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国际政治学概论复习资料

国际政治学概论复习资料

国际政治学概论复习资料
国际政治学概论复习资料

国际政治学概论复习资料

填空题

1.研究方法

(1)传统研究方法

历史描述法:乔治·莫德尔斯基的百年周期论、尼克松的“五大力量说”均势和平

伦理推理法:人性恶的观点流行:马基雅弗里、霍布斯、尼布尔等

法律分析法

(2)当代分析方法

系统分析法:控制论、系统论、信息论将国际社会分成母系统和若干子系统,相互平衡与作用

结构功能分析法

心理分析法:哈佛大学教授梅里安1925年发表《政治学的新方法》,开创了研究方法。

定量分析法

(3)常用研究方法

归纳法(从个别中找出一般)

证实法(通过实践经验认识世界)

综合分析法(通过全面分析得出结论)

2.理想主义学派:代表人物:托马斯·伍德罗·威尔逊

3.现实主义流派:代表人物:汉斯·摩根索、爱德华·H·卡尔、雷蒙·阿隆、昆西·赖特等、亨利·基辛格

4.新现实主义学派:代表人物:肯尼思·沃尔兹《国际政治理论》

5.新自由主义学派:代表人物:罗伯特·基欧汉、约瑟夫·奈《权力与相互依存》

6.建构主义学派:代表人物:亚历山大·温特、《国际政治的社会理论》

名词解释

1.理想主义学派:起源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惨痛教训,代表人物是美国总统托马

斯·伍德罗·威尔逊。主要观点:崇尚理性和良知,人性可以改造;战争可以避免,提倡公开外交;利益可以协调,冲突矛盾不是人类的本性;建立世界政府、保卫集体安全。理想主义对国际关系的影响:意识形态的输出和较量;人权观的冲突;世界秩序的构想。

2.现实主义流派: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严峻现实(战后-60年代。代表人物:

汉斯·摩根索、爱德华·H·卡尔、雷蒙·阿隆、昆西·赖特等、亨利·基辛格。主要观点:人性恶,需要一定的政治机制限制;作为个人的行为准则不适于评判国家;国际社会是无政府状态,国家间关系是权力关系;对外政策的决定因素是国家利益而不是国际法;均势是维护国际和平的最佳选择。

现实主义对国际关系的影响:实力的抗衡与对比,军备竞赛与核军备竞赛,对国

家利益的全球界定和领有,军事同盟的组建,地区的争夺。

3.新现实主义学派:背景:1973年的中东战争。代表人物:肯尼思·沃尔兹《国

际政治理论》主要观点:(结构现实主义)

国家为单一的理性行为体,国际体系是具有无政府逻辑的自助体系,国际体系结构影响国家行为。

4.新自由主义学派:背景:全球化趋势的加强代表人物:罗伯特·基欧汉、约瑟夫·奈《权力与相互依存》主要观点:国际社会行为体多元化,军事威胁下降,国际合作领域扩大,经济利益与国家安全同样重要,国际制度与机制的重要性。

5.建构主义学派(20世纪90年代):背景:冷战结束。代表人物:亚历山大·温

特《国际政治的社会理论》主要观点:国际体系中的文化(共有知识、期望、观念等);对国家具有重要意义;核心体系——认同(Identity)决定利益,利益决定行为

6.均势理论:产生于1713年乌得勒支和约、1815年巴黎条约。

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处于平衡状态。均势形成必须具备的条件:多国家构成的国家体系,处于无政府状态,不存在具有合法性的中央权威,生存、安全是体系中国家的首要价值,权力在国家间关系中起至关重要的作用,一国倾向于制衡对自身构成威胁的具有优势力量的国家。实质与作用:“无奈的选择”,防止霸权出现,有利于国际体系的稳定和国家的安全。对均势理论的评析:维护了国际体系的稳定和成员国的生存,实施的不确定性,实际运行中的不现实性,是大国操纵和玩弄的权术。

7.霸权理论:产生的时间与背景:20世纪70年代。

(1)乔治·莫德尔斯基(新现实主义学派)理论:“领导长周期论” 代表作:《世界政治的长周期》主要观点:百年周期论;共同特征说—岛国与半岛国的地理位置,强大的凝聚力和开放的社会结构,经济居于领先地位,具有到达全球范围的军事战略力量;决定因素—革新精神与经济的发达与扩张。

(2)罗伯特·吉尔平“霸权稳定论” 代表作《世界政治中的战争与变革》主要观点:五个假说如果一国认为改变现有体系无利可图,体系是稳定的;如果预期收益大于预期损失,一国将试图变革;如果扩张到边际成本等于或大于边际收益时,扩张将会停止;如果进一步扩张的成本与收益持平时,维持成本加大;如果不均衡状态得不到解决,体系变化。霸权稳定的条件:革新与经济强盛。衰落与更替的必然性。

(3)罗伯特·基欧汉的“霸权后合作论” 《霸权之后:世界政治经济中的合作与倾轧》。主要观点:霸权是建立国际秩序的前提和条件;霸权与合作的共生性;合作存在的独立性;“公益论”与“搭便车”。

8.相互依赖理论:背景及代表人物:理查德·库珀:《相互依存经济学》罗伯

特·基欧汉、约瑟夫·奈《权利与相互依赖》

主要观点:在关注问题方面,权力政治集中于高级政治,主要包括安全、均势、势力范围;相互依赖集中于低级政治,主要包括自然资源、能源、粮食人口、环境。在行为体方面,权力政治主要包括国家特别是以大国为主;相互依赖主要包

括国家、跨国公司、国际组织等。在国家关系方面,权力政治主要解决冲突的“国家利益”;而相互依赖维系的是相互依存、共同利益和国际合作。

从国际法则看来,权力政治倡导“你得到的,就是我失去的”;而相互依赖主张“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在武力作用的大小方面,权力政治所起作用大,相互依赖所起作用小。评析:相互依赖性无法取代主权至上的国际体系;代表了当今时代的基本特征

相互依赖的实质是小国对大国的依附。

9.一体化理论:定义:不同的国际政治行为体向同一行为体方向转化的过程、

状态和结果。(相互依赖的最高阶段)代表人物:戴维·迈特兰尼代表学说联邦主义:主张实现各民族国家政治上的联合;新功能主义:外溢说(spill over),最终建立超国家组织;沟通学说:国际社会内聚力来自成员的“合意”,沟通密切——相互依赖——一体化。评析:从新的视角解释国际关系的内在结构;开拓了适应时代发展的新研究领域;带有浓厚的理想主义色彩。

10.国际行为主体:制能够独立参与国际事务并发挥影响和作用的一系列实体。

主要类型:国家行为主体(主权国家)非国家行为主体(国际组织、跨国公司、世界性政党和宗教组织、个人)

11.国家实力:也称综合国力,是指一国所具备和拥有的各种力量的总和。实际

上就是一国所拥有的全部实力。是国家制定对外战略的重要依据,实现国家对外目标的重要手段,决定国家对外行为方式的重要因素。

12.国家利益的内涵:一个国家内有利于其绝大多数居民的共同生存与进一步发

展的诸因素的综合。是特定国家、特定居民、生存与发展、利益总和。

13.世界体系:国际范围内由各行为主体之间的政治经济联系与作用所形成的既

矛盾又统一的有机整体。

14.国际关系格局:某一历史时期内国家战略力量之间相互作用形成的态势和结

构。

15.国际法:调整国家间关系的具有法律拘束力的原则、规律、规章制度的总称。

16.国际竞争:国际关系行为主体为了各自目标,在国际领域相互攀比、相互追

赶、相互超越的状态。特征:客观性—不以任何国家的意志为转移,普遍性—全方位、多领域,重点转移—军事转为科技与综合国力,可转化性—升级为国际冲突。

17.国际合作:国际关系行为主体由于利益和目标的一致而接近,进行全面或

局部的协调、联合等协力行为。特点:以双边或多边的书面法律文件为基础,以双边或多边的自愿和互利为原则

,以相对稳定的国际机制为保证,以追求国家利益为最终目标。

18.国际冲突:国际关系行为主体由于追求的利益不同或相悖,而引发的抵触、

摩擦、对立或对抗状态。类型:一般性冲突—对某国外交行为的不满意或反对,对抗性冲突—采取相应的行为进行反报,强烈度冲突—为了某种至关重要的利益发动战争。

19.集体安全机制:即体系中国家对国家和国际和平与安全提供相互保障。必要条件:共同制定规则、承担义务和责任、具有压倒性强制优势。

简答题

1.认识国际政治学的研究对象:

(1)国际社会(宏观层面)

国际社会内各构成要素或国际行为主体之间的政治交往关系的总和。

主权国家构成的国际体系,体系内各大力量间的对比、组合形成格局,体系内运行的机制与规则,构成国际秩序。

(2)行为主体(微观层面)

国家行为主体与非国家行为主体和对外政策、对外行为与对外关系

国家的职能、利益、力量构成、外交目标的设定、外交决策的依据与程序、影响因素等

非国家行为主体的行为及影响。

(3)问题领域的研究

单一问题以及相关问题的综合研究

优势:关注和跟踪国际社会热点问题,探讨发展变化的进程及影响因素,寻找原因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与途径

(4)一般规律的抽象与演绎

国际关系行为体:国家利益论、综合国力论、外交学、国家对外战略论等

边际关系研究:相互依存论、国际冲突论、国际合作论、地缘政治学、沟通理论、博弈理论、国际政治学、国际政治经济学等

国际体系研究:国际机制论、国际制度论、一体化理论、均势论、建构主义理论等

2.构成国际行为主体的最基本特征有哪些:

具有国际法主体资格和行为能力,追求特殊的区别于他国的自身利益,具有外交的独立和自主性,具有稳定的组织形式和一定的政治经济实力。

3.国家利益的内容和作用。

内容:安全利益—保护国家的有形本体,经济利益—影响国家在国际社会中的活动,政治利益—体现国家的政治追求和意识形态

作用:制定对外政策的重要依据,调整国家对外行为的基本着眼点,解释和证明国家对外政策合理性的重要工具。

4.理想主义学派与现实主义学派的分歧

在政治观点上,理想主义崇尚国家和世界的民主化和法治化,主张恢复国际规范,建立国际普遍安全机构,完善国际法及其职能,加强国家间的相互合作,

用理性战胜邪恶,最终实现一种和平稳定的世界秩序,避免世界战争的悲剧重演;现实主义认为国际组织和国际法,与政治权力和利益相比,是微不足道的,因为后者是国家关系的核心问题,各国利益冲突的不可避免性和不可调和性,使得国际关系只能用实力和权力说话,道义和说教是行不通的。认为,应该面对现实,为谋求本国的权力和利益而斗争。

在哲学观点上,理想主义主张的是人性善的学说,认为人类的自然状态应有的性质是和谐的,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是协调的,只是由于某些人的良知误入歧途才导致国家间的冲突和战争,良知一旦被唤醒,误解一旦被消除,人类社会仍旧会恢复到和谐友善的美好社会;现实主义崇尚人性恶,认为罪孽而贪权作为人的本性是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的,政治家的任务不是改造它、教育人,而是建立一定的政治机制去限制它,把人的好斗倾向减少到最低程度。现实主义认为,抽象的道德原则并不适用于政治行为,国际社会的无政府状态,使作为国家利益代表的政治家的行为准则,与文明政体内的个人行为准则不同,为保护本国利益,抵御外侮,政治家完全可以采取不合乎道德的政策。

5.现实主义与新现实主义的区别、发展关系

区别:在国际社会方面,现实主义主张无政府主义,新现实主义主张精确的结构体系。

从解释权利看来,现实主义认为权力根置于人性,是国家追求的目标,新现实主义认为权力不是目的,而是实现国家目标的手段。

从国家行为方式看来,现实主义认为国家间互动为主要方式,新现实主义认为国际社会结构对互动单位的影响。

发展关系:新现实主义是对现实主义的修补、深化和发展。它与现实主义的比较体现在:

(1)新现实主义提出了体系结构的新概念。即将国际政治视为一个定义精确的结构体系,这是新现实主义与现实主义的根本区别。

(2)在国际关系的因果关系上,现实主义强调世界是由互动国家组成,原因是趋于一个方向。而新现实主义强调,因果关系是不同的,原因是在国际政治的单位层次和结构层次上两个方向发生的。

(3)关于对权力的解释,传统现实主义认为对权力的追求植根于人性,权力是国家追求的目标。而新现实主义则强调权力本身不是目的,而是实现国家目标的手段,国家追求的目标是安全,这是对现实主义的重大修正。同时对权力的追求是又国际体系的无政府性导致的。

(4)现实主义强调互动单位的作用,而新现实主义强调结构对互动单位的影响;现实主义强调无政府状态,但是否认无政府状态是一种特征性的结构,而新现实主义认为“自治”是在结构层次上无政府状态的对应物;现实主义强调了国家的异质性,而新现实主义认为这一假设是不可取的。

(5)与现实主义相比,新现实主义对国家安全竞争的看法要相对乐观一些,认为国际体系并不鼓励国家毫无节制的进行竞争,相反,无政府状态促使国家采取防范措施,使它们维持而不是打破现状。

(6)现实主义忽视了对国际经济关系的研究,而新现实主义加强了国际经济关系研究并提出了国际政治经济学理论。

(7)现实主义强调国际冲突,淡化国际合作的可能性,忽视国际机构促进合作的作用;而新现实主义则主张国际冲突和国际合作的结合,强调国际合作的可能

性,重视国际机构促进合作的作用。

(8)现实主义着重研究国家利益和国家权力,新现实主义则着重研究全球国家间的权力分配,主张结构分析。

(9)现实主义着眼于国家,强调世界处于无政府状态。新现实主义着眼于体系,认为世界包含着国际政治经济的相互依存关系。

(10)从研究方法来看,传统现实主义着重归纳综合方法,新现实主义则偏重推断演绎方法。

6.新自由主义学派与新现实主义学派

区别:从国际体系看来,新现实主义主张结构无政府状态,新自由主义认为全球社会复合相互依存。

在主要角色方面,新现实主义认为是单位(民族国家),新自由主义认为是国家行为体与非国家行为体。

从交往动机看来,新现实主义认为是国家利益和安全,新自由主义认为是经济、社会与生态问题上的合作。

7.主权在当代所面临的挑战:

主权面临的现实挑战:

现代科技的发展使传统的国家界限模糊,

国际组织的快速发展制约了国家的传统主权,

经济全球化导致主权的传统领域受到侵犯,

全球性问题的出现和严重程度呼吁国家间合作与妥协。

主权面临的主要理论挑战:

主权与世界和平,主权与权利不平等,主权与一体化,主权与人权。

8.冷战后危机的成因分析:

格局转换引起的结构性力量失衡,

民族、宗教、自治问题引发的国内危机和战争,

高技术武器扩散引发的危机,

国际社会边缘群体对国际秩序的反抗和破坏。

9.国际法的基本特征(教材P204-205):

国际法与国内法,国际法的非强制性,国际法的超阶级性。

10.自然因素对国际政治的影响

决定了各国力量的对比,影响世界政治格局的基本内容

地理上的战略要地往往是国际政治争夺的热点

对全球战略资源的争夺是国际政治的重要内容之一

11.科学技术对国际政治的影响

科技因素对国家实力地位和对外行为的影响:

使自然因素的作用下降

较短时间内改变国家力量对比

具有重要军事战略意义。

科技革命与当代国际关系:

科技战是当前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之一

推动了全球经济政治一体化的趋势

导致现代战争时空观的变化。

12.军事因素对国家间关系的影响:

军事因素对比变化促使国际政治格局发生演变

军事因素是实现对外目标的工具和手段

相互依存条件下军事因素作用的变化

13.汉斯·摩根索

美国学者摩根索是现实主义学派的主要代表和奠基者。他是出生于德国的犹太人,早年就读于柏林大学,后在西欧的一些大学任教。1937年他移居美国,并于1943年加入美国籍,在美国一些著名大学任教。他还担任过美国国务院顾问、国防部顾问。摩根索留给后世以十多部专著和大量论文。而他最有影响的著作就是《国家间的政治》。这部学术巨著不仅确立了国际关系现实主义学派的理论地位,而且标志着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的真正形成。

论述题

1.宗教与国际政治的关系:

(1)国际政治中的宗教因素

(2)宗教因素日益介入国际政治

(3)宗教影响国际政治的具体途径:

宗教本身作为社会意识形态的一种形式,同样具有动员和团结本国人民的作用。宗教和教派争端乃至战争是造成相当一部分发展中国家内乱与经济落后的重要根源。

宗教矛盾和冲突是导致国家间冲突和战争的一个重要原因。

宗教与国际恐怖主义相结合。

宗教的政治化趋势在某种程度上颠覆了宗教在国际关系中的传统定位。

2.文化与国际政治的关系:

(1)文化的内涵:广义:人类社会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狭义:法律、道德、哲学、艺术、宗教等社会意识的总和。

(2)文化因素对国际政治的影响

国家综合实力的主要组成部分

国际政治冲突和矛盾的根源之一

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手段:文化上的交流和沟通是国家间政治联系的重要渠道;通过文化交流和文化渗透,可以控制和干涉别国的内政。

3.意识形态与国际政治的关系

(1)意识形态的内涵:建立在一定社会制度基础上的政治、经济及社会的价值观念。

(2)对国际政治的制约

影响国家对外政策的制定

国家进行政治斗争的重要手段之一:意识形态作为一种政治信念对统一和团结本国人民起着重大的精神作用;利用意识形态的宣传,抵制和削弱敌对意识形态的渗透;利用意识形态为本国的对外政策进行解释。

导致国际政治力量的分化组合

4.相互依存理论和霸权理论

相互依存理论:

背景及代表人物:理查德·库珀:《相互依存经济学》罗伯特·基欧汉、约瑟夫·奈《权利与相互依赖》

主要观点:在关注问题方面,权力政治集中于高级政治,主要包括安全、均势、势力范围;相互依赖集中于低级政治,主要包括自然资源、能源、粮食人口、环境。在行为体方面,权力政治主要包括国家特别是以大国为主;相互依赖主要包括国家、跨国公司、国际组织等。在国家关系方面,权力政治主要解决冲突的“国家利益”;而相互依赖维系的是相互依存、共同利益和国际合作。

从国际法则看来,权力政治倡导“你得到的,就是我失去的”;而相互依赖主张“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在武力作用的大小方面,权力政治所起作用大,相互依赖所起作用小。评析:相互依赖性无法取代主权至上的国际体系;代表了当今时代的基本特征

特点:

多层次、多方面的互动

相互依赖的程度不同,具有敏感性和脆弱性

评析:

相互依赖性无法取代主权至上的国际体系

代表了当今时代的基本特征

相互依赖的实质是小国对大国的依附

霸权理论:产生的时间与背景:20世纪70年代。

(1)乔治·莫德尔斯基(新现实主义学派)理论:“领导长周期论” 代表作:《世界政治的长周期》主要观点:百年周期论;共同特征说—岛国与半岛国的地理位置,强大的凝聚力和开放的社会结构,经济居于领先地位,具有到达全球范围的军事战略力量;决定因素—革新精神与经济的发达与扩张。

(2)罗伯特·吉尔平“霸权稳定论” 代表作《世界政治中的战争与变革》主要观点:五个假说如果一国认为改变现有体系无利可图,体系是稳定的;如果预期收益大于预期损失,一国将试图变革;如果扩张到边际成本等于或大于边际收益时,扩张将会停止;如果进一步扩张的成本与收益持平时,维持成本加大;如果不均衡状态得不到解决,体系变化。霸权稳定的条件:革新与经济强盛。衰落与更替的必然性。

(3)罗伯特·基欧汉的“霸权后合作论” 《霸权之后:世界政治经济中的合作与倾轧》。主要观点:霸权是建立国际秩序的前提和条件;霸权与合作的共生性;合作存在的独立性;“公益论”与“搭便车”。

(4)霸权理论的辨析

将国际政治的研究与国际经济有机结合

霸权和平具有脆弱性

实力消长的绝对性与“挑战”的偶然性

体现大国意志的强权色彩。

5.建构主义学派:

背景:冷战结束

代表人物:亚历山大·温特、《国际政治的社会理论》

主要观点:国际体系中的文化(共有知识、期望、观念等)对国家具有重要意义;核心体系——认同(Identity)决定利益,利益决定行为

建构主义的三个重要因素:根本因素是共有知识

安全困境:行为体间的猜疑,最坏的估计对方的意图和动机,导致安全困境形成安全共同体:行为体间的信任,导致冲突的和平解决,安全共同体形成

物质性因素的作用十分有限,通过社会性结构才能产生意义。

社会结构存在的条件行为体的互动造就了社会建构,行为体的实践活动、观念发生变化,国际体系变化。

建构主义的基本评价:学术意义:将哲学和社会学引入国际关系研究领域质疑主流学派的理性主义分析,从社会学的角度认识国际社会从哲学本体论的角度出发,解答“我是谁?” “它是谁”的问题

局限性:局限于社会学的角度,视野狭窄文化和共有知识高于物质的唯心主义。

6.跨国公司及其影响国际政治的行为方式和作用途径

含义: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在其他国家和地区建立分支机构或控制子公司的国际垄断组织。

行为方式:按其资本构成的国度,可分为由几国资本共同形成的多国公司和由一国资本形成的跨国公司;按其资本所属国的经济社会性质,可分为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的跨国公司、社会主义国家的跨国公司和第三世界国家的跨国公司。

对世界经济政治的影响:在促进发展的同时,拉大了世界范围内的两极分化

跨国公司为维护自身的经济利益而影响母国和东道国的决策过程,进而影响母国和东道国关系的发展

增加了国际投资和贸易的风险系数

7.当前国际合作的主要障碍,国际合作应建立哪些保障(教材p163-171)

障碍:信息不对称,搭便车,国家对相对获益的关切

保障:改变国家间的信息不对称状况,使国家获得进行合作所必须的重要信息。确立权利界定的原则和权利行使的范围,提供权利争议的解决程序。

改变国家对外行为的成本收益,使国家遵守合作协议。

陈岳《国际政治学概论》笔记和典型题详解(第四章 国际政治的基本动力)【圣才出品】

第四章国际政治的基本动力 4.1复习笔记 一、国际政治的一般动力 1.生产力的发展是国际政治的根本推动力 (1)生产力的发展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 社会关系和生产力密切相联。随着新生产力的获得,人们改变自己的生产方式,随着生产方式即谋生的方式的改变,人们也就会改变自己的一切社会关系。国际政治和国际关系作为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它们的产生是人类物质生产活动的必然产物,它们的发展也是人类物质生产活动不断发展的必然结果。 (2)生产力的发展是政治及国际政治产生和发展的动力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在整个国际和国内政治中起了最基础和最根本的作用,它推动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加强了世界各方面的联系,使现代国际关系具有全球性和整体性,从而推动了政治和国际政治产生和发展。 (3)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国际政治的发展 科学技术推动了国际分工与世界市场的形成,为现代意义上的国际关系奠定了基础,生产力和科学技术水平的发展不平衡,是国际政治体系和格局不断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 2.国际社会的内在矛盾对国际政治的影响 在国际关系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过程中,国际社会的内在矛盾运动表现为世界基本矛盾的运行和发展,以及国际社会及其构成单位之间矛盾运动的发展,并由此决定着国际关系不同发展阶段的不同特点。其中,世界基本矛盾的作用最为突出。

(1)世界基本矛盾 ①在资产阶级革命时期,世界基本矛盾主要表现为新兴的资本主义国家与封建制国家之间的矛盾、资本主义国家与落后的地区和国家之间的矛盾,以及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②进入垄断资本主义时代以后,世界基本矛盾主要表现为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帝国主义国家与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之间的矛盾,以及十月革命以后形成的帝国主义国家与社会主义国家(苏联)之间的矛盾。 ③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基本矛盾错综复杂,垄断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和垄断资本主义国家与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依旧存在,垄断资本主义国家与第三世界国家之间的矛盾开始产生;此外,还出现了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第三世界国家之间的矛盾,以及社会主义国家与第三世界国家之间的矛盾等新的内容。 (2)国际社会及其构成单位之间的矛盾 国际社会内在矛盾运动的另外一种表现形态,就是国际社会及其构成单位之间相互关系的矛盾运动。国际社会的无政府状态和作为国际社会最主要构成要素的主权国家的高度组织性和效能,就构成为国际社会及其构成单位之间矛盾运动的基础。 3.国际行为主体间的相互作用是国际政治发展的直接动力 (1)国际行为主体之间的矛盾运动 国际行为主体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对立的矛盾运动,是推动国际关系发展的直接动力,而且这种矛盾运动具有其实在的物质内容。实质上是一种利益之间的相互作用过程。 (2)经济利益之间的矛盾运动 国家利益的根本是经济利益,不同国家经济利益之间的矛盾运动推动着国际关系的不断发展。二战后,世界经济国际化的发展以及经济利益的多元化和经济相互依存关系的深化,使得国际关系出现了全球化和交错性的特点,冲突、竞争与协调、合作同时并进。

