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老中医:漫谈气滞血瘀

老中医:漫谈气滞血瘀

老中医:漫谈气滞血瘀
老中医:漫谈气滞血瘀

摘要

气与血在生理上关系密切及其为病又常互为因果。气滞不行可致血脉瘀阻血瘀日久又可反过

来阻碍气机影响升降。故曰:"气滞多胀血瘀多痛。气滞之疼痛多为胀痛痛无定处;血瘀之疼

痛多为刺痛痛处不移。”

放之于现代,如今的人们生活节奏紧张,压力大,经常熬夜加班,缺乏运动,这些因素都导

致了气滞血瘀的发生。这种体制的人群需要调理气血,那么我们该如何改善气滞血瘀这种体

质呢?

气滞血淤,是指气滞和血淤同时存在的病理状态。气滞血淤证,是由于气滞不行(包括机能

障碍或机能减退),导致血液运行阻滞或障

碍所出现的血液疲滞证候。

在中医理论中,血的流动是靠气的推动完成的。当气机阻滞,血的流动就失去了动力,血就

会停滞不前,在某些地方停留下来,形成血

瘀(瘀血)。

气滞血瘀多先由气的运行不畅,引起血液的运行淤滞,是先有气滞,由气滞而导致血淤;另

一方面,也可由离经之血等淤血阻滞,影响

气的运行,这就先有淤血,由淤血导致气滞。当然了,也可因闪挫等损伤而气滞与血淤同时

形成。

1、气滞血淤证的形成原因

主要与精神情志和肝脏疏泄功能失常有关。气能行血,人体血液的循行,有赖于心气的推动、肺气的敷布和肝气的疏泄,因此,中医学

认为“气为血帅”,“气行则血行”。此外,跌仆闪挫等外伤,也可导致机体局部气机阻滞,而

使血行受阻,淤结不行,形成外伤性局

部气滞血淤证。

2、气滞血淤的主要征候

血行迟缓不畅,多半是因为情绪意志长期抑郁,或久居寒冷地区,以及脏腑功能失调所造成,以身体较瘦的人为主。

3、临床表现

当血淤滞于脏腑、经络某一局部时,则发为疼痛,痛有定处,得温而不减,甚至形成肿块。

此类型的人,有些明明年纪未到就已出现老

人斑,有些常有身上某部位疼痛的困扰,比如:女性生理期容易痛经,男性身上多有淤青,

身上的疼痛症在夜晚加重等等。

4、体质特点

?头发容易脱落;

?嘴唇颜色深,尤以唇缘为明显;

?舌质青紫,或点点紫色,症状轻的人时有时无,重者常有,并且不褪不散;

?眼眶暗黑,上下眼睑也呈紫黑色;

?皮肤灰暗没有光泽,肤质粗糙,有皮屑,干燥,甚者如鱼鳞;

?手指甲或脚指甲增厚变硬,稍轻的人指甲面高低不平,有条状或点状白色花纹;

?头、胸、腹、背、腰、四肢等部位有固定的疼痛,时时发作;

?常有胃脘部饱胀难消,按该部位,感觉不适;

?妇女常有痛经、闭经现象。

5、养生方法

血淤体质者的病因与气血淤滞有关。气血一旦淤滞,既可能化寒,也可能化热,甚至痰淤相

杂为患,养生根本之法在于活血化淤。最好

能注意调整自身气血,吃一些活血类型的食物或补药,多做有利于心脏血脉的运动,调整自

身心理状态,保持身体和心理的健康。

◎精神调养

血淤体质之人在精神调养上,要注意培养乐观的情绪。精神愉快则气血和畅,血液流通,有

利于血淤体质的改善。反之,此种体质者若

陷入苦闷、忧郁情绪中则会加重血淤倾向。保持心情的舒适顺畅对血淤体质者的身体益处十

分重要。

◎饮食调养

适宜血淤体质者食用的食物有莲藕、洋葱、蘑菇、香菇、猴头菇、木耳、海带、葛根、魔芋、金针菇、猪心、菠萝、橘仁、山楂、菱

角、余甘子、刺梨等等。常食桃仁、油菜、茨菰、黑大豆能起到活血祛淤的作用。酒可少量

常饮,醋可多吃,山楂粥、花生粥也不错,

肉类煲汤亦可以多吃。

山楂红糖包子

【原料】山楂10克,红糖适量。

【制作方法】方法十分简单,只要将山楂与红糖研磨成馅,做成面粉包子,蒸熟即可。

【养生功效】有利于化饮食,消肉积、痰饮、痞满、吞酸,行结气,化淤血。

【禁忌】山楂红糖包虽然对于血淤体质的人来说是种不错的选择,但胃酸过高者不宜食用。

鲜藕炒木耳

【原料】鲜藕片250克,黑木耳10克。

【制作方法】鲜藕洗净连节切片,稍微炒一下;用温水将黑木耳泡软,放入少许调料,略微

翻炒即可。

【养生功效】这道菜制作简便,并具有补脾开胃,益气补虚,止血,散淤和血的功效,对气

血亏虚、干咳少痰、痰中带血、产后调养等

均有益处。

桃仁粥

【原料】桃仁、生地各10克,粳米100克,桂心粉2克,红糖50克。

【制作方法】桃仁浸泡后去皮弃尖,与生地二药洗净后加入适量冷水,武火煮沸,改文火慢熬。30分钟后,除去药渣,将粳米洗净加

入药汁中煮粥。粥熟后加入桂心粉、红糖。粥的稀稠可根据个人嗜好掌握。每次食1小碗,

每天3~4次。该粥汤色红亮,米烂出油,香

甜可口,口感滑利。

【养生功效】中医认为:"痛则不通,通则不痛"。桃仁可活血化淤、润肠通便、养血活血;

