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从管理学角度浅谈富士康事件

从管理学角度浅谈富士康事件

从管理学角度浅谈富士康事件
从管理学角度浅谈富士康事件

从管理学角度浅谈富士康事件

案例分析报告

摘要:2010年以来频频发生在富士康的跳楼事件把富士康推向了风口浪尖,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在内外交困的竞争环境下,富士康的管理模式、产业链定位都值得我们深思,尤其是将来我们作为管理者,我们如何设计完善的企业管理制度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和多元的员工需求。

关键词:军事化管理、科学管理、人际关系、行为科学、产业链、权变管理

目录

一背景 2

二富士康事件的管理学分析--正确的做事 2

2.1 古典管理理论 2

2.2 现代管理理论 3

2.3 权变管理 4

三富士康事件的产业链研究--做正确的事 5

3.1 廉价劳动力的比较优势逐渐削弱 6

3.2 出口导向型的代工制造模式遭遇危机 6

3.3 国际产业链分工中的不平衡 6

四对策探讨 6

4.1 产业转型 6

4.2 建立合作战略关系7

4.3 人本管理7

4.4 实行本地化管理7

五结论7

一背景

富士康是中国这个"世界工厂"的杰出企业代表,一系列数据令人眩目。它在大陆的员工总数达120万,2011年其进出口总额达2147亿美元,占中国进出口总额近6%,为中国的出口导向型经济战略作出了非凡贡献。但是自2010年以来的N连跳,使其一直成为大众关注的焦点,处在舆论风暴的漩涡中心。原因是富士康的规模如此之大,员工如此之多,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如此之深,使它的一举一动都倍受关注。其发展与管理模式在中国企业中极具代表性和典型性,富士康员工的困境也代表了中国整个产业工人的困境。其实富士康并不比其它企业更坏,只是其它企业没有被关注而已,富士康发生的一切正是整个中国制造企业的一个缩影。

今天,我们结合管理理论的发展角度来分析案例中富士康所发生的风风雨雨。

二富士康事件的管理学分析--正确的做事

2.1 古典管理理论

乘着经济全球化的东风,富士康迅速崛起为世界500强中的一员。究其成功的内因,科学管理理念的应用和军事化管理功不可没。富士康应用"快速反应"著称的流水线,通过现代的军事化管理,有助于提高劳动生产力,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

科学管理原理的根本目的是谋求最高生产率,而作业标准化、制度化是提高管理效能、谋求最高生产效率的关键。而我们今天的富士康就是这样一个把泰勒的科学管理运用得出神入化的典型,且科学管理原理在富士康运用有过之而无不及。泰勒的科学管理原理认为工作分析应将工作分解为最简单的各个基本动作,即工作就是由一连串个别动作的组合。应该肯

定,把工作分解并研究最佳方式会提高工作绩效,但是忽视人的情感、意志和个性就容易使企业与员工之间产生矛盾和冲突,人力资源区别于其他生产资源是因为人具有能动性、具有整合、平衡和控制等能力,应该着眼于发挥人的特质,通过工作的整合和重组有效发挥运用人力资源。有分解也应该有组合,不能顾此失彼。

富士康是科学管理的实践者,但是只注重效率部分,忽视了泰勒提倡的劳资双方的最高利益一致。员工"无休止"的工作,获得的却是最低工资。企业和员工之间不是真诚的合作,追求共同发展而是关系紧张,员工流失率高。富士康如果不能看清科学管理的优点、盲点,就无法真正受惠于科学管理的真知灼见。

一般行政管理理论的背后有两个杰出的理论家,他们是亨利.法约尔和马克斯.韦伯。管理的职能理论就是法约尔的贡献,此外,和行政管理的14条原则是一个参考的框架,许多当今的管理概念都从这里引申出来。韦伯的官僚行政组织理论对组织设计、劳动分工有许多指导意义,但是妨碍了员工的创造力和组织快速响应日益增长的动态环境的能力的发展。

富士康组织结构是像军队一样严格的层级制,但是企业与员工只是商业利益关系,并不是像军人一样无条件服从组织。严格的层级制可能带来的负面效应就是沟通障碍,容易造成传导变形和疏导缺位。更何况生产线上的工人大多是80后、90后,他们是强调个性的一代,他们淡化权威和权力,厌恶规则,更加注重追求个人兴趣目标和价值实现。

古典(或传统)管理在机械化不发达,手工操作为主的时代,大幅度提高了工人生产率和管理效率,为社会进步和提高国家的生活水平作出了巨大贡献。到今天,依然具有深刻的现实作用,适用于劳动密集型的制造企业。我们既要坚持古典管理的基本见解,也要结合当代特征超越其传统的方式,看清古典管理理论的盲点,继续将古典管理理论作用于企业实践中。

2.2 现代管理理论

以梅奥为代表的现代管理理论原则包括管理科学外同时还有人际关系、行为科学。相比较而言,传统管理理论着重强调管理的科学性、合理性和纪律性,而未给管理中人的因素和作用以足够重视。传统管理只把工人看作"经济人",而现代管理更注重把工人当作"社会人"。梅奥的霍桑研究最重要的结论是:行为和情绪是密切相关的;在产量方面,金钱因素比群体标准、情绪和安全感的作用小。

而案例中的富士康,作为劳动密集型的制造企业,它显然是很好地运用了传统管理中管理科学的理论,使工人象机器一样高效运转。可是它忽略了现代管理的另外两个支柱:人际关系和行为科学,忽视了员工的心理和情感因素。也就是说在当今现代社会富士康的管理却还停留在传统管理的时代。西方企业的发展历史和管理经验已经告诉我们,只注重管理的科学性、把工人当作机器看待而忽视人的情感心理因素是行不通的。

富士康一类的企业靠规模经济,积累微薄的利益,通过量的提升达到总利润额的提高。在这种前提下,公司精准地利用了标准化原理,工作定额,严格管理,计件工资。以标准的半军事化管理来控制数量庞大的工人。但恰恰忽略了核心思想:人性化管理。在富士康的管理思想中,员工只是精密化生产中的一个环节。在强势雇主面前,员工的休息,个人尊严一律不值一提。从而造成员工工作过于繁重,精神压力巨大,没有成就感和满足感。10年的12跳用血淋淋的数字向社会揭开了这一巨大的精神问题。在此事件之后,富士康也通过提高薪金,设定"138激励机制"试图达到稳定员工的目的。但是这样做其实并没有发现问题根源。首先他们忽略了新生代工人的需求变化。富士康的员工群巨大,很大一部分是80,90后的新生代农民工,他们区别于父辈的最大标志在于除了养家糊口,他们更追求精神上的满足。人际交往,娱乐,工作上的自我肯定以及一份工作的提升空间。很多富士康员工表明,在富士康,会"混"很重要。只要对上搞好关系就能提升,而能力则在其次。这让底层员工没有上升的期望,而中层管理也忽视与基层的交流沟通。盖洛普民意测验发现,影响雇员生产率和忠诚度最重要的因素不是薪金,奖金或者工作环境,而是雇员与他们直接上司之间关系

的质量。富士康的管理模式恰恰最大的弊病在此。这样的管理氛围让员工普遍觉得工作没有尊严,缺乏提升,伴之工作强度过大,只能催化本来就紧张的各种劳资问题。

霍桑实验表明,人不是经济人,而是社会人,不是孤立的、只知挣钱的个人,而是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的群体成员,个人的物质利益在调动工作积极性上只具有次要的意义,群体间良好的人际关系才是调动工作积极性的决定性因素。

