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标准化作业的定义及目的和好处

标准化作业的定义及目的和好处

标准化作业的定义及目的和好处标准化作为一门科学,毫无疑问应该有它自己的理论,标准化活动是为数众多的人们的一种社会实践,而且是有组织,有目的的实践,那么,伴随着这种实践的总结便是理论的提炼。否则,标准化实践既不可能取得成功,更不可能上升到它的高级阶段。近百年,世界各国际标准化专家,学者一直致力于标准化原理等基础理论的研究,也发表了一些著作。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于1952年成立了标准化原理研究常设委员会(STACO),它的首要职责是在标准原理,方法和技术方面充当ISO理事会的顾问,在考虑标准化经济问题的同时,使ISO的标准化活动取得最佳效果,这对标准化理论的研究工作起了相当的推动作用。

尔后,一些国家也设立了相应的机构,如日本在1958年设立了标准化原理委员会(JSA/STACO),开展了标准实施状况的调查以及标准化经济效果的计算方法和标准化术语的研究。次年,官城精吉提出了标准化的两个基本原理(经济性的基本原理和对策规则的基本原理)和一系列分原理。

原苏联标准化学者在标准化理论研究上做了不少工作,1989年决定在莫斯科仪表学院等高、中等院校设立19·06专业—标准计量和产品质量管理专业,至于开设《标准化与产品质量管理》、《互换性与标准化》、《标准化与质量》等课题的院校就达三分之二以上。

此外,各国的标准化专家还对标准化概念,原理、方法、经济效果的测定及其它理论问题的研究日渐活跃。尤其是出现了一些有关标准化原理的专著,并就标准化的基本原理提出自己的粗浅意见。

标准化作业形成方法

标准化的形式是标准化内容的表现方式,是标准化过程的表现形态,也是标准化的方法,标准化有多种形式,每种形式都表现不同的标准化内容,针对不同的标准化任务,达到不同的目的。

标准化的形式是由标准化的内容决定的,并随着标准化内容的发展而变化,但标准化的形式又其相对的独立性和自身的继承性,并反作用于内容,影响内容,标准化过程是标准化的内容和形式的辩证统一过程。

研究各种标准化形式及其特点,不仅便于在实际工作中根据不同的标准化任务,选择和运用适宜的标准化形式,达到标准化的目标,而且能够根据标准化工程的发展和客观的需要,及时地创立新形式取代旧形式,为标准化工程的进一步发展开辟道路。

标准化的形式主要有简化,系列化,综合标准化,超前标准、组合化等。

标准化作业的 3个要素:

1、周期时间:是指完成一个工序所需的必要的全部时间。

在我们的工作中,如果没有周期时间限制,而是我们任意的按照自己的想法,推迟或提前完成规定的工作,这两种情况均是不可取的。作为销售部来讲,前者会造成客户不满或损害公司形象,后者会造成公司资金或人员的浪费。同时两者都会给下一道一工序的进行造成不好影响。比如说:在合格证问题上,由于没有固定的周期时间限制,而是完全的灵活,一旦合格证没有在客户期望的时间内到达,客户肯定会不満,严重的是对公司信任下降。同时也增加了销售人员的工作难度,也损害公司形象。再来说后者,比如在拷车问题上,如果我们将客户要的车提前两周拷回来了,很明显这就占用了公司资金,而影响到急需车型的提取。或者是没有将钱花在最需要的地方,造成浪费。所以说,不管我们在做那一道工序,我们都需要一个标准的工作时间,同时保证“3W”的实现,保证服务的及时、准确。

2、作业程序:顾名思义,作业程序就是将要做的事情按预先设定的好的步骤进行工作。

如果没有作业程序或者作业程序不明确,或不遵守。都会造成延迟工作的完成,造成工作完成质量的不合格,或者根本就完不成工作。如果我们每一道工序都没有标准程序,试想整个工作现场将会变得如何的混乱不堪,将会造成多大的浪费,多少不均衡,不合理的现象发生。这种状况,除了客户不满意外,就连本公司的员工也很难满意。作业程序既是作业者执行的标准也是上级考核下级的依据。所以,要想创造客户、员工满意度,各个工序就必须制定一个严格的、益于执行的作业程序。按照作业程序进行作业也是确保在周期时间内完成工作的重要保障。

3、标准手头存活量:是指维持正常工作进行的必要的库存量,其中包括即将消化的库存。

所有事情的发生不会绝对按人们的计划来发生,而是充满了可变性和不可预见性。为了预防这种情况的发生,而给工作造成的不便与紧张,我们必需备有适当的,可以随时调用的资源。这一步,是保证前两步实现基础。是保证所有工作进行前提,因此无论什么时候都必须有标准手头存活量。

标准化作业的四大目的

在工厂里,所谓“制造”就是以规定的成本、规定的工时、生产出品质均匀、符合规格的产品。要达到上述目的,如果制造现场之作业如工序的前后次序随意变更,或作业方法或作业条件随人而异有所改变的话,一定无法生产出符合上述目的的产品。因此,必须对作业流程、作业方法、作业条件加以规定并贯彻执行,使之标准化。

标准化有以下四大目的:技术储备、提高效率、防止再发、教育训练。此外标准化还可以用作目视化管理的工具。

标准化的作用主要是把企业内的成员所积累的技术、经验,通过文件的方式来加以保存,而不会因为人员的流动,整个技术、经验跟着流失。达到个人知道多少,组织就知道多少,也就是将个人的经验(财富)转化为企业的财富;更因为有了标准化,每一项工作即使换了不同的人来操作,也不会因为不同的人,在效率与品质上出现太大的差异。如果没有标准化,老员工离职时,他将所有曾经发生过问题的对应方法、作业技巧等宝贵经验装在脑子里带走后,新员工可能重复发生以前的问题,即便在交接时有了传授,但凭记忆很难完全记住。没有标准化,不同的师傅将带出不同的徒弟,其工作结果的一致性可想而知。

标准化作业:如何制定要求

一个好的标准的制定是有要求的,要满足以下六点:

