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4课《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优秀教案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4课《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优秀教案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4课《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优秀教案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4课《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优秀教案

《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教案

一、课标内容

了解日本对中国的侵略、纳粹德国对外扩张;知道德国、日本、意大利侵略集团是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罪魁祸首。

二、教学目标

目标1:结合教材,识记意大利法西斯政权的对外扩张、欧洲、亚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等基本史实。

目标2:阅读教材,概括意大利法西斯建立的背景、标志,并说出意大利法西斯专政的特点,侵略扩张的表现;(重点)

目标3:阅读教材,知道德国、日本法西斯政权建立的共同原因;说出欧洲战争策源地和亚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标志;知道希特勒的恐怖独裁统治;简述日本法西斯对外侵略扩张的主要表现与暴行;比较德、日法西斯专政建立的异同。(重点、难点)

三、教学活动

1.课堂导入

师:20世纪20年代美国经济危机的特点是什么,有什么影响?今天我们学习的内容与美国经济大危机有什么联系?

2.讲授新课

(1)合作探究

出示任务:任务一

【自学识记】结合教材,识记意大利法西斯政权的对外扩张、欧洲、亚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等基本史实。

师讲述:什么是法西斯?

法西斯原意“束棒”,为古罗马执政官出巡时的权利标志。象征暴力和强权高于一切。现在法西斯成了恐怖、独裁和战争的代名词。

出示任务:任务二

【合作探究】

1.阅读教材,概括意大利法西斯建立的背景、标志。

学生阅读教材,回答:

背景: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意大利经济衰退,政治混乱,工农运动高涨,中央政府几乎瘫痪,墨索里尼乘机组织法西斯党。

标志: 1922年,法西斯党徒向首都罗马进军。

【合作探究】2.阅读教材,意大利法西斯专政的特点是什么?侵略扩张的表现什么?

学生阅读教材,回答,教师总结。

特点:

对内:实行独裁(恐怖)统治。

对外:醉心于领土扩张(侵略扩张)

表现:

1935年入侵埃塞俄比亚;1936年正式吞并埃塞俄比亚。

出示任务:任务三

【合作探究】

1.阅读教材,归纳德国、日本法西斯政权建立的共同原因。

材料

生:经济大危机的影响

师讲述:

“纳粹党”概念

是德语“民族社会主义”

(Nationalsozialismus)的音译缩写。前身为1919年1月5日建立的德国工人党。1920年9月30日,该党改名为德意志民族社会主义工人联盟。1921年6月29日,阿道夫·希特勒任党的元首。1946年9月30日被纽伦堡国际军事法庭宣判为犯罪组织。

“纳粹党”理论

种族主义;民族复仇主义;反马克思主义;主张对外侵略扩张、对内独裁。

【合作探究】2.阅读教材,说出欧洲战争策源地和亚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标志。

生:

欧洲: 1933年,德国希特勒建立法西斯专政

亚洲: 1936年,日本广田弘毅上台,建立法西斯专政

【合作探究】3.结合教材,简述希特勒是怎样进行恐怖独裁统治的?

●将总统、总理两个职务合并为一,集党权、政权、军权于一身,

称国家元首。(1934年兴登堡逝世。此后,希特勒集总统、总理大权于一身,称国家元首。)

●利用“国会纵火案”打击德国共产党和进步人士。

●解散一切工会组织和纳粹党以外的所有政党。

●焚毁进步书籍,加强思想控制。

●迫害犹太人。(数以千计的犹太科学家被迫流亡,其中最著名的

是爱因斯坦)

【合作探究】4.结合教材及结合所学,简述日本法西斯对外侵略扩张的主要表现与暴行。

表现:

●1931年,策划九一八事变,占领中国东北;

●1932年,扶植建立伪满政权;

●1935年制造华北事变,蚕食中国华北;

●1937年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暴行:

●制造南京大屠杀;

●731部队细菌战。

【合作探究】5.完成下列表格,比较德、日法西斯专制建立的异同。

(3)课堂小结

德、意、日由于国内的经济困难,力图对外扩张,转移国内的矛盾,最终引起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况,结果如何,我们下节课学习。。

(4)知识结构

任务四:【动动手】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制作本课知识结构图。

(5)互动训练

互动训练,互动学习,及时测评,高效课堂。

组织学生进行学后反思

四、课后作业

将课后作业——提升检测—《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发学生课下完成巩固练习

第14课 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掌握德、意、日法西斯专政的建立,欧、亚两个战争策源地形成的背景、经过及它们的对内对外政策。了解法西斯政权是最反动、最富侵略野心的政权。各国法西斯势力的发展与相互勾结,预示第二次世界大战即将来临。

过程与方法:

通过引导学生对“意、德、日法西斯专政建立的背景和经过”的思考,培养学生客观、具体地分析和认识历史问题的能力。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德、意、日法西斯政权的建立,是世界经济危机导致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危机,国内阶级矛盾激化的产物;德、意、日法西斯的共同特点是:它们都代表垄断资本集团的利益,对内实行法西斯独裁恐怖专政,对外极力推行侵略扩张政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德、意、日法西斯的独裁统治,是整个人类历史上极端黑暗的一页,在20世纪人类文明获得飞速发展的同时,为什么会产生极端反文明、反人道的法西斯暴政,并肆虐世界,这是必须进行深刻反思的。对关系人类命运前途的世界和平与战争

问题有更深切的关怀,对给人类带来巨大灾难和破坏的法西斯暴行有更深刻地批判。

【教学重点】

意、德、日法西斯专政的建立,欧、亚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教学难点】

经济危机与法西斯政权建立的关系。

一、导入新课

20世纪20~30年代,意大利、德国和日本纷纷建立起法西斯政权。法西斯政权是怎样建立的?它们对世界产生了哪些影响?

二、课堂活动

目标导学一:意大利法西斯政权的对外扩张

教师讲解“法西斯”一词的来源,提问:最早建立起法西斯专政的国家是哪一个?学生预习后回答:意大利。教师提问:意大利法西斯专政的建立与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有没有关系?提示学生注意意大利法西斯专政建立的时间:1922年。帮助学生识记意大利法西斯专政建立最早,发生在1929年经济危机之前。让学生说出意大利的法西斯头子,及其发动的侵略罪行。

目标导学二:欧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1.指导学生思考:欧洲受经济危机打击最严重的国家是哪一个?为什么?学生思考回答:德国。教师总结:德国在巴黎和会上失去的权益最多,受经济危机的打击也最严重,经济萧条,社会动荡。

2.指导学生阅读分析:1932年,德国的工业产量比1929年下降了近40%,农业产量下降近30%,失业人数超过600万。学生思考、讨论:以希特勒为首的德国纳粹政权为什么能建立?怎么建立起来的?建立以后是如何实现恐怖独裁统治的?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总结归纳:历史背景,由于经济危机导致了严重的政治危机,对外:垄断资产阶级迫切需要打破《凡尔赛条约》的束缚,使德国重新获得领土和殖民地;对内:需要加强镇压国内日益发展的革命力量;纳粹势力的发展,以希特勒为首的纳粹党以世界危机为契机,主要采用欺骗的手法,乘机发展

势力;反动理论,以希特勒为首的纳粹党的成立及反动理论归纳为:民族主义、种族主义、复仇主义及妄图建立日耳曼大帝国的扩张野心。(可利用有关课件加以说明)

