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政府诚信缺失及原因分析

政府诚信缺失及原因分析

政府诚信缺失及原因分析
政府诚信缺失及原因分析

试论政府诚信建设

摘要:目前地方政府诚信缺失的现象是与建设服务型政府、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极不适应的。如何增强地方政府诚信,进而实现服务型政府建设目标,是当前的一个大问题。本文从实际出发,结合自己十几年的工作经历,见证了一些地方政府诚信缺失的现状,并对造成这种诚信缺失的原因作了浅要的分析。

经过20多年的摸索,中国逐渐破除了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不能兼容的传统观念,并确认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为目标。在进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过程中,中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然而,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作为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道德基础和可靠保证——诚信,却在经济发展中有着不同程度的缺失,这对我国市场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是十分不利的,也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宏伟蓝图极不适应。参加工作十几年来,我结合自己的切身感受,对造成这种诚信缺失的原因作了简要的分析。

一、地方政府诚信缺失的表现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为了搞活经济,推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国家在各项政策和法规方面体现了一个负责任、为民谋利益政府形象,但是,某些地方政府和官员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中错误地理解了国家政府的政策倾向,为一地之利,一已之利公

然做出违背政府诚信的行为,深刻影响了我国政府在民众心中的整体诚信水平,这不得不引起我们各级地主政府的深思,这些地方政府诚信缺失的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政策朝令夕改,缺乏连续性和稳定性

各级地方政府作为公众利益的代表,行使着人民群众赋予的权力,其制定的政策体现了政府的权威,应具有法律效力,不能因政府领导的更换而更换,更不能因政府的换届而失效,但在实际生活中,一些地方政府为了短期利益,在本届政府中制定了一些公共政策和优惠政策,这些政策的初衷和着眼点是好的,但是在应用中缺乏稳定性和连续性。在政策兑现方面出现断档,经常是新官不理旧事,一届政府一朝政策。所有这事状况,不仅严重打击了投资者的信心,而且在公众心中极大地损害了政府的信用。

(二)腐败形势严峻,官员以权谋私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政府腐败问题已成为社会的一个大问题。不少地方政府官员及行政人员将部门权力私有化,喜欢通过手中的权力以权谋私,吃拿卡要,导致各种腐败现象愈演愈烈,这已经成为影响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政府诚信建设的最大毒瘤,在实际工作中,一些政府工作人员把投资者当成“买单”和“生财”的渠道,不但不主动为投资者搞好服务,反而经常向投资者提出不合理要求,还有不少执法司法部门和机构受利益驱使,将执法司法活动作为创收的主要手段,吃

完原告吃被告的现象经常发生,执法犯法,甚至以罚代刑,以罚代管来取代应承担的法律责任,有的政府官员为一已之私、渎职、失职、徇私枉法,成为黑恶势力的保护伞,走到了人民的对立面,造成政府失信于民。

(三)数据造假,谎报政绩

地方政府官员往往调动频繁,为了在本期任职期间取得政绩,一些政府官员对于经济活动中的数据进行“注水”,造假账、办假事、说假话,成为一些地方政府官员晋升的主要手段,诚信意识非常淡薄,经常搞上些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为迎合上级政府的需要而不是从民众的根本利益出发,做出了许多匪夷所思的举措,如一些地方本属于贫困地区,但是政府统计的数据显示,达到甚至超过了小康地区的水平,社会民众对于政府这种数字报假、虚报浮夸的造假行为已司空见惯,不相信政府公布的经济数据,对于政府作为产生了严重的不信任。

(四)行政决策暗箱操作

国家提出各级地方政府对社会民众要公开政务,满足公民最基本的知情权,以提高政府决策的科学性、民主性、透明性。但是,一些地方政府仍习惯于传统的行政行为作风,认为决策是政府的事,与社会民众无关,完全忽视了社会民众的知情权,在政府工作方面缺乏公正性,透明度不高,习惯搞暗箱操作,最终导致决策失误,可作为地方政府决策机构在决策失误时总是以各种理由推脱责任,认为是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必须要承担的“学费”

而一笔带过。尤其对一些与广大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敏感问题的决策,决策过程过于简单,公民听证会制度名存实亡,致使最终决策没有民意基础,缺乏民主性和科学性,从而出现以权谋私和违法违纪现象,使基层老百姓对一些地方政府的政策失去信任,严重伤害了人民群众对地方政府的感情。

二、地方政府诚信缺失的原因

目前我国一些地方政府诚信缺失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既有经济体制转变过程中的问题,也有传统文化遗留的影响问题,还有体制改革不到位的问题,更有监督机制不健全的问题等等,但做为诚信主体,主观的诚信意识和诚信信念是诚信行为发生的起始点,自律诚信缺失是政府官员及政府行为诚信缺失的内在原因。

(一)政府绩效评价不科学

目前我国政府政绩考核,仍是一种“自上而下”的活动,地方政府只对上级政府负责,社会大众对于政府评价没有参与权和决定权,另外从评价的方法来看政府绩效评价存在着重视定性评价忽视定量评价,上级政府往往是凭经验、凭印象、凭感情,缺乏科学的分析测评;或只重视从宏观和总体上进行把握和审视,而忽视微观和具体的观点和诉求;或受上级和主观意识所左右,强调规则为本的服从意识而忽视现实。这种现有的不科学评价模式,致使目前一些地方政府投上级政府所好,大搞形象工程,对统计数据进行“注水”,欺上压下,报喜不报忧,可以说地方

政府为了适应这种评价模式做出了很多自身都觉得很可笑的行为。

(二)地方政府官员的人治观念和官本位思想

由于历史的原因,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人治观念和官本位思想不同程度地存在,使政府诚信缺失,阻碍了依法行政的进程。同时由于政府行使行政权力实行首和负责制,且在行使职权时又存在着太大的自由裁量空间。因此,在中国的政府管理体制中,人治观念根深蒂固,人们习惯于按领导的意识办事,虽然今天我们国家也对政府的权力进行了约束,但有些政府官员还是感到有诸多的不适应,仍习惯于从个人意识从发,忘记自已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于的,是法律赋予的,忘记了自己是法律的执行者、维护者,应对人民守信,对法律守信。因此,当手中的权力和法律相矛盾时,让法律让步,使法律失去尊严,以致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屡见不鲜。有些政府官员总是以领导者、管理者自居,不愿放下官架子,法律观念淡薄,不能同公民、法人或其它组织讲平等。

(三)政府官员诚信道德教育缺失

首先,针对政府人员诚信教育的重点还不够明确。对于政府人员的诚信教育一般都测重于遵纪守法、不贪污、不受贿、依法办事等方面,很少有专门给政府人员开设的诚信教育,一般都参差在政治学习或一些会议的精神里面,这样就大大削弱了诚信教育的作用;其次,针对政府人员的诚信教育已严重滞后于当前社

会发展的需要。诚信教育内容和方法、方式决定了最终诚信教育的效果,如今,诚信教育方式一般而言局限于从上往下的教育,教育方式比较僵化,缺乏一定的生动性和互动性,很难取得实效。