1、目标指向:标准必须是面对目标的:即遵循标准总是能保持生产出相同品质的产品。因此,与目标无关的词语、内容请勿出现。

2、显示原因和结果:比如“安全地上紧螺丝”。这是一个结果,应该描述如何上紧螺丝。又比如“焊接厚度应是3微米”这是一个结果,应该描述为:“焊接工用施3.0A电流20分钟来获得3.0微米的厚度”。

3、准确:要避免抽象:"上紧螺丝时要小心"。什么是要小心?这样模糊的词语是不宜出现的。

4、数量化-具体:每个读标准的人必须能以相同的方式解释标准。为了达到这一点,标准中应该多使用图和数字。例如,使用一个更量化的表达方式,“使用离心机A以100+/-50rpm转动5~6分钟的脱水材料”来代替“脱水材料”的表达。

5、现实:标准必须是现实的,即可操作的。

6、修订:标准在需要时必须修订。在优秀的企业,工作是按标准进行的,因此标准必须是最新的,是当时正确的操作情况的反映。永远不会有十全十美的标准。

推行标准化作业能给企业什么

建立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最佳秩序,使各种资源得到合理配备,有限的

投入获得期望的生产,这是企业永恒的主题。为此企业必须把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等生产要素加以系统、科学地管理,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和效率,以达到企业增加经济效益,提高市场竞争力的目的。在企业生产、技术、活动中,标准化作业是一项非常必要、非常重要的基础工作。原因如下:

1、标准化作业能最大限度地扩大劳动成果的重复利用,减少劳动耗费

企业在设计、制造、销售以及各种管理过程中,都必然发生劳动耗费,其中有的必要,有的不必要。标准化作用就是通过对已有成果的重复利用,减少不必要的劳动耗费。比如说马钢三钢轧总厂生产热轧带肋钢筋已有一定的基础和经验,在按国标生产的前提下,经过长期探索形成了质量高于国标的内控材生产工艺,并将此工艺固化到公司内控标准中,那么二钢轧总厂在易地改造投产时就不必再重复三钢轧总厂的积累探索过程(甚至产生大量质量异议的过程),经过标准化的作用,直接采用相应的国家标准和内控标准,大大缩短了投产达标时间、减少大量的劳动耗费,提高了工作效率。标准化作业在这方面发挥的作用、产生的效益几乎到处皆是,由于习以为常,人们反而认识不到它。

2、标准化作业有助于规范、统一劳动者的操作

任何一个企业的生产活动,都是利用一定的“机器设备”通过“人”的劳动(脑力和体力)把“原材料”变革成“产品”的活动。在生产诸要素中,劳动者是首要的、能动的要素,在有人参与的生产过程中,劳动者居于特别重要的地位。就企业管理来说,最重要也最难管理的要素是“人”和人所从事的“工作”。因为除了人是有思想的生命物体这一点外,还因为人的作业活动有着与机器设备迥然不同的特点。由于操作者之间存在个体差别以及人的作业参数在不同时间会发生变化,同样的操作过程未必会产生同样的结果,如同样加工工艺,不同的作业班次,甲班生产的产品在性能上可能差别很大,也就是常说的“性能波动大”。倘若对作业程序、作业方法等必须规范的内容制定成标准,无论什么人、什么班次操作都按标准要求,采用同样的产品成分设计、同样的操作程序,那么产品的性能和质量应在标准可控的范围之内、处于一种稳定状态。标准化作业最大程度地减少了人为因素,使劳动过程与结果规范、统一,使产品“重复”同样的特性、达到稳定的质量状态。

3、标准化作业是提升品种质量的重要保证

企业产品的质量管理,实际上是标准问题:没有先进的标准,就不可能有高质量的产品;同样,有了先进的标准,没有标准化作业的实施与贯彻,依然生产不出来高质量的产品,或者生产出产品的质量不稳定。标准化作业是将精

心设计的方案(先进标准)转化为高质量产品的实施行为,按系统工程的原理,是输入变为输出成为增值的过程。

产品标准不仅对产品特性做出一系列规定和要求,而且对产品的原料、加工工艺、尺寸测量、取样方法、检试验方法直到包装、储存运输都做了明确的规定,企业要实施一项产品标准必然涉及到与上述规定相关的各工序、各岗位、各流程,涉及到工艺、设备、质量、检验、公辅设施等等方面,这涉及到的方方面面如果都能够按相应的规程、操作要点、岗位标准去操作,那么输入变为输出才能不走样、增值才成为可能、先进标准才能转化为高质量产品。因此标准化作业是提升品种质量的重要保证。

4、标准化作业是实现企业科学管理的基础、其作用是长效的

在企业生产、技术、经营活动中,标准化是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原因有三:首先标准化直接为企业的各项生产、经营活动,在质和量的方面提供了共同遵循和重复使用的准则;其次,企业进行科学管理,必须通过制定、贯彻和实施标准,建立起系统的、可控的、符合客观规律和行为科学的最佳秩序;再其次,充分利用标准化的简化、统一、协调、优化原则对企业进行科学管理,可提高工作效率,保证各项工作质量和产品质量。

正因为是基础、难以量化,标准化的作用和效益往往不能直接表现出来,而是通过产品、产量或成本、产值等可量化因素间接体现,显得“必要但不重要”,所以人们更愿意重视能够直接体现效益和成绩的工作,而常常忽视标准化作业的重要性。但企业要实现其经营目标确实又离不开标准化,他象万仗高楼的“基石”,

“基石”越牢固越扎稳,楼房才能盖得高。

如果一时忽视标准化工作可能看不出有什么危害,甚至一切如故,而如果长期忽视标准化工作,就会通过质量下降、废品提高、设备故障、用户不满意甚至管理混乱、无从下手等等现象表现出来,因为标准化作业是基础性工作,标准化作用的体现是“间接”的、“长效”的!

