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急性白血病的临床表现、检查、诊断与治疗

急性白血病的临床表现、检查、诊断与治疗

急性白血病的临床表现、检查、诊断与治疗

急性白血病的临床表现、检查、诊断与治疗

218例急性白血病流式细胞术免疫表型分析

【全科临床论著】 218例急性白血病流式细胞术免疫表型分析 赵皓,余晾,吕合作,郑宏波,项平 【摘 要】 目的 研究急性白血病(AL)免疫表型特征及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FC M)对218例初诊急性 白血病患者进行免疫分型。结果 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均表达两种以上髓系抗原,其中部分伴有淋系抗原 (C D7)表达。急性淋系白血病(ALL)患者均表达淋系抗原,部分表达一种或两种髓系抗原。14例混合型白血病同时表 达两种以上淋系和髓系抗原标志。4例慢粒急淋变既表达髓系抗原又表达淋系抗原。结论 FC M免疫分型是在细胞形 态学和细胞化学染色基础上对急性白血病诊断与分型的重要补充。 【关键词】 急性白血病;免疫表型;流式细胞术 【中图分类号】 R733.7 R446.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24152(2010)1021239202 Ana lysis of Imm unophenotype in218Ca ses w ith Acute L eukem i a by Flow Cyto m etry ZHAO Hao,YU L iang,LV He2zuo, et al.Central L aboratory,the First A ffiliated Hospital of B engbu M edical College,B engbu233004,A nhui,China 【Abstract】O bjecti ve To exp l ore the acute Leukem ia i m munophenotype and its diagnosis value.M ethods A ssay the i m mune phenotype in218patients with acute leuke m ia by fl ow cyt ometer.Results The patients with acute myel oid leukem ia(AML)ex2 p ressed more than t w o kinds of myel oid antigens;part of the m exp ressed ly mphatic antigens(CD7).The patients with acute ly m2 phoblastic leuke m ia(ALL)exp ressed ly mphatic antigens;part of them exp ressed one or t w o kinds of myel oid antigens.Fourteen patients with m ixed acute leuke m ia(MAL)showed t w o kinds or more ly mphoid and myel oid antigens.Four patients with chr onic granular differentiated t o acute ly mphatic leukem ia not only exp ressed myel oid antigens but als o exp ressed ly mphatic antigens. Conclusi on The i m munophenotype by fl ow cyt ometry is the i m portant supp lementary t o acute leuke m ia diagnosis and typ ing in mor phol ogy and cyt oche m ical dyeing foundati on. 【Key words】 Acute leuke m ia;I m munophenotype;Fl ow cyt ometry 白血病细胞是一种高度异源性、异质性并具有一定增殖活力的恶性细胞。传统的F AB(法国、美国和英国形态学标准)分型是在细胞形态学和细胞化学染色基础上进行的,对急性白血病诊断与分型有其局限性。流式细胞术(Fl ow cyt ometry,M)是根据白血病细胞表面和胞内的特异性抗原,采用单克隆抗体对白血病细胞的来源和分化阶段进行更精细的检测和判断,从而弥补F AB分型的不足,对确定诊断、选择治疗方案和判断预后具有重要意义[1]。本文采用FC M对218例AL患者进行免疫表型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1 临床资料 218例患者为我院2008年10月-2010年2月血液科住院患者,年龄10~79岁,男性132例,女性86例。112 研究方法 1.2.1 取材 E DT A2K2抗凝骨髓或血液标本1m l。 1.2.2 仪器与试剂 F ACSCalibur流式细胞仪,购自BD公司。单克隆抗体:F I T C标记的CD2、C D33、HLA2DR、C D15、CD10,PE 标记的CD7、C D13、C D34、C D11b、C D19,Per CP标记的CD45, APC标记的CD5、CD14、CD20、C D45,同型对照I gG1/I gG2a以及混合抗体CD3/M P O/CD79a,透膜剂F I X&PER M及溶血素,以上试剂均购自BD公司,鞘液为自配的P BS缓冲液。 1.2.3 试验方法 表面标志染色:在各试管中分别加入E D2 T A2K2抗凝骨髓或血液50μl,按表1中的抗体组合分别加入相应的抗体或同型对照(F I TC、PE及PercP标记的抗体为30μl, APC标记的抗体为5μl)室温避光孵育15m in,分别加1000μl 溶血素,室温避光孵育10m in,离心去上清,P BS洗涤细胞一次,去上清,加入0.5m l P BS重悬细胞,上机检测。胞内标志染色:先用CD452APC同上进行表面染色、溶血、洗涤,然后加200μl 作者单位:233004安徽省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中心实验室 通讯作者:赵皓,电子信箱:icecool1980@qq.com 固定液室温固定细胞15m in,P BS洗涤细胞一次,去上清,加200μl透膜液及胞内染色抗体或同型对照30μl,室温避光孵育10m in,离心去上清,P BS洗涤细胞一次,去上清,加入0.5m l P BS重悬细胞,上机检测。检测结果采用Cell Q uest软件进行分析:首先,在FSC/SSC散点图中,根据细胞大小和颗粒度进行设门选中有核细胞群体;然后,在C D45/SS C散点图中,根据CD45表达强度和颗粒度,对有核细胞进行设门,选中幼稚细胞群体;最后,再对幼稚细胞群体进行分析,确定各种标志的阳性率。判断阳性的标准为:胞内染色标志CD3/M P O/CD79a>10%,其他表面标志>20%。 表1 AL流式细胞术免疫分型抗体组合 抗体A1A2A3A4A5A6B1B2 F I TC I gG1CD2CD33DR CD15CD10I gG1CD3 PE I gG2a CD7CD13CD34CD11b CD19I gG2a MP O Per Cp CD45CD45CD45CD45CD45CD45-CD79a APC I gG1CD5--CD14CD20CD45CD45 2 结果 119例经临床确诊的AML各种抗原表达的阳性率依次为M P O(95.80%)、C D13(90.76%)、C D33(81.51%)、HLA2DR (73.95%)、CD34(54.62%)、CD15(30.25%)、C D11b (22.69%)、CD14(10.92%),其中有19例AML患者伴有淋系抗原C D7的表达。 经临床确诊为ALL的83例患者中,经FC M免疫分型,有21例为T系ALL,各种抗原表达的阳性率依次为CD3 (100.00%)、C D7(100.00%)、CD2(90.48%)、CD5(85.71%)、HLA2DR(61.90%)、C D34(42.86%),其中有4例患者伴有CD13等髓系抗原的表达;有62例为B系ALL,各种抗原表达的阳性率依次为CD79a(100.00%)、CD19(93.55%)、CD20 (82.26%)、C D10(69.35%)、HLA2DR(83.87%)、CD34 (69.35%),其中有5例患者伴有CD13等髓系抗原的表达。

