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马原 阶段测验五(第七章)

马原 阶段测验五(第七章)

马原 阶段测验五(第七章)
马原 阶段测验五(第七章)

马原阶段测验五(第七章)

最后得分:100 分做题时长:42分24秒测验时间: 2018-09-09 11:55:03

一、单项选择题

1、社会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最终决定力量()。

A、人民群众

B、社会制度

C、社会生产力

D、社会生产关系

【正确答案】:C

【您的答案】:C 【答案正确】

【答案解析】:社会生产力是社会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最终决定力量,是全部社会历史的物质基础。参见教材P252。

2、实现共产主义社会的根本条件和基础是()。

A、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B、共产主义社会制度的建立

C、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

D、人的全面自由发展

【正确答案】:C

【您的答案】:C 【答案正确】

【答案解析】: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是实现共产主义社会的根本条件和基础。参见教材P252。

3、一种新的社会制度具有巨大优越性的集中表现是()。

A、新的社会制度能够解放劳动人民

B、新社会制度能够创造出比以往社会更高的劳动生产率

C、新的社会制度能够存进经济的繁荣和发展

D、新的社会制度能够人类带来更多的财富

【正确答案】:B

【您的答案】:B 【答案正确】

【答案解析】:一种新的社会制度具有巨大优越性的集中表现,就在于新社会制度能够创造出比以往社会更高的劳动生产率。参见教材P252。

4、归根到底使新社会制度取得胜利的最重要最主要的东西是()。

A、劳动生产率

B、科学技术

C、教育水平

D、生产关系

【正确答案】:A

【您的答案】:A 【答案正确】

【答案解析】:劳动生产率,归根到底是使新社会制度取得胜利的最重要最主要的东西。参见教材P252。

5、集中体现着共产主义社会主要特征和本质要求的原则标志是()。

A、平均分配

B、按劳分配

C、按生产要素分配

D、各尽所能,按需分配

【正确答案】:D

【您的答案】:D 【答案正确】

【答案解析】:“各尽所能,按需分配”不只是一个个人消费品分配方式,而是一个集中体现着共产主义社会主要特征和本质要求的原则标志。参见教材P253。

6、在人类历史上,随着()的产生,形成了剥削阶级同被剥削阶级的对立。

A、国家

B、意识

C、生产关系

D、生产资料私有制

【正确答案】:D

【您的答案】:D 【答案正确】

【答案解析】:在人类历史上,随着生产资料私有制的产生,形成了剥削阶级同被剥削阶级的对立。参见教材P254。

7、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是()。

A、剥削

B、国家

C、军队

D、法律

【正确答案】:B

【您的答案】:B 【答案正确】

【答案解析】: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是一个阶级压迫另一个阶级的统治工具。参见教材P254。

8、在共产主义社会,()意味着实现了世界的和谐。

A、帝国主义的灭亡

B、资本主义的灭亡

C、生产资料公有制

D、阶级的消灭和国家的消亡

【正确答案】:D

【您的答案】:D 【答案正确】

【答案解析】:在共产主义社会,阶级的消灭和国家的消亡,意味着实现了世界的和谐。参见教材P255。

9、正如恩格斯所说,()的生产劳动就从一种负担变成一种快乐。

A、新民主主义社会

B、资本主义社会

C、社会主义社会

D、共产主义社会

【正确答案】:D

【您的答案】:D 【答案正确】

【答案解析】:正如恩格斯所说,共产主义社会的“生产劳动给每一个人提供全面发展和表现自己全部的即体力和脑力的能力的机会,这样,生产劳动就不再是奴役人的手段,而成了解放人的手段,因此,生产劳动就从一种负担变成一种快乐。”参见教材P256。

10、无产阶级所要建立的(),就是一个实现了全人类彻底解放的社会制度。

A、新民主主义社会

B、社会主义社会

C、共产主义社会

D、无政府主义社会

【正确答案】:C

【您的答案】:C 【答案正确】

【答案解析】:无产阶级所要建立的共产主义社会,就是一个实现了全人类彻底解放的社会制度。参见教材P258。

11、在共产主义社会,社会经济形式是()。

A、商品经济

B、计划经济

C、市场经济

D、自然经济

【正确答案】:B

【您的答案】:B 【答案正确】

【答案解析】:在共产主义社会,商品经济归于消亡,劳动具有完全直接的社会性,社会经济的发展将由计划所调节。参见教材P259。

12、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的必然结果。

A、人类认识提高

B、科学技术发展

C、自然进化

D、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矛盾运动

【正确答案】:D

【您的答案】:D 【答案正确】

【答案解析】: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参见教材P260。

13、资本主义社会的(),决定了资本主义社会一定要被社会主义社会所代替。

A、科学技术发展缓慢

B、生产力不发达

C、工人阶级与资本家之间的矛盾

D、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的基本矛盾

【正确答案】:D

【您的答案】:D 【答案正确】

【答案解析】: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的基本矛盾,决定了以资本主义私有制为基础的资本主义社会,一定要被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社会所代替。参见教材P260。

14、列宁认为,共产主义是从()中产生出来的。

A、资本主义

B、社会主义

C、马克思主义

D、空想社会主义

【正确答案】:A

【您的答案】:A 【答案正确】

【答案解析】:如列宁所说:“究竟根据什么材料可以提出未来共产主义的未来发展问题呢?这里所根据的是:共产主义是从资本主义中产生出来的,它是历史地从资本主义中发展出来

的,它是资本主义所产生的那种社会力量发生作用的结果。”参见教材P261。

15、实现共产主义要在()中长期探索。

A、革命

B、运动

C、理论

D、实践

【正确答案】:D

【您的答案】:D 【答案正确】

【答案解析】:实现共产主义要在实践中长期探索。参见教材P262。

16、人类社会的发展,只能从资本主义社会首先过渡到()。

A、共产主义社会

B、社会主义社会

C、新民主主义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高级阶段

【正确答案】:B

【您的答案】:B 【答案正确】

【答案解析】:人类社会的发展,只能从资本主义社会首先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参见教材P264。

