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表内除法(一)

表内除法(一)

表内除法(一)
表内除法(一)

表内除法(一)

一、单元教材分析

表内除法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基础。让学生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及运用乘法和除法解决问题是本单元的重点。教材在编排上遵循了由易到难的原则,像除法的初步认识首先以生活中常见的实例和生活情景让学生建立“平均分”的概念,在此基础上引出除法运算,说明除法运算各部分的名称。教材自始至终结合具体事例和活动情景让学生通过观察、动手操作、探讨等学习方式逐步体会,使学生充分参与到学习的实践活动中去,既积累丰富的感性知识,又促使学生对新的知识有亲切感。在解决一个个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一次次体验成功并感受到除法在生活中的价值,在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同时,滋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二、单元知识结构

除法的初步认识平均分和除法

表内除法(一)

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被除数不超过12

被除数不超过24

解决问题

三、单元总体目标

1.引导学生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2.使学生初步认识乘法和除法之间的关系,能够比较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进行求商。

3.使学生初步体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习惯。

四、单元重难点

重点: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及用除法解决问题。

难点:了解除法的意义和用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1.除法的初步认识

第一课时:平均分(一)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8、9页例1、例2,练习二的第1~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建立“平均分”的概念,知道平均分就是每一份分得结果同样多。 2.通过分一分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概括能力。

教学重难点:

1.通过实践明确“平均分”的意义,掌握平均分的过程。

2.理解体会除法算式的意义。

教学准备:学生准备不同数量的小棒。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出示书上第7页的主题图。提问: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汇报自己发现的数学信息。

2.教师根据主题图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除法的初步认识。

二、学习例题1,知道平均分的含义。

1.教学例1,引入“平均分”。

师:学习除法首先要从平均分开始。这里有6颗糖果(课件出示6颗糖果的图片),要分成3份,有几种分法?请同学们拿出6根小棒,自己分一分。

学生思考,并动手分一分,教师巡视。

2.师:如果是分给3个小朋友,哪一种分法最公平?

生:每份2根。

3.教师揭示“平均分”——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4.巩固练习:(1)完成第8页的做一做。

(2)完成第11页第1题。

三、学习例题2,掌握平均分的方法。

1.师:知道了平均分的含义,我们再来了解一下平均分的方法。请同学们拿出18根小棒,我们要把它平均分分成6份,可以怎样分?

2.学生动手分一分,教师巡视。

3.学生汇报自己分的结果,并说明自己是怎样分的。

4.学生独立完成第9页的“做一做”和第11页的第2题。

四、巩固练习。

1.学生把自己带来的物品进行平均分,分别分成2份,3份,4份。

2.学生组内活动,教师相机指导。

五、课堂总结

1.请学生回忆:这节课学习了什么知识?

2.教师总结:这节课我们知道了什么叫平均分,还学会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要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可以每次每份放一个,也可以每次每份放两个……最后,每份分得同样多。

板书设计:

1除法的初步认识

平均分

平均分——每份分得同样多

第二课时:平均分(二)

教学内容:巩固“平均分”。(教科书第10页的例题3,练习二中的部分习题。) 教学目标:

1.巩固“平均分”的概念,知道平均分就是每一份分得结果同样多。

2.初步体验除法运算与生活实际的密切关系。

3.通过分一分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重难点:进一步掌握平均分的过程。

教具准备:学生每人准备18个花生。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1.师:什么是平均分?

生:每份分得同样多,就是平均分。

2.教师出示12根小棒,把小棒平均分成3份。

指名学生上台来分,演示平均分的过程。

3.揭示课题。

二、学习例题3,深入感受平均分

1.师:请同学们拿出8个花生,每两个一份,能分成几份呢?

学生试着分一分,教师巡视。

3.师:看来不用老师教,大家都已经掌握了这种分法。现在让我们来完成课本

第10页的做一做。请大家先独立思考,摆一摆,圈一圈,得到结果再与同桌交流。

学生动手摆一摆、圈一圈或其他方式来完成题目。

4.学生汇报结果。

5.师:做这样的题,如果我们身边没有小木棒,课本上也没有相关的图片,我

们可以用什么方法?

学生自由畅谈,如用画竖线的方法来代替具体的数字等。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二中的第4题。

2.完成练习二中的第5题。

3.完成练习二中的第7题。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呢?学生汇报自己收获。

五、布置作业

练习二3、

平均分

第三课时:除法的含义及读写法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3页的例题4,第13页的例题5.

教学目标:

l.会读、会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2.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学习、体验、感悟等方面的素质。

教学重难点:

1.理解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

2.会读、会写除法算式。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出示12个竹笋和4个篮子。

再出示题目: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可以放几个?

提问: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是什么意思?(强调每盘要放同样多)

学生独立分竹笋,然后汇报分的结果:先把竹笋每盘放1个,每次分完,再把剩下的竹笋按照前面的方法继续分,直到分完为止。分的结果是每盘放3个。

小结:把12个竹笋,放在4个盘子里,就是把12个竹笋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3个。

教师:像这样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或把15个橘子平均分成5份等,都是属于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的问题,都是平均分,在数学上我们用一种新的方法——除法来表示。(板书课题:除法)

二、新授课

1.以前我们学过加法、减法、乘法的符号,那今天我们学习除法,除法的符号是“÷”。

指导书写:写除号时,先画一短横,上下各一点,横线要平直,上下两点要对齐。

2.出示教科书第13页的例题4。

教师:“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放几个?”这道题应该怎样列式?

①要分的竹笋是几个?(12个)把12写在除号的前面。

②把12平均分成几份?(4份)把4写在除号的后面。

③每份是几?(是3)把3写在等号的后面。

教师一边说一边板书:12÷4=3

④教师再让学生回忆刚才的除法算式是怎样列的?让同桌的同学互相说一说。

⑤教师:12÷4=3这个除法算式“表示把12平均分成4份,每一份是3。”这个算式读作:12除以4等于3。

⑥让学生自己说一说这个除法算式表示什么?并读一读算式。再互相说一说。 3.出示:15÷3=5

教师:请一个同学读一读这个除法算式。(15除以3等于5)

请一个同学说一说这个除法算式表示什么?(表示把15平均分成3份,每一份是5)

这一节课学了什么?

三、引入例题5,教学除法各部分名称。

1.师:刚才是12竹笋,老师再增加8个,一共是多少个?(20个)

师:把20个竹笋,每4个放在一个盘里,能放几个盘子?