白血病的早期中期晚期症状

白血病的早期、中期、晚期症状 参考资料:五行平癌网 白血病的早期症状 一、起病突然:白血病起病多急骤,病程短暂,尤以儿童和青年为多。 二、发热:急性白血病的首发症状多为发热,,体温在37.5--40℃或更高。 时有冷感,但不寒战。 三、出血:是白血病的常见症状。出血部位可遍及全身,尤以鼻腔、口腔、 牙龈、皮下、眼底常见,也可有颅内、内耳及内脏出血。 四、贫血:早期即可发生贫血,表现为面色白、头晕、心悸等。 五、其他症状:进行性疲乏无力,面色苍白、劳累后心慌气短,食欲缺乏, 体重减轻或不明原因发热等为首发症状。 白血病的中期症状 一、肝脾肿大:有50%的白血病病人会出现肝脾肿大,以急性淋巴细胞性 白血病的肝脾肿大最为显着。 二、淋巴结肿大:全身广泛的淋巴结肿大,以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为多 见,但急淋不如慢淋显着。浅表淋巴结在颈、颌下、腋下、腹股沟等处,深部淋巴结在纵隔及内脏附近。肿大的淋巴结一般质地软或中等硬度,表面光滑无压痛、无粘连。 三、皮肤及黏膜病变:伴随白血病的皮肤损害表现为结节、肿块、斑丘疹 等。黏膜损伤表现为鼻黏膜、呼吸道黏膜和口腔黏膜等处发生肿胀和溃疡等。 四、其他症状:抽搐、失明、牙痛、牙龈肿胀、心包积液、双下肢截瘫等。白血病的晚期症状

一、神经系统炎症:蛛网膜、脑膜等处可以发生白细胞浸润,表现颇似脑 瘤、脑膜炎等,患者会出现颅内压增高、脑膜刺激、肢体瘫痪等症状。 二、骨骼及关节病变:病变浸润骨骼及关节后,常发生骨骼及关节疼痛, 表现为胸骨、肱骨以及肩、肘、髋、膝关节等处出现隐痛、酸痛,偶有剧痛。儿童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多出现骨及关节压痛。 三、急骤高热,进行性贫血或显着出血,周身酸痛乏力。 四、受累脏器表现: (一)心脏:大多数表现为心肌白血病浸润,出血及心外膜出血,心包 积液等。 (二)肺及胸膜:主要浸润肺泡壁和肺间隙,也可浸润支气管、胸膜、 血管壁等。 (三)皮肤;可有特异性和非特异性皮肤损害二种,前者表现为斑丘疹、 脓疱、肿块、结节、红皮病、剥脱性皮炎等,多见于成人单核细胞 白血病,后者则多表现为皮肤瘀斑、斑点等。 (四)口腔:齿龈肿胀、出血、白血病浸润多见于AML-M5,严重者整个 齿龈可极度增生,肿胀如海绵样、表面破溃易出血。 (五)肾脏:白血病有肾脏病变者高达40%以上,出现蛋白尿、血尿等; (六)胃肠系统:表现为恶心呕吐、食欲缺乏、腹胀、腹泻等。 (七)眼部:白血病细胞可浸润眼眶、泪腺及眼底等,患者可出现眼球 突出、视力减退等症状。

急性白血病M2治验一例

急性白血病 M2 治验一例 科是一种常见的血液系统恶性疾病,随着环境的污染,此病 的发病率逐年提高,一些医院的血液科病房有一半的的患者 是急性白血病患者。急性白血病是造血干细胞的恶性克隆性 疾病,发病时骨髓中异常的原始细胞及幼稚细胞大量增殖并 抑制正常造血,广泛浸润肝、脾、淋巴结等脏器。表现为贫 及 AML 两大类。 ALL 分为 L1 、L2 和 L3 型,近年来又根据 细胞的免疫学特点分为 T B 、前B 、普通型和未分化型。AML 分为 7型 即粒细胞未分化型 (M1) 、粒细胞部分分化型 (M2) 、 早幼粒细胞型 (M3) 、粒-单核细胞型 (M4) 、单核细胞型 (M5) 、 红白血病 (M6) 巨核细胞型 (M7) 。 急性白血病若不经正规治疗,平均生存期仅 3 个月左右,短 者甚至在诊断数天后即死亡。经过现代治疗,已有不少患者 获得病情缓解以至长期存活。 在祖国医学文献中无“白血病”这一称谓,但根据其临床表 现及发病特点, 本病当属祖国医学所言“虚劳”“热劳 痰核”、“血证”之范《畴圣。济总录》记载“热劳之 证”,心 神躁、面赤、头痛、眼涩、唇焦、身体壮热,烦渴不止,口 舌生疮,食欲无味,肢体疼痛,多卧少起或时汗,日渐赢疫 急性白血病 M2 治验一例 袁栋 急性白血病在血液 血、出血、感染和浸润等征象。国际上一般将急性分为 ALL ”“湿病”“瘀 积”“