桂心、红糖能温通血脉而止痛;粳米味甘性

平,能益脾和胃,含有蛋白质、脂肪、糖类、钙、铁和维生素B1等;红糖不仅能供给热量,又富含铁质。蛋白和铁质是造血的主要原

料。此粥具有祛淤通经、活血止痛、滋养脾胃之功效。

【禁忌】本粥适用于消化性溃疡出血停止后或没发生出血者,中医辨证为淤血内停型,表现

为胃脘痛如针刺,痛处固定不移,舌质紫暗

或有淤斑。溃疡活动出血时,则禁食本粥。

◎药物养生

血淤体质者进行药补时应选用活血养血之品,如地黄、丹参、红花、鸡内金、川芎、当归、

五加皮、地榆、续断、茺蔚子等。养方有复

元活血汤、血府逐淤汤等。

血府逐淤汤

【主要成分】红花、桃仁、当归、地黄、川芎、赤芍、柴胡、枳实、桔梗、牛膝、甘草。

【养生功效】血府逐淤汤是治疗血淤症的基础方。气虚血淤者,可用补阳还五汤以益气活血。寒凝血淤者,可用当归四逆汤以温经通

络。淤热互结者,可用核桃承气汤以活血化淤、通下淤热。淤在膈下,可用膈下逐淤汤。淤

在头面者,可用通窍活血汤。少腹血淤者,

可用少腹逐淤汤。淤血身痛者,可用身痛逐淤汤。

◎运动锻炼

多做一些有益于心脏血脉的活动,如各种舞蹈、太极拳、八段锦、动桩功、长寿功、内养操、保健按摩术均可。总体来说,以全身各部

都能活动,助气血运行为原则。

头痛在中医的观点上多数是气滞血淤型

头痛在中医的观点上多数是气滞血淤型,其治则主要是祛风活血化淤。 散偏汤:川芎30g 白芍15g 白芷15g 郁李仁3g 柴胡15g 白芥子9g 香附6g 甘草3g 水煎服。 祛风活血止痛:川芎30g 白芍30g 白芷12g 细辛6g 葛根40g 柴胡15g 苍术15g 羌活12g 蝉衣6g 地龙30g 水煎服。 活血化淤熄风止痛:桃仁10g 红花9g 川芎30g 白芍15g 生地10g 当归10g 白芷15g 黄芩15g 元胡15g 钩藤15g 生牡蛎30g(先下)生龙骨30g(先下)甘草10g 水煎服. 急性发作的治疗 1、镇吐药和止痛药:灭吐灵、阿斯匹林、消炎痛、颅通定等 2、麦角胺类药:麦角胺咖啡因(头痛开始服2片,半小时后无效再服2片,每日剂量不超过6片) 3、非类固醇抗炎药:萘普生(发作时口服275mg, 根据需要4h后可重复275mg) 4、5-HT受体激动剂:英明格(口服或注射)\ 辨证论治头痛 刘忠伟 头痛是多种疾病早期出现的症状之一,如颅内疾病。五官、心血管疾患及各种急性感染病等。中医认为,不论六腑清阳之气,还是五脏阴经之血,皆朝会于高巅,故称“头为诸阳 之会,清阳之府”。脑为髓海,不任受邪。不论六淫外侵、七情内伤、脏腑虚损或经络郁 塞等,皆可引起头痛。所以对头痛一症,应详细询问病史,结合四诊,细心辨证,不可粗疏。尤其对病因不明的头痛,更要辅助各种检查,达到明辨病因,然后依症论治,精选方药。现就头痛的中医辨证论治简述如下。l 辨治要点1.1 辨经络脏腑治疗头痛,首先要辨明所属经络脏腑,循经用药十分重要,因为头是人之巅顶,要达到巅顶,必须循经而行。 头为清阳之府,手足三阳经脉均循行头面,厥阴经亦上会于巅顶。头痛的发生主要是由各 种病因导致头部脉络绌急,脉络失养。外感风、寒、暑、湿、燥、火之邪客于经络,或普浊、气滞、血瘀阻于经络,经气不利,经络绌急;或脏腑功能衰退,气血亏虚,经脉失养,均可出现头痛。由于受邪经络的不同,头痛的部位亦各异,根据头痛部位,定所属的经络、脏腑。然后循经用药;一是引经药,二是调理所属脏腑用药。 1.2 辨虚实寒热治病知虚实、明寒热,虚则补之,实则泻之,寒则温之,热则散之。补虚泻实是治病的一个要点,治疗头痛尤当注意辨虚实寒热,虚者头部经脉失养,以补养为主。实者头部经气郁滞,以疏泄为主;寒者头部经脉绌急,以温经为主;热者头部经气不利, 以清利为主。 1.3 辨外感内伤头痛有外感与内伤2种。外感者,其病机为邪壅经脉,气血不畅,经脉绌急。内伤者,与肝、脾、肾关系密切,因于肝者,多为肝气郁结,化火上扰清空;因于脾者,或为痰浊内生,上蒙清窍,或为生化之源不足,气血亏虚,脉络失养;因于肾者,或 为肾虚无以生髓,髓海空虚,或为肾水亏虚,水不涵木,肝阳偏亢,上扰清空。因此,外 感与内伤,病因病机各异,施治亦不同。治疗头痛当辨明外感内伤,外感者病程短,以祛 邪为主,内伤者病程久,以调理为主。肝阳上亢若以疏风清热为主,则更易导致肾阴亏虚,使病情加重;风热头痛若以镇肝潜阳为法,则易引邪人脏,为生他变。故I艋床上治疗头痛必须辨明外感内伤。 2 辨证论治 症见头痛初起、时轻时重、时作时止,或因情志不遂,、或因外感风寒入侵脑户者,以原 方用之,一般l剂~2剂即可见效。若太阳穴有热感、遇热加重、遇凉减轻、或午后加重、 甚者痛连面齿、舌质红、脉浮数,证属风热或兼肝经风火上攻,去白芥子,加连翘、菊花、

气滞血瘀吃什么中成药,疏通气血是关键

气滞血瘀吃什么中成药,疏通气血是关键 气滞血瘀很多时候都是长期的抑郁,不良的情绪引起的,特别是现在人的压力都很大,生活的不如意就很容易导致身体出现问题,气滞血瘀要及时用中药调理,达到疏通气血的目的。 ★一、气滞血瘀体质的药物调理 1、气滞瘀血体质宜用行气、活血药疏通气血,达到“以通为补”的目的。如柴胡、香附、郁金、当归、川芎、红花、薤白、枳壳、桃仁、参三七、银杏叶等行气、活血药,有助于改善气滞血瘀体质。 2、胃腹胀痛、嗳气、大便不爽或便秘,可用木香、陈皮、砂仁、槟榔、豆蔻、厚朴、大腹皮、莱菔子、大黄、神曲、山楂、谷麦芽、鸡内金等,行气、止痛、消食、通便。 3、滞血瘀体质如有情绪抑郁,应以心理疏导为主,配合疏

肝理气解郁药物,如柴胡、郁金、青皮、香附、川芎、绿萼梅、八月札等。 ★二、行气活血延年祛病 银杏叶制剂对预防气滞血瘀体质的多发病——中风具有显 著的效果。对中风后遗症的康复亦有一定的作用。法国巴黎大学研究结果,中风后继续服用银杏叶制剂,可以缩短康复的时间,减少中风后遗症的出现,尤其对小中风的疗效更为明显。 ★三、气滞血瘀体质的生活调养 1、研究发现,人体长期处于气滞血瘀状态,组织缺血,细胞处于“饥饿”状态,会加快衰老。因此,对气滞血瘀体质而言,行气活血有预防衰老的功效。

2、在生活上,应保持愉快的情绪,有助于改善气血运行。避免大怒、惊恐、忧思等不良情绪对气血运行的影响。坚持体育活动,运动量因人而异。每次运动锻炼应达到微微出汗的程度。 3、体内的水分通过呼吸、皮肤蒸发和大小便排出。如不及时补充水分,可使血液中水分减少,导致血粘度增高,血行缓慢。所以,气滞血瘀体质平时宜多饮水,每天摄入量不低于2000毫升约8杯水)。 4、老年人因元气的推动功能减退,容易导致气滞血瘀。宜坚持“快步走”运动。据测试,“快步走”时所吸入的氧气,是人体安静状态下的8倍,能大大改善“血瘀”状态。 “寒则气滞”、“寒则血凝”,气滞血瘀体质除衣被保暖外,在寒冷环境的时间不宜过久。冬季室温应不低于摄氏20度。夏季使用空调降温,室温也不宜过低,一般宜保持在25~26度左右。每天用热水泡浴,有利于改善全身气血运行,如能定期进行药浴、按摩,则效果更好。气滞血瘀预防与治疗相关

气滞血瘀证的治疗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2e9381128.html, 气滞血瘀证的治疗 作者:何勇 来源:《学习与科普》2019年第15期 气滞血瘀体质的患者大多具有明显的“不畅通”特征。在经过长期的医疗实践证明了微循环瘀阻,已经成为许多疾病发病的基础,同时更是一些慢性疾病久治不愈的重要因素之一,故而就出现了“久病必有瘀”的说法,为了能够解决气滞血瘀证给患者带来的身体上的不适,本文在分析了气滞血瘀证主要表现的基础上,采取了及时治疗的方法,从而为之后治疗气滞血瘀证提供了参考的价值。 1气滞血瘀证的主要表现 (1)气滞血瘀者经常出现头痛的证状。这种证状主要表现为:头部刺痛,如针扎一样,给患者的日常生产和生活带来了不良的影响,长此以往就出现了“通则不通、痛则不通”的道理。 (2)气滞血瘀的患者会出现掉发严重的现象,而且从头发的毛躁程度上看,头发越枯燥,治疗起来也就越难。因此当患者出现这种表现后,则需要考虑是否有气滞血瘀的情况。 (3)舌头瘀斑。在观看患者的舌头后,如果发现舌头处出现瘀点瘀斑的现象或者患者的下舌头下面的两条血管出现明显的曲张等。如图所示: (4)观看嘴唇的颜色,如果发现有异常的现象,则需要考虑是否为该症状。例如:一般正常人的嘴唇颜色为粉红色,比较湿润和有弹性,如果患者的嘴唇颜色偏暗或者出现偏紫的现象,则需要考虑是否有气滞血瘀的情况 (5)眼睛异常。一般情况下,正常人的眼睛比较清澈明亮,而气滞血瘀患者的眼睛看起来无神,并且比较暗淡、浑浊、夹杂红血丝等。特别是即便患者已经休息了一个晚上,这些症状也不会消失。 (6)记忆力下降和身体日渐消瘦 气滞血瘀患者很容易出现记忆力减退的现象,特别是很容易健忘或者出现严重的睡眠障碍。同时,气滞血瘀体质的人一般身体都比较虚弱,不思饮食。引起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与气滞血瘀所带来的胸肋胀满,从而影响到患者的食欲,因此,在之后对这些症状进行治疗时应该在饮食上多加注意。 2气滞血瘀体质的治疗手段 2.1饮食治疗方法