3.提问:战争狂人希特勒上台后,怎样建立起自己的法西斯恐怖独裁统治呢?德国是怎样成为欧洲战争的策源地的?学生:纳粹党利用“国会纵火案”,打击德国共产党,逮捕和迫害大批共产党人和进步人士,解散工会;法西斯政权加强思想控制,焚烧了大量的进步书籍;推行种族灭绝政策,迫害犹太人;大力发展军事工业,积极扩军备战;1935年,公开撕毁《凡尔赛条约》,实行普遍兵役制,建立起庞大的军队;1936年,进驻莱茵非军事区;1938年吞并奥地利;1939年又吞并了捷克斯洛伐克。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欧洲策源地最终在德国形成。

目标导学三:亚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教师讲述:日本自1868年明治维新后,很快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发动和参加了一系列战争,如1894年的甲午中日战争、1904年的日俄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特别是在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打击下,军部势力日益膨胀,并一步步走向法西斯化。提问:经济危机打击下的日本情况怎样?日本成为亚洲战争策源地的标志是什么?对中国有何影响?学生:经济大危机中,日本经济受到重创,出现了形形色色的法西斯组织,军部是日本法西斯势力的核心。1936年,军部控制的内阁上台,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亚洲战争策源地形成。1937年7月7日,日本制造七七事变。中国全民族抗战开始。

三、课堂总结

1929~1933年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引起了严重的政治危机,意大利、德国、日本三国先后建立了法西斯专政,它们代表本国垄断资产阶级的利益,对内实行法西斯独裁统治,对外极力推行侵略扩张政策。意、德、日三国法西斯势力的发展和相互勾结,战争的乌云笼罩在世界的上空,预示着一场新的世界大战即将来临。

为零碎的知识形成体系,对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世界局势形成整体认识。

嘹亮歌声教案

嘹亮歌声 【教学内容】人音版教材第六册第四课《嘹亮歌声》 【执教年级】三年级 【教材分析】 这是一首曲调规整、词意简练而富有意境的日本儿童歌曲。歌曲形象地描绘了儿童们在大自然中面对远山纵情欢唱的情景,抒发了孩子们对大自然的无比热爱之情。 歌曲为四四拍,由四个乐句组成一段体结构。歌曲运用了轮唱这一手法,使音乐有着动荡飘逸之感,营造了悠扬的歌声遥相呼应在空中回荡的美妙效果。全曲每乐句都以第二拍弱拍进行,乐句间运用了旋律的模进,使音乐富有动感。第三乐句在变化重复了第一乐句曲调后,旋律向上推进,从而把欢唱的情绪推向高潮。那缭绕远方的歌声在空中回荡,令人陶醉。 【教学目标】 1.通过学唱歌曲《嘹亮歌声》,实践轮唱的演唱形式及其表现的情绪,激发对唱歌的兴趣。 2. 指导学生用优美、流畅的声音演唱歌曲《嘹亮歌声》。 3.通过音程的练习来学习二声部的合唱部分,声音能达到和谐统一。 4.初步掌握弱起拍、连音线、渐强、渐弱,用歌声表达歌曲的意境和风格。【教学重点】 歌曲学唱,优美、有力度层次的轮唱与合唱 【教学难点】 最后一句合唱、轮唱部分的延长长音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聆听——中国交响乐团附属少年及女子合唱团《乘着歌声的翅膀》 (门德尔松曲)进教室,感受合唱艺术的美。融洽师生情感。 2、二年级演唱曲目《两只老虎》复习轮唱 二、新课(游览第一个景点“江西庐山”):练声及音程练习 1、师: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带大家乘火车去爬山。 2、在出发前我们先来做一下热身运动 1)练习慢吸慢呼(闻花香) 2)12 13 14 15 ——54 53 52 51 练习气息及声音,并在此过程中练习渐强渐弱收放自如的声音,以便更好的来完成悠扬的歌曲。 3)音阶练习 4)师生合作音符对对碰 6 5 4 3 4 3 2 1 3、师:已经到了,好美的风景啊!我们赶紧去景点看看吧!在这里我们遇到了一个名字叫大郎的小朋友,让我们看看他在做什么吧! 大自然不仅风景美,它还有很多很神奇的现象。比如:回声。 (用回声的方式练声)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汇总

第1课,古代埃及 1、古埃及文明是“尼罗河的赠礼”。★★ 2、太阳历是古埃及天文学的突出成就之一。★★★ 3、古埃及人使用的文字是象形文字。★★★ 4、金字塔是古埃及法老的陵墓。★★★ 5、古埃及文明没能延续。★★ 第2课,古代两河流域 1、“两河流域文明”发源于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 2、“两河流域文明”大体上位于今天的伊拉克首都巴格达周围。★ 3、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发明的文字是“楔形文字”。★★★ 4、古巴比伦王国的国王汉谟拉比基本统一了两河流域并使古巴比伦王国达到鼎盛。★★★ 5、《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 5、古巴比伦分为拥有公民权的自由民、无公民权的自由民和奴隶三个严格的社会等级。★★ 6、《汉谟拉比法典》表明人类社会的法制传统源远流长。★★★ 第3课,古代印度 1、古印度文明最早出现在印度河流域。★★★ 2、古印度文明遗址:哈拉巴遗址和摩亨佐·达罗遗址。★★★ 3、孔雀王朝统治时期是古印度文明鼎盛时期。★★★ 4、雅利安人侵入印度后建立了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史称“种姓制度”。★★★ 5、种姓制度的四个等级的人: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 6、乔达摩·悉达多创立佛教,后世称他为释迦牟尼。★ 7、佛教提倡“众生平等”,反对婆罗门的特权。★★ 7、阿拉伯数字起源于印度。★★★ 第4课,希腊城邦和亚历山大帝国 一、古代希腊城邦 1、古代希腊的地理特点:多山、耕地有限、港湾众多。★ 2、希腊最早的文明是爱琴文明。爱琴文明包括克里特文明和迈锡尼文明。★★ 3、希腊城邦的特点是“小国寡民”。★★ 4、只有成年男性公民才有参与统治的权利(外邦人、奴隶、妇女没有政治权利)。★★★ 二、雅典的民主政治 1、伯里克利执政时期雅典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 2、公民大会是雅典最高权力机构。★★★ 3、雅典的民主不是充分的民主。★ 三、亚历山大帝国 1、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统一希腊,并建立了地跨亚欧非三大洲的亚历山大帝国。★(推荐电影:《亚历山大大帝》) 2、如何评价亚历山大东征:亚历山大东征给东方人民带来了灾难,但东征也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汇。★★★ 第5课,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 一、罗马共和国 1、位置:意大利半岛。★ 2、罗马共和国的权力长期掌握在贵族组成的元老院手里。★★ 3、平民和贵族斗争争取到的政治权利: (1)设立保民官。★★★ (2)罗马颁布了《十二铜表法》,使量刑定罪有了文字依据。★★★★ 4、罗马通过布匿战争战胜了迦太基,控制了西部地中海地区。★★★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4课《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教案+导学案(含答案)

