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新课标2020年高考化学考试说明

新课标2020年高考化学考试说明

新课标2020年高考化学考试说明
新课标2020年高考化学考试说明

2020年高考考试大纲(课程标准实验版):化学

根据教育部考试中心《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理科?课程标准实验版)》(以下简称《大纲》),结合基础教育的实际情况,制定《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说明(理科?课程标准实验版)》(以下简称《说明》)的化学科部分。

制定《说明》既要有利于化学新课程的改革,又要发挥化学作为基础学科的作用;既要重视考查考生对中学化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又要注意考查考生进入高等学校继续学习的潜能;既要符合《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的要求,符合教育部考试中心《大纲》的要求,符合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验的实际情况,又要利用高考命题的导向功能,推动新课程的课堂教学改革。

一、考核目标与要求

化学科考试,为了有利于选拔具有学习潜能和创新精神的考生,以能力测试为主导,将在测试考生进一步学习所必需的知识、技能和方法的基础上,全面检测考生的化学科学素养。

化学科命题注重测量自主学习的能力,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科学技术、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以促进学生在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一)对化学学习能力的要求

1.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

(1)对中学化学基础知识融会贯通,有正确复述、再现、辨认的能力。

(2)能够通过对实际事物、实验现象、实物、模型、图形、图表的观察,以及对自然界、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化学现象的观察,获取有关的感性知识和印象,并进行初步加工、吸收、有序存储的能力。

(3)从试题提供的新信息中,准确地提取实质性内容,并经与已有知识块整合,重组为新知识块的能力。

2.分析问题和解决(解答)化学问题的能力

(1)将实际问题分解,通过运用相关知识,采用分析、综合的方法,解决简单化学问题的能力。

(2)将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成果,用正确的化学术语及文字、图表、模型、图形等表达,并做出解释的能力。

3.化学实验与探究能力

(1)了解并初步实践化学实验研究的一般过程,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2)在解决简单化学问题的过程中,运用科学的方法,初步了解化学变化规律,并对化学现象提出科学合理的解释。

(二)对知识内容的要求层次

为了便于考查,将高考化学命题对各部分知识内容要求的程度,由低到高分为了解、理解(掌握)、综合应用三个层次,高层次的要求包含低层次的要求。其含义分别为:

了解:对化学化学知识有初步认识,能够正确复述、再现、辨认或直接使用。

理解(掌握):领会所学化学知识的含义及其适用条件,能够正确判断、解释和说明有关化学现象和问题,即不仅“知其然”,还能“知其所以然”。

综合应用:在理解所学各部分化学知识的本质区别与内在联系的基础上,运用所掌握的知识进行必要的分析、类推或计算,解释、论证一些具体化学问题。

二、考试范围与要求

考试分为必考内容和选考内容。必考为必修模块“化学1”、“化学2”和选修模块“化学反应原理”的内容;选考为选修模块“化学与技术”、“物质结构与性质”、“有机化学基础”的内容,考生从3个选考模块中任意选考1个模块的内容。

(完整word版)2019年全国新课标高考化学考试大纲

2019年全国新课标高考化学考试大纲 Ⅰ.考试性质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高等学校根据考生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因此,高考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Ⅱ.考试内容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2019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确定高考理工类化学科考核目标与要求。 2019年高考化学大纲考核目标与要求 化学科考试,为了有利于选拔具有学习潜能和创新精神的考生,以能力测试为主导,将在测试考生进一步学习所必需的知识、技能和方法的基础上,全面检测考生的化学科学素养。 化学科命题注重测量自主学习的能力,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科学技术、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以促进学生在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一)对化学学习能力的要求 1.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 (1)能够对中学化学基础知识融会贯通,有正确复述、再现、辨认的能力。(2)能够通过对实际事物、实验现象、实物、模型、图形、图表的观察,以及对自然界、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化学现象的观察,获取有关的感性知识和印象,并进行初步加工、吸收、有序存储的能力。 (3)能够从试题提供的新信息中,准确地提取实质性内容,并经与已有知识块整合,重组为新知识块的能力。 2.分析问题和解决(解答)化学问题的能力 (1)能够将实际问题分解,通过运用相关知识,采用分析、综合的方法,解决简单化学问题的能力。 (2)能够将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成果,用正确的化学术语及文字、图表、模型、图形等表达并做出解释的能力。 3.化学实验与探究能力 (1)了解并初步实践化学实验研究的一般过程,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2)在解决简单化学问题的过程中,运用科学的方法,初步了解化学变化规律,并对化学现象提出科学合理的解释。 (二)对知识内容的要求层次 为了便于考查,将高考化学命题对各部分知识内容要求的程度,由低到高分为了解、理解(掌握)、综合应用三个层次,高层次的要求包含低层次的要求。其含义分别为: 了解:对所学化学知识有初步认识,能够正确复述、再现、辨认或直接使用。 理解(掌握):领会所学化学知识的含义及其适用条件,能够正确判断、解释和说明有关化学现象和问题,即不仅“知其然”,还能“知其所以然” 综合应用:在理解所学各部分化学知识的本质区别与内在联系的基础上,运用所

