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城市中小学建筑规划设计研究

城市中小学建筑规划设计研究

城市中小学建筑规划设计研究摘要

随着素质教育的倡导和逐渐推广,对中小学校建筑的教学空间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研究其背景及发展现状,结合实际案例——振翩学校, 探讨适合城市中小学建筑规划设计方法。

关键词:城市中小学校,学生空间,教师空间,室外

1.

背景及发展现状

由于我国的教育建筑设计研究起步较晚,目前大多数的中小学建筑设计都不符合学生素质教育的发展需求,学校功能不完善,缺乏运动场地,学生活动空间单一无趣,严肃冷漠的空间环境、缺乏有机成长的整体思维对学生的身心健康有诸多负面影响,迫切树立研究设计理念,构建设计方法。

二、设计方法研究

1.

整体布局

(1)总图布置

国内大多数小学为一体式,优秀的学校规划以分区式和分散式为主。

分散式为分散布局,错落起伏,构成轻松快乐的建筑形象。

分区式为根据地形的起伏,将功能相近的空间组团布置,呈现出有机的建筑形态,建筑和环境相融合,赋予学校自然的亲切感。

1.

自然的尺度

考虑中小学生的生活习惯和安全问题,学校建筑不宜超过五层,三层左右的

建筑给人亲切自然的感受,同时方便学生活动。

1.

学生空间

一般教室是单面或双面布置,由一条走廊连接,教室60-67平米,前后都为

黑板,提高利用率。教学楼之间用廊道连接,不仅方便学生和老师通过和交流,

可以粘贴学生作品展示,同时也形成半围合的休息交流空间,规范中仅规定个疏

散宽度,不能满足交往需求,参考国外实例,不设置储物柜的小学校外走廊净宽

不小于2400mm,内走廊不应小于3000mm。国外的教学空间会分散布置小圆桌,

成组的形式,便于学生讨论,教室前后有角落空间为老师和学生服务,增加很多

储物空间,展示空间。根据需求,还应增加专业教室和个性化的教室,例如陶艺室、棋室等,丰富了学习生活。

综上所述教室应根据教学模式趋于内容丰富化、多媒体化、小组讨论化、个

性化辅导、情景教学化等等。

1.

教师空间

目前教师办公用房与教室完全分离,这是一种不当的设计手法,

“教”“学”必须相互融合,因此可以在教室内设计教师角,或者在一层设置一

个教师临时休息办公点,这个办公点是联系教师办公和教学区的缓冲和纽带。

1.

室外空间

室外空间由建筑、绿化景观、小品雕塑、广场等组成,同时也包括校史校训、文化底蕴的文化因素,优质的室外空间环境能给学生带来积极向上、轻松快乐的

氛围,重要性不容忽视。

入口空间:学生在入口有停留、排队、等待、交谈的需求,满足规范规定,

保证学生出入安全,应在校门前设一个小型广场作为缓冲,不应设置台阶。一般

分为凹型、直线、道路引入的形式,应具有对外宣传区、家长等候区、管理用房、校门、学生整队兼活动区的功能。入口空间设计应有标识性、交通性、展示性、

礼仪性。

广场:广场分为封闭性,开放型及半开放型,校园广场可通过高差的变化,

材质的变化,景观小品的布置,展现层次丰富,趣味性强的场所。

1.

建筑形象设计

(1)色彩

学校色彩的搭配会呈现出不同的形象和气质,给学生不同的心理感受。研究

表明红色代表精力充沛,橙色代表生命力旺盛,黄色代表灿烂阳光,白色代表安宁,绿色代表舒畅,灰色代表优雅等等,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选用不同的颜色组合。

(2)建筑材料

根据学校建筑的气质,目前采用木材、涂料、砖较多,木材具有自然的额特性,木质墙面的纹理和颜色可以营造出本土特色的墙面;砖不同的砌筑方法,给

人以有历史有内涵的感觉,稳重而不失活泼。

三、实际工程案例——振翩学校

1.项目概况

振翩学校位于湖南省娄底市娄星区静安街。建设用地周边与娄底市第一中学

毗邻。建设规模:按照48个班的小学办学规模进行规划,建成后的振翩学校总

建筑规模为27005.15㎡,包括地上建筑面积:21025.04㎡,其中:教学楼13988.64㎡、办公楼(1-3F)1349.28㎡、教师休息(4-5F)1322.08㎡,艺体楼1272.98㎡、食堂2650.38㎡、锅炉房和澡堂220.24㎡、纪念馆187.69㎡、门

卫33.75㎡。地下建筑面积:5980.11㎡,其中地下车库1607.33㎡,地下活动场地2615.31㎡,地下自行车库1757.47㎡。

2.设计构思

第一步:确定学校的主次入口

根据周边道路的主次以及旁边娄底一中的主入口方向,将主入口放在地块南侧,次入口位于地块北侧。

第二步:根据地势安排学校功能。红线四周西北角地势最高,顺着西侧和北侧的道路降低,地形不规则,且南北高差达13米,东西高差15米,中部区域较为平坦。

根据地形特点,将占地面积较大的300米跑道和篮球场布置在平坦的中部区域。

因为教学区有日照和防噪间距25米的要求,需要较大的进深来满足,而且南低北高有利于日照,西侧地块长约270米,高差13米,所以将教学区布置在地块西侧,主出入口设在教学区附近;办公、食堂与教学区联系需紧密且有独立出入口,所以将办公和食堂布置在教学区北侧,次出入口设在办公生活区附近,功能分区明确,不同人群互不干扰又有紧密联系。

东北侧地块较狭小,作为学校的后勤区域,布置澡堂和锅炉房,不影响教学和办公。

地形决定了建筑的唯一布局,根据地形布置建筑功能,能够最有效的利用地形,最合理且经济。

第三步:合理分配高差。

根据周边已有道路的高程,将地块设计为南北高差7.85米,整个地块分为四个台地。

第一个台地为南侧入口广场和体育活动场地,与南侧道路平进平出,

第二个台地为B栋教学楼和中央广场,高差2.65m

第三个台地为A栋教学楼,高差2.7m

第四个台地为办公和食堂,高差2.5m,,与北侧道路平进平出。

由于场地面积局促,充分利用地形高差设计三个地下空间,南侧地下自行车库(解决学生停车问题)——地下活动场地——北侧地下车库(解决教室和部分访客的停车问题)。

第四步:确定校园基调

振翩学校把爱国主义教育作为主旋律,把弘扬李振翩精神同素质教育有机结合,教育学生爱国爱乡,追求真理,献身科学,将校园基调的定位为:严肃、理性、开放、活泼。

严肃:校园分区合理,各功能互不干扰。

理性:校园设计四个轴线空间。

第一个轴线空间为纪念馆——教学区——中央绿化区——教学区——办公生活区。

第二个轴线空间为南侧入口广场——北侧办公服务广场之间的联系轴线。东西分离教学区和活动场地,东西分离办公区和食堂,减少两侧的互相干扰,且在学校内形成一条南北向视觉通廊。

第三个轴线空间为公共绿地——主席台——活动场地。在教学区和活动场地之间形成一条东西向的轴线,主席台位于第二条轴线和第三条轴线的中心点,成为活动场地的制高点和视觉焦点,这里将来是学校主要的集会场所。

1.

