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城市设计——纽约

城市设计——纽约

城市规划的变迁--尹稚

城市规划的变迁 接到这个邀请是想让我讲一下具体的案例,但是后来我一想跟一线设计师讲案例就算了吧。我今天想讲点观点,讲点故事,讲点我对城市规划的理解,以及我们目前中国的城市规划面对的困境。 为什么叫“变”与“不变”,这是当时我的导师吴良镛先生经常说的一句话。中国的城市规划处在变与不变之间。一方面从媒体等方方面面对城市规划有很多的批评,有说城市规划是跟权贵跟金钱勾结狼狈为奸的,也有骂城市规划是计划经济最后一个堡垒的。同时中国每一个城市的发展建设恰恰跟城市规划有很密切的关系。中国政府对城市规划的重视到了一个空前绝后的地步,很多地方的市长动不动就讲,规划是龙头等等。但是他讲的规划和我们干的规划是不是一码事?或者干的技术活放在国家大的背景下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差事?这个恐怕要有一个深刻的理解。 昨天我看微薄,北京淹了水,很多网友谴责规划师。到底是不是规划师干的?我觉得这是规划师需要思考的一个问题。首先,城市规划在政府决策系列里面并不是最高层面的决策,或者说城市规划处理的事物,它的话语权并不足够高,足够大。因此任何一个规划师都是在特定的社会,经济,政治背景下开展工作的。从这个角度可以看出,其实脑袋比你大的有的是,要想走一个技术精英路线,书记市长决策都是拍脑袋都是错的,应该拍城市总规划师的脑袋,碰到这种情况我感觉这辈子是做不到的。因为你会看到,我们需要参照的背景,无论是经济决策,政治决策,军事决策任何一个方面都比你要处理的事要大。 为什么中国这些年出现对城市规划的质疑?其实跟中国的大环境有关系,我们在社会,经济,政治方方面面,中国面对的是巨变和动荡的年代。这不仅仅是从中国国内的环境来看,即使你从国际的角度来看,人类的社会经济发展会进入一个间歇性的动荡期。所谓间歇性的动荡期,大白话来讲就是进入了一个地震高发期。一方面在世纪之交的时候看到了传统的斯大林式的计划经济的失败,看到了表面上市场经济大获全胜。对这种态势的判断的非理性和过度的意识形态化,会看到不仅仅从计划到市场过渡的国家面对很多问题。同时也会看到当年纯粹的市场经济的国家也面临很多问题。所以巨变跟动荡是潜伏在市场经济大获全胜这样一种表象化,政治化,意识形态化背景后面的深层次的东西。实际上我们原来走的路,不管往哪个极端走都是错误的。 北美,欧洲在这一轮的经济危机与中国实体经济出现的危机等等,都会导致双方探索一条全新的道路。同时这种经济上的不稳定在社会上也会产生影响,而我们前30年的改革开放,由于政治体制改革的滞后,经济成果获得的同时,财富再分配出了问题,导致社会矛盾进一步的积累,我们社会上的反映比其他国家更暴力一些。

蚌埠市城市总体规划(2012—2030年)》主要内容课件资料

《蚌埠市城市总体规划(2012—2030年)》 (2013-05-04 23:35:41) 转载▼ 《蚌埠市城市总体规划(2012—2030年)》主要内容 一、总则 (一)规划期限。 近期至2015年,中期至2020年,远期至2030年,并展望城市远景发展。 (二)规划范围。 1、城镇体系规划范围:蚌埠市所辖的三县四区范围,总面积为5952平方公里。 2、城市规划区范围:包括蚌埠市区,怀远县的城关镇、马城镇、找郢乡、荆芡乡、魏庄镇和古城乡,五河县的沫河口镇和临北乡,固镇县的新马桥镇和王庄镇,国土面积为1776平方公里。 二、城市规模 2030年,蚌埠市域人口规模为470--500万人,城镇化率70%左右。 2030年,蚌埠市中心城区人口规模为220万人,城市建设用地规模为219.5平方公里。 三、城市性质与职能 城市性质:华东地区的综合交通枢纽之一,华东地区的先进制造业基地之一,皖北中心城市和现代化山水园林城市。 职能一:华东地区乃至全国重要的铁路枢纽之一,淮河第一大港,安徽省的交通门户之一; 职能二:电子信息、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精细化工的先进制造业基地,泛长三角的新型产业基地,皖北对接长三角的领军城市; 职能三:“淮河文化”高地和休闲度假胜地; 职能四:皖北地区金融服务、商贸物流、教育科技、医疗服务、综合交通和旅游集散中心; 职能五:山水环境优美,城市服务设施完善,宜居宜游的现代化大城市。 四、城市发展目标与战略 (一)城市发展目标。 抓住大交通改善、承接产业转移和自主创新试验区契机,以跨越式发展为目标,通过新兴产业培育、产业升级改造和转变增长方式,建设华东地区先进制造业基地,发挥华东交通枢纽的作用,巩固皖北中心城市地位;着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特色鲜明的现代化大城市,不断增强城市竞争力和影响力,力争进入安徽省先进城市行列。 (二)城市发展战略。 1、中心城市(中心功能)强化战略。 (1)整合外部优势:运用好各项政策,契合有力的外部环境,做大做强中心城市,提升中心城市能级; 标签: 铺镇 形态 快速路 县城 第三极 分类: 发展经济

《城市规划原理试题》(附答案)