学生思考,得出答案。

学生汇报,列出算式:20÷4=5

2.教学除法各部分名称。

四、巩固练习。

1.完成教科书第13页的做一做。

提问:一共有多少条鱼?平均放在几个盘子?每个盘子放几条?怎样列除法算式? 通过让学生平均分、写算式,再次体会除法的意义和巩固除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

可用同样的方法完成下面两道小题。

2.完成教科书第15页练习三的第1题。

练习时,可以增加一些除法算式卡片,以增加学生练习的机会。同时,注意采用“开火车”“接力赛”“抽卡游戏”不同形式组织练习,让学生在愉快的练习活动中掌握知识。

3.完成教科书第15页练习三的第2题。

先让学生依据题意用学具卡片分一分,并交流分的结果。之后,让学生填写除法算式,并对照分苹果活动说出除法算式的实际含义。促使学生体会除法的意义。

提问:每只小熊分的同样多是什么意思?(平均分成2份)谁会列算式?为什么这样列算式?(因为是把6粒苹果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3,所以把要分的苹果的个数写在除号的前面,平均分给2只小熊,把平均分的份数写在除号的后面,每一份是3,3写在等号的后面。)

4.完成教科书第15页练习三的第3题。

让学生讨论后写算式,并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列算式?(因为它是把10个西瓜平均分成2份,每一份事。因此把要分的西瓜的个数10个写在除号的前面;平均放在2个箩筐中,把平均分的份数2写在除号的后面,每一个箩筐中装5个,5写在等号的后面。让学生在练习中进一步了解除法的意义,巩固对除法算式的认识。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除法算式的读法和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希望同学们在做联系时要认真仔细。

板书设计:

除法

12÷4=3 20÷4=5

读作:12除以4等于3 被除数除数商

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第一课时: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一)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8页例1,练习四的第1~3题。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并能进行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学生自己合作、探究得出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

和分析能力,积极灵活的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3.教学重难点:学会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并能进行一些简单的实际

问题

教学准备: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1.说出得数,并说出用哪句口诀。

6×2= 4×3= 2×5= 3×3=

2.填空。

2×()=4 3×()=6 4×()=8

()×3=12 ()×4=20 5×()=15

说一说()里的数是用哪句乘法口诀想出来的。

3.把12个○卡片平均分一分,并写出除法算式。

请学生交流自己的分法和写出的除法算式。

二、探究新知,学习例题1

1.引出除法算式12÷3。

呈现例1放大图,讲述猴妈妈给小猴分桃的事。

提出第(1)个问题:12个桃,每只小猴分3个,可以分给几只小猴?

请学生列出除法算式:12÷3。

2.探讨计算方法。

(1)引导:我们会用动手分一分的方法解决“可以分给几只小猴”的问题。如果不动手操作学具,怎样算出结果呢?请各小组探讨计算方法。

(2)交流。请学生说一说探讨出的计算方法。

(3)根据学生探讨的情况,给予积极评价。并且,突出强调:可以用乘法口诀想商。

3.尝试用乘法口诀求商。

(1)出示例1的第(2)个问题,并让学生列出算式。

(2)请学生用乘法口诀想:商几?

(3)交流。请学生说一说想商的过程和使用了哪句口诀。

(4)交流想商的过程。

根据学生的交流,教师重述:求12÷4的商,想4和几相乘得12,因为三

四十二,所以商是3。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第18页的“做一做”

2.练习四的第1题。

依据画面请学生解决“每个小朋友几个气球”的问题。让学生说一说题意,再计算。

2.练习四的第2题。

(1)让学生根据画面信息,完成填空。

(2)让学生独立填写除法算式。

(3)交流。请学生说一说除法算式的实际含义,并说出,用哪句口诀想商。 3.练习四的第3题。

四、课堂总结

1.请学生谈收获。

2.教师总结:今天我们共同探讨了除法的计算方法。我们发现,可以用乘法口诀来求商。计算时,看除数和几相乘得被除数,就用那句口诀求商。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除法计算,我相信小朋友会有更多的收获。

板书设计:

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12÷3=4 想:三(四)十二,商就是4.

第二课时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9页得例题2

教学目标:使学生初步学会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并能用2~6的乘法口诀进行一些比较简单的除法计算(被除数不超过36)。

教学重难点: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并能用2~6的乘法口诀进行一些比较简单的除法计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例题2

1.师: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除法和乘法的关系,掌握了用乘法口诀来求商的

方法,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板书课题。

二、出示例题2,引入:

1.师:老张开了一家包子铺,每天早上都要蒸小笼包卖,他打算一次蒸24个,他有6个蒸屉,这样每个蒸屉里要摆几个包子呢?

学生举手列示:24÷6=4

2.师:你怎么算得这样快?你是怎么算出来的?

学生介绍自己的运算方法,教师相机板书:4X6=24

3.师:如果一次要蒸24个包子,每个蒸屉装4个包子,要用几个蒸屉?

学生思考回答,教师板书:24÷4=6

4.师:你是怎么的出来的?介

学生介绍自己的运算方法。教师板书:4X6=24

5.练习:第19页的做一做。

三、巩固练习,增强体会

1、第5题采用游戏的形式进行。

2、第4、7题采用活动的形式进行练习。

3、第6、9题采用比赛的形式进行练习。

4、让学生打开课本阅读第8题。四人小组说说题意,并提醒学生用今天学习的方法计算。

四课堂总结

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的收获。熟练总结出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板书设计:

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24÷6=4 4X6=24

24÷4=6 4X6=24

第三课时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用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第23页例题3及练习五中的部分习题)。教学目标:

1.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并运用除法计算解决较难的实际问题。

2.引导学生用自己喜爱的方式来解决问题,促使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3.通过教学使学生受到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从而激发学生自己学习和应用知识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并运用除法计算解决较难的实际问题。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例题3

1.师:同学们,你们谁养过蚕?你能讲讲养蚕的经历吗?

学生讲述。(如果学生没有这样的经历,教师可讲解)

2.师:今天我们探讨的例题与养蚕有关,请大家看书。

二、教学例题3

1.出示例题3左边的文字:第23页例题3左边的题。

师:这个题目告诉了我们哪些信息,要求我们解决什么问题?

学生思考回答。

师:我们该用什么方法来解决呢?

学生明确:除法。

指名一个学生上来扮演,其他同学在练习本上做。

集体订正。

2.用同样的方法学习第23页例题3右边的题。

3.比较这两道题,有什么异同?

