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古典主义绘画教案

古典主义绘画教案

古典主义绘画教案
古典主义绘画教案

古典主义绘画教案

【篇一:外国古代绘画教学设计】

人类生活的真实再现——

外国古代绘画撷英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美版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第10

课《人类生活的真实再现—外国古代绘画撷英》。我主要从教材分析、教法运用、学法指导和教学过程四个步骤加以阐述。

一、教材分析

(一)教学目标

①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对外国古代绘画的主要类别、发展概况、突出成就,以及不同民族绘画的主要特点有基本的了解,并领会各民族绘画形式的差异及其与审美观念的联系。

②能力目标:通过学习能够比较、分析外国古代绘画重要作品的风格、特点及时代特征,认识到外国古代绘画的丰富多彩是世界文化

多样性的生动体现。

③美育目标:最终使学生开阔视野、增长见识、陶冶情操、提高艺

术素养和审美感知能力。

(二)重点

通过不同民族,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绘画作品的分析、比较,使

学生加深对外国古代绘画的了解,认识外国古代绘画的丰富性与多

样性。

(三)难点

领会古代不同民族绘画形式上的差异及其与现实生活、宗教,审美

观念的联系。

二、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教育观念的具体体现、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手段。我

根据“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讲授、

2.演示、

3.讨论、

4.运用课件辅助教学

三、学法(主要培养其思维能力)

美术欣赏活动是一种个性化的情感活动。在教学生掌握美术作品欣

赏方法的同时,也应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充分的培养和锻炼,比如:

1、描述:引导学生能用直观的语言,将作品的形式特征和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主要目的是训练学生的视觉感知能力。当美术作品呈

现在我们眼前,首先是视觉的冲击和感受,它是在感觉、联想、想

象中形成自己的最初感受,产生对作品初步印象。通常学生在最初

接受作品时,对作品的感知是依靠自己经验与知识的认知度,要引

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对作品仔细观察,了解作品的形式语言特征,

能有浓度大胆表达与自己在联想中获得感受,从而为进一步鉴赏奠

定基础。

2、分析:在描述的基础上,通过对作品核心内容中的形式因素、组

织引导学生学会用专业的眼光,去解读作品中各类美术元素、艺术

形式美的运用和美术形象塑造的意义,通过比较来发现和领会美术

形式语言美,促进学生审美经验的提升,使学生的审美能力得到提高。

3、评价:主要评价作品所体现的文化价值以及作品和艺术家对后人

的影响,再者是以自我主观角度对作品作出评判与甄别,作出主观

判断。

四、教学过程:

(一)、趣味导入

以中外绘画历史进行对比,此前已经学习过中国古代绘画有七千年

的悠久历史,但是“外国古代绘画距今有多久的历史呢?”以此吸引

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其思考的积极性。

(二)、学习新内容

1、人类最早的绘画

[课件]简要介绍人类最早的绘画——欧洲旧石器时代晚期的洞窟壁画,图示阿尔塔米拉洞窟壁画《野牛》,同时图示拉斯科洞窟壁画《野

牛 .人》,请学生讨论后分析、比较,之后教师讲解,使学生对人类

绘画的面貌有所了解。

2.古埃及绘画

多媒体课件展示《三个乐女》,提示学生观察欣赏讨论与发现古代

埃及绘画的古老法则。正面律是古埃及浮雕和绘画保持了3000年不

变的造型规范:a.人物比例大小与其身份地位高低成正比,井然有序,追求平面的排列效果;b.注重画面的叙述性,内容详尽,描绘精微;c.埃及绘画构图多采用水平线分割画面,画面布局较满,很少留有空白。《宴乐图》的构图即反映了埃及绘画构图及造型特点。

和古巴比伦的《朝贡者》对比,说明古代两河流域与尼罗河流域的

不同民族在艺术上曾有过交流。

3.在世界绘画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欧洲绘画

早在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绘画已经到达到了较高的水平,只是传

世的较少。图示泛雅典运动会陶瓶。欧洲中世纪绘画主要是为基督

教服务,突出神的至高无上,人的精神受到压抑。

从“黑暗时代”走出来,我们到崇尚人为主义的文艺复兴时代看一看,文艺复兴时期各类艺术空前发展奉希腊古典主义艺术为典范,崇尚

科学、努力探索自然与生命的奥秘,将透视学解剖学等原理应用于

绘画。当时,涌现出一大批卓有建树的绘画大师。

代表人物: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提香。

课件展示《唱歌的天使与圣母子》

圆形画面上六位天使手捧赞美诗,簇拥着圣母子,在歌唱。体现了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绘画弘扬人文主义精神,通过圣母子一类的绘画,表达人间的亲情与爱,不同于中世纪圣像画突出的是神的至高

无上、传达神秘的宗教气氛。

波提切利(1445—1510),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早期佛罗伦萨画派的

著名画家。他的作品既具有写实性,又富于装饰韵味,代表作是《春》和《维纳斯的诞生》。所绘女性形象,体态修长、优雅,表

情透露出淡淡的忧郁与迷惘。此画中的圣母也不例外。

提出问题:文艺复兴三杰是谁?代表作品是什么?对比讲解他们在

艺术上的不同风格。(重点讲解)

①、达芬奇——一个传奇式的人物,兼多种才能于一身。分别图示

他最具代表性的作品《蒙娜丽莎》和《最后的晚餐》,师生共同探

讨其中的奥妙。

②、米开朗基罗——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绘画家、雕塑家建

筑师以及诗人。文艺复兴时期雕塑艺术最高峰的代表。图示其绘画

作品《创世纪》。其最突出的成就是雕塑。最为我们熟知的是哪尊

雕塑呢?《大卫》,图示此作品,简单鉴赏。

③、拉斐尔——是位非常有才气的艺术家,他以其特有的艺术敏锐性,吸取了各位大师之长:米开朗基罗的宏大气势,达芬奇的灵动

柔美,并另辟蹊径,以描绘温柔美丽的圣母与圣婴,赢得了佛罗伦

萨画坛好评。

课件展示不同时期的圣母像,让学生比较、分析、讨论它们的不同

之处,从而引出文艺复兴的进步意义。

(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有两个主要的特点,首先是以其活泼、健康、旺盛的人文精神冲击着刻板、冷漠而沉郁的宗教灵魂;其次是以鲜

明的人性形象取代了神秘的宗教形象。)

17世纪佛兰德斯、荷兰、西班牙绘画成就卓著。这一时期的宗教画、历史画、风俗画、风景画、静物画,都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代表:

鲁本斯、哈尔斯、伦勃朗、委拉斯凯兹

教师活动:

1、展示图片,从古希腊到中世纪,再到文艺复兴,以及欧洲17世

纪绘画。2、讲解知识点。3、展示讲解过程中适时提出问题:a、分

析比较不同作品中圣母像的异同。b、欧洲绘画的主要门类有哪些?

他们与中国画相比有何不同?

学生活动:1、伴随图片的展示,观察欣赏古代大师的绘画精品,感受至高无上的审美情趣。2、标记知识点。3、同时完成相关问题

【篇二:欧洲绘画教案】

第三节:在绘画时上占有重要地位的欧洲绘画

1、意大利文艺复兴盛期的绘画

2、 17世纪荷兰的绘画

3、 17-18世纪西班牙的绘画

4、 19世纪法国的绘画

第一部分 (1) 第一部分,首先概述了古希腊、古罗马、中世纪绘画

的特征,以便通过比较加深对文艺复兴绘画的认识。意大利文艺复

兴绘画列举了波提切利、达?芬奇、拉斐尔的作品,着重分析了《草

地上的圣母》。

(2)作品分析

唱歌的天使与圣母子(油画,1477年,直径135厘米,德国柏林国

立美术馆藏) 波提切利(意大利)

此作品是波提切利创作的一系列圣母子作品之一,体现了意大利文

艺复兴时期绘画在继承古希腊、古罗马写实主义传统的同时,弘扬

人文主义精神,在表现基督教题材的作品中融入了现实生活中人的

情感,通过圣母子一类的绘画,表达人间的亲情与爱,不同于中世

纪圣像画突出的是神的至高无上、传达神秘的宗教气氛。

岩间圣母(油画,1483—1485年,长197.5厘米,宽123厘米,法

国巴黎卢浮宫藏) 达?芬奇(意大利)

这是意大利文艺复兴盛期绘画大师达?芬奇的代表作品。作者描绘的圣母子及小约翰母子身处于大自然的岩石洞穴间。人物形象真实感人,年轻母亲的温柔、秀美与儿童的纯真可爱,被表现得无懈可击;背景的描绘也十分真实、妥贴,对人物形象起到很好的烘托作用。

作者探索性地运用明暗对比法,画面中的大部分物象处于暗部,光

线照在人物的主要部位,女子的面部、手和儿童的裸体分外突出,

体积感与空间感增强,明暗对比鲜明,使画面具有独特的艺术感染力,引人入胜。

草地上的圣母(油画,1504年,长113厘米,宽66厘米,奥地利维

也纳艺术史博物馆藏) 拉斐尔(意大利)

