用水平 构建智慧校园应用系统,将有利于突破传统的工作方式,提高工作 效率,实现部门之间和部门内部的数据、资料、文件等的共享,也提高 了教职工自身的信息化应用水平。 3.有利于推进教育改革,提升教学质量 智慧校园的建设,将推动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和教学工具的变革, 普及多媒体教学、网络远程教学,实现教学资源共享,促进教学质量的 提高。

4.有利于提升学校形象,增强综合竞争力和影响力 智慧校园建设是学校一项基础性、长期性和经常性的工作,是学校建设和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设水平是学校整体办学水平、学校形象和地位的重要标志。 (二)校园网现状 泰安市文化产业中等专业学校校园网始建于2012年8月,目前已建成覆盖学校教学区的高速、稳定、安全的校园网。校园网基于三层网络结构,采用千兆以太网技术作为主干技术,呈星型网络拓扑结构,通过电信100M光纤接入Internet和泰安教育城域网。目前我校拥有各类服务器3台,各类核心、汇聚和接入交换机10台,接入信息点50多个。 为了实现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的现代化,学校还逐步建设了校园门户网站(),提供了WEB、FTP、OA办公等应用服务,在学校教学和管理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另外在学生实习实训上,将计划建成多个电脑仿真实训室,充分运用信息化教学技术实施教学,实训课根据教学需要按照先计算机仿真模拟,再实际操作的程序进行。 (三)可行性分析 从整体上看,学校校园网硬件设施较为完善,网络应用有一定的发展,学校及各处室、各专业部能通过学校或部门网站开展工作,拓宽了信息交流的渠道。但是我校信息化应用还有诸多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智慧校园详细解决方案

智慧校园建设规划方案 2017年11月

一、数字校园建设目标 在国家教育行业信息化的政策背景下,数字校园的建设水平体现了高校教育信息化的程度,也反映了决策者的对现代教育发展趋势高瞻远瞩的水平;更是衡量学校办学能力和教学科研水平的重要标准之一。 根据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关于“加强高校数字校园建设与应用。利用先进网络和信息技术,整合资源,构建先进、高效、实用的高等教育信息基础设施”的要求,结合高校实际情况,开展本期数字校园建设。实现学校信息化跨越式发展,充分提升学校的管理和服务能力。 数字校园建设的主要目标是: 1.实现校园内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的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深化教育改革,提高办学质量、办学效益和科研水平; 2.实现信息资源和信息服务的合理规划、合理分配、合理利用; 3.提高学校管理过程和管理系统的质量、效益、效率; 4.保证资源和服务的可靠性、安全性、科学性。

二、信息化现状和需求 1.信息化现状 经过多年的信息化建设,目前学校完成建立校园骨干网络建设。已经完成部分应用系统建设,这些信息化建设内容在学校取得了许多很好的实际应用效果,也为学校的信息化建设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传统的信息化建设存在以下问题: 1.存在信息孤岛,教务处、财务处、人事处等系统及数据各自独立,部门数据不能有效及时 交互,导致财务收支存在漏洞。 新生数据不能及时同步到各部门,导致各部门工作难以有效开展; 学籍变动、人事变动,信息缺乏互通,造成财政收支漏洞; 学生处和后勤部门信息不统一,学生突发状况很难处理; …… 2.缺乏校园信息化集中应用与展示平台,各自独立的应用系统导致缺乏协同工作能力,也缺 乏为用户提供个性化信息服务的能力。重管理轻服务,为师生提供的信息服务没有良好的应用体验。 学生入学时:对于报到注册流程不能及时获取,迎新现场无序; 学生在校时:各类申请服务需要填写大量的重复信息,十分繁杂; 学生离校时:不清楚离校手续审批情况,仍然需要到每个业务部门排队盖章; 老师年底时:年终总结填写,仍要到各个系统去统计自己的工作量、科研情况,不能通过系统统一获取和生成; …… 3.单个部门的信息系统(如教务管理、图书馆管理、资产管理等),很难站在自己这个信息 集上,进行整个学校的全面信息查询和决策分析,各个应用系统能够发挥的效益没有更好地利用和挖掘。 全校总体情况统计信息,不全面、不及时、不准确;

