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信息化知识)信息化教学设计与实践

(信息化知识)信息化教学设计与实践

(信息化知识)信息化教学设计与实践
(信息化知识)信息化教学设计与实践

(信息化知识)信息化教学

设计与实践

第四章信息化教学设计与实践

核心概念

教学设计

信息化教学设计

信息化教学模式

学习目标

1、准确把握教学设计和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内涵;

2、掌握教学设计的基本原理,并初步具有应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和解决教学问题的能力;

3、掌握学习需要分析、学习者分析、学习内容分析和目标的分析与确定、教学策略的制定、教学媒体的选择和利用以及教学设计成果评价的基本方法;

4、掌握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基本方法,并能根据其方法分析教学问题,编写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案,以解决实际的教学问题;

5、掌握信息化教学模式的典型模式与结构,并能够将不同模式运用于教学实践之中。【知识概览】

第一节教学设计概述

【实例研读】

语文教学设计——《风筝》

教师运用多媒体网络资源及利用图书馆馆藏资料作为教学资源。采用总-分-总的思路安排教学步骤,以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为原则,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创新学习。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为目标,针对课文的内容特点和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选择和组织教学方法。直观教学法激情引趣,朗读法感知文本,圈画法品味重要词句,创设问题情境法来启迪思考;“自主质疑、合作探究、讨论表演”等多种训练手段渗透在课堂教学中。

教学上安排两节课的时间,第一课时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积累文中重点词语,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提出疑难问题;第二课时多角度、有创意地探究疑难问题和理解主旨。并分别给学生和教师安排了课前准备。第一课时:首先,导入新课,简介作品。播放歌曲让学生互谈感受,以引入正课,并对鲁迅及作品作介绍。然后,整体感知,朗读思考。检查预习,订正字词,听读课文并感知。课件显示问题组,学生讨论回答,学生间相互评论、补充。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和课文内容进行小结。前两项任务完成后,自读课文,理清思路。采用师生共读共论的方式,明确讨论的顺序:看风筝——忆风筝——议风筝。接下来,自主质疑,合作探究。以学生与作品对话和学生与学生对话两种方式进行。最后,布置作业,课外拓展。让学生网上搜索并阅读《风筝》赏析作品;准备课后练习一、二。第二课时:首先,精读课文,品味语句。教师设置四个问题情境,通过朗读课文,深入理解文章内容。然后,体验反思,合作表演。学生与作者对话,采用角色扮演和想象虚拟空间的形式,穿越历史,通过与文中人物对话,加深主题的理解。以师生与作者对话,以四人小组讨论的形式,理解作者蕴含在文章中的思想感情,尝试归纳出本文的主旨。教师分别给出主题讨论提示和

主题探究提示。接下来,课堂总结,提出希望。指出文章中心的两个要点,教师对课文进行总结。最后,对比阅读,拓展延伸。

(资料来源:http:///kechengxuxi/shugao/shu6-3.html

【实践活动4-1】

信息化教学方案设计(学生根据自己专业设计)

【活动目标】

1、掌握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能运用信息化教学设计技能进行课程教学设

计,方案的设计和评价。

2、促进专业素质的提高和教学技能的训练。

【活动任务】

根据自己的专业性质和特点,选取其中一节课或一个专题,设计一份信息化教学方案,将其付之于教学实践,并对教学设计方案进行评价。

【活动步骤】

1、前期准备。熟悉并掌握信息化教学设计的方法;了解专业课程的性质和特点;了解课堂

教学的特点。

2、教学内容和和教学对象的确定。选择教学对象,并结合自己所学专业选定其中某一节课

或者某个问题,进行一堂课的信息化教学设计。

3、教学设计的前端分析。针对所选的内容和对象,根据信息化教学设计的一般步骤,做好

学习需要分析、学习内容分析和学习者分析。以了解学习者在所教授内容方面的具体情况、内容的知识结构、学习者学习风格和初始能力等。

4、小组讨论和评价。经过前面的步骤,撰写出教学设计提纲;和小组成员进行讨论,记下

小组讨论的意见。

5、根据小组讨论的意见,开始信息化教学方案的设计。注意学习任务的选取,学习资源和

学习情景的设计。

6、设计方案初搞完成后,通过小组讨论,对涉及初搞进行评价,根据评价的意见进行修改,

加以完善。

7、根据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案,选择教学媒体并制作课堂教学中需要发教学课件。

根据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案进行教师评价、自我评价和小组成员互评,并记录下评价意见。

8、根据评价意见,修改信息化教学方案,形成最终文稿。

【活动成果】

设计完成时需提交如下成果:

1、完整的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案。

2、整理教学评价的各方面的意见,并形成文稿。

注:信息化教学方案设计的一般格式,请参考信息化教学方案设计模板(见表4-4)

第五节信息化教学模式

【实例研读】

有关木星的邮件列表

美国宇航局(NASA)Galileo项目组为美国的高中生设立了一个有关木星的邮件列表,任何订阅了该邮件列表的学生都可以得到该组专家关于木星的最新观测记录和其他权威专家有关木星的介绍。阅读这些材料后,学生或教师可以向这些专家请教任何问题,专家还给学生一些实际的数据,要求他们计算将要发生的天文现象的时间。然而,专家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疑难问题提供的帮助并不是直接告诉他答案,而是给以适当的启发或提示,例如“请查阅某某站点上的某某文章”之类。这种学习方式极大地促进了学生对木星的兴趣,并破除了对科学研究的神秘感。而要参加这个学习、无需任何费用和手续,只需发送一个邮件给Listmanager@https://www.wendangku.net/doc/2a17102569.html,,便可参加该学习小组。

【实例分析】

这种基于Internet上的教学模式涉及范围很广,从简单的电子邮件、邮件列表,到大型、复杂的学习系统都有。实际教学一般都是由某个教育机构(如中学、大学或研究机构)设立一些适合由特定学生对象来解决的问题,通过Internet向学生发布,要求学生解答。与此同时提供大量的、与问题相关的信息资源供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查阅,并提供专家指导。此外,实现这种模式的学习,并不需要很复杂的技术和昂贵的设备,只要利用电子邮件功能,便可实现。这种教学模式彻底改变了传统教学过程中学生被动接受的状态,而使学生处于积极主动的地位,因而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性。

一、信息化教学模式的概念

(一)教学模式

1972年,美国学者乔伊斯(B.Joyce)和威尔(M.Weil)出版了《当代西方教学模式》一书,由此将教学模式率先引进教学论研究领域,拉开了教学模式研究的序幕。20世纪80年代,我国教学理论界开始对教学模式展开研究,目前已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然而,对于“什么是教学模式”这个问题,人们仍未形成一致的看法。

在国外,较有影响的是乔伊斯和威尔在《教学模式》一书中的定义:“教学模式是构成课程(长时间的学习课程)、选择教材、指导在教室和其他环境中教学活动的一种计划或范型。”该定义在国外是比较有权威的,普遍被人们所接受。

在国内,关于教学模式的定义众说纷纭,概括起来大致有以下四种观点:

第一种观点认为,“教学模式是在教学实践中形成的一种设计和组织教学的理论,这种教学理论是以简化的形式表达出来的。”此为“理论说”。

第二种观点认为,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各种类型教学活动的基本结构或框架”。此为结构说。

第三种观点认为,教学模式就是教学过程的模式,是“根据客观的教学规律和一定的教学指导思想而形成的、师生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遵循的教学程序及其实施方法的策略体系”。此为“程序说”。

第四种观点认为,“教学模式俗称大方法。不仅是一种教学手段,而且是教学原理、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任务、教学过程直至教学组织形式的整体、系统的操作样式,这种操作样式是加以理论化的”。此为“方法说”。

对教学模式的概念之所以会出现多元界定,一方面是由于教学模式本身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另一方面是由于研究者的出发点和研究角度的不同。综合上述观点,我们认为:所谓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教育理论指导下和丰富的教学经验基础上,为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和内容而建立起来的稳定且简明的教学结构理论体系及其具体可操作的实践活动方式。对于教学模式概念的理解有必要从教学模式的本质特征出发,把握教学模式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①从教学理论层面看,教学模式是一种教学结构理论。首先,教学模式接受教学理论(思想)的指导;其次,教学模式揭示了某一教学活动所赖以建立的理论基础,为人们从理论上认识把握教学模式有着重要的作用。