17、走向共产主义的必经阶段和必由之路是()。

A、资本主义

B、社会主义

C、新民主主义

D、自由主义

【正确答案】:B

【您的答案】:B 【答案正确】

【答案解析】:社会主义是走向共产主义的必经阶段和必由之路。参见教材P264。

18、在实现共产主义所需具备的基本条件中,需要建立起同高度社会化生产相适应的生产资料()。

A、国家所有制

B、集体所有制

C、社会公有制

D、个人所有制

【正确答案】:C

【您的答案】:C 【答案正确】

【答案解析】:在实现共产主义所需具备的基本条件中,需要建立起同高度社会化生产相适应的生产资料社会公有制。参见教材P265。

19、人们对社会制度和社会面貌的预见和期望称为()。

A、职业理想

B、生活理想

C、社会理想

D、道德理想

【正确答案】:C

【您的答案】:C 【答案正确】

【答案解析】:社会理想是人们对社会制度和社会面貌的预见和期望,它是人们的最根本的、起主要和决定作用的理想,贯穿于其他理想之中。参见教材P265。

2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国情,以()为中心。

A、文化建设

B、政治建设

C、经济建设

D、四项基本原则

【正确答案】:C

【您的答案】:C 【答案正确】

【答案解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本国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参见教材P265。

意见簿 | 计算器

版权所有

马原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甘肃政法学院2007―― 2008学年第二学期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A 卷)答题卡 (注意:请将1-3题的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复查人核分人 2. 实践: 3. 经济基础: 4. 人民群众: 5.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四、简述(共20分) 1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8分) 2 ?简述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关系。(4分) 3 ?价值规律的内容和形式是什么? (4分) 三、名词解释(共20分)

4 ?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4分) 五、论述(20分) 1、用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统一的原理,说明对待马克思主义应持的正确态度 2、试论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以及劳动力商品的特点。( 10分) 甘肃政法学院2007―― 2008学年第二学期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卷( A 卷) 15 分)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分数 、单项选择(每题1分,共30分) 1.哲学是()。 A 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B 整个世界的总的根本的看法 2 ?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对立的焦点在于 () A 世界发展动力问题 B 世界本原问题 4 ?恩格斯认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 ( A 哲学与人类生存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问题 B 人与周围世界的基本联系问题 C 关于人的本质冋题 D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冋题 5 ?就意识的能动性而言,“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而且创造客观世界 丨) A 琴匸.『豈L 绡学聲’ B- :. C 是对意识能动作用的一种正确的揭示 D 'I : . 6?“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这两 句诗句含的哲学道理是( ) A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B 事物是本质和现象的统一 C 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量的统一 D 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 7?《坛经》中记载:“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幡动,一僧曰风动,议论不已。慧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 动。”这段话表明慧能关于运动观的基本观点是: ( ) A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B 精神是运动的主体 C 精神运动是物质运动的一种形式 D 运动和物质是不可分割的 8?“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和“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两瓠叢廳悬 < A 前者是辩证法,后者诡辨论 B 前者是形而上学,后者是辩证法 C D 一 9?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 A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结合的观点 B 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观点 C 矛盾的对立面既统一又斗争的观点 D 运动和静止辩证统一的观点 10?荀子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河”这说明( A 量变是质变的准备 B 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C 量变和质变相互包含 D 量变和质变相互渗透 11 ?认识的初级阶段是()。 A 直接认识B 全面认识 C 理性认识 D 感性认识 12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观点是 () 13?真理的绝对性是指它的() A 永恒性 B 客观性 C 不变性 D 终极性 14?社会制度性质的决定性因素是该社会的( ) A 生产方式 B 政治制度 C 上层建筑 D 精神文明的状况 15. 马克思主义哲学大厦的基石是()。 A 世界统一于物质的原理 B 世界统一于存在的原理 C 世界是联系和发展的原理 D 世界统一于精神的原理 复查人 核分人 C 关于人类社会历史的态度 D 唯物论与唯心论的不同观点 ■得意 识 本 质问题 3.列宁 j 的物质定 A 运动B 物质可以认识C 物质能为感官感知 ) D 客观实在性 A 客观实在性的观点 C 反映的观点 B 主体性的观 点 D 实践本质问题 义揭示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马原期末考试简答题大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简答题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答:从它的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讲,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而其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从它的阶级属性来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从它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或从狭义上说,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念和学说的体系。从广义上说,马克思主义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念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即实践中不断发展的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的基本原理:一、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体系的哲学基础;二、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三、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事件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的最重要理论品质;四、实现物质财富极大理论、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第一章 1、哲学基本问题 答:哲学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意识和物质、精神和自然界,究竟谁是世界的本原,即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其二“我们关于我们周围世界的思想对这个世界本身的关系怎样的我们的思维能不能认识全世界我们能不能在我们关于现实世界的表象和概念中正确的反映现实”即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2、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概念及意义 答: 概念: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意义:第一、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 3、联系和发展的观点 答:作为一个普遍的哲学范畴,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发展是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新事物的发展是指合乎历史前进的方向、具有远大前途的东西;旧事物是指丧失历史必要性、日趋灭亡的东西。 4、为什么说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答:这是因为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