第14课 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 1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德、意、日法西斯专政的建立过程和反犹暴行 教学难点:德、意、日法西斯上台的原因与特点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奥斯维辛原本只是波兰的一个安静的小镇,但它却在二战中成为比正面战场还要残忍和惨烈的“杀人工厂”。1940年4月27日,纳粹德国开始在这个作为铁路交通枢纽的小镇上建造最大的集中营。其最初的目的主要是关押波兰政治犯和消灭苏联战俘,但1942年1月20日纳粹在万湖会议上通过的“犹太人问题最终解决方案”,则使这里成为犹太人的“屠宰场”。据估计约有110万人在奥斯维辛集中营被杀,其中超过九成都是犹太人。从此,奥斯维辛成为大屠杀的代名词,成为人类文明史上的悲恸之地。 什么是法西斯?为什么德国法西斯要疯狂屠杀犹太人?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意大利法西斯政权的对外扩张 1.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和图文材料,了解意大利法西斯政权建立的背景、过程以及内外政策。 图一 图二 设问:图一反映了什么信息?图二反映了什么事件?该事件有什么影响? 提示:意大利法西斯党徽。1922年,法西斯党徒向首都罗马进军。它标志着法西斯政权在意大利建立起来。 2.教师在学生阅读基础上,归纳总结意大利法西斯政权的建立概况。 归纳总结:(1)背景;(2)时间;(3)建立过程和标志;(4)内外政策:意大利法西斯政权对内实行独裁统治,对外醉心于领土扩张。 【知识拓展】进军罗马是1922年10月28日,墨索里尼因为不满法西斯党在1921年的意大利国会选举中的535席只取得105个议席而号召3万名支持者进入罗马的事件。该事件成功令当时的意大利国王伊曼纽三世任命墨索里尼为首相。它标志着法西斯主义的兴起,使意大利成为第一个由法西斯掌权的国家。 目标导学二:欧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1.阅读教材和下列图片,说说希特勒是怎样在德国建立法西斯政权的。

嘹亮歌声教学反思

《嘹亮歌声》教学反思 《嘹亮歌声》教学反思 在学习歌曲的过程中,我本着从听觉入手的原则,从听中感受歌曲的演唱方式,从听中寻找发现自己的声部,并在听中剥离处自己声部的旋律,抓住自己的声部,形成一定的听和声及在和声中剥离单声部旋律的能力,为在今后的训练中逐步形成多声部旋律的听觉能力打下良好基础。 在对歌曲进行随琴分部哼唱之后,我还是抓住难点,对合唱部分进行突击。首先,我领学生分析各自声部的旋律走势,并视唱旋律,加入柯达伊手势进行加深和强化,使合唱部分的演唱变得更加理性,而非仅随听觉走的纯感性的演唱,从而使合唱部分的演唱更准确、更和谐。 在填词演唱时,我请学生自己去发现难点,并逐一解决,唱好一字多音和一音多字的情况,在演唱的过程中还要随时提醒、逐步解决加快速度,力度对比,调整呼吸,达到能够完整演唱的水平。 本课的结尾,我选了一些大山的图片,在欣赏美景的同时,提出用歌声抒发情感,赞美祖国,赞美自然的建议,在歌声中结束本课。

本课中,我基本做到从学生的生活和兴趣出发,创设情境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环节由浅入深,环环相扣,在游戏中完成枯燥的二声部训练,在一节课中,完成一首轮唱及合唱歌曲的学习;并在这一过程中提升学生对和声的音乐听觉能力,对二声部旋律的音乐表现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我还比较注意使用儿童的语言,将程式化的教学过程变得富于趣味性,引发学生的共鸣。 《嘹亮歌声》教学反思 在学习歌曲的过程中,我本着从听觉入手的原则,从听中感受歌曲的演唱方式,从听中寻找发现自己的声部,并在听中剥离处自己声部的旋律,抓住自己的声部,形成一定的听和声及在和声中剥离单声部旋律的能力,为在今后的训练中逐步形成多声部旋律的听觉能力打下良好基础。 在对歌曲进行随琴分部哼唱之后,我还是抓住难点,对合唱部分进行突击。首先,我领学生分析各自声部的旋律走势,并视唱旋律,加入柯达伊手势进行加深和强化,使合唱部分的演唱变得更加理性,而非仅随听觉走的纯感性的演唱,从而使合唱

部编新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中考专题复习提纲

专题一:中国近代化探索 1、开端问题:①中国近代史的开端:鸦片战争。②中国经济近代化的开端:洋务运动。③中国政治近代化的开端:戊戌变法。④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五四运动。 2、历史舞台问题:①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标志:戊戌变法。②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标志:五四运动。

专题四:中共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历次会议

奋斗目标——实现共产主义。专题五:国共关系演变

1、土地革命时期共产党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创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红军、建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粉碎国民党四次“围剿”、进行长征取得胜利。 2、(1)长征胜利结束标志: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红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师。 (2)长征胜利意义: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红军长征播下了革命种子,铸就了长征精神,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3)长征精神:不怕艰难险阻、勇往直前、战胜一切困难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永不言败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团结互助的集体主义精神。 3、解放战争时期共产党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 (1)粉碎国民党重点进攻:彭德怀率西北野战军取得青化砭、沙家店等战役的胜利,粉碎国民党军队对陕北的重点进攻;华东野战军在孟良崮战役打退敌人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2)战略进攻: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直接威胁南京、武汉。 (3)战略决战:辽沈、淮海、平津战役。国民党主力基本被消灭,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4)胜利:渡江战役。解放南京,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 2、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国民党公布《国共合作宣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专题七:人物篇

嘹亮歌声

《嘹亮歌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感受自然界的声音现象与音乐形象的关系,引导学生热爱自然,热爱音乐; 2、在演唱《嘹亮歌声》中,感受强和弱的节奏,弱起的演唱特点,能准确填词演唱。 3、在演唱《嘹亮歌声》中,实施轮唱的演唱形式及其表现的情绪。 教学重点: 1.优美、有力度层次的轮唱与合唱。 2.强拍休止,弱拍演唱的特点。 3.唱好二声部轮唱。 教学难点: 轮唱、合唱 教学过程: 一、学生听歌曲《嘹亮歌声》进教室。 二、节奏练习(一) 1.师:钟老师早就听说,你们班的小朋友特别聪明。那今天这节课啊,老师就要来考考大家了。来,眼睛看这条节奏: 0 X X X ︳X –––︳ 师:小朋友在这条节奏里面,发现了什么? 生:发现有休止符,长音等。 师:小朋友们观察得真仔细啊!、、、接下来,哪个小朋友能把这条节奏来打一打呢?(此环节可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如果没有小朋友举手想来拍打的话,那教师应说“那先来看看钟老师是怎么来打这条节奏的,等下再叫你们来模仿钟老师,打打这条节奏”,可提示学生用握空拳来表示休止。) 2.师:同学们会了吗?来一起打给钟老师看看! 师:非常棒!接下来,钟老师又想来和你们玩一个接龙的游戏!你们先来打这个节奏,然后钟老师来接龙,看看钟老师是怎么接的呢? A:学生开始拍打节奏,教师迟一个小节进入。 师: 同学们看清楚了吗?好,那下面,我们要交换角色了。现在由钟老师先开始,你们来接龙,有没有信心接受这个挑战? 生:有。 教师出示两个声部的节奏型,按顺序排放好,便于学生观察。 B:教师拍打节奏,学生试着接龙。 三、节奏练习(二) 师:同学们真是太聪明了!这么快就学会了接龙游戏!接下来钟老师再来给你们看一个节奏,看看这个节奏和上面一个比,发生了什么变化呢? 1. 出示节奏: 0 XX X X ︱X –––︱ 生:、、 师:说得很好!来看看钟老师是怎么来打这条节奏的。 师拍打这条节奏 师:看清楚了吗?钟老师再来一遍。(教师再拍打一次) 师:现在啊,钟老师相信同学们已经能够自己来拍打了,我们来试试、、、

2019-2020年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4课亚洲国家的独立和振兴习题1新人教版

