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浅论中国国家权力结构体系的制约关系

浅论中国国家权力结构体系的制约关系

浅论中国国家权力结构体系的制约关系
浅论中国国家权力结构体系的制约关系

浅论中国国家权力结构体系的制约关系

2013-09-02 15:17:03 《社会科学研究》石本惠

在中国,社会主义社会还处于初级阶段,虽然实行了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人民群众在政治上、法律上有了当家作主的权利,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国家权力还不可能在全社会范围内为人民群众直接行使,而只能通过人民群众选举出来的代表行使,这就导致了权力所有者与权力使用者的分离,因而在我国国家权力结构体系中,权力制约问题在理论上的研究和在实践上的应用都显得非常重要。笔者针对我国国家权力结构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谈点粗浅的看法,以抛砖引玉。

一、“议行合一”是社会主义国家权力运行机制的核心

马克思主义认为,权力是一个系统,处于这个系统最顶端的是国家。国家是特殊的权力机关,是权力的集中体现,国家权力是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最重要的上层建筑,它是统治阶级借助于国家机关对内实行阶级统治、巩固政权、进行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对外防止侵略、维护国家独立的工具。为了保证国家权力的正确行使,世界各国都制定了与之配套的国家权力结构及运作系统。纵观我国国家权力结构及其运行机制,它的核心是“议行合一”。所谓议行合一,就是指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权机关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建立的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统一于和从属于国家权力机关的制度。我国目前实行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就是“议行合一”制度的具体运用。它明显区别于资产阶级国家权力分割体制的三权分立。

“议行合一”制度的产生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理论和实践上长期探索的结果。劳动人民在取得国家政权以后,到底用什么政权形式来代替被打碎了的旧的国家机器?或者说,社会主义国家是照搬三权分立体制还是应建立新型的人民政权?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作了认真的探索。1871年巴黎公社诞生以后,马克思发现“公社就是帝国的直接对立物”和“可以使劳动者在经济上获得解放的政治形式”,进而提出“公社不应当是议会式的,而应当是同时兼管行政和立法的工作机关”〔1〕。这就是后来几乎在所有社会主义国家实行的“议行合一”制度。由于巴黎公社的政权形式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受到了历史的局限,议行合一制度的完整阐述和真正确立,是在列宁写出《国家与革命》和十月革命胜利之后。1918年的苏俄宪法和1924、1936、1977年的前苏联宪法确立的国家最高权力机关苏维埃代表大会,尽管具体组织形式有所变化,但其内部分工性质的议行合一制度始终没有改变。在我国,议行合一的原则具体体现为民主集中制。毛泽东同志早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就主张建立“由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决定大政方针,选举政府”〔2〕的制度,并明确指出这种制度就是民主集中制。建国以后,从《共同纲领》到1954、1975、1978、1982年的宪法,都规定我国政权形式是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建立起来的。

社会主义国家能够用议行合一制度来代替资本主义的三权分立制度,这首先是由当代社会两种截然不同的阶级主权所决定的。在国家权力不能进行分割的情况下,资产阶级集团利益的矛盾运动,决定了资本主义权力运行方式的分散性和多样性;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利益的一致性,则决定了国家权力组织形式的统一性和权威性。基于集团利益与人民利益这两种对立的阶级主权观,在权力运行机制上就表现为三权分立与议行合一制度的对立:资产阶级为掌握权力而瓜分权力,为瓜分权力而制衡权力;无产阶级为最终消灭国家政权而整体占有权力,为管理社会而实行内部分工,在内部分工中实行权力制约而防止滥用权力。从历史发展来看,对于国家政权由有目的地占有到作为社会发展手段的占有,不能不是人类权力史上的伟大飞跃。资产阶级思想家们只注重政权形式的技术性设计和管理程序的完善,却往往撇开了任何政权组织和行政活动都必须是统治阶级意志的反映这一基本前提。在社会主义条件

下,统治阶级的意志就是人民的意志。人民建立自己的代表机关并通过它实现对社会的管理作为统一行使国家主权的方式,这是唯一适当的选择。权力宗旨与人民利益的统一,就是社会主义国家“议行合一”制度存在的现实基础。

二、我国国家权力制约的内容及其方式

“议行合一”制度在我国的具体运用就是民主集中制,其组织形式就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具体内容是:全国各族人民经过民主选举产生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进而产生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居于最高地位,行使国家权力。我国宪法第62条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行使15项职权,归纳起来大约有四类,即立法权、人事权、审批权和决定权。由于这些权力都与行为规范有关,故称为规范权。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既是制定法律的立法机关,又是直接组织和监督国家执行机关的最高权力机关。就是说,要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内产生出隶属它领导、接受它监督、对它负责的执行机关--“一府两院”,来贯彻执行最高权力机关根据人民意志制定的法律。这种在国家最高权力机关领导下,由执行机关各司其责的工作制度,不仅能够保证国家机关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而且有利于人民代表根据宪法赋予的权力,对包括人大常委会、国务院、中央军委、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在内的国家机关,以及包括国家主席、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国务院总理、中央军委主席、最高人民法院院长、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在内的国家工作人员,进行有效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从而使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力地位,真正在法律制度上、组织原则上和工作职能上,得到具体的体现和切实的保障。人民的权利决不许滥用,人民代表大会有权对掌握权力的不法分子进行罢免并给予法律制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有的党政干部经不起权力的考验,经不起金钱的诱惑而走上犯罪的道路,自然也遭到了各级人大的罢免。原北京市副市长王宝森因腐化堕落受到了北京市人民代表大会的罢免就是明证。这在本质上体现了人大以权力对权力进行的制约。

我国的行政权掌握在人民政府手中。在国家是国务院掌握行政权力,执行行政国务活动。在地方是各级人民政府执行行政权。国家的行政权力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规定并授予,各级地方的行政权力由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规定并授予,人大常委会成员不得担任国家行政职务。行政权对人大负责并受它监督。行政权有两个特点,一是执行,二是管理。所谓执行,就是执行全国人大的决议和法律。所谓管理,就是统一管理国内的行政事务。与其它权力相比,行政权的实力很强,它兼有领导经济建设和从事国家管理的双重职能。但是,行政权力的利用一刻也不能脱离人民的利益,更不能膨胀,它的实践活动必须“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同时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方面,国家的、也就是作为统治阶级的人民的一般意志,要通过行政机关在人民群众中得到贯彻执行,另一方面,人民的具体意志和要求,又要通过行政机关反映到国家权力机关中来。行政机关在国家权力机关与人民群众中起着桥梁作用。正是由于行政机关的桥梁作用,所以社会主义国家的行政管理活动能够保证决策、执行、监督、反馈等完整管理过程的实现和良性循环,使国家的法律、政策和计划及时得到修正、补充和完善。行政机关的活动在整个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决定了它任何时候都只能以人民利益为自己工作的出发点和立足点,任何时候都不能以人民授予的权力去搞权钱交易、以权谋私等不正之风。如果行政机关的工作人员利用行政权力搞以权谋私,那不仅是对人民的背叛,而且也会葬送无产阶级政权,他们必将受到法律的审判与制裁。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确实有一些干部,一旦大权在握,就忘记人民,渐渐地脱离人民而注重追求个人的私利,由人民意志的执行者成了人民是他的意志执行者,由社会的公仆成了社会的主人,最近揭露出的因腐化堕落受到惩处的级别最高的官员陈希同、无锡老干部倪品良、原丹东市市长常义等等,都是权力放纵与私欲膨胀的典型。他们滥用人民给予的权力以权谋私、行贿受贿,以权换钱达到了惊人的地步。这些滥用行政权力的腐败分子自然也被人民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并受到了法律的严厉惩处与制裁。