马原终极测验考卷

1. 马克思说:“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 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自己思维的此岸性。关于思维--离开实践的思维--的现实性或非现实性的争论,是一个纯粹经院哲学的问题。”这一著名论断表明C (A) 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 (B) 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 (C) 人只有在实践中才能检验认识的真理性 (D) 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 2.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是D (A) 不断发展生产,增加社会财富 (B) 扩大改革开放,成为社会的主人 (C) 实行按劳分配,改善人民生活 (D) 公有制为主体和共同富裕 3.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B (A) 有“高尚的理想” (B) 对于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 (C) 是否承认世界具有统一的本原 (D) 是否承认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 4.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过C (A) 一般和个别的关系界定的 (B) 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界定的 (C) 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界定的 (D) 主体和客体的关系界定的 5.下列不属于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的选项是A (A) 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建立 (B) 市场经济成为全球经济体制 (C) 跨国公司的主导作用增强 (D) 区域经济集团日益发展 6.资本主义银行利润的最终来源是D (A) 银行雇员创造的剩余价值 (B) 存款利息高于贷款利息的差额 (C) 存款利息低于贷款利息的差额 (D) 产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7.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是B

(A) 市场经济取代计划经济 (B) 社会主义公有制取代资本主义私有制 (C) 计划经济取代商品经济 (D) 计划经济取代市场经济 8.解决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矛盾的关键是C

马原期末重点简答论述(简背版)

第二章 (2) 4[简1]简述列宁的物质定义及其理论意义 (2) 4[简3]简述社会生活的实践性的主要体现 (2) 5[简4]简述意识的能动作用及其表现 (2) 5[论1]怎样理解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2) 5[论2]如何理解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性的辩证关系及其重要意义? (3) 第三章 (3) 5[简2]怎样认识发展及其实质 (3) 4[简3]怎样理解事物发展的过程性? (3) 第四章 (3) 5[简2]试述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3) 4[论1]运用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论述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要性与合理性 (4) 4 [论2]运用辩证的否定观阐明在精神文明建设中,对中国传统文化外国文化的正确方针 (4) 第五章 (4) 5[简1]如何理解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 (4) 5[简2]如何理解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 (4) 第六章 (5) 5[简2]为什么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5) 5[简5]简述真理与价值在实践中的辩证统一关系。 (5) 5[论1]请结合马克思主义论的相关知识,谈谈对丁肇中的科学体会的认识。 (5) 5[论3]论述真理与谬误的辩证关系及其实践意义。 (5) 第七章 (6) 4[简1]为什么说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6) 4[简2]简述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及其辩证关系 (6) 3[简4]党的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的理论基础及其内容是什么? (6) 第八章(测试1) (6) 3[简2]什么是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区分的依据和意义是什么? (6) 3[论1]如何理解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是私有制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7) 4[论3]为什么说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7) 第八章(测试2) (7) 4[简3]金融寡头及金融寡头是怎样进行统治的? (8) 4[简4]为什么垄断价格的产生并没有否定价值规律的作用? (8) 3[简5]简述列宁对垄断资本主义基本经济特征及其实质的认识。 (8) 4[简6]简述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原因。 (8) 3[论1]论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原因、积极作用和实质。 (8) 第九章 (9) 4[简1]为什么说社会主义民主是新型的民主? (9) 3[简2]简述社会主义民主与资本主义民主的区别与联系 (9) 4[简3]简述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和基本特征 (9) 第十章 (10) 4[简1]简述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 (10) 4[简3]怎样理解马克思主义追求的根本价值目标? (10) 2[简5]怎样理解“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及其关系? (10)

《马原》大学期末考试必背知识点汇总

最新《马原》大学期末考试必背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1、《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公开问世 2、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社会根源(或经济、社会历史条件)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3、马克思、恩格斯完成了从唯心主义同唯物义、从革命民主主义向共产主义的转变,为创立马克思主义奠定思想前提 4、在马克思主义创立过程中,第一次比较系统地阐述了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的着作是《德意志意识形态》 5、在马克思主义的经典着作中,被誉为“工人阶级的圣经”的着作是《资本论》 6、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基石是剩余价值理论 7、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是共产主义者同盟 8、马克思主义理论区别于其他理论的显着特征是实践性 第二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发展规律 9、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和斗争中交织着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和斗争 10、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这两个专门的哲学术语有着特定的含义和确定的标准,不能随意乱用,也不能另立标准,否则会造成混乱。这里所说的特定含义和确定标准是指对世界本原究竟是物质还是精神的回答;存在和思维是否具有同一性,是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方面的内容,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11、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对立的根本点在于世界本原问题 12、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客观实在”是指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13、相信“意念移物”,甚至相信可以用意念来直接改变物质结构,就是信奉主张精神主宰客观物质世界的主观唯心论 14、“心诚则灵,心不诚则不灵”的说法是夸大了意识能动作用的唯心主义观点 15、哲学物质概念与自然科学关于具体的物质形态和物质结构的概念之间共性与个性的关系(不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系统与要素的关系) 16、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过物质与意识的关系界定的 17、物质和意识的对立只有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绝对的意义,超过这个范围便是相对的了,这个范围是指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 18、对同一张事物的不同看法都是客观事物的主观映象 19、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这说明意识是客观精神的主观映象 20、“思想实验”体现了意识活动的创造性 21、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 22、“寒路神麦正当时”说明一切事物都处在永恒的运动、变化和发展之中 23、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这种反作用也就是意识的能动作用,即人特有的积极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 24、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是物质的存在方式 25、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脱离运动的物质是不存在的 26、柏格森所说的运动变化不是指任何具体的事物的运动变化,而只是纯粹的“动作”,是没有物质承担者的运动