此画是拉斐尔最擅于描绘的圣母子题材的一系列作品之一,集中体

现了作者绘画技艺的完美,也反映了文艺复兴盛期绘画大师的高超

水平。作者对圣母、圣婴及小约翰的描绘不仅仅是对年轻女性和儿

童形象的真实再现,而且寄予他本人及文艺复兴盛期意大利人的审

美理想。作者笔下的圣母子既与中世纪圣像画的风格判然有别,也

不同于早期文艺复兴画家的创作。他描绘的圣母不乏文艺复兴时代

圣母像的美丽、庄重与尊贵,而又显得恬静、温和,更加亲切感人。拉斐尔是在借鉴达?芬奇及其他前辈画家的表现手法的基础上,创造

性地描绘

了面目一新、感人至深的圣母形象。这是画家努力探索的结果,也

源自其天性的敏锐、温柔、平和。

第二部分:突出17世纪荷兰画派在风俗画、风景画、静物画方面的

成就,

埃克河边的磨坊(油画,1670年,长101厘米,宽82.9厘米,荷兰

阿姆斯特丹克吉列斯博物馆) 雷斯达尔(荷兰)

欧洲风景画在17世纪从人物画中独立出来,荷兰画家在这方面做出了显著的贡献。荷兰画派中有不少专门从事风景画创作的画家,雷

斯达尔(1628—1682)便是其中的佼佼者。他擅长描绘荷兰的自然

景色、田园风光等。他笔下的森林、溪流、风车、帆船等往往具有

特殊的感染力。这幅风景画是雷斯达尔的代表作,也体现了荷兰风

景画的风格。作者满腔热情而又细致入微地描绘荷兰特有的风车磨

坊的迷人景色。大风车与远处的建筑、河面的帆船及前景的芦苇等

构成了一幅和谐的画面,天空的阴云和不平静的水面预示着将要发

生的变化,引人遐想,令人回味。画面中面积最大的部分是天空,

空间辽阔而不单调,云层的形态、色彩被描绘得十分丰富,充分体

现了画家对自然景色的悉心观察和非凡的表现力。

倒牛奶的女仆(油画,1658年,长45.4厘米,宽41厘米,荷兰阿姆

斯特丹列吉克斯博物馆藏) 维米尔(荷兰)

维米尔(1632—1675)是荷兰画派的风俗画大师。他将画笔伸向荷

兰市民生活的多个方面,擅长描绘平凡、琐碎的生活细节,从而揭

示生活中朴素、和谐、静谧的美。其画风细腻,多描绘室内景,对光与色彩的表现有独到之处。

此画是荷兰风俗画的优秀代表,作者选取的是普通民众生活中最寻常的倒牛奶的细节,并加以描绘,除了准确地表现女仆的形象外,还不厌其烦地刻画了桌上摆放的及墙上挂的各类物品,将不同物品的色彩、质感表现得无懈可击,恰到好处地描绘出窗外射进室内的光线的柔和、温暖。此画对细节的完美处理,可以与同时期荷兰静物画大师的作品相媲美,集中体现了荷兰风俗画与静物画两方面的成就。

第三部分:17-18世纪西班牙的绘画

纺织女(油画,1657年,长289厘米,宽220厘米,西班牙马德里普拉多博物馆藏) 委拉斯凯兹(西班牙)

此画是画家晚年的力作。描绘的是皇家织造厂织女的劳动情景。在构图上的巧妙处理,运用对比的手法,对不同光线下人物及各种物品的悉心描绘,更为画面增色,耐人寻味。 1808年5月3日的枪杀(油画,1814年,长345厘米,宽266厘米,西班牙普拉多博物馆藏) 哥雅(西班牙)

作者表现的是1808 年5月3日法国入侵者枪杀西班牙起义者的真实事件。画面中起义者处于强光之下,其视死如归的大无畏气概与逆光中的刽子手的残暴形成鲜明对照。画家不仅真实地记录了夜幕下的惨烈与罪恶,而且使之具有强烈的戏剧效果,产生撼人心魄的力量。这种非同以往的创作手法和表现形式,对此后的欧洲浪漫主义艺术产生了重要影响。第四部分:19世纪法国的绘画发展概况,流派纷呈,名家辈出。

马拉之死(油画,1793年,长162厘米,宽125厘米,比利时皇家美术博物馆藏) 达维特(法国)

达维特(1748—1825)是18世纪后半叶至19世纪初期,法国新古典主义绘画的杰出代表,被誉为法兰西近代画派的复兴者。他的创作既体现了对古典主义艺术的追随,又紧扣时代脉膊,在多方面显示出非凡的艺术才能。画面构图单纯、简洁。作者运用明暗对比手法,使形象具有纪念碑式的立体感,产生了悲剧的感染力。

自由引导人民(油画,1830年,长325厘米,宽260厘米,法国巴黎卢浮宫藏) 德拉克洛瓦(法国)

这是法国浪漫主义绘画大师德拉克洛瓦的代表作,取材于1930年的法国“七月革命”,画

面描绘象征着正义与自由的“女神”一手执大革命时代的三色旗,一

手执枪立于最高处,引导人民奋勇向前。整幅作品充满热情、动感,令人激昂、振奋,充分显示了浪漫主义绘画的特点。它将以写实手

法表现的起义者与以浪漫手法表现的自由女神相结合,具有开拓的

意义。三等车厢(杜米埃,法国)

19世纪法国现实主义绘画大师杜米埃(1808—1879),如同擅于

描绘农村生活的画家米勒(1814—1875)一样,把画笔伸向生活在

社会中下层的普通民众。米勒热情讴歌了农民生活,深刻揭示农民

的内心世界;而杜米埃则生动地反映了城市生活,入木三分地刻画

出各阶层市民的精神面貌。他的笔锋犀利,大胆取舍,形象概括,

个性鲜明。《三等车厢》就是画家反映现实生活的众多力作中的一幅。作者仅勾勒出人物的基本轮廓,暗部略施薄色,就把当时法国

社会生活的一幕准确地表现出来,不仅使人了解到下层民众的真实

生活状态,而且令人感受到他们的内心活动。

印象?日出(油画,1872年,长65厘米,宽50厘米,法国巴黎马尔莫丹美术馆藏) 莫奈(法国)

莫奈(1840—1926),是法国印象主义画派的领袖人物。印象主义

一词即因此画而得名。画家在这里描绘的是勒阿佛尔港口一个多雾

的早晨风景。海水在晨曦笼罩下显得极为丰富多彩,雾气中的小船

显得模糊不清。整个画面给人以梦幻般的视觉印象,仿佛是光线与

色彩的交响

第四节:其他地区的绘画,介绍了印度佛教石窟壁画和日本的浮世绘

版画,使学生了解东方绘画的基本面貌和不同的民族特色。

五:课堂总结: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外国古代绘画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区有不同风格和不同的特点,开阔了我们的视野,增长了我

们的见识,为我们了解世界多元文化奠定基础。六:课后作业布置

西方绘画与中国画相比较有何不同?

七:课后反思:本课由于内容较多,涉及的知识面较广,时间有限,有的内容与学生探讨的较少。

希腊的陶瓶艺术在美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这倒不是陶瓶材料的特殊,而是陶瓶画争得的荣誉。公元前六世纪中叶以后,雅典陶瓶曾

垄断了国外市场。它那匀称和谐的比例,精致的工艺,生动的造型,写实的手法,追求理想化的风格,饱满的构图,富于戏剧性的情节,散发出浓郁的高贵美感。希腊瓶画多用黑红两种颜色。早期以红色

做底,绘以黑色形象,称为“黑花式”;公元前五世纪出现以黑为底,

形象用浅红色描绘,名为“红花式”。刻画人或动物均以线造型,其准确程度令人吃惊。但线条自身多无变化,与中国绘画不同。中国画线条很重自身的美感趣味和风格。

【篇三:美术教案】

教学过程:

导人新课

一、艺术欣赏的本质

▲艺术欣赏:是审美活动的主要形态之一,也是实现艺术的美育社会功能的重要环节,是对某种艺术作品的“接受”——感知、体验、理解、想象、再创造等综合心理活动,是人们以....艺术形象为对象的审美活动艺术审美活动是属于人的精神活动,是实现审美教育必不可缺的过程。这里我们要理解的两点:

1. 艺术是对社会生活的反映。

2. 艺术是人的精神粮食,是满足个体与社会的审美精神生活需要,是人自然全面发展的需要。艺术本身就是目的,享受与创造、娱乐与教育密不可分地包含在艺术活动之中,艺术欣赏就是实现着种反作用的必要环节艺术新撒谎能够在本质上看是对审美主题的提高,属于人类自身的精神文明建设的范畴。

二、艺术欣赏与艺术创造首先要明确的是两者的含义,艺术欣赏在上面已经说道了,现在先明确艺术创造的含义。

▲艺术创造:是艺术家在生活的基础上,运用不同的物质材料、表现手段、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离开了艺术语言,便谈不上美的创造和欣赏。掌握几个名词的意思。