福建-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标准

福建省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标准 为深入推进我省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提升教育信息化水平,根据《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福建省“十三五”教育发展专项规划》等精神,特制定《福建省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标准》。 一、智慧校园建设目标 智慧校园建设,是指在中小学校园内,按照科学的校园发展理念,以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智慧应用为支撑,在泛在信息全面感知和互联的基础上,全面整合校内外的资源,实现人、物、校区功能系统之间无缝连接与协同联动的智能自感知、自适应、自优化,从而智能识别师生群体的学习、工作情景和个体的特征,将学校物理空间和数字空间有机衔接起来,为师生建立智能开放的教育教学环境,改变师生与学校资源、环境的交互方式,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促进师生全面发展。 二、智慧校园建设基本原则 (一) 总体规划、分步实施。从学校发展的实际问题入手, 注重智慧校园顶层设计和统一规划,在规划指引下,突出重点、以点带面、分步实施、逐步深入,不断增强实施应用效果,统筹推进学校信息化协调发展。 (二)统一标准、分类指导。规范智慧校园建设,建设过程注重统筹、论证与监督标准先行,以需求强烈的智慧教学管理应用

为突破,选取有条件的学校强化指导,由点及面有序推动智慧校园建设。 (三)模式探索、融合创新。充分利用智能化教育环境,突出培养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信息环境下教学创新的能力,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协作学习能力、探究学习能力和信息技术素养,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核心业务的深度融合,实现教与学方式和教育模式的变革与创新。 三、智慧校园建设内容 (一)优化校园信息基础设施。坚持规划引导、集约建设、资源共享、规范管理、满足需求、自由选择,开展智慧校园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增强信息网络综合承载能力和信息通信集聚辐射能力,提升信息基础设施的服务水平和普遍服务能力,满足学校对网络信息服务质量和容量的要求。 1.光纤接入 学校有光纤接入互联网或教育城域网,班均出口带宽达到10M以上。 2.校园网络 校园网应满足“智慧校园”管理、安全和教学等功能要求,网络服务在办公区域和教学区域全覆盖,千兆以上带宽到楼宇,千兆带宽到桌面。无线网络能支持移动学习、移动办公等应用。 3.数据机房

广东省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指南(试行)

《广东省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指南(试行)》 为切实有效地推动“智慧教育示范工程”,引导我省智慧校园科学发展,研制形成 《广东省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指南(试行)》(以下简称“指南”)。本指南适用于广 东省中小学组织展开智慧校园建设和应用。 一、内涵与特征 智慧校园是对数字校园的进一步扩展与提升,是综合使用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 联、大数据、社交网络、人工智能等新兴信息技术,构建智能感知环境和新型的教育教 学空间,智能识别师生群体的学习、工作情景和个体的特征,充分释放先进技术的优势 和人类的智慧,为师生提供以人为本、智能开放的个性化创新服务,促动教学、教研、 教育管理和生活服务的流程再造与系统重构,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提 升教育教学质量和教育管理决策水平,形成“可感知、可诊断、可分析、可自愈”的新 型校园生态。与初期的学校信息化和数字校园相比,智慧校园强调以服务于创新型人才 培养为导向,以智能泛在环境为支撑,以融合创新为核心,形成开放协同的现代化校园 生态。其特征如下图所示: 系统建设 图t 校园悟息化建设发展阶段 图1 校园信息化建设发展阶段 、建设目标 应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社交网络、 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建成能够感知环境、识别情境、记录行为、联接社群的教 育教学环境,实现物理环境与虚拟环境的融合,提升从基础设施、教育资源服务、师生 交互到教育教学活动的智能化水平。 提升校园环境智能化水平 智蜀校园 *肢毎甘向?智匪泛备< 葩合创新?

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创新。信息技术得到普遍而深入的应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核心业务深度融合,实现教与学方式和教育模式的变革与创新,实现标准化、精细化、智能化的教育管理和科学决策,学校的教育教学模式、管理决策模式、生活服务方式都在智慧型应用的支撑下发生了重大变革与创新,学校整体上实现智慧运行,智慧教育的功效得到充分显现。 形成协同开放的现代化校园生态。现实校园和教育教学的时空维度得到拓展,教育扩展到家庭、社群和自然社会环境,注重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和终身持续发展,正规教育和非正规教育、校内教育和校外教育融通,注重教育的自主性、个体性和适配性,教师和社会共同为学生提供适合学生的教育资源,形成现代学校制度和组织形态。 三、建设原则 育人为本、深度融合。智慧校园建设关键在于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核心业务的深度融合,要遵循教育规律,以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目的,充分发挥智慧校园对高素质人才培养和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支撑和引领作用,实现教育服务供给方式、教学和管理模式的变革,提升师生的获得感和教育教学质量。 创新驱动、整体设计。要广泛学习吸收信息技术发展的最新成果,用新的技术、新的思维方式加快教育发展方式的转型、创新,重新设计和推动学校的系统变革和内涵发展,形成新模式、新流程、新结构。要将智慧校园建设作为学校整体发展的战略,统筹规划、整体设计,为构建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与终身化现代教育体系提供动力,打造适合信息社会创新人才培养的虚实融合的育人环境,驱动教育创新与变革。 开放共享、特色发展。智慧校园建设要坚持共性与个性相结合,与全省教育信息化中心学校建设、当地智慧城市建设“一盘棋”,依托省“粤教翔云”和区域教育云,实现通用流程和资源服务的高度共享,鼓励学校联盟发展,避免出现“单兵作战”、“信息孤岛”。要坚持区域统筹、因地制宜、尊重校情,鼓励多样化、特色化发展,强化示范辐射。要坚持政府主导,鼓励企业和社会力量多渠道多途径参与智慧校园的建设与服务,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工作机制。 四、建设任务 智慧校园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基础设施、模式创新和学校形态的系统重构,系统框架如图2 所示