②从教学实践层面看,教学模式是具体可操作的实践活动方式。首先,教学模式具有教学实践(经验)的基础;其次,它揭示了与某一教学活动相适应的教学方式、程序、步骤,为人们从实践上操作运用教学模式提供了具体指导。

③教学模式是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中介和桥梁。一方面,教学模式对教学实践(经验)的概括化、抽象化和简约化的描述,可以上升到理论层次。另一方面,尽管教学模式带有理

论的概括性、抽象性和简约性,但它又不比一般理论那样抽象,而是一般理论的具体化、程序化,能以明确的目的和具体的方式、手段指导实践。

(二)信息化教学模式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已成为教学研究的热潮,当今教学改革中涌现出许多“整合”教学模式。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信息化教学模式就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结果,其实质是要在先进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的指导下,把以计算机及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与情感激励工具、丰富的教学环境的创设工具,并将这些工具全面运用到各学科教学过程中,使各种教学资源、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经过组合、重构,相互融合,在整体优化的基础上,产生聚集效应,从而达到促进传统教学方式的根本变革(也就是促进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与教学模式的变革),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目标。

信息化教学模式是根据现代化教学环境中信息的传递方式和学生对知识信息加工的心理过程,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支持,调动尽可能多的教学媒体、信息资源,构建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使学生能够真正成为知识信息的主动建构者,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既是对传统教学的继承,同时也是对技术环境下教学新模式探索与建构过程,是将各类教学模式的结构成分与技术应用条件之间的“整合”过程;教师是教学模式的实践者和创造者,丰富多变的实践情境是教学模式创新的源泉;信息技术为教学模式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工具以及交流与合作平台。

二、几种典型的信息化教学模式与案例

(一)探究式教学模式与案例

【实例研读】

奥林匹克运动会

澳大利亚“门尼·彭兹中心小学”做了一次教改实验。实验班为六年级,有30名学生,教师名字叫安德莉亚,当前要进行的教学内容是关于奥林匹克运动会。首先,安德莉亚鼓励她的学生围绕这一教学内容拟定若干题目,例如奥运会的历史和澳大利亚在历次奥运会中的成绩等问题,确定媒体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并要求学生用多媒体形式直观、形象地把白己选定的问题表现出来。经过一段时间在图书馆和上Internet查阅资料以后,其中米切尔和沙拉两位小朋友合作制作了一个关于奥运会历史的多媒体演示软件。在这个软件向全班同学播放以前,教师提醒人家注意观察和分析软件表现的内容及其特点,播放后立即进行讨论。一位学生说,从奥运会举办的时间轴线,他注意到奥运会是每4年召开一次。另一位学生则提出不同的看法,他认为并不总是这样,例如1904年、1906年和1908年这儿次是每两年举行一次。还有一些学生则注意到在时间轴线的1916,1940和1944这个年份没有举行奥运会,这时教师提出问题:“为什么这些年份没有举行奥运会?”,有的学生回答,可能是这些年份出现了一些重大事情,有的学生则回答发生了战争,有的则更确切地指出1916年停办是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1940年和1944年停办是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经过讨论和协商,大家对米切尔和沙拉开发的多媒体软件做出补充。

(资料来源:何克抗《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四)》,学科教育,1998(6))

【实例分析】

以上课例是应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而实施的探究式教学模式。教师的教学设计主要是让学生用多媒体计算机建立一个有关奥运会某个专题的情境,并以奥运历史或澳大利亚在历次奥运会中的成绩这类真实性事件或问题创设情境,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探索精神,再通过自主探究、讨论协商的方式,引导学生对有关教学内容的理解逐步引入深入。

(1)什么是探究式教学模式

早在20世纪初期就有教育家倡导和实验科学课程的探究教学,且自此之后这种努力一直没有停止过。美国教育家杜威(J.Dewey)从实用主义立场出发,讨论了探究能力对应付复杂多变的社会现实的重要性。他首次提出了较为系统的探究教学理论,强调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索精神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0世纪中期,美国学者施瓦布(J.J.Schwab)等人从信息加工的角度对探究教学进行了研究,并建立了相应的探究教学模式。他认为学生学习的过程与科学家的研究过程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因此,学生应像“科学家”一样,以主人的身分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且在探究的过程中获取知识,发展技能、培养能力特别是创造能力,同时受到科学方法、价值观的教育,并发展自己的个性。这一思想不仅在美国也在世界其他国家得到广泛传播、实验或实践,使得探究教学名声突起,进入鼎盛时期。

我国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倡导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各科课程标准几乎毫不例外地把探究确立为学科教学的一个基本理念。因此,要改变原先那种过分强调学科体系、脱离时代和社会发展状况的课程体系,探索以课程整合为基本理念、以信息技术为认知工具、以各学科知识的学习过程为载体、以培养学生信息技术素养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发展为目的的新型课程模式。

探究式教学模式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仿照科学研究的过程对当前教学内容中的主要知识点自主学习、深入探究,从而培养其科学态度、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的一种教学模式。其基本特征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主导—主体相结合”——既重视发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又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①重视发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在探究式教学模式中是极其必要的。

探究式教学活动前,教师确定学生探究的对象,提出启发性问题。探究式教学模式总是围绕着课程中的某个知识点而展开,不能随意确定或由学生自由选择,而是由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进度来确定。学习的对象确定后,教师需要向全班学生提出若干富有启发性、能引起学生深入思考、并与当前学习对象密切相关的问题,以便全班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探究。这一环节相当重要,也是探究式教学能否取得效果的关键。

探究式教学活动中,由教师提供多方面的帮助和指导。在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探究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提供有关的探究工具(例如几何画板、建模软件、仿真实验系统等)和相关的教学资源支持,以及对探究性学习中的方法、策略作必要的指导。这一环节可以鼓励学生进行探究学习的信心和积极性。

探究式教学活动后,教师帮助学生总结和提高。探究过程完成后,通过全班学生的讨论交流,集思广益对本次探究学习做出总结,之后再由教师总结和提高,帮助学生对当前学习对象达到比较深入的理解和掌握。

②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是探究式教学模式能否取得成效的关键。

探究性教学模式因为采用“自主、探究、合作”的方式,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们的主动性、积极乃至创造性都能普遍地得到比较充分的发挥,因而这种模式不仅可以较深入地达到对知识技能的理解与掌握,还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的培养。可见,对于这种教学模式来说,能否取得成效的关键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是否能得到比较充分的体现——这一点是至关重要的。

但是,为了使探究性教学真正取得成效,除了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还需要有若干“富有启发性问题”的启发与引导,要有相关“探究工具”、“教学资源”、“策略”的帮助与支持,这些都离不开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因此,正确处理“教师主导”与“学生

主体”的辩证关系——要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又要重视发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这是探究式教学模式成功实施的保证。

(2)探究式教学模式的结构

图6-1 探究式教学模式结构示意图

①创设情境

创设情境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探究的动机,同时可以导入学习主题,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情境的创设一定要与当前学习主题密切相关。首先,教师可以设置一个待探究的问题。问题的难易程度要适中、问题的呈现方式要简洁新颖、问题的解决要运用当前所学的知识,如此以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和信心。另外,教师可以通过信息化的教学手段和资源(如引用实例、故事、案例,演示图片、视频、课件或设计角色扮演小活动等)各种方法创设情境,渲染气氛,使学生身临其境,情绪高涨,兴趣盎然。

②启发思考

教师通过情境的创设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动机之后,应及时提出富有启发性且涵盖当前教学知识点的若干问题。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学习有关知识和技能、主动完成当前学习任务。学生在探究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教师不能直接向学生呈现问题的答案也不能告诉学生如何去解决问题,但教师可以向学生提供启发性的指导和建议。学生则要认真分析教师所提出的问题,明确自己所需完成的学习任务,并通过全面思考形成初步的探究方案。

