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刘辉煌版宏观经济学课后答案

刘辉煌版宏观经济学课后答案

刘辉煌版宏观经济学课后答案
刘辉煌版宏观经济学课后答案

第十二章

1.解释下列概念:

宏观经济学:是以整个国民经济为考察对象,研究经济中各有关总量的决定及其变动,以解决失业、通货膨胀、经济波动、国际收支等问题,实现长期稳定

的发展。

国民生产总值:是指一个国家公民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包括产品

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

国内生产总值:是指一国(或一个地区)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在本

国领土范围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

值总和。

国民生产净值:是指一国以当年价格(或不变价格)计算的一年内用于销售的

一切产品和劳务价值的总和减去生产过程中消耗掉的资本后余下的部分,也即NNP是一定时期内新创造的价值。

国民收入:是指一国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提供服务所获得的报酬总和,即工资、利息、租金和利润的总和。

个人收入: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个人所得的收入的总和。

个人可支配收入: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个人可以支配的全部收入。

国民收入核算体系:是指在一定经济理论的指导下,综合应用统计、会计、数

学等方法,为测定一个国家(地区、部门)在特定时期内的经济活动(流量)

和特定时点上的经济成果(存量)所构成的一个相互联系的系统。其各项总量

指标及其组成,是进行经济分析、经济预测和决策研究的重要依据。国民经济

核算体系有两种:国民经济账户体系和物质产品平衡表体系。

2.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所关心的主要问题有哪些?

答: 研究对象是整个国民经济总过程的活动。

主要问题有:总体经济问题,如经济增长、经济周期波动、失业和通货膨

胀、国家财政、进出口贸易和国际收支等。国民经济总量及各项总量的相

互关系。如国民收入、国民生产总值、总就业量或总失业量、全社会消费、投资、储蓄,物价水平、利息率,以及这些变量的增长率和变动率等。

3.说明核算国民生产总值的方法并解释为什么这两种方式所得GNP是一致的?

答:方法主要有两种:支出法和收入法。

支出法:是从产品的使用出发,把一定时期内购买的各项最终产品的支

出加总,计算出该时期生产出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之和。在统计上,用于购

买最终产品的全部支出可分为个人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四项。即

GNP=C+I+G+(X-M)

收入法:是通过把所有生产要素在生产中所得到的收入相加来计算的。用收入法核算应包括以下项目:工资、利息和租金;业主收入;公司税前利润;企业转移支付和企业间接税;资本折旧。五项加总就得到国民生产总值指标。

GNP的衡量可用支出法和收入法两种不同的方法来衡量,它们所得的结果是一致的,我们可从下图理解:(注:为说明GNP统计的不同方法,不妨先假定一个简化的经济社会,不存在政府和外贸部门,也有投资)

宏观经济环形图

答:NNP=GNP-折旧

NI=NNP-间接税-企业转移支付

PI=NI-公司未分配利润-企业所得税-社会保险税+政府转移支付+政府向居民户所支付的利息

PDI=PI-个人所得税-非税支出

(补充:GDP=GNP-本国公民在国外生产的最终产品的价值总和+外国公民在本国生产的最终产品的价值总和)

5.国民收入核算体系存在哪些缺陷,如何弥补?

答:缺陷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核算范围的局限性。核算内容的片面性。国际间的不可比性。

弥补:针对第一个缺陷,联合国制定了俩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一个是国民账户体系,一个是国民经济平衡表体系。

针对第二个缺陷,有经济学家提出经济福利尺度,纯经济福利。

针对第三个缺陷,又提出购买力平价理论

6.7.略

第十三章

1.解释下列概念

古典宏观经济模型:是凯恩斯经济学产生之前在西方经济学领域占正统地位的

宏观经济理论。(这一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是在完全竞争的假设前提下,坚持

和论证“萨伊法则“。萨伊法则的基本命题是:供给本身能创造自己的需求。

因此,从整个社会来看,社会总需求等于社会总供给是一种常态。萨伊法则实

际是一种无危机论。萨伊之后的古典宏观经济理论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论

证萨伊法则,并提出和完善了”市场自动均衡“学说。第一,商品市场的均衡

可以由价格机制进行调节。第二,总供给量是生产要素投入量的函数。第三,

劳动市场的均衡可以由工资机制的调节来实现。第四,资本市场的均衡可以有

利率调节机制来实现。第五,货币只起交换媒介的作用。综上所述,古典宏观

经济理论认为,产品和要素市场都会在市场机制的调节下达到均衡,同时由于

市场机制具有充分弹性,均衡必然是实现充分就业的均衡。)

凯恩斯宏观经济模型:凯恩斯正是在对上述古典宏观经济理论批评的基础上,建立起他自己的理论体系,以此说明宏观经济运行在有效需求不足的基础上,只会处于非充分就业的均衡状态,这时,为了解决失业,克服萧条,必须

