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15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14课 冷战中的对峙教材解析 (新人教版)

2015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14课 冷战中的对峙教材解析 (新人教版)

2015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14课 冷战中的对峙教材解析 (新人教版)
2015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14课 冷战中的对峙教材解析 (新人教版)

 第14课 冷战中的对峙

一、知识梳理

二、重点难点分析

(一)课本重点分析

1.冷战政策

背景:二次大战结束后,美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居于世界第一位,它称霸世界的野心日益膨胀,但美国又不得不正视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

含义:美国带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除武装进攻之外一切手段的敌对行动,以“遏制”共产主义。这种政策被称为冷战政策。

表现:

①政治:杜鲁门主义——1947年3月,杜鲁门在国会发表演说。他提出的“遏制共产主义”、干涉别国内政、加紧控制其他国家的纲领和政

策,后来被称为“杜鲁门主义”。它的出台,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美苏冷战开始。

②经济:“马歇尔计划” ——以杜鲁门主义为起点,美国在经济方面推行了援助西欧的“马歇尔计划”(即“欧洲复兴计划”)。

③军事:建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苏联采取了针锋相对的措施,成立了华沙条约组织。至此,美苏冷战局面最终形成。美苏开始了长达半个世纪之久的对峙。

2.苏美争霸:

起止:从20世纪50年代赫鲁晓夫担任苏联领导人后,美苏展开了长达三十多年的争霸。1991年苏联解体,标志着长达半个世纪的美苏两极格局结束。

实质:美苏两国在实力的基础上,为了各自国家的利益,对世界势力范围的划分。

表现:

(1)五六十年代:苏联的军事实力远不如美国,因此美国在争霸过程中占有优势,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的解决,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2)70年代:美苏争霸达到高潮。美国由于深陷越南战争实行战略收缩。而苏联随着经济军事实力的增强,采取积极进攻战略,1979年出兵阿富汗。

(3)80年代:由于长期的争霸,导致苏联经济负担沉重,人民生活水平下降,戈尔巴乔夫提出以军备控制为中心的战略收缩,1989年从阿富汗撤军。美国因为扩充军备成为最大的债务国,经济遇到西欧和日本的激烈竞争,美国同意有限的缓和。

认识:美国等大国违背客观的历史潮流,实施霸权主义,直接威胁世界安全、和平与发展。

(二)课本难点分析

1.美苏争霸、冷战、两级格局有何联系和区别?

①美苏争霸是冷战政策的主要内容,是两极格局的主要表现形式。

②冷战是战后美国和苏联为首的两大阵营的对抗。战后40多年立美苏两大政英之间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意识形态等方面进行的紧张激烈的对抗。但是并没有动用大规模的武力和军事冲突。③两极格局是由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苏联及其盟友,组成强有力的集团,彼此对立,谁都不占绝对优势与统治地位的形势。那时的美国和苏联就是

两“极”,由此形成的世界格局被称为两极格局。

2.冷战政策的手段有哪些?

总而言之,就是封锁与遏制,这是冷战政策的根本方式,也就是不与敌对国家进行经济、外交、军事合作,不助长敌对联盟的参与国的经济发展,封锁敌对(主要是北约和华约两大阵营的敌对)联盟的可能变得强大的渠道。

3.美苏争霸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和启示?

美苏争霸根本上来说是两国综合国力之间的综合较量,在前阶段军事实力是最主要的参考指标,而往后经济实力所占地位越来越重要。两国为了争夺军事上的优势都把大量国家资源投入军备竞赛,对经济发展造成了长远的损害。美国方面最典型的例子就是60年代末开始的经济危机和70年的滞胀,而苏联的影响则更大,由于经济长期畸形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无法得到应有的提高,国内矛盾不断激化,成为最终导致国家解体的最主要原因之一。

美苏争霸的历史教训是相当深刻的。首先各个国家,尤其大国应该放弃争夺世界霸权,相互携手合作,维护世界的和平和稳定。各个国家都应该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制订外交政策,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给予坚决抵制。各国应该放弃争夺军事优势的做法,将主要精力和资源用于经济发展和建设,提高以经济和教育实力为核心的综合国力,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三、学法指导

1.要点法:本课内容虽然比较多,但是中考的考点却只有一个:简述杜鲁门主义等史实,了解美苏“冷战”对峙局面的形成,初步认识霸权主义对人类进步和安全的威胁。只有这样学习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事半功倍。

2.比较法:

时间特征事件

五六十年

代美国在争霸中处于

优势

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柏林

70年代美国战略收缩,苏

联积极进攻1979苏联出兵阿富汗;中美关系正常化

80年代美苏双方战略缓和1989年苏联从阿富汗撤兵

3.识图法:对于60年代的美苏争霸态势,可以通过漫画《赫鲁晓夫和肯尼迪的较量》,进行理解。漫画中的人物指赫鲁晓夫和肯尼迪,他们正在起劲地扳手腕,说明古巴导弹危机是两国实力的较量,是美苏争霸的表现。他们的另一手则分别按向控制对方的导弹按钮。这反映当时美苏关系极度紧张,战争已经一触即发。另外通过赫鲁晓夫的大汗淋漓,可以反映出美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强于美国,美国在当时的美苏争霸中占有很大优势。

四、中考命题分析

本部分内容重点突出,中考命题主要集中在冷战对峙局面形成(1947年,杜鲁门主义出台)和两极格局结束的标志(1991年,苏联解体),命题的题型主要以选择题为主。

五、中考试题分析

例1.二战后,为稳定资本主义和遏制共产主义,美国积极推行冷战政策。冷战开始的标志是( )

A.“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B.“马歇尔计划”实施C.《北大西洋公约》签订 D.《友好互助条约签订》解析:本题考查对课本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冷战政策开始的标志

是1947年杜鲁门在国会发表演说,宣称美国有领导“自由世界”的使命,以“防止共产主义的渗入”。杜鲁门提出的“遏制共产主义”、干涉别国内政、加紧控制其他国家的纲领和政策,后来称为“杜鲁门主义”,它的出台,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的破裂、美苏之间冷战的开始。

例2.(2014年徐州市)1945年5月8日,美国驻苏联参赞凯南

说:“人们在欢呼雀跃……他们以为战争结束了,而战争才刚刚开始。”此处刚刚开始的“战争”是指

A.一战 B.二战 C.“冷战” D.科索沃战争

解析:本题考查对史料的理解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题干中的时间:1945年5月8日,这个时间是二战在欧洲战场结束的时间,而需要注意的是随着二战的结束,美国和苏联两个超级大国开始进行冷战。

答案:C

例3.(2014年自贡市)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对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实行“冷战”政策。将“冷战”推向了高潮的重要事件是( )

