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财政学复习资料

财政学复习资料

财政学复习资料
财政学复习资料

导论

一、什么是实证分析?

实证分析(positive analysis)旨在描述各种经济因素的存在与经济运行的过程,并试图在各种经济变量或政策手段之间建立起联系。

主要涉及事实判断,重在回答研究对象“是什么”、“会怎样”的问题。

比如,2009年中央政府发行了多少国债?经济增长与物价水平之间的关系如何?开征利息税对居民的储蓄行为有什么影响?等等。

二、什么是规范分析?

规范分析(normative analysis)是对经济行为或政策手段的后果加以优劣好坏评判的研究方法;

它能够提出实现何种经济目标的政策建议;

它基于基本的价值判断,并非客观的方法;较多受到人们的立场、感情、信念等因素的影响;

如:电信资费是否偏高?对汽油消费是实行收费为好还是征税为好?增加国债发行是利还是弊?

三、古典财政学的奠基人是亚当斯密。

第一章

一、帕累托效率(Pareto efficiency),指不可能通过资源的重新配置,达到使某个人的境况变好、而不使其他任何人境况变差的结果。

二、市场失灵的原因:

1、垄断、自然垄断等

2、信息不充分和不对称

3、外部效应与公共品

4、收入分配不公

5、经济波动

6、优值品或劣值品

(1)、优值品(merit goods)指消费者的评价低于合理评价的产品和服务,如基础教育、高雅艺术等。市场供给通常不足,需要由政府出面提供。

(2)、劣值品(dismerit goods)指消费者的评价高于合理评价的产品和服务,如吸烟、吸毒等。市场供给往往过量,需要由政府适当加以控制。

三、政府干预手段:立法和行政手段;组织公共生产和提供公共物品;财政手段

四、政府干预失灵的原因:

1. 政府决策失误;

2. 寻租行为;

3. 政府提供信息不及时甚至失真

4. 政府职能的“越位”和“缺位”

五、财政职能包括:资源配置、收入分配、经济稳定和发展三方面。

1、资源配置:(1)、确定社会公共需要的基本范围,确定财政收支占GDP 的合理比例,从而实现资源配置总体效率

(2)、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提高资源配置结构效率

(3)、合理安排政府投资的规模和结构,保证国家重点建设

(4)、通过投资、税收和补贴等手段,促进经济增长

(5)、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本身的效率。

2、收入分配:(1)、划清市场分配与财政分配的界限和范围,原则上属于市场分配的范围,财政不能越俎代庖,凡属于财政分配的范围,财政应尽其职。

(2)、规范工资制度。这里指由国家预算拨款的政府机关公务员的工资制度和事业单位职工的工资制度。

(3)、加强税收调节。税收是调节收入分配的主要手段:如间接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资源税、遗产税等。

(4)、通过转移支出,如社会保障、救济、补贴等,使社会成员维持基本生活水平和福利水平。

3、经济稳定和发展:(1)、经济稳定的目标集中体现为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的大体平衡。财政政策是维系总供求大体平衡的重要手段。通过灵活运用紧缩财政政策和扩张财政政策,针对不断变化的经济形势而灵活变动支出和税收,这被称为“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

(2)、在财政实践中,还可以通过一种制度性安排,发挥某种“自动”稳定作用,如累进税制度、失业救济金制度,都明显具有这种作用。

(3)、通过投资、补贴和税收等多方面安排,加快农业、能源、交通运输、邮电通信等公共设施的发展,消除经济增长中的“瓶颈”。

(4)、财政应切实保证前面提到的那些非生产性的社会公共需要。

六、社会公平的衡量标准:基尼系数

G=0:收入绝对平等;

G=1:收入绝对不平等

一般情况下,0

一般认为,系数处于0.3~0.4之间被视为合理区间。

七、公共部门提供用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商品和服务称为公共物品。

第二章

一、公共物品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

二、私人产品并不一定只由私人部门提供,公共产品也不一定只由公共部门提供。

公共部门也提供私人产品:如医疗服务、住房

私人部门也提供公共产品:如私人捐款修路

公共提供不等于公共生产,如垃圾回收一般由公共部门提供,但可以雇佣私人部门来做这项工作。

三、为什么市场不能提供公共产品?(书P43)

四、私人产品有效提供的条件:每个消费者的边际私人收益与边际社会收益相一致,并且都等于边际社会成本,即MBA=MBB=MBC=MSB=MSC。

五、公共产品有效提供的条件,所有消费者的边际私人收益之和等于边际社会收益和边际社会成本,即MB甲+MB乙+MB丙=MSB=MSC。

六、成本—效益分析法

1、概念:该分析法是将项目的受益收入与支出成本、经营成本相对比,用净收入和收入成本率来评价项目经济效益的一种方法,适用于项目发生的收益能用货币计量的情况。

2、成本-效益分析法的步骤

(1)、列举备选项目的成本和收益;

(2)、评估全部成本和收益;

(3)、选择社会贴现率;

(4)、处理通货膨胀;

(5)、计算各备选项目的净现值,并对项目进行排序。

3、假设一个项目寿命为n 年,第i 年的折现率为R ,第i 年的效益和成本分别为B 和C ,i =0,1,2,…,n ,则第i 年的净收益为B —C 。那么该项目的未来净效益的现值(NPV )为:

如果NPV>0,该项目可行;如果NPV=0,计算内部收益率(净现值等于零的贴现率),如果内部收益率大于银行贷款利率,该项目可行;如果NPV<0,该项目不可行。对不同项目进行选择时,比较它们的NPV 值大小,同等条件下选择NPV 高的项目。 第三章

一、财政支出按经济性质可分为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二者区别为:

1.对资源配置及收入分配的影响

2.对政府及微观经济组织影响不同 二、瓦格纳法则:随着人均收入的提高,财政支出的相对规模也随之提高。 原因:1、随着经济的工业化,市场中的当事人之间关系也愈加复杂,由此引起对商业法律和契约的需要,要求建立司法组织,这样就需要增加政府公共支出,把更多的资源用于提供治安的和法律的设施,此为政治因素。

2、经济因素是指工业发展带来人口居住密集化,由此将产生外部拥挤性等问题,需要增加公共部门进行管理。

=+-=n i i i i i )r (C B NPV 01

此外,瓦格纳把对于教育、娱乐、文化、保健与福利服务的公共支出的增长归因于需求的收入弹性,即随着实际收入的上长,这些项目的公共支出的增长将会快于GDP的增长。

三、影响财政支出规模的宏观因素分析:

1、经济性因素:经济发展的水平;经济体制的选择;政府的经济干预政策

2、政治性因素:政局是否稳定;政体结构的行政效率

3、社会性因素:人口状态;文化背景

四、根据个人理解,阐述我国当前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的应采取的政策和措施(论述)

第四章

一、社会消费性支出与投资性支出同属于购买性支出,但两者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最大的区别在于前者是非生产的消耗性支出,它的使用并不形成任何资产。

二、政府为什么要对教育投入?

三、政府介入卫生医疗事件的理由:

1、减少贫困是在医疗卫生方面进行干预的最直接的理论基础;

2、许多与医疗卫生有关的服务是公共物品,其作用具有外部性;

3、疾病风险的不确定性和保险市场的缺陷是政府行为的第三个理论基础

第五章

一、政府财政投资的特点和范围

1、社会总投资按投资主体可以分为政府投资和非政府投资两部分。

2、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投资大体可分为三大类别:

(1)、竞争性项目投资:工业(不含能源)、建筑业和大部分第三产业。

(2)、基础性项目投资:基础设施、基础产业和高技术产业等。

(3)、公益性项目投资:国防建设投资、科教文卫等设施。

3、鉴于政府投资的性质和特点,一般说来,政府投资应以公益性和一部分基础性项目作为重点。

二、政府投资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的地位和作用

1、实行市场经济体制,非政府投资所占比重大;实行计划经济体制或政府主导型的市场经济体制,政府投资所占比重较大。

2、发达国家的非政府投资所占比重较大;欠发达国家和中等发达国家政府投资所占比重较大。

3、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投资主要在基础设施、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产业、支柱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领域发挥作用。

三、政府对基础设施投资的原因

1、基础设施作为共同生产条件的固定资产,不能被某单个生产者独家使用,不能被卖者当作商品一次性地整体出售给使用者,即它具有公用性、非独占性和不可分性,这些特性决定了它具有“公共物品”的一般特征。

