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

四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四则运算

1.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1)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和=加数+加数加数=和-另一个数

(2)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差=被减数-减数减数=被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

(3)加法和减法是互逆运算。

2.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1)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积=因数×因数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2)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

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商=被除数÷除数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

(3)乘法和除法是互逆运算。

3.关于“0”的运算

(1)“0”不能做除数;字母表示:a÷0是错误的

(2)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字母表示:a+0=a

(3)一个数减去0还得原数;字母表示:a-0=a

(4)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字母表示:a-a=0

(5)任何数和0相乘,仍得0;字母表示:a×0=0

(6)0除以任何非0的数,还得0;字母表示:0÷a(a≠0)=0

(7)0÷0得不到固定的商;5÷0得不到商.

(8)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a-a=0

(9)被除数等于除数,商是1;a÷a=1(a不为0)

4.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5.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6.一个算式里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最后算括号外面的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括号里面的算式计算顺序遵循以上的计算顺序。

第二单元观察物体

1.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物体,看到的形状一般是不一样的。

2.从同一位置观察不同的物体,看到的图形可能是相同的。

3.路程÷时间=速度,路程÷速度=时间,速度×时间=路程。

4.总价÷单价=数量,总价÷数量=单价,单价×数量=总价。

第三单元运算定律及简便运算

一.加法运算定律:

1.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a+b=b+a

2.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一个数,和不变。(a+b)+c=a+(b+c)

加法的这两个定律往往结合起来一起使用。如:165+93+35=93+(165+35)

3.连减的性质: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这个数减去那两个数的和叫做减法的性质。

用字母表示:a-b-c=a-(b+c)

二.乘法运算定律:

1.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a×b=b×a

2.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乘以第三个数,也可以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乘以第一个数,积不变。(a×b)× c = a× (b×c )

乘法的这两个定律往往结合起来一起使用。如:125×78×8的简算

3.乘法分配律:

(1)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这两个数分别与这两个数相乘,再把积相加叫做乘法分配律。用字母表示:(a+b)×c=a×c+b×c(a-b)×c=a×c-b×c (2)两个数的差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把所得的积相减。用字母表示:(a-b)×c=a×c -b×c。

(3)两个数的和除以一个数,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除,再把所得的商相加。用字母表示:(a+b)÷c=a÷c+b÷c。

(4)两个数的差除以一个数,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除,再把所得的商相减。用字母表示:(a-b)÷c=a÷c-b÷c。

4.乘法分配律的应用:

①类型一:(a+b)×c= a×c+b×c (a-b)×c= a×c-b×c

②类型二:a×c+b×c=(a+b)×c a×c-b×c=(a-b)×c

③类型三:a×99+a = a×(99+1)a×b-a= a×(b-1)

④类型四: a×99 a×102

= a×(100-1)= a×(100+2)

= a×100-a×1 = a×100+a×2

5.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除以这两个数的积,叫做除法的性质。用字母

表示:a÷b÷c=a÷(b×c)

6.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乘)或者缩小(除以)相同的倍数(0除外),商不变,叫做商不变性质。用字母表示:a÷b=(a×c)÷(b×c),a÷b=(a÷c)÷(b÷c)。

三.简便计算

1.连加的简便计算:①使用加法结合律(把和是整十.整百.整千的结合在一起)

②个位:1与9,2与8,3与7,4与6,5与5,结合。

③十位:0与9,1与8,2与7,3与6,4与5,结合。

2.连减的简便计算:

①连续减去几个数就等于减去这几个数的和。如:106-26-74=106-(26+74)

②减去几个数的和就等于连续减去这几个数。如126-(26+74)=126-26-74

3.加减混合的简便计算:

第一个数的位置不变,其余的加数.减数可以交换位置(可以先加,也可以先减)例如:123+38-23=123-23+38 146-78+54=146+54-78

4.连乘的简便计算:看见25就去找4,看见125就去找8;

使用乘法结合律:把常见的数结合在一起 25与4;125与8;125与80等

5.连除的简便计算:

①连续除以几个数就等于除以这几个数的积。

②除以几个数的积就等于连续除以这几个数。

6.乘、除混合的简便计算:

第一个数的位置不变,其余的因数.除数可以交换位置。(可以先乘,也可以先除)例如:27×13÷9=27÷9×13

四.连除的性质:

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等于除以这两个数的积。a÷b÷c= a÷(b×c)

1.常见乘法计算:25×4=100 125×8=1000 125×4=500 15×6=90 16×5=80

2.加法交换律简算例子:68+25=25+68

3.加法结合律简算例子:47+26+53=(47+53)+26

4.乘法交换律简算例子:15×17=17×15

5.乘法结合律简算例子:25×58×4=(25×4)×58

6.含有加法交换律与结合律的简便计算:65+28+35+72=(65+35)+(28 +72)

7.含有乘法交换律与结合律的简便计算:25×125×4×8=(25×4)×(125×8)

8.乘法分配律简算例子:

(1)分解式(2)合并式(3)特殊1

25×(40+ 4)135×12-135×299×256+256

=25×40+25×4=135×(12—2) =99×256+256×1

=1000+ 100 =135×10=256×(99+1)

=1100 =1350 =256×100

=25600

(4)特殊2 (5)特殊3 (6)特殊4

45×10299×26 35×8+35×6—4×35

=45×(100+2) =(100—1)×26 =35×(8+6—4)

=45×100+45×2 =100×26—1×26 =35×10

=4500+ 90 =2600—26 =350

=4590 =2574

9.连续减法简便运算例子:

528—65—35 528—89—128 528—(150+128)

=528—(65+35) =528—128—89 =528—128—150

=528—100 =400—89 =400—150

=428 =311 =250

10.连续除法简便运算例子:

3200÷25÷41000÷125÷4

=3200÷(25×4) =1000÷(125×4)

=3200÷100 =1000÷500

=32 =2

11.其它简便运算例子:

256—58+44 250÷8×4

=256+44—58 =250×4÷8

=300—58 =1000÷8

12.有关简算的拓展:

102×38-38×2 125×25×32 125×88 3.25+1.98+10.32-1.98

37×96+37×3+37 0.6+0.4-0.6+0.4 38×99+99

第四单元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1.小数的产生:在进行测量和计算时,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结果,这时常用小数来表示。

2.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可以用小数来表示。

3.小数是十进制分数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4.小数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分别写作0.1、0.01、0.001……

