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种群的特征

种群的特征

种群的特征
种群的特征

种群的特征

一、种群的概念和特征

①种群用于人类又称人口,是指占有一定空间和时间的同一物种个体的集合体。

②种群的很多特征是群内个体特征的统计值,如:出生率、死亡率、年龄结构、性比率。种群所特有的特征:密度、分布型。

二、种群的数量特征

①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种群兴衰的晴雨表。

*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速率..自然增长速率=自然增长率×当时种群数量

*出生率:由遗传因素决定,尤其是由动物性成熟的早晚、每次产仔数和每年生殖次数决定。

②年龄结构:各年龄组在种群中所占的比例..关系(不是所有种群都有年龄结构,如稻、麦、蛾等没有世代重叠的生物,但蝉、蜉蝣、大马哈鱼除外)。表示方法:年龄金字塔(底部最年轻,中线左边为雄性,右边为雌性)。年龄组包括:生殖前期、生殖期、生殖后期(不是所有的种群都有完整的年龄组)。年龄结构可分为三种类型:增长型、稳定型、衰退型,可以体现种群未来..数量动态信息。

*替补出生率(一个家庭生两个孩子)只有在稳定型...中人口(仅指人类)才会零增长。

③性比率:种群性比率是两性个体数量的相对比例,大多数物种和人类的性比率基本

保持1∶1,性比率会影响种群密度变化。 ♀>♂→增长快 ♀≈♂→相对稳定 ♀<♂→增长慢

④种群密度:种群密度是指某个种群在单位空间或面积.......内的个体数量。种群密度的大小是决定生物益或害的依据,是研究种群动态的基础。(注意区分年龄结构体现种群未来数量动态信息)。可用标志重捕法调查(不是所有种群都可以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

三、种群的分布型

种群的分布型分布型是指种群个体的空间配置格局

......,在密度相同的情况下可以有不同分布型:

①集群分布:种群的集群分布与环境资源分布不均匀、植物种子的传播方式和动物的社会行为有关。是最常见的分布型,人类在地球表面也呈集群分布。

②均匀分布:是种内竞争的结果。如动物的领域行为、树木争夺树冠空间和根部空间、沙漠植物争夺水分。这里的环境资源的分布是均匀的且是短缺的。

③随机分布:既不相互吸引也不相互排斥,如狼蛛在森林底层和玉米螟卵块在玉米田中的分布。这里的环境资源的分布是均匀的且是充足的。

四、种群的存活曲线

种群的存活曲线是种群中

全部个体死亡过程、情况的曲

线。种群的存活曲线的横坐标

...

是年龄

.........

...,纵坐标是存活个体对

数值

..。

Ⅰ型(凸型):绝大多数个体

都能活到生理寿命,早期死亡

率极低,但一旦达到一定生理

年龄时,短期内几乎全部死亡,

如人类和其他一些哺乳动物

等.

Ⅱ型(直线型):种群各年龄的死亡基本相同,如水螅等.

Ⅲ型(凹型):生命早期有极高的死亡率,但是一旦活到某一年龄,死亡率就变得很低而且稳定,如鱼类、很多无脊椎动物等

*(非考)种群的存活曲线取对数值为纵坐标的原因:

假设同时出生的个体数为N0,不同年龄存活率均为L,则年龄为x

时的个体数①N x=N0·L x,取对数得②lgN0+x·lgL

①式中0<L<1,其图像是一条左高右低的下凹曲线,人类、水螅、蛙类代表三种不同种群类型的存活曲线区别不大。

②式中0<L<1,lgL<0,只有当L为常数时,图像才为斜率为lgL 的直线,并可以以直线为基准,体现各型曲线的区别。

(完整版)种群的特征练习题

知识点一种群与种群密度 1.有一块草原上,有8户牧民,每户牧民各养了一群羊,其中,有6户养的绵羊,有两户养的山羊,这8群羊是( ) A.一个群落B.一个种群 C.两个种群D.八个种群 答案 C 解析种群是指在一定空间和时间内的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绵羊和山羊分属两个不同的物种,这里的八群羊中,所有的绵羊能进行自由的基因交流,所有的山羊能进行自由的基因交流,所以,这八群羊应属于两个种群。 2.下列可以称为种群密度的是( ) A.某湖泊一年中鲫鱼新增加的个体数 B.一个池塘单位体积内的鲤鱼数量 C.一片森林中单位面积内的乔木数量 D.池塘中的鲫鱼和水库里的鲫鱼 答案 B 解析A项单位时间内新出生的个体数是出生率;B项为水体生物的种群密度;C项乔木的种类不唯一;D项不在同一区域。 知识点二种群密度的调查 3.某同学拟调查一个面积为100 hm2的草地上某种双子叶草本植物的种群密度,设计了四个调查方案,其中最可行的是( ) A.计数该草地上该种植物的全部个体数目 B.设置1个1 m2样方,计数样方中该种植物的个体数目 C.随机设置1 m2样方若干,计数每个样方中该种植物的个体数目 D.在该种植物密集处设置1 m2样方若干,计数每个样方中该种植物的个体数 答案 C 解析调查草地中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样方的大小一般以1 m2的正方形为宜。

在被调查种群的分布范围内,随机选取若干个样方,通过计数每个样方内的个体数,求得每个样方的种群密度,以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作为该种群的种群密度估计值。4.利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某丘陵地区4 km2区域中刺猬的种群密度,第一次捕获并标记50只刺猬,第二次捕获40只刺猬,其中有标记的5只。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标记个体与未标记个体被捕获的概率基本相同 B.迁入率和迁出率影响该种群数量变化 C.标记符号过分醒目可能增大刺猬被捕获的概率 D.该种群的密度大约是400只/km2 答案 D 解析标志重捕法要求标记个体与未标记个体被捕获的概率基本相同,而迁入和迁出、标记符号过分醒目、环境条件的改变等都会使标记个体与未标记个体被捕获的概率前后发生变化,A、B、C三项正确。根据标志重捕法计算,该地域刺猬数量为400只,种群密度大约是100只/km2。 知识点三种群的其他特征 5.经调查数个不同海岸的笠螺种群。发现其体长、种群生物总重量与种群密度的关系如图甲、乙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种群密度与生物总重量呈正比关系