反观富士康,富士康的薪水结构是鼓励加班的。这造成了员工除了加班之外没有社区生活,彼此之间没有情感上的交流。钟表一样的生活,反过来压缩着他们社交的私人时间。"老乡会"、"同学会"这样的"非正式组织"在富士康几乎是没有的。一旦工作上、生活上有了压力,便没有任何人可以倾诉和分担。同车间的普工之间平时都很少打交道,更谈不上彼此熟悉。而普工与主管之间,除了工作上的来往,彼此之间也不多交流。富士康内部的层次划分非常明显,每个不同层次的员工,其工作性质及生活圈子都截然不同。员工不是作为一个孤立的个体而存在,而是生活在集体中的一员,他们的行为很大程度上是受到集体中其他个体的影响。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富士康员工总是选择"跳楼"这种极端的方式而不是其它,一旦有第一个人跳楼,第二个人就会效仿,再接下来越来越多的人就会从众,就是因为后来者的行为受到了前面跳楼者的影响。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工人是被机器挟持的,进而变成了机器。如果没有一个合适的机制让这种问题得到一个舒缓,把自己从一个机器人、经济人、一个赚钱工具变回一个社会人,就会有心理、生理等各方面问题出现,就会发生极端事件。

2.3 权变管理

权变管理是指管理要根据组织的内、外部条件的变化情况作相应的调整,即管理无定式,应因地、因时、因人而宜。没有永恒不变的管理模式,只有变才是永恒不变的主题。

以富士康为例,富士康的管理文化代表了一个时代,是一个工厂文化主导的时代,而且它在那个时代非常成功、非常重要。工厂很大程度上就是适合军队化管理的。这种模式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非常适合进城的农民工。因为这些农民工不懂如何自律,军队化管理可以使他们迅速懂得纪律。可能这在某种程度上是富士康文化的一个成功点。那么现在是否还是这种军队文化在企业管理中占主导的时代?情况已经发生变化了。富士康员工当中80、90后已经占到了85%。那么我们就要想这样一个问题:这种军队文化可能还适合工厂管理,但已不适合80、90后了。

这种军事化管理方法在初时(企业高速扩张)的阶段是合适的,但是当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程度,市场饱和、出现瓶颈的时候,这种方法就不再适用了。这个时候需要的是专家和天才员工,能够带领企业转型、创造需求、寻找新的业务增长点的特殊人才。

从时代氛围来说,这种在过去屡试不爽的准军事化的管理,就需要转向在当今强调以人为本、人性自由、科技创新的时代,需要有创造性的人才出现。那么过去这种管理方法就过时了。

从领域来说,这种管理哲学在资源、劳动密集型企业是成功的,可是在技术、创意型企业就不适合。

从地域来说,这种方法在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的亚洲国家可以适用,可是在倡导人性自由的欧美国家就不适用。所以管理也要与时与地俱进,不能一成不变。按照郭台铭的逻辑,象比尔盖茨、乔布斯、扎克伯格这些人很可能他的企业根本不会选用,更不可能培养出现。三富士康事件的产业链研究--做正确的事

好的管理模式可以为富士康带来效率和员工满意度,但是准确定位却为富士康指明了方向和未来,富士康在不断完善管理模式的同时,需要思考"正确的道路在哪里"?从富士康案例我们看到了中国制造业的困境,从设计、生产到销售的全球价值链中,我们处在产业链的最低端,充当加工组装和制造的角色。正如郎咸平在《产业链阴谋--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一

书中所指出的,"我们制造业的问题不是我们不勤劳,不是我们不努力,而是一开始就定位在整个产业链结构中最没有价值的那部分"。我们是制造大国,却不是制造强国,这就好比一个虚胖的人被认为是大力士一般。那么在整个国际产业链分工中,我们应如何应对成本优势的削弱、出口的依赖和分工中的不平衡,寻求正确的道路。

3.1 廉价劳动力的比较优势逐渐削弱

中国目前工资的增长趋势平均5年要增长1 倍,企业的用人成本逐年增加,另外,人民币汇率上升预期这些因素都大大削弱低成本的优势。未来富士康或者国内的制造业失去低成本优势后,他们还有其他赖以生存的竞争力吗?况且这种低成本优势是以降低人力成本换取微薄利润,是不可持续的,涉及到劳动法、企业社会责任感、员工的流动性等问题

3.2 出口导向型的代工制造模式遭遇危机

金融海啸以来,全球经济陷入不景气,出口导向型的代工制造模式遭遇危机。在富士康的大客户中,除了苹果的一枝独秀,其他3C企业的销售额都处在下降轨道。其他出口导向型的制造企业日子更是惨淡,尤其是中小企业。订单的减少逼迫代工企业裁人,劳资关系也由此紧张,代工企业对有话语权的跨国企业过分依赖,就像一个没有独立人格的人谈什么发展,只能顾着眼前的生存。

3.3 国际产业链分工中的不平衡

我们浪费资源、破坏环境、剥削农民工,最终组装代工的成本仅占到产品销售价格的1%左右,这是代工企业的悲哀。这些跨国公司不断加大产业价值链两端环节,分别是产品设计与开发和市场销售与服务,这些环节正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之所在。而代工企业只扮演利润最少的组装角色,处于全球价值链的末端。

四对策探讨

4.1 产业转型

转型是大势所需,富士康也好,其他国内制造业也罢,都不得不走上转型之路。根据迈克尔波特的产业价值链理论,企业的竞争优势来源于其在产业价值链的定位和转型、与上下游企业价值链的相互关系及产业结构的优化和调整。其实代工模式的第一天起,就应该两只脚走路,一边专注代工,一边运营自主品牌或者向上下游领域探索。富士康在下游零售领域进行布局是非常被动的,失去了最好的时机,所以之前入主赛博数码广场失败告终,但是这种探索是必要的,现在正在合作经营万得城品牌是值得赞赏的。除了向下游延伸,在上游加大自主创新力度、提高研发和设计能力也是一种探索。

4.2 建立合作战略关系

除此之外,结盟是不错的选择之一,确切的说是建立合作战略,以达到资源共享,协同成长与提升的双赢效果。其实,战略管理的本质是提高组织实现其目标的能力,并非一定要战胜对手,在组织之间具有资源互补或相互促进的条件时,合作往往比竞争更有利。苹果的霸权正是建立在代工企业之间激烈的竞争,无序的竞争基础上,如果代工企业与一切可以结盟的企业建立合作战略,供应商、零售商以及一切可以建立合作战略的上下游企业,整合各种资源并逐渐掌握话语权。

4.3 人本管理

富士康看似高效率的管理方式,均是建立在以生产效率为导向,视员工为工具和成本的管理方式。马斯洛夫的需求层次理论表明,员工不仅仅关注工资,还有企业文化、工作条件、社会交往、自我实现。然而,在富士康,上班时间员工不可以说话,下班不许谈工作的事,任何比自己职位高的人都可以谩骂你,把员工当做实现利润的工具。殊不知,人类社会已经从经验管理、科学管理步入人本管理的阶段。企业必须重视人的积极能动性,发挥员工的创造性,才能最终实现企业目标和员工个人目标,不能仅仅为了实现企业目标而忽视员工目标。企业发展依赖于员工,特别是高素质人才。个人发展必须以企业为依托,离开企业及其工作,

无所谓个人发展。必须坚持个人与企业共同命运、共发展、双赢的原则。

4.4 实行本地化管理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的加强和跨国经营的蓬勃发展,文化冲突现象频发。富士康管理者应当意识到大陆员工和台湾员工双方文化的差异,考虑双方对对方文化的反应,积极避免文化冲突。尤其富士康高管多是台湾人,而且推行的"138"激励政策也是针对台湾人。这样极易造成内地核心员工的流失,增大招聘费用和培训成本。而实行管理人员本地化策略,不仅可以降低用工成本、减少核心员工的流失,而且本地的管理人员更加了解本地的市场情况,也是开拓大陆市场的一个重要策略。实施管理人员本地化还有助于本地员工的晋升和发展,有助于稳定的员工队伍。

