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我国农村社会保障问题研究

我国农村社会保障问题研究

我国农村社会保障问题研究
我国农村社会保障问题研究

网络教育本科毕业论文我国农村社会保障问题研究

作者:

学号:

专业:

学习中心:

指导教师:

二零一五年三月十日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农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加快建立覆盖农村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是保障农村居民的基本需求,也是促进社会公平,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的需要。由于我国目前正在建立的社会保障制度主要限于城镇地区,农村地区相对薄弱,农村社会保障长期滞后,还存在着制度不完善,保障意识落后,投入资金不够,职能管理不善等问题,如何建设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已成为十分紧迫且不可回避的重大课题。我们必须树立正确的发展理念,加快对农民保障的立法建设和提高管理水平,多渠道筹集社会保障基金,逐步提高农村社会保障水平,全面推进农村合作医疗建设,提高农村低保标准,完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本文主要论述了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

【关键词】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现状;存在问题;解决对策

引言 (4)

一、农村社会保障的概念和内容 (4)

(一)农村社会保障的概念 (4)

(二)农村社会保障的内容 (5)

二、我国农村社会保障的历史及现状 (6)

(一) 我国农村社会保障的历史演变 (6)

(二) 我国农村社会保障的现状 (7)

三、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分析 (8)

(一)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存在的主要问题 (8)

(二)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0)

四、完善我国农村社会保障的对策 (11)

(一)加强宣传力度,提高农民的自我保护意识 (11)

(二)提高农民收入水平 (11)

(三)加强农村社会保障立法 (11)

(四)统筹城乡社会保障一体化 (11)

结论 (12)

参考文献 (12)

致谢 (13)

引言

改革开放30 多年来,我国农村所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随着农村经济水平的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农村的各项事业也都得到了长足发展。但唯有我国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长期滞后,使广大农民群众无法享受平等社会保障的权利,他们的生老病死基本上只能由个人或家庭来承担。但是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农民的传统生活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农民现在面对着比以前更多的生产生活风险,传统家庭保障能力已退化。在这种情况下,如何进一步发展并完善我国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成为政府和社会迫切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全面实行了计划经济体制,农民享受到了以生产队为基础单位的集体所提供的社会保障,其特点是覆盖面广、保障水平低。随着20 世纪80 年代初进行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得集体经济几乎瓦解,这种微薄的集体经济保障也逐渐消失。从社会保障费的支出看,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的社会保障费支出只占总数的11%,而占人口以少部分城镇居民的社会保障费用支出却占到了总数的89%。同样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农村居民与城镇居民所享受的社会保障待遇可谓天差地别。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虽然我国居民的收入呈稳定增长态势,但城乡收入差距进一步拉大现象也更严重,农村社会保障的不全面和缺失就是造成收入差距持续拉大的原因之一,很多农民,尤其是贫困地区的农民因病致贫、因老返贫问题越来越突出。为解决这一问题,我国在部分地区已经建立了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主要包括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的试点。由于这种制度的实施正处于探索阶段,因此目前状况并不十分乐观。本文就是根据这种状况,提出问题和解决办法,希望能够对实践有所帮助。一、农村社会保障的概念和内容

(一)农村社会保障的概念

我国农村社会保障是国家为了保证农村社会成员个人及家庭的经济安全而提供必要的福利,通过立法实施的一项公共计划,其实质是实现部分社会财力的转移,帮助农村社会成员转移并规避各种风险。目前,在我国的农村家庭保障和

土地保障还在很大程度上代替着社会保障。家庭保障是指家庭成员之间、“亲戚”之间的相互帮助,是一种最原始的社会保障。土地保障是指农民把土地不仅作为生产资料,还作为生存保障资料,通过土地耕种的收益来维持生存。随着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功效初显,家庭规模缩小,人均可耕地减少,家庭保障和土地保障的功用在逐渐减弱,迫切需要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在我国,农村社会保障的概念并不完全统一,在学术界,主要有以下两种观点,一是农村社会保障是我国政府根据二元社会结构的实际,在广大农村实施的社会保障制度安排,尽管在其体系架构、条件机制和具体内容上都与城市社会保障存在很大差异,但是其作为社会政策的内涵限定了它是由国家采取立法并由政府机构组织实施、保护农民群体的基本权益的、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的、体现国家福利意志的经济社会制度;二是农村社会保障是国家或政府为了保持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对农民在年老、疾病、伤残、失业、遭遇灾害、面临生活困难的情况下,由政府和社会依法给予物质帮助,以保障农民的基本生活的一种社会保障。

(二)农村社会保障的内容

理论上,国外农村社会保障一般主要包括农业保险、农村社会保险、农村社会福利、农村社会救助四个方面。农业保险也称为农业生产保险,在我国,一般是指保险人为农业生产者在从事种植业和养殖业生产和初加工过程中,遭受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所造成的损失提供的经济补偿的保险保障制度。而在国外,特别是在发达国家,在农业保险项目上,采用的农业保险的概念还包括农业生产的劳动力及其家属的人身保险和农场上的其它物质财产保险。在美国、加拿大等国家举办的农作物保险不仅包括陆地种植物和水中养殖植物的保险,甚至还包括家畜家禽的保险。农业保险是农村社会保障的基础内容,是生产环节的重要风险补救机制。农村社会保险是指国家和社会依照法律,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形成专门的农村社会保险基金,对暂时或永久丧失劳动能力的农村社会成员提供物质上的帮助,以满足其基本的生活需求、医疗需求的社会保障制度。农村社会保险是较高层次的农村社会保障,是农村社会保障的核心内容之一;农村社会福利是指以国家或社会组织为主体,向农村全体公民或弱势居民提供旨在保证一定生活水平和可能提高其生活质量的资金和服务的社会制度,是为农村特殊对象和社区居民提供除社会救济和社会保险之外的保障措施与公益性事业。农村社会救助主要是

指国家或社会通过立法,采取强制手段对国民收入进行再分配,形成一种专门的消费基金,对农村无劳动能力和无生活来源,或因自然灾害等原因造成无法维持最低生活水平的农民给予适当的物质帮助和无偿救助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几农村社会救助是农村社会保障中最低层次的保障,使农村社会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最广泛最基本的农村社会保障项目,也是我国最早采用的一种农村社会保障形式,即最后一道“安全阀”。在农村社会保障的内容中,农业保险是对农民生产环节的风险进行转移与规避,由于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农业生产的风险应当由全社会共同承担,因而农业保险应成为农村社会保障的基本内容;农村社会保险是农村社会保障的核心,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等;农村社会救助包括扶贫、五保供养、救灾救济等等;农村社会福利包括福利企业、养老院、农村社区服务等等。就我国农村社会保障的内容而言,除了上述四大主要内容,农村社会保障还包括对军人、军烈属的优待安抚和农村补充保障。

二、我国农村社会保障的历史及现状

(一) 我国农村社会保障的历史演变

新中国成立以后,伴随着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土地改革运动的发展,以个体经济为基础、以农民家庭自我保障为主体、辅之以社会救济和优抚安置以及农民之间互助的传统农村社会保障逐步建立了起来。这一时期,政府颁布了有关农村社会保障的法律,建立了管理农村社会保障事业的机构,中国农村社会保障从法律上得以确立。尽管因为我国生产力水平较低,国力有限,农村社会保障是低水准的,在制度建设方面也存在着一些缺撼,但总的来说,这一时期的农村社会保障是比较适合当时的国情和生产力发展水平,而且覆盖范围广、收益面大,又有国家的积极参与,既注重了效率也兼顾了公平,因此,在国民经济与社会保障之间形成了一种比较好的良性互动关系;从1956年起,我国农村集体经济制度基本确立,1958年后农村人民公社时期国家曾多次规定:对生活发生困难的社员,经社员群众讨论和同意给予补助。享受补助的贫困户主要是全年收入不能维持基本生活的农户。而对那些集体经济比较薄弱的,集体无力补助的贫困户,则由国家给予适当救济。但是,由于人民公社的剧烈变动、“大跃进”以及“文化大革命”的冲击和影响,这个时期我国农村社会保障曾一度出现波折,甚至出现了停滞和倒退;1978年,我国农村开