轴线空间为运动场地——坡地绿化区——食堂之间的联系轴线。为就餐提供了空旷的视野,且隔绝了对教学区的干扰。

开放活泼:

整体学校氛围四个台地,增强了空间序列性和趣味性,两个教学组团分别以U型布局,中间形成了公共活动空间,教学组团间有集中的公共绿化,为学生提供了课间休息场所。建筑造型采用几何切割手法,结合平面功能及结构特点,虚实对比强烈,建筑立体感强。立面刷涂料,红色、白色与浅灰色相结合,色彩搭配组合得当,可识别性强。

3.方案设计

教学楼位于校园西侧方向,地上4层,层高3.9m,总高17.4m。

办公位于教学楼北侧,地上5层,层高3.6m,总高19.8m。

艺体馆紧挨办公,地上1层,总高12.6m。

食堂位于艺体馆东侧,地上3层,层高6m ,总高19.8m。

食堂与办公之间的连廊两层,底层架空。

纪念馆位于校园南侧,地上1层,总高6.9m。

浴室和锅炉房位于校园东北角,地上1层,总高5.4m。

地下车库位于办公地下一层,层高3.9m。

地下活动场地位于A栋教学楼地下一层,层高10.50m。

地下自行车库位于B栋教学楼地下一层,层高3.9m。

综上所述,通过对当前城市中小学校建筑规划方案的研究,可以得到以下结论:第一,布置可以从分散式、分区式考虑;第二,学生空间,教学楼之间用廊道连接,方便通过和交流,增加储物空间,展示空间;第三,可以在教室内设计教师角,或者在一层设置一个教师临时休息办公点,第四,室外空间由建筑、绿化景观、小品雕塑、广场等组成,同时也包括校史校训、文化底蕴的文化因素。第五,建筑形象设计包括色彩、建筑材料方面考虑。由于时间和篇幅有限,将来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 .张宗尧、李志民,《中小学建筑设计》,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 .《中小学建筑设计规范》。

[3] .邱茂林、黄建兴,《小学、设计、教育》,田园城市文化事业有限公司。

[4] .黄世孟,《学校建筑研究》,建筑情报出版社,台北。

[5] .美布拉福德·柏金斯著,舒平、许良、汪丽君译,《中小学建筑》,中国

建筑工业出版社,

[6] 美迈克尔··克罗斯比著,卢的伟、贾茹、刘芳译,《北美中小学建筑》,

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7] 罗伯特·鲍威尔著,翁鸿珍译,《学校建筑一新一代校园》,天津大学出

版社。

[8] .英爱莉诺·柯蒂斯著,卢韵伟,赵欣译,《学校建筑》,大连理工大学出

版社,,

-7-

高密度校园的创新与实践—谈所街小学建筑设计

高密度校园的创新与实践—谈所街小学 建筑设计 摘要:介绍了南京市建邺区所街小学的设计策略和设计过程,探讨了新时代背景下,如何在高密度城市中,突破传统教育建筑模式,实现新型校园的组织和重构,为校园设计和规划带来新的活力。 关键词:高密度,创新,校园模式,自然,活力 伴随城镇化建设大规模发展,城市人口不断涌入,教育建筑资源相对匮乏。校园规模急需扩大和增多,而城市中的建设用地日益紧张。在项目的实践与设计中,会接触到一些建设用地紧张、条件复杂的情况,给设计带来很大难度,但同时也触发了作为设计师的创新热情。教育建筑的高密度化是必然进程,也是大城市中共存的课题。在重重条件的限制下,如何能发挥场地的最大优势,构建出高品质的校园空间,是当下建筑师们需要思考的重点。南京市建邺区所街小学正是很好的探讨高密度校园设计的机遇,算得上是一次较为理想的尝试。 一.项目背景 项目位于南京市建邺区北部,临近商务办公主轴和江东门地区中心老城。场地北侧和西侧规划为住宅用地。东侧毗邻湖西街,南侧紧邻景观河道。本项目占地面积为 13936.5 平方米,学校规划为18班小学,同时预留 6 个班。总建筑面积为 24730 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筑面积 18060 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6670 平方米。容积率 1.30,建筑密度 33%,绿地率 38%。 设计面临的主要问题有两个:一是用地紧张,项目用地面积远低于相关规范标准要求的建设用地指标;二是交通压力,场地仅有一侧临市政道路湖西街,且目前的道路已经常拥堵,新建校园会加剧城市交通压力。

基于本项目特征,设计将从以上两个问题出发,致力于打造一座主城区高密 度模式下,适应教育现代化进程的新型校园标杆。 二.设计策略 1.高效有序的接送系统。 将接送系统引入地下,释放城市道路压力。 传统的校园接送模式占用城市资源,尤其是在上下班高峰期,很容易造成城 市交通堵塞。本项目用地紧张,如何设计合理的接送系统更是需要谨慎思考。在 如此紧张的用地情况下,项目尝试把接送系统设置在地下,高效的利用土地资源,打造垂直接送系统。结合主入口广场,解决部分地面临时接送区,把主要的接送 区设置在地下。 完整的接送系统包含家长临时泊车区、家长等待区、学生等待区以及配套的 便利店和图书营地。场地北侧并列设置机动车入口和出口,一进一出,高效有序。家长通过机动车入口,经由环岛可直接进入地下临时泊车区,再步行至家长等待区。学生则可通过校园内的下沉庭院直接到达学生等待区,从而使得家长和学生 无缝对接。同时,辅以智能化系统,进一步保证接送过程安全高效。 2.科学合理的功能布局 围合式布局方式,化解用地紧张问题。 方案初期强排阶段,对建筑布局方式进行了多种尝试。其中三列式横向布局 空间较为规矩,但是相对缺乏新意。而两列式横向布局,为达到面积要求需采用

中小学校园地下空间优化设计探索——以上海新江湾城A5-01地块配套学校为例

中小学校园地下空间优化设计探索—— 以上海新江湾城 A5-01地块配套学校为 例 摘要:近年来城市不断向高密度发展,人们对地下空间的利用愈加重视,本文以上海新江湾城公建配套九年一贯制学校为研究对象,针对科学开发中小学地下空间的策略和经验进行总结探讨,从而为较大密度的中小学地下空间开发项目提供合理的策略参考,缓解城市用地紧张问题。 关键词:中小学;地下空间;优化设计;校园空间 引言 在我国城市化发展进程不断推进的背景下,对教学设施的构建也出现了新的问题。首先,由于土地资源相对匮乏,这便导致城市中的中小学在建设项目实施方面所能获得的土地资源十分有限。地方政府虽然对教育实施的构建方面重视程度较高,但从土地资源的划拨方面来讲,通常仅能达到土地配置的基本要求,难以从建筑发展和空间优化方面提供必要的资源支持。其次,城市中小学的人口相对集中,且教学质量越高的学校生源越密集,这便导致校园周围的人口数量持续攀升,在较短的时间内便需扩大校舍的空间范围,因此上述现象对教育的布点也形成了较大的障碍。此外,中小学在教学空间的需求不断提升,如学校普遍实行小班教学,高中则实施走班制,上述教学模式对校舍空间提出了更高的需求。因此从建筑设计角度来讲,便导致土地面积不变,但建筑面积需求增加的矛盾。中小学建筑的层数与其他建筑类型不同,整个建筑不宜过高,因此在不增加占地面积的前提下,如何增加整个建筑的容量便成为相关行业所需关注的重点。在此背景下,加强地下空间的开发效果便成为较为有效的手段。 1、工程概况