我国的司法权由人民法院和检察院行使。按照宪法规定,人民代表大会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在这个前提下,明确划分国家的审判权、检察权,使国家权力机关和审判、检察等机关各司其职、协调一致地工作。宪法还规定,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不得担任国家审判和检察机关的职务。我国的审判权由人民法院行使,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专门负责惩治违法和犯罪行为。检察权由人民检察院行使,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按照三权分立原则,检察权大都不是独立的,而是从属于行政权的。在我国,检察权是独立的,以国家名义行使法律监督权。由于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人民利益和意志的最高体现,那么人民利益和意志的统一性、权威性就决定了我国的司法机关只能在权力机关的领导下,代表人民去行使对少数人民的敌人实行专政的职能。在我国,因为不存在特殊利益集团之间的利害关系和权力纷争,我国的审判权和检察权就只能作为人民政权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实现和保障人民的整体利益和意志服务。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的全部工作,都只能对国家最高权力机关负责,亦即对人民负责。这就要求执法者必须以人民的利益为重,在心灵深处崇法,从内心真正感知法律、需要法律并尊重法律,甚至把法律看成是自己的第二生命或可以献身的事业,这样执法的效果才会理想;在法律知识上必须知法、懂法,熟悉和精通法律原则、法条规定,才能正确地判断案件并使所办案件经得起历史的检验;在实践中自觉守法、带头守法;在执法中护法,不受权势、金钱、感情的干扰,严格依法办事,只有这样,执法者才能为人民掌握好司法权与审判权。如果执法者硬要利用人民给予的权力以权谋私,或迫于情势、权势、碍于面子,拿法律原则作交易,那将是执法犯法,既要受到人大的罢免,又要受到行政权力的制裁与法律本身更严厉的审判。如郑州市原中原区法院院长刘士荣,把党和人民赋予他的权力当做为个人谋取私利的工具,1987年以来,接受罪犯贿赂多次,先后随意改判案件,重罪轻判,轻罪不判的案件达10多起,共收受贿赂款达40798元。其结果被中原区人大罢免了法院院长,撤销了一切行政职务,开除了党籍并判了徒刑。广东省惠州市公安局原局长洪永林,在1983年到1991年间,利用职权收受贿赂,共计港币90多万元,人民币30多万元。但最后都遭到了人民的审判和法律的制裁,被抛进了历史的垃圾堆。

综上可知,在人大、政府、司法的权力结构中,人大既是立法机关,又是监督机关,行政权与司法权受人大制约,并对人大负责。

三、正确发挥中国共产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领导作用

如前所述,我国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但是在这个权力机关中,必须要有政党对它进行领导,它才能正确地行使权力。在我国,中国共产党对人民代表大会实行领导权。因此,加强和改善党对人大工作的领导,是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关键。党对人大实行领导权,这是因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创建,是我们党领导中国人民经过长期浴血奋斗争得的人民民主政权。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就不可能改变中国人民几千年来受压迫的地位,不可能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使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没有共产党的领导,就不可能取得社会主义建设的胜利。党的领导主要是对国家实行政治、思想和组织的领导,正如中国共产党章程指出的:“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制定后,交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然后变成法定的意志制定成为行为规则,以事先指导人们的行为,事后衡量人们的行为。国家如果没有行为规则,党中央的精神就无法贯彻,国家机器就无法运转。相反,如果人大没有党的领导,没有党为人民当家作主,人民要成为国家的主人也就是一句空话。当然,从国家角度上看,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在国家中居于最高地位。但是,国家只是社会的一部分,就整个社会而言,中国共产党是全中国人民的领导核心,这说明了党与国家的关系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

在中国的国家政治生活中,党掌握着国家的领导权,并不受其他民主党派的限制和约束,否则,它就失去了领导权的地位和作用。但是,党的领导权掌握着整个国家的命脉,它的正确与稳定直接关系到国家的政权的巩固与稳定,因此,又必须使党的领导权的行使科学化。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权的行使,创造了比较成功的经验。首先,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权的行使有一个科学的内部制约机制。行使我国党的领导权的核心机构是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这个机构实行集体负责制,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少数服从多数形成最后决策,在讨论问题以及最后表决时,每个成员都是平等的。这就避免了最高权力落到某个人的手里,从而在核心机构的成员之间形成了稳定的内部制约机制。这样,从内部来看,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权是受到制约的,不能由某个人为所欲为,而是集体行使,共同负责。其次,从外部上看,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权虽然不受其他权力的限制,以确保党的领导地位,但是,在重大问题的决策上,中国共产党仍要征求其他民主党派的意见,接受民主党派的监督。中国共产党章程规定:“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将长期存在和发展。”这表明中国共产党行使领导权时是与其他党派协商的,充分发挥政党的民主性同时又认真接受民主党派监督的。最后,根据宪法的规定,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党的章程明确指出,要“积极支持人民当家作主”。这说明党必须支持人民掌好权,用好权,管理好国家。权力是人民的,党没有任何私利和特权。同时,党章明确规定:“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宪法也强调:“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所以,掌握党的领导权的集体和个人,就被规范、限制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制定的宪法与法律范围内,任何人不得超越宪法与法律之上、凌驾于宪法与法律之上作威作福,更不允许有滥用权力、以权谋私的权力腐败行为。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我国党的领导权的行使是较科学的:如果把最高领导权赋予最高统治者个人,这样国家虽然稳定,但却产生个人专制;如果回避党的领导权,设置几个平等分立的机构,势必破坏国家的统一性;如果在行使党的领导权的机关之外设置一个监督权,就会影响党的领导权的最高地位;如果党的领导权力不受外在的监督与法律的制约,就很难保证最高权力行使的正确性和稳定性。由此可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权行使的内部制约性和外部协商性,无疑是一个创造,为科学行使社会主义国家的最高权力积累了有益的经验。

综上所述,我国的权力制约模式与资产阶级的“三权分立”是有区别的:资本主义把国家权力分为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分别由议会、政府和法院行使,形成分权形式的权力结构,三权是并列的、制衡的,根据其外部特征可以概括为三权分立列成平面的面式结构,相对于古代社会权力主体内部上对下的单向控制,它规定了权力主体之间相互制约的关系,从这点来看,“三权分立”无疑是私有制社会权力制约模式的最佳选择。然而,在权力私有的剥削阶级社会,权力掌握在少数统治者手中,权力制约权力毕竟是在统治阶级内部进行的,权力客体(广大劳动人民)事实上并不享有参与制约权力的资格。对于统治阶级而言,国家权力是统一的、不可分割的。因此,“三权分立”只是一种形式,它在本质上仍然是少数统治阶级的一种分工,这种“分权只不过是为了简化和监督国家机构而实行的日常事务上的分工罢了。”〔3〕无论是古代社会以君权为核心的上对下的制约,还是近代社会以来通过“三权分立”而进行的相互制约,只要权力垄断在少数人手中,就不可能对权力进行有效的制约。目前,不少资本主义国家的总统、首相(如韩国的卢泰愚、全斗焕)因行政权力腐败下台就是明证。