种群的特征

种群的特征 【复习目标】 1.简述种群的概念含义 2.简述种群密度的概念含义 3.尝试用样方法、标志重捕法调查某种群的种群密度,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4.列举种群的主要特征 5.简述种群基本特征的内在关系 6.举例说出种群特征调查的实践意义 【基础知识回顾】 【学习过程】 活动一:举例说出种群的概念含义、描述种群数量特征及之间的关系 【问题思考】 1.南极冰藻是以硅藻为主的一大类藻类植物,长期生长在南极海冰区-2℃~4℃的环境中,其最适生长温度为2℃。磷虾主要以南极冰藻为食,企鹅主要以磷虾为食。 (1)南极冰藻组成了一个种群吗? (2)南极冰藻、磷虾、企鹅与该海冰区的其他生物组成群落? 2.种群的数量特征有哪些(构建概念图)?其中最基本的特征是?

3.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 4.能够用来预测种群密度的变化趋势的是? 5.种群的年龄组成有哪几种类型?分别说出下面四张图示中的年龄组成类型? (1)(2) (3)(4) 6. 利用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种群的雄性个体能破坏种群的,导致害虫种群的 明显下降,最终导致种群密度下降而达到防治害虫的目的。 【典例引路】 1.下面关于种群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内蒙古草原上的全部牛是一个种群②池塘中所有的鱼是一个种群③稻田中所有的三化螟是一个种群④种群密度的决定因素是年龄组成、性别比例⑤种群密度的大小决定于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 A.①③⑤B.②④C.②④⑤D.③⑤ 2.下列关于右侧概念图中序号所表达的含义,说法错误的是()。 A.序号1代表种群密度 B.迁入率由序号4或序号5代表 C.序号2代表出生率或死亡率 D.序号6、7依次代表年龄组成、性别比例 【训练反馈】 1.两个池塘中的鲤鱼应属一个种群()。 2.同一物种在不同区域可因地理隔离形成多个种群,但一个种群内的个体一定属于同一物种()。 3.种群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也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4.性别比例失调,不会引起种群数量改变()。 5.城市人口增长的决定因素是出生率和死亡率()。 6.种群在空间分布上只有均匀分布和随机分布()。 提醒:种群的特征与种群的数量变化密切相关,因此,在高考中对该部分内容的考查,既可以单独进行考查,也可以与种群的数量变化结合起来考查。出题形式可以是选择题或非选择题。 活动二用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数量 【问题思考】

种群的特征教学设计

种群的特征-教学设计“合作课堂”小组合作教学 横岗高级中学赵盼盼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了解种群密度的概念; (2)分析种群密度的几种调查方法; (3)概述影响种群密度的几个重要的因素。 2.过程与方法 尝试进行某种群密度的调查,能对生活中的各类种群进行描述,并利用种群的各项特征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日常生活中积极、主动地关注我国目前濒危生物种群数量的变化,关注我国目前的人口问题,对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有一定的了解。 (二)教学内容 1.教材分析 人教版高中生物学教材《稳态与环境》(必修三)第四章“种群的特征”一节,主要从“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和“影响种群密度的因素”这两个方面对种群的特征进行了全面的阐述。本节内容在教材的编排上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不仅是前三章有关生物个体知识的延续,也是以后学习群落、生态系统及人类与环境等知识的基础。本节教学中应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探究型教学思想,可让学生通过亲自动手描绘样方、设计模拟实验、画脉络图等活动来学习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本节课的重点:种群的特征。难点:样方的选择和确定。 2.学生分析 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习者并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学生的已有经验是学生获得新知识的基础。因此,教育教学中,教师不能无视学生的已有知识,而是要把儿童的现有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生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 在必修1和必修2生物的学习,已经对种群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有关种群的概念已经掌握。而且学生在平时的生活学习中已经掌握了有关性别决定、计划生育、数学上比例的知识等内容,可以用来分析和解释本节种群特征内容中的有关问题及用来进行标志重捕法的有关计算;同时利用学生在平时的生活学习中已经接触到了有关计划生育,性别比例失调等内容,迫切地想用专业的科学知识进一步探究的心理,可以此为切入点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小组合作学习是对建构主义的最好诠释,是促进学生发展的良好工具。本节课需要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探究活动、资料分析等问题,很明显,培养他们的小组合作学习习惯对本节课的学习是有帮助的。(三)教学过程

《种群的特征》同步练习1

种群的特征》同步练习 基础过关 知识点一 种群与种群密度 1.欧洲极品海水鱼类——地中海鳎鱼, 已经在威海市人工育苗成功。 该种鱼个大肉厚, 体形修长、优美,肉质具有特殊微妙的甜味,十分适合在我国南北方大面积推广养殖。威海 其中 6个池塘养的是鲫鱼, 另外 2个池塘养的是地中海鳎鱼, 那么, 这8个池塘里的鱼是 A. —个群落 B .一个物种 C .两个种群 D .八个种群 2. 下列叙述中,符合种群密度概念的是 A. 每平方米草地中杂草的数量 B. 某森林每平方千米范围内猞猁的数量 C. 某湖泊一年中鲫鱼新增加的个体数 D .一亩水稻的年产量 知识点二 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 3. 用“样方法”调查蒲公英种群密度的过程是 ①选取一个该种群分布比较均匀的长方形地块, 将该地按照长度分成 中央划一个大小为1 m 2的样方②选取一个该种群分布比较密集的长方形地块,将该地按 照长度分成 10等份,在每份的中央划一个大小不同的样方 取其最大值作为种群密度的估计值 ④计数每个样方内该种群数量, 取其平均值作为该种群 密度的估计值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4. 利用标记重捕法调查某丘陵地区 4 km 2区域中刺猬的种群密度,第一次捕获并标记 5 0只刺猬,第二次捕获 40只刺猬,其中有标记的 5只。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 标记个体与未标记个体被捕获的概率基本相同 B. 迁入率和迁出率影响该种群数量变化 C. 标记符号过分醒目可能增大刺猬被捕获的概率 2 D .该种群的密度大约是 400只/km 知识点三 种群的特征 5. 2008年年初的严寒天气导致大量动物死亡。下列哪两个因素从根本上决定着动物种 群数量的增长 ( ) A. 出生率和食物供应 市水产研究所有 8个池塘, 10等份,在每份的 ③计数每个样方内该种群数量,