A.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 B.美国推出“杜鲁门主义”

C.美国实施“马歇尔计划” D.“北约”和“华约”组织的建立

解析:本题考查对课本知识的理解能力。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

冷战政策的开始,在冷战政策的推动下,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组织和以苏联为首的华约组织相继成立,美苏争夺世界霸权,世界呈现两极化格局,冷战政策达到了高潮。

答案:D

例4.(2014年南京市)二战后初期,罗伯特·奥本海默曾说:“我们或可以预料一下这样的情形,两个大国都可以毁灭对方的文明和生机,虽然自身也处于危境。”这里的“两个大国”指的是( )

A.英国和德国 B.美国和苏联 C.德国和日本 D.英国和法国

解析:二次大战结束后,美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居于世界第一位,它称霸世界的野心日益膨胀,但美国又不得不正视在二战中成长起来的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因此美国和苏联两个超级大国展开了争霸战争,严重威胁了世界和平。

答案:B

例5.俄罗斯总统普京曾说:“华约和苏联解体后,北约实际上失去了存在的价值”,你认为普京此话的含义是( )

A.国与国之间应该友好合作 C.世界局势日趋缓和

B.世界两极格局已经终结 D.经济全球化趋势日

解析:本题考查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和灵活运用能力。在华约和苏联

解体前,北约和华约两个军事集团对峙,世界呈现两极化格局。华约和苏联解体后,两极化格局终结了,北约失去了与之抗衡的集团,因此普京说“北约实际上失去了存在的价值”。

答案:B

作者简介:杜建平,淄博市高青县青城中学历史教师,大学本科学历,中学一级教师。在《中学历史教学参考》《基础教育》《中小学教学研究》《山东教育》《第二课堂》《考试报》《中学历史快递》《中学生学习报历史周刊》《新课程》《现代教育导报》《中学历史教学参考报》《少儿智力开发报》等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试题1000余篇。2005年参与编写中央教科所教学参考书(九上历史·地图出版社),并参与编写教学辅导用书30多部。2004获得山东新闻类稿件评选一等奖;2005年被评为高青县教学能手。

九年级下册历史书

一、五四运动 导火线: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 地点:_____ 口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能体现五四运动性质的口号是“___________”。 两个阶段:⑴第一阶段以____为主,运动中心在____,斗争 方式是____、____、____等;⑵第二阶段6月3日以后, 斗争中心由____移到____,____成为运动的主体,斗争 方式是____、____等。 结果及表现 :五四爱国运动取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中共一大 基础条件:①阶级基础:工人阶级队伍壮大。 ②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的传播。③组织基础:各地的早期共产党组织。 会议召开的情况:___年_月,中共“一大”在___召开, 后改在___________举行。___、___、___ 等13名代表参加大会。 主要内容:①党的名称:_____。②奋斗目标:推翻____ _ 政权,建立_____专政,实现_____。③中心任务: 组织和领导 _____。④领导机构:中央局,书记_____。 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的认识 :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史实,使我们认识到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给中华民族带来了希望和光明,从而 增强对中国共产党的热爱与敬仰。 (二)课堂助学题: (1)新旧民主主义革命有什么区别?(参看综合能力训练P46) (2)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中国也是战胜国,为什么仍然摆脱不 了主权被侵犯的命运? (3)什么是五四精神? (4)系统总结: 五四运动(原因→经过→结果→意义)党的诞生(条件→成立→意义) ↓↓↓ 三个基础中共一大开天辟地 (三)巩固反思题: 1、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时间和地点分别是【】 A.1919年,北京 B.1921年,上海 C.1924年,广州 D.1927年,武汉 2、右图是北京大学为纪念一场爱国运动而发行的纪 念章,上面铸有“警告同胞毋忘国耻”的文字。 它所纪念的这场运动【】 A.揭开了中国民主革命的序幕 B.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C.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 D.宣告了国民大革命的开始 3、周恩来总理曾说过,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就是从天安门到 天安门。你认为一前一个“天安门”和下列哪一历史事件有关?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5课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教材解析(新人教版)

第15课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一、知识梳理 二、重点难点分析 (一)课本重点分析 1.“一超多强” (1)两极格局的结束: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美苏对立的两极格局不复存在。两极格局结束的标志是1991年底苏联解体。 (2)当今世界格局的特点:由两极的格局发展成“一超多强”。“一超”是指美国,“多强”是指日本、欧盟、中国、俄罗斯等国家和国家联盟。目前,美国仍将保持世界唯一超级大国的地位,“一超多强”的局面还将继续下去。但从长远看,世界格局向多极化发展的趋势是不可避免的。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的根源在于经济结构的多极化。 (3)“一超多强”

①“一超”:二战后美国的霸权野心在不断的膨胀,从遏制共产主义发展到试图凭借强大的国力称霸世界,从充当西方世界的盟主发展到确立“领导”世界的全球战略目标,并不时的大肆动用武力和采取“单边主义”行动以贯彻自己的战略意志。科索沃战争就是一例。) ②“多强”——欧盟、日本、中国和俄罗斯等国家和国家联盟的实力不断增强,成为牵制美国称霸世界、促进世界格局多极化的重要力量。 (4)影响世界格局的因素:在新的世界格局的形成过程中,经济实力越来越具有决定性作用。各国致力于实现长期、稳定和持续的经济发展,力争在新的世界格局中占据有利地位。 2.科索沃战争 (1)背景:当前世界地区冲突、民族矛盾、宗教纷争不断;霸权主义利用并介入这些矛盾纷争,直接威胁世界安全。 (2)经过:1999年3——6月,美国为首的北约越过联合国安全理事会,轰炸南联盟,给南联盟造成巨大人员伤亡和物质损失。5月8日,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遭到袭击,三名中国记者牺牲。 (3)影响:科索沃战争是美国对多极化趋势的挑战,对世界格局产生了重要影响。科索沃 战争表明,世界多极化趋势是长期的、曲折的斗争过程。科索沃战争使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主导地位受到严重挑战。 (二)课本难点分析 1.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形势的多极化趋势。 当今世界格局由两极发展成为“一超多强”。美国无论从经济和军事力量来讲都远远超过其他国家。美国从二战后一直保持了资本主义强国的优势,俄罗斯、日本、西欧、中国的力量均有不同的发展,在国