而我国的权力结构是指,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的权力机关,享有立法权,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其它国家机关;国家行政、审判、检察机关的权力由人民代表大会赋予,人民政府掌握行政权;人民法院掌握审判权;人民检察院行使检查权;这些国家机关对人民代表大会负责并受它监督,最高国家机关领导人由全国人大选举、决定和罢免。中国共产党对全国人大实行领导权,但党的领导权内部是制约的,并且领导人必须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从分工的角度而言,可以概括为党实行领导权;人大实行立法权;“一府两院”实行具体的操作权。人大与“一府两院”的关系是决定和执行,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是相互制约、分工合作的关系,这就形成了一个民主集中制形式的立体式结构,既有横向的权力分工,每项国家权

力都分工明确;又有纵向的层次分工,形成权力结构的从属机制;既强调了权力的统一,又重视权力的分工,把权力的统一和权力的分工有机地结合起来;既不能使党的领导权处于动态之中,又不能使党的领导权落入个人之手,从而创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由党的核心机构集体行使最高领导权,既保障了最高领导权的稳定性,又防止了个人专断最高领导权而形成的独裁与各种腐败,这就创造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特有的权力制约模式。在这种权力结构形式下,我国的党政领导干部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必须一切从人民利益出发,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只有这样,才能防止权力的逆向运作为社会带来的深重灾难,从而推动社会向前发展。

中国政治权力的组织与架构

中国政治权力的组织与架构

政治局常务委员会 政治局 书记处 中央委员会军事委员会 党代表大会 中央委员会各部(组织部、宣传部、统战部等)注:→表示实际上指挥权的一般方向 理论上越大的会权力越大,但政治实践中恰好相反,最小的委员会是重要的。 按照重要性由小而大排列:党代表大会、中央委员会、政治局、与政治局常务委员会。 1、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是党的最高领导机关,每五年召开一次。 在党的全国代表大会闭会期间由党代表大会选举的中央委员会执行其决议。 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由中央政治局召集,每年至少举行一次,大概为三四天。每一次主要讨论一个议题。 2、党的核心决策机关:总书记、政治局常委、政治局、书记处 按照《党章》总书记、政治局常委会、政治局由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

选举产生。政治局常委会、政治局是在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闭会期间行使中央委员会的职权。 (1)总书记负责召集中央政治局和政治局常委会会议,并主持中央书记处工作。如果委员都在北京,政治局常委会会议一般一周举行一次。 (2)书记处: 第一,政治局和政治局常委会所有会议的准备工作都有书记处来安排。 第二,书记处是连接中共中央和国务院的桥梁机构。 第三,书记处本质上是中央委员会的办事机构。 二、党对人大、国务院的领导 政治局常委 政治局 全国人大书记处国务院 注:→表示实际上指挥权的一般方向 无论是最高权力机关人大还是最高政府机关都处在党的绝对领导下,都必须向党负责。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产生的国务院既要对党负责,又要向人民代表大会负责;人民代表大会既要向党负责,又要选民负责。 三、党对政府的领导

总理与副总理 国务院常务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国务院 各委员会 各部 注:→表示实际上指挥权的一般方向 (一)党管干部制度 上级党委 干部同级党委和政府 注:→表示实际上指挥权的一般方向 (二)党对政府的归口管理 中共中央在建立分级管理干部的同时,作为配套措施,建立了对政府部门的归口管理。 上级党委 政府同级党委 注:→表示实际上指挥权的一般方向

权利受到制约和和监督

权利受到制约和和监督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明确对权力制约和监督的必要性。 ○明确有效制约和监督权力的关键在于建立健全制约和监督机制。 ○认识我国的行政监督体系。 ○明确对权力制约和监督的意义。 2、能力: ○提高归纳与分析的能力。归纳监督政府权力的若干途径,分析政府依法行政和接受民主监督的重要意义,分析建立健全权力监督机制的内涵等。 ○利用教材提供的情景和问题,就有关政府依法行政和权力监督体系的内容,提高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初步探究学习的能力。 ○学会辩证地认识问题。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待权力。 ○学会行使对政府的监督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权力的两面性,形成正确的权力观。 ○认识人民监督政府是民主政治的重要标志,培养行使民主监督权利的政治素养和公民意识。 ○了解相关加强和改进政府工作的信息,体会我国政府推进依法行政、进行科学民主决策和接受人民监督的重要意义。

○明确我国行政监督体系的作用,相信我们的政府是法治政府。教学重难点及关键 1.明确政府接受监督的重大意义。(重点) 2.理解对政府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的具体要求。(重点、难点)教法 讨论法,讲述法,比较法。 学法 合作交流法,自主探究法 教具及学具准备 课件,素材 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过程及设计 师:同学们,在我国,政府权力是人民赋予的,政府要依法行政,但是滥用权力时有发生,怎样确保权力依法行使呢?今天我们共同探讨这一问题(板书:权力的行使,需要监督) 课堂探究活动一: 教师提问:1、同学们,大家讨厌贪官吗?为什么? 2、你心目中的好官是什么样子的?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自学教材46页第一段和47页最后一段,了解权力的两面性及为什么要对权力进行监督和监督的

中国政治结构与中央和地方的关系

中国政治结构与中央和地方的关系论文

最新DOC可编辑格式 中国政治结构与中央和地方的关系论文 内容简介:大国是中央集权政治的产物,而中央集权政治又是中国帝王精神意志的产物。中央集权政治避免了诸侯纷争,减少了地方间的战争,但集权政治不仅集中地方的权力,也集中地方的资源,一旦建立起这种机制,这个国家便具有了“虹吸管”效应,地方的资源便要向上集中。只有这种制度才可能支持一个大国的统一和存在。目前的中国,各地区之间的发展非常不平衡。在这种状况下,如果给予地方过多的权力,将不利于资源在全国间调整,因此还需要借助中央集权的力量来进行地区间的资源配置。特别是在市场

经济条件下,如果没有中央力量的参与,各地区间会发展得更加不平衡。但目前我国需要纠正的主要问题似乎是中央权力过于强大,中央资源过多。这种改革的结果出人意料。因此,当前真正要解决的是中央占有资源过多的问题。中国改革的目标虽然是强大的统一大国,但不一定是庞大的中央政府。 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是关系中国政治体制的大问题,如何规定两者的关系,须根据我国时代的变化制定出正确的法律框架来进行约束,同时又要考虑到历史的传统因素来进行切实可行的变革。任何盲目的照搬和模仿都可能带来不必要的紊乱,因此,在研究这一问题时,首先要对我国的历史形成进行深入的认识。只有对这一国家和民族特性有了全面的了解,才能有效地指导今天的

变革。 一、为什么中国统一,欧洲分裂?中国中央集权政治的强大根源是什么? 中国是一个有数千年历史的大国,文化传统悠久而深厚,任何一个这样的国家在现代进行制度上的变革,都要面对着强大的习惯和传统。特别是要清醒地认识各个国家之间的不同。譬如同样是面积和版图差不多的中国和欧洲,为什么欧洲在历史上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大国,而中国却成为一个统一的大国?国家的统一如何影响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中国中央集权政治的强大根源是什么?只有搞清楚了这些问题,才会对东西方国家的异同有所了解,才会对中国今天中央地方的关系有清醒的认识。