学生观察思考,交流。

集体订正。

三、巩固练习

第24页的1、5、6、8题。

四、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15÷3=5(只)

答:每个纸盒放5只。15÷5=3(个)

答;要用3个纸盒。

新人教版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平均分教案

新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平均分教案 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 单元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教版数学最新教材二年级下册《表内除法(一)》第7~27页。 单元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学习内容是认识表内除法,包括平均分、除法的初步认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让学生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这是学习除法计算的开始,是今后学习表内除法(二)以及学习多位数除法的基础。 学情分析新 本单元是在学生初步了解了乘法的意义、学会利用乘法口诀口算表内乘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除法的含义是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础上的,在生活中小学生有分物品的经历,但缺少平均分物的实践经验。为此,教学时要借助教材设计,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向学生提供充分的实践活动机会。单元主题图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熟悉的具体情境——参观科技园的准备活动。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平均分”,了解“每份同样多”的生活实例,通过直观操作展示了除法在应用时的两种实际操作的方法,使学生理解除法的含义,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学生创设解决问题的情境,让学生了解知识来源于生活,消除学生因为第一次接触除法而产生的陌生感,从而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数学思考】:使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并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获得使用数学的成功经验,逐步形成用数学来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意识。 【问题解决】:能够比较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及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除法的含义,用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年级数学下册表内除法一

《表内除法一》习题 解决问题。 1、有30个笔记本,每6个笔记本放在一个盒子里,需要多少个盒子? 2、把15个胡萝卜平均分给5只小兔,每只小兔有几个? 3、张玲得了16朵红花,李芳得了8朵红花,张玲的红花数是李芳的多少倍? 4、四个小组的同学去栽树,每组有6人,一共有多少人?

5、商店里有4盒皮球,每盒6个。卖出18个,还剩多少个? 6、小红4天做了16道口算题,照这样计算,剩下的20题需要几天可以做完? 7、小宁带了100元去买文具,想买一个书包和一个笔盒。他带的钱够吗? 8、一辆小汽车可以坐4人,一辆面包车上坐的人数是小汽车的3倍, 一辆小汽车和一辆面包车一共可以坐多少人?

9、一条绳子15米,把它剪成3米一段的小绳子,最多能剪多少段? 需要剪多少次?如果剪一次要2分钟,一共要用几分钟才能剪完? 10、30个同学平均分成5组去浇树,每组有几个同学? 11、被除数是24,除数是6,商是多少? 12、把12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多少?

13、20里面有几个5? 14、除数是2,被除数是10,商是几? 15、有12个小朋友参加跳绳比赛,4个人一组,可以分成几组? 16、有20个皮球。 (1)平均分给5个班,每个班分几个? (2)每个班分4个,可以分给几个班?

17、学校买来4包书,每包6本,把这些书平均分给3个班,每个班分几本? 18、3张纸可以做15朵花,6张纸可以做多少朵花? 19、24里面有几个4? 20、被除数是15,除数是3,商是多少? 21、18除以6等于多少?

22、把20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多少?

二年级数学 表内除法

表内除法(一) 一、 精学精练 1、圈一圈,分一分,填一填 (1)□ □ □ □ □ □ □ □ 一共有( )个□,每4个一组,分成了( )组。 (2)△ △ △ △ △ △ △ △ 一共有( )个△,每3个一组,分成了( )组。 (3)○ ○ ○ ○ ○ ○ ○ ○ ○ ○ ○ ○ 一共有( )个○,每2个一组,分成了( )组。 2、填空,在横线上列式,不用答题。 (1)10根筷子,每2根配成一双,可以配成( )双。 。 (2)公园门票3元一张,12元可以买( )张门票。 。 (3)一本书有24页,小明4天看完,小明平均每天看 ( )页。 。 (4)8个苹果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人分得( )个。 。 3、完成表格 二、 活学活用

1、找出前面几个数的排列规律,并填出空格里的数 (1) (2) 2、把18个○平均分成几堆,有几种不同的分法?先画一画,再列式。 3、动脑筋。 (1)数一数,一共有( )只蝴蝶。 (2)如果每3只蝴蝶飞到一朵花上,要( )朵花。 (3)如果每2只蝴蝶飞到一朵花上,需要( )朵花。 (4)如果有2朵花,那么平均每朵花上有( )只蝴蝶。 (5)如果有3朵花,那么平均每朵花上有( )只蝴蝶。 4、一条长16米的绳子,小聪把它对折了三次,这时每折绳子有多长? 表内除法(二) 一、 精学精练 1 5 9 21 35 21 14 21 19 45 43 12 10 23 36

1、兰兰要把6个☆平均分成3份,你认为第()种分法是正确的呢?在它后面 画“√”。 第一种分法:☆☆☆☆☆☆ 第二种分法:☆☆☆☆☆☆ 第三种分法:☆☆☆☆☆☆ 2、填空: 图中共有()个草莓,平均分给2人,每人()个; 平均分给3人,每人()个; 平均分给6人,每人()个。 3、填空:如果每2个苹果放一盘,可以放()盘。 如果每3个苹果放一盘,可以放()盘。 如果每6个苹果放一盘,可以放()盘。 4、填空并列出算式,不答题。 (1)10个气球,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有()个。。 (2)10个气球,每5个气球给1个小朋友,可以分给()个小朋友。。 (3)20人去划船,每4人乘一条船,需要()条船。。 (4)20人去划船,分乘4条船,平均每条船上有()人。。 二、活学活用 1、把12块饼干平均分一分,想一想有几种分法?每种分法写出一道除法算式。 2、根据要求写出算式。 (1)把24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6。

小学数学《表内除法(一) :平均分 说课稿 》(四篇)

