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古诗一去二三里

古诗一去二三里

古诗一去二三里
古诗一去二三里

古诗:一去二三里

目标:

1、感受古诗表现的意境美.

2、能发现五言诗的特点并大声朗诵古诗。

3、能寻找出古诗中蕴含的数字秘密。

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会朗诵一些古诗。

2、物质准备:《幼儿用书》P1、磁带。

过程:

一、幼儿在集体中大胆朗诵自己学过的古诗。

要求:吐字清楚,声音响亮,能朗诵出古诗的韵味。

二、引导幼儿发现古诗的特点。

用符号记录的方式让幼儿发现五言古诗的特点。

鼓励幼儿用喜欢的符号分别记录这首古诗有几句?每句有几字?

如:~~~~~ ~~~~~ ~~~~~ ~~~~~ (四句)

XXXXX(每句有五个字)

三.欣赏理解古诗,感受古诗的意境美。

1.听录音朗诵古诗《一去二三里》

2.闭眼欣赏,鼓励幼儿根据古诗内容想象古诗中的意境。

3.结合《幼儿用书》P1的画面欣赏古诗

问:想一想,诗中描写了哪些事物?

4.幼儿跟录音朗诵,鼓励他们发现古诗中的数字秘密。

问:你发现古诗中藏着哪些数字秘密?

四.幼儿朗诵古诗

1.要求幼儿发准字音:村、四、亭、座、十、枝。

2.鼓励幼儿用手指表示数字的动作来记忆古诗内容。

3.幼儿分组以接龙游戏的形式朗诵古诗

每组幼儿一人朗诵一句,四句朗诵完,第五个人又重复朗诵古诗的第

一句。

比比哪一组朗诵古诗的遍数最多。

4.播放优美的音乐,让幼儿在音乐中朗诵古诗,注意引导幼儿表现出古诗的韵味。

活动延伸:

1.幼儿回家学习更多的古诗,在语言角开展“诗歌朗诵会”鼓励幼儿积极参加。

2.在《幼儿用书》上书写汉字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

散文:风筝

活动目标:

1.感受散文拟人化描述风筝的有趣。

2.能根据散文内容回忆自己放风筝的情景,理解散文中的想象。

3.能有感情地朗诵散文,注意句与句间的停顿。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在家长的陪同下放风筝,注意观察风筝满天飞的情景。2.《幼儿用书》P2

3.优美的乐曲

活动过程:

一.鼓励幼儿大胆自由地发表自己的想法。

讨论:风筝飞上天时象什么?

要求幼儿正确使用比喻句,而对幼儿想象的内容不加限制。

二.欣赏散文,感受散文内容的有趣。

1.老师朗诵散文。

问:散文把风筝描述成什么了?

2.重点欣赏散文的第二段。

问:风筝娃娃在天空中干什么?

请幼儿用散文中的句子说说风筝娃娃是怎样玩的?

幼儿扮风筝娃娃,边欣赏边随散文内容表现。

3.配乐欣赏散文,感受散文内容的连贯、流畅。

鼓励幼儿可边欣赏边用柔美的动作表现对散文的感受。

4.引导幼儿感受散文中的想象。

结合《幼儿用书》中的画面内容,完整欣赏散文,感受散文句子的丰富想象。

三.朗诵散文

1.幼儿集体朗诵散文,鼓励幼儿用充满童趣的情感和语气朗诵。

2.重点指导幼儿注意句与句之间的停顿,能有感情地朗诵。

3.配乐朗诵,激发幼儿朗诵的兴趣。

4.鼓励幼儿加上恰当的动作朗诵散文。

活动延伸:

1.制作自己喜欢的风筝。

2.幼儿到野外放风筝。

3.用风筝布置教室。

活动内容:环保故事受伤的大山

活动目标:

1.感受故事内容的起伏变化,对美的环境有向往的的情感。

2.能围绕故事中的环保问题展开讨论,讲述大山受伤前后的样子。3.能畅谈自己喜欢的生活环境,知道怎样注意环保。

活动准备:

1.认知经验准备:观察社区环境,向家长了解有关环保的问题

2.材料准备:《幼儿用书》P4—5,两幅图(大山受伤前后的样子)

活动过程:

一.观察图片,引出故事

1.出示大山受伤前后的样子的两幅图,请幼儿自由发表意见。

幼儿思考:大山受伤前后有什么不一样?猜猜是什么原因让大山受了伤?

2.引导幼儿欣赏故事

二.欣赏故事,理解故事

1.引导幼儿感受故事内容的起伏

大山原来是什么样子的?受伤后大山发生了那些事?大山是怎样恢复原来的样子的?

2.引导幼儿围绕故事中的环保问题展开讨论

(1)结合《幼儿用书》P4—5的画面,让幼儿与同伴自由讨论故事中的内容。

(2)小组讨论:我们应该怎样保护大山?

三.畅谈自己的生活环境

鼓励幼儿谈谈自己生活的环境中有那些令自己不满意的地方?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保护我们的环境美?

四.畅想自己喜欢的环境

1.鼓励幼儿大胆地用彩笔描绘自己最喜欢的环境。

2.幼儿用自己的话清楚的与同伴交流自己向往的环境。

活动延伸:

亲子活动:在家长的协助下,参与植树活动或制作一些环保标志牌挂在社区环境中。

阅读:谁扭曲了铁轨

活动目标:

1.积极探索画面内容和文字符号所要表现的完整故事。

2.能按顺序用自己的话讲述画面内容,并能大胆猜测角色的心理活动及对话。

3.知道热胀冷缩的常识。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与父母一起寻找生活中有关热胀冷缩的现象。

2.《幼儿用书》P6—7

活动过程:

一.自由阅读探索画面内容

1.看看,这几幅图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2.鼓励幼儿大胆询问自己不理解的画面内容以及不认识的文字符号。二.集体阅读故事

引导幼儿逐一讲述画面内容,重点是猜测角色的心理活动以及对话。1.图一:小动物们准备修一条铁路,它们在议论什么呢?

鼓励幼儿大胆想想小动物们对于修铁路可能发表的意见。

可引导幼儿从为什么要修铁路?修铁路后有哪些好处等不同角度去猜想角色对话。

2.图二:引导幼儿观察鼹鼠的动态,鼓励幼儿用有的……有的……还有的……进行描述。

3.随机讨论修铁路所需的材料和工序,也可鼓励幼儿用简单清楚的话讲述到故事中。

4.观察角色表情的变化,引导幼儿对比讲述图三、图四的情节变化。三、讨论热胀冷缩的现象。

你知道生活中还有哪些热胀冷缩的现象呢?

四、小组表现画面内容。

1.鼓励幼儿与同伴合作表演画面中的故事,幼儿自由按画面选角色。2.指导幼儿分角色轮流说对话,注意倾听别人的发言,合作表演完整的故事。

活动延伸:

1.幼儿可将故事内容作为自编自演童话剧的素材。

2.继续探索生活中热胀冷缩的现象。

3.生活中,练习用有的……有的……还有的……句式说句。

诗歌:春天

1、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2、能从诗歌中发现柳树在春天里的变化,以及诗歌有规律的句式。

3、能用甜美、自然的声音朗诵诗歌,表现出诗歌的美。

活动准备:

1、观察柳树在春天里的变化。

2、《幼儿用书》P8-9,优美的乐曲。

活动过程;

一、欣赏诗歌《春天》

1、引导幼儿感受诗歌的意境美。

幼儿边看《幼儿用书》边欣赏诗歌,感受画面里与诗的和谐美,从画面中感知诗中的意境。

2、引导幼儿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听听诗歌有几段?鼓励幼儿用符号记录诗歌中有规律的句式特点。二.理解诗歌内容,感受其诗句的美和生动。

1.引导幼儿发现诗歌中运用的拟人化的表现形式。

谁对柳树做了什么?

2.听听诗歌里柳树一次次发生了什么变化。。

3.幼儿用动作来表现诗歌中柳树的变化。

三、鼓励幼儿大胆表现诗歌

1.引导幼儿讨论用什么样的声音(语气语调)来表现这首诗更恰当?2.幼儿尝试朗诵某一段,小组练习用最恰当的声音表现。

3.在优美的乐曲中,鼓励幼儿用自然、甜美的声音来朗诵。

活动延伸;

请幼儿用画笔在《幼儿用书》P8—9上轻轻添画上自己喜欢的花,并按要求添画出柳条。

语言游戏:转转说说

1.能积极地参与听说游戏,有良好地倾听习惯。

2.能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按游戏要求讲一段话。

3.正确使用因果复句:因为……,所以……。

活动准备:

1.《幼儿用书》P10—11

2.每组一个小转盘,(转盘内容同书中的一样)

活动过程:

一、幼儿自由交谈。

鼓励幼儿谈谈自己最喜欢……;最讨厌……;最希望……等话题。二.引导幼儿了解游戏规则。

结合《幼儿用书》P10—11,让幼儿明确游戏规则和玩法。

幼儿看图中的转盘,老师交待游戏的玩法规则。

玩法一:幼儿依次转动转盘,当转盘停下,指针停在哪一格,即按格中的文字提示,说出自己的生活经验。如:指针停在“人”的格中,幼儿可说我喜欢的人……;可说我讨厌的人……;也可说我最想当的人……等。玩法二:幼儿集体转转盘,转盘停,指针在哪一格,本组的幼儿就依次用简短的话按格中要求接龙说句。如:甲:我喜欢XX水果,因为……,所以……。乙接着说:我喜欢XX水果,因为……,所以……。

规则;幼儿必须按指针停下后,所指的位置讲一段话,其余幼儿一定要认真倾听。

三.幼儿玩游戏

1.幼儿分组玩游戏,要求必须遵守游戏规则。

2.老师指导幼儿说完整的一段话,正确使用因果复句:因为……,所以……。

续编故事:桃花瓣

1.感受故事意境的有趣和美,喜欢创编活动

2.能用已有的经验进行想象,大胆地续编故事情节。

3.能清楚地将自己编的故事讲给同伴听。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观察过桃花,拾桃花瓣大胆地玩。

2.环境材料准备:一张有桃花树的背景图,各种小动物的贴绒图片。

活动过程:

一、激发兴趣

1.教师出示一片桃花瓣儿,问:这是什么?象什么?可以用来作什么?鼓励幼儿大胆讨论。

2.教师讲述“桃花瓣儿”故事的前半部分:“远远的,滚来一个雪球……小猫乐得跳起来:这正是我要的发夹,还是粉红色的哩!”