腰椎间盘突出(腰痛病)病程记录模版

住院病区:针灸科床号:207-1 住院号:14563 首次病程记录 2010年11月3日 16:00 病例特点: 1、郑兴荣,女,44岁,工人。 2、主诉:腰痛三月,加重伴左下肢痛1周。 3、现病史:患者自诉三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腰骶部酸痛,久坐劳累及阴雨天症状加重,休息后稍缓解。病程中无发热,无尿频、尿急、尿痛等症。1周前弯腰劳作后感上症明显加重,伴左大腿前缘疼痛,咳嗽、打喷嚏时痛甚,夜间痛甚,影响睡眠。今来我院就诊,门诊以“腰椎间盘突出症”收入院。 病后精神、睡眠差,饮食、二便正常;体重及体力无改变。 4、既往史:既往有“腰痛反复发作”病史多年,否认“肝炎”、“结核”病史,无手术、外伤及输、献血史,无药物及食物过敏史。 5、体格检查: T36.5℃、P80次/分、R16次/分、BP110/70mmHg 神志清楚,精神差,形体适中,痛苦面容,跛行步态,查体合作。舌淡苔薄白脉沉涩。头颅五官无畸形,颈软,气管居中,甲状腺无肿大。心、肺、腹检查无异常。腰椎生理曲度略直,腰肌紧张,L3-S1棘间及棘旁压叩痛(+),无下肢放射痛,挺腹试验(+),直腿抬高试验左70°(+)、右(-),咳嗽征(+),屈颈试验(+),“4”字征(-)。生理反射正常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 6、辅助资料:2010.11.2于市人民医院行腰椎MRI检查示:L3-4椎间盘轻度突出(左旁中央型)、L4-5椎间盘膨出。 拟诊讨论: 1、中医辨病辨证依据:患者以“腰痛伴左下肢痛”为主症入院,中医属“腰痛病”范畴。中年女患,长期劳作,劳累后腰府失护,邪气趁虚而入,寒湿闭阻,滞碍气血,经脉不 1

住院病区:针灸科床号:207-1 住院号:14563 利而发腰痛,“寒性收引,凝滞经脉”、“湿性粘腻,阻滞气机”,气血经络不畅而发疼痛,结合舌脉证属“寒湿痹阻”之象,治宜祛湿散寒,通络止痛。 2、中医鉴别诊断:与“湿热浸淫”型鉴别,本证见腰髋驰痛,局部灼热红肿,得冷则舒,痛不可触,多兼发热、恶风等症,舌红、苔黄腻、脉濡数,与该患者病证不符,可暂不考虑。 3、中医诊断:腰痛病(寒湿痹阻) 4、西医诊断依据:1)中年女患,有长期弯腰劳作史;2)因“腰痛三月,加重伴左下肢痛1周”入院;3)专科检查:腰椎生理曲度略直,腰肌紧张,L3-S1棘间及棘旁压叩痛(+),挺腹试验(+),直腿抬高试验左70°(+),咳嗽征(+),屈颈试验(+);4)腰椎MRI检查示:L3-4椎间盘轻度突出。 5、西医鉴别诊断:与“泌尿系结石”鉴别,本病见腰痛剧烈,并见尿频、尿急、尿痛等症,无下肢放射痛,直腿抬高试验(-),与腰椎间盘突出症不同,暂不考虑。 6、西医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 诊疗计划: 1)针灸科常规护理,卧硬板床休息; 2)完善相关辅检(血常规、尿常规、血糖、血沉); 3)针刺散寒祛湿、舒筋通络,取“肾俞、腰阳关、大肠俞、关元俞、气海俞、小肠俞、环跳、环中、委中、阿是穴”均取平补平泻,1日1次,每次留针30分钟,加TDP 照射; 4)中药汤剂除湿通络、祛风散寒止痛,方用干姜苓术汤加减,处方如下: 干姜9g 桂枝12g 附子12g 牛膝20g 茯苓15g 白术15g 白芍15g 人参12g 独活15g 杜仲20g 桑寄生20g 菟丝子15g 2

老中医:漫谈气滞血瘀

摘要 气与血在生理上关系密切及其为病又常互为因果。气滞不行可致血脉瘀阻血瘀日久又可反过 来阻碍气机影响升降。故曰:"气滞多胀血瘀多痛。气滞之疼痛多为胀痛痛无定处;血瘀之疼 痛多为刺痛痛处不移。” 放之于现代,如今的人们生活节奏紧张,压力大,经常熬夜加班,缺乏运动,这些因素都导 致了气滞血瘀的发生。这种体制的人群需要调理气血,那么我们该如何改善气滞血瘀这种体 质呢? 气滞血淤,是指气滞和血淤同时存在的病理状态。气滞血淤证,是由于气滞不行(包括机能 障碍或机能减退),导致血液运行阻滞或障 碍所出现的血液疲滞证候。 在中医理论中,血的流动是靠气的推动完成的。当气机阻滞,血的流动就失去了动力,血就 会停滞不前,在某些地方停留下来,形成血 瘀(瘀血)。 气滞血瘀多先由气的运行不畅,引起血液的运行淤滞,是先有气滞,由气滞而导致血淤;另 一方面,也可由离经之血等淤血阻滞,影响 气的运行,这就先有淤血,由淤血导致气滞。当然了,也可因闪挫等损伤而气滞与血淤同时 形成。 1、气滞血淤证的形成原因 主要与精神情志和肝脏疏泄功能失常有关。气能行血,人体血液的循行,有赖于心气的推动、肺气的敷布和肝气的疏泄,因此,中医学 认为“气为血帅”,“气行则血行”。此外,跌仆闪挫等外伤,也可导致机体局部气机阻滞,而 使血行受阻,淤结不行,形成外伤性局 部气滞血淤证。 2、气滞血淤的主要征候 血行迟缓不畅,多半是因为情绪意志长期抑郁,或久居寒冷地区,以及脏腑功能失调所造成,以身体较瘦的人为主。 3、临床表现 当血淤滞于脏腑、经络某一局部时,则发为疼痛,痛有定处,得温而不减,甚至形成肿块。 此类型的人,有些明明年纪未到就已出现老 人斑,有些常有身上某部位疼痛的困扰,比如:女性生理期容易痛经,男性身上多有淤青, 身上的疼痛症在夜晚加重等等。 4、体质特点