(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不到位

政府作为市场经济的参与者和管理者,其功能定位应该是制定规则和政策,为企业和个人提供服务,是市场经济秩序的维护者和国家宏观经济的调控者,不应随意干扰企业的经营,理应做到不缺位、不错位和不越位的有限政府。但是由于体制改革受制于各种社会因素,致使一些地方政府体制改革滞后,政府职能转变缓。政府官员及行政部门仍具有相当大的权力,尤其是审批权的存在。政府政务公开,是建设高效、透明、诚信政府的必然要求,是政府行政体制改革中的一项主要内容,可一些地方政府表面上在说做了一些政务公开,却很少将涉及关系国计民生、重大事项决策的事务向社会公民公开,这种政府体制改革不到位的后果,使得政府与市场界限不清晰,政府干预企业经营的现象层出不穷,地方保护主义盛行,执法人员“吃、拿、卡、要”的行为横行等等,体现了一些地方政府职能的“越位”与“缺位”现象并存,损害了地方政府的信用,也必然阻碍了经济的发展。

(五)监督机制不健全

目前,我国《行政许可法》虽然对政府行为有所约束,但是跟国外相比,针对政府行为约束的法规太少,而且很多时候当政府诚信缺失时,要么出现法律空白,无从下手处理,要么就是执

法上软弱无力,缺乏相应的失信惩罚机制,造成政府及有关人员失信成本太低。另外,政府作为管理社会事务的主体,他们的权力也应当受到有关机构的监督和制约,虽然我国已经建立了内容丰富、手段多样的政府监督体系,但现有的监督体制和制约机制是不健全的,仍存在不少问题,比如监督立法不完善、监督制度与办法抽象化、人民监督和舆论监督作用不突出及监督主体严重缺乏独立性等,导致弱监督、虚监督和无法监督等现象屡屡发生。

三、政府诚信建设的建构

政府诚信是一个动态概念,倘若只是强调政府诚信的自我建设,那么就缺少了管理大众对于诚信建设这一事实的认识,诚信建设缺少动态发展的驱动力。反之,如果只强调管理大众对于政府的信任,那么缺少政府主体性建设的诚信将无从谈起,因此,政府诚信建设的过程应该包含政府诚信的自我建设和公众对于政府诚信的确认两个方面。

(一)政府诚信的自我建设

首先,政府要明确诚信建设的理念,明确自已在社会管理中的身份角色,这是政府诚信建设的前提基础。在清楚地界定自己身份的基础上,明确政府的权力与责任。只有这样,才能做出符合身份的承诺,为践行承诺奠定权力与责任基础。政府诚信建设从根本上说,是一个以人为本、代表并尊重大众意志的过程。一方面,政府本身的合法来源于人民的信任与支持,倘若政府失信于民,则会逐渐失去政府存在的合法性基础。另一方面,政府长

期执政意味着政府与公民之间存在着重复博弈,那么政府的长期利益(例如政府声誉和信用)就值得珍重和维护了。因此,从这一点上来说,政府诚信建设有着较大的自我建构的激励机制。但这种自我实现的前提在于:政府失信于民的表现能够及时得到监查,政府失信于民的后果能够有效地得以惩罚。

其次,政府要制定合理的制度及运行机制。理解了诚信建设理念的内涵、内容和实质还不够,还要制定有效的制度和运行机制来保障理念的可实现性。因此,在政府诚信建设中,只有加大各种信用制度建设,将责任制纳入到运行机制当中,才能达到有效约束政府失信行为,让失信行为有法可循,使其机会成本大于守信的成本。

(二)公众对政府诚信的确认

首先,通过互动参与减少政府和公众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一方面,政府要自觉做到权责统一,让公众了解政府工作是否尽职尽责。只有这样,方可消除公众对于政府滥用权力的疑惑,奠定政府信用的基础。别一方面,政府要积极透明地向公众传达政府的承诺,也要边做边说,实事求是地将工作实绩展现给公众。通过对政府决策、履行承诺的过程以及成效的全过程观察,减少因为信息不对称而产生的不信任感。

其次,政府诚信建设需要有灵活的调整机制。针对公众的质疑,政府是否能够做到及时应对与调整,这是对政府诚信建设的巨大考验。这就告诉我们,人们对政府诚信的确认是动态发展的,

受到特定社会背景的影响。要求政府要及时了解民情民意,第一时间化解不信任感。这并不是说要删除人们的不满言论、封锁人们的不信任感,而是深入理解人们不信任的缘由,从源头加以解决。

最后,政府要提高公信力,要解决好政府精神懈怠的危险问题。政府要想赢得百姓的信赖,也需要在以后的其他事情上再接再厉。这就涉及到政府诚信可持续性的问题。诚信作为一种长期积累的社会资本,它依靠政府持续不断地诚信而为,依靠公众对于其所作所为的持续认可。因此,政府要一个个地解决问题,也要加强日常工作的各方配合,增强诚信建设的系统化和制度化,使得公众的信赖可以外溢到其他领域。这是维系政府公信力的积极态度,也是提高政府公信力的有力措施。有利于政府在处理时借助于这些充足的社会资本来共度难关,实现诚信建设的良性循环。

诚信建设考题加答案

1、我国正在摸索一条以()为指导,构建诚信社会的新道路。 A、科学发展观 B、邓小平理论 C、毛泽东思想 2、()是信用的基础。 A、公德 B、诚信 C、道德 3、台湾的“经营之神”是()。 A、王永庆 B、郭台铭 C、王石 4、无论东方还是西方,都将()视为人际交往的重要原则和社会、国家发展的基石。 A、守法 B、诚信 C、爱国 5、考试作弊是一种对()的践踏行为。 A、道德 B、诚信 C、法律 6、用()来促进官员负责,从而推动干部树立正确的事业观、工作观和政绩观,以良好的作风和扎实的 业绩“取信于民”。 A、道德 B、法律 C、问责 7、任何一种道德的产生都要服从()这一基本理念。 A、服务市场经济 B、服务社会发展 C、服务统治阶级 8、种种学术造假等失信行为之所以屡禁不止,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某些()的缺失。 A、学术体制 B、教育体制 C、管理体制 9、建立()制度,可减少医患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性,降低患者择医的边际成本,并形成医院降低成本 的社会倒逼机制,遏止过度医疗服务。 A、医务人员个人信用制度 B、社会倒逼机制 C、医疗信息强制披露 10、哪个古人()在《论衡感虚篇》中说:“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A、李白 B、王安石 C、王充

11、依法行政是我国诚信建设的重要原则,我国政府也进一步加强监督检查推行依法行政原则,最终建设成()的政府。 A、廉洁 B、廉洁而高效 C、高效 12、社会()观的形成对引导人们为人处世,进德修业,对形成良好社会风气,塑造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至关重要。 A、职业道德 B、诚信道德 C、忠孝道德 13、我国要加强司法诚信建设就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武装头脑,不断加强司法()建设,努力构建完整的司法诚信体系。 A、核心价值观 B、法律法规 C、人文观 14、构建()体制是网络经济活动健康运行的组织保障,也是网络社会和谐稳定的基本要求。 A、网络诚信 B、网络自律 C、网络信用 15、在我国诚信建设过程中最能体现的是()。 A、坚持以人为本、教育为先 B、坚持制度保障、规范约束 C、政府信息公开原则 16、()能否成为当前社会普遍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要求,将直接影响到中华民族整体道德素质的提高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顺利进行以及和谐社会的构建。 A、职业道德 B、社会公德 C、诚信道德 17、“钱学森主动请求老师扣分”说明()诚信教育的重要性。 A、家庭 B、学校 C、社会 18、传统诚信是在熟人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具有鲜明的血缘、地域特征。人们出于相互熟悉而信任,主要靠()来支配,因而相对来说也较封闭。 A、情感 B、道义 C、道德 19、有些人始终坚守诚信,勤奋努力,最终心想事成.因为他懂得“以诚待人,天下信之”的道理,也坚信只有(),才可能成功。 A、诚实守信 B、明礼诚信 C、讲信用