九年级(下册)世界历史教材分析报告

九年级下册世界历史教材分析 一、教材知识体系: 九年级世界历史下册共8个单元,属世界现代史的畴。世界现代史是指从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直至当今,约92年的世界历史,以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为标志分为两个历史时期:其中,1917——1945年是社会主义国家兴起和现代资本主义发展、竞争的时期是下册书前四个单元主要容;1945年至今为世界现代史第二个时期,又称当代世界史时期,它以美两极对抗到世界多极化格局的出现与发展为主要特征。后四个单元大体上就是这一历史时期的史实。 二、单元知识体系与教学要点分析 1、基本线索:世界现代史,有四大基本线索: 一是社会主义国家的出现到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与扩大再到社会主义运动遭到严重挫折 二是资本主义在各种因素的冲击下不断调整、发展 三是社会主义力量与资本主义势力之间的长期对抗,以及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 四是在世界民族运动的打击下,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瓦解、崩溃。 2、具体知识脉络与要点分析: 第一单元: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主要讲述俄国十月革命和联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俄国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列宁实行新经济政策使俄顺利完成了到社会主义的过

渡,斯大林实行高度集中的斯大林模式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他们先后对社会主义道路进行了探索,最终1936年联建立工农社会主义国家。 第二单元: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 本单元介绍一战结束后帝国主义的分赃会议,重新划分世界,建立世界新的统治秩序,巴黎和会确立了欧洲,西亚,非洲的凡尔赛体系华盛顿会议确立了东亚,太平洋地区的新秩序。 第四课介绍了1929-1933年席卷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大危机引发第二次世界大战,美国面对危机总统罗斯福实施新政使美国经济恢复过来,渡过危机。而德国、意大利、日本面对危机采取了法西斯专政,法西斯势力的猖獗加速世界大战的爆发。 第三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 二战全面爆发前夕英、法西方大国一味实行绥靖政策,慕尼黑阴谋断送了捷克斯洛伐克也助长了法西斯的气焰,加速了二战爆发,闪击波兰,消灭荷兰比利时卢森堡等小国,突破马奇诺防线灭法国德国法西斯横扫欧洲,炸英国不列颠之战使西线无战事,突袭联使欧洲剩下一个战场德战场,太平洋战争美国的加入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使世界反法西斯看到曙光,斯大林格勒战役成为转折点,欧洲第二战场诺曼底登陆使二战加快结束,德国正式签署投降书,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欧洲战争结束,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二战这是一场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 第五单元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

2020年最新九年级历史(下)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 2020年最新 第1课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通过阅读资料、自学课文、观看历史地图等,使学生了解西班牙、葡萄牙在 拉丁美洲的殖民统治,英国在印度的殖民统治,激起殖民地人民反抗殖民统治和殖民掠夺的斗争, 19世纪爆发了拉丁美洲的民族独立运动和印度的民族大起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本课的学习和探究引导学生初步学会运用历史和现实联系的思维方法, 来分析思考拉丁美洲和亚洲长期落后的原因,激发学生发奋图强的民族责任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引导学生学习和概述玻利瓦尔和章西女王领导反抗殖民统治斗 争的主要事迹,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辩证的观点,分析和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认识历史人物在历 史发展过程中的杰出影响和作用,其爱国主义优秀品质,值得学习和推崇。 教学重点:殖民地人民反抗殖民统治的原因,章西女王、玻利瓦尔。 教学难点:殖民地人民反抗殖民统治的原因。 教学方法:讲述法、问题创设、师生互动、合作探究。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景导入主题 导入新课:爱德华多·加莱亚诺在《拉丁美洲被切开的血管》中写道: 黄金和白银热/刻在剑柄上的十字/携带秘密武器的神回来了/像饿狼般贪婪黄金/波托西的光辉:白银的周期/西班牙人养牛,别人喝奶/骑士和马的分工/波托西的废墟,白银的时代/洒下鲜血和热泪 伴随着新航路的开辟,西班牙、葡萄牙走上殖民扩张的道路。拉丁美洲处于西班牙、葡萄牙的 殖民统治之下。有句名言告诉我们:“有压迫就有反抗。”面对殖民者的疯狂掠夺和压迫,殖民 地人民展开了怎样的反抗斗争呢? 二、自主学习梳理新知 1.19世纪初,拉丁美洲的绝大部分地区仍处于__西班牙__和__葡萄牙__的殖民统治之下。 2.19世纪初,在__美国独立战争__和__法国大革命__的影响下,拉丁美洲地区掀起了一场__反抗殖民统治__、__争取民族独立__的运动。 3.在南美洲北部地区,__玻利瓦尔__解放了__哥伦比亚__、__委内瑞拉__和__厄瓜多尔__等地,成立了“大哥伦比亚共和国”;在南美洲南部地区,__圣马丁__领导了__阿根廷__、__智利__、__秘鲁__的独立运动。圣马丁和玻利瓦尔被誉为南美的“__解放者__”。 4.19世纪中期,印度已沦为英国的殖民地。当时,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进一步加强了对印 度的__经济掠夺__和__政治压迫__。 5.1857年, __印度土兵__首先起来反抗英国殖民者。年轻的__章西女王__领导军民与英军 展开激战。章西失陷后,她率军转战外地。战斗中,她身先士卒,直到壮烈牺牲。 6.印度民族大起义沉重打击了__英国殖民者__,反映了__印度民族意识的觉醒__。这次起义也是__19世纪中期亚洲民族解放运动__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三、合作探究生成能力 探究一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的背景和影响。

第14课冷战中的对峙(教案)

第14课冷战中的对峙(教案) 上元中学俞学文 一、学习目标 1.通过阅读教材、历史资料和历史图片,了解冷战政策的表现及影响; 2.通过了解古巴导弹危机、越南战争等典型历史事件,理解美素争霸对世界产生的影响 3.通过对美苏冷战局面形成的学习,认识到霸权主义给人类进步与和平带来的危害,树立正确的世界历史价值观。 二、重点与难点 1.重点:美国冷战局面的形成 2.难点:美苏冷战局面形成的原因及影响 三、教学过程 1.导入:阅读1945年美国驻苏参赞凯南的语录,通过设问,引出“冷战”,导入新课 2.新课: (1)什么是“冷战”?学生通过阅读教材,找出冷战政策的含义; (2)为什么要“冷战”?学生通过阅读材料,归纳出冷战局面出现的原因; (3)冷战局面如何形成?学生通过阅读教材,找出冷战政策的三个表现。 教师点拨: ①通过观看《杜鲁门主义的提出》视频片段,知道杜鲁门主义是怎么出台的?其实质是什么?有什么影响? ②通过阅读材料和历史漫画,理解马歇尔计划的影响; ③通过示意图和材料的展示,让学生知道北约组织和华约组织的建立,了解两极格局的形成。 (4)美苏争霸: ①概述美苏争霸的起止时间; ②通过表格的展示,让学生知道美苏争霸的大致过程。 (5)深度探究: ①设问:美苏为什么要展开“冷战”而非直接军事冲突?那么朝鲜战争、古巴导弹危机、越南战争、苏联占领阿富汗等史实又说明了什么问题呢?两问题的设计主要是引导学生得出美苏冷战的影响; ②学以致用:随着中国经济实力发展壮大,我们应该给世界带来什么?对这一问题的回答是建立在充分理解美苏冷战的原因和影响的基础上,如何正确地看待中国经济的崛起,中国在世界舞台上扮演一个什么角色。 (6)小结本课:通过“年代尺”示意图,小结本课知识点,帮助学生梳理考点,完善课堂笔记。 (7)巩固练习:当堂完成导学案上的《巩固练习》部分。 上课时间:2013年12月24日