新江湾城地处上海中心城区东北部,本项目建设用地北临殷行路,之间有30 米公共绿化带相隔;东临政和路;南临国晓路;西面与政澄路隔河相望。本项目 为园区内公建配套九年一贯制学校,占地面积为33046平方米,拟建小学20班,初级中学24班,行政及公共教学部,艺术楼及音乐厅,体育中心和游泳馆。学 生人数为1880人,在校教工130人。总建筑面积为24998平方米,其中地下层 面积4405平方米(图1)。 图1 1. 地下空间功能划分 本项目中利用地下空间减少建筑体量,减少计容面积。地上将中学部居北, 小学部居南,行政办公等穿插于教学区之间,面对运动场,同时也消化了不利日 照方位。除去地上的教学区、办公区和400米环形跑道运动场,地下需容纳车库、餐厅、设备机房等所有剩余功能空间。设计利用下沉广场将阶梯教室、风雨操场 等高大空间、餐厅、展厅、多媒体间等生活相关底层公共活动空间设置于地下, 可通过公共门厅直接到达,既缓解消防疏散压力,同时减少对其他教学空间的干扰,获得与地面建筑一样的舒适性,同时利用建筑高差结合景观设计,形成多样 化的人性公共活动空间。具体功能如下: 2.1地下车库 车库的使用功能在近年来也形成了较大的转变。在2010年前,学校中的车 库主要可为教师及来访车辆提供停放地点。在土地资源紧缺的情况下,基于城市

建筑设计课题研究论文(五篇):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的关系分析、幼儿园建筑设计探讨…

建筑设计课题研究论文(五篇) 内容提要: 1、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的关系分析 2、幼儿园建筑设计探讨 3、光影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探讨 4、人防工程建筑设计常见问题研究 5、基于BIM的绿色住宅建筑设计分析 全文总字数:17879 字 篇一: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的关系分析 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的关系分析 摘要: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城市规划设计有自己的特点,不管是在方法还是在原理上。城市设计的方法以及原理和建筑设计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如今,城市设计与建筑设计的融合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正确处理和把握两者之间的关系,在施工过程中不仅有压迫性地展现社区和城市的地域文化,更要展现城市的生活风貌。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建筑设计与城市设计的融合,对城市建筑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本文主要探讨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的关系。 关键词:城市规划设计;建筑设计;关系正文: 一、基本概念 (一)城市规划

所谓城市规划是指对空间区域的总体规划和设计,总体任务是为人类的生活和各种活动提供适当的空间结构。因此要设计重视城市空间,并考虑到协调发展的后续要求。 (二)建筑设计 建筑设计的前提条件是城市规划,按照任务的要求和工程条件的特殊要求,在设计阶段需要解决的使用要求、审美要求,结合功能要求确定空间形态和建筑面积大小的特异性结合。在外部形式上,由于城市发展和整体控制的存在有一定的关系,按照具体要求的协调和控制机制,掌握基本的原则和方法,以满足设计要求。 二、关系 由于城市规划设计的复杂性,需要考虑多种因素,如发展规划和建筑设计、市政要求、景观设计等重要因素,因此,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一)城市规划能够对着建筑设计起到指引作用 城市规划是国民经济发展的第一个体现,政府是从宏观上看城市的规划和调整的进步和发展,其也决定了一个城市的可利用的资源、功能和风格。其战略性决定了高度,决定了其引领以及指导城市发展建设相关的行业以及工作上的地位,决定了环保和设计等工作基本的原则以及方向,划定了服务于城市发展工作的基本界限。城市规划不

基于城市中小学校泛教育空间设计研究

基于城市中小学校泛教育空间设计研究 摘要:随着社会竞争趋势日益加剧,我国国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在中小学 教育过程中,受到新型教育理论的指导,除了需要促进学生个人智力的发展,引 导学生掌握动作技能,还应在学生培养过程中,对创造性、自主性和社会性等能 力予以强调。在设置校园空间时,属于校内师生社会生活中的主要载体,随着社 会教育需求的持续提升,需要及时改善学校空间发展停滞不前这一现状,对学校 教育空间设计予以完善,有效解决中小学校园建设中的矛盾问题。 关键词:城市;中小学;泛教育空间;设计方案 引言:在泛教育理论指导下,对城市中小学传统教育观念进行补充,在城市 中小学建筑过程中,将其作为空间设计阶段的理论基础,对实践方法进行归纳并 总结,在城市中小学泛教育空间设计中,使其具备完善性和创新性,对城市中小 学总体布局进行优化并改善。 一、泛教育空间在城市中小学设计中的表现形式 在中小学设计规范中,对学校的主要功能用房,做出了合理分类。除了包括 行政、教师等办公用房,以及生活服务类用房之外,对于学校中剩余的主要教学 用房,还包括教室、实验室、阅览室、展览室等几种类型。 不同的教学用房,有着特定的目的和功能,所设计的面积指标,需要与其一 一对应。根据使用方式的不同,结合相应的教学用途,设置完善的教室空间。例如:普通教室、书法教师、语言教师、美术教师等等[1]。 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辅助相关教学任务顺利开展,在设置阅览室和展览室时,通常是以读书和德育等两项功能为主,并且涵盖了体育教育操场等场所。在教师 的正确带领下,由学生完成德、智、体等建设。采用集中化的教学形式,使教师 能够全程参与,并将纪律作为基本前提,维持相应的空间秩序。在规范教育理念下,共同构成完整的秩序化学习空间。