2、基础设施特别是大型基础设施,大都属于资本密集型行业,需要大量资本投入,建设周期比较长,因此很难由个别企业的独立投资来完成。

3、基础设施是处在“上游”的产业部门,它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构成其他部门(包括本部门)必须的投入品和服务,如供电、供水、通讯和交通等。一般来说,基础设施的感应度强,感应系数较高,当加工工业和服务业发展时,一般要求适度加大基础设施投资,要求基础设施适度超前发展。

四、基础设施的提供方式

1、政府筹资建设,或免费提供,或收取使用费

(1)、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项目,如长江三峡工程、青藏公路、南水北调(2)、维护国家安全的需要,如宇航事业、核电站、战备公路等

(3)、反垄断的需要,如城市供水、供气等

2、私人出资、定期收费补偿成本并适当盈利,或地方主管部门筹资、定期收费补偿成本。如地方性公路和桥梁等公共设施,“贷款修路,收费还贷”

3、政府与民间共同投资的提供方式

(1)、具有一定外部效应、盈利率较低或风险较大的项目,如高速公路、集装箱码头及高新技术产业等基础设施

(2)、方式:政府投资参股、优惠贷款、借款担保、低价提供土地使用权、部分补贴或减免税收

4、政府投资,法人团体经营运作

(1)、优点:政府拥有最终的决策权;法人团体拥有经营自主权,责任明确,成本效益透明

(2)、例:道路、港口、中小型机场

5、BOT投资方式(建设—经营—转让投资方式)

特点:鼓励和吸引私人投资者特别是外国直接投资者对发电厂(站)、高速公路、能源开发等基础设施进行投资

五、我国三家政策性银行: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

第六章

一、政府实施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意义:

其一,社会保障制度可以弥补市场机制的失灵

其二,社会保障制度具有“内在稳定器”的作用

其三,私人保险由于存在种种局限,不可能完全向人们提供基本的经济保障。

二、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形成了以养老、失业、医疗为基本项目,以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社会救济和社会福利为辅助项目的社会保障体系。

三、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论述题)

1、改革方向:建立健全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

2、养老社会保险的筹资模式问题

我国目前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目的是建立养老基金储备,但实际运行是现收现付式。随着人口的老龄化,现收现付式无法应付未来养老金开支的需要,应将个人账户做实,不用个人账户的缴费收入支付当前养老金的开支,

将筹资模式转为部分基金式。

3、开征社会保险税的问题

4、广大农村人口的社会保障问题

第七章

一、影响财政收入规模水平的主要经济因素

1、经济发展水平和生产技术水平

2、分配政策和分配制度

3、价格对财政收入的影响

二、收费和税收的区别:

1、税收与政府提供的商品和服务没有直接联系,税收收入一般不规定特定用途;而收费与政府提供的商品和服务有直接联系,专项收入,专项使用

2、税收作为政府的一般筹资手段,而收费往往作为部门和地方特定用途的筹资手段

3、税收是政府主要收入,必须纳入预算内统筹使用,而收费则可以有所不同

4、一般而言,税收的法治性和规范性强,有利于立法监督和行政管理,而收费的法治性和规范性相对较差,容易诱发滥收费现象

第八章

一、税收的“三性”指税收的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

二、纳税人也称课税主体,指税法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即税款的缴纳者。纳税人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法人。

三、纳税人和负税人的区别

1、负税人是指最终承受税款的单位和个人。

2、纳税人与负税人可能一致(如所得税),也可能不一致(如流转税)。

四、课税对象,也称税收客体,指税法规定的征税的目的物,即对什么进行征税。课税对象是征税的根据,是一种税区别于另一种税的主要标志。现代社会,国家的征税对象主要包括所得、商品和财产三大类。

五、税率,指税额与征税对象数额或税基之间的比例。税率被看作是税制的中心环节。按照边际税率的变动情况,税率可以分为三种形式:

1、比例税率

2、定额税率

3、累进税率

六、起征点与免征额

1、起征点指税法规定的开始征税时课税对象应达到的一定数额。课税对象的数额未达到起征点的不征税,达到和超过起征点的,应按课税对象的全部数额征税。

2、免征额指税法规定课税对象的全部数额中免予征税的数额。无论课税对象的数额多大,免征额的部分都不征税,仅就超过免征额的部分征税。

3、起征点主要照顾低收入者,免征额是对所有纳税人的照顾。

七、按征税对象的性质分类:

1、所得课税,如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等。

2、商品课税,如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关税等。

3、财产课税,如财产税、遗产税、赠与税等。

八、直接税,指凡是税负不能转嫁的税种,如所得课税和财产课税。

间接税,指凡是税负能够转嫁的税种,如商品课税。

九、按计税依据分类:

1、凡税金构成价格组成部分的,称为价内税。如消费税。价内税=含税价*税率。

2、凡税金作为价格之外附加的,称为价外税。如增值税。价外税=不含税价*税率。

十、税收原则:效率原则和公平原则

1、效率原则

(1)、税收的财政原则,财政原则是税收的最基本原则,包含两层含义:充分原则和弹性原则

(2)、税收经济效率原则。

税收中性,指在征税过程中不应或尽量减少对纳税人带来应纳税款之外的超额负担。

(3)、税务行政效率原则

2、公平原则

(1)、受益原则,即要求每个人所承担的税负应当与他从公共产品中的受益相一致。横向公平意味着从公共产品中获益相同的人应缴纳相同的税收;而纵向公平意味着受益多的多纳税,受益少的则少纳税。

(2)、纳税能力原则,即根据每个人纳税能力的大小来确定其应当承担的税收。横向公平可以解释为具有相同纳税能力的人应缴纳同等的税;纵向公平可以解释为具有不同纳税能力的人缴纳不同的税,也即,纳税能力大的人多纳税,纳税能力小的人少纳税,无纳税能力的人不纳税。

十一、税负转嫁的方式

1、前转,也称顺转,指纳税人在经济交易过程中,按照课税商品的流转方向,通过提高价格的办法,将所纳税款向前转移给商品或要素的购买者,即由卖方向买方转稼,是税收转嫁的最典型和最普遍的形式。

2、后转,又称逆转,指纳税人无法实现前转时,通过压低进货的价格以转嫁税负的方式。后转往往是通过厂商和销售商以谈判的方式解决的。

十二、税负转嫁的条件

1、税种,通常认为商品税的转嫁要比所得税和财产税容易。

2、商品供求弹性,供给弹性较大、需求弹性较小的商品的课税较易转嫁,供给弹性较小、需求弹性较大的商品的课税不易转嫁。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就供给和需求的相对弹性来说,哪方弹性小,税负就向哪方转嫁。

3、课税范围宽广的商品较易转嫁,课税范围狭窄的商品难以转嫁。

4、对垄断性商品课征的税容易转嫁,对竞争性商品课征的税较难转嫁。

5、从价课税的税负容易转嫁,从量课税的税负不容易转嫁。

第九章

一、税收的经济效应表现为税收的收入效应和税收的替代效应两个方面。

1、税收的收入效应:税收将纳税人的一部分收入转移到政府手中,使纳税人的收入下降,从而降低商品购买量和消费水平。

2、税收的替代效应:税收对纳税人在商品购买方面的影响,表现为当政府对不同的商品实行征税或不征税、重税或轻税的区别对待时,会影响商品的相对价

格,是纳税人减少征税或重税商品的购买量,而增加无税或轻税商品的购买量,即以无税或轻税商品替代征税或重税商品。从而产生了超额负担。

二、拉弗曲线的经济含义

1、高税率不一定能取得高收入,而高收入也不一定要实行高税率。

2、取得同样多的税收收入,可以采取两种不同的税率。

3、税率、税收收入和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从理论上说应当存在一种兼顾税收收入与经济增长的最优税率。

第十章

一、选择所得税为主体税种的主要原因:

1、所得税给纳税人带来的额外负担,即对经济效率的损害程度较商品税为轻,因为所得税不改变商品的相对价格,对消费者的选择和资源配置的干扰相对较小。

2、所得税是一种直接税,一般无法像商品税那样可以通过价格调整转嫁税负,因此,政府可以比较有针对性地利用其调节收入分配。

3、所得税作为宏观经济的内在稳定器之一,能较好地起到稳定经济的作用。

二、我国现行税种

1、增值税,

(1)、包括生产型增值税、收入型增值税、消费型增值税。

生产型—不允许扣除购进固定资产的进项税额

收入型—按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分期扣除购进其进项税额

消费型—一次性扣除当期购进固定资产的进项税额

如某企业当期购进的固定资产价值为40万元,当期预计应提折旧为10

万元,销售额为150万元,外购材料等的购进金额为30万元,增值税率为17%。

(2)、计税方法:实行价外税

(3)、应纳税额的计算

应纳税额=当期销项税额(不含税)-当期进项税额

当期销项税额= 当期销售额×税率

不含税销售额= 含税销售额÷(1+增值税税率)

(4)、小规模纳税人应纳税额的计算:

应纳税额=销售额×征收率

(5)、进口货物应纳税额的计算:

应纳税额=组成计税价格×增值税税率

组成计税价格=关税完税价格+关税+消费税

2、消费税

(1)、税率比例税率(如甲级烟,45%)

定额税率(如啤酒,220元/吨)

(2)、计税依据—实行价内税,以含有消费税税金的消费品价格为计税依据。

(3)、消费税应纳税额=销售额(不含有增值税,但含有消费税本身)×税率

(4)、从价定率:应纳税额=销售额×比例税率

从量定额:应纳税额=销售数量×单位税率

(5)、例题

某公司进口成套化妆品一批,该成套化妆品CIF价格为40万元,设关税税率为40%,消费税税率为30%。试计算应纳消费税和增值税。

关税完税价格=400000

应纳进口关税= 400000 ×40%=160000

消费税组成计税价格=(400000+160000)/(1-30%)=800000(元)

应纳消费税税额= 800000 ×30%=240000(元)

增值税组成计税价格=400000+400000×40%+240000=800000(元)

应纳增值税税额= 800000 ×17%=136000(元)

3、个人所得税

(1)、工资、薪金收入:T=(每月收入-免征额)×税率-速算扣除数适用9级超额累进税率

(2)、个体户生产经营收入和承包承租经营收入:T=(每年收入-成本、费用、损失)×税率-速算扣除数

(3)、劳务报酬、稿酬、特许权使用费、财产租赁收入

T=(每次收入-800)×20% 或

T= 每次收入×(1-20%)×20%

劳务报酬多的要加成征税,稿酬要减征

(4)、财产转让收入:T=(转让收入-财产原值-合理费用)×20%

(5)、股息、利息、红利收入,偶然收入和其他收入:T= 每次收入×20% 三、个人所得税改革(论述题,P274、291)

第十一章

一、李嘉图等价定理

1、无论政府采取征税方式还是举债方式,或者是采取二者的某种结合方式,对人们经济行为的影响是无差别的。

2、该定理的一个重要假定是,公债替代征税时所减少的税是总额税,而且减税带来的税负减少均匀地落在每个消费者身上。

二、国债的政策功能:弥补财政赤字、筹集建设资金、调节经济

三、国债市场现状:证券交易所国债市场、银行间证券市场、柜台交易市场

四、场外市场是主体,场内市场是补充。扩大银行间市场交易主体。

五、直接负债—在任何情况下都存在的负债

或有负债—只在特定事件发生时才产生的负债

福师公共财政学在线作业一满分答案

福师公共财政学在线作 业一满分答案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LINDA on December 15, 2012.

一、单选题(共 20 道试题,共 40 分。) V 1. 政策过程的首要阶段是( )。 A. 政策咨询 B. 政策制定 C. 政策执行 D. 政策评估 满分:2 分 2. 如何正确理解财政平衡() A. 收支大体平衡,略有少量赤字 B. 收大于支,略有结余 C. 收支相抵,不多不少 D. 是绝对收支相等 满分:2 分 3. 在安排预算时,应支持的科学顺序:() A. 先发展,后维持 B. 先维持,后发展 C. 兼顾维持和发展 D. 视具体情况而定 满分:2 分 4. 系统论的创始人是( )。 A. 贝塔朗菲 B. 拉斯韦尔 C. 西蒙 D. 林德布洛姆 满分:2 分 5. 大卫?伊斯顿等人提出的公共政策模型是( )。 A. 系统理论模型 B. 渐进主义模型 C. 过程模型 D. 团体理论模型 满分:2 分 6. 财权,财力基本上集中于中央,地方机动财力财权很少,是一种()体制 A. 统收统支

B. 划分收支,分级管理 C. 分级包干 D. 财政收支包干 满分:2 分 7. 政策方案形成的中心环节是( )。 A. 政策问题 B. 政策议程 C. 政策规划 D. 政策方案抉择 满分:2 分 8. 下列不属于对流转额课税的是() A. 增值税 B. 营业税 C. 所得税 D. 消费税 满分:2 分 9. 我国消费税的纳税环节是() A. 零售环节 B. 批发环节 C. 消费环节 D. 生产环节 满分:2 分 10. 弥补财政赤字的方式中,最易引起通货膨胀的方式是() A. 动用财政结余 B. 向银行透支 C. 增加税收 D. 发行国债 满分:2 分 11. 在政策系统中被称之为“智囊子系统”或“参谋子系统”的是( )。 A. 信息子系统 B. 咨询子系统 C. 决断子系统 D. 执行子系统 满分:2 分 12. 财政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财政学的复习重点

财政学复习重点 (纯粹是个人整理,准确与否自行定夺) 1、财政的产生需要具备两个条件:首要条件是经济条件(剩余产品),必要条件是政治条件(国家的产生)。根源是公共需求。 2、财政概念:财政是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的需要,凭借政治权力及财产权力,参与一部分社会产品或国民收入分配和再分配所进行的一系列经济活动,包括组织收支、调节控制和监督管理的活动等。 3、三种财政各自的特点: ①家计财政(自然经济):作为私人性质的财政,基本上是不干预经济的,追求财政年度平衡,通过实物和力役的征调使用来开展活动。 ②国家财政(计划经济):是国家计划配置资源的基本财力手段;直接服务于国营经济。 ③公共财政(市场经济):弥补市场失效;一视同仁服务;非市场营利性;法制化的财政。 4、财政分配与生产的关系: (1)生产决定财政分配:①生产为财政分配提供对象;②生产结构决定财政分配结构;③生产关系的性质决定财政分配的性质;④参与生产的一定形式决定财政分配的特定形式。 (2)财政分配制约生产:①财政分配制约着生产的发展规模和增长速度:首先,财政资金的积累和投资制约着生产的发展,其次,财政分配制约着生产的正常进行;②财政分配制约着生产结构;③财政分配制约着生产关系的变革、巩固和发展。 5、财政分配与信贷分配的关系: (1)区别: 财政分配是以国家为主体,具有强制性、无偿性、长期使用性特点的分配,除债务收入外,都是以无偿的方式取得的,因而在资金使用上可以不受资金来源的限制,主要供无偿使用,也可以要求有偿,主要供长期占用,也可以短期占用,因此可以用于满足各种不同性质的资金需要。 信贷分配是以银行为主体,具有自愿性、有偿性、周转性的特点的分配。银行与货币资金的供应方或需求方处于同等地位,在自愿的基础上签订合同;信贷分配让渡的使用权必然以有偿为

财政学期末考试复习题

财政学复习题 第一章导论 (1)在收入总额中,税收收入为主要来源。 (2)工商税收占税收总额的百分比下降;企业所得税占税收总额的百分比上升;农业各税占税收总额的百分比下降;关税占税收总额的百分比下降。 (3)除预算内收入,中央和地方的预算外收入上升。财政收入占GDP 的比重下降。不同国家财政收入的构成存在很大的差异。 (4)中国的税收收入以增值税、消费税等间接税为主。中国的个人所得税和社会保障税占GDP的比重远远低于发达国家。 (5)与无偿获得各类收入不同的是政府还可以通过借债获得债务收入。 (6)财政级次是根据政府行政级次来划分的,有几级政府,便有几级财政。 1.财政学形成过程中推动的人物。 古代欧洲最早的财政思想的表现者是古希腊的色诺芬;威廉·配第的《赋税论》被誉为西方最早的财政学专著;第一个从理论上系统阐述财政理论的经济学家是英国古典经济学派的代表人物亚当·斯密,其《国富论》标志着系统财政理论体系的创立;马克思;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新古典综合学派,萨缪尔森《经济学》;公共选择学,布坎南,阿罗,《民主财政论》;马斯格雷夫;斯蒂格利茨 2.财政学发展分为哪几个阶段。 早起财政思想;财政学理论体系的形成;现代财政理论。 3.经济学分析法。(规范分析和实证分析) 规范分析:对经济行为或政策的后果加以优劣好坏评判的研究方法,回答应该怎么样,非客观的方法。 实证分析:描述各种因素的存在与经济运行的过程,并试图在各种经济变量或政策手段之间建立联系。回答是什么,会怎样,主要涉及事实判断。 第二章财政学的福利经济学基础 1.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形成的过程与内容) 竞争的市场能够达到帕累托效率的结果。