肝郁气滞血瘀怎么治疗

肝郁气滞血瘀怎么治疗 文章目录*一、肝郁气滞血瘀怎么治疗1. 肝郁气滞血瘀可药物治疗2. 肝郁气滞血瘀可按摩治疗3. 肝郁气滞血瘀要在生活中调理*二、肝郁气滞血瘀是什么原因*三、肝郁气滞血瘀吃什么好肝郁气滞血瘀怎么治疗 1、肝郁气滞血瘀可药物治疗 1.1、逍遥丸 逍遥丸是常用于肝气郁结的中成药,主要是由柴胡、当归、白芍、白术。茯苓、甘草、牡丹皮、栀子、薄荷等组成的。具有疏肝清热,健脾养血的功效,用于肝气月结的肝脾不和、两胁胀痛等症状。 1.2、柴胡 柴胡疏肝散主要是由陈皮、柴胡、香附、枳壳、赤芍、甘草组成的,具有疏肝理气、活血止痛的功效,主治肝气郁结证。 1.3、疏肝丸 疏肝丸也是比较常用的一种治疗肝气郁结的中成药,是由川楝子、延胡索、片姜黄、白芍、沉香、枳壳、木香、砂仁、陈皮、豆蔻仁、茯苓、厚朴、朱砂组成的 ,具有疏肝和胃、理气止痛的功效,治疗肝郁气滞引起的胸闷胀痛,胃脘疼痛等病症。 2、肝郁气滞血瘀可按摩治疗 2.1、角孙穴、风池穴和太阳穴等3大穴位是头上的“撒气穴”

按压这些穴位能起到明目醒脑、舒缓疲劳、焦虑的养生保健作用,可治疗头痛,眩晕等病症。有些人在按摩完角孙穴后会打嗝,说明按摩养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这个穴位对于着急生气后两肋胀痛、乳房胀痛的人更有益。 2.2、膻中穴和肩井穴是胸肩部的2个“撒气穴” 前者(位于两乳之间)有宁心神、除闷的养生作用。按摩时用大拇指腹稍用力揉压穴位,每次揉压5秒,休息3秒。生气时往下捋100下,可以顺气,对岔气也有很好的养生作用。用拳头敲打肩井穴可缓解颈疲劳、使大脑供血充足、治疗头痛。按摩肩井穴位还可以改善乳房胀痛、乳腺增生、乳腺炎。 2.3、太冲穴和足三里是下肢的2个“撒气穴” 按摩太冲穴对爱发火和忧郁的人都有舒缓作用,尤其对高血压、头痛、乳房胀痛、月经不调等患者具有良好的治疗养生功效。如果配合着按摩足三里,在舒肝理气的同时,还对便秘、腹泻和胃病等疾病有所改善。太冲穴很好找,在足背上第一、二脚趾缝向上找,大约有两指宽的地方,在两个骨头之间,按下去有很强的酸胀或胀疼感。刺激太冲穴的最佳时间是春季,因为,在五行中,肝属木,而木与春季对应,春季是万物生发的季节,肝木之气上升, 这个时候多揉两侧太冲,泻肝火,可以有效地预防脑血管疾病的 意外发生。 3、肝郁气滞血瘀要在生活中调理 3.1、作息调理

针灸科腰痛症门诊病历(干货)

针灸科腰痛症门诊病历腰痛症 主诉:患者腰部疼痛不适时间加重时间。 现病史:患者时间前诱因出现腰部疼痛不适,时轻时重,劳累后加重,休息后减轻,受天气变化影响不大.时间前诱因加重,曾于家中口服药物治疗(具体不详),效果,现为求系统治疗来院。入院见症:腰部疼痛不适,纳眠可,二便调. 既往史:既往体健,否认“肝炎”、“结核”等传染病史,否认重大外伤手术史,否认输血史,否认药物及食物过敏史,预防接种史不详。 个人史、(月经及)婚育史、家族史:生于原籍,久居本地,无外地长期旅居史,否认疫源疫区接触史。无特殊不良嗜好,生活作息规律,适龄婚育,家人体健,否认家族遗传病史。 中医望、闻、问、切:患者神色形态语声气息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涩。 脊柱四肢无畸形,关节无肿胀,双下肢无水肿。腰部压痛并左下肢放射痛,叩痛并放射痛。双“4”字试验体征,双直腿抬高试验体征。仰卧挺腹试验体征。膝腱反射减弱,跟腱反射减弱。巴宾斯

基征体征.双下肢肌力Ⅴ级.深浅感觉存在,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感谢聆听 辅助检查: 1腰椎CT 2腰椎X线片 中医辨病辩证依据及鉴别诊断 中年女性,劳作日久,筋脉不固,血溢脉外,形成瘀血,瘀血阻滞,不通则痛,故见腰腿痛,舌淡苔薄白脉涩为气滞血瘀之象。本病与痹症相鉴别,后者以肌肉、筋脉的麻木、疼痛及关节僵硬、屈伸不利为特征,且与天气变化密切相关,故可鉴别。 初步诊断 中医诊断:腰腿痛 气滞血瘀 西医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计划: 1。针灸科护理常规,完善入院查体及辅助检查. 2.针刺治疗为主,治则:活血化瘀、通络止痛.手法平补平泻,留针30分钟,日1次。取穴:腰俞、腰阳关、肾俞(双)、三焦俞(双)秩

腰痹血瘀气滞

入院记录 姓名:阿曼性别:男性 年龄:50岁民族:哈萨克族 婚姻状况:已婚出生地:新疆昭苏县 职业:个体入院日期:2013年02月10日 12:00时 病史陈述者:患者本人记录日期:2013年02月10日 12:30时 发病节气:立春可靠程度:可靠 主诉: 腰部间断疼痛5年余,加重伴左下肢放射痛1周。 现病史:患者自述于5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腰背部疼痛,患者未行任何诊疗,自行休息及口服止痛药物后缓解。此后每遇劳累或受凉时右膝关节疼痛发作,休息后可缓解。1周前患者受凉后自感腰背部疼痛加重伴左下肢放射痛,伴行走困难。患者为求进一步诊疗及明确诊断于今日来我院就诊,门诊医师根据相关体征与病史,以“腰椎间盘突出症”收住我科。入院症见:患者诉腰背部疼痛,腰部屈伸活动不利,伴左下肢疼痛,无乏力,头晕等症状,纳可,夜寐安,大小便正常。舌淡红,苔薄白,脉弦滑。 既往史:既往体健,否认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等慢性病病史;否认肝炎、结核、伤寒等传染病病史,否认有外伤、手术、输血史,预防接种史不详。否认药物及食物过敏史。 个人史:出生于伊宁市,生活及工作环境可,无不良嗜好。 婚育史:适龄结婚,育有2个女儿,爱人及孩子体健。 家族史:父亲体健,母亲体健,兄弟姐妹3人,均体健,否认家族遗传病病史。 以上病史属实_____________________签名:_________________ 体格检查 T:36.7℃ P:79次/ 分 R:21次/ 分 Bp:100/70mmHg 发育正常,营养中等,体型中等,神志清楚,精神可,正常面容,表情自如,自动体位,步入病室,诊查合作,对答切题,言语清晰,声音高低适中,呼吸平稳,舌体适中,舌淡红,苔白腻,脉弦滑。全身皮肤及黏膜未见黄染,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头颅圆整、五官端正,双目有神,双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耳鼻通畅,鼻翼无扇动,唇无紫绀,咽无红肿,颈软无抵抗,气管居中,双侧甲状腺无肿大,颈静脉无怒张。胸廓对称,双肺叩诊清音,肺下界正常,双肺呼吸音清,双肺底未闻干湿性啰音,心界叩诊正常,心率79次/分,律齐,心音低钝,心脏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部平坦,腹壁静脉无曲张,腹软,无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未触及异常肿块,肠鸣音3-4次/分,双肾区无叩击痛,莫菲氏征阴性。前后二阴未查,脊柱无侧弯及后突畸形,无压痛及叩痛,四肢无畸形,四肢肢体活动自如。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 专科检查:腰椎生理曲度存在,腰4—5,腰5骶1椎间隙压痛,椎旁叩击痛阳性,直腿抬高试验左侧40°,右侧70°,直腿抬高加强实验双侧阳性,“4”字实验双侧阴性,左小腿外侧皮肤浅感觉较对侧减弱,双下肢肌力Ⅴ级,跟、膝腱放射存在。