五结论

世界在变,时代在变,人的思想在变,管理也要与时俱进。劳动者已经更新换代,管理文化也该更新换代了。富士康采用的传统管理模式过去曾经取得巨大成功,现在已经到了必须作出改变的时候。富士康的发展模式也需要变,过去引以为傲的低成本之路现在也越走越窄。始终处在产业链下游是不可能长期繁荣的。事实上富士康已经在改变,郭台铭以前一直以强硬、铁腕著称。如今的郭台铭比以前亲民了很多,不再实行独裁专制,更多的是倾听民意和呼声,更多地深入最基层员工。此外如大幅提高工人工资、改善生活条件、增加更多娱乐设施、提供心理辅导服务等等。这些都说明管理者意识到了人际关系和行为科学的重要性。员工除了工资收入,更需要一些生活和心理上的关怀,让他们有一种踏实的企业归属感。

总之,富士康员工自杀频发的事件是多重因素所导致的后果。我们应该从不同的角度给予分析,不能只看到表层,却忽略隐含的根本原因。管理不仅是对物质生产力的管理,更重要的是对有思想、有感情的人的管理。人的价值是无法估量的,是社会上最宝贵的资源,是生产力中最耀眼的明珠。只有切实树立"重视人、尊重人和理解人"的管理思维模式,企业的发展才可能有美好灿烂的未来。

第2 页共8 页

富士康案例分析

富士康管理的突出特点 富士康的管理具有军事化(层级制)及泰勒制的特点。 1 严格的层级制度,强调对组织规则的遵守 层级制度公式:“三高一低”的运营战略+人海战术+准军事化或军事化管理 =低成本高效率=全球代工大王 他们“独裁为公,长官第一”,强调纪律性和员工的高度服从。 严格的层级制度既有优点也有缺点 优点:权力关系清晰,有利于领导和指挥;责任明确,细化分工,操作标准化,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管理目标一致性强,便于对部门与个人的考核;执行力强,有利于推行决策。缺点:过分强调长官意志,决策过于依赖长官个人的能力;容易让集体中的个人产生疏离感和巨大压力,造成人与人之间的冷漠;微观管理欠缺,即决策者本人没有足够时间用于细节观察;沟通能力不足,不能以人为本地解决问题;在现实生产中,基层员工往往比领导者掌握更多的信息,却缺少足够的话语权。 2 沿用泰勒制模式,即作业标准化、规范化,可以提高生产效率 其标准化管理表现在: 生产时间:实行“黑白两班倒”,白班工人的工作时间是8:00-20:00,夜班工人相反 产量指标:以秒来计算工人完成每道工序的时间,并以此安排工人的生产量 人力资源结构:呈金字塔状,居于“塔尖”的高管层制定战略,中层负责分配和监督,底层员工面临的则是高度分解的、专业化的、重复性很强的高强度劳动任务 泰勒制模式的特点: 1.劳动方法标准化。通过分析找出最合理的方式方法,剔除多余和不合理的动作; 2. 制定出完成每个标准动作所需要的标准时间,作为定额管理和支付工资的依据; 3. 实行有差别的计件工资; 4. 严格挑选工人; 5. 通过考察,明确职责分工。 优点:便于科学管理,提高生产效率。 缺点:缺乏管理伦理。“泰勒制”仅解决了个别具体工作的作业效率问题,而没有解决企业作为一个整体如何经营和管理的问题。 富士康通过多年的实践,理解到企业信息化实质是:通过对先进的管理思想的消化,学习参照最佳行业实践,梳理、优化、再造业务流程,并应用IT技术,规范、集成、共享信息,从而达到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提升客户满意度和企业运作管理水平的目的。富士康成功的经验,为离散集成类企业树立了榜样。在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中,既要学习先进经验,又需要量身定制,解决好通性和个性的关系。 富士康信息化建设紧紧围绕创优秀的电子产品这个目标。如果不能创优秀的电子产品,不具备国际化的竞争力,信息化工程也就失去了方向,失去了意义。富士康的信息化发展战略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使工业化与信息化互为依托,融为一体,整体推进。公司大力发展企业信息化管理,每年投入巨资进行全公司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逐步实现了以生产为中心的生产控制信息系统,以财务为中心的企业资源管理系统,目前正在积极推进ERP/SAP系统,公司实施重点工程有决策支持系统EDSS、成本管理系统以及基于知识管理的WebOA系统。

关于富士康跳楼事件原因的分析

关于富士康跳楼事件原因的分析富士康科技集团创立于1974年,是专业从事电脑、通讯、消费电子、数位内容、汽车零组件、通路等6C产业的高新科技企业。凭借扎根科技、专业制造和前瞻决策,自1974年在台湾肇基,特别是1988年在深圳地区建厂以来,富士康迅速发展壮大,拥有60余万员工及全球顶尖IT客户群,为全球最大的电子产业专业制造商。 自2010年1月23日富士康员工第一跳起至2010年11月5日,富士康已发生14起跳楼事件,引起社会各界乃至全球的关注。2011年7月18日凌晨3时,又有一名员工跳楼,年仅21岁。引人深思。富士康定义企业的目标是什么?又是如何对待员工的? 管理者是整个组织的核心和灵魂,管理者的工作是否有效,最终决定着组织目标能否实现。富士康的迅速发展壮大使我们看到了企业的经营战略与目标的重要性。 管理者通过制定一系列的计划,战略。组织人员,分工明确,提高效率,加强领导,有效控制,从而实现目标的最大值。富士康凭借着6大产品策略:速度、品质、工程服务、弹性、成本、客户附加价值。使其在市场上的份额越来越大。富士康在管理者的领导下,多年来致力于提供全球最具竞争力的“全方位成本优势”给全球3C产业的领导品牌厂商。这里,我们看到了富士康定义企业目标准确性。值得我们学习。 但令人尴尬的是,数月来接二连三的员工“跳楼”死亡或重伤事

件。使人把目光从定义企业目标转移到如何对待员工的问题上。 制造业企业的管理模式基本上是准军事化或军事化管理,有非常严格的层级制度,强调纪律性和员工的高度服从。富士康的经验表明它的管理是能够带来效率的。其他企业理论上可以向它学习。但是,在员工构成不断变化的今天,这种管理模式遭遇了挑战。很重要的原因是员工的诉求与企业的管理产生了矛盾。这个矛盾现在表现为一个企业与一个阶层的矛盾。 “一个企业”自然是指富士康,“一个阶层”则是富士康生产线上的数十万名普通工人。军人出身的郭台铭管理者,对富士康一直实行高压的军事化管理。然而,富士康生产线的普通员工75%以上是“80后”,甚至是年龄更小的“90后”。而这样的员工主体对富士康过于强调军事化和执行效率的管理模式提出了重大“挑战”。已经发生的重大死伤事件中,刘兵21岁,孙丹勇25岁,郑鑫崧23岁,马向前19岁,李姓员工20多岁,刘姓湖南娄底员工23岁…… 显然,80后、90后的员工们对此相当抵触,对领导的行为也有不同的解读。比如说,新生代员工将自身与企业的关系看作纯粹的雇佣关系,注重工作是否能够实现自我价值,而不愿意为了企业目标牺牲自身的利益。华为的“床垫文化”、富士康的“半军事化管理”问题频出,其实就是忽略了员工个体的需求和个性。 企业的发展需要员工的支持。管理者应懂得,员工决不仅是一种工具,其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将对企业生存发展产生巨大的作用。所以,富士康应正确对待处理员工的关系,在实行军事化管理的前提

富士康案例分析报告

富士康案例分析报告1 目录 一、案例背景介绍.......................................................................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企业现状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问题诊断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备选方案考虑.......................................................................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五、方案决策选择.......................................................................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案例背景介绍 (一)关于富士康 富士康在台湾地区被称为鸿海集团,创立于1974年,是专业从事电脑、通讯、消费电子、数位内容、汽车零组件、通路等6C产业的高新科技企业。1988年投资中国大陆,专业生产6C 产品及半导体设备的高新科技集团,也是全球第一大代工厂商,在国内华南、华东、华北等地创建了八大主力科技工业园区。多年来致力于提供全球最具竞争力的“全方位成本优势”给全球3C产业的领导品牌厂商,“全方位成本优势”包括全球最优化的

