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我国商业银行金融衍生品发展模式及对策毕业论文

我国商业银行金融衍生品发展模式及对策毕业论文

我国商业银行金融衍生品发展模式及对策毕业论文
我国商业银行金融衍生品发展模式及对策毕业论文

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题目: 我国商业银行金融衍生品

的发展模式及对策研究

英文题目:

Development pattern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China's commercial banks and financial derivatives

系 :

专业:

班级:

学生:

学号:

指导教师: 职称: 指导教师: 职称:

毕业设计(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

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承诺:所呈交的毕业设计(论文),是我个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成果。尽我所知,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不包含其他人或组织已经发表或公布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我为获得及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学历而使用过的材料。对本研究提供过帮助和做出过贡献的个人或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作者签名:日期:

指导教师签名:日期:

使用授权说明

本人完全了解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毕业设计(论文)的规定,即:按照学校要求提交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学校有权保存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提供目录检索与阅览服务;学校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数字化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在不以赢利为目的前提下,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

作者签名:日期:

摘要

金融衍生品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经历了一个迅速发展过程,国际金融市场因金融衍生产品的出现而异彩纷呈,金融衍生产品市场交易额的增长速度大大超过了传统金融产品,并逐步成为国际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发展的驱动力。21世纪初,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重新兴起,步入快速发展阶段。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逐步开放,金融衍生产品以其规避风险和增加收入的功能,成为我国商业银行创新金融工具的新亮点。当今利率市场化、汇率自由化改革的不断深化,进行金融创新以规避金融风险的呼声日渐高涨。发展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必将对促进中国经济进一步发展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对金融活动全球化产生重要的影响。为了规避风险,并能够在风险中取得收益,应寻找经济发展内在需求的规律,大力发展自己的金融衍生品市场。我国商业银行开展金融衍生产品业务的时间不长,在实际运作中存在着应用市场领域狭窄、产品品种单一和银行独立报价能力严重不足等问题。构建完备的外部经济条件和加强商业银行自身建设是解决上述问题的主要途径。本文对国内金融衍生市场的现状、问题及发展前景进行分析,借鉴国际金融衍生市场经验对我国金融衍生产品市场发展提出对策建议。积极推进中国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发展,是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求,是中国迎接经济全球化和金融全球化挑战的需求。

关键词:金融衍生产品,风险规避,金融创新

Development pattern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China's

commercial banks and financial derivatives

Abstract

Financial derivative products since the 1980s has gone through a process of rapid development, and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markets, the colorful due to the emergence of financial derivatives, financial derivatives market transaction volume growth much faster than the traditional financial products, and gradually become an international market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driving force for development. The beginning of the 21st century, China's financial derivatives market re-emerging into the stage of rapid development. With the gradual opening up of China's financial markets, financial derivatives for its function to avoid risks and increase revenue has become a new bright spot of China's commercial bank

to innovative financial instruments. Today's interest rate market, exchange rate liberalization reforms deepen, financial innovation in order to guard against financial risks are growing.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financial derivatives market, will promote further economic development have a tremendous role in promoting the globalization of financial activities have an important impact. Order to avoid risks, and be able to get the benefit of risk, you should find the law of the inner need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vigorously develop their own financial derivatives. China's commercial banks to develop financial derivatives business, time is not long, narrow the field of application markets, a single product variety and independent bank offer serious lack in actual operation. Build a comprehensive external economic conditions and to strengthen the building of the commercial bank itself is the main way to solve the above problem. In this paper, the current situation, problems and prospects for development of domestic financial derivative

market analysis, drawing on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derivatives market experience of China's financial derivatives market development proposed in this paper. Actively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financial derivatives market is the demand of developing the socialist

market economy, China to meet the challenges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and financial globalization needs.

Key Words:Financial derivatives, Risk aversion, Financial innovation

目录

摘要 (2)

Abstract (4)

引言 (1)

1国内外金融衍生品文献综述 (2)

1.1金融衍生品概念 (2)

1.2国内外金融衍生品发展综述 (2)

2国外金融衍生产品发展现状 (4)

2.1交易品种 (4)

2.2金融衍生交易的监管模式 (5)

2.2.1多个监管机构并存模式 (5)

2.2.2单一监管机构模式 (6)

2.3 投资者结构 (6)

3我国商业银行开展金融衍生品的模式 (8)

3.1我国商业银行开展金融衍生产品业务发展模式 (8)

3.2我国商业银行金融衍生产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9)

4我国发展金融衍生产品市场的政策建议 (11)

4.1立足于先规范,后发展的原则 (11)

4.2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12)

4.3建立健全的监督体系,强化金融监管 (12)

结论 (14)

参考文献 (15)

附录 (17)

附录A:外文原文 (18)

附录B:外文译文 (34)

在学取得成果 (40)

致谢 (41)

引言

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兴起和发展是近20年来国际金融市场出现的最为突出的变化之一。金融衍生品的迅速扩散和广泛应用,把自20世纪70年代出现的金融创新推向了高潮,也给整个金融市场带来了深刻影响。中国是一个新兴市场经济国家,随着加入WTO,中国金融国际化、市场化的趋势必然日益加深,发展金融衍生品市场是我国金融业的一个重要课题。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逐步开放,金融衍生产品以其规避风险和增加收入的功能,成为我国商业银行创新金融工具的新亮点。我国商业银行开展金融衍生产品业务的时间不长,在实际运作中存在着应用市场领域狭窄、产品品种单一和银行独立报价能力严重不足等问题。同时金融全球化与自由化使我国金融机构面临日趋严重的金融风险。在竞争和风险的双重作用下,推动金融创新,促进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发展,就成为我国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发展的内在需要,同时也是确保我国金融体系适度竞争和稳定的客观需要。

本文旨在阐述我国商业银行金融衍生品发展历程,论述我国金融衍生品发展所面对的问题,从而提出对策研究。本文主要采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理论与实证相结合、相互归纳和总结的方法,对资料文献进行总结,叙述金融衍生产品的概念,以理论联系实际,对我国金融衍生产品的发展过程和环境进行了分析。查阅大量文献,立足前人的基础上,对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发展对策提出自己的建议。

1国内外金融衍生品文献综述

1.1金融衍生品概念

金融衍生品,它是在金融现货①基础上衍生出来的,通过预测股价、利率、汇率等未来行情走势,采用支付少量保证金或者权利金签订合约或不同金融商品等交易形式的新型金融产品。自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以来,出于规避汇率风险、逃避金融监管等需要,金融衍生品市场取得了爆炸性的增长。金融衍生品交易对世界经济的稳定与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与作用。一方面,金融衍生品市场是金融市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建立和完善有助于健全市场架构,扩大市场规模;另一方面,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发展又可以大大促进金融市场各组成部分的快速发展,尤其是有利于基础市场融资规模的扩大与融资效率的提高。但金融衍生品交易又存在显著的高杠杆性、高风险性和虚拟性等特征,因而具有潜在的不可驯服的天性和巨大的破坏能量,而且,由于世界经济一体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全球市场具有了紧密的相互关联性,单个衍生品市场一个未加控制的小事件就有可能发展成一场巨大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对此,《经济学家》杂志中曾这样写道:“人们害怕金融衍生品通过放大的杠杆作用,基于债务的买方力量,对冲基金和其他投机者加剧了金融市场的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在事情朝坏的方向发展的时候,可能威胁到整个金融体系。”[1]

1.2国内外金融衍生品发展综述

从1972年美国芝加哥商品交易所国际货币市场率先推出英镑等六种外汇期货合约以来,现代意义上的金融衍生品产生至今不过四十年,而金融衍生品监管理论的创立更是知道20世纪90年代中期伴随着对衍生品交易引发大量金融动荡时间的争论才逐渐深入展开的。目前金融衍生品市场的监管,以及监管的“度”如何界定在发达国家已经形成了一个比较完善的体系。例如,美国、英国、日本、德国等国家已经形成了政府监管、行业协会管理、交易所自律的三级共同监管的管理体制。这种管理体制实现了从宏