考试题目如下: 第一部分:单选题 1.城市经济基础理论把城市经济分成(D )。 A.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三大部类B.重工业和轻工业两大部类 C.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两大部类 D.基本经济和从属经济两大部类 2.建筑物经济寿命的终结表明(C )。 A.该建筑物已破旧得没有使用价值了 B.该建筑已破旧得卖不出去了 C.建筑物价值小于地块价值 D.由于房产价格下跌,该建筑已无经济价值 3.城市各项活动的外部性经济效果总量在(A )递增,而在( )逐渐减弱。 A.城市地域向中心;城市外围, B.城市外围;城市域向中心 C.城市地域中由接近中心向中心;城市地域中由接近中心向外围 D.城市地域中离心;城市外围向心 4.人口老龄化是全球性的社会趋势。按照联合国有关规定,60岁以上老年人口的比重达到 ( B)或者65岁以上老年人口的比重达到( )的人口型态就属于“老年型人口”。 A.9%;6% B.10%;7% C.12%;8%D.15%;10% 5.工业革命前,欧洲出现的最大、最繁华的城市是(B )。 A.雅典 B.罗马 C.伦敦 D.巴黎 6.第一个成为城市化人口超过50%总人口的国家是(A )。 A.英国 B.法国 C.德国 D.日本 7.中国古代城市建设史上,超过100万人口的城市不包括(B )。

A.唐长安 B.西汉长安 C.南朝建康 D.明清北京 8.中世纪的欧洲城市的典型格局是(A )。 A.以教堂为城市中,b B.以广场、铜像和纪功柱为城市核心 C.构图严谨的广场街道 D.以广场和公共建筑为城市核心 9.关于有机疏散理论的目标,下列论述不妥的是(C )。 A.把衰败地区中的各种活动,按照预定方案,转移到适合于这些活动的地方去 B.保护一切老的和新的使用价值 C.对日常活动进行功能性的分散 D.把大城市目前拥挤的区域,分解成若干个集中单元 10.城市规划的意义在于它对城市发展的指导和控制,其作用的发挥主要通过( B)来实 现。 A.对城市空间形态结构的合理布局 B.对城市空间尤其是土地使用的分配和安排 C.合理确定城市人口规模和用地规模 D.确定城市发展的正确方向 11.下面关于综合规划的论述正确的有( A)。 A.综合规划是市政立法机构的官方陈述,它确立了与未来想要的物质空间发展相关的 主要政策 B.综合规划的理论基础是信息论和系统思想及其方法论。 C.现代城市总体规划是从综合规划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D.综合规划要求从结构上对社会进行全面的改革,强调的是社会的变革 12.以下各项论述中是《雅典宪章》的思想观点的是(B )。

研究新常态下城市规划的传承与变革

研究新常态下城市规划的传承与变革 摘要:针对新常态下城市规划的传承与变革,做了简单的论述,提出了规划建议。现阶段,城市发展具有多元化和“降速”的特点,为推动城市可持续化发展, 必须要做好规划的把控,注重传承和变革,积极引入现代化技术,实现传统和现 代的有机融合,建设智慧城市,为群众提供更好的城市服务。现结合具体研究, 进行分析。 关键词:新常态;城市规划;传承与变革 1 城市规划的传承与变革的不足分析 2019 年的两会上人大代表陈华元提出,当前我国城市规划和管理,在文化传 承和创新以及城市之魂铸造等多个方面存在着不足。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①千城同貌、城市文化缺失。结合我国城市发展的实际来说,城市发展过于追求“大” 和“新”,城市建设无序,一些能够体现中国传统文化以及地域特色等的建筑一点 点消失,千城同貌问题凸显;②传承不够、创新不足。从城市更新以及保护实际来说,对文化历史名称以及历史建筑等的保护以及开发模式较为单一,缺少对城 市资源环境特点以及人文历史要素等的全面认识,未能实现城市的精准定位;③管控不力、执行不严。当前城市历史人文风貌被破坏的情况严重,为城市开发让步,使得很多历史文化逐渐消失。 2 城市规划的传承 2.1 合理降速 从城市的发展现状落实,过于追求发展速度,逐渐出现后劲不足或者其他问题。若发展潜力被挖尽,那么必然会影响城市发展速度,造成城市发展停滞不前 或倒退问题。新常态下若出现此情况,那么会产生大规模经济下滑等各类问题。 这需要合理降速,制定完善的政策以及措施,不可以过于追求城市建设以及城市 发展速度,忽略了传统文化和区域文化的融入。若城市规划建设始终保持高速运行,那么未来必然会超出承受能力。基于此,在进行城市规划实践中要从实际出发,综合利弊分析,选择科学合理的方式,推动城市发展,保持稳定健康的发展 状态。在城市规划方面,要贯彻人本理念和科学发展观念,积极传承优秀文化以 及理念,不断提升规划品质。 2.2 多元化 从城市建设实际来说,早期对城市规划的重视水平较高,后期为了追求经济 利益或者其他因素的影响,逐渐偏离城市规划的轨道,违背科学规划以及发展理念。新常态下城市转型发展,推进城市建设工作,必须要转变以工业建设推动社 会经济的思维理念,倡导多元化发展模式,优化城市规划建设和发展,引导城市 发展回归轨道。开展城市规划建设要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结合本区域的文化特色,打造个性化城市。在城市规划实践中,贯穿传承的理念[1]。 2.3 保护和发展传统文化 新常态下城市转型发展,要注重历史文化和城市规划建设的融合。我国传统 建筑八大流派各有特色,具有较强的地域代表性,各地区在进行城市规划建设时,若能够有效融合传统文化,不仅能够实现对传统建筑文化的传承,还能够推动现 代城市的持续化发展。在城市规划的传承方面,要做好以下要点的把控:①提升民众需求,留住乡愁记忆。在具体规划中要注重完善城市文化设施,为各类文化 活动的开展提供支持,带动文化产业的发展。挖掘传统文化元素,做好传统文化 的保护和创新,留住乡愁,留住城市记忆;②提升地域特色。若想改变当前城市