二、续编故事

1.教师提问引导幼儿续编故事:

1)小兔有许多好朋友,他把装有桃花瓣的信寄给了谁?

2)收到了小兔寄来的桃花瓣?他们把桃花瓣用来作什么?

2.引导幼儿从动物的特点、生活习性及桃花瓣与动物相对大小关系上去分类,去创编。

3.鼓励幼儿大胆思考,只要符合故事情节内容,就应给予肯定和支持。

4.可与同伴讨论,得出结论后,由一个小朋友按照本组讨论的意见到讲台上讲述。

三、幼儿评价别人编的故事

引导幼儿从故事内容的创编、语句是否完整、用词是否恰当等方面评价。

四、教师讲述故事结尾

教师讲述时,将幼儿创编的内容编入故事中。

活动延伸:请幼儿将自己续编的故事画出来,讲给小伙伴和爸爸妈妈听,也可将画展出或将小朋友的画装订成册制成一本书。

漫画:打中了

活动目标:

1.喜欢阅读漫画,感受漫画表现的幽默。

2.能形象地描述小男孩的动态,猜测小男孩的心理活动。

3.能围绕爱鸟进行讨论,将漫画内容编成小故事。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有一定的环保意识,知道应爱鸟。

2.《幼儿用书》P14—15

活动过程:

一、幼儿自由阅读探索漫画的内容。

引导幼儿按小圆点的多少有顺序地看漫画内容。

二、与同伴交流漫画内容。

鼓励幼儿把自己从漫画中发现的情节讲给小伙伴听。

三、引导幼儿发现漫画的有趣。

1.问:谁被打中了?小男孩的头为什么会起大包?

2.小声议论:你觉得这则漫画的趣味在哪里?

四、引导幼儿讲述漫画表现的故事。

1.看一看,比一比,四幅图中小男孩的动态,表情有什么不一样,鼓励幼儿形象地描述小男孩的动态,引导幼儿仔细按画面内容讲或想象一些动作过程。

2、猜一猜,想一想:小男孩的心理活动。

小男孩为什么要用石子打鸟?

小男孩被石子打中,他在想什么?

3.幼儿完整地讲述漫画故事。

五.话题讨论:小鸟能打吗?我们应该怎样爱护鸟?

活动延伸:

1.幼儿收集漫画,与同伴交流。

2.亲子同乐:阅读漫画

科幻故事:气球星

活动目标:

1.感受故事内容的神奇、有趣,对气球星充满幻想。

2.能理解故事中有丰富想象的情节。

3.展开想象,与同伴畅谈气球星上可能发生的事。

活动准备:

《幼儿用书》P16—17,白纸、彩笔。

活动过程:

一、引出故事,从故事名字上让幼儿感知故事的神奇。

幼儿自由议论:你知道天上有哪些星?猜猜气球星是怎样的?

二、欣赏故事,感受故事内容的神奇、有趣。

1.老师讲故事,要求语速稍慢,突出故事的神奇。

2.结合幼儿用书中的画面,再次欣赏故事,感知气球星上房屋、汽车、人等物品的特别

三、引导幼儿围绕故事内容展开讨论。

1.集体讨论,感受科幻故事的特点。

气球星上有哪些奇怪的事?

如:气球人“吃饭”,其实就是充气。

2.小组讨论:请你围绕故事想象一下,气球星上其他的物品会是怎样的?引导幼儿结合生活、环境重点物品,想象他们到了气球星上会是怎样的?体验故事中的幻想、离奇。

3.同伴讨论:如果你在气球星上……

幼儿两人一组进行讨论,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可引导幼儿从不同角度展开想象,如在气球星上可能会看见的怪现象,可能会遇到的怪事或者在地球上不能做,而却能在气球星上实现的事等。

四、引导幼儿体验故事中的离奇、有趣的情节。

幼儿扮成各种气球人,老师将故事或幼儿讨论的内容串起来作旁白,幼儿根据老师说的内容大胆自由地用动作表现。

五、鼓励幼儿画出自己喜欢的气球人。

交往活动:新闻发布会

活动目标:

1.喜欢关注周围环境中、报纸电视中的新闻,有交流、发表的愿望。2.能准确、清楚地播报新闻,并听清听懂别人讲述的新闻。

3.能围绕一些新闻展开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注意关注新闻,能概括地讲述2—3条新闻。

2、录制新闻节目的片段,或剪贴近日的报纸新闻制成简易展板,自制

电视机的外壳。

活动过程:

一、幼儿听读报纸中的新闻。激发幼儿对新闻的关注。

讨论:说说你对这则新闻的看法。

二、幼儿谈自己知道的新闻。(可以参观展板的形式)

幼儿与同伴交流,鼓励幼儿准确、清楚地播报新闻并注意倾听别人讲的新闻。

三、欣赏录制的新闻节目。

引导幼儿观察播音员的神态、表情、欣赏他们语言的标准、流畅。

四、开展新闻发布会

1.鼓励幼儿大胆地发布新闻,以新闻接龙的游戏形式,请幼儿站在自制的电视机外壳后,模仿播音员播报新闻。

2.根据幼儿的兴趣随机让幼儿对某些新闻发表自己的看法。

3.引导幼儿评价,

鼓励幼儿从内容、表情、语言等方面评价同伴的新闻发布情况。

活动延伸:

1.请幼儿收集图片新闻,帖在家园联系栏“新闻大家看”的专栏中,以供亲子阅读。

2.利用晨间、餐前时间,让幼儿发布新闻。

寓言:井底之蛙

活动目标:

1.感知寓言故事的短小、精悍。

2.能围绕故事中的角色对话进行分析、讨论。

3.能理解寓言蕴含的寓意。

活动准备:

1.《幼儿用书》P20—21 老师应了解、查询关于天空的常识。

2.纸筒(卷筒纸的芯)木偶小青蛙圆筒状物品当“井”

活动过程:

一、幼儿玩纸筒

引导幼儿用纸筒当“望远镜”,看看周围的环境、物品,鼓励幼儿互相说说:你用纸筒看见了什么?

二、引出寓言,吸引幼儿听寓言

出示木偶小青蛙和小海龟,表现它们的对话,用小青蛙的话“我说呀,天只有井口那么大。”引出寓言的内容。

三、欣赏寓言,引导幼儿理解故事的寓意。

1.听老师讲寓言故事

要求幼儿认真倾听,听懂故事的内容,说一说,小青蛙和海龟发生了什么争执?

2.结合《幼儿用书》P20—21欣赏寓言故事

想一想:小青蛙的脸为什么红了?

两人一组学说小青蛙和海龟的对话。

3.引导幼儿讨论

请你根据自己的理解,说一说天有多大?大海有多大?

鼓励幼儿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大胆描述,同时注意倾听同伴的发言。

四、引导幼儿感知寓言的特点

1.想想比比:寓言故事和我们平时听的故事有什么不一样?

引导幼儿发现寓言故事的特点:短小、好记、角色少、总要说明一个道理。2.结合寓言《井底之蛙》,说说它的寓意。

你觉得小青蛙和海龟的话,对吗?故事让你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

老师主要让幼儿明白两层意思:一是不能做目光短浅的人;二是知识永远都学不完,要虚心。

活动延伸:

1.说一说、画一画,“井底之蛙”不知道的东西。

2.照图画出青蛙。

3.可将故事排练成小剧,在语言艺术角表演。

阅读:美丽的蝴蝶结

活动目标:

1、能主动发现画面表现的故事内容,有讲述的兴趣。

2、能根据图片顺序,按自己的理解讲述与图片内容相符合的故事。

3、能从阅读中理解小动物间互相帮助的故事主题。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有一定的阅读习惯和阅读经验。

2、环境材料准备:儿童用书;小猫、白鹅、公鸡、小猴、袋鼠、蝴蝶的头饰;一根绸带。

活动过程:

一、出示一根绸带,引起幼儿阅读兴趣。

1、幼儿自由猜想绸带的用处。

2、告诉幼儿故事的名字,激发阅读兴趣。

二、幼儿自由阅读

1、要求幼儿按图片的顺序,看看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2、鼓励幼儿大胆地讲述自己发现的故事内容。

4.讲述时注意将每一幅图之间的内容联系起来,讲述一个完整的故事。

三、集体阅读故事

1.引导幼儿观察图一,鼓励幼儿根据动物表情猜猜大家是怎样夸小猫的

蝴蝶结的?