③自主探究

在这个阶段,学生围绕教师提出的与知识点相关的问题进行自主学习、主动探究。教师可以向学生提供各种认知工具和学习资源,或者向学生提供工具和资源的获取途径和方法。

学生利用相关的认知工具收集与问题解决有关的各种信息,主动对信息进行分析、加工和评价,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对知识的理解和建构。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否真正参与探究和探究的充分度是衡量探究式教学模式成功与否的重要指标,所以教师应适时指引学生的思路,并辅以启发性的引导,使学生的探究有方向、发现有可能,以保证探究活动的顺利进行。

④协作反思

在学生自主探究的基础上,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以小组或班级为单位展开协作与交流。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共享学习资源与学习成果,阐明自己在探究过程中形成的见解,并认真听取他人的意见,相互启发、交流反思,从而补充、修正、巩固学生对当前问题的认识和解决。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做好组织工作、并对协作策略和反思技巧作适时的指导,必要时也可以参与学生的讨论和交流。

⑤评价总结

评价总结是探究式教学模式的最后一个环节,其目的是通过师生的共同总结来补充和完善全班学生经过自主探究和协作反思这两个阶段以后对当前所学知识的认识和理解方面仍可能存在的不足,以便更全面、深刻地达到预期的目标要求。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对探究学习的过程和结果进行相互评价和自我评价;教师则需要对学生的探究学习情况给予点评,对当前所学的知识内容进行概括总结,要求学生运用新知识去解决有关问题、促进知识的巩固和拓展迁移。

(3)探究式教学模式案例

《函数y=Asin(ωx+φ)的图象》教学设计案例

武汉市新洲一中陈科

一、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正确找出由函数y=sinx到y=Asin(ωx+φ) 的图象变换规律。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函数y=sinx到y=Asin(ωx+φ)的图象变换规律的探索,体会由简单到复杂,特殊到一般的化归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问题的自主探究,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小组交流中,学会合作意识;在解决问题的难点时,培养解决问题抓主要矛盾的思想。

二、学习者分析

(1)智力因素方面:大部分学生基础知识比较好,对数学有一定兴趣、具备较好的数学能力等;

(2)非智力因素方面:学习动机不是特别强烈,需要引导和激发,也有部分同学有畏难情绪,会比较焦虑,在独立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方面表现不强,需要加强小组合作学习,分组讨论。

三、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内容是人教A版数学必修4第一章第五节《函数y=Asin(ωx+φ)的图象》,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正、余弦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生活生产实际中常见的函数类型:函数y=Asin(ωx+φ)的图象.在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中贯穿了由简单到复杂、特殊到一般的化归数学思想.同时还力图向学生展示观察、归纳、类比、联想等数学思想方法,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将已有的知识形成体系,对于进一步探索、研究其他数学问题有很强的启发与示范作用。

四、重点、难点分析

(1)教学重点:函数y=Asin(ωx+φ)的图象及参数对函数图象的影响。

(2)教学难点:参数对函数y=Asin(ωx+φ)的图象的影响及综合应用。

五、媒体和资源的设计

(1)教学媒体

多媒体教室、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视频、几何画板。

(2)教学资源

六、教学过程的设计

九、形成性练习题和开放性思考题的设计

设计思想:参数对函数y=Asin(ωx+φ)的图象的影响及综合应用。

【案例分析与教学建议】

该课例采取探究式教学模式,贯穿“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问题为主线,探究为核心”的指导思想,转变教师的角色,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通过“导入-启发-探究-协作-总结”等环节有效培养学生问题解决的能力,形成协作探究的意识,以及学会合理利用几何画板进行数学探究发现的方法。在协作探究环节,教师适度诱导,同时也使学生独立思考,多进行自主交流,教师只作为普通的一员参与活动,关键时辅以必要的质疑、点拨、补充,点到为止尤其关键。同时,学生在协作探究的过程中或许会得到许多“副产品”,教师恰当地点评,鼓励学生多思考、多探究、多质疑,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精神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与案例

【实例研读】

声音素材的获取和制作

高二年级《信息技术》有一节课关于“声音素材的获取方法和制作”,具体涉及录音软件的使用、声音的录制以及对声音如何进行简单编辑等问题的解决。刘亦菁老师在上课一开始为学生演示了一个典型的带声音的作品:卜桦的FLASH作品《猫》。该FLASH从头至尾只用了一首乐曲,即电影《末代皇帝》中的一首插曲,但是它随着FLASH故事情节的发展,乐曲的快慢、高低节奏也跟着发生变化,起到了很好的烘托主题的作用。学生通过观看作品《猫》,体味到音乐的魅力,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接下来,刘老师为学生布置任务:作品中的音乐是如何采集到的?作者又是如何使这段乐曲随着故事节的发展节奏随之变化

信息化教学设计说课稿例

说课讲解稿 随着科技的进步,汽车维护和保养技术已经成为一个新的学科,而我今天所说的课题就是火花塞的检查与更换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与学法,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教学反思这六个方面与大家共同分享。 教材分析 首先说教材分析,该课程定位适用于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学生,该课程特点是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该课程为同学们将来从事汽车维修行业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和实践依据。本次课选自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由熊文、曾有为主编的《汽车电气设备构造与维修》一书。其中项目四任务二为本次课的学习内容。 针对本次课的内容以及知识结构,我所设定的教学目标重点突出,难度适中,具有较高的针对性和较强的实用性。通过实践让学生掌握火花塞的拆卸以及调整、更换的方法,同时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信息处理,制定角色以及自我评价,接受他人评价的能力,提高同学在汽车维修行业服务能力和适应岗位角色。 为了更好的实现教学目标本次课我会重点引领同学们学习火花塞的基本结构,以及火花塞的拆卸方法,突破火花塞更换的标准以及火花塞间隙调整更换的难点。 学情分析 本次课我所面对的是15级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中职生。同学们头脑灵活,思维敏捷,具有较强的探究欲,学习过发动机构造,汽车维护以及汽车电工电子等专业课程。具备一定的发动机以及电路知识。但是对于拆装步骤比较粗心以及对元件是否需要更换的标准没有定性的认识。 教法与学法 为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本次课我将采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同时附之以任务驱动法,角色扮演法,示范演示法,分组讨论法来丰富课堂教学。而同学们则通过模拟场景法,合作探究法,实践动手等方法来完成本次理实一体化的学习任

2014年徐州市职业学校信息化教学大赛

关于举办2014年徐州市职业学校 信息化教学大赛的通知 各县(市、区)教育(文教体)局,各职业学校: 为了提高教师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和信息化教学水平,促进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广泛应用,以现代信息技术带动职业教育现代化,经研究决定,举办2014年徐州市职业学校信息化教学大赛。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比赛时间 2014年5月中旬,具体时间、地点另行通知。 二、比赛项目 (1)信息化教学设计比赛。 设语文组、公共艺术课程组、石油化工专业类组、医药卫生专业类组、公共管理与服务专业类组、综合组(非国赛项目组)。 (2)信息化课堂教学比赛。 参赛内容不限课程和专业。 (3)信息化实训教学比赛。 设“声光实用型竞赛抢答器的制作与调试”、“建筑桁架模型设计”两个教学内容组。 三、赛项要求 1.信息化教学设计比赛。

本赛项重点考察教师充分、合理运用信息技术、数字资源和信息化教学环境,突出教学重点,解决教学难点,系统优化教学过程,完成特定教学任务的能力。 (1)教学设计应基于现代教育思想和教学理念,科学、合理、巧妙地安排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和要素,在教师角色、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互动方式、考核与评价等方面有所创新。 (2)教学设计可针对1-2课时、一个教学单元或一个任务模块的教学内容进行设计。 (3)参赛作品应是参赛教师原创,已用于课堂教学(含实训场所、网络环境等),教学应用效果突出,没有知识产权异议和纠纷。 (4)可以个人或团体的名义报名。以团体名义报名的,团队成员须为同一职业院校在职教师,成员不超过3人。 2.信息化课堂教学比赛。 本赛项重点考察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数字资源或教学平台完成教学任务的能力与教学效果。 (1)参赛作品应在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基础上,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创设学习环境,改进教学方式,实施课堂教学。 (2)所选的教学内容应相对独立、完整,可以是一节完整的课堂教学内容,也可以是某个知识点或者技能点的学习(训练)内容,教学时长不超过45分钟。