速度、质量、工程服务、弹性、成本及客户附加值。 (二)关于OEM OEM生产,即代工生产,也称为定点生产,俗称代工,基本含义为品牌生产者不直接生产产品,而是利用自己掌握的关键的核心技术负责设计和开发新产品,控制销售渠道,具体的加工任务通过合同订购的方式委托同类产品的其他厂家生产。之后将所订产品低价买断,并直接贴上自己的品牌商标。OEM是全球经济一体化产业分工日趋细化的产物,它能为企业把精力和财力放在创新能力方面的投入,尽可能地减少在固定资产方面的投入。 中国OEM工厂的市场绝大部分在海外,随着劳动力成本优势的下降、行业生产规模的扩大,这类企业都普遍面临利润率下降、发展速度减缓等问题。这类企业在思考和尝试战略发展时,也潜伏着几个亟待引起高度重视的不良症状。规模扩张并没能提高在产业链里的地位,而且还会造成对市场环节的进一步依赖,地位可能会更加被动。加工出口型企业长期依靠劳动力价格优势,不重视高效的生产组织、物流系统改善以及工艺创新等能力的培养,劳动力价格是企业成功的要素,也反过来成为企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出口导向型企业长期采用出口代理,荒废了自身的市场功能,而市场功能的形成更是需要很长的时间。另外还面临着反倾销及品牌缺失的困扰。 (三)关于N连跳 正是OEM生产方式的弊端,对企业的管理能力、成本控制能力要求极高。富士康素以管理严格著称,管理风格几乎不近人

富士康公司连续发生员工自杀事件的原因分析

从企业文化角度分析富士康连续员工自杀的原因 内容提要:对深圳富士康2010年一月到六月发生的连续12起员工跳楼自杀事件,震撼了全中国。富士康公司已经成为了媒体、网民们关注、热议的焦点。引发了社会对现代员工工作环境的焦虑,也引发了对现代企业文化变革的争论。本文通过对深圳富士康员工工作环境,员工待遇,员工生活状态等进行了解,从企业文化对员工的影响角度分析员工自杀原因。 关键词:富士康企业文化员工自杀原因 一、问题提出 进入2010年以来,因频发“员工跳楼事件”,富士康公司已经成为了媒体、网民们关注、热议的焦点。频发的员工跳楼事件已经不单单是企业的自身问题,而已经上升到社会问题。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十分快速,成为“世界工厂”,“超级制造大国”。然而这个名号并不只有荣耀,荣耀的背后更是有许多的辛酸,廉价的劳动力,高污染,高消耗。中国企业的文化转型也是出乎人们意料的,然而经济与文化的共进并非可以用齿轮来组合,机械的动力代替不了人的动力,强调快速工业化,企业中的人便失去了平衡,企业发展的环境便会在繁荣的金字塔里,从内部坍塌,成为繁荣的悲剧。特别是在金融危机后时代,中国企业的企业文化现状如何,应如何进行企业文化的转型更好的适应经济发展,顺应全球经济一体化。本文从企业文化角度分析富士康跳楼事件的原因,分析中国企业员工的现状,并提出相关的建议和意见。 二、富士康企业文化现状分析 1.森严的文化。富士康实施的是所谓“铁腕统治”,企业内部等级森严,上级对下级动辄斥骂。富士康现在的工人以80后为主。他们通常在城市长大,甚至就在城市出生,他们见多识广,也更具个性,对于家长式的整齐划一的管理方式、对厂区军事化的生活、对没有社会化接触的碎片化生活也更抵触。加上企业不信任员工,员工之间相互不信任。员工总是处于与陌生人合作的窘境,而管理者也总是在管理陌生的员工。这样的环境,当然会使员工总是处于高度的精神紧张,容易产生绝望情绪。 2.不尊重的文化。富士康内部管理是单向式准军事化管理制度,基层人员流动大,基

从富士康事件看员工健康管理.

最近,富士康连环跳事件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惨剧的发生令人悲痛不已,也引发了社会各界对富士康的口诛笔伐和对企业内部管理的反思,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便是对员工健康问题的讨论:如何将员工的健康纳入到企业的管理体系当中?如何避免类似的悲剧再次发生?对职场健康问题的探讨由来已久。早些年的时候,华为“过劳死”曾引起社会的强烈反响;在过去的几年中,青岛啤酒前总裁彭作义、汤臣集团创始人汤君年、爱立信中国前总裁杨迈、均瑶集团董事长王均瑶等人的英年早逝更是引发了人们对于职场健康的关注。然而几年过去了,中国企业员工的健康状况似乎并没有得到扭转,悲剧还在继续,只是健康问题从身体健康扩展到了心理健康。环境的变化推动着企业管理模式的创新,伴随着员工健康问题的日益凸显,一种新型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员工健康管理逐渐浮出水面,为人们所关注。一、员工健康管理:一种现代化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健康管理最早起源于美国。健康管理的兴起,主要是缘于医疗成本的上升、商业保险的发展及医疗健康的进步。美国传统的医疗卫生系统是一个以诊断与治疗为主体的系统,20%的最不健康的人群占用了80%的医疗卫生资源,而另外80%的人群中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最不健康或患病的个体。如果只关注患病人群,忽视非患病人群中健康风险因素的影响,患病人群势必不断扩大,从而使得医疗卫生支出不堪重负,因此对非患病人群的健康进行管理势在必行。健康管理是对个体和人群的健康风险进行全面控制的过程,是旨在提高社会健康意识、改善健康行为、提高个体生活质量的有计划、有组织的系统。员工健康管理则是一项企业管理行为,它是通过企业自身或借助第三方的力量,应用现代医疗和信息技术从生理、心理角度对企业员工的健康状况进行跟踪、评估,系统维护企业员工的身心健康,降低医疗成本支出,提高企业整体生产效率的行为。员工健康管理是一种现代化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它是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从对“物”的管理转向对“人”的管理的反映。人力资源管理经历了从以“商品人”理论为核心的雇佣管理模式到以“知识人”理论为核心的人力资本运营模式的变迁。在这种演进的过程中,人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人的个性化需求不断得到满足,人力资本逐渐成为企业最为重要的资本。而员工健康管理实际上体现了企业对员工的人文关怀,体现了对人的尊重和对人力资本的重视,这种管理模式迎合了现代企业管理的需求,具有相当的现实意义。二、为何进行员

从管理学角度浅谈富士康事件

从管理学角度浅谈富士康事件 案例分析报告 摘要:2010年以来频频发生在富士康的跳楼事件把富士康推向了风口浪尖,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在内外交困的竞争环境下,富士康的管理模式、产业链定位都值得我们深思,尤其是将来我们作为管理者,我们如何设计完善的企业管理制度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和多元的员工需求。 关键词:军事化管理、科学管理、人际关系、行为科学、产业链、权变管理 目录 一背景 2 二富士康事件的管理学分析--正确的做事 2 2.1 古典管理理论 2 2.2 现代管理理论 3 2.3 权变管理 4 三富士康事件的产业链研究--做正确的事 5 3.1 廉价劳动力的比较优势逐渐削弱 6 3.2 出口导向型的代工制造模式遭遇危机 6 3.3 国际产业链分工中的不平衡 6 四对策探讨 6 4.1 产业转型 6 4.2 建立合作战略关系7 4.3 人本管理7 4.4 实行本地化管理7 五结论7 一背景 富士康是中国这个"世界工厂"的杰出企业代表,一系列数据令人眩目。它在大陆的员工总数达120万,2011年其进出口总额达2147亿美元,占中国进出口总额近6%,为中国的出口导向型经济战略作出了非凡贡献。但是自2010年以来的N连跳,使其一直成为大众关注的焦点,处在舆论风暴的漩涡中心。原因是富士康的规模如此之大,员工如此之多,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如此之深,使它的一举一动都倍受关注。其发展与管理模式在中国企业中极具代表性和典型性,富士康员工的困境也代表了中国整个产业工人的困境。其实富士康并不比其它企业更坏,只是其它企业没有被关注而已,富士康发生的一切正是整个中国制造企业的一个缩影。 今天,我们结合管理理论的发展角度来分析案例中富士康所发生的风风雨雨。 二富士康事件的管理学分析--正确的做事 2.1 古典管理理论 乘着经济全球化的东风,富士康迅速崛起为世界500强中的一员。究其成功的内因,科学管理理念的应用和军事化管理功不可没。富士康应用"快速反应"著称的流水线,通过现代的军事化管理,有助于提高劳动生产力,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 科学管理原理的根本目的是谋求最高生产率,而作业标准化、制度化是提高管理效能、谋求最高生产效率的关键。而我们今天的富士康就是这样一个把泰勒的科学管理运用得出神入化的典型,且科学管理原理在富士康运用有过之而无不及。泰勒的科学管理原理认为工作分析应将工作分解为最简单的各个基本动作,即工作就是由一连串个别动作的组合。应该肯