《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教材解读提要 (2)

《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教材解读提要 九年级下册的内容主要包括世界近代史的一部分和世界现代史的全部。 一、世界近代史部分 (一)第二次工业革命 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初进行的第二次工业革命,是在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基础上发生的一次产业革命。但又与第一次工业革命有所不同:第一,这次工业革命在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同时展开,其影响迅速波及世界各地。第二,它以电力、电机的发明与应用为主要标志,并由此引发工业动力和产业结构、生产组织和人类社会生活领域的连锁变革。这场革命的重大变化就是以电力代替蒸汽力,电能成为社会生产和国民生活中占主导地位的能源,使人类由“蒸汽时代”进入“电气时代”;第三,它使资本主义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由自由资本主义演变为垄断资本主义。一个由少数资本主义强国奴役所有殖民地和附属国的世界殖民体系,与一个由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统治下的全世界范围的生产和交换体系,即无所不包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最终确立。 该学习主题以电力的广泛应用为切入点,使学生对第二次工业革命有一个初步的感性认识,同时可让学生比较第二次工业革命同第一次工业革命相同的和不同的特点。通过对本茨、莱特兄弟、爱迪生等发明家的典型事例的学习,认识这些发明家的成就的取得,除了有他们成功的个人因素,如敏捷的观察力、丰富的想像力、活跃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等之外,还需要有社会条件的支持与保护,如社会生产与生活的需要、相对先进的技术支持、社会舆论与社会制度对发明创造的鼓励与保护等。 (二)近代科学与思想文化 该学习主题的主要内容是16世纪至20世纪初人类在科学与思想文化方面所取得的主要成就。人类的进步与发展不仅仅是经济的进步与发展,而且也是人类精神的进步与升华的过程,并集中表现在包括科学、文学、艺术在内的文化的发展与进步。从历史的发展来看,一切有形的、物质的成果都将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失去它的使用价值,而精神产品和文化成果则永远是人类历史宝库中的瑰宝。 通过对牛顿、达尔文、爱因斯坦等人主要理论贡献和科学成就的了解,认识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线索以及科学家在历史上举足轻重的作用,树立为科学献身的精神。这里需要向学生简要介绍哥白尼开启近代科学技术之门的历史地位。重点说明牛顿是近代自然科学的集大成者,他对自然科学作了理论上的总结;达尔文在进化论上的贡献是划时代的,他对生命的起源和演变作了理论上的说明,并得到了实践的验证;爱因斯坦是近代科学技术的终结者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开创者,他的相对论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科学事业的发展。通过对以伏尔泰为代表的启蒙思想家的思想和活动的了解,认识18世纪发生于法国的启蒙运动是继文艺复兴后又一次大规模的思想解放运动,为法国大革命作了思想和理论准备。伏尔泰对封建制度和天主教会的尖锐批判,为法国大革命准备了批判封建主义的锐利思想武器。通过对伏尔泰思想的了解,说明一场深刻的社会革命或变革,需要有长期而深刻的思想舆论准备,思想解放是新社会产生的号角。通过对以莎士比亚、托尔斯泰主要文学作品,达·芬奇、凡·高杰出的绘画作品,以及贝多芬《英雄交响曲》的了解,认识近代文学艺术群星璀璨的局面是在当

全国青年教师素养大赛一等奖第14课冷战中的对峙教案

第14课冷战中的对峙 一、学习目标 1、了解“冷战”政策,包括二战后美国经济、军事、政治实力的加强和资本主义霸主 地位的确立;“杜鲁门主义”出台及其影响;马歇尔计划的实施和实质;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成立。 2、通过概括美国“冷战”政策在政治、经济、军事方面的表现,培养归纳历史事物的 能力。 3、通过本课学习,真切感受到美苏争霸世界的斗争,造成了国际局势的动荡不安,给 世界和平带来了严重影响,认识到霸权主义对人类进步和安全的威胁。 二、学习重难点 重点:美国的“冷战”政策及其表现 难点:50年代至70年代末,美苏争霸经历了三个阶段,双方互有攻守。国家的实力和彼此的关系决定了其对外政策,如何理解这一点是本课的难点 三、课前预习 填空题: 1.二战后,美国带领,对苏联等采取了除武装进攻之外一切手段的敌对行动,以“遏制”共产主义。这种政策被称为。 2.1947年,杜鲁门提出的“遏制”、干涉、加紧控制其它国家的纲领和政策,后来被称为“杜鲁门主义”。 3.20世纪50年代,担任苏联领导人后,美苏开始了长达三十多年的争霸。五六十年代,在美苏争霸中占据优势。 4.1979年12月,出兵占领了阿富汗。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温故知新:二战中美国与苏联的国家关系怎样?(他们联合打击轴心国法西斯集团。如:1942年发起签署《联合国家宣言》,成立世界反法西斯联盟;1944年6月,美英盟军在诺曼底登陆开辟欧洲第二战场,配合苏军对德作战,结束欧洲战事;其间举行了雅尔塔会议、波茨坦会议,确定了对法西斯作战的统一步调;1945年与中国等亚洲国家共同对日作战,取得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 课件演示导读提纲(引导学生探索、交流、讨论、练习。) 1.美国为什么要采取“冷战”政策?“冷战”政策的本质是什么?