第4章 第1节 种群的特征

第1节 种群的特征 一、种群与种群密度 1.种群的概念 (1)定义:在一定自然区域内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叫做种群。 (2)数量特征: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其中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种群密度。 (3)基本单位:种群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也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2.种群密度的概念 (1)含义:指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 (2)意义: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反映了种群在一定时期的数量。 (3)表示方式:种群密度=个体数空间大小(面积或体积) 。 (4)调查方法??? 逐个计数法:调查分布范围较小,个体较大的种群 估算法????? 样方法标志重捕法 3.样方法 (1)适用生物:适用于植物或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的动物,如昆虫卵、蚜虫、跳蝻等。 (2)调查程序 随机选取若干个样方 ↓ 计数每个样方内的个体数 ↓

求每个样方的种群密度 ↓ 求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 (3)选取样方:选取样方时要注意随机取样,调查对象的总体分布为方形的地块时,适宜用五点取样法。调查对象的总体分布为长条形地块时,适宜用等距取样法。 4.标志重捕法 (1)适用生物:适用于活动范围大、活动能力强的动物个体,如鼠、鸟类等。 (2)调查程序 (3)计算公式 初捕标记个体数(M )个体总数(N )=重捕中标记个体数(m )重捕个体总数(n ) ,即N =M ·n m 。 (1)一个池塘里所有的蝌蚪是一个种群( ) (2)调查土壤中蚯蚓的种群密度可用标志重捕法( ) (3)用样方法调查蒲公英种群密度时,应在分布较密的地区取样( ) 答案 (1)× (2)× (3)× 1.下表是某兴趣小组调查某种植物种群密度的结果: 样方 N 1 N 2 N 3 N 4 N 5 种群密度(株/m 2) 8 7 18 x 9 其中第四个样方中该植物的分布情况如下图所示: (1)如何计数第四个样方的植株数量?该样方的种群密度是多少? 提示 需要计数样方以内的个体数量,以及任意两个相邻边及其夹角上的个体数量。个体数量=5+2+1=8,种群密度为8株/m 2。 (2)该植物种群密度是多少?N 3的数量明显高于其他样方,应如何处理? 提示 8株/m 2;舍弃。

种群的特征练习题

种群的数量特征练习题 1.(2016全国卷II). 如果采用样方法调查某地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 A.计数甲地内蒲公英的总数,再除以甲地面积,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 B.计数所有样方内蒲公英总数,除以甲地面积,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 C.计算出每个样方中蒲公英的密度,求出所有样方蒲公英密度的平均值,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 D.求出所有样方蒲公英的总数,除以所有样方的面积之和,再乘以甲地面积,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 2.(2013浙江卷,4)下列关于出生率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若某种群年初时的个体数为100,年末时为110,其中新生个体数为20,死亡个体数为10,则该种群的年出生率为10% B .若某动物的婚配制为一雌一雄,生殖期个体的雌雄比越接近1∶1,则出生率越高 C .若通过调控环境条件,使某动物的性成熟推迟,则出生率会更高 D .若比较三种年龄结构类型的种群,则稳定型的出生率最高 3.(2010海南卷)18.某同学拟一个面积为100hm 2草地上某种双子叶草本植物的种群密度,设计了四个调查方案,其中最可行的是 A .计数该草地上该种植物的全部个体数目 B .设置1个1m 2样方,计数样方中该种植物的个体数目 C .随机设置1m 2样方若干,计数每个样方中该种植物的个体数目 D .在该种植物密集处设置1m 2样方若干,计数每个样方中该种植物的个体数目 4.某陆生植物种群的个体数量减少,若用样方法调查其密度,下列做法合理的是 A. 将样方内的个体进行标记后再计数 B. 进行随机取样,适当扩大样方的面积 C. 采用等距取样法,适当减少样方数量 D. 采用五点取样法,适当缩小样方的面积 5.(2012海南卷)21.某小组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A.随机取样 B.选择植物生长茂盛处取样 C.根据调查数据估算该种群密度 D.根据地段的形状确定取样方法 6.(2013山东卷,26)(8分)稻田中除水稻外,还有杂草、田螺等生物。 (1)调查稻田中田螺种群密度时可采用样方法,选取样方的关键是 。根据右侧的取样调查表可估算出稻田中田螺的种群密度为 只/m 2 。 样方编号 1 2 3 4 5 6 样方面积(m 2 ) 1 1 1 1 1 1 田螺数量(只) 4 7.(1)为了解机场内蜗牛密度,三个调查人员各自随机布设样方如下图所示(图中阴影带为水泥小路,其他处为草地),其中最合理的是_____(填序号)。 (2)调查中某个样方内蜗牛分布示意图如下,改样方的蜗牛数应记_________________。 8.(2015年新课标Ⅰ卷.31.)(10分) 现有一未受人类干扰的自然湖泊,某研究小组考察了该湖泊中处于食物链最高营养级的某鱼种群的年龄组成,结果如下表。 年龄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个体数 92 2 63 72 64 55 42 39 264