富士康案例分析报告

目录 一、案例背景介绍.......................................................................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企业现状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问题诊断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备选方案考虑.......................................................................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五、方案决策选择.......................................................................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案例背景介绍 (一)关于富士康 富士康在台湾地区被称为鸿海集团,创立于1974年,是专业从事电脑、通讯、消费电子、数位内容、汽车零组件、通路等6C产业的高新科技企业。1988年投资中国大陆,专业生产6C产品及半导体设备的高新科技集团,也是全球第一大代工厂商,在国内华南、华东、华北等地创建了八大主力科技工业园区。多年来致力于提供全球最具竞争力的“全方位成本优势”给全球3C产业的领导品牌厂商,“全方位成本优势”包括全球最优化的速度、质量、工程服务、弹性、成本及客户附加值。 (二)关于OEM OEM生产,即代工生产,也称为定点生产,俗称代工,基本含义为品牌生产者不直接生产产品,而是利用自己掌握的关键的核心技术负责设计和开发新产品,控制销售渠道,具体的加工任务通过合同订购的方式委托同类产品的其他厂家生产。之后将所订产品低价买断,并直接贴上自己的品牌商标。OEM是全球经济一体化产业分工日趋细化的

从富士康员工跳楼事件看企业劳动关系

从富士康员工跳楼事件看企业劳动关系 一、富士康跳楼事件回放 具体事件 二、劳动关系以及劳动关系管理简述 (一)劳动关系定义以及特点 所谓劳动关系,是指在劳动力和生产资料分别归属于不同所有人的情况下,劳动力所有者按生产资料所有者的指示工作,生产资料所有者向劳动力所有者支付工资,从而形成的社会关系。 从以上定义可以看出,劳动关系具有以下特点: 1、劳动关系只是与劳动现象相关的社会关系之一。与劳动相关的社会关系,还有加工承揽、客货运送等由一方向另一方交付一定劳动成果,而对方给付相应报酬的社会经济关系。而劳动关系是一种由一方按另一方的指示进行劳动,无论劳动成果如何对方均应给付相应报酬的社会经济关系。 2、劳动关系是雇用关系的一种。所谓雇用关系,就是一方于一定或不定之期限内为另一方进行劳动,无论劳动成果如何,对方均给付相应报酬的社会经济关系。 我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官方网站对劳动关系从广义和狭义两个角度分别 下了定义,所谓广义的劳动关系即为雇用关系,而所谓狭义的劳动关系即为真正意义上的劳动关系。 3、社会保障关系、劳动行政管理关系并非劳动关系。劳动关系的主体是劳动力的所有者和生产资料的所有者。社会保障关系、劳动行政管理关系的主体中却还包括政府,因而不是劳动关系,只是与劳动关系密切相关的其他社会关系。劳动关系经过法律调整便形成劳动法律关系;而社会保障关系和劳动行政管理关系经过法律调整便分别形成特定的行政法律关系。对于社会保险法律关系和劳动行政管理法律关系而言,劳动法律关系只是它们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得以产生的基本法律事实。 (二)劳动关系的表现形式 1.劳动关系的主要表现形式

(1)合作 合作是指在就业组织中,双方共同生产产品和服务,并在很大程度上遵守一套既定制度和规则的行为。这些制度和规则是经过双方协商一致,以正式的集体协议或劳动合同的形式,甚至是一种非正式的心理契约形式,规定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2)冲突 对员工及工会来说,冲突的形式主要有罢工、旷工、怠工、抵制等。对用人方来说,冲突形式有关闭工厂,惩处或解雇不服从领导的员工等。 2.企业劳动关系管理制度框架 (1)企业劳动关系管理制度的特点 ①企业劳动关系管理的六种劳动关系调节形式。 一是通过劳动法律法规对劳动关系的调节; 二是劳动合同规范的调节; 三是集体合同规范的调节; 四是员工代表大会的调节; 五是企业内部劳动管理规则的调节; 六是劳动争议处理制度的调节。 (2)劳动关系管理制度的特点: 1.制定主体的特定性。劳动关系管理制度以企业为制定的主体,以企业公开、正式的行政文件为表现形式,只在本企业范围内适用。 2.企业和劳动者共同的行为规范。劳动关系管理制度市规范在劳动过程中的企业和劳动者之间以及劳动者相互之间的关系。劳动关系管理制度所调整的行为是作为劳动过程组成部分的用工行为和劳动行为,既约束全体劳动者,又约束企业行政各职能部门和企业的各组成部分。 3.企业经营权与员工民主管理权相结合的产物。劳动关系管理制度的制定和实施是以规范化、制度化的方法协调劳动关系,对劳动过程进行组织和管理的行为,是企业以经营权为基础决定的、行使用工权的形式和手段。制定劳动关系管理制度必须保证企业员工的参与。企业员工既有权参与相关制度的制定,又有权对制度的实施进行监督。

富士康案例分析(有效管理者和成功管理者)

富士康案例分析报告提纲 1富士康案例背景 1.1辉煌的历史 1.2危机的到来 2理论依据 2.1管理者在组织行为学中的分类 2.2何谓有效管理者 2.3何谓成功管理者 2.4管理者在企业中的活动分类 2.5有效管理者和成功管理者的差异 3富士康的案例分析 3.1富士康管理者的传统管理方面的有效和缺失 3.2富士康管理者的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有效和缺失 3.3富士康管理者的日常沟通方面的有效和缺失 3.4富士康管理者的社交活动方面的有效和缺失 4案例启示 5富士康管理问题的对策 5.1改变目前单纯的出口导向型代工制造模式 5.2借鉴佳能细胞式生产方式 5.3改革人力资源管理

——富士康案例分析报告 一、富士康案例背景简介: 1.辉煌的历史 叱咤风云的富士康科技集团自1988年在深圳投资建厂以来,在中国大陆的规模迅速扩大,曾经连续八年入选美国《商业周刊》发布的全球信息技术公司100大排行榜;在2001年起一直稳居台湾最大民营制造商;自2002年起,连续三年蝉联中国大陆企业出口200强第一名;2003年度跻身为中国工业企业三强;2005年跻身全球500强;2008年其出口总额达556亿美元,占中国内地出口总额的3.9%,并连续7年雄居内地出口200强榜首。目前富士康集团在全球拥有90万名员工,其中大陆雇员约82万人,在深圳有45万人。其产品几乎网罗了全部高科技电子消费制品,像苹果公司的iPod, iPhone, SONY公司的PS3, 英特尔公司的晶片等。其业务网络遍布全球各地的主流高科技产品市场,成为不可一世的代工业霸主。 2.危机的到来 然而,从2010年开始,富士康集团传来了一系列负面新闻。不到半年的时间里,这家号称“全球最大代工工厂”的企业连续发生了13起自杀事件,震惊全球。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引来了社会各界的口诛笔伐,同时也激发了全社会对富士康企业的广泛研究及其管理的深度剖析。 为什么这13个生命会选择自杀? 谁让富士康陷入了困境? 富士康的管理体制到底合不合理? 富士康的管理者出现了什么问题? 富士康该怎么办? 我们小组将从企业管理者的有效管理和成功管理的角度,通过对富士康事件的分析找到以上问题的答案。