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14课 冷战中的对峙

九年级下册历史第14课冷战中的对峙 学习目标: 1.记住“冷战政策”的内容及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表现。 2.理解“冷战政策”的目的、本质、影响。 3.了解“美苏争霸”的史实及霸权主义的危害。 学习过程: 1.阅读“冷战政策”,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1)什么是“冷战政策”?“冷战”的背景是什么? (2)“冷战”开始的标志是什么?开始于何时?“冷战”在经济、军事方面的表现分别是什么? (3)面对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采取的“冷战政策”,苏联采取了什么措施?对世界局势造成了什么影响? 2.阅读“美苏争霸”,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1)“美苏争霸”开始于何时? (2)在下列不同的阶段,“美苏争霸”各有什么特点? ①五六十年代: ②七十年代: ③八十年代: ④九十年代: 3讨论: (1)“冷战”的目的有哪些?由此可看出“冷战”的实质是什么? (2)“冷战”给世界带来了什么影响? (3)“美苏争霸”给世界带来了什么影响? 强化练习: 1.列举不同时期对立的两大军事政治集团 一战前: 一战时: 二战: 二战后:

2.“冷战”开始的标志是() A.“铁幕演说”的发表 B.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C.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D.北约组织的建立 3.把“冷战”推向高潮的事件是() A.“铁幕演说”的发表 B.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C.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D.北约和华约两大组织的建立 4.二战后,美苏从盟友走向对抗,其根源是() A.意识形态、国家利益的矛盾和冲突 B.二战消灭法西斯总目标的实现 C.为互相抢夺彼此的势力范围和控制区域 D.双方的实力对比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5.20世纪60年代,美苏争霸最典型的事件是() A.美国侵鲜战争 B.美国侵略越南战争 C.古巴导弹危机 D.苏联入侵阿富汗 6.右图漫画描绘的世界格局是() A.美苏“冷战” B.美苏争霸 C.美苏和平竞赛 D.美苏和平相处 7.材料一1947年美国提出了马歇尔计划即“欧洲复兴计划”。到1952年,美国共拨款130多亿美元帮助西欧和土耳其渡过了难关。 材料二《北大西洋公约》第5条规定:“对于欧洲或北美一个或数个缔约国的武装进攻,应视为对缔约国全体之进攻。”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回答,美国提出马歇尔计划的目的是什么?该计划的提出对欧洲产生了什么影响? (2)根据《北大西洋公约》成立了一个什么组织?该组织成立的目的是什么?操纵者是谁? (3)为了与美国对抗,苏联采取了什么措施? 8.“战时,要保持团结并不太难,因为有一个打败共同敌人的目标,这一点谁都清楚。艰难的工作在战后,那时,各种不同的利害关系往往会使同盟分裂。”——斯大林(1)材料中的“战时”、“共同敌人”、“同盟”分别指的是什么? (2)战后的历史验证了斯大林的话,请举出一例战后苏联与战时盟友相互敌对的史实。 (3)你能说说“使同盟分裂”的“各种不同的利害关系”都有哪些吗? (4)标志着“同盟分裂”的事件是什么?发生在何时?

人教版九年级世界历史下册教材分析

人教版九年级世界历史下册教材分析 一、教材知识体系: 九年级世界历史下册共8个单元,属世界现代史的范畴。大家都知道,世界现代史是指从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直至当今,将近80年的世界历史,以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为标志分为两个历史时期:其中,1917——1945年是社会主义国家兴起和现代资本主义发展、竞争的时期;1945年至今为世界现代史第二个时期,又称当代世界史时期,它以美苏两极对抗到世界多极化格局的出现与发展为主要特征。后四个单元大体上就是这一历史时期的史实。 二、单元知识体系与教学要点分析 1、基本线索:综观世界现代史,有四大基本线索:一是社会主义国家的出现到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与扩大再到社会主义运动遭到严重挫折;二是资本主义在各种因素的冲击下不断调整、发展;三是社会主义力量与资本主义势力之间的长期对抗,以及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四是在世界民族民主运动的打击下,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瓦解、崩溃。 2、具体知识脉络与要点分析:第五单元“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主要阐述了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在“斯大林模式”的长期束缚之下,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经济衰败,加之各国改革的失败,西方“和平演变”攻势和戈尔巴乔夫“新思维”的影响,东欧发生剧变,苏联解体,社会主义处于低潮;第六单元“亚非拉国家的独立和振兴”,主要讲述20世纪五六十年代,帝国主义殖民体系逐渐崩溃。第三世界各国的力量不断发展壮大,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而且把当今世界普遍关注的热点——巴以问题写入了教材;第七单元“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二战后,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为了进一步称霸世界,对社会主义国家采取“冷战”政策,甚至进行局部战争,如朝鲜战争、越南战争等,苏联为了取得同美国同等的霸权地位,也推行对外称霸的政策,古巴导弹危机是双方正面较量的开始,1979年侵略阿富汗把这一政策推向了极至,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阵营对峙的局面长达三十多年;随着东欧剧变和苏联的解体,二战后形成的两极格局崩溃,世界格局呈现“一超多强”和多极化趋势;20世纪八、九十年代,随着冷战的结束,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的发展趋势,经济全球化趋势加速发展。第八单元是一个现代文化的专题——“现代科学技术和文化”,主要阐述了从20世纪四、五十年代开始的第三次世界性科技革命的发展以及由此带来的机遇与竞争;关于文学的发展,主要讲述了20世纪欧美文学的代表人物及作品;现代美术主要介绍了欧美现代派艺术的集大成者——毕加索及其成就;现代音乐和电影

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在近几年的中考中,历史学科的地位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历史成绩的优劣越来越大地影响到中考总成绩的提高,影响到升学。历史学科采用开卷考试的形式,这既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转变过去长期以来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切实减轻学生负担,又可以全面提高初中生的知识面,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为了能让学生在中考中取得优异成绩,考试理想学校,我在复习中以《九年义务教育初中历史课程标准》为指导方向,以教材为根本,突出复习过程和检查评价的落实:面向全体学生,分层指导和要求。不断变革教学方法,指导教学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不断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实现我校今年中考既定的总体目标作出应有的贡献。 二、复习备考安排 第一轮:基础知识复习 1、复习时间:20**年2月—4月上旬 2、复习内容: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世界近代史、世界现代史部分,分单元,分章节,依据课程标准和考点要求复习,强化知识点,考点,夯实基础,培养基本技能。 3、复习方法:抓住主干知识。因为这一阶段是第一轮复习,重视课本,让学生认真听好课,抓住知识,抓线索,抓问题,抓重点。把分散的历史事实,历史概念,阶段特征等纳入完整的学科体系之中,

变成主干知识网络。采取“滚动式”复习,依据课本、单元知识考试连前不连后,夯实基础,过好考点关。 第二轮:专题复习 1、复习时间:2021年4月中旬—5月中旬。 2、复习内容:专题一、近现代中国人民的抗争与探索史。专题 二、中国近现代经济发展史。专题三、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革命和改革。专题四、近代国际关系格局的演变。专题五、三次科技革命和经济全球化。专题六、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与民族解放运动史。专题七、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专题八、时事热点。在记忆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对历史现象,历史概念,历史材料,历史结论,历史阶段特征等形成概括性、本质性、特征性认识的能力。经过整理知识,系统化知识,形成相互联系的知识,灵活应用课本知识作答。突破重点、难点,运用知识,检查堵漏知识盲点。 3、复习方法:采取分专题、分知识点复习法,以知识网络为线,专题分块复习和考试 第三轮:综合复习 1、复习时间:2021年5月下旬—中考前。 2、复习内容:注重政史综合综合、适应开卷考试,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 3、复习方法:这一轮复习体现基础训练和能力培养相结合,全面系统而又重点突出,通过综合检测、模拟训练,查漏补缺,加强应试技巧和解题方法指导。用中考常见题型把初中阶段重点知识展现出