在标准化作业中存在的问题

如果一个公司要开展的“推行标准化作业提升品种质量”活动,必须是以岗位操作标准化为切入点,通过提高岗位操作标准化水平,将技术质量特性最大

程度地转化为产品质量特性,以提高公司产品的品种质量,但我们同时也要看到在岗位标准化作业中存在诸多问题:

1)标准化作业的观念不强。

标准化作业对于操作人员来说是一种操作规则和要求,应该达到“曲不离口、拳不离手”程度。我们通常对于日本人的“刻板”感到不解:诺大的厂房下,操作工在工作之前先站立、口中念念有词,然后自己喊着口令自己操作。他们在念什么?他们在念自己将要操作的规程,他们怎样操作?他们在按操作规程的要求操作。相比之下,我们的员工就显得“灵活”得多:能一步完成的不会两步完成,能简便则简便,有时为了抓产量甚至不按规程来操作,随意性较强。究其主要原因是还没有形成按标准进行操作的观念。

不按岗位标准化要求进行操作其危害有五:其一易导致事故发生;其二影响产品质量;其三岗位操作规程的设置失去意义,导致两张皮,浪费劳动力;其四不能检验标准的合理性,不能及时发现标准存在的问题,不利于标准的改进;其五优秀岗位标准的效力得不到发挥。

2)基础管理不扎实

基础管理不扎实导致的技术支持能力不够、培训不到位、对标准的理解不准确、标准执行力度不够、检查考核不严格是生产中老生常谈的问题。

3)相关设备、公辅设施得不到保障

工艺过程的实现离不开设备、水、电、风、气等公辅设施的保障。为此在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工作标准三大标准体系中均包含有设备及基础设施、能源介质标准。从生产实践来看:设备精度不够、水流量不足、气流量不足、加热温度上不去等等客观事实均从不同程度上导致质量事故和非标准化操作的发生。我们应围绕推进岗位标准化作业活动,同步推进设备、公辅设施标准化作业,以提高为主线生产的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

4)标准化作业的持续改进有待加强

任何标准的制定都非一劳永逸,应通过一段时间的执行进行不断修改、完善。而我们往往习惯标准制定完了任务就完成了,而忘了后面还有修改完善、持续改进的过程。当生产工艺条件发生变化时,相应的工艺操作规程和操作要点却没有及时修订;甚至某些规程、标准沿用了很多年仍在执行。实现标准的

持续改进有如下益处:一是及时纠正标准中设计不合理的地方,以免造成更大的损失;二是能将新的研究成果或先进操作法纳入标准中进行推广、应用;三是通过标准的制定—执行—修订的循环过程不断提高标准化作业水平。

在上述问题的基础上,我们还应进一步调查研究,深入现场、深入基层,找出问题结症,利用标准化原理有针对性地解决岗位标准化作业存在的问题。

5、以精益求精的态度、扎扎实实地推进标准化作业

标准化作业是一项基础、细致的工作,应以此次“推进标准化作业,提升品种质量”活动为契机,认真学习、贯彻国家有关标准化法律法规和工作精神,本着精益求精的态度,踏踏实实地做工作,以使公司管理水平有新的突破。“要想时钟准确,秒针先走得准”可以说是对企业标准化作业对企业管理作用的形象描述。

举这样一个事例:贯标检查时审核员发现修改后的某一技术文件(属技术标准)未经主管部门领导签字就下发执行,按作业文件(属管理标准)要求必须经主管部门领导签字才能签发,这是一个不合格项。对于不合格项整改,采取的方法是主管部门领导补上签名,于是跟踪验证、不合格项整改完毕。这看起来很正常,而且我们通常也是这么做的,这难道有什么不对?

让我们来仔细分析一下:技术文件未经主管部门领导签字就下发执行,而程序文件又规定必须经主管部门领导签字才能下发执行,显然是技术标准在发布实施过程中没有按照管理标准来执行,针对这一点开具不合格项依据充分;再来看不合格项的整改,领导补签了字,这次整改完了,可下次又会出现同样的问题,于是再整改、再出问题……,耗费了企业大量不必要的劳动。是什么原因导致领导没有签字呢?如果调查一下会发现主管部门领导经常出差而无法履行签字的职责,作业文件又规定必须经主管部门领导签字,而技术文件又不能不执行,怎么解决?德国西门子是这样处理不合格项的:修改程序文件,因为程序文件不具备可操作性,将程序文件修改为“当主管部门领导暂时不能履行签字职责时,应授权给其代理人”。

同样一件事情,处理的方法不同,得出的结论完全不同:前者的责任人是技术文件主管部门,后者确是程序文件的编写者;前者只是就事论事,治标

不治本,后者却在修改完程序文件后,还要检查,看还有没有类似的问题程序文件。两种不同的处理方法给企业带来完全不同的效果:前者同样问题重复出现,屡禁不止,如果不巧该文件是一个有问题的技术文件,由于没有经过主管部门领导的审核、把关,直接下发,而相应的岗位操作规程、要点又依据这个有问题的技术文件制定,结果可能是,出了质量事故查什么什么都有问题、千头万絮无从下手,一个小小的细节制约了企业的正常的生产、经营秩序,影响了企业快速发展。秒针走不准,要想时钟准,难!后者整改从源头抓起,只为一次错误买单,从根本上杜绝同类事件的发生。德国西门子公司正式是凭借这种审慎、严谨的态度,对标准化作业精益求精的作风成为世界制造业的巨人。

总之,我们应以此次“推进标准化作业提升品种质量”活动为契机,扎扎实实抓好基础管理工作,建立长效机制,不断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实现“把马钢建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集团“的战略目标。最后以四句话概括、结束本文:标准制定好标准执行好标准关系协调好标准化作业推行效果好。