财政学复习资料(0001)

财政学复习资料

公共物品 是指政府提供的,用于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物品,其具有两个特征:1.非竞争性2.非排他性。前者是指增加消费,其社会边际成本为0;后者指在享受过程种,不排除他人从中获益。公共物品在享受过程种“无法分割,无法量化”,并可分为纯公共物品和混合物品。 (“公共物品”与“公物”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外部效应 指在市场活动种没有得到补偿的额外成本和额外收益。例如一个厂商从事某项经济活动给其他人带来利益或损失的现象。 财政 1.在一定时期内,在一定的疆土范围内,在一定的色社会经济条件下,国家利用政治权力和财产权力,强行参与社会总产品、社会总产品价值、国民收入的分配和再分配的一种经济行为。 2.政府集中一部分国民生产总之或国民收入来满足社会需求的收支活动。或者说,是政府从事资源配置和收入分配的收支活动,并通过收支活动调节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平衡,以打到优化资源配置、公平分配、经济稳定和发展的

目标。 财政职能 1.资源配置职能:由政府介入或干预所产生的,它的特点和作用是通过本身的收支活动为政府提供公共物品、提供经费和资金,引导资源的流向,弥补市场的失灵和缺陷,最终实现全社会资源配置的最优效率状态。 2.收入分配职能:通过确定显示公平分配的表转和财政调节收入分配的特殊机制和手段来达到实现公平分配的目标。 3.经济稳定与发展职能: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国际收支平衡。经济增长还优随产出增长而带来的产出与收入结构的变化以及经济条件、政治条件、文化条件的变化。 社会公共需要的基本特征 1.公共需要是社会公众在生产、生活和工作中的共同的需要,它不是普通意义上的人人有份的个人需要或个别需要的数学加总,而是就整个社会而言,为了维持社会经济生活,为了维持社会再生产的正常运行,也为了维护市场经济的正常秩序,必须由政府集中执行和组织的社会职能的需要。

公共财政学在线作业A、B

公共财政学在线作业A、B

————————————————————————————————作者:————————————————————————————————日期:

公共财政学_在线作业_A最终成绩:100.0 一单项选择题 1. 公共收入按照管理方式的不同分为() (5.0 分) 中央收入和地方收入 经常性收入和临时收入 国内收入和国外收入 预算收入和预算外收入 ?知识点: 用户解答: 预算收入和预算外收入 2.公共收入的最佳形式是() (5.0分) 税收收入 共有资产收入 公债收入 使用费 知识点: ?用户解答:税收收入 3. 社会保障的强制性特征主要体现在( ) (5.0分) 社会保险 社会救济 社会福利

社会抚恤 知识点: 用户解答: 社会保险 4. 我国现行企业所得税采用的是() (5.0 分) 比例税率 超额累进税率 定额税率 全额累进税率 ?知识点: 用户解答: 比例税率 5.高税率不等于高税收,低税率不等于低税收的原理,是在下述的原理中说明的: () (5.0分) 哈罗多――多马模型 理性预期理论 永久性收入理论 拉弗税收曲线原理 知识点: ?用户解答:拉弗税收曲线原理 6.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发生后,我国主要实行:( ) (5.0 分) 积极性公共财政政策

消极性公共财政政策 “中性”公共财政政策 紧缩性公共财政政策 知识点: 用户解答:积极性公共财政政策 7.当商品的供给弹性大于需求弹性,税负()(5.0 分) 不转嫁 易向后转嫁 由纳税人自己负担 易向前转嫁 知识点: ?用户解答:易向前转嫁 8. 文、教、科、卫支出具有( ) (5.0 分) 生产性 非生产性 购买性 转移性 ?知识点: 用户解答:非生产性 9. 税负转嫁的程度取决于() (5.0分)

财政学复习资料-重点讲解学习

财政学复习资料-重点

1财政:财政是国家或政府为了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以国家或政府为主体对一部分社会产品与服务的分配活动, 2市场失灵:现实的市场机制本身存在固有的缺陷与不足 3外部性:无法在价格中得以反映的市场交易成本或收益 4纯公共产品:是指每个人对这种产品的消费并不会导致任何其他人消费的减少 5收入分配职能:是指财政运用多种方式参与国民收入的分配和调节,以期达到收入分配的经济公平和社会公平 6消费的排他性:指产品一旦被供给,不能将任何人排除在该产品的消费之外 7科斯定理:认为外部性产生的主要原因在于产权界定不明确或界定不当 8庇古税:通过使卖者支付与每单位产出的边际外部成本相等的费用来实现负外部性的内部化 9公共选择:指人们通过整治过程来决定公共产品的需求,供给和产量,从而把个人偏好转化为集体决策的一种机制或过程,它是对资源配置的非市场决策机制 10投票悖论:虽然单个个人的偏好是一致的,但在多数票规则下却得不出一致的集体偏好11购买性支出:直接表现为政府向企业和个人购买商品或服务的支出,包括购买进行日常政务活动所需的商品和服务的支出,也包括用于进行国家投资所需的商品和服务的支出12转移性支出:是政府为实现社会公平目标,单方面对居民和企业等微观经济主体的无常财政拨款,不以获得同等价值的商品或服务作为补偿,受益者得到财政的转移资金后也不需要返还给政府 13瓦格纳法则:随着社会经济日益发展,国家职能的内涵和外延在不断扩大,从而导致政府经济活动不断增加,所需的公共支出将不断增加 14财政投资性支出:也称为财政投资或公共投资,是以政府为主体,将其从社会产品或国民收入中筹集起来的财政资金,用于国民经济各部门的一种集中性,政策性投资 15现收现付制:是指以横向平衡原则为依据,以当期正在工作的所有人的缴费来支付现在保险受益人开支的制度 16财政补贴:是指政府为了实现某种特定的政策目标,在一定时期内,通过财政分配,向特定的企业或私人提供的无偿性补助支出。 17支付能力原则:政府提供的产品和劳务的成本费用的分配,要与社会成员的支付能力相联系 18税收收入效应:对消费者表现为国家征税之后会使纳税人的收入下降,从而降低商品的购买量,而居于较低的消费水平。对生产者表现为政府课税之后会使生产者可支配的生产因素减少,从而降低了商品的生产能力,而处于较低的生产水平。 19税收中性:不对纳税人的经济选择或经济行为产生任何影响 20次优税收:是指在满足政府一定收入规模的前提下,课税所导致的效率损失或超额负担最小 21宏观税收负担:亦称总体税负,是指一定时期内国家在参与社会产品的分配过程中,以税收形式集中的收入总额。 22公平定价:政府相关部门通过一定程序和规则制定提供公共产品的价格和收费标准 23债务负担率:是指当年国债累积余额占GDP的比例