【精品】小学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权力受到制约和监督》教案2

7、权利受到制约和和监督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明确对权力制约和监督的必要性。 ○明确有效制约和监督权力的关键在于建立健全制约和监督机制。○认识我国的行政监督体系。 ○明确对权力制约和监督的意义。 2、能力: ○提高归纳与分析的能力。归纳监督政府权力的若干途径,分析政府依法行政和接受民主监督的重要意义,分析建立健全权力监督机制的内涵等。 ○利用教材提供的情景和问题,就有关政府依法行政和权力监督体系的内容,提高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初步探究学习的能力。 ○学会辩证地认识问题。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待权力。 ○学会行使对政府的监督权。 ●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权力的两面性,形成正确的权力观。 ○认识人民监督政府是民主政治的重要标志,培养行使民主监督权利的政治素养和公民意识。 ○了解相关加强和改进政府工作的信息,体会我国政府推进依法行政、进行科学民主决策和接受人民监督的重要意义。 ○明确我国行政监督体系的作用,相信我们的政府是法治政府。

【教学重难点】 1.明确政府接受监督的重大意义。(重点) 2.理解对政府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的具体要求。(重点、难点)【教学方法】 讨论法,讲述法,比较法。 学法:合作交流法,自主探究法 【教学准备】 课件,素材 【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过程】 师:同学们,在我国,政府权力是人民赋予的,政府要依法行政,但是滥用权力时有发生,怎样确保权力依法行使呢?今天我们共同探讨这一问题(板书:权力的行使,需要监督) 课堂探究活动一: 教师提问:1、同学们,大家讨厌贪官吗?为什么? 2、你心目中的好官是什么样子的?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自学教材46页第一段和47页最后一段,了解权力的两面性及为什么要对权力进行监督和监督的意义。结论一:为什么监督政府 教师点评并总结:权力是把双刃剑,为防止权力的滥用,就要对权力

小学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权利受到制约和监督》教案

(封面) 小学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权利受到制 约和监督》教案 授课学科: 授课年级: 授课教师: 授课时间: XX学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明确对权力制约和监督的必要性。 ○明确有效制约和监督权力的关键在于建立健全制约和监督机制。 ○认识我国的行政监督体系。 ○明确对权力制约和监督的意义。 2、能力: ○提高归纳与分析的能力。归纳监督政府权力的若干途径,分析政府依法行政和接受民主监督的重要意义,分析建立健全权力监督机制的内涵等。 ○利用教材提供的情景和问题,就有关政府依法行政和权力监督体系的内容,提高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初步探究学习的能力。 ○学会辩证地认识问题。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待权力。 ○学会行使对政府的监督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权力的两面性,形成正确的权力观。 ○认识人民监督政府是民主政治的重要标志,培养行使民主监督权利的政治素养和公民意识。 ○了解相关加强和改进政府工作的信息,体会我国政府推进依法行政、进行科学民主决策和接受人民监督的重要意义。 ○明确我国行政监督体系的作用,相信我们的政府是法治政府。 【教学重难点】

1.明确政府接受监督的重大意义。(重点) 2.理解对政府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的具体要求。(重点、难点)【教学方法】 讨论法,讲述法,比较法。 学法:合作交流法,自主探究法 【教学准备】 课件,素材 【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过程】 师:同学们,在我国,政府权力是人民赋予的,政府要依法行政,但是滥用权力时有发生,怎样确保权力依法行使呢?今天我们共同探讨这一问题(板书:权力的行使,需要监督) 课堂探究活动一: 教师提问:1、同学们,大家讨厌贪官吗?为什么? 2、你心目中的好官是什么样子的?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自学教材46页第一段和47页最后一段,了解权力的两面性及为什么要对权力进行监督和监督的意义。 结论一:为什么监督政府 教师点评并总结:权力是把双刃剑,为防止权力的滥用,就要对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这样才能保证政府行使权力是为人民谋利益的。监

五四学制人教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第10课《权利受到制约和监督》专项复习(填空题)

五四学制人教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第10课《权利受到制约和监督》专项复习(填空题) 学校:班级:姓名:成绩: 注意:卷面整洁、字迹清晰,答案详见教材。 1.我国国家国机关的职能是什么,行使哪些权力,如何行使权力, ()和()中有明确的规定。 2.我们熟悉的公安部门、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教育管理部门等行政 机关,都在行使()。 3.行政机关要受到()和()的约束,做到法定 职责(),无授权()。 4.宪法和法律规定的职责,行政机关();宪法和法律没有 授予的权力,行政机关就()。 5.国家机关必须在()内,依照()行使权力, 既不能对应该履行的职责不履行,少履行或慢履行,也不能()职责范围行使权力。 6.办理户口应该去当地的();为子女办理城镇居民医 疗保险,家长应当去户籍所在地的()。 7.根据宪法和法律规定,我国的行政机关下设的各部门() 不同,他们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共同()于人民,维护()和()。 8.(),就像一个“政务超市”,不同区域代表不同的 ()机关,承担着办理不同业务的(),人们到这里办理业务时,到相应的区域就可以了。

9.在我国的经济、社会等领域,必须加强对权力的(),以 保证权力的行使符合人民的(),体现人民的()。 10.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必须按照()要求,保持同公民 与社会的联系,倾听(),接受(),保证国家机关依法(),自觉履行职责。 11.在我国,对权力的监督来自多个方面。把()监督同国 家机关监督、民主监督、()监督、()监督、舆论监督贯通起来,增强监督合力,保证权力的()。 12.生活中,公民可采取多种方式参与监督,例如采用()、 ()、()、走访等形式向有关部门举报或反映; 通过()、()、广播、报刊等媒体进行监督。13.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和(),让人民监督权 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 14.我们要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有权必(),用权 受(),失职要(),违法要(),保证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利益。 15.()是法治国家的要求,更是社会发展需要。 16.国家机关要主动创造条件接受();公民也要积极参与 ()国家机关,这是()赋予我们的责任。17.我国法律规定,()在行使行政管理职权的过程中,要通 过政府公报、()、()、()等合法的形式,主动向社会()有关信息,包括与公民切身利益相关的信息,需要公民广泛知道和参与的信息,各行政机关的机构