天府国际空港新城城市规划首次权威发布划定个城市片区附图

天府国际空港新城城市规划首次权威发布划定个城 市片区附图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天府国际空港新城城市规划首次权威发布!划定6个城市片区(附图)空港城市是现代城市发展的最新形态,是全球分工的重要融合器,汇集了大量的客流、货流、资金流、信息流,衍生产业高度发达,对抢占世界经济发展的战略制高点有重要意义。从成都天府国际空港新城西侧三岔湖出发,沿道路向东,直到天府国际机场。巨大转变正在这片土地上发生。 新定位“双轴一带、一港一核、六川六片”的区域空间布局 作为“东进”的重要阵地,成都天府国际空港新城确立了3个定位:引领航空枢纽经济的新极核支撑国家内陆开放的新枢纽汇聚全球创新人才的新家园“双轴一带、一港一核、六川六片”的区域空间布局在南北向、东西向,将确立龙泉山东侧新城发展轴与天府新区拓展轴,围绕龙泉山、三岔湖构建生态景观带; 依托成都天府国际航空港,在其西侧的绛溪河两岸,规划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商业商务中心、奥体中心和政务服务中心,构建新城极核;

充分利用现状自然山水环境,以绛溪河、海螺河、毛家河等6条主要河流廊道自然划分形成金坛、绛溪北、绛溪南、三岔、机场北、机场南6个城市发展片区。 构建“城市—片区—单元—社区”4级公共设施体系政务中心、奥体中心、文化中心、商业商务中心、时尚消费中心和大学城等城市级公共服务设施集中分布在绛溪河两岸,构成城市中心; 邻近轨道站点配置大中型商业、教育、医疗、文化等设施,形成片区中心; 以教育、医疗、文化、商业等配套资源与开发单元构建单元中心; 围绕产业社区配置社区中心、幼儿园、小游园等公共服务设施,打造10分钟生活圈。总体城市形象打造空港新城将打造以自然生态本底为依托,塑造“北依山、西滨湖、东临港、南通风、中嵌绿”的特色空间格局。通过多样化的建筑形态和人性化的开敞空间设计,打造具有特色风貌的城市节点和景观门户,形成“望山见水、透风见绿、环港聚核、塑谷呈湾”的总体城市形象。 交通体系打造铁路方面在绛溪北片区预留“成自高铁北外绕通道”并设立高铁客运站;在机场北片区设高铁货运站,依托货运外绕线及成都经济区环线高速公路,在机场

《城市总体规划》主要专项规划内容及深度要求内容

《城市总体规划》主要专项规划容及深度要求

目录 《城市给水工程专项规划》.......................................................................... .. (3) 《城市排水工程专项规划》.......................................................................... .. (5) 《城市电力工程专项规划》.......................................................................... .. (7) 《城市电信工程专项规划》.......................................................................... .. (9) 《城市燃气专项规划》.......................................................................... .. (11) 《城市消防专项规划》.......................................................................... .. (13)

《城市应急避难场所专项规划》.......................................................................... . (16) 《城市给水工程专项规划》容及要求《城市给水工程专项规划》成果包括规划文本、图纸和附件(说明书、基础资料汇编等)。 一、规划文本 (一) 总则 容包括编制规划的目的、规划依据、规划指导思想与原则、规划期限与规划围等。 (二) 规划目标与规划建设标准。 容包括规划供水规模、人均用水量标准、消防水量标准、用水最大时管网水压标准和进行消防校核时水压标准,水质执行标准等。 (三) 水源规划。 简述水源供需平衡方案及各水源地建设规模,水源供水保证率等,根据水量平衡方案和各类水源类型提出水源配置原则,提出水源地保护围及重点保护措施。 (四) 给水工程规划。

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完整版

1. 引言 为了适应跨世纪建设现代化大都市的需要,根据国务院国发[1996]18号文件“关于加强城市规划工作的通知”、《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四川省城市规划法实施办法》、《成都市社会经济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规划》(成都市政府,1995年11月)、“成都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基本农田保护规划的决定”(成府发[1995]198号)、经国务院1984年批准的《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1981-2000年)、国家建设部有关技术规范和标准,特修编1995-2020年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 2. 总体规划修编指导思想、规划原则: 规划指导思想:以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准则,以实现“两个转变”(社会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的战略方针为指导,立足当前,着眼未来,根据成都的实际情况,量力而行,制定出分阶段发展规划。 规划原则 ①保持社会、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

②合理使用土地,节约土地资源,大力保护耕地; ③ 城乡一体化,统一规划,分步实施,重点发展。 3. 总体规划修编的重点、规划期限: 总体规划修编的重点:完善市域城镇体系布局;确定都市区的发展格局;确定城市发展方向;优化中心城的用地结构;保护历史文化名城;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建立现代化高效率的城市基础设施。 规划期限:修编的总体规划期限为1995年-202年,其中:近期至2000年,中期至2010年,远期至2020年,远景展望至2050年。 4. 规划区范围及规划层次划分: 规划区范围:市域行政区范围均为本次规划范围,共12390平方公里。