标准化作业的定义及目的和好处

标准化作业的定义及目的和好处 标准化作为一门科学,毫无疑问应该有它自己的理论,标准化活动是为数众多的人们的一种社会实践,而且是有组织,有目的的实践,那么,伴随着这种实践的总结便是理论的提炼。否则,标准化实践既不可能取得成功,更不可能上升到它的高级阶段。近百年,世界各国际标准化专家,学者一直致力于标准化原理等基础理论的研究,也发表了一些着作。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于1952年成立了标准化原理研究常设委员会 (STACO,它的首要职责是在标准原理,方法和技术方面充当ISO理事会的顾问,在考虑标准化经济问题的同时,使ISO的标准化活动取得最佳效果,这对标准化理论的研究工作起了相当的推动作用。 尔后,一些国家也设立了相应的机构,如日本在1958年设立了标准化原理委员会(JSA/STACO,开展了标准实施状况的调查以及标准化经济效果的计算方法和标准化术语的研究。次年,官城精吉提出了标准化的两个基本原理(经济性的基本原理和对策规则的基本原理)和一系列分原理。 原苏联标准化学者在标准化理论研究上做了不少工作,1989年决定在莫 斯科仪表学院等高、中等院校设立19 ? 06专业一标准计量和产品质量管理专业,至于开设《标准化与产品质量管理》、《互换性与标准化》、《标准化与质量》等课题的院校就达三分之二以上。 此外,各国的标准化专家还对标准化概念,原理、方法、经济效果的测定及其它理论问题的研究日渐活跃。尤其是出现了一些有关标准化原理的专着,并就标准化的基本原理提出自己的粗浅意见。 标准化作业形成方法 标准化的形式是标准化内容的表现方式,是标准化过程的表现形态,也是标准化的方法,标准化有多种形式,每种形式都表现不同的标准化内容,针对不同的标准化任务,达到不同的目的。 标准化的形式是由标准化的内容决定的,并随着标准化内容的发展而变化,但标准化的形式又其相对的独立性和自身的继承性,并反作用于内容,影响内容,标准化过程是标准化的内容和形式的辩证统一过程。 研究各种标准化形式及其特点,不仅便于在实际工作中根据不同的标准化任务,选择和运用适宜的标准化形式,达到标准化的目标,而且能够根据标准化工程的发展和客观的需要,及时地创立新形式取代旧形式,为标准化工程的进一步发展开辟道路。 标准化的形式主要有简化,系列化,综合标准化,超前标准、组合化等。 标准化作业的3个要素: 1、周期时间:是指完成一个工序所需的必要的全部时间。 在我们的工作中,如果没有周期时间限制,而是我们任意的按照自己的想法,推迟或

践行作业标准化的意义

践行作业标准化的意义 一、什么是作业标准化 作业标准化是指在特定的条件下,在确定的时间内,通过统一的方法和要求来完成任务的过程。作业标准化通常分为操作标准和质量标准两个方面,操作标准规定了完成任务的具体步骤和方法,质量标准则规定了任务的完成质量要求。 二、作业标准化的好处 1. 提高工作效率 作业标准化能够明确任务的完成流程,减少无效的操作和重复劳动,提高工作效率。通过规范化的作业流程,工作人员能够更好地进行任务分工和协作,从而减少工作中的混乱和冲突。 2. 保证任务质量 作业标准化明确任务的质量要求,规定了完成任务的具体标准。通过合理的流程设计和监督机制,可以确保任务在特定时间内、以一定的标准质量完成。作业标准化对于需要严格把控品质的工作,如生产制造业和服务行业,尤为重要。 3. 增加协同效应 作业标准化实施后,团队成员能够按照统一的标准进行协同工作。团队成员之间理解的一致性增加,沟通和协作的效率提高。作业标准化的实施还可以减少对个别人员的过度依赖,降低风险。

4. 降低成本 规范化的作业流程和标准可以减少工作中的浪费和资源消耗,从而降低成本。作业标准化还可以提高工作中的可持续性,减少因人员离职等原因引起的生产或者服务中断,进一步降低经营成本。 5. 提高客户满意度 作业标准化能够保证任务的质量稳定和一致性,增加客户的满意度。在服务行业中,客户能够在不同的时间和地点获得相同的满意度,这对于企业来说是一种重要的竞争优势。 三、如何践行作业标准化 1. 设计和制定标准 践行作业标准化首先需要明确任务的完成流程和质量要求,然后制定相应的作业标准。这需要对工作流程进行分析和优化,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制定。 2. 培训和培养员工 作业标准化需要全员参与和贯彻执行。企业需要对员工进行相关的培训和教育,使其理解并能够按照标准进行工作。培训的内容包括操作要点、流程规定、质量标准等。 3. 监督和改进 作业标准化的实施需要对工作过程进行监督和评估,发现问题并及时进行改进和调整。这需要建立相应的检查和反馈机制,并设立责任人

标准作业

标准化作业 第一章标准作业概述 1 标准作业: ①以最少浪费的程序,来实现安全、高质量、高效率作业的方法; ②由功能组织同意并制定、遵守和维护的,文件化的,顺序可重复的作业内容。 2 标准作业目的: ①通过必要的、最少数量的作业人员进行生产。通过排除无效动作的有效率的劳 动,实现较高的生产率; ②为持续改进建立可执行、可预测的基准,并使操作员工参与到持续改进活动的 整个过程中,以达到安全、质量、和生产率的最高水平 3 标准作业前提条件: ①以人的动作为中心; ②当过程可以被定义、可以被重复时,即可进行标准化操作。 4 标准作业的范围: 5 标准作业的形式:

①工作指导书:Job Instructions ②作业指导书:Work Instructions ③工序卡片:Method Sheets ④操作员指导书:Operator Instruction 6 标准作业三要素 关键点:在丰田公司,对有关标准作业的各项组成要素作出具体决定的,主要是现场监督人员。班组长决定各台设备生产一个单位产品所需要的作业时间和每个作业人员应该完成的各种作业的顺序。 第二章标准作业步骤 (一)确定T.T (Tact time) (二)使用《工序能力表》,确定单位产品的完成时间 (三)使用《标准作业组合票》,确定标准作业顺序 (四)确定在制品的标准持有量 (五)编制《标准作业票》 (一)确定T.T (Tact time)