者是也。这种有稽留热,汗出进行性消瘦,口舌溃烂等症与 可以快速抑制疾病进一步恶化,各种症状得到改善,大多数 患者的髓内幼稚细胞下降,病情得到缓解。由于化疗药物缺 乏理想的选择性,在杀伤幼稚细胞的同时,往往会引起各脏 器不同程度的损伤。最常见的如骨髓抑制,表现为白细胞、 血小板减少;胃肠道反应,如呕吐、恶心、食欲不振、腹痛 等;各种感染,如肺部感染、肛周感染等;免疫抑制,化疗 对机体的免疫功能有着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这也是化疗后 患者易于感染或感染不易控制的原因之一。骨髓移植优劣由 于受到移植患者的病情、移植物的质量、患者年龄、预处理 方案的制定等因素的影响,骨髓移植的治愈率并不是很高。 特别是移植后复发的患者, 几乎是无药可救。加之髓源有限, 费用高昂,只有少数患者才可以骨髓移植。 中医药在保护提升血象、增强体质方面有独特的优势,但对 于过高的幼稚细胞效果并不理想。我院主要运用中医药为主 治疗此病,提倡中西医结合,但此病复复杂,治疗时间较长, 所以中西医结合是非常有必要的,经我院治疗的白血病患者 遍布全国各地及美国、日本、澳大利亚、马来西亚、香港、 位,这些患者的患病类型有 M2、3、4、5,急淋L1、2等 等不同类型的都有,单单马来西亚一个小国家就有我们治愈 今之急性白血病的某些临床表现类似。 治疗:西医化疗, 4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截止到去年我们统计治愈的患者近 300

急性白血病的诊断检查方法有哪些

急性白血病的诊断检查方法有哪些 急性白血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尤其是在儿童及青年恶性肿瘤中,白血病已列足首位,死亡率较高。而长期存活率也不容乐观,例如白血病中的急性淋巴细胞瘤,其成人2年生存率国外先进水平才30%-50%,国内不足30%,疗效差的甚至不到10%。 急性白血病的诊断方法介绍 1、症状和体征 (1)发热:发热大多数是由感染所致。 (2)出血:早期可有皮肤粘膜出血;继而内脏出血或并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3)贫血:进行性加重。 (4)白血病细胞的浸润表现:淋巴结、肝、脾肿大,胸骨压痛。亦可表现其他部位浸润,如出现胸腔积液、腹腔积液或心包积液,以及中枢神经系统浸润等。 2、血细胞计数及分类:大部分患者均有贫血,多为中重度;白细胞计数可高可低,血涂片可见不同数量的白血病细胞;血小板计数大多数小于正常。 3、骨髓检查:形态学,活检(必要时)。 4、免疫分型 5、细胞遗传学:核型分析、FISH(必要时) 6、有条件时行分子生物学检测 根据临床表现、血象和骨髓象特点,诊断一般不难。由于白血病类型不同,治疗方案及预后亦不尽相同,因此诊断成立后,应进一步分型。此外,还应与下列疾病作鉴别。 1、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该病的RAEB及RAEB-T型除病态造血外,外周血中有原始和幼稚细胞,全血细胞减少和染色体异常,易与白血病相混淆。但骨髓中原始细胞不到30%。 2、某些感染引起的白细胞异常 如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血象中出现异形淋巴细胞,但形态与原始细胞不同,血清中嗜异性抗体效价逐步上升,病程短,可自愈。百日咳、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风疹等病毒感染时,血象中淋巴细胞增多,但淋巴细胞形态正常,病程良性,多可自愈。