引入政府干预。现代宏观经济理论的基本命题是:一个经济社会国民收入的大

小和就业水平的高低,取决于有效需求的大小,有效需求主要由消费需求和投

资需求构成。凯恩斯从以下四个方面对以马歇尔为主要代表的市场自动均衡理

论进行否定。第一,工资不一定是调节就业的有效机制。第二,均衡不一定是

充分就业的均衡。第三,货币在经济运行过程中其积极作用。第四,储蓄和投

资的动机是不同的,所以利率机制不一定是资本市场达到均衡。

消费函数:反映消费支出水平与可支配收入水平之间的依存关系。(在决

定人们消费的众多因素中,除收入之外,其他因素保持不变的条件下)储蓄函数:是指储蓄与收入之间的依存关系。

平均消费倾向:是指消费支出在收入中所占的比例。APC=C/Y

边际消费倾向:是指收入每增加一个单位所引起的消费的增加量。MPC=△

C/△Y

平均储蓄倾向:是指储蓄在收入中所占的比例。APS=S/Y

边际储蓄倾向:是指收入每增加一个单位所引起的储蓄的增量。MPS=△S/

△Y

通货紧缩缺口:低于充分就业的总需求与充分就业的总需求之间的差额。

通货膨胀缺口:高于充分就业的总需求与充分就业的总需求之间的差额。

投资乘数:是指国民收入变动量与引起这种变动的投资量的比率。K=△

Y/ △I(=1/1-c)

政府(购买)支出乘数:是指收入变动对政府购买支出变动的比率。K=

△Y/△G= (1/1-c)

政府转移支付乘数:是指收入变动对政府转移支付变动的比率。K =△Y/△TR=(c/1-c)

税收乘数:是指收入变动对税收变动的比率。

K =△Y/△T=(-c/1-c)

平衡预算乘数:是指政府购买支出和政府税收同时按同一幅度增加或减

少时对国民收入变动的影响。

K=(1/1-c)+(-c/1-c)=1

对外贸易乘数:是用来衡量出口的变动所引起的国民收入变动的程度。

K=△Y/△X=1/1-c+m

2.能否说边际消费倾向和平均消费倾向都总是大于零而小于1?

答:不能。

(1)消费倾向就是消费支出和收入的关系,又称消费函数。消费支出和收入的关系可以从两个方面加以考察,一是考察消费支出变动量和收入变动量关系,这

就是边际消费倾向(CMPCY?=?或ddCMPCY=),二是考察一定收入水平上消费支出

量和该收入量的关系,这就是平均消费倾向(CAPCY=)。 (2)边际消费倾向总大

于零而小于1,因为一般说来,消费者增加收入后,既不会一点消费都不增加(即0CMPCY?==?),也不会把增加的收入全用于增加消费,一般情况是一部分用

于增加消费,另一部分用于增加储蓄,即?Y=?C+?S,因此,?C/?Y+?S/?Y=1,

所以,?C/?Y=1??S/?Y。只要?S/?Y不等于1或0,一般有:0< ?C/?Y<1。

(3)平均消费倾向不一定总是大于零而小于1。当人们收入很低甚至为零时,

也必须消费,那么借钱也要消费,这时,平均消费倾向就会大于1

3. 长期消费曲线与短期消费曲线有什么区别?

答:短期消费曲线是与纵轴相交的曲线,长期消费曲线是经过原点的曲线;

短期消费曲线与45o线相交,长期消费曲线在45o线下方。在短期,边际消

费倾向递减,消费曲线是一条上凸的曲线,在长期,边际消费倾向保持稳定,

消费曲线是一条直线。

4.解释乘数的定义、公式及其作用过程。

答:乘数是指国民收入的变动量与引起这种变动的注入的变动量的比率。由于

投资、政府支出、出口等注入的变动是通过引起总需求的变动从而引起其变动

的注入的变动量,所以乘数又通常定义为国民收入的变动量与引起这种变动的

总需求变动量的比率。公式K= ?Y/?AD=1/1-c。作用具有双重性,总需求增加,可以引起国民收入的倍数增加,同样,总需求的减少,也会引起国民收入的倍

数减少。

5. 两部门、三部门和四部门宏观经济模型中,国民收入在产品市场上的均衡

条件各是什么?

答:国民收入均衡的条件是总供给=总需求。

在四部门经济中,宏观经济的均衡条件是: S+T+M=I+G+X

在三部门经济中,宏观经济的均衡条件是: S+T=I+G

在二部门经济中,宏观经济的均衡条件是: S=I

6.政府税收乘数、转移支付乘数与消费乘数、投资乘数、政府转移支付乘数

有什么不同?

答:他们都是乘数原理中的一种重要的乘数。政府支出乘数、投资乘数、消费

乘数的计算方法完全一样,计算结果也完全相同,其原因是政府支出、投资支

出和消费支出都是构成总需求的因素,即总需求=C+I+G+(X-M)。因此无论是其

中哪一种支出变化,都使总需求发生同样的变化,因而对均衡国民收入所产生

的作用也完全相同。当其他条件不变,KG=KC=KI=1/1-MPC . 政府转移支付乘

数和税收乘数与上述两种乘数不同。因为当转移支付或税收变化一个量时,对

总需求产生的作用要受到边际消费倾向的影响。当政府转移支付变化一个量时,会对消费产生影响,从而对国民收入产生影响,转移支付的量能使国民收入变

动的倍数称为转移支付乘数。以△TR代表转移支付的增量,KTR代表转移支付

系数,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KTR=△Y/△TR=MPC/1-MPC。税收乘数是指

政府增加或减少税收所引起的国民收入变动的倍数。税收对消费支出的作用同

转移支付对消费支出的作用一样,也受到边际消费货币的影响。但是与转移支

付不同之处在于,税收对消费支出的影响是负方向的。以KT表示税收乘数,则在其它条件不变时,KT=△Y/△T=-MPC/1-MPC。它刚好与转移支付系数的符号相反。政府购买支出乘数大于税收乘数和转移支付乘数。当政府增加支出时属扩张性的政策;而当增加税收时,却是紧缩性的政策。因而这两类乘数发挥的作

用也是不同的,或者说是相反的。

7. 简述古典宏观经济模型与现代宏观经济模型有何区别?