马原复习重点终极版

马克思主义原理 第一章 1. 哲学的基本问题 恩格斯说 :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思维与存在谁是第一性的,是思维产生 存在还是存在产生思维。 二是思维与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 即思维能否正确反映存在。 根据 对第一方面的不同回答, 哲学被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阵营。 根据对第二方面的不同 回答,认识论可划分为可知论与不可知论两种基本观点。 2. 唯物主义(存在是世界的本原)和唯心主义(思维是世界的本原) 3. 辩证唯物主义关于物质的定义及其意义 定义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 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意义 :第一,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与二元论划清界线。 第二,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与可知论,批判了不可知论。 第三,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缺陷。 第四,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 论基础。 4. 物质与运动的关系 物质的根本属性是运动。 运动是标志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变化及其过程的哲学范畴。 物质和 运动是个不可分割的, 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 离开物质的运动和离开运 动的物质都是不可想象的。 物质世界的运动是绝对的,而物质在运动过程中又有某种相对的静止。 5. 物质与意识的关系 (一)物质决定意识,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物质对意识的 决定作用表现在意识的起源,本质和作用上。 (二)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 物质决定意识, 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这种反作用也就是意识的能动作用, 即人特有 的积极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主要表现在 : 第 一, 第 二, 第 三, 第四, 6、世界的统一性原理 第一 意识统一于物质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意识是人脑这种特殊的物质器官的 机能,意识的发挥必须以尊重世界的客观规律为前提。 第二 人类社会依赖于自然界,是这个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人们谋取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 活动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 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 意识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2020年大学马原试题1N[含参考答案]

2020年大学马原试题[含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掌握事物度的重要性在于( ) A.在实际工作中必须做到“胸中有数” B.它可以克服“过”与“不及”的错误 C.它可以避免“左”或右的错误 D.掌握度才能更深刻准确地认识事物 【正确答案】ABCD 2.“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哲学含义是() A.意识是第一性的,物质是第二性的 B.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 C.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必须尊重客观规律 D.画饼不能充饥 【正确答案】BC 3.加快资本周转,可以增加年剩余价值量和提高年剩余价值率,根本是因为(B)A.预付的资本总量增加了B.实际发挥作用的可变资本增加了 D.流通对生产的反作用D.剩余价值率提高了 4.金融寡头在经济上的统治主要是() A.二通过实行“参与制”实现的 B.通过“个人联合”实现的 C.通过与国家政权相结合实现的 D.通过自由竞争实现的 二、单选题 5.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的错误在于 A.没有自然科学的依据 B.不懂得一般和个别的辩证法 C.否认了物质的客观性 D.是对物质的自发猜测 正确答案:B,

6.人类意识的源泉是 A.人的大脑 B.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 C.人的精神本身 D.人的心灵 正确答案:B, 7.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长期占统治地位的历史观是 A.唯物史观 B.唯心史观 C.激变论 D.庸俗进化论 正确答案:B, 8.下列哪种说法体现了“社会实践的需要始终是人类认识发展的强大动力”观点 A.要想知道梨子的滋味就要亲口尝一尝 B.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C.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D.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 正确答案:B, 9.《资本论》中有这样的表述“对上衣来说,无论是裁缝自己穿还是他的顾客穿,都是一样的”,这样只有因为无论谁穿 A.上衣都是抽象劳动的结果 B.上衣都起到着价值的作用 C.上衣都起到着使用价值的作用 D.上衣都是社会劳动的结果 正确答案:C,

马原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期末考试简答题论述题大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马原简答题与论述题概论2、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概念及意义? 答: 概念: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答:从它的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讲,马克思主义是由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意义:第一、坚持了物质的客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而其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观实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从它的阶级属性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来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 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3的学说。从它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联系和发展的观点? 答:作为一个普遍的哲学范畴,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思维发展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是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规律的学说。 的灭亡。新事物的发展是指合乎历史前进的方向、具有远大(或从狭义上说,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前途的东西;论、基本观念和学说的体系。从广义上说,马克思主义不仅旧事物是指丧失历史必要性、日趋灭亡的东西。 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念和学说的体系,、为什么说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即实践中不断发展的马克思主4答:这是因为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义。) 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从根本上回答了事物为什么会发展 的问题;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马克思的基本原理:一、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无律以及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的中心线索,也是理解这些规律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体系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的哲学基础;二、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钥匙”;和范畴的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世界的根本办法——矛盾分析法。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三、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为什么说新生事物是不可战胜的?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事件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5答:第一、就新生事物与环境的关系而言,新事物之所以新,是马克思主义的最重要理论品质;四、实现物质财富极大理是因为新的结构和功能,他适应了已变化了的环境和条件;论、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旧事物之所以旧,是因为他的各种要素和功能已不适应环境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和客观条件的变化,走向灭亡就成为不可避免。第二,就新 事物与旧事物的关系而言,新事物是在旧事物的“母体”中第一章 孕育成熟的,它既否定了旧事物中消极腐朽的东西,又保留1、哲学基本问题?了旧事物中合理的、仍然适合新的条件的因素,并添加了旧答:哲学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意识和物质、精神事物所不能容纳的新内容。和自然界,究竟谁是世界的本原,即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其二“我们关于我们周围世界的6思想对这个世界本身的关系怎样的?我们的思维能不能认识、事物发展是怎样的过程?答:事物发展的过程,从形式上看,是事物在时间上的持续全世界?我们能不能在我们关于现实世界的表象和概念中正性和空间上的广延性的交替;从内容上看,是事物在运动形确的反映现实?”即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式、形态、结构、功能和关系上的更新。 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3、什么是感性认识,什么是理性认识,两者有何联系?7、什么是否定之否定规律?答:感性认识是人们在实践基础上,由感觉器官直接感受到答:辩证否定关的基本内容是:第一、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的关于事物的现象、事物的外部联系、事物的各个方面的认定,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第二、否定是事物发展的识,包括感觉、知觉和表象三种形式。感性认识是用具体的、环节。第三、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新事物孕育产生生动的形象直接反映外部世界,以事物的现象即外部联系为于旧事物,新旧事物是通过否定环节联系起来的。第四、辩内容,还没深入到对事物的本质的认识。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即新事物对旧事物既批判又继承,既克服其消极因素又保留其积极因素。理性认识是指人们借助抽象思维,在概括整理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达到关于食物的本质、全体、内部联系和事 物自身规律性的认识。8、事物辩证发展的内容及其意义? 联系:首先,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必须答:内容:事物的辩证发展就是经过两次否定、三个阶段,以感性认识为基础。其次,感性认识有待于