2017年江苏高考化学试卷(带答案)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 化学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Mg 24 Al 27 S 32 Cl 35.5 K 39 Ca 40 Mn 55 Fe 56 Cu 64 Zn 65 Ag 108 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2分, 共计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 ....选项符合题意。 1. 2017 年世界地球日我国的主题为“节约集约利用资源,倡导绿色简约生活”。下列做法应提倡的是 A.夏天设定空调温度尽可能的低 B.推广使用一次性塑料袋和纸巾 C.少开私家车多乘公共交通工具 D.对商品进行豪华包装促进销售 2. 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A. 质量数为31的磷原子: 3115P B. 氟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C. CaCl2的电子式: D.明矾的化学式: Al2(SO4)3 3. 下列有关物质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A. Na2O2吸收CO2产生O2,可用作呼吸面具供氧剂 B. ClO2具有还原性,可用于自来水的杀菌消毒 C. SiO2硬度大,可用于制造光导纤维 D. NH3易溶于水,可用作制冷剂 4.下列制取SO2、验证其漂白性、收集并进行尾气处理的装置和原理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制取SO2 B.验证漂白性 C.收集SO2 D.尾气处理 5.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中只有Y、Z处于同一周期且相邻,Z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W是短周期中金属性最强的元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 r(X)

2021 年高考化学考试大纲解析

2021 年高考化学考试大纲解析 结合《考试大纲》《课程标准》及最新发布的《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帮助考生明确考查范围、能力 要求、测量标准、命题趋势等,从而助力考生的冲刺复习,请留意阅读。 2020年的高考考什么?怎么考?这是现在高三考生最为关心的问题。2021 年《考试大纲》将不再修订,但仍是高考命题的规范性文件和标准,考生需要参考2020年版《考试大纲》和《考试大纲的说明》,通过分析近年《考试大纲》和高考试题的变化来把握高考方向,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同时,教育部考试中心发布了《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从2020年开始,全国卷和各省命制卷将全面对标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因此,《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将成为高考命题和高考实践的重要指南,也是考生复习备考的重要参考。 高考化学《考试大纲》2017~2018年连续两年没有变化,2019年化学科的《考试大纲》同2018年相比,只在“第Ⅰ部分考核目标与要求”中略有变化,强调了对考生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要求,并指出“化学高考以能力测试为主导,将在测试考生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和思维方法的基础上,全面检测考生的化学科学素养”。 这是第一次把“思维方法”写进《考试大纲》《考试说明》,高考更加注重化学学科的特质,认识问题 的视角及化学学科所独有的思想与方法。体现在考题中,会增加题目的思考容量,更能体现考生的学习潜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学科素养。这样的变化也是为即将到来的2020年高考做好衔 接与铺垫。 2019年高考试题较2018年新增两个考点: 1.钡元素的焰色反应。全国卷Ⅱ第26题对其进行了考查,该考点是复习备考的盲点,来源于教材实验,暗示要关注教材,但是选项中提到的焰色反应为绿色不够准确,黄绿色更为贴切。 2.手性碳原子。全国卷Ⅰ第36题通过结合手性碳的定义,要求用星号(*)标出中的手性碳。 2020高考化学试卷肯定会继续坚持把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创新思维、和对学习能力考查渗透到命题中去,向考生提供新发现、新研究,并且通过原有知识的延伸拓展,从而考查考生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结合《考试大纲》,重温教材,夯实基础 对于热点知识,必须反复强化训练。常考知识一定要在第二轮复习中继续强化,但是也要更多关注教材中的科学探究、思考与交流、科学视野、课后习题、脚注等等,2019年考查钡元素的焰色反应实验就源自于教材中的图片。 注重概念和原理的复习,强化实验探究 高考命题专家多是从学科体系、自身学术研究和命题技术层面命题、化学学科五大核心素养是高考考查的方向。

2014年四川省普通高考考试说明.化学

2014年四川省普通高考考试说明(理科综合·化学) Ⅰ.考试性质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高等学校根据考生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因此,高考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Ⅱ.命题指导思想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四川卷)各学科的命题,将按照“有利于科学选拔人才,有利于促进学生健康发展,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的原则,遵循“注重能力考查,体现课改理念,力求平稳推进”的指导思想,依据《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课程标准实验版)》和《2014年铺天盖地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四川卷)考试说明》规定的范围和要求命制试题。命题坚持以能力测试为主导,在考查考生基本知识、基本能力的同时,注重考查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科学探究的能力,突出学科意识、学科思维、科学素质和人文素养,力求做到科学、准确、公平、规范。 Ⅲ.考核目标与要求 化学学科考试,为了有利于选拔具有学习潜能和创新精神的考生,以能力测试为主导,在测试考生进一步学习所必需的知识、技能和方法的基础上,全面检测考生的化学科学素养。 化学科命题注重测量自主学习的能力,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科学技术、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以促进学生在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一、对化学学习能力的要求 1.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 (1)能够对中学化学基础知识融会贯通,有正确复述、再现、辨认的能力。 (2)能够通过对实际事物、实验现象、实物、模型、图形、图表的观察,以及对自然界、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化学现象的观察,获取有关的信息,并进行初步加工、吸收和有序存储的能力。 (3)能够从试题提供的新信息中,准确地提取实质性内容,并与已有知识整合,重组为新知识的能力。 2.分析和解决(解答)化学问题的能力 (1)能够将实际问题分解,通过运用相关知识和科学思维方法分析、解决简单化学问题的能力。 (2)能够将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论,用化学术语及文字、模型、图形、图表进行正确表达,并做出解释的能力。 3.化学实验与探究能力 (1)了解化学实验研究的一般过程,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2)在解决简单化学问题的过程中,运用科学的方法,初步了解化学变化规律,并对化学现象提出科学合理的解释。 二、对知识内容的要求层次 为了便于考查,将高考化学命题对各部分知识内容要求的程度,由低到高分为了解、理解(掌握)、综合应用三个层次,高层次的要求包含低层次的要求。其含义分别为: 了解:对所学化学知识有初步认识,能够正确复述、再现、辨认或直接使用。 理解(掌握):领会所学化学知识的含义及其适用条件,能够正确判断、解释和说明有关化学现象和问题,即不仅“知其然”,还能“知其所以然”。