5.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10。

6.小数的数位是十分位、百分位、千分位……最高位是十分位。整数部分的最低位是个位;个位和十分位的进率是10。

7.小数的读法:先读整数部分(按照原来的读法),再读小数点,再读小数部分。

8.小数的写法:先写整数部分(按照原来的写法),再写小数点,最后写小数部分。小数部分要依次写出每个数字,而且有几个0就写几个0。

9.小数的数位顺序表

整数部分小数点小数部分

(1)6.378的计数单位是

0.001。(最低位的计数单位是整个数的计数单位)

(2)6.378中有6个一,3个十分之一(0.1),7个百分之一(0.01),8个千分

之一(0.001)。

(3)6.378中有(6378)个千分之一(0.001)。

(4)9.426中的4表示4个十分之一(0.1)[4在十分位]

10.小数的性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注意:小数中间的“0”不能去掉,取近似数时有一些末尾的“0”不能去掉。作用可以化简小数等。

11.小数的大小比较:(1)先比较整数部分;(2)如果整数部分相同,就比较十分位;

(3)十分位相同,就比较百分位;(4)以此类推,直到比较出大小。

12.小数点的移动

小数点向右移:移动一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倍;

移动两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0倍;

移动三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00倍;……

小数点向左移:移动一位,小数就缩小 110 ,即小数就缩小到原数的十分之一;

移动两位,小数就缩小1100 ,即小数就缩小到原数的百分之一;

移动三位,小数就缩小11000 ,即小数就缩小到原数的千分之一;…

13.生活中常用的单位:

质量: 1吨(t)=1000千克(kg); 1千克(kg)=1000克(g)

长度: 1千米(km)=1000米(m) 1米(m)=10分米(dm)

1分米(dm)=10厘米(cm) 1厘米(cm)=10毫米(mm)

1分米(dm)=100毫米(mm) 1米=10分米=100厘米=1000毫米 面积: 1平方千米(km 2)=100公顷(hm 2) 1公顷(hm 2)=10000平方米(m 2)

1平方米(m 2)=100平方分米(dm 2) 1平方分米(dm 2)=100平方厘米(cm 2)

人民币: 1元=10角 1角=10分 1元=100分 长度单位:千米——米——分米——厘米

面积单位:平方千米——公顷——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质量单位:吨——千克——克

单位换算:

(1)大(高级)单位转化成小(低)级单位=======乘以进率,小数点向右移动。

(2)小(低级)单位转化成大(高级)单位=======除以进率,小数点向左移动。

把大(高级)单位的名数改写成小(低级)单位的名数要乘进率,把小(低级)单位的名数改写成大(高级)单位的名数要除以进率。复名数改写成小数时,大(高级)单位的数不变,作为小数的整数部分;小(低级)单位的数改写成大(高级)单位的数,作为小数部分。如:1米2厘米=1.02米。也可以先把复名数改写成小(低级)单位的名数,再改写成小数。如1米2厘米=102厘米=1.02米。

14.小数的近似数(用“四舍五入”的方法):

(1)保留整数,表示精确到个位,就是要把小数部分省略,要看十分位,如果十分位的数字大于或等于5则向前一位进一。如果小于五则舍。

(2)保留一位小数,表示精确到十分位,就要把第一位小数以后的部分全部省略,这时要看小数的第二位,如果第二位的数字比5小则全部舍。反之,要向前一位进一。 数位 … 万位 千位 百位 十位 个位 · 十分位 百分位 千分

万分位 … 计数单位 … 万 千 百 十 一(个) 十分之一 百分之一 千分

之一

万分之一 …

(3)保留两位小数,表示精确到百分位,就要把第二位小数以后的部分全部省略,这时要看小数的第三位,如果第三位的数字比5小则全部舍。反之,要向前一位进一。(4)为了读写的方便,常常把不是整万或整亿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改写成“万”作单位的数就是小数点向左移4位,即在万位的右边点上小数点,在数的后面加上“万”字。改写成“亿”作单位的数就是小数点往左移8位即在亿位的右边点上小数点,在数的后面加上“亿”字。注意:带上单位。然后再根据小数的性质把小数末尾的零去掉即可。

(5)在表示近似数时,小数末尾的“0”不能去掉。

第五单元三角形

1.三角形的定义: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每相邻两条线段的端点相连或重合),叫三角形。

2.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它的对边做一条垂线,顶点和垂足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这条对边叫做三角形的底。三角形只有3条高。重点:三角形高的画法。

3.三角形的特性:1.物理特性:稳定性。如:自行车的三角架,电线杆上的三角架。

4.边的特性: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5.为了表达方便,用字母A、B、C分别表示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三角形可表示成三角形ABC。

6.三角形的分类:

按照角大小来分: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按照边长短来分:三边不等的△,等腰△(等边三角形或正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等边△的三边相等,每个角是60度。(顶角、底角、腰、底的概念)

7.三个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叫做锐角三角形。

8.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叫做直角三角形。

9.有一个角是钝角的三角形叫做钝角三角形。

10.每个三角形都至少有两个锐角;每个三角形都最多有1个直角;每个三角形都最多有1个钝角。

11.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

12.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叫等边三角形,也叫正三角形。

13.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

14.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度。四边形的内角和是360°

有关度数的计算以及格式。

15.图形的拼组: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一定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16.用2个相同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17.用2个相同的直角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一个长方形、一个大三角形。

18.用2个相同的等腰的直角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一个正方形、一个大的等腰的直角的三角形。

19.可以进行密铺的图形有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以及正六边形等。

第六单元小数的加减法

1.计算法则:相同数位对齐(小数点对齐),按照整数计算方法进行计算,得数的小数点要和横线上的小数的小数点对齐。结果是小数的要依据小数的性质进行化简。整数的小数点在个位右下角。

2.竖式计算以及验算。注意横式上要写上答案,不要写成验算的结果。

3.整数的四则运算顺序和运算定律在小数中同样适用。(简算)

4.小数和整数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计数单

读法写法比较大小运算定律加减法位

整数个、十、

百、千…

从高位起一

级一级往下

从高位起一

级一级往下

从最高位比

起,最高位上

大的那个数就

大;最高位上

的数相同,比

较下一位,依

此类推

a+b=b+a

(a+b)+c=a+(b+c)

a-b-b=a-(b+c)

a-b-c=a-c-b

没有括号的,

按照从左往

右计算。

有括号的先

算括号里面

的。

小数

十分之

一、百分

之一、千

分之

一…

先读整数部

分,按整数

读法读。再

读小数点。

最后读小数

部分,依次

读出小数部

分每一位上

的数字

先写整数部

分,按整数写

法读。再在个

位右下角点

出小数点。最

后写小数部

分,依次写出

小数部分每

一位上的数

同上同上同上

第七单元图形的运动

1.轴对称的意义:把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对折,如果折痕的两边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那么就说这个图形是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就是对称轴。