1、艺术语言是指任何一门艺术都有自己独特的表现方式和手段,运用独特的物质媒介来进行艺术创作,从而使得这门艺术具有自己独具的美学特征。这种独特的表现方式或表现手段,就叫作艺术语言。艺术语言的要求:

(1)准确地体现本门类艺术的特点;

(2)表现艺术家的独特个性和创造精神。教研专区全新登场教学设计教学方法课题研究教育论文日常工作

2、艺术形象是文艺反映生活的特殊方式。艺术形象总是具体可感的,它是客观因素与主观因素的统一,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也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艺术形象不仅具有具体可感的形象性,而且具有概括性。艺术形象的一般构成规律:典型与意境。

3、艺术典型是普遍性与特殊性的有机统一,又是必然性与偶然性

的有机统一。任何艺术典型,都是在鲜明生动的个性中体现出广泛

普遍的共性,在独一无二的个别形象中体现出具有普遍性的某些规律。

4、艺术意蕴艺术意蕴就是指艺术作品应当在有限中体现出无限,

在偶然中蕴藏着必然,在个别中包含着普遍。它是一种艺术境界。

艺术意蕴即典型与意境的审美内涵。艺术意蕴深藏于艺术形象之中,需要欣赏者去感受、体验和领悟。对艺术意蕴的把握是一个领悟的

过程。

5、艺术风格艺术风格即优秀艺术作品中所体现的艺术家独特、鲜

明的个性特征。艺术风格包括艺术语言的运用、艺术形象、意蕴的

形成等方面。艺术风格体现艺术家的审美理想、艺术追求以及对现

实生活的审美发现,是艺术家创作达到成熟的重要标志。我们提倡

艺术风格能够体现优秀的民族传统、民族精神及时代特色。

6、艺术流派、艺术思潮(西方现代主义思潮)艺术流派是指在中

外艺术一定历史时期里,由一批思想倾向、美学主张、创作方法和

表现风格方面相似或相近的艺术家们所形成的艺术派别。这些艺术

派别的形成有时是自觉的,有一定的组织形式或共同宣言;有时是

不自觉的,仅仅因为创作风格类型的相近而组合在一起。这些艺术

派别有的局限于一种艺术门类或体裁,有的则包括不同艺术门类或

体裁的艺术家艺术思潮是指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特别是在一定

的社会思潮和哲学思潮的影响下,艺术领域所发生的具有广泛影响

的思想潮流和创作倾向。如,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自

然主义、西方现代主义艺术思潮等等。重点:艺术欣赏是一种“再创造”。艺术欣赏也是一种创造,是一种再创造。艺术欣赏不同于艺

术创作的创造,它虽然也是艺术活动的一种形式,但它实际上并不

创造新的物化的艺术作品,而只是以艺术作品这种创造物为前提进

行想象中的创造。艺术欣赏者以艺术作品为审美对象,通过体验、

玩味、沉

吟等欣赏行为展开复杂的心理活动,从而把作为物的艺术形象再现

为接受者头脑中的意象。这些意象并不是艺术作品的被动反映,它

已经改变了艺术作品的存在方式。所以艺术欣赏与艺术创造的创造

性是不同的。艺术创作创造世界上并不存在的新事物,而艺术欣赏

的创造只存在于欣赏者自己的脑海当中。正因如此我们把艺术创作

称为第一次创造,而艺术欣赏是相对于艺术创造的“再创造” 三、优秀艺术作品欣赏

导入:

美术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离开了生活,美术就失去了意义。作品浏览新授:

美术的意义与领域一、美术的意义

美术既是一种审美认识与创造,又具有审美教育与实际应用功能。

二、美术的领域

两大类:纯美术与应用美术

纯美术:绘画、摄影、雕塑和建筑,中国还包括书法与篆刻等。应用美术:视觉传达设计、产品设计和空间设计三、绘画的分类:

1、工具材料和技法:国画(人物、山水、花鸟)、油画、版画、水彩画、水粉画、素描、丙烯画、镶嵌画、磨漆画、拼贴画。

2、描绘的对象:人物画、风景画、静物画、动物画。 0..

3、形式和功能:壁画、单幅画、组画、连环画、年画、漫画、宣传画。四、纯艺术作品欣赏五、应用美术作品欣赏

六、区分纯艺术与应用美术作品

美术与生活一、个人表现

美术是一种最直观的表现内心与生活的手段,作者通过创作美术作品表现自然、记录生活、反映社会、关注人性、抒发情感、体现精神和追求美好。举例:

魏晋壁画《射猎图》

清代朱耷《蔬柳八哥图轴》法国乔治、鲁奥《老国王》俄罗斯夏加尔《生日》二、实用功能法国头饰

电视剧《甄嬛传》中的头饰水立方、鸟巢三、承载文化

美术是一种文化,反映着社会生活与人生百态,留有鲜明的时代印记。

非物质文化遗产:天津泥人张、杨柳青、桃花坞、藏族唐卡、宜兴紫砂陶、禹州钧瓷、乐清黄杨木雕、刺绣、剪纸作品欣赏

高中美术 《印象主义绘画》教案

美术课《印象主义绘画》说课稿 教材分析: 印象主义绘画是19世纪60年代在法国出现的艺术流派。在西方近现代科学的启发下,他们对绘画的光线、色彩的表现进行了独到的探索,并为西方现代主义绘画的发生创造了条件。本课向学生介绍了印象主义绘画的许多作品,其中包括印象派,新印象派和后印象派的画。从欣赏中,使学生知道印象主义绘画探索的艺术原则和表现形式的独特风格,以及印象主义绘画尤其是后印象主义绘画在主观与客观艺术与自然的关系的革新及重大意义。 本课要讲清楚各个派系的画家、作品的名称、观念和形态的共同点和差异是什么?并重点分析画面色与光的千变万化的科学依据是什么?使学生听后感到多而不繁,杂而不乱,达到教学目的。 教学目标: 了解印象主义绘画的艺术观念,及表现自然界瞬息万变的光色效果的艺术风格。 提高对西方绘画作品的欣赏能力。 感受印象主义绘画的形式美感。 教学重点: 认识并了解西方印象主义绘画的艺术观念与风格。 感受印象主义绘画色彩变化的形式美感。 教学难点:对西方印象主义绘画的艺术观念的理解。 教学方法:欣赏法、讨论法、讲解法。 学习方法:上网查资料法、总结法。 教学手段:为了更好的完成教学目标,采用现代教学媒体棗网络查找资料,实施创设情景,激发学习兴趣;主动探索,强化独立思考意识;点拨导思,激发学生自学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继浪漫主义以后,在19世纪60年代,法国又出现了一个新的艺术流派,就是印象主义绘画。印象主义的画家们走出画室,直接面对自然进行绘画,他们热中于表现自然界瞬息万变的光色变化和对自然的直接感受。他们不象古典主义,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画家那样强调画面的故事情节和主题思想,而是受光学理论的启发,把所描绘的客观物象作为绘画研究的实验媒

超现实主义综述

超现实主义思潮综述 摘要:本文用客观的语言,论述了脱胎于达达主义的超现实主义的历史背景和深受弗洛伊德潜意识理论影响的哲学背景,并简要谈论了其成立的过程及艺术的纲领。通过对其代表人物达利、米罗画作的分析浅论了超现实主义抽象和具象两种不同风格的特征。 关键词:超现实主义达达主义潜意识象征性 超现实主义是现代艺术的一项运动与流派,它脱胎于瑞士的达达主义,由达达主义在法国同象征主义相结合后逐渐演变而成。超现实主义的哲学基础是直觉主义和弗洛依德的梦幻心理理论及精神分析学,并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黑格尔哲学的影响。超现实主义者认为,在现实世界之外,还有一个所谓彼岸世界,即无意识或潜意识的世界。超现实主义者致力于探索人类经验的先验层面,同时致力于突破合于逻辑与实际的现实观,尝试将现实观念与本能,潜意识与梦的经验相揉合,而达到一种绝对的真实,超越的真实。例如,超现实主义画家与过去画家描写梦境有显著不同,这在于他们能重现梦境,并将逻辑上不相干的事物加以喻示性地并列,由此传达出梦境特有的感性气氛。 一、超现实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从达达说起 1914年8月欧洲爆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四百多年来形成的“美的艺术”体系出现了巨大的裂痕。尽管博物馆继续开放,展览会照常举办,但欧洲稳定、统一的艺术体系已经开始瓦解。许多艺术家在战争中身心遭到重创。在这段时期内艺术家继续从事传统的艺术活动似乎不合时宜,更不愿在官方举办的画展上展出自己的作品。那个时代需要另一种艺术--一种全新的批判性艺术--达达主义产生了。 “达达”一词主要表达的是一种玩世不恭的象征意义。达达主义者将他的攻击目标指向所有以前的艺术运动和形式,无论是传统的还是二十世纪初期的实验性艺术。他们对既有的体制、道德和一切美学等传统价值观念一律加以破坏和颠覆。 达达主义者抨击伪善没落的旧世界,与其说是一场艺术运动还不如说是对当时的资本主义制度的全面反抗,从本质上看他代表了对艺术的否定--但它否定一切时最终不得不否定自己,世间万物的发展规律总是不破不立,在对旧事物摧枯拉朽的无情涤荡后,新事物的兴起也就为时不远了! 二、超现实主义产生的哲学背景--弗洛伊德的潜意识理论 在达达主义衰落的同时,有两种学说广为流传--一是法国哲学家柏克森的生命哲学,二是奥地利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德的潜意识理论。尤其以后者的影响最为广泛。他把人的的心理分为意识和潜意识两个对立部分。他认为梦总是指向人的心灵深处,梦境体现了人的潜意识和本能的欲望,是潜意识完美的再现,是摆布个人命运、决定社会发展的永恒力量。但这些潜意识却受到现实规范的种种抑制,人们长期忽略了它。弗洛伊德反对一味压抑潜意识,主张寻找合理渠道来发泄,而艺术创作给潜意识超越现实规范理性和道德提供了最佳途径。因为梦和艺术是相通的。 三、超现实主义的产生 1924年,法国作家布列东在巴黎发表了第一个《超现实主义宣言》,布列东在第一个《超现实主义宣言》中,曾对超现实主义作过经典性的解释:“超实现主义,阳性名词。纯粹的精神无意识活动。人们通过它,用口头或局面,或其他方式来表达思想的真正作用。它只接受思想