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16课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教材解析 新人教版

第16课世界经济的全球化 一、知识梳理 二、重点难点分析 (一)课本重点分析 1.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1)经济全球化的背景:20世纪八九十年代,随着东西方冷战结束,国际形势趋于缓和,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的发展趋势。 (2)经济全球化的含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各国经济联系日益密切,世界性经济交往日益增多,在世界经济发展过程中,各国经济联系日益密切,逐渐成为一个整体。 (3)经济全球化的表现:国际投资和国际贸易迅速增长;跨国公司的影响增大,生产活动的全球化趋势加快。1995年1月1日,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是世界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一个重要表现。 2.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1)积极性: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国家间经济往来的障碍逐步减少,企业可以越来越多地根据自己的需要在世界范围内组织经济活动,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各国经济相互依存、互相竞争。 (2)消极性:发展中国家由于科技水平和经济实力较弱,在国际竞争中常常处于不利境地。一方面,跨国公司常常把一些技术水平低、污染程度高的企业从发达国家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另一方面,国际风险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影响进一步加大。例如:1997年,国际金融市场风险引发了亚洲金融危机,亚洲很多国家经济受到严重打击,政局动荡。 (3)中国的应对经济全球化:中国在顺应经济全球化的潮流同时,制定了防范风险的有效政策,引进国外的投资和技术,学习先进的经济管理经验,促进了经济的高速发展。2001

年中国上海成功的举办了第九届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成员领导人会议;同年,中国也正式成为WTO的一员。中国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二)课本难点分析 1.经济全球化的出现原因 (1)形成原因: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各个地区之间从隔绝走向交流,世界贸易体系也逐渐建立起来,开始了经济全球化的过程。 (2)迅速发展的原因:(1)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了生产技术不断更新,生产力迅速提高,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根本的推动力。(2)层出不穷的新型交通和通讯方式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基本的技术手段。(3)两极格局的结束为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消除了障碍。(4)市场经济制度的普遍认可。(5)国际协调机制不断加强,成为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必要条件。 2.经济全球化的特点 特点:生产的全球化,贸易的全球化,金融的全球化,投资的全球化,消费的全球化。 3.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如同一把“双刃剑”,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负面影响。 正面影响:①经济全球化有效地利用世界各地的资源,为各国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会,也极大地丰富和方便了人们的日常生活。②经济全球化使一些国家变得更具有竞争力、创造力和创新精神,从而使国家能富裕起来。③全球化意味着新的经济增长,虽然在这期间存在着增长的风险,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国民财富在日益增长,都是全球化的受益者。 ④由于世界范围的国际分工,经济全球化使每个民族和民族国家都在经济和技术的进步中得到自己应得的一份机会。⑤经济全球化促进了国家间特别是大国间的协调与合作。⑥一些发展中国家抓住新的发展机遇,缩短了与发达国家的经济差距,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有所提高。⑦推动了知识经济的兴起和发展。 负面影响:①由于民族国家内部和民族国家之间的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经济全球化使穷国愈穷,富国愈富,特别是扩大了南北两极分化和贫富差距。②经济全球化会造成全球生态系统的过度开发与破坏,威胁着人类的生存。③经济全球化是以发达国家为主导的,他们往往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先进的科技手段和制定国际规则的便利,冲击着发展中国家的主权,便利了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嫁危机,东南亚金融危机就是例证。④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由于南方国家间经济实力有限,经济结构趋同而缺少互补性,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差距也在扩大,使南南合作的进一步发展受到限制,面临挑战。 三、学法指导

九下第14课冷战中的对峙

课题: 第14课冷战中的对峙 一、教材内容分析 本课着重介绍二战后世界格局演变的情况。二战后,美国和苏联争夺世界霸权,美国针对苏联展开冷战,最终形成两极争霸的格局。美苏的争霸,不仅影响了世界的和平,进而影响到世界的局势。所以本课的历史在世界现代史上具有重要的影响。 二、课程标准 知道杜鲁门主义、“北约”与“华约”,了解美苏“冷战”对峙局面的形成。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冷战政策及其表现,美苏争霸的典型事件古巴导弹危机等。 能力目标:通过美国冷战政策在政治、经济、军事方面的表现。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分析、综合归纳和运用能力。通过分析美苏争霸的三个 阶段及特点,培养学生全面、正确看待历史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美苏两国的争霸,认识到争霸不仅影响了世界和平,而且影响到世界的局势,对学生进行提高国家的综合实力,反对霸权主义, 维护世界和平的教育。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美国的冷战政策及其表现,两极格局形成、结束的标志。 难点:美苏争霸对世界格局的影响。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展示: 美国国旗苏联国旗 教师:这是哪两个国家的国旗? 学生:美国和苏联的。

教师:在二战中美国和苏联是什么样的关系呢? 学生:1942年,随着《联合国家宣言》的颁布,两国确立了盟友的关系,并肩作战,为打败法西斯国家作出了重大贡献。 展示: 美苏领导人在雅尔塔会议中美苏会师 二战中美、苏士兵亲切拥抱二战时美苏士兵合影 教师:二战结束了,美国和苏联这两个大国的关系由战时的紧密合作变成了战后的拔刀相向,这道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设计意图:利用两国国旗导入,较为自然。通过二战中的一些图片让学生了解到两国的关系,然后进行一下转折,给学生设一个悬念,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导入新课的学习。) (二)教师引领,合作探究 一、一个新战场的开启 展示:美国二战后经济占世界的比重

最新部编版九年级历史2018年下学期九年级下册-知识点

最新教材|2019春季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高清完整版电子课本,速速收藏预习! ●●第1课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 一、拉美独立运动 1、拉丁美洲的地理概念:美国以南的美洲地区。 2、杰出代表:“南美解放者”——玻利瓦尔 二、印度民族起义(1857—1859) 1、原因:英国完成工业革命后,加紧对印度的经济剥削和政治统治,激起了印度人的反抗。 2、领导力量:封建王公。 4、主力:印度土兵 5、杰出代表:章西女王——印度民族女英雄 6、意义:沉重打击了英国殖民统治,反映了印度民族意识的觉醒。是19世纪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第2课俄国的改革 1、15世纪晚期,莫斯科大公伊凡四世自称“沙皇”。 2、彼得一世改革:18世纪初,向西方学习,实现富国强兵。内容:建立了中央集权的行政体制,进一步加强了沙皇的专制权力。他创建了一支纪律严明的新式常备军;鼓励兴办手工工场,准许工场主购买整个村庄的农奴;要求贵族必须到车队或行政机构为