①如货币、外汇、存款、贷款、股票、债券等。

观到中观和微观的合理分工和有机结合,成为我国探索发展建立金融衍生品市场监管体系的可借鉴的模式。

由于我国金融市场的成熟度与发达国家相差甚远,同时还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金融衍生品市场,国内理论界关于金融衍生品市场监管的研究相对来说较为滞后。直到那场由金融衍生品交易引发的金融危机使东南亚国家经济倒退了数年,并沉重打击了整个亚洲经济增长势头,此后,才逐渐深入地开展了对金融衍生品监管的研究,并一度形成了高潮。其中,众多研究中作中,王秋石(2011)[2]认为,随着货币价格市场化进程的推进基础金融市场的发展和机构投资者队伍的壮大,我国开发并逐步推出特定金融衍生产品的时机已经成熟,在发展中应遵循以下策略,发展金融衍生产品市场是国际化背景下我国的必然选择,只有政府采取积极扶持和引导政策,并在适当时机对相关法律条文做出修正,建立严密的法规和监管体系,我国的金融衍生品市场才能得到持久的健康发展。陈晨(2003)[3]认为,随着中国金融国际化、市场化趋势的日益加深,掌握金融工程技术、发展金融衍生产品、加快金融创新、规避金融风险已成为当今中国金融界的必然选择。王卓凡(2009)[4]认为,目前,国内金融衍生工具的应用领域主要集中在外汇市场,人民币衍生市场相对于外汇衍生市场极不活跃,使用最多的是人民币远期结售汇。而且除自营业务外,代理类业务主要针对的是公司客户,个人代理业务开展不多。从衍生产品种类来看,缺乏以股票及股票指数、利率、信用,以及一些重要商品价格为基础的衍生工具,不能满足中资商业银行在金融市场对冲分散风险的需求。同时,缺乏债券、股票和外汇期货等场内衍生产品,使银行间产品定价、盯市、对冲,特别是风险管理模型不易落实。程良涛(1995)[5]认为,根据衍生金融商品交易的投机性和不确定性,投资者应进行金融投资优化组合,传统金融商品和衍生金融商品金融合理的优化组合,在不同的交易中分散风险和转移风险,从而降低整个投资组合风险和增加投资报酬。

2国外金融衍生产品发展现状

2.1交易品种

金融衍生品市场交易的品种类型涉及金融远期、期货、期权和互换,其中交易所市场主要交易期货、期权等标准化合约,场外交易(OTC)市场则主要交易互换、远期等非标准化(customer tailored)合约[6]。

金融衍生品的数量不比基础资产的数量少,因为金融衍生品不尽可基于现有的基础资产而建立,而且一些初级产品和金融市场的价格指数、甚至气候指标也成为金融衍生品交易的标的物。此外,在原有金融衍生品的基础上还不断派生出新一代的交易品种。正因为如此,在同一基础资产上往往出现各种不同水平或不同层次的金融衍生品并存的现象。这就决定了金融衍生交易比传统的资产交易更难把握。尽管目前已存在有许许多多种金融衍生品,但这些产品或工具基本可归入一下四大类:

(1)远期(forwards)。主要有远期外汇交易(forward foreign exchange transaction)和远期利率协议(forward rate agreement,FRA)

(2)期货(futures)。分为商品期货和金融期货两个种类。目前包括农产品(如小麦、玉米、黄豆、谷物、亚麻和一些植物油等)期货,畜产品(生猪、菜牛和其他牲畜或家禽以及鲜蛋等)期货,热带产品(如糖、咖啡、可可、砂糖、椰干和天然橡胶等)期货,矿产品(如铜、铝、锡、锌、铅、镍以及黄金和白银等贵金属)期货,能源产品(原油、无铅汽油、采暖用油等)期货,纤维和林产品(棉花、生丝、羊毛、木材和纤维板等)期货;后者包括外币期货(欧元对美元、日元对美元、英镑对美元的期货等)、利率期货(短期国库券、中长期国库券、欧洲美元及商业票据期货等)、指数期货(股指价格指数、市政债券指数、美元指数期货和商品价格指数期货等)。

(3)期权(options)。主要有标准期权(股票期权、外币期权、股指期权、期货期权等)和变异期权(复合期权、二项式期权、选择者期权、障碍式期权、均值期权、百慕大期权等)。

(4)互换(swaps)。主要有利率互换、外币互换、信用互换、资产互换等。

这是金融衍生品交易的四大基本类型。后期衍生工具的发展都是建立在这四种基本类型的基础之上的。例如,后来在美国等发达国家金融衍生品市场上出现的互换期权,就是互换交易与期权交易的组合。

2.2金融衍生交易的监管模式

2.2.1多个监管机构并存模式

美国的多方监管模式[7]:美国是多个监管机构并存模式的典型代表,它是机构型和功能型监管模式的混合体。从机构监管的角度来看包括:(1)联邦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CFTC),专职负责监管期货市场。(2)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按照法律规定,SEC有权对有价证券期权、外汇和股票指数期权交易监管。(3)联邦储备委员会和货币监理署,负责监管商业银行从事的衍生品交易。

从功能监管的角度来看,CFTC和SEC同时也是功能监管者,因为他们的主要职责是对市场和产品的监管而非对产品或市场的使用者监管,而且《商品交易所法》还详细规定了双方的监管权限。但是随着衍生品的不断扩张,双方开始在一些衍生品监管领域发生冲突,并最终于1981年达成协议,鉴于股票期货既具有《联邦证券法》中证券的特征,也具有《商品交易法》中期货合约的特征,因此由CFTC和SEC联合监管。此外,股票期权和股价指数期权归SEC管辖,期货期权归CFTC管辖。

此外,美国衍生品市场还有全国期货业协会和期货交易所这样的自律监管组织。

全国期货业协会是在1974年《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法》授权下成立的,主要负责管理所有期货经纪人的登记、会员纠纷的稽核、期货普及教育以及与期货经纪业务相关的事项。而美国期货交易所的职能包括:审核批准进行金融衍生品交易的会员资格;监督管理各种衍生工具合约;监督交易法律法规的遵守及执行情况,并仲裁调解交易中出现的纠纷;处理交易中会员的违法活动等。

美国的这种多方监管模式源于1929年~1933年的大危机,目的是为了应对危机带来的破坏性影响,帮助美国金融市场乃至整个国民经济从大危机的沉重打击中慢慢恢复元气,走向长期良性循环的轨道。鉴于机构型监管模式在美国获得了巨大成功,它很快成为世界各国构建监管体系时的最佳选择。

2.2.2单一监管机构模式

英国的单一监管模式[8]:英国对金融衍生品市场的监管实行的是单一制监管模式,所有监管都是通过金融服务局进行,它是金融市场上的惟一监管机构。1997年10月,原有的证券投资局正式改名为金融服务局,开始全面负责英国金融业的监管。根据《金融服务法》,金融服务局不仅将原有的许多行业自律组织和其他监管组织纳入自己的组织机构,接管其监管职能,而且还于1998年6月接收了英格兰银行的银行监管职能、保险监管职能以及证券交易所的上市审查职能等,成为身兼银行、保险和证券期货监管职能的唯一监管机构。从2001年12月1日起,金融服务局开始全面行使金融监管权,负责对本国银行、保险公司、住房协会、互助会、信用协会、劳埃德、养老金顾问、证券经纪人、投资服务的专业公司、衍生品交易者、从事投资业务的专业人士和抵押放款人等金融行业的监管。虽然这样的监管模式并非为英国首创,但是英国是世界金融中心中第一个采用单一监管机构模式的国家。

2.3 投资者结构

金融机构是金融衍生品市场的主要参与者,以美国为例,参与衍生品交易的金融机构主要有商业银行、非银行储贷机构(Thrift)和人寿保险公司三类,其中商业银行是最早和最熟练的参与者[9]。根据三十国集团2009年的一份报告,被调查的大部分金融机构参与了金融衍生品交易,其中有92%的机构使用过利率互换,69%的机构使用过远期外汇合

约,69%的机构使用过利率期权,46%的机构使用过货币互换,23%的机构使用过货币期权。BIS的统计显示,金融机构在全球OTC金融衍生品市场中的交易额稳步增长,2001年较1995年提高60%。交易主要发生在金融机构之间,日均交易额由2001年的7100亿美元提升至2009年的1.2兆美元,金融机构间交易占市场的份额由2001年的80.7%提高到2009年的86.7%。

银行无疑是金融衍生品市场中的主角(尤其在OTC市场上),1970年代末以来,银行日益热衷于金融衍生品交易,例如,美国银行业在金融衍生品交易中十分活跃,从2001年到2009年,银行持有与衍生品相关的资产增长了约35%,达到3.1兆美元,其间银行持有的衍生品合约名义价值增加了2倍。银行是金融互换市场的主要参与者,2009年末全球利率

互换合约的未清偿价值达6兆美元,持有头寸最大的20家金融机构占到三分之二强,其中银行占了18家。

非金融机构在金融衍生品交易中显然不如金融机构活跃,例如目前非金融机构只占到OTC金融衍生品交易额的10%,与2009年相比其市场份额有明显萎缩[10]。根据三十国集团2000年报告,被调查的非金融类公司中,使用过有利率互换、货币互换、远期外汇合约、利率期权和货币期权的公司的比例分别是87%、64%、78%、40%和31%。