中国政治概况

日益发展的中国民主制度 中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全面建设时期,基于党的领导的政治原则而形成的政治秩序虽然能够产生出具有合法性及实际政治效能的政治权力,但是,社会中仍然存在诸多不稳定因素,影响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民主制度建设。要想加速现代化进程,捍卫改革开放的成果,就必须给经济社会全面发展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政治环境,因此建构政治秩序稳定机制就成了一切问题的核心和关键。 中国的政治制度是经济平稳快速发展的根本保证 中国经济取得如此令世界瞩目的成就的确使一些西方人“难以置信”。谁能想到13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过去30年能保持年均超过9%的经济增长率,最近还连续4年超过10%?谁能想到30年前贸易总额占世界第30位以后的中国,今天已是世界第三?谁能想到1980年外汇储备还呈负数的中国,而今已跃居世界第一?谁能想到,30年前广大的城市和乡村一片落后破败,如今却浑然成了另一副模样?难怪德国外交政策协会研究中心主任桑德施奈德教授谈论中国时说:“最近我们看到了一种难以置信的现象——不民主的制度取得了非常好的经济成就”桑德施奈德教授的看法反映了西方某些政治家和学者对中国的固有成见,说明他们对经过近30年改革开放的中国缺乏观察。他们仍然把中国定性为他们所想象的那种“不民主”、“专制体制”的国家。在他们看来,像中国这种制度的国家,是不可能取得经济成功的;经济成功只能是西方“民主国家”的专利。于是中国经济成功的现象“对于大多数西方政治学家来说仍然无法解释”,“难以置信”。中国现行的制度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经过自身改革完善、吸收人类优秀文明成果基础上创新的社会制度,是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制度,这种制度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了丰富的源泉和强大的动力。 中国制度的最大特点,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也许这正是德国教授把中国制度说成是“不民主”、“专制制度”的根据。任何国家,任何社会,既需要集中统一,也需要民主自由。中国共产党用中国的方式成功地将二者结合,充分发挥两者的合理价值,同时避免可能的极端――过分集中统一而导致集权和过分自由民主而导致无政府状态,创造了崭新的执政体制。 中国共产党在党内实行民主集中制,在民主基础上集体决策,集体领导;实行领导职务任期制,任何人同一职务任期不得超过两届,总共不得超过10年,在同一级别上的任职总共不得超过15年,从而杜绝了因领导职务终身制可能走向专制独裁之路。中国共产党与其它非执政党(八个民主党派)的关系,是亲密的友党关系,民主党派不是在野党和反对党,而是参政党。中国实行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政党制度,不同于西方国家的两党制或多党制,也不同于一些国家的一党制。中国共产党是全国人民利益的代表者和捍卫者,是各阶层、各民族、各地区、各行业利益的公正的调节者。这样的制度保证了中国社会的长期稳定,无论国内短暂的动乱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挫折的冲击,都丝毫不能动摇中国社会的根基;党和国家权力转移平稳有序,不曾引起任何动荡;国家的大政方针始终保持延续性,没有出现任何大的反复。在中国,不存在某些国家和地区在外部势力操纵下的那种两党恶斗和乱相丛生的纷扰。这种长期的社会稳定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文明积累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 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是以改革作为自身发展和完善的动力。改革被视为是一场革命,是解放生产力,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过去30年,全国掀起波澜壮阔、史无前例的经济改革,并取得举世公认的成就。同时还稳步推进了政治体制改革,同样取得了明显成果。

中国政治

近三十年来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建设已经取得了举世公认的重大成就,但是政治体制改革相比之下显得滞后,因此导致党政官员腐败加剧,社会两极分化严重,社会深层潜在的危机加深。所以政治体制改革成为当前我国社会主义改革的瓶颈,只有突破这一瓶颈,我们才能满盘皆活,走向通途。 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的报告中明确指出“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3月18日他在十一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中又重申要实现民主法治,“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可见,当前我们国内存在着推进民主的好气氛。 中国的民主不能照搬西方那种三权分立、多党争夺的模式,中国自己独特的民主模式几十年来历经周折,已经初步确立,但是很不完善。当务之急是大力加快政治体制改革,促使中国的民主模式尽快完善。 对于中国民主政治模式的完善,我认为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即党内民主、党际民主以及人民民主,这是目前切实可行的具体方案。 首先是完善党内民主。从1980年开始,我就多次写文章建议修改党章,完善党内权力结构,从而有利于发扬党内民主。党章关于党的权力机关的设置还是不够合理的,最突出的一点就是中共党章历来都把党的代表大会和中央委员会并列为党的最高权力机关或者最高领导机关。从1922年二大制定第一个党章到十七大党章为止,总共有十七部党章,都是这样表述。实际上按照马列主义党建理论,党的代表大会是党的最高权力机关,中央委员会是党全国代表大会的执行机关。党代会既然是党的最高权力机关,那么就必须实行年会制和常任制,这样才能把党的权力中心从党中央转移到党的代表大会。另外,按照马克思建党理论,要使中纪委成为与党中央平行的机构,使中纪委监督党中央。此外,我还希望党的十八大能像1956年八大那样,充分发扬民主,中央委员预选名单能先由各代表团自下而上提出,希望通过扩大差额选举淘汰一些不合适人选;还希望从十八大起,在公布中央委员会当选人时候,能按照得票多少排列而不要按照姓氏笔划排列。 党际民主,指共产党与八个民主党派实行多党合作制之间的民主。这方面也有待完善。 现在八个民主党派总共只有71万党员,中共却拥有7300多万党员,只有民主党派得到更大发展,才能更充分发挥参政与监督作用。只有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的进一步完善才能从根本上克服苏联模式“一党专政”的弊病,只有社会主义多党制的进一步完善才能最有效抵制西方资本主义多党制的消极影响。 完善共产党党内民主和多党合作的党际民主,都是旨在完善人民民主,都是为了领导人民真正实现人民自己当家作主。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又强调要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胡锦涛同志最初在2003年初提出的这一经典名言被誉为新三民主义,我认为要贯彻落实这新三民主义,最重要的前提就是要首先做到权为民所授。现在各级人民代表和主要官员大都认为自己的权力是党、是上级领导授予而非人民授予的,因此心目中就只有党和领导人,而远离了人民。当前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需要进一步完善,基层政权的民主选举也需要完善。我认为县以上的人民代表应该通过直选和差额选举来产生,乡镇和县政府领导人应该通过直选、差额选举来产生。我认为人民代表和政府领导人应该按宪法、选举法的规定和精神,采取民主选举方式产生,而不能采取协商民主方式产生。关于选举方式的改革,我们可以借鉴1942年延安参议会的做法,当时在选举边区政府第二届参议员时,不同单位提出了三个著名共产党员为候选人,即徐特立、周扬和郭化若,他们之间各自发表演说展开竞选,结果郭化若当选。可见从多个共产党员候选人中选出代表或领导人,这样就能保证共产党的领导权。因此我建议县以上人民代表和乡镇县级的领导干部可以采取这样的方式来进行直接选举。 目前全国已有十多个省份在实行民主选举的改革试点。当前的任务是要认真总结这些地区的试点经验,进一步在全国更大范围内推进民主选举。形势逼人,时不我待,我们应该加

行政领导学期末复习(第二章:领导权力与制约)

第二章:领导权力与制约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8分) 1.下列关于权力起源的学说,除了()外,其他主张都有一定程度上的合理性。选择一项: A. 暴力说 B. 神权说 C. 智慧说 D. 契约论 正确答案是:神权说 2.在()时期领导权力与宗教权力或迷信权力等曾经相互结合。 选择一项: A. 原始社会 B. 转型社会 C. 现代社会 D. 传统社会 正确答案是:传统社会 3.()的领导权力是一种法理型的权力。 选择一项: A. 原始社会 B. 转型社会 C. 现代社会 D. 传统社会 正确答案是:现代社会 4.领导权力的发展变化是与()紧密相连的。 选择一项: A. 人性 B. 社会发展阶段 C. 阶级 D. 经济 正确答案是:社会发展阶段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8分) 1.领导权力的主要内容包括()。