2表内除法(一):平均分说课稿一 一、说课内容 义务教育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12~14页《平均分》 二、教材简析 除法是本册教学的重点内容,它的含义又是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础上的,因此平均分这部分知识就充分显示出它的基础性和重要性。教材安排了两教时,主要是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通过实践操作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包括以下几层内容:(1)例1通过主题图创设情境,由“每份分得同样多”引出平均分的含义。(2)通过例2、例3,让学生经历平均分的过程,进一步建立平均分的概念。例2是已知总数和份数的等份除,例3是已知总数和每份数的包含除。本课时的教学内容是例1、例2。通过平均分的学习,为学生学习除法积累丰富的感性知识,从而顺利地理解除法含义。 根据新课标要求和以上教学内容的特点,本课要达成的教学目标如下: 1、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形成平均分的表象。初步了解平均分的多钟方法。 2、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的能力。 3、在实践探究中培养学生的平等意识、体验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成就感。 除法的含义是建立在平均分含义的基础上,因此我觉得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是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出“平均分”的含义,形成表象。而两年级学生的思维完整性还不够,因此本课的教学难点让学生初步了解平均分的多种方法,为除法的认识和计算作准备。而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关键是让学生始终在生活情境中学习探究,并通过动手操作经历问题解决的过程,从而形成清晰的表象。 三、教学设想 为达成教学目标,设计本课时我意图体现如下教法: 1、采用主题式教学,以具体生动的生活情境为依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探究的积极性; 2、通过多次的动手操作,引导学生多种感官参与,经历数学的建模过程。 3、以小组合作为主要学习形式,每个活动面向全体,同时在开放性练习的设计上又注重个性的张扬。 同时又设计了与教法相适应的学法,即: 1、让学生始终在具体的情境中经历“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2、通过小组合作,给每个学生创造充分的动手实践机会,在各种形式与内容的分一分活动中体验平均分的特点和方法。 3、练习的设计注重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基础的问题解决在新授后同步完成;综合的实践应用放在课尾,以开放生动的形式加以呈现。 鉴于以上教学法的设想,我在备课时对教材内容做了自己适当的处理,并试图用以下一个教学流程来展示我的教学: 1、通过分配奖品的实际问题的提出和解决,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自主选择分配方法上感受平均分和不平均分各自的作用,同时初步理解“每份分得同样多”的含义。 2、通过小组合作平均分配礼物,在经历平均分的过程中,进一步明确平均分的含义,会用简洁而完整的话叙述平均分的结果。

最新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表内除法一--教案

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 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学习内容是认识表内除法,包括平均分、除法的初步认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让学生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这是学习除法计算的开始,是今后学习表内除法(二)以及学习多位数除法的基础。 学情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初步了解了乘法的意义、学会利用乘法口诀口算表内乘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除法的含义是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础上的,在生活中小学生有分物品的经历,但缺少平均分物的实践经验。为此,教学时要借助教材设计,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向学生提供充分的实践活动机会。单元主题图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熟悉的具体情境——参观科技园的准备活动。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平均分”,了解“每份同样多”的生活实例,通过直观操作展示了除法在应用时的两种实际操作的方法,使学生理解除法的含义,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学生创设解决问题的情境,让学生了解知识来源于生活,消除学生因为第一次接触除法而产生的陌生感,从而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数学思考:使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并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获得使用数学的成功经验,逐步形成用数学来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意识。 问题解决:能够比较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及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除法的含义,用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课时安排:12课时 1.除法的初步认识……………………………………6课时 2.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5课时 3.整理和复习…………………………………………1课时 第一课时:平均分的认识(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建立“平均分”的概念,知道平均分就是每一份分得结果同样多。 2.通过分一分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概括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教科书第8页情境放大图或课件;按例1内容,让学生准备实物卡片,准备6张正方形卡片。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建立“平均分”概念 (一)情境导入,实际操作 把6块糖分成3份,可以怎么分?请小朋友们用手中的卡片分一分。 (二)对比分的结果,特殊中认识“平均分” 想一想,哪种分法才公平呢? 为什么这种分法才是公平的呢?

人教版数学二下《表内除法(一)》练习题

第二单元单元测试 教材基础知识针对性训练与基本能力巩固提高 一、选择。 1.30÷6=5,读作( )。 A.30除以6等于5 B.30除以5等于6 2.20里面有4个( )。 A.10 B.4 C.5 D.16 3.下列算式中,商最大的算式是( )。 A.12÷3 B.36÷6 C.20÷4 D.24÷6 4.有一堆苹果,比20个多,比40个少,分得的份数和每份的个数同样多。这堆苹果可能有( )个。 A.24 B.25 C.36 D.35 5.二年(2)班参加舞蹈队的同学站了5排,每排站6人,其中男生有9人,求女生有多少人。用算式表示是( )。 A.5+6-9 B.5+6-9 C.5×6-9 D.5+6-9 二、填空。 1.30 ÷ 5 = 6 |||| ( ) ( ) ( ) ( ) 2.用下面卡片上的数摆成学过的除法算式。 3. 6÷口=口,表示6只大公鸡,每 ( )只分为一组,可以分成这样的( )组。 4.如果□+□+※+※+※=21, □ +□+※+※+※+※+※=27 那么,□=(),※=() 5. 乘法算式:( )X( )=( ),( )X( )=( ) 除法算式:( )÷( )=( ),( )÷( )=( ) 三、计算。 1.填表格。 被除数101524812 除数3825 商56346 2.想一想,算一算,你能很快写出得数吗? 四、应用。 1.一个乒乓球2元钱,4个羽毛球12元钱,哪种球比较便宜?便宜多少钱? 2.超市饮料降价,买3瓶鲜橙汁6元钱,买6瓶多少钱?

3.一本书有36页,小明每天看6页,几天可以看完?如果4天看完,平均每天看多少页? 探究拓展能力强化训练与应用综合能力的养成 1.(探究题)有一串珠子,按照下面的顺序依次排列,第十九个珠子是( )颜色。 2.(信息题)35名同学在操场上做游戏,可以每4个人分一组,也可以每5个人分一组,怎样安排没有剩余? 3.(创新题)12个小朋友进行乒乓球比赛,每3人发给4个乒乓球,一共需要多少个乒乓球? 4.(信息题)一天中午正在下着大雨,明明问菲菲:“再过36小时太阳会不会出来?’’菲菲说:“那可说不定。”明明说:“我可以肯定,再过36个小时太阳一定不会出来。”小朋友,你们认为谁说得对?为什么? 5.(开放题)在下图的○中填上不同的数,使每条直线上的三个数相加之和都等于10。 答案: 第二单元单元测试 教材基础知识针对性训练与基本能力巩固提高 —、1.A 2.C 3.B 4.B, C 5.B 二、1.30 ÷ 5 = 6 被除数除号除数商 2.20÷5=4 20÷4=5 12÷4=3 12÷3=4 18÷3=6 18÷6=3 3.6÷2=3 2,3 4.6,3 5.3×5=15,5×3=15, 15÷3=5,15÷5=3 四、1.乒乓球便宜。每个便宜l元钱。 2.12元 提示:方法一:先求单价,再求总量。6÷3×6=12(元) 方法二:6瓶中包含着几个3瓶,就包含着几个6元。 6瓶÷3瓶× 6元=12(元) 3.36÷6=6(天),36÷4=9(页) 探究拓展能力强化训练与应用综合能力的养成 1.白色 提示:通过观察可以发现,珠子的排列是有规律的。 按照“1黑、2白、1花”的次序每4个分为一组。 因为4×5=20,表示5组共有20个。而第十九个 应向前数一个就可以了。或从第(4×4=16个)再 向后数3个。 2.解析:每5个人分一组,正好分成7组。而每4个 人分一组,不能正好分成整数组。