国际贸易概论期末考 -(1)

国际贸易概论期末考 ● 单选 1.5分*30题=45分 ● 判断 1分*10题=10分 ● 简答题(5选4)5分*4题=20分 ● 计算题5分*2题=10分 ● 案例分析5分*3题15分 第一章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及历史发展 国际贸易量:国际贸易量是以一定时期的不变价格为标准计算的国际贸易额。是为了剔除了价格变动影响,能准确反映国际贸易的实际数量,而确立的一个指标。在计算时,一般要选择某一固定年份为基期,以基期计算的报告期出口或进口价格指数去除报告期的出口额或进口额,则得到按不变价格计算的进口额或出口额。这种按不变价格计算的国际贸易额已经排除了价格变动的影响,反映了国际贸易的实际规模,故称为国际贸易量。 贸易依存度(计算题):贸易依存度又称外贸依存度或对外贸易系数,即一国对国际贸易的依赖程度,是指一国货物与服务进口额在该国民生产总值(或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被称为净贸易条件。 ◆ 贸易条件:贸易条件又称交换比价、贸易比价,即一国(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的出口价格与进口价格指数之比。 如果贸易条件大于100,说明贸易条件改善了,反之,则贸易条件恶化了;如果贸易条件等于100,说明贸易条件不变。影响一国贸易条件的因素包括出口数量、进出口商品的劳动生产率、财政政策、伙伴政策、对外贸易政策以及世界经济的周期波动。 %100)本国的(出口额出口依存度=?GNPorGDP %100)(?GNPorGDP 本国的进口额进口依存度=依存度+出口依存度对外贸易依存度=进口%100该国国民生产总值 总额一国货物与服务进口额对外贸易依存度=?%100) 进口价格指数()出口价格指数(=)(贸易条件?m x P P N

政治学概论复习资料

第二讲政治权力 3.政治权力:(1)广义:政治权力就是权力现象与权力行为在政治领域的反映。 (2)狭义:政治权力指的是公共权力,即行为者(个人、群体或组织)在公共事务方面控制社会资源、从事社会活动,实现预期目标、影响相关行为者的能力。 4.政治权力的特征 (1)政治权力具有公共性; (2)政治权力垄断了暴力的合法实用; (3)政治权力具有广泛性、深入性、弥散性和强制性的特点。 5.政治权力的来源和基础 (1)客观要素:在政治权力形成过程中,外在于政治权力主体的促成因素和条件。 主要包括:①生产资料②物质财③暴力④其他要素 (2)主观要素:指在政治权力形成过程中,政治权力主体自身的状况和条件。 主要包括:①能力素质②身份资格③理论与策略④组织 6.权力与权威的关系 (1)权力:影响他人的一种能力,表现为一种奖惩能力,来源于强制力。 (2)权威:影响他人的一种正当性,来源于理性的说服。宗教信仰、 风俗习惯、历史传统等都是权威的表现形式。 (3)联系:⑴都要求服从,都有支配的性质; ⑵权威构成了权力的基础,权力的实现要依靠对于权威的运用; (4)区别: ⑴对权威的服从是无条件的、绝对的;对权力的服从是相对的、有条件的 ⑵权威通常是不可更改的;而权力则要基于具体的具体的情势,不断地 进行资源的重新分化组合,以达到最佳的均衡。 ⑶权威的服从不要依靠强制和武力威胁,权力则要以武力为后盾。 7.政治权力的合法性 ⑴外在客观的合法性,如服从的习惯或习俗,以及强制性的法律; ⑵内在主观的合法性,如被统治者发自内心的认为统治者有权指挥他们, 而自己则有义务服从统治者; 8.政治合法性的类型 (1)传统型合法性(2)法理型合法性(3)克利斯玛型(个人魅力型) 9. 政治权力有效性与合法性的区别 (1)有效性是有条件的,合法性是无条件的; (2)有效性是物质上的,合法性是精神上、信仰上的; (3)有效性依靠的是政治权力对资源的垄断能力,合法性则依靠悠久的历史传统第三讲政治文化与政治社会化

暨南大学政治学考研经验分享

暨南大学政治学考研经验分享 大题的答题技巧 大多数人只注重复习的全面性和知识的掌握程度,却忽视了几乎可以决定自己命运的一点:答题技巧。在掌握知识量基本相同的情况下,答题技巧的不同可能使总分相差10到20分。政治的考研试卷中大题的分值占百分之六十,而实际上大题也是技巧性最强的题型。下面向大家介绍大题答题四步曲: 第一步:仔细审题。找出本题目是关于哪个学科的哪个章节,在草稿纸上写下此章节内所有可能与本题有联系的基本概念及原理。大多数题目是跨章节,甚至跨学科的,要注意思维的发散性。 第二步:解释每一个概念并写出原理的基本内容。如果自己写出的相关概念太多,则视试卷留出的空白捡重要的写,解释概念和原理一般不要超过本题答题空间的二分之一。什么?太多了?不要怕,答多了不扣分。但要注意答题时每个概念和原理要作为一段,字迹要工整清晰。好了,本题目分数的一半你已经拿到了,下面进行第三步。 第三步:联系实际。如果本题是论述题,则根据本题联系实际中的一些现象,给出评价;如果本题是材料题,则材料就是实际,指出材料中的一些问题,也就是将材料用你学过的关于政治的术语再复述一遍。这部分一定要有,而且要作为一个段落,如果字迹工整的话,即使这一段答得驴头不对马嘴,至少也有两分。 第四步:总结。这一部分是绝对送分的,但也要有技巧。要将其作为一个段落,如果此题是论述题,则将整个题目再复述一遍,不要忘了在前面加上一个所以;如果此题是材料题,则提倡材料中好的做法,批评材料中坏的做法。 上面的四步中好像没有提过辨析题,其实辨析题就是一个分值较少而且需要判断的论述题,除了判断以外,上面的四步同样适用。但要特别注意的是辨析题的判断,千万不要盲目的说其对错,例如一些题目的前半部分是对的而后半部分是错的,有的题目说的不全面,这些都要指出。如果答大题时你能熟练地按上面的四步做,那么恭喜你,大题方面你至少可以比相同水平的其他人多得n分。 需要注意的是大家在做历年真题的时候不能独自分析,可以询问下本科的老师,或是找些有参考答案的、相对比较权威的资料例如文成暨大考研网出版的《2014暨南大学政治学考研复习精编》。这本书我复习的时候用过,还不错。其实专业课答题方法、答题思路真的很重要,我们一定要注意这方面的技巧。 下面举个例子: 1、权力与权威的关系 2、论依法行政 现就以上问题回答如下,仅供参考,且主要是回答的框架,不作展开。 第一题 权力与权威的关系 1、权力与权威的各自的定义,参照有关教材 2、权力与权威的区别: 1)权力的基础是与权力相联系的职位以及其相应的对于人、财、物的控制力,权力的大小往往取决于职位的高低;权力的主要特性在于其具有强制性,是必须被服从 2)权威的基础是领导者的个人知识水平、能力、道德修养等各方面的素质,甚至其人格魅力;权威的形成没有强制性,对权威的服从是出自被领导者的自愿; 3、权力与权威的联系:

国际政治学概论 课件

国际政治学概论

第一讲国际政治行为体 本讲主要内容 一、国际政治行为体的类型 二、国际政治中的国家行为体 三、国际政治中的国家主权 国际政治行为体的类型 国际政治行为体:国家行为体:民族国家 非国家行为体:[1国际组织:政府间国际组织;非政府建国际组织 [2宗教组织[3个人[4政党[5政治运动[6跨国公司1.国家行为体 (一)国际政治中的国家概念 (二)国家的分类 (三)国家作为国际政治行为体的特征 一、国家行为体概说 1,作为国际关系行为体主角的并不是任意的国家,而是民族国家,或者说是主权国家早期的国家现代的国家 2,主权国家最先产生于欧洲,它与威斯特伐利亚体系有关 国家主权原则的确立和延续 主权国家的基本特征 传统的观点:居民、领土、政权组织、主权 现代的观点:认同、忠诚 4,主权国家的构成要素 自然因素思想观念因素制度因素 5,国家的基本政治职能 维持秩序分配资源作为认同的核心 国家的类型 1,国家之间存在巨大差异 经济上的差异军事上的差异 人口规模上的差异民族构成上的差异 2,国家分类的多样性 能力标准:强国与弱国 意识形态标准: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 宗教标准:伊斯兰教、天主教、东正教、佛教 文化标准:亨廷顿的观点 民主标准:民主与专制 其他标准 三、国家主权 1,主权概念的提出 布丹霍布斯格劳秀斯卢梭 2,主权概念的二重性 主权与国家内部政治和法律上的权力相关 主权与其他国家的权力相关 3,主权的两个组成部分