①T.T 的目标及意义: 要实现与准时化生产相关的各工序间的均衡,必须把T.T这个概念很好地贯穿到标准化作业中 ②T.T 、ATT(Actual T act Time)、C.T (Cycle Time)的定义: T.T:每班工作时间(固定)÷需求量(每班的生产数量)。 注:T.T可以写成Tact Time,也可以写成Takt time。主要是由于有许多非英语国家,尤其德国人,经常把c 写成k ,因为发音相同,而且德语里面c 经常就是k ATT:作业实际节拍时间,ATT=(每班工作时间(固定)+超时工作时间)÷ 需求量(每班的生产数量) ,也可以用下述方法估算ATT=(1-系统损失%)*T.T 周期时间C.T:用固定的顺序生产一个或者一辆用了几分钟或者几秒钟(实 测时间) ③T.T / ATT / C.T之间的关系: Tact Time:讲的是拉式,按客户需求拉动生产,Cycle Time:讲的是推式生产. Tact time:是单件流中的概念,是“按客户需求的速度生产产品”Cycle time & Pitch Time :是Pitch Mark管理中的概念。CycleTime是指某个Operation Station完成它的工作所需要的时间。一般的公司将整个工艺流程中最大的Cycle time当作这个工艺流程的Cycle time,也叫瓶颈工时necktime.将传送带按照产品大小划分格子,并设定马达转速控制一个格子流过的时间(pitch time)来达到控制日产量的目的.一般的,Pitch time=Neck time,这样作到最大量生产.

标准化作业的定义及目的和好处

标准化作业的定义及目的和好处标准化作为一门科学,毫无疑问应该有它自己的理论,标准化活动是为数众多的人们的一种社会实践,而且是有组织,有目的的实践,那么,伴随着这种实践的总结便是理论的提炼。否则,标准化实践既不可能取得成功,更不可能上升到它的高级阶段。近百年,世界各国际标准化专家,学者一直致力于标准化原理等基础理论的研究,也发表了一些著作。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于1952年成立了标准化原理研究常设委员会(STACO),它的首要职责是在标准原理,方法和技术方面充当ISO理事会的顾问,在考虑标准化经济问题的同时,使ISO的标准化活动取得最佳效果,这对标准化理论的研究工作起了相当的推动作用。 尔后,一些国家也设立了相应的机构,如日本在1958年设立了标准化原理委员会(JSA/STACO),开展了标准实施状况的调查以及标准化经济效果的计算方法和标准化术语的研究。次年,官城精吉提出了标准化的两个基本原理(经济性的基本原理和对策规则的基本原理)和一系列分原理。 原苏联标准化学者在标准化理论研究上做了不少工作,1989年决定在莫斯科仪表学院等高、中等院校设立19·06专业—标准计量和产品质量管理专业,至于开设《标准化与产品质量管理》、《互换性与标准化》、《标准化与质量》等课题的院校就达三分之二以上。 此外,各国的标准化专家还对标准化概念,原理、方法、经济效果的测定及其它理论问题的研究日渐活跃。尤其是出现了一些有关标准化原理的专著,并就标准化的基本原理提出自己的粗浅意见。 标准化作业形成方法 标准化的形式是标准化内容的表现方式,是标准化过程的表现形态,也是标准化的方法,标准化有多种形式,每种形式都表现不同的标准化内容,针对不同的标准化任务,达到不同的目的。 标准化的形式是由标准化的内容决定的,并随着标准化内容的发展而变化,但标准化的形式又其相对的独立性和自身的继承性,并反作用于内容,影响内容,标准化过程是标准化的内容和形式的辩证统一过程。 研究各种标准化形式及其特点,不仅便于在实际工作中根据不同的标准化任务,选择和运用适宜的标准化形式,达到标准化的目标,而且能够根据标准化工程的发展和客观的需要,及时地创立新形式取代旧形式,为标准化

精益生产中标准化作业的重要意义和作用

精益生产中标准化作业的重要意义和作用 精益生产中标准化作业指的是在企业生产运营中基于作业系统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将当前的作业方法操作程序和动作分解后,依据科学技术、规章制度和实践经验形成的规程、规定、规则、标准、要领等。具体来说标准化作业的意义包含以下四个方面。 (1)降低成本 标准是通过实践总结、是现场人员多年经验智慧的结晶,意味着这些标准是相对好的、容易安全的作业方法。有效执行这些标准可以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减少生产损耗、浪费,产品设计中的标准化实施能够直接降低生产成本,而有效执行作业标准则相当于间接性的降低了企业生产成本。 (2)减少变动 标准化的实施与推进能够有效规范员工的工作方法来减少结果上的变化。因为减少降低变化带来的风险是现场管理的重要目的。 例如工厂车间员工根据作业指导书来进行操作,这也就是一种标准化。有的工厂在一些方面常常没有编制作业指导书,仅仅依靠老员工帮带新员工来指导操作。虽然这么做省了事,但一旦员工发生变动,便会给企业带来很大损失。而实行了标准化作业,就不容易存在这个问题。 (3)提供便利与兼容 企业生产是根据客户提出商品的规格需求,根据客户提供的商品数据来供应商品。标准这时候就能满足便利和兼容性。因为有了标准,企业的生产才可以大批量按照标准生产,进而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4)积累技术与明确责任 企业的员工在实践中积累了一些方法和经验,采用标准化可以使这些方法和经验成为规范,形成标准与别人共享,不会使它随着员工的离去而流失。企业采取针对性对策的关键在于明确责任,标准化的实施推进则可以让企业确认责任的问题变得更简单。 总的来说标准化作业的意义在于以安全、质量效益为目标,对作业过程进行改善,进而形成一种优化作业程序,逐步达到安全、准确、高效、省力的作业效果。

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的意义、目的、作用和要求

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的意义、目的、作用和要求 一、什么叫安全生产标准化 安全生产标准化是指通过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制定安全和操作规程,排查治理隐患和监控重大危险源,建立预防机制,规范生产行为,使各生产环节符合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的要求,人、机、物、环处于良好的生产状态,并持续改进,不断加强企业安全生产规范化建设。 安全生产标准化具有继承性、规范性、科学性、系统性和创新性的特点。与以往传统意义上的企业质量标准化、企业管理标准化、企业工作标准化相比,它的特征是: 一是突出了“预防为主,安全第一,综合治理”的方针和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二是强调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标准化、科学化、法制化;三是体现安全与生产、安全与健康、安全与环境之间的内在联系和统一性,把安全与生产、健康与环境作为一项完整的工作来抓;四是起点更高,标准更严;五是对企业安全基础管理工作的拓展、规范和提升。 二、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的重要意义: (一)是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必要途径。国家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规定明确要求,要严格企业安全管理,全面开展安全达标。企业是安全生产的责任主体,也是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主体,