选择一项或多项: A. 领导权力的主体 B. 领导权力的客体 C. 领导权力的目标 D. 领导权力的作用方式 E. 领导权力的性质 正确答案是:领导权力的主体, 领导权力的客体, 领导权力的目标, 领导权力的作用方式 2.领导权力在本质上是()。 选择一项或多项: A. 社会关系 B. 人际关系 C. 阶级关系 D. 利益关系 E. 服从关系 正确答案是:社会关系, 阶级关系, 利益关系 3.根据在授权时所凭借的媒介的不同,可以将领导授权分为()。 选择一项或多项: A. 正式授权 B. 口头授权 C. 非正式授权 D. 书面授权 E. 弹性授权 正确答案是:口头授权, 书面授权 4.下列属于权力载体的承担者的是()。 选择一项或多项: A. 政党 B. 知识 C. 血缘 D. 年龄 E. 地位 正确答案是:政党, 知识, 血缘, 年龄, 地位 三、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32分) 1.领导权力

必修二政治生活知识结构图

《政治生活》知识结构 第一单元公民的政治生活 一、关于公民 1)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人民民主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2)公民依法享有……权利,履行……的义务. 3)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坚持权利和义务相统一的原则、坚持国家利益个人利益集体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4)公民要依法有序的政治参与, 依法参与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5)提高自己的政治素养,政治责任感,积极参与对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

二、关于政府: 1)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决定了政府的性质是人民意志的执行者人民利益的捍卫者. 2)政府的职能是…. 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 3).宗旨是…..原则是……. 4)政府要依法行政, 审慎用权,坚持科学、民主决策 5)自觉接受监督.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切实维护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 6),树立政府权威.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三、中国共产党 1、为什么? 1)国家性质.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2)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地位、指导思想(突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执政理念。 3)不断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需要。 4)坚持这样做的意义,结合材料。(p63-64,三个只有才…) 2、怎么做? 1)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始终保持性质,坚持宗旨) 2)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3)提高与时俱进的执政能力,不断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做到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 4)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5)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践行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 6)党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第二单元 为人民服务的政府

浅论中国国家权力结构体系的制约关系

浅论中国国家权力结构体系的制约关系 2013-09-02 15:17:03 《社会科学研究》石本惠 在中国,社会主义社会还处于初级阶段,虽然实行了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人民群众在政治上、法律上有了当家作主的权利,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国家权力还不可能在全社会范围内为人民群众直接行使,而只能通过人民群众选举出来的代表行使,这就导致了权力所有者与权力使用者的分离,因而在我国国家权力结构体系中,权力制约问题在理论上的研究和在实践上的应用都显得非常重要。笔者针对我国国家权力结构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谈点粗浅的看法,以抛砖引玉。 一、“议行合一”是社会主义国家权力运行机制的核心 马克思主义认为,权力是一个系统,处于这个系统最顶端的是国家。国家是特殊的权力机关,是权力的集中体现,国家权力是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最重要的上层建筑,它是统治阶级借助于国家机关对内实行阶级统治、巩固政权、进行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对外防止侵略、维护国家独立的工具。为了保证国家权力的正确行使,世界各国都制定了与之配套的国家权力结构及运作系统。纵观我国国家权力结构及其运行机制,它的核心是“议行合一”。所谓议行合一,就是指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权机关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建立的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统一于和从属于国家权力机关的制度。我国目前实行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就是“议行合一”制度的具体运用。它明显区别于资产阶级国家权力分割体制的三权分立。 “议行合一”制度的产生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理论和实践上长期探索的结果。劳动人民在取得国家政权以后,到底用什么政权形式来代替被打碎了的旧的国家机器?或者说,社会主义国家是照搬三权分立体制还是应建立新型的人民政权?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作了认真的探索。1871年巴黎公社诞生以后,马克思发现“公社就是帝国的直接对立物”和“可以使劳动者在经济上获得解放的政治形式”,进而提出“公社不应当是议会式的,而应当是同时兼管行政和立法的工作机关”〔1〕。这就是后来几乎在所有社会主义国家实行的“议行合一”制度。由于巴黎公社的政权形式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受到了历史的局限,议行合一制度的完整阐述和真正确立,是在列宁写出《国家与革命》和十月革命胜利之后。1918年的苏俄宪法和1924、1936、1977年的前苏联宪法确立的国家最高权力机关苏维埃代表大会,尽管具体组织形式有所变化,但其内部分工性质的议行合一制度始终没有改变。在我国,议行合一的原则具体体现为民主集中制。毛泽东同志早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就主张建立“由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决定大政方针,选举政府”〔2〕的制度,并明确指出这种制度就是民主集中制。建国以后,从《共同纲领》到1954、1975、1978、1982年的宪法,都规定我国政权形式是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建立起来的。 社会主义国家能够用议行合一制度来代替资本主义的三权分立制度,这首先是由当代社会两种截然不同的阶级主权所决定的。在国家权力不能进行分割的情况下,资产阶级集团利益的矛盾运动,决定了资本主义权力运行方式的分散性和多样性;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利益的一致性,则决定了国家权力组织形式的统一性和权威性。基于集团利益与人民利益这两种对立的阶级主权观,在权力运行机制上就表现为三权分立与议行合一制度的对立:资产阶级为掌握权力而瓜分权力,为瓜分权力而制衡权力;无产阶级为最终消灭国家政权而整体占有权力,为管理社会而实行内部分工,在内部分工中实行权力制约而防止滥用权力。从历史发展来看,对于国家政权由有目的地占有到作为社会发展手段的占有,不能不是人类权力史上的伟大飞跃。资产阶级思想家们只注重政权形式的技术性设计和管理程序的完善,却往往撇开了任何政权组织和行政活动都必须是统治阶级意志的反映这一基本前提。在社会主义条件

浅谈权力制约与道德制约权力之比较

浅谈权力制约与道德制约权力之比较 窦佳雯H10800104 公共管理一班 摘要:当代社会纷繁复杂,中国处在新旧格局的交替时期,尤为混乱,因此很多不良行为诞生了,面对这些行为,整个社会给予了权力和道德的制约,然而这两种制约方式既互为补充,又相互牵制,我浅谈一下二者的比较。 关键字:权力制约道德制约比较 (一)权力制约 权力是影响、支配、控制他人的能力,权力来源于权利。权力的取得只有两种形式,要么是授予,要么是攫取,授予的权力是合法的权力,攫取的权力是非法的权力。要制约权力,从技术层面上来说,就是分权,包括纵向分权(中央和地方分权)和横向分权(政府部门内部分权,如立法、行政和司法的分权),以及权力的制衡,以权力制约权力;从本质上来讲,就是要以权利制约权力,权力必须为权利服务,而不能反过来侵犯权利。 要制约权力,就必须通过立宪的方式,把上述体制固定下来,使行使权力的人也不能更改,并保证司法的完全独立,同时给予人民多方面的渠道提出自己的诉求,保护自己的利益。 案例:最高人民法院复核认为,胡长清身为江西省副省长,并先后担任国家有关部门的领导职务,本应模范遵纪守法,但却利用手中的权力,为行贿人谋取利益,权钱交易,造成极为恶劣的社会影响,受贿数额特别巨大,使国家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犯罪情节特别严重,应当依照刑法的有关规定从重处罚。2000年3月7日,最高人民法院作出裁定,核准胡长清死刑,同时下达了执行胡长清死刑的命令。2000年3月8日,胡长清在南昌被执行死刑。 胡长清的例子是国家强制性权力制约的一个典型例子,通过国家司法权、审判权将胡长清绳之以法。由于胡长清身居高位,普通的道德制约已经无法对其进行强有力的制约,所以权力制约的效能则就显现出来了。也正是由于权力制约具有的强制性,才使得社会上的不法分子得以制裁。 所以,权力制约与道德制约相比,更具有强制性和执行性。 (二)道德制约 道德是行政人员真正正当用权的基础一般说来,行政人员是行政权力的载体。而权力一经和人结合,权力就被人格化了,而掌握和行使权力的人是千姿百态的,不仅思想、能力上有先进和落后、强与弱之分,而且道德上也有优劣之别。因此,任何权力行为都蕴含着掌权者的意志和道德价值标准。如果行政权力的掌握和行使者没有什么道德和人格,或者他在道德上有重大缺憾,那么在使用权力时就很 难保持权力的公正,也容易使权力陷于腐败,即使有时公正用权,也可能是慑于法律的威慑。而如果行政人员在道德上是高尚的,那么他在用权时不仅会依法用权、依职用权、公正用权,而且会自觉保持道德良心,考虑用权的社会效果,维护政府形象。在使用权力时就会受道德良心支配而自觉矫正自己可能“出格”的某些不良行为,甚至不惜为此付出巨大的牺牲。因此权力所以腐败,有些现象不是法制不健全的问题,而恰是掌权者道德沦丧的必然结果。也就是说,如果没有道德的约束,没有道德力量作为基础,行政人员在行使行政权力时可能因慑于法律的威慑而正