答:1,工资不一定是调节就业的有效机制

2,均衡不一定是充分就业的均衡

3,货币在经济运行中其积极作用

4,储蓄和投资的动机是不同的,所以利率机制不一定是资本市场达到

均衡

8. 为什么实行比例所得税的乘数要小于实行定量税的乘数?

答:主要是因为:在实行比例所得税情况下,税收为收入的函数,即收入中要

有一定比例作为税收上缴政府,这样就减少了消费者的可支配收入。在实行定

量税情况下,消费函数为C=Co+cYd=Co+c(Y-To)=Co-cTo+cY,而在实行比例所

得税情况下,消费函数为:C=Co+cYd=Co+c(Y-(To+tY))=Co-cTo+c(1-t)Y,由于0

行定量税的消费曲线的斜率。如果仍然假定投资、政府购买和政府转移支付为

自主性变量,不随收入的变化而变化,则总需求曲线Y=C+I+G的斜率有消费曲

线的斜率决定,即等于消费曲线的斜率,实行比例所得税的消费曲线的斜率小

于实行定量税的消费曲线的斜率,意味着实行比例所得税情况下总需求曲线的

斜率小于定量税情况下需求曲线,由此所决定的国民收入也小于定量税请情况

下的国民收入,所以,实行比例所得税情况下的乘数小于实行定量税情况下的乘数。

第十四章货币市场的均衡

1.解释下列概念:

货币: 货币是支付的手段、交易的媒介和表示价格与债务的标准单位。(是在商品或劳务的支付中或债务的偿还中被普遍接受的任何东西。)

中央银行:是国家赋予其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调控,

对金融机构乃至金融业进行监督管理的特殊的金融机构。其主要职能是借助各

种工具执行国家的货币金融政策而不是在资金融通中经营获利。

商业银行:是以追逐最大利益为目标,以负债业务、资产业务和中间业务为

主要业务的特殊金融企业。

货币供给:指的是一国经济中货币的投入、创造和扩张(收缩)过程。

货币需求:是指人们在不同的条件下出于各种考虑而愿意以货币形式保持一

部分财富而形成的货币持有量。

存款创造乘数:(描述商业银行体系供给货币的机制,它衡量了商业银行体系内增加货币供给的数量。)是法定存款准备率的倒数,即KD= ?1/rd(假设客

户将一切款项都存入银行并不提取现金,银行没有超额准备金的条件下)

基础货币:包括公众与商业银行持有的现金以及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即基础货币=流通中的现金+商业银行库存现金(超额准备金)+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法定准备金)

货币创造乘数:指中央银行创造一单位的基础货币所能增加的货币供应量。

即货币供给与基础货币之比:KM=M1/H=rc+1/rd+re+rc

流动偏好:(人们愿意以货币形式或存款形式保持某一部分财富,而不愿以股票、债券等资本形式保持财富的一种心理动机)表示人们喜欢以货币形式保持一部分财富的愿望或动机。

凯恩斯陷阱:当一定时期的利率水平降低到不能再低时,人们就会产生利率上升而债券价格下降的预期,投机性货币需求弹性就会变得无限大,即无论增加多少货币,都会被人们储存起来,此时货币政策失效。

预防动机的货币需求:人们为了预防意外的支付而持有一部分货币的货币需求。

均衡利率:使货币需求与货币供给相等的利息率。

交易动机的货币需求:人们为了应付日常交易的需要而持有一部分货币的货币需求。

投机动机的货币需求:(是指人们为了避免由于未来利息率的不确定性而带来的资产损失或增加资本利息,及时调整资产结构而形成的对货币的需求。)人们为了抓住有利的购买生息资产(如债券等有价证券)的机会而持有一部分货币的货币需求。

2.什么叫存款创造乘数?什么叫货币创造乘数?影响这二者的因素有哪些?答:存款创造乘数就是法定存款准备金率rd的倒数,即KD= ?1/rd 。影响因

素有:现金漏出的影响,。超额准备金的影响,

。如果以上两种漏出同时发生,则银行存款创造乘数为

。显然,存在漏出时的存款创造乘数小于没有漏出时的存款创造乘数。

货币创造乘数就是货币供给与基础货币之比,即KM=M1/H=rc+1/rd+re+rc。影响因素有:现金漏出率,活期存款法定准备率,超额准备率,定期存款占存款的比例

3. 什么是货币?货币的基本职能有哪些?

答:货币是支付的手段、交易的媒介和表示价格与债务的标准单位。(货币是

在商品或劳务的支付中或债务的偿还中被普遍接受的任何东西。)它的基本职

能有五种:交易媒介,价值尺度,财富储存手段,延期支付标准,世界货币。

4. 什么是货币的交易需求?它由什么因素决定?什么是货币的投机需求,它

又由什么因素决定?