2.轴对称的性质: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

3.轴对称的特征:沿对称轴对折、对应点、对应线段、对应角都重合。

4.轴对称的图形:等腰三角形和等腰梯形1.长方形2.等边三角形3.正方形4.圆形有无数条对称轴。

5.平移的意义:物体或图形沿直线方向运动,而本身方向不发生改变时,这种运动现象就是平移。

6.平移后图形的每个点与原图形的对应点之间的距离都相等。

7.怎样补全下面这个轴对称图形?在原图上标出关键点——找出关键点的对称点——连点成图

第八单元:平均数和复式条形统计图

1.求平均数的方法:

将一组数据的和除以这组数据的个数所得商就是平均数。它既可以描述一种数据的总体情况,也可以作为不同组数据比较的一个标准。总数量÷总份数=平均数。

2.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

(1)把复式统计表的数据进行分类.整理。

(2)用“”和“”表示两种不同的人或事物;

在横轴上确定每组数据相应的位置.宽度和间隔,

再根据纵轴的长度确定直条的单位长度,画出不同颜色的直条。

3.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方法同上,只是横轴和纵轴内容交换一下。

第九单元数学广角:鸡兔同笼

1.列表法

2.假设法:假设全部是鸡(或者全部是兔)

然后用头的数量×脚(如鸡有两只脚就×2),得出假设的脚数结果。

如果上面的结果比实际的脚数量要多,就用上面的结果-实际的脚数量;如果上面的结果比实际的脚数量少,就要用实际的脚数量-上面的结果)再÷(4[兔的脚数]-2[鸡的脚数])=结果(注:如果假设全部是鸡,得出的是兔子的数量,相反,如果假设全部是兔子,得出的就是鸡的数量)

例子:鸡兔在同一笼内,鸡兔头共有35个,脚110只。问笼内鸡兔各多少只?

假设全部是鸡:35×2=70(脚)兔子:(110-70)÷(4-2)

=40÷2

=20(只)

鸡:35-20=15(只)

四年级下册数学老师工作总结三篇

四年级下册数学老师工作总结三篇 一、在教学工作中 1、能认真备课,学生进入四年级后空间概念加强了,动手实践的内容增多了,教师如何将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挪入课堂,这是当今教师能力的体现。和三年级相比每一节课的课后练习量有所增加。数学活动课后也有一定量的练习,同时学生还要面对课外活动学习的压力。所以备课时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在充分了解学生现状的基础上,不能存在任何死角。特别是接受能力较差的学生,在备课时先想到他们。如何设计课堂教学使他们能够听得懂、听的高兴。就可以保证全班学生都能获取新知。我是这学期接手这个班的,对这个班的情况不是很了解,例如有个学生他平时无论做什么都慢,就象对数学不开窍似的。开始时我对他的了解不够,他平时作业完成的也很好,可是期中考试他得了三十几分。全班有十多个学生不及格。我很意外、很惊奇,这是怎么回事呢?我就找他谈话。他才说平时的作业都是抄别人的。通过检查我才发现他不是一般的差。书本上的知识怎么讲他都不懂。如果把书本上的知识用实际生活中的现象来描述,效果就不一样了。从那以后我就经常

利用课余时间给他们补课。因此备课时多备他们,视为重点内容之一。并制作各种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写好教学后记,并认真按搜集每课书的知识要点,归纳成集。 2、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使讲解清晰化,条理化,准确化,条理化,准确化,情感化,生动化,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精练,精讲要针对每一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所采用的方式不一定是教师讲授。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生自主学习”等方式进行。精练指的是在课堂上老师讲得尽量少,选用的习题必须是符合学生的特点的。学生容易接受的、有趣的。用少题精题使全班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达到举一反三、甚至达到举一反十的作用。这些精选题也可以在课后练习、也可以进行提高练习。此时的练习使学生的家庭作业量有所减少。即达到了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目的。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达到对知识能准确的掌握和灵活的运用。 二、教研教改方面 能虚心请教其他老师。在教学上,有疑必问。他们经常

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免费版)

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 一、基本知识 ㈠、数与代数A、数与式: 1、有理数 有理数:①整数→正整数/0/负整数 ②分数→正分数/负分数 数轴:①画一条水平直线,在直线上取一点表示0(原点),选取某一长度作为单位长度,规定直线上向右的方向为正方向,就得到数轴。②任何一个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③如果两个数只有符号不同,那么我们称其中一个数为另外一个数的相反数,也称这两个数互为相反数。在数轴上,表示互为相反数的两个点,位于原点的两侧,并且与原点距离相等。④数轴上两个点表示的数,右边的总比左边的大。正数大于0,负数小于0,正数大于负数。 绝对值:①在数轴上,一个数所对应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该数的绝对值。②正数的绝对值是他的本身、负数的绝对值是他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两个负数比较大小,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有理数的运算: 加法:①同号相加,取相同的符号,把绝对值相加。②异号相加,绝对值相等时和为0;绝对值不等时,取绝对值较大的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③一个数与0相加不变。 减法: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乘法:①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绝对值相乘。②任何数与0相乘得0。③乘积为1的两个有理数互为倒数。 除法:①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一个数的倒数。②0不能作除数。 乘方:求N个相同因数A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幂,A叫底数,N叫次数。 混合顺序:先算乘法,再算乘除,最后算加减,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的。 2、实数 无理数:无限不循环小数叫无理数 平方根:①如果一个正数X的平方等于A,那么这个正数X就叫做A的算术平方根。②如果一个数X的平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X就叫做A的平方根。③一个正数有2个平方根/0的平方根为0/负数没有平方根。④求一个数A的平方根运算,叫做开平方,其中A叫做被开方数。 立方根:①如果一个数X的立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X就叫做A的立方根。②正数的立方根是正数、0的立方根是0、负数的立方根是负数。③求一个数A的立方根的运算叫开立方,其中A叫做被开方数。 实数:①实数分有理数和无理数。②在实数范围内,相反数,倒数,绝对值的意义和有理数范围内的相反数,倒数,绝对值的意义完全一样。③每一个实数都可以在数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 3、代数式 代数式:单独一个数或者一个字母也是代数式。 合并同类项:①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的项,叫做同类项。②把同类项合并成一项就叫做合并同类项。③在合并同类项时,我们把同类项的系数相加,字母和字母的指数不变。 4、整式与分式 整式:①数与字母的乘积的代数式叫单项式,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多项式,单项式和多项式统称整式。②一个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和叫做这个单项式的次数。③一个多项式中,次数最高的项的次数叫做这个多项式的次数。整式运算:加减运算时,如果遇到括号先去括号,再合并同类项。 幂的运算:AM+AN=A(M+N) (AM)N=AMN (A/B)N=AN/BN 除法一样。 整式的乘法:①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把他们的系数,相同字母的幂分别相乘,其余字母连同他的指数不变,作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总结