财政学考试重点知识

导论:简略的财政概念:财政是指国家的一个经济部门,及财政部门是国家的一个综合性经济部门通过他的收支活动筹集经费资金以保证国家职能的实现。 财政的基本特征1.阶级性与公共性2.强制性与非直接偿还性3.收入与支出的对称性(或平衡性) 公共财政与国家财政的区别: 1、公共财政预算决定具有明显的公共性。公共财政直接决定于公共选择过程,政府只是代理执行。 国家财政的预算强调政治权力的作用,并不具有必然的公共性。 2、公共财政的收入是基于公共权力,主要通过税收征集收入。 国家财政的收入即可通过以所有权为基础的资产收益取得收入,也可依据公共权力和收费取得收入。 3、公共财政支出是提供公共商品。 国家财政支出可能(甚至主要提供)私人产品。 第一章 市场失灵:指市场经济中存在一些自身难以克服的缺陷或不足。 市场失灵主要表现:(1)垄断 (2)信息不充分和不对称 (3)外部效应与公共物品 (4)收入分配不公 (5)经济波动 (6)偏好不合理 (7)市场不完全 (8)失业、通货膨胀和经济波动 外部性:指经济主体的行为以市场价格意外的方式影响他人福利的情形。 政府干预手段:(1)立法和行政手段(2)组织公共生产和提供公共物品(3)财政政策 政府干预失效:政府为弥补市场失灵而对经济、社会生活进行干预的过程中,由于政府行为自身的局限性和其他客观因素的制约而产生新的缺陷,进而无法使社会资源配置达到最佳的情景。 原因和表现:(1)政府决策失误(2)寻租行为(3)公共产品供给的低效率性(4)政府机构和公共预算的扩张。

政府的寻租活动:通过政府管制的寻租、通过关税和进出口配额的寻租、在政府订货中的寻租。 财政职能 1、资源配置职能:政府运用财政手段,实现政府资源和社会资源有效率配置的功能。 2、收入分配职能:政府为了实现公平分配,对市场机制形成的收入格局予以调整的职责和功能。 3、经济稳定与发展职能:政府运用财政工具和政策保障宏观经济稳定运行和增长的职能 4.从我国财政支出看财政维护国家的职能(政治职能) 洛伦兹曲线: 收入分配的公平程度,曲线越弯,收入水平越不公平。 基尼系数:G=A/A+B 0

财政学复习资料

<<财政学>>复习资料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财政是以()为主体的一种经济行为。 2、从起源上考察,财政是伴随()的产生而产生的。 3、人类经济社会中存在的两类不同需要是()和()。 4、以国家职能为标准,我国的财政支出一般分为()、()、国防支出、行政管理支出和其他支出六大类。 5、按对经济的影响不同,可将财政支出分为()和()。 6、在任何社会中,社会总投资都可以分为()和()。 7、()是我国财政收入的最主要的形式。 8、一般理解,税收公平包括()和()两个方面。 9、纳税人是税法规定的直接负有()的单位和个人。 10、征税对象是税法规定的征税的()。 11、()是国家税收制度的核心,它反映征税的深度,体现国家的税收政策。 12、税负转稼的基本方式有两种()和()。 13、增值税条例规定,出口商品实行()。 14、消费税实行从价定率和()两种征收方法。 15、企业所得税是国家对企业的()和其他所得征收的一种税。 16、工资、薪金所得适用()税率。 17、国债发行需遵循的两个原则是()、()。 18、通过发行国债(),是国债产生的主要动因,也是现代国家的普遍作法。 19、以债券的流动性为标准,国债可分为()和()。 20、国家预算是政府的基本财政收支计划。它的功能首先是反映()。 21、()是整个预算工作程序的开始。 22、()是整个预算工作程序的总结和终结。 23、预算管理体制,是处理中央和地方以及地方各级政府之间的()的制度。 24、完善()是完善分税制的重点。 25、市场经济下财政功能的正常发挥,主要取决于()的适当运用。 二、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 1、在发挥职能、干预社会经济生活的过程中,政府的权力不应受到任何限制。() 2、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在国家宏观调控下使政府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 3、财政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 4、社会公共需要总是采取公共提供的方式来满足。() 5、转移性支出在稳定经济方面可发挥较大作用,而购买性支出则在收入分配方面发挥较大作用。() 6、量入为出与量出为入体现了两种不同的理财观,两者所追求的目标是不同的。() 7、财政支出的绝对量指标与相对量指标,总能一致地反映政府规模的变化情况。() 8、政府投资性支出属于生产性支出。() 9、政府投资应追求社会净效益的最大化。() 10、社会保障具有受益的普遍性,其目标是保证社会成员较高的生活需要。() 11、国家凭借政权征税,体现国家意志,可以不受生产资料所有制的限制。()

公共财政学_在线作业_2

公共财政学_在线作业_2 交卷时间:2016-10-12 11:57:43 一、单选题 1. (5分)纳税能力相同的人应缴纳相同的税收,体现了税收的()原则。 ? A. 横向公平原则 ? B. 效率原则 ? C. 纵向公平原则 ? D. 中性原则 纠错 得分:5 知识点:公共财政学 展开解析 答案A 解析2. (5分)国家财政参与收入分配和资源配置凭借的是() ? A. 政治权力 ? B. 经济权力 ? C. 财产权力 ? D. 军事权力 纠错

得分:5 知识点:公共财政学 展开解析 答案A 解析3. (5分)文、教、科、卫支出具有() ? A. 转移性 ? B. 非生产性 ? C. 购买性 ? D. 生产性 纠错 得分:5 知识点:公共财政学 展开解析 答案B 解析4. (5分)公共收入按照管理方式的不同分为()? A. 经常性收入和临时收入 ? B. 国内收入和国外收入 ? C. 中央收入和地方收入 ? D. 预算收入和预算外收入 纠错 得分:5 知识点:公共财政学 展开解析

答案D 解析5. (5分)既可由政府提供,也可由私人提供的产品是()? A. 准公共产品 ? B. 纯公共产品 ? C. 所有产品 ? D. 纯私人产品 纠错 得分:5 知识点:公共财政学 展开解析 答案A 解析6. (5分)厂商排放污染物所带来的外部效应属于()? A. 生产的外部正效应 ? B. 消费的外部负效应 ? C. 生产的外部负效应 ? D. 消费的外部正效应 纠错 得分:5 知识点:公共财政学 展开解析 答案C 解析7. (5分)我国现行增值税属于()

财政学重点整理

财政学重点整理

名词解释 财政政策是指国家根据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任务而规定的财政工作的指导原则,通过财政支出与税收政策来调节总需求。增加政府支出,可以刺激总需求,从而增加国民收入,反之则压抑总需求,减少国民收入。税收对国民收入是一种收缩性力量,因此,增加政府税收,可以抑制总需求从而减少国民收入,反之,则刺激总需求增加国民收入。财政政策是国家整个经济政策的组成部分。 财政补贴是指国家财政为了实现特定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目标,向企业或个人提供的一种补偿。主要是在一定时期内对生产或经营某些销售价格低于成本的企业或因提高商品销售价格而给予企业和消费者的经济补偿。 财政投融资是指政府为实现一定的产业政策和财政政策目标,通过国家信用方式把各种闲散资金,特别是民间的闲散资金集中起来,统一由财政部门掌握管理,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在不以盈利为直接目的的前提下,采用直接或间接贷款方式,支持企业或事业单位发展生产和事业的一种资金活动。

外部效应:指在实际经济活动中,生产者或者消费者的活动对其他生产者或消费者带来的非市场性影响。这种影响可能是有益的,也可能是有害的,有益的影响被称为外部效益,外部经济性,或正外部性;有害的影响被称为外部成本外部不经济性,或负的外部性。外部效应也可解释某个个经济主体的活动所产生的影响不表现在他自身的成本和收益上,而是会给其他的经济主体带来好处或者坏处。 起征点,又称“征税起点”或“起税点”,是指税法规定对征税对象开始征税的起点数额。征税对象的数额达到起征点的就全部数额征税,未达到起征点的不征税。 免税额是指对税法规定的课税对象全部数额中免予征税的数额。 税收支出:以特殊的法律条款规定的、给予特定类型的活动或纳税人以各种税收优惠待遇而形成的收入损失或放弃的收入。这是一种间接性支出,慎于财政补贴性支出。 平衡预算乘数:平衡预算指政府增加开支的同时,相应增加同量的税收。即政府税收增加量等于政府购买增加量时叫预算平衡。平衡预算乘数指政