急性白血病的临床特点

各型急性白血病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骨髓组织受白血病细胞浸润所引起的造血功能障碍之表现(如贫血、感染、出血等)以及白血病细胞的全身浸润引起脏器的异常表现(如淋巴结、肝脾肿大等)两大方面。一、起病多数病人起病急,进展快,常以发热、贫血或出血为首发症状。部分病例起病较缓,以进行性贫血为主要表现。二、症状(一)贫血发病的均有贫血,但轻重不等,随病情的发展而加重。表现苍白、无力等。贫血的原因一方面是白血病细胞扩增,正常造血细胞被排挤,另一方面由于白血病细胞生成的抑制因子(抑制活性),抑制正常造血。(二)出血多数患者在病程中均有不同程度之出血,以皮肤瘀点、瘀斑、牙龈出血、鼻衄为常见。严重者可有内脏出血,如便血、尿血、咳血及颅内出血。M3亚型往往出血较重。出血原因:血小板质与量的异常;白血病细胞对血管壁的浸润或在血管内形成白细胞栓子,使血管破裂;感染可进一步使血小板减少,纤溶活性增强等。(三)发热是急性白血病常见的症状之一。大多数之发热为继发感染引起。感染热一般热度较高,常>39℃伴有发冷、寒战、出汗、心动过速等中毒症状。病原菌除一般化脓性细菌之外,由于粒细胞减少、免疫功能降低,平时不致病的细菌也可引起严重感染。如绿脓杆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表皮葡萄球菌等,此外,病毒、霉菌以及原虫(如肺孢子虫)也可见。白血病本身有时也可发热,称为非特异性热或肿瘤热。可由于白细胞破坏,释放致热原或白介素Ⅰ,前列腺素E2及肿瘤坏死因子的生成增加有关。肿瘤热的特点:体温往往>37.8℃,即使高达40℃,但常无寒战、出汗、心速等中毒症状,检查无感染证据,足量抗生素治疗无效,但抗白血病治疗可使体温下降。三、体征(一)肝、脾、淋巴结肿大,急性白血病可有轻度肝脾肿大,但并非普遍存在。肝脾肿大除由于白血病细胞浸润外,还与新陈代谢增高有关,淋巴结肿大以急淋为多见,约50%病例在诊断时伴有淋巴结肿大,尤其是T淋巴细胞白血病。(二)骨及关节表现骨关节疼痛为常见之表现,胸骨压痛对白血病诊断有一定价值。急性粒细胞白血病还可在眼眶、肋骨及其他偏平骨的骨面形成肿瘤,称为粒细胞肉瘤(绿色瘤)。(三)其他浸润体征牙龈可因白血病细胞浸润而增生,多见于急单或急粒一单细胞白血病。皮肤浸润可出现丘疹或斑块。泪腺、唾液腺受浸润可出现无痛性肿大,称为Mikuliz /s综合症。男性睾丸受累可呈弥漫性肿大,成为白血病复发的原因之一。 四、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其表现有①脑膜受浸润,可影响脑脊液的循环,造成颅内压增高,患者出现头痛、恶心、呕吐、视力模糊、视乳头水肿、外展神经麻痹等现象;②颅神经麻痹主要为神经根被浸润,特别是通过颅神经孔处的第3对和第7对颅神经受累引起面瘫; ③脊髓受白血病细胞浸润,以进行性截瘫为主要特征;④血管内皮受浸润以及白血病细胞淤滞,发生继发性出血,临床表现同脑血管意外。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以急淋多见,急非淋中以M4和M5多见。

急性白血病的诊断与分型5

---------------------------------------------------------------最新资料推荐------------------------------------------------------ 急性白血病的诊断与分型4 急性白血病的诊断与分型 4 ㈩病理形态学骨髓病理活检可较全面地了解骨髓造血的情况,可弥补骨髓穿刺局限性的不足,尤其是对骨髓增生极度活跃或增生减低,骨髓脂肪化、纤维化或合并骨髓坏死等情况下更适合做病理检查。 骨髓活检病理检查已作为急性白血病诊断中的一个重要指标。 三.急性白血病的分型 1975~1976 年,法国、美国、英国的 7 位血液学者在伦敦、巴黎先后观察了大量的血及骨髓标本,讨论并制订了急性白血病分型方案,称为 FAB分型。 他们将急性白血病分为淋巴细胞型和非淋巴细胞型(髓细胞白血病),前者可分为 L1、L2、L3,后者可分为 M1~M6。 后又经多次修改及补充,1985 年又将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划为M7,1991 年又提出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未分化型(M0)。 FAB 分型方法已被国外广泛采用。 我国在 1978 年南宁的全国血液学会议上提出了关于白血病分型的建议,同年 12 月在广州召开的中华内科学会会议上又进行了修改。 1986年 9 月在天津会议上又对 ANLL 的分型进行了认真的修改补充,以使国内的诊断标准尽可能地与国外的 FAB 分型相吻合。 目前,急性白血病的 FAB 分型还在不断补充、修改、完善。 分型新的发展会对急性白血病的治疗、预后和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1 / 20

有更大的推动。 ⒈按白血病细胞系可分为淋巴细胞型及非淋巴细胞型(髓细胞型)。 ⒉急性白血病的亚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可分 L1、L2、L3 3 型。 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可分为 8 个亚型: 即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未分化型(M0)、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未成熟型(M1)、急性粒细胞白血病部分成熟型(M2a、M2b)、急性颗粒增多的早幼粒细胞白血病(M3a、M3b)、急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M4a、M4b、M4c、M4E0)、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M5a、M5b)、急性红白血病(M6)、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M7)。 ⒊特殊类型的白血病低增生性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性变、浆细胞白血病、嗜酸粒细胞白血病、嗜碱粒细胞白血病、组织嗜碱细胞白血病、成人 T 细胞白血病等、急性白血病未分化型、急性混合细胞白血病。 ⒋急性白血病各亚型的具体标准⑴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各亚型的特点: 见表 81-5。 表 81-5 急性淋巴细胞型白血病各亚型细胞特征项目细胞大小核染色质核形核仁 L1 小细胞为主较粗,结构一致规则偶有凹陷或折叠不见或小而不清楚 L2 L3 大细胞为主,可大小不一大细胞为主,大小一致较疏松,结构不一致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治疗新进展