始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一制度在中国农村的推行,从根本上解决了广大农民的温饱问题,极大地解放了农村的生产力,使农村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土地成为广大农民的生存保障和生活保障。这一时期农村社会保障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将农民的养老纳入社会保障的范畴。虽然受经济条件的限制,农村养老保障的水平还很低,覆盖面也很小,但是,将农民的养老纳入社会保障本身就是农村社会保障的一个重大突破,农村社会保障开始朝着更加健全完善的轨道发展;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建议》指出,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也明确提出要“适应人口老龄化、城镇化、就业方式多样化,逐步建立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慈善事业相衔接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二) 我国农村社会保障的现状

(1)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有待完善

2002年11月,党的十六大提出要在有条件的地方探索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使这一工作又逐步得到发展。之后党的十七大以及十七届三中全会贯彻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精神,要求探索建立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相结合的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并在2009年全面启动覆盖面为全国10%的县(市、区、旗)的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试点,以后逐步扩大试点,在全国普遍实施,以期在2020 年之前基本实现对农村适龄居民的全覆盖。迄今为止,我国的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已全部启动。全国除4个直辖市外,全国新农保试点县(市、区、旗)总数为320个。

(2)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初步建立

2003 年1 月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以彻底解决农民看病难的问题。该《意见》明确了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性质是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是在政府的组织、引导和支持下,由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党的十七大以及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巩固和发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提高筹资标准和财政补助水平,坚持大病住院保障为主、兼顾门诊医疗保障。

(3)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较为完善

2007 年,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在全国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通知》,从而大大的推动了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发展,自此,越来越多的贫困家庭被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畴,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覆盖面越来越大。2009 年全年,4759.3 万农村居民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比去年同期增加453.8 万人,全年累计农村低保资金为345.1亿元,增长率达50.89%。同时,最低保障的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平均保障水平由2007年的70元/月增长到100.8 元/月,这对贫困农民的生活水平是一个很大的改善。(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8) (4)农村社会救助取得显著成绩

目前我国农村的社会救助的重点主要放在五保供养以及济灾济贫的工作上。我国的五保供养制度始建于20世纪50年代,对于无劳动能力且无生活来源的老年、残疾或未满16 周围的村民,可享受“保吃、保穿、保医、保住、保葬”五保供养待遇。经过近60 年的发展,我国的五保供养制度在受保人数以及资金支出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高,目前,全国已有554.3 万农村居民得到政府五保救济,比去年同期增加 5.7 万人。几年来,随着中央对于农村贫困问题的重视,扶持力度逐渐加强,农村居民的生活进一步得到改善,临时救助制度正在建立健全,全年有61.3万农村人口享受了农村传统救济,503.1 万人次得到了农村临时救济。2000-2009 年,农村贫困标准由625 元提高到1196 元,贫困率由 3.5%降低到 2.7%。临时救助制度正在建立健全,全年有61.3 万农村人口享受了农村传统救济,503.1 万人次得到了农村临时救济。为城乡低保家庭、五保对象、享受国家抚恤补助的优抚对象和城乡老党员发放了一次性节日生活补贴,惠及7400 多万人。(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9)

三、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分析

(一)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存在的主要问题

(1) 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不完整

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应是有许多制度组成的完整体系,因此其规划和设计必须全盘考虑,统一进行。它的各项制度之间应该是互相联系、互相制约以及互相促进的关系,以此才能全面的更好的推进农村社会保障工作。目前,我国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缺乏一个统揽全局的部门来领导,导致体系建设缺乏整体规划与设

计,各项农村社保的组成因素在单纯的执行和发展,缺乏必要的联系与分工,使得各部分的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内部连带效应没有发挥出来,不利于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快速的有效建设。

(2)农村社会保障平均水平低且地域差距较大

社会保障制度是国家依法对国民收入进行分配和再分配,以保障其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权利的一种安全保障制度,因而应是惠及全体公民的,但长期以来,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保障对象一直都将农民排除在外,直到近年来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进程的不断发展,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构建才逐渐提上日程。并且农村社会保障的平均水平也很低,难以满足广大农民的实际生活需要。2009 年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月人均标准仅为100.8 元,新农合的住院报销比例为55%,也仅限于大病住院治疗,门诊医疗保障水平则远远低于这个比例。在生活水平和消费水平的日益高涨的今天,这样的保障水平显然过低,根本无法满足农民的基本生活需求。

(3)农村社会保障资金投入不均衡

相比较于城镇社会保障事业,农村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是长期滞后的。多年以来,社会保障资金长期向城市倾斜,原本不多的社会保障资金大多被用于城镇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造成农村社会保障资金的不足,而这些农村社会保障资金使用方面也是缺乏均衡性的。据统计,社会保险基金的收入和支出一直呈稳步上涨趋势。截止到2008 年底,城镇居民所享受的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五项社会保险基金支出分别为7390 亿元、2084 亿元、245 亿元、127 亿元、71 亿元,占社会保险基金支出总数的99%以上,农村居民所占的社会保险支出微乎其微。而在民政事业费用中,2008 年的民政事业费用支出为1712.3 亿元,所示,其中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支出222.3 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13.5%,农村传统救济支出7.2 亿元,农村五保供养支出76.7 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8.7%;用于农村社会保障事业的资金占到民政事业资金的22.03%,并且这一比例还有上涨趋势。由以上分析可知,农村社会保障资金的使用是以社会救济制度为主的,对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以及五保供养等支出比例很大,而对社会保险即农村养老保险的支出比例则很小,这种支出结构的不平衡不仅不利于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的建立与推广,并且对建立健全的农村社会保

障制度造成了很大障碍。(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9)

(4)农村社会保障管理缺乏科学性

农村社会保障管理缺乏科学性还体现在社保管理透明度差,保值增值程度低等问题。现行的农村社会保障项目管理混乱,透明度差,再加上多头管理格局造成无人管理或多人管理的局面,出现了农村社会保障资金管理成本高和基金运营不合理、保值增值程度低等问题。国际上的通行做法是将社会保障基金的征缴、管理和使用应三权分立、互相制衡,一词来保证基金的安全性、流动性与收益性。而且我国目前的农村社会保障基金在大多数地区是征缴、管理和使用三权集于一身,再加上监督和责任机制薄弱,造成基金的使用以及保值增值方面面临着诸多的风险。

(二)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农民缺乏参与的积极性

作为农村社会保障的主体,农民的态度对于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至关重要。他们对社会保障制度的看法,以及他们参与社会保障积极性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推广及运行,农民缺乏参与社会保障的积极性已成为农村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的瓶颈。

(2)农村社会保障法制不健全

农村社会保障的实施缺乏有效的监管机制。首先体现在管理体制不顺。从1998 年政府机构改革至今,全国多数省区直辖市将农村社保的管理由民政部门归入劳动保障部门,但多数地县和乡镇还未划转,形成劳动保障部门没有接,民政部门不好管的状况,不少地区的农村社保工作形成断档。其次是资金掌控不公。按照国际通行的做法,社会保障基金的征缴、管理和使用应三权分立,互相制衡,从而才能保证基金的安全性、流动性和收益性。但是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基金在大多数地方是由民政部统一负责农村社会保障基金的征缴、管理与使用,再加上专业人才的缺失、又没有严格的制度和健全的监管机构进行监管,因此在管理上出现很多漏洞,致使社会保障基金被挤占、挪用甚至贪污、挥霍的现象频频发生,造成农民的“保命钱”大量流失,在农民心目中造成极坏的影响。