四年级数学期末工作总结 一学期来,我认真备课、上课、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使学生学有所得,不断提高,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思想觉悟,并顺利完成教育教学任务。 教学方面 1、课前准备:备好课①认真钻研教材,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都弄清楚,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能运用自如,知道应补充哪些资料,怎样才能教好。②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③考虑教法,解决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⑵课堂上的情况。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性,同时,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语言简洁明了,注意引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课堂上讲练结合,布置好家庭作业,作业少而精,减轻学生的负担培养学生体会数学应用数学的意识。 2、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亲近数学。 只有从生活中来的数学才是有意义的数学。数学课程内容的呈现应该是贴近学生的生活现实,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现实的联系,认识数学的价值,增进数学的理解和应用数学的信心,激起学生亲近数学的热情,让课堂真正成为生活化的课程。 3、注重对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培养 除了在课堂上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我还注重对学生课前预习能力和家里学习作业能力的培养。教给他们自学的方法,引导他们怎样进行课

前预习,把遇到的疑难问题记录下来,以便在课堂上与老师和同学一起探讨,提高学习效率。 三、个人学习 积极学习各种教育理论,以充实自己,以便在工作中以坚实的理论作为指导,更好地进行教育教学。积极参与听课、评课,虚心向同行学习教学方法,博采众长,提高教学水平。新的课程改革社对教师的素质要求更高,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更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发扬优点,改正缺点,开拓前进,为美好的明天奉献自己的力量。

四年级下册数学工作总结

四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工作总结本学期,我担任了四【3】班的数学教学工作,感慨于时光的匆匆。回首自己走过的路,有付出的充实,也有收获的喜悦。小学时代最重要的转折时期——四年级的数学,而且兼本班班主任,自己肩上扛着太多家长、学生的希望及学校领导和老教师们的期盼。一年的磨练,给了我很多。我可以说:我是迈着坚实的步伐走过来的!因为我早已告别刚站上讲台时的羞涩,克服了种种压力,用自己满腔的热忱和科学的态度来从事教学!一串串脚印,一串串收获。 一路走来,我认真备课、上课、听课,及时批改作业、讲评作业,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在课余时间,我认真学习教学理论,并努力与教学实践相结合,形成比较系统的知识结构。遇到自己不懂的或不确定的问题就向其他教师请教,在课后也经常与他们交流,学到了很多的知识。在课堂上我一直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使学生学有所得。在课堂教学中追求实效,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不断提高他们的分析能力、理解能力,顺利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主要做了以下几点: 一、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我精心创设教学情境,有效地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使其学习的内部动机从好奇逐步升华为兴趣、志趣、理想以及自我价值的实现。教师就教学内容设计出富有趣味性、探索性、适应性和开放性的情境性问题,并为学生提供适当的指导,通过精心设置支架,巧妙

地将学习目标任务置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让学生产生认知困惑,引起反思,形成必要的认知冲突,从而促成对新知识意义的建构。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鼓励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 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教育内容的革新,教育观念的更新和教学方法的创新,“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助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该让学生充分地经历探索事物的数量关系,变化规律的过程。 根据计算结果,探索规律,教学中,首先应该学生思考,从上面这些式子中你能发现什么?让学生经经历观察(每个算式和结果的特点)、比较(不同算式之间的异同)、归纳(可能具有的规律)、提出猜想的过程。教学中,不要仅注意学生是否找到规律,更应注意学生是否进行思考。如果学生一时未能独立发现其中的规律,教师就鼓励学生相互合作交流,通过交流的方式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发展问题,不仅能将“游离”状态的数学知识点凝结成优化的数学知识结构,而且能将模糊、杂乱的数学思想清晰和条理化,有利于思维的发展,有利于在和谐的气氛中共同探索,相互学习,同时,通过交流去学习数学,还可以获得美好的情感体验。 三、注重开放题的教学,提高创新能力。 沿袭以久的教育内容和方法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品质。数学作为一门思维性极强的基础学科,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方面有其得天独厚的条件,而开放题的教学,又可充分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尤其

四年级数学工作总结范文

2016四年级数学工作总结范文[1] 四年级数学工作总结(一) 本学期,我担任四年级一班二班的数学教学工作,在教学期间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教学的措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取得了一定成效。在工作中认真备课、上课,及时批改作业,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工作之余,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充实自己的专业水平。主要完成了如下教学目标:四则运算、认识并会读、会写小数;小数的加减法、认识三角形的角、内角和、三角形的边、三角形按角分类、按边分类、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位置与方向、统计、数学广角等。现做如下总结: 一、以课堂教学为主 1.备课 学期初,学习了教材、教参,对学期教学内容做到心中有数。学期中,着重进行单元备课,掌握每一部分知识在单元中、在整册书中的地位、作用。在备课本中体现教师的引导,学生的主动学习过程。充分理解课后习题的作用,设计好作业练习。 2.上课 创设各种情境,激发学生思考。放手让学生探究,动手、动口、动眼、动脑。针对教学重、难点,选择学生的探究结果,学生进行比较、交流、讨论,从中掌握知识,培养能力。根究学生练习不同坡度,不同层次的题目,巩固知识,形成能力,发展思维。

3.作业 做到精讲多练,有针对性。同时对学生的作业及时批改,认真对学生的每一道错题进行纠错。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作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切的评讲,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4.注意后进生的辅导 在课堂上尽量关注后进生的听课行为,及时的提醒他们听课,简单的问题让他们回答,课上做题训练时,及时的关注他们加以辅导,平时利用课间的时间辅导作业。 5.有时间看关于教学方面的书,如《小学数学》等。 二、我的收获 1.一开学学校就组织了选调教师示范课、骨干教师示范课、党员示范课、行政调研课、推门课等一系列的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课,还有教师的考核课,通过一课一评,及时的给出整改的意见,以及针对性的有效策略。在听评课的过程中受益很深。如在准备讲课时不是看哪里有名师的教案,或者上网下载优秀的教案,把教案背会上课,而是对于年轻教师的我,第一步先看教参要看这一个单元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建议等,第二步看本科时在本单元中的具体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建议等。最后根据自己对本单元本课时知识的理解结合学生的已有的认知选择适合自己的教学建议。 2.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双周一下午的数学教研活动,师徒结对活动,集体备课活动,听取师傅的教诲。 3.认真学习有效教学流程,并根据有效教学流程进行上课,虽然还没

