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心理学期末复习四

心理学期末复习四

心理学期末复习四
心理学期末复习四

《心理学》期末复习(四)

91.能力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能力的个体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 能力的类型差异

(2) 能力发展水平的差异

(3) 能力表现早晚的差异

92.什么是情绪调节?联系实际谈谈情绪调节的策略。

(1)情绪调节是个体对情绪内在过程和外部行为所采取的监控、调节,以适应外界情境和人际关系需要的动力过程,包括削弱或祛除正在进行的不适当的情绪、激活需要的情绪、掩盖或伪装某种情绪。所以情绪调节既包括抑制、削弱和掩盖等过程,也包括维持和增强的过程。也就是说,情绪调节实际上是对自己情绪的管理过程,使自己的情绪状态适应外界环境和人际的需求。

(2)情绪调节的策略

① 回避和接近策略

② 控制和修正策略

③ 注意转移策略

④ 认知重评策略

⑤ 表达抑制策略

⑥ 合理表达策略

93.联系实际,谈谈如何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自我效能感影响着人们为自己设立的目标和愿意冒的风险,人们感知的自我效能感越强,选择的目标越高,在追求目标过程中的毅力也越强。相反,那些认为自己缺乏应付生活能力的人容易焦虑,可能形成回避倾向。

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进行:

(1)让学生经常体验成功

学生亲身经历的成功和失败对他们自我效能感的影响最大。成功的经验会提高人们的自我效能感,多次失败会降低人们的自我效能感。在教学中,要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首先,教学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建立适当的目标。目标定得过高,学生经过艰苦的努力仍然达不到,那么他们就不会产生成功的体验;反之,目标过低,即使达到了目标,也不会使学生产生能力感。其次,要让学生充分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有亲历成功的机会。例如,鼓励学生自己办数学墙报,鼓励同学之间自己开展数学竞赛等。

(2)树立学习榜样

观察学习对于自我效能感的形成也有重要的影响。一个学生看到与自己水平差不多的同学解决了一道难题,会认为自己经过努力也可完成同样的任务,从而增强自我效能感。在教学过程中,应有意识地树立好的榜样,好的榜样不一定指一个人,也可能指一件事。教师要善于发现榜样,敏感地抓住,及时地指出,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榜样身上,让他们从榜样身上看到自己的潜能,增强自我效能感。

(3)设立短期、具体而富有挑战性的目标

研究表明目标应是短期的、具体的,下一次或下一周的要比6星期后或半学期的目标更能增强自我效能感及内在动机。目标还要具有挑战性,即具有一定的难度。

(4)创造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

在教学中,教师要相信学生、关心爱护学生、平等地对待学生。当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教师不应当粗暴训斥,也不要包办代替,而要耐心启发、循循诱导。对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错误,不应当讥讽,而是要有足够的耐心,启发学生一起来寻找发生错误的原因并加以纠正。对学生学习上的优点和点滴进步要善于发现、及时肯定、给予鼓励和表扬。总之,宽松和谐的环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自尊心,有利于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形成和提高。

(5)培养学生进行积极的自我强化

自我强化是以自我奖赏的方式激励或维持自己达到某个标准的行为过程,它对调节人的行为很重要,是提高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又一关键。进行自我强化首先需要建立自己的行为标准,然后根据设立的标准来评价、检查自己的行为及效果。当达到自己的标准或目标时,个体就会体验到自己的能力,从而产生或增强自我效能感。

94.联系实际,谈谈如何激发学生的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

(1) 内部动机的激发

① 建立一个自主支持性的课堂

为了促进学生的自我决定,就要建立一个自主支持性的课堂,使用下面的教育行为,会提高学生的自主性和自我决定。

教师要理解、欣赏和尊重学生。创造一个学习环境,鼓励学生的努力,鼓励学生充满兴趣和热情地进行学习。教师要将学习气氛建构成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兴趣和需要。

② 培养学生的胜任力

教师怎样创造一个有利于胜任力培养,确保学生的胜任力体验的课堂气氛?可提供最佳挑战。只有面临最佳挑战时的成功,才能产生真正的成功和成就体验。学生在面临中等难度的任务时,可能体验到成功与愉快,也可能体验到失败与沮丧。中等难度的任务是学生经过努力可达到的任务。同时,教师要创造一种对错误和失败的容忍,这种课堂的突出特点是人际信任和教师支持。可以考虑忽视成绩和结果,创造更像游戏的氛围,鼓励而不是打击错误的出现。

③ 提高课堂中的学习兴趣

提高课堂中的学习兴趣,首先是使刺激产生变化,刺激变化可以提高学生的探索性。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各种提高课堂中的学习兴趣的策略,不仅是为了维持学生的注意力和警觉度,而且要促进学习以及智力的提高。

可采取变化刺激,通过用不定期的小组讨论、电影、客座教师授课、变化座位安排、实地考察、提问与回答、合作学习、角色扮演等形式,来改变常规的教学秩序。

另外,在课堂上设疑,可使学生产生一种“心理困惑”,去思考要解决的问题,或得到真正的结论。心理挣扎并不一定总是非常有趣,冲突、不确定性问题可能包含了情绪上的痛苦,但是,答案、解决、发现和回答问题在情绪上是令人愉快的。

(2) 外部动机的激发

学生的学习主要是在课堂环境中进行的,因此,教师在课堂中设置的学习气氛是影响他们学习积极性的重要的外在因素。在课堂激发学生的动机一般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① 组织各类竞赛活动

很多教育工作者认为,在学习竞赛过程中,学生的成就动机更强烈,学习兴趣和克服困难的毅力增强,学习和工作效率一般都有很大的提高。

② 组织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指在团体中,不同个体之间有着共同的目标,只有当团体中所有的人都能达到目标时,个体才能达到目标获得成功。若团体中有一个人不能达到目标,其他人也达不到目标。在这种情况下,个体必定会与同伴形成积极的相互促进关系,寻求一种既有利于同伴成功又有利于自己成功的活动方式。合作情境的另一明显特点是共同努力,学生之间存在着积极的相互依赖关系,他们共同努力,共享成功的奖励。

③ 正确运用奖励

要注意奖励的选择。奖励物的选择往往因人而异。教师对学生的奖励要符合个体的实际情况,针对学生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目标进行奖励,让每个学生都感受到成功的满足和获得奖励的乐趣,可以给那些总是落后的孩子们更多的信心,使他们以积极的态度迎接未来的挑战。

④慎重使用惩罚

在惩罚的过程中,应该注意惩罚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通过努力去避免惩罚,而不是为了让学生体验惩罚。

首先,惩罚要及时,一旦发现违规,应尽可能迅速地开始惩罚工作。教师在进行正式的惩罚之前有义务事先给予警告。也就是说,必须首先让人们了解到规章制度和行为准则。

其次,惩罚应具有一致性,也就是说,要求教师公平地对待每一个个体。如果教师对同一种违规行为时而给予惩罚,时而熟视无睹,教师就无法树立起真正的威信。惩罚应该与特定的过错相联系,而不应与违规者的人格特征联系在一起;也就是说,惩罚应该指向不良行为而不是学生自身。