【新课标III卷】2017年高考理综化学试题(Word版,含答案解析)

2017年高考全国(III)卷化学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Li 7 C 12 N 14 O 16 S 32 K39 Cr 52 Mn 55 Fe 56 7.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PM2.5是指粒径不大于2.5μm的可吸入悬浮颗粒物 B.绿色化学要求从源头上消除或减少生产活动对环境的污染 C.燃煤中加入CaO可以减少酸雨的形成及温室气体的排放 D.天然气和液化石油气是我国目前推广使用的清洁燃料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植物油氢化过程中发生了加成反应 B.淀粉和纤维素互为同分异构体 C.环己烷与苯可用酸性KMnO4溶液鉴别 D.水可以用来分离溴苯和苯的混合物 9.下列实验操作规范且能达到目的的是 目的操作 A.取20.00 mL盐酸 在50 mL酸式滴定管中装入盐酸,调整初始 读数为30.00 mL后,将剩余盐酸放入锥形瓶B.清洗碘升华实验所用试管先用酒精清洗,再用水清洗 C.测定醋酸钠溶液pH用玻璃棒蘸取溶液,点在湿润的pH试纸上 D.配制浓度为0.010的 1 mol L- ? KMnO4溶液 称取KMnO4固体0.158 g,放入100 mL容量 瓶中,加水溶解并稀释至刻度 10.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0.1 mol 的中,含有0.6N A个中子 11B B.pH=1的H3PO4溶液中,含有0.1N A个H+ C.2.24 L(标准状况)苯在O2中完全燃烧,得到0.6N A个CO2分子 D.密闭容器中1 mol PCl3与1 mol Cl2反应制备PCl5(g),增加2N A个P-Cl键 11.全固态锂硫电池能量密度高、成本低,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其中电极a常用掺有石墨烯的S8材料,电池反应为:16Li+x S8=8Li2S x(2≤x≤8)。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2019年化学考试大纲解读

2019 年高考化学《考试大纲》解读 一、 2019 考试大纲分析 2017 年高考化学《考试大纲》相比 2016 年,修订处相当多, 2018 年《考试大纲》基本没有变动, 2019 年化学《考试大纲》同 2018 年相比,只在第 I 部分考试目标与要求中略有变化,提出了高校对新生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要求,并第一次把“思维方法”写进考纲。强调高考评价体系中的“四层” ,即考查内容中的“必备知识、关键能力”,使考查内容更具体化。备考时,考生不仅要掌握必备知识,还需加强“关键”能力和“思维”方法的训练,提升化学科学素养,提升核心价值。 化学科命题不仅要促进学生在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 的全面提升,还要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二、回顾 2017 年《考试大纲》的修订 1.修订的主要目的 (1)贯彻落实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精神,体现国家人才培养和高校人才选拔要求,进 一步强化高考命题的育人功能和积极导向作用。 (2)加强高考命题的标准建设,进一步密切高考测评标准与正在修订的高中课程标 准的衔接,提升标准的科学性和规范性,突出高考作为衔接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桥梁的 功能。 (3)进一步完善考核目标和考试内容。结合学科特点和核心素养的要求,完善考核 目标的内涵,增强科学性和规范性;适当调整选考模块,满足高校人才选拔要求,契合 课程标准修订方向。 2.修订的主要意义 (1)指导高考内容改革。 (2)规范高考命题:①提高质量,②倡现成果,③确定标准 (3)“一体四层四翼”高考评价体系“一体”即高考评价体系,通过确立“立德树 人、服务选拔、导向教学”这一 高考核心立场,回答了“为什么考”的问题。“四层”通过明确“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四层考查目标, 回答了高考“考什么”的问题。 “四翼”通过明确“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四个方面的考查要求,回答了“怎么考”的问题。 3.修订的主要内容 【选考模块的调整】修订后选考:“物质结构与性质”和“有机化学基础”。删去“化学与生活”和“化学与技术”。 【能力目标的调整】 “1.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表述略有调整,能力要求不变。 “2.分析和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表述略有调整,能力要求不变。