[信息化教学设计案例]小学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案语文

[信息化教学设计案例]小学信息化教 学设计方案语文 【--个人简历模板】 “资源管理器”说课稿 一、说教材分析 本节课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资源管理器的功能很强大,使用方便,可用于查看系统文件和资源,完成对文件的多种操作。本节是第二章的重点,应要求学生能熟练操作,为以后的学习打下较好的基矗 如何进行科学地处理:结合多媒体课件的演示,给学生一个直观的印象,帮助学生掌握对资源管理器功能的应用,并在讲课的过程中让学生参与实践操作,从而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积极性。 现在大力提倡和进行素质教育,老师仅仅是课堂的主导,而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老师要培养学生自己学习和大胆思维的

能力。学生自己学习并不代表放任学生而老师撒手不管,而是要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本节课让他们用上一课总结要点的方法自己总结要点,让他们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并发表自己的看法,最后老师提出自己的认识和大家探讨。不能仅看到老师是主导的一方面,也要看到学生是主体;也不能仅看到学生是主体,而忽略老师是主导。两方面都重要。本节采用多媒体课件演示、讲解、练习的方法,教学中多举例,对于文件的有关概念不必过多地讲解理论,重在操作。 二、说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明白资源管理器的重要位置和强大功能。 2、了解资源管理器窗口的结构。 3、了解磁盘管理的方法(磁盘扫描、磁盘碎片整理)。能力培养目标: 1、掌握文件的有关操作(创建文件夹,移动和复制文件、文件夹,重命名,删除文件,创建快捷方式)。

2、掌握查找文件的基本方法。 思想教育目标: 1、引导学生学会学习计算机知识的方法,通过总结、归纳、操作,提高学习效果。 2、培养学生的开放性思维,通过讨论和实践,使学生积极参与,提高自学能力。 三、说教学方法 1.说教法运用 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和当前素质教育的要求,运用问题启发、任务驱动、讲练结合、分组合作、精讲—演示、学生自 主探究等多种教学方法,从而达到让学生多动手、多思考、多实践,使学生了解、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信息化教学设计模式(共5篇)

篇一:信息化教学设计模式 信息化教学设计模式 模式之一讲授——演示型模式:有的教材内容比较抽象,对初中学生来讲难度较大,根据“行为主义理论”学习是刺激与反应的联结,因此宜采用讲授——演示型模式,它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将抽像的自然知识变得直观,将不可视的现象呈现在眼前。通过视觉、听觉等器官的不断刺激,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有效地促进学生认知的发展并提高教学效率。 模式之二自学——个别学习型模式:基于认知心理学理论和人本主义理论,对于教材中一些学生平常感性认识较多的、简单易懂的内容,教师完全可以按照教学目标制作成分层次的、交互性强的课件,让学生通过网络,利用课件自学自查,及时反馈。教师巡视,辅导答疑。课后通过教师主页的在线问题及留言簿使个别化学习延伸至课外,使团材施教成为现实。如:一些动植物基本形态的学习、内燃机的构造及工作程序等。 模式之三任务——协作式模型: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景、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和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因此,在不脱离教材的前提下对学知识以一个明确的学习任务为驱动,利用网络以及多媒体等相关技术,由学生通过彼此合作,以达到学习、掌握教学内容的过程。如:学习内燃机,以召开推销会的形式,分别扮演柴油机生产商、汽油机生产商、能源专家、史学家来进行讲述。在任务的驱动下,小组同学积极协作顺利的完成任务,效果很好。 模式之四问题——探索型模式:将教学中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布置下去让学生自己去查找相关的信息,通过主体性、探索性、创造性的解决问题过程,将多个学科的知识、学问性知识和体验性知识、课内与课外、学校与社会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身心和谐统一地发展。应用于考查学生学习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如:摩擦单元学习中,拟定“增大及减小磨擦的方法和实例”这个问题,学生分组,利用网络这个庞大的信息资源库接合生活中的磨擦的实例,查找、收集信息,将信息加以整理,通过演示文稿输出学习成果,在课堂上相互交流,共享集体智慧。 模式之五交流——讨论型模式:学生在课堂上就某个问题展开讨论,通过面对面的交流或网络上的在线问答,在教师有目的地引导讨论向深层次发展,学生从中获得知识的过程。利用网络,此模式可成为课堂教学的延伸。适用问题——探索型模式下的交流及课堂上出现争议的话题。磨擦单元的交流汇报课上,各小组边积极展示自己的作品边对其他组的实例或见解提出异议、讨论。这样的学习气氛,能极大地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使学生学得主动、学得有效。 篇二:信息化教学设计模式 信息化教学设计模式 模式之一讲授——演示型模式:有的教材内容比较抽象,对初中学生来讲难度较大,根据“行为主义理论”学习是刺激与反应的联结,因此宜采用讲授——演示型模式,它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将抽像的自然知识变得直观,将不可视的现象呈现在眼前。通过视觉、听觉等器官的不断刺激,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有效地促进学生认知的发展并提高教学效率。 模式之二自学——个别学习型模式:基于认知心理学理论和人本主义理论,对于教材中一些学生平常感性认识较多的、简单易懂的内容,教师完全可以按照教学目标制作成分层次的、交互性强的课件,让学生通过网络,利用课件自学自查,及时反馈。教师巡视,辅导答疑。课后通过教师主页的在线问题及留言簿使个别化学习延伸至课外,使团材施教成为现实。如:一些动植物基本形态的学习、内燃机的构造及工作程序等。 模式之三任务——协作式模型: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景、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和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因此,在不脱离教材的前提下对学知识以一个明确的学习任务为驱动,利用网络以及多媒体等相关技术,由

信息化教学设计讲解稿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要讲解的实训教学为《凸轮轴的检测》,我讲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讲解: 首先为教学分析: 《凸轮轴的检测》是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中的一个实训项目。用时3课时。 授课的对象为汽修专业一年级一班的学生,该班学生的学习基础差,学习习惯较差,善于使用手机、电脑,对QQ、微信操作熟练。前期已经掌握凸轮轴检测的相关理论知识,但尚未进行实际操作。 根据专业教学标准,岗位职业能力要求,以及学情确定的三维教学目标为: 其中教学重点为规范、熟练的进行凸轮轴轴颈失圆度、凸轮桃尖高度、轴颈直径的检测。教学难点为检测的规范性和准确性。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制定的教学策略为 课前,课后,利用QQ、微信与学生互动交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课上,利用学生喜爱的手机、电脑辅助教学,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利用仿真软件模拟,教师现场演示,学生实训,实现“做中教,做中学”,降低学习难度。通过小组合作,创造轻松、自主的学习环境。对学生表现,及时评价、表扬,以激励学生学习。实现学、教、练、评深度融合,提高教与学的效率。 为了让学生掌握重点,突破难点,采取的策略为,一是利用仿真软件引导;二是教师现场演示;三是学生对照微课练习;四是小组合作探究;五是教师一对一指导。 具体的教学过程 分为课前预习,课堂实施,课后提升三个环节。 课前我将本次课所涉及到的相关知识上传到QQ学习群中,在群中与学生交流,引导学习。要求学生把学习情况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发送到群中,以便了解学生学习情况。 课上,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我将3课时的课堂实施过程,划分为7个环节。 环节一,实训导入 通过情景短视频,提出问题。 而后回顾凸轮轴检测的相关理论知识,提出实训任务。 环节二,模拟实训 首先,教师模拟示范操作过程、讲解要点。 而后学生通过模拟操作熟悉操作过程、要点。在此期间教师随机调取学生的模拟软件作业表查看学生学习情况,并对学生进行一对一指导。 环节三,教师演示 教师现场演示规范的操作过程,同时投影播放事前录制的操作微课 环节四,分步练习 教师将操作微课发送到学习群中,学生手机下载后,对照微课,一步步反复练习,逐步掌握操作过程,规范操作要点。 在此期间,教师巡视全场,对个别学生手把手教学。 环节五,小组合作 在此环节,将全班学生分为8个组,分配待检凸轮轴。向每个组发放实训工单,给出凸轮轴的各项标准值和使用极限值,让每组学生,检测判断凸轮轴是否合格。 每组学生一起互相帮助,规范动作,完成实训工单。教师查看全场,帮助检测有误的小组查找问题,提高检测的准确性。 环节六,成果展示 每组学生将检测工单分享到学习群中,并请小组代表上台分享。 1 / 2