要通过加强企业每个岗位和环节的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不断提高安全管理水平,促进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到位。 (二)是强化企业安全生产基础工作的长效制度。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涵盖了增强人员安全素质、提高装备设施水平、改善作业环境、强化岗位责任落实等各个方面,是一项长期的、基础性的系统工程,有利于全面促进企业提高安全生产保障水平。 (三)是政府实施安全生产分类指导、分级监管的重要依据。实施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考评,将企业划分为不同等级,能够客观真实地反映出各地区企业安全生产状况和不同安全生产水平的企业数量,为加强安全监管提供有效的基础数据。 (四)是有效防范事故发生的重要手段。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能够进一步规范从业人员的安全行为,提高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促进现场各类隐患的排查治理,推进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建设,有效防范和坚决遏制事故发生,促进全国安全生产状况持续稳定好转。 三、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的主要目的: 提高企业安全管理水平,实现企业安全管理标准化、员工作业行为标准化、生产条件标准化和作业环境标准化(人、设备设施、环境),有效防止事故。 四、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的主要作用: 1、安全生产标准化是全面贯彻我国安全法律法规、落实企业主体责任的基本手段 各行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考评标准,均体现了法律法规、标准规程

标准化作业定义

标准化作业,是指在标准时间内,一个作业者担当的一系列多种作业的标准化而成的。标准化作业有3个要素是:周期时间、作业程序、标准手头存活量。 1、周期时间:是指完毕一个工序所需的必要的所有时间。 在我们的工作中,假如没有周期时间限制,而是我们任意的按照自己的想法,推迟或提前完毕规定的工作,这两种情况均是不可取的。作为销售部来讲,前者会导致客户不满或损害公司形象,后者会导致公司资金或人员的浪费。同时两者都会给下一道一工序的进行导致不好影响。比如说:在合格证问题上,由于没有固定的周期时间限制,而是完全的灵活,一旦合格证没有在客户盼望的时间内到达,客户肯定会不満,严重的是对公司信任下降。同时也增长了销售人员的工作难度,也损害公司形象。再来说后者,比如在拷车问题上,假如我们将客户要的车提前两周拷回来了,很明显这就占用了公司资金,而影响到急需车型的提取。或者是没有将钱花在最需要的地方,导致浪费。所以说,不管我们在做那一道工序,我们都需要一个标准的工作时间,同时保证“3W”的实现,保证服务的及时、准确。 2、作业程序:顾名思义,作业程序就是将要做的事情按预先设定的好的环节进行工作。 假如没有作业程序或者作业程序不明确,或不遵守。都会导致延迟工作的完毕,导致工作完毕质量的不合格,或者主线就完不成工作。假如我们每一道工序都没有标准程序,试想整个工作现场将会变得如何的混乱不堪,将会导致多大的浪费,多少不均衡,不合理的现象发生。这种状况,除了客户不满意外,就连本公司的员工也很难满意。作业程序既是作业者执行的标准也是上级考核下级的

依据。所以,要想发明客户、员工满意度,各个工序就必须制定一个严格的、益于执行的作业程序。按照作业程序进行作业也是保证在周期时间内完毕工作的重要保障。 3、标准手头存活量:是指维持正常工作进行的必要的库存量,其中涉及即将消化的库存。所有事情的发生不会绝对按人们的计划来发生,而是充满了可变性和不可预见性。为了防止这种情况的发生,而给工作导致的不便与紧张,我们必需备有适当的,可以随时调用的资源。这一步,是保证前两步实现基础。是保证所有工作进行前提,因此无论什么时候都必须有标准手头存活量。综上所述:标准作业是现场有效地担高生产的基础,是监督人员管理自己所管工序的依据,也是进行改善的基础。要实现“3W”即在需要的时候(When)把需要的东西(What)送到需要的地方(Where),必须有一个制度过程来保证其实现,否则也只能是一纸空谈了。标准化作业,是做到“3W”的保障,也是树立好的服务形象的保证。标准作业中的三点是互为前提的,而周而复始的。要想提高客户的满意度,我们就必须想客户之所想,做客户之所愿如何让员工按照标准去作业?标准制订出来了,如何让员工自觉地执行,并成为一种好惯,这是每一个管理者所面临的难题。在标准执行比较好的公司,其重要法宝总结起来有以下几条: 灌输遵守标准的意识就是培训,一方面在平常的管理过程中要向每一位员工反复地输入这样的理念,标准人人都要遵守,而作为领导者更要成为遵守标准的楷模。这样全公司才会形成一种以遵守标准为荣的良好的风气。:有一家公司实行了将近两年的标准化,最后失败得很惨。为什么说挫败得很惨呢?刚开始

标准化作业的目的和意义

标准化作业的目的和意义 标准化作为一种管理工具,用于规范和统一工作流程、程序和标准, 其目的在于提高组织的效率和效益,促进产品和服务的质量,降低风险和 成本。标准化作业是标准化的一种具体体现,其通过确定具体工作任务、 标准化各项工作要求和流程,实现工作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1.提高工作效率:标准化作业可以通过优化工作流程和流程规范化, 减少无效劳动和时间浪费,提高工作效率。通过明确工作责任和任务分工,减少重复劳动,提高工作效率。 2.保证产品和服务的一致性:标准化作业可以确保产品和服务在不同 时间、不同场合、不同人员下具有高度一致性,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 通过规范化工作要求和流程,确保每个工作环节符合统一标准,降低产品 和服务的差异化。 3.提高员工技能和素质:标准化作业可以明确工作要求和流程,让员 工了解和掌握工作标准和工作方法,提高员工的工作技能和素质。通过培 训和学习标准化作业方法,促进员工的成长和发展。 4.降低风险和成本:标准化作业可以通过规范化工作流程和标准化工 作要求,降低错误和风险的发生概率,提高工作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同时,标准化作业也可以降低生产成本和运营成本,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1.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标准化作业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和产品质量,降 低成本和风险,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通过实施标准化作业,企业可以适应市场需求,提高生产能力和竞争力。