马原第2章 试题

第二章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 一、单选题 1.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根本区别在于( B ) A.感性认识包含错误,理性认识则完全正确 B.感性认识反映事物的现象,理性认识则反映事物的本质 C.感性认识来源于社会实践,理性认识则来源于抽象思维 D.感性认识产生于日常生活,理性认识则产生于科学实验 2.认识发展过程的第一次飞跃是( A ) A.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 B.从感觉和知觉到表象的过程 C.从认识到实践的过程 D.从意识到物质的过程 3.列宁说:“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这句话应理解为( D ) A.革命运动是由革命理论派生的 B.革命理论是革命运动的基础 C.革命理论对革命实践具有最终决定作用 D.革命理论对革命实践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4.“人的思维是否具有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亦即自己思维的此岸性。”这一论断说明了( B )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动力 B.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C.实践检验真理不需要理论指导 D.认识活动与实践活动具有同样的作用和力量 5.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认识过程的两次飞跃是指( D ) A.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 B.不深刻的认识和深刻的认识 C.由认识到实践,由实践到认识 D.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 6..感觉、知觉、表象是( A ) A.感性认识的三种形式 B.理性认识的三种形式 C.社会心理的三种形式 D.社会意识形态的三种形式 7.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表明 (C ) A.只要参加实践活动就能获得正确认识 B.每个人的认识都直接来源于实践 C.一切认识归根到底都是从实践中获得的 D.书本上的知识不是从实践中得来的 8. 过分强调理性认识的作用,否认感性认识的重要性的观点,在哲学上属于

马原考试复习题简答题答案

三、原理简答题 1.简述哲学基本问题的内涵及内容。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哲学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方面,思维与存在、精神与物质何者是世界本原,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第二方面,思维能否反映和正确反映存在的问题,即思维和存在有无统一性的问题 2、简述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 20世纪初,列宁对物质概念做了全面的科学的规定:?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列宁是从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上来把握物质范畴的 3、为什么新生事物是不可战胜的? 新生事物是指合乎历史前进方向、具有远大前途的东西。新生事物是不可战胜的 第一,就新事物与环境的关系而言,新事物之所以新,是因为有新的结构和功能,它适应已经变化了的客观环境和条件;而旧事物的各种要素和功能已不适应环境和客观条件的变化,走向灭亡就成为不可避免。 第二,就新事物与旧事物的关系而言,新事物是在旧事物?母体?孕育成熟的,它既否定了旧事物中一切消极腐朽的东西,又保留了旧事物中一切积极的合理的,仍然适合新的条件的因素,并增添了旧事物所不能容纳的新内容。这两方面就是新事物在本质上优越于旧事物,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原因所在。 第三,在社会领域中,新事物是社会上先进的,富有创造力的人们创造性活动的产物,它从根本上符合人民群众的利益和要求,能够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因而必然战胜旧事物。 4.如何理解世界是一个过程的集合体? 其一,一切事物只有经过一定的过程,才能实现自身的发展;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领域中一切现象都是作为一个过程而向前发展的。其二,事物发展的过程从形式上看,是事物在时间上的持续性和空间上的广延性的交替; 其三,从内容上看是事物在运动形式、形态、结构、功能和个性上的更新; 其四,现代科学凭借科学仪器所能观察到的一切事物,都有自己兴衰变化的过程。 5.简述意识的本质和作用。 意识的本质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像,其作用是: ①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②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 ③、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④、意识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6、简述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之间的辩证关系及意义。(矛盾性的同一性、斗争性的内涵、两者的关系,如何推动事物的发展、方法论意义) 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

“马原”机考试题库(2017-2018-2,部分)+

单选 绪论 1、马克思主义从广义上说是 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B马克思主义和列宁主义 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D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2、马克思主义哲学直接的理论来源是 A古希腊罗马哲学 B 中世纪唯名论哲学 C德国古典哲学 D近代英国唯物主义哲学 【C】德国古典哲学 3、产生于19世纪的马克思主义,至今仍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的根本原因在于 A马克思恩格斯具有高尚的人格魅力 B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罪恶的正确批判 C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的统一 D马克思科学地预见了全球化的性质和结果 【C】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4、当人类即将迈入21世纪之时,英国广播公司(BBC)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千年思想家”网评,名列榜首的是 A马克思 B 爱因斯坦 C 达尔文 D 牛顿 【A】马克思 5、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态度应是 A凡是经典著作中阐述的思想我们都必须坚持 B产生于19世纪的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了” C应当用儒家思想取代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中的主导地位 D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D】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第二章 6、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是 A第一性和第二性的关系 B认识的“源”和“流”的关系 C主观和客观的关系 D绝对和相对的关系 【B】认识的“源”和“流”的关系

7、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主要由于它是 A人们的自觉活动 B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 C社会性的活动 D物质性的活动 【B】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 8、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区别是 A感性认识是可靠的,理性认识是不可靠的 B感性认识来源于实践,理性认识来源于书本 C感性认识来源于直接经验,理性认识来源于间接经验 D感性认识是对现象的认识,理性认识是对本质的认识 【D】感性认识是对现象的认识,理性认识是对本质的认识 9、通过实践和调查,获得十分丰富的感性材料,然后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对这些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透过现象.抓住本质。从认识发展过程看,这是 A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 B从感觉到知觉的飞跃 C从意识到物质的飞跃 D从认识到实践的飞跃 【A】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 10、有人把个别的、局部的经验当作普遍真理,到处搬用,否认科学理论的指导意义。这在认识论上犯了类似于 A唯理论的错误 B经验论的错误 C唯心主义先验论的错误 D直观被动反映论的错误 【B】经验论的错误 12、下列属于马克思主义真理观的是 A真理具有客观性 B有用即真理 C谎言说一百遍就成为真理 D真理和谬误没有严格的界限 【A】真理具有客观性 13、“实践是知识的母亲,知识是生活的明灯。”这句谚语的哲学寓意是 A知识既来自实践,又源于书本 B理论必须在实践中接受检验,得到发展 C实践是理论的基础,科学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D在生活中,学习知识比实践更重要 【C】实践是理论的基础,科学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14、任何科学理论都不是终极真理,而是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的。这说明 A真理具有客观性 B真理具有绝对性 C真理具有相对性