高中体育教案《印象主义绘画》教案_0784文档

2020 高中体育教案《印象主义绘画》 教案_0784文档 EDUCATION WORD

高中体育教案《印象主义绘画》教案_0784文档 前言语料:温馨提醒,教育,就是实现上述社会功能的最重要的一个独立出来的过程。其目的,就是把之前无数个人有价值的观察、体验、思考中的精华,以浓缩、 系统化、易于理解记忆掌握的方式,传递给当下的无数个人,让个人从中获益,丰 富自己的人生体验,也支撑整个社会的运作和发展。 本文内容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 课业类型:欣赏课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目的:通过本堂课的学习,学生了解印象主义、印象主义的代表画家。学会如何来欣赏现代绘画。 教学重点:l、色彩和光学的关系2、莫奈、凡高 教学难点:如何用心来欣赏绘画 教具准备:电子课件 教学过程 学生在德彪西的《月光曲》中进入教室。 一、引入新课:同学们,我们艺术论坛上周的讨论题是:测试,你更喜欢哪一张画?很多同学都去参与了讨论。有同学在问:这是谁的作品啊?那我告诉大家,贵妇人肖像是法国罗可可艺术的代表画家布竭的作品,老人肖像是法国后后印象派画家凡高的

作品。同学们是否还记得我们以前讲过的罗可可艺术的风格特点?艳丽、精致、豪华浮华的法国宫廷艺术和我们的生活距离很大,所以从讨论结果来看,喜欢老人肖像的同学比较多。那我们为什么会喜欢它呢?有同学说“老头帅。”没有抓住问题的关键。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讨论的问题。 二、新课讲授课题――印象主义绘画上堂课我们已经抽签过自己小组的预习作业,现在请预习过的同学来给介绍一下:什么是印象主义?印象主义的由来?印象主义这个名称是由法国画家莫奈的一幅风景画《印象?日出》得来的。印象主义画家以阳光和色彩为主角,借助光与色的变幻来表现作者从一个飞逝的瞬间所捕捉到的印象。请学生介绍莫奈和他的作品《印象?日出》。教师出示一张白纸,问:这是什么颜色?白色!打上红色的灯光后,问:现在是什么颜色的?红色的。打上蓝色的灯光后,问:现在是什么颜色的?蓝色的。大家从这个实验中,得出什么结论:在不同的光线下,物体会展现不同的颜色。请同学回忆,曾经学过的形容阳光色彩的词句。我们来看莫奈笔下的阳光的颜色。请看系列作品《卢昂大教堂》。辨别这三张画,大家可以讨论,它们分别是什么时间画的?黎明、中午、黄昏。印象主义绘画的代表者,除了莫奈还有谁?马奈、毕沙罗、德加等。请介绍马奈的代表作。看马奈的代表作:《草地上的午餐》、《酒吧侍女》、《吹笛的男孩》。看了这些作品,请同学简单的来总结马奈的艺术风格。马奈:十分善于使用黑色的。使整个画面的色彩响亮醒目而又各得其所。现在我们来看这些画,你能否分辨出莫奈的和马奈的作品。接下

印象派绘画含义及其深远影响

印象派绘画含义及其深远影响 印象派绘画诞生于法国19世纪后期的印象主义画派是西方绘画史上一个划时代的艺术流派。代表画家马奈、雷诺阿和莫奈等都把“光”和“色彩”作为绘画追求的主要目的,他们倡导走出画室,描绘自然景物,以迅速的手法把握瞬间的印象,使画面呈现出新鲜生动的感觉。因莫奈的《日出·印象》而得名。 印象派绘画是西方绘画史上划时代的艺术流派,19世纪七八十年代达到了它的鼎盛时期,其影响遍及欧洲,并逐渐传播到世界各地,但它在法国取得了最为辉煌的艺术成就。19世纪后半叶到20世纪初,法国涌现出一大批印象派艺术大师,他们创作出大量至今仍令人耳熟能详的经典巨制,除了这次来华展出的著名画作外,马奈的《草地上的午餐》、莫奈的《日出·印象》、·梵.高的《向日葵》等更是鼎鼎大名。 印象派画家走出画室,深入原野、乡村、街头写生,力求真实地刻画自然。借用“物体的色彩是由光的照射而产生的,物体的固有色是不存在的”这一最新的光学理论,印象派画家认为,景物在不同的光照条件下有不同的颜色,他们的使命便是忠实地刻画在变动不居的光照条件下的景物的“真实”,这种瞬间的真实不恰恰就是一种转瞬即逝的“印象”吗?而印象派画家把这种“瞬间”永恒地记录在了画布上。[1] 代表人物有莫奈,毕沙罗,雷诺阿等 印象派是19世纪中叶欧洲艺术从现实主义向现代主义过渡的重要阶段,印象派画家以创新的姿态登上法国画坛,其锋芒针对陈陈相因的古典画派和矫揉造作的浪漫主义。印象派画家吸收了写实主义绘画的营养,在绘画中开始对室外自然光的研究和表现。根据“物体的色彩是由光的照射而产生,物体的固有色是不存在的”这一当时最新的光学理论,印象派画家认为,景物在不同的光照条件下有不同的颜色。印象派画家倡导走出画室、去户外写生,力求真实地刻画自然,直接描绘阳光下的风景和日常生活,摒弃16世纪以来狭隘的褐色调。

高中美术教案《印象主义绘画》教案

《印象主义绘画》教案 江苏省常熟市中学朱惬 课业类型:欣赏课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目的:通过本堂课的学习,学生了解印象主义、印象主义的代表画家。学会如何来欣赏现代绘画。 教学重点:l、色彩和光学的关系2、莫奈、凡高 教学难点:如何用心来欣赏绘画 教具准备:电子课件 教学过程 学生在德彪西的《月光曲》中进入教室。 一、引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艺术论坛上周的讨论题是:测试,你更喜欢哪一张画?很多同学都去参与了讨论。有同学在问:这是谁的作品啊?那我告诉大家,贵妇人肖像是法国罗可可艺术的代表画家布竭的作品,老人肖像是法国后后印象派画家凡高的作品。同学们是否还记得我们以前讲过的罗可可艺术的风格特点?艳丽、精致、豪华浮华的法国宫廷艺术和我们的生活距离很大,所以从讨论结果来看,喜欢老人肖像的同学比较多。那我们为什么会喜欢它呢?有同学说“老头帅。”没有抓住问题的关键。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讨论的问题。 二、新课讲授课题——印象主义绘画 上堂课我们已经抽签过自己小组的预习作业,现在请预习过的同学来给介绍一下:什么是印象主义?印象主义的由来?印象主义这个名称是由法国画家莫奈的