政治权力 -内容

政治权力 第一节权力与政治权力 一、权力的含义及特征 (一)权力的词源追溯与发展 1、中国古代: 权,从木从雚,衡器。 本义:黄花木,因其坚硬、难以变形,被用于秤之杆、锤之柄、拄之杖。 引申:衡器。 权力,权为衡器,权力是平衡的力量、平衡的能力。 衡量审度:“权,然后知轻重”——孟子 2、英语:英语中的权力(Power)一词来源于法语的pouvoir,后者源于拉丁文的potestas或potentia,意思指的是“能力”。 今天的英语语境中,权力通常作为能力(capacity)、技巧(skill)或禀赋(talent)的同义词。 3、20世纪以来西方学界对权力的界定: 马克斯·韦伯:“一般地说,我们把权力理解为:一个人/一些人在社会行为中,甚至不顾参与该行为的其他人的反抗而实现自己意志的能力。” 拉斯韦尔:“权力是施加影响的过程,既借助于因不遵从所欲政策,予以(实际或威胁予以)严厉剥夺,从而影响他人政策的过程。” 权力,简言之,就是一种A迫使B实施B不受强迫本不会去实施的行动的能力。 (二)理解权力的角度 1、理解权力的两个角度: (1)power to,做某事的能力,或者得到想得到的东西的能力。 帕森斯(Talcott Parsons):“政治权力就是政府利用公民认可而实现集体目标(如建立法律和秩序、保护国民免受攻击、谋求经济增长等)的能力。” (2)power over,对某人的控制能力。 罗伯特·达尔(R. Dahl):“权力就是影响力,凭借这种影响力,A以某些方式改变了B的行动或倾向。” 2、解释权力的三个层面: (1)从微观的组织行为学的角度看:个人所具有的品质或属性,表现为能力或潜力。 (2)从中观的组织理论和公共管理的角度看:控制、统治和支配,表现影响力或控制力。 (3)从宏观的国际政治角度看:不平等的分配物;“霸权”和“实力”; 物质形态、非物质形态。 3、权力的本质:影响力。

六年级上道德与法治-权力受到制约和监督教案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我们的国家机构 7 权利受到制约和和监督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明确对权力制约和监督的必要性。 (2)明确有效制约和监督权力的关键在于建立健全制约和监督机制。(3)认识我国的行政监督体系。 (4)明确对权力制约和监督的意义。 2、能力: (1)提高归纳与分析的能力。归纳监督政府权力的若干途径,分析政府依法行政和接受民主监督的重要意义,分析建立健全权力监督机制的内涵等。 (2)利用教材提供的情景和问题,就有关政府依法行政和权力监督体系的内容,提高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初步探究学习的能力。

(3)学会辩证地认识问题。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待权力。 (4)学会行使对政府的监督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权力的两面性,形成正确的权力观。 (2)认识人民监督政府是民主政治的重要标志,培养行使民主监督权利的政治素养和公民意识。 (3)了解相关加强和改进政府工作的信息,体会我国政府推进依法行政、进行科学民主决策和接受人民监督的重要意义。 (4)明确我国行政监督体系的作用,相信我们的政府是法治政府。【教学重难点】 1.明确政府接受监督的重大意义。(重点) 2.理解对政府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的具体要求。(重点、难点)【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在我国,政府权力是人民赋予的,政府要依法行政, 但是滥用权力时有发生,怎样确保权力依法行使呢?今天我们共同探讨这一问题(板书:权力的行使,需要监督) 二、课堂探究活动一: 1、教师提问: 同学们,大家讨厌贪官吗?为什么? 你心目中的好官是什么样子的? 2、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自学教材46页第一段和47页最后一段,了解权力的两面性及为什么要对权力进行监督和监督的意义。 结论一:为什么监督政府 3、教师点评并总结:权力是把双刃剑,为防止权力的滥用,就要对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这样才能保证政府行使权力是为人民谋利益的。监督政府的意义, 三、课堂探究活动二: 1、教师提问:这些官怎么就成了贪官了呢? 2、学生自由发言。

政治关系与政治结构

政治关系,与,政治,结构,第二章,政治关系,与,第二章政治关系与政治结构 第一节政治关系 一、政治关系的含义 政治关系是指政治主体之间围绕国家政治权力而产生的社会关系的总称。它包含以下三种含义:(1)政治关系是政治主体之间的社会关系。政治主体包括个人和社会群体。个人指公民、政治官员、政治家等;而社会群体主要有阶级、政党、利益集团、民族、国家和国际组织等。与一切社会关系一样,政治关系也是一种互动的关系。(2)政治关系是围绕着国家权力而形成的社会关系。“围绕国家权力”是政治关系的根本标志。离开国家权力就谈不上政治,离开国家权力所形成的关系也不是政治关系。(3)政治关系的根本目的是追求自己的利益。人们是为了实现自己的利益要求而进行政治活动,从而特定的政治关系。这里的利益主要是指个人或他们所代表的社会群体的经济利益,也包括一切其他的衍生利益。政治关系的实质是利益。经济利益是政治关系的基础。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政治关系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 这里就有一个问题:政治关系的界限在哪里?也就是说到哪个地方为止,其他的社会关系就不属于政治关系了?这个问题没有明确的答案。我认为应该这样说,不以夺取政权为目的、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的活动所构成的关系不属于政治关系的范围。如家庭关系、邻里关系、工作关系、自然人或法人的日常活动所构成的关系。而任何试图超越法律或凌驾于法律之上的行为所产生的社会关系都应该看作是政治关系。如法律程序之外的争取政权或改变政府重大利益分配的行为(暴动、游行示威、暴力对抗执法、组织黑社会)、以暴力改变利益分配(抢劫财物)和伤害他人身体和人格的行为等。另外,政治关系与非政治关系也可能会发生变化。这个规定也不全面,大家可以根据政治的定义充分讨论这个问题。 二、政治关系的特征 (一)历史性。 政治是人类历史的一个阶段性现象,是随着国家的产生而产生,随着国家的消亡而消亡的。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因为政治关系是围绕国家权力而形成的社会关系。 当然,究竟政治关系从什么时候产生,也就是国家从何时产生,还不是很确定。谈论国家或政治关系的消亡似乎也没有多少现实意义。 (二)客观性。 政治关系由上层建筑决定的根本特性说明,政治关系是一种客观的社会存在,而不是人们的主观意志决定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也就是说,人们有关政治问题的意识和观点是由人们 所处的政治关系所决定的。 政治关系的客观性有三点含义:(1)政治权力可以带来可见或不可见的价值和利益。(2)政