富士康连跳事件分析

富士康连跳事件分析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富士康是一家怎么样的企业。 富士康科技集团是专业从事电脑、通讯、消费电子、数位内容、汽车零组件、通路等6C产业的高新科技企业。凭借扎根科技、专业制造和前瞻决策,自1974年在台湾肇基,特别是1988年在深圳地区建厂以来,富士康迅速发展壮大,拥有60余万员工及全球顶尖IT客户群,为全球最大的电子产业专业制造商。2008年富士康依然保持强劲发展、逆势成长,出口总额达556亿美元,占中国大陆出口总额的3.9%,连续7年雄居大陆出口200强榜首;跃居《财富》2009年全球企业500强第109位。 从以上数据我们可以看出富士康是一家规模庞大员工众多的国际级大企业,富士康之所以成为这样一家大企业依赖于它的商业模式或者说成是核心竞争力:速度,质量,工程服务,弹性,成本。说到成本,富士康是一家以制造为主的企业,可谓就是一个大型的“血汗”工厂,那么制造业的利润本就不高,企业要盈利就只能从控制成本的方向入手尽量降低成本。而控制成本只能从控制员工工资,增加额外工作时间也就是加班来取得效果。从这里我们已经可以依稀看见了跳楼事件的一些苗头。 我们再来看看富士康员工的构成,,首先它太大了,深圳一个厂区30多万人,深圳40多万人,但是一个大企业的优秀不在于大,而是它能不能变成小,让每一个车间或者怎么样的时候,人和人之间的距离更近。 现在富士康的员工群体构成主要是。社会上待业人群,以及一些大学刚毕业的学生。但是有一个共同点,目前的富士康员工群体的年龄普遍呈现年青化,大多都是80后90后,这一代人的经历人生积累抗压能力都比上一代差很多,对于这样高强度的工作,员工已经改变,然而富士康的管理制度体系却没有随之改变。年青的员工无法承受这样高强度长时间的工作,而心理的压力没有得到良好的发泄,日积月累最后导致悲剧的发生。可以说会发生这样的悲剧并不是偶然现象。而是在这个社会中在这样高压企业中所必然会发生的。 架在富士康公司十三个年轻人脖子上的刀子,不是公司里少了几名心理医生,而是社会转型期的集体焦虑,这家企业残酷的生存法则,以及社会文化配套措施的缺失,种种矛盾在这家典型的代工企业里滋生集聚,落到了一个个入世未深的青年工人头上。这些社会矛盾又没有及时而有效的化解,终于酿成了一个接一个跳楼的惨剧。对具体个案而言,心理医生和心理咨询师的出现,也许能给求助者一些关怀,甚至救人一命,但是,富士康集团公司此举,我以为只是治标,而没有治本。因为心理问题是由残酷的企业机制产生的。时至今日,我们还没有听到富士康老板出来说明事件的真相和应该承担的责任,以及决定采取什么应急措施来改变残酷的企业机制,制止此类恶性事件的蔓延和再度发生。据富士康内部员工爆料,富士康这个企业对他们这些普通员工一点也不尊重。在管理上根本没有所谓的任性话,那些低等级的管理者如“生产线线长”这些人经常的辱骂员工,有时甚至拳脚相向。然而公司高层却从来不闻不问。这些都只能说明富士康的管理从根本就就存在着很大缺陷。当跳楼事件发生后富士康也采取了一些看似有用的措施: 5月22日,由深圳市鹏程人力资源配置有限公司主办的深圳中高级人才招聘会传出消息:富士康集团公司以最高60万元年薪招聘心理医生和心理咨询师两名、辅导员50名。试问:心理医生或是咨询师就能制止连跳的继续发生吗?对具体个案而言,心理医生和心理咨询师的出现,也许能给求助者一些关怀,甚至救人一命,但是,富士康集团公司此举,我以为只是治标,而没有治本。因为心理问题是由残酷的企业机制产生的。只有从跟本上面改变企业的管理机制才是解决问题的途径。时至今日,我们还没有听到富士康老板出来说明事件的真相和应该承担的责任,以及决定采取什么应急措施来改变残酷的甚至是压榨式的企业机制,制止此类恶性事件的蔓延和再度发生。深圳当代社会观察研究所所长刘开明指出:“没有一个合适的机制让这种问题得到一个舒缓,把自己从一个机器人、一个赚钱工具变回一个人,那可就会有心理、生理等各方面问题出现,就会发生极端事件。”

管理作业——富士康案例分析

自杀—富士康不能承受之重 ——富士康科技集团制度分析 首先要说这是一个残忍的讨论,他们都是那么年轻,真正是花儿般的生命……对不起,希望我们的讨论不会打扰他们的安宁。 在以前的一年多里,15例自杀事件使富士康一直在新闻媒体的风口浪尖之上,许多人将富士康戏称为“赴死扛”。又是自杀,又是富士康,这样的评论背后带着对富士康的指责。客观而言,简单把自杀归因富士康有点武断。我们当然希望家属能够得到更多抚慰(包括经济上的),但理智与情感,必须分开。 富士康企业简介 富士康科技集团是台湾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在大陆投资兴办的专业研发生产精密电气连接器、精密线缆及组配、电脑机壳及准系统、电脑系统组装、无线通讯关键零组件及组装、光通讯元件、消费性电子、液晶显示设备、半导体设备、合金材料等产品的高新科技企业。 富士康生产结构 富士康所处的制造业的地位决定了对生产作业管理的重视,生产作业管理供应链环节的前提就是满足顾客未来需求预测,正是它的“三高一低”运营战略,即高交货速度、高品质、高柔韧性和低成本,实施人海战术24小时轮班、快速转换使之成为21世纪的代工霸业。处于产业链的下游,富士康的规模经济特点显著,缺乏自己的品牌独立性,只能依靠大量的低成本,而这就需要大批的劳动工人来实现。 在生产线上最普通的一道工序是贴胶纸:在主板上贴18张胶纸,两分钟内完成。每个工人每天要完成220块这样的主板,他们每天10个小时的时间,都是在这样简单而又重复的工作中度过的。每个工人每天都在重复着同样的动作。这些工人每天工作8个小时,每个月只能拿到900元的底薪,如果他们想赚取更多的钱,就不得不选择多加班,不得不选择放弃自己休闲娱乐的时间,进行简单而又重复的劳动。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富士康员工如此形容他们的生活:“干得比驴累,吃得比猪差,起得比鸡早,下班比小姐晚,装得比孙子乖,看上去比谁都好,五年后比谁都老。” 富士康管理模式—泰勒式 在工厂没有高科技,只有执行的纪律。格局是決定在开始你的心里怎么想。执行力的实施,在进去培训期间就得把自动化、效率化的生产管理发挥到极致,把生产成本降到最低。这种军事化管理、集权、霸气和对高度执行力的强调深刻的影响了员工的价值观。然而每月九百元人民币(133美元,不足美国工人日最低工资)的基本薪资在深圳这个高物价的、现代化的、超大城市是一个笑话。 富士康的组织结构类型是直线型组织结构,组织中的每一个人的职能就是向上级报告,