下图为国外债券市场中最常见的信用衍生产品,信用违约互换(CDS)投资者分布图。

图2.3:2010,CDS投资者比重

注:该资料来自新浪财经网。

3我国商业银行开展金融衍生品的模式

我国金融体制改革不断深入,金融市场日益国际化,发展金融衍生品市场的需求越来越迫切。金融环境的变化对企业金融风险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全球500强中大约92%的企业利用衍生品交易来防范风险的国际趋势下,我国企业迫切需要利用金融衍生产品管理日益突出的金融风险以改变传统风险管理手段落后低效的状况。我国金融业的对外开放进程加快,国外金融机构纷纷抢滩中国市场,外资银行的大举进入,致使中、外资银行在开拓市场、争夺客户方面的竞争日趋激烈,他们也需运用衍生产品交易以规避风险和增加收入。尤其在存贷利差逐渐缩小、脱媒现象日益突出的今天,表外业务收入已成为金融机构的主要利润来源和竞争焦点,大力发展作为表外业务主体的金融衍生品业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3.1我国商业银行开展金融衍生产品业务发展模式

目前,我国仍然实行严格得分业经营体制,现行的金融监管机构除财政部、审计署等政府监管部门外,主要由国务院派各金融机构的监事会、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银监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证监会)和中国保险监督委员会(保监会)负责专门监督,上述机构均直属国务院领导[11]。

2000年12月,中国期货业协会成立,标志着证监会行使行政监管权、中国期货业协会和期货交易所自律监管相结合的两级三方监管体制最终确立。自此,我国期货市场在证监会统一指导和监督下,期货业协会依照章程履行行业自律监管职能,三家期货交易所则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对会员进行自律管理。

我国商业银行开展金融衍生产品业务始于1997年,人民银行允许中国银行首家试点办理远期结售汇业务.目前,除了四家国有商业银行以外,还有民生银行、交通银行和招商银行等三家股份制商业银行获准开办此项业务。2002年12月,中国银行在上海推出国内首个基于外汇期权交易的个人外汇投资产品“两得宝”,从而打破了国内银行个人金融衍生业务的空白。2003年5月,中国银行上海分行向市场推出了外汇期货宝,拉开了外汇衍生业务在国内进入实质性操作阶段的序幕。截至2004年11月,已有8家中资银行、11家外资银行和1家中外合资银行获得全面经营金融衍生品业务的牌

照。2005年8月2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关于扩大外汇指定银行对客户远期结售汇业务和开办人民币与外币掉期业务有关问题的通知》,内容包括:扩大办理人民币对外币远期业务银行主体,只要银行具有即期结售汇业务和衍生产品交易业务资格,备案后均可从事远期结售汇业务;银行可根据自身业务能力和风险管理能力对客户报价;允许银行对客户办理不涉及利率互换的人民币与外币掉期业务等。

目前,从产品种类上看,我国商业银行开展的金融衍生品业务仅限于外汇衍生产品和利率衍生产品。一般来说,与汇率挂钩的衍生产品最大的特点是高收益、高风险,银行不会给客户保本金的承诺,客户可能在短期内获得很高的收益,但也可能发生本金亏损,主要包括结构性存款、远期外汇买卖、外汇期权、外汇掉期等;与利率挂钩的金融衍生产品本金基本上不会发生损失,收益相对稳定,主要包括利率远期、利率期权、利率掉期等。

3.2我国商业银行金融衍生产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商业银行开展金融衍生产品业务时存在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这些问题不仅体现在商业银行内部管理制度的制定和落实方面,还表现在商业银行外部的宏观环境方面。具体表现如下:

(1)应用市场领域狭窄。我国商业银行均不同程度地开办了各种金融衍生产品交易,但从应用的市场范围看,多局限于外汇市场。我国多家商业银行虽涉足人民币远期业务,但成交量一直不大,人民币衍生金融交易应用领域仍然很狭窄。

(2)金融衍生产品品种单一,创新能力缺乏[12]。我国商业银行开展金融衍生产品交易的基础资产只能是汇率和利率,缺乏以证券、股票指数、信用、贵金属以及重要商品价格为基础的衍生产品。这使得各家商业银行推出的金融衍生品不可避免地具有高度的同质性,缺乏具有针对性的业务创新能力,尚不能为客户量身定做适合其特殊需求的衍生产品。

(3)银行独立报价能力严重不足。我国商业银行金融衍生工具尚未形成独立的操作能力和产品开发能力,缺乏定价模式,无法独立对外报价,也没有建立复杂的对冲机制。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主要采用“背对背”的方式,即寻找实力雄厚的外资银行作为境外代理,自己以中间人的方式参与衍生产品交易,在规避风险的同时,也将产品的绝

大部分收益转让给外资银行。

(4)信息披露不规范。除上市银行按中国证监会的要求披露年报外,其他商业银行少有披露。即使有披露,对金融衍生产品的交易情况基本也不涉及。由于缺乏能够真实反映金融衍生产品业务的信息发布体系,投资者不能对市场价格形成理性预期,这将不利于金融衍生产品市场的健康发展,而商业银行金融衍生产品的发展是要以衍生产品市场为依托的。

(5)监管法规不完善。银监会于2004年颁布实施了《金融机构衍生产品交易业务管理暂行办法》,这是我国第一部专门针对金融衍生产品的监管法规[15],但仅仅依靠一部(办法)来监管交易品种千差万别、操作程序复杂、市场瞬息万变的金融衍生产品是很不现实的。而且,我国四家国有商业银行现在均是ISDA的成员。ISDA协议的有关条款规定,如果交易双方发生交易纠纷需要司法解决,原则上应由英国法院或者纽约州法院管辖。但这种管辖并不具有排他性。在交易双方同意的前提下,接受交易一方法院的司法管辖也是可行的。也就是说,当我国商业银行与外资银行合作时,如果双方同意,那么我国法律也可适用。但由于我国目前有关金融衍生产品交易方面的法律法规并不完善,这在一定程度上使我国商业银行开展金融衍生产品业务得不到司法保护。

4我国发展金融衍生产品市场的政策建议

随着货币价格市场化进程的推进、基础金融市场的发展和机构投资者队伍的壮大,我国开发并逐步推出特定金融衍生产品的时机已经成熟。学习国际金融衍生产品市场的发展经验,快速稳健的发展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在发展中应把握一下策略原则:一方面,必须立法与监管先行,避免走过去先发展,后规范的老路子,另一方面,必须针对中国国情,发展符合中国实际国情的衍生品。以下我将展开阐述。

4.1立足于先规范,后发展的原则

制定完善的法律法规和政策。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发展是国际化背景下我国的必然选择,政府应采取积极扶持和引导政策,在适当时机对相关法律条文①作出修正,并建立严密的法规和监管体系。例如:建立健全期货交易法律法规体系,以保护投资者的利益;在不增加市场系统风险的情况下,适时放松金融管制,减少壁垒,统一规则,以促进资本在各国资本市场之间、证券、货币在衍生品市场之间的自有流动。

建立完善的基础金融市场。金融衍生品是相对基础产品而言的,这些基础产品通常包括各种贵金融、债券、股票、利率、外汇、股票指数等。作为以基础产品为基础构建的衍生品,其价格将随着基础产品价格的变化而变化。基础性金融市场是发展金融衍生品交易的基石,只有基础性市场具有丰富的品种和巨额的交易规模,才能支撑起金融衍生品交易。

培育成熟的市场主体。因为成熟的市场主体在衍生品市场与基础市场的交易缺乏直接联系时,他们会将衍生品市场与基础市场连接起来:当衍生品市场与基础市场出现价格矛盾而无风险利润可利用时,成熟市场主体会积极的加以控制,从而增强市场效率。

建立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公平竞争是金融衍生品市场的重要特征,无论是交易所市场,还是柜台交易市场均要通过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来达成交易[14]。

加快利率市场化进程。只有通过金融深化实现利率市场化,才能产生足够的金融衍生品需求,金融衍生品的形成才能真正体现市场规律。目前,由于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相

①如《证券法》规定:对于证券期货、期权等衍生品种,暂不列入本法的调整范围。

对滞后,利率管制还是直接控制着利率水平,资金价格无法真正随着市场供求变化而上下波动。

加强理论研究,加快人才培养。参与金融衍生品交易的人员,需要具备丰富的现代金融理论修养。不仅金融界的有关人员需要学习、研究理论问题和交易技巧,有关企业的领导和交易主管也应加强对相关知识的学习。