必修三第四章第1节《种群的特征》导学案

第四章第1节种群的特征 课前预习学案 一、预习目标 预习“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实验,初步把握实验原理、目的要求、材料用具和方法步骤。 二、预习内容 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某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实验 1.实验原理:用取样法或取样法,对草地(自确定)双子叶植物进行计数,并计算出其种群密度。 2.目的要求 (1)掌握初步辨别单子哪植物和双子叶植物的方法。 (2)。 3.材料用具 4.实验步骤: (1)通过小组讨论,确定要探究的问题: (2)制定计划: 在老师的指导下确定调查地点和范围; 确定的调查时间:; 需要携带哪些材料用具; 你在小组内的分工是。 三、提出疑惑 同学们,通过你的自主学习,你还有哪些疑惑,请把它填在下面的表格中 疑惑点疑惑内容 课内探究学案 一、学习目标 (1)说出种群的基本特征有哪些;画出各特征间的相互联系并说出其原因。 (2)说出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有哪些。 (3)能够表达出教材探究实验的方法原理及注意事项。

二、学习过程 (一)种群的基本特征 探究一:种群的基本特征有哪些呢? 1、回忆初中知识,种群的概念是什么;能否举例说明:。 2、种群的基本特征: 其中最基本的特征是:,你能简单说明原因吗? 探究二:种群的各特征之间是怎样相互影响,又怎样相互联系的,请完成相关的概念图: 思考完成: 能够预测种群密度的变化方向的种群特征是,它又上怎样预测种群密度的,请画出它的类型并加以标注: (二):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 1、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有 其中样方法适于调查哪些生物 标记重捕法适合调查生物的特点是 2、 假定在调查区域中,捕获M个个体进行标记,然后放回原来的自然环境,经过一段时间后进行重捕,重捕的个体数为n,其中已标记的个体数为m,可得调查区域种群数量

种群的特征优秀教案

种群的特征优秀教案 本节讲述了种群的概念、种群的特征、种群数量的变化、研究种群数量变化的意义等内容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种群的特征优秀教案,希望大家喜欢。 一、情境导入播放相关图片。 设疑:草原的牧民在承包的草场上该放养多少牛羊,经济效益才最好? 沿海的渔民该捕捞多少鱼虾,才能获得最好的收益又能持续发展? 农业生产中怎样控制害虫的数量,才能获得大丰收?观看并思考。从学生比较熟悉的事例入手,通过的图片,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使学生一上课就融入学习和探究的氛围中。 二、展示课题讲述:要科学地解决以上问题就要学习种群和生物群落的有关知识 要求:希望大家通过本课的学习用科学的方法解决这些问题。看、思考、记忆 进一步激发求知欲更好的吸引住了学生。 三、新授知识 (一)种群概念设疑:根据已有知识你能判断以下哪些是对种群的正确描述吗? 1.一片草地上的全部蛇。

2.我国长江流域的全部白鳍豚。 3.一个蜂巢中所有的蜂。 邀请:你愿意提炼一下种群概念的要点吗?请你再列举一些种群好吗? 设疑: 种群内部的生物之间结成了什么关系?讨论,分析,得出结论。 回答: 我国长江流域的全部白鳍豚和一个蜂巢中所有的蜂属于一个种群。 概念要点:①一定地域内②同种生物③全部个体的总和 思考,回答问题,纠错。 种群内部的生物关系:种内互助和种内斗争。回顾旧知并应用强化,发展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 训练口头表达能力,相互评价纠错使得学生既乐于参与,又更好的掌握了知识。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 (二)种群的特征 讲述:种群是一个有种内互助和种内斗争起作用下的活的有机统一体,它有其发生、发展、繁荣、衰退和灭亡的过程。 展示资料:澳大利亚野兔成灾。 讲述:种群研究的核心问题是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而

第4章种群的特征-种群数量的变化--高考真题练习

第4章种群的特征-种群数量的变化--高考真题练习

一、选择题 1.(2013·课标Ⅰ卷)某农场面积约140 hm 2,农场丰富的植物资源为黑线姬鼠提供了良好的生存条件,鼠大量繁殖吸引鹰前来捕食。某研究小组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该农场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第一次捕获了100只,标记后全部放掉,第二次捕获了280只,发现其中有2只带有标记。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鹰的迁入率增加会影响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 B .该农场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约为100只/hm 2 C .黑线姬鼠种群数量下降说明该农场群落的丰富度下降 D .植物→鼠→鹰这条食物链中,第三营养级含能量最少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种群密度、群落丰富度、标志重捕法以及食物链营养级与所含能量关系等相关知识。黑线姬鼠的天敌——鹰的数量增加,可使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下降;设该农场黑线姬鼠总数量约 为x ,则x 100=2802 ,x =14 000只,故该农场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约为:14 000140 =100只/hm 2;群落的丰富度强调的是物种的数目,而不是种群

密度;食物链中的营养等级越高,该营养级所含能量越少。 答案:C 2.(2013·浙江理综)下列关于出生率的叙述,正确的是() A.若某种群年初时的个体数为100,年末时为110,其中新生个体数为20,死亡个体数为10,则该种群的年出生率为10% B.若某动物的婚配制为一雌一雄,生殖期个体的雌雄比越接近1:1,则出生率越高 C.若通过调控环境条件,使某动物的性成熟推迟,则出生率会更高 D.若比较三种年龄结构类型的种群,则稳定型的出生率最高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种群密度的相关知识。出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新产生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例,A选项中该种群的出生率为20%;一雌一雄婚配制的动物,生殖期雌雄比越接近11,婚配成功率越高,出生率会越高;推迟某动物的性成熟,则出生率会降低;三种年龄结构类型的种群中,增长型的出生率最高。 答案:B 3.(2012·海南卷)某小组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A.随机取样 B.选择植物生长茂盛处取样 C.根据调查数据估算该种群密度 D.根据地段的形状确定取样方法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的相关知识。用样方