新课标2020年高考化学考试说明

2020年高考考试大纲(课程标准实验版):化学 根据教育部考试中心《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理科?课程标准实验版)》(以下简称《大纲》),结合基础教育的实际情况,制定《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说明(理科?课程标准实验版)》(以下简称《说明》)的化学科部分。 制定《说明》既要有利于化学新课程的改革,又要发挥化学作为基础学科的作用;既要重视考查考生对中学化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又要注意考查考生进入高等学校继续学习的潜能;既要符合《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的要求,符合教育部考试中心《大纲》的要求,符合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验的实际情况,又要利用高考命题的导向功能,推动新课程的课堂教学改革。 一、考核目标与要求 化学科考试,为了有利于选拔具有学习潜能和创新精神的考生,以能力测试为主导,将在测试考生进一步学习所必需的知识、技能和方法的基础上,全面检测考生的化学科学素养。 化学科命题注重测量自主学习的能力,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科学技术、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以促进学生在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一)对化学学习能力的要求 1.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 (1)对中学化学基础知识融会贯通,有正确复述、再现、辨认的能力。 (2)能够通过对实际事物、实验现象、实物、模型、图形、图表的观察,以及对自然界、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化学现象的观察,获取有关的感性知识和印象,并进行初步加工、吸收、有序存储的能力。 (3)从试题提供的新信息中,准确地提取实质性内容,并经与已有知识块整合,重组为新知识块的能力。 2.分析问题和解决(解答)化学问题的能力

高考化学新课标1考试说明解读及备考建议.doc

2016高考化学新课标1考试说明解读及备 考建议 2016高考化学新课标1考试说明解读及备考建议 2016高考化学新课标1考试说明解读及备考建议: 一、从考试说明看新课标理综卷的化学部分命题特点 1、注重对基础知识、主干知识考查,考点稳定,难度适中 对比15年考试说明,只有离子共存、离子浓度大小比较、基本实验操作、电解原理等考点,15年新课标Ⅰ卷真题并没有涉及。这说明选择题相对固定,高频考点稳定,个别经典题型像NA可能轮空。 2、重逻辑分析能力,重化学学科素养 把更多的信息,以图表的形式呈现,命题趋于基础问题形式上的创新与复杂化。考生需要有高度的预见性和敏锐的洞察力,且有可能会针对惯性思维产生认知冲突。这类题型具有较强开放性,整体能力要求大大提升,体现了考纲对化学学习能力的要求。 3、不回避同一内容,不回避以往考题 新课标全国卷有些题目可能轮回考查,以往考题和练习题为母题的再创造的痕迹明显。这就要求提高我们复习的针对性、有效性,精讲精练,少做做透,务必确保对每个点都要理解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所以平时一定要多做全真模拟训练、多做深刻的反思总结调整。整体来看,多数还是情境模式,但难度有所加大,需要重新界定考纲的审视标准和视角,且不确定因素增加,命题相对任性,没有绝对界限。 二、复习备考建议 (一)从考查内容看,重视以下部分:

1.学科特点及研究方法和程序(研究物质性质、物质的制备、化工生产反应适宜外界条件的选择思路以及某些实际问题如:离子方程式和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等的解决都应该具有相应的基本程序和一般方法。) 2.基本概念(物质的分类、溶解度、物质的量、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 3.化学理论(物质结构与元素周期律、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化学反应的方向限度和速率、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平衡) 4.元素化合物(氧化还原离子方程式书写) 5.化学实验(常用仪器、基本操作、实验方案) (二)从阅卷经验看,着重训练以下几点: 1、仔细审题,充分领会题目意图 2、规范答题,杜绝一切低级错误 2、整合信息,分析、综合、突破的能力 3、不断增加思考的深广度,抓住主要矛盾 4、结合考纲、考试说明,利用好高考题 (三)把握新形势,注重学科关联和学科体验: 从考试说明看,高考命题与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相结合,与实验相结合,与工业流程相结合,注重回扣课本,重视课本中的科学探究、科学视野、资料卡片等栏目及课后习题和课本图片。要求考生全面把握题境,重典型考题换角度重新整合,重视化学学科与社会生产生活、资源环保环境、能源、安全等的关联。

2017年高考化学全国二卷

7.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糖类化合物也可称为碳水化合物 B.维生素D 可促进人体对钙的吸收 C.蛋白质是仅由碳、氢、氧元素组成的物质 D.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但不宜摄入过多 8.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为A N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L0.1mol·1L -NH 4CL 溶液中,4NH + 的数量为0.1A N B.2.4gMg 与H 2SO 4完全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0.1A N C.标准状况下,2.24LN 2和O 2的混合气体中分子数为0.2A N D.0.1mol H 2和0.1mol I 2于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后,其分子总数为0.2A N 9.a,b,c,d 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学&科网,a 原子核外电子总数与b 原子次外层的电子数相同;c 所在周期数与族数相同;d 与a 同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d>c>b>a B.4种元素中b 的金属性最强 C.c 的氧化物的水化物是强碱 D.d 单质的氧化性比a 单质的氧化性强 10.下列由实验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11.用电解氧化法可以在铝制品表面形成致密、耐腐蚀的氧化膜,电解质溶液一般为24224H SO H C O -混合溶液。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待加工铝质工件为阳极 B.可选用不锈钢网作为阴极