城市规划个人简历范文

---------------------------------------------------------------范文最新推荐------------------------------------------------------ 城市规划个人简历范文 按照时间计算,每份简历通常只能得到招聘者几分钟的青睐,招聘人员会直奔主题,按照国际规范的简历格式,到特定的位置搜寻需要的信息,例如,如果在教育背景的位置没有找到你就读的大学、学历和专业名称,那就意味着会花很多时间去寻找最基本的信息,而一旦在查找许多信息都很费劲的时候,难免会匆忙把你的简历放在非首选之列,甚至打入冷宫。就好像城市规划专业的简历,重点就该放在自身的专业优势上。 个人信息 xx 目前所在:番禺区年龄:27 岁 户口所在:江西国籍:中国 婚姻状况:未婚民族:汉族 培训认证:未参加身高:173 cm 诚信徽章:未申请体重:64 kg 人才测评:未测评 我的特长: 求职意向 人才类型:普通求职 应聘职位:房地产:城市规划,房地产:建筑设计,生产/营运:IE 1 / 14

工程师 工作年限:6职称:无职称 求职类型:全职可到职日期:一个月 月薪要求:8000--12000希望工作地区:广东省,重庆,四川 工作经历 时代地产控股有限公司起止年月:2018-07-14 ~至今 公司性质:民营企业所属行业:房地产开发 担任职位:项目设计经理/负责人 工作描述:领导建筑、室内、景观、水、电、结构等各专业组成的团队跟进珠海区域公司的2个项目(中山-白朗峰项目:总建筑面积11.5万m2;中山-时代倾城项目:总建筑面积53万m2): 1、根据公司开发内容确定总图、指标及建筑单体、外立面设计、部品设计; 2、协调设计相关单位之间的关系(设计质量和进度控制); 3、协调团队内各专业的设计对接及进度,组织团队的设计会审及互提资; 4、配合前期报审报建; 5、组织进行部品材料的定型定版; 6、组织施工图审查及资料小结; 7、工程施工后期的巡查监督及整改跟进。 离职原因: 雅居乐地产控股有限公司起止年月:2007-10-01 ~ 2018-07-09

新常态下城市规划的传承与变革

新常态下城市规划的传承与变革 发表时间:2017-06-14T14:01:49.237Z 来源:《建筑知识》2017年2期作者:冯琪[导读] 新常态下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态势更加趋于科学合理,需要更加理性地去制定各项政策。 (中设设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江苏南京 210014) 【摘要】新常态下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态势更加趋于科学合理,需要更加理性地去制定各项政策。在新常态环境下城市规划发展面临着机遇和挑战,重视以人为本、回归理性、回归本源,讲究因地制宜、软硬兼顾。对城市规划进行传承和变革是提升城市规划作用和影响的重要途径,可以引导形成更加适宜的人居环境,突出城市个性和特点,同时探索城市规划模式创新,促进城市规划的发展。【关键词】新常态;城市规划;传承;变革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8544(2017)02-0009-02 引言 城市规划是对城市长期发展的计划,在发展过程中根据需要进行创新,同时也要保持城市独特性,城市规划是战略性规划,在保持总体稳定性的前提下,对相关要素在传承中进行变革,通过适当的变革保障城市规划的时代性和多元化,促进城市逐步发展。 1.新常态下城市规划的传承 城市规划在传承的过程中,需要对城市发展进行深度思考,对原有规划有价值的部分不断挖掘发扬,对不适宜的部分不断调整优化。城市规划要针对城市面临的发展形势与所处的发展环境,从规划传统出发,需适应新常态下城市的发展要求,通过科学的设计目标对城市发展进行统筹谋划,对城市资源进行合理配置,避免出现盲目的工程规划建设,尤其是要避免出现“形象工程”等不良情况。在新常态形势下,要从上一发展阶段常规的城市建设模式中转变过来,在遵循城市发展规律的前提下,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配给,不断提升城市建设的效益。 2.新常态下城市规划的创新 2.1 把握城市规划在新常态的时代背景 在新常态环境下,要求城市规划遵循市场化方向,以新常态作为契机进行创新,转变城市发展方式,平衡规划涉及到的各方利益,高效地进行资源配置,更加科学合理地推进城市建设,促进城市功能的优化提升,以更加长远、科学的眼光提升城市规划水平。对原有城市规划模式进行合理创新,根据现实情况实事求是地开展调整工作,对一些不再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规定和办法进行更改,改变传统过度依赖土地资源开发的发展模式,将“去库存”和“去过剩”目标进行融合,紧紧把握时代发展的脉搏进行城市规划创新,科学规划,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落实科学发展观。 此外,在新常态环境下,要重视弘扬文化传统的精华,增加市民对城市的归属感,营造更加宜居的环境,展现更加美好的城市个性和特征,在文化大复兴的时代,通过文化传承和创新,使城市得到更多的认同和尊重。 2.2 推进城市规划在新常态下的体系转变 随着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推进,我国城市建设进入了加速发展的中后期,提高城市规划的水平和质量对下一阶段发展至关重要。若要使城市规划更好地服务于经济社会需要,服务于城市发展要求,应将城市规划置于城市建设全过程的首要位置。通过完善城市规划功能规范,构建城市规划发展价值体系,依据新的规划来实现新常态环境下城市基础设施、城市文化、城市经济的合理建设,促进城市科学发展。 在新常态环境下发展城市规划,要遵循国家法制化进程,在法制体系框架下,对城市规划过程进行规范,通过法制化促进城市规划制度的落实,促使责任主体履行职责,建立起现代市场环境下城市规划的保障制度。通过法制化环境,明确规范和系统的创新制度对城市规划的内外部因素条件进行规范化。此外,要重视城市规划管理,根据新常态下城市规划的发展特点,利用完善的管理体系和机制保证城市规划流程的合法性和完整性,要更加重视公众参与和民主化管理进程,重视人民的呼声,为规划提供更加广阔的工作平台,对城市发展进行综合化、系统化的管理。 2.3 转变城市规划在新常态下的技术核心 城市规划的功能和价值转变是城市规划变革的重要依据,城市是人民生活的家园,新常态下应更加重视人本主义思想,城市服务居民生产生活需求的功能更加显著。城市规划建设应以“人”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实现人与城市关系和谐的基础上,推动城市规划工作的发展。以“人”为中心,应用相应的技术,对城市宜居性和城市环境改善作为技术的着力点,建设城市、文化、公众、环境和谐的环境。通过技术的有效应用,建设经济增长、文化繁荣、生态良好的城市。 在城市规划发展中,要体现出城市规划的技术优势,发挥技术的巨大作用,将“可持续发展”和“智慧城市”等新理念、“大数据”和“BIM”等新技术应用到城市规划建设的各个环节中,使规划朝着精细化方向发展,并借助技术促进城市规划发展模式创新。通过新技术应用对城市规划结论进行协调校核,调节城市基础系统和内部环境的关系,实现对城市的技术化改造,更加适应新常态发展要求。通过在城市规划与发展的不同环境与过程进行新兴技术嵌入,更好地体现城市多维度、多元化的发展需求,并有助于推动城市规划理论的继承和创新。 3.结语 新常态是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城市规划要与时代背景紧密结合,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情况,将城市规划工作融入到经济社会建设和生产的大环境之中,让城市规划更好地服务于城市建设,为市民生活创造更多的便利,优化城市公共服务、生态环境、人居环境、资源配置,为城市发展寻找更加持续的动力,满足新常态环境下城市发展的需要。通过城市规划的传承和创新,促进城市规划模式的进步,探索新常态环境下城市发展新途径。城市规划的传承和创新是保障城市发展的重要动力,是改变不合理城市发展模式的有利契机,对未来做好城市规划工作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蒋宇.中国城市化进程中城市景观美学问题研究[D].西南大学,2012. [2]魏晓芳.三峡人居环境文化地理变迁研究[D].重庆大学,2013. [3]尤海涛.基于城乡统筹视角的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D].青岛大学,2015.