2.引导幼儿连续观察2—5幅图,前后联系起来讲讲发生什么事?小猫的蝴蝶结派上了什么用途?

3.注意引导幼儿描述角色的对话和心理活动。

四、小组阅读交流

鼓励幼儿与同伴互相讲讲自己从阅读中发现的故事。

要求幼儿认真倾听别人讲的内容,可以相互补充或学习别人讲得好的地方。

活动延伸:

幼儿分小组布置游戏场地,准备游戏道具,分角色表演故事。

编编猜猜:谜语

活动目标:

1.有良好的倾听习惯及猜谜、编谜的兴趣。

2.能根据谜面进行分析,知道谜面中反映了事物的特点。

3.懂得编谜语的简单方法,能根据事物的外形特点、用途、习性来创编谜语。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有猜谜的一些经验和兴趣。

2.物质准备:《幼儿用书》P24—25 各种植物、动物、人物、工具、自然现象等的图片,每组幼儿一套。

活动过程:

一、幼儿猜谜语,发现谜语的特点。

以小鸭在门外敲门的游戏情景引出谜面,小猫在门外说出谜语:“脚像小扇扁嘴巴,唱起歌来呷呷呷,下河去游泳,专捉鱼和虾。”请你们猜猜我是谁?

通过逐句核对,对话讨论,引导幼儿获得以下经验:

1、谜语的第一句是说鸭的外形特征,第二句是说鸭的叫声,第三句,第四句是说猫的生活习性。

2、谜语念起来有节奏感,听起来很好听。

3、谜语分为谜面和谜底,编谜时,谜底不能出现在谜面中。

二、幼儿与同伴和老师交流谜语。

1.幼儿自由分组,将自己学到的谜语说出来,让大家猜。要求:在猜谜语的时候,要把为什么要这么猜说清楚。

2.师生交流:老师说《幼儿用书》中的谜面,幼儿来猜。

引导幼儿获得还可运用比喻及描述事物本领编谜语诗句的经验,并强化已获得的经验。

三、幼儿试编谜语。

1.集体试编

出示图片——猪,引导幼儿说说它的明显特征、用途、生活习性等,要求句子里不能出现“猪”字,每句话的字数最好一样多。

2.幼儿自由选择图片访编谜语。

幼儿独自或结伴选择图片访编谜语(引导幼儿边想边在访编卡上记录),鼓励幼儿在访编中互相交流。

3.交流分享创编的谜语。边分享、边猜,引导幼儿获得从多角度,用形象的比喻编谜的经验。

活动延伸:

请幼儿在《幼儿用书》上画出谜底。

仿编儿歌:梦里的小溪

活动目标:

1.感受儿歌中颠倒描述事情的趣味性。

2.理解儿歌中描述的是梦境,能自己找出儿歌的特点。

3.能大胆展开想象,并仿照儿歌的格式,初步学习编完整的儿歌。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丰富幼儿的日常生活经验。

物质准备:提供一些供幼儿操作的教具。如各种动物、日常用品的事物或卡片。

活动过程:

一、欣赏儿歌

1.完整欣赏,感受儿歌内容的趣味性

提问:梦里的小溪原来是什么呀?

你发现哪些诗句充满了想象?

2.结合《幼儿用书》欣赏儿歌的中间段,理解儿歌中颠倒描述事情的特点。

3.再次完整欣赏,找找诗句中有哪些重复出现的字?

老师可根据幼儿回答,用简单的符号表示出儿歌的格式。

二、学习朗诵儿歌,能用幽默、神奇的语气语调表现诗歌。

如:朗诵“梦见老鹰怕小鸡……”可用神奇的口吻。

朗诵“妈妈拍拍我屁股……”可用幽默的口吻。

三、启发幼儿仿编儿歌

1.讨论;你的梦里发生过哪些神奇有趣的事?

2.引导幼儿仿照儿歌颠倒描述事情的特点,尝试用“梦见……”的句式将自己的梦和自己的想像编成诗句。

3.提供操作实物或卡片,让幼儿边玩边仿编。

四、鼓励幼儿与同伴合作地仿编

要求儿歌的前后诗句不变,只仿编中间部分。

1.幼儿分组仿编,用一人编一句的方式,组成一首完整的儿歌。

2.两人一组,用你一句我一句的方式将儿歌编得越长越好。

五、幼儿大胆表现自己编的儿歌。

活动延伸:

1.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创编新颖独特的儿歌,并为其配上画面,装订成册。

2.请爸爸妈妈将自己编的小诗写在《幼儿用书》中。

仿编诗歌:梦里的小溪

活动目标:

1、感受诗歌中颠倒描述事情的趣味性和想象性。

2、能自己找出诗歌的特点和格式,理解诗歌中描述的梦境。

3、能大胆展开想象,并仿照诗歌的格式,初步学习编完整的诗歌。

活动准备:

1、认知经验准备:丰富幼儿的日常生活经验。

2、环境材料准备:提供一些供幼儿操作的教具。如各种动物、日常用品

的事物或卡片。

活动过程:

一、欣赏诗歌《梦里的小溪》

(一)感受诗歌内容的趣味和丰富的想象。

提问:梦里的小溪原来是什么呀?

你发现哪些诗句充满了想象?

(二)引导幼儿找找诗歌的特点和格式

1.重点欣赏诗的中间段,理解诗歌中颠倒描述事情的特点。

2.你发现了诗句中有哪些重复出现的字?

老师可根据幼儿回答,用简单的符号表示出诗歌的格式。

二、学习朗诵诗歌,能用幽默、神奇的语气语调表现诗歌。

如:朗诵“梦见老鹰怕小鸡……”时,要用神奇的口吻。

朗诵“妈妈拍拍我屁股……”时,要用幽默的口吻。

三、启发幼儿仿编诗歌

(一)讨论:你的梦里发生过哪些神奇有趣的事?

(二)引导幼儿仿照诗歌颠倒描述事情的特点,尝试用“梦见……”的句式将自己的梦和自己的想象编成诗歌。

(三)提供操作实物或卡片,让幼儿边玩边仿编,

四、鼓励幼儿与同伴合作地仿编完整的诗歌

知道诗歌的前后诗句不变,只仿编中间部分。

(一)幼儿分组仿编,用一人编一句的方式,组成一首完整的诗歌。(二)幼儿两人一组,用你一句我一句的方式将诗歌编得越长越好。

五、幼儿大胆表现自己编的诗歌。

活动延伸: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创编新颖独特的儿歌,并为其配上画面,装定成册。

想象漫谈:克隆XX

活动目标:

1.喜欢与同伴畅谈自己的想象,对“克隆”技术感兴趣。

2.能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想象谈自己想克隆什么。

3.能积极讨论“克隆”技术对于人类的好与坏。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回家向家长询问或与家长一起上网查询有关“克隆”的新闻及知识。

2.物质准备:《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谈谈“克隆”的含义

1.鼓励幼儿大胆说出自己在家了解到的有关“克隆”的新闻和知识。问:你知道克隆吗?

2.老师进行简单小结,概括地说说“克隆”的含义。

二、欣赏一小段故事,激发幼儿谈话的兴趣。

1.结合《幼儿用书》P28,欣赏小故事《克隆爸爸》的片段。

说说:毛毛为什么想克隆一个爸爸?

2.如果是你,你想克隆什么?为什么?

三、鼓励幼儿想象漫谈克隆XX

1.鼓励幼儿想想自己想克隆什么

老师引导幼儿想想生活中自己遇到的困难,有什么不方便的事,需要克隆来解决的。

2.引导幼儿想想我们的周围,我们的城市有哪些需要克隆技术?

3.鼓励幼儿说说自己想克隆XX

(1)对大家说:个别幼儿说自己想克隆什么,鼓励幼儿说明想克隆它的原因或好处。

(2)对同伴说:幼儿将自己的想象告诉身边的小伙伴。

要求幼儿说得清楚,目视对方,并能认真听懂对方的发言。

四、引导幼儿谈谈克隆技术的好与不好。

鼓励幼儿大胆想象交流。

活动延伸:

画出自己想克隆的物品,并说说自己的理由,附在画上,师生共同制成展板。

绕口令:西瓜和青蛙

活动目标:

1.能积极地学习并理解绕口令的内容,告诉其趣味性。

2.能较熟练、清楚地朗诵、发准字音:瓜、蛙、拉等。

活动准备:

《幼儿用书》P29页

活动过程:

一、观察《幼儿用书》中西瓜和青蛙,让幼儿形象地感知两者的异同。提问:西瓜和青蛙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呢?

二、欣赏绕口令

说说:你觉得哪句很有趣?你最喜欢哪一句?

三、学习朗诵绕口令

1.让幼儿在理解的基础上发准字音。

2.幼儿在熟悉的基础上提高朗诵速度。

四、以多种形式练习绕口令

1.集体练习:由慢到快

2.幼儿自由练习,老师注意纠正发音。3.找同伴一起比赛:谁又快又准?