国家服务,按功劳和才能提拔:派遺留学生,创办科学院,开办学校,创办报纸,推行文化教育;提西方的礼节服饰与生活方式。作用:俄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大大増强,一跃成为欧洲军事强国,为对外扩张准备了条件。 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 3、农奴制改革:原因:封建农奴制度阻碍于资本主义发展。主要人物:亚历山大二世 主要内容: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可以改变身份,自由转换职业。农奴获得“解放”时,可以得到一块份地,但必须出钱赎买。 意义:是俄国近代历史的转折点,改革废除了农奴制,促进社会各个方面出现了新的气象,推动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但农奴制的参与仍然存在,影响俄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第3课美国内战---南北战争(1861—1865) 1、根本原因:南北两种经济制度的矛盾(焦点是奴隶制度的废存问题) 2、导火线:1861年3月林肯当选总统。 3、开始:1861年4月南方奴隶主挑起内战 4、转折:两个法令的颁布(1862年9月) 1862年《宅地法》,鼓励农民到西部耕种。《解放黑人奴隶宣言》,从1863年元旦起,南方叛乱地区的奴隶永远获得认真自由,并可以以自由人身份加入北方军队。

九下历史电子课本

九年级历史下册电子课本可复制Word版 第1课俄国十月革命 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俄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大战后期,1917年3月,俄国爆发“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二月革命后,俄国建立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它与二月革命中建立的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同时存在。临时政府掌握着主要权力。 1917年4月,长期流亡国外的布尔什维克党领导人列宁回到俄国首都彼得格勒。在车站广场,他受到成千上万工人和士兵的欢迎。临时政府继续执行反人民的对外政策,并力图扑灭国内的革命火焰。 由于形势发生了变化,布尔什维克党在8月确定了武装起义的方针,11月6日晚,列宁秘密来到彼得格勒的起义总指挥部——斯莫尔尼宫,领导起义。11月7日,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取得胜利。 彼得格勒武装起义胜利后,俄国建立起世界上第一个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列宁当选主席。苏维埃政权随即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来。 苏维埃政府及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建立新型的无产阶级政权;将银行、铁路和大工厂企业收归国有;颁布《土地法令》,没收地主和寺院的土地,分配给农民耕种;同德国、奥匈帝国议和,

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1918年3月,苏维埃俄国首都从彼得格勒迁到莫斯科。 然而,国内外的反动势力联合起来,企图把新生的苏维埃政权扼杀在摇篮中。经过三年艰苦的国内战争,1920年苏俄粉碎了外国的武装干涉和国内的反革命叛乱,取得了国内战争的胜利,巩固了世界第一个无产阶级国家。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由此诞生。十月革命的胜利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第2课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新经济政策 国内战争结束后,苏俄进入和平建设时期。苏维埃政权面临的首要任务是恢复被战争严重破坏了的经济,在列宁的领导下,1921年苏俄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根据新经济政策,农民在向国家交了粮食税以后,余粮归自己支配,他们的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除大型企业仍然由国家管理外,允许私人和外国资本家经营一些中小型企业;废除生活必需品的配给制,恢复自由贸易由

九年级历史下学期的教学计划

九年级历史下学期的教学计划 九年级历史下学期的教学计划 初三的历史面临会考,可以说初三历史是整个初中历史教学的 重中之重。本期学校安排我继续任教初三年级6个班的历史教学工作,我的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打好初三历史会考这场攻坚战,争取在会考时取得一个理想的成绩。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从现在开始就要积极备战历史会考。为了能给今年的历史会考打好基础,特制定初三历史本学期的工作计划,具体内容如下: 初三是新课改,新教材和老教材相比,在知识的处理上,有许 多不同的地方,这就需要我们认真备课,认真学习新课标,深度挖掘教材,钻研教材,深刻领会新课改的精髓,以便能更好的适应会考的灵活多变性。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尤其是初三的历史。面对初中日益灵 活的历史会考,备课是一定要深度挖掘教材,全面吃透教材,灵活传授教材,对课堂上的每一分钟都要精打细算,认真设计好课堂的没一个环节。备好教材的同时,还一定要备好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备课时,一定要充分考虑到这个时期学生的心理,充分调动起他们的积极性。

初三的学生,课业负担很重,课余不可能有时间背历史,这就要求上课时保证课堂效率,当堂的知识争取当堂掌握。通过对新课标的'学习,我们力争:讲课内容少而精,线索简单而清晰,课堂给同学一定的时间当堂消化本节课的知识 初中生对于知识多数是死记硬背,不求甚解,这就更要求我们要不断的在他们面前提醒,重复,也就是说我们要加大检查力度,使学生的脑子里始终都装着历史.将各班分成兴趣小组,选出小组长,由小组长负责提问,教师利用自习时间进行抽查.。 初三的学生由于学习压力较大,情绪比较容易波动。对此,我们应和其他任课教师联系,时刻掌握着每个学生的状况,并且及时的对症下药,争取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 2—3月讲授世界历史下册 4月复习中国历史1---3册 5月复习中国历史4册、世界历史上、下册 6月总复习及迎接毕业回考

山东省肥城市王庄镇初级中学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14课 冷战中的对峙导学案

第14课冷战中的对峙 学习目标 1、了解“冷战”政策,包括二战后美国经济、军事、政治实力的加强和资本主义霸主地位的确立;“杜鲁门主义”出台及其影响;马歇尔计划的实施和实质;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成立。 2、通过概括美国“冷战”政策在政治、经济、军事方面的表现,培养归纳历史事物的能力。 3、通过本课学习,真切感受到美苏争霸世界的斗争,造成了国际局势的动荡不安,给世界和平带来了严重影响,认识到霸权主义对人类进步和安全的威胁。 二、学习重难点 重点:美国的“冷战”政策及其表现 难点:50年代至70年代末,美苏争霸经历了三个阶段,双方互有攻守。国家的实力和彼此的关系决定了其对外政策,如何理解这一点是本课的难点 学习过程 【走进历史,自主学习】 二战中美国与苏联为了取得反法西斯国家,进行了密切的合作,他们多次一起召开参加会议,部署协调作战;在战场上两国军队协同作战,共同杀敌,最终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然而战后,双方根据实力确立了势力范围,形成美苏对峙的局面。正如英国的一句外交名言:我们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二战结束后,由于意识形态的不同和美苏外交战略的相互遏制,他们从战时同盟关系变成了战后敌对关系。 (一)阅读教材、自主学习。(快速浏览课本找准答案,勾画知识;若找不到,做好记录,组内交流) 1、什么是冷战政策?.美国为什么要采取“冷战”政策? 2、什么是杜鲁门主义?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有何影响? 3、美苏争霸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美苏争霸开始于____________年代,结束于______________。 (二)、合作探究、交流展示【小组长带领,完成下列问题】 任务一|美国实行冷战政策在政治、经济、军事上各有什么表现?冷战政策的本质是什么? 任务二、苏联采取哪些措施应对西方国家的“冷战”? 任务三“冷战”政策开始和两极格局形成的标志各是什么? 任务四、美苏争霸可以划分为哪几个阶段?各阶段的表现有什么特点?相应的重大事件是什么?