最新《城市总体规划》主要专项规划内容及深度要求

《城市总体规划》主要专项规划内容及深度要求

目录 《城市给水工程专项规划》 (3) 《城市排水工程专项规划》 (5) 《城市电力工程专项规划》 (7) 《城市电信工程专项规划》 (9) 《城市燃气专项规划》 (11) 《城市消防专项规划》 (13) 《城市应急避难场所专项规划》 (16)

《城市给水工程专项规划》内容及要求《城市给水工程专项规划》成果包括规划文本、图纸和附件(说明书、基础资料汇编等)。 一、规划文本 (一) 总则 内容包括编制规划的目的、规划依据、规划指导思想与原则、规划期限与规划范围等。 (二) 规划目标与规划建设标准。 内容包括规划供水规模、人均用水量标准、消防水量标准、用水最大时管网水压标准和进行消防校核时水压标准,水质执行标准等。 (三) 水源规划。 简述水源供需平衡方案及各水源地建设规模,水源供水保证率等,根据水量平衡方案和各类水源类型提出水源配置原则,提出水源地保护范围及重点保护措施。 (四) 给水工程规划。 包括供水工程总体方案、厂站的选址位置、占地面积、供水规模,建设标准和内容、自动化、信息化管理目标,输配水管道的敷设原则、在城市道路上的布置原则等。 (五) 节水规划。 制定规划节水目标,提出节水措施。 (六) 分期建设规划。

明确分期建设目标,重点阐述近期建设项目、投资估算。 规划实施措施。从法规保障、行政管理、技术指导、资金筹措、事故应急反应等各方面提出具体措施。 (七) 附则 提出本规划的适用范围,解释权限;要求本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和其他相关专项规划相协调。 二、规划图纸 (一) 供水现状图 (二) 水源规划图 (三) 给水工程总体规划图 (四) 输水管线工程规划图 (五) 配水管网工程规划图 (六) 配水管网最大时平差图 (七) 配水管网最大时加消防时平差图 (八) 分期建设规划图 三、附件 (一) 说明书 是编制规划文本的技术支撑,规划说明书的内容是分析现状、论证规划意图、解释规划文本等。 (二) 基础资料汇编

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说明书

目录 第一部分总则 (1) 第一章规划概况 (2) 一、本次总体规划编制的主要过程 (2) 二、修编背景 (4) 三、指导思想与原则 (5) 四、成都概况 (6) 五、城市发展历程和历次总规回顾 (9) 六、四川省省域城镇体系规划要点 (20) 七、规划重点 (22) 八、技术路线 (25) 九、规划依据、期限和范围 (26) 第二章城市发展目标 (28) 一、发展总目标 (28) 二、城市发展分目标 (30) 三、城市发展阶段目标 (31) 四、城市发展指标体系 (32) 第三章城市发展总体策略 (34) 一、区域协调策略 (34) 二、城乡统筹策略 (35) 三、生态优先策略 (35) 四、空间优化策略 (36) 五、产业转型策略 (36) 六、枢纽强化策略 (36) 七、文化引领策略 (37) 第四章市域城镇化水平与发展战略 (38) 一、现状人口规模与发展趋势判断 (38) 二、城镇化现状特征分析 (40) 三、城镇化目标与战略选择 (42) 四、市域总人口及城镇化水平预测 (43) 五、城镇土地利用引导 (45) 第二部分市域城乡统筹规划 (51) 第五章城乡资源环境控制与建设限制性分区 (52) 一、重要空间要素管制 (52) 二、建设限制性分区 (56) 第六章城镇体系 (59) 一、城镇体系现状分析 (59) 二、发展策略 (64) 三、市域城镇体系结构规划 (65) 四、规划建设指引 (71) 五、规划措施 (76) 第七章产业发展与空间布局 (78) 一、第一产业 (78)