腰椎间盘突出住院病历

住院病历 入院记录 姓名:住址:章丘市 性别:职业: 年龄:岁入院日期:2014-8-23 14:40 民族:记录日期:2014-8-23 15:30 婚姻:病史陈述者:本人(可靠) 入院记录 主诉:间歇性腰痛1年,加重伴右下肢放射疼4天。 现病史:患者汽车修理工,长期弯腰工作,自述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下肢疼痛麻木,晚间疼痛渐増,时痛如刀割火燿,并以蚁行感沿右下肢放射,在私人诊所予“腰痛宁胶囊,VitB1、VitB12肌肉注射”未见好转,以后反复发作,腰部酸软困痛,喜揉喜按,遇劳加重,卧则减轻。4天前,劳累过度,致腰痛加生,今日来我院,行X线检查:L4-5、L5-S1椎间盘突出,L34椎体骨质增生,门诊以“腰痛-腰椎间盘突出症L4-5、L5-S1”收住入院住院。症见:神清,精神差,表情痛苦,面色咣白,手足不温,少气乏力,上述腰痛症状仍存,纳可,夜寐安,二便自调。 既往史:患者既往体健,否认有肝炎、结核等传染病史;无外伤及手术史;无输血、中毒等病史;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等病史不详;预防接种史不详;未发现药物及食物过敏史。 个人史:出生并成长于山东省,无异地长期居住史,居住条件可,无阴冷潮湿之弊,生活上无特殊嗜好。 婚育史:已婚。育一男一女,配偶及子女体健。 家族史:无家族遗传性疾病史。

体格检查 T:36℃P :76次/分R:20次/分BP:140/90㎜/Hg 发育正常,营养一般,表情痛苦,神志清楚,查体合作,自动体位。舌质淡, 苔白腻,脉迟缓。全身皮肤黏膜无黄染,各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头颅大小形态正常,眼睑无浮肿,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耳鼻无异常,口唇无发绀,咽部无充血,扁桃体无肿大。颈软无抵抗,气管居中,甲状腺无肿大,未触及包块,颈静脉无怒张。胸廓对称,呼吸运动均等,语音震颤正常,双侧叩诊清音,双肺呼吸音清晰,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及病理性呼吸音。心尖搏动位置正常,心浊音界不大,心率76 次/分,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平坦,无肠行及蠕动波,未触及包块,无压痛及反跳痛,未触及肝脾,莫非氏征阴性,双肾区无叩击痛。双下肢无凹陷性水肿,脊柱四肢详见专科情况。前后二阴未查。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 专科情况: (一)腰脊柱姿势 腰椎生理前突消失,腰椎轻度侧右弯畸形。 (二)压痛点 L4、L5,、S1棘间及棘右旁压痛(+),右环跳穴压痛(+),用力按压时诱发右下肢放射疼痛、麻木。 (三)特殊检查 右下肢直腿抬高试验30(+),左侧(-)。腹压增高则且右下肢麻木加重。 (四)腱反射改变 右膝腱反射减弱,右跟腱反射消失,右下肢外后侧及足底感觉减弱。踇趾背伸力。 (五)腰部功能活动(站位) 前屈500、后伸100、左侧屈100、右侧屈100、左右侧旋100。 (六)其他骨盆挤压试验(-)、双侧“4”试验(-),双侧梨状肌牵拉试验(-)。

气滞血瘀诊断详述

气滞血瘀诊断详述 *导读:气滞血瘀症状的临床表现和初步诊断?如何缓解和预防? 气滞血瘀证,是气机郁滞而致血行瘀阻所出现的征候,多由情志不舒,或外邪侵袭引起肝气久郁不解所致。 主要临床表现:胸胁胀问,走窜疼痛,急躁易怒,胁下痞块,刺痛拒按,妇女可见月经闭止,或痛经,经色紫暗有块,舌质紫暗或见瘀斑,脉涩。 气滞血瘀证,是气机郁滞而致血行瘀阻所出现的征候,多由情志不舒,或外邪侵袭引起肝气久郁不解所致。 病机分析:本证以情志不舒,同时伴有胸胁胀问、刺痛,女子月经不调为诊断要点。肝主疏泄而藏血,具有条达气机,调节情志的功能,情志不遂或外邪侵袭肝脉则肝气郁滞,疏泄失职,故情绪抑郁或急躁,胸胁胀问,走窜疼痛;气为血帅,肝郁气滞,日久不解,必致瘀血内停,故渐成胁下痞块,刺痛拒按;肝主藏血,为妇女经血之源,肝血瘀滞,瘀血停滞,积于血海,阻碍经血下行,经血不畅则致经闭、痛经。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涩,均为瘀血内停之症。 气滞,病证名。指脏腑、经络之气阻滞不畅。可因饮食邪气,或七情郁结,或体弱气虚不运所致。随所滞之处而出现不同症状。气滞于脾则胃纳减少,胀满疼痛;气滞于肝则肝气横逆,胁痛易

怒;气滞于肺则肺气不清,痰多喘咳。气滞于经络则该经循行路线相关部位疼痛或运动障碍,或相应的症状。气滞过甚可致血瘀。气滞血瘀体质的饮食调养 气滞血瘀体质宜选用有行气、活血功能的饮食,例如: 白萝卜、柑橘、大蒜、生姜、茴香、桂皮、丁香、山楂、桃仁、韭菜、黄酒、红葡萄酒、洋葱、银杏、柠檬、柚子、金橘、玫瑰花茶、茉莉花茶等 桃仁、油菜、黑大豆具有活血祛瘀作用;据报导,黑木耳能清除血管壁上的淤积;适量的红葡萄酒能扩张血管,改善血液循环; 山楂或米醋,能降低血脂、血黏度。 气滞血瘀体质宜少吃盐和味精,避免血黏度增高,加重血瘀的程度。 不宜吃甘薯、芋艿、蚕豆、栗子等容易胀气的食物;不宜多吃肥肉、奶油、鳗鱼、蟹黄、蛋黄、鱼籽、巧克力、油炸食品、甜食,防止血脂增高,阻塞血管,影响气血运行;不宜吃冷饮,避免影响气血运行 气滞血瘀体质的药物调理 气滞瘀血体质宜用行气、活血药疏通气血,达到“以通为补”的目的。 如柴胡、香附、郁金、当归、川芎、红花、薤白、枳壳、桃仁、参三七、银杏叶等行气、活血药,有助于改善气滞血瘀体质。著名的理气、活血化瘀方剂如柴胡疏肝散、血府逐瘀汤、失笑散,