⑤恰当使用表扬与批评

在教育环境中,更多情况下教师实施的强化措施是通过社会评价的方式来进行的,也就是说,通过教师对学生的学习和其他行为进行表扬和批评的方式来进行。对学生的评价,一般来说,表扬应多于批评。不过,如果用之不当,过分或过多的表扬会造成学生骄傲、忽视自己缺点的倾向,并可能导致学生将主要的学习目标置于脑后而片面地追求表扬,从而产生消极的结果。批评当然不如表扬容易被学生接受,不过,适当的批评,尤其对成绩好的学生的批评也能取得一定的好效果。当然,过分或过多的批评会造成学生对教师的厌恶、怀疑、憎恨等不良的后果。在运用表扬与批评手段时,要考虑到以下几个条件:

学生受表扬与批评的历史状况;学生本人对表扬与批评的重视程度;师生之间关系融洽、互相尊重也对奖惩的效果有直接影响;教师的评价一定要公正。教师态度的不公正,往往是引起学生发生意义障碍的重要原因。

95.影响能力发展与差异的因素。

能力的形成与发展依赖于多种因素的交互作用,这些因素既包括先天的遗传素质,又包括后天的环境和教育、实践活动和人格特征等。

(1) 遗传素质;

(2) 环境和教育;

(3) 实践活动;

(4) 人格特征。

96.什么是人格?

人格是指构成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的统合模式,这个模式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通俗地说,人格就是让个人在不同情境中和不同时期都保持一贯的心理品质。

97.什么是性格?

性格是指个人对现实稳定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上的心理特征。

98.什么是认知风格?

认知风格也称认知方式,是指个体在认知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习惯化的信息加工方式。

99.什么是社会刻板印象?

社会刻板印象指人们对某一类人产生的概括而固定的看法。它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也容易产生认知偏差,导致人际交往中出现"先入为主"、“以偏概全”的错误,阻碍人与人之间的正常认识和交往。

100.什么是亲社会行为?

亲社会行为是指对他人有益或对社会有积极影响的行为,包括分享、合作、助人、安慰、捐赠等。

101.什么是从众?

从众是由于真实的或想象的群体压力而导致的行为或行为变化。也就是说个人在群体压力下,放弃自己的观点,转变为采纳大多数人的看法。

102.什么是适应性障碍?

适应性障碍是一种以情绪障碍为主的主观痛苦体验或情绪紊乱状态,同时伴有适应不良行为或生理功能障碍。

103.什么是心理辅导?

心理辅导主要在学校中进行,由心理辅导者与来访者之间建立一种具有咨询功能的融洽关系,以帮助来访者正确认识自己、接纳自己、克服成长中的障碍、充分发挥个人潜能。

104.简述影响态度改变的因素。

(1)宣传说服者特征。宣传说服者的可信性和吸引力是影响人们态度转变的主要变量。如:很多保健品广告中经常采用“某某专家推荐”的说法。

(2)信息特征。信息本身的内容和组织对于态度的转变也有重要影响。首先容易诱发恐惧体验的信息会促进态度改变。其次,信息的组织是影响态度转变的因素。

(3)渠道特征。宣传说服有许多渠道,其中包括个体间说服和通过大众传播媒介的宣传说服。

(4)信息接收者特征。信息接收者特征包括信息接收者的智力水平、原有态度和认知需要等。

105.简述不同气质类型的主要特征及其在实践活动中的作用。

(1)四种典型气质类型在情绪和行为方式上,以及在智力活动方面具有不同特点和表现

①胆汁质:直率、果断、热情、内心外露、心境变化剧烈、精力充沛、反应迅速、易激动。

②多血质:活泼好动、敏捷乐观、喜欢与人交往、注意力容易转移、兴趣易变更、轻率、浮躁。

③粘液质:安静、稳重、善于忍耐、脚踏实地、反应缓慢、情绪不外露、注意稳定但难于转移。

④抑郁质:富于联想、善于觉察他人不易觉察的细节、情绪体验深刻、孤僻、胆小、多愁善感。

(2)作用:

①气质类型无好坏之分。

②气质类型不能决定一个人成就的高低。

③气质类型影响人的职业适应性。

106.简述性格的结构及其主要表现。

性格的结构包括性格的态度特征、性格的意志特征、性格的情绪特征、性格的理智特征四个方面。

(1)性格的态度特征表现在:

① 对社会、集体、他人的态度特征。

② 对学习、劳动和工作的态度特征。

③ 对自己的态度特征。

(2)性格的意志特征表现在:

① 对行为目的明确程度的意志特征。

② 对行为自觉控制的意志特征。

③ 在长期工作或学习中表现出来的意志特征。

④ 在紧急或困难情况下表现出的意志特征。

(3)性格的情绪特征表现在:

① 强度特征。

② 稳定性特征。

③ 持久性特征。

④ 主导心境。

(4)性格的理智特征表现在:

① 在感知方面的差异。

② 在思维方面的差异。

③ 在记忆方面的差异。

④ 在想象方面的差异。

107.简述自我概念的内容。

自我概念:一个人对自己的身体状况、行为特点、人格特征、社会角色、社会关系和思想观念诸多方面的看法和观念的总和。

(1) 物质自我、社会自我和精神自我。

(2) 现实自我和假定自我。假定自我又分四类:可达到的自我;理想自我;应该成为的自我;不想成为的自我。

108.影响人际吸引因素有哪些?亲密关系至少应该在哪几个方面与其他关系有所不同?

(1)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

①相似性。

②熟悉与临近。

③外貌。

④人格品质。

(2)美国心理学研究者布瑞姆认为亲密关系至少应该在六个方面与其他关系有所不同,这就是了解、关心、信赖、互动、信任和承诺。

109.简述心理健康的意义和乐观的意义。

(1) 心理健康的意义

①心理健康是人类整体健康的一部分。

②心理健康是影响身体健康的重要因素。

③心理健康是个体实现良好社会适应的前提和保障。

④心理健康是保障社会和谐安宁的重要条件。

(2) 乐观的意义

①乐观有益于健康。

②乐观与成年时期良好的学业成绩、职业适应和家庭生活密切相关。

③乐观具有保护作用。

110.常见的心境障碍有哪几种?发展性辅导包括哪些内容?