二、第二产业 (80) 三、第三产业 (87) 第八章综合交通与枢纽体系 (100) 一、现状概况及主要问题 (100) 二、市域综合交通发展策略 (103) 三、规划布局 (103) 第九章公共服务设施体系 (108) 一、现状发展综述 (108) 二、发展目标及策略 (109) 三、商业设施 (110) 四、文化服务设施 (112) 五、医疗卫生设施 (116) 六、体育设施 (118) 七、教育科研设施 (121) 八、殡葬设施 (123) 九、城市基层治安管理机构设施 (125) 十、农贸市场 (125) 第十章历史文化资源保护 (127) 一、各级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 (127) 二、文物保护单位保护 (128) 三、优秀近现代建筑 (137) 四、古树名木保护 (137) 五、古建筑群(村落、街区) (138) 六、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140) 七、历史文化资源展现结构 (141) 第十一章环境保护 (142) 一、现状及分析 (142) 二、环境保护规划 (145) 第十二章公共安全与灾后重建 (154) 一、总体要求 (154) 二、抗震工程 (154) 三、防洪工程 (163) 四、消防工程 (169) 五、人防工程 (174) 六、灾后重建 (178) 第十三章市政基础设施 (180) 一、市域水资源利用 (180) 二、给水工程 (187) 三、排水工程 (195) 四、电力工程 (204) 五、通信工程 (212) 六、燃气工程 (218) 七、环境卫生工程 (226) 八、能源发展 (232) 第十四章城市性质与职能 (241) 一、城市性质 (241) 二、城市职能 (242)

城市规划术语、名词解释

城市设计( ) 指确定一个城市地活动与目标地总体空间布局,使其具有吸引力并使人感到赏心悦目.城市设计复杂过程中在于以城市地实体安排与居民地社会心理健康地相互关系为重点.通过对空间及意象地处理,创造一种物质环境,既能使居民感到愉快,又能激励其社区精神. 城市景观( ) 城市中由街道、广场、建筑物、园林绿化等形成地外观及气氛. 国土规划( ) 为了开发、利用、管理和保护中国领土以内地上、地下、海洋或大陆架地自然、人力和经济资源而编制地最高一级[在区域规划之上]地规划. 建设场地规划( ) 为某一地块地建设所准备地设计和平面布置图、说明书及工程细节,包括对设施地位置、标高、排水、市政设施、道路、人行道、停车场、绿化等细节地考虑.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 ) 指对具有历史、地理、文化和考古等价值地城市进行地保护.国务院批准确定一些城市为历史文化名城,并有指令性文件,一经确定为历史文化名城后,该城市地总体规划,包括土地利用、工业和点、建筑风格等,都必须以保护其传统文化为主要目标.年经国务院批准,确定北京、西安、扬州、苏州等二十四个城市为历史文化名城.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城市人防规划( ) 在中国,指城市总体规划地一个组成部分,内容包括:必不可少地地下设施及其防空通道及安全出入口等地布置,与地面以上建筑物及地下管道网地协调.这些构筑物平时可用作餐室,尤其是电影院、剧院建筑物地自然冷却系统地冷风源. 城市防灾规划( ) 城市规划中为抵御地震、洪水、风灾等自然灾害保护人类生命财产而采取预防措施地规划地通称. 城市抗震规划( ) 城市抗震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地组成部分,内容包括:确定城市建设地抗震等级,工程设计地抗震烈度,从地震角度考虑划分可建和不可建用地,建筑物高度,体形与层数地限制,疏散通道,地下建筑地利用,次生灾害地防止及补救措施等. 临界分析(门槛理论)( ) 对于在城市成长过程中某些限制其发展地极限或障碍地研究.根据由波兰人.马利兹所提出地临界分析理论,这种极限称为发展地临界.可分为实体上地,指由自然环境造成地;技术上地,指与基础设施系统有关地;结构上地,指城市中某些部分(如市中心)需要重建.该方法力图通过造价地比较,和对城市扩充地各种可能途径所造成地人口数量地比较,找出最经济地途径来克服一系列极限因素. 用地平衡( )

