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广东专插本政治理论复习要点汇总

广东专插本政治理论复习要点汇总

政治理论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

第一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极其历史进程

1.1938年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会上题为《论新阶段》的报告中最先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要性

①源于中国革命进程中正反两方面的时间经验的科学总结

②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解决中国问题的需要

③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要求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具体的说,就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更进一步地同中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具体化。

4.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化的过程中实现了两次飞跃。

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

第一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

第二次飞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6.十七大对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作出最新

概括

7.毛泽东思想的评价:

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8.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条件:

①20世纪上半叶,帝国主义战争与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主题,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

②理论渊源是马克思主义

③阶级基础是无产阶级

④实践基础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

9.1945年党的七大把毛泽东思想确应为党的指导思想

10.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的内容:

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毛泽东思想的核心)

②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

③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

④政策和策略理论

⑤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

⑥党的建设理论

11.毛泽东思想的活灵魂包括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12.对邓小平理论的评价: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

承和发展,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13.邓小平理论提出的条件:

①时代背景、和平与发展

②现实依据:改革开放的实践

③社会历史条件:社会主义正反两方面经验总结

14.邓小平南巡的历史背景

①国际:1989苏联剧变;西方和平演变;对中国经济封锁

②国内:1988通货膨胀

15. 邓小平南巡发表哪些思想

①社会主义本质

②三个有利于标准

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④发展是硬道理

16.1982年党的十二大邓小平第一次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命题

1987年党的十三大第一次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1997年党的十五大正式提出“邓小平理论”这一科学概念1999年把邓小平理论写入宪法

17.对三个代表的评价:

是对马列毛邓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

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是中国共产党集体的结晶

18.“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是在科学判断党的历史方位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19.三个代表提出的时代背景:

①国际局势和世界格局的深刻变化是三个代表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

②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党和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探索,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

③党的建设面临的新形式新任务是三个代表形成的现实依据

20.2000年2月江泽民在广东观察工作时,第一次提出三个代表的要求

2002年11月江泽民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进一步阐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时代背景、历史地位、精神实质和指导意义【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

党的十六大把三个代表马列毛邓一道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了党章

2004年把三个代表写入宪法

21.对科学发展观的评价:

是马列毛邓三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理论,是我国经

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的特色社会主义必须长期坚持的重大战略思想

22.科学发展观提出的条件:

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根本依据

②我国新世纪、新阶段的阶段性特征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现实依据

③当代世界的发展实践和发展理念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借鉴

23.2003年10月,十六届三中全会第一次提出科学发展观

2007年10月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把科学发展观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1.思想路线亦称认识路线,指的是人们的认识所遵循的方向、

途径原则和方法

2.把实事求是是确立为党的思想路线的是毛泽东

3.实事求是是思想路线提出的过程

①1930年在《反对本本主义》中初步界定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思

想路线的基本含义

②1938年在六届六中全会上作的《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提出

实事求是

③延安整风期间,1941年5月在《改造我们的学习》的报告中

对实事求是的科学含义作了马克思主义的界定

④党的七大最终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4. 邓小平重新确立并丰富和发展了思想路线,提出了实事求是基础上进一步解放思想

5. 党的思想路线是从十二大开始的。党的十二大开始《中国共产党章程》明确规定: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6.与时俱进就是全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求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7.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大法宝

8.什么是解放思想

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打破习惯实力和主管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9.解放思想包括两种情况:

①对原先的认识进行再认识,这其中既有对原先正确部分的坚持也有对原先认识错误部分的纠正

②在研究新情况解决问题,总结新经验基础上形成新的正确认识

10.邓小平解放思想的两个宣言书

①1978年12月发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②1992年发表男生谈话

11.①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先导

②要通过理论创新推动科技创新,体制创新、文化创新和其

他方面的创新

12.邓小平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明确指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理论

第三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1.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的客观条件是近代中国国情和时代特征

2.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两个基本的变化。

独立的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的中国,封建的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的中国

近代中国半封建半殖民的社会性质,决定了社会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又是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4.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的实践基础是“中国革命经验的概

括和总结”。

5.1939年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中,第一次

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概念和总路线的内容

6.1948年他在《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完整地表述了总

路线的内容即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7.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中国革命的主要敌