2019-2020年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4课亚洲国家的独立和振兴习题1 新人教版 选择题(单项选择题): 1、二战后民族独立运动高涨首先发生在( A、非洲B C、拉美地区D 2、亚洲“四小龙”是指() ①伊朗②香港③新加坡④韩国⑤阿联酋 A、①②③④ B、②③⑤⑥ C、②③④⑥ D 3、亚洲民族独立运动的浪潮中,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国家有( ①中国②日本③朝鲜④印度 A、①②③④B C、①③⑤D 4、中国内地经济起飞是在( A B C D 5、印度共和国的首任总理是( A、拉吉夫?甘地B C、真纳 D、瓦杰帕依 填空题: (1)1947年,英国被迫公布_________,印度被分为印度教徒为主的_________和穆斯林为主的_________ (2)世界上石油最丰富的国家是海湾地区的_________和_________ (3)中国的香港地区是著名的_________和_________ 简答题: 海湾地区国家在独立后为了发展经济,采取了哪些措施? 参考答案: 选择题: 1、思路解析:此题旨在考查理解和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亚洲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要战场之一,大战结束时,日本帝国主义投降,欧洲老牌殖民主义势力一时难以卷土重来,社会主义阵营的发展壮大对帝国主义的牵制,都为民族运动首先在亚洲高涨、大部分亚洲国家在

战后初期赢得独立准备了条件。 答案:B 2、思路解析:这是一道基础练习题,要熟悉课本内容,并理解亚洲“四小龙”创造了世界经济发展史上的“奇迹”,已跻身中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行列。从地理位置分析,它们地处 答案:C 3、思路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识记能力和对相似历史事件的比较能力。二战后,亚洲有许多国家获得了独立,但本题的关键是考查独立后国家的性质,走“社会主义”道路是本题考查的重点问题。由课文内容得知:日本是资本主义国家,印度也没有建立社会主义,只有中国、 答案:C 4、思路解析:这道题要和中国经济政治发展相联系,在亚洲经济振兴中,一个最突出的现象就是中国经济的腾飞,而这一现象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即改革开放后的今天大陆经 答案:C 5、思路解析:本题主要是考查印度独立时的首任总理。尼赫鲁是当时国大党领袖,1950年印度宣布成立共和国,尼赫鲁出任首任总理;真纳是当时巴基斯坦总理,两国虽然都独立, 答案:B 填空题答案: 思路解析:(1)英国《蒙巴顿方案》肯定了印度大陆的独立,但分裂为两个国家——印度和 (2)西亚地区拥有丰富的石油 (3)中国香港地区依托祖国内地,发展和保持了经济的繁荣,是著名的国际贸易和金融中 答案:(1)《蒙巴顿方案》印度 (2)沙特阿拉伯 (3)国际贸易 简答题: 思路解析:海湾地区是世界上最大的产油区,但这里的石油资源最初并没有给当地人民带

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14课 冷战中的对峙

九年级下册历史第14课冷战中的对峙 学习目标: 1.记住“冷战政策”的内容及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表现。 2.理解“冷战政策”的目的、本质、影响。 3.了解“美苏争霸”的史实及霸权主义的危害。 学习过程: 1.阅读“冷战政策”,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1)什么是“冷战政策”?“冷战”的背景是什么? (2)“冷战”开始的标志是什么?开始于何时?“冷战”在经济、军事方面的表现分别是什么? (3)面对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采取的“冷战政策”,苏联采取了什么措施?对世界局势造成了什么影响? 2.阅读“美苏争霸”,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1)“美苏争霸”开始于何时? (2)在下列不同的阶段,“美苏争霸”各有什么特点? ①五六十年代: ②七十年代: ③八十年代: ④九十年代: 3讨论: (1)“冷战”的目的有哪些?由此可看出“冷战”的实质是什么? (2)“冷战”给世界带来了什么影响? (3)“美苏争霸”给世界带来了什么影响? 强化练习: 1.列举不同时期对立的两大军事政治集团 一战前: 一战时: 二战: 二战后:

2.“冷战”开始的标志是() A.“铁幕演说”的发表 B.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C.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D.北约组织的建立 3.把“冷战”推向高潮的事件是() A.“铁幕演说”的发表 B.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C.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D.北约和华约两大组织的建立 4.二战后,美苏从盟友走向对抗,其根源是() A.意识形态、国家利益的矛盾和冲突 B.二战消灭法西斯总目标的实现 C.为互相抢夺彼此的势力范围和控制区域 D.双方的实力对比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5.20世纪60年代,美苏争霸最典型的事件是() A.美国侵鲜战争 B.美国侵略越南战争 C.古巴导弹危机 D.苏联入侵阿富汗 6.右图漫画描绘的世界格局是() A.美苏“冷战” B.美苏争霸 C.美苏和平竞赛 D.美苏和平相处 7.材料一1947年美国提出了马歇尔计划即“欧洲复兴计划”。到1952年,美国共拨款130多亿美元帮助西欧和土耳其渡过了难关。 材料二《北大西洋公约》第5条规定:“对于欧洲或北美一个或数个缔约国的武装进攻,应视为对缔约国全体之进攻。”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回答,美国提出马歇尔计划的目的是什么?该计划的提出对欧洲产生了什么影响? (2)根据《北大西洋公约》成立了一个什么组织?该组织成立的目的是什么?操纵者是谁? (3)为了与美国对抗,苏联采取了什么措施? 8.“战时,要保持团结并不太难,因为有一个打败共同敌人的目标,这一点谁都清楚。艰难的工作在战后,那时,各种不同的利害关系往往会使同盟分裂。”——斯大林(1)材料中的“战时”、“共同敌人”、“同盟”分别指的是什么? (2)战后的历史验证了斯大林的话,请举出一例战后苏联与战时盟友相互敌对的史实。 (3)你能说说“使同盟分裂”的“各种不同的利害关系”都有哪些吗? (4)标志着“同盟分裂”的事件是什么?发生在何时?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2单元知识点梳理归纳

世界历史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新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古代亚非文明 第一课古代埃及 【课程标准】知道金字塔,初步了解古埃及文明。 1.尼罗河与古埃及文明 (1)兴亡:古埃及位于非洲东北角,尼罗河贯穿埃及南北,古埃及文明被称为“尼罗河的赠礼”。约从公元前3500年开始出现若干小国;公元前 3100年左右初步实现统一;公元前525年,被波斯帝国吞并。 (2)版图:经历了古、中、新三个王国时代,埃及成为强大的军事帝国,北至叙利亚和小亚细亚交界处,以及幼发拉底河上游,向南扩展到尼罗河“第四瀑布”。 (3)文明:太阳历是古埃及天文学的突出成就之一。象形文字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之一。 2.金字塔:古埃及文明的象征,反映了古埃及社会经济发展的较高水平,是古埃及人智慧的结晶。 3.法老的统治 (1)统治:法老是全国的最高统治者,集军、政、财、神等大权于一身,国王经常用王杖责打大臣。 (2)危机:随着社会矛盾的激化,王权受到挑战,胡夫金字塔之后越修越小反映了王权的衰落。

第2课古代两河流域 【课程标准】通过《汉谟拉比法典》,初步了解古代两河流域文明。1.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1)范围:“两河”指西亚的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两河流域又称“美索不达米亚”。 (2)建国:约从公元前3500年起,产生了一些以城市为中心的小国。 (3)统一:约公元前24世纪,实现了初步统一。 2.古巴比伦王国 (1)统一:公元前18世纪,第六代国王汉谟拉比完成了整个两河流域中下游地区的统一事业,建立了统一、强大的奴隶制国家。 (2)统治:实行君主专制制度,加强中央集权,制定了一部较为系统和完整的法典。 (3)影响:汉谟拉比在位时是古巴比伦王国最强盛的时期。 3.《汉谟拉比法典》 (1)地位: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 (2)内容:从法典中可知,古巴比伦分拥有公民权的自由民、无公民权的自由民和奴隶三个严格的社会等级;奴隶制度在古巴比伦相当发达,战俘是奴隶的主要来源,也有买卖奴隶的现象。家庭奴隶制是其一大特征。有许多关于租赁、雇佣、交换、借贷等方面的规定。 (3)意义:法典内容十分广泛,可以清晰地了解古巴比伦社会。法典中的规定说明商品经济在古巴比伦比较活跃。 (4)评价:《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王国留给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