中小学校建筑中的建筑安全设计

中小学校建筑中的建筑安全设计 摘要:现如今,我国的经济在迅猛发展,社会在不断进步,文章通过案例结合中小学生心理、行为特点分析学校设计中的安全问题,以及如何通过设计减少、避免隐藏的安全隐患,确保学生的安全,打造一个绿色、安全校园环境。 关键词:学校;疏散楼梯;栏杆;玻璃 引言 学校的安全设计是中小学校设计的重中之重,学校的安全设计从大到小可以包括区域安全、总体安全、单体建筑安全。本文结合笔者的具体实践及社会上发生的具体案例,同时围绕国家、地方建筑规范,针对中小学校的安全设计试做论述,抛砖引玉,供同行参考。下面主要从区域安全、总体安全、单体建筑安全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1中小学建筑安全设计的原则分析 第一,科学性原则遵循。对中小学的建筑安全设计就要能遵循相应的原则,在这些合理性的原则遵循下,对中小学的建筑设计质量才能有效保证。首先要能注重科学规划的原则遵循,这是建筑设计的质量保障基础。学校的建筑建设是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以及生活环境的重要场所,在进行设计过程中就要能从多个层面加强考虑,在设计中要能够周密的规划以及科学性的取舍。在建筑设计方面能够遵循最新的中小学建筑设计规范以及建设标准等,在科学性的规划设计方面,才能真正有利于设计的质量水平提高。第二,精细化原则遵循。对中小学的建筑设计过程中,要注重精细化管理的原则遵循,由于建筑设计是系统化的工程,实际设计中就要能考虑到方方面面,只有注重精细化的设计,才能保障设计的整体质量水平的提高。在设计中不只是要能够对设计的安全性得以保障,还要能够将创新性得以体现,能够最大程度的对学生的关爱在建筑设计环节得以体现,这样才能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学习。第三,安全性原则遵循。中小学的建筑设计方面,对安全性的设计原则要充分遵循。学校建筑属于公共性建筑,并且和政府办公以

浅谈中小学综合建筑设计要点及设计构思

浅谈中小学综合建筑设计要点及设计构思 【摘要】近年来,中小学综合建筑设计工作得到了业内的广泛关注,研究其相关课题有着重要意义。学校是一个地方,一种互动的场所,在由过去的私塾到今天的现代化、信息化的校园的转变过程中,学校建筑的形式在演变,空间的形态在变,但其教育与传承、交流与共享的本质不变,学生在这里学习、成长、交流、分享、运动、嬉戏,先贤的精神与文化也在这里渊源流传。学校建筑由于其使用功能以及服务人群的特殊而呈现出不同的技术风格,建筑总体呈现出简单、便利的特点,没有过多的修饰,其主要目的是服务于学生和老师,方便其学习工作和生活。校园建设是一个软硬件设施相互配合的工程,设计师应努力在规划设计中让软硬件设施相互协调,要保证建筑规划设计过程中的合理性,特别是要了解对所设计学校的教学理念和管理模式的发展方向”,才能设计出适应未来发展的教学建筑和教学空间。本文首先介绍了项目概况,分析了东北的某中小学综合建筑设计的特点,并结合相关实践经验,分别从构筑流畅的交通路线,以及功能分区明确的校园规划设计等多个角度,研究了中小学综合建筑设计要点及设计构思,阐述了个人对此的几点看法与认识。 【关键词】中小学;综合建筑;设计要点;设计构思 1前言 作为一项实际要求较高的设计工作,中小学综合建筑的设计有着其自身的特殊性。该项课题的研究,将会更好地提升对中小学综合建筑设计要点的分析与掌控力度,从而通过合理化的措施与途径,进一步优化该项工作的最终整体效果。 2项目概况 东北的某中小学总平面布置的原则是在吸取国际先进教学元素的前提下融合国内教育现状,提供一个全新的教学环境。我们将两个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分别布置在南北两端,在它们的中间形成了一个宽敞的广场。然后我们把九年一贯中小学中低年级和高年级可以共享的设施趣味的安排在了广场当中,另外一些利于贯彻现在的素质教育方针的设施也布置在这里。使这里成为整个校园的中心。这里是孩子们拥抱自然的场所,或躺、或坐、或憩、或戏。这些与自然亲近的室内外空间的穿插,可激发自发性的多样交流方式。 场地北侧为宽30米的城市主干道,其他两侧为城市次级道路,西侧规划用地为多层住宅。整个场地在近400米长度的南北向上有7米高差,北半部坡度较缓。 场地优势:基地轮廓方整便于设计,周围交通便利。 场地劣势:北侧为冬季寒冷受风面,并受繁忙交通影响。 综合以上,我们将学校的主入口布置在基地东侧,面向低层住宅,以取得更宽敞的出入口空间感觉,这样还避免了北侧干道的拥挤交通。新的入口后退城市道路布置,为学生的集散和家长接送子女提供了便利。 3中小学综合建筑设计的特点 3.1教学空间的灵活设计 时代在不断的发展,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不断的进行改变。为了更好的培育出适应时代发展的人才,学校教育从传统的应试教育改革到如今的素质教育,要求学生不仅能够识文断字还要会做人做事,并把理论的内容应用到实践中去。传统的教室设计的比较死板,师生之间的沟通受到阻碍。学生只能被动的接受老师的互动,而不能主动去学习。所以教育的改革不能从单一方面考虑而要从教学方式、内容以及时间等多方面考虑,而且还要能够适应场地并且能够很好的利用。

中小学教育学校空间规划与建设

中小学教育学校空间规划与建设2山东省招远市盛华建设工程检测有限公司山东招远265400 摘要:随着人类社会文明的发展与进步,对人才的定义标准越来越高,驱动着教育模式的深刻变革,素质教育时代 更加强调促进人的全面、健康发展。学校空间作为中小学教育实施的重要元素支持,其规划与建设亦由此面临着新的挑战。本文基于对中小学教育学校空间的相关解析,继而以此为导向,就其规划与建设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中小学教育;素质教育;空间规划;空间建设 引言:宏观素质教育改革背景下,社会发展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标准要求,强调学生身心素质综合发展,新的教学 理念、模态呈现,对学校空间提出了新的建设需求。现实中,传统的学校空间规划与建设存在一定弊端,基于素质教育理 念导引下的变革势在必行,相关研究备受关注。 一、中小学教育学校空间解析 (一)意义 所谓教育空间,即是指实践过程中各方在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等方面相互信任与相互理解的空间。【1】随着人类社 会文明的高速发展,教育空间与教学行为之间的关系愈加紧密,为师生活动提供了必要的场所环境支持,内部布设除了一 般的物理性外,如门、窗等建筑构件以及黑板、桌椅等实体物质,还附带有一定的心理性特点,能够影响师生视觉感受, 继而冲击他们的心理体验。正如奥托.戴克所述,“教学活动是在一定的物理环境中进行的,这个环境在一些非常重要的 方面限制和规定着学生学习爱和发展的可能性。”中小学教育良好的学校空间规划有助于激发学生积极的情绪情感体验, 使之更加高效地进行学习认知活动。同时,现代素质教育生态下,教师作为教学主导,直接决定了教学组织内容、方法等,但往往又受教学空间元素的限制。良好的教育空间设计能够带来教师积极的心理状态,促使他们主动改变教学手段、模式,为迎合新时期的教育改革需求铺垫基础。因此,充分做好中小学教育学校空间规划与建设十分必要。 (二)需求 综上所述,中小学教育学校空间作为客观存在的物理单元构成,亦能够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着师生行为,具备自然和 社会的双重属性,是适应素质教育改革的重要手段。传统教育模态下,中小学教育学校空间规划与建设较为单一,单元模 块布局相对呆板,按照统一工厂式进行密集平行排列,师生间的交互存在屏障,无法满足功能多样化需求。素质教育改革,重置了师生身份关系,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尊重其相互间的个性差异,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从学 校空间布局上讲,素质教育要求适配更加灵活的空间设计,以满足不同的教学活动需求,包括小组讨论、情景模拟等。同时,素质教育的根本目标是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以此为导引的学校空间规划,应当摒弃以往严肃、枯 燥的环境氛围,有机融合艺术、体育等元素,使之负载更加丰富的功能。在此基础上,通过空间与色彩、设施的有机搭配,营造高效的教育活动空间,从而振动师生的积极情绪情感体验,为素质教育实施提供良好的环境支持。 三、中小学教育学校空间规划与建设策略 (一)重组形态构成 教学空间设计的精髓在于“学习体验”,教学空间复合多元,教学界面灵活可变,最大限度地让学习者获得愉悦、 真实的学习体验,促进“终身学习”品格的形成。【3】但是据相关访查结果显示,我国当前阶段中小学教育学校教学空间