(完整版)企业诚信现状及原因分析

企业诚信现状及原因分析 (一)企业诚信现状 根据调查表明,某些企业在诚信方面存在以下问题:1.产品质量偏低,假冒伪劣层出不穷,以次充好较为普遍,严重扰乱了市场经济秩序,败坏了私营企业的形象。2.私营企业普遍没有工会组织,其劳资纠纷比其他企业增长快,使企业无法吸引优秀的员工,限制了企业的发展。3.财务不透明,形成了税务信用、贷款信用、财务信用缺失的不良状况。4.公司治理薄弱。5.赖债、躲债、恶性逃避债务的现象屡见不鲜,使私营企业之间存在大量且长期不能缓解的相互拖欠款,严重影响了私营企业的发展后劲。6.毁合同、打官司事件时有发生,导致私营企业在交往过程中提心吊胆,交易成本大大增加。7.私营企业间的不正当竞争也是其信用缺失的一种表现。包括假冒他人的注册商标,捏造、散布虚假事实,损害竞争对手的商业信誉,为了排挤竞争对手,搞低价倾销等,导致广大消费者对私营企业整体的不信任。 (二)诚信缺失的危害性 企业诚信缺失会带来很多危害性,如:1.威胁自身的生存和发展。任何一个企业,其员工如能真诚团结,互相协作,各自的积极性能够充分地调动起来,那么,企业就能促进创新,降低成本,减少风险,增加利润。但如果内部缺乏诚信,企业主与员工之间、员工与员工之间互不信任,情况就将向相反的方向发展。2.破坏市场秩序。随着买方市场的形成和市场的疲软,许多企业经营困难,流动资金不足,为了维持再生产,一些企业采取拖欠其他企业贷款的方式来购买原材料,企业之间你拖欠我、我拖欠他资金的现象日益严重,形成“三角债”问题,严重阻碍了资金的正常流通,扰乱了市场流通秩序。3.引致国际贸易摩擦。我国民营企业技术力量和开发能力薄弱,又急功近利,于是热衷于仿制、盗版、冒用他人商标,生产假冒伪劣产品,侵犯知识产权和专利权。这些问题,早已引起了外国企业的不满。4.损害投资环境。5.影响社会安定。我国仅一、二十年就形成了极为悬殊的贫富差距,为世界见所未见。收入差距合理拉大,广大群众还能认同,但是,某些私营企业主靠“偷税漏税”等各种非正常、非法手段而“暴富”起来,广大群众当然不满。而且,这些“暴富”者往往缺乏自知之明,平日财大气粗,盛气凌人,其中更有少数人为富不仁,称王称霸,招致社会上一些人产生不平衡心理,甚至发生了针对“暴富”者的绑票案、谋杀案,使“暴富”者或“放血”或丧命。有的“暴富”者高薪聘请私人保镖,也逃脱不了厄运,保镖成了他的掘墓人。 (三)诚信缺失的原因 企业诚信缺失的原因,我总结为以下几点:1.价值观的错位。扭曲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质,必然引起人们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念的变化,商品货币关系的广泛发展,使中国人的“赚钱”意识似乎一夜之间被唤醒了。“富”不再是个灰暗甚至行将被淘汰的字眼,它已成为越来越多人们行动的首选,为了金钱,可以采用各种正当或不正当的手段,甚至不惜抛弃一切良知、信义和廉耻。“诚信危机”严峻与价值观、义利观的失衡和扭曲有着密切联系。2.信用管理制度和法律不健全,政治体制不健全、法制建设不完善,为一些人以权谋私、制假卖假、追求短期利益、牟取暴利提供了可乘之机。同时在物质利益与个人私欲的驱动下,一些当权者和经营者利用制度、体制的漏洞大干违法乱纪、背信弃义、损人利己之事,致使政治欺诈腐败严重,经济造假、售假泛滥。3.对失信行为的处罚力度弱守信收益小,失信成本低,以致劣制商品驱逐了品牌商品,“李鬼打败李逵”的现象时

论诚信政府的建设__论文

******大学自学考试 行政管理专业专科生毕业小论文 论文题目:论诚信政府的建设 姓名:xxxx 学号: 1 年级: 指导教师: 完成时间:年7 月25 日

作者声明 本毕业小论文(设计)是在导师的指导下由本人独立撰写完成的,没有剽窃、抄袭、造假等违反道德、学术规范和其他侵权行为。对本论文(设计)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因本毕业小论文(设计)引起的法律结果完全由本人承担。 毕业小论文(设计)成果归浙江工业大学所有。 特此声明。 作者学号:11599902045 作者签名:(手写有效) 20 年月日(手填时间)

论诚信政府的建设 xxx 2011年7月25日

摘要 政府信用是整个社会信用体系的核心和支柱。现今我国社会信用的普遍缺失使得建设诚信政府成为时代的强音。由于相关体制、制度和公务员信用意识等的缘故,可以从加强诚信观念建设、制度建设、行政公开、依法行政、建立健全监督机制和诚信运作机制、建设高素质公务员队伍等方面来着手打造诚信政府。 政府诚信,主要是指各级政府官员及其行政决策,本着“主权在民”的思想还权于民,充分体现人民的基本意愿,全力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恪守承诺,不失信于民。政府信用的好坏对企业信用和个人信用具有很强的示范作用,它是推动整个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核心和关键。政府诚信的缺失,会导致社会上企业、个人诚信体系无法很好的建立。因此,打造诚信政府的任务尤为迫切,成为时代的呼唤。 关键词:政府;诚信;建设

目录 引论 (6) 一、政府诚信建设的内涵和作用 (6) (一)政府诚信建设的内涵 (6) (二)政府诚信对构建和谐社会的作用 (7) 二、加强政府信用建设的重要意义 (8) (一)加强政府信用建设是创建和完善社会信用体系的首要前提 (8) (二)加强政府信用建设是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本质要求 (8) (三)建设信用政府是推进我市经济和社会事业快速发展的迫切需要 (8) 三、我国政府诚信建设的现状 (9) (一)行政体制不健全 (9) (二)政府权力过大,行政过程缺乏严格的制度规范 (9) (三)政府行政人员缺乏诚信思想和观念,存在腐败现象 (9) 四、加强政府诚信建设的政策建议 (10) (一)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体制改革 (10) (二)加强对政府诚信的监督体系建设 (10) (三)加强全社会诚信观念建设,强化行政人员的信用品德 (11) (四)加强政府诚信法制建设,不断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 (11) (五)大力加强政府政风建设,打造高素质的公务员队伍 (11) 结语 (12) 主要参考文献 (13)