(3)农村社会保障问题在认识上的偏差

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除了受国家经济结构和体制结构的制约外,还受人们

思想认识方面的制约,缺乏全面的考虑,容易对农村社会保障问题存在一些认识上的偏差。

四、完善我国农村社会保障的对策

(一)加强宣传力度,提高农民的自我保护意识

加强宣传力度,提高农民的自我保护意识。农民作为小生产者,受传统思想和行为习惯的约束,在再加上文化水平有限,通常过于看重眼前的利益,而缺乏长远考虑,并且对于社会保障制度缺乏基本的了解,自己缴费参与社会保障的积极性不高,成为发展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事业的瓶颈。要解决这一问题,首先要普及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知识。应加大宣传力度,让广大农村干部和农民了解社会保障的性质、基本功能和参保的有利条件,增强他们对这项政策的认可度。

(二)提高农民收入水平

我国农村居民的平均收入低,增长缓慢等问题不仅给他们生活水平的改善带来了困难,同时也给农村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带来了阻碍。收入水平的限制导致了很多农民即使有意愿参与社会保险,但是却无力缴费的境地。因此,农民收入的提高是进一步发展农村社会保障事业的重要前提。

(三)加强农村社会保障立法

社会经济的发展表明,制度创新和制度安排,要靠立法来确立和巩固。社会保障是国家管理的一项社会事务,建立健全社会保障的法律制度,使社会保障法制化,这是社会保障健康发展的需要,也是政府依法行政的重要依据。加快农村社会保障立法是保证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顺利推行及运转的必要保证,也是完善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基础。因此,应坚持我国农村社会保障的立法原则的基础上,尽快制定出一部综合性的社会保障基本法,再根据各地区的不同情况制定地方性法规为补充,形成一套完整的法律体系。

(四)统筹城乡社会保障一体化

统筹而不统一,这是由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客观现实所决定的。有些地区的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进程较快,农村人口所占的比较相对较低,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已初步具备了完全实现城乡一体化的条件。而一些较贫困地区,尤其是西部地区,那里环境恶劣,农业生产收入极低,其他产业发展也相对落后,人

民生活困苦,但是由于经济发展落后,尚无能力建立城乡统一的社会保障制度,统筹社会保障也只能是低水平的。因此在这些地区的农村社会保障的工作重点,是将部分失地农民和乡镇企业职工纳入城镇社会保障体系,同时建立务农农民的最低保障。因此,完善我国的社会保障事业,应根据各地区的不同社会经济情况,以适宜的速度来推进城乡社会保障发展进程,不能追求整齐划一。

结论

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农业大国,农民是我国社会成员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有权享有和城市居民相同的权利。因此,农民的社会保障权实现与否不仅关系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能否顺利实施,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是否成功的关键。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综合国力和经济水平的发展举世瞩目,在近年来政府“关注民生”的政策指导下,农村经济也得到了长足发展,农民的社会地位以及生活条件都得到了很大改善,农村社会保障工作也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在目前,以及在今后很长一段时期内,我国农村社会保障的发展状况依然严峻。随着农村人口老龄化状况的进一步加剧以及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都对农村社会保障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对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平稳运行以及可持续发展战略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是一场攻坚战,应根据我国目前的经济状况以及农村居民的接受能力,分层次、有计划地循序渐进,逐步完善我国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并从战略高度不断统筹城乡社会保障制度,通过城乡社会保障制度的不断整合,最终实现城乡社会保障一体化。

参考文献

[1]方青.农村社会保障:回顾与前瞻[J].中国农村观察,2011,3:20-28

[2]孔祥礼.对当前建立农村社保制度几个问题的认识[J].陕西教育学院学报,2008(6)

[3]卢华东.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中国社会转型期的过渡性概念[J].农业经济,2010,1:40-42

[4]许娟.论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中的政府职能定位[J].当代经理人,2009(9)

[5]韦镇坤.构建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探索[J].经济纵横,2009,(2):11-13

[6]梁述勇,黄富林.从社会公平视角看我国农村社会保障问题[J].知识经济,2010(1)

[7]孙洁.城乡统筹:构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支点[J].甘肃理论学刊,2014(3)

[8]吴春明.健全农村社保制度与构建和谐社会[J].改革与战略,2010,(5):84-86

[9]郭正模.以土地资本化为核心构建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J].中共四川省委省级机关党校学报,2009(2)

[10]郑军,林义.统筹城乡社会保障启动消费增长引擎[J].宏观经济管理,2011,(11);34-36

[11]方青.农村社会保障:回顾与前瞻[J].中国农村观察,2011,3:20-28

[12]孔祥礼.对当前建立农村社保制度几个问题的认识[J].陕西教育学院学报,2012(6)

[13]卢华东.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中国社会转型期的过渡性概念[J].农业经济,2013,1:40-42

致谢

在论文即将结束的时刻,我的内心难免激动。在这里我首先要感谢我敬爱的导师。从踏入大学的第一天起,我就得到了导师对我的亲切关怀,导师对我几年来的学习生活进行了详细的安排和规划,在本文的写作上,无论是题目的选定还是内容的修改直至最后的完成,多次询问研究进程,并为我指点迷津,帮助我开拓研究思路,精心点拨、热忱鼓励。老师一丝不苟、严谨求实的治学态度,清晰独到、缜密的思维方式,诲人不倦、谦逊的为师之道,学者风度,不仅授我以文,而且教我做人,令我终生受益。对老师的感激之情是无法用言语表达的。

在即将毕业之际,我的心情无法平静,从开始进入选题到论文的顺利完成,可敬的师长、同学给了我无言的帮助,在这里请接受我最诚挚的谢意!最后我必须感谢我的家人和朋友,求学之路,他们的付出、支持,给予我精神上的鼓励。

(整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政策支持.

国家关于技师、高级技师待遇的有关政策规定 一、 二、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1、 2、劳动人事部:《关于实行技师聘任制的暂行规定》(一九八七年六月六日国务院批准,一九八七年六月二十日劳动人事部发布)第十条被聘任的技师,实行技师津贴。其他福利待遇,由国务院有关行业归口部门提出,报劳动人事部核定。 3、 4、 5、劳动部《关于高级技师质量评聘的实施意见》(劳培字[1990]14号)(一九九零年九月二十日)第六条经考评合格者,地方所属单位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劳动行政部门核准发证。 6、 7、 8、劳动部《关于加强技师管理工作的通知》(劳培字[1991]14号)(一九九一年十月十日)第六条第三款各单位根据国务院各行业主管部门实行技师聘任制的实施意见和规定,参照本单位工程师、高级工程师等专业技术人员的有关福利待遇,确定技师、高级技师的福利待遇;对有重大技术成果和为培训技术工人、传授技艺做出贡献的,应及时予以表彰和奖励。9、 10、劳部发[1994]98号文件,获得职业资格证书的职工,在其从事相应岗位的工作时,应确定或晋升相应的工资待遇。国家职业资格一级享受同等高级职称或者高级工程师待遇;国家职业资格二级享受同等中级职称或者工程师待遇。 11、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财务部:关于调整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的通知(劳社部发[2006]21号),经国家或省高技能人才评审委员会评定的享受高级职称待遇的高级技师,在享受正常养老金调整政策的基础上,根据个人缴费年限可累加享受国家对具有高级职称的退休科技人员调整养老金政策。取得一级职业资格(高级技师)退休享受高级工程师待遇。 12、 13、《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意见》(中办发[2006]15号)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应对做出突出贡献的高技能人才进行奖励,并参照高层次人才有关政策确定相应待遇。 14、《人事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等关于高技能人才享受国务院颁发政府特殊津贴的意见》国人部发[2008]24号 部分省、市关于高级技师待遇的规定 1.江西省:江西省实行质量聘任制工作领导小组、江西省劳动厅关于印发《江西省高级技师评聘实施办法》的通知(赣劳培[1994]24号)(一九九四年五月七日) 第九条第四款被聘任的高级技师可享受高级专业技术人员相应待遇。高级技师的退休年龄应根据生产的特殊需要和本人身体的实际状况,可适当延长。