一幅风景画《印象·日出》得来的。印象主义画家以阳光和色彩为主角,借助光与色的变幻来表现作者从一个飞逝的瞬间所捕捉到的印象。请学生介绍莫奈和他的作品《印象·日出》。教师出示一张白纸,问:这是什么颜色?白色!打上红色的灯光后,问:现在是什么颜色的?红色的。打上蓝色的灯光后,问:现在是什么颜色的?蓝色的。大家从这个实验中,得出什么结论:在不同的光线下,物体会展现不同的颜色。请同学回忆,曾经学过的形容阳光色彩的词句。我们来看莫奈笔下的阳光的颜色。请看系列作品《卢昂大教堂》。辨别这三张画,大家可以讨论,它们分别是什么时间画的?黎明、中午、黄昏。 印象主义绘画的代表者,除了莫奈还有谁? 马奈、毕沙罗、德加等。请介绍马奈的代表作。 看马奈的代表作:《草地上的午餐》、《酒吧侍女》、《吹笛的男孩》。 看了这些作品,请同学简单的来总结马奈的艺术风格。马奈:十分善于使用黑色的。使整个画面的色彩响亮醒目而又各得其所。现在我们来看这些画,你能否分辨出莫奈的和马奈的作品。 接下来我们来做个游戏,每组有一张纸,纸上画了一个圆,请大家用桌上现有的彩色粉笔,在圆中混和点色点,观察混和后的颜色。教师请几个小组的成员一起回答自己小组得到的颜色。 大家可以发现不同的颜色经过色点的组合,就形成了新的色彩,那刚才大家用的绘画的方法就是——点彩画法。看点彩大师修拉的作品《大碗岛的星期日下午》。那请预习过的同学来给大家介绍一下作者的艺术风格和画派。新印象主义:尝试用原色色点配置,使画面产生视觉混合的色彩效果,运用这种准确分布的各种色点来客观理性地、冷静地组成画面艺术形象。因他们用这种科学的、严格化的色彩和笔触,代替了印象主义画家的那种富有感情的色彩和生动潇洒的笔触,所以人们又称它为“科学的印象主义”。 大家认为这种绘画方法好吗?这种绘画风格把印象主义对光与色的追求推向了一个极端,还有一批画家在寻求另外的一种对光和色的表现方法——后印象主义。学生介绍后印象主义:指那些曾经追随印象主义,后来又极力反对印象主

论印象派绘画的艺术特色

论印象派绘画的艺术特色 内容摘要:印象主义是19世纪后期产生于法国的一种艺术思潮和流派。印象派画家在艺术特色上从构图、造型、色彩、笔触以及主观精神的表现上都和之前的古典主义的艺术特色有着明显的区别。他们重写生,重实践,并走出画室,描绘外光和大自然的瞬息变化,用奔放的笔触和没有调和的颜色在画布上直接糅合,形成冷暖色调强烈的新画风。 关键词:印象派印象派画家艺术特色 印象派绘画,是指发生在19世纪下半期,以法国为中心风靡欧洲并具有世界性影响的印象主义绘画现象。印象派绘画以莫奈的《日出的印象》最初被人讥笑而得名,却在短短的一二十年中跃然成为一场世人瞩目的艺术运动。在1874年巴黎的第一届印象派画展,被认为是印象派绘画团体诞生的标志。该画展向世人宣告,这是一群画家们不懈努力所展示的作品,他们的作品摆脱了由世俗等级制度和固步自封的艺术团体强加于其上的传统桎梏的束缚,同美术史上的任何一场运动相比,印象主义及其关联的画家具有更为神秘的特性,他们起初为公众所不理解,被评论家责难,大多数作品被社会拒绝。可是,他们不气馁,并矢志不渝地朝向自己认定的目标前行。他们并不知道,正是他们开创了西方绘画史的新纪元,也正是以他们的画展为起点,“印象派”从法国开始影响整个欧洲,成为西方现代绘画的起点。 印象派的代表人物为马奈、德加、雷诺阿、毕沙罗、莫奈、西斯莱及后印象派画家凡·高、高更、塞尚和修拉等人,他们吸取了柯罗、巴比松画派以及库尔贝写实主义的经验,在19世纪现代科学(尤其是光学理论和实践)的启发下,直接描绘阳光下的物象,通过画家直接观察所带来的感受,来表现微妙的色彩变化。20世纪初期,印象派已经成为广受欢迎的艺术流派。它不仅在法国取得了最为辉煌的艺术成就,而且影响了整个欧洲,并逐渐传播到世界各地。

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

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 17世纪和18世纪前半期流行于欧洲君主专制时期的一种文艺思潮或文艺流派。它的代表人物在创作实践和文艺理论上,把古希腊罗马时代的文艺视为必须仿效的崇高典范,从中吸取题材、情节、形象和创作经验,并赋予它们新的历史内容。古典主义一词由此而得名。 法国是欧洲古典主义文艺的中心。从17世纪初起,法国诗人马莱伯等为反对一切方言与俚语,确立法国古典主义文学语言的规范做了大量工作。诗人梅莱在悲剧《索福尼斯贝》中,最早实现了意大利学者提出的三一律原则,即一个情节线索、一天时间和一个地点。这是古典主义剧作家创作的基本准则。法国文艺理论家N.布瓦洛的《诗艺》是一部具有古典主义文艺宣言性质的重要论著,概括和总结了几十年法国古典主义创作的实践,要求文艺“模仿自然”(包括人性的自然),“研究宫廷”,“认识城市”;把体裁(史诗、悲剧、喜剧等)分为界限分明的不同的等级,并对每种体裁进行严格规范;依据笛卡尔的理性主义提出理性至上的美学原则。古典主义在法国文学中的代表者有高乃依、拉辛、布瓦洛、莫里哀、拉封丹等;绘画的代表者有普桑、勒布朗、大卫等;建筑中的代表者有芒萨尔、勒诺特尔等。他们在政治上拥护王权,作品具有鲜明的政治倾向性;主张民族统一,反对民族分裂;宣扬个人利益服从国家整体利益;塑造了为崇高社会理想而服务的人物典型;他们的创作基本上为宫廷服务,对民间文学采取轻视态度。古典主义由于过分强调理性主义、普遍性和情节的集中、单一,往往忽视个性,突出类型,不少作品具有公式化、概念化的倾向。 在欧洲18世纪,古典主义思潮几乎遍及全欧。当时的所谓艺术正统是崇尚古典复兴的艺术,以古希腊罗马时期的美术风格为典范,要求进行艺术加工,从而符合一定的规范。直接导致了后来学院派的产生,它的模式化成为一个弊端。 达维特是古典主义的第一个代表。雅克·路易斯·达维特(Jacques Louis David,1748-1825)1748年达维特出身于巴黎一个中产阶级家庭,他最初的绘画老师是他的亲戚,著名的罗可可画家布歇。少年时代的达维特是沉默寡言和喜欢思考的,他不喜欢和同龄的孩子玩,使人感到他少年老成。达维特的文化水平非常有限,他的感受力也很一般。但正是由于这种缘故,他能够对别人开诚相见。同时,达维特坚忍不拔地追求着自我完善,这使他成功地获得了熟练的技艺。可是,尽管他有巨大的毅力以及接近人民,由于缺乏真正的文化,他不论在生活中或是艺术上,都未能走自己独立的道路。他以盲目的热情献身于他所接触到的思想。当达维特从皇家美术院毕业获罗马大奖后,他便赴意大利游学,深受意大利文艺复兴(古典主义)美术影响。 比柯尔夫人 当达维特从意大利游学回到巴黎后,他认真地研究了布歇(Boucher)、格瑞兹(Greuze)、维安(Vien)、孟格斯、卡拉瓦乔(Caravaggio)、普桑(Poussin)等人的绘画风格以及古代雕刻。达维特于1784年画了“比柯尔夫人”的肖像。靠这个妇人的服装和相貌,使这幅肖像画没有一点古典主义的气息。达维特得自对古典形式的研究,仅仅是强有力的结构,这种结构一方面强调了模特儿的生命力,另一方面则强调了她的粗俗;画家用了一种葡萄酒似的红色,把这种粗俗的气味渲染到淋漓尽致的程度。这幅肖像画只是证明了一个工匠而不是一个

《后印象主义绘画》教案 杨传祝

《走进后印象主义绘画》教案 授课学校:华东师大附属枫泾中学 授课教师:杨传祝 授课班级:高二年级美术创新班 授课地点:7号楼二楼教室1 教学目的: 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认知后印象主义绘画出现原因及其主要艺术特点,以及主要代表画 家各自绘画的作品特色,同时学生能以技法、造型、色彩、内容等审美手段鉴赏后印象主义绘画作品。 2、过程方法:学生课前资料查阅,教师课堂上对作品的讲解与分析,学生间讨论思考,使 学生能运用课上的知识对作品感受赏析,最后上升为学生独立的作品审美分析。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后印象主义绘画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绘画风格的多样性,开阔 了绘画的审美视野,提高了学生对绘画作品的主观表达与情感表达的理解。 教学重点:学习后印象主义画派的艺术特点。 教学难点:明确塞尚、高更、凡高的各自艺术特点。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世界上,现在只有一个真正的画家---那就是我!”,教师询问学生:西方美术史上哪位画家敢如此大胆说出?答案是:保罗.塞尚,由塞尚引出后印象主义画派。 二、讲授新课: 学生欣赏比较:后印象主义绘画和以前的绘画有什么不同? 1、后印象主义绘画出现的条件(困境与机遇): (1)印象派之前的画家对描绘对象达到了技法娴熟,形象非常逼真,使后来的画家在写实上难以逾越。 (2)1839年照相机的出现与冲击。 (3)19世纪70年代第二次工业革命出现,化学工业推动颜料品质和数量的提高,物理学中对光学理论的深入研究使画家产生对颜色观察的理性分析。 (4)日本浮世绘版画的影响与启发。 2、后印象主义绘画的出现。 (1)后印象主义:那些早期学印象派方法,但不满足印象派对自然的客观描绘,而是从各自不同的角度探讨艺术表现的本质,强调表现主观感受的画家们,被1910年英国艺术理论家罗杰.弗莱称为“后印象派”,其主要画家代表为塞尚、高更、凡高等等。 (2)画家及代表作品赏析: ①、A.塞尚简介B.作品赏析:《苹果与橘子》、《夫人像》、《圣维克多山》。 ②、A.高更简介B.作品赏析:《自画像》、《塔希提少女》、《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 们往哪里去?》。 ③、A.凡高简介B.作品赏析:《凡高自画像》、《向日葵》、《吃土豆的人》、《阿尔的卧室》、 《星月夜》、《有乌鸦的麦田》、《加歇医生像》。 3、鉴赏三位画家的代表作,教师提问:三位画家最大绘画特点的不同是什么?学生运用已 有的知识鉴赏并思考回答。