新常态下城市规划的传承与变革分析

新常态下城市规划的传承与变革分析 发表时间:2018-05-23T10:37:13.530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6期作者:谢洪梅[导读] 摘要:在新常态的时代背景下,城市规划新模式必须立足于现今社会、经济、文化底蕴的基础之上,能够快速有效地将社会生产、人民生活和所有经济体系融入到规划工作,为城市发展建设、生态建设、环境优化、民众日常所需提供更好、更高效的服务支持。 四川省眉山市市测绘地理和城乡规划信息中心 620200 摘要:在新常态的时代背景下,城市规划新模式必须立足于现今社会、经济、文化底蕴的基础之上,能够快速有效地将社会生产、人民生活和所有经济体系融入到规划工作,为城市发展建设、生态建设、环境优化、民众日常所需提供更好、更高效的服务支持。文章就新常态下城市规划的传承与变革进行分析探讨。 关键词:新常态;城市规划;传承;变革 1城市规划新常态的含义 城市规划的新常态,其含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在理念上,回归“天地人”和谐安全之“常”,全面落实以人为本的规划原则,建设小康社会——安居宜业的城市家园;第二,在技术上,改变过分强调经济增长速度、忽视经济发展质量的路线,确立社会建设的重要战略地位,将规划工作的目标和重点转移到社会建设上来;第三,在方法上,践行科学与民主精神,引入公众参与规划决策,培育市民的主人翁意识与责任感,应用新的技术手段,如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提升规划工作的科学性。 2新常态下城市规划的传承 2.1传承城市规划的传统和优势 为了有效提高新常态状况下的城市建设,规划人员要对传统文化进行挖掘、整合,去除糟粕,保留精华,并融入城市规划的新常态之中。在规划设计时,避免“形象工程”等腐败规划,制定合理的规划,从以往的思想中解放出来,推动新常态下城市的更好更快发展。另外,要合理配置城市资源,杜绝面子工程现象,使整体发展方向切合城市本体实际,符合城市发展规律。 2.2调整城市规划与新常态转型的关系 亚里士多德说过:“人们为了生活来到城市,为了更好地生活而居留于城市。”意在说明城市是人类生活的基础,城市的发展是人类智慧和汗水的证明。城市的出现融合了人类人际交流的多元化、人类创新的智慧与源泉。正是这个文化的磁体和容器,大大推动了人类的文明进程。 十九大对对城市规划的严肃性、前瞻性提出高要求。我们需要认识到城市发展是动态的过程,国际国内发展形式的竞争加大、外环境的变化成为常态,因此城市规划如何体现适应性,是每个规划者及管理者必须思考的问题。 3新常态下城市面临的议题 3.1大数据推动城市智慧国际化 《中国国际智慧城市发展蓝皮书》的正式发布,极大地推进了现代化城市的建设步伐。在如今大数据背景下,网络系统覆盖全球,无论是人们的日常生活、生产工作,还是其他的社会交流,都离不开网络。网络大大提升了文化传播的速度,也为城市向国际化发展提供了机遇和挑战。共享社会资源成为必然趋势,因城市如何如何在竞争中突显特性? 3.2第三产业逐步成为产业主体 转移城市主导产业是促进城市各种产业平衡发展的一种策略,通过对各个产业间的协调来促进经济增长。在新常态下,城市规划应以城市的体制、技术的发展和创新的能力为依据,结合国家的政策支持,制定适合的项目目标,整合思想,统筹所有资源,发展出新的经济支点。例如教育、医疗、旅游、养老、高科技产业等方向的新兴产业。 3.3公众有效参与城市规划 新常态下城市建设规划项目目标的制定,必须充分体现广大人民群众的意愿与要求,尽量采纳普通群众的意见,制定尽可能完善的计划,不能由领导层独自裁决。“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群众是国家政府的支撑者,政府必须把人民放在主体地位,会充分征求人民的意见,会最大限度地彰显民主性。政府作为城市人民的服务者与组织者,应把人民放在第一位,在城市规划中让群众有效地参与进来,从而提出适应性更高的规划。 4新常态下城市规划理念如何变革 4.1城市规划的立体化 我们规划的城市以及生活的城市都是立体的,但是规划设计的图纸却是平面的。一般人看不懂规划图纸,图纸很难与立体化相对应。看一个城市的规划图纸时,很多人都不能准确明白其中含义,往往会产生许多疑问,例如,为什么它是这样,这一块集中,那一块散着。但是如果规划设计是立体的,那么一看就可以看得明白为什么在这里,不在那里。所以首先要对城市规划设计的立体化进行认真考虑。因此在编制规划的过程中首先需要重视城市设计,另外需要注意将城市空间结构纳入到其中来。 4.2城市规划的动态化 在当前的城市规划中,提得比较多的就是“三规合一”、“多规合一”。规划的确需要长远考虑,但是人们的生活及城市建设都是动态的。发改委之所以能够发挥作用是每年有一个计划。国土之所以能够管理是每年有一个土地的指标。而城市规划是15年、20年把一张图画出来,住宅区建到东面,学校到南面,医院到北面,这些都是规划的工作内容,但是政府不一定会对此满意,所以规划人员以后要在动态方面加以考虑,把城市每年的建设合理地进行规划并引导集中。 4.3城市规划的区域化 一个建筑师的作品出现问题的时候,往往是因为他没有考虑区域的问题、环境的问题。甲方给出一个怎样的用地范围,建筑师就在那个用地范围里面做自己的方案,然后做出的效果图也很漂亮。很多规划都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比如说,在某个范围内考虑规划时,要遵从取水是上游、排水是下游的原则,但是,规划地的下游又或许处在下游城市的上游,而规划地的上游又是上游城市的下游,单从规划的范围来进行考虑就会出现很多问题。所以,一个城市真正能够发展和区域很有关系,规划时需要从区域角度进行考虑。找准自身在区域中的定位,从而引导城市有序发展。 4.4城市规划要体现以人为本思想