社会保障论文题目

社会保障论文题目 1) 社会保障基金管理研究 2) 社会保障问题研究 3)城乡二元社会保障制度的成因、影响及其调整 4) 农村养老方式研究 5) 贫困地区农村养老需求分析 6) 贫困地区农村养老供给途径探究 7) 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研究 8) 失地农民养老问题呀研究 9) 中国农村养老模式研究 10) 人口老龄化与养老制度改革 11) 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研究 12) 基于土地的农村养老模式研究 13) 家庭养老研究 14) 农村“空巢”家庭的养老问题研究 15) 社会救助的城乡整合研究 16) 社会保障基金的筹集和管理 17) 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运营 18) 社会保障预算问题研究 19)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20) 农村合作医疗的制度需求分析 21) 贫困地区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研究

河南财经学院2008届劳动和社会保障专业毕业论文参考题目 1 完善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研究 2 完善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障体系的探索 3 政府责任视角下的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研究 4 社会保障基金筹资模式的比较研究 5 “城中村”失地农民社会保障机制的构建 6 我国社会保障基金投资运营管理问题研究 7 我国农村残疾人社会保障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8 社会转型期弱势群体生存保障问题研究 9 统筹城乡社会保障制度研究 10 论中国社会保障基金的保值增值 11 工会组织在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中的作用研究 12 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村社会保障问题研究 13 关于构建我国社会公平保障体系的研究 14 农村土地产权与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研究 15 农村社会养老保障模式研究 16 我国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研究 17 农民工社会保障体系研究 18 女性农民工劳动权益保障研究 19 基本养老保险逃费现象的成因及对策研究 20 我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区域差异化研究 21 河南省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构建

农村社会保障制度

作者 考试批次 学籍批次 学习中心 层次 专业 完成时间 题目 中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 论文摘要: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是中国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对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面构建和谐社会,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分析了建立中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必要性和存在的问题,加快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几点建议。 一、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必要性 1.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是保障农民基本权益的客观要求。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国家发展为公民享受这些权利所需要的社会保障、社会救济和医疗卫生事业”。农民是公民成员,依法享有宪法赋予的享受社会保障的基本权利 中国是传统农业大国,广大农民群众的基本要求和愿望是实现“生有所靠、病有所医、老有所养”。农村社会保障是实现社会公平和体现人的自由和尊严的客观要求。 2.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是农村稳定的重要保障农村的稳定是中国社会稳定的基础,“农村不稳,则国家难定”。但是长期以来,中国农村并没有建立完整的社会保障体系,主要还是通过个体的家庭保障来实现“积谷防饥,育儿养老”这般的观念在农村社会根深蒂固。 随着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土地保障为主的农村家庭保障制度的地位和作用不断弱化,完全依靠家庭养老,风险很大。传统家庭养老保障模式受到严重挑战,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也受到严重威胁,“城乡二元制”的社会保障制度种种弊端不断显现,农民要求建立社会保障的呼声口趋强烈,都要求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这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结果,势在必行。通过社会保障代替家庭保障和土地保障,无疑可以减轻家庭负担,缓解农村贫困,增加农民福利,维持社会稳定。

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成因及对策

引言 我国经过30多年的改革和发展,已经初步建立起了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框架,但是,我国现行的社会保障制度仍然存在很多问题,比如存在保障水平低,覆盖面小,最低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缓慢,养老保障的社会互济性低,保障能力弱等问题。研究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及其存在的问题,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对于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社会保障制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简言之,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最大的现实就是旧的二元体系没有被完全打破,新的体系也没有建立起来,处在一个非常困难的半截状态。本文将在下面部分对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过程中面临的一些主要问题进行说明。

一、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现状(3号黑体) 1.城乡之间的差距不断加大(二级标题4号黑体) 建国以来,由于特定的环境,我国采取了牺牲农业,优先;牺牲农村,优先发展城市的发展战略。为保证这一战略的实施,国家运用行政手段,人为的建立起了城乡二元的治理结构,这种政策的长期实施,使得城乡之间的差距不断加大乃至出现了断裂。这种断裂不仅仅是表现在某一方面,而是政治、、社会和文化各个方面的。 2.城乡社会经济的二元性决定了社会保障制度的二元性 正如我们所知道的,新成立后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最先是在城市国有中建立起来,是针对国有企业职工而言的。如”195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的颁行,是公认的新中国职工养老保险制度建立的标志。”(郑功成,2002)。在之后几十年的发展中,城市社会保障体系被比较完善的建立了起来,而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却始终滞后,农村社会保障状况令人堪忧。一定意义上我们可以说,目前国家对于农村社会保障的制度安排仍然是剩余型的,即只给需要帮助的人提供帮助,大多数农村人口被排除在外了;此外,社会保障资源的城乡占有也是存在巨大差距的,“占人口20%的城镇居民享受89%的社会保障经费,而占人口80%的农村居民的社会保障费仅占全国社会保障费的11%。”(张亨明,2008) 二、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 按照党和政府有关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建立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具有了重要的现实意义。然而,由于在农村社会的复杂性以及长期以来农村社会发展的滞后,使得新形势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面临着诸多的问题: 1.家庭保障功能的退化 在传统农业社会,家庭一直承担着社会保障的功能,一方面,传统中国农业社会的特征是自给自足,个人的生老病死只能依靠自己或家庭来提供保障;另一方面,在农业社会,家庭是人们生产生活的基本载体,家庭成员共同生产劳动,共同生活,只有

中国社会保障现状与不足

对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认识121308143 戴振伟摘要:社会保障制度是维护国家政治安全,维持社会秩序长治久安的重要力量之一。自进入新世纪以来,民生问题逐渐成为国家和人民关注的重大问题。我国在取得瞩目的经济发展成果的同时,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适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社会保障制度体系已经基本建立起来了。然而,需要指出的是,国内的社会保障制度的内容体系并不完善,诸多问题存在其中。随着祖国经济的腾飞,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速度跟不上经济发展的速度。因此,正确认识并分析这些问题,对于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体系,构建和谐社会有极大重要意义。 关键词: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现状和不足;建议 一、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发展 1951年2月26日政务院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以下简称《保险条例》),《保险条例》的颁布实施,标志着我国除失业保险外,包括养老、工伤、疾病、生育、遗属等的职工社会保险制度已初步建立。该法规适用于国营企业和部分集体企业。与此同时,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社会保险制度也以颁布单行法规的形式逐步建立起来。此后的三十多年,国家也颁布了许多相关法律法规,建立起了适用于计划经济时代的社会保障制度。 1978年不仅是中国发展进程中特别的一年,而且也是这个社会保障制度变迁的重要的一年。这一年文化大革命结束,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为扭转中国的混乱正太创造了良好的政治,社会条件。 1980年10月7日,国务院发布《关于老干部离职休养的暂行规定》,一种待遇特殊的退休制度——离休制度由此建立,并于一般退休制度一起构成了中国的退休养老制度。而1982年12月4日五届人大五次会议修改跳过的《中华