(1)常见的心境障碍包括:躁狂发作、抑郁发作等。

(2)发展性辅导包括:学习辅导、生活辅导、人格发展辅导和职业生涯规划辅导。111.试述影响人格形成的因素。

(1) 生物遗传因素

个体神经系统的特性、体内的生化物质是人格形成的基础。同时,身体外貌对人格形成也有一定影响。

(2) 家庭环境因素

子女的人格特征与父母的教养态度和教养方式密切相关。在家庭环境中,父母的言行和态度对孩子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3) 早期童年经验

人格发展的确受到童年经验的影响,幸福的童年有利于儿童向健康人格发展,不幸的童年也会引发儿童不良人格的形成。但二者不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溺爱也可使孩子形成不良的人格特点,逆境也可以磨练出孩子坚强的性格。

(4) 社会文化因素

社会文化是一种深刻影响社会成员人格的社会存在。按社会文化的功能和其对社会成员影响力的差异,人们常将社会文化细分为社会主流文化、社会亚文化和社会生态文化三种。三种文化在人格塑造过程中扮演不同的角色、交互影响并促进人格的发展。

112.结合生活实际,论述友谊在儿童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1)友谊可为儿童提供情感支持。友谊可以提高儿童自我价值感,并进一步促进儿童的自豪感、自尊感和自我接纳的发展。

(2)友谊可以为儿童提供更多的玩耍、交往和娱乐机会。儿童的朋友越多,他们所拥有的交往和玩耍机会越多,从中体验到的快乐和兴趣也就越多,这些愉快体验能够促进儿童的心理向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

(3)友谊可以为儿童双方提供参照榜样,为儿童提供获得基本的社会技能的机会。当儿童表现出亲社会行为时,周围人的表扬、奖励以及冲突的有效解决都可以进一步强化儿童的积极行为。

(4)友谊可以为儿童提供社会支持和可靠的同盟。当儿童遇到危险或外来攻击的时候,最有可能提供社会支持的是朋友。朋友会以同盟军的身份站在儿童身边,成为其坚强的后盾。当儿童感受到来自可靠同盟的支持时,会有更高程度的社会安全感。

113.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对心理健康的描述性标准的理解。

(1)了解自我,悦纳自我。开放、客观、肯定自己、悦纳自己、自信自尊

(2)接受他人,善与人处。待人真诚,尊重宽容,坦诚相处,能沟通,拥有良好的关系

(3)热爱生活,乐于工作和学习。

(4)能够面对现实、接受现实,并能够主动去适应和改造现实。勇于改变,灵活有弹性,合理评估现实,客观面对现实。

(5)能协调与控制情绪,心境良好。能满足合理的需要,情绪稳定、坦率、自然、乐观、有调适能力

(6)人格和谐完整。言行一致,表里如一,乐观的人生态度,幽默感,有创造力。

(7)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心理健康的人具有与同年龄段大多数人相符合的心理行为特征。

114.结合生活实际,谈谈增进幸福感的有效策略。

(1)建立带给自己归属感的亲密关系。与和自己相似的、与熟人合作等都能够有效提升个人的幸福感。

(2)多接触带来积极情绪的自然环境。人们在有植被、水等风景优美的地方会产生更多的积极情感,好的气候下人们报告的积极情感更多。

(3)从事能够展示自己胜任力的工作。胜任知觉能够提高人的自我价值感,因此从事那些能够满足个人胜任需求的工作将有效提高幸福感。

(4)适度休闲。适度休闲是增进幸福的有效策略。

(5)正确对待得与失。正确对待得与失,即可长久保持快乐而宁静的生活状态。115.在复习期间该如何掌握重点?

首先,领会教学大纲的要求;其次,就是根据期末复习指导中的要求来掌握复习的重点。

社区心理学复习题

5、结合全国各地的“关爱空巢老人”项目,请大家查询一下,关于空巢老人项目的资料 空巢老人,一般是指子女离家后的中老年夫妇,随着社会老龄化程度的加深,空巢老人越来越多,已经成 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当子女由于工作、学习、结婚等原因而离家后,独守“空巢”的中老年夫妇因 此而产生的心理失调症状,称为家庭“空巢”综合征。 目前流动人口的增多,是空巢老人发生的最根本原因。“中国现在的流动人口数量比较大,从农村到城市, 从中小城市到大城市,从西部到东部,流动非常之大,这些流动使得子女和老人在一起的时间很少。而即便在一个城市之中,家庭的缩小化和简单化也使得‘四世同堂’的景象盛况不再。社会的进化让中国人也渐渐不再愿意牺牲自我来维持庞大家庭的稳定,特别在今天,不少老年人已经拥有社会保险和养老保险,他们不需要养儿防老,空巢也是他们的一种选择。” 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的加剧以及独生子女越来越多,只靠子女来照料老人,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就需要 政府提供社会性的服务。随着老年人的年龄越来越大,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就越来越差,因此就需要一个社区服务系统,为老人提供专业化的服务。同时,除了政府应该出台一系列政策和提供服务之外,民间各种力量也应该积极投身其中,比如说为老人生产各类产品的企业,可以借助政府的优惠条件,进行微利生产,为老年人服务,而其他社会团体和基金会等等,也可以提供相应的完备服务,以应对我们国家即将到来的众多老龄人群。 6请结合伊莱恩的案例,分析其情景要素、压力反应及应对过程和结果。 ①影响伊莱恩远端情景因素包括 住在洪水泛滥的平原地带,需要经常搬家。文化上的性别期望使伊莱恩成了各种家务的操劳着,而且没有 得到家庭中其他男性的帮助。伊莱恩和她的家庭在所居住的乡村社区被孤立。邻居们都住得很远,能提供 公众性帮助的及社区资源很少。伊莱恩不会开车,仅受过一点正式教育和职业技术培训,没有家庭理财的 经验。 伊莱恩的近端因素影响: 伊莱恩的丈夫酗酒并肆意挥霍。他们儿子也不停挥霍,还有日常的吵架。一场大洪水破坏他们房屋,还有 家庭暴力的威胁。房屋没有得到修整,她对家庭失望,对未来不抱希望。她没有职业技能和职业前景,还 有无力偿还的债务。没有金钱,房屋得不到修缮,家庭暴力威胁、生活无所希望、无力偿还的债务。 ②伊莱恩的压力反应:a情感和认知评价:伊莱恩沮丧并且考虑自杀,面对超过自己控制力的压力源时,她感到非常无助、忧心如焚、对未来充满恐惧。B社会情境:包括家庭动态、住房、经济能力和文化、性别、预期紧密联系。、 ③应对过程:开始她采取了自杀以情感为中心的应对方式,在不断增加获取资源例如债务管理和危机干预后,请法律援助中心和专门人士帮助她的儿子接受治疗,同时自己扩展了自己的支持网络。 最后她采取了以意义为中心的应对策她在生活中以一种轻松乐观的心情展望未来,化悲痛为积极的情感,从而形成了良性循环,在她遭遇人生重大危机后得到帮助后知道要用积极方式去解决,从中吸取经验教训。 ④应对结果:达伊莱恩在经历过灾难后,表现出很达观伊莱恩在灾后有积极地情感,积极地生活满意度, 她感谢得到帮助并战胜洪水。伊莱恩在逆境中经历了成长,她希望和其他人分享自己的故事,并帮助他人。 ①首先说明我的这个社区是参与空巢老人活动的太阳花小组②成员资格: a界限:我们都是西南科技大学心理学的学生b共同的象征系统:队员都年满20周岁,身体健康,有对自己的行为负完全责任的能力,有责任心。C情感上的安全感:我们对于太阳花小组的认同感很强,同时我们团队成员情感都很好.拥有共享的价值。D个人投资:每个队员都热爱心理学专业与培训,不追求物质报酬或其它任何私利。E社区成员的归属感和认同感:我是太阳花小组一名成员,在这个团队中,每个队员都能找到体现在及价值的地方。 ③影响:每个组员都服从组长的工作安排,组长的积极行动让我们每个组员都被感染,在每次活动中锻炼自己,完善自己。④整合和满足的需要:在每次活动结束后团队中的每个成员都将总结自己的每次感想并在组内交流讨论,分享各自认为重要的东西,在每完成一次活动后,我自己首先会有很大的收获,感觉给老人带去了温暖,在心理有了满足感。⑤共享情感联结:我们用语言沟通、共享,加深我们团队成员的友