表内除法教案

表内除法教案 文件排版存档编号:[UYTR-OUPT28-KBNTL98-UYNN208]

表内除法 -------------------------------------------------------------------------------------------第二单元:单元教学计划 单元教学内容:表内除法(一)课本P13~36页。 单元教才分析:本单元教学内容主要有:除法的初步认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解决实际问题。除法的初步认识分两个层次:第一,以生活中常见的“每份同样多”的实例合活动情境,让学生建立“平均分”概念。第二,在“平均分”概念的基础上引出除法运算,说明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用口诀求商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解决问题是结合除法计算出现的。首先在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中孕伏解决问题的内容。然后在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之后编入了解决有关平均分的实际问题和需要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内容。 单元教学要求: 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的各部分的名称。 2、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能够比较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3、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结合教学使学生受到爱学习、爱劳动、爱护大自然的教育。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单元教学重点:让学生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及解决问题。 单元教学难点:除法的含义,用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单元课时安排: 1、除法的初步认识 平均分………………………………………………2课时左右 除法…………………………………………………3课时左右

《表内除法(一) 平均分》说课稿(附教案)

《表内除法(一)平均分》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的第一节“除法的初步认识”——“平均分”的第一课时,教材第12页至14页例1、例2的教学内容。《平均分》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也是今后学习除法的基础,因此本节教学显得尤为重要,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 二、学情分析: “认识来源于实践”。在生活中,小学生有分物品的经历,但缺少平均分的实践经验。教学时,由分物品的具体情境引入“平均分”之后,要让学生动手操作,在摆摆、分分、看看、圈圈等平均分物的实践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学生充分经历平均分物的过程,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并在头脑中初步形成平均分的表象,就为认识“除法”积累了丰富的感性知识。在此基础上,再去认识除法,就能收到水到渠成的效果。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课标要求及对教材、学情的分析,我确定本节课教学目标,重、难点如下: 1.通过观察情境图,能举例说明“每份同样多”,并能说出平均分的含义。 2.初步感知平均分的特点,会将一些物体平均分成若干份。 3.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平均分的含义。 教学难点:平均分的方法。 四、说教学方法 《数学课程标准》中这样规定:“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景,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基于此,在教学中通过具体情境,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事物,解决问题,积淀经验。 五、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主要设计四个环节:1.创设情境,直观感知“平均分”;2.动手操作,探究

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

第二单元《表除法一》目标分析

第二单元第 1 课时课型:新授课备课人: 知识点平均分的认识一 分解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感知“平均分”概念;掌握等分,会用数学语言“把平均分成份,每份是。”来表达平均分的结果。 评价要求1、理解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建立“平均分”的表象。 2、初步了解平均分的基本方法有:1个1个地分和几个几个地分,能按要求对 物品进行平均分。 3、会用数学语言“把平均分成份,每份是。”来表达平均分的结果。 第8页的例1和第9页的例2 典型知识 (包括练 习课、新授 课例题或 者书本中 习题中要 作例题讲 的题目都 行) 例题1设计了让学生分少量物品的活动,在对比中突出平均分的含义;例2呈现 了生活中两种平均分物的情况之一:等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受“平均分” 1、谈话导入,实际操作例1 (1)、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些小礼物。老师要送给你们。请动手把糖果分 给小组里的每一位同学,要求把糖果分完。(每一组的糖果的数量不相同) (2)、各小组动手操作 (3)、各小组汇报情况,教师板书。 2、观察问题 (1)、请小朋友观察各小组分的结果,你发现了什么? (2)、学生观察汇报。 (3)、从观察中我们发现有些组分的同样多,你们能给这样的分法取个合适的 名称吗? (4)、学生自己取名。 3、出示课题 (1)、小朋友取的名称都很好,这些在数学上我们把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做平 均分。 (板书课题) (2)、小朋友再说说刚才哪些组是平均分,哪些组不是平均分。 (3)、刚才不是平均分的小组你们有什么办法使它平均分? (4)、学生交流、汇报 ( 5 ) 、p8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

表内除法分一分说课材料

表内除法分一分

表内除法 分一分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66页例1、例2,第67页课堂活动第1,2题,第68页练习十五第1,2题。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平均分的现实意义和数学意义,理解什么是平均分。 2.掌握平均分的方法,能把物品进行平均分。 3.感受平均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经历平均分的操作过程,掌握平均分的方法,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教学难点: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18个五角星,12支铅笔,3个盒子。 学生准备:20根小棒,每组1袋豆子、4个盘子。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出示第65页主题图

学生观察这幅图中的小朋友课间活动时在干什么? 尽可能从图 中发现以下信息: (1)操场上一共有30人。 (2)平均分成5组,每组几人? (3)6人1组,可以分几组? 教师:这些小朋友在参加课外活动时,为了方便开展活动,采用了 分组的方式进行。你们在课间活动时,也有过这样分组进行的经验吗? 教师: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许多这样需要分一分来解决的数学问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动手分一分。 板书课题:分一分。 二、活动操作,探索新知 1.教学例1,理解平均分的意义 (1)出示例1,提出分的要求。 出示6个★。 教师:数一数,一共有几个★? 教师:要把6个★分成两堆,可以怎么分? (2)学生独立分一分。 教师:请你数出6根小棒代替★,动手分一分,看谁的方法多。 (3)总结平均分的概念。 抽学生上台,在展示台上展示把6个★分成两堆的不同分法。 ★★★★★★ ★★★★★★

★★★★★★ 教师:这3种方法中哪一种方法比较特殊? 为什么?(第3种,因为分得的每一堆的个数一样多。) 教师:像这样每份分得同样多的分法,我们把它叫做“平均分”。把第3种分法贴在黑板上,板书: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请同学们举例说一说,什么是平均分? (4)课堂活动第1题。 学生独立分一分,并呈现学生的不同分法。提问:哪一种分法是平均分? 为什么? 2.教学例2,掌握平均分的方法 教师:刚才通过分五星和小棒,我们知道了每份分得同样多就是平均分。这里有12支铅笔(出示12支铅笔),要平均分成3 份(出示 3个盒子),可以怎么分? (1)独立操作。 学生用12根小棒代替12支铅笔,动手分一分,预设学生可能的分法: ①每次每份分1支,4次分完。 ②每次每份分2支,2次分完。 ③1次每份分3支,1次每份分1支,2次分完。 ④每次每份分4支,1次分完。 ⑤先把12 支铅笔分成3 份,再把多的移给少的,逐渐变成每份 4支。