新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人社部)历任领导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人社部)历任领导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Ministry of Human Resources and Social Security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MOHRSS) 是统筹机关企事业单位人员 管理和统筹城乡就业和社会保障政策的中国国家权力机构。 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第四次全体会议(2008.03.11)“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审议通过组建,同时组建国家公务员局, 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管理。不再保留人事部、劳动和社 会保障部。2008年3月31日正式挂牌,而其官方网站也于 同日开始运行。 ?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历任领导[2008.3-- ] 部长尹蔚民2008.3--副部长季允石2008.3-- 2011.2 正部长级孙宝树2008.3-- 2012.3 李智勇2008.3-- 杨志明2008.3-- 张小建2008.3-- 2010.10.8 杨士秋2008.3-- 王晓初2008.3-- 何宪2008.3-- 胡晓义2008.3--

信长星2010.10.8-- 张建国2011.2-- 邱小平2012.3--潘立刚2013.5--政务院劳动就业委员会[1952.7.25 --1954 09.27]主任李维汉(1896-1984) 1952 0725 1954 0927副主任安子文(1909-1980) 1952 0725 1954 0927副主任李立三(1899-1967) 1952 0725 1954 0927副主任章乃器(1897-1977) 1952 0725 1954 0927副主任钱俊瑞(1908-1985) 1952 0725 1954 0927副主任孙志远(1911-1966) 1953 + 1954 0927人事部(1950.9.11成立,1954.11.10撤销,1988.4成立。2008.3与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合并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安子文(1909-1980) 1950 0905 1954 0927 部长赵东宛(1926-) 1988 0412 1993 0329 部长宋德福(1946-2007) 1993 0329 2000 1228 部长张学忠(-) 2000 1228 2002 1228 部长张柏林(1942-) 2003 0317 2007 0830 部长尹蔚民(1953-) 2007 0830 2008 0317 副部长徐冰(1903-1972) 1950 1226 1954 0927 副部长孙起孟(1911-) 1950 1226 1954 0927 副部长李楚离(1903-2000) 1951 0903 1954 0927 副部长程连昌(1931-) 1988 0503 1993 03 副部长张志坚(1937-) 1988 0503 1998 03+

我国民营企业社会保障问题研究_本科毕业论文

毕业设计(论文) 题目:我国民营企业社会保障问题研究——以千秋物业服务有限公司为例

我国民营企业社会保障问题研究 ——以千秋物业服务有限公司为例 摘要 我国民营企业正处于快速发展趋势,民营企业是我国社会经济的一个重要力量。而民营企业的社会保障问题应该跟随着民营企业经济地位的提升而不断地完善,这样才能够让民营企业为其员工提供良好的待遇,提高员工积极性,以致于维持民营企业发展良好的态势。但现今民营企业的社会保障问题仍处于滞后状态,在实际的运作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阻碍了民营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本文从我国民营企业社会保障问题出发,多方位地分析我国民营企业普遍存在问题和做出对应措施,而且结合千秋物业服务有限公司的社会保障实例,针对性地分析该民营企业社会保障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相关意见和对策。 关键词:民营企业;社会保障;研究分析

RESEARCH ON THE SOCIAL SECURITY PROBLEMS OF PRIVATE ENTERPRISES IN CHINA —— TO QINQOU PROPERTY SERVICES CO. LTD AS AN EXAMPLE ABSTRACT China's private enterprises are in a trend of rapid development, the private enterprise is an important force in China's economic and social. And the social security problem of private enterprises should follow the economic status of the private enterprises improve and continue to improve, so that it can let the private enterprise to provide a good treatment for their employees, improve employee enthusiasm, so as to maintain the good momentum of the development of private enterprises. But are still lagging behind the social security problems of the private enterprises, in the actual operation process there are a series of problems, hindered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private enterprises. In this paper, from the social security problem of private enterprise of our country, multi-faceted analysis of China's private enterprises common problems and make corresponding measures, and the combination of Qinqou property services limited social security as an example,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private enterprise in the social security problems, and puts

我国农村养老及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我国农村养老及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党的十七大提出,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建立和完善我国农村的社会养老保障机制,实现农民的老有所养,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要求。 一、我国农村的养老方式的现状用存在的问题 长期以来,由于城乡二元经济与社会结构的存在,我国农村的养老方式仍然是传统的家庭养老,以农民子女扶养与农民个人自养相结合的方式为主。随着社会变革进一步加剧,传统养老方式受到越来越大的挑战,农村很多地区的老年人缺乏基本的生活保障。 (一)农村土地养老保障不断弱化 我国农民的养老保障曾经世代以土地为中心。改革开放推动我国不断加快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农民拥有土地的数量因此也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递减。目前,我国有1/3省份的人均耕地面积不到1亩,有660个县的人均耕地面积不到半亩,已经接近或低于联合国测算的、土地对人类生存最低保障警戒线0.8亩。这意味着,减少了农作物播种面积,加大了农业生产继续增长的难度[1]。加上农业天生弱质和我国农业劳动生产率依然低下,生产经营中的自然风险与市场风险非常巨大,绝对收益越来越低的趋势没有根本改变。在这种情况下,我国有限的土地越来越难以承载农民的养老需要。 (二)农村家庭养老方式面临挑战 我国农民的养老一直是以家庭为主。由于各种原因,农村家庭养老的问题日渐增多。 首先,家庭养老投入受到制约。人口流动性增强和社会价值观转变,使得更多的农村年轻人到外地独立谋生,以至于不能够切实地承担起扶养老人的责任。在农村,农民用在子女身上的花费,远远高于所支付的养老费用。农民家庭的财富由父母向子女转移的一个直接后果,就是产生了“重幼轻老”的社会现象。 其次,家庭规模逐渐缩小,农民子女凸显养老负担。由于实行计划生育政策,规模小型化成为农村家庭的发展趋势。据2000年全国人口普查资料,农村家庭户均规模3.65人。越来越多的农民独生子女将形成“四二一”的家庭格局,一对夫妇可能赡养4个老人。农民子女的养老负担逐渐演变成突出的社会问题。 再次,农村老年人自养比例上升。子女不赡养,或者只提供很低的养老保障,老年农民只有自养。目前,农村老年人自养比例逐渐上升。他们年老体衰,生产经营能力很低,导致生活质量不断下降,已经沦为农民群体中的弱势群体。 (三)农村人口老龄化拖累农民改善养老状况 根据联合国的统计标准,在一个国家或地区内,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10%或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7%,这个国家或地区就进入了人口老龄化社会。2006年2月,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发布的《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表明:2001—2020年是中国社会的快速老龄化阶段。到2004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为1.43亿,占全国总人口的10.97%。同时,我国农村老年人口为8 557万人,占全国老年人口总数的65.82%。农村老龄化水平高于城镇老龄化水平1.24个百分点。这种城乡倒置的状况将持续到2040年[2]。我国农村已经完全进入老龄化社会。农民老年人队伍数量庞大,不仅影响他们自身的生存质量,而且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中的重大人口因素。 (四)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加重家庭养老负担 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正处在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中,需要大量的农村人口,特别是具有较高文化程度的农村青年进城务工搞基础建设。而城镇户籍制度和劳动用工制度的松动,促进了农村劳动力流向城镇。这在一定程度上给农村家庭养老提供了经济支持。但是,