4/找同伴分别扮“西瓜和青蛙”,分句轮流练。

幼儿园大班语言古诗教案一去二三里

幼儿园大班语言古诗教案一去二三里教学目标一、欣赏并学习朗诵古诗《一去二三里》。 二、理解、感受古诗《一去二三里》描写的美好意境,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根据教材和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本活动中的欣赏、学习朗诵古诗《一去二三里》是重点,理解、感受古诗《一去二三里》诗中的意境是难点。 教学准备一、幼儿用书《一去二三里》。 二、录音磁带配乐古诗《一去二三里》。 三、视频图片一套。 活动过程一、谈话1. 教师:小朋友,你们会数数吗?我们先来个数数比赛吧。从一数到十看谁数得准。 教师:真厉害!小朋友你们知道吗,在我国的古代有一位诗人,他把这十个数字写在一首诗里,想知道他是怎样写的吗?那好,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首古诗吧,名字就叫《一去二三里》。

二、听古诗《一去二三里》 1. 听配乐古诗朗诵《一去二三里》。 2. 讨论。 小朋友,你们听到了什么?请你把听到的说出来。 二、欣赏古诗《一去二三里》 1. 图文结合,理解古诗描写的美好意境。 播放电视图片,教师为幼儿讲解古诗《一去二三里》的意思,帮助幼儿学习古诗。"一去二三里",意思就是说诗人从别处走来,走了很远大概是二三里路,"烟村四五家",看见一个小山村,炊烟袅袅,住着四五户人家,"门前六七树"就是这些人家的门前长着一些树木,"八九十枝花"说的是路边、房前屋后都盛开着各种美丽的花。 2. 结合课本图片,讲解古诗《一去二三里》的诗意幼儿翻看幼儿用书《一去二三里》,教师把古诗编成故事讲给幼儿听,进一步帮助幼儿理解诗意。 两个数字小兄弟,从家里出来去山上放牛(或者是骑着牛去游玩),走了大概二三里的路,看见一个美丽的小村子,村里住着四五

古诗一去二三里

古诗:一去二三里 目标: 1、感受古诗表现的意境美. 2、能发现五言诗的特点并大声朗诵古诗。 3、能寻找出古诗中蕴含的数字秘密。 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会朗诵一些古诗。 2、物质准备:《幼儿用书》P1、磁带。 过程: 一、幼儿在集体中大胆朗诵自己学过的古诗。 要求:吐字清楚,声音响亮,能朗诵出古诗的韵味。 二、引导幼儿发现古诗的特点。 用符号记录的方式让幼儿发现五言古诗的特点。 鼓励幼儿用喜欢的符号分别记录这首古诗有几句?每句有几字? 如:~~~~~ ~~~~~ ~~~~~ ~~~~~ (四句) XXXXX(每句有五个字) 三.欣赏理解古诗,感受古诗的意境美。 1.听录音朗诵古诗《一去二三里》 2.闭眼欣赏,鼓励幼儿根据古诗内容想象古诗中的意境。 3.结合《幼儿用书》P1的画面欣赏古诗 问:想一想,诗中描写了哪些事物? 4.幼儿跟录音朗诵,鼓励他们发现古诗中的数字秘密。 问:你发现古诗中藏着哪些数字秘密? 四.幼儿朗诵古诗 1.要求幼儿发准字音:村、四、亭、座、十、枝。 2.鼓励幼儿用手指表示数字的动作来记忆古诗内容。 3.幼儿分组以接龙游戏的形式朗诵古诗 每组幼儿一人朗诵一句,四句朗诵完,第五个人又重复朗诵古诗的第

一句。 比比哪一组朗诵古诗的遍数最多。 4.播放优美的音乐,让幼儿在音乐中朗诵古诗,注意引导幼儿表现出古诗的韵味。 活动延伸: 1.幼儿回家学习更多的古诗,在语言角开展“诗歌朗诵会”鼓励幼儿积极参加。 2.在《幼儿用书》上书写汉字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 散文:风筝 活动目标: 1.感受散文拟人化描述风筝的有趣。 2.能根据散文内容回忆自己放风筝的情景,理解散文中的想象。 3.能有感情地朗诵散文,注意句与句间的停顿。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在家长的陪同下放风筝,注意观察风筝满天飞的情景。2.《幼儿用书》P2 3.优美的乐曲 活动过程: 一.鼓励幼儿大胆自由地发表自己的想法。 讨论:风筝飞上天时象什么? 要求幼儿正确使用比喻句,而对幼儿想象的内容不加限制。 二.欣赏散文,感受散文内容的有趣。 1.老师朗诵散文。 问:散文把风筝描述成什么了? 2.重点欣赏散文的第二段。 问:风筝娃娃在天空中干什么? 请幼儿用散文中的句子说说风筝娃娃是怎样玩的?

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一去二三里》

古诗《一去二三里》 教学目标 1.会认“三、台、六、十、花”五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结合图画了解古诗的大致意思,感受山村景色的美丽、恬静。 教学重难点 认识5个字,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都会数数吧,我们来个数数比赛,从1到10看谁数得准。 2、l—10是十个有趣的数字,宋代有位叫邵雍的诗人把它们串在一起,写成了—首美丽的诗,咱们—起人去读吧! 3、(出示课题)谁会读课题?(指名读,齐读。相机纠正“二”“三”的发音) 二、借助拼音,初读古诗 1、请大家打开书,借助拼音,自己读读这首小诗,要读准字音哟。(学生自由试读) 2、(出示课后双横线中的字)这些字有你认识的吗?给大家说说你是怎样认识的。 3、调皮的生字宝宝和我们玩起了捉迷藏,都躲到古诗里去了。你能在诗中找到它们吗?快拿出铅笔,用横线把这几个字标出来,再借助拼音大声读3遍。(学生圈划生字,认读生字)

4、请同学们分成小组,读读这5个字。读准了,一起夸夸他;没读准,一起帮帮他,好吗?(学生分组练读生字,互相纠正字音。(教师巡视指导。) 5、过渡:这些字你们都会读了吗?现在,老师可要检查了。 (1)(出示“三”、“十”) ①谁会读这两个字?(指名读) ②大家都来读一读,你发现它们在读音上有什么不同吗?(提醒学生读准平、翘舌音)我们再来读一遍,好吗?(学生齐读) ③诗中还有哪些字是平舌音,哪些字是翘舌音呢?(学生说,教师一一出示“村”、“四”、“座”、“二”、“枝”)看看谁的小舌头最灵活,能把这几个字都读准o(指名读,教师伺机正音) (2)(出示“台”、“六”、“花”)这3个字谁会读?(指名读,齐读) (3)“小小火车开起来,快快开到——”(随机抽生字卡,学生开火车读生字) (4)(出示“烟村”、“亭台”)谁能当小老师教大家读这两个词?(指名带读,提醒学生读准后鼻音) (5)(把去掉拼音的生字词写在花朵形的—卡片上,贴在黑板上)在花儿的反面,藏着—个字词宝宝,如果你能正确、大声地读出它的名字,这朵花就属于你了。 ①(请学生上台随意翻卡片认读)读对了,大家鼓鼓掌;没读准,大家摆摆手。 ②请读对了的同学带着大家读一读。

古诗教案《一去二三里》

古诗教案《一去二三里》 【活动目标】 1、初步学习朗诵古诗《一去二三里》,理解诗歌的意境,体验数字诗的趣味。 2、用拍手、敲击节拍的方法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3、增进对中国古代诗歌的热爱,提高与同伴协调一致为故事打节奏的自我控制能力。 【活动准备】 1、一到十的汉字卡片。 2、《一去二三里》ppt课件。 3、古诗联唱伴奏音乐。 4、积木两块。 【活动过程】 一、教师创设情境,激发幼儿学习古诗的愿望。 教师出示一到十的汉字卡片,引导幼儿认读。 师:你们认识这些字吗?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 古时候啊有一个诗人很伟大,他把这十个数字啊写到了一首古诗中,老师把这首古诗读给你们听,请你们找一找这十个数藏到了哪里。这首古诗的题目就叫做《一去二三里》。 二、教师引导幼儿欣赏古诗。 师:你听到诗歌中都有哪些数字?猜猜这样的诗又叫什么诗?(强调这样的诗又叫数字诗) 师:老师再来读一遍这首古诗,请你找一找,除了有数字,你还听到诗歌中说了什么呢?(幼儿自由讲述)我们一起来看图说一说吧! 师:小朋友们请你们仔细看一看,说一说你都看到了什么呢? 有房子。哦,这些房子里可能都住着人家呢,这儿有四五家人家,仔细看这些房子上还有什么啊?对,是烟囱,做饭了,烟囱里就会飘出白烟。想一想,诗歌中是怎么说的啊?不记得没关系,老师再来读一读这首诗歌,请你找一找,哪一句写的是这些有烟囱的小房子,(烟村四五家)这些房子错落有致,可真漂亮!