信息化教学设计模板

信息化教学设计模板

表格内容说明: 一、学习目标与任务的确定

1.学习目标描述 按照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描述 2.学习内容与学习任务说明 包括学习内容的选择、学习形式的确定、学习结果的描述、学习重点及难点的分析3.问题设计 精心设计的问题要能激发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思考所学的内容 二、学习者特征分析 说明学生的学习特点、学习习惯、学习交往特点等。 三、学习环境选择与学习资源设计 1.学习环境的选择 网络学习环境包括:WEB教室、校园网络、城域网络、因特网等。 2.学习资源的设计 学习资源是指经过数字化处理,可以在网络环境下运行的,并能在线阅读,实现共享的多媒体学习材料。 学习资源的类型包括: 网络课件:适用于知识点的辅助教学 网络课程:整门课程的教学 专题学习网站:某一专题的学习和研讨 案例库:典型个案的分析 题库:单元或课程的练习测试等等。 3.学习资源内容简要说明 简要说明每个学习资源的名称、网址及主要内容。网络学习资源的设计必须符合以下四点要求: 具备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提供良好的学习交互功能;进行直观友好的界面设计;提供活泼生动的教学策略。 四、学习情境的创设 1.学习情境的类型 情境的类型包括真实性情境、问题性情境和虚拟性情境或其他。 2.学习情境的设计 情境创设是指创设有利于对主题意义理解的情境。情境创设必须反映出新旧知识的联系;能够促进学生的思维联想;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重组和改造;能够帮助学生知识的同化和顺应。此处要对所选择的某一情境类型做一简要描述 五、学习活动的组织 学习活动的组织包括自主学习的设计、协作学习的设计和教学结构流程的设计等内容。 1.自主学习的设计:支架式学习、抛锚式学习和随机进入式学习 支架式学习:是指围绕事先确定的学习主题,建立一个概念框架,框架的建立应遵循维果斯基的“最邻近发展区”理论,且要因人而异,通过概念框架把学生的智力发展从一个水平引到一个更高水平,就像沿着脚手架那样一步步向上攀升。 抛锚式学习:指根据学习主题在相关的实际情境中选定某个典型的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对给定问题进行假设,通过查询各种信息资料和逻辑推理对假设进行论证,根据论证的结果制定解决问题的计划,实施该计划并根据实施过程中的反馈,补充和完善原有认识。 随机进入式学习:指首先确定学习主题,创设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表现学习主题的各种情境,学生在自主探索过程中随意进入其中任意一种情境去学习。 2.协作学习的设计:竞争、辩论、伙伴、问题解决和角色扮演

优秀信息化教学设计案例[信息化教学大赛]

优秀信息化教学设计案例[信息化教学大赛] 镇江高职[xx]22号 关于举办xx年信息化教学大赛 __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xx-2020年)》和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推动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促进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广泛应用,提高教师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和信息化教学水平,提高学校教学质量和效益,经校长室研究决定于xx年12月至xx年3月举办“镇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信息化教学大赛”。现将有关大赛事项通知如下: 一、大赛组织 1.组织委员会 主任:杨新 副主任:吴巍、仲梅娟、郭明康、朱俊虎、许大宏、杨建明 2.大赛办公室成员 阎朝荣、马殷春、王影、徐健锐、徐磊、赵铮、师平、丁严、孙福俊、米安梅、赵兰芳、凌贻清、戴昀、胡娟、陈平、侯月平、陈俊、施琴、石鑫、徐蓓、王璐璐、王孟霜

3.大赛承办部门 教科处、信息处、师资处联合承办二、参赛项目 项目1:多媒体教学软件比赛;项目2:信息化教学设计比赛; 项目3:计算机网络技术信息化教学设计比赛。三、参赛对象及参赛形式(一)参赛对象 1.多媒体教学软件比赛 专业教研室以系部名义汇总后上报,文化课以教研室名义汇总后上报,每个教研室至少上报两件作品。 2.信息化教学设计比赛 35周岁(含35周岁,指1977年1月1日以后出生)以下青年教师必须参加,列入 教师教学常规考核和青年教师135考核;鼓励35周岁以上教师参加。

3.计算机网络技术信息化教学设计比赛计算机教研室教师参加。(二)参赛形式 除多媒体教学软件可团体参加(至多4人),其他两项均是个人参加。四、参赛作品要求 (一)多媒体教学软件 此项目考核参赛者根据单元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搜集信息、组织信息及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能力。现场答辩阶段,参赛者展示自主研制或参与研制的多媒体教学软件,并对该软件的创新点、辅助教学作用和使用效果进行阐述。 1.参赛软件应是针对一个相对完整的教学单元内容设计开发的软件,或者是某一多媒体教学软件的一个完整部分,可为模拟仿真软件、多媒体教学课件、学生自主学习软件、网络课程等,能够脱离平台运行。 2.参赛软件应能实现助教、助学功能,有明确的导航,界面统一,支持人机交互、界面操作,可为单机版或网络版,其软件开发平台和制作工具、风格形式不限。

完整版信息化教学设计教案

2011年“神州数码杯”全国中等职业学校信息化教学大赛 信息化教学设计 设计摘 教学题《山居秋暝 语学时安课201 所选教语文出版赵大鹏主《语文(基础模块)上 设计依 依语文课程标学习者特征分现代教育技术理建构主义学习理创设一个融多种信息化手段和教法学法于一体的情境性社会性课堂环境引导生从感受秋天入手主动从直观可感的秋景走入诗中再通过拓展迁移环节将生从诗中带回生活,完成对生活的思考和审美情趣的提升 一、学习目标与内 .学习目 )知识与技能:诵读品味诗歌,体会古诗音韵、节奏之美;掌握诗中情景交的写作手法 )过程与手段:采用音、视频、校园学习平台等信息化手段,将平淡的文字化成音、色、意巨美的画卷,展现蕴含着丰富的“美”的资源的语文教实现学助教功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从感受生活升华为思考生活,实现对审美情和心灵的塑造 .学习内

2011年“神州数码杯”全国中等职业学校信息化教学大赛 )教材分析:本课选自《语文》基础模块上册第五单元唐宋诗词单元。该单元(课,前课是宋词五首,后课是唐诗六首。本课是唐诗六首中的最后一首共是大诗人王维的代表作,完美地体现其“诗中有画”艺术风格的作品“最美意境合作协同方式以小组为单位展学习形式开展小组竞赛“最美男声(女声”评比,按照评价标准采用多元评价方式)学习结果:使学生从感受生活升华为思考生活,完成对生活的审美情趣和灵的塑造.学习重点及难教学重点1掌握诵读方法,在诵读中感受诗歌音韵美 学习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理解作者寄托的理想精神追求2教学难点:鉴赏诗歌意境,体会王维的诗歌风格 .问题设情的关系,请学生-引导学生思索画—语—“我的秋天我做主”环节摄“秋之景”照片,表达诗中意境请体会诗中韵脚、节奏“诗之声”环节诗中描绘了哪些景物“诗之意”环节?“一切景语皆情语,全诗通过对秋景的描绘,表达了 用哪句话来概括人何种心哪位同学的作品最准确的表达了诗中意境环节“诗之为主题设计居室如果你被要求以“秋韵“我的生活我的创作”环节你想通过哪些具体的物来营造情境?我们为什么在公园里漫步,而不在嘈杂的 场二、学习者特征分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级的学生教学对象是室内装潢艺术设计专201欢竞争、有好胜心理,也喜欢信息化媒体,乐于接受感性的、直观的学习方式。学2 2011年“神州数码杯”全国中等职业学校信息化教学大赛生对古诗的认知规律是:首,中学学生