第四章 第1节 种群的特征习题

[课时作业] 一、选择题 1.下列有关种群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不同物种的种群密度往往差异很大 B.年龄组成是指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的比例 C.同一物种的种群密度不会发生变化 D.出生率和死亡率是指种群在单位时间内新产生和死亡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解析:种群具有种群密度、年龄组成、性别比例、出生率和死亡率等特征。种群密度会因种群的不同而有较大的差异,如我国某地的野驴,每100 km2还不足两头,而在相同的面积内,仓鼠的数量则有几十万只。同一物种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的种群密度也有差异,如一片农田中的东亚飞蝗,在夏天种群密度较高,在秋末天气较冷时种群密度就降低。 答案:C 2.某一生物种群中,幼年的个体非常少,成年和老年个体较多,此种群的年龄组成类型及其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关系可能是( ) A.衰退型,出生率>死亡率 B.衰退型,出生率<死亡率 C.增长型,出生率>死亡率 D.增长型,出生率<死亡率 解析:年龄组成可预测一个种群密度的变化类型,成年和老年多于幼年个体,会使种群出生率低于死亡率而成为衰退型。 答案:B 3.下列可以称为种群密度的是( ) A.一定地区内的人口数量 B.一个池塘中单位体积内鲢鱼的数量 C.一片森林中单位面积内乔木的数量 D.一条江河中单位体积内鱼的数量 解析:种群密度是指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A项中没有体现出单位面积内的人口数。C项中的乔木、D项中的鱼都不是单纯的一个物种,不能称为种群。

答案:B 4.预测一个国家或地区未来人口数量的动态信息主要来自( ) A.现有居住人口的不同年龄组成的比例 B.现有人口数量和密度 C.现有出生率、死亡率和迁移率 D.现有人口男女性别比例 解析:年龄组成可预测种群密度的变化趋势。 答案:A 5.下列直接影响动物种群密度变化的是( ) A.出生率、死亡率和迁入率、迁出率 B.年龄组成和出生率、死亡率 C.性别比例和出生率、死亡率 D.性别比例和年龄组成 解析:直接影响种群密度的因素有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间接地影响种群密度。 答案:A 6.a具有出生、性别、年龄、死亡等特征;b具有出生率、性别比例、年龄组成等特征。那么,a和b分别属于( ) A.个体,种群B.个体,个体 C.种群,种群D.种群,个体 解析:a具有出生、性别、年龄、死亡等特征,可以看出应该是指个体水平的特征;b具有出生率、性别比例、年龄组成等特征,这是对种群特征的描述。 答案:A 7.某同学在对一块面积为5 000 m2的野生草坪进行野外调查时,选取了5个样方,每个样方4 m2,发现5个样方中某种草药的株数依次为12、15、14、17、12。可估算出这块草药中这种草药株数约为( ) A.15 000 B.16 250 C.17 500 D.70 000 解析:通过计算每个样方中株数平均为14株,而样方占总面积的1 1 250 。所以估算该草坪约

种群的特征教案设计

《种群的特征》教案 第一组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在稳态及其调节机制的基础上,进一步从宏观的角度来学习生命系统的特征。讲述了种群密度及调查方法、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等内容,为下一节“种群数量的变化”内容的学习打下了基础,因此本节内容即是本书前几章内容的升华,同时也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中阶段的已经接触到了生态学方面的知识,在种群和群落等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而且在平时的生活学习中已经接触到了有关计划生育、物种保护等内容,迫切地想了解进一步的知识,想用专业的科学的知识来解决有关问题,可以此为切入点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三、教学重点: 1、种群的特征。 种群的特征是研究种群的基本参数,包括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迁出,年龄结构,性别比例等。种群的特征对于了解和研究种群的数量变化有重要意义。在教学中要结合具体物种的种群进行教学,这样就可以利于对种群特征的理解,而且使学生认识到种群特征的调查有重大的实践意义。 四、教学难点: 1、样方的选择和确定。 结合学生的学情,对生态环境接触较少,对种群密度调查的方法的学习较为抽象,因此样方的选择和确定是本节学习的难点。 2、种群的特征之间的相互关系。 种群的特征之间的相互关系涉及的内容多而复杂,又比较难于理解,是本节教学的难点。 五、教学目标: 1、通过讲解和举例判断,能理解和识记种群的概念。 2、通过阅读、自主学习、动脑计算、观看教学视频等,能了解样方法,并尝试运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锻炼实验探究能力。 3、根据老师讲解、分析归纳,能列举种群的特征,并说出它们之间的关系。 六、教学课时: 2课时 七、教学媒体: 多媒体ppt。 八、教学方法:

种群的特征

种群的特征 一、种群的概念和特征 ①种群用于人类又称人口,是指占有一定空间和时间的同一物种个体的集合体。 ②种群的很多特征是群内个体特征的统计值,如:出生率、死亡率、年龄结构、性比率。种群所特有的特征:密度、分布型。 二、种群的数量特征 ①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种群兴衰的晴雨表。 *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速率..自然增长速率=自然增长率×当时种群数量 *出生率:由遗传因素决定,尤其是由动物性成熟的早晚、每次产仔数和每年生殖次数决定。 ②年龄结构:各年龄组在种群中所占的比例..关系(不是所有种群都有年龄结构,如稻、麦、蛾等没有世代重叠的生物,但蝉、蜉蝣、大马哈鱼除外)。表示方法:年龄金字塔(底部最年轻,中线左边为雄性,右边为雌性)。年龄组包括:生殖前期、生殖期、生殖后期(不是所有的种群都有完整的年龄组)。年龄结构可分为三种类型:增长型、稳定型、衰退型,可以体现种群未来..数量动态信息。 *替补出生率(一个家庭生两个孩子)只有在稳定型...中人口(仅指人类)才会零增长。 ③性比率:种群性比率是两性个体数量的相对比例,大多数物种和人类的性比率基本 保持1∶1,性比率会影响种群密度变化。 ♀>♂→增长快 ♀≈♂→相对稳定 ♀<♂→增长慢 ④种群密度:种群密度是指某个种群在单位空间或面积.......内的个体数量。种群密度的大小是决定生物益或害的依据,是研究种群动态的基础。(注意区分年龄结构体现种群未来数量动态信息)。可用标志重捕法调查(不是所有种群都可以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 三、种群的分布型