部编小学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7、权利受到制约和和监督

部编小学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 7、权利受到制约和和监督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明确对权力制约和监督的必要性。 ○明确有效制约和监督权力的关键在于建立健全制约和监督机制。 ○认识我国的行政监督体系。 ○明确对权力制约和监督的意义。 2、能力: ○提高归纳与分析的能力。归纳监督政府权力的若干途径,分析政府依法行政和接受民主监督的重要意义,分析建立健全权力监督机制的内涵等。 ○利用教材提供的情景和问题,就有关政府依法行政和权力监督体系的内容,提高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初步探究学习的能力。 ○学会辩证地认识问题。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待权力。○学会行使对政府的监督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权力的两面性,形成正确的权力观。 ○认识人民监督政府是民主政治的重要标志,培养行使民主监督权利的政治素养和公民意识。

○了解相关加强和改进政府工作的信息,体会我国政府推进依法行政、进行科学民主决策和接受人民监督的重要意义。○明确我国行政监督体系的作用,相信我们的政府是法治政府。 【教学重难点】 1.明确政府接受监督的重大意义。(重点) 2.理解对政府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的具体要求。(重点、难点) 【教学方法】 讨论法,讲述法,比较法。 学法:合作交流法,自主探究法 【教学准备】 课件,素材 【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过程】 师:同学们,在我国,政府权力是人民赋予的,政府要依法行政, 但是滥用权力时有发生,怎样确保权力依法行使呢?今天我们共同探讨这一问题(板书:权力的行使,需要监督) 课堂探究活动一: 教师提问:1、同学们,大家讨厌贪官吗?为什么?

2、你心目中的好官是什么样子的?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自学教材46页第一段和47页最后一段,了解权力的两面性及为什么要对权力进行监督和监督的意义。 结论一:为什么监督政府 教师点评并总结:权力是把双刃剑,为防止权力的滥用,就要对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这样才能保证政府行使权力是为人民谋利益的。监督政府的意义, 课堂探究活动二: 教师提问:这些官怎么就成了贪官了呢?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展示贪官语录。 教师总结:究其原因有两个:一是思想根源,二是制度根源。教师提问:你认为思想根源和制度根源哪方面的完善能更直接有效的减少“贪官”? 学生自由回答。 结论二:怎样监督政府 教师点评:有效制约和监督权力的关键是建立健全制约和监督机制,这个机制,一靠民主,二靠法制,二者缺一不可。我国行政监督体系是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的有机结合。 展示相关图片。

道德制约和权利制约的比较

道德制约更好.道德制约机制:以道德制约权力。以道德制约权力这一机制的涵义是通过学习和教育的方法使社会或统治阶级对政府官员的要求内化为他们的道德信念,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培养他们勤政廉政为统治利益或公共利益服务的意识和品质,使他们能够自觉地以内心的道德力量抵制外在的不良诱惑,自觉地严格地要求自己,行使好手中的权力。与“以权力制约权力”的机制相比,以道德制约权力的机制侧重于事先的预防,期望将问题解决在可能出现之前。而前者侧重于事后的阻止或惩罚,以使已经出现的问题得到解决。权利制约机制:以权利制约权力。此种制约机制是民主社会所独有的一项治国战略。它的主要涵义是,在正确理解权利与权力关系的基础上,恰当地配置权利,以使它能够起到一种限制、阻遏权力之滥用的作用。以公民权利制约政府权力这一机制的实质是使公民成为监督政府的力量。以道德制约权力的机制在于培养官员的自我监督和自我制约能力。而以权利制约权力这一机制所要建立的是被统治者对于统治者的监督。这是一种体现民主性质、与公民的民主地位相称的监督与制约。但是民主社会中这三种机制是可以相互并存、相辅相成的。 我国为了更好地保护人民的利益,对政治权利的行使提出了必要限制,现在以选举的权利为例,简要分析一下 :一、必须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这是为了国家的安全着想,防止有一些境外人员入境内蓄意破坏、扰乱选举,妨害人民行使权力,甚至颠覆国家政权;二、必须年满十八周岁。因为未成年人的思想具有局限性,考虑问题是常常过于简单、片面,难以顾全大局,而且有时缺乏主见,容易受人摆布,无法正确行使权利;三、必须没有被依法剥夺政治权利。依法剥夺政治权利是刑罚的一种,被剥夺的人一般为一些危害国家安全、泄露国家机密、贪赃枉法等一些对人民政权构成威胁的人,这些人当然不能拥有政治权利,因为他们已经对权利的赋予者构成了威胁。 只有将以权力制约权力、以权利制约权力两者有机地联结起来,有效地制约与监督权力的现代政治难题才能得到解决 .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因为,从正面来看,权力的制约与监督对于权力服务于公民、有效地运作、推进财富的积累等,具有重大的影响;从反面来讲,不受制约与监督的权力必然是腐化变质的权力,权钱交易、低效运作、腐败丛生是难以避免的事情。

我国国家结构形式是中国特色单一制

我国国家结构形式是中国特色单一制,其“中国特色”主要体现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实行“一国两制”。 随着经济全球化、欧洲一体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以及“民族区域自治”、“一国两制”在中国的成功实践, 国家结构形式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国家结构采取单一制形式,即由若干行政区域构成单一主权国家,同时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特别行政区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等法律,对当代中国的国家结构形式进行了规定。 历史经验表明,一个国家是实行单一制好,还是实行联邦制好的,没有统一的答案。只有根据该国的民族状况、地域大小、历史文化传统、自然气候条件等,同时考虑当时的国际环境因素,选择最适合的国家结构形式。一个国家采取何种国家结构形式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如美国从邦联条例到典型的联邦制、苏联从民主集中联邦制到俄罗斯的分权制衡联邦制,都无一例外地留下了那个时代、那个民族的深深烙印。无论是单一制国家或是联邦制国家,其最终目的基本都是一致的:维护国家统一、保障国民福祉、巩固民族团结、促进社会发展。离开对具体国家、具体历史条件的具体分析,抽象地褒贬任何一种国家结构形式都是不科学的。国家结构形式并没有优劣之分,单一制国家为实现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吸收联邦制国家的某些特征,虽然模糊了国家结构的两种基本形式之间的界限,但其价值在于有利于实现国家的统一和主权的完整。

在单一制国家中,地方政府职权也有差异,于是就有两种类型。一种是中央集权型单一制国家。其地方官员由中央委派,或由地方选举,代表中央来管理地方的行政事务。地方居民无自治权,只有经中央批准才能建立地方自治机关。地方机关和地方自治机关都在中央政权的严格控制下,在规定的范围内行使其职权。另一种是地方分权型单一制国家。地方居民可以依法自主组织地方的公共机关,并在中央监督下依法自主处理本地区事务,而中央不得干涉地方具体事务。如发现地方议会有越权行为,则中央政府可诉请司法机关予以纠正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