中小学设计规范

中小学设计规范 中小学设计规范 为了保证中小学校园建设规范化、科学化、美观化,提高学生的学习环境和教育质量,制定中小学设计规范是非常必要的。以下是对中小学设计规范的要求和建议。 一、校园整体规划 1. 校园规划应考虑校舍功能布局、景观设计、交通组织、安全防护等因素。 2. 要合理规划校园内各功能区域的位置和面积,确保学生和教职员工的日常学习、生活和活动需求得到满足。 3. 校园内道路、通道、绿化带等要便于学生和教职员工的流动与交流,确保交通安全和人身安全。 二、校舍建筑设计 1. 校舍建筑应符合功能需求,保证教育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2. 校舍建筑应考虑空间布局、照明通风、声学、防火、供暖、节能等要素。 3. 教室、实验室和图书馆等特殊用途场所的设计应符合专业要求和教育教学的实际需要,确保安全和舒适。

三、教室设计 1. 教室的布局应合理,座位排列应便于学生听课和互动。 2. 教室设备应满足教学需要,如黑板、投影仪、音响设备等。 3. 教室照明应明亮、均匀,采光要充足;室内空气应流通,保持舒适的温度和湿度。 四、功能区域设计 1. 图书馆和阅览室应设有适当数量的书籍和多媒体设备,满足学生的阅读和研究需求。 2. 实验室设施要齐全,符合实验教学要求和安全规范。 3. 美术室、音乐室、体育馆等特殊用途场所应根据专业要求和实际需要进行设计,以保证教育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五、校园绿化设计 1. 校园内的绿化带应合理布置,既要美观,又要保证空气质量和环境舒适。 2. 应选择适宜的绿化植物,注意植物的抗污染性和适应性。 3. 绿化带应保持良好的管理和维护,定期修剪、浇水等。

城规毕设做校园规划

城规毕设做校园规划 一、校园设计基础知识 (1)校园设计分类: 学校按常见的规划设计类型可大致分为两类: ■中小学:包括小学、初中、高中、九年一贯制学校、完全中学等; ■大学校园:中小学占地一般较小,大学校园一般占地较大。 (2)校园用地大小: 学校的用地大小如何确定: ■一般而言,36班高中一般为3.0公顷,18班的初中或小学用地为1.2公顷左右。 ■大学校园用地则无规定,也无上限。 ■学校的建筑容积率可根据其性质、建筑用地和建筑面积的多少确定∶小学不宜大于0.8;中学不宜大于0.9;中师、幼师不宜大于0.7。 (3)校园功能配置: (1)行政中心:兼有对外和对内的功能,宜靠近校门设置,行政大楼一方面可以作为校园入口处的一个标志性建筑,另一方面也有利于防止外来车辆和人员进入校园内部。 (2)文娱中心:图书馆作为校园文化的精神核心和空间核心,其位置与形象都非常重要。一般在空间结构中,处于中轴线上。与中心广场结合,临近教学区,距宿舍区也不宜太远。

(3)运动区:功能组成:田径运动场、体育馆各类球场、器械运动场。约占总用地的15 %用地平整、集中,低处田径运动场不宜离学生宿舍太近(45米以外)部分球类运动场则应近些。同时运动区也要与宿舍、教学区有紧密联系;400m标准田径场对于朝向有严格的要求,应该尽量保证正南北方向。 (4)生活区:生活区宜靠近次入口,食堂布置在宿舍区内接近教学区的位置,方便学生下课顺路使用 (5)教学区:教学区为校园主体,靠近中心,教学、科研、实验若规模过大,可以各自成组。 (4)校园基础要素: (1)田径场尺寸:为避免太阳对运动员视觉的影响,田径场长边的布置尽量设置南北朝向。(允许有15°偏差,但不要冒险)(2)其他运动场地尺寸: (5)校园建筑及布局: 1、教学楼: 为保证光照要求,注意教学楼的朝向问题 两排教室长边相对时,其间距不小于20m (保证日照间距、防噪间距) 教学楼长边距离运动场不小于25m。(保证教学楼不会遮住运动场地的阳光) 主教学楼与高速路、地上轨道线或城市干道,距离不小于80m。 小学主教学楼不应超过4层,中学不应超过5层。

丽水市水阁中心小学规划建筑设计方案范文设计说明

丽水市水阁中心小学规划建筑设计方案范文设计说明 第一章建筑设计 一、工程概况 丽水市水阁中心小学校址位于丽水市经济开发区内,基地西距开发区 中心大道30米,南距北三路112米,东临东一路。基地南北长约202米,东西宽约200米,总用地面积40047平方米,地块形状方整,地势平坦, 是一块理想的建校用地。水阁中心小学规划建设36个班,可容纳1620名 在校生。方案力求把水阁中心小学设计成环境优美、设备齐全、高档次、 高品位的一流校园。二、设计依据 1.《丽水市水阁中心小学设计方案招标邀请书》 2.《城市普通中小学 校校舍建设标准》3.《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 4.《浙江省教育厅关于实施“浙江省万校标准化建设工程”的通知》 5.国家及地方政府颁布的相关规范、规定和标准。三、校园总体规划布局1、设计构思 本设计崇尚、尊重自然环境,力求创造生态校园,体现园林式校园的 特点,以现代的手法、现代的构思和现代的材料来营造一个现代的绿色园 林校园,营造出一种优异的校园环境。设计认同中国传统文 化,特别强调对中国园林及院落式建筑布局的认知和审美——即强调 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视“自然”为人类生存的母体,精神的家园,同时 赋予其时代的内容和表现方式。 ·引入周边山体自然景观,整体融入区域地景,形成天人合一的校园 生态环境。

·以绿色校园为构思骨架与灵魂,动静分离,疏密有致,相互渗透的 功能分区。 ·层次分明的校园主次道路形成高效便捷的路网结构。2、规划结构 及功能分区 设计以主环路为骨架,相关功能区周边布置形成自由生动的规划结构:其主要构成为江南园林式及院落式的布局理念与手法,来对校园进行区块 划分和功能定位。 3、交通组织 校园道路系统由主环路、次路、休闲步道组成路网。根据功能分区的 需要,整个校区共设两个出入口,主入口设于东面东一路,基地最北端设 一次入口,主要服务于食堂等服务用房。 交通组织包括动态交通组织和静态交通组织。 动态交通组织,机动车交通主要由主环路解决。次路主要解决步行交通,同时与主环路一起满足消防需要。 静态交通组织,主要通过中央核心区块来组成,并且与主入口的广场,游憩空间等共同构成丰富而有序的空间载体。 4、空间组织 结合环境与各项功能要素,塑造有机融于自然的校园空间是我们的设 计目标。 方案通过空间的大与小,收与放,隔与透等的对比统一,组织了完整 的空间序列。另外在处理校园建筑层次与景观方面主要采用以下四种手法。