C.阴极的电极反应式为:3Al 3e Al +-+= D.硫酸根离子在电解过程中向阳极移动 12.改变0.11mol L -?二元弱酸2H A 溶液的pH ,溶液中的2H A 、HA -、2A -的物质的量分数(X)δ随pH 的变化如图所示[已知 22(X) (X)(H A)(HA )(A ) c c c c δ--= ++]。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pH=1.2时,2(H A)(HA )c c -= B.22lg[(H A)] 4.2K =- C.Ph=2.7时,22(HA )(H A)(A )c c c -->= D.pH=4.2时,2(HA )(A )(H )c c c --+== 13.由下列实验及现象不能推出相应结论的是 实验 现象 结论 A. 向2 mL 0.1 1mol L -?的3FeCl 溶液中加足量铁粉,震荡,加1滴KSCN 溶液 黄色逐渐消失,加KSCN 溶液颜色不变 还原性:2Fe>Fe + B. 将金属钠在燃烧匙中点燃,迅速伸入集满CO 2的集气瓶 集气瓶中产生大量白烟,瓶内有黑色颗粒产生 CO 2具有氧化性 C. 加热盛有少量NH 4HCO 3固体的试管,并在试管口放置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 石蕊试纸变蓝 NH 4HCO 3显碱性 D. 向2支盛有2 mL 相同浓度银氨溶液的试管中分别加入2滴相同浓度的NaCl 和Nal 溶液 一只试管中产生黄色沉淀,另一支中无明显现象 sp sp (Agl)(AgCl)K K < 26.(14分) 水泥是重要的建筑材料。水泥熟料的主要成分为CaO 、SiO 2,并含有一定量的铁、铝和镁等金属的氧化物。实验室

2018广东高考化学大纲【最新公布】

2018广东高考化学大纲【最新公布】 在高考中化学占的分数比重是非常的大的,很多的高三考生都是非常的关心2018广东高考化学大纲,小编整理了相关信息,希望会对大家有所帮助! Ⅰ. 考核目标与要求 化学科考试,为了有利于选拔具有学习潜能和创新精神的考生,以能力测试为主导,将在测试考生进一步学习所必需的知识、技能和方法的基础上,全面检测考生的化学科学素养。 化学科命题注重测量自主学习的能力,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科学技术、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以促进学生在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一、对化学学习能力的要求 1. 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 (1)对中学化学基础知识能正确复述、再现、辨认,并能融会贯通。

(2)通过对自然界、生产和生活中的化学现象的观察,以及实验现象、实物、模型的观察,对图形、图表的阅读,获取有关的感性知识和印象,并进行初步加工、吸收、有序存储。 (3)从提供的新信息中,准确地提取实质性内容,并与已有知识整合,重组为新知识块。 2. 分析和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 (1)将实际问题分解,通过运用相关知识,采用分析、综合的方法,解决简单化学问题。 (2)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及成果,能正确地运用化学术语及文字、图表、模型、图形等进行表达,并做出合理解释。 3. 化学实验与探究的能力 (1)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并初步实践化学实验的一般过程。 (2)在解决化学问题的过程中,运用化学原理和科学方法,能设计合理方案,初步实践科学探究。 二、对知识内容的要求层次 高考化学命题对知识内容的要求分为了解、理解(掌握)、综合应用三个层次,高层次的要求包含低层次的要求。其含义分别为: 了解:对所学化学知识有初步认识,能够正确复述、再现、辨认或直接使用。 理解(掌握):领会所学化学知识的含义及其适用条件,能够正确判断、解释和说明有关化学现象和问题。能“知其然”,还能“知其所以然”。 综合应用:在理解所学各部分化学知识之间的本质区别与内在联系的基础上,运用所掌握的知识进行必要的分析、类推或计算,解释、论证一些具体的化学问题。 Ⅱ. 考试范围与要求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科学素养的要求,按照既保证与全国普通高校招生统一考试的要求基本一致,又有利于实验省(自治区、直辖市)实施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的原则,参照