这是一份完整的智慧校园建设方案

壹教德智慧校园 解 决 方 案

深圳市一德文化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深圳市宝安区兴业路2005号广兴源互联网创意园A栋625 这是一份“完整”的智慧校园建设方案 2018年6月7日,国家标准《智慧校园总体框架》发布,各大学校的智慧校园建设也犹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那么,智慧校园是不是学校想建就能建好的呢? 当然不是,智慧校园建设并不简单,有教育政策的影响、学校方针的考量,这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而且是一项复杂的工程。今天,小壹为大家整理了一份较为全面的智慧校园建设方案,供大家参考,方案内容如下: 智慧校园建设简介 智慧校园建设是一个以大数据为中心,将校园教学,生活和管理集为一体的智能化校园方式。通过智慧校园建设,实现更加便利和高效的校园生活、教学体验。 智慧校园的建设目标

通过建设智慧校园,提高学校教育的信息化水平,并探索图和促进基于大数据模式下的教育管理与教育教学现实形式,逐步解决校园教学的全向交互、校园环境的全面感知、校园管理的高效协同、校园生活的个性便捷,最终实现建成完整统一、技术先进、覆盖全面、应用深入、高效稳定、安全可靠的智慧校园。 智慧校园怎么建设 智慧校园的建设应该通过管理科学化决策,促进学生个性化成长和教师专业化发展,从而形成智慧的教育生态圈。智慧校园的建设应当注重以服务为核心,以人文本,搭建学校的数据平台,实现数据的互联互通,有效地分析数据,利用数据分析结果做好校园管理工作。 智慧校园的三大核心特征之一:为广大师生提供一个全面的智能感知环境和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提供基于角色的个性化定制服务。因此,在智慧校园的建设中,一定要注重这一块的内容建设。 智慧校园建设包括哪些内容 智慧校园建设总体包含两部分内容,一是软件系统,二是智能硬件设备;其中智能硬件设备含括范围最大,一间教室就有很多智能设备:智慧班牌、电子白板、学习平板等等,再有便是校园中的,诸如数字图书馆、智能门禁、校园安防等。 而软件系统,则是这些智能硬件的承载平台,在通过物联网、互联网将之统一管理,让其集中统一在一个系统上,方便学校更好的管理校园。 智慧校园的建设标准 按照实际情况来说,智慧校园建设并没有一个真正的标准,不同的省份也有不同的教育