诚信缺失的表现及危害

诚信缺失的表现及危害 1、当今社会诚信缺失的表现 社会诚信主要包括个人诚信、企业诚信和政府诚信。社会诚信缺失大量地表现为不讲真话、不守信用、没有信誉、弄虚作假等。个人诚信缺失已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如说假话、假文凭、假证件、假发票、假彩票、考试作弊、偷逃税款、骗取保险、虚假广告、假球黑哨、假医假药等等,不一而足。据《人民日报》报道,我国近年来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屡禁不绝,在人们购买的书刊音像制品当中,盗版占了相当大的比例。据对北京、沈阳等地古玩文物市场调查,有些摊点摆放的全部为假货。 在经济活动中,企业不讲诚信的现象更为突出,主要表现:一是企业不守信用,恶意逃废银行债务。二是企业不讲信誉,相互之间拖欠货款。三是企业合同违约严重,利用合同进行欺诈。四是企业财务信息严重失真。五是假冒伪劣盛行,制假贩假猖獗。 政府诚信缺失主要表现在一些地区和部门政策多变、不守承诺、随意性大、暗箱操作。还有一些干部特别是部分领导干部弄虚作假、欺上瞒下。不久前,中纪委、中组部巡视组组长任克礼发表文章,认为“现在的危险是滋生腐败和不讲真话”,提出要把“不讲真话”当作一个严重问题来解决。 2、社会诚信缺失的危害 首先,诚信缺失严重影响我国市场经济的健康运行。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已经从计划经济走上了市场经济之路。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也是信用经济,法制和信用是市场经济的两大基石。在自然经济条件下,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因为交往活动少、活动地域窄、生产规模小,基本是“熟人关系”,一般不会担心相互失信。在市场经济环境中,随着生产规模、市场范围、交往层次和交换频率的迅速扩大与增加,信用作为一切交易活动的基础,必然要求被人们认同和遵守。因为只有交易双方建立在相互信任基础上的承诺和践诺,才能使得双方无须付现即可获得商品、服务和货币,从而促进经济的发展。而诚信的缺失,一方面造成交易主体不被对方信任,限制交易主体自身发展,另一方面为防范交易风险被迫增加交易成本,使得经济活动萎缩,经营效率低下甚至破产。最重要的是造成了社会信用链条的中断和损害,破坏了市场机制和市场经济规则。 其次,诚信缺失严重影响社会稳定。假冒伪劣、坑蒙拐骗,造成无数个人身心伤害,多少家庭家破人亡,大量企业举步为艰;失信使经济秩序遭到严重破坏,广大消费者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得不到保证,使得消费者对社会和政府失去信心信任;失信使一些人靠骗人暴富,也加剧了社会财富分配不公,导致人民群众对社会和政府产生强烈不满。

政府诚信缺失及原因分析

试论政府诚信建设 摘要:目前地方政府诚信缺失的现象是与建设服务型政府、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极不适应的。如何增强地方政府诚信,进而实现服务型政府建设目标,是当前的一个大问题。本文从实际出发,结合自己十几年的工作经历,见证了一些地方政府诚信缺失的现状,并对造成这种诚信缺失的原因作了浅要的分析。 经过20多年的摸索,中国逐渐破除了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不能兼容的传统观念,并确认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为目标。在进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过程中,中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然而,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作为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道德基础和可靠保证——诚信,却在经济发展中有着不同程度的缺失,这对我国市场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是十分不利的,也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宏伟蓝图极不适应。参加工作十几年来,我结合自己的切身感受,对造成这种诚信缺失的原因作了简要的分析。 一、地方政府诚信缺失的表现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为了搞活经济,推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国家在各项政策和法规方面体现了一个负责任、为民谋利益政府形象,但是,某些地方政府和官员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中错误地理解了国家政府的政策倾向,为一地之利,一已之利公

然做出违背政府诚信的行为,深刻影响了我国政府在民众心中的整体诚信水平,这不得不引起我们各级地主政府的深思,这些地方政府诚信缺失的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政策朝令夕改,缺乏连续性和稳定性 各级地方政府作为公众利益的代表,行使着人民群众赋予的权力,其制定的政策体现了政府的权威,应具有法律效力,不能因政府领导的更换而更换,更不能因政府的换届而失效,但在实际生活中,一些地方政府为了短期利益,在本届政府中制定了一些公共政策和优惠政策,这些政策的初衷和着眼点是好的,但是在应用中缺乏稳定性和连续性。在政策兑现方面出现断档,经常是新官不理旧事,一届政府一朝政策。所有这事状况,不仅严重打击了投资者的信心,而且在公众心中极大地损害了政府的信用。 (二)腐败形势严峻,官员以权谋私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政府腐败问题已成为社会的一个大问题。不少地方政府官员及行政人员将部门权力私有化,喜欢通过手中的权力以权谋私,吃拿卡要,导致各种腐败现象愈演愈烈,这已经成为影响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政府诚信建设的最大毒瘤,在实际工作中,一些政府工作人员把投资者当成“买单”和“生财”的渠道,不但不主动为投资者搞好服务,反而经常向投资者提出不合理要求,还有不少执法司法部门和机构受利益驱使,将执法司法活动作为创收的主要手段,吃

诚信建设案例题(全)

1、“南京冠生园”垮于媒体的曝光,而根子上是企业本身失去了起码的()。 ?A、诚信 ?B、市场规则 ?C、创新 2、在去年,中国政法大学一时间闹得沸沸扬扬的“抄袭门”事件中,商学院的杨帆教授在举报同事金仁淑教授的专著抄袭他人学术成果之后,两人竟被校方同时做出“停职检查、听候处理”的决定。这反映( B )。 ?A、学历职称造假 ?B、学术造假受“保护”,举报反遭“打压” ?C、学术造假屡禁不止,凸显机制缺失 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诚信国家,必须充分发挥( a )的导向、激励和评价功能,逐步建立起“守信得益、失信受制”的诚信激励约束机制。 ?A、社会诚信 ?B、商务诚信 ?C、政务诚信 4、香港的成功回归以及回归后的持续稳定、繁荣昌盛、继续向前发展的事实也充分证明了邓小平同志( b )外交的意义与作用。 ?A、经济 ?B、诚信 ?C、民事 5、《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明确指出,凡是弄虚作假给党和人民造成重大损失的、凡是说假话骗取了荣誉地位的、凡是用假话来掩饰严重过失或达到其他个人目的的、凡是纵容或诱使下级说假话的,都必须(c )。 6、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个体是经济人、伦理人和( c )的统一。 7、( b )说过:“失足,你可以马上恢复站立;失信,你也许永难挽回。” 8、剽窃涉嫌违反了知识产权法,而造假骗取国家大量的科研经费,也涉嫌犯了诈骗罪,用()来处理学术腐败问题力度更强。 9、“假洋品牌”虽然滋生于多个不同的领域,但其运作的套路却都是大同小异的“()”模式。 10、( c )是会计人员在会计职业活动中应当遵循的、体现会计职业特征的、调整会计职业关系和职业行为的准则。 11、“学者不可以不诚。”出自( c )。 12、18世纪意大利作家卡洛.科洛迪创造的童话人物( a )让我们在忍俊不禁中感受着诚