(信息化知识)信息化教学设计与实践

(信息化知识)信息化教学 设计与实践

第四章信息化教学设计与实践 核心概念 教学设计 信息化教学设计 信息化教学模式 学习目标 1、准确把握教学设计和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内涵; 2、掌握教学设计的基本原理,并初步具有应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和解决教学问题的能力; 3、掌握学习需要分析、学习者分析、学习内容分析和目标的分析与确定、教学策略的制定、教学媒体的选择和利用以及教学设计成果评价的基本方法; 4、掌握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基本方法,并能根据其方法分析教学问题,编写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案,以解决实际的教学问题; 5、掌握信息化教学模式的典型模式与结构,并能够将不同模式运用于教学实践之中。【知识概览】

第一节教学设计概述 【实例研读】 语文教学设计——《风筝》 教师运用多媒体网络资源及利用图书馆馆藏资料作为教学资源。采用总-分-总的思路安排教学步骤,以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为原则,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创新学习。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为目标,针对课文的内容特点和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选择和组织教学方法。直观教学法激情引趣,朗读法感知文本,圈画法品味重要词句,创设问题情境法来启迪思考;“自主质疑、合作探究、讨论表演”等多种训练手段渗透在课堂教学中。 教学上安排两节课的时间,第一课时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积累文中重点词语,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提出疑难问题;第二课时多角度、有创意地探究疑难问题和理解主旨。并分别给学生和教师安排了课前准备。第一课时:首先,导入新课,简介作品。播放歌曲让学生互谈感受,以引入正课,并对鲁迅及作品作介绍。然后,整体感知,朗读思考。检查预习,订正字词,听读课文并感知。课件显示问题组,学生讨论回答,学生间相互评论、补充。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和课文内容进行小结。前两项任务完成后,自读课文,理清思路。采用师生共读共论的方式,明确讨论的顺序:看风筝——忆风筝——议风筝。接下来,自主质疑,合作探究。以学生与作品对话和学生与学生对话两种方式进行。最后,布置作业,课外拓展。让学生网上搜索并阅读《风筝》赏析作品;准备课后练习一、二。第二课时:首先,精读课文,品味语句。教师设置四个问题情境,通过朗读课文,深入理解文章内容。然后,体验反思,合作表演。学生与作者对话,采用角色扮演和想象虚拟空间的形式,穿越历史,通过与文中人物对话,加深主题的理解。以师生与作者对话,以四人小组讨论的形式,理解作者蕴含在文章中的思想感情,尝试归纳出本文的主旨。教师分别给出主题讨论提示和

2017年领航杯江苏信息化教学能手大赛课堂教学设计表

2017年“领航杯”江苏省信息化教学能手大 赛课堂教学设计表 执教教师陈瑛单位吕叔湘中学课题《金岳霖先生》 年级高一学科语文 1 课时第1 教时 教学目标 1.鉴赏细节,体会金岳霖先生独特的人格魅力。 2.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平实语言背后的情感。 教学重点鉴赏细节,体会金岳霖先生独特的人格魅力。 教学难点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平实语言背后的情感。 教具、教学 环境准备 触控式一体机、平板电脑(能同时供学生25台平板电脑上网)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师活动 学生 活动设计意图 时 间 陈瑛,吕叔湘中学语文教师,镇江市教学骨干,丹阳市青年名师班成员。为人平易近人,深受学生爱戴。先后获得过丹阳市青年教师比武二等奖,丹阳市评优课一等奖,镇江市优质课大赛一等奖,江苏省评优课二等奖。曾获吕叔湘中学首届优秀青年教师,丹阳市高中教育先进工作者的称号。

一、导入新课 以初中所学的朱自清 先生的散文《背影》导入 朗读选文片段谈谈自己对 选文片段的 认识。 引导学生感知细节 描写对文学作品的 重要性。 1 分 钟 二、初识先生抓文眼——“有趣”提问:请用文本 中的一个词语概 括金先生给你留 下的最初印象。 在课前预习 的基础上说 出自己对金 岳霖先生的 直观感受。 锻炼学生从文本中 准确、快速提炼信 息的能力。 1 分 钟 三、走近先生1.你欣赏文本中哪一处 “有趣”的细节描写?说 说你的理由。 2.重点研习文本第11段。 1.教师针对学生 发言,进行点评。 2. 教师示范分 析,通过抓住文 本中的关键词, 体会金岳霖先生 有趣之外的另一 面(重情)。 1.学生自由发 言 2.依据教师示 例,赏析文段 中其它关键 词语。 阅读汪曾祺先生的 散文,细读体味作 者精准的语言表达 是不可或缺的环 节。 1 5 分 钟 四、再识先生再读文本的第二自然段, 感知汪曾祺先生朴实文字 背后的情感。 提出问题:走进 这段文字,除了 “怪”以外,你还能 品味出金岳霖先 生的什么特点? 1.自由朗读 2.两人一组合 作讨论。 鉴赏的过程不应该 停留于细节表层, 对事物的感悟因人 而异,要鼓励学生 读出自己的见解。 我们只有读透文字 的表层,才能读出 文字的张力、情感 意蕴。 7 分 钟

信息化教学教案(讲稿)

信息化教学设计(讲义稿) 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洪新华 ◆容提纲 ?信息化教学设计的价值取向 ?信息化教学设计概述及涵 ?信息化教学设计要素和方法 ?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实施案例 一、信息化教学设计的价值取向 1.1政治需要层面 ◆“实现教育信息化手段是要充分利用和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优势;途径、方法则是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 ◆明确提出:到2020年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水平的框架: 1.提升学校信息化建设基本配置与应用水平; 2.学校教育教学方式变革取得突破; 3.信息化环境下的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全面提升,主要维度包括:使用信息技术学习的意愿;运用信息技术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健康使用信息技术的自律性(信息素养)。 ◆教育信息化是国家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育领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质量、实现教育管理现代化的过程,是教育理念、手段和模式的一场深刻变革,也是提高全民素质、增强创新能力和竞争力的重要战略,对教育改革和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

——《省教育信息化中长期发展规划(2013-2020年)》 1.2社会发展层面 ◆信息科技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也改变着我们的教育。随着信息时代、创感时代的到来,技术日新月异、知识突飞猛进、信息指数增长,它必将会给我们的教育教学的带来革命性的变化。柯达的衰亡、阿里巴巴神话、翻转课堂、可汗学院、2011慕课(MOOC)元年,被誉为“印刷术”发明以来教育最大的革新,呈现“未来教育”的曙光! 在创新的世界中,不进则退,慢进也退。“中国教育再不变革,中国人种将会退化!”这可不是危言耸听!历史再次给予我们选择的机会,现代信息技术对教育产生了强烈的影响,对教育者提出了更高更难的要求! ◆我们要努力寻找理想教育的“马屁股”(教师的思维惯性,隐理论)。 ◆21世纪,人们的物质生活在发展到相对丰富的水平后更多的将注意力转移到对物质的审美上。众所周知的美国苹果公司,他们不断开发出的Macbook、iPod、iPhone和iPad等知名产品,受到全球的热烈追捧。正是因为他们不断创新,研发出高科技的产品,让其他国际生产同种数码商品的公司望尘莫及。2015年,无人汽车将被允许上路,2028年,工作岗位将被机器人取代……美国人在做什么,他们在用右脑,让亚洲人做左脑(即“路径依赖”)的事情,一种新型的殖民革命在悄然发生。这意味着左脑统治的思维方式的“信息时代”即将过去,取而代之的将是一个全新的注重右脑的、综合的、创造性的“创感时代”。

最新完整版信息化教学设计案例A

信息化教学设计案例 一、学习目标与任务的确定 1 .学习目标描述用可观察行为动词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描述。 2 .学习内容与学习任务说明包括学习内容的选择、学习形式的确定、学习结果的描述、学习重点及难点的分析。 3 .问题设计精心设计的问题要能激发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思考所学的内容。 二、学习者特征分析说明学生的一般特征、入门技能、学习风格等。 三、学习环境选择与学习资源设计 1 .学习环境的选择学习环境包括:简易多媒体教室、交互式电子白板、多媒体网络教室、移动学习环境等。 2 .学习资源的应用学习资源是指经过数字化处理,可以在网络环境下运行的,并能在线阅读,实现共享的多媒体学习材料。 ( 1 )学习资源的类型包括:网络课件:适用于知识点的辅助教学网络课程:整门课程的教学专题学习网站:某一专题的学习和研讨案例库:典型个案的分析题库:单元或课程的练习测试等等。 ( 2 )学习资源内容要点及来源简要说明每个学习资源的名称、网址及主要内容。 ( 3 )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分为:a. 提供事实,建立经验;b.