对内主权对外主权 所谓国家主权(sovereignty)就是指一国固有的处理其国内和国际事务而不受他国干预或限制的最高权力。 国家主权的属性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对内的最高管辖权。即国家对其领土内的一切人或事物以及领土以外的本国人实 行最高的统治权。这是国际法已经确认的属地优越权和属人优越权的具体体现。 2、对外的独立平等权。即在国际关系和国际政治中国家行使权力的完全自主性,排 除任何外来的干涉和限制。各国可根据自己的意愿采取自主的对外行为,各国在国际法意义上的权力地位一律平等。 3、防范侵略的自卫权。即国家为了维护政治独立和领土完整而对外来侵略或威胁进 行防卫的权利。自卫权是国家的固有属性之一,也是国家维护正常的国际秩序和保障国际法实施的一种重要的手段。 四、国家主权面临的挑战 1,在国际关系中,国家的主权始终受到国际互动网络的影响 2,国际互动的表现形式、性质 表现形式:合作、结盟、竞争、对抗、战争 性质:是一种客观存在,也是国家主观愿望的产物 3,在当代,全球性的国际互动对主权的影响越来越大 根源:全球化 表现:政治、经济、文化 影响:缩小、约束、削弱与限制 “全球化”对主权国家的影响: 1、影响国内行为体的政策偏好以及随后造成的国内政治联盟。 2、引发国内的经济和政治危机。 3、削弱政府的自主性及其政策的有效性。 4、挑战对主权国家安全。 5、全球的生态环境问题对主权的挑战。 2.非国家行为体 一、非国家行为体概说 1,国家关系中存在非国家行为体 2,国际组织是最重要的非国家行为体 3,非国家行为体的基本类型 (一)国际组织 国际组织:国际非政府间组织:针对特定利益的事件私人次国家及全球性行为体国际政府间组织;由国家派出代表组成的组织,讨论相互间利益和共同更新的问题政府间组织的定义 政府间国际组织是两个以上主权国家的政府经过一定的协议而创立的机构,其成员构成仅限于主权国家,其目的是为了通过成员国的合作谋求实现单靠自己无法实现的目标。。 政府间组织的构成要素:合作的政治意愿·一定的结构或形式·一定的运作机制 国际非政府组织 (1)国际非政府组织的定义 国际非政府间组织是非官方的社会团体或个人以一定的民间协议或条约的形式设立的民间机构。非政府间国际组织一般不具备国际法主体资格。 它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民族、宗教、体育与卫生等各个领域。如:国际恐怖组织

《国际贸易概论》期末考试试卷附答案

《国际贸易概论》期末考试试卷附答案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l、普惠制的主要原则是() A、非普遍的、非歧视的和互惠的 B、普遍的、非歧视的和非互惠的 C、非普遍的、非歧视的和互惠的 D、普遍的、歧视的和非互惠的 2. 买方信贷是指() A. 出口方银行向本国出口商提供的贷款 B. 出口方银行向外国进口商提供的贷款 C. 进口方银行向外国出口商提供的贷款 D. 进口方银行向本国进口商提供的贷款 3. 与从价税相比,从量税() A. 在商品价格上涨时保护作用更强 B. 在商品价格下降时保护作用更强 C. 能够体现公平税负原则 D. 目前被大多数国家采用 4、中国生产手表需8个工作日,生产自行车需9个工作日,印度生产手表和自行车分别需门和10个工作日、根据比较成本说() A、中国宜生产和出口手表 B、中国宜生产和出口自行车 C、印度立生产和出口手表 D、印度不宜参加国际分工 5、A国规定07年从B国进口打火机数量不得超过100万只,这种贸易限制措施属于( ) A.“自动”出口配额 B.关税配额 C.国别配额 D.全球配额 6.下列本国可对外国进行外汇倾销的情况是()。 A.本国货币贬值10%,国内物价上涨12% B.本国货币贬值10%,外国货币贬值15% C.本国货币贬值10%,国内物价上涨8% D.本国货币贬值10%,外国货币贬值10% 7. 出口补贴作为一种鼓励出口的措施就是在出口某种商品时给予出口厂商( )优惠待 遇。 A.在现金补贴或财政上的 B.仅在现金补贴上的 C.仅在财政上 D.仅在退还进口税上的 8. 共同市场与完全经济一体化相比,前者未实现()。 A. 生产要素在成员国之间的自由流动 B. 统一的对外关税政策 C. 货物在成员国之间的自由流动 D. 统一的对外经济社会政策 9. 根据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产品成熟期应选择()。 A. 海外直接投资战略 B. 商品出口战略 C. 技术转让战略 D. 海外间接投资战略 10.发达国家间的国际分工属于( ) A垂直型分工B互补型分工C水平型分工D混合型分工

国际贸易概论A卷

湖南外国语职业学院浏阳校区2010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国际贸易概论 考试试卷 试卷类型: A 考试时量: 90 分钟 拟题人梁青海 审题人 葛花 适用班级: 大专47、54、56班 注意: 1、本试卷仅为试题本。 2、题目应在相应的答题纸上作答,在试题本上作答无效。 一、单项选择(每小题1.5分,共20题,1.5×20=30分) 1、一国在同类产品上如出口量大于进口量,称为( )。 A 、贸易顺差 B 、净出口 C 、贸易逆差 D 、净进口 2、赫克歇尔-俄林理论是指( ) A 、要素禀赋理论 B 、相互需求理论 C 、贸易差额理论 D 、中心-外围论 3、国际分工形成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 )。 A 、自然条件 B 、上层建筑 C 、生产力发展水平 D 、资本移动 4、证券投资和借贷资本输出属于( )。 A 、 直接投资 B 、 间接投资 C 、长期投资 D 、短期投资 5、关税的主体是( )。 A 、本国的进出口商人 B 、进出口货物 C 、外国的进出口商人 D 、消费者 6、与从价税相比,从量税( )。 A.在商品价格上涨时保护作用更强 B.在商品价格下降时保护作用更强 C.能够体现公平税负原则 D.目前被大多数国家采用 7、在一定时期内,对某些商品的进口数量或金额规定一个最高数额,达到这个数额后,就不能进口,它是( ) A 、关税配额 B 、自主配额 C 、国别配额 D 、绝对配额 8、进口押金制是通过( )的方式来达到限制进口目的的。 A 、限制进口数量 B 、加大进口商资金负担 C 、加大出口商资金负担 D 、提高进口关税率 9、通过出口国实施的限制进口的非关税壁垒是( )。 A 、进口配额制 B 、“自动”出口配额制 C 、进口许可证 D 、出口配额 10、在下列四种情况下,本国可对外国进行外汇倾销的是 ( ) A 、本国货币贬值10%,国内物价上涨12% ¦ ¦ ¦ ¦ ¦ 专¦ 业¦ :¦ ¦ ¦ ¦ ¦ ¦ 年¦ 级¦ 及¦ 班¦ 级¦ :¦ ¦ ¦ ¦ ¦ ¦ 学¦ 号¦ :¦ ¦ ¦ ¦ ¦ 姓¦ 名¦ :¦ ¦ ¦ ¦ ¦ ¦ ¦ ¦

2020年考研思想政治理论试题真题及解析

2020年考研思想政治理论试题真题及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1~16小题,每小题1分,共16分。下列每 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 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 1.有一幅对联,上联“桔子洲,洲旁舟,舟行洲不行,”下联“天心阁,阁中鸽,鸽飞阁不飞。”这形象的说明了运动和静止是 相互依存的静止是()。 A.运动的衡量只度 B.运动的内在原因 C.运动的普遍状态 D.运动的存在方式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运动和静止的联系。运动和静止是相互统一的关系。第一,运动和静止互为前提,相互依赖。第 二,运动和静止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在绝对运动中有相对静止,在相对静止中又有绝对运动。任何事物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 辩证统一。 2.一位机械工程专家讲过这样一件事:“文革”中,他在农场劳动,有一天领导要他去割羊草,他没养过羊,怎么认得羊草呢?但脑 子一转办法就来了,他把羊都赶去看羊吃什么就割什么。不到半天 就割回了羊草。这位专家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他意识到“羊吃草” 与“割羊草”两者之间存在()。 A.主观联系 B.必然联系 C.因果联系