种群的分布型分布型是指种群个体的空间配置格局 ......,在密度相同的情况下可以有不同分布型: ①集群分布:种群的集群分布与环境资源分布不均匀、植物种子的传播方式和动物的社会行为有关。是最常见的分布型,人类在地球表面也呈集群分布。 ②均匀分布:是种内竞争的结果。如动物的领域行为、树木争夺树冠空间和根部空间、沙漠植物争夺水分。这里的环境资源的分布是均匀的且是短缺的。 ③随机分布:既不相互吸引也不相互排斥,如狼蛛在森林底层和玉米螟卵块在玉米田中的分布。这里的环境资源的分布是均匀的且是充足的。 四、种群的存活曲线 种群的存活曲线是种群中 全部个体死亡过程、情况的曲 线。种群的存活曲线的横坐标 ... 是年龄 ......... ...,纵坐标是存活个体对 数值 ..。 Ⅰ型(凸型):绝大多数个体 都能活到生理寿命,早期死亡 率极低,但一旦达到一定生理 年龄时,短期内几乎全部死亡, 如人类和其他一些哺乳动物 等. Ⅱ型(直线型):种群各年龄的死亡基本相同,如水螅等. Ⅲ型(凹型):生命早期有极高的死亡率,但是一旦活到某一年龄,死亡率就变得很低而且稳定,如鱼类、很多无脊椎动物等 *(非考)种群的存活曲线取对数值为纵坐标的原因: 假设同时出生的个体数为N0,不同年龄存活率均为L,则年龄为x 时的个体数①N x=N0·L x,取对数得②lgN0+x·lgL ①式中0<L<1,其图像是一条左高右低的下凹曲线,人类、水螅、蛙类代表三种不同种群类型的存活曲线区别不大。 ②式中0<L<1,lgL<0,只有当L为常数时,图像才为斜率为lgL 的直线,并可以以直线为基准,体现各型曲线的区别。

种群的特征和数量的变化总结

种群的特征和数量的变化 判断正误 1.两个池塘中的鲤鱼应属一个种群( )。 2.同一物种在不同区域可因地理隔离形成多个种群,但一个种群内的个体一定属于同一物种( )。 3.种群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也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 4.动物种群密度调查都不能用样方法( )。 5.年龄组成只是预测种群密度的变化趋势,但该趋势不一定能实现,因为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还有气候、食物、天敌等( )。 6.性别比例失调,不会引起种群数量改变( )。 7.不同种生物K 值各不相同,但同种生物的K 值固定不变( )。 8.城市人口增长的决定因素是出生率和死亡率( )。 9.种群在空间分布上只有均匀分布和随机分布( )。 10.种群数量的变化包括种群数量的增长、波动和下降等( )。 考点一:种群数量特征之间的关系分析 (2)中国人口的增长——出生率>死亡率造成的,不能单纯说是出生率高造成的。 (3)计划生育政策——控制出生率,使增长率下降。 (4)利用性外激素诱捕雄蛾——改变性别比例来降低出生率。 (5)将性外激素释放到大田里,干扰雌雄蛾正常交尾——降低出生率。 (6)性别比例中,♂多于♀的如蚂蚁等;♀多于♂的如人工控制的种群——牛、鸡等。 2.种群的年龄组成图解及分析 (1)模式图 ①图解 还与气候、食物、天敌等有关,譬如遇到剧烈的气候变化,可使种群数量急剧减少。此外,种群数量还与迁入率、迁出率直接相关。 (2)曲线图 ①图解 ②析图 图甲幼年个体多,老年个体少,出生率>死亡率,种群数量增加,属增长型;而图乙相反,应为衰退型。

(3)柱形图 ①图解 ②析图 图A中幼年个体少,老年个体多,为衰退型。 图B中幼年个体多,老年个体少,为增长型。 图C中各年龄段比例适中,应为稳定型。 3、性别比例:指种群中具有生殖能力的雌雄个体数目的比例。在不同的物种中,性别比例有3种类型:雌雄相当,如高等动物中的黑猩猩、猩猩等;(2)雌多于雄,如人工养殖的鸡、鸭等;(3)雄多于雌,如蚂蚁、蜜蜂等。在蜜蜂家族中,只有雄峰是雄性,而雌蜂和工蜂都是雌性,而工蜂却是没有生殖能力的。性别比例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种群密度。 4、出生率和死亡率:出生率是指种群在单位时间内新产生的个体数量。它反映了生物产生新个体的能力。而死亡率是指种群在单位时间内死亡的个体数目。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最直接因素。 5、迁入率和迁出率 6.各数量特征之间的关系 (1)图解 (2)析图 ①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②出生率和死亡率以及迁入率和迁出率是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直 接因素。 ③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不直接决定种群密度,但是能够用来预测和影响种 群密度的变化趋势。 ④除图中影响因素外,气候、天敌、传染病等都影响种群密度的改变。 考点二:种群数量增长的“J”型与“S”型曲线模型比较 1 2.K值与 在实践中的应用 2