4.2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在确保金融监管当局有效监管的前提下,要分步骤稳妥地推出金融衍生品,有计划地不断实现金融衍生品创新。发展金融衍生品交易的步骤为:

慎重选择金融衍生品[13]。在衍生品开放之初,应主要选择一些不太复杂的金融衍生品,如远期、期货。远期交易与基础市场最接近,比较容易发展起来。期货在我国已经积累了不少的经验教训,只要经过完善制度、规范运作、调整结构,期货市场是能够发挥作用的。期权和互换市场更加复杂,初始条件也更加复杂,可以在远期、期货市场取得经验后,在逐步发展。因此应结合我国金融市场的实际需要,优先开发股票指数期货、国债期货、远期外汇交易等衍生品的交易,在丰富积累经验的基础上,将来在扩大交易品种。

场内和场外交易起头并进,但应优先发展场内交易。场内交易可以以国债市场、外汇集中交易市场和股市为基础。场外交易可以在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间拆借和外汇交易基础上发展,可先进行远期交易,时机成熟后可发展互换业务。

4.3建立健全的监督体系,强化金融监管

根据我国具体国情和金融衍生产品发展的现状,应运用比较优势的原则,明确监管机构之间合理的分工与合作。监管机构首先要完善监管制度,并对监管制度实行法制化管理,增强法律的确定性,使金融衍生产品市场的发展具有一个透明、明确和有预见性的法律框架。其次,监管机构还需建立一套金融危机与金融风险的预警系统,以便有效防止金融衍生产品的过度投机。再者,金融衍生产品的发展不仅需要有良好的法制框架和清晰的法律条文,而且市场参与者还需要获取有关衍生产品和风险管理收益的信息。监管机构还需要在衍生产品交易市场开放后,进一步学习如何监管好市场,并且进一步公开相关信息,在增强市场透明度的同时,切实规范市场交易行为[15]。最后,我国金融

当局应在完善市场风险监管法律制度的基础上,转变监管理念,强化市场主体的自律性约束,逐步放松管制,为金融衍生产品发展创造一个宽松的法律环境。

中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现状分析

中国互联网金融的现状那么,什么是互联网金融呢? 互联网金融就是传统金融行业与互联网精神相结合的新兴领域。互联网"开放、平等、协作、分享"的精神往传统金融业态渗透,对人类金融模式产生根本影响,具备互联网精神的金融业态统称为互联网金融。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的区别不仅仅在于金融业务所采用的媒介不同,更重要的在于金融参与者深谙互联网“开放、平等、协作、分享”的精髓,通过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等工具,使得 线上提交借款申请后,平台通过所在城市的代理商采取入户调查的方式审核借款人的资信、还款能力等情况。 第三方支付 第三方支付(Third-PartyPayment)狭义上是指具备一定实力和信誉保障的非银行机构,借助通信、计算机和信息安全技术,采用与各大银行签约的方式,在用户与银行支付结算系统间建立连接的电子支付模式。

根据央行2010年在《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中给出的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的定义,从广义上讲第三方支付是指非金融机构作为收、付款人的支付中介所提供的网络支付、预付卡、银行卡收单以及中国人民银行确定的其他支付服务。第三方支付已不仅仅局限于最初的互联网支付,而是成为线上线下全面覆盖,应用场景更为丰富的综合支付工具。 数字货币 除去蓬勃发展的第三方支付、P2P贷款模式、阿里小贷模式、众筹融资、余 险控制方面有的放矢。基于大数据的金融服务平台主要指拥有海量数据的电子商务企业开展的金融服务。大数据的关键是从大量数据中快速获取有用信息的能力,或者是从大数据资产中快速变现的能力。因此,大数据的信息处理往往以云计算为基础。 金融机构 所谓信息化金融机构,是指通过采用信息技术,对传统运营流程进行互联网

我国金融衍生品的监管经济论文

我国金融衍生品的监管经济论文 摘要:我国作为一个新兴市场国家,在金融体系日益国际化和市场化的趋势下,必然需要发展金融衍生品市场。目前,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场内市场还未正式交易,场外市场规模有限。金融危机给我国的金融衍生品市场发展带来了宝贵的经验教训,再次使我们深入思考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的未来发展路径和监管政策问题。 关键词:金融;衍生品;监管;科学机制 金融衍生品是风险管理制度演进的先进产物,与发达市场和很多新兴市场相比,我们缺乏必要的金融工具和完善的市场结构,应继续努力推动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发展。 以往的监管方式在衍生业务蓬勃发展的现实面前己面临严峻的挑战,原因之一是金融衍生业务发展速度惊人,不仅交易品种千差万别,操作程序也相当复杂,统一的外部监管措施难以包容现有的全部产品,更不用说将可能衍生出来的新产品了;原因之一是金融机构在新市场条件下会利用现行法规体系中的漏洞,想方设法逃避监管,以保持或提高市场份额,出现所谓“监管套利”现象。在这种形势下,国际金融监管机构以及各国金融监管当局逐渐认识到使市场参与者建立完善的内部风险控制机制,实现自律性约束的重要性。日前,西方国家在强化金融监管的同时,越来越倾向于通过市场参与者的监督力量对金融机构进行监控。市场参与者,尤其是金融机构,直接从事衍生业务的经营、交易,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时时关注银行的行动,能对市场和交易头寸的变化作出敏捷的反映,其效果要比监管当局独立行动及时、有效。只要建立科学的内部风险管理体系,就有可能将风险控制在可以承受的范围,也就必然会促使国际金融市场更加安全稳健的运行。 一、建立内部风险管理的科学机制 对于新兴市场,优先发展场内衍生品是金融创新的正确政策方向。建立内部风险管理的科学机制。危机爆发后监管机构大力倡导通过交易所或清算所充当场外衍生品的中央对手方来解决这一问题。可见,交易所或清算所在建立透明的市场环境以及降低信用风险方面的重大优势。由于信用风险高等原因,重点发展交易所市场更容易取得成功。 因此,在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时,应优先发展场内衍生品市场,在监管严格、信息透明、风险控制完备的环境下稳步推进场内衍生品市场的发展。 二、优先发展简单产品,降低监管难度 在我国金融机构和投资者还欠缺衍生品交易经验的情况下,应该优先发展基本的、简单的场内标准化金融衍生品,主要包括股指期货、利率期货、汇率期货和相应的期权。 我国场内金融衍生品的发展应先从简单的、基础的产品开始发展,如股指期货、期权等产品,以便和当前监管能力相适应。通过优先发展场内衍生品市场积累经验,为场外衍生品市场的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通过建立交易所或清算所充当场外衍生品的中央对手方已经成为目前解决场外衍生品市

浅谈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发展

浅谈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发展 :美国次贷危机爆发至今,已给美国以及全球金融市场带来了巨大 的冲击,次贷危机中显露出金融衍生品的“双刃剑”作用,给世界各国敲响了警钟。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尚处在初级发展阶段,如何加强金融创新各环节的监管对于 衍生品市场的成长和完善至关重要。本文拟通过对美国次贷危机爆发过程中政府 “缺位”的分析,对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的成长和完善提出有益的建议。 :金融危机;金融衍生品;金融衍生品市场;政府监管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各国政府对金融市场逐步放松监管,金融行 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长足发展,以远期、期权、期货、掉期为代表的金融衍生品 大量出现。金融衍生品实质上是一些特定的合约,这些合约的价值依赖于基础资 产的价值。因此金融衍生品市场与现货或基础资产的生产和流通有着密切的联系,金融市场与实体经济市场已达到同样重要的高度,而金融衍生品市场已成为 衡量一国金融市场是否完整和成熟的标志。因为金融衍生品利用更加灵活多变的 合约方式,将原本集中的风险分散化并且转移给偏好风险的市场投资者,促进了 金融市场资源配置的效率。 虽然金融衍生品是为了分散风险或者说将风险解捆,但是从整个衍生品市

场来说,整体风险并没有降低,相反随着市场投资者的不断增加,其他市场上的 风险间接或直接的转移至衍生品市场,衍生品市场的风险是呈现出一种积累性的 增长。如果在风险控制、监管的环节稍有差池,这种风险就会变成一种现实上的 灾难。2006年末初现端倪的美国次贷危机先是在本土演化为一场前所未有的金融危机,进而影响到其他市场2008年形成灾难性的全球经济危机。可见对衍生 品市场整体风险的把握具有很强的必要性,尤其是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尚处在一 个初级发展阶段,以美国次贷危机为鉴,认识到衍生品的“双刃剑”作用,从制度设计的源头上做到防微杜渐,以促进我国衍生品市场的发展和完善。 众所周知在美国,强大的内需保证着GDP的稳定增长,这很大程度上归功于美国居民的超前消费观念,而美国银行宽松的贷款制度正是美国居民实现这种超前消费的制度基础。住房作为居民一项重要的支出,大部分人都选择长期贷款。 但是其中一部分人的收入并不稳定,还贷能力很低,即次级信用贷款者。而银行 之所以会贷款给这部分人,是因为当时房价很高,即使借款人无法还贷款,也可 以用房屋来抵押,拍卖或出售来收回贷款,并且银行主动将其发展成MBS、CDO、 CDS等新兴复杂金融衍生品。这些产品的潜藏风险很大,因而收益率也高。由