基于绿色共享理念下的校园建筑空间设计——以东莞市外国语学校东城分校建筑规划项目为例

基于绿色共享理念下的校园建筑空间设 计——以东莞市外国语学校东城分校建 筑规划项目为例 摘要:校园建筑空间环境是教育环境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对青少年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国内教育持续改革发展和城市集约建设需求下,校园空间有走向城市共享核心区域之势,其开放性与共享性左右了区域活力。本文通过分析校园共享需求的具体内涵和价值意义,对校园建筑空间规划作出基本概述。以东莞市外国语学校东城分校建筑规划项目为例,从规划层面、建筑层面以及其他方面开发新型建设空间理念与设计手法,重点分析校园外部与内部的空间结构规划,促进体育设施和文化设施利用率的提高,使校园和社区之间,校园和城市之间的关系更为融洽。 关键词:校园建筑空间规划校社共享空间结构 1 引言 教育的不断变革引发了我们对于教育环境的思考。当下,校园建筑已经成为城市及社区的重要公共建筑空间,满足学校师生及社区居民行为心理需求已经成为空间规划的基本条件。以共享理念为出发点,让校园作为城市公共性资源空间的基础,强化与社会空间的联系[1]。充分考量合理规划,紧跟时代的步伐,顺应城市发展的要求,营造出更加丰富、有弹性、全方位有效使用的建筑空间,为城市社区营造友好氛围,为增加城市土地及公共设施利用率创造有利的条件。 2校园“共享”需求的具体内涵和价值意义 “共享”是倡导在功能配置上具有通用性、集约性、共享性等使用特点。在“共享”的价值导向下,基础教育服务设施可以通过空间共享、共建等方式更好地与社区、城市融合。落实终身教育的理念并通过数据创新、数据安全等,使教

育信息知识和空间资源在社会上开放和共享。紧紧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 建设融合创新育人模式的校园物质空间,用沉浸式设计手法创造和开发多样化学 习模式来引导并提升学生认知。 “共享”的价值着力于营造“共享”的环境关系,应为师生塑造安全、健康、适用和高效的学习使用空间,并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减少污染空间 设计[2]。应有利于各种教育资源向社区和城市进行开放和共享,将智慧手段与线 上线下等多种手段相结合,将社会、校园及其他各类资源最大化地融合在一起, 为学生提供更便捷,更舒心的共享服务体验。校园建筑空间规划设计中“共享” 的价值意义详见下表。 序号价值意义 具体解读 1学术意义 A 突破了校园为封闭空间这一界定,不仅扩大了学校的内涵空间。还可公开、分享给周边公共社区; B 同时对城市公共基础设施进行合理利用,对于体育设施、文化设施实现了更为合理的规划,城市土地利用效率提升[3]; C 利于补充扩展学习型社区相关理论研究,促进校园成为社区中心和学习型社区的理论路线开发,促进完善校园某些功能空间、设施的经营策略,进一步适应外围社区居民的日常需求。 2实用意义 A 共享理念中校园空间的设计手法与建设手段都具有优越性,于中观层面上对校园空间进行再审视,促进校园空间设计理念的更新,并为现有学校提供空间改造方法与路径[4]; B利用项目设计进行校社共享探讨与研究,有助于优化社区建设,促进社区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水平和利用效率。能够更好地满足社区居民的生活需求,丰富社区居民的文化生活,为构建节约

当前我国中小学建筑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当前我国中小学建筑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摘要:中小学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载体,其设计与学校的教学理念和办学体制 息息相关,学校设施、环境会对周边环境、交通及在校师生的身心健康等产生长 效的影响。在此前提下,如何将个性化、人性化和生态化设计理念融入到中小学 建筑设计中,以确保中小学建筑能更好的展现时代风貌,值得业界引起重视。为 了与教育发展相适应,本文对中小学设计中的问题展开分析,并提出了中小学设 计的新探索。 关键词:新时期;中小学;设计规划 在中小学建筑设计中,为了满足学校教育自身的发展需要,遵循教育理念和 模式的趋势指引,创造出适应现代中小学教育变革的建筑已成为新世纪中小学建 筑设计的重点。建筑空间进化为学习空间,这对培养学生学习观念和综合能力具 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同时,当代中小学建筑设计不仅要满足各种教与学活动的物 质需要,还要赋予学校环境人文性和艺术性,这为中小学建筑设计带来了一系列 挑战。 1我国的中小学建筑设计问题 1.1 中小学校的建设标准较低,规范相对滞后。 我国中小设计规范和建设标准,依旧停留在工业社会对于学校建筑的要求——满足大规模集体授课。相对信息时代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的不断发展具有很大 的滞后性。这导致很多设计理念在规范的限制下无法实行。 1.2 学校的布局安排不够合理 一般入学会选择老城区进行入学,这就造成老城区交通压力以及就学的压力 非常大,在这一定情况下会使交通非常不便捷。存在这种问题的主要因素为老城 区的布局规划不够合理,很难与城市发展进程相适应,导致学区周围存在拥堵的 交通问题。 1.3 用地规划较为紧张,学校功能不健全 现今,城市建设之中的土地资源比较缺乏,再加上非常多的建筑开发以及老 城区改造就使学校规划用地较为紧张。在确保教学需求的前提下,活动空间以及 绿化空间极大减少,学校环境比较单一,空间没有层次性。这也是建设标准较低,导致规划用地不足而造成了设计中的各种不合理。 2现代中小学建筑设计理念 2.1 重视资源聚集 从学校研究角度来说,图书馆已成为多功能的知识资源聚集中心,其在建筑 位置上也呈现聚拢、靠近状态,以实现知识资源共享,信息互通的目的。另外, 中小学逐渐呈现合并的现象,图书馆、少年宫,辅导机构等在学校周边环境不断 产生,这也从侧面体现出资源聚集的特点。 2.2 多维度的可持续性 可持续的概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合理利用资源(能源、土地资源、水资源等);保护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注重发展的质量;实现教育的持续进步。从中 小学建筑设计现状来看,大部分学校没有按照可持续性的原则进行设计,具体表 现为:①能源消耗量巨大,使用的建筑材料不环保,多数为高耗能材料;②学 校建筑设计并未表现出对自然环境的尊重;③近年来中小学班级建设规模扩大,而生均面积未扩大,盲目建设使得建筑质量得不到保障,不利于促进建筑的可持 续发展,也不利于新的教学模式的开展。