这幅图上还有什么啊?远处好像也有房子呢!这些房子它的屋顶是尖尖的呢,这样的房子叫亭子,来我们一起读一读。诗歌中是怎么说的呢?(亭台——六七——座)对啊,亭子我们说是一座一座的。这些亭子可真古朴美丽! 对啊,这边还有大树呢,这些大树枝繁叶茂。大树底下遍地盛开着美丽的花朵。诗歌中是怎么说这些美丽的小花的?(八九十枝花) 好,现在请你来做一朵花儿,美美地开着。 图上还有两个小朋友,你觉得他们在干什么?他们看到小山村的美丽风景啊,可能决定去逛一逛,瞧一瞧。这么美的风景他们一走就走了多远?诗中是怎么说的?(一去二三里)。是的呀,天气真好,我出门走走、逛逛,不知不觉啊就走了二三里路,看到不远处的小村庄里,有四、五户人家已经冒起了炊烟。我走着走着,又看到路边有六、七座古朴美丽的亭子,嗯?什么东西可真香啊!原来是路边开着许多美丽的小花呢! 师:这幅图画真美啊!《一去二三里》这首古诗说的就是图上的意思,诗人用短短的四句话说出了这么多的意思,可真了不起。现在我们来试着朗诵这首古诗吧!(孩子朗诵古诗一遍,强调题目要念,题目和古诗第一句一样)教师提要求:我们朗诵古诗的时候要慢一些、这首诗写出了这么美丽的景色,那你看到美丽的景色心情是怎么样的啊?那我们就用愉快的心情来朗诵这首古诗。(孩子朗诵古诗第二遍) 小朋友们读的可真好,诗中说了烟村、亭台、花朵,我们可不可以用动作来表示他们呢?我们来试一试好不好?一去二三里可以怎么做呢? ——(孩子试着做动作)那烟村四五家呢?下面又是哪一句啊?准备怎么做?最后一句呢?(孩子朗诵古诗第三遍,边念边做动作。)小朋友,古人可真了不起,他们表走边看美丽的风景让他情不自禁地发出了感叹,一首诗就出来了。现在啊,老师就请一个小朋友来做一回小诗人,一边走一边来朗诵这首古诗。(引导幼儿做动作,读出古诗韵味。请一到两个孩子表演。) 嗯,他可真的很像一个小诗人呢! 三、教师用多种游戏的方式帮助幼儿朗诵诗歌,体会诗歌的韵律之美。 师:小朋友,古诗我们慢慢读来还真有一番味道呢!其实呀,我们还可以变一种方式来读古诗呢!还记得我们之前唱过的《静夜思》吗?我们就把它唱出来吧! 现在我们来试试用静夜思的曲调来唱《一去二三里》吧!

一年级经典诵读——古诗词

目录 1.一字诗16.古朗月行 2.一去二三里17. 画鸡 3.咏鹅18. 竹里馆 4.风19.村居 5.遗爱寺20.早发白帝城 6.凉州词21.悯农(一) 7.登鹳雀楼22.悯农(二) 8.画23.画眉鸟 9.小池24.竹枝词 10.出塞25.咏雪 11.暮春26.所见 12.鹿柴27.宿建德江 13.春晓28.从军行 14.别董大29.敕勒歌 15.静夜思30. 江南 a

1.一字诗 (清)陈沆 yìfān yìjiǎng yìyúzhōu 一帆一桨一渔舟, yìgèyúwēng yídiào gōu 一个渔翁一钓钩。yìfǔyìyǎng yìchǎng xiào 一俯一仰一场笑,yìjiāng míng yuèyìjiāng qiū 一江明月一江秋。 2.一去二三里 (宋)邵康节 yíqùèr sān lǐ 一去二三里,yān cūn sìwǔjiā 烟村四五家。tíng tái liùqīzuò 亭台六七座,bājiǔshízhīhuā 八九十枝花。 a

3.咏鹅 (唐)骆宾王 ééé 鹅,鹅,鹅, qūxiàng xiàng tiān gē 曲项向天歌。bái máo fúlǜshuǐ 白毛浮绿水, hóng zhǎng bōqīng bō 红掌拨清波。 4.风 (唐)李峤 jiěluòsān qiūyè 解落三秋叶, néng kāi èr yuèhuā 能开二月花。 guòjiāng qiān chǐlàng 过江千尺浪,rùzhúwàn gān xié 入竹万竿斜。 a

5.遗爱寺 (唐)白居易 nòng shílín xīzuò 弄石临溪坐, xún huārào sìxíng 寻花绕寺行。 shíshíwén niǎo yǔ 时时闻鸟语,chùchùshìquán shēng 处处是泉声。 6.凉州词 (唐)王之涣 huáng héyuǎn shàng bái yún jiān 黄河远上白云间,yípiàn gūchéng wàn rèn shān 一片孤城万仞山。qiāng díhéxūyuàn yáng liǔ 羌笛何须怨柳,chūn fēng búdùyùmén guān 春风不度玉门关。 a

古诗《一去二三里》教学反思

古诗《一去二三里》教学反思 在教学古诗《一去二三里》中,我注重朗读、背诵的指导。 这首诗节奏鲜明,韵律和谐,琅琅上口,富有音乐美。教学时要多读。要力避对古诗的词句做主动的讲解。否则,不但会破坏诗中形象的完整性,损害诗的艺术感染力,而且会压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低年级的古诗教学,应让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牢记心中,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逐渐理解。 古诗反复吟诵,才能读出韵味来。我让学生通过小声读、齐读、分组读等形式,使学生在读中体会,在读中消化和吸收。通过范读,教给学生朗读古诗的方法。用轻松、舒缓的语调朗读本诗,让学生体味到一种清新、自然的乡村气息,利用朗读的律动感染学生,把学生引入诗的意境。同时根据低年级儿童活泼好动的特点,辅以手势、动作,学生跟着老师一边吟诵一边做动作,陶醉在诗情画意之中。 读古诗要强调背诵,哪怕学生一时不可能完全理解,但熟读成诵,时间久了,就会逐步理解。因此,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练习背诵有助于增强语感、增强记忆,可使儿童在舒缓的读诵、细细的品味中净化心灵,陶冶情操,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 在教学中我运用各种教学媒体,再现诗中情境

诗句描写的情景,通过图画再现出来,就会变得具体可见,能帮助学生感受形象,进入情境。教学本诗,可出示放大的课文插图(或多媒体课件),将学生带入情境,这样整首诗的内容变得形象化了,学生的情感因素也调动起来了。古人云: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教学本诗,还可以让学生各自读诗,边读边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然后动笔画简笔画。学生作画,把诗中描绘的景象形象化了,进入了自由想象的空间,乐在其中。音乐往往给人以丰富的美感,使人心驰神往,所以本课教学如能借助音乐来渲染情境,也是理想的手段。可在教师、学生诵读诗歌的同时播放节奏轻快、行云流水的古筝乐曲来渲染气氛、创设情境,使孩子们的情感得到升华。

大班古诗欣赏《一去二三里》

大班古诗欣赏《一去二三里》 活动时间: 活动目标: 1. 结合数字“1”到“10”来认识汉字“一”到“十”,体验识字活动带来的乐趣。 2. 乐于参加古诗朗诵活动,能大胆地朗诵。 活动准备: 1.大幅的图片:数字“1”到“10”;汉字“一”到“十”(一一对应);古诗图夹文(在相应的汉字后面画上数字;在“烟村”、“亭台”、“花”后面配上画)。 2.与幼儿人数相同的纸、笔。 活动过程: 一游戏:数字变变变 1)小朋友你们会数数吗?那从1开始数到10吧。 2)数字朋友听见小朋友叫它们,就排着整齐的队伍来了。瞧!你认识它们吗?谁没来? 3)数字朋友1说:我还会变呢!有时候变成另外一个模样,你们一定不认识我们了。变变变! 4)小朋友,你们想不想再来认识一下其他数字朋友的另一个模样呢?你想认识谁?请幼儿说说,现在数字朋友的样子像什么?变变变,你猜对了吗? 玩游戏:猜数字打乱顺序,让孩子说。 小结:孩子们,你们知道吗?这些数字宝宝的新模样我们叫它们汉字,也叫方块字,在说儿歌、讲故事念古诗的时候就用汉字模样的数字宝宝来表示。 二出示有关诗文内容的视频,感受视频中的意境美。 1)你们看到了什么?(小路、烟村、亭台、花树) 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相应的图片。

2)看到这样的景色,心里有什么感觉? 三引出古诗《一去二三里》。 1)一个古代的大诗人邵雍看到这么美丽的景色写了一首诗(教师一边朗诵,一边插入汉字一至十)你们愿意跟着读一下吗? 2)好听吗?你听到古诗里面都有些什么?(数字宝宝和亭子。。。) 3)数字朋友藏在哪里呢?你能把它们找出来吗? (孩子们)这首诗的每一句都是有五个字组成的,我们叫它五言诗。 4)你知道这首诗讲的是什么意思吗? 到底讲的什么呢?(看图片) 诗人邵雍他走在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上,看到那些炊烟袅袅的人家,风雅别致的亭台,还有开满鲜花的树,心情非常的愉快,感觉这里太美了,就像一个大花园,都不愿离开啦! 5)诗人还给这首诗取了一个名字《一去二三里》 你们愿意一起学着诗人读一下吗? 用各种形式朗诵古诗(分集体、分组、男女、对念、个别朗诵)。 6.看视频 五、结合古诗,画出内容,感受意境。 1)这么美的景色,你们能把它变成一幅画吗?那就让我们动手画一画吧。 2)幼儿在优美的乐曲声中绘画,教师适当指导。 3)拿着自己的作品把故事念给爸爸妈妈听。 结束活动! 准备工作:把数字宝宝贴在背后,用钉子