答:货币的交易需求是指人们出于交易动机和预防动机(为了应付日常交易和

预防意外支付)而产生的货币需求,它是收入的增函数,由收入决定。货币的

投机需求是指人们出于投机动机(为了抓住有利的购买生息资产的机会)而产

生的货币需求,它是利率的减函数,由利率决定。

5. 作图说明均衡利率的决定与变动。

均衡利率的决定: 利息率是由货币市场上货币的供给与需求决定的,在市场供

求两种力量的作用下,必将有一特定的利息率,在该利息率水平上,人们自愿

在手中持有的货币(货币需求)恰好等于货币的供给。这种使得货币需求与货

币供给相等的利息率,称为均衡利率。和普通商品均衡价格的实现不同之处就

在于:在普通商品市场上,价格的上升一方面引起供给增加同时导致需求减少

从而导致供求平衡。而在货币的供给与需求场合,由于货币的供给是由中央银

行给定的,因此货币的供求由失衡趋向平衡只是通过货币的需求一方的变动来

实现的。

图14-6 均衡利率的决定

图14-6假设,货币当局决定的货币供给是既定不变的,因为货币供应是由中央

银行决定的,由直线Ms 表示。同时还假设国民收入是一个既定不变的量,这样,货币需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用Md 来表示。向右下方倾斜的货币需求曲线和垂直的货币供给曲线的交点就是均衡利率,在上图中用re 来表示。

如果最初的利率为r1,高于均衡利率re 时,货币市场上货币供给m 大于货币

需求L1。这意味着人们手中实际持有的货币量超过了为了交易、预防和投机所

需要持有的货币量,为使资产增值,人们将试图减少其持有的货币量,增加对

债券的购买,于是债券的价格将上升。由于债券的价格与现期市场利息率具有

反方向变动的关系,所以当债券价格上升时,利息率就会下降。较低的利率又

r r 1 r e r 2

O M s

M

M d =ky+L 2(r)

会刺激人们增加货币需求(主要是投机需求),即货币需求将沿着曲线L 向右

下移动。这一过程一直持续到货币需求为Le ,利率为re 时停止。此时货币供

给与货币需求相等,货币市场出现均衡,市场利率恢复到均衡利率的水平。相

反,当最初的利率为r2,低于均衡利率re 时,货币市场上货币供给小于货币

需求L2,这意味着人们手中实际持有的货币量少于为了交易、预防和投机所需

要持有的货币量,于是便会抛售手中的债券将其变成货币,这将引起债券的价

格下降并推动利率上升。较高的利率又会使人们的货币需求(主要是投机需求)

减少,即货币需求将沿着曲线L 向左上方移动。这一过程一直持续到货币需求

为Le ,利率为re 时停止。此时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相等,货币市场出清,市

场利率恢复到均衡利率的水平。

均衡利率的变动:均衡利率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当货币供给、收入水平发生变

动时,货币市场的均衡状态也将随之发生变动,由旧的均衡调整至新的均衡,

均衡利率也将调整至新的均衡利率。

(1).货币供给量的变动 : 当货币供给增加时,均衡利率下降;当货币供

给减少时,均衡利率上升。

如图14-7所示 货币供给变动对均衡利率的影响 最初的货币供给为m ,与货币需求曲线交于E ,则E 为均衡点,率re 为均衡利率。假设货币供给减少至m2,也就是货币供给曲线由m 移动到m2,在初始利率re 下新的货币供给小于货币需求,货币市场的自动均衡机制将会起作用,于是,人们抛售债券换回货币,这将使债券价格下降,利率上升,利率的上升会使货

币投机需求下降,从而使货币的总需求下降(沿着货币需求曲线向左上方移

动)。这一过程将持续到E2,此时均衡利率降为r2,货币市场出现新的均衡。

相反,假设货币供给增加至m1也就是货币供给曲线由m 移动到m1。在初始利

率re 下新的货币供给大于货币需求,货币市场的自动均衡机制将会起作用。于

是,人们增加债券的购买,导致债券价格上涨,债券价格上涨又会使利率下降,

利率的下降使货币投机需求上升,从而使货币的总需求上升(沿着货币需求曲

线向右下方移动)。这一过程将持续到E1,此时均衡利率降为r1,货币市场出

现新的均衡。 还要注意一种极端的情况就是,当货币供给进一步增加导致均衡

利率已经降低到“流动性陷阱”的水平时,在这种场合,不管货币供给再增加

多少利息率将不再下降,而是稳定地保持在“流动性陷阱”的利率水平上。这

r r 2 r e r 1 O M E

E 2

E 1 M d m 2 m m 1

是因为,利息率降低到极限值“流动性陷阱”之时,如果货币当局继续用新增

货币收购债券,所增加的货币供给总会被出售债券的人保持在手中,以便日后

利率上升(债券价格下跌)时再把货币转换成债券。

(2).收入水平的变动 现在要考察的问题是:如果投机性货币需求函数不变,

交易性货币需求函数也不变,当收入变化时均衡利率会有什么变化。

图14-8所示 收入变动对均衡利率的影响 收入变动对均衡利率的影响 假设原先的货币需求曲线为L ,现假设收入水平

提高了,这样出于交易动机的货币需求相应增加了,由于货币供给保持不变,为此人们必须抛售债券换得货币,以应付新增的货币交易需求。人们抛售债券换取货币的活动迫使债券价格下跌,利率上涨,直至货币市场再次均衡。在图