大学财政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财政的概念及其理解 概念:财政是为了满足社会公共需要而从事的以政府为主体的分配活动。 财政体现着特定的分配关系。 ●财政主体、客体、财政分配的目的 主体:国家或政府 客体:一部分社会产品,主要是剩余产品 财政分配的目的:满足社会共同需要,弥补市场缺陷。 ●帕累托最优、帕累托改进的理解 如某种资源配置状态,任何可行的调整都无法使得调整之后一些人的境况变好,而其他任何人的境况至少不变坏,这种资源配置状态被称为帕累托最优 如某种资源配置状态,再经过调整之后一些人的境况变好,而其他任何人的境况至少没变坏,那么调整后的状态优于调整前,这一过程被称为帕累托改进。 ●公共产品、混合物品 概念、特征、提供方式、包括哪些? 概念:公共物品: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产品和服务。 特征:非竞争性,非排斥性 提供方式:一般采用公共提供的方式进行消费 ●市场失灵及其表现、政府失灵及其原因 1)市场失灵的含义:现存的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领域、收入分配领域和经济稳定领域都存在着某些失效的地方,致使其运行结果不尽人意。 表现:公共产品困境,外部效应,分配不公,垄断,经济运行不稳,信息不对称 2)政府失灵的含义:政府由于对非公共物品市场的不当干预而最终导致市场价格扭曲、市场秩序紊乱,或由于对公共物品配置的非公开、非公平和非公正行为,而最终导致政府形象与信誉丧失的现象。 原因:信息的有限性,对私人市场反应控制能力有限,官僚主义,公共决策中的经济人行为,公共决策程序的缺陷 ●公共产品的非排斥性?源于哪2方面因素? 1)公共产品的非排斥性是指公共物品在消费过程中产生的利益不能被某一个消费者独享,即一个人享用某种公共物品,并不排斥其他人享用。 2)因素P29:(1)某些公共物品经技术处理可以具有排斥性,但这样做的成本太高,远远超出排斥后带来的好处,在经济上可不行;(2)公共物品的非排斥性意味着有可能形成“免费搭车”现象。 ●财政三大职能 1.资源配置职能; 2.收入分配职能; 3.经济稳定和发展职能

(完整版)公共财政学重点整理

1.为什么市场会存在缺陷和失灵? 1)市场缺陷:现实中市场充分竞争所需要的四个基本假设条件都是不充分的,或难以具 备,因而,在实际的资源配置过程中,市场本身出现低效率状态. 2)市场失灵:由于每个人只追求自我利益,那些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产品和服务却无人 提供,由此必然使社会处于难以运转的状态. 2.为什么要有政府?政府存在的合理性依据是什么? 由于市场失灵的存在,必须矫正其固有的缺陷和弥补市场失灵,这就需要某种不同于自利主体的公共主体执行这一社会职能.这种公共主体就是国家及其政府. 3.为什么把市场失灵作为一种方法?主要运用在哪些方面? 1)通过市场实验或试错来验证市场机制失灵的领域,由此确定政府和公共部门进入领 域的合理范围. 2)通过市场失灵方法,证明某些具有经营性质的事业单位可以推向市场,政府应从该” 越位”领域退出,而某些服务则不能简单推向市场,否则,其公益性就会丧失.例如,医 疗体制改革. 4.财政模式与财政体制有怎样的关系? 财政模式是财政体制的上位概念,财政模式是抽象存在的,而我们在认识某一国家的财政时,所看到的是具体的财政体制,可以根据财政体制的本质特征和属性指出其属于哪种财 政模式. 5.你怎样理解公共财政模式及其特征? 公共财政模式是与市场经济社会相对应的财政模式.该模式要求从市场与政府关系界定财政职能. 公共财政模式的基本特征: 1)公共财政是纳税人的财政 2)公共财政以弥补市场失灵,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为基本职能 3)公共财政应向社会提供一视同仁的服务 4)公共财政是民主财政 5)公共财政是法制财政 6.什么是财政伦理?应怎样认识公共财政的伦理价值标准? 1)财政伦理即关于财政在整个社会关系体系中进行活动应遵循的一系列价值标准或 道德标准. 2)公共财政的伦理从总原则上说,就是在市场经济中,全体纳税人将全部税收委托给政 府以用来弥补市场失灵,换言之,凡是用于弥补市场失灵的财政支出活动都是符合公 共财政的伦理的. 1.简析制约财政职能的因素 1)财政本质对财政职能的制约 职能是事物固有的功能,这种功能系事物本身的质所决定的.从这一角度看,财政本 质是决定财政职能最重要的因素.

财政学考试复习大纲

自学考试《财政学》课程代码00060考试复习大纲 第一章财政的概念与财政的职能 第一节财政的概念 1.市场失灵及其主要表现 市场失灵:纯粹市场机制的现实调节结果不能达到理想状态。 条件性市场缺陷包括:竞争失灵、外部效应、信息不充分、交易成本和偏好不合理。 原生性市场缺陷包括:收入分配不公和经济波动。 2.公共物品及其特征 公共物品是指满足社会共同需要的产品和服务 纯粹公共物品的根本特征是效用的不可分割性。在效用不可分割性基础上,公共物品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特征。 兼有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双重属性的物品被称为混合物品,也称准公共物品或半公共物品。物品按照属性可以分为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两类,它们的生产和提供组合方式由四个要素构成。 3.政府与公共财政 财政是国家为了满足社会共同需要,凭借自己的特有权力,而进行的社会产品分配活动及其所形成的分配关系,其目的是为国民大众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物品。公共财政是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以提供公共物品或公共服务为目的的财政模式。 公共财政与计划财政之间有着很大的区别。表现为:服务内容不同、集中程度不同、法制化程度不同和管理机制不同。 4.公平与效率的权衡 公平是指社会收入分配结果处在全体社会成员都比较满意的状态。 公平的评价指标有两种:(1)贫困指数(2)基尼系数 效率是指现有经济资源的使用结果可以给国民带来最大限度的满足。 第二节财政的职能 1.资源配置职能 资源配置职能是财政客观具有矫正资源配置结构,实现资源结构合理化,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以获得最佳经济和社会效益的能力。 资源配置职能的内容: 调节资源在地区之间的配置, 调节资源在产业部门之间的配置, 调节全社会资源在政府和非政府部门之间的配置。 资源配置职能的实现途径:财政的资源配置职能有两种作用方式。一种是直接式,;另一种在间接方式。 2.收入分配职能 财政的收入分配职能是政府为了实现公平分配的目标。 收入分配职能的内容: 建立完善的税收制度,加强税收调节; 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税收、公共支出和转移支付等财政政策工具的运用; 建立统一的劳动力市场,遏制城乡差距和地区差距进一步扩大。 3.经济稳定和发展职能 经济稳定和发展职能的内容包括: 调节社会总需求,实现供求总量的平衡; 调节社会供求结构平衡。 经济稳定和发展职能的实现途径:经济稳定和发展职能主要通过两个方式得以实现,一是“自动稳定器”,二是

财政学复习资料(陈共八版)