城市总体规划的强制性内容包括

强制性内容,是指省域城镇体系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城市详细规划中涉及区域协调发展、资源利用、环境保护、风景名胜资源管理、自然与文化遗产保护、公众利益和公共安全等方面的内容。城市规划强制性内容是对城市规划实施进行监督检查的基本依据。 城市规划强制性内容是省域城镇体系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的必备内容,应当在图纸上有准确标明,在文本上有明确、规范的表达,并应当提出相应的管理措施。 省域城镇体系规划的强制性内容包括: (一)省域内必须控制开发的区域。包括:自然保护区、退耕还林(草)地区、大型湖泊、水源保护区、分滞洪地区,以及其它生态敏感区。 (二)省域内的区域性重大基础设施的布局。包括:高速公路、干线公路、铁路、港口、机场、区域性电厂和高压输电网、天然气门站、天然气主干管、区域性防洪、滞洪骨干工程、水利枢纽工程、区域引水工程等。 (三)涉及相邻城市的重大基础设施布局。包括:城市取水口、城市污水排放口、城市垃圾处理场等。 城市总体规划的强制性内容包括: (一)市域内必须控制开发的地域。包括:风景名胜区,湿地、水源保护区等生态敏感区,基本农田保护区,地下矿产资源分布地区。 (二)市建设用地。包括:规划期限内城市建设用地的发展规模、发展方向,根据建设用地评价确定的土地使用限制性规定;城市各类园林和绿地的具体布局。 (三)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包括:城市主干道的走向、城市轨道交通的线路走向、大型停车场布局;城市取水口及其保护区范围、给水和排水主管网的布局;电厂位置、大型变电站位置、燃气储气罐站位置;文化、教育、卫生、体育、垃圾和污水处理等公共服务设施的布局。 (四)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包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确定的具体控制指标和规定;历史文化保护区、历史建筑群、重要地下文物埋藏区的具体位置和界线。 (五)城市防灾工程。包括:城市防洪标准、防洪堤走向;城市抗震与消防疏散通道;城市人防设施布局;地质灾害防护规定。 (六)近期建设规划。包括:城市近期建设重点和发展规模;近期建设用地的具体位置和范围;近期内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和风景资源的具体措施。 城市详细规划的强制性内容包括: (一)规划地段各个地块的土地主要用途; (二)规划地段各个地块允许的建设总量; (三)对特定地区地段规划允许的建设高度; (四)规划地段各个地块的绿化率、公共绿地面积规定; (五)规划地段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建设的规定;

新型城镇化中的城市规划变革

新型城镇化中的城市规划变革 我国在快速城镇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日趋凸显,针对于此,国家层面出台了新型城镇化规划等一系列的战略政策,在城市规划工作中,应当依据中央战略政策,且紧密结合地方现实,编制具有针对性的、能够有效指导城乡建设的规划。 标签:新型城镇化;城市规划;变革 1、城市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1地方经济发展过度依赖土地经济 在过去十余年中,房地产开发成为许多地方经济的支柱,土地城镇化的速度远远大于人口城镇化的速度。土地资源是有限的,依靠土地带来的经济发展自然也是不可持续的。与此同时,房地产业畸形的快速发展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 (1)大城市房价飞涨,其涨速远高于居民收入增速,使得当地居民生活倍感压力,幸福感降低。另外,房地产的飞速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压制了实体经济的发展,“辛苦工作不如炒房”成为很多实体经济从业者的感叹,这也造成越来越多的人进入炒房的队伍,从而进一步促进房价的上涨。 (2)在许多中小城市,由于人口集聚能力相对较低,居民购买力有限,因此在房地产经济经过短暂的高潮后,就迅速降温,造成大量库存。严重依赖土地经济的城市发展陷入困境。 1.2城市发展质量不高 许多城市的发展贪多求大,只追求城市发展的总量,轻视城市发展的质量,城市的供电、供暖、公共交通等基础设施和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设施缺口大,发展严重滞后于城市规模的发展。滨水、临湖公园等区位较好的地段开发强度过大,不注重天际线、开敞空间的景观塑造。 1.3城乡壁垒 打破城乡二元结构虽然早已提出,但是至今城乡仍有巨大差别。究其原因,主要包括两方面:其一,我国延续了数十年的户籍、社会福利等造成城乡二元分割的制度难以在短时间内全部转变;其二,城市发展质量不高,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不能满足大量新增城镇化人群的需求,因此为避免出现许多拉美国家由于城镇化速度过快而产生的一系列社会问题,也不能将城乡壁垒在短时间内完全消除。 1.4小结

纽约高线公园项目分析

纽约高线公园项目分析 风园15-4 【摘要】位于美国纽约的高线公园自从向公众开放以来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并已成为工业区旧城改造更新的成功范例,设计师运用“植—筑”设计策略通过改变步行道与植被的常规布局方式,将有机栽培与建筑材料按不断变化的比例关系结合起来,创造出多样的空间体验。【关键词】詹姆斯·科纳;高线公园;景观廊道设计 项目概况: 高线公园位于纽约曼哈顿地区,是景观设计事务所Fieldopreations的成名之作,如今已经成为工业区旧城改造的成功范例。 场地分析: 场地周边情况: 高线穿越了美国工业社会时期纽约曼哈顿西区最具活力的工业区: Meatpacking、West Chelsea和Clinton,位于地面上空约30英尺处。如今后工业时代来临,铁路线早已停止使用,周边的工厂也面临转型,高线西边比邻Hudson河之处已成为著名的艺术区,东侧也在向居住-商业区转变,其中铁路最南段和最北端的景观效果最好。 场地自身情况: 未改造前的场地拥有其鲜明的特点, 首先,它作为铁路线的线性、畅通、如一条铁带轻盈地浮于高低错落的曼哈顿楼群中,然而元素过于单一,给人以荒凉、重复感。由于悬于空中,高线拥有良好的景观,远望能望见哈德逊河湍流的美景和夕阳中的自由女神像,俯首能见纽约的车水马龙、霓虹交错的街道。其次,它拥有一种既成的、奇妙的生态系统,杂草丛生与铁轨之间,意境荒芜。 最后,铁路遗迹记录曼哈顿西工业区的兴衰烟云,已经成为城市文脉的一部分,如何保留下这种微妙的情愫,是设计师应该纳入考虑的。 设计理念: 高线公园场地状况比较特殊,是旧城-高架改造的先驱,其愿景主要由居民组织“Friend of High Line”提出,即希望改造后的场地能保留忧郁的、超凡脱俗的气质,并营造一个大气、安全的空间,在曲径通幽中探索这处城市秘境。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