米罗的超现实主义绘画具有鲜明的个人风格

米罗的超现实主义绘画具有鲜明的个人风格:简略的形状、强调笔触的点法、精心安排的背景环境,奇思遐想、幽默趣味和清新的感觉。在米罗的画中,使观众不可抗拒的魔力到底是什么呢?是形吗?在他的画中没有什么形,而只有一些成份,一些形的胚胎,一些类似小孩子在墙上乱涂乱画的原始形状,类似原始人在山崖上刻下的标记。是色吗?米罗的颜色简单到只有几种基本色:蓝、朱、黄、绿,他精打细算地使用它们,可准确之极。米罗作画以漫不经心地笔画在画布上自由弯曲伸展游动,毫不考虑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空间深度的要求,血红色或古蓝色的各式形状,散布在深浅不同的背景上,大小相间着的黑点、黑团、黑块,像爆炸四溅的宇宙流星。这些假装漫不经心乱涂出来的稚拙形状,被脐带缠得乱七八糟的胚胎,似鬼魂、石珊瑚、活动的变形虫、各种乱针线,它们共同构成一个反复无常的滑稽世界,一个多彩多姿的梦幻世界。布雷东说:“米罗可能是我们所有人中最超现实主义的一个。” 没有什么特别的象征意义,画家充分地描绘了一种辉煌的梦幻形象。 米罗-加泰隆风景[1] 《加泰隆风景》中的幻想,虽然神秘但很生动。在画中,黄色和橙黄的两块平面,相交于一条曲线。猎人和猎物都画成几何的线条和形状。一些不可思议的物体散置在大地上,有些可以辨认,有些好像暗示海上的生物或显微镜下的生物。

米罗作品-《哈里昆的狂欢》[2] 米罗作品-《哈里昆的狂欢》,是第一幅超现实主义的图画:在一个奇特的空间逆转感。室内举行着狂热的集会,只有人类是悲哀的,那人带有颇为风雅的胡子,叼着长杆的烟斗,忧伤地凝视着观者。围绕着他的是各种各样的野兽、小动物、有机物,全都十分快活。没有什么特别的象征意义,画家充分地描绘了一种辉煌的梦幻形象。

古典主义绘画教案

古典主义绘画教案 【篇一:外国古代绘画教学设计】 人类生活的真实再现—— 外国古代绘画撷英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美版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第10 课《人类生活的真实再现—外国古代绘画撷英》。我主要从教材分析、教法运用、学法指导和教学过程四个步骤加以阐述。 一、教材分析 (一)教学目标 ①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对外国古代绘画的主要类别、发展概况、突出成就,以及不同民族绘画的主要特点有基本的了解,并领会各民族绘画形式的差异及其与审美观念的联系。 ②能力目标:通过学习能够比较、分析外国古代绘画重要作品的风格、特点及时代特征,认识到外国古代绘画的丰富多彩是世界文化 多样性的生动体现。 ③美育目标:最终使学生开阔视野、增长见识、陶冶情操、提高艺 术素养和审美感知能力。 (二)重点 通过不同民族,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绘画作品的分析、比较,使 学生加深对外国古代绘画的了解,认识外国古代绘画的丰富性与多 样性。 (三)难点 领会古代不同民族绘画形式上的差异及其与现实生活、宗教,审美 观念的联系。 二、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教育观念的具体体现、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手段。我 根据“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讲授、 2.演示、 3.讨论、 4.运用课件辅助教学 三、学法(主要培养其思维能力) 美术欣赏活动是一种个性化的情感活动。在教学生掌握美术作品欣 赏方法的同时,也应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充分的培养和锻炼,比如: 1、描述:引导学生能用直观的语言,将作品的形式特征和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主要目的是训练学生的视觉感知能力。当美术作品呈

现在我们眼前,首先是视觉的冲击和感受,它是在感觉、联想、想 象中形成自己的最初感受,产生对作品初步印象。通常学生在最初 接受作品时,对作品的感知是依靠自己经验与知识的认知度,要引 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对作品仔细观察,了解作品的形式语言特征, 能有浓度大胆表达与自己在联想中获得感受,从而为进一步鉴赏奠 定基础。 2、分析:在描述的基础上,通过对作品核心内容中的形式因素、组 织引导学生学会用专业的眼光,去解读作品中各类美术元素、艺术 形式美的运用和美术形象塑造的意义,通过比较来发现和领会美术 形式语言美,促进学生审美经验的提升,使学生的审美能力得到提高。 3、评价:主要评价作品所体现的文化价值以及作品和艺术家对后人 的影响,再者是以自我主观角度对作品作出评判与甄别,作出主观 判断。 四、教学过程: (一)、趣味导入 以中外绘画历史进行对比,此前已经学习过中国古代绘画有七千年 的悠久历史,但是“外国古代绘画距今有多久的历史呢?”以此吸引 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其思考的积极性。 (二)、学习新内容 1、人类最早的绘画 [课件]简要介绍人类最早的绘画——欧洲旧石器时代晚期的洞窟壁画,图示阿尔塔米拉洞窟壁画《野牛》,同时图示拉斯科洞窟壁画《野 牛 .人》,请学生讨论后分析、比较,之后教师讲解,使学生对人类 绘画的面貌有所了解。 2.古埃及绘画 多媒体课件展示《三个乐女》,提示学生观察欣赏讨论与发现古代 埃及绘画的古老法则。正面律是古埃及浮雕和绘画保持了3000年不 变的造型规范:a.人物比例大小与其身份地位高低成正比,井然有序,追求平面的排列效果;b.注重画面的叙述性,内容详尽,描绘精微;c.埃及绘画构图多采用水平线分割画面,画面布局较满,很少留有空白。《宴乐图》的构图即反映了埃及绘画构图及造型特点。 和古巴比伦的《朝贡者》对比,说明古代两河流域与尼罗河流域的 不同民族在艺术上曾有过交流。 3.在世界绘画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欧洲绘画

印象主义绘画教案2

《印象主义绘画》教案2 使学生对19世纪欧洲印象主义绘画的主要成就及主要画家、作品有所了解、认识。开阔眼界、提高认识、增进知识,培养健康的的审美情趣和感受、体验、鉴赏艺术美的能力。 重点:引导学生认识印象主义及画家、作品的了解。印象主义的特点。 难点:学生对印象主义作品的理解。 准备:课件制作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学生和教师活动 组织: 导入: 1、学生准备资料介绍莫奈。 (印象主义的重要代表人物) 2、教师略作讲评。 莫奈是19世纪印象主义的画家。 (出现课题)印象主义名称的由来与莫奈的作品有关。 出现〈日出·印象〉 教师简述印象主义的由来。 莫奈作品有什么特点呢? 展开: 莫奈作品欣赏(机动) 前几课作品与莫奈的作品比较。 问题:莫奈的作品与前面我们学的画家的作品最明显的区别在哪里?(提示:题材、色彩等) 按提示学生来谈谈它们的区别。 进一步了解。出现莫奈的同一题材不同时间写生的作品系列。 《鲁昂教堂》系列 《草垛》系列 让学生进一步了解。 介绍印象派画家雷诺阿。 生平简介(教师讲述)