新编心理学期末考试重点版_40

一:名词解释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他以自己特有的研究对象与其他学科区别开来。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记忆:是人脑对经历过的客观事物的反映,是个人所经历过的事物通过识记保持、再认和回忆,以表象和词语等形式将个体经验积累和保存在头脑中,在一定条件下重新重复出来的心理过程。 想象:是人脑对已储存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这是一种高级的复杂的认识活动。 心境:是一种比较微弱、持久且有弥漫性的情绪状态,也叫心情。 动机:由目标或对象所引导激发和维持个体进行活动,并导致该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心理倾向或内在动力。 意志:是意识的能动作用,是人自觉地确定目的,支配行动,克服困难以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 人格:是指构成一个人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模式,这个独特模式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 性格:个人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中比较稳定而又具有核心意义的心理特征。 能力:是人成功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备的直接影响活动效率的个性心理特征。 二:选择、填空 1、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的心理是大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能动反映。离开大脑,离开社会现实,离开社会实践,人的心理既不能产生也不能发展。 2、人的心理是人脑的机能,可是人脑本身并不能产生心理,必须要在外界客观事物作用之下才能产生心理。 3、脑是心理的器官,心里是脑的机能。 4、无意注意是指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5、有意注意是指有预定目的,也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6、注意的转移是根据新的需要,及时主动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去的特性。 7、根据知觉对象的特性可将知觉分为物体知觉和社会知觉。 物体知觉分为空间知觉、时间知觉和运动知觉。 空间知觉是反映物体的形状、大小、距离、方位等空间特性的知觉。 8、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称为绝对感觉阈限。 9、绝对感受性是觉察出最小刺激的能力。 10、刚刚能察觉出差异的刺激物间的最小差别量就是差别感觉阈限。

心理学期末复习知识点

心理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小结 1、1879 年,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心理学的诞生。此人被誉为“实验心理学之父”。 2、什么是心理学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的心理活动的规律的科学。心理学者只是在尽可能的按照科学的方法,间接的观察、研究或思考人的心理过程(包括感觉、知觉、注意、记忆、思维、想象和言语等过程)是怎样的,人与人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这样和那样的不同,即人的人格或个性,包括需要与动机、能力、气质、性格和自我意识等,从而得出适用人类的、一般性的规律,继而运用这些规律,更好的服务于人类的生产和实践。 3、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行为;心理过程;个性心理;群体心理。 4、人的最基本的心理过程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5、个性倾向性可划分三个主要的子系统:个性心理特征;个性倾向性;自我意识。 6、心理学研究的基本目标:描述心理现象的具体事实;清晰地解释发生的事实;客观地预测将要发生的事情;行为的控制。 7、现代西方心理学的主要流派:构造主义心理学;机能主义心理学;行为主义心理学;格式塔心理学;精神分析心理学;人文主义心理学;认知心理学。 8、行为主义的代表人物华生;精神分析的代表人物弗洛伊德;心理学的第三势力是人文主义心理学。 9、简述现代心理学的主要流派:名称+人物+观点 第二章小结 1、脑是心里产生的器官,心理是神经系统活动产生的现象。 2、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是神经元也叫神经细胞。 3、神经元基本结构,由胞体、轴突、树突三部分组成。 4、大脑皮层可以划分为4个区域:额叶、顶叶、颞叶、枕叶。 5、大脑的左半球是“优势半球”。言语中枢在左半球。 6、简答:心理、行为与客观环境的关系。 答:客观环境是心理与行为的源泉,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可以支配和调节人的行为活动,还可以能动地反作用于客观事物去改造环境,指导实践活动。 第三章小结 一、名词解释:A、感觉: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个别属性反映。 B、知觉: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 二、填空 1、外部感觉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肤觉;内部感觉包括运动觉、平衡觉、机体觉。 2、根据知觉的对象是否属于人,可把知觉分为物体知觉,社会知觉。 3、感受性的大小可以用感觉阈限来度量;感受性和感觉阈限在数值上成反比例关系。 4、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是属于感觉适应;月明星稀属于感觉的对比;看到红色、黄色容易产生温暖的感觉,这属于联觉;以鼻代目,以目代耳属于感觉的补偿。 5、海军衣服天蓝色、陆军衣服草绿色利用知觉的知觉的整体性;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属于知觉的理解性;知觉物体的角度改变,但仍把它知觉为一个标准的物体,属于知觉的整体性。 三、简答 1、感觉和知觉的区别与联系。 答:(一)感觉和知觉的区别 感觉和知觉作为两种不同层次的心理过程存在着一定的区别:(1)感觉是介于心理和生理之间的活动,是以生理作用为基础的简单的心理过程,而知觉则是纯粹的心理活动,是加入了个体主观因素的复杂的心理过程。(2)感觉是个体

《社会心理学》期末考试试题A卷

《社会心理学》期末考试试题(A卷) (13文秘301班 2013 ~2014 学年第 1 学期) 一、填空题:(每空 1 分,共 20 分) 1、自我意识的结构可以分成与两个对立的部分。 2、在形状知觉中知觉的整体性遵守、和三个原则。 3、一般说来,态度由、和三种因素构成。 4、交往的心理功能主要表现在、、和等方面。 5、记忆障碍是人们在、、或过程中表现出的障碍。 6、在团体中,由于个体的成绩没有被单独评价,而是被看作一个整体时,引发个体努力程度下降的现象,称为。 7、心理学家伯克威茨认为,挫折的存在不一定导致个体的侵犯,只是使个体处于状态。 8、个人的观念或行为由于群体的引导或压力向与多数人相一致的方向变化的现象称为。 9、角色扮演者在角色扮演中出现的心理与行为上的不适应状态称为。 二、判断题:(每小题2 分,共 20 分) 1.人到老年,个体的社会化不再继续进行。() 2.团体的凝聚力越大,从众行为也越常发生。( ) 3.在面部表情中,微笑是很重要的,俗话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就说明了这一点。( )

4.社会心理学的发展史中,最早以社会心理现象作为讨论的中心课题的,是德国的民族心理学派。其代表人物是德国哲学家M.拉扎鲁斯和语言学家H.施坦塔尔。() 5.反向社会化是指个人接受与主流文化相对立的文化的过程。() 6.大众传播媒介指的是人们用来进行沟通信息的各种通讯与交往手段,包括报纸、杂志、广播、电视、书籍等。它既有积极作用,同时也有其消极作用。() 7.个人的面部表情是先天的,与后天环境无关。() 8.社会判断是在社会知觉和社会印象基础上对认知客体的评价和推论。()9.事后诸葛亮在社会心理学上被称为证实偏差。() 10.“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讲的是一个人的态度的形成要受周围环境的影响。() 三、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20 分) 1. 人际交往中的曝光效应显示出,()会对人际吸引起作用。 A. 接近性 B. 互补性 C. 相似性 D. 熟悉性 2. 奥斯古德用语义分析的实验证明了我们在印象形成时,用以评价他人的基本维度是()。 A. 评价、力量、活动性 B. 知识、感召力、领导力 C. 能力、正直 D. 中心特征、边缘性特征 3. 在接受别人对待时,纵使施予者出自善意,但如接受者感到自由受到限制时,也会心生抗拒。这种心态称为()。 A. 出丑效应 B. 心理反感 C. 过度理由效应 D. 认知失调 4. 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通过动态的相互作用形成起来的以()为基础的联系。 A. 情感 B. 认知 C. 利益 D. 兴趣 5. 危机现场中,在场人数愈多时,见义勇为的助人行为出现的可能性反而愈少。这种现象称为()。 A. 冒险偏移 B. 谨慎偏移 C. 旁观者效应 D. 社会抑制 6. 研究显示,()因素对亲密关系有重要的影响作用。 A. 社会经济地位 B. 相貌 C. 个人能力 D. 依恋类型