创设情境,引发动机;c. 举例验证,建立概念;d. 提供示范,正确操作;e. 呈现过程,形成表象;f. 演绎原理,启发思维;g. 设难置疑,引起思辨;h. 展示事例,开阔视野;i. 欣赏审美,陶冶情操;j. 归纳总结,复习巩固;k. 自定义。 ( 4 )媒体的使用方式包括:a. 设疑—播放—讲解;b. 设疑—播放—讨论;c. 讲解—播放—概括;d. 讲解—播放—举例;e . 播放—提问—讲解;f. 播放—讨论—总结;g. 边播放、边讲解;h. 边播放、边议论;i. 学习者自己操作媒体进行学习;j. 自定义。 四、学习情境的创设 1 .学习情境的类型情境的类型包括真实性情境、问题性情境和虚拟性情境或其他。 2 .学习情境的设计情境创设是指创设有利于对主题意义理解的情境。情境创设必须反映出新旧知识的联系;能够促进学生的思维联想;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重组和改造;能够帮助学生知识的同化和顺应。此处要对所选择的某一情境类型做一简要描述。 五、学习活动的组织 学习活动的组织包括自主学习的设计、协作学习的设计和教学结构流程的设计等内容。 1 .自主学习的设计:支架式学习、抛锚式学习和随机进入式学习支架式学习:是指围绕事先确定的学习主题,建立一个概念框架,框架的建立应遵循维果斯基的“最邻近发展区”理论,且要因人而异,通过概念框架把学生的智力发展从一个水平引到一个更高水平,就像

全国信息化教学比赛一等奖说课稿

《The Rules of Gift Giving》 送礼之道 说课稿

目录 一、教学设计 (1) (一)教学背景 (1) (二)教学内容 (1) (三)教学目标 (1) (四)教学重难点 (1) (五)学情分析 (2) (六)教学手段 (2) (七)教学策略 (2) 二、教学实施 (2) (一)课前准备 (2) (二)课上实施 (3) (三)课后延伸 (5) (四)考核评价 (6) 三、教学效果 (6) 四、特色创新 (6) (一)教学特色 (6) (二)教学创新 (6)

《 各位专家,大家好! 本次教学设计的主题是The Rules of Gift Giving 。我将这四个方面进行介绍:1、教学设计,2、教学实施,3、教学效果,4、特色创新 一、教学设计 (一)教学背景 《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指出,高职英语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在职场环境下运用英语的基本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和跨文化交际意识。 赠送礼品是学生未来职场常见商务活动。了解中西方送礼文化差异,掌握送礼相关的语言表达有利于提高学生未来职场竞争力。 (二)教学内容 本次课选取新标准高职公共英语系列教材、普通高等教育国家级规划教材《实用综合教程1》第三单元Gifts 听说任务The Rules of Gift Giving 为教学内容,学时两课时。 (三)教学目标 基于教学内容和学情分析,确立本次课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养目标。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为送礼场景下的语言综合应用,难点为中西方职场送礼文化差异。

(五)学情分析 本课程面向我院国际贸易专业大一学生。前置课程为高中《英语》,后置课程为《外贸英语》,本课程以语言学习为基础,融入职场元素,承前启后,为后续专业英语课程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我院国际贸易专业学生英语基础较为薄弱,词汇量在1500左右,学习主动性不高,但未来外贸工作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英语能力。另外,学生普遍对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具有浓厚的兴趣。因此,本课程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激发学生英语学习兴趣,提高英语综合应用能力。 (六)教学手段 本次课使用的信息化教学手段包括:网络教学平台、教学资源库、英语学习APP、微课程、微信群、视频、录屏软件等。 (七)教学策略 本次课主要使用任务驱动法、情境模拟法、小组合作探究法和讲授法等教学方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手段,展开“课前准备、课上实施、课后延伸”的教学过程,完成课堂教学任务。 二、教学实施 接下来,我将从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对教学过程进行说明。 (一)课前准备 课前阶段,教师在教学平台“课堂派”中发布预习指令,要求学生利用手机APP有道词典自主学习主题相关词汇。这是教师在课堂派中发布的词汇预习指令。另外,教师创设情境:李明准备上门拜访一美国客户,因不知送何礼物向朋友莎莉寻求帮助。根据该情境,学生分组录制对话视频并上传到“课堂派”。这是教师在教学平台中发布的情境。 预习指令1:自主学习词汇预习指令2:编制情景对话

信息化教学设计案例

信息化教学设计案例 设计者冯杨 案例摘要 本课要求学生从教师提供的短片《十面埋伏》和教材配套光盘中声音、视频, 让学生初步感受一下多媒体。 一、学习目标与任务 1. 学习目标描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知识与技能:~1、掌握多媒体的基本特征 2、 培养学生获取、加工、多媒体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学生自己感受并收集声音、视频等媒体,利用信息技术知识对教师提供的 素材进行加工处理; 2、 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 提高学生欣赏能力,并能对他人收集的媒体做出正确的评价。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 生的欣赏能力和激发学生对现代媒体的兴趣。 2. 学习内容与学习任务说明(学习内容的选择、学习形式的确定、学习结果的描述、学习 重点及难点的分析) 教材上本单元要求学生知道多媒体就是多种媒体, 是融合了几种每体的交互式信息交流 和传播的载体。并学会一些简单的声音和视频的媒体处理技术以及演示文稿的制作方法。 单元的任务是学生学会一些简单的声音和视频的媒体处理技术以及演示文稿的制作方法, 课的任务是让学生初步感受媒体。 教学重点:1、多媒体的基本特征; 2、指导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说说多媒体技术有那些应用。 教学难点:声音和视频的处理 3. 问题设计(能激发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思考所学内容的问题) 欣赏短片(十面埋伏)师提问:片中都涉及到那 些媒体形式。 教师启发:张艺谋用他的智慧和创造力将中国的文化、 功夫表现的如此完美,那我们 也用我们的智慧说一说他都运用了那些媒体形式。 (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挑战精神) 多媒体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具体谈一谈多媒体技术有哪些应用。 二、学习者特征分析(说明学生的学习特点、学习习惯、学习交往特点等) 学生初步具有欣赏美的能力,有着较强的表现欲望和创新精神,希望自己的理解看法与 众不同,并能在全班同学面前展示和评价。对本单元所涉及到的多媒体知识有初步和了解和 认识。 三、学习环境选择与学习资源设计 教学题目 第三单元感受多媒体第一节感受媒体 所属学科 信息技术 学时安排 1课时 年级 七年级 所选教材 信息技术(天津市教育教学研究室 编著) 1、

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案

信息化教学设计 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

一、概述 《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是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三第六章第二节,是环境教育的一个重要教学内容。国际环境保护形势的发展和我国严峻的环境保护形势,迫切需要加强环境教育,环境教育是一种终身教育,每个人从小开始直到离开人世以前一直要接受环境教育。本节内容包括关注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保护生物多样性和可持续发展——人类的必然选择。涉及X围广,知识跨度大,生物圈中种群的数量非常之多,形态各异、结构复杂,生命现象表现丰富多彩,其使用价值也就更加多样化了,学习这节课学生不仅需要扩散思维、概括、综合能力,而且更需要学生的信息获取、处理和表达能力。 以往采用传统的讲授法教学,课堂上无法呈现丰富资料、无法创设交互情境、更无法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利用计算机信息存贮量大,处理迅速,方便的人机交互功能,提供了良好的个别化学习环境等优点,使学生能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理解能力和发展水平,调节学习进度和难度,实现因材施教。 二、教学目标分析 1. 知识目标 描述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及其原因,描述所熟悉的珍稀动物的生存现状。概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 2. 能力目标 (1)通过小组讨论,制定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主要方案,在“角色扮演” 活动中,培养学生收集资料、处理信息、口头表达、与人合作能力和XX思想;