2.确保产品和服务的满足客户需求:标准化作业可以确保产品和服务 符合客户需求和期望,提高客户满意度。通过规范化工作流程和标准化工 作要求,可以实现产品和服务的一致性和可靠性,满足客户的需求和期望。 3.优化组织资源的配置和利用:标准化作业可以优化组织资源的配置 和利用,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通过明确工作流程和工作分工,减少资源 的浪费和重复利用,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和效益。 4.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满意度:标准化作业可以明确工作职责和 要求,让员工清楚工作目标和工作标准,提高工作积极性和满意度。同时,标准化作业也可以提供员工的培训和发展机会,提高员工的专业能力和职 业发展。 综上所述,标准化作业具有提高工作效率、保证产品和服务一致性、 提高员工技能和素质、降低风险和成本等目的。同时,它还能提高企业的 竞争力、确保产品和服务满足客户需求、优化组织资源的配置和利用、提 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满意度等意义。因此,标准化作业在现代企业管理 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标准作业手册

一、标准作业: 目标:消除浪费并使得操作工作容易和顺利 定义:标准作业是以较少的工数(工时),生产出高品质的产品的一种工作手法。是将作业人员、作业顺序、工序设备的布置、物流过程等问题作最适当的组合,以达到生产目标而设立的作业方法。 •仔细观察操作工的动作和所花时间 •仔细观察异常情况和操作工解决问题的困难 •仔细观察下列浪费 –操作工无价值的动作 –操作工序之间的等待原料原浪费 –不良品和返工的浪费 •计划与实施改进方法去消除浪费 二、标准作业的定义 •标准化作业并使其目视化 —操作工动作顺序 —循环时间 —在制品 •维持遵守标准的管理 以人的动作为中心并且应是反复作业 在机械设备和生产线的运行中,不能有太多的故障 保证质量,尽量减少问题的发生 作业人员是多能工 标准作业是管理生产现场的依据,也是改善生产现场的基础。遵守标准作业可以保证产品品质、也决定生产数量、制造成本。

三、标准作业的目的和作用 ⏹明确安全的、低成本的生产优良产品制造方法精益思想的体现 ⏹用作目视化管理的工具用眼睛来管理 ⏹用作改善的工具现场改善的锐器之一 ⏹消除浪费并使操作工作更为容易顺利 减轻作业者的负担 四、标准作业的三要素 1、节拍: 所谓T.T(Takt time ),是指应该用多长时间、即几分几秒生产一个或一件产品的目标时间值 它是由市场销售情况决定的,与生产线的实际加工时间、设备能力、作业人数等无关 计算公式如下: T.T= 1日的需要生产量/1日的生产时间(定时) 切莫按设备和人的能力进行生产! 2、标准手持: 按照作业顺序进行作业时,为了能够反复以相同的顺序、动作作业而在工序内持有的最小限度的在制品 决定标准手持的基本规则 ①从作业顺序来考虑 ②从又无设备自动加工来考虑 3、作业顺序:

(完整版)标准化作业管理

标准化作业管理 生产经营过程和人的行为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常出现各种“异常”而导致事故。作业标准化就是通过对作业过程的操作程序和作业动作进行分解,筛选出安全、经济、优化的操作程序、作业动作、作业组织程序等,把它们标准化,并严格执行。这样可克服因随意性而导致的事故 1作业标准化的概念及意义 标准就是对经济技术活动中具有多样性、相关性特征的重复事物,依据科学技术和实践经验的综合成果,以特定程序和特定形式颁发的统一规定。标准化是以制定标准和贯彻标准为主要内容的全部活动过程。作业标准化就是在总结实践经验和进行科学分析的基础上,对作业方法加以优选优化,制定标准和贯彻标准的活动过程。按照标准化要求进行作业就是标准化作业。推行作业标准化具有如下意义: (1)标准化作业是生产安全的客观需要 人的不安全行为不论是有意还是无意的,最终多数都可归结为错误的操作。由于每个人所受的教育训练、工作经历、技术水平等可能存在很大的差异,因而造成失误的原因也各异。为了减少操作方法与程序的标准,即作业标准。由于作业标准是经验和科学的总结,体现了安全、舒适、优质、高效的客观规律,因此只要按照它进行作业就能有效地防止错误操作。 (2)作业标准化是过程管理规范化的基础 标准化是以制定和贯彻标准为主要内容的有组织的活动过程。指导标准化的方法应用于管理领域,通过制定和贯彻管理标准,使生产经营单位生产过程各环节、各要素达到有机、合理的配合,使管理定量化、科学化,这就是管理的标准化。在管理标准化基础上,以各种岗位工作标准化为依据,从组织行为角度,确定组织成员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并用于约束、指导和激励生产经营单位人员的行,就是管理的规范化。无论是管理的标准化,还是管理的规范化都是以岗位工作标准为依据的。一个生产系统的产品生产,是生产系统各要素和各个生产过程环节协作完成的,每一个环节都必须按一定的方法、程序和标准来运行,否则生产系统就无法完成其特定目标。所以要实现管理的规范化,首先必须实现各生产过程作业的标准化。 (3)标准化作业是安全规章制度的具体化 作业标准是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的具体化,安全操作规程和岗位责任制等制度对消除或防止生产活动中的危险因素进行了限制性的规定,但一般都并不指明保证安全的具体做法。但是安全技术操作规程主要是解决“干什么、不该干什么”的问题,而“怎么干、先干什么、正常情况下怎么做,特殊情况下怎么做”这些问题,就必须通过具体作业程序来回答。如果从宏到微观的思想方法来说明,就是安全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对安全的规定是针对较一般性的,相对较宏观的。对于作业过程比较具体程序方法只能通过作业标准来加以补充和完善。所以作业标准属于更微观层次的安全规定。另一方面,由于生产过程有很多随机的因素,条件千变万化,有时现有的规章制度与所处的条件差别很大而不适用,这时就必须以作业标准作为依据因此从这个意义来说,作业标准又是规章制度的基础。 2作业标准的内容及制定方法 1.作业标准的内容 从作业标准化的内涵来看,它主要是作业过程中的标准化问题,包括作业程序的标准、作业方法及手段的标准。但是,作业过程实际是在人机系统中进行的,也就是说作业过程涉及到从事操作的人、运行的设备、使用的器具、作业环境以及对作业过程的管理。因此,要做到作业标准化,必须同时使作业过程所涉及的各要素也标准化。由此可见,广义的作业标准化除了作业程序、方法、手段的标准化外,还包括人的行为、作业环境整洁、设备检查维修、工器具放置使用、劳保用品穿戴、个体防护设施准备,以及共同作业的指挥联络等各方