商业银行业务与经营 复习提纲

商业银行业务与经营 1、商业银行的经营对象是()。 A、金融资产和负债 B、一般商品 C、商业资本 D、货币资本 答案:D 2、现代商业银行的最初形式是()。 A、股份制银行 B、资本主义商业银行 C、高利贷性质银行 D、封建主义银行 答案:C 3、1897年在上海成立的()标志着中国现代银行的产生。A.交通银行 B、浙江兴业银行 C、中国通商银行 D、北洋银行 答案:C 4、商业银行最主要的负债是()。 A、借款 B、发行债券 C、各项存款 D、资本 答案:C 5、商业银行的()是整个银行体系创造存款货币的基础。 A、资产 B、负债品 C、所有者权益 D、资本 答案:B 6、银行的资产中,流动性最强的有()。

A、库存现金 B、托收中的款项 C、存放同业款项 D、在央行的超额准备金存款 答案:A 7、商业银行获取短期资金最简单的办法是()。 A、同业拆借 B、向央行再贴现 C、证券回购 D、国际金融市场融资 答案:B 8、对银行选择盈利资产具有最重要意义的成本概念是()。 A、利息成本 B、资金成本 C、其他成本 D、可用资金成本 答案:A 9、商业银行首先必须坚持的经营原则是()。 A、流动性 B、安全性 C、盈利性 D、效益性 答案:B 10、影响商业银行流动性的主要因素是()。 A、存款业务的变化 B、存贷款业务的变化 C、租赁业务的变化 D、代理业务的变化 答案:A 1、下列英文缩写错误的是(、)。 A、银行一揽子保险(BBC) B、错误与遗漏保险(E&O) C、经理与高级职员责任险(D&O)

D、商业综合责任保险(CGL) 答案:A 2、中国人民银行于(、)公布了我国第一份《反洗钱报告》。 A、2003年1月 B、2005年7月 C、2006年3月 D、2007年8月 答案:B 13、持票人对支票出票人的权利,自出票日起()个月。 A、1 B、2 C、3 D、6 答案:D 14、保证人资产负债率不得超过()。 A、60% B、70% C、80% D、90% 答案:B 15、出口保理融资的期限原则上不超过应收账款到期日后()。 A、70天 B、80天 C、90天 D、100天 答案:C 6、不属于电子银行业务操作风险特点的是()。 A、呈高发态势 B、作案手段明显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现状与前景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现状与前景 最近,国内首部深度剖析互联网金融的着作《互联网金融》于2013年10月24日在京举行新书发布会。互联网金融领域专家学者、金融投资代表、企业精英以及来自近20家媒体的记者参加了新书发布会,在这其间,共同探讨中国互联网金融的创新方向、发展动态与未来趋势。 《互联网金融》由北京软件和信息服务交易所与国培机构董事长刘勇联手合着,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出版,是国内首部全面、系统地剖析互联网金融的书籍,其内容涵盖了互联网金融六大模式的国内外发展现状、运营模式、风险特征、发展趋势、监管方法以及行业发展政策建议等方面,本书可在国培机构预览购买。 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现状 互联网金融以其独特的优势将对传统商业银行的竞争行为产生深远的影响,在银行业长期发展过程中发挥鲶鱼效应,包括改变银行传统盈利模式、调整业务结构、改变客户基础、改善服务水平、建立和引入新的信息管理系统等。比尔·盖茨十几年前就曾断言,在互联网的冲击下,传统商业银行将是21世纪行将灭绝的恐龙。招商银行行长马蔚华指出,以Facebook为代表的社交网络,将威胁到银行生存的根基——存贷中介功能,并且他虽然看似遥远,但很快就会发生。阿里巴巴集团主席和首席执行官马云豪言,将用互联网的思想和技术改变贷款模式,重建整个社会未来的金融体系。 近年来,网络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的普及,大大推动了互联网金融的迅猛发展。业网上银行功能也非常丰富,还有质押贷款业务等等。如果是你自己的存单,你可以不需要审批,就可以由网银自动办理质押和贷款手续。网络银行最近几年,主要是以工商银行和招商银行为首的,取得了非常大的成绩,在国际上获得了很多大的奖项。其中最大的成绩就是实现了数据大集中,形成了南北数据中心,完成灾备建设。 另外,网络银行平台上,业务全能化。产品开发能力加强,品种越来越丰富。银行总行打破了以前的科技人员配备方法,直接将科技人员下放到业务部门,人事属于业务部门。但其科技业务水平和能力的评价,科技部门有着重要话语权。这种改革使业务系统的维护能力、业务部门提出需求的能力迅速上升,提升了银行技术实力,在第一线培养了金融和计算机复合型人才。据国家统计局、工信部和易观咨询等部门的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互联网用户的数量已由1993年的2005人猛增至亿人,移动智能终端出货量达亿部,超过我国历年移动智能终端出货量的总和,2012年1-6月智能手机出货量占比已达%,网上银行注册用户为亿,全年交易额高达万亿元,全行业离柜业务率达到%。 随着互联网和电子商务的发展,中国的互联网第三方支付平台交易量、虚拟货币的发行和流通量越来越大,涉及的用户越来越多,第三方支付已经成为一个庞大的产业。据易观智库的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第三方互联网支付市场全年交易额规模达万亿元人民币,较2010年增长99%。尽管与当年全国支付系统近2000万亿元的业务处理金额相差甚远,但第三方支付组织已将手伸向了银行的核心业务,且在电子支付领域奠定了优势地位。业界人士预计,未来几年其交易额将迎来爆炸式增长,业务占比会不断提升。 二、互联网金融的前景 首先,互联网金融降低市场交易成本。银行直接融资以及股票和债券市场间接融资尽管对资源配置和经济增长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但也产生很大的市场交易成本,包括贷款信息收集成本、银行与客户签约成本、客户信用等级评价成本、贷后风险管理成本以及坏账处理成本等。在互联网金融模式下,资金供求

常见金融衍生品分析

常见金融衍生品分析 在经济全球化和自由化的二十一世纪,随着当代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金融衍生品的内涵和外延都变得更加丰富了,并且实体经济也受到了金融衍生品的一些影响。我国的金融市场起步尚晚,与发达国家还存在一些较大的距离。认识了解现代金融衍生产品的特点和作用,才能够使其充分发挥其对于实体经济的促进作用。主要致力于对几种常见的金融衍生品进行介绍,分析其特点和作用以及金融衍生产品的发展现状。 标签:金融衍生品;期权;期货;远期合约;互换 1 引言 随着经济金融化不断深入,全球化的经济效益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上世纪九十年代,金融衍生品才开始慢慢进入我国的金融市场,在它诞生的初期,人们就发现它具有很多优点,比如:增加了流动性、灵活性、降低了融资成本等,这种内在的杠杆机制,不仅可以降低成本来规避风险,以达到套期保值的目的,还能够满足顾客的低成本换来高收益的投机心理,因此在金融衍生品进入中国市场初期,就吸引了一大批套期保值者和投机者参与交易活动;同时,金融家们既可以为其他经济单位提供相关金融衍生品的有关活动,又可以作为顾客参与到金融衍生品的交易活动中来,一举多得,这也是金融衍生品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 2 金融衍生品的概述 金融衍生品又称为“金融衍生工具”,本质是一种金融合约,基本合约有远期、期货、掉期和期权这四种形式,金融衍生品的价值不是由其自身来决定的,而是由一种或者多种基础资产或指数来共同决定的,基本合约当中的一种或者几种结构化金融工具也包括在金融衍生品之内。在金融市场各种环境难以预料的变动下,企业、金融机构和人民都要承担价格时刻变动所带来的风险,于是金融衍生商品就诞生了,对于价格风险,特别是系统性风险,传统的金融工具很难规避,为了满足强大的市场需求,金融衍生品作为风险管理的新手段就应运而生了,在如今市场经济高度发展的大环境下,必然会导致金融衍生品的迅速发展,同时,它在一定程度上是金融市场体系的内在产物,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实体经济面临着货币资产的过剩,虚拟经济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金融自由化的进程也在不断向前推进。金融衍生产品将风险进行分割和转移,站在经济主体的角度上来看,金融衍生品的诞生无疑是促进经济发展的助推器,资产所有者只需要动用较低的成本,就能够对所有类型资产的风险进行独立管理促进了虚拟经济的稳定运行,巩固金融体系的弹性与抗风险能力,与此同时也加强了宏观调控的灵活性,对一些实体经济过剩的资源加以更好的使用。 3 金融衍生品的发展现状 3.1 场内衍生品市场