第14课冷战中的对峙.doc

第14课冷战中的对峙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能真切感受到美苏争霸世界的斗争,造成了国际局势的动荡不安,给世界和平带来了严重影响,认识到霸权主义对人类进步和安全的威胁。 通过讲述美苏争霸中双方战略态势及政策的演变,使学生认识到:一个国家的外交政策既受国际形势的影响,更由本国的国力尤其是经济实力制约;同时还应意识到大国的对外政策既会在一定程度上左右国际局势,还会对其本国实力产生正面或负面的影响。 知识与能力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二战后美国登上资本主义世界霸主地位的原因和表现;“冷战”的定义;“杜鲁门主义”的内容和实质;马歇尔计划的目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性质。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能够简述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70年代末美苏争霸的典型事件: 60年代古巴导弹危机,70年代美国深陷侵越泥潭,1979年苏联出兵占领阿富汗等。 引导学生思考“在美苏争霸过程中,既有紧张又有缓和”这一知识点,从而培养学生全面地、历史地分析问题的能力和习惯。 利用电脑多媒体创设“古巴导弹危机”的历史情景,从而引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从图片中提取有效历史信息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参与课堂活动与同学分析冷战政策出台的背景,归纳冷战的具体表现,探究冷战政策带来的影响,加深对冷战对峙局面的理解。 在教师和同学的协作下,学会用表格的形式总结美苏争霸的史实。 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学会利用教科书,提取教科书和其他资料中的有效历史信息,了解认识美苏争霸攻守转换与其具体国情有关,训练学生用联系的观点看待历史问题。 重点与难点 重点:美国的“冷战”政策及其表现。二战结束以后,美国成为世界经济军事实力最强的国家,推行全球扩张政策。1947年3月,杜鲁门主义的提出,既是美国在全世界扩张势力的宣言书,也是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发动全面冷战的宣言书,又是冷战全面开始的标志。美苏冷战,使美苏由盟友变成了敌人。美苏冷战,在意识形态上尖锐对立;在经济上互相封锁;在军事上,1949年以美国为首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建立,1955年以苏联为首的华沙条约组织的建立,形成了两大军事政治集团的对峙局面。 难点:如何认识美苏冷战和美苏争霸的异同点。美苏冷战是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和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的对抗;美苏争霸是争夺世界霸权的冲突,它超过了两种社会制度之间的矛盾。美苏冷战是除战争以外的敌对和对抗行动;美苏争霸则既有和平方式的对抗,也有局部战争,如美军侵略越南和苏军入侵阿富汗的战争。美苏冷战和争霸在形式上有相同之处,在实质和结果上是一致的。 教学准备

九年级历史下册课后题答案

九年级历史(下册)课后题答案 第一课(下同)、动脑筋:P4:想一想:哪些是俄国十月革命爆发的原因? 二月革命后,临时政府继续执行沙皇政府的内外政策;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采取了正确的方针政策;俄国工人阶级的力量比较集中等。这些原因都与十月革命爆发有关。 二、活动与探究:P10:列表:1917~1936年苏俄(苏联)历史大事年表 三、动脑筋:P17:想一想:法国元帅福煦和列宁为什么对《凡尔赛和约》分别作出“这不是和平,这是20年的休战!”和“整个国际体系、国际秩序是建立在火山口上的”评价? 答:因为依靠《凡尔赛和约》所建立的一战后帝国主义的世界和平秩序是极不稳固的,它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胜国妥协分赃的产物,它不仅没有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而且还加深了战败国与战胜国之间的矛盾。 活动与探究:P18:1.讨论:对比一下,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在时间、地点、操纵国、涉及的地域方面有哪些不同?

四、动脑筋:P22:为什么20世纪2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的“繁荣”却带来了危机? 20世纪2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的生产处于无政府状态,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大;资本主义生产能力的快速增长与劳动人民消费能力的相对缩小的矛盾越来越严重。这些矛盾一直没有解决,暂时的“繁荣”背后孕育着更大的危机。 六、动脑筋:P35:1.想一想,英法为什么要对希特勒的侵略采取绥靖政策? 首先,英法尽管是一战的战胜国,但其经济、军事地位却受到了巨大的削弱。试图通过牺牲弱小国家利益为代价,满足侵略者来维持自己的既得利益。其次,世界大战的残酷性和破坏性,使一部分人谈战色变,鼓吹不惜任何代价避免战争的和平主义思潮。再次,对社会主义苏联的本能仇视。而希特勒投其所好,竭力造成一种唯有共产国际、唯有苏联才是德国敌人的假象。所有这些都是促成英、法两国推行绥靖政策的因素,但根本原因是英法两国以牺牲弱小国家利益为代价来维护本国利益。 P37:2.有人说,日军偷袭珍珠港揭开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亚洲战场序幕,这种说法对不对? 这种说法不对。因为早在日军偷袭珍珠港之前,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前后,日军已对中国的东北、华北、华东、华中、华南等地区进行了侵略。第二次世界大战亚洲战场的序幕早已拉开。日军偷袭珍珠港只是揭开了太平洋战争的序幕,并非第二次世界大战亚洲战场的序幕。 七、动脑筋P39:1.想一想,为什么战争初期法西斯国家的侵略屡屡得手? 从二战前的30年代开始,英、法、美等国推行一种纵容法西斯侵略扩张的政策,即绥靖政策。具体表现在英法的“不干涉”政策,美国的中立法等。由于它们特别是英法的纵容,助长了法西斯的侵略气焰,致使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法西斯国家的侵略屡屡得手。P41:2.有人说,诺曼底登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这是什么意思? 1944年6月,盟军发动了诺曼底登陆战役,开辟了一个新的战场,这是区别于当时苏德战场的另外一个欧洲战场,所以被称作欧洲第二战场。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