人音版三年级音乐下册第四课 《音乐会》教案

人音版三年级音乐下册第四课《音乐会》 教案 第四课 《音乐会》 (三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聆听《苗岭的早晨》、《游 击队歌》、《那不勒斯舞曲》、《匈牙利舞曲》(第五号)教学 目标:1、聆听《苗岭的早晨》等四首不同风格的乐曲,犹如 参加一切音乐会活动,感受不同的音乐作品情绪,给我们一 次美的享受,并在这场音乐会中,能听辨各种独奏乐器的音色。2、听辨乐器,选择曲名与画面练习。教学重点、难点: 熟悉乐器的音色及种类准备:图片等教 学 流 程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导入1、播放《游 击队歌》和《苗岭的早晨》的第一名音响。2、设问:你能 听辨出两首作品的片段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3、揭示作品 的名称及演奏器乐的名称。2、学生说说。通过这四首乐曲 的欣赏,让学生感受了中外不同风格的乐曲,了解了一些关 于乐曲及作曲家的有关内容,还懂得了许多中外不同民族的 风俗,扩大了学生的视野。二、听《游击队击歌》1、简介 作品的背景及作曲家贺绿汀。2、聆听歌曲,出示歌谱。3、

复听歌曲。1、说说你所知道的游击队的故事。2、边听边看歌谱。3、会吹口哨的学生可试吹,也可以跟着音乐律动。 三、听《苗岭的早晨》1、出示《苗岭的早晨》的图片。2、播放乐曲。3、介绍乐器、口笛。1、说说看看这幅图你能想像一下苗岭的早晨的情景吗?2、学生欣赏苗岭的画面与音乐。四、欣赏《匈牙利舞曲》1、出示图片。2、初听乐曲。 3、听师介绍三角琴。 4、复听乐曲。1、看图,说曲子的情绪会是怎样的?2、说说乐曲的主奏乐器是哪一类。4、思考:主题曲调出现了几次?乐曲可分为几段?速度有无变化?每段情绪有什么不一样?五、欣赏《那不勒斯舞曲》1、讲述有关《天鹅湖》的故事。2、初听乐曲,想想:主奏乐器是什么?“吹、拉、弹”属于哪一种。3、展示。1、对芭蕾舞剧的初步认识。2、边听边说。3、学生欣赏芭蕾舞剧片段。 六、听辨练习1、浏览播放四首乐曲。3、师小结。1、小组合作,边听边完成。2、校对评价。熟悉曲调,完成作业。第二课时教学内容:学唱歌曲《嘹亮歌声》教学目标:1.学唱歌曲《嘹亮歌声》。2.在演唱的过程中,实践轮唱的演唱形式及其表现情绪。3.完成活动与练习(一)。教学重点、难点:掌握轮唱的基本演唱形式。课前准备:、节奏卡片等教 学 流

人教版2020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四单元第14课 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备课素材 新人教版

第四单元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14课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 1.德、意、日法西斯专政的建立是本课的重点。学习时,可以用绘制表格的方式来进行总结归纳。 2.欧洲、亚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是本课另一个重点。学习时,可以通过观察《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前法西斯德国的侵略扩张示意图》,并结合德、日两国执行的对外政策,来了解欧洲和亚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以及给世界和平带来的威胁及影响。 3.德、日法西斯专政建立的原因是本课的难点。学习时,可结合一些图表数据以及相关史料,来归纳理解德、日法西斯专政建立的原因,并与罗斯福新政放在一起进行横向比较,明确德、日与美国都受到了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影响,只是选择了两条不同的道路,美国是通过自身改革摆脱了经济危机,而德国和日本则企图通过对外侵略扩张来转嫁经济危机。 1.表格归纳法。通过图表的方式总结德、意、日法西斯专政建立的异同。 2.横向联系法。通过世界历史和中国历史的横向联系,了解日本法西斯专政的建立。 3.漫画观察法。通过漫画欣赏的方式,理解德、意、日法西斯化的实质,了解法西斯专政的内外政策及对世界和平的影响。 4.史料分析法。通过对史料的分析,了解德、意、日法西斯专政建立的原因和影响。 图片导入

20世纪二三十年代,意大利、德国、日本先后建立了法西斯政权,欧洲、亚洲战争策源地形成。法西斯政权对内实行独裁统治,对外进行侵略扩张,并最终形成了侵略性的军事政治集团“柏林—罗马—东京”轴心,即轴心国集团,世界笼罩在战争的阴云之下。这幅漫画所表现的就是这三个法西斯国家头目企图蚕食世界的情形。怪兽头部是德国元首希特勒,他是德国法西斯头目。背部是意大利首相墨索里尼,他是意大利法西斯党魁。尾部是日本内阁首相东条英机,他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日本法西斯主犯之一,也是日本军国主义的代表人物。这三人组成的怪兽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世界掀起了一场血雨腥风。 电影导入 1976年公映的英国影片《苦海余生》是根据历史上的真实事件改编而成的,影片描绘的是“圣路易号”船上一群普通的德国犹太人因希特勒的统治而无法在祖国安身,不得不离开德国前往古巴避难的故事。《苦海余生》(另译名《漂泊天地苍茫时》)以极其凝练、生动的电影语言和富有表现力的细节,让那些犹太人的遭遇极大地震撼了观众的心灵。 1939年,纳粹法西斯大张旗鼓地将社会各个阶层的犹太逃亡者安置在一艘豪华客轮内,载他们至古巴的哈瓦那避难。然而,当轮船抵达哈瓦那港后,古巴政府却拒绝船上的犹太裔乘客入境,这是纳粹早就预料到的结果。凭此,纳粹党证明了“犹太人是世界上最不受欢迎的种族”这一荒谬的结论,从而为希特勒的种族清洗政策找到了一个合理的借口。希特勒为什么要迫害犹太人?除了迫害犹太人,希特勒和他的法西斯政权还有哪些罪恶?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些内容。

三年级音乐下册《嘹亮歌声》教案

三年级音乐下册《嘹亮歌声》教案 教学目标: 1.在演唱《嘹亮歌声》中实践轮唱的演唱形式及其表现的情绪,激发对唱歌的兴趣 2.正确演唱歌曲,掌握轮唱的演唱方法 3.能为歌曲设计表现形式,提高编创能力 教学重、难点:掌握轮唱的基本演唱形式 教具准备:钢琴录音机歌片图片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听音乐进教室 二师生问好 三创设情境:“爬小山”在教师指导下做和声训练 四复习歌曲导入:1《草原上》 2老师与你们合作一下(初步感受轮唱) 师生讨论:这首歌曲我们变换演唱形式它有怎样的特点(像这样的演唱形式曲调是一样的但不是一起进入需要把歌唱的队伍分成两部分,一部分先唱一部分后唱轮流进入这种形式就称为轮唱)五聆听歌曲《嘹亮歌声》 1你能听出歌曲的演唱形式 2.分析歌曲看歌谱再听一遍引导学生看图形谱:两个人的睑部二次进入线条是一样的 3学唱第一声部教师范唱第一声部曲调