中国金融衍生品市场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中国金融衍生品市场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中国科学院金融工程与风险管理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程兵 首先介绍一种有趣的产品。因为我国的利率市场是分割的,过去发行的浮息债是以银行存款利率,而不是市场利率为基础。本来浮息债的本金是可以保证的,但在中国特别是利率上升时,可以跌破面值。过去一年中,很多大银行在这方面损失惨重。这是有中国特色的产品。现在国开行、财政部开始发行所谓“新型浮息债”,是以7天回购为基础,其实那才是标准的远期利率协议。 最近远期开办了,但流动性很差,风险控制等各方面也有问题。其实,远期在私下银行间已经存在很久了,现在政府公开允许了,但从财富效应看,公开远期的效应很难说比私下的好,现在公开交易的量很少。 另一种产品——可转债也很有趣,其价值本应是债券价值加期权价值,但我们看到民生银行的可转债涨到150元,而用B-S方程定价,5年期转债,1%年息,贴现后最多值105元。多的45元带有很深的中国制度背景。在中国,股票融资的成本很低,大家都想发股票,不想发债券,发债券要还本。发可转债的机构拼命希望你转股。恰好股票价格是可转债价值的下界,在这种情况下,可转债价值不是按B-S方程定出的,而是靠把股票价格推高来重新估值。股票建仓方面的损失可由转债方面的收益来弥补。

再谈谈信托产品。从理论上讲这方面创新是无限的,因为信托产品涉及三角关系——委托人、受托人和收益人,可以做各种结构产品。又比如,A为高风险,B为低风险,两者可以做风险分担。但在我国,信托产品有个门槛,每份5万,只准200份。再者,中国缺乏信用,而信托产品以信用为基础,因此现在有很多问题。比如上海银监局规定,房地产行业无论什么信托产品都不能与银行发生关系。在公司法规定不能设立SPV的情况下,信托产品是非常优秀的产品,它还可以实现资产证券化,但它目前并不是广泛应用的产品。 例如:1年期存款利率为2.25%,而B类预期投资收益为超过存款利率50个基点,即2.75%,假设整体投资收益为3%,如果B类资金占80%,A类占20%,则A类的投资收益可达到2.25% + 4 (3%-2.25%) = 5.25%,有明显的杠杆效果。 有一种2001年设计的基金产品,其价值有不断上升的底线。当时设计该产品有两个动机,一是投资者要求控制下界风险,二是他们要求如果该产品赚钱了,能够把收益锁定一部分。但是股改后,这种产品跌破了价值线,引起了很大的争议。其中一种争议认为中国不适合组合保险技术,事实上,中国从来就没使用组合保险技术,因为这种技术主张高买低卖,而在中国不允许卖空的情况下,只能低买高卖,所以大盘下跌的时候其实是相对安全的。对于跌破价值线有两个解释,一个是股改是中国证券市场上只会出现一次的小概率事件,这时跌破价值线不足为怪。另一解释是,本来结构性产品意味着不管基金公司是盈是亏,它对风

我国互联网金融产生背景、现状及发展前景研究[优质文档]

我国互联网金融产生背景、现状及发展前景研究 【摘要】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国家利率市场化进程的推进,以“金融线上化”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模式日益兴起,并得以蓬勃发展,对传统的金融机构造成了巨大的冲击。本文从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背景出发,分析了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现状,进而提出了对互联网金融发展未来的展望。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伴随着风险的凸显,为了保证这种新兴金融模式健康稳步的得以推进,我们必须对其发展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加以思考。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背景,发展前景 一、互联网金融的产生背景 互联网金融的产生和发展与其定义与特征有着紧密联系,研究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必须首先认识其定义与一系列特征。 (一)互联网金融的定义。互联网金融是传统金融行业与互联网精神相结合的新兴领域。互联网金融具有透明度强、参与性高、协作性好、中间成本低等一系列特征。互联网金融模式是既不同于商业银行间接融资、也不同于资本市场直接融资的第三种金融融资模式。从融资模式角度看,互联网金融模式本质上是一种直接融资模式。同时,互联网金

融是依托于支付、云计算、社交网络以及搜索引擎等互联网金融而产生的一种新兴金融模式。 (二)互联网金融的特征。首先,效率高,成本低。互联网金融依靠互联网平台交易和大数据分析为基础开展业务,比以商业银行为主要销售渠道的传统基金销售模式效率更高且成本更低,提高了投资人的收益率。其次,操作便捷,人人参与。互联网金融业务操作过程便捷流畅,给予客户极佳的交易体验。互联网金融业务的资金交易门槛很低,有效缓解了金融排斥,提高了社会金融福利水平。再次,信息对称,供求匹配。互联网基金模式实现了基金销售的金融脱媒,基金公司通过互联网平台公司将基金产品直接送达到海量 的互联网客户群体面前。同时,互联网客户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自行完成对基金信息对比、甄别、匹配和交易,有效激活市场存量资金,提高了社会资金的使用效率。 (三)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背景。互联网金融发展的背景是两个:一个是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另一个是利率市场化。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得大家能够绕过营业部去开展银行业务,从而大幅节约成本和费用。利率市场化使得互联网银行在存款利率上有很多的优势,它的存款利率高于传统银行。互联网金融兴起主要源于庞大金融供需断层。首先,财富积累急需保值增值的投资渠道;其次,弱势群体的融资需求不能得到满足或融资成本过高;最后,商业银行无法进行根本

对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发展的分析

对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发展的分析 [摘要]金融衍生产品对经济的影响利弊兼有但利大于弊,从我国目前来看,发展金融衍生产品确有其必要性。本文通过对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借鉴欧美国家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发展提出几点建议。 [Abstract]The financial derivatives economic influence both pros outweigh its drawbacks, but from the present development of the financial derivatives, it is necessity. Based in the financial derivatives markets to write the status quo and existing problems, and the European countries financial derivatives market development put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关键词]:金融衍生品;利率市场;汇率制度市场化[Keywords]Financial derivative instruments; Interest rate market; Market-oriented exchange rate system 一、金融衍生品市场综述 (一)金融衍生品含义 金融衍生产品是由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代表货币经济的主要金融工具,如汇率、股票、债券等波动幅度较大,为了规避和减少市场风险,实现业务运作初始盈利意图,金融业以高技术为支撑开发出来 的一种金融新工具。一般而言,凡是由最基础的金融商品,如股票、债券、外汇、指数等衍生而成的金融合约,都称之为金融衍生产品。最普遍的金融衍生商品有期货、期权、利率掉换合约、货币掉换合约等。金融衍生产品极具投机本质和规避风险的功能。 (二)金融衍生产品的特点 金融衍生产品作为一种金融创新商品,具有以下四个特点: 1.资本虚拟性 金融衍生产品是现货市场商品衍生而成的一种虚拟资本,它的价格取决于现货市场的股票、债券等基础商品的价格,并随基础商品价

能源金融一体化现状及发展策略

能源金融一体化现状及 发展策略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我国能源金融一体化现状及发展策略 能源金融,即是通过能源资源与金融资源的整合,实现能源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不断优化聚合,从而促进能源产业与金融产业良性互动、协调发展的一系列金融活动。能源和金融是经济发展的核心问题,4月24日,由中国开发性金融促进会和中国能源研究会共同发起的“能源金融俱乐部”正式启动,“能源金融俱乐部”旨在贯彻国家能源战略和产业政策,促进能源发展和金融深度融合,发挥开发性金融先锋先导作用,引领和组合各类社会资源,支持国家能源安全体系建设和能源企业健康发展。该俱乐部的成立是能源领域和金融界密切合作的重要创新,将为金融支持能源生产和消费方式变革、服务国家能源战略搭建新的平台与合作机制。 一、我国能源在全球能源消费中的地位不断上升 伴随经济的快速增长,我国能源消费和对外依存度都呈现加速增长的趋势。2013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达亿吨标准煤,比上年增加亿吨标准煤,同比增长%,其中石油天然气占比达24%。从国际比较来看,2013年我国人均能源消费量约吨标准煤/人,略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约为加拿大人均能源消费量的1/4;其中,人均煤炭消费量约吨标准煤/人,超过世界平均水平的2倍,人均石油消费量约吨/人,约为2012年世界人均石油消费量的60%,加拿大的12%,美国的%。从能源进口来看,2013年我国原油进口28195