中小学建筑设计要点研究 刘清源

中小学建筑设计要点研究刘清源 摘要:自古以来,学校就是教学育人的地方,学校环境直接影响着学生们的学 习和生活,因此,在设计中小学建筑时一定要注意校园建筑设计的合理性。本篇 文章从现代中小学建筑设计的理念入手,重点分析了当前中小学建筑设计的要点。 关键词:中小学;校园建筑;设计理念;设计要点; 引言:学校是学生生活和学习的地方,创造良好的校园环境对学生的学习和 成长至关重要。想要校园文化蓬勃发展,让学生有足够的学习积极性,让教学效 率有所提升,就需要有良好的校园建筑基础。当前我国对教育的重视程度逐渐加深,信息时代的背景之下,人们应当不断提升思维认知,让思想和时代同步,将 先进、科学的设计理念运用到中小学的学校建筑设计当中,让中小学建筑更加多 元化。 1 现代中小学建筑设计理念 1.1 重视资源聚集 从学校研究角度来说,图书馆己成为多功能的知识资源聚集中心,其在建筑 位置上也呈现聚拢、靠近状态,以实现知识资源共享,信息互通的目。另外,中 小学逐渐呈现合并的现象,图书馆、少年宫,辅导机构等在学校周边环境不断产生,这也从侧面体现出资源聚集的特点。 1.2 绿色设计理念 当前来说,绿色理念也在建筑设计当中有着越来越普遍的应用。中小学校园 的主体是学生和教师,所以绿色理念对于中小学校园建筑的设计布局非常适用。 在绿色设计理念之下,应当合理利用资源,尽量建设污染排放,旨在保护生态环境。具体来讲,就是加强建筑和周围环境的和谐度,在建筑周围设计原生态系统 环境。和谐、健康的生活和学习环境对中小学生的成长非常重要,在进行中小学 学校建筑规划时,要通过合理的资源设计和利用方案,让建筑和空间有足够的舒 适度,让校园环境保持在空气通常、温度适宜的状态之下。 1.3 归属感 归属感的一重要个属性来自于人对物的识别程度,主要包括气味、色彩以及 声音的识别,熟悉的物质自然识别程度更高,且归属感更强。在中小学建筑设计中,识别感主要依靠色彩的尺度把握,这一点对是在校师生产生归属感的重要条件,因此,在不同的使用要求下,学校建筑设计人员应尊重当地的建筑文化和环境,努力营造出具有归属感的中小学建筑。 1.4 动态设计理念 对于中小学校园建筑的设计规划来说,动态设计可以让校园环境更加灵活多变,符合校园多元化的发展需要。和其他的建筑物不同,校园建设独有的发展机 制和发展规划,为其今后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当前来说,校园建设呈现 总体结构的发展态势,所以说,了解自身环境条件,通过合理的设计和利用,利 用动态的设计理念,展现校园空间的多边形和灵活性是非常重要的。 2 中小学学校建筑布局设计的要点 2.1 严格按照规范开展中小学建筑设计 中小学的建筑安全设计应严格遵循国家规范,并满足关于校园安全的规定, 并应与校园应急策略相结合。目前中小学建筑设计安全规范相对滞后,目前的依

城市中小学地下停车与接送空间设计研究与实践

城市中小学地下停车与接送空间设计研究与实践 摘要:本文从中小学校发展面临用地紧缺问题、学生接送问题出发,论述中小 学校园地下停车与接送空间设计的必要性、合理性、设计内容和设计要点,并结 合案例分析实际应用的策略。以期对今后相关的中小学校园规划设计带来思路拓 展和启发。 关键词:城市中小学、地下空间、车库、接送空间 Analysis on the Design Strategy for Urba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Underground Parking and Pick-up and Drop-off Spaces. Abstract:Based on shortage in land use and traffic problems of current urba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in china,this article states the necessity,rationality,design content and design key points of the underground parking and pick-up and drop-off spaces with practical project analysis,hoping to bring inspirations for the relative projects in campus planning design. Keywords:urba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underground space,parking lot,pick-up and drop-off space 一、背景介绍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用地日益处于紧张状态,社会对教育资源的需求也日渐增长,因此城市中小学的校园规划建设大都面临着 用地紧张而功能日趋复杂的矛盾,这是目前建筑师无法回避的问题[1]。同时,我 国的人均汽车保有量大量增长,小汽车成为许多城市家庭的标配,对于城市中小学,家长开车接送学生是主流的上下学方式。每逢上下学高峰,学校门前及周边 道路都因学生接送而承载着巨大的交通压力,这已成为一个社会问题,也是中小 学设计必须面对的难题。 为了解决用地需求矛盾,新兴的中小学设计更加关注对校园地下空间的开发 利用。但在目前,中小学地下空间的设计利用尚处于起步阶段,主流利用方式是 设置地下车库,以满足教职工的停车需求,但中小学地下车库建设却存在着功能 单一,利用率不足,不利于人车分流,且难以做到与社会共享资源等问题。 针对现阶段我国中小学建设中亟需解决的用地紧缺问题、学生接送问题,本 文提出了校园地下接送空间的设计策略,将接送功能纳入地下车库,可以有效地 提高地下车库的使用效率,同时为校园的交通问题带来了解决思路,以应对城市 中小学在发展建设中的矛盾。 二、地下接送空间结合车库 1.地下接送空间的必要性及合理性 为满足学生的接送需求,减小其交通压力对城市的负面影响,国外的中小学 通常会在场地内单独设置一片接送区,国内一些前瞻的中小学设计也开始考虑在 校前区或校园内设置缓冲的接送空间,用以释放交通压力。 接送区的作用在于将家长停车、等候和学生上下客的行为纳入校园内部,并 通过合理交通规划和场地设计使之有序高效进行。接送空间通常应包括:家长机 动车出入口、接送专用车道、机动车临时下客位、接送固定车位、非机动车出入口、非机动车停车位、家长等候区、学生等候区等等[2](图1) 图1 校园接送空间示意图