表内除法(平均分)

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一) 第一课时:平均分(1)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2—43页的内容 教学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经历把一些物体平均分的活动过程,体会平均分的含义。 2、过程与方法:数学活动中,学会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培养合作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会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培养合作意识。 教学重难点:让学生了解平均分的含义。 教具准备:图片、小棒。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今天,小猴子采了6个桃子,想把他们分给几个好朋友,但是他们不知道可以怎样分?聪明的你能帮帮小猴子吗?(出示桃子图片) 二、互动新授,探索新知 1.动手操作 教师先把6个桃子图片贴在黑板上 谈话:同学们,你们想到了吗?赶快行动,把桃子分一分,到黑板上摆一摆,看谁最聪明,分的办法最多! 学生操作摆桃子。 (设计意图:有操作才有收获,操作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实际问题,才能产生多种答案。这节课是在一般中寻找独特,分法有很多,主要让学生在比较中生成学习资源。) 2.汇报并认识“平均分” 谈话:同学们,你们开动脑筋想出了这么多办法。6个桃子可以分成3份,每份2个,可以分成两份,一份两个,一份四个,也可以分成两份,每份三个……那么,你们根据每份分的个数的相同与不同,把这些分法分成两类吗? 小组或全班交流 提问:你们是怎样分的?说一说这样分的理由。 师讲述:(结合板贴)像这样,每份都是2个或每份都3个,我们就可以说,每份分的同样多,这样的分法我们叫做“平均分”(板书:平均分)

学生之间互相说一说什么是“平均分”。老师小结:同学们通过自己动手摆,不仅帮助了小猴子解决问题,还知道了什么是平均分了。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在玩中学,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进一步体会平均分的特点 谈话:现在老师手上有8个桃子,要想把他们平均分可以怎样分呢?请同学们先思考一下再到黑板上摆一摆,分一分。分完后给同学说一说你是怎样分的?(老师把桃子图片贴在黑板上) 小结:同学们都很聪明,把8个桃子平均分了,相出了不同的办法,虽然分的个数和份数不同,但是每一份分分得同样多,也符合了平均分的定义了。 4.探求平均分的方法 先在黑板上画一棵树,再把8个桃子图片贴上去。 谈话:同学们看黑板上的桃树,数一数树上有多少个桃子?如果老师想把它们分给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2个,那么可以分给多少个小朋友呢?想一想! 板书:每个小朋友分2个,可以分给()个小朋友。 找几个学生上黑板“摘桃子”分给其他同学,要求每人分2个,看有多少位同学能分到桃子就是了。指导学生每3个一份,看看结果是几份,交流。 师小结:对了!8个桃子就可以把它2个作为一份分给1个小朋友,一共分了这样的4份,就是分给了4个小朋友。像这样把每几个作为一份来分的也是“平均分”。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操作分,但每3个一份的分时,教师巡视指导。因为教材仟2次操作,都是每2个一份地分,防止学生产生错误的认识。) 三、组织练习,深化认识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先观察题中的插图,再进行比较,指名回答,要求说出理由。 强调:每份分的同样多,叫作平均分。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读懂题意,老师指导完成。提醒学生先圈一圈。 3、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学生读懂题意,老师引导学生借助书上的气球,每3个一圈,看看圈出了几分,每一份就是给一个人。求出结果。 四、课堂总结 提问:这节课你们学到了什么?

《表内除法一》练习题

《表内除法一》习题 一、计算。 1、9÷3 = 6×4 = 4×5 = 5×6 = 5×5 = 24÷6 = 15÷3 = 10÷2 = 68-30 = 32-9 = 30÷5 = 85-70 = 12÷6 = 20÷5 = 17+13 = 24÷4 = 2、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3 = 18 18÷3 = 12÷() 2×4 = 16÷() 12÷() = 2 30÷6 = 20÷() 4×() = 6×2()÷9 = 3 3÷() = 4÷4 9÷() = 18÷6 6 = ()÷()=()×()=()-() 3、在○里填上“+”、“-”、“×”或“÷”。 4 4 = 16 18 7 = 2 5 5 5 = 2 5 10 2 = 5 3 5 = 15 4 3 = 2 6 7 7 = 1 24 6 = 4 3 3 = 1 8 2 30 6 = 24 2 5 = 10 5 1 = 25 5 4、配钥匙、连线。

5、用卡片上的数写出所学过的除法算式。(能写几个就写几个)。 6、列式计算。 (1)把30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多少? (2)24里有几个6? (3)9的2倍是多少? (4)5个5相加是多少? 二、解决问题。 1、有30个笔记本,每6个笔记本放在一个盒子里,需要多少个盒子? 20 9 12 5 18 3 2 306 4

2、把15个胡萝卜平均分给5只小兔,每只小兔有几个? 3、张玲得了16朵红花,李芳得了8朵红花,张玲的红花数是李芳的多少倍? 4、四个小组的同学去栽树,每组有6人,一共有多少人? 5、商店里有4盒皮球,每盒6个。卖出18个,还剩多少个? 6、小红4天做了16道口算题,照这样计算,剩下的20题需要几天可以做完? 7、小宁带了100元去买文具,想买一个书包和一个笔盒。他带的钱够吗?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四 表内除法(一):1.平均分(一):平均分的含义与每几个一份》公开课教学设计_1