(2)理解和学会处理在实施保护生物多样性过程中,所涉及到的重大问题及各种关系,发展解决实际问题的决策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辩论和协商怎样保护白头叶猴”的活动,使学生关注我国特有的珍稀动植物,进一步增强学生关爱生命、热爱祖国的情感,形成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参与意识和公民意识,真正把保护生物多样性付诸于行动上。 (2)健全法制观念,认识到保护生物多样性应全球合作,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理念。 (3)形成保护环境需要从我做起的意识。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习过人是生物圈的一员等知识,分析过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的实例,在本模块中也学习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在实际生活中也接触了生物多样性在减少,需要树立可持续性观点等知识。因此在教学中尽量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关注生态伦理的道德问题,形成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四、教学策略与设计 根据现代认知心理学的理论,本节教学应注重知识的条理性和结构化,强调与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相匹配,使其在原有认知结构基础上,通过计算机的辅助达到同化和顺应,从而形成新的认知结构。使CAI更注重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形成、学习策略的掌握和提供更多的个别化教学选择,强调教学的主体性,强调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 根据教材和学生的特点,结合教学目标,本课可采用的最好学习方法便

2016年江苏省高等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方案(信息化教学设计)

附件1 2016年江苏省高等职业院校 信息化教学大赛方案 2016年江苏省高等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由省教育厅主办,省高等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指导委员会和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承办,具体比赛方案如下: 一、奖项设置 大赛设单项奖和团体奖。单项奖按比赛项目分别设奖,一等奖占参赛总数的10%,二等奖占参赛总数的20%,三等奖占参赛总数的30%;团体奖设最佳组织奖若干。比赛获奖名单将经江苏教育网公示、省教育厅审定后公布。获奖的部分优秀作品将代表江苏参加2016年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 二、比赛项目 (一)信息化教学设计比赛 1.组别设置 (1)专业课程一组(生化与药品大类,材料与能源大类,环保、气象与安全大类) (2)专业课程二组(土建大类,水利大类) (3)专业课程三组(艺术设计传媒大类) (4)专业课程四组(公安大类,法律大类) (5)专业课程五组(农林牧渔大类,交通运输大类,资源

开发与测绘大类,制造大类,电子信息大类,轻纺食品大类)(6)专业课程六组(财经大类,医药卫生大类,旅游大类,公共事业大类,文化教育大类) (7)公共基础课程一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形势与政策)(8)公共基础课程二组(体育,计算机应用基础) (9)公共基础课程三组(其他公共基础课程) 2.赛项要求 本赛项重点考察教师充分、合理运用信息技术、数字资源和信息化教学环境,突出教学重点、解决教学难点,系统优化教学过程,展现完成特定教学任务的能力。 (1)教学设计应基于现代教育思想和教学理念,科学、合理、巧妙地安排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和要素,在教师角色、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互动方式、考核与评价等方面有所创新。 (2)教学设计可针对1-2课时、一个教学单元或一个任务模块的教学内容进行设计。已用于课堂教学,教学应用效果突出。 3.比赛办法 本赛项采取提交视频、会议评审的方式进行。主讲教师根据教学设计,录制不超过10分钟的讲解视频(录制软件不限,MP4格式),讲解教学设计、教学过程以及实际成效。 4.参赛名额 每校参赛作品各组不超过1项。 三、参赛要求

信息化教学设计心得体会

信息化教学设计心得体会 篇一:信息化教学设计心得 学习心得 通过任课教授短暂十天的认真讲解,使我对教学设计以及信息化教学设计等相关知识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信息化教学,是以现代教学理念为指导,以信息技术为支持,应用现代教学方法的教学。在信息化教学中,要求观念、组织、内容、模式、技术、评价、环境等一系列因素信息化。其研究主体对象是教学,中心词是教学,信息化是定语,指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完成更好的教学。 信息化教学模式明确以学生为中心,强调情境对信息化教学的重要作用,强调协作学习的关键作用,强调对学习环境的设计,强调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来支持“学”。教师只有充分认识到信息化教学模式的特点,才能更好地把握住信息化教学的特点,才能胜任信息化教学。信息化教学设计需要注意的点:首先,信息化教学设计需要注意信息资源的选择,如网站、多媒体资源库、课件等等;其次是教学情境的创设利用。再次信息化教学设计需要注意的是由“教”转变为“学”。最后是关注评价方式,及时评价可以有效获得教学成果,鼓励比打击更有成效。

以上便是我学习这门课的心得与体会,时间虽短,但老师却解决了我教学中的许多困惑,感谢老师和学员的关怀,谢谢!愿大家一切安好! 篇二:《信息化教学及教学设计》学习心得 《信息化教学及教学设计》学习心得信息化教学,是以现代教学理念为指导,以信息技术为支持,应用现代教学方法的教学。在信息化教学中,要求观念、组织、内容、模式、技术、评价、环境等一系列因素信息化。其研究主体对象是教学,中心词是教学,信息化是定语,指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完成更好的教学。 信息化教学模式明确以学生为中心,强调情境对信息化教学的重要作用,强调协作学习的关键作用,强调对学习环境的设计,强调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来支持“学”。教师只有充分认识到信息化教学模式的特点,才能更好地把握住信息化教学的特点,才能胜任信息化教学。 我利用假期的时间浏览了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网站,学习了全国优秀获奖教师对信息化教学设计的优秀作品,从中受益匪浅。结合所任教的科目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杨静老师《会计综合模拟实训》的优秀信息化教学设计,该课时结合学校相关会计软件实施,首先把教学内容整合,创新重构十二个教学内容,采用大量的视频、音频、图片、

信息化教学设计新部编版(讲稿)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信息化教学设计(讲义稿) 黄山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洪新华 ◆内容提纲 ?信息化教学设计的价值取向 ?信息化教学设计概述及内涵 ?信息化教学设计要素和方法 ?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实施案例 一、信息化教学设计的价值取向 1.1政治需要层面 ◆“实现教育信息化手段是要充分利用和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优势;途径、方法则是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 ◆明确提出:到2020年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水平的框架: 1.提升学校信息化建设基本配置与应用水平; 2.学校教育教学方式变革取得突破; 3.信息化环境下的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全面提升,主要维度包括:使用信息技术学习的意愿;运用信息技术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健康使用信息技术的自律性(信息素养)。 ◆教育信息化是国家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育领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质量、实现教育管理现代化的过程,是教育理念、手段和模式的一场深刻变革,也是提高全民素质、增强创新能力和安徽竞争力的重要战略,对教育改革和发展具有革命性影

响。——《安徽省教育信息化中长期发展规划(2013-2020年)》1.2社会发展层面 ◆信息科技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也改变着我们的教育。随着信息时代、创感时代的到来,技术日新月异、知识突飞猛进、信息指数增长,它必将会给我们的教育教学的带来革命性的变化。柯达的衰亡、阿里巴巴神话、翻转课堂、可汗学院、2011慕课(MOOC)元年,被誉为“印刷术”发明以来教育最大的革新,呈现“未来教育”的曙光! 在创新的世界中,不进则退,慢进也退。“中国教育再不变革,中国人种将会退化!”这可不是危言耸听!历史再次给予我们选择的机会,现代信息技术对教育产生了强烈的影响,对教育者提出了更高更难的要求! ◆我们要努力寻找理想教育的“马屁股”(教师的思维惯性,内隐理论)。 ◆21世纪,人们的物质生活在发展到相对丰富的水平后更多的将注意力转移到对物质的审美上。众所周知的美国苹果公司,他们不断开发出的Macbook、iPod、iPhone和iPad等知名产品,受到全球的热烈追捧。正是因为他们不断创新,研发出高科技的产品,让其他国际生产同种数码商品的公司望尘莫及。2015年,无人汽车将被允许上路,2028年,工作岗位将被机器人取代……美国人在做什么,他们在用右脑,让亚洲人做左脑(即“路径依赖”)的事情,一种新型的殖民革命在悄然发生。这意味着左脑统治的思维方式的“信息时代”即将过去,取而代之的将是一个全新的注重右脑的、综合的、创造性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