我国政府诚信问题研究

我国政府诚信问题研究 崔光胜 【专题名称】公共行政 【专题号】D01 【复印期号】2005年01期 【原文出处】<<湖北行政学院学报>>(武汉)2004年05期第40~44页 【作者简介】崔光胜,湖北省行政学院。(湖北武汉430022) 【内容提要】政府诚信是社会诚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核心部分。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政府诚信越来越关注。然而,由于种种历史原因,“强政府”模式至今尚在,政府在行政执法、社会管理、社会服务等方面还有许多缺陷。由于政府诚信缺失,导致了各种政策供给不足,并影响着社会投资和党风建设,因而,我们有必要对政府诚信失范进行反思,重建政府的诚信形象。 【关键词】政府诚信/政府自利/诚信缺失 近年来,学术界对政府诚信问题十分关注。在计划经济时期,“政府经济人”角色非常明显,政府及其行政组织不仅能够调控宏观经济,而且可以管理具体的微观经济事务,集审批权、自由裁量权、许可权、准入权、处罚权、仲裁权于一身。政府在社会中的地位是“强政府”,因而人们无需怀疑它的合法性,也无须讨论它的诚信道德问题。但是,随着我国社会政治、经济的成功转型,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不断完善,公民社会的不断培育壮大,尤其是我国成功加入WTO,原来的“强政府”模式开始发生根本性动摇,这就要求政府在新时期必须守信。 一、政府诚信及其基本要求 1.政府诚信的内涵 政府诚信属政治诚信范畴,是指基于公意产生的政府对其人民赋予的权力的正确运用和职责的积极恰当履行。简言之,就是政府对它的人民诚实无欺,讲求信用。它表明了政府在自身能力限度内的积极实际践约状态。第一,政府诚信体现了行政主体的道德人格。倡导政府诚信实际上就是把政府作为一种道德的人来检视,它的核心是要求公务员个体和作为公务员群体的各级政府机关都要形成人格的自律机制,包括尊严、品格、品质、良心、良知等。政府组织一旦内化为道德人,它才能确定特有的诚信观。第二,政府诚信表达了政府用权的规定性。根据契约论的观点,公众与政府之间的关系是政治委托—代理的关系。公众是行政权的委托人,政府是行政权的代理人。在委托与代理关系中,它内含着行政权力的使用是在委托人的规定意图之中,按所约定的目标进行,否则,委托—代理关系就不能存续。第三,政府诚信表达了政府权力具有的责任性。代理理论认为,权利与责任必须对等,公共责任的充分履行程度成为政府信用的实质标准。政府要信守诺言,必须保证依法作出行政行为,并使这种行为得以实现;反之,就要承担违约责任,造成重大损失的还要追究行政和法律责任。 2.政府诚信的基本要求 政府诚信是人们对政府是否执行正义、履行其职责的一种主观评价,这种评价建立在一定的基本要求之上。它包括: 第一,政府在用权理念上要体现实事求是的道德准则 实事求是通常被人们作为一种哲学范畴来理解和使用,然而,它对政府而言,则是全面表达了政府认识事物、反映事物以及处理事情过程中尊重客观事实的态度和原则。这种态度和原则包涵两层意思:(1)行为品格要求。政府及公务人员要树立尊重事实、以事实为依据的道德观念,培养追求真理、维护正义的道德情操。这是实践诚信政府的最具基础性意

中国企业信用现状及案例剖析

中国企业信用现状及案例剖析 一、信用缺失已经阻碍中国经济发展 1.中国企业信用缺失导致损失5855亿元。 中国企业因为信用缺失而导致的直接和间接的经济损失高达5855亿元,相当于中国年财政收入的37%,中国国民生产总值每年因此至少减少二个百分点。具体说,中国每年因逃废债务造成的直接损失约为1800亿元,由于合同欺诈造成的损失约55亿元,由于产品质量低劣或制假售假造成的各种损失2000亿元,由于三角债和现款交易增加的财务费用约有2000亿元,另外还有逃骗税损失以及发现的腐败损失等。 2.信用缺失使企业间交易成本提高。 在我国,大多数人把信用等同于银行信用。其实,对比银行信用而言,工商企业之间的商业信用更为基本,信用危机在此也表现得更为明显。 目前,规范化的商业信用,如商业票据在我国的使用十分有限。据粗略计算,1995年全国的结算量约相当于企业存款余额的11倍,而美国80年代中期商业票据年结算量就已经是企业活期存款余额的3300倍。商业汇票作为商业票据中主要的信用工具,只在煤、电、冶金、铁道、化工等五大行业和少数国有大中型企业中才有使用。1997年,我国商业汇票年度发生额为4600亿元,仅相当于当年末全部金融机构贷款余额的6.1%。 据分析,在发达市场经济中,企业间的逾期应收账款发生额约占贸易总额的0.25%-0.5%,而在我国,这一比率高达5%以上,且呈逐年增长势头。涉及信用的经济纠纷、债权债务案件以及各种诈骗案件大量增加。1998年全国法院受理的经济纠纷和债权债务民事纠纷案件为289万件,约占法院全部受理案件的51%。 在最近的几次全国性商品交易会上,很多国内企业宁愿放弃大量订单和客户,也不肯采取客户提出的信用结算方式,交易方式向现金交易、以货易货等更原始的方式退化发展。欧美国家中,企业间的信用支付方式已占到80%以上,纯粹的现金交易方式已越来越少。专家指出,这表明信用危机已阻碍了经济活力的产生。 二、案例调查:企业信用存在问题及成因 近日,中国外经贸企业协会信用评估部和北京国商国际资信评估公司联合对全国的近10万家涉外经贸企业进行了“外经贸企业信用信息跟踪调查”,发出调查问卷50000份,回收有效问卷6000份,回收样本覆盖我国除港澳台地区之外的31个盛自治区和直辖市的外经贸企业、物流企业、外商投资企业、从事外经贸业务的制造业企业等,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分别占31%和69%;大、中、小型企业分别占62.3%、24.5%和13.2%。 1.大多数企业已经认识到信用的重要性 联合专家组从回收样本中随机抽取3500份进行了后期分析,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企业经营者已经初步认识到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信用的重要性,企业在商务活动中已经开始重视信用管理。

典型案例:合同法“诚信原则”违反不得

典型案例:合同法“诚信原则”违反不得 黄沙涨价引发纠纷 2001年,某建筑公司(下称建筑公司)因建造两栋大楼急需黄沙,遂于9月10日与某建筑材料公司(下称材料公司)签订了一份合同,合同约定建筑公司购买材料公司黄沙30车,每吨价300元,合同订立一个月以后,由材料公司送货,货到付款。没想到合同订立后,黄沙的市场价却从每吨300元涨到350元,材料公司经理见状觉得按原价供货吃亏,不愿如数供货。遂于10月12日给建筑公司去电话,提出因货源紧张要求少供货,建筑公司当然不肯。李某遂次日安排二辆(其中一辆是借用外单位车)“130”型货车装沙(每车装载2吨),送到建筑公司,并要求以后均以“130”型车为标准计算交货数量。建筑公司提出材料公司的做法是不合理的,尽管合同规定交货数量为30车,但应以“东风牌”大卡车作为计算标准,每车装载4吨,共120吨。为此,建筑公司遂向法院起诉,认为材料公司已构成故意违约,应承担违约责任。材料公司则提出,双方对交货数量的计算标准发生重大误解,因此应当撤销该合同。 “130”车型能作为计量标准吗? 关于本案中材料公司是否构成违约,存在不同观点。 第一种观点:材料公司认为自己并未构成违约,因为合同规定,材料公司应交付30车黄沙,但没有说明以什么车型装载,材料公司以“130”型车为计量标准,也是符合合同规定的,当然建筑公司对此产生了误解,但对这种误解的产生,建筑公司也是有责任的,不能都由材料公司负责。 第二种观点:建筑材料公司认为,材料公司已构成违约,因为尽管合同对计算标准规定不清,但根据当地交易习惯,一般人理解30车黄沙是指用“东风牌”大卡车运载。材料公司之所以要用“130”型车送货,是因为不想按合同供货,而根本上是想减少交货数量。因此材料公司已经构成违约。 第三种观点认为:尽管合同对交货数量的计算标准规定得不清楚,但依据本案的客观情况,以及诚实信用原则,材料公司不应当以“130”型货车送货,否则,明显有悖于诚信原则,应当承担责任。 由于合同本身对30车黄沙究竟是用什么型号的车装载约定得不清楚,而两种车辆的载重数量又相差一倍之巨。因此究竟应该以何种标准计算交货数量,“130”车型能否作为计量标准,自然也就成为本案争议的一个焦点了。 “重大误解”还是诚信缺失? 在这个案件中,围绕“130”车型能否作为计量标准这个焦点,实际上有两个关键问题特别值得重视,一是双方是否构成重大误解;二是材料公司是否缺失诚实。 首先,我认为本案不构成重大误解,原因在于:对建筑公司来说,并未真正发生认识上的错误。他们的“30车就是指以‘东风牌’大卡车装载的30车”的认识,是符合当地交易习惯的;对于材料公司来说,实际上也未真正发生认识上的错误。作为专门生产黄沙并经常给他人送货的企业,在过去的业务中一般也都是习惯以“东风牌”大卡车为“车”的计算标准的。为什么唯独这次给建筑公司送货时却要特别从外单位借“130”型卡车来使用呢?显然,材料公司并没有发生误解,而只是因为想减少供货,故意使用“130”型车供货。 其次,我认为材料公司的行为违反了诚实信用原则。 从本案来看,按诚实信用原则的要求,材料公司在合同未明确规定30车黄沙计量标准