高考化学考试说明详解

山东高考化学考试说明讲解 一、能力要求 1.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 (1)能够对中学化学基础知识融会贯通,有正确复述、再现、辨认的能力。 (2)能够通过对实际事物、实验现象、实物、模型、图形、图表的观察,以及对自然界、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化学现象的观察,获取有关的感性知识和印象,并进行初步加工、吸收、有序存储的能力。 (3)能够从试题提供的新信息中,准确地提取实质性内容,并经与已有知识块整合,重组为新知识块的能力。 2.分析问题和解决(解答)化学问题的能力 (1)能够将实际问题分解,通过运用相关知识,采用分析、综合的方法解决简单化学问题的能力。(2)能够将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成果用正确的化学术语及文字、图表、模型、图形等表达,并作出解释的能力。 3.化学实验与探究能力 (1)了解并初步实践化学实验研究的一般过程,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2)在解决简单化学问题的过程中,运用科学的方法,初步了解化学变化规律,并对化学现象提出科学合理的解释。 二、考试内容及要求 为了便于考查,将高考化学命题对各部分知识内容要求的程度,由低到高分为了解、理解(掌握)、综合应用三个层次,高层次的要求包含低层次的要求。其含义分别为: 了解:对所学化学知识有初步认识,能够正确复述、再现、辨认或直接使用。 理解(掌握):领会所学化学知识的含义及其适用条件,能够正确判断、解释和说明有关化学现象和问题,即不仅“知其然”,还能“知其所以然”。 综合应用:在理解所学各部分化学知识的本质区别与内在联系的基础上,运用所掌握的知识进行必要的分析、类推或计算,解释、论证一些具体化学问题。 (一)必考内容范围及要求 1.化学科学特点 (1)了解化学的主要特点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认识物质。了解化学可以识别、改变和创造分子。 【考纲说明】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离子是带电的原子;分子是保持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2)了解科学、技术、社会的相互关系(如化学与生活、材料、能源、环境、生命过程、信息技术的关系等) 【考纲说明】●环境:①酸雨(硫的氧化物及氮的氧化物引起,主要是硫的氧化物)pH<5.6②光化学烟雾(氮的氧化物引起)③赤潮(水体富营养化)④水华(水体富营养化)⑤臭氧空洞(氟利昂)⑥可吸入颗粒物PM2.5 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⑦白色污染(塑料)⑧回收废旧电池防止污染土壤和水源,同时又能将有用物质加以再生利用 ●材料: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有机高分子材料、复合材料(基体和增强体组成,基体是粘结剂,增强体是骨架)、光导纤维(SiO2)、氮化硅陶瓷、半导体材料(Si) ●能源:煤、石油、乙醇汽油、核能、地热能、潮汐能、太阳能、风能、可燃冰等●生命过程:六大营养元素(糖类、油脂、蛋白质、无机盐、水、维生素)、自来水消毒、防腐剂、增色剂、营养加强剂等 (3)了解在化工生产中遵循“绿色化学”思想的重要性。 【考纲说明】绿色化学的核心是: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上减少和消除工业生产对环境的污染。 按照绿色化学的原则、最理想的化工生产方式是:反应物的原子全部转化为期望的最终产物。 绿色化学的主要特点是: ①充分利用资源和能源,采用无毒、无害的原料; ②在无毒、无害的条件下进行反应,以减少向环境排放废物; ③提高原子的利用率,力图使所有作为原料的原子都被产品所消纳,实现“零排放”; ④生产出有利于环境保护、社区安全和人体健康的环境友好的产品。 2.化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1)了解定量研究的方法是化学发展为一门科学的重要标志,掌握化学常用计量方法。a.了解物质的量的含义,并能用于进行简单的化学计算 【考纲说明】 ①物质的量是衡量物质所含微粒多少的一个物理量。 ②简单相关计算。 【指导】计算时注意根据基本定义式进行计算。 【练习】1、标准状况下VL氨气溶解在1L水中(水的密度近似为1g·mL-1),所得溶液的密度为ρg·mL-1,质量分数为ω,物质的量浓度为c mol·L-1,则下列关系中不正确的是( ) A.ρ=(17V+22400)/(22.4+22.4V) B.ω=17c/1000ρ C.ω=17V/(17V+22400) D.c=1000Vρ/(17V+22400) 2、A L硫酸铝溶液中,含有B g 铝离子,则此溶液中硫酸根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答案:1、A 2、mol·L-1 b.了解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mol)、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含义 【考纲说明】①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②1mol物质的质量叫该物质的摩尔质量,单位为g·mol-1,其数值等于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③1mol气体的体积叫气体摩尔体积,单位为L?mol-1,与压强和温度有关,标准状况下的气体摩尔体积为22.4L?mol-1,计算时注意注意是不是标准状况,是不是气体;④1L溶液所溶解的溶质的物质的量叫该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单位为mo l·L-1; ⑤0.012Kg12C所含有碳原子的个数叫阿伏伽德罗常数,单位mol-1,常用数据为6.02×1023mol-1;

2017年高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13个专题)及5套高考试卷烃

专题9 有机化合物 Ⅰ—生活中常见的有机物 1.(2017?北京-7)古丝绸之路贸易中的下列商品,主要成分属于无机物的是 A.瓷器B.丝绸C.茶叶D.中草药 A.A B.B C.C D.D 【答案】A 【解析】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为有机物,有机物大多数能够燃烧,且多数难溶于水;无机 物指的是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无机物多数不能燃烧,据此分析。 A、瓷器是硅酸盐产品,不含碳元素,不是有机物,是无机物,故A正确; B、丝绸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是有机物,故B错误; C、茶叶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是有机物,故C错误; D、中草药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是有机物,故D错误。 【考点】无机化合物与有机化合物的概念、硅及其化合物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物质的分类专题 【点评】本题依托有机物和无机物的概念考查了化学知识与生活中物质的联系,难度不大,应注意有机物中一定含碳元素,但含碳元素的却不一定是有机物。 Ⅱ—有机结构认识 2.(2017?北京-10)我国在CO2催化加氢制取汽油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CO2转化过程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反应①的产物中含有水 B.反应②中只有碳碳键形式