浅谈富士康企业文化

浅谈富士康企业文化 摘要 发生在今年的富士康员工“跳楼”事件,反映目前中国企业组织文化建设方面存在的缺陷。我认为,导致发生富士康现象的主要原因,是该公司冷漠的企业文化和传统落后的大工厂管理模式。随着新一代劳动者日益成为公司的劳动主力,新型的企业文化建设就必须适应这些新的变化,切实体现“以人为本”的核心价值观。 关键词:富士康现象,企业文化,以人为本 一、富士康现象的企业文化解析 当我们打开富士康官方网站,可以看到其企业文化的一些信息。如“我们的经营理念:爱心、信心、决心” 、“我们的文化特征:辛勤工作、负责任、有贡献就有所得”。但我认为,这些公示宣传的规章制度和其它具体表象物件一样,只不过是富士康公司组织文化的外在表现,并不是其深层的精神文化体现。而企业文化中的深层精神文化才是现代企业文化的核心,它往往是一个组织长期积累和沉淀的结果。真正的企业文化不是口号标语,也不是企业家的豪言壮语,它是关于人的文化,是被全体员工认同、践行并用以感召自我的精神追求。那么,富士康集团的深层企业文化是什么呢?正如有的学者指出的那样,富士康的企业文化在深层上讲是一种男性文化、刚性文化,或者说是一种军队文化,这种文化里的员工非常功利、实际,对眼前的工作效率非常看重。 单单抛开具体的时代背景来分析某一种企业文化,我们不能做出这种组织文化孰优孰劣的判断。我们只能说,只有符合时代潮流和管理对象特点的企业文化才能更好地促进企业的发展。 事实上,富士康的这种企业文化在其建设初期曾经十分有效,原因在于那时进富士康工作的员工大多来自农村,不熟悉、不适应步调统一且高度组织化的流水线生产,也不懂得如何自律,而军队化管理可以使他们迅速懂得纪律。对此,富士康采取苛刻的管理制度训练员工,使他们在短时期之内以几近相同的效率和质量在流水线上进行生产,这在建厂初期乃至在其后很长的一段时间里非常适合进城的农民工。可以说,初期的富士康文化是成功的。 然而,这种类似军事化的生活及管理方式却难以适应现代的企业管理。原因很简单,富士康的管理对象发生了变化,它的员工当中80后、90后员工的比例已经占到了80%~90%,这些第二代劳工与他们的父母辈相比,接受了更好的教育,少了些父辈的坚忍,无法像其父辈那样任劳任怨,却更具自我个性和个人意识。他们不再满足于致富后回到农村生活,而是渴望融入城市,享受现代文明。 当这些第二代员工进入富士康公司工作时,迎接他们的是极其单调的流水线作业、紧张的工作节奏,经常的加班加点,难以承受的工作压力,这些把他们变成了一个个缺少生活情趣的活机器。他们不知道这种工作要做多久,看不到尽头。过少的社会接触,冷漠的人际关系,稍微的工作疏忽而招致的严厉的惩处和责备,都容易使员工产生抑郁和绝望情绪。富士康公司没有及时认识和应对员工的这些

富士康跳楼事件的原因

富士康跳楼事件的原因 内部管理问题 以正常角度分析,主要原因有三: 其一,企业与员工之间的断裂。在富士康,企业和员工的关系很简单明了,企业过度追求利润,基层员工劳动强度极大,被训练成了一台台机器。员工加班很正常,国家法律规定每月上限36小时的加班,成了一纸空文。 其二,员工与员工之间的断裂。员工之间的关系比较淡漠,平时大家基本上没有交流,“住在一起就跟陌生人一样”。 其三,工会与企业、员工之间的断裂。《劳动监察条例》第七条明确规定,各级工会依法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对用人单位遵守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和规章的情况进行监督。《工会法》第六条则规定,工会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工会必须密切联系职工,听取和反映职工的意见和要求,关心职工的生活,帮助职工解决困难,全心全意为职工服务。但在富士康,工会显然未能发挥应有的效用。 其余所谓的幕后“真相”不得而知。也都没有得到正面证实,在此不做讨论。 富士康采取四措施防跳楼事件将在宿舍安防护网https://www.wendangku.net/doc/2e13953226.html, 2010年05月26日20:04 中国新闻网 郭台铭在深圳出席第三届海峡两岸心理暨社会学专家团调研座谈会,在会场当着社会专家学者、员工代表、媒体记者等千余人的面深深三鞠躬。中新社发陈文摄

中新社深圳5月26日电(陈文孔丽萍) 26日下午,富士康科技集团总裁郭台铭在深圳龙华厂区出席“第三届海峡两岸心理暨社会学专家团调研座谈会”并讲话。郭台铭说:我除了致歉还是致歉,除了痛心还是痛心;自杀是懦弱的行为。会上,郭台铭深深地三鞠躬致歉。 对于已经发生的11起跳楼事件,郭台铭表示,作为一个企业,对事件的发生是有责任的,即使这个责任是“无限责任”。富士康只是企业不是社会,没有社会的机制,也不能执行政府的功能,只能为员工搭建工作生活的平台,无法也没有责任干预员工生活的方方面面。他举例说:“我们有个员工,是个人感情出了问题。发现后,我们让她休息,还把她交给她妈妈,但是没过几天,她还是在妈妈的面前选择了自杀这条路。” 为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郭台铭表示,富士康计划采取四项措施:第一,计划在宿舍楼布置150万平米的安全防护网——“爱心网”,阻拦员工跳楼。虽然是笨办法,但也是一个办法。第二,把员工编制成50人为一组的“相亲相爱小组”,旨在让员工间互相关心,及时通报有隐性心理抑郁的员工,他们现在最怕的就是有隐性心理问题的员工。第三,训练70位心理医师进驻富士康,并培养1000名心理辅导师到一线主动关怀员工;第四,鉴于跳楼员工多为入职不满一年或半年的新员工,因此将对新进员工进行心理测验,对有心理问题的员工给予辅导和关怀。 郭台铭表示:“员工心理健康问题已经成为富士康目前工作计划上的第一位,能做的事情富士康都会尽量去做,管理上的任何缺失也一定会全力弥补;我们有信心把这个事情做好,但是不能说有百分之百的把握,即使你们现在把我扔下楼,我也不能说完全有把握。” 会上,郭台铭呼吁媒体在报道时要注意“维特效应”,不要过分渲染“什么是下一跳”,要多关注光明的一面,不要忽略富士康深圳45万员工的心理是健康的。(完) 富士康到底为什么频繁发生员工自杀呢?我们不外乎从社会层面和企业层面来寻找问题的答案。从社会层面来讲,中国的贫富差距越来越大,弱势群体越来越被边缘化,尤其是大量的二代农民工,一方面,高企的房价、微薄的收入、缺乏市民待遇等等,使他们难于融入城市,另一方面,由于从小生活在城市或者失去土地等多方面原因,又使得他们不愿返回农村或者不能返回农村,因此进退无路,面临巨大的生存压力。在这种压力下,难免有少数人产生极端行为,比如自杀和报复社会(如连续发生的残杀学生案)等。 但是,作为一家企业,我们对于社会层面或者宏观层面的东西是难以改变的,我们更多的应该反思我们企业的行为,应该反思为什么在同样的社会环境下,绝