长安大学 马原终极题库 判断题

判断题 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了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体系的哲学基础 对 资本不是一种物,而是一种以物为媒介的人和人之间的社会关系 对 资本是一种物,其本质并非是一种以物为媒介的人和人之间的社会关系 错 马克思是个学者,缺乏社会活动能力 错 劳动是一切财富和文化的唯一源泉 错 生产力可以跨越发展 对 19世纪40-60年代,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劳动价值论, 实现了人类思想史上的伟大革命 错 地理环境、人口因素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因素 错 地理环境、人口因素是社会发展的自然基础 对 社会历史是有规律的,所以历史事件时可以重复出现的 错 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社会历史条件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 错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表明社会主义社会是一种失败的选择 错 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两个不同的真理. 答案:N 经济基础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掌握适度原则就是任何时候都不要超过事物的度 答案:N "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 答案:N 矛盾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答案:Y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由计算机网络建立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将成为社 会的基本关系. 答案:N 空想社会主义的思想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思想来源,因为三大空想社 会主义者的社会历史观基... 答案:N 资本循环和周转所研究的问题是一样的. 答案:N 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只有他们才能丰富和发展这一理论 答案:N 劳动力的使用价值是其价值的源泉,并且是大于它自身价值的源泉. 答案:Y 19世纪30-40年代欧洲三大工人运动失败的主要原因是没有革命理论的 指导和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 答案:Y 人工智能的出现可以替代人类的思维 答案:N 自由王国是在必然王国中自由时间积累的结果. 答案:Y 肯定方面就是积极的、正确的方面,否定方面就是消极的、错误的方面 答案:N 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指马克思恩格 斯创立的马克思主义 答案:N资本输出,对输入国来讲,虽然存 在巨大的代价和风险,但只要利大于弊,输入国就要坚定地引进外资

马原 阶段测验五(第七章)

马原阶段测验五(第七章) 最后得分:100 分做题时长:42分24秒测验时间: 2018-09-09 11:55:03 一、单项选择题 1、社会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最终决定力量()。 A、人民群众 B、社会制度 C、社会生产力 D、社会生产关系 【正确答案】:C 【您的答案】:C 【答案正确】 【答案解析】:社会生产力是社会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最终决定力量,是全部社会历史的物质基础。参见教材P252。 2、实现共产主义社会的根本条件和基础是()。 A、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B、共产主义社会制度的建立 C、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 D、人的全面自由发展 【正确答案】:C 【您的答案】:C 【答案正确】 【答案解析】: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是实现共产主义社会的根本条件和基础。参见教材P252。 3、一种新的社会制度具有巨大优越性的集中表现是()。 A、新的社会制度能够解放劳动人民 B、新社会制度能够创造出比以往社会更高的劳动生产率 C、新的社会制度能够存进经济的繁荣和发展 D、新的社会制度能够人类带来更多的财富

【正确答案】:B 【您的答案】:B 【答案正确】 【答案解析】:一种新的社会制度具有巨大优越性的集中表现,就在于新社会制度能够创造出比以往社会更高的劳动生产率。参见教材P252。 4、归根到底使新社会制度取得胜利的最重要最主要的东西是()。 A、劳动生产率 B、科学技术 C、教育水平 D、生产关系 【正确答案】:A 【您的答案】:A 【答案正确】 【答案解析】:劳动生产率,归根到底是使新社会制度取得胜利的最重要最主要的东西。参见教材P252。 5、集中体现着共产主义社会主要特征和本质要求的原则标志是()。 A、平均分配 B、按劳分配 C、按生产要素分配 D、各尽所能,按需分配 【正确答案】:D 【您的答案】:D 【答案正确】 【答案解析】:“各尽所能,按需分配”不只是一个个人消费品分配方式,而是一个集中体现着共产主义社会主要特征和本质要求的原则标志。参见教材P253。 6、在人类历史上,随着()的产生,形成了剥削阶级同被剥削阶级的对立。 A、国家 B、意识 C、生产关系

马原期末考试试题

马原试题 简答题 科社部分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从狭义上说,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体系。 从广义上说,马克思主义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 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从广义上理解的马克思主义。它既包括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也包括经列宁对其继承和发展,推进到新的阶段,并由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将其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进一步丰富了和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即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2、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1)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马克思主义正当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该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3)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160多年来马克思主义始终保持蓬勃生命力的关键所在。 (4)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3、社会主义基本特征有哪些? 第一,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创造高度发达的生产力和比资本主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 第二,建立和完善生产资料公有制,逐步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达到共同富裕。 第三,对个人消费品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制度。 第四,在马克思主义政党领导下,建立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的政权,即无产阶级专政或人民民主专政,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第五,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第六,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 4、在岁未来社会的认识方法上,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和空想主义者有何本质区别?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反对凭空猜想无法知道的事情,他们以唯物史观为根据对未来社会进行了展望,其具体方法是:第一,在揭示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基础上指明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实现依据。第二,在剖析资本主义社会中阐发未来新世界,通过批判旧世界发现新世界。第三,立足于揭示未来社会的一般特征,而不对未来世界做详尽的细节描绘,因为,未来社会究竟是怎样的,将完全取决于人们不得不在其中活动的那个既定的历史环境。 马克思恩格斯不是以抽象理性为前提来设计未来社会,二十通关过揭示人来社会发展规律使人们正确理解过去、把握现在,并为人们展望未来提供向导。 5、“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的内容和关系 “两个必然”是指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两个决不会”是指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新的更高的生关