社区工作者必须了解的心理学常识

心理治疗方法 第一节心理治疗概述 第二节精神分析疗法 第三节行为疗法 第四节咨客中心疗法 第五节认知疗法 第六节暗示与催眠疗法 第七节森田疗法 第八节家庭治疗 三、心理治疗的适应范围 (一)临床各科病人出现的情绪问题 (二)各种心身疾病 (三)慢性疾病 (四)癌症病人 (五)各种神经症 (六)抑郁症 (七)各种行为问题 (八)社会适应不良 (九)婚恋与家庭问题 (十)学生心理问题 第二节精神分析疗法 潜意识中早年时期的心理冲突在一定条件下可转化为各种心身症状。目前在我国已少有人用。 (一) 自由联想 鼓励病人想到什么说什么 (二)梦的分析 分析者应对患者的梦的内容加以分析 (三)移情 (四)解释和疏泄 第三节行为疗法 三、行为疗法的适应症 1、神经症:如恐怖症、强迫症、焦虑症、严重神经衰弱等。 2、饮食障碍:神经性厌食症、贪食症、神经性呕吐等。 3、物质滥用或依赖 4、性功能障碍 5、各种性心理障碍 6、冲动控制障碍 7、儿童多动症、品行障碍 8、儿童抽动症、图雷式综合症等 9、儿童遗尿症、异食症10、儿童学习障碍11、心身疾病

(一)系统脱敏疗法 将该情境根据病人的恐惧与焦虑强度列出不同的等级,由低级到高级进行肌肉松驰训练,以对抗患者面对此级情境下出现的不良情绪,最终消除这种不良情绪与行为的目的。 (二)冲击疗法又称满灌疗法 在治疗者陪同下让患者直接接触引起患者恐怖或焦虑的情境,坚持到恐怖和焦虑状态消失。(三)厌恶疗法 使病人发生不良行为的同时出现躯体的痛苦反应,从而对不良行为产生厌恶而使其逐渐消退。此疗法对各种物质滥用如烟酒依赖、贪食、吸毒和性心理变态者疗效较好。 治疗中通常采用电击厌恶疗法,药物厌恶疗法和想象厌恶疗法三种。 (四)标记奖励法又称代币卷法 (五)模仿法(示范法) 是向求助者呈现某种行为榜样,让其观察示范者如何行为以及他们的行为得到了什么样的后果,以引起他从事相似行为的治疗方法。 (六)生物反馈疗法 利用现代电子仪器,帮助患者经过训练,学会自主控制和调节这些电子信号。 第四节咨客中心疗法又称来访者中心疗法、询者中心疗法 对求助者坦白、真诚,与求助者自然而然地、开放地交流自己此时此刻内心最真实的情感、态度和感受,而毫不带有欺骗或讨好对方的性质 第五节认知疗法 认知疗法的核心治疗技术之一是通过辩论改变其不良的认知,才能相应而有效地改善当事人所存在的情绪与行为问题。 第六节暗示与催眠疗法 第七节森田疗法 要做到不理、不怕、不对抗、顺其自然。把注意力转移到重工作中 第八节家庭治疗 同舟共济、有福同享、有难同当,要从相互间的欣赏、理解、关注、信任、尊重和爱做为维系家庭生活的纽带。

社会心理学期末复习重点(财大版)上课讲义

名词解释 1、社会心理学 社会心理学是研究特定社会文化情境中个体与他人、群体和社会的相互作用,及其心理活动发生、发展和变化规律的一门学科。研究对象与范围是指人际交往过程中,在社会的文化、 历史脉络下个体过程、人际过程和群体过程中发生的社会心理和社会行为。 2. 实验研究:实验法是研究者通过人为地、系统地操作情境,导致某些行为发生变化,并 对之进行观察、记录和解释的科学方法。 实验研究能够确定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包括实验室实验、现场实验和模拟实验。 优点:能更好的控制无关变量的影响。还比观察法经济。 3、现场实验 是指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进行的有控制的实验。实验在现实的环境中和现实的人打交道,避免在实验室很不真实的环境中通过被试获取研究结果。因此,现场实验要把猜测降到最低限度,这样被试的反应会更加自然,而更少受到猜测引起的各种倾向性的影响。 4、实验室实验 在实验室中进行的实验,实验室实验较好地控制了变量,但却脱离了真实的社会生活,人们对其结果一般持谨慎态度。 5、社会化 是个体在特定的社会文化中,学习和掌握知识、技能、语言、规范、价值观等社会文化行为 方式和人格特征,适应社会并积极作用于社会、创造新文化的过程。它是人和社会相互作用的结果。 6、角色期望 一个人占据了社会关系系统中的一个位置,他人、群体和社会就对占有这个位置的人抱有期望。角色期望首先是要他人提出符合自己身份的希望,同时本人对这种希望心领神会。如罗森塔尔实验 7、角色冲突 个人在生活中扮演同一角色由角色的不同要求而引起的角色内的冲突,或者同时扮演多个角色而引起角色之间的矛盾冲突现象。是角色行为相互矛盾时的产物。 简答: 1人际关系建立与发展的过程 奥尔特曼和泰勒(D.A.Taylor,1973)认为,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建立和发展,从交往由浅 入深的角度来看,一般需要经过定向、情感探索、感情交流和稳定交往四个阶段。 (一)定向阶段 定向阶段包含着对交往对象的注意,抉择和初步沟通等多方面的心理活动。在熙熙攘攘的人的世界里,我们并不是同任何一个人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而是对人际关系的对象有着高 度的选择性。在通常情况下,只有那些具有某种会激起我们兴趣的特征的人,才会引起我们的特别注意。在一个团体中,我们在人际关系方面会将这些人放在注意的中心。