平均分 【教学内容】: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书第42——43的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分物体的活动过程,通过分类、比较,认识“平均分”,学会把一些物体“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并能说明“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的过程和结果。 2、使学生通过操作,经历观察、比较和抽象、概括等活动过程,积累平均分的经验,发展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比较、概括的思维能力。 3、使学生积极参与操作和思考活动,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逐步形成与同学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平均分的含义及“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的方法。 难点:理解“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的分法和结果。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桃子图和多媒体课件,师生分别准备圆片和小棒若干。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认识“平均分”。 1、初步认识。 (出示课件)师: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一些礼物,小朋友看看这是什么?(桃子)你们喜欢吃桃子吗?(喜欢)请你们数一数有几个桃?(6个)现在我们要利用这些桃完成接下来的学习任务,首先请大家把题读一遍。 师:现在老师想把这6个桃子分成两堆,可以怎样分?请大家想一想。 交流:你是怎样分的? 生1:两堆都是3个。 生2:一堆2个,一堆4个。 生3:一堆1个,一堆5个。 师:小朋友想得太好了。那请你们仔细观察这三种分法,哪种分法最公平? 生1:第一种,他们都是把6个桃子分成两堆。 生2:后两种分法一堆分得多一堆分得少,第一种分法两堆都是一样多。 师:小朋友观察得真仔细。像这样“每份分得同样多,就叫作平均分”(板书),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平均分”。(板书课题) 师:那刚才第二种和第三种分法是不是平均分?(不是)为什么?(因为它每份分得不是同样多) 追问:怎样的分法叫作平均分? 2、加深认识。 师:这6个桃子还可以怎样平均分呢?你想平均分成几份就分成几份。(学生动手分) 交流:你是怎样平均分的? 生1:我把6个桃子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2个。 生2:我把6个桃子平均分成6份,每份是1个。 追问:为什么这两种分法也是平均分?(因为每份分得同样多) 强调:把一些物体分成几份,只要每份分得同样多,就是平均分。

(完整版)表内除法一练习题

表内除法(一)练习题 一、读一读 4÷2=读作: 5÷1=读作: 9÷3=读作: 15÷5=读作: 12÷3=读作: 12÷6=读作: 二、说说下面的意义 15÷3=5 表示: 14÷2=7 表示: 9÷3=3 表示: 12÷6=2 表示: 10÷5=2 表示: 三、填一填 1、有18朵花,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分多少朵?列式: 读作: 2、有18朵花,平均分给3个人,每人分多少朵? 列式: 读作: 3、有18朵花,平均分给6个人,每人分多少朵? 列式: 读作: 4、有18朵花,平均分给6个人,每人分多少朵? 列式: 读作: 四、写出除法算式 1、16除以4等于4. 2、45除以9等于5. 3、28除以4等于7. 4、32除以8等于4. 五、算一算,填一填 1、有12苹果,每个小朋友分2个,能分给多少个小朋友? 列式:

读作: 被除数是(),除数是(),商是()。 2、有12苹果,每个小朋友分3个,能分给多少个小朋友? 列式: 读作: 被除数是(),除数是(),商是()。 3、有12苹果,每个小朋友分6个,能分给多少个小朋友? 列式: 读作: 被除数是(),除数是(),商是()。 六、写出除法算式 1、被除数是32,除数是4,商是8. 2、48除以6,商是8. 3、除数是8,被除数是72,商是9. 七,解决问题 1、每盘有4个苹果,2盘有几个? 2、有8个苹果,平均放在2个盘子里,每盘放几个? 3、有20个苹果,每4个放一盘,需要几个盘子? 4、除数是5,被除数是20,商是几? 5、18个气球,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几个? 5、有25个苹果,分给5个小朋友,每人分几个? 用2~6的乘法口决求商 一、想口决求商 1、9÷3=()口决: 2、10÷5=()口决: 3、15÷5=()口决: 4、30÷5=()口决: 5、8÷4=()口决: 6、18÷3=()口决: 7、15÷3=()口决: 8、6÷2=()口决: 9、24÷6=()口决: 10、16÷4=()口决: 11、30÷6=()口决: 12、12÷3=()口决: 二、根据口决写算式 四六二十四

最新表内除法分一分

1 表内除法 分一分 2 3 第一课时 4 教学内容 5 教科书第66页例1、例2,第67页课堂活动第1,2题,第68页练习十五第1,2 6 题。 7 教学目标 8 1.初步认识平均分的现实意义和数学意义,理解什么是平均分。 9 2.掌握平均分的方法,能把物品进行平均分。 10 3.感受平均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11 教学重、难点 12 教学重点:经历平均分的操作过程,掌握平均分的方法,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13 教学难点: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14 教学准备 15 教师准备:18个五角星,12支铅笔,3个盒子。 16 学生准备:20根小棒,每组1袋豆子、4个盘子。 17 18 教学过程

19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20 1.出示第65页主题图 21 学生观察这幅图中的小朋友课间活动时在干什么? 尽可能从图中发现以下信22 息: 23 (1)操场上一共有30人。 24 (2)平均分成5组,每组几人? 25 (3)6人1组,可以分几组? 26 教师:这些小朋友在参加课外活动时,为了方便开展活动,采用了分组的方式27 进行。你们在课间活动时,也有过这样分组进行的经验吗? 28 教师: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许多这样需要分一分来解决的数学问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动手分一分。 29 30 板书课题:分一分。 31 二、活动操作,探索新知 1.教学例1,理解平均分的意义 32 33 (1)出示例1,提出分的要求。 34 出示6个★。 35 教师:数一数,一共有几个★? 36 教师:要把6个★分成两堆,可以怎么分? 37 (2)学生独立分一分。

教师:请你数出6根小棒代替★,动手分一分,看谁的方法多。 38 39 (3)总结平均分的概念。 40 抽学生上台,在展示台上展示把6个★分成两堆的不同分法。 ★★★★★★ 41 42 ★★★★★★ 43 ★★★★★★ 44 教师:这3种方法中哪一种方法比较特殊? 为什么?(第3种,因为分得的每一45 堆的个数一样多。) 46 教师:像这样每份分得同样多的分法,我们把它叫做“平均分”。把第3种分法47 贴在黑板上,板书: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请同学们举例说一说,什么是平48 均分? 49 (4)课堂活动第1题。 50 学生独立分一分,并呈现学生的不同分法。提问:哪一种分法是平均分? 为什51 么? 52 2.教学例2,掌握平均分的方法 53 教师:刚才通过分五星和小棒,我们知道了每份分得同样多就是平均分。这里54 有12支铅笔(出示12支铅笔),要平均分成3 份(出示 55 3个盒子),可以怎么分? (1)独立操作。 56 57 学生用12根小棒代替12支铅笔,动手分一分,预设学生可能的分法:

二年级数学下册2表内除法一1除法的初步认识第1课时平均分1导学案人教版.doc

第1课时平均分(1) 教材简析: 本单元教材划分为除法的初步认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两节,主要的教学内容包括:平均分、除法的含义。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和用所学的除法运算解决问题。 表内除法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是今后学习除法的基础。让学生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及解决问题,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本单元的教学难点是:除法的含义,用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学习目标: 1.理解平均分及除法的含义,能进行平均分,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的各部分的名称。 2.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能够比较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3.能运用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4.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乘法、除法之间的关系,感受除法在生活中的作用。 课时分配: 1.除法的初步认识 (1)平均分(1) 1课时 (2)平均分(2) 1课时 (3)平均分(3) 1课时 (4)除法(1) 1课时 (5)除法(2) 1课时 (6)练习课 1课时 2.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1)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1) 1课时 (2)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2) 1课时 (3)解决问题 1课时 (4)练习课 1课时 (5)整理和复习 1课时 (5)单元重点知识归纳与易错总结 1课时 教法与学法: 本单元进行除法教学时,多组织开放性的操作活动,让学生从直观到抽象建立除法的概念;设计丰富、有趣的活动和练习,提高学生表内除法运算的能力;通过动作、画图、语言表述等多种方式,达到提高学生分析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除法的初步认识