气滞血瘀体质的饮食调养

气滞血瘀体质的饮食调养 气滞血瘀体质宜选用有行气、活血功能的饮食,例如: 白萝卜、柑橘、大蒜、生姜、茴香、桂皮、丁香、山楂、桃仁、韭菜、黄酒、红葡萄酒、洋葱、银杏、柠檬、柚子、金橘、玫瑰花茶、茉莉花茶等 桃仁、油菜、黑大豆具有活血祛瘀作用;据报导,黑木耳能清除血管壁上的淤积;适量的红葡萄酒能扩张血管,改善血液循环;山楂或米醋,能降低血脂、血黏度。 气滞血瘀体质宜少吃盐和味精,避免血黏度增高,加重血瘀的程度。 不宜吃甘薯、芋艿、蚕豆、栗子等容易胀气的食物;不宜多吃肥肉、奶油、鳗鱼、蟹黄、蛋黄、鱼籽、巧克力、油炸食品、甜食,防止血脂增高,阻塞血管,影响气血运行;不宜吃冷饮,避免影响气血运行 气滞血瘀体质的药物调理 气滞瘀血体质宜用行气、活血药疏通气血,达到“以通为补”的目的。 如柴胡、香附、郁金、当归、川芎、红花、薤白、枳壳、桃仁、参三七、银杏叶等行气、活血药,有助于改善气滞血瘀体质。著名的理气、活血化瘀方剂如柴胡疏肝散、血府逐瘀汤、失笑散,应根据气滞血瘀部位不同灵活选用。 中成药麝香保心丸、复方丹参滴丸,可用于心血管瘀阻初起,出现胸闷、胸痛等症状时服用。 胃腹胀痛、嗳气、大便不爽或便秘,可用木香、陈皮、砂仁、槟榔、豆蔻、厚朴、大腹皮、莱菔子、大黄、神曲、山楂、谷麦芽、鸡内金等,或用保和丸、木香槟榔丸行气、止痛、消食、通便。 气滞血瘀体质如有情绪抑郁,应以心理疏导为主,配合疏肝理气解郁药物,如柴胡、郁金、青皮、香附、川芎、绿萼梅、八月札等。中成药逍遥丸、越鞠丸等,均有较好的解郁作用。 行气活血延年祛病 当代名医颜德馨在《中国历代中医抗衰老秘要》中详细介绍了行气活血抗衰老的研究成果。实验证明行气活血药能延长动物的寿命,其效果不亚于人参的抗衰老功能。临床观察证实,行气活血药物有改善记忆力和睡眠、消除疲劳、改善大脑功能、改善免疫功能等作用,为中医药抗衰老开拓了一条新的思路。 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外医药学家对银杏叶进行了大量研究,发现银杏叶具有传统意义上的活血化瘀功效。例如银杏叶制剂能增强血管的弹性,增加大脑、心脏血管的血流量,又能降低血液的黏稠度,防止血栓形成。银杏叶对大脑的保护作用,体现在它能提高大脑功能和防冶老年性痴呆。银杏叶制剂能改善中度认知障碍、记忆力下降、智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等脑损害症状,银杏叶提取物已成为中老年人抗衰老的保健药物之一。 银杏叶制剂对预防气滞血瘀体质的多发病——中风具有显著的效果。对中风后遗症的康复亦有一定的作用。法国巴黎大学研究结果,中风后继续服用银杏叶制剂,可以缩短康复的时间,减少中风后遗症的出现,尤其对小中风的疗效更为明显。 气滞血瘀体质的生活调养 研究发现,人体长期处于气滞血瘀状态,组织缺血,细胞处于“饥饿”状态,会加快衰老。因此,对气滞血瘀体质而言,行气活血有预防衰老的功效。 在生活上,应保持愉快的情绪,有助于改善气血运行。避免大怒、惊恐、忧思等不良情绪对气血运行的影响。 坚持体育活动,运动量因人而异。每次运动锻炼应达到微微出汗的程度。 体内的水分通过呼吸、皮肤蒸发和大小便排出。如不及时补充水分,可使血液中水分减少,导致血粘度增高,血行缓慢。所以,气滞血瘀体质平时宜多饮水,每天摄入量不低于2000毫升约8杯水)。 老年人因元气的推动功能减退,容易导致气滞血瘀。宜坚持“快步走”运动。据测试,“快步走”时所吸入的

治疗气滞血瘀的偏方

治疗气滞血瘀的偏方 文章目录*一、治疗气滞血瘀的偏方*二、女性气滞血瘀的症状有哪些*三、气滞血瘀的原因 治疗气滞血瘀的偏方1、治疗气滞血瘀的偏方 1.1、紫茄猪瘦肉汤:紫茄2个(切片),猪瘦肉60克,鸡蛋1个,盐、味精、植物油适量。将紫茄与猪瘦肉放入锅中煎汤。然后将鸡蛋打破入汤调匀散开,熟时加入盐、味精、植物油即可食用。 1.2、当归炖穿山甲肉:当归15克,川芎6克,穿山甲肉50克,将上料放入砂锅内武火煮沸,然后用文火隔水炖2小时,饮汤吃肉(肿块破溃者禁用)。 1.3、香菇蒸螃蟹:香菇50克(水发)切丝,螃蟹1只(洗净去肠杂),放在盘上加适量味精、盐、油配料入锅内蒸熟服食,每日1次。 2、气滞血瘀怎么调理 2.1、保证睡眠:成年人平均每个晚上需要7-8个小时的高质量睡眠,才能够保证人体健康。但是很多血瘀体质者常常由于工作的压力导致睡眠不足,免疫系统失调。 2.2、戒烟限酒:过分的吸烟,酗酒,一氧化碳会与体内的血红蛋白结合减慢血液循环,尤其是血瘀体质,它会使体内累积更多的痰浊,从而使身体某处的血液堵塞,形成瘀血。 2.3、保持良好情绪:内心的忧虑加速人体衰老。抑郁和心情

不快的人患心脏病的几率是正常人的两倍。 2.4、加强锻炼:生命在于运动,锻炼身体促进人的新陈代谢,从而加速人体内的能量循环,帮助人排除体内废物。如果长期不 运动,每天都以"坐"的方式工作、生活,久而久之会形成瘀血。 3、气滞血瘀的饮食宜忌有哪些 3.1、气滞血瘀体质宜选用有行气、活血功能的饮食,如白萝卜、柑橘、大蒜、生姜、茴香、桂皮、丁香、桃仁、韭菜、黄酒、红葡萄酒、洋葱、银杏、玫瑰花茶、茉莉花茶等。 3.2、桃仁、油菜、黑大豆具有活血祛瘀作用。黑木耳能清 除血管壁上的淤积;适量的红葡萄酒能扩张血管,改善血液循环; 山楂或米醋,能降低血脂、血黏度。 3.3、气滞血瘀体质宜少吃盐和味精,避免血黏度增高,加重 血瘀的程度。 3.4、不宜吃甘薯、芋艿、蚕豆、栗子等容易胀气的食物; 不宜多吃肥肉、奶油、鳗鱼、蟹黄、蛋黄、鱼籽、巧克力、油炸食品、甜食,防止血脂增高,阻塞血管,影响气血运行;不宜吃冷饮,避免影响气血运行。 女性气滞血瘀的症状有哪些1、气滞血瘀的发病是有倾向的,大多数情况下都有明显的不通畅的表现,比如:忧郁症、痛经等等。