C.汽油主要是C5~C11的烃类混合物 D.图中a的名称是2﹣甲基丁烷 【答案】B 【解析】A.从质量守恒的角度判断,二氧化碳和氢气反应,反应为CO2+H2=CO+H2O,则产物中含有水,故A正确; B.反应②生成烃类物质,含有C﹣C键、C﹣H键,故B错误; C.汽油所含烃类物质常温下为液态,易挥发,主要是C5~C11的烃类混合物,故C正确;D.图中a烃含有5个C,且有一个甲基,应为2﹣甲基丁烷,故D正确。 【考点】碳族元素简介;有机物的结构;汽油的成分;有机物的系统命名法菁优网版权【专题】碳族元素;观察能力、自学能力。 【点评】本题综合考查碳循环知识,为高频考点,侧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注意把握化 学反应的特点,把握物质的组成以及有机物的结构和命名,难度不大。 C H, 3.(2017?新课标Ⅰ-9)化合物(b)、(d)、(p)的分子式均为66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b的同分异构体只有d和p两种 B. b、d、p的二氯代物均只有三种 C. b、d、p均可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 D. b、d、p中只有b的所有原子处于同一平面 【答案】D 【解析】A.(b)的同分异构体不止两种,如,故A错误 B.(d)的二氯化物有、、、、、, 故B错误 KMnO溶液反应,故C错误 C.(b)与(p)不与酸性4 D.(d)2与5号碳为饱和碳,故1,2,3不在同一平面,4,5,6亦不在同 一平面,(p)为立体结构,故D正确。 【考点】有机化学基础:健线式;同分异构体;稀烃的性质;原子共面。 【专题】有机化学基础;同分异构体的类型及其判定。 【点评】本题考查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为高频考点,侧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注意把 握有机物同分异构体的判断以及空间构型的判断,难度不大。 Ⅲ—脂肪烃

(完整)2018高考化学新课标II卷试题及解析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II 卷) 化学部分 7.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碳酸钠可用于去除餐具的油污 B .漂白粉可用于生活用水的消毒 C .氢氧化铝可用于中和过多的胃酸 D .碳酸钡可用于胃肠X 射线造影检查 8.研究表明,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硫在形成雾霾时与大气中的氨有关(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雾和霾的分散剂相同 B .雾霾中含有硝酸铵和硫酸铵 C .NH 3是形成无机颗粒物的催化剂 D .雾霾的形成与过度施用氮肥有关 9.实验室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甲烷与氯气在光照下反应的实验。 光照下反应一段时间后,下列装置示意图中能正确反应实验现象的是 此卷 只装订 不密封 班级 姓名 准考证号 考场号 座位号

10.W、X、Y和Z为原子序数一次增大的四种短周期元素。W与X可生成一种红棕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Y的周期数是族序数的3倍;Z原子最外层的电子数与W的电子数总数相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X与其他三种元素均可形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二元化合物 B.Y与其他三种元素分别形成的化合物中只含有离子键 C.四种元素的简单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 D.W的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均为强酸 11.N 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常温常压下,124g P4中所含P-P键数目为4N A B.100mL 1mol·L-1 FeCl3溶液中所含Fe3+的数目为0.1N A C.标准状况下,11.2L甲烷和乙烯混合物中含氢原子数目为2N A D.密闭容器中,2mol SO2和1mol O2催化反应后分子总数为2N A 12.我国科学家研发了一种室温下“可呼吸”的Na-CO2二次电池,将NaClO4溶于有机溶剂作为电解液,钠和负载碳纳米管的镍网分别作为电极材料,电池的总反应为: 3CO2+4Na2Na2CO3+C,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放电时,ClO4-向负极移动 B.充电时释放CO2,放电时吸收CO2 C.放电时,正极反应为:3CO2+4e-2CO32-+C D.充电时,正极反应为:Na+ + e-Na 13.下列实验过程可以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编号实验目的实验过程 A 配制0.4000mol.L-1的NaOH 溶液 称取4.0g固体NaOH于烧杯中,加入少量蒸馏水 溶解,转移至250mL容量瓶中定容 B 探究维生素C的还原性向盛有2mL黄色氯化铁溶液的试管中滴加浓的维生素C溶液,观察颜色变化 C 制取并纯化氢气向稀盐酸加入锌粒,将生成的气体依次通过NaOH 溶液、浓硫酸和KMnO4溶液 D 探究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向2支盛有5mL不同浓度NaHSO3溶液的试管中同时加入2mL5%H2O2溶液,观察实验现象