普通心理学期末复习大纲

1?普通心理学期末复习大纲 2. 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心理过程是指在人的认识、情感、意志行动方面表现出来的那些心理活动所处于的动态变化的过程;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个性心理是指每个个体所具有的稳定的心理现象;包括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 征。(理解) 3.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研究方法有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测试法、个案法等。(理解) 4. 辩证唯物主义的心理实质观:(简答) (一)心里是人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心理的器官在脑不在心;脑的基本活动方式是反射。 (二)心理是对客观世界的反应。反应是物质的普遍属性:心理对客观现实的依存性;心理的主观性;心理的能动性; 5. 注意:意识的选择性活动;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志向和集中。指向性和集中性是注意的两个基本特征。(理解) 6. 注意的分类:无意注意(不随意注意)、有意注意(随意注意)和有意后注意(随意后 注意)。无意注意;不伴随意志努力、没有目的、短暂不累;有意注意;伴随意志努力、自觉具有预定目的;有意后注意;高度自觉、目的性强且不需要意志努力。(理解) 7. 注意的品质:(理解+ 材料分析) (一)注意的范围:指同一时间内人所能清晰觉察到的注意对象的数量。影响因素;知觉对象的特点、人的活动任务和知识经验。 (二)注意的稳定性:指人的心理活动持久地保持在一定事物或活动上的特性。保持注意稳定的条件;注意对象的特点、活动组织安排、人自身的特点。 (三)注意的分配:指人在同时进行两种或多种活动时;能够将心理活动指向不同对象的特性。实现注意分配的条件;人对活动的熟练程度、活动间的关系、活动的性质。 (四)注意的转移:指根据新的活动目的和任务;主动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去的特性。影响注意转移的因素;原来活动的吸引力、新活动的特点、人的神经系统活动的灵活性。 8. 注意的起伏:指当人专注某一对象时;视听感觉器官会产生同期性的加强和减弱的变化。(名词解释) 9. 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运用:(材料分析) (一)运用无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减少无关刺激对教学活动的干扰、发挥与教学有关的刺激物的作用、将讲授的内容与学生的需要和兴趣结合起来、将需要掌握的内容加以突出成为学生无意注意的对象;(二)运用有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强化学生对学习目的和任务的理解激发学习自觉性、培养学生对学习活动的间接兴趣提高注意力、合理组织课堂教学以防止学生分心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力 (三)运用有意后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营造宽松的课堂氛围、深入浅出在生动有趣的事例和活动中阐明原理、关注学生的课堂反应。 10. 感觉的分类:根据刺激是来自机体外部的还是来自内部的可以把感觉分为外部感觉和内部感觉。外部感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皮肤觉:内部感觉;运动觉、平衡觉和内 脏觉等。根据刺激的性质可把感觉分为电磁的、机械的、化学的和热的四类。根据刺激源_______________ 与人的距离远近可分为距离性感觉和非距离性感觉。(理解) 11. 知觉的分类:可分为物体知觉和社会知觉两大类。物体知觉包括空间知觉、时间知觉和 运动知觉;社会知觉是以社会生活中的人以及人际现象作为知觉对象的知觉;包括对他人的知觉、对人际的知觉和对自己的知觉。(理解) 12. 感受性和感觉阈限:对刺激的感觉能力叫感受性。感

社区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American Journal of Community Psychology,Vol.35,Nos.3/4,June2005(C 2005) DOI:10.1007/s10464-005-3397-z Getting the Big Picture in Community Science: Methods That Capture Context Douglas A.Luke1 Community science has a rich tradition of using theories and research designs that are con- sistent with its core value of contextualism.However,a survey of empirical articles published in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Community Psychology shows that community scientists utilize a narrow range of statistical tools that are not well suited to assess contextual data.Multilevel modeling,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s(GIS),social network analysis,and cluster analysis are recommended as useful tools to address contextual questions in community science.An argument for increased methodological consilience is presented,where community scientists are encouraged to adopt statistical methodology that is capable of modeling a greater pro- portion of the data than is typical with traditional methods. KEY WORDS:community science;context;multilevel modeling;GIS;social network analysis;cluster analysis. INTRODUCTION A generation ago,Allen Barton had this to say about social science research: For the last thirty years,empirical social research has been dominated by the sample survey.But as usually practiced,using random sampling of individuals,the survey is a sociological meatgrinder,tearing the indi- vidual from his social context and guaranteeing that nobody in the study interacts with anyone else in it. It is a little like a biologist putting his experimen- tal animals through a hamburger machine and look- ing at every hundredth cell through a microscope; anatomy and physiology get lost,structure and func- tion disappear,and one is left with cell biology.... If our aim is to understand people’s behavior rather than simply to record it,we want to know about pri- mary groups,neighborhoods,organizations,social circles,and communities;about interaction,com- munication,role expectations,and social control. (Barton,1968as reported in Freeman,2004) Although this statement came a few years after the Swampscott Conference,it is almost as if Barton were talking to the group of community scientists 1To whom correspondence should be addressed at Saint Louis University School of Public Health,3545Lafayette Avenue,Saint Louis,MO63104;e-mail:dluke@https://www.wendangku.net/doc/2c15825868.html,. who were in Massachusetts inventing a new?eld.As Kelly notes,“The conference was an occasion to ac-claim that beyond conventional methods and,with a focus beyond the individual,there were valid activi-ties and meaningful roles for a new kind of psychol-ogist,the community psychologist(Kelly,2002,p.44, emphasis added). Thus,community scientists have put context front and center as one of the core values of community psychology.Shinn and Rapkin(2000) advised that“...a central tenet of community psy-chology is that human behavior must be under-stood in context.”So,for example,community sci-entists study domestic violence using methods and theories that are consistent with the view that do-mestic violence is not just an individual behavior, but a complex process shaped by historical,social,?nancial,and legal contexts.The types of groups that community scientists work with(e.g.,domes-tic violence victims,young mothers,gays and les-bians,drug users,inner city residents,etc.)are of interest not because of any de?ning psyc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but because these groups have been affected in speci?c ways by the economic,social, cultural,and physical situations in which they are embedded. 185 0091-0562/05/0600-0185/0C 2005Springer Science+Business Media,Inc.

教育心理学 期末考试复习重点.doc

第一章走进教育心理学 一、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它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 二、教学过程的五个基本要素: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 三、教学过程的三个侧面:学习过程、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 第二章学生的心理发展 一、皮亚杰用图式来解释婴儿抓握、吸吮反射等这种认知结构。皮亚杰所说的适应技能包括同化和顺应 二、同化:就是把外界元素整合到一个正在形成或已经形成的结构中。 三、顺应:同化性的结构受到所同化的元素的影响而发生的改变。 四、皮亚杰关于认知发展的四个阶段: 1、感知运动阶段(0—2岁) 认知活动主要是通过探索感知觉与运动之间的关系获得动作与经验,语言和表象尚未发生。认知发展的两个成就:发展客体永恒性、合乎逻辑的目标定向行为。 2、前运算阶段(2—7岁) 运算是指内容的智力或操作。特点:能运用一些动作图式、能运用符号、思维不可逆、未获得概念守恒。自我中心主义、集体独白。 3、具体运算阶段(7—11岁) 这一阶段儿童的认知结构已发生了重组和改善,思维具有一定的弹性,思维可以逆转。掌握了守恒、分类和顺序排列运算的能力。 4、形式运算阶段(11岁至成年) 这样阶段儿童的思维已超越了对具体的可感知的事物的依赖,使形式从内容中解脱出来,进入形式运算阶段。 五、皮亚杰认为发展有四个因素:成熟、练习和经验、社会性经验以及平衡化。 六、维果斯基的发展理论:文化历史发展理论、心理发展观、内化学说、最近发展区。 七、最近发展区:是指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考虑儿童的两种发展水平,一种是儿童现有的发展水平;另一种是在他人尤其是成人指导的情况下可以达到的较高的解决问题的水平,这两者之间的差距就叫做最近发展区。