【关键词】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基础研究临床治疗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cute myelocytic leukemia,aml)是一种常见的血液恶性肿瘤,占全部急性白血病的70%左右,发病率大约为46/10万人。美国2004年中发病病例为10000例左右,每年死亡病例为7100例左右,占70%左右,是严重危害人类身体健康的疾病。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治疗在近20年来已经取得很大进展,无论是在基础研究或者临床治疗上。对于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的治疗,如分子靶向治疗、诱导分化治疗、联合化疗、造血干细胞移植等多种治疗方法已经取得可喜疗效,部分白血病还成为可治愈的恶性肿瘤之一[1]。现将目前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的基础研究和临床治疗的进展做一综述。 1.基础研究 1 1 aml的分子靶向治疗酪氨酸激酶-3(flt3)的基因在不成熟的造血细胞、胎盘、性腺和脑组织中都有表达[2]。70%~100%的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都有高水平flt3的表达。30%~50%的aml有flt3突变。伴有flt3基因突变的aml,预后不良。flt3基因突变时,酪氨酸激酶活性增强,引起白血病细胞增殖。针对flt3的抑制性靶向药物至少已研制出四种:cep 2701、mln 518、pkc 412、su 25416。日本儿童血液中心应用酪氨酸激酶抑制剂su 25416治疗12例复发aml,有6例完全缓解(cr),cr者用su 25416单药维持,cr持续达10个月。200 2 年美国报道30%~40% aml伴有flt 3 突变,预后不佳,经用flt3抑制剂治疗伴有flt3 突变的aml的ⅱ、ⅲ期研究,可使这类aml获得 cr。 1 2 法尼基转移酶(ft)抑制剂 ras基因在细胞信息传递系统中起重要作用,研究发现15%~25%aml有ras基因突变及其异常表达,ras基因在作用之前需要ft的激活,法尼基转移酶抑制剂通过阻断法尼基化来防止ras基因的翻译后修饰,从而防止其向细胞膜的移位及活化。研究较多的法尼基转移酶抑制剂有r 115777、sch-66336、bns-214662,主要用于aml复发、慢性骨髓细胞白血病(cml)、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和骨髓纤维化。r 115777是ft抑制剂,已试用于临床治疗急性髓细胞白血病[3]。 1 3 cd33膜蛋白 cd33是一种分子质量为391 2 kd的膜蛋白,是髓系造血细胞特异的膜抗原,在各种骨髓祖细胞、部分早幼粒、中幼粒、晚幼粒细胞表达,90%患者aml细胞表达cd33,抗cd33单抗可以靶相结合cd33+白血病细胞。将一种抗生素—加利东酶素(calicheamin)结合在此单抗上,成为一种有效的治疗复发的aml靶向药物,商品名为mylotarg[4,5]。用mylotarg单一药物治疗142例cd33阳性第一次复发的aml,总的有效率为30%(42/142),其中16%(23/142)达cr,中性生存期519个月。mylotarg 可与其他化疗合用治疗aml。mylotarg与氟达拉宾、阿糖胞苷和环孢素合用治疗39例aml,cr率46%,中位生存期8个月[6]。cd33是个比较理想的靶抗原。 1 4 bcl-2基因 bcl-2是滤泡型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b cell lymphoma/leukemia-2,bcl-2)的缩写,人bcl-2基因是从与滤泡性淋巴瘤相关的t (14:18)染色体易位的断裂点克隆到的。在此易位中,bcl-2从其正常位点(18q21)易位到与位于14q32的免疫球蛋白重链(igh)座位并列的位置,这导致在淋巴瘤细胞中该基因的转录启动以及bcl-2蛋白的过度表达。该基因的功能是抑制细胞凋亡,在有些增殖快的肿瘤中以及有些难治性白血病中高表达。设计bcl-2反义寡核苷酸如已试用于临床的g3139,对有些难治性白血病有治疗作用[7]。bcl-2反义分子g3139以bcl-2为攻击目标加速细胞凋亡。bcl-2反义分子abt-737通过调节bcl-2蛋白家族起作用。andreeff小组发现,abt-737可以有效杀灭aml细胞株及从aml患者得到的幼稚细胞,成为可以治疗不同类型白血病及癌症的崭新疗法。aml细胞中如果同时有另一种抑制凋亡蛋白mcl-1过度表达,则abt-737没有效果。对髓细胞白血病来说,mcl-1也许比bcl-2更重要,因为细胞中mcl-1水平很高时,药物往往不起作用,而且这类患者预后更差。 1 5 新型蛋白质-tribbles 美国宾西法尼亚大学医学院研究人员发现了与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有关的新型蛋白质-tribbles。它与人类恶性肿瘤的直接关系是第一次被阐述。这是一种新的人类癌症相关蛋白,在造血干细胞中表达,tribbles与aml有关。第

急性髓系白血病的免疫表型分析及临床意义

急性髓系白血病的免疫表型分析及临床 意义 (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摘要】目的探讨成人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的免疫表型特征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对113例AML患者进行免疫表型分析。结果髓系抗原表达阳性率依次为CD13>CD33>CD15>CD14,AML患者CD34阳性表达率为35.40%。113例患者中有28例(24.78%)伴有淋系抗原表达,以CD7多见,表达阳性率为71.43%,其次CD19表达阳性率为35.71%。Ly+AML与Ly-AML相比较,两者在个别形态学亚型、临床体征及CD34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在异常染色体核型检出率方面无统计学意义。CD+34组CR率(69.23%)较其阴性组(78.05%)低,但两者差别无统计学意义;Ly+AML组CR 率为52.94%(9/17),低于Ly-AML组78%(39/50),其中,CD+7组CR率(41.67%)与其阴性组(80%)相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AML 患者高表达CD13、CD33,部分患者同时表达髓系、淋系抗原;CD34及CD7阳性与治疗反应显著相关。 【关键词】急性髓系白血病免疫表型骨髓细胞 随着系列单克隆抗体的应用,白血病细胞免疫分型的广泛开展,使白