江苏高考化学考试说明

09江苏高考化学 一、命题指导思想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由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高等学校根据考生统考成绩、学业水平测试等级和综合素质评价情况择优录取。因此,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1.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化学科学素养的要求,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化学科(江苏卷)将依据《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江苏省《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教学要求》和本说明组织命题。 2.2009年化学科(江苏卷)的命题将充分体现“有利于普通高等学校选拔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全面发展的新生,有利于基础教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有利于推进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改革,有利于正确引导基础教育化学教学”的命题思想。 3.2009年化学科(江苏卷)以测试学生的化学科学素养和综合能力为主导,以《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所要求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等为主要考查内容,重点考查考生的信息获取与加工、化学实验探究、从化学视角分析解决问题和创新思维等能力。引导学生认识科学和科学发展过程,认识科学、技术、社会和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初步树立和谐、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 4.2009年化学科(江苏卷)将更富有时代气息,更进一步体现化学新课程理念,更能体现江苏特色,有所创新、有所突破。 二、考试内容及要求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化学科学素养的要求和化学科学的特点,参照《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结合江苏省普通高中化学教学的实际,对化学学科的考试内容作如下说明。 (一)素养和能力要求 1.理解化学科学 (1)了解化学科学发展的主要线索,形成化学科学的基本观念,理解化学核心概念和基本原理,理解化学变化的基本规律。 (2)能综合运用所学化学知识和化学科学方法,对生产生活中与化学相关的简单问题进行解释,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 (3)认识化学科学及其重大成果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初步形成科学、技术、社会、环境之间和谐、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 2.形成信息素养 (1)能通过对自然界、生产、生活和科学实验中化学现象以及相关模型、图形和图表等的观察,获取有关的感性知识和印象,并运用分析、比较、概括、归纳等方法对所获取的信息进行初步加工和应用的能力。 (2)能够敏捷、准确地获取试题所给的相关信息,并与已有知识整合,在分析评价的基础上应用新信息的能力。 3.学会实验探究 (1)了解并初步实践化学实验研究的一般过程,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2)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能够在给定情境中通过分析、判断提出有探究价值化学问题的能力。 (3)能设计解决简单化学问题的探究方案,能运用观察、实验、阅读资料等多种手段收集证据,能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形成探究结论。 (4)能对探究方案、探究过程、探究结论等进行分析和评价,能准确地表述探究结果,并应用探究结果解决相关问题。 4.解决化学问题 (1)能将与化学相关的实际问题分解,综合运用相关知识和科学方法,解决生产、生活实际和科学研究中的简单化学问题的能力。 (2)能用正确的化学用语及文字、图表、模型、图形等表达化学问题解决的过程和结果,并做出解释的能力。

(江苏扬州)2019年江苏高考化学考试说明解读

2019年江苏高考化学考试说明解读 扬州市教育局教研室 扬州市高中化学学科指导小组 第一部分专家解读 一、注意三个坚决 1、考试说明中明确不考的坚决不讲。 2、复习课要坚决贯彻融合的原则。选修难度要降,提倡多融合,多提升素养和思维层次。高考题中的个体具体考哪个模块是看不出来的,但是一个试题中出现多个模块交叉和融合是必然方式。 3、核心内容要坚决进行梳理和排查。研究排查07-10江苏新高考试卷是第一工作,研究近3年来其他地区的高考创新试题是必要工作,尤其是实验试题。 二、关注三个问题 1、注意培训学生快速阅读、快速提取信息、快速决策判断的能力。选做题、计算题应该先做,不要等到最后做,这样一定会使选做题的分数拿不全,而选做题的前8分是简单的,选做题坚决不能放弃。高考的文字量很大,一般中文字符在5000字左右,含字母符号等近7000字符。 2、注意培养学生解决综合题的能力。关注融合,实验与原理或计算的融合,无机与原理的融合,课改的人与命题的人是两拨人,命题人侧重化学素养的考查,侧重选拔高校喜欢的人才。 3、注意培养学生的综合实验能力。关注实验技能的问题,如溶液配制中天平的精确度问题、标准溶液的问题,中和滴定中的精确度等,pH计的精度问题,实验步骤的书写问题,图表的阅读问题;制订实验方案,阐述分析方案,结果表达,方案评价等。评价原则中要注意:科学性、绿色化、能耗少、操作易等。复习中应该以案例式为中心的复习模式,不要将实验简单割裂为:基本操作、制备类等,例如:以聚合硫酸铁的制备、废铁屑制备绿矾、硫酸铜晶体的制备、高纯度氯化钡制备等为例,可以将仪器选择等一直到评价都可以进行复习串联。 三、其他细节问题

2017年高考全国理综 2卷 化学试题及参考答案

2017年全国高考理综(化学II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4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7.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糖类化合物也可称为碳水化合物 B.维生素D可促进人体对钙的吸收 C.蛋白质是仅由碳、氢、氧元素组成的物质 D.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但不宜摄入过多 8.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为N A。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 L 0.1 mol·L-1NH4Cl溶液中,NH4+的数量为0.1N A B.2.4 g Mg与H2SO4完全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0.1 N A C.标准状况下,2.24 L N2和O2的混合气体中分子数为0.2 N A D.0.1 mol H2和0.1 mol I2于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后,其分子总数为0.2 N A 9.a、b、c、d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a原子核外电子总数与b原子次外层的电子数相同;c所在周期数与族数相同;d与a同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d>c>b>a B.4种元素中b的金属性最强 C.c的氧化物的水化物是强碱 D.d单质的氧化性比a单质的氧化性强 10.下列由实验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11.用电解氧化法可以在铝制品表面形成致密、耐腐蚀的氧化膜,电解质溶液一般为H2SO4—H2C2O4混合溶液。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待加工铝质工件为阳极 B.可选用不锈钢网作为阴极 C.阴极的电极反应式为:Al3+ + 3e-====Al D.硫酸根离子在电解过程中向阳极移动 12.改变0.1mol?L-1二元弱酸H2A溶液的pH,溶液中的H2A、HA-、A2-的物质的量分数δ(X)随pH的变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