大班语言古诗一去二三里教案反思

大班语言古诗一去二三里教案反思 大班语言古诗一去二三里教案反思主要包含了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活动反思等内容,欣赏并学习朗诵古诗《一去二三里》,理解、感受古诗《一去二三里》描写的美好意境,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适合幼儿园老师们上大班语言活动课,快来看看一去二三里教案吧。 教学目标: 一、欣赏并学习朗诵古诗《一去二三里》。 二、理解、感受古诗《一去二三里》描写的美好意境,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根据教材和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本活动中的欣赏、学习朗诵古诗《一去二三里》是重点,理解、感受古诗《一去二三里》诗中的意境是难点。 教学准备: 一、幼儿用书《一去二三里》。 二、录音磁带配乐古诗《一去二三里》。 三、视频图片一套。 活动过程: 一、谈话 1. 教师:小朋友,你们会数数吗?我们先来个数数比赛吧。从一数到十看谁数得准。 教师:真厉害!小朋友你们知道吗,在我国的古代有一位诗人,他把这十个数字写在一首诗里,想知道他是怎样写的吗?那好,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首古诗吧,名字就叫《一去二三里》。 二、听古诗《一去二三里》 1. 听配乐古诗朗诵《一去二三里》。 2. 讨论。 小朋友,你们听到了什么?请你把听到的说出来。 二、欣赏古诗《一去二三里》 1. 图文结合,理解古诗描写的美好意境。

播放电视图片,教师为幼儿讲解古诗《一去二三里》的意思,帮助幼儿学习古诗。"一去二三里",意思就是说诗人从别处走来,走了很远大概是二三里路,"烟村四五家",看见一个小山村,炊烟袅袅,住着四五户人家,"门前六七树"就是这些人家的门前长着一些树木,"八九十枝花"说的是路边、房前屋后都盛开着各种美丽的花。 2. 结合课本图片,讲解古诗《一去二三里》的诗意幼儿翻看幼儿用书《一去二三里》,教师把古诗编成故事讲给幼儿听,进一步帮助幼儿理解诗意。 两个数字小兄弟,从家里出来去山上放牛(或者是骑着牛去游玩),走了大概二三里的路,看见一个美丽的小村子,村里住着四五户人家,正遇上做饭时间,可以看见袅袅炊烟,家家门前都有六七棵树,村子里还传来了鸡、鸭、牛、羊、狗的叫声和小朋友们的嬉笑声,走近一看,房前屋后还有路边开满了各种美丽的花,蜜蜂、蝴蝶、蜻蜓在花丛中飞舞,眼前的一切就像是一幅美丽的图画。啊!这个小村子真的是太美了! 三、学习朗诵古诗《一去二三里》。 1. 教师朗诵古诗《一去二三里》,幼儿手指字跟着老师一起轻声朗诵。 2. 幼儿集体朗读古诗《一去二三里》3--4遍。教师巡回指导,提醒幼儿读准字音。 3. 分组学习朗读古诗《一去二三里》,在用感情朗读的同时再次感受古诗所表现的意境美。 四、在欢快的乐曲声中结束本活动。 课后反思: 《一去二三里》是一篇看图读韵文识字。课文是一首古诗,读来琅琅上口,富有儿童情趣。课文配有插图,小桥、流水、烟村、亭台、桃花……一幅幽静美丽的乡村田野画面。重点是识字、写字和朗读。为了达到本课的教学要求,突出教学重点,我精心设计了以下三个教学环节,可效果却不尽人意,具体表现在: 一、指导看图初步感知 遵循一年级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上课一开始我就出示插图,指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由近及远)观察、了解画的是什么地方,有哪些景物。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凭借形象的画面展开想象,说说看到这么美的景物,你想说些什么?学生发言较热烈,当学生说到看到这么美的桃花,想去摘一些时,我就马上进行思想教育,注意了教学的人文性。可是,在学生说话时,我没有及时让学生说出事物的特点,如:()的小桥,( )的桃花,( )的房子等等。

谈古诗《一去二三里》的教学(一册)

谈古诗《一去二三里》的教学(一册) 修订后的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一册教材中的《一去二三里》是首流传非常广的古诗。“一去二三里”使人想到诗人郊游或因事外出,一走就是两三里路;“烟村四五家”则是诗人看见沿途炊烟袅袅,几户人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仿佛让人看到数座亭台耸立,路边的野花昂首怒放。根据修订后的大纲精神及新教材编者的意图,要着重抓识字教学和朗读、背诵指导,对诗句内容的理解不作要求。在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区分两类字的不同要求,指导学生识字、写字 本课要求学会的生字有10个。对这些字要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字词在语言环境中的意思;要求会认的有5个字,只要求读准字音。同时还要求掌握9种基本笔画。这9种基本笔画和10个要求学会的生字,都将为学生今后大量识记和书写汉字奠定基础,作用不可忽视,教学中要将识字作为重点,还要注意两类字的处理方法有所不同。 初读课文时,教师应要求学生借助拼音读准每个字的字音,并且让学生用不同符号画出要求“学会”和“会认”的字,对这些字要多读几遍,然后出示生字卡片,采取多种形式反馈两类字字音的掌握情况。10个要求学会的字,要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通过观察插图,反复朗读进一步意会。而5个要求会认的字只要读准字音即可。在读完课文后,应

集中指导学生认识笔画、识记字形、书写汉字,要将三者紧密结合起来。九个基本笔画应引导学生了解笔画名称、运笔方法。教师应引导学生在认识笔画的同时练习书写笔画,通过实践加深认识。生字的书写一定要强调笔画顺序以及如何在田字格内写得端正、匀称,同时还应十分重视教给孩子正确的执笔姿势,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 二、加强朗读、背诵的指导 这首诗节奏鲜明,韵律和谐,琅琅上口,富有音乐美。教学时要多读。要力避对古诗的词句做主动的讲解。否则,不但会破坏诗中形象的完整性,损害诗的艺术感染力,而且会压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更不能旁证博引,探幽发微,把学生弄得懵懵懂懂。低年级的古诗教学,应让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牢记心中,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逐渐理解。 古诗反复吟诵,才能读出韵味来。要让学生通过小声读、齐读、分组读等形式,使学生在读中体会,在读中消化和吸收。教师可通过范读,教给学生朗读古诗的方法。例如:教师可用轻松、舒缓的语调朗读本诗,让学生体味到一种清新、自然的乡村气息,利用朗读的律动感染学生,把学生引入诗的意境。同时根据低年级儿童活泼好动的特点,辅以手势、动作,学生跟着老师一边吟诵一边做动作,陶醉在诗情画意之中。 读古诗要强调背诵,哪怕学生一时不可能完全理解,但熟读

大班古诗教案一去二三里

大班古诗教案《一去二三里》 【活动目标】 1、初步学习朗诵古诗《一去二三里》,理解诗歌的意境,体验数字诗的趣味。 2、用拍手、敲击节拍的方法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3、增进对中国古代诗歌的热爱,提高与同伴协调一致为故事打节奏的自我控制能力。 【活动准备】 1、一到十的汉字卡片。 2、《一去二三里》ppt课件。 3、古诗联唱伴奏音乐。 4、积木两块。 【活动过程】 一、教师创设情境,激发幼儿学习古诗的愿望。 教师出示一到十的汉字卡片,引导幼儿认读。 师:你们认识这些字吗?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 古时候啊有一个诗人很伟大,他把这十个数字啊写到了一首古诗中,老师把这首古诗读给你们听,请你们找一找这十个数藏到了哪里。这首古诗的题目就叫做《一去二三里》。 二、教师引导幼儿欣赏古诗。 师:你听到诗歌中都有哪些数字?猜猜这样的诗又叫什

么诗? 师:老师再来读一遍这首古诗,请你找一找,除了有数字,你还听到诗歌中说了什么呢?我们一起来看图说一说吧! 师:小朋友们请你们仔细看一看,说一说你都看到了什么呢? 有房子。哦,这些房子里可能都住着人家呢,这儿有四五家人家,仔细看这些房子上还有什么啊?对,是烟囱,做饭了,烟囱里就会飘出白烟。想一想,诗歌中是怎么说的啊?不记得没关系,老师再来读一读这首诗歌,请你找一找,哪一句写的是这些有烟囱的小房子,这些房子错落有致,可真漂亮! 这幅图上还有什么啊?远处好像也有房子呢!这些房子它的屋顶是尖尖的呢,这样的房子叫亭子,来我们一起读一读。诗歌中是怎么说的呢?对啊,亭子我们说是一座一座的。这些亭子可真古朴美丽! 对啊,这边还有大树呢,这些大树枝繁叶茂。大树底下遍地盛开着美丽的花朵。诗歌中是怎么说这些美丽的小花的? 好,现在请你来做一朵花儿,美美地开着。 图上还有两个小朋友,你觉得他们在干什么?他们看到小山村的美丽风景啊,可能决定去逛一逛,瞧一瞧。这么美的风景他们一走就走了多远?诗中是怎么说的?。是的呀,天气真好,我出门走走、逛逛,不知不觉啊就走了二三里路,