(1)设问:大家在看谱时有没有发现曲调有一个什么规律每隔几小节的第一拍有一个什么休止符 (2)每4个小节为一句共四句全班分四组学生每组自学一句(教师巡视重点指导第二句) (3)分组接唱第一声部相互纠正教师指导 (4)交换乐句再次接唱 (5)完整地唱好第一声部 4.学唱轮唱: (1)全班分为两部分A唱第一声部B唱第二声部先学唱第二部最后一句 (2)在教师指挥下唱二声部轮唱 (3)填入歌词要唱得自信声音要明朗、悠扬切忌喊叫 五歌曲编创与表现 ⑴设计演唱形式(如结束句可以不同时结束即第一声部先结束第二声部晚结束;也可以同时结束)分组展示、点评表扬有创新的小组 (2)打击乐伴奏 六拓展 欣赏中外优秀的合唱作品 七教学小结激发学习热情.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4课 《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小关初中九年级历史自主学习方案 科目:九年级历史下册课题:14、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主备课人:余治孟时间:2013-1 班级:组别:学生姓名:组长签名:______ 【学习目标】 1.知道《联合国家宣言》和雅尔塔会议的基本内容。 2.了解与斯大林格勒战役、诺曼底登陆和攻克柏林有关的史实。 【重点】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斯大林格勒战役、雅尔塔会议、诺曼底登陆和攻克柏林战役。【难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自我发现】 一、《联合国家宣言》 阅读教材第80页,并结合小字部分和插图,请回答: ⑴背景:法西斯国家于1940年9月27日签订《德意日三国同盟条约》结成了侵略性军事同盟。⑵时间:年1月1日。 ⑶国家:、、、等26个反法西斯国家在共同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 二、斯大林格勒战役 阅读教材第81--82页,并结合小字部分和插图,请回答: ⑴时间:年7月到年2月。 ⑵结果:军队获得了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胜利。 ⑶意义及影响:这次战役的胜利是苏德战场的转折点,同时也构成了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从此,开始掌握在同盟国家手中,德、意、日法西斯国家陷入被动挨打的局面。 三、雅尔塔会议 阅读教材第82--83页,并结合小字部分和插图,请回答: ⑴时间是:年2月。在苏联克里米亚半岛_____举行的、、______三国首脑会议是反法西斯同盟最重要的一次会议。 ⑵内容:①要彻底打败,迫使它无条件投降。②战后由苏、美、英、法四国占领。③成立联合国④同意在欧洲战事结束三个月后,参加对日作战。四、诺曼底登陆和攻克柏林 阅读教材第83--86页,并结合小字部分和插图,请回答: ⑴诺曼底登陆:1944年在6月6日,_____在精心准备后,在法国北部的______实施登陆,开辟了__________。使德军陷入了苏军和盟军的东西夹击之中。 ⑵攻克柏林:时间是:年4月30日。5月8日,德国正式向同盟国投降,欧洲战争结束 ⑶二战结束:1945年9月2日,正式签署投降书,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合作探究】 1、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不同的国家为什么能超越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不同建立世界反法西斯同盟?这一同盟的建立产生了什么影响? 2、列举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具有转折意义的重要战役。(包括时间、地点、交战双方、结果) 25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4课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4课《冷战中的对峙》教学设计 课程标准要求: 简述杜鲁门主义等史实,了解美苏"冷战"对峙局面的形成,初步认识霸权主义对人类进步和安全的威胁。 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中的一课,上接二战后美国经济、军事、政治实力的加强和资本主义霸主地位的确立;下承苏联的解体和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特别是当今霸权主义仍不断威胁到世界的和平与安全,因而本课有重要地位和教育意义。 学情分析: 地处乡镇中,九年级大部分的学生已经具备了自主学习历史的基本能力,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而且学生们已经掌握二战的影响,学习了二战后美国经济的发展,了解了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这些都为本课的学习做了很好的铺垫。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要求学生掌握:冷战政策,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北约和华约组织,美苏争霸的典型事件:古巴导弹事件,越南战争,阿富汗战争。 (2)通过美国冷战政策在政治,经济,军事方面的表现,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分析、综合归纳和运用能力。通过分析美苏争霸的三个阶段及特点,培养学生全面,正确看待历史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比较美国、苏联争霸的局面,加强学习的条理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二战后,美苏从盟友关系变为敌对,随着北约和华约的形成,双方开始了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对峙。美苏两国的争霸,不仅影响了世界和平,而且影响到世界的局势。注意对学生进行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的教育。 教学重点和难点: 美国的冷战政策及其表现是重点; 美苏争霸中变化的实质是难点。 学习方法:归纳法、指导自主学习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检查预习情况,查看预习作业。 2.展示图片,请学生回忆二战给世界带来的影响。 提出假设:如果你生活在1945年,战争结束后你最大的心愿是什么? 3.分析战后各国情况:了解美国经济、军事实力位居世界第一,而苏联则成为有能力与美国抗衡的国家,那么双方关系将怎样发展,从而导出冷战政策。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主动让学生参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讲授新课 1、冷战政策 (1)提问并请学生在课本上找出冷战的定义, (2)美国为什么会提出冷战政策? (师生共同完成) 美国想凭借强大的实力称霸世界;美国的称霸野心遭到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遏制;二战刚刚结束,人们对战争深恶痛绝,和平成为时代的主流,美国不敢发动战争。 (3)美国将怎样实施冷战? 学生看书后回答冷战的三个表现: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北约的成立,教师对回答进行

嘹亮歌声

《嘹亮歌声》 教材分析: 这是一首曲调规整,词意简练而富有意境的日本儿童歌曲。歌曲形象地描绘了儿童们在大自然中面对远山纵情欢唱的情景,抒发了孩子们对大自然的无比热爱之情。歌曲为4/4拍,由四个乐句组成的一段体结构。歌曲运用了轮唱这一手法,使音乐有着动荡飘逸之感,营造了悠扬的歌声遥相呼应在空中回荡的美妙效果。 全曲每乐句都以第二弱拍进行,乐句间运用了旋律的模进,使音乐富有动感。第三乐句在变化重复了第一乐句曲调后,旋律向上推进,从而把欢唱的情绪推向高潮。那缭绕远方的歌声在空中回荡,令人陶醉。 教学目标: 1、在演唱《嘹亮歌声》中,感受强、弱的节奏,弱起演唱的特点,能准确的填词演唱。 2、在演唱《嘹亮歌声》中,实施轮唱的演唱形式及其表现的情绪。 3、通过演唱《嘹亮歌声》,培养孩子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1、强拍休止弱拍演唱的特点。 2、唱好二声部轮唱。 教学难点: 1、准确的掌握弱拍起演唱的特点。 2、唱好二声部轮唱。 教学用具: 钢琴、电子琴、录音机、多媒体、大歌篇、口风琴、打击乐器。 教学方法: “卡农”教学方法;“柯尔文”教学手势;“声势”教学方法 教学多媒体运用: 1、在本节课当中为了使学生准确地掌握强拍休止的节奏特点,运用多媒体手段播放节奏的图谱、歌曲的伴奏,解决了歌曲的重、难点; 2、在接触新歌曲当中通过课件图片的展示使学生更加的了解歌曲的出处,完成了教学目标; 3、在学习歌曲当中,课件中的歌篇准确、直观的展示了歌曲的旋律,解决了歌曲中