万吨,比2012年增加1092万吨,增长%,煤炭累计进口亿吨,比上年增长%,石油对外依存度为%,比上年提高个百分点。 二、国际能源金融市场发展较为成熟 能源金融化是能源的金融属性产生、发展并不断深化的动态过程。能源金融市场最早形成于1886年,在威尔士的卡迪夫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能源交易所——煤炭交易所,它运用金融交易的管理模式对当时的煤炭交易商进行管理与运作。随后一个多世纪以来,金融市场的期货、期权等工具不断地应用在能源产品上,其中金融化程度最高的能源产品为石油。1978年11月,纽约商品交易所(NYMEX)推出世界上首个成功上市交易的能源期货合约——取暖油期货合约,随后成品油、原油、燃料油为基础的期货合约相继推出。 国际能源金融场内交易市场主要包括纽约商品交易所、伦敦国际石油交易所和东京工业品交易所三大场内交易所。其中,纽约商品交易所的能源期货和期权交易量占全球能源场内衍生品交易量的一半以上,西德克萨斯轻质低硫(WTI)原油是全世界交易量最大的商品期货;伦敦国际石油交易所的布伦特(Brent)原油期货占原油期货交易总量的40%左右。WTI原油和Brent原油是全球石油市场最重要的定价基准。当前国际能源金融不仅包括石油、天然气、煤炭和电力等传统领域,还包含碳交易市场与碳金融、能源税与碳税、能源效率市场、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投融资等新兴国际能源领域。发达国家相应的能源金融衍生品市场发展极为迅速,交易品种

金融衍生品市场发展

金融衍生品市场发展 一、发展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必要性分析 所谓金融衍生品,又称衍生金融工具,是指其价值派生于标的资产价格的金融工具。它主要由期权、期货、远期合约和互换交易构成。前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曾说:“在国际货币市场的批判中成长的金融衍生品市场,极大地降低了成本,增加了避险机遇,使金融系统比30年前更加灵活有效,经济自身对金融动荡更具有弹性。”精辟地概括了金融衍生品市场的作用。从微观角度看,金融衍生品有规避风险、发现价格、套期保值,以及提高金融创新能力等功能。从宏观的角度看,金融衍生品还能够优化资源配置,降低国家总体的金融风险,吸纳社会闲置资金,有效地增加市场的流动性,提高交易效率。 随着2006年12月11日我国加入WTO过度期的结束,我国金融业将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程度,也就会带来不可避免的直接竞争。同时金融全球化与自由化使我国金融机构面临日趋严重的金融风险。在竞争和风险的双重作用下,推动金融创新,促进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发展,就成为我国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发展的内在需要,同时也是确保我国金融体系适度竞争和稳定的客观需要。 二、我国金融衍生品发展路径选择分析 我国发展金融衍生品市场应遵循“适应经济金融改革进程、满足市场需求、结构上由简到繁、风险上由低到高”的总体原则,在深入研究和吸收国外发展经验和教训的同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有选择、有步骤地发展金融衍生品。 发达国家最先推出的金融衍生产品一般是外汇类合约,随后是国债类、利率类、股票类、互换类,最后是信用衍生产品。而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则纷纷以股指期货作为首选的衍生产品入市。从我国20世纪90年代初开展金融期货交易试点的经验和教训出发,加之充分考虑中国国情,不难找出中国发展金融期货的发展道路——以股指期货为突破口,逐渐发展国债期货、利率期货等衍生产品,发挥后发优势和政府的作用,以遵循强制性演进模式来完善金融衍生产品市场。 1.股指期货。从当前来看,推出股指期货的条件相对来说最成熟。我国的股市至今已有十多年的发展历史,沪深300指数业已建立,股指期货可以作为首选品种。股指期货对于投资者套期保值、转移风险都有一定的好处,特别是在我国股

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现状

一、互联网金融的出现和快速发展 互联网金融在业内的被普遍接受的定义是传统金融业与现代信息科技相结合的,以互联网“开放、平等、协作、分享”为代表精神的,以传统金融业的在线化、互联网企业的渗透化和金融生态圈新型化为主要业态表现的,以支付方式、信息处理和资源配置为核心模式的新兴领域。 图1:中国第三方支付市场规模迅速扩大:超过10万亿元 资料来源:Wind 互联网使用人数大幅增加。截至2013年6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到5.91亿,较2012年底增加2,656万人。 即时通讯工具成为互联网快速发展的主要载体。截至2013年6月底,4.6亿人使用即时通讯工具;新浪微博用户2.8亿;微信用户3亿。庞大的网民群体为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奠定了“人脉”基础和潜在客户。 互联网金融的迅猛发展。网络货币市场、在线银行、网络证券、网络保险等新型机构不断涌现,市场规模持续扩大。以第三方支付为例,从2006到2012年,交易规模从150亿元增长到超过10.9万亿元(见图1)。2013年6月末,阿里小贷投入贷款总额已超过1000亿元,客户超过32万户,户均贷款额度4万元。 二、互联网金融的商业模式 互联网金融在我国发展迅速,而且表现出多样化的趋势。根据互联网金融服务形式的不同,我们大致可以将其分为三种主要的商业模式:传统金融服务的互联网延伸、金融的互联网居间服务和互联网金融服务。 首先,传统金融服务的互联网延伸是指传统的金融机构(主要是银行、保险等)借助互联网的便捷性和强大的影响力将自己的服务在互联网上进行推广,最典型的代表是互联网银行、在线保险和网上金融超市。其次,金融的互联网居间服务主要包括第三方支付平台(如支付宝)、P2P信贷、众筹融资等。最后,互联网金融服务是网络形式的金融平台。这一模式大多是以阿里、京东为代表的互联网企业向金融行业的渗透,包括互联网理财(如阿里余额宝)、网络小额贷款公司(如阿里金融、京东供应链金融等)、虚拟电子货币以及金融信息服务等。这10种主要的互联网金融模式见表1。 互联网金融在中国掀起热潮,大有冲击传统金融之势。今天乃至将来,互联网金融都将对金融生产、交易等环节产生重要影响。 表1:互联网金融主要商业模式 模式代表企业创新亮点与核心价值 支付平 台 支付宝、拉卡 拉、财付通 源于客户对网络交易便捷性和安全性的需求,在收付款人之间作为中介 机构提供网络支付、预付卡发行预受理、信用卡还款、银行卡收单以及其他 支付服务 P2P信人人贷、拍拍金融机构的过度垄断和利率体系僵化,使得资金供需匹配效率较低,P2P

从美国次贷危机探讨我国金融衍生品的发展.

从美国次贷危机探讨我国金融衍生品的发展 [ 10-03-02 09:59:00 ] 作者:张茜编辑:studa20 摘要:此次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主要原因是在金融机构监管不力的情况下过度发展金融衍生品。在描述金融衍生品及其功能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发展金融衍生品的必要性,并针对国内金融衍生品发展现状,提出若干政策建议。 关键词:次贷危机;金融衍生品;金融风险 过度发展金融衍生产品、金融监管不力等原因,造成了美国次贷危机。对于目前衍生品市场尚不发达的中国来说,在吸取经验教训的同时,我们应该更多的关注金融衍生品在我国发展,要使金融衍生工具为我所用,助我避险。 1 金融衍生品及其功能 1、1 什么是金融衍生品 金融衍生品又称金融衍生工具,是指在基础性金融工具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投资和风险管理工具,即指从原生资产(股票、债券、货币等基础性金融工具)派生出来的金融工具。产品形态分为期权、期货、远期合约和互换交易四大类。目前,在世界主要的金融市场上,金融衍生品已经成为金融市场交易的主要工具。金融衍生品之所以能够迅速发展,原因有三:一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元与黄金脱钩汇率自由浮动;二是虚拟经济和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三是金融工具和金融制度的创新和发展。 1、2 金融衍生品的主要功能 (1)规避风险,套期保值。 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不同的投资者,其风险偏好及风险承受能力也不一样,这就产生了转移风险的需求,通过衍生工具,市场能够把风险转移给那些有能力且愿意承担风险的机构和个人,使风险得到分离,而使企业和居民选择一种合适的风险水平。投资者可以通过采取与基础产品相反的操作行为来锁定价格,以规避价格波动所带来的风险。 (2)价格发现。 金融衍生工具交易特别是场内交易,是由众多投资者在交易所进行公开竞价,形成的价格反映了对于该商品价格有影响的所有可获得的信息和不同买主与卖主的预期,这就在相当程度上体现出了未来价格的走势,使真正的未来价格得以发现。 (3)增加市场流动性。 衍生工具规避风险的作用,可以使投资者安全的参与原生金融工具的交易,这增强了资本的流动性,对稳定、完善和发展原生金融工具具有重要作用。我国国债期货交易前,国债发行很困难,现货市场不活跃。引入国债期货交易后,现货交易十分活跃,使1994年和1995年两年国债顺利发行。 (4)降低融资成本。 与传统的融资方式相比,衍生工具可以把企业在各个市场的各种不同的有