(完整)一年级经典诵读古诗教案

《一去二三里》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一、认识本文生字,会写三个字和笔画“一”,养成主动识字的兴趣和习惯。 二、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三、了解古诗内容,初步感受童谣所表现的景色美。 教学重难点:正确书写“一、二、三”,了解诗的意境,体会小山村的优美。 教学过程: 一、看图导入 出示课文插图,听故事,大体了解诗意:两个小孩在一座小山村外玩,不知不觉走出了二三里。这是个小村子,只有四五户人家,正在做午饭,家家冒炊烟。小朋友走累了,看见路边有亭子,就走过去歇脚;亭子外边,花开得繁茂,一个小孩越看越喜爱,伸出指头点数,嘴里念叨着“一枝,两 枝……八枝、九枝、十枝……”。他想折下一枝来,戴在自己的身上,另一个说:“你折一枝,他折一枝,后边的人就不能看美丽的花儿了。”小孩听了停下手,两人一起欣赏起这美丽的景色来。 听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想法?有个诗人叫邵雍,也被这美丽的景色迷住了,写下了一首古诗。师朗诵: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这首诗,从诗中体味小山村的景色。 二、朗读课文 学习课文,我们先要把拼音读顺。现在老师请同桌一起读这一课的拼音,先每个都拼一拼,然后把一句话连起来读,会读了,把整首诗连起来读,看看谁的拼音读得准。 巡视指导。 反馈正音:指名分句读,逐句正音。表扬读得准的。连起来读,注意逗号、句号的停顿。 读得真不错,又准确又好听,老师把生字加上去,大家肯定也会读的一样好。拼音下出示生字,齐读。 三、认识生字 课文里面有很多生字是要大家认识记住的,现在老师把这些生字从古诗里拿出来了,你还能读好他们吗? 去掉拼音呢? 小朋友记得可真牢,一定是一边读一边用心在记是不是? 四、初步理解诗意 现在生字宝宝又回到古诗中了。请大家轻声读这首诗,一边读一边看图,诗中写的什么景物你在图上也找到了? 指导学生找出:烟、村、四五家(农户),亭台、花,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烟,炊烟,做饭时屋顶上的烟;村,村庄;亭台,亭子,避雨、休息的地方。这样看来,这首诗的意思同学们也懂了。老师考考大家。先说烟村和四五家,再合起来说;然后说亭台六七座;后说八九十枝花。 意思懂的会说是小朋友的本领,把不懂的提出来也是小朋友的本领。你还有哪句话吧不懂呢?弄懂一去二三里的意思。(一路走去二三里路了)同学们真棒,先理解一个一个词语的意思,然后把整首诗的意思都弄懂

大班古诗教案:《一去二三里》

大班古诗教案:《一去二三里》 大班语言:《一去二三里》 1.初步学习朗诵古诗《一去二三里》,理解诗歌的意境,体验数字诗的趣味。 2.用拍手、敲击节拍的方法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3.增进对中国古代诗歌的热爱,提高与同伴协调一致为故事打节奏的自我控制能力。 1.一~十的汉字卡片。 2.《一去二三里》ppt课件。 3.古诗联唱伴奏音乐。 4.积木两块。 教师出示一到十的汉字卡片,引导幼儿认读。 师:你们认识这些字吗?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 古时候啊有一个诗人很伟大,他把这十个数字啊写到了一首古诗中,老师把这首古诗读给你们听,请你们找一找这十个数藏到了哪里。这首古诗的题目就叫做《一去二三里》。 2.教师引导幼儿欣赏古诗。 师:你听到诗歌中都有哪些数字?猜猜这样的诗又叫什么诗? 师:老师再来读一遍这首古诗,请你找一找,除了有数字,你还听到诗歌中说了什么呢?我们一起来看图说一说吧! 师:小朋友们请你们仔细看一看,说一说你都看到了什么呢?

有房子。哦,这些房子里可能都住着人家呢,这儿有四五家人家,仔细看这些房子上还有什么啊?对,是烟囱,做饭了,烟囱里就会飘出白烟。想一想,诗歌中是怎么说的啊?不记得没关系,老师再来读一读这首诗歌,请你找一找,哪一句写的是这些有烟囱的小房子,这些房子错落有致,可真漂亮! 这幅图上还有什么啊?远处好像也有房子呢!这些房子它的屋顶是尖尖的呢,这样的房子叫亭子,来我们一起读一读。诗歌中是怎么说的呢?对啊,亭子我们说是一座一座的。这些亭子可真古朴美丽! 对啊,这边还有大树呢,这些大树枝繁叶茂。大树底下遍地盛开着美丽的花朵。诗歌中是怎么说这些美丽的小花的? 好,现在请你来做一朵花儿,美美地开着。 图上还有两个小朋友,你觉得他们在干什么?他们看到小山村的美丽风景啊,可能决定去逛一逛,瞧一瞧。这么美的风景他们一走就走了多远?诗中是怎么说的?。是的呀,天气真好,我出门走走、逛逛,不知不觉啊就走了二三里路,看到不远处的小村庄里,有四、五户人家已经冒起了炊烟。我走着走着,又看到路边有六、七座古朴美丽的亭子,嗯?什么东西可真香啊!原来是路边开着许多美丽的小花呢! 师:这幅图画真美啊!《一去二三里》这首古诗说的就是图上的意思,诗人用短短的四句话说出了这么多的意思,

一去二三里古诗的拼音及鉴赏

一去二三里古诗的拼音及鉴赏 一去二三里是邵康节所作的诗,又名山村咏怀。下面是,欢迎参考阅读! shān cūn yǒng huái 山村咏怀 yī qù èr sān lǐ ,yān cūn sì wǔ jiā 。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tíng tái liù qī zuò ,bā jiǔ shí zhī huā 。 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注释 ①去:指距离。 ②烟村:被烟雾笼罩的村庄。 ③亭台:泛指供人们游赏、休息的建筑物。 翻译 一个小孩,牵着妈妈的衣襟去姥姥家。一口气走出二三里;眼前要路过一个小村子, 只有四五户人家,正在做午饭,家家冒炊烟。娘俩走累,看见路边有六七座亭子,就走过 去歇脚;亭子外边,花开的繁茂,小孩越看越喜爱,伸出指头点数,嘴里念叨着“八枝,九枝,十枝 ......”。他想折下一枝来,戴在自己的.身上。他刚要动手,他的妈妈便喝住他,说:“你折一枝,他折一枝,后边的人就不能看美丽的花儿。”后来,这儿的花越来越多,数也数不过来,变成一座大花园。 《山村咏怀》是北宋哲学家邵雍所作的一首诗。这首诗通过列锦的表现手法把烟村、 人家、亭台、鲜花等景象排列在一起,构成一幅田园风光图,并创造出一种淡雅的意境, 表达出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简析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两句是一种线状的视觉印象,“一去”做水平运动,” 二三“虚指数量多,炊烟袅袅呈垂直状态,“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两句变换为点状 视觉印象:亭台座座,鲜花朵朵。

诗人在这首诗中的每句安排一个量词,即“里”、“家”、“座”、“枝”,新颖有 变化,也在每句中安排两三个数字:“一”字打头,“二三”“四五”和“六七”嵌于句中,“八九十”又回归句首,把一到十表示数目的十个汉字按照自然数序同小路、烟、村、亭台、鲜花编织在一起,随着诗句和画面自然排列,只用寥寥几笔就构成一幅自然朴实而 又朦胧的山村风景画,自然地融于山村的意境之中。 作者介绍: 邵康节(1011—1077),名邵雍,北宋哲学家、易学家,有内圣外王之誉。字尧夫, 谥号康节,自号安乐先生、伊川翁,后人称百源先生。其先范阳(今河北涿县)人,幼随 父迁共城(今河南辉县)。少有志,读书苏门山百源上。仁宗嘉祐及神宗熙宁中,先后被 召授官,皆不赴。创“先天学”,以为万物皆由“太极”演化而成。著有《观物篇》、 《先天图》、《伊川击壤集》、《皇极经世》等。 仁宗皇佑元年(一○四九)定居洛阳,以教授生徒为生。嘉佑七年(一○六二),西 京留守王拱辰就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五代节度使安审琦宅故基建屋三十间,为雍新居, 名安乐窝,因自号安乐先生。仁宗嘉佑及神宗熙宁初,曾两度被荐举,均称疾不赴。富弼、司马光、吕公著、程颐、程颢、张载等退居洛阳时,恒相从游。熙宁十年卒,年六十七。 哲宗元佑中赐谥康节。有《伊川击壤集》二十卷。《宋史》卷四二七有传。 邵雍诗,以张蓉镜、邵渊耀跋明初刻《伊川击壤集》为底本。校以一九七五年江西星 子县宋墓出土之《邵尧夫先生诗全集》九卷(简称宋本)、蔡弼重编《重刊邵尧夫击壤集》六卷(简称蔡本),及元刻本(简称元本)、明隆庆元年黄吉甫刻本(简称黄本)、影印 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底本编末之集外诗与新辑得之集外诗合编为第 二十一卷。著有《皇极经世》、《伊川击壤集》、《观物内外篇》、《渔樵问对》等。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一年级古诗 一去二三里 一去二三里