第一章 财政的概念:财政是为了国家为了满足公共需求对剩余产品进行分配而产生的经济行为和经济现象。 财政的基本特征:阶级性与公共性;强制性与无直接偿还性;收支的对称性或平衡性。 公共产品:概念:公共消费性质的商品或服务。特征:边际生产成本和拥挤成本为零,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分类:1.纯公共物品:具有完全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如国防和灯塔等,通常采用免费提供的方式,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多见。2.准公共物品:具有有限的非竞争性和局部的排他性。即超过一定的临界点,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就会消失,拥挤就会出现。准公共物品可以分为两类:a.公益物品,如义务教育、公共图书馆、博物馆、公园等b.公共事业物品,也称自然垄断产品。如电信、电力、自来水、管道、煤气等。 外部效应:指在实际经济活动中,生产者或者消费者的活动对其他生产者或消费者带来的非市场性影响。这种影响可能是有益的,也可能是有害的,有益的影响被称为外部效益,外部经济性,或正外部性;有害的影响被称为外部成本外部不经济性,或负的外部性。通常指厂商或个人在正常交易以外为其他厂商或个人提供的便利或施加的成本。 市场失灵的表现:1.市场垄断:当一个行业被一个或几个企业垄断时,垄断者可能通过限制产量,抬高价格,使价格高于其边际成本,获得额外利润,从而使市场失灵。2.信息不充分和不对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者与消费者的生产、销售、购买都属于个人行为,掌握信息本身也成为激烈竞争的对象,二信息不充分和信息不对称也是影响公平竞争的重要因素。3.外部效应与公共物品:外部效应是指在市场活动中没有得到补偿的额外成本和额外收益,典型例子是“那公共物品”。当出现正的外部效应时,生产者的成本大于收益,利益外溢,得不到应有的效益补偿;当出现负的外部效应时,受损者得不到损失补偿,因而市场竞争就不可能形成理想的效益配置。4.收入分配不公:市场机制效率是以充分竞争为前提的,而激烈的竞争不可能自发的解决收入分配公平问题。5.经济波动:市场机制是通过价格和产量的自发波动达到需求与供给的均衡,而过度竞争不可避免地导致求大于供与供大于求的不断反复;这事市场经济不可避免的弊端。 政府干预的手段:1.政府的宏观调控2.立法和行政手段3.组织公共生产和提供公共物品4. 财政手段。 政府干预失效的原因和表现:1.政府决策失误2.寻租行为3.政府提供信息不及时甚至失真4.政府职能的“越位”和“缺位”。 财政职能:资源配置职能,收入分配职能,经济稳定与发展职能,保障社会和谐稳定和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职能。(1)资源配置的机制和手段: 1.在明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政府职能的前提下,确定社会公共需要的基本范围,确定财政收支占GDP的合理比例,从而实现资源配置的总体效率。2.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保证重点支出,压缩一般支出,提高资源配置的结构效率。3.合理安排财政投资的规模和结构。4.通过政府投资、税收政策和财政补贴等手段,带动民间投资,吸引外资和对外贸易,提高经济增长率。 (2)收入分配的机制和手段:1.划清市场分配和财政分配的范围和界限;2.是规范工资制度; 3.是加强税收调节; 4.是通过转移性支出,每个社会成员得以维持基本的生活和福利水平。 5.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本身的效率。 ! 第二章 财政支出的经济分类(按产生收益的时间):经常性支出,资本性支出,净贷款。 财政支出的按与经济活动的关系分类:购买性支出,转移性支出。 公共定价:政府相关管理部门通过一定的程序和规则制定提供公共物品的价格和收费标准,

中农大公共财政学_在线作业_1

2016中农大公共财政学_在 线作业_1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公共财政学_在线作业_1 交卷时间:2016-10-04 09:38:16 一、单选题 1. (5分)下列指标中,哪一个指标最能切近实际地反映财政活动规模() A. 中央收人占GDP比重 B. 财政支出占GDP比重 C. 地方收人占GDP比重 D. 财政收入占GDP比重 纠错 得分:0 知识点:公共财政学 展开解析 2. (5分)按计税依据不同,税收可分为从价税和() ? A. 从量税 ? B. 价外税 ? C. 货币税 ? D. 价内税 纠错 得分: 5 知识点:公共财政学

展开解析 3. (5分)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资源配置主要依靠() ? A. 财政配置 ? B. 计划配置 ? C. 市场配置 ? D. 调节经济结构机构配置 纠错 得分: 5 知识点:公共财政学 展开解析 4. (5分)政府公共收入中最多的收入是() ? A. 政府收费 ? B. 国有经济收入 ? C. 公债 ? D. 税收 纠错 得分: 5 知识点:公共财政学 展开解析

5. (5分)世界各国均实行:() ? A. 复式预算 ? B. 充分就业预算 ? C. 单式预算 ? D. 零基预算 纠错 得分: 5 知识点:公共财政学 展开解析 6. (5分)社会保障的强制性特征主要体现在() ? A. 社会福利 ? B. 社会抚恤 ? C. 社会保险 ? D. 社会救济 纠错 得分: 5 知识点:公共财政学 展开解析 7.

(5分)一般地,()的税收负担具有累进性。 ? A. 所得税 ? B. 商品税 ? C. 财产税 ? D. 行为税 纠错 得分: 5 知识点:公共财政学 展开解析 8. (5分)下列几种产品中属于纯公共产品的是() ? A. 公园 ? B. 国防 ? C. 高速公路 ? D. 食品 纠错 得分: 5 知识点:公共财政学 展开解析 9. (5分)公共财政应当更多地体现()

财政学知识点整理完整版

*财政学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 1、古代欧洲最早的财政思想的表现者是古希腊的色诺芬。在《雅典的收入》一书中,他讨论了希腊雅典的财政收入问题,并建议由国家购买奴隶,并将他们出租以增加国家的收入。 2、春秋战国的《国语- 齐语》中管仲提出了“ 相地而衰征,则民不移”的财政政策 3、威廉·配弟的《赋税论》被誉为西方最早的财政学专著。此书是在重商主义向古典经济学派的过渡阶段。 4、第一个从理论上系统阐述财政理论的经济学家是英国古典经济学的代表人物亚当·斯密三.现代财政理论 5、凯恩斯以前的经济理论,并不认为经济会一直处于充分就业的状态,但认为偏离充分就业的状态是暂时的。 6、凯恩斯主义者以《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为理论基础,把经济危机的根源归结为 “ 有效需求不足”,要求政府放弃自由资本主义原则,实行国家直接干预经济生活,提出了政府运用财政货币政策,增加投资,刺激消费,实现充分就业的一整套理论政策体系。 第二章财政学的福利经济学基础 1、意大利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帕累托建立了公共决策的理论基础。 2、帕累托效应及其实现条件【资源配置最优】:任何政策的改变都不可能在不使任何人的境况变坏的情况下使某个人的境况变好。这一概念常常被作为评价资源配置合意性的标准。 实现条件:竞争可以保证帕累托效率条件的实现 3、边际替代率:边际替代率是指在产量保持不变的前提条件下,增加一单位某种生产要素可以代替的另外一种要素的数量。通常,由于生产过程中投入的生产要素是不完全替代的, 随着一种生产要素数量的增加,该要素对另外一种要素的边际替代率是递减的。

4、无差异曲线及其特征:无差异曲线( Indifference curve )是一条表示线上所有各点两种物品不同数量组合给消费者带来的满足程度相同的线 特征:第一,无差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线,斜率是负的;第二,在每种商品都不被限定为多了比少了好的前提下,无差异曲线图中位置越高或距离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所代表的消费者的满足程度越高;第三,任何两条无差异曲线不能相交;第四,无差异曲线通常是凸向原点的,这就是说,无差异曲线的斜率的绝对值是递减的 5、追求结果的公平——功利主义、罗尔斯主义、平等主义: 【1】功利主义:边沁早在1789 年便提出社会行为的目的应该是“增进最大数人的最大幸福”。这种被称为功利主义的思想追求的是个人效用总和的最大化。个人所得税制度 的累进设计符合功利主义的公平观。 ( 功利主义者认为①个人的效用可以用技术来衡 量,社会福利是所有社会成员福利的总和。②如果财富从富人手里转移到穷人手中造成穷人效用的增加大于富人效用的减少,被认为收入分配比以前公平。 ) 【2】罗尔斯主义 (短板效应) :社会福利仅仅取决于境况最差的个人的福利情况,即只有境况最差的人的状况得到了改善,社会福利才会得到改进。 第三章市场失效与财政职能 1、信息完备:p42 信息不对称:当交易双方中一方掌握的信息多于另一方时就存在信息不对称。 ① 逆向选择:市场交易中的一方无法观察到另一方的重要的外生特征时所发生的劣质品驱逐优 质品的情形。 ② 道德风险:市场交易的一方无法观察到另一方控制和采取的行动时所发生的知情方故意不采 取谨慎行为的情形,由于知情方故意不采取谨慎行为也许会招致对交易中另一方的损害。 2、囚徒困境:p44 反映了一个很深刻的问题,就是个人理性与集体理性的矛盾。 3、外部效应:p44 一个人或企业的行动影响了其他人或企业的利益,但又没有负担应有的责任或没有获得应有的报酬,公式:U A=U A(X1,X 2, ?X n,Y 1) 某一个人或企业的效用所控制的活动其他人或单位的活动