劳动合同书-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劳动合同书 甲方:佳红生态农业有限公司乙方: 性质:有限公司性别: 地址:岳池县九龙镇界牌村出生年月: 联系电话:文化程度: 身份证号: 联系电话: 甲方(盖章)乙方: 二〇一六年月日二〇一六年月日 法定代表人: 二〇一六年月日 四川省岳池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印

五、社会保险 第八条甲方应按国家和四川省有关社会保险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为乙方足额缴纳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障费用;甲方支付80%社会保险费,乙方自付20%部分,甲方可从乙方工资中代扣代缴。 六、劳动保护、劳动条件 第九条甲方应严格执行国家和四川省有关劳动保护的法律、法规和规章,为乙方提供必要的劳动条件,建立健全工作规范和劳动安全卫生制度。 第十条对乙方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甲方应按国家有关规定组织上岗前和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在合同期内应定期对乙方进行职业健康检查。 第十一条甲方有义务负责对乙方进行业务技术、劳动安全卫生及有关规章制度的教育和培训。 第十二条乙方有权拒绝甲方的违章指挥和强令冒险作业,对甲方及其管理人员漠视乙方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行为,有权提出批评并向有关部门检举控告。 七、劳动合同的变更、解除、终止和经济补偿 第十三条经双方协商一致,可以变更本合同相关内容或解除本合同。符合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出现,甲方和乙方均可依照《劳动合同法》的规定解除劳动合同。 第十四条《劳动合同法》等法律法规规定的劳动合同终止情形出现,本合同即行终止。 第十五条甲方应当在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时,为乙方出具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证明,并在十五日内为乙方办理档案和社会保险转移手续。 第十六条甲方违法解除和终止本合同,乙方要求继续履行合同的,甲方应当继续履行;乙方不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或者劳动合同已经不能继续履行的,甲方应按《劳动合同法》规定的经济补偿金标准向乙方支付赔偿金。 第十七条如果乙方要辞工,需书面申请经公司人事部门批准同意方能离开。乙方不得擅自离岗。 八、其他 第十八条乙方违反甲方规章制度,对甲方造成损失的,应承担相应责任。 第十九条双方协商签订的以下协议作为本合同的附件。

我国农村社会保障问题研究

网络教育本科毕业论文我国农村社会保障问题研究 作者: 学号: 专业: 学习中心: 指导教师: 二零一五年三月十日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农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加快建立覆盖农村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是保障农村居民的基本需求,也是促进社会公平,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的需要。由于我国目前正在建立的社会保障制度主要限于城镇地区,农村地区相对薄弱,农村社会保障长期滞后,还存在着制度不完善,保障意识落后,投入资金不够,职能管理不善等问题,如何建设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已成为十分紧迫且不可回避的重大课题。我们必须树立正确的发展理念,加快对农民保障的立法建设和提高管理水平,多渠道筹集社会保障基金,逐步提高农村社会保障水平,全面推进农村合作医疗建设,提高农村低保标准,完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本文主要论述了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 【关键词】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现状;存在问题;解决对策

引言 (4) 一、农村社会保障的概念和内容 (4) (一)农村社会保障的概念 (4) (二)农村社会保障的内容 (5) 二、我国农村社会保障的历史及现状 (6) (一) 我国农村社会保障的历史演变 (6) (二) 我国农村社会保障的现状 (7) 三、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分析 (8) (一)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存在的主要问题 (8) (二)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0) 四、完善我国农村社会保障的对策 (11) (一)加强宣传力度,提高农民的自我保护意识 (11) (二)提高农民收入水平 (11) (三)加强农村社会保障立法 (11) (四)统筹城乡社会保障一体化 (11) 结论 (12) 参考文献 (12) 致谢 (13)

谈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

谈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 (2012-07-26 17:07:33) 转载▼ 标签: 杂谈 谈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 王静云 [内容提要]:长期以来,农民为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牺牲和贡献,面对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民的收入水平相对较低而且面临的风险日益增加,因此,无论是基于权利与公平的观点,还是从发展市场经济和健全整个国家社会保障体系的需求角度出发,都没有理由将农民排斥在社会保障体系之外。所谓社会保障是一国政府为全体国民因各种原因而失去收入来源、生活贫困时,向他们提供的生活保障。由于我国目前正在建立的社会保障制度主要限于城镇地区,农村地区相对薄弱,建立较为完善的农村社会保障不仅具有现实意义而且尤为迫切。本文主要论述了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 [关键词]:农村社会保障现状;存在问题;解决对策;构建和谐社会; 一、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现状 现行中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发展长期滞后。总的说来,农村的养老保险情况并不理想,农村地区医疗保险的覆盖率也非常低。由于我国农民基数大,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不能一蹴而就,以及我国城乡二元化的格局,成为当前城乡社会保障差异的人为历史性因素。城市居民享受的国家给予的退休金、公费医疗、福利住房、粮食和副食补贴等待遇,而这些农民都没有。经过多年探索,农村社会保障工作得到了一定的发展。截至2008年底,在农村社会养老保障方面,参保人数约为6000万人,其中有财政补贴的约为1000万人。在农村低保方面,全国农村低保对象有4291万人,占全国农村人口的5.9%,全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支出222.3亿元,平均低保标准为每人每月82元。在农村五保供养方面,全国有543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职能分解到各直属事业单位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职能分解到各直属事业单位, 就是人社局的具体工作了 1.市就业管理服务中心 贯彻执行国家关于促进就业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负责收集、发布职业供求信息;为用人单位招用人员和劳动者求职提供职业介绍服务;负责街道、社区和乡镇、村就业平台的业务指导与管理;指导协调农村富余劳动力有序流动,组织开展境外劳务输出工作;开展小额贷款担保服务和创业指导工作;落实国家、省、市有关就业再就业优惠政策;负责全市城镇失业登记及失业人员失业保险待遇的发放工作;负责劳动保障事务代理及规范指导劳务派遣工作。 2.市养老保险管理服务中心 贯彻执行国家养老保险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负责全市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的发放工作;审核、发放死亡离退休人员的丧葬抚恤费和遗属生活困难补助费;负责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承办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承办被征地农民基本养老保障工作。 3.市医疗工伤生育保险管理服务中心 贯彻执行国家医疗、工伤、生育保险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负责全市职工、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及职工工伤和生育保

险待遇审核及支付;负责对职工、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及职工工伤和生育保险定点单位费用结算;负责对职工、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及职工工伤和生育保险定点单位服务行为的监督、检查。 4.市社会保险费征缴管理中心 负责全市社会保险参保登记工作;负责参保单位及个人缴费的申报、审核工作;负责社会保险扩面工作;负责社会保险费的征缴、清欠工作;负责社会保险稽核工作;负责社会保险个人帐户的建帐、管理工作;负责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登记参保工作。 5.市劳动保障监察支队 宣传国家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和规章,督促用人单位贯彻执行;监督检查用人单位遵守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和规章情况;受理对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或者规章的行为的举报、投诉;依法查处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和规章案件,对违法行为实施行政处罚;负责对区、县劳动保障监察工作的指导与监督。 6.市劳动保障局计算机信息管理中心 负责全市劳动和社会保障信息系统建设、运行管理、维护工作;负责社会保障卡的发放和管理工作;负责12333劳动保障电话咨询服务工作。 7.市劳动能力鉴定中心 负责全市因工及因病、非因工负伤职工的伤残鉴定工作。 8.市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