马原终极整理资料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第一,马克思主义有广义和狭义的区分。上述说法是指狭义上的马克思主义,广义上的马克思主义不仅是指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还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 第二,从本质上看,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它的内容涵盖了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历史和人类社会发展与自然界的关系等诸多领域和各个方面,是极其深刻和丰富的。 第三,马克思主义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划分。 首先,从它的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讲,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而由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其次,从它的阶级属性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再次,从它的研究对象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此外,从它的主要内容讲,马克思主义是由一系列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它是一个完整的整体。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不可分割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的基本理论、基本范畴,是其立场、观点和方法的理论表达。 青年大学生为什么要学习马克思主义 首先,青年大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可以把握方向、明辨是非。 其次,青年大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可以获得正确认识世界的思维方法。提供许多科学的辩证法,正确掌握和应用思维工具。 第三,青年大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可以获得为人民服务的思想素质。提高思想政治素质,解决为谁工作的问题,通过学习培养“以为人民服务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的思想政治素质。 第四,青年大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可以获得不断奋斗前行的动力。理想与信念是人不断前行的动力。现阶段,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通中国实际相结合所制定的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激励和指引着全体国民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而奋斗。正确处理和学习与工作中的各种矛盾,更能增强不断前行的动力。 第五,青年大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特别是学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可以获得伟人的人格魅力。 青年大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不仅要加强基本理论学习而且要注重社会实践锻炼。 马克思主义、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青年大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可以把握方向、明辨是非,可以获得正确认识世界的思维方法,获得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政治素质,获得不断奋斗前行的动力,获得伟大的人格魅力,因此,青年大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是当代青年大学生发展的现实需求。 1.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内容及其意义。 答:(1)对立统一规律 1)内容:事物就是矛盾,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矛盾着的 事物又分为对立和统一两个方 面,矛盾的斗争性是绝对的,矛 盾的同一性是相对的,绝对的斗 争性总是要突破相对的同一性, 导致事物的发展变化。 2)意义: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 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 动力,根本上回答了事物为什么 发展的问题,提供了人们认识世 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矛盾分析法。 (2)质量互变规律 1)内容:质是一事物区别于其 他事物的内在规定性。量是事物 的规模、程度、速度等可以用数 量关系表示的规定性。 2)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是:1. 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2.质变 是量变的必然结果。3.量变和质 变是相互渗透的。量变和质变是 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量变引 起质变,在物质的基础上,事物 又开始新的量变,如此交替循 环,形成质量互换的规律性。 3)意义:质量互换规律体现了 事物渐进性和飞跃的统一。 (3)否定之否定规律 1)内容:肯定因素是维持现成 事物存在的因素,否定因素是促 进现成事物灭亡的因素。 2)辩证否定观的基础内容:1. 否定是事物自我的否定,是事物 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2.否定是 事物发展的环节。它是旧事物向 新事物的转变,是从旧质向新质 的飞跃。只有经过否定,旧事物 才向新事物转变。3.否定是新旧 事物联系的环节。4.辩证否定的 实质是“扬弃”,即新事物对旧 事物既批判又继承,既克服其消 极因素又保留其积极因素。 3)意义:不仅揭示了发展是新 事物代替旧事物的实质内容而 且指出了发展道路的曲折性。 3.为什么说人民群众是历史的 创造者?如何在实践中坚持群 众观点,做到以人为本? 答:(1)第一,人民群众是社会 物质财富的创造者。第二,人民 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第三,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 决定力量。 (2)1)坚持群众路线:一切为 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 中来,到群众中去。 