实用心理学期末复习.docx

《实用心理学》期末复习题 一、单选题 1、下列不属于心理学的性质的选项是(D )。 A、自然科学 B、社会科学 C、试验科学 D、边缘性学科 2、心理学分为两大领域,下列属于基础理论领域的是(A )。 A、普通心理学 B、教育心理学 C、咨询心理学 D、运动心理学 3、下列哪一个学派是心理学的第一个学派(D )。 A、机能心理学 B、格式塔心理学 C、精神分析学派 D、构造心理学 4、德国心理学家冯特首创了心理学研究方法(B ),是一种对自己内在经验与感受的觉察与分析的方法。 A、观察法 B、试验内省法 C、访谈法 D、精神分析法 5、对最小刺激的感受力在心理学中称之为(B )。 A、相对感觉阈限 B、绝对感觉阈限 C、差别感觉阈限 D、感觉适应 6、韦伯定律说明了(C )与原刺激量之间近似为恒定的正比关系。 A、相对感觉阈限 B、绝对感觉阈限 C、差别感觉阈限 D、感觉适应 7、感觉可区分为外部和内部感觉,下列属于外部感觉的是(B )。 A、运动觉 B、肤觉 C、内脏感觉 D、前庭觉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 A、知觉是人脑对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各部分和属性的部分反映。 B、知觉随着外部条件的改变而发生变化。 C、知觉的理解性同知识经验有关系。 D、人在知觉客观事物时,同时对作用于感觉器官的所有刺激都发生反应。 9、埃默斯房体现了知觉的(D )。 A、整体性 B、组织性 C、选择性 D、恒常性 10、下列属于根据知觉所反映事物的特性所作的分类有(A )。 A、运动知觉 B、视知觉 C、听知觉 D、错觉 11、视崖试验是用来测试幼儿是否有()知觉。 A、水平 B、垂直 C、深度 D、以上都不是 12、知觉系统用错误的方式去体验刺激时,就产生了(A )。 A、错觉 B、幻觉 C、空间觉 D、时间觉 13、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意识的各种状态(C )。 A、睡眠 B、催眠 C、失眠 D、梦 14、下列对于注意的转移说法正确的是(C )。 A、注意的转移是被动的更换注意的对象 B、注意的转移是被动的离开需要注意的对象 C、注意的转移与注意的分配紧密相连 D、注意的转移不利于注意的稳定性 15、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根据注意时是否有目的和意识努力程度的分类(D )。 A、不随意注意 B、随意注意 C、随意后注意 D、被动注意 16、一般而言,对信息采用(C )方式编码会收到更好的记忆效果。 A、单种 B、两种 C、多种 D、以上都不对 17、“舌尖现象”发生在记忆的哪一个过程中?(B )

《社会心理学》期末考试试题A卷

一、填空题:(每空 1 分,共 20 分) 1、自我意识的结构可以分成 与 两个对立的部分。 2、在形状知觉中知觉的整体性遵守 、 和 三个原则。 3、一般说来,态度由 、 和 三种因素构成。 4、交往的心理功能主要表现在 、 、 和 等方面。 5、记忆障碍是人们在 、 、 或 过程中表现出的障碍。 6、在团体中,由于个体的成绩没有被单独评价,而是被看作一个整体时,引发个体努力程度下降的现象,称为 。 7、心理学家伯克威茨认为,挫折的存在不一定导致个体的侵犯,只是使个体处于 状态。 8、个人的观念或行为由于群体的引导或压力向与多数人相一致的方向变化的现象称 为 。 9、角色扮演者在角色扮演中出现的心理与行为上的不适应状态称为 。 二、判断题:(每小题2 分,共 20 分) 1.人到老年,个体的社会化不再继续进行。( ) ( ) 4.社会心理学的发展史中,最早以社会心理现象作为讨论的中心课题的,是德国的民族心理学派。其代表人物是德国哲学家M.拉扎鲁斯和语言学家H.施坦塔尔。( ) 5.反向社会化是指个人接受与主流文化相对立的文化的过程。( ) 6.大众传播媒介指的是人们用来进行沟通信息的各种通讯与交往手段,包括报纸、杂志、广播、电视、书籍等。它既有积极作用,同时也有其消极作用。( ) 7.个人的面部表情是先天的,与后天环境无关。( ) 8.社会判断是在社会知觉和社会印象基础上对认知客体的评价和推论。( ) 9.事后诸葛亮在社会心理学上被称为证实偏差。( ) 10.“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讲的是一个人的态度的形成要受周围环境的影响。( ) 三、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20 分) 1. 人际交往中的曝光效应显示出,( )会对人际吸引起作用。 A. 接近性 B. 互补性 C. 相似性 D. 熟悉性 2. 奥斯古德用语义分析的实验证明了我们在印象形成时,用以评价他人的基本 维度是( )。 A. 评价、力量、活动性 B . 知识、感召力、领导力 C. 能力、正直 D. 中心特征、边缘性特征

基础心理学 期末考复习重点

基础心理学期末复习重点 名词解释 一、调查法:是在自然条件下,对所要研究的对象的状况进行实际 了解,从而收集有关资料的一种方法 二、访谈法;是研究者与研究对象(被研究者)的交谈来收集有关 资料的一种方法 三、问卷法;是将严格设计的问题或白哦个以书面的形式发给研究 对象,请求如实回答,进而收集资料和数据的额一种方法 四、刺激分化;通过选择性强化和消退,使有机体学会对对条件刺 激和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作出不同反应的一种条件作用过 程。 五、刺激泛化指人和动物一旦学会对某一特定的条件刺激做出条 件反应后,其他用于该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也能诱发起反应条件 六、接近学习律:刺激的某一组合,如果某种有动作伴随他出现, 则当这一刺激组合再次出现时,那种动作也会随之发生。学习室一次性完成的,要么完全学会,要么完全学不会 七、惩罚:当有机体作出某种反应以后,呈现一个厌恶刺激或不愉快刺激,以消除或抑制此类刺激反应的过程。 八、消退:有机体作出以前曾被强化过个反应,如果在这反应之后不再有强化物相伴,那么这一反应在今后发生的概率便会降低。

九、意义学习:奥苏泊尔认为就是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 十、自我实现的需要:马斯洛认为就是人对自我发挥和完成的欲望,也就是一种使他的潜力得以实现的倾向。 十一、(罗斯杰)有意义学习;不仅仅是一种增长知识的学习,而且是一种与每个人各部分经验都融合在一起的学习,是一种个体的行为、态度、个性以及在未来选择行动方针是发生重大变化的学习 十二、内化:把存在于社会中的文化变成自己的一部分,从而有意识的知音自己的各种心理活动。 十三、支架式教学:通过支架(教师或有能力的同伴的帮助)的协助,把管理学习的任务逐渐由教师转移给儿童自己,最后撤去支架 十四、最近发展区:现实的发展水平即个体独立活动所能达到的水平,而潜在的发展水平则是指个体在成人或比他成熟的个体的帮助下所能达到的活动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区域即“最近发展区” 十五、认知学徒制:通过允许学生获取、开发和利用真实领域的活动工具的方法,来支持学生在某一领域学习的模式它强调经验活动在学习中的重要性,强调把学习和实践联系起来。 选择填空 1.教育心理学是19世纪政治,经济,教育与心理科学发展的产 物。。 2.教育心理学产生的时代背景 一、19世纪政治、经济和教育的发展