形上表现为货币需求曲线向上移动至L ',此时的利率为r1,货币市场实现了

均衡。依据同样的推理,让我们来设想相反的情况,假设国民收入现在减少了,

这意味着出于交易动机所需的货币也相应地减少了。人们必然会用多余的货币

来购买债券,一直到由此引起的债券价格上涨、市场利率下降到均衡利率为至。

由此可见,收入水平对均衡利率的影响作用是:当收入水平提高时,均衡利率

会相应地提高;相反当收入水平下降时,均衡利率会相应地降低 (3.)货币供给量和收入水平同时变动: 上面我们分别考察了货币供给量的变

动和收入水平的变动对均衡利率的影响,而事实上,这两种变动是联系在一起

的。因为随着均衡利率的变动,收入水平一定会发生相应的变动。

如图14-9所示 货币供给和收入水平同时变动对均衡利率的影响

假设货币供给增加,也就是货币供给曲线由m 移动到m1。在初始均衡利率re 下

货币供给大于货币需求,货币市场的自动均衡机制将会起作用。于是,人们增

加债券的购买,导致债券价格上涨,债券价格上涨又会使利率下降,在这里,利率的下降将产生两方面的作用:一方面,如前所述,利率的下降使货币投机求曲线向右下方移动);而另一方面,利率的下降还会使投资上升,使国民收

入水平上升,从而使货币的交易需求增加,货币的总需求增加(在图形上表现

为货币需求量随着货币需求曲线由L 右移至L '而增大)。这一过程将持续到

E1,此时均衡利率降为r1,货币市场出现新的均衡。相反,假设货币供给减少,

r

M

O L

r 1 r e L ’

M s r r e r 1 O M m m 1 E E 1 L ’

L

也就是货币供给曲线由m1移动到m,在初始利率r1下货币供给小于货币需求,货币市场的自动均衡机制将会起作用,于是,人们抛售债券换回货币,这将使

债券价格下降,利率上升,在这里,利率的上升又将产生两方面的作用:一方面,如前所述,利率的上升使货币投机需求下降,从而使货币的总需求下降

(在图形上表现为货币需求量沿着货币需求曲线向左上方移动);而另一方面,利率的上升还会使投资下降,使国民收入水平下降,从而使货币的交易需求减少,货币的总需求减少(在图形上表现为货币需求量随着货币需求曲线由 L'

左移至L而减少)。这一过程将持续到E,此时均衡利率降为re,货币市场出

现新的均衡

第十五章国民收入的决定:IS—LM模型

1.解释下列概念:

资本边际效率:是指资本的预期利润率,即增加一笔投资预期可以得到的利

润率。或者说,资本边际效率是指最有利的资本品每增加一个单位时,新增一

项资本资产的预期收益与这项资本资产的供给价格的比率。

投资函数:是指投资与利率之间的变化关系。

IS曲线:是一条用来描述产品市场均衡时利率与国民收入之间关系的曲线。(由于在两部门经济中产品市场均衡时I=S,因此该曲线被称为IS曲线。)

LM曲线:是一条用来描述在货币市场均衡状态下国民收入和利率之间相互关

系的曲线。

LM曲线的凯恩斯区域:当利率降到很低时,货币的投机需求趋于无限大,货

币投机需求曲线会成为一条水平线,相对应的LM曲线上也有一段水平状态的区域,这一区域通常就是我们说的凯恩斯区域,

LM曲线的古典区域:如果利率上升到很高水平时候,货币的投机需求量将等

于零,这时候人们除了为完成交易还必须持有一部分货币外,不会为投机而持

有货币。货币投机需求曲线表现为一条与纵轴相重合的垂直线,LM曲线也成为

一条垂直线。LM曲线呈垂直状态的这一区域就被成为古典区域

LM曲线的中间区域:古典区域和凯恩斯区域之间这段LM曲线是中间区域

IS-LM模型:是宏观经济分析的一个重要工具,是描述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

之间相互联系的理论结构。

2.投资是由哪些因素决定的?

答:投资是由利率和资本边际效率对比关系决定的。

3.IS曲线和LM曲线的斜率各是由哪些因素决定的?

答:IS曲线的斜率是(-1-c/d),是由边际消费倾向c和投资需求对于利率变动

的反应程度d决定的。边际消费倾向c越大,IS曲线斜率越小。d的值越大,IS曲线的斜率越小。

LM曲线的斜率是(k/h),是由货币的投机需求曲线和交易需求曲线的斜率

决定,投机需求曲线斜率h越大,LM曲线斜率越小。交易需求曲线斜率k越大,LM曲线斜率越大。

4.引起IS曲线和LM曲线移动的因素各有哪些?

答:引起IS曲线移动的因素有投资需求变动,储蓄函数变动,政府收支变动。引起LM曲线移动的因素有货币投机需求曲线移动,货币交易需求曲线移动,货币供给量变动,价格水平变动。

5.IS曲线和LM曲线的斜率如何影响财政政策的效果?

答:在LM曲线不变时,IS曲线越陡峭,财政政策效果越大。

在IS曲线斜率不变时,LM曲线越陡峭,财政政策效果越小。

6.IS曲线和LM曲线的斜率如何影响货币政策的效果?

答:在LM曲线不变时,IS曲线越陡峭,货币政策效果越小。.

在IS曲线斜率不变时,LM曲线越陡峭,货币政策效果越大。

7.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各有哪些局限性?

答:财政政策的局限性有:

⑴有些财政政策的实施会遇到阻力。

⑵财政政策会存在“时滞“。

⑶公众的行为可能会偏离财政政策的目标。

货币政策的局限性:

⑴从货币市场均衡的情况看,增加或减少货币供给要影响利率的话,必须以货币流通速度不变为前提。如果这一前提并不存在,货币供给变动对经济的影响就要打折扣。

⑵在通货膨胀时期实行紧缩的货币政策可能效果比较显着,但在经济衰退时期,实行扩张的货币政策效果就不明显。

⑶货币政策作用的外部时滞也影响政策效果。

8.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如何配合使用?