【深圳市】四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整理归纳

四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整理归纳 第一单元《四则运算》 加、减、乘、除四种运算统称四则运算。 1、加、减、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加法的意义: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相加的两个数叫做加数,加得的数叫做和。 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和= 加数+加数加数 = 和—另一个加数 减法的意义: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在减法中,已知的和叫做被减数,减得的数叫做差。 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差= 被减数—减数 减数 = 被减数—差被减数 = 减数 + 差 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乘法的意义: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相乘的两个数叫做因数,乘得的数叫做积。 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积= 因数×因数因数 = 积÷另一个因数除法的意义: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在除法中,已知的积叫做被除数,除得的数叫做商。没有余数的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商= 被除数÷除数 除数 = 被除数÷商被除数 = 商×除数有余数的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被除数÷除数=商……余数商= (被除数—余数)÷除数除数 =(被除数—余数)÷商被除数 = 商×除数+余数 余数=被除数—商×除数 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2、有关零的运算: (1)一个数加0,仍得原数。A+0=A (2)一个数减0,仍得原数。A-0=A (3)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A-A=0 (4)一个数乘0等于0。A×0=0 (5)0除以一个非0的数,得0。0÷A=0 (0不能作除数,A不等于0。) (6)两个不等于0的相同数相除,商一定是1。 3、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 (1)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要

部编版小学数学知识点全总结

部编版小学数学知识点全总结 数学概念整理: 一、整数部分: 十进制计数法;一(个)、十、百、千、万……都叫做计数单位.其中?一?是计数的基本单位.10个1是10,10个10是100……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这种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整数的读法:从高位一级一级读,读出级名(亿、万),每级末尾0都不读.其他数位一个或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 整数的写法:从高位一级一级写,哪一位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写0. 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看尾数最高位上的数是几,比5小就舍去,是5或大于5舍去尾数向前一位进1.这种求近似数的方法就叫做四舍五入法. 整数大小的比较:位数多的数较大,数位相同最高位上数大的就大,最高位相同比看第二位较大就大,以此类推. 二、小数部分: 把整数1平均分成10份、100份、1000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是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这些分数可以用小数表示.如1/10记作0.1,7/100记作0.07.

小数点右边第一位叫十分位,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0.1);第二位叫百分位,计数单位是百分之一(0.01)……小数部分最大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没有最小的计数单位.小数部分有几个数位,就叫做几位小数.如0.36是两位小数,3.066是三位小数 小数的读法:整数部分整数读,小数点读点,小数部分顺序读. 小数的写法:小数点写在个位右下角. 小数的性质:小数末尾添0去0大小不变.化简 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大小变化:右移扩大左缩小,1十2百3千倍. 小数大小比较:整数部分大就大;整数相同看十分位大就大;以此类推. 三、分数和百分数 分数和百分数的意义 1、分数的意义:把单位? 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者几份的数,叫做分数.在分数里,表示把单位? 1?平均分成多少份的数,叫做分数的分母;表示取了多少份的数,叫做分数的分子;其中的一份,叫做分数单位. 2、百分数的意义: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叫做百分数.也叫百分率或百分比.百分数通常不写成分数的形式,而用特定的?%?来表示.百分数一般只表示两

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及公式大全(最新最全)

知识点1: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概念 1.一元二次方程3x 2 +5x-2=0的常数项是-2. 2.一元二次方程3x 2 +4x-2=0的一次项系数为4,常数项是-2. 3.一元二次方程3x 2 -5x-7=0的二次项系数为3,常数项是-7. 4.把方程3x(x-1)-2=-4x 化为一般式为3x 2 -x-2=0. 知识点2:直角坐标系与点的位置 1.直角坐标系中,点A (3,0)在y 轴上。 2.直角坐标系中,x 轴上的任意点的横坐标为0. 3.直角坐标系中,点A (1,1)在第一象限. 4.直角坐标系中,点A (-2,3)在第四象限. 5.直角坐标系中,点A (-2,1)在第二象限. 知识点3:已知自变量的值求函数值 1.当x=2时,函数y=32-x 的值为1. 2.当x=3时,函数y=2 1-x 的值为1. 3.当x=-1时,函数y= 3 21-x 的值为1. 知识点4:基本函数的概念及性质 1.函数y=-8x 是一次函数. 2.函数y=4x+1是正比例函数. 3.函数x y 2 1-=是反比例函数. 4.抛物线y=-3(x-2)2 -5的开口向下. 5.抛物线y=4(x-3)2 -10的对称轴是x=3. 6.抛物线2)1(2 12+-=x y 的顶点坐标是(1,2). 7.反比例函数x y 2 = 的图象在第一、三象限. 知识点5: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与众数 1.数据13,10,12,8,7的平均数是10. 2.数据3,4,2,4,4的众数是4. 3.数据1,2,3,4,5的中位数是3. 知识点6:特殊三角函数值 1.cos30°= 2 3. 2.sin 2 60°+ cos 2 60°= 1. 3.2sin30°+ tan45°= 2. 4.tan45°= 1. 5.cos60°+ sin30°= 1.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师工作总结第一学期

教育资料:_________小学四年级数学教师工作总结第一学期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第1 页共6 页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师工作总结第一学期 本学期,我担任四年级一班二班的数学教学工作,在教学期间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教学的措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取得了一定成效。在工作中认真备课、上课,及时批改作业,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工作之余,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充实自己的专业水平。主要完成了如下教学目标:四则运算、认识并会读、会写小数;小数的加减法、认识三角形的角、内角和、三角形的边、三角形按角分类、按边分类、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位置与方向、统计、数学广角等。现做如下总结: 一、以课堂教学为主 1.备课 学期初,学习了教材、教参,对学期教学内容做到心中有数。学期中,着重进行单元备课,掌握每一部分知识在单元中、在整册书中的地位、作用。在备课本中体现教师的引导,学生的主动学习过程。充分理解课后习题的作用,设计好作业练习。 2.上课 创设各种情境,激发学生思考。放手让学生探究,动手、动口、动眼、动脑。针对教学重、难点,选择学生的探究结果,学生进行比较、交流、讨论,从中掌握知识,培养能力。根究学生练习不同坡度,不同层次的题目,巩固知识,形成能力,发展思维。 3.作业 做到精讲多练,有针对性。同时对学生的作业及时批改,认真对学生的每一道错题进行纠错。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作出分类总 第 2 页共 6 页