作品浏览(感觉) 代表作欣赏〈红磨房街的舞会〉(1876) 让学生谈谈对这幅作品的理解。 其它印象主义代表画家简介。 小结: 印象主义基本特点及对绘画界的影响。 知识性内容 组织: 导入: 莫奈(1840-1926)法国印象主义绘画创始人之一,人称“印象派之父”。重视对现实的观察研究,追求表现瞬间的视觉印象,根据画家的视觉感受作画。 1840年11月14日生于巴黎,父亲是杂货商,莫奈为长子。 18 岁时,朋友布丹邀他同往户外写生,开始户外写生。 26岁那年,一位鉴赏家对他的《绿衣女郎》大为赞赏。画的是他的心上人唐秀。 1867年,因婚姻原因,莫奈家断绝所有对他的经济援助。靠朋友救济生活。1867年夏天,他采用新法,把幽暗的色彩通通抛弃,改用纯色小点和短线。普法战争爆发后,只身前往伦敦几次,前后用晕色画了很多幅泰晤士河上的大小桥梁和英国议会大厦。战争结束后,莫奈回到法国。 1871年冬天,他带着妻儿到塞纳河上的阿乡德尔市居住了 6年。1878年,他们的次子米歇尔出世,唐秀患重病。1879年,唐秀还未到30岁,便溘然长逝。 1880年,莫奈带着两个小男孩,和有 6个儿女的寡妇霍施黛组织了新家庭。住在巴黎市外75公里的席芬尼,席芬尼是莫奈的人间乐土,前后43年;他喜爱这个地方,以它入画,并在这里终老。1883年,莫奈的作品在巴黎、伦敦、波士顿三地展出。这时印象派画家己渐受注意。 1886年在纽约举行的画展,展出莫奈的精品45件,这是他生命上的转点:成为名人。 1888年连法国也公开承认了他的地位,拟颁赠“荣誉勋章”给他,他忿然峻拒,绝不向传统低头。86岁去世,死前不久,他从席芬尼写的信里还说他在一天工作中得到无比欢乐。莫奈使世人学会了新的看法。他的朋友塞尚说得好:“莫奈只是只眼睛,可是我的天,那是多么了不起的眼睛啊!” 展开: 题材:户外风景为主色彩:把幽暗的色彩通通抛弃,改用纯色小点和短线,斑斓的色彩铺满画面,没有结实清晰的形象。 让学生了解印象主义所追求的是自然界瞬间的光与色的变化。 雷诺阿(1841-1919) 法国印象派代表人物。 善于以明快温和的色调描绘青年妇女、尤其是裸体形象,也善于表现天真无邪的儿童。肖像画在雷诺阿的作品中占很大比重。为了生计,他为很多生活富足的人画了肖像。在他的作品中,人们仿佛过着神仙一样的悠闲自在的生活。

新古典主义风格油画解析

劫夺萨宾妇女 【名称】劫夺萨宾妇女 【类别】油画 【年代】1789年至1799年 【作者】达维特 【规格】约有386×520厘米 【属地】现藏巴黎卢浮宫 这幅画暴露了古典主义绘画形式美的程式化,理性的构思冲淡了艺术美的真实激性。达维特在失望与消沉的情绪下,借画这幅画来消磨时光,因而难免有"借酒浇愁"之感。此画于1799年完成,当它被推出沙龙时,人们立即意识到画家的意志的转变。所以到了拿破仑巩固其政权的年代里,他也很快成了宫廷画家。这种局限性在他以后的创作中就更加明显了。 创作背景 1794年7月27日(法国革命新历为热月9日),拿破仑发动政变,推翻了雅各宾党专政,继而又对敌手实行残酷镇压。罗伯斯比尔被送上断头台,参加雅各宾党的画家达维特也被罗织了17条罪状而被捕入狱,险遭杀身之祸。出狱以后,他深居简出,停止了所有政治活动,除了与一些艺术界人士交往外,平时只在画室里教学。这时,达维特的情绪很消沉,遂将更多的精力用于以裸体为基础的绘画作业上。这一幅《劫夺萨宾妇女》的画稿,在他的画室里已闲置了整个大革命时期,此时他拿出来重新加工。改掉了于1789年着手时的构图,至1799年最终把它画完了。

表现目的 《劫夺萨宾妇女》和他后来的另一幅大画《拿破仑一世加冕大典》一样,追求的是对历史事件的逼真感。在这一类题材上他始终保持一种观点: 艺术之道在于模仿"地道的"古代生活,并"立意作考古式地真实再现"。他说: "我的意图是要以一丝不苟的准确性去描绘古代风尚,要让那些希腊人、罗马人看了我的画后,不会感到我的画同他们的风俗习惯有格格不入之处"。可是这一幅画不仅表现了画家的艺术理想,即所谓"历史事实的强烈逼真感",还反映了画家此时内心正在升腾的一种"和解"愿望。重画这幅作品的热情,来源于画家试图以人体描写的古典画法来填补心灵的空虚,更主要的是这个题材正好符合他抒发某种妥协、容忍与和平的哀吟心声。 题材 《劫夺萨宾妇女》的题材源自罗马神话传说:罗马人在邀请邻帮萨宾人参加自己的宴会同时,悄悄地打入萨宾城,抢去了那里许多年轻美貌的妇女。萨宾人是居住在阿比奈斯山脉中央的一支古意大利民族。而罗马帝国的缔造者、一位部落领袖罗穆吕斯早就觊觎萨宾女人。在萨宾城正在欢庆的节日里,他们冲进城去,掠夺萨宾妇女和她们的财产。从此,双方展开了长期的战斗。这种连绵不断的战争引起萨宾妇女的恐惧,为了不使自己的父兄和已经与她们成婚的罗马人继续牺牲,萨宾妇女抱着幼儿奔到战场上来阻止这场厮杀。 画面描述 画上站在中央用双手挡开鏖战激烈的敌对双方的萨宾妇女名叫爱尔茜里。她奋不顾身走到前面,孩子已从她的怀里掉落在地,左右几个妇女抢步上来搂住幼儿;前景上右侧一个正欲投枪的武士即是罗马王罗穆吕斯,他背朝观者,与对方另一持盾拿剑、胸朝观众的萨宾王都斯,构成势均力敌的一对。画上所有人物都以裸体或半裸体展现,这是古典主义绘画的特点。为了显示绘画造型布局,画上不论远景,还是近景,不论人物还是兵器,都要服从黄金分割的视觉法则。如右侧的战马与左侧高举婴儿的妇女形象相对称;爱尔茜里的白色衣服与后面稍右的红色衣服相协调。前景上两个对峙的武士的相对站势……双方的厮杀尽管气氛强烈,但主要人物的构图,包括两个部落王的正反面盾牌,高举着的婴儿的竖形与横向标枪的水平形,都是在这种法则下的稳定构图。刀枪剑戟杀气腾腾,可是人物的表情却都是那样缺乏生气,显得有点做作( 只有中央的妇女与两边两个部落王,稍显紧张一些)。 深层意义 这幅画暴露了古典主义绘画形式美的程式化,理性的构思冲淡了艺术美的真实激性。达维特在失望与消沉的情绪下,借画这幅画来消磨时光,因而难免有"借酒浇愁"之感。此画于1799年完成,当它被推出沙龙时,人们立即意识到画家的意志的转变。所以到了拿破仑巩固其政权的年代里,他也很快成了宫廷画家。这种局限性在他以后的创作中就更加明显了。 作品赏析 这是源于古罗马神话题材的作品。罗马人邀请邻邦萨宾人参加宴会,与此同时,悄悄攻入萨宾城,劫夺了许多年轻貌美的妇女。从此,双方结下仇恨,战争连绵不断。为了不使自己的亲人们在战争中继续牺牲,萨宾妇女抱着幼子走上战场,阻止双方的厮杀。画上所有的人都以裸体和半裸体出现,显示了古典主义绘画的特点。虽然人物众多,动势较大,但都遵循平衡对称原则,使构图稳定;画面中刀枪剑戟、杀气腾腾,人物表情却冷漠缺乏生气,暴露了新古典主义绘画形式美的程式化,理性的构思冲淡了艺术美的真实激情。 画家简介 雅克·路易·大卫(Jacques-Louis David,1748年8月30日-1825年12月9日)是欧洲新古典主义绘画的先驱和代表性画家,在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时期雄踞法国画 坛。他的作品大多表现历史英雄人物,构图严谨,技法精细,画风简朴庄重。其代表 性历史画有《荷拉斯兄弟之誓》、《马拉之死》、《拿破仑一世及皇后加冕典礼》,肖像

印象派艺术风格及演变

印象派艺术风格及演变 印象派是西方现代派艺术的主要派别最早的发端,是西方绘画史上划时代的艺术流派,在西方现代派艺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1]。它是19世纪后期产生于法国的一种艺术思潮和流派,印象派画家根据光色原理对绘画色彩进行了大胆的创新,打破了传统绘画的褐色调子,极力反对官方学院派艺术的统治,后来成为以法国为中心的欧洲美术运动的主流[2]。 起源与发展 19世纪的时候,法国巴黎是欧洲油画的中心。这个时候的风格是以学院派的新古典主义为主导的,他们每年都要举办官方的展览,叫做“沙龙”,多数人都出自于皇家美术学院,他们有着深厚的素描基础,并且精通人体解剖,画风严谨,细腻。而在这个时候,还有着另外一大批充满着理想的年轻画家,他们来自于各个阶层,大多数都是自由人,很多人对学院派的教学方式及绘画风格有着不同的看法,认为古典主义千篇一律,缺乏个人风格,他们更崇尚现实主义,并提倡户外写生。由于大家有着共同的理想和观点,他们逐渐地不约而同的来到巴黎郊外的一个小村庄,巴比松村,有的甚至长期定居于此,来描绘那里迷人的风光,“巴比松”派诞生了。“巴比松画派”就是“印象派”的前身。 这些画家当中只有极个别的被官方所接受,大部分画家的作品被拒之“沙龙”的门外。1873年,毕沙罗、莫奈、雷诺阿、塞尚和西斯莱等人的作品遭到沙龙展览评审团的拒绝,这种不公平待遇是促使他们以不寻常途径,组织与“沙龙展”相对的独立展览以便展出自己作品的直接动因。这件事的结果就是于1874年4月在摄影师纳达尔(Nadir)的工作室举行的第一次画展。他们以自称“无名画家、雕刻家和版画家协会”作为此次展览的组织者,而与沙龙文化圈对立。展览中莫奈的油画《日出印象》(ImpresSion--Soleil Levant)的名称被《锡罐乐》杂志记者李洛伊(Leroy)不怀好意地引用以称呼此团体为“印象派”,认为那是一群根本就不懂绘画的画家。而这个带有讽刺意味的名称却被莫奈、雷诺阿等人接受,“印象派”这个名词也就成了标示他们独特的绘画风格和目标的代称[3]。没想到,这些挖苦的话,反而成全了这批画家,之后,至1886年这群画家先后共举办了7次画展[4],“印象派”随之诞生,而且在很短的时间内,名声响誉全世界,“巴比松”派反而慢慢被人淡忘。 代表人物