答: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主要有四种组合。第一种是膨胀性财政政策和紧缩性货币政策组合。第二种是紧缩性财政政策和紧缩性货币政策组合。第三种是紧缩性财政政策和膨胀性货币政策组合。最后一种是膨胀性财政政策和膨胀性货币政策组合。政府和中央银行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和不同目标,选择不同的政策组合。例如,当经济萧条但又不太严重时,可采用第一种组合,用膨胀性财政政策刺激总需求,又用紧缩性货币政策控制通货膨胀;当经济发生严重通货膨胀时,可采用第二种组合,用紧缩货币来提高利率,降低总需求水平,又紧缩财政,以防止利率过分提高;当经济中出现通货膨胀有不太严重时,可用第三种组合用紧缩财政压缩总需求,又用膨胀货币政策降低利率,以免财政过度紧缩而引起衰退;当经济严重萧条时,可用第四种组合,用膨胀财政增加总需求,用扩张货币降低利率以克服“挤出效应“。

第十六章宏观经济政策

1.解释下列概念

充分就业:是指在现有工作条件下,按现行货币工资律负薪情况下,所有想工作的劳动者经过努力都可以找到工作的一种经济状态。

物价稳定:是指一般价格水平,即物价总水平的稳定。即维持一种能为社会所接受的低而稳定的通货膨胀率的经济状态。

经济增长:是指一个特定时期内经济社会所生产的人均产量和人均收入持续增长,一般以实际国民生产总值的年平均增长率来衡量。

自动稳定器:又称“内在稳定器”,是指西方国家财政制度本身的某些特点,是他们自身具有某种自动调节经济、促进经济稳定的功能,即在经济繁荣时期能自动抑制通货膨胀,在经济萧条时期能自动减轻衰退,无需政府采取任何行动。

年度平衡预算:认为一个谨慎行事的政府应该厉行节约,量入为出,每年都要保持预算平衡。

功能财政:就是政府的预算目标不是追求财政收支平衡,而是追求经济持续增长,实现充分就业的状态。

充分就业预算盈余:是指既定的政府预算在充分就业时会有的财政预算盈余或赤字。

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买进或卖出政府债券以调节商业银行的储备金,从而调节货币供应量和利息率的一种政策手段。

收入政策:政府通过某种行政措施强制性或非强制性的限制工资和价格的政策,它又称工资与物价控制政策,其目的在于制止工资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指数化政策:为了消除通货膨胀引起收入分配变动影响,按通货膨胀指数来调整有关变量的名义价格,以便使其实际值保持不变,从而有利于总供给和整个经济的稳定。

人力政策:指通过对劳动力市场结构的改善来减少失业。

2.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一般包括哪几项主要内容?

答:充分就业,稳定物价,经济增长,国际收支平衡

3.如何运用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进行需求管理?

答:1,当社会总需求不足,事业持续增加时,应采取刺激总需求的扩张性财

政政策,以消除事业和经济衰退;当社会总需求过度,出现持续通货膨胀时,应采取抑制总需求的紧缩性财政政策,以消除通货膨胀。

4.什么是“自动稳定器”?是否边际税率越高,税收作为自动稳定器的作用越大?

答:自动稳定器又称“内在稳定器”,是指西方国家财政制度本身的某些特点,是他们自身具有某种自动调节经济、促进经济稳定的功能,即在经济繁荣时期能自动抑制通货膨胀,在经济萧条时期能自动减轻衰退,无需政府采取任何行动。

(在混合经济中投资变动所引起的国民收入变动比纯粹私人经济中的变动要小,原因是当总需求由于意愿投资增加而增加时,会导致国民收入和可支配收入的增加,但可支配收入增加小于国民收入的增加,因为在国民收入增加时,税收也在增加,增加的数量等于边际税率乘以国民收入,结果混合经济中消费支出增加额要比纯粹私人经济中的小,从而通过乘数作用使国民收入累积增加也小一些。同样,总需求下降时,混合经济中收入下降也比纯粹私人部门经济中要小一些。这说明税收制度是一种针对国民收入波动的自动稳定器。混合经济中支出乘数值与纯粹私人经济中支出乘数值的差额决定了税收制度的自动稳定程度,其差额越大,自动稳定作用越大,这是因为在边际消费倾向一定的条件下,混合经济中支出乘数越小,说明边际税率越高,从而自动稳定量越大。这一点可以从混合经济的支出乘数公式1=1/β(1-t)中得出。边际税率t越大,支出

乘数越小,从而边际税率变动稳定经济的作用就越大。举例来说,假设边际消费倾向为0.8,当边际税率为0.1时,增加1美元投资会使总需求增加3.57

美元=1×1/1-0.8×(1-0.1),当边际税率增至0.25时,增加1美元投资只会

使总需求增加2.5美元=1×1/1-0.8×(1-0.25),可见,边际税率越高,自发投资冲击带来的总需求波动越小,说明自动稳定器的作用越大。)

5.平衡预算的财政思想与功能财政思想有何区别?