浅谈我国金融衍生品的现状及问题研究

本科学位论文题目浅谈我国金融衍生品的现状及问题研究 Subject Introduction to our country present situation and problems of financial derivatives research 姓名梁蕴华 学号 所在学院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年级专业金融管理 指导教师张靓芝职称讲师 完成时间 2017 年 04 月 12 日 浅谈我国金融衍生品的现状及问题研究 梁蕴华自考本科金融管理专业( 摘要:本文重点是对我国的金融衍生品的含义及发展趋势进行介绍。首先是对于金融衍生品的内涵和分类进行了详细的描述,然后对我国的金融衍生品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解析,在最后对我国金融衍生品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金融衍生品;发展趋势;存在问题 Introduction to our country present situation and problems of financial derivatives research

LiangYunhua Abstract: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meaning of financial derivatives in China and development trend are is for financial derivatives makes a detailed description of the connotation and classification, and then to our country financial derivatives on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resolution, in the last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financial derivatives in our country are analyzed. Key words:Financial derivatives; The development trend;existing problem 目录 前言 (1) (一)研究背景 (1)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1) 一、我国金融衍生品概述 (2) (一)金融衍生品的含义 (2) (二)金融衍生品的分类 (2) (三)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发展现状 (5) 二、我国金融衍生品存在问题及发展趋 (5) (一)我国金融衍生品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5) (二)我国金融衍生品发展趋势 (7) 参考文献 (8)

全国自学考试商业银行业务与经营试卷及答案

全国自学考试商业银行业务与经营试卷及答案 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

绝密★考试结束前 全国2013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商业银行业务与经营试题 课程代码:00072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早期银行的萌芽起源于(B)1-44 A.英国B.意大利 C.美国D.中国 2.下列关于商业银行总分行制的说法中,错误 ..的是(C)2-65 A.分支机构众多 B.规模较大,易于采用现代化设备 C.业务集中于某一地区或某一行业 D.银行内部实行高度分工,以提高效率 3.某商业银行的资产收益率为2%,杠杆比率为4,则该银行的资本收益率为(D)3-89、4-113 A.2% B.4%

C.6% D.8% 4.被称为支票存款的是(B)5-129 A.储蓄存款B.活期存款 C.定期存款D.可转让支付命令账户 5.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的核心是(C)6-148() A.以最低的流动性准备维持高收益 B.以充足的流动性准备应付各种支出 C.以最小的成本及时获得所需资金 D.准确预测下的最低流动性准备 6.被称为公债的债券是(B)8-182 A.短期国家债券B.中长期国家债券 C.企业债券D.金融债券 7.下列允许商业银行投资工商企业股票的国家是(A)8-() A.德国B.中国 C.美国D.法国 8.由于通货膨胀而使商业银行的投资受损被称为(D)12-274 A.信用风险B.利率风险 C.市场风险D.购买力风险 9.我国商业银行对最大客户的贷款余额通常不超过银行资本金的(C)7-164 A.5% B.8% C.10% D.15% 10.资产证券化起源于(C)7-178 A.英国B.德国 C.美国D.日本 11.下列业务能形成商业银行或有负债的是(C)9-212

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发展模式与路径选择

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发展模式与路径选择 [ 内容速览] :当前我国衍生品市场存在规模大而品种少、需求大而本土市场浅化、金融衍生品发展滞后等困境,因此,选择一种合理的发展模式以确保衍生品市场的稳健发展变得至关重要。本文通过对国际衍生品市场发展路径及主流发展模式的分析和比较,结合我国的制度环境和经济基础,提出在模式选择上应该采用一种以强制性制度变迁为主,以诱发性制度变迁为辅的混合模式;在发展路径方面,应该遵循“市场制度安排决定发展路径”的一般性思路;而在监管金融衍生品是近年来国际金融市场的热点。我国经济发展对衍生工具的巨大需求,以及国际衍生品市场高度繁荣造成的严峻态势,使得发展模式的选择成为关系到国家金融安全和长远经济利益的核心命题,确立一种适宜的发展模式成为我国衍生品市场“突围”的关键。因此,关于衍生品市场发展模式的研究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一、关于中国金融衍生产品市场发展研究的文献综述从市场的发展成熟度来看,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相对比较成熟的是人民币外汇衍生品市场,市场规模也比较大。因此国内学者关于中国金融衍生品发展模式和路径选择的研究则主要集中在外汇衍生产品上,利率和债券衍 生品的相关 研究相对较少,而关于权益类衍生品的相关研究则非常少。 关于发展金融衍生产品市场的基础条件,Fratzscher (2006)

指出,一国要发展金融衍生品市场,那么,标的资产的市场流动性, 稳健的会计、税收及监管标准,以及成熟的市场环境是比较重要的指标。韩立岩、王允贵(2009)对Fratzscher 所关注的重要指标在我国的现状进行了分析,表示发展金融衍生品的基本条件仍然不成熟,大多处于尚未开始或者是正在建设的过程中。张维、王平、熊熊(2007)从制 度经济学的角度总结了海外股指期货和利率衍生品的发展条件,认为主要包括发达的现货市场、合理的投资者结构、完善的市场交易与风险监管制度和监管体系以及相应的法律法规等方面。 陈晗(2008 )指出金融衍生品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两类演进模式:强制性演进模式和诱致性演进模式。在相当长的时期内,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发展属于诱致性制度变迁,衍生品的出现完全是自发的,政府从未有意识地推动衍生品市场的发展,甚至法律常常成为衍生品发展的障碍。发达市场更倾向于诱致性制度变迁,以美、英为代表,而新兴市场更偏向于强制性制度变迁.以日本、韩国、新加坡、印度以及我国的香港和台湾地区为代表。强制性变迁的国家和地区中,日本和印度都是较为明显的失败案例,韩国和新加坡金融衍生品 市场则因为政府的介入迅速发展,取得了较大的成功。 韩立岩、王允贵(2009)则将外汇衍生品的发展模式归 结为三类:一是自然演进模式,以美国为代表,外汇衍生品的出现是市场发展的自然结果,是随着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的外汇避险保值需求自然产生的;二是被动发展模式,如墨西哥、俄罗斯等国家的外

商业银行业务与经营课程教学大纲

商业银行业务与经营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商业银行业务与经营课程编号: 英文名称:Business and management of commercial banks课程属性:必修课 学时:48学分:2 先修课程:货币银行学、银行会计、金融市场学适用专业:金融学 一、课程简介 1.知识掌握:商业银行经营学是研究货币信用经济条件下,商业银行营运机制及业务发展规律的科学。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日臻完善,货币信用经济也日益发展。由于商业银行在整个金融体系中处于主体地位,商业银行经营学作为金融学专业主干课程,要求学生学生掌握货币信用经济条件下商业银行营运机制及业务发展规律,并能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和方法分析商业银行经营中的相关问题,评价银行经营效果,达到金融学专业学生培养目标的要求,为我国迎接国际金融业挑战、培养适应 21 世纪金融业发展所需要的专门人才具有主要意义。 2.能力培养: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商业银行的基本经营理论、管理理论和主要业务的实际操作有一个比较系统、全面的了解,从而开阔学生视野,培养学生的业务操作能力、管理能力和创新能力,以适应从事商业银行各项业务的基本需要。为了更好的实现这一目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将讨论、答疑、等教学手段有机地结合起来,同时,要注意启发和引导学生联系我国商业银行的业务经营实际进行比较研究,以使学生加深对教材内容的理解。 3.教学方法:讲授法、练习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教学 二、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 第一单元:导论(建议学时数:4学时) 【学习目的和要求】 1.知识掌握: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掌握商业银行的基本概念及其性质、职能、经营特点和经营原则,把握商业银行的设立与机构设置,了解商业银行的发展与改革,从而为学好以后各章奠定基础。 2.能力培养: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把握商业银行的本质属性、经营特征、基本作用以及商业银行发展的趋势。 3.教学方法:在本章教学中,通过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主要采用课堂讲授与课堂讨论相结合的方式。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