心理学期末复习及答案(电大考试)

《心理学》模拟题2 一、选择题(下列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正确,每小题2分,共10分) 1.“忧者见之则忧,喜者见之则喜”这是受一个人的()的影响.D.心境 2.对前怕狼,后怕虎,不能作出决定的人,应特别注意培养他的()B.果断性 3.以热情但急躁冲动,刚强但较粗暴为特征的人其气质属于()A.胆汁质 4.最早的气质学说是由希腊的哪一位学者提出来的() D.希波克拉特 5.人与人之间的心理健康水平是() A.有差异的 二、填空题(每个1分,共10分) 1.意志的品质有:_自觉性、果断性、自制性、坚韧性 2.知觉的特征是知觉的整体性、知觉的理解性、知觉的选择性、知觉的恒常性。 3.技能按其性质和特点可分为智力技能、运动技能__ 三、名词解释(每个5分,共20分) 1.迁移——是指已获得的知识、技能、学习方法或学习态度,对学习新知识、新技能和解决新问题所产生的一种影响。 2.应激――是由出乎意料的紧张情境引起的情绪状态。 3.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4.气质――是人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和灵活性等方面的典型的、稳定的动力特征。

四、简答题(每题20分,共40分) 1.为什么说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器官? 人类经过长期的探索,最终认识到脑是心理产生的器官,心理是脑的产物,是外部活动在头脑中的反映。现代科学从三个方面论证了这一结论。 首先,从生物进化过程看,低等动物最初出现的感觉、知觉取决于动物的神经网和头部神经结的形成和发展。灵长类动物的脑是动物发展的最高水平,灵长类动物的心理发展水平是动物中最高的,开始具有初步的思维能力。在人类的社会实践中人脑得到了高度发展,较之动物脑在结构和功能上都有了质的飞跃。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人类特有的心理活动的最高形式──意识。这表明,心理活动水平取决于脑的发展水平。(5分) 其次,从个体的生长发育过程看,个体的心理活动水平与其脑发育水平密切相关。(5分) 再次,从临床医学和心理实验上看,脑损伤是导致心理失常或丧失的重要原因。动物的生理实验表明,切除动物的部分脑组织会影响其某一心理活动的正常进行。(5分) 由此可见,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人脑的功能。 脑是心理的器官,但脑并不能独立地产生心理活动。人的心理活动有赖于整个神经系统的作用,人脑只是其中的主要组成部分。(5分) 2.试述气质类型及特征。 胆汁质:精力旺盛、坦率、热情、开朗;情绪冲动、暴躁、感情用事。(5分) 多血质:反应迅速、活泼好动、喜欢与人交往;注意力易转移、兴趣易变化、粗心、缺乏一贯性。(5分) 粘液质:稳重、安静、反应缓慢、情绪不外露、注意稳定;冷淡、迟缓、固执、淡漠。(5分) 抑郁质:情绪体验深刻、稳重、安静、反应缓慢、不喜欢与人交往;孤僻、敏感、多疑、忧闷、怯懦。(5分) 五、论述题(20分) 结合实际说明,制约个性形成和发展的因素。

社会心理学期末考试复习题答案

《社会心理学》期末复习指导2012.6.10 一、考试情况介绍 (一)考试方式: 期末考试采用半开卷、笔试考试的方式,允许考生携带一张A4纸(上面可用于记录知识要点)入场。试卷分值为100分,比例占总成绩的70%,考试时间为90分钟。 (二)试卷结构与试题类型: 试题分为较难、适中、较易三个等级,分别占卷面总成绩的20%、40%、40%。 试题类型包括: 1.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2.单项选择题(5道题,每题2分) 3.名词解释题(5道题,每题5分) 4.简答题(3道题,每题10分) 5.应用分析题或论述题(1道题,20分) 二、复习范围 以教材《社会学心理学教程》(乐国安主编,中央电大出版社2010年版)为依据,以电大在线课程端发布的形考作业题、期末复习指导(视频)、期末辅导(文本)为范围进行复习。

三、各章要点及重点习题 第一章绪论 1.1908 年,美国社会学家(罗斯)和英国心理学家(麦独孤)各出版了一本社会心理学专著,标志着社会心理学终于从促使其诞生的社会学和心理学土壤中脱生出来,并走向独立。2.由于研究使用的场合的不同,实验法分为()实验法和()实验法两种形式。 3.实验法有别于其他研究方法的重要特点在于对所研究的情境给予一定程度的控制,突出()和()之间的关系。 4.观察法有多种形式,可分为()与()。5.调查法分为两种,一种是(),另一种是 ()。 2.简述调查法的种类及其优缺点。(见教材)P9-10答: 第二章社会化 1.以内容为划分依据,社会化主要包括(道德)社会化、(政治)社会化和(法律)社会化。P27-30 2.根据角色扮演者获得角色的方式不同,可以把角色分为(先

社区心理服务怎么开展

本文是由安徽心港心理服务有限公司整理解答,希望能帮助到您!合肥市蜀山区心港社会工作事务所由安徽心港心理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万娇燕发起,以安徽大学社会学院教授吴宗友为顾问,由安徽大学社会学院的社会工作专业团队为依托,汇集了心理咨询师、婚姻家庭咨询师、律师和社工师组成的服务队伍,积极开展社会问题研究,以专业的能力提供相关的服务,以及开展各种形式的社会公益活动。 以“建立和谐社区环境,促进社会和谐”的理念,关注社会公共利益问题,推进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尤其是重视服务于社会弱势群体。 合肥市心港社会工作事务所本着“扎根社区、服务社区”的思想,开展包括心理咨询及法律援助、社区矫正及人民调解、医疗保健及居

家养老服务、未成年儿童素质教育等,积极参与到社区的各项工作中去,以社区服务工作为基础,以专业的服务解决社区居民的实际问题,以达到建立和谐社区的目的。 由国家心理咨询师组成工作团队,以社区居民为主要服务对象,在社区内举行各种宣传教育活动,展开社区居民个案咨询,建立各种团体辅导小组,举行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心理沙龙、心理读书会等。 安徽心港心理服务有限公司是专业的心理咨询与健康教育服务机构。公司核心团队由经验丰富的心理咨询师、国内知名的精神科医生和高校老师组成,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从事于心理咨询与治疗工作,积累了大量丰富的临床实战经验。现开展的业务有个人心理咨询、团体咨询、企业EAP、社区心理服务;同时还推出了智慧家长课堂等精品课程;也为同行提供了心理成长、个案督导、技能培训等专业服务;不定期去学校、社区、医院、企业等开展心理讲座。公司荣获2016年全国十佳心理服务机构称号;荣获安徽省2017年度心理健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