财政学期末考试重点归纳总结word精品

第一章财政概念和财政职能 财政概念:财政是指国家的一个经济部门,及财政部门,它是政府的一个综合性部门,通过财政收支活动筹集和供给经费和资金,保证实现政府的职能。 财政的基本特征1.公共性与阶级性2.强制性与非直接偿还性3.收入与支出的对称性(或平衡性 公共物品:公共物品是和私人物品对应的,以政府为代表的国家机构——公共部门供给用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商品和服务称之为公共物品。 区别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 一是排他性(私人物品的第一个特征)和非排他性(公共物品的第一个特征:即任何人都不能因为自己的消费而排除他人对该物品的消费。公共物品都不具有消费的竞争性,即在给定的生产水平下,向一个额外消费者提供商品或服务的边际成本为零。) 二是竞争性和非竞争性(公共物品的第二个特征:每增加一个消费者原来的消费者将受到的服务不减。) 公共需要的特征: 1)社会公共需要是社会公众在生产、生活中的共同需要,也为了维持市场经济的正常秩序,必须由政府集中执行和组织的社会职能的需要。(2)公共需要是每一个社会成员可以无差别地共同享用的需要。(3)享用社会公共时无需支付或只需支付少量,各社会成员的付出于其 所得是不对称的,不能说水多付出就多享用,少付出少享用,不付出就不得享用。(4)满足公共需要是政府的职责。满足公共需要的物质手段只能是通过政府征税和收费支撑的由国家机关和公共部门提供的公共物品。 市场失灵:市场失灵是和市场效率对应的,也就是说,市场在资源配置的某些方面是无效或缺乏效率的。 市场失灵的主要表现: (1)垄断(2)信息不充分和不对称(3)外部效应与公共物品(4)收入分配不公(5)经济波动 外部效应:外部效应说明的是一个厂商从事某项经济活动给他人带来利益或损失的现象。当存在正的外部效应时,生产者的成本大于收益;当存在负的外部效应时,生产者的成本小于收益。(公共物品是外部效应典型的例子) 政府干预手段:(1)立法和行政手段(2)组织公共生产和提供公共物品(3)财政手段 政府干预失效的原因和表现:(1)政府决策失误(2)寻租行为(3)政府提供信息不及时 甚至失真(4)政府职能的“越位”和“缺位” 重点考点:财政职能财政职能是指财政作为一个经济范畴所固有的功能。 (1)资源配置职能 资源配置的特点和作用是通过本身的收支活动为政府供给公共物品提供经费和资金,引导资源的流向,弥补市场的失灵和缺陷,最终实现全社会资源配置的最优效率状态。资源配置的核心问题是资源配置效率用什么指标来表示,如何通过政府与市场的有效结合提高资源配置的总效率以及财政在

财政学复习资料

一、单项选择题 1、财政分配的主体是( A ) A.社会 B.国家 C.市场 D.企业 2、财政收入中,凭借资产所有权获得的收入是(B ) A、税收收入 B、国有资产收益 C、债务收入D,公共收费E、其他收入 3、生产效率的实现要求任意两种商品的(A )相等。 A.边际转换率 B.边际成本 C.边际替代率 D.边际效用 4、在增值税税法中,允许企业扣除外购货物、劳务已纳的增值税及外购固定资产当期 折旧部分所含增值税的,则其增值税属于( B )。 A、生产型B、收入型C、固定型D、消费型E、增长型 5、我国现行个人所得税实行( A ) A、分类所得税制B、综合所得税制C、分类与综合相结合的所得税制D、个人自行纳税制度E、源泉扣缴制度 6、在经济衰退时期,财政政策的内容是( B ) A.税收减少,政府支出减少 B.税收减少,政府支出增加 C.税收增加,政府支出减少 D. 税收增加,政府支出增加 7、实行“以支定筹”、“略有积累”原则的社会保险资金筹资模式是(C ) A.现收现付式 B.完全基金式 C.部分基金式 D.公积金制 8、历史上最早出现的财政范畴是(C ) A公债B、规费C、税收D、国家预算E、国有资产 9、在国家财政支出中,最为典型的公共产品是( D ) A.基础产业提供的服务 B.科学研究 C.义务教育 D.行政与国防提供的服务 10、按经济部门分类,我国财政收入大部分来自(B ) A、农业 B、工业 C、交通运输业 D、商业及服务业 11、资本预算的收入形式主要是( C )。 A.税收收入 B.企业收入 C.债务收入 D.事业收入 12、国防科研事业费属于(C )安排的支出 A.地方预算 B.行政管理支出 C.国防支出 D.科技支出 二、多项选择题(多选、少选均没有分) 1、下列属于财政收入现象的有( ACE ) A.税收 B.财政拨款 C.行政性收费 D.财政补贴 E.国债 2、无偿收入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包括(AC ) A、税收收入 B、国有资产收益分配 C、罚没收入 D、各种借款收入E、公共收费收入 3、下列属于混合商品的是(BD ) A.法律法规 B.教育 C.行政管理 D.社会保障 E.货币发行 4、私人需求的特点有( ABCE ) A.受益的内在性 B.可以划分层次 C.需求的分散性 D.是一种整体需求 E.主要通过生产和购买私人商品来实现 5、税收对经济运行的间接调节采取的措施主要有(ABC ) A、设置税种 B、调整税率 C、减免税政策 D、强制征收 6、美国心理学家A·马斯洛提出了著名的需要层次论,包括( ACE )

最新财政学期末考试复习重点复习过程

财政学 第一章财政学对象 财政的本义:财政是指国家的一个经济部门,及财政部门他是国家的一个综合性经济部门通过他的收支活动筹集经费资金以保证国家职能的实现财政的本质财政的本质是以国家为主体的分配关系 1.财政运行的主要特征:1.阶级性与公共性2.强制性与非直接偿还性3.收入与支出的对称性(或平衡性) 2.财政职能: (1)资源配置职能:1.在明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政府经济职能的前提下,确定社会公共需要的基本范围,确定财政收支占GDP的合理比率,以实现资源配置总体效率。2.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保证重点支出,压缩一般支出,提高资源配置的结构效率。3.合理安排政府投资的规模和结构,保证国家重点建设。4.通过政府投资、税收政策和财政补贴等手段,带动和促进民间投资、吸引外资和对外贸易,提高经济增长率。5.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本身的效率。 (2)收入分配职能:1.划清市场分配和财政分配的界限和范围,避免政府职能的“越位”和“缺位”2.规范工资制度3.加强税收调节 (3)经济稳定与发展职能 3.市场失灵:外部性效应指某个经济主体在市场活动中没有得到补偿的额外成本和额外收益。即外部效应有可以区分为正外部效应和负外部效应。当出现正外部效应时,生产者的成本大于收益,出现利益外溢,得不到应有的效益补偿;当出现负外部效应时,生产者的成本小于收益(收益大于成本)时,受损者得不到损失补偿。由于外部效应的存在,市场竞争就不可能形成理想的效率配置。 4.财政学两个基础概念: (1)公共物品 1、公共物品含义:由国家机关和政府部门——公共部门提供用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商品和服务称为公共物品。

2、区分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两个标准:(1)排他性和非排他性(2)竞争性和非竞争性 3、免费搭车:免费享用公共物品的利益 (2)公共需要 1、含义:社会的公共需要 2、特征: (1)是社会公众在生产、生活和工作中的共同需要,不是普通意义上的人人有份的个人需要或个别需要的数学加总,而是就整个社会而言,为了维持社会经济生活,为了维持社会再生产的正常运行,也为维护市场经济正常秩序,必须由政府集中执行和组织的社会职能的需要 (2)公共需要时每一个社会成员可以无差别的共同享用的需要,一个或一些社会成员享用并不排斥其他社会成员享用 (3)社会成员享用社会公共需要也要付出代价(如缴税或付费),但这里的规则不是等价交换原则,各社会成员的付出与其所得是不对称的,不能说谁多付出就多享用,少付出少享用,不付出不享用 (4)满足公共需要是政府的职责,所以,满足公共需要的物质手段,只能是通过政府征税和收费支撑的由国家机关和公共部门提供的公共物品 3、地位:共同的、历史的、特殊的 4、范围:(广)包括政府执行其只能以及执行某些社会职能的需要,包括基础设施、基础产业、支柱产业和风险产业的投资广义上:还包括政府为调节市场经济运行而采取的各种措施和各项政策提供的服务,等等 第二章财政支出概论 1.购买性支出购买性支出直接表现为政府购买商品和服务的活动,包括购买进行日常政务活动所需的或用于国家投资所需的商品和服务的支出,前者如政府各部门的事业费,后者如政府各部门的投资拨款。 共同点:财政一手付出了现金,另一手相应地购得了商品和服务,并运用这些商品和服务实现了国家职能。 2.转移性支出转移性支出直接表现为资金无偿的单方面的转移。这类支出主要有补助支出、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