结,进行透切的评讲,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4.注意后进生的辅导 在课堂上尽量关注后进生的听课行为,及时的提醒他们听课,简单的问题让他们回答,课上做题训练时,及时的关注他们加以辅导,平时利用课间的时间辅导作业。 5.有时间看关于教学方面的书,如《小学数学》等。 二、我的收获 1.一开学学校就组织了选调教师示范课、骨干教师示范课、党员示范课、行政调研课、推门课等一系列的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课,还有教师的考核课,通过一课一评,及时的给出整改的意见,以及针对性的有效策略。在听评课的过程中受益很深。如在准备讲课时不是看哪里有名师的教案,或者上网下载优秀的教案,把教案背会上课,而是对于年轻教师的我,第一步先看教参要看这一个单元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建议等,第二步看本科时在本单元中的具体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建议等。最后根据自己对本单元本课时知识的理解结合学生的已有的认知选择适合自己的教学建议。 2.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双周一下午的数学教研活动,师徒结对活动,集体备课活动,听取师傅的教诲。 3.认真学习有效教学流程,并根据有效教学流程进行上课,虽然还没有严格的按照有效教学流程的步骤一步一步的有效的落到实处。但是通过学习自己已经在原来的教学方法方式上有了很大的改变,如教态有了很大的改变,有了一点儿信心,教学语言有了进一步的提升,重难点的把握较准确了,最起码知道这节课要让学生知道什么,适当的开始找 第 3 页共 6 页

最新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四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 第一单元四则运算: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四则运算。 1、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1)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和=加数+加数加数=和-另一个数 (2)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差=被减数-减数减数=被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 (3)加法和减法是互逆运算。 2、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1)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积=因数×因数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2)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 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商=被除数÷除数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 (3)乘法和除法是互逆运算。 3、关于“0”的运算 (1)“0”不能做除数;字母表示:a÷0错误 (2)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字母表示:a+0= a (3)一个数减去0还得原数;字母表示:a-0= a (4)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字母表示:a-a = 0 (5)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字母表示:a×0= 0 (6)0除以任何非0的数,还得0;字母表示:0÷a(a≠0)= 0 (7)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a-a=0 (8)被除数等于除数,商是1.a÷a=1(a不为0) 4、四则运算顺序 (1)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3)一个算式里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 最后算括号外面的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括号里面的算式计 算顺序遵循以上的计算顺序。 5、租船问题:解决租船问题的策略:1、先计算哪种船的租金便宜,就考虑先租这种 船,如果船没坐满,就再进行调整;2、尽量不空座或少空座。 第三单元运算定律及简便运算: 一、加减法运算定律: 1、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这叫做加法交换律。 用字母表示:a+b=b+a 2、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这叫做加法结合律。用字母表示:(a+b)+c=a+(b+c) 3、减法的性质: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减去这两个减数的和。 用字母表示:a - b - c= a - (b+c) 。 二、乘除法运算定律: 1、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这叫做乘法交换律。 用字母表示:a×b=b×a 2、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乘前两个数,或者先乘后两个数,积不变。这叫做乘 法结合律。用字母表示:(a×b )× c = a× (b×c ) 3、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 这叫做乘法分配律。用字母表示:(a+b)×c=a×c+b×c 补充:(a-b)×c=a×c-b×c 4、除法的性质: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除以这两个除数的积。 用字母表示:a ÷b ÷c= a ÷(b×c) 。 三、简便计算 常见乘法计算:(1) 25×4=100 125×8=1000 25×8=200 (2)加法交换律简算例子:(3)加法结合律简算例子: 50+98+50 488+40+60 =50+50+98 =488+(40+60) =100+98=198 =488+100=588 (4)乘法交换律简算例子:(5)乘法结合律简算例子:

小学数学1-6年级所有重点知识点汇总

小学数学1-6年级所有重点知识点汇总 数学法则知识 1.笔算两位数加法,要记三条 A.相同数位对齐; B.从个位加起; C.个位满10向十位进1。 2.笔算两位数减法,要记三条 A.相同数位对齐; B.从个位减起; C.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在个位加10再减。 3.混合运算计算法则 A.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的,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运算; B.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的,要先算乘除再算加减; C.算式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4.四位数的读法 A.从高位起按顺序读,千位上是几读几千,百位上是几读几百,依次类推; B.中间有一个0或两个0只读一个“零”; C.末位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 5.四位数写法 A.从高位起,按照顺序写; B.几千就在千位上写几,几百就在百位上写几,依次类推,中间或末尾哪一位上一个也没有,就在哪一位上写“0”。 6.四位数减法也要注意三条 A.相同数位对齐; B.从个位减起; C.哪一位数不够减,从前位退1,在本位加10再减。 7.一位数乘多位数乘法法则 A.从个位起,用一位数依次乘多位数中的每一位数; B.哪一位上乘得的积满几十就向前进几。 8.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法则 A.从被除数高位除起,每次用除数先试除被除数的前一位数,如果它比除数小再试除前两位数; B.除数除到哪一位,就把商写在那一位上面; C.每求出一位商,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 9.一个因数是两位数的乘法法则

A.先用两位数个位上的数去乘另一个因数,得数的末位和两位数个位对齐; B.再用两位数的十位上的数去乘另一个因数,得数的末位和两位数十位对齐; C.然后把两次乘得的数加起来。 10.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法则 A.从被除数高位起,先用除数试除被除数前两位,如果它比除数小, B.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在哪一位上面写商; C.每求出一位商,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 11.万级数的读法法则 A.先读万级,再读个级; B.万级的数要按个级的读法来读,再在后面加上一个“万”字; C.每级末位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其它数位有一个0或连续几个零都只读一个“零”。 12.多位数的读法法则 A.从高位起,一级一级往下读; B.读亿级或万级时,要按照个级数的读法来读,再往后面加上“亿”或“万”字; C.每级末尾的0都不读,其它数位有一个0或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 13.小数大小的比较 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先看它们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那个数就大,整数部分相同的,十分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十分位数也相同的,百分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依次类推。 14.小数加减法计算法则 计算小数加减法,先把小数点对齐(也就是把相同的数位上的数对齐),再按照整数加减法则进行计算,最后在得数里对齐横线上的小数点位置,点上小数点。 15.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计算小数乘法,先按照乘法的法则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16.除数是整数除法的法则 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按照整数除法的法则去除,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小数点对齐,如果除到被除数的末尾仍有余数,就在余数后面添0再继续除。 17.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运算法则 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先移动除数小数点,使它变成整数;除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几位,被除数小数点也向右移几位(位数不够在被除数末尾用0补足)然后按照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进行计算。 18.解答应用题步骤 A.弄清题意,并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分析题里的数量关系,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