中小学建筑设计规范

学校是培育人才特定环境,学校建筑设计好坏,是影响全面培育人才质量重要因素。学校建筑设计,除了要遵守国家有关定额, 指标, 标准和标准外,在总体环境规划布置,教学楼平面与空间组合形式,以及材料, 构造, 构造, 施工技术和设备选用等方面,要恰当地处理好功能, 技术与艺术三者关系,同时要考虑青少年新奇, 好动和缺乏经验特点,充分留意平安。 一, 教学楼组成与设计 中小学教学楼一般是由以下三个局部组成: 教学局部:包括一般教室, 试验室, 音乐教室, 语言教室及图书阅览室等。它们是教学楼主体局部。 办公局部:包括行政, 社团办公室及老师办公室等。 生活协助局部:包括交通系统, 厕所, 饮水处以及贮藏室等。 〔一〕一般老师设计 1. 要求:大小相宜,视听良好, 采光匀称, 空气流通, 构造简洁和施工便利等。 22。 〔1〕课桌椅尺寸:要与学生身高和人体各局部尺寸相适应表课桌尺寸。 〔2〕课桌椅布置:要满意学生视听及书写要求,并便于通行就座和老师辅导,见图课桌椅布置。 ①视距要求:第一排前缘距黑板面≥2000mm;最终一排距黑板距离,不超过8500mm,到后墙面距离>600mm。 ②视角要求:水平视角〔即前排边座到黑板远端夹角〕应>30°;垂直视角〔即第一排学生视线与黑板顶部构成夹角〕应>45°。 ③座位排列,每行不宜多于两个座位,行间距b,中学为550~600mm,小学为500~550mm。排距c,中学为850~900mm,小学为800~850mm;课桌距侧墙距离a,为60~120mm。 〔3〕教室平面形态与尺寸:平面形态通常有矩形及方形,此外还有多边形及扇形等,见图教室平面形态与尺寸。 ①矩形教室:是当前国内大量采纳形式。其平面轴线尺寸,中学可采纳:9000mm×6900mm, 9000mm×6600mm, 9000mm×6300mm,小学可采纳8100mm×6600mm, 8100mm×6300mm, 9000mm×6000mm等几种。 ②方形教室:教室进深与开间根本一样,平面尺寸〔轴线〕可采纳7200mm×7200mm, 7500mm×7500mm, 7800mm×7800mm及7500mm×7800mm等。该形式教室有效面积系数较矩形教室低,且不宜用于内廊式组合。 ③多边形教室:有五边形, 六边形等,这种形式在采光, 通风和座位排列上有其优越性,但经济性较上述形式要差一些。 〔4〕教室层高:取决于空气容量, 采光匀称度,房间比例及经济等因素。一般来说,3.6~3.9m层高才能满意空气容量要求;其次从房间比例和空间视觉效果看,以层高为房间跨度1/2~2/3为好;最终,还必需考虑经济,不适当增加层高,就会增加造价,应予防止。 3.教室门窗设计 〔1〕教室门设计:门主要作为交通疏散,并兼通风用。依据我国实践,一般在教室前后各设一门,门洞宽1000mm。在平面组合中,假设设两个门有困难,也可只设一个门,但其宽度应为1200~1500mm。门洞高一般为2400~2700mm,门内开,以免影响走道中行人通行。 〔2〕教室窗设计:窗位置及尺寸大小,主要受采光标准,层高及构造制约,窗高度还应符合模数。详细要求如下: ①窗大小按窗地比1/4确定。一般采纳窗宽为1500~2100mm,窗高为2100~2700mm。 ②光线必需由学生左侧射入室内,各座位亮度要匀称,窗上口要尽可能接近天棚,窗下口距地面〔即窗台高〕为900~1000mm。窗间墙宽度,在满意构造要求前提下,应尽量

中小学建筑——设计要点

中小学建筑——设计要点 1 定义及类型 1、中小学校 中小学校泛指对青、少年实施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的学校,包括完全小学、非完全小学、初级中学、高级中学、完全中学、九年制学校等各种学校。 完全小学:对儿童、少年实施初等教育的场所,共有6个年级,属义务教育。 非完全小学:对儿童实施初等教育基础教育阶段的场所,设1年级~4年级,属义务教育。 初级中学:对青、少年实施初级中等教育的场所,共有3个年级,属义务教育。 高级中学:对青年实施高级中等教育的场所,共有3个年级。 完全中学:对青、少年实施中等教育的场所,共有6个年级,含初级中学和高级中学教育的学校。其中,1年级~3年级属义务教育。 九年制学校:对儿童、青少年连续实施初等教育和初级中等教育的学校,共有9个年级,其中完全小学6个年级,初级中学3个年级。属义务教育。 2、每班人数 2 总体规划 1 场地 1、中小学校严禁建设在地震、地质塌裂、暗河、洪涝等自然灾害及人为风险高的地段和污染超标的地段。 2、城镇完全小学的服务半径宜为500m,城镇初级中学的服务半径宜为1000m。 3、学校周界外25m范围内已有邻里建筑处的噪声级不应超过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50118有关规定的限值。 2 用地 中小学校用地应包括建筑用地、体育用地、绿化用地、道路及广场、停车场用地。有条件时宜预留发展用地。 (1)、建筑用地 建筑用地应包括以下内容: 1.教学及教学辅助用房、行政办公和生活服务用房等全部建筑的用地;有住宿生学校的建筑用地应包括宿舍的用地;建筑用地应计算至台阶、坡道及散水外缘; 2.自行车库及机动车停车库用地; 3.设备与设施用房的用地。 (2)、体育用地 体育用地应包括:体操项目及武术项目用地、田径项目用地、球类用地和场

最新(最全)中小学设计规范-(gb50099-)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中小学校设计规范Code for design of school GB 50099—2011 主编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施行日期:2 0 1 2 年 1 月 1 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公告 第885号 关于发布国家标准 《中小学校设计规范》的公告 现批准《中小学校设计规范》为国家标准,编号为GB 50099—2011,自2012年1月1日起实施。其中,第4.1. 2、4.1.8、6.2.24、8.1.5、8.1.6条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原《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GBJ 99—86同时废止。 本规范由我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2010年12月24日

前言 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2008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第一批)>的通知》 (建标[2008]102号)的要求,由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和天津市建筑设计院会同有关单位在《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GBJ 99—86(以下简称《原规范》)的基础上修订完成。 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最后经审查定稿。 本规范共分10章,主要技术内容包括总则,术语,基本规定,场地和总平面,教学用房及教学辅助用房,行政办公用房和生活服务用房,主要教学用房及教学辅助用房面积指标和净高,安全、通行与疏散,室内环境,建筑设备等。 本规范修订的主要技术内容是: 1 将适用范围扩展为城镇和农村中小学校(含非完全小学)的新建、改建和扩建工程的设计,不适用于中等师范和幼儿师范学校的建设; 2 适应教育部自2007年底起陆续颁布的小学、初中、高中全部课程的新课程标准,对学校设计的有关规定进行了修改和补充; 3 在相关章节中增加了安全保障方面的规定; 4 修改和补充了采用低投入、高效率而且成熟的新技术; 5 增加了“术语”和“基本规定”,取消了《原规范》的“附录一名词解释”。 本规范中以黑体字标志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本规范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文的解释,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负责对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本规范在执行过程中,请各单位总结经验,积累资料,意见及有关资料请函寄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国家标准《中小学校设计规范》编制组(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南礼士路62号邮编:100045),以便今后修订时参考。 本规范主编单位、参编单位、主要起草人和主要审查人: 主编单位: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天津市建筑设计院 参编单位: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成都木原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北京大学青少年卫生研究所江苏省教育建筑设计研究院翰林(福建)勘察设计有限公司广东省高教建筑规划设计院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上海市高等教育建筑设计研究院湖北省教育建筑设计院 主要起草人:黄汇刘祖玲李宝瑜陈华王小工张绍刚杨红白学晖温海水金 磊余小鸣牟子元陈彤王珏邢金利刘幸坤刘占军李志民朱明林武刘玉龙刘瑞光姚慧何梅珍杨轶马军刘剀赵建平 主要审查人:马国馨沈国尧张必信谢映霞林建平高冀生刘燕辉郭景胡建中韩叶祥李晓纯雷树恩邱小勇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