就业与社会保障问题研究

就业与社会保障问题研究 摘要:本论文从制度与实践关系的角度探讨就业和社会保障问题。论文认为,目前国家在针对失业现状采取的就业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推进的速度是很快的,但从目前的情况看仍然存在许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在针对就业和社会保障需求的复杂性、动态性等特征进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 关键词:社会保障制度;就业;失业;制度实践 一、就业与社会保障的关系 (1) 二、当前就业和社会保障存在的问题及矛盾 (1) (一)市场体系机制不健全导致劳动力资源配置效率不高 (1) (二)政府促进就业的制度不健全政策不配套运作效率不高促进就业的配套政策滞后和 不完善。 (2) (三)失地失业农民再就业和社会保障问题堪忧失地农民养老保险政策出台滞后、不完 善、遗留问题多。 (2) (四)政府投入社会保障和就业的财力人力不足虽然财政用于社会保障和就业的经费逐 年增加但仍然不足,地方财政负担较重。 (2) (五)统筹城乡就业和社会保障的制度体系机制尚未健全,社会保险覆盖面小、保障水 平低城镇养老保险尚未实现全覆盖;农业人口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尚未健全;进城务工人员基本未享受城镇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被征地农民身份转换进入城镇后养老等未能得到有效保障。具体问题如下: (3) 三、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面临的形势 (4) (一)就业压力剧增受国际经济环境变化影响严重,工业经济运行形势严峻。经济增长 受阻,不仅对就业的拉动减少,而且,企业的停产、关闭,无疑会导致部分员工失业。 (4) (二)劳动力结构失衡从人才统计、失地农民统计、三次产业从业人员结构、所有制从 业人员结构看,劳动力结构失衡严重 (4) 四、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的重点 (4) (一)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建立健全有效的激励机制,最大限度地调动人才的创业积极性 4 (二)帮扶重点人群就业工程促进具有竞争优势的人群就业,帮扶和安置弱势人群就 业,建立巩固就业、预防失业的制度和机制 (5) 五、关于促进就业和解决社会保障制度的几点建议 (5) (一)根据就业市场化和多元化的要求,审慎地调整基本社保制度,改善管理, (5)

中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发展的实践历程(1)

中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发展的实践历程 (1) 摘要: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历程,中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大体经历探索和坎坷,大体经历了以家庭保障特征的初步建立阶段,以集体保障为特征的与计划经济相适应的阶段,改革初期的家庭与土地保障为主的阶段和市场经济条件下规范探索的阶段的四个发展时期,虽然发展至今,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仍然存在着一些缺陷和问题,但是它为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维护农村社会稳定、改善农民生活、支撑中国工业化战略顺利推进,作出了较大贡献。 关键词:社会保障;制度发展;农村 一、以家庭保障为特征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初步建立阶段(1949—1956年) 在漫长的中国农业社会中,家庭既是基本的生活单位,也是基本的保障主体。农民依靠在土地上的劳作保障自己的生活,当遇到特殊的困难时,往往以求助能够帮助自己的对象的方式解决问题。在这种传统的保障形式中,家庭保障起到了无以替代的作用。新中国成立之后,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恢复和广大农村地区土地改革的完成,在党和政府的领导和帮助下,建立起以家庭保障为主,辅以社会救助、社会优抚以及农民间互助为主要特征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在这个阶段,政府根据自己的财力对困难农民的生活给予适当的补

助,但是总体上以家庭保障为主。 由于建国之后中国选择了重工业优先发展的工业化战略以及其他因素,使得大量农民涌入城市,使城市出现了较为严重的交通、就业、粮食等问题,影响了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这个时期国家就以法规的形式限制农民进城,划分出农业人口和非农业人口,是农村居民和城市居民有了截然不同的身份待遇,城乡二元的社会保障制度开始初步形成。在这一阶段,政府主要对农村救济和优抚安置工作做出了相应的安排,制定了一些有关的法规和条例,兴办了一些具有福利性质的社会事业,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开始初步建立。虽然这个时期国家已经介入了农村的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但是由于认识的局限性、当时历史条件和国民经济的实际状况,以及文化传统的影响,中国农村社会保障依然是以家庭保障为主。 二、计划经济体制建立后以集体保障为特征的阶段(1957—1977年) 随着第一个五年计划和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中国逐步建立起了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在农村,农业高级合作社到1956年底在中国普遍建立,农村中的个体经济也随之转变为集体经济。农村的生产经营活动由原来的以家庭为单位转变为主要以高级农业合作社为单位组织进行。这标志着农村集体经济制度的基本确立。之后开展的人民公社化运动,

农村社会保障现状调研

农村社会保障现状调研 第一章农村社会救助制度 一、农村社会救济的现状、问题 农村社会救济是国家通过国民收入的再分配,对因自然灾害或其他经济、社会原因而无法维持最低生活水平的农村社会成员给予救助,以保障其最低生活水平的制度。它保障的对象主要是无收入、无生活来源或孤苦无依、无法生活者,以及虽有收入,但因遭受意外事故或收入较低无法维持生活的农村社会成员。这些社会成员如果得不到安全保障,也会危及整个社会的安定。因此,农村社会救济是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最后一道防线。当前的农村社会救济主要包括临时性的贫困救济、灾害救济、农村五保救济、扶贫开发。由于农村财政汲取能力低、社会集资能力低、个人支付能力低,从而使社会保障基金缺口大、筹集资金贫乏、社会保障的物质基础薄弱,虽然有关部门在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方面做过种种努力,但是农村社会救济依然存在种种问题,主要突出体现在: 1、农村弱势群体的保障问题 弱势群体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内所形成的社会结构中,参与社会生产和分配的能力较弱,经济收入较少的社会阶层。弱势群体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在一定的社会结构中与高收入群体相比较而存在。农村弱势群体是低收入农户或农民的集合,其中包括大量的尚未解决温饱问题的绝对贫困人口。 目前,重庆农村已形成了一个人口较多、收入很低的弱势群体。按照国际通行的划分社会阶层的五分法,据农村住户调查资料计算,2001年重庆市农村人口中最低收入人口约有540万人,约占农村人口总数的22%。这540万人口人均纯收入(包括折价的自产自食农产品)为916元。另据重庆市扶贫办测算,200 1年重庆农村的贫困人口达367万人,其中,绝对贫困人口109万人,相对贫困人口258万人。上述测算结果表明,重庆农村弱势群体中,绝对贫困人口(年人均纯收入低于625元)占20.2%,相对贫困人口(年人均纯收入626~865元)占47.8%;低收入人口(年人均纯收入866~1205元)占32.0%。农村弱势群体的弱势程度反映了收入分配严重不平均的社会问题。在我国经济收入差距巨大、层次分明的社会结构中,最明显、且最大的一个弱势群体就是相对于城市居民而存在的农村居民;而农村居民中为温饱问题所困扰的人口,是社会结构中最底层的弱势群体。根据国际通常的评价标准,以基尼系数来评价全部居民收入中用于不平均分配的程度。当基尼系数小于0.3时,收入分配处于最佳的平均状态;当基尼系数处于0.3~0.4之间时,收入分配处于正常状态;当基尼系数大于0.4时,收入分配进入极易引发社会矛盾的警戒状态;当基尼系数大于0.6时,则处于社会动乱随时发生的危险状态。据测算,重庆市按城乡家庭收入分组