D.本质联系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事物间的联系。A选项表述错误,联系是客观的。“羊吃草”与“割羊草”之间的关系不是因果联系,因为“羊 吃草”未必然引起“割羊草”,所以BC错误。看羊吃什么就割什么,这体现的就是本质联系,所以本题选D. 3.《资本论》中有这样的表述:“对上衣来说,无论是裁缝自己穿还是他的顾客穿,都是一样的。”这主要是因为无论谁穿()。 A.上衣都是抽象劳动的结果 B.上衣都起着价值的作用 C.上衣都 起着使用价值的作用 D.上衣都是社会劳动的结果【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政治经济学中的商品二因素。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是一切劳动产品共有的属性,因此无论是裁缝自己穿(只作为劳动产品)还是顾客穿(作为商品),上衣的使用价值对于二者都是一样的, 所以本题选C. 4.某资本家投资100万元,每次投资所获得的利润为25万元, 假定其资本有机构成为4:1,那么该资本家每次投资所实现的剩余 价值率为()。 A.100% B.75% C.50% D.125%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剩余价值率。剩余价值率m‘=m,利润与剩余 价值在量上是一样的,都是25万元,资本有机构成为c:v=4:1, 全部预付资本c+v为100万元,所以可变资本v为20万元,因此剩 余价值率m’=25/20=125%,所以本题选D.

国际政治学概论考研笔记

国际政治学概论 陈岳、宋新宁,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1月第1版 第一章导论:国际政治学的形成与发展 第一节国际政治学及其研究对象和方法 一.什么是国际政治学 1.国际政治学的定义 国际政治学是政治学的一个分支,是揭示国际社会中各种国际政治行为主体之间的政治关系及其发展变化的一般规律的一门新兴学科。 2.国际政治学的辨析 国际政治学的特定内容就是揭示国际社会中各种国际政治行为主体之间的政治关系和这种政治关系发展变化的一般规律,而不是研究一国之内的各种政治力量之间的关系及其发展变化规律。如果说国际政治学和政治学是一种种属关系的话,那么国际政治学和其他分支则是一种平行关系,他们之间既有领域划分的不同,又有相互之间的渗透。 在中国,国际政治学广义的包含有国际关系理论、国际关系史和当代国际政治问题三个基本组成部分。狭义的理解,国际政治即指有关国际政治、国际关系的学说。 二.国际政治学的研究对象 1.概念: 我国认为:国际政治学的研究对象应该是国际社会中各个国际政治行为主体之间的政治关系及其发展变化的一般规律。 2.概念的涵义 国际政治研究对象的四层内容: (1)国际社会是一定历史时期内各个人类共同体或国家间相互交往关系的总和,他是国际政治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国际政治学研究的不是一般的国际社会,而是国际政治社会,即国际社会内各构成要素或国际行为主体之间的政治交往关系的总和。 (2)国际政治行为主体包括国家和非国家行为主体。国际政治学研究他们的对外政策、对外行为和对外关系,研究他们内部之间以及和其他主体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作用,即把他们放在整个国际社会的大环境中,研究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对整个社会的运行和发展所起的作用。 (3)国际政治行为主体之间的相互关系错综复杂,作为国际政治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行为体间的政治关系。 (4)国际政治的一般规律是一个抽象、具体的规律。 上述四层内容并不是孤立无关的,而是紧密联系的一个整体。行为主体是研究的逻辑起点,政治关系是研究的主要内容,探寻一般规律是研究的主要目的。 三.政治学的研究方法 1.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 2.坚持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 3.坚持政治与经济有机结合的马克思主义方法 4.坚持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相结合的立场 5.学习和借鉴人类宝贵的政治方法论遗产 第二节国际政治学的形成与发展 一.国际政治学形成的历史条件 1.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确立和发展,奠定了现代民族国家的基础,国际分工和世界市场的形成,把世界各国从经济上联结成为一体,从而出现了现代意义上的国际关系,构成了当今世界的国际政治社会。 2.19世纪末20世纪初,垄断资本主义取代自由竟争资本主义,帝国主义国家将世界瓜分完毕,形成了统一的资本主义全球国际关系体系。

《国际贸易概论》期末A卷

《国际贸易概论》A卷开卷考试 一、填空题(20分) 1、跨国公司理论主要有、、和。 2、跨国公司是以为基地,通过形式,在国家建立子公司或分支机构,从事生产或经营的企业。 3、国际贸易政策是世界范围内各国对外贸易政策的,是世界经济活动中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原则的体现。 4、贸易自由化是指各国通过多边或双边的贸易条约和协定,,减少或撤销 ,使世界贸易较地进行,促使世界货物和服务的交换与生产。 5、关税是由国家行政机关征收的税,具备税收的三个基本属性,即、、 。 6、普惠制的主要原则是、、。 7、在国际贸易条约和协定中,通常适用的主要法律待遇条款是和 。 8、世贸组织的只要特点表现为其协定的、机构的、管辖内容的、权利与义务的、与有关国际经济组织决策的。 9、国际服务贸易主要是、、和这四种形式提供服务。 10、国际技术贸易是和相分离的贸易。 二、判断改错题(20分) ()1、内部化理论属于早期跨国公司理论。 改正: ()2、目前跨国公司侧重于用价格手段争夺市场。 改正: ()3、各国制定对外贸易政策的目的在于维护国家经济安全。 改正: ()4、新贸易保护主义是相对历史上的自由主义和贸易保护化而言的。 改正: ()5、各国对外贸易政策主要是通过海关对进出口贸易进行管理。 改正: ()6、关税也是一种税收,具备税收的基本属性,因此,与其他税一样,关税也由税务机关负责征收。 改正: ()7、制定和实施非关税措施限制进口比关税的制定更迅速、更简单。 改正: ()8、歧视性政府采购是一种直接限制进口商品数量的非关税措施。 改正: ()9、关税减让原则是关贸总协定最为重要的原则。 改正: ()10、关贸总协定的历次谈判不仅降低了关税,也约束了非关税壁垒。 改正: 三、选择题(10分) ()1、在结合以往跨国公司理论基础上提出的理论是。 A、垄断优势理论 B、内部化理论 C、国际生产折衷理论 D、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2、下列不属于跨国公司经营特点的是。 A、实行全球化经营战略 B、外部贸易发展迅速 C、推行综合型多样化经营 D、拥有全面的技术优势 ()3、早期重商主义被称为。 A、重金主义 B、重银主义 C、重铜主义 D、金银主义 ()4、以下哪种税不属于进口附加税? A、反补贴税 B、反倾销税 C、差价税 D、特惠税 ()5、优惠关税的类型不包括。 A、特惠税 B、普遍优惠关税 C、最惠国关税 D、差价税 ()6、下列哪一项措施不是限制数量的非关税措施? A、进口配额制 B、直接限制进口 C、进口许可证制 D、国内税 ()7、关贸总协定生效于。 A、1946年2月 B、1947年4月 C、1947年10月 D、1948年1月 ()8、关贸总协定规定,缔约国原则上应取消。 A、关税手段 B、数量限制 C、单边的 D、双边的 ()9、第一次将非关税壁垒列入关贸总协定谈判的是。 A、日内瓦回合 B、狄龙回合 C、肯尼迪回合 D、乌拉圭回合 1