2016诚信建设题库

2016年公需科目诚信建设题库 1、我国正在摸索一条以( A )为指导,构建诚信社会的新道路。 A、科学发展观 B、邓小平理论 C、毛泽东思想 2、( B )是信用的基础。 A、公德 B、诚信 C、道德 3、台湾的“经营之神”是( B )。 A、王永庆 B、郭台铭 C、王石 4、无论东方还是西方,都将( B )视为人际交往的重要原则和社会、国家发展的基石。 A、守法 B、诚信 C、爱国 5、考试作弊是一种对( B )的践踏行为。 A、道德 B、诚信 C、法律 6、用( C )来促进官员负责,从而推动干部树立正确的事业观、工作观和政绩观,以良好的作风和扎实的业绩“取信于民”。 A、道德 B、法律 C、问责 7、任何一种道德的产生都要服从( B )这一基本理念。 A、服务市场经济 B、服务社会发展 C、服务统治阶级 8、种种学术造假等失信行为之所以屡禁不止,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某些( B )的缺失。 A、学术体制 B、教育体制 C、管理体制 9、建立( C )制度,可减少医患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性,降低患者择医的边际成本,并形成医院降低成本的社会倒逼机制,遏止过度医疗服务。 A、医务人员个人信用制度 B、社会倒逼机制 C、医疗信息强制披露 10、哪个古人( C )在《论衡 感虚篇》中说:“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A、李白 B、王安石 C、王充 11、依法行政是我国诚信建设的重要原则,我国政府也进一步加强监督检查推行依法行政原则,最终建设成( B )的政府。 A、廉洁 B、廉洁而高效 C、高效 12、社会( B )观的形成对引导人们为人处世,进德修业,对形成良好社会风气,塑造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至关重要。 A、职业道德 B、诚信道德 C、忠孝道德 13、我国要加强司法诚信建设就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武装头脑,不断加强司法( A )建设,努力构建完整的司法诚信体系。 A、核心价值观 B、法律法规 C、人文观 14、构建( C )体制是网络经济活动健康运行的组织保障,也是网络社会和谐稳定的基本要求。 A、网络诚信 B、网络自律 C、网络信用 15、在我国诚信建设过程中最能体现的是( C )。 A、坚持以人为本、教育为先 B、坚持制度保障、规范约束 C、政府信息公开原则 16、( C )能否成为当前社会普遍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要求,将直接影响到中华民族整体道德素质的提高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顺利进行以及和谐社会的构建。 A、职业道德 B、社会公德 C、诚信道德 17、“钱学森主动请求老师扣分”说明( B )诚信教育的重要性。 A、家庭 B、学校 C、社会

政府加强诚信建设的主要措施

政府加强诚信建设的主要措施 政府诚信建设,对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乃至现代市场经济社会的良好运行都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加强政府诚信建设大致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建立诚信的道德信仰和价值评价 没有好的政府诚信道德就不可能形成良好的行政作风,也不可能出现良好的政府行为。对政府而言,政府诚信是最宝贵、最重要的资源,是行政文明的重要标志,是凝聚民心、号召民众、推动改革开放与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政府是否守信,反映了政府权力行使的责任,政府行为只有在规范化、信用化的基础上运作,才能真正实现政府管理的科学化,体现“人民政府为人民”的根本宗旨。建立诚信的道德信仰,就是要求行政机关和公务员处理好权力和权位的关系,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明确行政权力是用来为人民服务的工具,不是谋取私利的手段。要求行政机关及公务员真正做到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此外,应引入诚信原则的评价和赏罚机制,在政府的评价和公务人员的选拔、任免和升降等工作中引入诚信道德评价机制,是诚信原则能够充分发挥作用的重要保证。 二、建立诚信的制度规范 制度公正是政府公信度的基础。政府的公信力,首先体现在所制定的政策,必须符合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要求,体现制度的公正、

公平原则,这是制度伦理的基本价值观。我国经济社会运行的实际也说明,制度的公正,是提高政府公信力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是建立诚信政府的根本保证。因此,坚持科学发展观,集中解决分配公正、司法公正、教育公正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弥合权利不对等、起点不公平、信息不对称、事实上的不平等等方面的制度设计缺陷,就成为诚信政府建设的重中之重。另外,政府在各项规章制度的制订过程中一定坚持诚信原则,政府立法不得变化无常,政府立法应符合社会发展和变化的要求,不能随心所欲、朝令夕改,否则就会令人们无所适从,失去对法治的信心。 三、实施诚信的政府行为 政府是公共政策的决策者,同时又是具体的实施者。政府的施政行为也是提高政府公信度的重要方面。符合社会公正的制度,最终要通过各级政府和政府公务人员去实施,实施的状况与其自身行为,决定着政府公信度和形象。建设诚信政府,就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依法执政,以诚为本。认真执行法律是法治对政府的最低要求,树立法律的权威并在此前提下规范地行使权力,是树立政府信用的捷径。建设诚信政府,要求行政权力的来源、存在和行使,必须依据和符合法律,不得与法律相抵触,违法应承担法定责任。行政权力的运行不仅在形式上要合乎法律的要求,而且在实质上应当贯彻法律公正、公平、公开和不得滥用权力的要求。 四、培养诚信的公务人员