血病得到正确的诊断和分型,而免疫标记结合FAB(法、美、英三国学者制定)形态学分型[1],对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各亚型的鉴别及特殊类型急性白血病(AL)的发现、指导治疗及判断预后有重大意义。本文对113例急性髓系白血病的免疫分型及临床特点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病例资料宁夏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血液科2002—2007年间的住院初治AML患者113例,男58例,女55例,年龄14~76岁,中位年龄39岁。根据骨髓细胞形态学、细胞化学染色及免疫分型而确诊。FAB分型:M04例,M114例,M230例,M318例,M49例,M528例,M65例,CML急变5例。 1.2 免疫表型分析受检者抽取骨髓或外周血经肝素抗凝,采用活细胞三色免疫荧光法标记,流式细胞仪检测(型号为FACS Calibur,美国Becton-Dickinson公司生产),通过二维点图分析抗原表达情况;所用单克隆抗体均为美国BD公司产品。B淋巴细胞系单抗:CD10、CD19、CD20;T淋巴细胞系单抗:CD3、CD5、CD7;髓系单抗:CD13、CD14、CD15、CD33;造血干/祖细胞单抗:CD34。结果判定用Cell Quest 软件分析,CD45/SSC设计中的白血病细胞群表面标记检测阳性率≥20%判断为阳性。 1.3 细胞遗传学检查染色体标本采自治疗前骨髓,用直接培养法和24h短期培养法,按常规制备染色体并进行R显带染色分析20~30个中期分裂相,根据《人类细胞遗传学国际命名制(ISCN)》(1995)

治疗急性白血病的首选方法

治疗急性白血病的首选方法 文章目录*一、治疗急性白血病的方法1. 治疗急性白血病的首选方法2. 治疗急性白血病有哪些方法3. 治疗急性白血病要注意什么*二、急性白血病如何护理*三、急性白血病吃什么好 治疗急性白血病的方法 1、治疗急性白血病的首选方法 1.1、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简称急淋) 诱导缓解。常用长春新碱+强的松(VP)方案,它是治疗急淋最基本的方案,主要用于初治儿童患者,如效果不好或为成人患者,则需在VP方案的基础上加用左旋门冬酰胺酶、巯基嘌呤、柔红霉素、阿霉素或环磷酰胺等。 缓解后治疗。完全缓解后,交替使用不同方案巩固治疗2~3个疗程;继以6-巯基嘌呤50~100毫克/日、氨甲蝶呤20毫克/周,口服;强化治疗用原诱导方案每3个月1次,持续3年,第四年改为每4个月1次,第五年停止治疗。 1.2、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简称急非淋) 多使用柔红霉素、阿糖胞苷、三类杉酯碱、长春新碱、强的松等。 患者住进洁净室(消毒过的病房)。注意口腔、鼻腔、皮肤的清洁卫生。食物、食具需灭菌处理。口服不吸收的抗生素,如新霉素、庆大霉素、多粘菌素,以及抗真菌药物,如制霉菌素。积极

治疗感染。 急性白血病如何治疗急性白血病有什么治疗方法急性白血病的病因是什么(2)如为血小板减少所致,可输入血小板,维持血小板在30×10 /升(3万/微升)以上。针对不同病因,还可选用安络血、止血定、维生素K、止血环酸等。 2、治疗急性白血病有哪些方法 2.1、化疗 化疗的药物很多,可根据不同型的白血病确定不同的化疗方案,目前已制定的国际标准化疗方案,如VDLP、VDCP、EA方案、DA方案、HA方案等,都可使白血病完全缓解。 2.2、支持治疗 在治疗白血病中占同等重要地位,主要是纠正贫血,防治感染,预防和控制出血,造血生长因子的应用,必需的营养物质供给等。 2.3、骨髓移植 可采用自体骨髓移植和同种异基因骨髓移植。 2.4、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 是近些年开展治疗白血病的新方法,利用自体或异体外周血干细胞重建造血和免疫功能,达到治疗白血病目的。 3、治疗急性白血病要注意什么 3.1、定期服药,不可擅自停药

白血病诊断治疗进展

白血病诊断治疗进展 一、概述 白血病是人体造血组织的恶性疾病。白细胞在生长、分化和发育的一定阶段发生恶性变,这种丧失正常功能的恶变克隆无节制地增殖,导致对全身器官组织的广泛浸润,破坏其正常结构和功能,最终导致机体器官衰竭。在儿童和青年的恶性肿瘤中白血病死亡率居首位。 二、我国儿童白血病发病情况 根据历年我国各地调查资料,白血病的发病率以每10万人口计算,上海为2.64—3.65,天津为2.85—4.33,平顶山市为3.5—7.09。从这些点的调查资料看,我国的发病率低于欧美而与亚洲国家相近。儿童占我国人口30%左右,按此计算每年至少有10000个新发病例。我国儿童白血病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约占70%,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约占25%,其余为一些少见类型。 三、病因与发病机理 (一)白血病病因 随着免疫学、细胞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的研究发展,人类对白血病的病因、发病机理有了更深刻理解。迄今为止研究认为电离辐射、化学物质包括某些药物、病毒等是引起白血病的主要原因。某些先天性疾病如21一三体病、先天性睾丸发育不全症、范可尼氏贫血等,发病率均显著高于正常儿童,提示胎内染色体畸变是诱发本病的原因之一。病毒与白血病间的关系研究得较为深入,目前已先后从患病动物中分离出小鼠、猫、牛、长臂猿等白血病病毒,所有这些病毒都属于C形逆转录病毒(retrovirus)。1980年日本学者从日本成人T细胞白血病的细胞中首次分离出成人T细胞白血病病毒(adult T-cell leu-kemia virus,ATLV),也属于C型逆转录病毒,1983年统一划为人类T细胞白血病病毒(human T-cell leukemia virus)—I型内,由此提供了病毒诱致人类白血病的确切证据。 (二)白血病的致病机理 l、细胞癌基因与病毒癌基因病毒、电离辐射、化学物质等如何导致白血病,机理并未完全清楚。细胞的增殖、分化、和衰老死亡都是由基因决定的,显然细胞的恶性转化也必然与基因的某种改变相关联。现知动物和人类细胞以及某些种类的病毒株中都存在能诱导正常细胞恶性转化,并使其获得新生物特性的肿瘤基因,前者称为细胞癌基因(cell oncogene)或原癌基因,后者称为病毒癌基因(virus oncogene)。细胞癌基因原是正常基因的成员,他们在细胞增殖、分化、衰老死亡进程的一定时期起作用,并受内在机制