答:1、平衡预算的财政思想—财政收入与支出相互平衡,财政预算等于零的财

政思想。机械的追求收支平衡,是一种消极的财政预算思想。

平衡预算财政思想的发展阶段——

a、年度平衡预算:量入为出的每年预算均需平衡的思想。

b、周期平衡预算:政府财政在一个经济周期中保持平衡。

c、充分就业平衡预算:政府应当使支出保持在充分就业条件下所能达到

的净税收水平。

2、功能财政政策—强调财政预算的功能是为了实现经济稳定发展,而预算即

可盈余也可赤字。

3、二者共同点—目的均是为了设法使经济稳定。

4、区别—前者强调财政收支平衡,甚至以此作为预算目标。

守着强调财政预算的平衡、盈余或赤字都只是手段,目标是追求无通货膨胀的充分就业及经济的稳定增长。

宏观经济学第七版课后习题答案

宏观经济学第七版课后习题答案 篇一:曼昆《宏观经济学》(第6、7版)课后习题详解(第2章宏观经济学的数据)曼昆《宏观经济学》(第6、7版)第2章宏观经济学的数据课后习题详解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一、概念题 1.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GDP)答:国内生产总值指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内,一个经济体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总和。GDP一般通过支出法和收入法两种方法进行核算。用支出法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等于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之和;用收入法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等于工资、利息、租金、利润、间接税、企业转移支付和折旧之和。GDP是一国范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因此是一个地域概念;而与此相联系的国民生产总值(GNP)则是一个国民概念,指某国国民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2.国民收入核算(national income accounting)答:国民收入核算指用于衡量GDP和许多相关统计数字的核算体系,是以整个国民经济或社会再生产为对象的宏观核算。它以一定的经济理论为指导,综合运用统计和会计的方法,对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国民经济运行过程进行系统科学的定量描述,为经济分析和国家实行宏观经济调控、制订经济政策或计划管理提供重要的客观依据。国民经济核算一词最早出现于1941年。荷兰经济学家范·克利夫在荷兰《经济学家》杂志1941年7月号和11月号上,先后发表两篇文章,首次使用了“国民经济核算”一词。国民收入核算一般有三种方法:生产法、支出法和收入法,常用的为后两者。其核算的理论基础是总产出等于总收入、总产出等于总支出。 3.存量与流量(stocks and flows)答:存量与流量是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记录经济信息的两种基本形式。存量是指在一定时点上测算的量,如某一时点的资产和负债的状况或持有的资产和负债数量。存量具有时点的基本特征。流量是一定时期内发生的变量,反映一定时期内经济价值的产生、转换、交换、转移或消失,它涉及机

宏观经济学习题集及答案

宏观经济学试题库 第一单元 一、单项选择题 1、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 A、价格决定理论; B、工资决定理论; C、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D、汇率决定理论。 2、表示一国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量指标是() A、国民生产总值; B、国内生产总值; C、名义国民生产总值; D、实际国民生产总值。 3、GNP核算中的劳务包括() A、工人劳动; B、农民劳动; C、工程师劳动; D、保险业服务。 4、实际GDP等于() A、价格水平除以名义GDP; B、名义GDP除以价格水平; C、名义GDP乘以价格水平; D、价格水平乘以潜在GDP。 5、从国民生产总值减下列项目成为国民生产净值() A、折旧; B、原材料支出; C、直接税; D、间接税。 6、从国民生产净值减下列项目在为国民收入() A、折旧; B、原材料支出; C、直接税; D、间接税。 二、判断题 1、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最终产品是指有形的物质产品。() 2、今年建成并出售的房屋和去年建成而在今年出售的房屋都应计入今年的国民生产总值。 () 3、同样的服装,在生产中作为工作服就是中间产品,而在日常生活中穿就是最终产品。 () 4、国民生产总值一定大于国内生产总值。() 5、居民购房支出属于个人消费支出。() 6、从理论上讲,按支出法、收入法和部门法所计算出的国民生产总值是一致的。() 7、所谓净出口是指出口减进口。() 8、在三部门经济中如果用支出法来计算,GNP等于消费+投资+税收。() 三、简答题 1、比较实际国民生产总值与名义国民生产总值。 2、比较国民生产总值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 3、为什么住房建筑支出作为投资支出的一部分? 4、假定A为B提供服务应得报酬400美元,B为A提供服务应得报酬300美元,AB商定 相互抵消300美元,结果A只收B100美元。应如何计入GNP? 第一单元答案: 一、C、A、D、B、A、D; 二、错、错、对、错、错、对、对、错; 三、1、实际国民生产总值与名义国民生产总值的区别在于计算时所用的价格不同。前者用不变价格,后者用当年价格。两者之间的差别反映了通货膨胀程度。 2、国民生产总值用人口总数除所得出的数值就是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前者可以反映一国的综合国力,后者可以反映一国的富裕程度。 3、由于能长期居住,提供服务,它比一般耐用消费品的使用寿命更长,因此把住房的