中国企业诚信现状及案例剖析

中国企业诚信现状及案例剖析 一、信用缺失已经阻碍中国经济发展 1.中国企业信用缺失导致损失5855亿元。 中国企业因为信用缺失而导致的直接和间接的经济损失高达5855亿元,相当于中国年财政收入的37%,中国国民生产总值每年因此至少减少二个百分点。具体说,中国每年因逃废债务造成的直接损失约为1800亿元,由于合同欺诈造成的损失约55亿元,由于产品质量低劣或制假售假造成的各种损失2000亿元,由于三角债和现款交易增加的财务费用约有2000亿元,另外还有逃骗税损失以及发现的腐败损失等。 2.信用缺失使企业间交易成本提高。 在我国,大多数人把信用等同于银行信用。其实,对比银行信用而言,工商企业之间的商业信用更为基本,信用危机在此也表现得更为明显。 目前,规范化的商业信用,如商业票据在我国的使用十分有限。据粗略计算,1995年全国的结算量约相当于企业存款余额的11倍,而美国80年代中期商业票据年结算量就已经是企业活期存款余额的3300倍。商业汇票作为商业票据中主要的信用工具,只在煤、电、冶金、铁道、化工等五大行业和少数国有大中型企业中才有使用。1997年,我国商业汇票年度发生额为4600亿元,仅相当于当年末全部金融机构贷款余额的6.1%。 据分析,在发达市场经济中,企业间的逾期应收账款发生额约占贸易总额的0.25%-0.5%,而在我国,这一比率高达5%以上,且呈逐年增长势头。涉及信用的经济纠纷、债权债务案件以及各种诈骗案件大量增加。1998年全国法院受理的经济纠纷和债权债务民事纠纷案件为289万件,约占法院全部受理案件的51%。 在最近的几次全国性商品交易会上,很多国内企业宁愿放弃大量订单和客户,也不肯采取客户提出的信用结算方式,交易方式向现金交易、以货易货等更原始的方式退化发展。欧美国家中,企业间的信用支付方式已占到80%以上,纯粹的现金交易方式已越来越少。专家指出,这表明信用危机已阻碍了经济活力的产生。 二、案例调查:企业信用存在问题及成因近日,中国外经贸企业协会信用评估部和北京国商国际资信评估公司联合对全国的近10万家涉外经贸企业进行了“外经贸企业信用信息跟踪调查”,发出调查问卷50000份,回收有效问卷6000份,回收样本覆盖我国除港澳台地区之外的31个盛自治区和直辖市的外经贸企业、物流企业、外商投资企业、从事外经贸业务的制造业企业等,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分别占31%和69%;大、中、小型企业分别占62.3%、24.5%和13.2%。 1.大多数企业已经认识到信用的重要性联合专家组从回收样本中随机抽取3500份进行了后期分析,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企业经营者已经初步认识到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信用的重要性,企业在商务活动中已经开始重视信用管理。

经商诚信案例

案例之一:上世纪80年代,英国的巴林银行计划在新加坡设立分行。时任新加坡总理李光耀派人考察后,发现该银行信用不佳,遂毅然拒绝。英国首相为此多次向李光耀交涉,亦无结果,以致两国关系也一度受到影响。几年后,巴林银行破产,英、美、法、日等发达国家因此蒙受了巨大损失。直到这时人们才发现,新加坡的信用环境是最好的。国际资本开始向新加坡聚集,新加坡逐渐成为亚洲金融中心。新国经济腾飞也从此开始。 案例之二:早在1858年,恩格斯就称汕头为“中国唯一有些商业意义的口岸”。但是,近几年,这个百年商埠和中国改革开放的特区,因为信用缺失,经济开始萎缩。2002年,国家在这里查出1000多家偷税漏税企业,涉及金额200多亿元。这个时期,汕头走私、假冒伪劣商品、地下六合彩泛滥成灾。作为一种必然结果,全国有18个地区向辖区经济实体发出警告“不能、不要、不和汕头人做生意”。在一些城市,商家甚至打出了“本地无潮货”的广告,以显示其诚信。2000年,汕头GDP增长首次低于两位数,2001年,汕头GDP首次出现2.5%的负增长。信用环境不好,投资环境不好。从1999年到2001年,迁出汕头的企业多达1200家。 这两个案例一正一反,说明了一个道理:不讲信用就不能做生意。

本文来自:长大导航文字网【https://www.wendangku.net/doc/2b5517695.html,/wenzi/】详细出处参考:https://www.wendangku.net/doc/2b5517695.html,/wenzi/5811.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中国自古以来非常重视一个人的人格,强调怎样做人,强调以什么样的原则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因而“诚”就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很重要的方面。《论语》中的“以德报德”,《荀子、修身》中的“养心,莫善于诚”,以及民间流传的“以诚待人”等等,都反映出中华传统文化在做人为人中重视和追求“诚”的精神。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使民族相互认同、沟通和融洽,之所以能赢得世界各国人民的尊重和信赖,与中国讲究一个“诚”字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 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做人为人的“诚”,包括哪些内涵呢? 一是诚实、真实、 诚实,是一个人做人为人的基本道德品质。诚实的人是最值得信赖人,因为他说真话,不欺骗别人,也不欺骗自己,在任何时候都不掩饰事实的真相,能做到事实求实。 二是正直 正直视一个人的一种高尚道德品质,要求人们有原则,遵守信义,勇于坚持自己的信念,总能在需要的时候站出来维护正义,而不是口是心非,表里不一,背信弃义,虚假伪善。因为正直能赢得人们的友谊,尊敬,钦佩和尊重,因而历来被古人所推崇。 三是无私待人 真心实意的对待别人。当别人有困难时,不是光说漂亮话,而是会及时伸出援助之手,如果一个人能这样无私的对待他人,那就是一

浅谈推进价格诚信建设的思考

浅谈推进价格诚信建设的思考 浅谈推进价格诚信建设的考虑 党的十六大提出要“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健全现代经济的社会信用体系”的目标,十六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提出“要增强全社会的信用意识,形成以道德为支撑,产权为基础,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的要求。其核心算是“以诚实守信为重”,建设诚信社会。价格是建设社会信用体系的一具重要领域,价格诚信是社会信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在价格、诚信方面存在许多发人深省的现象,市场上价格欺诈违法行为屡禁别止,失信的办法、手段层出别穷,某些产业浮现整体性的诚信危机。建立健全价格诚信体系,既是完善社会信用体系的重要内容,也是营造良好价格环境,保障市场经济健康运行的必定要求。一、价格诚信缺失的种种表现市场的运行需要统一、开放、竞争和有序,而有序是保证。有序算是要有一定的规则来维持市场的正常秩序,保证公开、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这种规则既包括法律、法规,也包括正式、非正式的行业规范、国际惯例和商业诚信等。诚信是市场秩序的支柱,是市场繁荣的基石。在现实中,商家别说信用的现象普遍存在,其中尤以缺失价格信用为最。缺失价格信用,算是在经营活动中搞价格欺诈。时下在市场运行中,价格缺失的形式多种多样,其要紧表现有:从生产到消费环节看,存在商品质量、计量失信;从追求市场经济和广告效应来看,使用欺骗性、误导性的语言、文字、图片、计量单位;从市场价格行为规范程度上看,存在商品销售与服务收费明码标价失信;从企业与企业、经营者与消费者经营过程中看,存在经济合同答应失信;从一些行业职业道德上看,存在经营者见钞票眼开,别说信誉、别守信用、职业道德失信。等等。二、价格信用缺失的要紧原因在目前,别说诚信,像“病毒”一样侵蚀着社会健康的肌体,像“沙尘暴”一样吞噬着信用的“绿洲”,严峻扰乱了市场公开、公正、公平有序的竞争秩序,使整个社会的信用状况和道德水准有所下落。造成这种现象的要紧原因:1、社会诚信意识淡薄,对诚信建设在思想认识上存在误区。在思想认识上要紧存在三种误区:其一“赚钞票论”,认为说别说诚信无关紧要,片面理解市场经济只说赚钞票,别咨询手段,奉行“赚钞票是好汉,没钞票玩别转”的信条。殊别知,“业无诚信别兴,市无诚信则乱”,失信必定伤害市场,丧失市场。其二“吃亏论”,认为诚信是一种理想化的美德,现实日子中,老老实实做生意的“诚信者”吃亏,靠坑蒙拐骗做买卖的“耍滑者”得利。其三“环境论”,认为我想说诚信,但别人别说,我也只好别说了,把别说诚信的行为,归结于社会环境所造成的。2、企业内部价格信用缺乏治理制度,价格信用信息别透明。拥有定价自主权的企业和经营者,在制定价格时,违背价格形成的基本准则和“公平、合法诚实信用”的原则。一方面,由于企业内部缺乏自主定价、自我约束和自我监督的信用制度,在企业中还没有形成一套完善的价格诚信评价标准、运作程序、治理方式和考核体系。另一方面,市场价格信息严峻别对称,价格信用信息还未彻底开放。还未形成一套有效的机制来保证价格信用信息的公正、公开和有效传递,这就使得市场交易主体之间信息别对称,给价格失信提供可能。3、政府的价格诚信倡导和哺育者作用发挥别够。从建设诚信社会的主体看,要紧有政府、企业、个人三大主体,个人信用是基础、企业信用是重点、而政府信用是关键。各级政府尤其是各级物价部门担负营造诚信环境的重大使命。哺育市场信誉,履行价格答应是政府价格主管部门哺育和进展市场的要紧举措。当前我国的价格诚信还处在市场诚信经营的起步时期,强化政府监管更显重要。但政府用于价格诚信监督的资源是有限的。目前政府的要紧集中力在于经济增长和社会的稳定,介于当前的人力和物力,物价主管部门在价格监督检查方面还存在许多困难,如人手少、素养参差别齐、知识结构别合理、对价格监督检查的办法和手段别够科学,对价格缺失很难做到及时有效的监督与查处。4、价格法规体系还别完善,价格失信惩处措施别力。法规的别健全、别完善使得价格失信的行为,别能得到有效的监管和管理。《价格法》颁布实施,都是确立了价格治理的法规体系。但由于其