种群的特征练习习题.doc

[ 课时作业 ] 一、选择题 1.下列有关种群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不同物种的种群密度往往差异很大 B.年龄组成是指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的比例 C.同一物种的种群密度不会发生变化 D.出生率和死亡率是指种群在单位时间内新产生和死亡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 率 解析:种群具有种群密度、年龄组成、性别比例、出生率和死亡率等特征。种群密度会因种 群的不同而有较大的差异,如我国某地的野驴,每100 km2还不足两头,而在相同的面积内,仓鼠的数量则有几十万只。同一物种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的种群密度也有差异,如一片农田中的东亚飞蝗,在夏天种群密度较高,在秋末天气较冷时种群密度就降低。 答案:C 2.某一生物种群中,幼年的个体非常少,成年和老年个体较多,此种群的年龄组成类型及 其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关系可能是() A.衰退型,出生率>死亡率 B.衰退型,出生率<死亡率 C.增长型,出生率>死亡率 D.增长型,出生率<死亡率 解析:年龄组成可预测一个种群密度的变化类型,成年和老年多于幼年个体,会使种群出生率低于死亡率而成为衰退型。 答案: B 3.下列可以称为种群密度的是() A.一定地区内的人口数量 B.一个池塘中单位体积内鲢鱼的数量 C.一片森林中单位面积内乔木的数量 D.一条江河中单位体积内鱼的数量 解析:种群密度是指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 A 项中没有体现出单位面积内的人口数。 C 项中的乔木、 D 项中的鱼都不是单纯的一个物种,不能称为种群。 答案: B

4.预测一个国家或地区未来人口数量的动态信息主要来自() A.现有居住人口的不同年龄组成的比例 B.现有人口数量和密度 C.现有出生率、死亡率和迁移率 D.现有人口男女性别比例 解析:年龄组成可预测种群密度的变化趋势。 答案: A 5.下列直接影响动物种群密度变化的是() A.出生率、死亡率和迁入率、迁出率 B.年龄组成和出生率、死亡率 C.性别比例和出生率、死亡率 D.性别比例和年龄组成 解析:直接影响种群密度的因素有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 间接地影响种群密度。 答案:A 6.a 具有出生、性别、年龄、死亡等特征; b 具有出生率、性别比例、年龄组成等特征。那 么, a 和 b 分别属于( ) A.个体,种群B.个体,个体 C.种群,种群D.种群,个体 解析: a 具有出生、性别、年龄、死亡等特征,可以看出应该是指个体水平的特征; b 具有出生率、性别比例、年龄组成等特征,这是对种群特征的描述。 答案: A 7.某同学在对一块面积为 5 000 m 2的野生草坪进行野外调查时,选取了 5 个样方,每个样方 4 m2,发现 5 个样方中某种草药的株数依次为12、 15、14、 17、12。可估算出这块草药中这种草药株数约为 ( ) A. 15 000 B. 16 250 C. 17 500 D. 70 000 解析:通过计算每个样方中株数平均为 1 。所以估算该草坪约14 株,而样方占总面积的 1 250 有 17 500 株这种草药。

4.1 种群的特征知识点

第四章种群和群落 第1节种群的特征 一.种群的概念: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所有个体的总和。 种群密度(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出生率、死亡率 二.种群特征迁入率、迁出率 年龄组成 性别比例 1.种群密度 (1)概念: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它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2)测量方法: ............ 方法步骤:1.选取样方:原则:随机选取,不能加入人为主观因素 样方大小:一般1m2 五点取样:适用于非长方形区域 等距取样:适用于长方形区域 2.统计各个样方内的个体数,计算其密度。 (位于样方边缘的个体的计数:计左上边及其夹角。) 3.计算出各样方的平均值,代表整个种群密度 标志重捕法:应用对象:运动能力强的动物 ........ 方法步骤:1.第一次捕获,标记后释放 2.第二次捕获,计捕获数及其中带标记的个体数 3.N/N1=N2/N0→(种群总数=第一次捕获量*第二次捕获量/重捕标记 个体数) (N:总数, N1:第一次捕获量, N2:第二次捕获量, N0:第二次捕获的标记个体数) 2.出生率和死亡率 (1)概念:单位时间内(如一年)新产生或死亡的个体数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2)意义:是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主要因素。 出生率>死亡率→种群密度增大 出生率=死亡率→种群密度不变 出生率<死亡率→种群密度减小 (3)影响因素: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 3.迁入率和迁出率 (1)概念:单位时间内迁入或迁出的个体占该种群个体数的比率。 (2)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因素。 迁入率>迁出率→种群密度增大 迁入率=迁出率→种群密度不变 迁入率<迁出率→种群密度减小 4.年龄组成

4.1《种群的特征》教案

4.1《种群的特征》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说出种群的基本特征有哪些;画出各特征间的相互联系并说出其原因。 (2)说出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有哪些。 2、能力目标: (1)通过《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的探究实验学会本实验操作的基本步骤及注意事项。 (2)通过小组间的合作讨论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及组织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小组间的探究合作实验,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2)培养学生对科学的严谨态度及勇于实践的能力和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种群的基本特征及相互间的联系和影响。 2、难点: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某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 三、课时安排: 预计3课时,总10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世界上任何生物个体都是不能单独生活的!每个生物个体都必须直接或间接地与其他生物个体打交道——包括同种的和不同种的。 在前三章的学习中我们知道生物体可通过自身的调节维持各项生命活动的进行,但是自然界中的任何生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往往组成一定的群体,相互影响,共同生活。其中我们把一定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叫种群。 一、种群的概念 1、种群: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所有个体的总和。 2、群落的概念: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所有种群的总和。 注明:在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中,种群是进化的基本单位 【例1】:以下描述的是种群吗? A、赣江和长江里的鲫鱼 B、一片草地上的全部蛇 C、池塘里所有的雄性蟾蜍 D、峨眉山上全部的藏猕猴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A、B 、C不能描述为种群的原因,归纳总结种群概念的要点: 1、一定自然区域 2、同种生物构成 3、全部个体的总和 总结:种群的不同个体组成一个整体,这个整体不是个体的简单累加,这使种群表现出个体不具有的特征。设问:到底种群有哪些特征呢?接下来我们就来学习。