人就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

8.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

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9.中国无产阶级是中国革命最基本的动力

10.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其中的贫农是无产阶级最可靠的

同盟军,而中农时无产阶级的可靠的同盟军

11.无产阶级的领导权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也是新民主主义

革命理论的核心问题

12.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的关系

①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革命性质不同,(新民主主义革命仍

属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革命范畴,它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它要建立的是无产阶级领导的各个阶级的联合专政,社会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性质的革命,它所要实现的目标是消灭资本主义剥削制度和改造小生产的私有制)

②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又是相互联系紧密衔接

的,中间不容横插一个资产阶级专政。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

13.党的历史上有两次纲领。

①一是新民主主义纲领(1945年七大)

②二是1997年党的十五大确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

纲领

14.1945年他在党的七大所作的《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中进

一步把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与党的基本纲领联系起来,进行了具体阐述

15.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政治纲领: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

民所有,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心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保护了民族工商业。

16.《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篇文章初步形成了以乡村为中心,

先在农村建设和发展红色政权,待条件成熟时再多去全国政权的思想

17.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一文中总结中国革命的三大

法宝“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

18.①土地革命是民主革命的基本内容

②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是农村根据地建设和土

地革命强有力保证

③农村革命根据地是中国革命的战略阵地,是进行武装斗争

和开展土地革命的依托

19.党的绝对领导是建设新型人民军队的根本原则,是保持人

民军队无产阶级性质和建军宗旨的根本前提。是毛泽东建军思想的核心

20.人民军队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第四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1.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基本结束

和社会主义革命阶段的开始

2.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我国从

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过渡的时期

3.新民主主义社会性质:不是独立的社会形态,带有过渡性

4.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社会主

义与资本主义的矛盾

5.社会主义总路线是一条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

举的路线

6.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实质是使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所有制成为

我国国家和社会的唯一的经济基础

7.对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使之成为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

经济

8.对农业改造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的原则对农

业改造的方针是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房展和遵循渐进的步骤

9.对手工业的改造过程中党和政府采取“说服教育、示范和国

家帮助”的方法

10.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使之成为全面所有制

形式

11.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方法是和平赎买

12.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过渡形式是从低级到高级的国

家资本主义

13.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经历了三个步骤:

①第一步主要实行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

②第二步主要实行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

③第三步实行全行业的公私合营

14.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

a)社会主义基本值得的确立时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

社会变革

b)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前

c)使广大劳动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和社会生产资料的

主义

d)进一步改变了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增强了社会主义力量对

维护世界和平产生了积极影响

第五章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1.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理论的首

要问题

2.没有搞清楚社会主义本质的原因

a)在社会主义观念中严重存在马克思主义教条化倾向

b)把苏联经验神圣化

c)经济建设求成不尊重经济规律

3.1956年《论十大关系》正式提出探索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

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4.党的八大正式提出立了国家的重要矛盾

5.社会主义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

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a)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生产力目标

b)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价值目标

6.1986年9月邓小平说:“社会主义财富属于人民,社会主义的

致富是全民共同致富。

社会主义原则第一条是发展生产力第二条是共同致富”这段话成为社会主义本质论断的雏形

7.邓小平在1992年南方谈话中明确突出科学完整提出了关于社

会主义本质的着名论断

8.社会主义根本任务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9.1992年邓小平提出来“发展才是硬道理”的着名论断,从社

会主义本质要求的高度强调发展生产力的重要性

10.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第一要务:

是有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所决定的,是对执政规章认识的深化,也是党实现其所承担的历史责任的需要

1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12.1988年邓小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13.1995 科教兴国 2003 人才强国

第六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1.我国正处于并且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最大的

实际也是我国的基本国情

2.①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

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第一次提出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还处于初级阶段

②1982年党的十二大报告和1986年十二届六中全会是改革开

放以来党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重新探索

③1982年党的十二大正式提出我国社会主义处于初级阶

④1987年党的十三大成才了比较完整的社会主义初级阶

段的基本理论并完整地制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基本路线

3.① 1992年十四大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作为建设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体系中

② 1991年十五大系统制定初级阶段基本纲领

③党的十六大指出,我国处于并且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

阶段;并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阶段

④党的十七大指出进一步提出我国处于并且长期处于社

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群众日益增长

的物质文化需求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没有

4.十三大指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包括两层含义:

a)第一我国已是社会主义社会。

b)第二是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前一层是初级阶段的社会性质,后一层则阐明我国现实中社会主义的发展程度。

5.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长期性的原因。

a)从根本上说是又中间进入社会主义的历史条件和建成社

会主义所需要的物质基础决定的

b)社会主义所要求的物质技术基础,是随着生产力的迅速发

展经济和社会现代化水平的提高而不断提高的

6.社会主义初级的历史任务:我们必须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用一

个很长的历史阶段去实现别的国家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实现的工业化和经济的市场化,社会化、现代化