政治学概论复习资料

政治学概论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地方民族主义:又称“狭隘民族主义”,是少数民族中的剥削阶级思想在民族关系上的反映,是一种孤立的、保守的、排外的民族主义 、政党:是阶级组织,是代表一定阶级、阶层或集团的根本利益,由其中一部分最积极的分子组成,有共同的政治主张,采取共同的行动,为夺取和巩固政权而联合起来的有组织、有纪律的组织。 、决定权:决定权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就国家重大问题和事项作出决定的权力。 、国家主权:是一个国家具有的独立自主地处理自己的对内对外事务的最高权力,是国家的根本属性,即国家对内的最高权力和对外的独立权力。 、社会发展:指整个人类社会的向前运动过程,包括两个方面:()纵向,指人类社会由低级向高级的运动和发展过程;()横向,指在特定的社会发展阶段中一个社会各方面整体地运动和发展过程。 、共和制: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和国家元首由选举产生并有一定任期的政权组织形式 二、选择题: 、第一次系统提出无产阶级政党学说的马克思主义著作是() .《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国家与革命》 .《论列宁主义基础》.《共产党宣言》 、“国家是整个社会的正式代表,是社会在一个有形的组织中的集中表现”,这句话表明:() .国家本质上代表整个社会成员利益.国家在形式上代表整个社会 .国家代表所有阶级利益.国家代表所有社会组织 、在中国,封建统治阶级控制人民思想的最重要手段是() .直接利用宗教.间接利用宗教.政治思想宗教化.直接利用封建迷信 、体现资本主义政治自由和民主的最集中、最典型的制度是() .集权制.总统制.代议制.福利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政治协商制度 、最直观反映一个国家统治形式和权力结构特征的是() .国体.政体.政党制度.国家结构 、民族问题的实质是() .阶级问题.权力问题.经济问题.文化问题 、实行一党制的国家是() .意大利.德国.中国.法西斯国家 、首次提出“政治文化”一词的是() .韦伯.鲍威尔.阿尔蒙德.塞缪尔·比尔和亚当·乌赫姆 、亨廷顿的政治发展理论认为,政治发展的动力在于() .广大群众.先进政党.中产阶级.杰出领袖 、政治的核心是() .政治权力.政治结构.政治规则.政治类型 、提出国体就是“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的是() .毛泽东.邓小平.列宁.马克思 、维持国家正常、有序存在和活动的前提条件是() .统一的宗教.统一的文化.统一的政权.统一的民族 、国际组织起源于()

人大政治学考研高效复习全程攻略【精华经典】

人大政治学考研高效复习全程攻略 一、参考书目推荐及解析(看书建议) 1、《西方政治思想史》(徐大同,天津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2、《现代西方政治思想》(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主编徐大同,副主编马德普,人民出版社) 3、《中国政治思想史》(曹德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版) ★4、《近代中国的思想历程》(彭明,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5、《当代西方国家政治制度(修订版)》(唐晓,世界知识出版社,2005年版) 6、《中国政治制度史导论(第二版)》(张鸣,人大出版社,2004年版) 此外,《政治学》《政治学核心概念》《政治理论教程》(海伍德)、《自由主义》(李强)、《保守主义》(刘军宁)《自由主义与近代中国》(闫润鱼)、《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导论》(杨光斌、李月军)、《政治学原理》(景跃进、张小劲)、《当代西方政治思潮(第二版)》(徐大同)为辅助书目。 ★政治学原理部分的复习要以杨光斌老师的《政治学导论》(第四版)为重点,这本书必须彻底吃透,倒背如流,里面的每个知识点到要扎实掌握。同时,也要注意各章之间相关知识点的串联。《政治学导论》中出现的政治学术语、学者、著作(未作详细阐述)都要进行扩展。扩展可以从《政治学核心概念》《政治学原理》《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导论》以及杨光斌教授的相关学术论文得到相应资源。此外,人大政治学考研初试和复试还需要关注王续添教授。 政治学综合部分:推荐的参考书已经基本囊括了所有的考点,这部分可以大致分两类。第一,人物、思想派别类。主要以西方、中国政治思想史为主,分思想派别对每一个人物的政治思想进行考察。第二,制度。对于西方制度,可以结合杨光斌的《政治学导论》进行阅读记忆,导论中未作提及的制度部分可以略读。中国制度部分主要关注张鸣那本《中国政治制度史导论》(第二版)每一章结尾的关键词和思考题,考试范围基本上涵盖在其中。 ★★★★★人大政治学硕士推荐用书 注:人大2009年后不再指定参考书,并且试题范围不一定都在参考书上,超纲具有合法性。人大考研一般用人大出版社出版的参考书。人大政治学考研有六本核心参考书:《政治学导论》《近代中国的思想历程》《中国政治思想史》《西方政治思想史》《中国政治制度史导论》《当代西方政治制度》。以这六本书为重,适当拓展。 ※※《政治学导论》杨光斌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四版】 1

陈岳《国际政治学概论》(第3版)章节题库(国际政治学的基本理论)【圣才出品】

第一章国际政治学的基本理论 一、名词解释 1.国际关系 答:国际关系是指历史上任何时期的重要集团间的关系,尤指当今按领土组织起来的主要的民族国家间的关系。国际关系侧重于国家间的关系,在某种意义上等同于国家间关系。界定国际关系学的研究对象,应该全面地观察世界,既看到国家行为体,亦看到非国家行为体。从这样的视角出发,我们可以把国际关系的研究对象概括为三类关系:①国家与国家的关系;②国家与非国家行为体的关系;③非国家行为体之间的关系。 2.国际政治经济学 答:国际政治经济学是指将政治经济学的方法应用于国际政治学研究,重点研究国际政治与国际经济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国际政治经济学是当代国际政治学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其理论渊源有三,即重商主义政治经济学、古典政治经济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马克思主义不仅是国际政治经济学的重要的理论渊源,而且其本身就包含一系列国际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学说,是国际政治经济学理论的组成部分之一。 3.理想主义 答:理想主义是自由主义国际关系理论中产生较早的一个学派。这一理论体系又被称为制度跨国主义,其关注点是国际规范和制度化的全球合作。这一范式认为,通过国际合作,建立国际法和国际组织,能够规范国家的行为,制止侵略,实现国际和平。以集体安全原则

来解决国家间的安全问题,是这一范式所设想的主要模式。这种构想追求的不是权力的平衡,而是某种权力的共同体。在这个新体系中,所有国家将在共同的事业中合作,为所有国家提供安全与正义。理想主义者认为,国际组织即使不能提供世界政府,至少也能提供某种国际行为规范和约束。理想主义的渊源之一是古典法学家格劳秀斯的思想。现代理想主义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出现的学说。它的特点是强调跨国联系。并且积极推动国际组织的建立。理想主义对人类持乐观的观点,认为通过建立新的标准和制度,人类社会就可以得到完善和改进。理想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就是时任美国总统的伍德罗·威尔逊和赫德利·布尔。 4.现实主义 答:现实主义是国际关系学科中影响最大的一个“范式”,提供了有关战争状态的最强有力的解释。现实主义谋求阐释的是世界的现实情况,而不是世界的理想情况。它所要回答的问题是“这个世界是怎样的”,而不是“这个世界应该是怎样的”。对现实主义者来说,政治就是在一个缺少资源的世界上,群体间为了权力、声望、影响和安全而不间断地进行的斗争。现实主义又是国际关系学科中较复杂的一个范式,因为它从来不是一个严整的单一理论体系,而是许许多多不同分支的一个集合。在现实主义的旗号下,先后出现过古典现实主义、新现实主义、新古典现实主义、进攻现实主义以及防御现实主义等。现实主义学说对国际关系的看法,总结起来,有这样一些要点:①国际体系是无政府的;②在这个以无政府为特征的体系中,主要的行为体是作为整体单位的国家;③权力是理解国际关系的关键;④国家是理性的行为体。 5.新现实主义(结构现实主义) 答:新现实主义学派作为现实主义的一个分支,与古典现实主义有诸多相同的假定,但

国际贸易概论复习题

2014年《国际贸易概论》复习题一一、单项选择题 1.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中大市场理论的提出者是(A)。 A.德纽和西陶斯基 B.范纳 C.李普西 D.巴拉萨 2、因为销售旺季已过,某公司将在国内市场不能售出的“剩余货物”在国外市场上以较低的价格抛售,这属于(A )。 A、偶然性倾销 B、掠夺性倾销 C、持续性倾销 D 间歇性倾销 3、一国对进出口商品计征关税的规章和对进出口的应税与免税商品加以系统分类的一览表是( C )。A、海关统计 B、海关编码 C、海关税则 D、海关年鉴 4.按照协议性国际分工理论,实行协议分工的国家必须在工业化水平和经济发展阶段(C)。A.具有互补性 B.具有一定的差异性 C.大致相等 D.无要求 5、在净贸易条件的基础上,将贸易量指数加进来,得到的是(D )。 A、双项因素贸易条件指数 B、单项因素贸易条件指数 C、弹性贸易条件指数 D、收入贸易条件指数 6、某国对纺织品进口实施配额,全年进口额控制在400万美元以内,具体规定:从印度进口不超过160万美元,从南非进口不超过120万美元,从美国进口不超过120万美元。这种配额被称为( C)。