的重、难点。 教学过程: (一)准备阶段 1、听音乐进教室 (播放电子琴的节拍让学生听着节奏用自己的方式表现进教室) 2、节拍练习 (让学生听教师所给出的节拍用自己的动作表示出强与弱。) (1)师:“同学们请你们听老师给出的节拍是几拍子的,用自己的方式表示出来。”生:听节奏在教室的场地用自己的动作表示强和弱,并回答是强还是弱。 师:“请大家随着节奏走一走!”(用双响筒敲击节拍与学生一起感受节拍的强弱)(2)节奏停止进一步进行下一步的练习。 师:“请同学们把手收起来踩着节奏走一走!” 生:听节奏用身体的肢体语言表示强与弱。 (3)节奏停止 师:“同学们的表示方式都很特别,下面请大家随着节奏把拍点读出来!” 生:听节奏用1 2 3 4读出来表示节拍。 师:与学生一起读拍点并继续敲击双响筒。在读拍点的同时还播放课件。 (4)节奏停止 师:“同学们,让我们试着把第一拍默读,看看谁的反映最灵敏。” 生:听节奏按要求省略强拍,并同时继续用肢体语言表示其他的节拍。 师:引导学生用此种节奏边表示边走回座位。 师:“大家刚刚的表现都非常棒,下面让我们随琴唱一唱。”(给手势主音DO引导学生唱长音DO,并及时纠正气息及发声的位置。) 生:随着老师的手势轻声高位置演唱。 师:依次给出其它音的手势及琴的音高并引导学生演唱。(给出低音SOL并将SOL连DO演唱再唱MI) 生:再次演唱每个音。 师:“看,老师的手势给出了怎样的节奏?” (将刚刚练习的几个长音连起来用手势表示,让学生看并为唱做准备。)

【历史】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知识梳理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知识梳理 第一单元古代亚非文明 第一课古代埃及 一.尼罗河与古埃及文明 1.古埃及位于非洲东北角,世界上最长的河流尼罗河贯穿埃及南北。每年尼罗河定期泛滥,当洪水退去后,两岸留下肥沃的黑色淤泥,非常有利于农业生产。因此,古埃及文明被认为是“尼罗河的赠礼”。 2.约从公元前3500年开始,在尼罗河下游陆续出现了若干个小国家。公元前3100年左右,古埃及初步实现了统一,之后经历了古王国时代、中王国时代和新王国时代三个时代。在新王国时代法老图特摩斯三世统治时期,埃及成为强大的军事帝国,版图向北延伸至叙利亚和小亚细亚交界处和幼发拉底河上游,向南扩展到尼罗河“第四瀑布”。 3.公元前525年,波斯帝国吞并古埃及;后来,亚历山大帝国和罗马帝国先后占领古埃及,古埃及近3000年的文明没有延续下去。 4.古埃及的科学和文化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中天文学、数学和医学最为突出。太阳历是古埃及天文学的突出成就之一。古埃及的象形文字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之一。 二.金字塔 1.在尼罗河西岸,漫漫黄沙吹拂下的金字塔,就像一群饱经风霜的历史老人,默默诉说着古埃及文明的悠深久远。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反映了古埃及社会经济发展的较高水平,是古埃及人智慧的结晶。 三.法老的统治 1.金字塔的修建,反映了古埃及国王的无限权力。古埃及的国王称法老。法老作为全国最高的统治者,集军、政、财、神等大权于一身。在宗教上,法老被认为是“神之子”,具有无上的权威。大臣见国王时,要匍匐在地上,吻国王脚下的土地。国王发起怒来,还经常亲自用王仗责打大臣。 2.随着社会矛盾的激化,王权受到多方面的挑战。胡夫金字塔之后,古王国时代的金字塔越修越小,反映了王权的逐渐衰落。 第2课古代两河流域 一.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1.“两河”,是指西亚的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两河流域,又称“美索不达米亚”,意即“两河之间的地方”,大体上是以今天伊拉克首都巴格达为中心的狭长地带。 2.大约在公元前2400年,两河流域实现了初步统一。在后来的1800多年里,两河流域几度统一,也屡遭外族入侵和内部战乱。古巴比伦王国时期,汉谟拉比建立了统一、强大的奴隶制国家。 3.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很早就发明了文字。他们通常用削成三角形尖头的芦秆或木棒做笔,在未干的软泥板上压刻出符号。这些符号的线条由粗到细,很像木楔,所以由这种笔画构成的文字被称为“楔形文字”。苏美尔人还根据月亮的盈亏变化制定了阴历,一年354天,并设置闰月来调整阴历和阳历之间的天数差距。计数法中的60进位制也是两河流域人发明的。 二.古巴比伦王国 1.古巴比伦王国原是幼发拉底河中游的一个小国。第六代国王汉谟拉比对外采取远交近攻的策略,完成了整个两河流域中下游地区的统一事业,建立了一个庞大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4课 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 教案

课题:第四单元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14课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 教学目标: 1、了解意、德、日法西斯专政建立的背景、过程或史实及法西斯恐怖政策。 2、掌握德国法西斯专政的影响和欧亚两个战争策源地的形成及其危害。 3、通过合作探究了解欧亚战争策源地的形成和法西斯对世界和平的威胁,认识到德、日、意侵略集团是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罪魁祸首。 教学重点:意大利、德国和日本法西斯政权的建立和法西斯政策。 教学难点:法西斯建立的原因和危害。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1、复习旧知:检查作业,复习上节内容并小结。 请学生回答:罗斯福新政的措施、特点和作用分别是什么? 2、导入本课:请学生看下列两幅图,并问这两个标志是什么?同学们认识吗? 图1 图2 待学生回答后小结,图1为法西斯(fasces),图2为纳粹(Nazi )。当1929-1933年经济危机来袭时,德国、日本是如何应对的?从而转入课题。 二、教学新课 (一)检查预习情况。请按课文填写完整《历史学法大视野》上预习部分的空格。 然后思考回答下列问题: 1、意大利法西斯政权是何时由谁建立的?【1922年,墨索里尼。】 2、希特勒上台后对内建立恐怖独裁统治,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对内:(1)利用“国会纵火案”,打击德国共产党,逮捕和迫害大批共产党人和进步人士;解散工会;(2)焚烧大量的进步书籍,加强思想控制;大肆迫害和屠杀犹太人。】 3、军部是日本法西斯势力的核心。日本法西斯积极推动对外扩张,其主要侵华史实有哪些?【史实:(1)1931年,日本关东军策划九一八事变,发动了蓄谋已久的侵华战争;(2)占领了中国的东北三省,扶植建立伪满洲国,并进一步蚕食中国华北地区;(3)1937年7月7日,日本制造七七事变。中国全民族抗战开始。】 (二)课堂探究?合作学习 1、探究一希特抛的法西斯统治 阅读下列材料

《嘹亮歌声》教案

《嘹亮歌声》教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教材分析 只是一首曲调规整,词意简练而富有意境的日本儿童歌曲。歌曲形象地描绘了儿童们在大自然中面对远山纵情歌唱的情景,抒发了孩子们对大自然的无比热爱之情。 歌曲为4/4拍,由四个乐句组成的一段体结构,歌曲运用了轮唱这一手法,是音乐有着动荡飘逸之感,营造ile悠扬的歌声遥相呼应在空中回荡的美妙效果。全曲每乐句都以第二弱拍进行,乐句间运用了旋律的模进,使音乐富有动感。第三乐句在变化重复了第一乐句曲调后,旋律向上推进,从而把欢唱的情绪推向高潮。那嘹绕远方的歌声在空中回荡,令人陶醉。 教学目标: 1、在演唱《嘹亮歌声》中,感受强、弱的节奏,弱起演唱的特点,能准确的填词演唱。 2、在演唱《嘹亮歌声》中,实施轮唱的演唱形式及其表现的情绪。 3、通过演唱《嘹亮歌声》,培养孩子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1、强拍休止弱拍演唱的特点。 2、唱好二声部轮唱。 教学难点: 1、准确的掌握弱拍起演唱的特点。 2、唱好二声部轮唱。 教学方法: 听唱法;“柯尔文”教学手势;“声势”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一)准备阶段 1、节拍练习