高三生物种群的特征-练习题

高三生物种群的特征 考点1.种群、物种和群落的概念比较 例1.森林生物群落不包括森林中的 A.细菌和真菌B.所有植物C.所有动物D.落叶和土壤例2.欧洲极品海水鱼类—地中海鳎鱼,目前在威海市人工育苗成功。该种鱼个大肉厚,体形修长、优美,肉质具有特殊微妙的甜味,十分适合在我国南北方大面积推广养殖。在威海市水产研究所有8个池塘,其中6个池塘养的是鲫鱼,另外2个池塘养的是地中海鳎鱼,那么,这8个池塘里的鱼是() A.一个群落B.一个物种C.两个种群D.八个种群 例3.下列关于种群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内蒙古草原上全部的牛是一个种群②池塘中所有的鱼是一个种群③稻田中所有的三化螟是一个种群④种群密度的决定因素是年龄组成、性别比例⑤种群密度的大小主要决定于出生率和死亡率 A.①③⑤B.②④C.②④⑤D.③⑤ 例4.以下关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种群中的个体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B.亚热带生长的常绿阔叶林组成一个种群C.马尾松林地中所有树木构成了生物群落D.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是食物链和食物网 考点2 种群的特征 例5.a具有出生、性别、年龄、死亡等特征,b具有出生率、性别比例、年龄组成等特征,那么,a和b分别属于() A.物种的个体,一个鲤鱼种群B.物种的个体,一条鲤鱼 C.种群,一个鲤鱼种群D.种群,一条鲤鱼 例6.假如一个种群的出生率很大,那么,这一种群最可能 A.属于增长型 B.种群密度越来越大 C.刚迁入到新环境,天敌少 D.不足以作出判断 例7.下图是对某地区某种植物的种群结构调查结果,其种群发展趋势是() A.总能量将增加 B.环境阻力不变 C.种群密度下降 D.保持稳定型增长 例8.决定种群个体数量变动的因素,主要是 ①种群密度和出生率、死亡率②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③出生数量和死亡数量????④迁出和迁入数量 A.①②B.②③C.③④ D.④①

【分层练习】《种群的特征》(人教)

《种群的特征》同步练习 ◆基础题 一、单选题 1.下列有关种群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 A.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B.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了种群密度的大小 C.根据年龄组成可以预测种群数量变化的趋势 D.性别比例不会影响种群密度 2.科研人员对某海洋食用生物进行研究,得出了与种群密度相关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化,如图所示,请据图判断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B点表示种群的增加量最大 B.D点表示种群密度最大

C.从O点到D点,种内斗争越来越激烈 D.D点时进行捕捞有利于该种群的持续生存 3.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种群密度调查方法之一为样方法,下列关于样方法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调查鱼塘中鲫鱼种群密度可以选择样方法 B.调查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可以选择样方法 C.需要在生长密集的地方选取样方 D.压在样方边线上的个体应舍弃 4.下图为某地的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化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地的人口增长率保持不变 B.该地的人口增长较快 C.该地年龄结构为衰退型 D.该地的老年人口比重较高 5.某小组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A.随机取样 B.选择植物生长茂盛处取样 C.根据调查数据估算该种群密度 D.根据地段的形状确定取样方法 6.下列关于种群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 A.年龄结构稳定型的人群保持零增长 B.不是所有种群的年龄金字塔都有生殖前期、生殖期和生殖后期三个年龄组 C.若某动物的婚配制为一雌一雄,生殖期个体的雌雄比越接近1∶1,则出生率越高D.若某动物种群性成熟推迟,则出生率会降低 7.下列关于种群密度调查的叙述,合理的是() A.宜选择蔓生或丛生的单子叶植物作为抽样调查的对象 B.宜采用样方法调查活动能力强的高等动物的种群密度

高中生物 第4章 种群和群落 第1节 种群的特征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第1节种群的特征 测控导航表 A.种群密度 B.性别比例 C.种群的空间特征 D.形态特征 解析:形态特征是个体特征,不是种群的特征。 2.下列关于出生率的叙述,正确的是( B ) A.若某种群年初时的个体数为100,年末时为110,其中新生个体数为20,死亡个体数为10,则该种群的年出生率为10% B.若某动物的婚配制为一雌一雄,生殖期个体的雌雄比越接近1∶1,则出生率越高 C.若通过调控环境条件,使某动物的性成熟推迟,则出生率会更高 D.若比较三种年龄组成类型的种群,则稳定型的出生率最高 解析:该种群的年出生率为20÷100×100%=20%;若某动物婚配制为一雌一雄,生殖期个体的雌雄比越接近 1∶1,说明参与生殖的个体数越多,出生率就越高;使动物性成熟推迟,出生率会降低;若比较三种年龄组成,增长型的出生率最高。 3.进行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时,宜采用的做法是( D ) A.选取多种植物为调查对象 B.必须要逐一计数某个种群的个体总数 C.对某种植物的调查常采用标志重捕法 D.样方内同种植物无论大小均需统计 解析:进行种群密度调查时,应选取一种植物进行调查;由于某些种群内个体数量众多,不能逐一计数,调查种群密度采用估算法;对某种植物的调查常采用样方法,对活动能力大的动物常用标志重捕法;种群是同种的全部个体,故应统计样方内所有的植物,否则会产生误差。 4.下列与种群数量相关的描述,正确的是( D ) A.一段时间内某种群出生率升高,则在此期间该种群的数量一定上升 B.若某种群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则该种群数量一定增加 C.利用性引诱剂诱杀某种害虫的雄性个体,是从直接改变种群的年龄组成入手减少害虫的数量 D.我国一线城市人口数量的剧烈波动往往与迁入率、迁出率有关 解析:虽然一段时间内某种群出生率升高,但在此期间该种群的数量不一定上升,因为不能确定死亡率的大小;如果某个种群数量很少,就算它是增长型,也会随着环境、天敌等因素使种群数量不增加甚至会大量减少;利用性引诱剂诱杀某种害虫的雄性个体,是从改变种群的性别比例入手进而间接影响出生率减少害虫的数量;我国一线城市人口的剧烈波动往往与务工人员的迁入率、迁出率有关。 5.利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某种动物的种群密度时,下列哪项原因一定会导致调查结果小于实际情况( A ) A.误将部分未标记个体统计为标记个体 B.两次捕获间隔时间过短,动物个体被再次捕获概率降低 C.标志物脱落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