建设基层诚信政府的理论探讨及重要意义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2b5517695.html, 建设基层诚信政府的理论探讨及重要意义 作者:王芳 来源:《世纪桥》2018年第09期 【摘要】本文首先从国外社会契约说、公众信任说、文化影响说及国内关于内涵、价 值、对策及评价体系等进行文献梳理。围绕公信力的学术意蕴探讨了公信力、基层政府公信力的概念内涵;基层政府公信力与“塔西佗陷阱”理论;基层政府公信力的特殊性。关于公信力的目标指向提出了有限化、法治化、责任化、阳光化。指出了加强公信力建设的三点重要意义:有助于深化基层政府执政合法性基础;有助于社会治理制度建设及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大局;有助于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词】政府;公信力;诚信;意义;理论 【中图分类号】D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475(2018)09-0046-02 “政府无信,则权威不立”“‘塔西佗陷阱’的根源所在,即是政府失信于民。”(习近平,《之江新语》)党的十八大报告、十九大报告都明确提出,“要转变政府职能,创新监管方式,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两次报告都将公信力与执行力同时提出,并将公信力置于首位。十八大以来,从黑龙江省看,基层政府公信力体现在社会转型、制度转轨、黑龙江全面振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理论与实践诉求。黑龙江省十二次党代会上也提出:“既要治标更要治本,健全长效机制,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建设诚信政府”。因此,加快我省基层政府公信力建设值得理论届密切关注并加以深入研究。 一、关于公信力的文献梳理 通过梳理国外研究文献可以看出,最早在17、18 世纪,一些西方思想家的著作中已然提及了“政府公信力”。主要有以下几个研究主线:第一,社会契约说。孟德斯鸠、卢梭、马基雅维利等思想家在《论法的精神》《社会契约论》《君主论》里都强调国家应该以一种“社会契约”的形式存在,政府被公众授予了公权力,并且要尽最大力量为公众提供服务,寻求支持,而政府公信力的高低、诚信与否是决定公权力能否让度给政府的核心要素。第二,公众信任说。卢曼、哈贝马斯等学者提出,从范畴上看政府的公信力是从属于制度信任,从分类上 看,又主要包括人际信任、制度信任等方面。而我们社会生活之所以能够正常运行正是因为有彼此的信任存在。而且,信任不仅局限于社会生活中,公众对政治体制的拥护和信任是确保政府有效使用权力,并通过权力实现政治理想、推行价值观念的根本途径。第三,文化渗透说。作为社会资本的核心要素,政府的公信力必然会受到社会文化的极大影响。围绕几条研究主线,在20世纪70 年代,政府公信力问题逐渐引起西方社会的关注,到20世纪 90 年代成为理论热点,其中就如何提高公共服务质量、政府绩效管理、公民参政议政、反腐倡廉等问题提升政府信任度。

对企业诚信的思考

对企业诚信建设的思考 在社会经济不断跨越发展的今天,人类物质生活迈上了崭新的台阶。诚实守信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人际交往和经济贸易中起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可正是国家在不断强盛繁荣的今天,一些企业和个人却把诚信丢弃在了这改革发展的浪潮里。诚信缺失、公德失范问题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社会问题——“弘扬诚信美德、宣传诚信文化、增强诚信意识”。我们要充分认识加强诚信建设的紧迫性和长期性,人无信不立,企业无信不兴,为此我们要坚定信心,持之以恒的把诚实守信建设好、传承好。 企业的发展壮大不仅需要优质高效的产品而且更离不开良好的诚信口碑。诚信虽然不像商品那样直接出售便可以给人带来财富,它是一种无形的资产,在日积月累的岁月里才能发挥它潜在价值。从长远建设去分析,决定企业竞争力最根本的基础唯有诚信。 一.将诚信建设融入到企业内部 企业自身加强诚信建设是至关重要重要的一个环节。在这方面企业应该紧密结合诚信体系。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实施信用管理,积极推进信用管理制度建设。企业要把诚实守信贯彻到每个部门、每个车间、每个班组,传播和建设到每个岗位。首先,从企业的最高领导层上提倡求真务实,提倡诚信管理。树立起公正、公平的处事态度和大公无私的道德观念,要做诚实守信的表率。要力戒夸夸其谈、哗众取宠,把心思用在务实上,在办实事、求实效上多下功夫。其次,

企业的行政部门和职能部门作为传递上级领导精神指示,安排和监督班组工作建设管理,应实施科学化、民主化、透明化管理。加强政务诚信建设为重点,最大限度的调动职工群众主动参与企业经营管理的积极性,上下同心,促进生产健康、快速发展。建立健全各种管理制度、服务标准和程序,并向职工群众公布,完善各级企务公开制度,让广大职工群体参与监督。行政部门领导班子人员要做到不欺上瞒下,坚决不走过场,坚决不走形式。着力解决一些部门干部存在的执法不公、以权谋私和朝令夕改等失信于群众的问题。要在职工群众中树立良好的工作作风和诚信形象。第三,广大职工群体作为诚实守信的践行者,要有知荣辱、讲正气、讲诚信、作奉献的良好风尚。积极响应公司,车间开展的诚信建设,踊跃参加各项诚信建设活动,从自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参与到实践工作中,通过“我为企业发展献一策”、“提合理化建议”等形式,进一步激发广大职工劳动热情和创造活力。在生产工作中与同事团结友善,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倡导有德光荣、失德可耻,培养诚信意识,重视诚信价值,树立诚信守法、勤劳务实的风气。 二.将诚信建设融入到企业外部 诚信是企业文化和企业价值观的核心理念。企业要把诚信作为自己的生命,经营企业就是经营信用。不讲诚信的企业,经不起考验,注定在行业内无法做大做强。它告诫我们的企业,诚信是立业之本,诚信无价。只有企业树立良好的诚信形象,才能赢得了好的声誉,给人以信任感、亲近感,从而赢得顾客,赢得市场,赢得信誉,进而不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