高校智慧校园建设思路及规划研究

高校智慧校园建设思路及规划研究 发表时间:2019-04-22T11:42:45.973Z 来源:《知识-力量》2019年7月下作者:刘艳芳 [导读] 国家《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的正式出台及《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确定的教育信息化目标任务,全国各地的高校信息化建设进入了新一轮热潮 (青岛科技大学,山东青岛 266100) 摘要:国家《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的正式出台及《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确定的教育信息化目标任务,全国各地的高校信息化建设进入了新一轮热潮。智慧校园是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创新应用趋势,也是提高学校教育教学水平,推进学校的各项管理工作,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科研水平。笔者对智慧校园的含义进行了简要的阐述,并从高校的体制等方面论述了智慧校园的建设思路,分析了智慧校园在高校中的优化管理、为高校提供可靠性决策等重要前景,为高校信息化建设和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民办高校;信息化战略;智慧校园;发展前景 1 建设意义 伴随着云计算、大数据技术的发展和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给我国高校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机遇。高校的发展战略目标也随之向发展方向大众化、办学方式多元化、办学途径国际化和办学手段信息化方向发展。为了配合学校实现这一目标,高校的信息化建设就显得尤为突出,而智慧校园是高校信息化建设的必然产物。智慧校园是指以物联网为基础的智慧化的校园管理工作、学习、生活一体化环境,在这个整体环境中以多种应用服务系统为载体,将教学、科研、管理和校园生活进行充分融合,并且促进基于大数据模式下的教育管理与教育教学实现形式,逐步解决校园教学的畅通无阻的交互、校园环境的全面感知、校园管理的协同一致,校园生活的个性便捷,最终能够实现建成全校各方面完整统一、技术先进,覆盖全面、应用深入,高效稳定、安全可靠的智慧校园。 2 建设目标 依据国家、政府的战略定位和政策导向以及教育行业信息化发展趋势,结合地方特色和民办高校自身发展现状及经费现状,借鉴国内外智慧校园建设的成功经验,立足当前,顺应未来社会发展趋势,建设成为以云计算、物联网技术为依托的校园综合管理平台,即通过信息化的技术手段,立足于师生需求,改善和提升学校的科研环境、教学环境、管理环境和生活环境,为学校实现教学质量、学科建设、科学研究、管理水平和办学效益的进一步提高提供重要保障。 3 建设思路 高校智慧校园建设将以“以人为本、面向服务、信息互通、数据共享”为核心的建设思路,提供及时、准确、高效、随时随地的校园信息化服务,提供能够实现跨部门的业务管理、面向全校用户便捷的信息服务。通过“管理化+服务化”的思路帮助学校实现由传统应用系统以管理为核心转向前端以服务为核心。实现将学校各类资源的整合和配置优化,提高学校的管理水平和办学效率,使高校信息化应用达到较高水平。 4 建设内容 高校智慧校园建设是一项耗时和耗资都非常具大的工程,涉及到基础设施建设、软件的开发及维护等,需要投入大量资金。为保证智慧校园项目最终成功实施,一般都要分阶段进行建设。 第一阶段建设:应用为先,为师生提供便捷服务 基于“提供优质应用、推进学生教学、管理应用、深化信息化服务内容”核心思路,在学校原有的管理信息系统、ERP上,创新教学管理、学生管理、运营管理以及改变校园生活的服务模式,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向师生提供更优质的服务体验,提供全面的信息化智慧服务。 第二阶段建设:整合数据,消除信息孤岛 基于“夯实基础、统筹整合数据业务、教学管理服务并行”核心思路,实现学校信息标准的统一,信息化基础平台的开放化,业务应用的透明化、流程化,管理的智能化。 第三阶段建设:利用信息技术全面实现教育科学管理现代化 基于“扩展服务手段、推进学校资产资源管理、提升服务内涵”核心思路,重点提升财务管理、资产管理、资源管理与服务能力,从而全面实现学校教与学、科研、管理的现代化建设。初步建立大数据挖掘与分析系统,通过历年成绩、日常安全预警数据采集、招生就业历年数据分析、历年教育数据统计等大数据挖掘与分析服务,为学校提供全面、准确的海量数据分析功能和决策支持。基于积累的业务数据

广东省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指南

附件 广东省中小学智慧校园 建 设 指 南 2017年11月

广东省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指南 为切实有效地推进“智慧教育示范工程”,引导我省智慧校园科学发展,研制形成《广东省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指南(试行)》(以下简称“指南”)。本指南适用于广东省中小学组织开展智慧校园建设和应用。 一、内涵与特征 智慧校园是对数字校园的进一步扩展与提升,是综合运用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大数据、社交网络、人工智能等新兴信息技术,构建智能感知环境和新型的教育教学空间,智能识别师生群体的学习、工作情景和个体的特征,充分释放先进技术的优势和人类的智慧,为师生提供以人为本、智能开放的个性化创新服务,促进教学、教研、教育管理和生活服务的流程再造与系统重构,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教育管理决策水平,形成“可感知、可诊断、可分析、可自愈”的新型校园生态。与初期的学校信息化和数字校园相比,智慧校园强调以服务于创新型人才培养为导向,以智能泛在环境为支撑,以融合创新为核心,形成开放协同的现代化校园生态。其特征如下图所示: 1 / 24

图1 校园信息化建设发展阶段 二、建设目标 提升校园环境智能化水平。应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社交网络、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建成能够感知环境、识别情境、记录行为、联接社群的教育教学环境,实现物理环境与虚拟环境的融合,提高从基础设施、教育资源服务、师生交互到教育教学活动的智能化水平。 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创新。信息技术得到普遍而深入的应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核心业务深度融合,实现教与学方式和教育模式的变革与创新,实现标准化、精细化、智能化的教育管理和科学决策,学校的教育教学模式、管理决策模式、生活服务方式都在智慧型应用的支撑下发生了重大变革与创新,学校整体上实现智慧运行,智慧教育的功效得到充分显现。 形成协同开放的现代化校园生态。现实校园和教育教学的时空维度得到拓展,教育扩展到家庭、社群和自然社会环境,注重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和终身持续发展,正规教育和非正规教育、校内教育和校外教育融通,注重教育的自主性、个体性和适配性,教师和社会共同为学生提供适合学生的教育资源,形成现代学校 2 / 24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