标准化作业的目的和重要作用

徐进的信念:标准化作业的目的和重要作用 所谓精益生产精益生产实践IE现场改善生产效率提上升级研修班精益生产实践IE生产效率改善提升研修班课程的学习,学员可以了解现场IE工业工程的基本学问,建立系统全局观;理解现场管理的主要目的和手段,学习发觉铺张的方法并分...精益生产管理实战精益生产管理实战课程,旨在关心学员获得持续降低成本的崭新思路,培育精益理念;熟悉精益生产的价值,把握其精髓,全面了解精益生产体系;把握精益生产各种有效工具...标准作业是指把生产过程中的各种要素(人、机、料、法、环、测)进行最佳组合,按“准时化”生产的要求制定出相适应的作业标准。各类作业人员根据作业标准进行操作。作业标准一方面是操的行为规范,另一方面是管理者检查指导工作的依据。 工人操作时所遵循的作业标准挨次,称作“标准操作规程”,这是标准化作业SOP标准化作业及生产效率改善SOP标准化作业及生产效率改善课程,旨在关心学员了解标准化对生产周期及客户需求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效率改善意识,破除改善的负影响;深刻理解标准化作业的标准,...的第一个目标,标准化作业SOP标准化作业及生产效率改善SOP标准化作业及生产效率改善课程,旨在关心学员了解标准化对生产周期及客户需求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效率改善意识,破除

改善的负影响;深刻理解标准化作业的标准,...的其次个目标是在生产时间上,各制造过程达到平衡化。第三个目标,是将半成品的标准库存量。掌握在最小数量范围内。 作业标准一旦打算下来,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技术的进展、工艺的改进以及持续不断的改善,需要反复修订作业标准。 标准作业的目的,是通过必要的、最小数量的作业人员进行生产。它由下面的程序确定: 1、确定生产节拍(循环时间); 2、确定一个单位产品的完成时间; 3、确定标准作业挨次; 4、确定在制品的标准持有量; 5、编制标准作业组合表。 标准化全案操盘手关键节点营销标准化与营销策略方法论全案操盘手关键节点营销标准化与营销策略方法论课程,旨在本课程将引领大家通过结合多个实际项目深化浅出的分析,来转变房地产传统的营销思维,共享实际有效的营销举...平安生产标准化管理平安生产标准化管理课程,旨在使企业了解平安生产标准化的申请,自评和评审的流程,目的,方法及思路,明确国家推广平安生产标准化的重要意义及企业必需要实施的重要...作业是实现均衡化生产单件生产、单件传送的又一重要前提。丰田公司的标准化作业主要是指每一位多技能作业员所操作的多种不同机床的作业程序,是指在标准周期时间内,把

生产标准化作业流程目的

生产标准化作业流程目的 这个标准的目的是指导标准作业,是给操作者的一个详细的、同步的、可能连续性是最好的基本的工作手册。 目录 1.定义和目标 2.一个好的标准作业的关键因素 3.节拍和客户需求节拍时间 4.工作定额 5.表格 6.执行 7.车间标准作业 8.更新 9.日常工作的应用 10.流程图

1 –定义和目标 标准作业是给操作者的一个详细的、同步的、连续性可能是最好的工作手册. 它包括周转和操作控制,可也包括移动和其它必要的步骤的节拍。标准作业是以客户需求为基础的详细说明。因此标准作业的模式经常需要与客户需求的变化相协调一致。标准作业的主要目的是实现安全、质量、生产效率和交付的绩效目标,在生产线中表现在: 减少危险操作 操作、重复工作的具体控制的要求正确使用 工作量基于客户的要求 识别并消除浪费 操作者进行训练和评价 2 一个好的标准作业的因素 一个低变差的过程. 它要求每个步骤是可重复的、相同的、连续的基本操作. 例如, 工位不同是节拍变差的一个原因,那么返工的完成应该在相同的设备上完成。因此设备必须是可靠的并且不能造成太多的质量缺陷. 产品变差的管理. 在相同的线上会得到不同的产品的情况, 这个变差必须被识别、分析和减小(如果可能就排除)。每个产品必须定义标准作业。 人和机器的作业评价须分离. 操作者的工作时间必须要和设备运转时间分离。防止产生与客户需求节拍不一致的动作。低频率的操作.他们造成操作者节拍的变差:操作者必须避免不属于工作循环中的拖延的操作,可是一些特殊的情况是必要的(如:用叉车撤离工装,最终检验员进行的长时间的返工…)快速有效的处理合理化建议的过程. 操作者如果提出一个改进的建议,必须快速修改标准作业,就应该鼓励他们加入改善小组。 3 –节拍和客户需求节拍时间 客户需求节拍时间特性 (在单元时间) 客户期望我们交付的产品的数量.节拍是描述在标准作业中分配给每个操作者去完成的操作的顺序。 4 –工作定额 工作定额 (生产一个件的时间总额) 是每个工作站获得一个完整的好的产品所有基本工作消耗的时间的总和。它的测量是用每个操作者使用的一个节拍测量表格的循环的时间。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