白血病十大症状

白血病十大症状 ●起病突然白血病起病多急骤,病程短暂,尤以儿童和青年为多。 ●发热急性白血病的首发症状多为发热,可表现为弛张热、稽留热、间歇热或不规则热,体温在37.5~40℃或更高。时有冷感,但不寒战。 ●出血是白血病的常见症状。出血部位可遍及全身,尤以鼻腔、口腔、牙龈、皮下、眼底常见,也可有颅内、内耳及内脏出血。 ●贫血早期即可发生贫血,表现为面色白、头晕、心悸等。 ●肝脾肿大有50%的白血病病人会出现肝脾肿大,以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的肝脾肿大最为显著。 ●淋巴结全身广泛的淋巴结肿大,以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为多见,但急淋不如慢淋显著。浅表淋巴结在颈、颌下、腋下、腹股沟等处,深部淋巴结在纵隔及内脏附近。肿大的淋巴结一般质地软或中等硬度,表面光滑无压痛、无粘连。 ●皮肤及黏膜病变伴随白血病的皮肤损害表现为结节、肿块、斑丘疹等。黏膜损伤表现为鼻黏膜、呼吸道黏膜和口腔黏膜等处发生肿胀和溃疡等。 ●神经系统炎症蛛网膜、脑膜等处可以发生白细胞浸润,表现颇似脑瘤、脑膜炎等,患者会出现颅内压增高、脑膜刺激、肢体瘫痪等症状。 ●骨骼及关节病变病变浸润骨骼及关节后,常发生骨骼及关节疼痛,表现为胸骨、肱骨以及肩、肘、髋、膝关节等处出现隐痛、酸痛,偶有剧痛。儿童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多出现骨及关节压痛。 ●其他白血病细胞可浸润呼吸、消化和泌尿生殖系统,以及眼眶、泪腺及眼底等,患者可出现肺部弥散性或结节性改变,同时伴有胸腔积液、消化功能紊乱、蛋白尿、血尿、闭经或月经量过多、眼球突出、视力减轻。 儿童怎样预防白血病的发生 儿童是白血病的高发人群,究其原因,除了儿童的免疫功能比较弱外,室内装饰材料散发的有害气体、用药不当、食物中防腐剂超标、蔬菜上残存的大量农药、鱼禽肉蛋中的药物都是不能忽略的因素。 如何预防儿童白血病,专家向家长们提出如下忠告:让儿童在空气清新时多做户外活动,以增强免疫能力;平时在饮食方面要做到饮食搭配合理,防止酸性体质的出现危害儿童的健康,饮食保证再餐桌上要“二酸八碱”;减少儿童在污染环境里的活动时间;儿童生病时用药应注意安全,不应擅自滥用药,儿童少吃加工小食品,蔬菜瓜果要清洗干净后再食用,能去皮的尽量去皮后食用。家长如发现孩子有贫血、浑身无力、脸煞白、不明原因的发热、出血等症状,要立即带孩子到医院的血液专科进行检查。

急性髓系白血病靶向治疗药物的研究进展

急性髓系白血病靶向治疗药物的研究进展 【摘要】急性髓系白血病是血液系统常见的恶性疾病类型,属于髓系造血干/祖细胞疾病。该病的主要特征为骨髓和外周血幼稚髓性细胞和原始髓性细胞异常增生,以贫血、感染、发热、出血、代谢异常和脏器浸润为主要临床表现,大多数患者病情汹涌且预后极差。靶向治疗是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临床常用的治疗方法,能够特异性控制病情,改善预后。目前关于此类疾病患者靶向治疗药物的临床研究较多,本文特进行系统性地综述,以供参考。 【关键词】急性髓系白血病;靶向治疗;药物 急性髓系白血病是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中一种常见的类型,在所有急性白血病患者中的构成比大约为70%。该病已经被WHO列为第四类恶性肿瘤,死亡风险较高。在我国,急性髓系白血病是十大高发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大约为3.4/10万,其中有超过30%比例的小儿病人,并且近年来该病的发病率增长趋势明显[1]。目前现代医学水平条件下,该病的发生原因上不明确,受到地域环境因素、化学接触、电离辐射、吸烟和酗酒等因素的影响均可发生,且基因突变和生物标记研究发现,该病很可能受环境和遗传因素的共同影响。靶向治疗是指在细胞分子水平上针对明确的致癌位点的一种药物治疗方式,能够根据发病机制设计相应的药物,并通过与致癌位点特异性结合控制病情,已经在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治疗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1 特异性靶向药物 1.1 CD33单克隆抗体 CD33单克隆抗体已经被批准应用于老年复发性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中,并且在一项单中心随机对照试验中证实[2],CD33单克隆抗体作为靶向治疗药物对初诊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的完全缓解率与标准柔红霉素治疗方案相近,但是前者2年无病生存率和总生存率均远高于后者,且前者血小板减少发生率为16%,远低于后者的43%,证实该治疗方案的安全性也比较高。另一项国内研究将CD33单克隆抗体与阿糖胞苷联合治疗与传统化疗效果进行对比,得到了相似的结果,证实此类药物在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中的确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3]。 1.2 酪氨酸激酶受体抑制剂 索拉菲尼、AC220和米哚妥林等均是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治疗中的常用酪氨酸激酶受体抑制剂,显示出良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据张丽丹等人研究表明[4],索拉菲尼联合常规化疗对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治疗后的临床获益率可达到70%,而单纯常规化疗方案对此类患者的临床获益率甚至不到50%,证实索拉菲尼的应用价值较高。另一项关于米哚妥林对此类患者的治疗作用的随机对照研究显示[5],米哚妥林每天100mg,联用28d,配合给予传统化疗方案,能够提高酪氨酸激酶突变型和野生型的完全缓解率(83%和92%),而传统化疗方案的完全缓解率仅为(35%和74%),值得推广使用。