中医调理气滞血瘀

中医调理气滞血瘀 上焦火下焦寒就是中医所谓的三焦,是从后背上划分的三部分上焦包括心肺,中焦包括脾胃,下焦包括肝肾顾名思义,上焦火下焦火就是按这个来划分的。头昏、咽喉肿痛等偏上部位的火热症状称之为:上焦火。脾胃虚弱导致气血不足而运行不畅,由于气血不足。肝藏血。无法供养肝血,因为肝血不足,血属阴,阴虚导致阳盛,所以肝火旺盛,所以上焦热,由于脾胃虚弱。脾脏生血虚,气血互化,所以血虚引起气虚,气虚则气养的功能失调,不能温暖下焦导致下焦虚寒。 上焦火下焦寒从中医角度来讲是心肾不交引起的,心在中医属于阳,肾属于阴,正常的情况下,心里的阳气下行到下焦来中和肾的阴气,肾的阴气上升到上焦来中和心的阳气,这样阴阳平衡,人体处于健康的状态,而心肾不交,则出现下焦阴气过多,出现怕冷,上焦火气较旺,出现脸烫等症状。中医把头昏、咽喉肿痛等偏上部位的火热症状叫“上焦火”,把烦热口渴、胃脘痛等中间部位的叫“中焦火”,把便秘、尿赤等偏下部位的叫“下焦火”。又按脏腑开窍,把目赤肿痛称“肝火”,鼻扇气喘称“肺火”,口舌生疮称“心火”等等。这些火还可统分“虚实”两大类,症状重,来势猛的属实火;症状轻,时间长并伴手足心热、潮热盗汗等的属虚火。 阴虚火旺调理方剂:通经络、喝肉汤、不熬夜 第一、通经络。经络打通绝对是第一要素。如何才能知道自己的经络通不通,其实方法很简单,就是自己捏一下身上的肉,只要是感觉很痛的,就是不通,哪痛哪不通。这个理论是基于中医的“通则不痛,痛则不通”而来的。 第二、喝肉汤。如果你经络通了,多吃点水果、粗粮,尤其是多的肉皮汤,那是最滋阴的食物,很好消化。 第三、不熬夜。就是要早睡早起,让你的身体有时间在夜里造血变现。如果你天天熬夜,你身上的小火老烧着,恐怕,你身体里的水,早晚要被熬干的。 肝主疏泄而藏血,调节情志的功能,情志不遂或外邪侵袭肝脉则肝气郁滞,疏泄失职,故情绪抑郁或急躁,胸胁胀闷,走窜疼痛;气为血帅,肝郁气滞,日久不解,必致瘀血内停,故渐成胁下痞块,刺痛拒按;肝主藏血,为妇女经血之源,肝血瘀滞,瘀血停滞,积于血海,阻碍经血下行,经血不畅则致经闭、痛经。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涩,均为瘀血内停之症。 血淤体质者的病因与气血淤滞有关。气血一旦淤滞,既可能化寒,也可能化热,甚至痰淤相杂为患。养生根本之法在于活血化淤。最好能注意调整自身气血,吃一些活血类型的食物或补药,多做有利于心脏血脉的运动,调整自身心理状态,保持身体和心理的健康。 祖国医学认为,人体的阴阳气血平衡可维持人的正常生理功能和活动,如果情绪不稳、烦躁易怒则会使人体气机紊乱,而气滞可导致血瘀。 中医经络学认为,人体内的气血犹如自然界的河流,"流水不腐"的道理已尽人皆知,人体气血的河流同样也需"流动",即经络通畅。当气血犹如河中之水运行有序,不受阻滞而流速平稳时,才能使血液保持正常的状态。 中医学将人体免疫力即人体的抗病能力称为"正气"。"正气"既能防御"外邪"侵犯。人体免疫力的增强,一靠增强体质,通过日常的体育锻炼,如气功、太极拳、跑步、登山等运动,使体质、体力健康旺盛,增强抗病能力;二靠乐观的情绪、积极的生活态度。"气生百病"。不良情绪是致病的根源,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心情平静,排除烦恼,避免过度的喜悲、惊恐、盛怒等情绪对人体脏腑造成损伤。

气滞血瘀引起原因及如何预防

气滞血瘀引起原因及如何预防? 气滞血瘀其病变机理是:一般多先由气的运行不畅,然后引起血液的运行瘀滞,是先有气滞,由气滞而导致血瘀,也可由离经之血等瘀血阻滞,影响气的运行,这就先有瘀血,由瘀血导致气滞,也可因闪挫等损伤而气滞与血瘀同时形成。 1、气滞血瘀应该如何诊断? 气滞血瘀证,是气机郁滞而致血行瘀阻所出现的征候,多由情志不舒,或外邪侵袭引起肝气久郁不解所致。 主要临床表现:胸胁胀问,走窜疼痛,急躁易怒,胁下痞块,刺痛拒按,妇女可见月经闭止,或痛经,经色紫暗有块,舌质紫暗或见瘀斑,脉涩。 气滞血瘀证,是气机郁滞而致血行瘀阻所出现的征候,多由情志不舒,或外邪侵袭引起肝气久郁不解所致。 病机分析:本证以情志不舒,同时伴有胸胁胀问、刺痛,女子月经不调为诊断要点。肝主疏泄而藏血具有条达气机,调节情志的功能,情志不遂或外邪侵袭肝脉则肝气郁滞,疏泄失职,故情绪抑郁或急躁,胸胁胀问,走窜疼痛;气为血帅,肝郁气滞,日久不解,必致瘀血内停,故渐成胁下痞块,刺痛拒按;肝主藏血,为妇女经血之源,肝血瘀滞,瘀血停滞,积于血海,阻碍经血下行,经血不畅则致经闭、痛经。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涩,均为瘀血内停之症。 2、气滞血瘀容易与哪些症状混淆? 气滞,病证名。指脏腑、经络之气阻滞不畅。可因饮食邪气,或七情郁结,或体弱气虚不运所致。随所滞之处而出现不同症状。气滞于脾则胃纳减少,胀满疼痛;气滞于肝则肝气横逆,胁痛易怒;气滞于肺则肺气不清,痰多喘咳。气滞于经络则该经循行路线相关部位疼痛或运动障碍,或相应的症状。气滞过甚可致血瘀。 气滞血瘀证,是气机郁滞而致血行瘀阻所出现的征候,多由情志不舒,或外邪侵袭引起肝气久郁不解所致。 主要临床表现:胸胁胀问,走窜疼痛,急躁易怒,胁下痞块,刺痛拒按,妇女可见月经闭止,或痛经,经色紫暗有块,舌质紫暗或见瘀斑,脉涩。 气滞血瘀证,是气机郁滞而致血行瘀阻所出现的征候,多由情志不舒,或外邪侵袭引起肝气久郁不解所致。 病机分析:本证以情志不舒,同时伴有胸胁胀问、刺痛,女子月经不调为诊断要点。肝主疏泄而藏血,具有条达气机,调节情志的功能,情志不遂或外邪侵袭肝脉则肝气郁滞,疏泄失职,故情绪抑郁或急躁,胸胁胀问,走窜疼痛;气为血帅,肝郁气滞,日久不解,必致瘀血内停,故渐成胁下痞块,刺痛拒按;肝主藏血,为妇女经血之源,肝血瘀滞,瘀血停滞,积于血海,阻碍经血下行,经血不畅则致经闭、痛经。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涩,均为瘀血内停之症。 3、气滞血瘀会导致什么疾病? 中医上讲气血不通畅可能导致气滞血瘀,气滞血瘀容易导致各种各样的疾病。那么气滞血瘀导致的疾病会有哪几种呢? 3.1、冠心病:冠心病属于痹症的范畴,其发病机理在于气血瘀滞,闭阻胸阳、血气运行不通畅,从而导致疾病的发生。 3.2、肝硬化:肝硬化属中医学“积聚”、“臌胀”病范畴,多因正气亏虚,脏腑失和,气滞血瘀,痰浊蕴结腹内所致。 3.3、脑梗塞:祖国医学称为“中风”、“卒中”。多属中经络症。发病机理系属气虚血瘀

气滞血瘀

气滞血瘀 文章目录*一、气滞血瘀的概述*二、气滞血瘀的原因及发病机制*三、气滞血瘀的检查诊断鉴别方法*四、气滞血瘀的危害*五、气滞血瘀的防治方法 气滞血瘀的概述 1、定义气滞血瘀指气机郁滞日久而致血行瘀阻的病机。血液的正常运行,有赖于气的推动,若气行不畅,无法行血,则血停而瘀生矣。《寿世保元》:“……盖气者,血之帅也,气行则血行,气止则血止,气温则血滑,气寒则血凝,气有一息之不运,则血有一息之不行。”《血证论》亦谓:“气结则血凝。”气滞、血瘀互为因果,气滞导致血瘀,血瘀又加重气滞。多由情志郁结或跌仆闪挫而致。治宜行气活血化瘀,可用血府逐瘀汤类。 2、症状部位全身 3、症状科室中医科 4、常见病因多由情志郁结或跌仆闪挫而致 气滞血瘀的原因及发病机制气滞血瘀,是指因气的运行郁滞不畅,导致血液运行障碍,出现血瘀的病理状态。