小学四年级数学工作总结第二学期

小学四年级数学工作总结第二学期 一学期就要结束了,本学期,我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结合本校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勤勤恳恳,兢兢业业,有计划、有组织 地开展教学工作。为使今后的工作取得更大的进步,现对本学期教 学工作做出总结,以促进教学工作更上一层楼。 一、认真钻研业务 这学期我担任四年级数学教学工作,在教学中我认真学习新课标,钻研教材,为了准确的传授知识,我经常虚心向有经验的教师请教,和他们一起探讨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说实在的,四年级数学教学比 上学期教学难度大多了,有些难题教师也需要认真想一想,让学生 会做那就更难。比如:用5个数字组成三位数乘两位数,什么时候 积最大,什么情况下积最小。教学中很难让学生明白。 二、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 创设情境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只有将认识主体置于问题情境中,才能促进认识主体的主动发展。教学中,我充分利用学校多媒体设备,设计制作多媒体课件,精心创设教学情境,有效地调动学生主 动参与教学活动,使其学习的内部动机从好奇逐步升华为兴趣。通 过精心设计,巧妙地将学习目标任务置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促成 学生对新知识意义的自主建构,让学生在充分地经历探索事物的数 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的过程中,发展智力。 三、致力于数学教学的优化 1.注重课堂气氛的活跃。沉闷的课堂气氛只会让学生昏昏欲睡,为此在课堂教学中我十分注重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尽量给学 生创设喜闻乐见的学习情景,使学生能比较直观形象地理解知识。 2.注重作业的开放性。开放性的问题能活跃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提高学生思维的发散性、求异性、深刻性。注重学生主动获取

知识、重组应用,从综合的角度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注重作业批改 的及时性,经常当面批改,个别辅导。 3.注重学科的多元整合。如教学列式解答文字题时,引导学生 应用语文里缩句的方法进行审题,从而使学生能较好地理解题意, 正确地列式解答。 4.注重与学生的交流。“理解”是建立师生情感的纽带与桥梁。理解学生就是要以饱满的热情和充沛的精力投入来感染学生,给他 们一张笑脸、一颗诚心、一份真情。当学生取得好成绩,获得成功时,要给以祝贺和鼓励,当学生遇到困难,遭受挫折时,要给以安 慰和支持。并鼓励学生积极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 四、尊重学生个体差异 针对本班的知识基础和学生情况,在平时教学中,我采取书上的题学生做完后教师检查到位,我认为这样能准确掌握学生学得怎么样。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采用了争做小老师的策略,让能力 强的学生辅导成绩差的学生,既为教师减负,又培养学生的能力, 既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能让不同程度的学生分次达到学习 要求,效果比较明显。

最新新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一四则运算 1、加法: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 减法: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 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2、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和=加数+加数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差=被减数-减数减数=被减数-差被减数=减数+差 3、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已知两个因数的积和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 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4、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积=因数×因数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商=被除数÷除数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 有余数的除法: 商=(被除数-余数)÷除数除数=(被除数-余数)÷商被除数=商×除数+余数 5、有关0的运算: 加法:0加一个数得原数 减法:(1)一个数减0还得原数,(2)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 乘法:0乘任何数得0 除法:(1)0不能做除数,(2)0除以一个非0的数,还得0。 6、租船问题:(1)先要考虑租哪种船便宜。(2)尽量不要有空位。(3)哪种方案空的位子少,那种更省钱。 二运算定律 1、加法交换律:两个加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公式:a + b = b + a 2、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公式:a + b + c = (a + b) + c = a + (b + c) = (a + c)+b 3、乘法交换律:两个因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公式: ab = ba 4、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乘前两个数,或者先乘后两个数,积不变。 公式: abc = (ab)c = a(bc) = (ac)b 5、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相加。

中小学数学知识点总结大全复习过程

中小学数学知识点总结大全 数学公式 1、每份数×份数=总数总数÷每份数=份数 总数÷份数=每份数 2、 1倍数×倍数=几倍数 几倍数÷1倍数=倍数 几倍数÷倍数= 1倍数 3、速度×时间=路程 路程÷速度=时间 路程÷时间=速度 4、单价×数量=总价 总价÷单价=数量 总价÷数量=单价 5、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6、加数+加数=和 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 7、被减数-减数=差 被减数-差=减数 差+减数=被减数 8、因数×因数=积 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 9、被除数÷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商×除数=被除数 小学数学图形计算公式 1、正方形:C周长 S面积 a边长周长=边长×4C=4a 面积=边长×边长S=a×a 2、正方体:

V:体积 a:棱长表面积=棱长×棱长×6 S表=a×a×6 体积=棱长×棱长×棱长V=a×a×a 3、长方形: C周长 S面积 a边长周长=(长+宽)× 2 C=2(a+b) 面积=长×宽S=ab 4、长方体 V:体积 s:面积 a:长 b: 宽 h:高 (1)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 2 S=2(ab+ah+bh) (2)体积=长×宽×高 V=abh 5、三角形 s面积 a底 h高面积=底×高÷2 s=ah÷ 2 三角形高=面积×2÷底 三角形底=面积×2÷高 6、平行四边形:s面积 a底 h高面积=

底×高 s=ah 7、梯形:s面积 a上底 b下底 h高 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h÷2 8 圆形:S面C周长∏d=直径r=半径 (1)周长=直径×∏=2×∏×半径C=∏d=2∏r (2)面积=半径×半径×∏ 9、圆柱体:v体积 h:高s:底面积 r:底面半径 c:底面周长 (1)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2)表面积=侧面积+底面积×2 (3)体积=底面积×高 (4)体积=侧面积÷2×半径 10、圆锥体:v体积h高s底面积 r底面半径体积=底面积×高÷3 总数÷总份数=平均数 和差问题的公式 (和+差)÷2=大数 (和-差)÷2=小数