一年级古诗:一去二三里,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画。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静夜思[ 唐] 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咏鹅[ 唐] 骆宾王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画鸡唐寅头上红冠不用裁,满身雪白走将来。平生不敢轻言语,一叫千门万户开。悯农[ 唐] 李绅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春晓[ 唐] 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村居[ 清] 高鼎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所见[ 清] 袁枚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小池[ 宋] 杨万里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二年级古诗:赠刘景文[ 宋] 苏轼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山行[ 唐] 杜枚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回乡偶书[ 唐] 贺知章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赠汪伦[ 唐] 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草[ 唐] 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宿新市徐公店[ 宋] 杨万里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望庐山瀑布[ 唐] 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绝句[ 唐] 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敕勒歌北朝民歌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古诗诵读《一去二三里》教学反思

古诗诵读《一去二三里》教学反思 在教学古诗《一去二三里》中,我注重朗读、背诵的指导。 这首诗节奏鲜明,韵律和谐,琅琅上口,富有音乐美。教学时要多读。要力避对古诗的词句做主动的讲解。否则,不但会破坏诗中形象的完整性,损害诗的艺术感染力,而且会压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低年级的古诗教学,应让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牢记心中,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逐渐理解。 古诗反复吟诵,才能读出韵味来。我让学生通过小声读、齐读、分组读等形式,使学生在读中体会,在读中消化和吸收。通过范读,教给学生朗读古诗的方法。用轻松、舒缓的语调朗读本诗,让学生体味到一种清新、自然的乡村气息,利用朗读的律动感染学生,把学生引入诗的意境。同时根据低年级儿童活泼好动的特点,辅以手势、动作,学生跟着老师一边吟诵一边做动作,陶醉在诗情画意之中。 读古诗要强调背诵,哪怕学生一时不可能完全理解,但熟读成诵,时间久了,就会逐步理解。因此,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练习背诵有助于增强语感、增强记忆,可使儿童在舒缓的读诵、细细的品味中净化心灵,陶冶情操,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 在教学中我运用各种教学媒体,再现诗中情境 诗句描写的情景,通过图画再现出来,就会变得具体可见,能帮助学生感受形象,进入情境。教学本诗,可出示放大的课文插图(或多媒体课件),将学生带入情境,这样整首诗的内容变得形象化了,学生的情感因素也调动起来了。古人云: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教学本诗,还可以让学生各自读诗,边读边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然后动笔画简笔画。学生作画,把诗中描绘的景象形象化了,进入了自由想象的空间,乐在其中。音乐往往给人以丰富的美感,使人心驰神往,所以本课教学如能借助音乐来渲染情境,也是理想的手段。可在教师、学生诵读诗歌的同时播放节奏轻快、行云流水的古筝乐曲来渲染气氛、创设情境,使孩子们的情感得到升华。

一去二三里古诗

一去二三里古诗 去二三里古诗 又名《山村咏怀》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释义 一个小孩,牵着妈妈的衣襟去姥姥家。 一口气走出二三里;眼前要路过一个小村子,只有四五户人家,正在做午饭,家家冒炊烟。 娘俩走累了,看见路边有六七座亭子,就走过去歇脚;亭子外边,花幵的繁茂,小孩越看越喜爱,伸出指头点数,嘴里念叨着八枝,九枝,十 枝, (6) 他想折下一枝来,戴在自己的身上。 他刚要动手,他的妈妈便喝住他,说你折一枝,他折一枝,后边的人就不能看美丽的花儿了。 后来,这儿的花越来越多,数也数不过来,变成了一座大花园。 赏析 短短20个字,寥寥几笔,就为读者勾勒出了一幅生动的画面诗是要给读

者留下想象的空间的,所以,诗的用词也到了简略得不能再简约的程度你就 拿这首诗来说吧,诗中的一个"去"字便有了行动,有了动感;一个里字便有了 距离, 一个烟村和四五家便有了村落的生气和小村庄的摸样, 一个楼台和花, 便有了小小村庄的幽雅和静谧,甚至让人联想到淑女摇扇婀娜和书生捧书

吟咏的情境所以我们说,简略的奥妙就是要给读者留下了一个揣度的空间 遐想的天地再加上诗的二,四两句的句尾家和花同为韵,所以一路读来押韵 合辙,朗朗上口 这首诗乃北宋理学家邵雍所写这首诗之所以十分逗趣,那是因为此诗活用了数字,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这首诗逗趣就逗在数字上你看,一首短 短20 个字小诗中, 竟然用了10 个依次排列的数字,而且一点也不生硬可以 说,这首诗既是儿童学习一到十这几个数字,熟悉它们的排列顺序,练习书写 汉字基本笔画的好课文这同时可以证明只要用得好,数字进入文学作品就 会增添其特殊的魅力 意境何来?非常重要的一条是此诗使用了列锦的修辞手法所谓列锦就是将几个名词或名词性短语排列起来构成句子的一种修辞手法谭永祥先生在《修辞新格》中说古典诗歌作品里面,有一种颇为奇特的句式,即以 名词或以名词为中心的定名结构组成,里面没有形容词谓语,却能写景抒情; 没有动词谓语,却能叙事述怀,这种语言现象??…我们把它叫做列锦'你看!在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的诗句中,烟村,人家,亭台, 鲜花既各自独立成景,又共同构成一幅田园风光图,创造了淡雅,幽美的意境, 表达出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赞美之情说到这里,我更加明白了苏教版小学 语文教材的编者为什么要将这首诗放在专门的识字教材和词串识字组合 成组的初衷和原委了着名的系统论中有一个重要的观点整体大于部分之 和这也就是说,当这首诗进入了词串识字这一系统的时候,它所拥有的功能 就会大大的优于自身原有的功能

(完整版)2-3岁小孩古诗词100首

1、一去二三里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2、咏鹅骆宾王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3、画(作者不详)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4、画鸡唐寅 头上红冠不用裁,满身雪白走将来。平生不敢轻言语,一叫千门万户开。 5、静夜思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6、悯农李绅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7、春晓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8、村居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9、所见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10、小池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11、赠刘景文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12 、山行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13、回乡偶书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14、赠汪伦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15、草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16、宿新市徐公店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 树头花落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17、敕勒歌北朝乐府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18、望庐山瀑布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19、绝句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20、江畔独步寻花杜甫 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21、咏柳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22、江雪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23、春日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24、池上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25、清明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26、寻隐者不遇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27、题临安邸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28、江南(汉乐府民歌)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29、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 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远芳侵

一去二三里古诗

一去二三里古诗 一去二三里古诗 又名《山村咏怀》 宋·邵康节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释义: 一个小孩,牵着妈妈的衣襟去姥姥家。一口气走出二三里;眼前要路过一个小村子,只有四五户人家,正在做午饭,家家冒炊烟。娘俩走累了,看见路边有六七座亭子,就走过去歇脚;亭子外边,花开的繁茂,小孩越看越喜爱,伸出指头点数,嘴里念叨着“八枝,九枝,十枝,……”。他想折下一枝来,戴在自己的身上。他刚要动手,他的妈妈便喝住他,说:“你折一枝,他折一枝,后边的人就不能看美丽的花儿了。”后来,这儿的花越来越多,数也数不过来,变成了一座大花园。 赏析: 短短20个字,寥寥几笔,就为读者勾勒出了一幅生动的画面.诗是要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的,所以,诗的用词也到了简略得不能再简约的程度.你就拿这首诗来说吧,诗中的一个"去"字便有了行动,有了动感;一个“里”字便有了距离,一个“烟村”和“四五家”便有了村落的生气和小村庄的摸样,一个楼台和花,便有了小小村庄的幽雅和静谧,甚至让人联想到淑女摇扇婀娜和书生捧书

吟咏的情境.所以我们说,简略的奥妙就是要给读者留下了一个揣度的空间,遐想的天地.再加上诗的二,四两句的句尾“家”和“花”同为“a”韵,所以一路读来押韵合辙,朗朗上口. 这首诗乃北宋理学家邵雍所写.这首诗之所以十分逗趣,那是因为此诗活用了数字,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这首诗逗趣就“逗”在数字上.你看,一首短短20个字小诗中,竟然用了10个依次排列的数字,而且一点也不生硬.可以说,这首诗既是儿童学习一到十这几个数字,熟悉它们的排列顺序,练习书写汉字基本笔画的好课文.这同时可以证明:只要用得好,数字进入文学作品就会增添其特殊的魅力. 意境何来?非常重要的一条是此诗使用了“列锦”的修辞手法.所谓“列锦”,就是将几个名词或名词性短语排列起来构成句子的一种修辞手法.谭永祥先生在《修辞新格》中说:“古典诗歌作品里面,有一种颇为奇特的句式,即以名词或以名词为中心的定名结构组成,里面没有形容词谓语,却能写景抒情;没有动词谓语,却能叙事述怀,这种语言现象……我们把它叫做‘列锦’.”你看!在“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的诗句中,“烟村”,“人家”,“亭台”,“鲜花”既各自独立成景,又共同构成一幅田园风光图,创造了淡雅,幽美的意境,表达出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赞美之情.说到这里,我更加明白了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的编者为什么要将这首诗放在专门的识字教材和词串识字组合成组的初衷和原委了.着名的“系统论”中有一个重要的观点:“整体大于部分之和”.这也就是说,当这首诗进入了词串识字这一系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