(初中美术教案)印象派的画家们学案

印象派的画家们学案 初中美术教案 ●一、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印象派产生的时期、画派的主要画家及作品的特点。 2.通过作品欣赏、知识讲解、笔法体验等一系列活动,感悟印象派作品光与色的关系,尝试运用丰富的笔触表现景物的色彩变化。 3.激发对自然、对生活的热情与理想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编写思路。 本课是“欣赏·评述"课,教学内容安排一课时来完成。教科书通过对印象派画家及作品的介绍、分析,了解印象派的产生时间、背景,画派的主要画家及作品的特点。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四个层面: (1)印象派的概念; (2)印象派的主要画家; (3)印象派对自然光与色的感受; (4)印象派对自然光与色的表现技法。教学中,让学生领略到印象派探索的原则和表现形式,分析光与色千变万化的依据,以及各个艺术家的作品风格特色。 2.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印象派的绘画风格,体会印象派作品对光与色的感受。

难点:掌握印象派的表现技法。 ●三、教学课时1课时 ●四、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 (学生)收集相关作品,准备好画油画的材料。 (教师)多媒体课件、印象派画家的相关画册。 教学过程 1.尝试表现,新课导入。 (1)今天天气如何?(阴天,下雨?···)有没有关注上学途中的景色?(太阳很好,朝霞很漂亮;阴天,暗沉沉. 的;有雾,景色看不清??)能不能用一分钟时间把印象最深刻的一处景色用色彩表现来?展示学生的画作,让学生讲讲他看到的景色以及对色彩的感受 (2)l 9世纪下半叶在法国有一批画家,他们的绘画也注重对景物光和色的视觉感受,你们知道这个画派吗?引出课题:《印象派的画家们》。 2.引导欣赏,分析深人。 (1)出示莫奈《卢昂大教堂》系列作品,这几幅画在色调上有什么变化?画家画的是同一座教堂吗?那为什么色彩上会有这么大的变化呢?

印象主义画派赏析

印象主义画派赏析 我的理解: 印象主义画作注重体现的是一种大意、内涵。它的奥妙在于运用笔触来表现物体,而它的笔触动势——直线、转弯、凹、凸等,交代了事物的来龙去脉,它会把观看画作者的思维带进画面,给人以诸多联想。比起平平实实的写实主义,印象主义画作具有更高的学术研究价值。 印象主义不呆板也不局限、体现创意、一股自由的气息扑鼻,我觉得它更具有一种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艺术气质和学术追求。举个例子,沙滩上有人走过,写实主义会画出一个具体的人,而印象主义的画面里也许就只有一个个脚印···简介: 印象主义画派是19世纪后半期形成于法国的一个重要的绘画运动,包括自1867年至1886年期间一批持有相近观点和采用相近技巧的画家的活动、这些画家个性十分鲜明,非常讲究实际,但他们没有确定的共同遵守的具体原则、其最明显的原则是:力图客观地描绘视觉现实中的片刻,表现纯粹的光的关系。 起源及发展: 法国巴黎的一批青年画家在1874年4 月举办了一次新作品展,这些作品对色彩运用进行了新的尝试,其中《印象·日出》(莫奈作)尤为引人注目,于是人们就称这些画家为“印象派”。 印象派绘画 (Impressionism)是西方绘画史上划时代的艺术流派,19世纪七八十年代达到了它的鼎盛时期,其影响遍及欧洲,并逐渐传播到世界各地,但它在法国取得了最为辉煌的艺术成就。19世纪后半叶到20世纪初,法国涌现出一大批印象派大师,他们创作出大量至今仍令人耳熟能详的经典巨制,如马奈的《草地上的午餐》、莫奈的《日出·印象》、梵·高的《向日葵》等都是鼎鼎大名印象主义画派继承了法国现实主义 (Realism)前辈画家库贝尔“让艺术面向当代生活”的传统,使自己的创作进一步摆脱了对历史、神话、宗教等题材的依赖,摆脱了讲述故事的传统绘画程式约束,艺术家们走出画室,深入原野和乡村、街头,把对自然清新生动的感观放到了首位,认真观察沐浴在光线中的自然景色,寻求并把握色彩的冷暖变化和相互作用,以看似随意实则准确地抓住对象的迅捷手法,把变幻不居的光色效果记录在画布上,留下瞬间的永恒图像。这种取自于直接外光写生的方式和捕捉到的种种生动印象以及其所呈现的种种风格,是印象派绘画的创举和对绘画的革命。 绘画的特点:

超现实主义在现代绘画中的绵延1

超现实主义在当代绘画中的绵延 摘要 超现实主义是纯粹的精神自动主义,意在运用这种自由主义,以口头或文字或绘画或其它任何方式去表达真正的思想过程,不受理性的任何控制,不依赖于任何美学或道德的偏见,追求梦于现实的统一。 关键词 自由主义梦境幻觉潜意识白日梦下意识 前言 超现实主义继达达主义之后源于达达主义,它的主要特征是以所谓“超现实”、“超理智”的梦境、幻觉等作为艺术创作的源泉,现实与本能,潜意识与梦的经验相融合,认为只有这种超越现实的“无意识”世界才能摆脱一切束缚,最真实地显示客观事实的真面目。 一简述超现实主义的来源和超现实主义的理论基础 (一)超现实主义的来源 超现实主义作为一个文学流派在欧洲盛行于两次世界大战之间,最早开始在法国,它的内容不仅限于文学也涉及美术,而且美术在随后的发展中影响远远超出了文学,不仅发展成为全面而深刻的美术革命,甚至影响到几乎艺术的各个领域。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一群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法国青年他们目睹战争的荒谬与破坏,对以理性为核心的传统的理想、文化、道德产生怀疑。旧的信念失去了魅力,需要有一种新的理想来代替。超现实主义就是他们在探索道路上的尝试。它反应的是一战后欧洲资产阶级青年一代对现实的恐惧心理和狂乱不安的精神状态。列夫.托尔斯泰说艺术起源于人为了要把自己体验过的情感传达给别人,于是在心里重新唤起这种情感,并用某种外在的标志把它表达出来。这种事件往往成为历史的契机也符合历史的选择规律。而达达主义作为一个运动在1922年的巴黎达达之后就已经结束了,这与达达自己的信仰是一致的,即“真正的达达主义者是反对达达的”达达的破坏最终也破坏了自己。但是达达对无意识潜意识自动主义的赞美却受到了人们的重视,并被继承下来。这些达达主义者在超现实主义的旗帜下重新聚集起来从而组成浩浩荡荡的超现实主义大军,进行一种新的艺术表达方式的探索。超现实主义就是这样应运而生的。不过,如果因此所把达达派精神与超现实主义的本质视为同一,则是一大谬误。达达虽成为超现实派诞生的温床,但超现实派多少还是承受了19世纪的浪漫主义及象征主义的遗产,另外还吸收了新的要素。(1引文来自《美术概念100问》四川美术出版社《超现实主义的诞生》) (二)超现实主义的理论基础 法国的主观唯心主义哲学家亨利·柏格森的直觉主义与奥地利精神病理家弗洛伊德的"潜意识"学说奠定了超现实主义的哲学和理论基础。亨利·柏格森认为作为一个艺术家,只需注意对象的流变所引起的主观感受,并着意用自己的作品去表现这些感受,其他一切都可以置之不顾。只有这种绝对超然的审美态度才能带来真正的艺术。直觉主义是柏格森哲学的一个中心问题。其在本质上是反理性的、反科学的,在思想上企求打破心物二元的宇宙观,建立一元化的行而上学。(2引文来自百度文库刘老师政治学园读书笔记:《柏格森和他的生命哲学》)弗洛伊德把人的心理分为意识下意识和潜意识三个领域,认为人的意识(包括人的原始冲动和本能欲望)往往被社会道德法律风俗所制约,受到压抑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