富士康公司连续发生员工自杀事件的原因分析

从企业文化角度分析富士康连续员工自杀的原因内容提要:对深圳富士康2010年一月到六月发生的连续12起员工跳楼自杀事件,震撼了全中国。富士康公司已经成为了媒体、网民们关注、热议的焦点。引发了社会对现代员工工作环境的焦虑,也引发了对现代企业文化变革的争论。本文通过对深圳富士康员工工作环境,员工待遇,员工生活状态等进行了解,从企业文化对员工的影响角度分析员工自杀原因。 关键词:富士康企业文化员工自杀原因 一、问题提出 进入2010年以来,因频发“员工跳楼事件”,富士康公司已经成为了媒体、网民们关注、热议的焦点。频发的员工跳楼事件已经不单单是企业的自身问题,而已经上升到社会问题。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十分快速,成为“世界工厂”,“超级制造大国”。然而这个名号并不只有荣耀,荣耀的背后更是有许多的辛酸,廉价的劳动力,高污染,高消耗。中国企业的文化转型也是出乎人们意料的,然而经济与文化的共进并非可以用齿轮来组合,机械的动力代替不了人的动力,强调快速工业化,企业中的人便失去了平衡,企业发展的环境便会在繁荣的金字塔里,从内部坍塌,成为繁荣的悲剧。特别是在金融危机后时代,中国企业的企业文化现状如何,应如何进行企业文化的转型更好的适应经济发展,顺应全球经济一体化。本文从企业文化角度分析富士康跳楼事件的原因,分析中国企业员工的现状,并提出相关的建议和意见。 二、富士康企业文化现状分析 1.森严的文化。富士康实施的是所谓“铁腕统治”,企业内部等级森严,上级对下级动辄斥骂。富士康现在的工人以80后为主。他们通常在城市长大,甚至就在城市出生,他们见多识广,也更具个性,对于家长式的整齐划一的管理方式、对厂区军事化的生活、对没有社会化接触的碎片化生活也更抵触。加上企业不信任员工,员工之间相互不信任。员工总是处于与陌生人合作的窘境,而管理者也总是在管理陌生的员工。这样的环境,当然会使员工总是处于高度的精神紧张,容易产生绝望情绪。 2.不尊重的文化。富士康内部管理是单向式准军事化管理制度,基层人员流动大,基层管理又不够规范,基层管理者对待下属采用骂人、粗口方式管治。,普通员工做错要检讨、扣工资、调岗,还被上级逼辞职等惩罚。此外,普通员工还要应对“陷阱测试”的精

优秀毕业论文浅析富士康公司员工激励

优秀毕业论文范文 浅析富士康公司员工激励

浅析富士康公司员工激励 摘要 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人力资源特别是高素质人才在企业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对于企业来说,人才是最核心的资源,如何用好、用活人才是企业必须考虑的核心问题,在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方面,员工激励是人才战略的关键。良好的员工激励机制能吸引优秀的人才,开发员工的潜在能力,促进在职员工充分地发挥其才能和智慧,留住优秀的人才。即正确的激励措施是企业占领市场和赢得市场的关键,是企业开拓市场的重要手段,是企业的巨大财富和无形资产。本篇文章通过富士康员工激励的现状,分析富士康公司存在的问题及提出相应的对策。文章大体分为对员工激励的含义、作用、进行了简单分析;讲述了部分激励理论的概括;介绍了富士康及分析了富士康企业员工激励方面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对富士康公司员工激励问题的解决措施。企业实行激励的最根本的目的是正确地诱导员工的工作动机,使他们在实现组织目标的同时实现自身的需要,增加其满意度,从而使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继续保持和发扬下去。通过企业员工激励现状的相关研究,了解企业员工激励问题的不足和应如何完善,使企业管理的手段更加科学,为企业创造更多价值。 关键词:员工激励;激励;需求;积极性

目录 摘要 (2) 前言 (4) 一、激励的内涵与作用 (5) (一)激励的内涵 (5) (二)激励的作用 (5) 1、通过激励可以提高知名度,吸引人才 (5) 2、提高人们的工作的主动性、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和兴趣 (6) 3、造就良性的竞争环境,留住人才 (6) 二、富士康员工激励存在的问题 (7) (一)富士康简介 (7) (二)富士康员工激励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7) 三、富士康员工激励问题的分析 (9) (一)员工激励方式单一性 (9) (二)激励过程中缺乏沟通 (9) (三)公司员工晋升困难 (10) 四、改善富士康员工激励问题的对策 (11) (一)建立全面的激励措施 (11) (二)增进沟通与改善心智模式 (12) (三)建立公平晋升和发展机制 (12) 结束语 (14) 参考文献 (15) 致谢 (16)

富士康跳楼事件案例分析报告

录目1目录 (2) 富士康跳楼事件发生的背景及问题………………………………2问题的主要原因及理论依据………………………………………3解决问题的方案……………………………………………………4方案利弊分析和决 策………………………………………………结束语………………………………………………………………富士康科技集团系台湾鸿海集团投资,主要生产计算机、网络通讯、消费电子等高科技关键零组件 与系统产品。集团拥有FOXCONN自我品牌,在中国大陆上海、深圳等地设有近50家全资子公司,在苏格兰、爱尔兰、捷克、美国休斯顿、洛杉矶等地设立海外制造中心及广布全球之60客户群。IT余个国际分支机构,拥有60余万员工及全球顶尖富士康集团在2001年度跃居台湾民营制造商第一大宝座;2002年度获Business Week 选位。109年跃居《财富》全球企业500强第2009强第为全球IT公司1003名的殊荣, 身背诸多光环笼罩的明星企业,却在数月内接二连三发生员工“坠楼”的死亡事件。从2010年1月23日截至2010年5月27日,短短的四个月内“坠楼”事件居然高达十富士康,你到底怎么了?二件,这不禁让人想问: 的郭台铭,是否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呢?身为富士康CEO郭台铭,鸿海精密暨下属富士康科技集团的创办人。1974年成立鸿海塑料企业有限公司,1985年创立富士康品牌。1988年,在深圳开办只有百来人的工厂,之后发展成为富士个。13康龙华基地,至2007年底,富士康在全国相对成熟的基地已超过名。1982001美国《福布斯》“全球亿万富翁”排行榜上位列第出身的郭台铭,其管理理念带有深深的军队烙印,他认为:2002民主是最没有效率的,领袖应该带着霸气。?独裁为公,长官第一。? 走出实验室就没有高科技,只有执行的纪律。?

浅析富士康管理模式

浅析富士康管理模式 哈尔滨工业大学管理学院鲁保才摘要:接连的“十一跳”将富士康推上风口浪尖,其管理模式也遭到越来越多人的质疑。富士康现行的生产方式为流水线作业,其管理模式被大众认定为泰勒制。笔者与其小组成员通过对富士康烟台工业园区的调研结果分析,认为富士康的管理模式只是契合了泰勒制中的部分特点。富士康现行的垂直专制的军事化管理确实有利于企业生产效率的提高,但不得不以较低的员工满意度与较高的员工流动率作为补偿。 关键词:富士康泰勒制人性假设生产率流动率 一、富士康的管理现状 企业的管理模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领导的个人阅历,曾在军队服役的郭台铭,将军队的强硬作风引入了企业。在生产环节比较低级,员工不成熟的情况下,这种高命令、低关系的专制领导方式无疑是有效的,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以下讨论仅仅局限于一线工人,或针对一线工人的管理。) 一)泰勒制基础上改进定额管理 为了对付“磨洋工”,泰勒制中把实行定额管理作为企业科学管理的首要举措。而富士康则将其进一步发展。按泰勒制要求,企业需设定一个专门制定定额的部门或机构,而在富士康,这样的机构是不存在的。作为代工型企业,富士康的生产属于接单生产,订单一旦接下,生产任务就会分摊到相应生产部门,而生产部门主管只需将生产指标简单除以部门一线员工人数就可以了。在正常生产的8小时之内,员工的工作额以日计算,称作日工作量;而在八小时之外的加班时间则是以小时计算,两者皆有其底线。 按照国家现行劳动法规定,员工拥有选择在8小时之外工作或不工作的权利。但在富士康,很多员工是“被”加班的。截止至2010年5月,富士康一线员工基本工资为760元,按照现在消费水平,760元在满足一青少年每月日常生活所需之外,所剩无几。富士康员工绝大部分来自农村,经济人假设在此是成立的,据调查结果显示一线员工的收入在1800元及其以上者达66.7%,随机访谈的几十名员工都承认在企业内除工资与加班费少有其他创收途径,由此可以推算加班费要占到这部分员工日常收入的47%以上;而约有6.1%的一线员工月收入在2500元以上,加班费在其总收入中所占比重高达66%。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