史上最全的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

精选教育类文档,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马上就要中考了,祝大家中考都考上一个理想的高中!欢迎同学们下载,希望能帮助到你们! 史上最全的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实数 重要复习的知识点: 一、实数的分类: ?????? ???????????????????????????????????????无限不循环小数负无理数正无理数无理数数有限小数或无限循环小负分数正分数分数负整数零正整数整数有理数实数 1、有理数:任何一个有理数总可以写成q p 的形式,其中p 、q 是互质的整数,这是有理数的重要特征。 2、无理数:初中遇到的无理数有三种:开不尽的方

根,如2、34;特定结构的不限环无限小数,如 1.101001000100001……;特定意义的数,如π、45sin °等。 3、判断一个实数的数性不能仅凭表面上的感觉,往往要经过整理化简后才下结论。 二、实数中的几个概念 1、相反数: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 (1)实数a 的相反数是 -a ; (2)a 和b 互为相反数?a+b=0 2、倒数: (1)实数a (a ≠0)的倒数是a 1;(2)a 和b 互为倒数?1=ab ;(3)注意0没有倒数 3、绝对值: (1)一个数a 的绝对值有以下三种情况: ?????-==0,0, 00, a a a a a a (2)实数的绝对值是一个非负数,从数轴上看,一个实数的绝对值,就是数轴上表示这个数的点到原

点的距离。 (3)去掉绝对值符号(化简)必须要对绝对值符号里面的实数进行数性(正、负)确认,再去掉绝对值符号。 4、n次方根 (1)平方根,算术平方根:设a≥0,称a 叫a的平方根,a叫a的算术平方根。 (2)正数的平方根有两个,它们互为相反数;0的平方根是0;负数没有平方根。 (3)立方根:3a叫实数a的立方根。 (4)一个正数有一个正的立方根;0的立方根是0;一个负数有一个负的立方根。 三、实数与数轴 1、数轴: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直线称为数轴。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是数轴的三要素。 2、数轴上的点和实数的对应关系:数轴上的每一个点都表示一个实数,而每一个实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唯一的点来表示。实数和数轴上的点是一一对应

小学四年级数学工作总结

小学四年级数学工作总结 紧张的一学期已结束,为了更好的开展下学期的教学工作,提高两班教学成绩,现将本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教学任务完成情况及学生掌握情况 本学期圆满完成了本册教材的教学内容,学生基本掌握各单元的教学目标。 2认真钻研教材、精心备课,充分利用直观、电化教学,把难点 分到各个层次中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本学期我对学生注重加强了思想教育,培养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自我检查的能力。 4、加强了对学困生的辅导,使本学期大部分学生掌握了知识、 技能,他们的学习有了不同程度的进步和提高。 5、使学生学好数学知识,在教学中重点做到精讲多练,重视运 用教具、学具。认真备好每一节课 6、通过练习课的精心设计,使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 智力。所以我认真上好练习课,讲究练习方式,提高练习效率。 9、注重培养了学生的学生习惯,针对这一方面,本学期重点抓 了学生,每做一件事情,每做一道题,要求学生要有耐心,培养了 认真做好每一件事的好习惯。 10、通过一些活动,统计、数据等对学生进行了爱国教育,使学生有了为祖国为中华民族努力学习的精神。 三、存在的不足之处 2、有些家长对孩子的学习不够重视,主要表现在:反映问题慢,基础太差或学生家庭的不配合,造成了学习差。

3、班级发展不平衡,学法指导工作还有待进一步加强,教学成绩仍然欠突出,还需提高; 5、个别学生的不良的学习习惯还有待进一步引导改正。4班学生生性活泼好动,其中有一些学生在习惯方面存在着的问题—计算不认真,写字姿势不正确,不能自觉地完成作业,还有个别学生字迹潦草。还有的学生作业不能按时上交。或遇到难题没有坚强的意志,不会主动克服解决。 6、计算能力差异太大。多数学生喜欢计算,可是却有大部分学生计算时不认真,粗心大意,导致两班学生的计算能力发展不够均衡。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加以克服。 针对本学期在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在今后的工作中着重抓好以下几点: 2、及时辅导学困生,抓住他们的闪光点,鼓励其进步。注重学生各种能力和习惯的培养。 3、充分利用直观、电化教学,把难点分到各个层次中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学生进行强化训练,争取教出更好的成绩。 4、充分利用数学教材,挖掘教材的趣味性,以数学知识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学生、感染学生。 5、数学课的开展应面向全体的情况下,实施因材施教。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6、及时家访,家长配合抓好学生的学习。 7、对学生进行了爱国教育,培养学生为祖国为中华民族努力学习的精神。 总之一学期来,工作中有得有失,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一定会更加努力,争取做到更好。 (一)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思想认识 (二).注重学生思维灵活性和独创性的培养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

四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四则运算 1.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1)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和=加数+加数加数=和-另一个数 (2)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差=被减数-减数减数=被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 (3)加法和减法是互逆运算。 2.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1)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积=因数×因数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2)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 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商=被除数÷除数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 (3)乘法和除法是互逆运算。 3.关于“0”的运算 (1)“0”不能做除数;字母表示:a÷0是错误的 (2)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字母表示:a+0=a (3)一个数减去0还得原数;字母表示:a-0=a (4)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字母表示:a-a=0 (5)任何数和0相乘,仍得0;字母表示:a×0=0 (6)0除以任何非0的数,还得0;字母表示:0÷a(a≠0)=0 (7)0÷0得不到固定的商;5÷0得不到商. (8)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a-a=0 (9)被除数等于除数,商是1;a÷a=1(a不为0) 4.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5.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6.一个算式里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最后算括号外面的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括号里面的算式计算顺序遵循以上的计算顺序。 第二单元观察物体 1.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物体,看到的形状一般是不一样的。 2.从同一位置观察不同的物体,看到的图形可能是相同的。 3.路程÷时间=速度,路程÷速度=时间,速度×时间=路程。 4.总价÷单价=数量,总价÷数量=单价,单价×数量=总价。 第三单元运算定律及简便运算 一.加法运算定律: 1.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a+b=b+a 2.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一个数,和不变。(a+b)+c=a+(b+c) 加法的这两个定律往往结合起来一起使用。如:165+93+35=93+(165+35) 3.连减的性质: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这个数减去那两个数的和叫做减法的性质。 用字母表示:a-b-c=a-(b+c) 二.乘法运算定律: 1.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a×b=b×a 2.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乘以第三个数,也可以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乘以第一个数,积不变。(a×b)× c = a× (b×c )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