(让学生听教师所给出的节拍用自己的动作表示出强与弱。) (1)师:“同学们请你们听老师给出的节拍是几拍子的,用自己的方式表示出来。” 生:听节奏在教室的场地用自己的动作表示强和弱,并回答是强还是弱。 师:“请大家随着节奏走一走!”(用双响筒敲击节拍与学生一起感受节拍的强弱) (2)节奏停止进一步进行下一步的练习。 师:“请同学们把手收起来踩着节奏走一走!” 生:听节奏用身体的肢体语言表示强与弱。 (3)节奏停止 师:“同学们的表示方式都很特别,下面请大家随着节奏把拍点读出来!” 生:听节奏用1 2 3 4读出来表示节拍。 (4)节奏停止 师:“同学们,让我们试着把第一拍默读,看看谁的反映最灵敏。” 生:听节奏按要求省略强拍,并同时继续用肢体语言表示其他的节拍。 师:引导学生用此种节奏边表示边走回座位。 师:“大家刚刚的表现都非常棒,下面让我们随琴唱一唱。”(给手势主音DO引导学生唱长音DO,并及时纠正气息及发声的位置。) 生:随着老师的手势轻声高位置演唱。 师:依次给出其它音的手势及琴的音高并引导学生演唱。(给出低音SOL 并将SOL连DO演唱再唱MI) 生:再次演唱每个音。 师:“看,老师的手势给出了怎样的节奏” (将刚刚练习的几个长音连起来用手势表示,让学生看并为唱做准备。) 5 5 3 2 ︱1- - - ︱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全册知识点复习提纲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 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 15世纪晚期,莫斯科大公伊凡四世自称“沙皇”。 一、彼得一世改革:18世纪初,向西方学习,实现富国强兵。 1.背景(原因):盛行农奴制,封闭落后,工商业发展极其缓慢。 2.领导人:18世纪初,彼得一世。 4. 目的:改变俄国落后面貌,实现富国强兵。 5.内容:①政治上:建立了中央集权的行政体制,进一步加强了沙皇的专制权力; ②军事上:他创建了一支纪律严明的新式常备军,要求贵族必须到军队或行政机构为国家服务,按功劳和才能提拔人才; ③经济上:鼓励兴办手工工场,准许工场主购买整个村庄的农奴; ④文化上:推行文化教育,派遺留学生,创办科学院,开办学校,创办报纸; ⑤生活方式上:提倡西方的礼节和生活方式。 6.作用:①俄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大大増强,一跃成为欧洲军事强国,为对外扩张准备了条件。 ②以强兵和学习西方科学技术为目的,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 7.局限性:农奴制进一步强化,后来成为俄国社会发展的障碍。 二、废除农奴制: 1.背景(原因):农奴制严重制约俄国的经济发展。 2.领导人:186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 4.目的:巩固沙皇的统治。 5.主要内容:①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可以改变身份,自由转换职业。 ②农奴在获得解放的同时,可以获得一份土地 ,但是必须出钱赎买。 6.意义:①1861年农奴制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②改革废除了农奴制,促进社会的各个方面出现了新的气象; ③推动了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④但农奴制的参与仍然存在,影响俄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7.局限性:农奴制残余依然存在,影响着俄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8.比较两次改革: 彼得一世改革是代表地主阶级的改革,强化农奴制; 1.根本原因:南北两种不同经济制度之间的矛盾(焦点是奴隶制度的废存问题) 2.导火线:1861年3月林肯当选为总统。 3.领导人:林肯。 4.开始:1861年4月南方奴隶主挑起内战。 南北方矛盾: 南方奴隶制种植园经济;北方资本主义工商业。 南方反对提高关税、支持扩张奴隶制;北方相反。 5.转折点:1862年9月,联邦政府审时度势,颁布《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作用:激发了广大黑人奴隶和农民的革命积极性。踊跃参军,扭转了战场不利的局面。 6.结果:1865年南北战争以北方胜利而告终。 7.影响:①性质:是美国历史上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 ②美国维护了国家统一,废除了奴隶制。 ③清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障碍,为以后经济的迅 国家统一、社会稳定是经济发展的基础保障;重视科教,制定政策要结合国情;要勇于创新,敢于改革。 1.原因: ①幕府统治危机:19世纪中期,日本处于 德川幕府统治之下。实权掌握在幕府将军手中。德川幕府推行锁国政策,造成日本与外界隔绝,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内忧) ②民族危机:19世纪中期,美国打开日本国门,强行签订不平等条约,开放港口。(外患) 1868年,倒幕派“王政复古” 政变,结束了幕府的统治,改年号为“明治”。 3.主要内容: 政治上: 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 军事上:实行征兵制,建立新式军队,提倡武士道。 经济上:推行地税改革,在“殖产兴业”的号召下,大力发展近代经济。 社会生活:提倡 “文明开化” ,向西方学习,改造日本的教育、文化和生活方式。 5.影响:①是日本历史的重大转折点,日本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道路,实现了富国强兵,开始跻身资本主义强国行列。 ②明治维新保留了大量旧制度的残余,军国主义色彩浓厚。日本强大起来后,很快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 (局限性) 第二单元 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 一、开始: 1.时间:19世纪六七十年代。 2.标志:电力的广泛应用(“电气时代”) 美国和德国处于领先地位。 3. 二、成就: 1.电力成为新能源: 前提: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 成就:爱迪生发明耐用的白炽灯泡 、碱性蓄电池、电影摄影机和放映机等。他在纽约建立了美国第一座火力发电站。其他发明:发电机、发动机、电焊机、电钻、电话、电车、电报等。 时代特征:人类社会进入“电气时代”。 2.内燃机和新的交通工具: 3.化学工业和新材料: 三、影响: 四、补充 三次革命的代表发明 ★第6课 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 一、人口增长和大众教育 1.人口增长: 工业革命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人口的迅速成长。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工人阶级队伍不断壮大。劳动力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越来越多的人放弃农业生产,专门从事工业和商业。 2.大众教育:19 世纪中期以后,为了适应工业化发展的需要,欧洲国家开始推广大众教育,德国和法国最早建立起国家教育体系。从,1870年开始,英国、法国开始对儿童实行免费义务教育。 二、城市化:工业革命开始后,随着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农村人口不断流向城市,城市越来越大。随着城市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在发生着变化。 P25图 三、环境污染和贫富分化加剧: 第三单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 一、根本原因:在两次工业革命推动下,欧洲主要国家的经济迅速发展。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二、两大军事集团: 1882年组成的三国同盟(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和20世纪初建立的三国协约(英、法、俄)。 三、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巴尔干半岛被称为欧洲的“火药桶”) 一战开始标志: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 四、交战双方:同盟国集团和协约国集团(意大利后来加入协约国集团) 五、进程: ①战争主要在欧洲战场; ②欧洲战场分东线、西线、南线三条战线; ③后来,战争逐渐扩大到非洲、亚洲、等地; ④凡尔登战役有“绞肉机”“屠场”之称; ⑤美国在1917年加入协约国作战; 八、影响:①规模空前,先后有30多个国家和15亿人口卷入战争。 ②造成了大量人员伤亡。 ③大大削弱了欧洲的力量,从根本上动摇了欧洲的优势地位。 ④大战还削弱了帝国主义的殖民力量,进一步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觉醒。 九、重要插图:P44一战前后的欧洲 一、十月革命前的俄国 ①1861年农奴制改革后,俄国依然很落后。 ②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俄国国内各种社会矛盾激化。 要求,反而要将第一次世界大战进行到底,引起人民的更大不满。 二、十月革命 1.背景:①前线俄军遭遇惨败②俄国经济濒于全面崩溃 ③临时政府迫害布尔什维克党人 ④列宁认为布尔什维克党必须通过武装起义夺取政权。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