2)坚持群 众观点:坚定人民群众自己解放 自己的观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 务的观点,虚心向人民群众学 习的观点。 3)弄清群众观点和 群众路线的关系:党的群众观点 是群众路线的思想基础,群众 路线是党的群众观点的具体体 现。4)始终代表人民群众的根 本利益。 四、材料题:(3题) 第一题: 材料1 笛卡尔说:关于观念,“我觉得 有一些是我天赋的,有一些是 从外面来的,有一些是我自己 制造出来的。”在无数场合中, “我都发现外部感观的判断有 错误”,“内部感观也是这样 的”。他认为知识的可靠来源是 理性,包括理性直观和演绎推 理;“所以其他途径都应该看作 错误的和有危险的而加以拒 绝。”只有清楚和明了的“天赋 观念”以及以它为基础的演绎 推理的知识才是可靠的。 摘自《十六-十八世纪西欧各 国哲学》 斯宾诺莎认为,知识有三种: 意见,由传闻和泛泛经验而来; 理性知识,由共同概念推理而 来;直观知识,由理性直接认 识事物本质得来。他说:“第一 种知识是错误的原因,第二种 和第三种知识必然是真知识”, “真观念必定符合它的对象”。 摘自《《十六-十八世纪西欧各 国哲学》和斯宾诺莎《伦理学》 材料2 洛克提出了著名的“白板说”, 认为人的心灵本来如同一张白 纸,任何观念都来自经验。“我 们的全部知识是建立在经验上 面的;知识归根到底都是来源 于经验的”。他认为,理智通过 综合、比较、抽象而形成的复 杂观念不反映事物的“实在本 质”,只是“名义本质”和“一 些标记”。 摘自《十六-十八世纪西欧各 国哲学》 贝克来认为,“存在就是被感 知”,感觉不仅构造知识,而且 也构成物体。感观固然有错误, 但“我们如果要努力以理性来 改正这些,则我们会不知不觉 陷入离奇的悖论、难关和矛盾 中”。他认为人心有抽象作用是 一切知识部门造成无数困难和 错误的主要原因。 摘自贝克来《人类知识原理》 材料3 毛泽东说:“理性认识依赖于感 性认识,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 到理性认识,这就是辩证唯物 主义的认识论。哲学上的‘唯 物论’和‘经验论’都不懂得 认识的历史性或辨证性,虽然 各有片面的真理,但在认识论 的全体上则都是错误的。摘自 毛泽东《实践论》 请回答: (1)材料1中两位哲学家的共 同观点和不同观点。 (2)材料2中两位哲学家的共 同观点和不同观点。 (3)简述材料3中,毛泽东对 哲学上‘唯物论’和‘经验论’ 评价的科学性。 【答案要点】 (1)材料1中的两位哲学家都 属于唯理论。笛卡尔是唯心主义 唯理论,斯宾诺莎是唯物主义唯 理论。 (2)材料2中的两位哲学家都 属于经验论。洛克是唯物主义经 验论,贝克来是唯心主义经验 论。 (3)材料3中,毛泽东对哲学 上‘唯物论’和‘经验论’作出 了科学的分析和评价。他全面阐 明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关于 “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感 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 的辨证关系原理,指出了“唯理 论”就重视理性认识、“经验论” 就重视感性认识而言,“各有片 面的真理”,但“但在认识论的 全体上则都是错误的”,即它们 都分别片面强调理性认识或感 性认识的重要性,否认感性认识 或理性认识的重要性,都从不同 方面割裂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 识的辩证关系。 第二题: 材料1 美国有一种连锁店,叫“塞问 一来问”,是一种日用品商店, 它经营的基本理念是以方便换 利润。它就开在居民区里,早 上7点开门、晚上11点才关门, 所以叫“塞问一来问”。 店里的日用百货一应俱全,服 务也非常周到,但是它的价钱 比商业区里稍贵一点,这种连 锁店在美国非常红火,利润很 高。 材料2 台湾的一个老板于是把这一连 锁店引进了,也开在台湾的居 民区里,经营的方式和美国的 一模一样,可是三年下来,生 意却越做越淡,并且亏的一塌 糊涂。经营的失败,迫使老板 和大大小小的经理们反思:为 什么在美国行、在台湾就不 行?他们下决心一定要把原因 搞清楚。 材料3 经过调查,他们发现台湾的情 况和美国的情况有很大的不 同:美国的商业区离居民区很 远,开车也要好半天,台湾的 商业区离居民区很近,走路只 要几分钟;美国的家庭主妇比 较图方便,不在乎一毛、两毛 的,而台湾的家庭主妇很在乎 一毛、两毛钱,宁可多走路, 也不愿花那冤枉钱,因此,想 挣她们的钱是很难的。但是通 过调查,他们也发现,来来往 往的游客和步履匆匆的学生们 却很适合他们的经营理念。 于是老板决定把连锁店 从居民区里搬出来,开到车站 边上去、开到学校边上去、开 到十字路口、三岔路口去,为 来来往往的游客服务,为学生 们服务。台湾的游客很多,学 生也很多,而他们买东西图的 就是一个方便,而价钱贵一点、 便宜一点,他们是不太在乎的。 结果,连锁店的生意越来越兴 旺,利润不断增长。 请回答: (1)从连锁店经营的失 败到最后的成功,他们 做了哪些工作。 (2)从这件事中,我们 可以悟出什么哲理。 【答案要点】 (1)他们下决心一定要把原 因搞清楚。经过调查,他们发现 台湾的情况和美国的情况有很 大的不同。而且他们也发现,来 来往往的游客和步履匆匆的学 生们却很适合他们的经营理念。 于是老板决定把连锁店从居民 区里搬出来,开到车站边上去、 开到学校边上去、开到十字路 口、三岔路口去,为来来往往的 游客服务,为学生们服务。结果, 连锁店的生意越来越兴旺,利润 不断增长。 (2)我们无论干什么,都 要从客观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我们对于其他地区、其他人成功 的经验要学习、要借鉴,但不能 照搬照抄,而要在此基础上不断 吸取新的实践经验进行创新和 变革,这既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 科学态度和辩证方法的统一,又 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必由之 路。 第三题: 材料1 霍尔巴赫认为,“人的任何 行为举止都是不自由的”,自由 是“一种纯粹的幻想”。“人在 他生存的每一瞬间,都是在必 然性掌握之中的一个被动的工 具”,“人在他的一生中没有一 刻是自由的”,只能服从必然性 和“定命”的摆布。 摘自霍尔巴赫《自然的体系》 上卷 材料2 萨特认为,自由是人的存 在方式,自由与人不可分。自 由就是“选择的自主”,“这个 选择永远是无条件的”,不“附 属于”“任何必然性”,“不受因 果关系制约”,无任何根据和是 非标准。因此,“人是绝对自由 的,人就是自由”。 摘自萨特《存在与虚无》和《存 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 材料3 恩格斯指出:“自由不在于 在幻想中摆脱自然规律而独 立,而在于认识这些规律,从 而能够有计划地使自然规律为 一定的目的服务。”又说:“自 由在于根据对自然界的必然性 的认识来支配我们自己和外部 自然界;因此,它必然是历史 发展的产物”。“文化上的每一 进步,都是迈向走的一步。 摘自《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 卷 请回答: 1.材料1所表述的自由观及其 错误。 2.材料1所表述的自由观及其 错误。 3.结合材料3简要说明马克思 主义自由观的基本观点。 【答案要点】 1.材料 1 是典型的机械决 定论的自由观。这种观点强 调客观必然性及其对人的 制约性,但否定人的主观能动 性,否定人的自由,最终导致宿 命论。 2.材料2是典型的唯心主义 绝对自由观。这种观点强调 人的能动性,但否认客 观必然性、因果关系和客观条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