中国养老机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中国养老机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2014年5月25日,忆百孝心网携手深圳市罗湖义工协会走进了罗湖区社会福利中心老人颐养院,在那里我们贴身体验了颐养院老人们的生活以及居住环境;感受了老人们的快乐与忧愁。作为忆百孝心网的主编,在与老人们的闲谈与相处中,有四个问题引起了我的深刻反思。一个是颐养院的生活设施不够完善,二是颐养院一床难求;三是老人们的精神需求无法达到满足;四是农村养老何去何从。 我们把中国的养老院一般被简单的划分为两种,公办的养老机构和民办的养老机构。这两种养老机构都存在各自的优点与不足之处。 民间出资的的民办养老机构设施完善,服务全面,管理健全,但民办的养老机构瞄准的是养老市场这块蛋糕,在提供服务的目标群体上,将更多的目光关注在经济条件比较好的部分老人上,大多数收入水平比较的低的老人只能望而止步。普通民众无法享受该项待遇,无法符合社会的需求,并不是适合中国养老行业的现状。 公办办养老机构有着门槛低、数量大、覆盖面广的特点,但因为中国老龄政策法规体系建设还不完善,存在养老机构设施欠缺、一床难求、服务不到位等诸多问题。 一、生活设施不够完善 中国大多数的养老机构占地面积十分有限,住进去的老人虽然生活上有保障,但是,一些生活设施和娱乐设施却不到位,国家示范的养老机构政策表示:房间入住率和集中供养率达到了85%以上,生产用地人均面积不少于0.2亩,院区绿化不低于可绿化面积的50%。很多的养老机构连租地都是一种困难,更何况是这样的标准呢!国家示范的养老机构包括了“十六个一”的建设。:一片绿地、一片果林、一片菜地、一口鱼塘、一群鸡鸭、一圈肉猪、一间娱乐活动室、一间阅览室、一间理发室、一间医务室、一间室内洗衣房、一个小卖部、一座太阳能浴室、一个沼气池、一处室外活动场地、一项院办支柱经济项目。就上述标准而言,普通的公办养老机构是远远达不到这样的标准的。除非是一些民办的高级养老机构,但这些高级养老机构入住的门槛却十分高。 另外,据忆百孝心网调查了解,养老机构内存在专业人员队伍严重缺乏的现象,特别是中高级养老护理员、心理咨询师、康复人员和社会工作者基本上是空白。现有养护员基本上是下岗职工或外来打工人员,没有工作技能,年龄偏大,虽然经过简单培训,但接受能力差,观念陈旧,与老人多元化需求相比差距很大。 目前解决所有养老机构生活设施不完善问题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现实的。中国老年人口庞大,并不是所有老人的需要如此完善的生活设施,我们可以根据老年人的不同需求,分成中、低、高档次以及三个档次都有的混合型服务的同时,还要考虑老人需要照顾的程度不同分为健康自理型、需要部分护理型和需要全面护理型的养老设施,使老人能有目的地选择。例如需要全面护理型的老人在营养、护理等方面的需求较大,而在娱乐设施方面的要求较小。根据老年人的不同需求,养老院的设施可以有偏重,这样既利于老年人的需求,又有利于资源的高度利用。

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工作总结

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2018年工作总结 2018年区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贯彻党的xx大精神,以 xxxx 重要思想为指导,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围绕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这个主题,以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为目标,积极开展机关效能建设活动,认真做好人事劳动保障工作,完成上级部门布置的工作和区下达的目标任务。 人事工作 一、圆满完成机关事业单位2018年度(绩效)考核工作 在区考核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完成2018年度年终(绩效)考核和评奖工作。根据市委组织部、市人事局《关于印发〈蚌埠市公务员年度(绩效)考核实施细则(试行)〉的通知》(蚌人[2018]59号)要求和2018年度考核工作安排,结合我区实际,制定《***区公务员年度(绩效)考核实施方案》(***人劳保字[2018]64号),组织全区实施年度考核工作。全区年度考核分类分级进行,实行立体考核,机关公务员与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分类考核,乡街、部门正职与副科以下工作人员分级考核。考核期间派人参加乡、街负责人述职测评,掌握基层单位考核情况。 1全区2018年度机关事业单位参加考核有1733人,有8人未参加考核,考核优秀175人,优秀率达10%,考核称职(合格)1539人,不定等次19人。其中公务员(参公)参加考核299人,优秀32人,称职261人,不定等次6人。事业单位参加考核1434人,评优143人,合格1278人,不定等次13人。 在年度考核的基础上,按照年度考核、奖励等有关规定,全区机关事业单位报市记三等功有13名同志,46名同志受到区嘉奖。

二、规范公务员管理,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规范公务员日常管理,充分利用公务员管理信息系统软件,对新进入的公务员信息进行补充录入,部分人员的信息进行维护更新,开展公务员登记,认真做好公务员信息管理。根据人事局安排,组织开展全区公务员通用能力培训,制定培训计划,按排培训教材选购,报送考试人员名单。全区参加公务员通用能力培训有267名,其中148名同志参加考试,对部分同志学习情况进行考核,确保培训效果,提高公务员综合能力。 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为进一步优化机关工作人员结构,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引进急需专业人才及管理人才,缓解用人需求。在去年组织全市选调工作的基础上,根据所缺岗位的要求,严格考察,选调7名优秀同志到我区工作,加强了建筑规划、经济管理、法律等岗位的公务员队伍建设。开展2018年省委选调生期满考核工作,4名选调生按期转正定级。根据省市安排,开展从优秀村干部中考录乡镇机关公务员工作,完成相关的组织报名和资格审查和到农村基层单位考核等招考工作。全区有四名同志符合条件报考,择优录取一名同志为乡镇公务员,改善乡镇公务员队伍结构,加强乡镇公务员队伍建设。 三、实施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和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工作。根据省市工作要求,开展实施我区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工作,实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聘用制度,建立岗位管理新体制,已制定《***区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施方案》,经区同意报市批复后实施。我区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工作全面开展,在完成年初我区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绩效工资摸底调研基础上,教师基础性绩效工资已审批完毕,工资已发放到位。奖励性绩效工资正在进一步实施。 四、以服务为宗旨,做好工资管理日常服务工作。布置全区事业单位2018年薪级工资调整,完成调资材料的审核上报工作。完成区机关公务员2018年滚动升

关于提高我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几点建议

关于提高我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几点建议 摘要:随着老龄化浪潮汹涌而来,农村养老问题变得日益突出和紧迫。时值新农保正在全面辅开,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农村养老保险体系已不仅仅是农民的愿望和要求,而是市场发展本身的客观必然。 关键词: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动态帐户 1 农村养老保险的历程 时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已经开始启动,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从80年代中期,就已经探索性地开展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这段历史可以大体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试点阶段。1986年,民政部和国务院有关部委在江苏沙洲县召开了“全国农村基层社会保障工作座谈会”。会议根据我国农村的实际情况决定因地制宜地开展农村社会保障工作。一些经济较发达的地区成为首批试点地区。第二阶段为推广阶段。1991年6月,原民政部农村养老办公室制定了《县级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本方案》,确定了以县为基本单位开展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原则,决定1992年1月1日起在全国公布实施。此后,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在各地推广开来,参保人数不断上升,到1997年底,已有8200万农民投保。第三阶段为衰退阶段。1998年政府机构改革,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由民政部门移交给劳动与社会保障部。这个阶段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全国大部分地区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出现了参保人数下降、基金运行难度加大等困难,一些地区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甚至陷入停顿状态。1999年7月,国务院指出目前我国农村尚不具备普遍实行社会养老保险的条件,决定对已有的业务实行清理整顿,停止接受新业务,有条件的地区逐步向商业保险过渡。从以上几个发展阶段来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在实践上是不成功的,可怜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在还没有来得及成长时就已面临夭折的危险,但它却切实关系到占我国人口约80%的人民目前或将来的生活质量,随着老龄化浪潮汹涌而来,农村养老问题变得日益突出和紧迫。时值新农保正在全面辅开,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农村养老保险体系已不仅仅是农民的愿望和要求,而是市场发展本身的客观必然。 2 进一步提高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的建议 新农保政策的实施,让我们不得不去思索,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从起步到建立起完善的制度之间,还有一个相当大的跨度,它的关键就在于农村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