7.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

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8.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是基本

路线规定的的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级的奋斗目标,体现了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全面发展的要求

9.①“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这是基本路线最主要的内容,

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奋斗目标的基本途径

②“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回答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问题体

现了发展生产力的本质要求

③“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回答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政治保

证问题,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要求。

10.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内容: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经济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11.20世纪末我国实现的小康总体上是低水平的,不全面,发

展不平衡的小康的实际出发

第七章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

1.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党的十一届三

中全会已以来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

2.1978年,中国共产党召开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十一届三中

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

3.为什么改革开放是一场新的伟大革命

a)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

大革命

b)它不是对原有经济体制的细枝末节的修补,而是对其进行

根本性的变革

c)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4. 我国改革的理论依据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5.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

6. 我国改革是从经济体制改革入手的,经济改革是重点

7. 改革的范围: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

社会体制改革、教育医疗卫生体育体制改革

8. 三个有利于标准是判断改革和一切工作是非得失的根本标准

9. 邓小平 1992年南方谈话明确提出“三个有利于”标准

10. “三个有利于”是最根本的是生产力标准

11.三个有利于: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时候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12. 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

13. 党在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发展稳定关系方面积累起来的经验主要原则

答:①保持改革发展稳定在动态中的相互协调和相互促进

②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额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

③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水平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

的重要结合点

14.①1980年在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邓小平正式使用了

“对外开放”的表述

②1984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把实行对外开放定位基本国策

④把对外开放作为基本国策,最重要的依据,就是邓小平关

于“现在的世界是对外开放的世界”和“中国的发展离不

开世界”两个重要观点

第八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1. 改革以前的经济体制: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2. 计划经济体制的原因:①客观条件:我国生产力水平十分低

下,国民经济实力十分薄弱现代工业

很少

②主观条件:当时在理论在普遍把计划经济看

作社会主义区别于资本主义的重要特征

3. 我国原有经济体制的弊端:

d)政企职责不分,条块分割,国家对企业统得过死,权利过

于集中

e)忽视商品生产价值规律和市场机制的作用

f)分配中平均主义过于严重

4.1984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

改革的决定》首次提出“在公有制基础上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的新概念,突破了长期把计划经济同传统经济对立的新概念5.1992年南方谈话中明确指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的一点,

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应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6.党的十四大明确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经济体制

的目标,使我们党在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上实现了又一次重大突破。(最终选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在十四大)

7.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

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进一步明确建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基本框架

8.2003年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根据实践发展的要求,对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出了明确的明确和任务

9.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

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

10.公有制经济的范围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混合所有

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11.股份制是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

12.股份制本身不是有制度属性,它不等于公有制,也不等于

私有制,关键看控股权掌握在谁手里,社会主义条件下国家和集体控股是有明显公有性

13.非公有制经济包括个体经济私企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

中的非公有制成分等

14.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作用: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

性,促进经济增长,扩大就业,活跃市场和满足人民多样化

的需要

15.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

a)毫不动摇地鼓励引导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还因为它是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b)在加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

作用

16.党的十五大提出在按劳动分配为主体的前提下,按劳动分

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分配理论的重要突破

17.如何认识“先富”和“后富”的关系

答:就是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先富的带动后富的,逐步实现共同富裕。能够影响整个国民经济的政策。

18.社会保障制度的内容:职工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基本医

疗保险制度、失业保险制度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19.2006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总结几年来落实科学发

展观的实践经验时指出“又好又快发展是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

20.2007年党的十七大提出要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21.党的十七大进一步指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

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

22.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意义

a)不仅是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的客观需要,而且也是贯彻落

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举措

b)是解决我国当前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的紧迫要求

c)只有通过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推

动我国经济增长从资源依赖型转向创新驱动型,才能保持

经济平稳较快和可持续增长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

23.①创新型国家,一般来说是指挥科技创新作为国家基本战

略,大幅度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从而形成强大的国家竞争优势。

②建设创新型国家核心是要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科

学技术的战略观点

24.建设创新型国家科技是关键人才是核心教育是基础

25.①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

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②新型工业化道路要求

A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 b以科技进步为动力 c以提高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为中心的工业化 d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相结合的工业化 e是充分发挥我国人力资源优势

26.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十一五规划

中首次提出的

27.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的: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