急性髓系白血病治疗进展

急性髓系白血病治疗进展 张晋琳 (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血液科,四川成都610072) 【摘要】近年来的研究对于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发病机制的理解已经有了显著的进步,导致AML发病的许多分子学异常逐渐明晰,因此对于AML的本质认识越来越深刻。与此同时大量l临床试验的开展也获得了相当的成功,AML的诊治方案已经进展到了个体化阶段。 【关键词】急性髓系白血病;个体化治疗;预后评估 【中图分类号】R733.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l1672-6170(2010)02-0046-05 ProgressinthetreatmentofacutemyeloidleukemiaZHANG“凡.1in(DepartmentofHaematology。S厶chuanAcademyofMedicalSciences&SichuanProvincialPeople'sHospital。Chengdu610072。China)【Abstract】Withtheidentificationofnumerousmolecularabnormalitiesthatmayberesponsibleforleukemogenesis。themechanismsleadingtothedevelopmentofacutemyeloidleukemiaIAML)hasbeenmakenremarkablyprogress-andtherearemoreandmorepwfoundunderstandingsofthenatureofAMLAtthe8araetimealargenumberofclinicaltrialsconductedhas reapedconsiderable success-thediagnosis andtreatmentofAMLhasadvancedtoindividualphase. 【Keywords】Acutemyeloidleukemia;Individualizedtherapy;Assessmentofprognosis 随着细胞遗传学、免疫分型、分子遗传学以及最近开展的基因表达谱分析等领域的进展,对于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本质认识越来越深刻。与此同时,临床试验的开展也获得了相当的成功,AML的诊治方案已经进展到了个体化阶段。现就AML预后评估及治疗选择和治疗手段的有关进展作一综述。 1AML危险分层和预后因素 目前研究已经明确了一些AML预后相关因素,它们包括年龄、染色体核型、体力状态、器官功能、WBC计数、前期血液学疾病和分子异常,如多药耐药基因(MDR)、脑和急性骨系白血病基因(FLT.3ITD)、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C/EBP)、脑和急性髓系白血病基因(BAALC)、核磷蛋白(NPM)。其中年龄是AML预后重要的决定性因素。年龄在60一65岁以上的AML预后更差。这可能是老年AML天然具有治疗抵抗因素如更多发生的高危细胞遗传学改变、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和其他仍不明确的危险因素,以及对于传统细胞毒性药物有限的耐受能力。AML中特异性细胞遗传学的异常可提示预后不良。多种细胞遗传学异常共存的现象称为“复杂核型”,既往对AML“复杂核型”对于预后的判断是基于对所有细胞异常学的分值相加。但近来发现,一条或多条染色体多倍体并没有叠加不良预后效应,与单倍体比较,三倍体、四倍体、存在环形染色体或标记染色体、或结构性染色体异常,在提 【作者简介】张晋琳,女,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四川省医师协会血液科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从事血液内科临床及研究工作。示预后不良的效应方面是微不足道的;相比之下,2个或2个以上常染色体单倍体,或一个常染色体单倍体伴有一个或多个结构性染色体异常对于AML预后的影响是巨大的,“复杂核型”提示不良预后的价值已得到公认。在最近的一项I>60岁成年患者研究中发现常染色体单倍体的出现强烈提示预后不良…。目前将有2个或2个以上常染色体单倍体,或一个常染色体单倍体伴有一个或多个结构性染色体异常称之为“单倍体核型”。与传统的复杂染色体核型相比,这种“单倍体核型”定义具有两个方面的重要意义:一方面说明伴有复杂核型但没有单倍体的AML与细胞遗传学正常的AML的预后相似;另一方面不伴有复杂核型但有单倍体的AML预后极差。单倍体核型对AML预后不良的可靠性高于复杂核型。另外,医学研究委员会(MRC)通过对1612例患者的研究也证实了细胞遗传学在AML危险分层的重要作用。根据患者的预后将细胞遗传学异常分为:预后良好的染色体核型、预后中等的染色体核型、预后不良的染色体核型。具有预后不良的细胞遗传学遗传患者5年生存率10%~21%。具有如del[9q]、abn[1lq23]、del[7q]等结构细胞遗传学异常,或如+8、+2l、+22等数目遗传学遗传的患者5年生存率23%一60%,故被认为是中危疾病;而具有预后良好的染色体遗传如t(8;21)、inv(16)和t(15;17)5年生存率60%~70%。AML中具有正常或二倍体染色体核型的患者占大多数,而中剂量或大剂量阿糖胞苷可以改善年龄小于60岁二倍体核型患者的预后。分子遗传学异常作为明确的预后因素日益受到临床重视。在各细 万方数据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