A、自动配额 B全球配额 C国别配额 D 关税配额 7、关税的税收主体是(C )。 A、海关 B 进口货物 C进出口商人 D 出口货物 8、专门贸易体系的统计界限是( C )。 A、一国的国境 B、一国的边境 C、一国的关境 D、一国的沿海 9、目前电子商务应用的主要形式是( B ). A、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电子商务 B、企业与企业之间电子商务 C、企业与政府机构之间电子商务 D、企业与个人之间电子商务 10、某国对进口摄像机按照货物的价值征收7%的关税,同时另加每台16美元,从征税方法来看,这种税是( D )。 A、从量税 B、从价税 C、滑准关税 D、复合税 11、中国正式成为世贸组织第143个成员国的时间是( A )。 A 、2001年12月 B、2011年12月 C、2010年11月 D、2010年12月 12、最早实行自由贸易政策的国家是( C )。 A、法国 B、德国 C、英国 D、美国 13、对发展中国家经济一体化现象作出阐释的较有影响的理论是( B )。

政治学概论期末复习重点!!~

政治学概论 第一章政治与政治学 1.政治的含义: (1)政治是一种对道德的追求和实践 (2)政治是一种对于权力的追求和运用 (3)政治是一种管理众人和管理社会的活动 (4)政治是一种制定政策和执行政策的过程 (5)政治是对社会价值的权威性分配 2.政治学研究对象 (1)政治学是研究国家问题的科学 (2)政治学是研究公共事务管理的科学 (3)政治学是研究公共权力的获得和维持的科学 (4)政治学是研究社会价值和社会资源的权威性分配的科学 (5)政治学是研究特定的社会关系即政治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6)政治学是研究公共政策的形成和实施的科学 3.政治学研究方法: 古今中外政治学的研究方法很多,在当代中国,研究政治学的基本方法可分为两大类:1,,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研究社会科学的根本方法,也是研究政治学的根本方法。它要求我们辩证地,客观地认识和分析政治现象,揭示政治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具体地说,要坚持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必须坚持以下的方法:(1)历史分析方法 (2)经济分析方法 (3)阶级分析方法 (4)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 2,,采用和借鉴西方政治学的方法: (1)政治行为研究方法 (2)政治系统分析方法 (3)交叉融合的研究方法 4.政治学的发展历程: (1)哎呦,,,,好多好多 第二章阶级与国家 1.阶级是什么? 阶级是人类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而产生的一些稳定的社会团体,这些集团由于它们在社会经济结构和政治结构中所处的地位不同,而形成了各自的共同利益,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各自的意识形态,彼此发生着特定的关系。 2.国家起源: 国家的起源问题就是国家的产生问题。 国家不是从来就有的,它是和阶级的产生和发展紧密相连的,是社会发展到阶级社会这一特定历史阶段上的产物。 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

党校国际政治综合考研资料-陈岳《国际政治学概论》复习笔记和重点

育明教育2014年各高校政治学&国际关系&外交学考研专业课基础班视频课程+全套真题、笔记等全套资料+公共课阅卷人一对一指导=1680~3000元中央党校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外交学专业考研真题 1、李良栋:《新编政治学原理》,中央党校出版社2001年版 2、燕继荣:《现代政治分析原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3、陈岳:《国际政治学概论》(第二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4、秦治来编著:《国际政治学简明教程》,浙江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5、康绍邦、宫力等著:《马克思主义国际战略理论》,九洲出版社2006年版 6、袁明主编:《国际关系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二版 7、熊志勇、苏浩:中国近现代外交史,世界知识出版社2005年 8、鲁毅等著《外交学概论》,世界知识出版社2008年版 党校国际政治综合考研资料-国际政治学概论复习笔记 国际政治学概论(第1版) 宋新宁陈岳 目录 第一章导论:国际政治学的形成与发展 第一节国际政治学及其研究对象和方法 第二节国际政治学的形成与发展 第三节马克思列宁主义国际政治理论 第四节当代国际政治学理论 第二章世界体系与国际格局 第一节国际社会及其特征 第二节世界体系及其特征 第三节国际政治系统与格局 第三章国际政治的基本动力 第一节国际政治的一般动力 第二节国际政治中的权力与实力 第三节国际政治中的国家利益 第四章国际政治的法律规范与准则 第一节国际法在国际政治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二节国际准则的形成和发展及其特点 第三节国际法原则与国际准则的基本内容 第五章国际政治的行为主体 第一节国际行为主体的一般特征 第二节国家行为主体及其特征 第三节非国家行为主体及其特征

《国际政治学概论》

《英语精读》课程教学计划(四年级) 第一课 A Field of Silence (第七册) 课时:2 周,共8 课时 教学内容 第1-2课时背景知识及课文讲解 1、介绍美国著名女诗人散文家Annie Dillard(1945-)生平; 2、介绍作家主要著作:作品探讨对世界的哲学理解和人生的意义; 3、介绍作者的玄学思想; 4、介绍捷克小说家Milan Kundra的小说《生命不能承受之轻》的主题; 5、过渡到课文:提醒学生在学习本课时考虑课文的主题; 6、课文讲解与讨论:P. 82-P. 88倒数第二段。 第3-4课时继续课文讲解 继续课文讲解与讨论,完成全篇课文。 第5-6课时课文的语篇分析 1、描述文介绍; 2、客观描述(objective description); 3、印象描述(impressionistic description); 4、描述文中细节的运用; 5、描述文中修辞手段的运用; 6、详细讨论A field of Silence 的描述性特征(descriptive features); 7、讨论A field of Silence 的主题。 第7-8课时讨论课文后面的练习 思考题: 1、作家在课文中具体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使得文章具有诗歌一般的美感? 2、作家是如何驾驭语言使得silence 具有一种神秘朦胧的感觉? 3、在课文中silence 的概念意义和联想意义是什么? 第二课New York (第七册) 课时:2 周,共8 课时 教学内容 第1-2课时背景知识及课文讲解 1、介绍美国作家Gay Talese 及主要作品; 2、讨论纽约; 3、过渡到课文:提醒学生在学习本课时考虑课文的主题; 4、课文讲解与讨论:P. 109-P. 111第一段结束。 第3-4课时继续课文讲解 继续课文讲解与讨论,P. 111第二段开始到P. 115第一段结束。 第5-6课时继续课文讲解并课文的语篇分析 1、继续课文讲解与讨论,完成全篇课文;

《国际贸易概论》练习题及完整答案

《国际贸易概论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根据《政府采购协议》,政府应遵守非歧视国民待遇原则采购()。 A、武器 B、军用物资 C、办公设备 D 国家安全所需物资 2、首次确立有关服务贸易规则和原则的多边框架,以便在透明和渐进自由化的条件下扩展国际服务贸易的协定是()。 A、服务贸易多边框架协议草案 B、北美自由贸易协定 C、关贸总协定 D、服务贸易总协定 3、一国对进出口商品计征关税的规章和对进出口的应税与免税商品加以系统分类的一览表是()。 A、海关税则 B、海关编码 C、海关统计 D、海关年鉴 4、按照协议性国际分工理论,实行协议分工的国家必须在工业化水平和经济发展阶段()。 A、具有互补性 B、具有一定的差异性 C、大致相等 D 无要求 5、乌拉圭回合谈判的新议题是与贸易有关的投资措施、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和() A、热带产品 B、服务贸易 C、农产品 D、补贴和反补贴措施 25、乌拉圭回合谈判的新议题包括与贸易有关的投资措施、服务贸易和_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___。 6、各国对外贸易政策的制订与修改是由()进行的。 A、国家行政机构 B、海关 C、国家执法机构 D、国家立法机构 7、1993年11月1日获得所有成员国批准生效并标志欧洲联盟正式成立的条约是()。 A、《罗马条约》 B、《布鲁塞尔条约》 C、《马斯特里赫特条约》 D、《欧洲单一文件》 8、1979年以来我国先后在深圳、珠海、汕头等地设立的经济特区属于() A、综合型经济特区 B、自由边境区 C、过境区 D、科学工业园区 9、阐述协议国际分工理论的著作是() A、《国富沦》 B、《对外贸易论》 C、《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 D、《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 24、日本教授小岛清在其著作__《对外贸易论》__中提出了协议国际分工理论。 10、歧视性政府采购一般是指政府优先购买()。 A、外国产品 B、合资产品 C、名牌产品 D、本国产品 11、《北美自由贸易协定》正式生效的时间是()。 A、1992年8月12日 B、1989年1月1日 C、1994年1月1日 D、1996年11月18日 12、承租人选定机器设备,由出租人购置后出租给承租人使用,承租人按期支付租金。这种租赁方式是()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