表内除法说课稿

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 单元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教版数学最新教材二年级下册《表内除法(一)》第7~27页。 单元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学习内容是认识表内除法,包括平均分、除法的初步认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让学生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这是学习除法计算的开始,是今后学习表内除法(二)以及学习多位数除法的基础。 学情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初步了解了乘法的意义、学会利用乘法口诀口算表内乘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除法的含义是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础上的,在生活中小学生有分物品的经历,但缺少平均分物的实践经验。为此,教学时要借助教材设计,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向学生提供充分的实践活动机会。单元主题图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熟悉的具体情境——参观科技园的准备活动。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平均分”,了解“每份同样多”的生活实例,通过直观操作展示了除法在应用时的两种实际操作的方法,使学生理解除法的含义,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学生创设解决问题的情境,让学生了解知识来源于生活,消除学生因为第一次接触除法而产生的陌生感,从而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数学思考】:使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并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获得使用数学的成功经验,逐步形成用数学来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意识。 【问题解决】:能够比较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及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除法的含义,用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课时安排:12课时 1、除法的初步认识 平均分………………………………………………3课时左右 除法…………………………………………………3课时左右 2、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6课时左右 3、整理和复习……………………………………… 1课时左右 教学设计: 1、除法的初步认识 平均分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教材P7~9页,例1、例2、及相应的“做一做”和练习二的第1~4小题。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2、让学生充分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初步形成“平均分”的表象。

小学数学《表内除法(一) :平均分 说课稿 》(四篇)

2 表内除法(一):平均分说课稿一 一、说课内容 义务教育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12~14页《平均分》 二、教材简析 除法是本册教学的重点内容,它的含义又是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础上的,因此平均分这部分知识就充分显示出它的基础性和重要性。教材安排了两教时,主要是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通过实践操作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包括以下几层内容:(1)例1通过主题图创设情境,由“每份分得同样多”引出平均分的含义。(2)通过例2、例3,让学生经历平均分的过程,进一步建立平均分的概念。例2是已知总数和份数的等份除,例3是已知总数和每份数的包含除。本课时的教学内容是例1、例2。通过平均分的学习,为学生学习除法积累丰富的感性知识,从而顺利地理解除法含义。 根据新课标要求和以上教学内容的特点,本课要达成的教学目标如下: 1、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形成平均分的表象。初步了解平均分的多钟方法。 2、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的能力。 3、在实践探究中培养学生的平等意识、体验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成就感。 除法的含义是建立在平均分含义的基础上,因此我觉得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是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出“平均分”的含义,形成表象。而两年级学生的思维完整性还不够,因此本课的教学难点让学生初步了解平均分的多种方法,为除法的认识和计算作准备。而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关键是让学生始终在生活情境中学习探究,并通过动手操作经历问题解决的过程,从而形成清晰的表象。 三、教学设想 为达成教学目标,设计本课时我意图体现如下教法: 1、采用主题式教学,以具体生动的生活情境为依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探究的积极性; 2、通过多次的动手操作,引导学生多种感官参与,经历数学的建模过程。 3、以小组合作为主要学习形式,每个活动面向全体,同时在开放性练习的设计上又注重个性的张扬。 同时又设计了与教法相适应的学法,即: 1、让学生始终在具体的情境中经历“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2、通过小组合作,给每个学生创造充分的动手实践机会,在各种形式与内容的分一分活动中体验平均分的特点和方法。 3、练习的设计注重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基础的问题解决在新授后同步完成;综合的实践应用放在课尾,以开放生动的形式加以呈现。 鉴于以上教学法的设想,我在备课时对教材内容做了自己适当的处理,并试图用以下一个教学流程来展示我的教学: 1、通过分配奖品的实际问题的提出和解决,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自主选择分配方法上感受平均分和不平均分各自的作用,同时初步理解“每份分得同样多”的含义。 2、通过小组合作平均分配礼物,在经历平均分的过程中,进一步明确平均分的含义,会用简洁而完整的话叙述平均分的结果。

表内除法一(整理和复习)

表内除法一(整理复习)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26-27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用所学的除法知识解决有关平均分的实际问题。 2.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平均分的两种分法,感受出发在生活中的作用。 3.养成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能用除法知识解决与“平均分”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明确平均分的两种分法的联系与区别。 教学过程: 一、旧知巩固,引入新知 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本单元我们学习了有关什么的知识? 谈话:这一单元我们学习了“平均分”“用2?6 的乘法口诀求商”以及“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这节课我们就对这部分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1.复习除法的意义。教师呈现教材第26页第1题的实物图,让学生根据实物图填写乘法算式和除法算式,并要求学生“指出除法算式

中的被除数、除数、商”。 2.出示教材第26页第2题复习除法计算。(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1)教师出示乘法口诀表,将乘法口诀补充完整。 (2)让算得快的同学结合具体的算式说说是怎样想的。 (3)任意指一句口诀,让学生说出一个乘法算式和两个除法算式。 (4)总结:我们可以用乘法口诀来求商,这样可以算得又对又快。 3.补充练习 (1)看图列出乘法算式和除法算式。 (2)指出除法算式中的被除数、除数和商。 (3)通过列式,你觉得乘法和除法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学生活动让学生根据得到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重点展示用除法汁算的问题。学生说出得数并交流想法。 教师出示一些乘法算式、除法算式,让学生说出算式中的被除数、除数、商。再出示一些用同一句乘法口诀计算的算式,让学生进一步解乘法和除法之间的关系. 4.完成教材第26页的思考题。 出示题目,引导学生读懂题目。引导一个□等于8,—个□等于2 (12) 等于3个〇,那么一个〇是4, 三、巩固练习,深化理解 1.开火车口算。(完成教材“练习六”第1题。)教师出示口算卡片,学生14算.引导学生直接写出得数. 2.引导学生完成教材“练习六”第2题。学生逐题列式解决,交流时说说列式的理由。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