气滞血瘀多因情志内伤,抑郁不遂,气机阻滞,而致血瘀。肝主疏泄而藏血,肝气的疏泄作用在气机调畅中起着关键作用,因 而气滞血瘀多与肝失疏泄密切相关。临床上多见胸胁胀满疼痛,瘕聚、症积等病证。肺主气,调节全身气机,辅心运血,若邪阻肺气,宣降失司,日久可致心、肺气滞血瘀,而见咳喘、心悸、胸痹、唇舌青紫等表现。 气滞可导致血瘀,血瘀必兼气滞。由于气滞和血瘀互为因果,多同时并存,常难以明确区分孰先孰后。如闪挫外伤等因素,就是气滞和血瘀同时形成。但无论何种原因所致的气滞血瘀,辨别气滞与血瘀的主次则是必要的。 气滞血瘀多由情志内伤,气机阻滞,影响及血;或因闪挫外伤,伤及气血,因而气滞和血瘀同时形成所致。气滞血瘀是许多疾病的发病基础,也是慢性病久治不愈的原因之一,所以又有“久病必有瘀”的说法。很多女性都有或轻或重的妇科病,多半也都是由“气血淤滞”造成的。 气滞血瘀的检查诊断鉴别方法 1、气滞血瘀的检查方法血液检查是最一般,最基本的血液检验。是指“通过血液分析检查,确定人体贫血、胆固醇、糖尿病、各种感染、肾功能、钙、肝功能、血液疾病及躯体异常等情况的检查。它是医院最常见的化验内容之一。血液检查应由医嘱指定,医生使用检查结果明确或支持诊断,监督或决定治疗手段,并对 未确定的病情作出筛查。

腰椎间盘突出症完整病历

腰椎间盘突出症完整病历 入院记录 主诉:间歇性腰痛1年,加重伴右下肢放射疼4天。 现病史:患者汽车修理工,长期弯腰工作,自述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下肢疼痛麻木,晚间疼痛渐増,时痛如刀割火燿,并以蚁行感沿右下肢放射,在私人诊所予“腰痛宁胶囊,VitB1、VitB12肌肉注射”未见好转,以后反复发作,腰部酸软困痛,喜揉喜按,遇劳加重,卧则减轻。4天前,劳累过度,致腰痛加生,今日来我院,行X线检查:L4-5、L5-S1椎间盘突出,L34椎体骨质增生,门诊以“腰痛-腰椎间盘突出症L4-5、L5-S1”收住入院住院。 既往史:患者既往体健,否认有肝炎、结核等传染病史;无外伤及手术史;无输血、中毒等病史;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等病史不详;预防接种史不详;未发现药物及食物过敏史。 个人史:出生并成长于山东省,无异地长期居住史,居住条件可,无阴冷潮湿之弊,生活上无特殊嗜好。 婚育史:已婚。育一男一女,配偶及子女体健。 家族史:无家族遗传性疾病史。 体格检查 T:36℃P :76次/分R:20次/分BP:140/90㎜/Hg 发育正常,营养一般,表情痛苦,神志清楚,查体合作,自动体位。舌质淡, 苔白腻,脉迟缓。全身皮肤黏膜无黄染,各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头颅大小形态正常,眼睑无浮肿,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耳鼻无异常,口唇无发绀,咽部无充血,扁桃体无肿大。

专科情况: (一)腰脊柱姿势 腰椎生理前突消失,腰椎轻度侧右弯畸形。 (二)压痛点 L4、L5,、S1棘间及棘右旁压痛(+),右环跳穴压痛(+),用力按压时诱发右下肢放射疼痛、麻木。 (三)特殊检查 右下肢直腿抬高试验30(+),左侧(-)。腹压增高则且右下肢麻木加重。 (四)腱反射改变 右膝腱反射减弱,右跟腱反射消失,右下肢外后侧及足底感觉减弱。踇趾背伸力。 (五)腰部功能活动(站位) 前屈500、后伸100、左侧屈100、右侧屈100、左右侧旋100。 (六)其他骨盆挤压试验(-)、双侧“4”试验(-),双侧梨状肌牵拉试验(-)。双下肢末梢血液循环正常。双下肢肌力正常。其余脊柱、四肢关节形态、功能均正常。 辅助检查: X线检查:L4-5、L5-S1椎间盘突出,L34椎体骨质增生 初步诊断: 中医诊断:腰痛肾阳虚 西医诊断: 腰椎间盘突出症(L4-5、L5-S1) 医师签名:

血瘀气滞 病历模板

患者?,?性,?岁,因"反复腰部酸胀刺痛?年,加重?天",于?年?月?日?时由门诊拟诊"中医:腰痛病(血瘀气滞型)、西医:腰椎间盘突出症"收入本科。步行入科。 病例特点: 1、患者?,?,?岁,因"反复腰部酸胀刺痛?年,加重?天"入院。既往有糖尿病病史1年,现服用二甲双胍控制,血糖控制情况不详。 2、入院时症见:神清、精神可,腰部酸胀刺痛,痛有定处,痛处拒按,日轻夜重,伴左下肢牵拉痛,活动明显受限,胃纳可,二便调,无尿频尿急尿痛,睡眠可,无寒热汗出。舌质暗紫,或有瘀斑,脉涩。 3、专科情况:腰椎生理弯曲变直,无侧弯,腰部肌肉紧张,腰4/5棘间及左侧棘旁压痛(++),伴左下肢放射痛,左下肢直腿抬高试验30度(+),加强试验(+),屈颈试验(+),挺腹试验(+),梨状肌紧张试验(-),左侧小腿外侧皮肤感觉稍减退,双下肢肌力5级,双膝腱反射、跟腱反射正常,病理反射未引出。 4、实验室检查:待返。 初步诊断: 中医诊断:腰痛病 血瘀气滞 西医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 中医辨病辨证依据: 四诊摘要:患者?,?性,?岁,神清、精神可,腰部酸胀刺痛,胃纳可,二便调,睡眠可,无寒热汗出。舌质暗紫,或有瘀斑,脉涩。 辨病依据:患者以"腰部酸胀刺痛"为主诉入院,四诊合参,当属祖国医学"腰痛病"的范畴。舌质暗紫,或有瘀斑,脉涩,故证属"血瘀气滞"型。 辨证依据:缘患者腰部因搬抬重物(或跌扑闪挫)起病,致经脉损伤,离经之血瘀阻脉道,气血运行不畅,气滞血瘀,不通则痛,则腰痛且固定不移。舌质暗红或有瘀斑,脉涩为气滞血瘀之象。 本病病因为外伤;病机为气滞血瘀,不通则痛;起病急,病性为实,气滞血瘀为实;病位在腰部。因该病为急性起病,病程较短,病史明确,若调养得当,则预后可望好转迅速,但调摄失当,则迁延难愈,或好转后易复发。 中医鉴别诊断:本证宜与寒湿型腰痛病相鉴别,寒湿腰痛多因寒湿内阻,腰脊失养,而致腰部疼痛,其痛多为冷痛重着,遇寒加重,得热则舒;而本证则多有劳损或外伤史,其痛多为刺痛,痛有定处。故二者不难鉴别。 西医诊断依据: 1、患者?,?,?岁,因"反复腰部酸胀刺痛?年,加重?天"入院。既往有糖尿病病史1年,现服用二甲双胍控制,血糖控制情况不详。 2、入院时症见:神清、精神可,腰部酸胀刺痛,痛有定处,痛处拒按,日轻夜重,伴左下肢牵拉痛,活动明显受限,胃纳可,二便调,无尿频尿急尿痛,睡眠可,无寒热汗出。 3、专科情况:腰椎生理弯曲变直,无侧弯,腰部肌肉紧张,腰4/5棘间及左侧棘旁压痛(++),伴左下肢放射痛,左下肢直腿抬高试验30度(+),加强试验(+),屈颈试验(+),挺腹试验(+),梨状肌紧张试验(-),左侧小腿外侧皮肤感觉稍减退,双下肢肌力5级,双膝腱反射、跟腱反射正常,病理反射未引出。 4、实验室检查:待返。 西医鉴别诊断:本病应与梨状肌综合症相鉴别,两者均坐骨神经疼痛,但前者为根性坐骨神经痛,有明确的神经根定位症状及体征,直腿抬高试验及加强试验阳性;而梨状肌综合症为干性坐骨神经痛,神经根定位症状及体征不明确,但其梨状肌紧张试验阳性,故二者不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