宏观经济学试题及答案99694

宏观经济学B卷答案 一、名词解释(10分每小题2分) 1GNP:国民生产总值。某国身份家的公民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能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2、税收乘数:税收增加一个单位所引起的均衡国民收入增加的倍数。 3、货币流动偏好:由于货币具有使用上的灵活性人们宁肯牺牲利息收入来保持财富的心理倾向。 4、LM曲线:货币市场均衡时L m =,此时反映利率r和国民收入y之间对应关系的曲线。 5、扩张性的货币政策:货币当局通过改变货币供给m或利率r等金融杠杆进而使国民收入增加的政策。 二、单项选择(20分每小题2分) 1——5 DDADB 6——10 BBABC 三、简答题(20分每小题5分) 1、在其他条件不变的前提下,如果国家增加政府转移支付,IS曲线将如何移动, 请画图分析并说明理由。 答:在三部门经济中,IS曲线为 1 e g t tr r y d d αβββ ++-+- =-,当其他条 件不变,政府转移支付tr增加时,纵截距 e g t tr d αββ ++-+ 增大,斜率不变, 所以IS曲线向右上方平移。 2、什么是汇率?汇率有几种标价法?并举例说明。 答:汇率是一国货币交换另一国货币的比率。有直接标价法和间接标价法。直接标价法如:1美元=6.19人民币;间接标价法如:1人民币=1/6.19美元。 3、宏观经济政策目标是什么?为达到这些目标可采用的政策工具有哪些? 宏观经济政策目标包括充分就业、物价稳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工具有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又包括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紧缩性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又包括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和紧缩性的货币政策。

宏观经济学答案第二章

第二章习题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国内生产总值:是指一国或一定地区在一定时间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 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2.国民生产总值: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的全体国民生产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之 和。 3.国内生产净值:一个国家一年内新增加的产值,它等于国内生产总值GDP扣去资本消 耗的价值。 4.国民收入:一个国家一年内用于生产的各种生产要素得到的全部收入,即工资、利润、 利息和地租的总和。 5.个人可支配收入:是指个人收入除去所缴纳的个人所得税后的收入,是人们可以直接 用来消费或储蓄的收入。 6.名义GDP:是指用生产物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7.实际GDP:是指用从前某一年作为基期的价格计算出来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8.GDP折算指数:名义GDP与实际GDP之比。 二、选择题 BCACB CBCAB 。最终产品是指最终供人们使用或消费而不是为了转卖或为进一步加工所购买的商品和服务。 .NDP=GDP-折旧。 .从支出的角度,政府给贫困家庭发放的一笔救济金属于政府对居民的转移支付,并没有相应的新价值被创造;从收入的角度,这笔救济金也并不属于劳动创造的要素 收入。因此不能计入GDP中。 .投资包括固定投资和存货投资,C属于存货投资。 .GDP=工资+利息+利润+租金+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折旧。 . 判断一个变量是流量还是存量,一个简单的标准就是看它是否可以相加。 .GDP是包括折旧的,所以其中的投资表示的是总投资而非净投资。 .要素收入主要表现为工资、利息、利润和租金。股票分红属于公司利润。 .净投资=总投资—折旧。 .第六年的名义GDP=第六年的价格×第六年的产量=2第一年的价格×第一年的产量=第一年的名义GDP=×500=1400。 三、判断题 √√√√××× 1.√. GDP一般仅指市场活动所导致的价值。农民生产并用于自己消费的粮食并未通 过市场来销售,所以不应记入GDP。 2.√.政府支付给政府雇员的工资也属于政府购买。 3.√. 用收入法核算GDP,GDP=工资+利息+利润+租金+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折旧。 要素收入主要表现为工资、利息、利润和租金。折旧不属于要素收入。 4.√.自己房屋以虚拟租金记入GDP主要考虑的是机会成本的问题。 5.×.名义GDP上升的幅度超过价格上升的幅度,实际GDP应该是上升的。 6.×. 收入法之“收入”,是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形成的收入而非最终收入。个人从公司债券中获得的利息被视为要素报酬的一种,而政府公债利息属转移支付,属国民收入的再分

宏观经济学试题及答案解析

《宏观经济学》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 第Ⅰ部分模拟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平均消费倾向表示与之比。 2、在二部门经济中,均衡的国民收入是和相等时的国民收入。 3、宏观财政政策包括政策和政策。 4、交易余额和预防余额主要取决于,投机余额主要取决于。 5、宏观货币政策的主要内容有调整法定准备金率、、。 1、消费支出、可支配收入。 2、总支出、国民收入。 3、财政支出、财政收入。 4、国民收入、利息率。 5、调整贴现率、在公开市场上买卖政府债券。 二、判断题(下列各题,如果您认为正确,请在题后的括号中打上“√”号,否则请打上“×”号,每题1分,共10分) 1、财政政策的内在稳定器有助于缓和经济的波动。() 2、从短期来说,当居民的可支配收入为0时,消费支出也为0。()。 3、消费曲线的斜率等于边际消费倾向。() 4、当某种商品的价格上涨时,我们就可以说,发生了通货膨胀。(), 5、投机动机的货币需求是国民收入的递增函数。() 6、当投资增加时,IS曲线向右移动。() 7、在IS曲线的右侧,I

宏观经济学课本标准答案-高鸿业版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下册宏观部分)课后习题答案 课后答案2010-04-20 13:59:55阅读79评论0字号:大中小订阅 1.授课教材——高鸿业主编:《西方经济学》(下册宏观部分),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课后习题范围为:第十三章至第十七章。 3.目前所给出的习题答案主要包括以上各章计算题,其他习题一般可以从书本知识或读者自学解决。 第十三章西方国民收入核算 3.在统计中,社会保险税增加对GNP、NNP、NI、PI和DPI这五个总量中哪个总量有影响?为什么? 答:因为社会保险税是直接税,故GNP、NNP、NI均不受其影响,又因为它是由企业上缴的职工收入中的一部分,所以PI和DPI均受其影响。 4.如果甲乙两国并成一个国家,对GNP总和会有什么影响?(假定两国产出不变) 答:假定不存在具有双重居民身份的情况,则合并对GNP总和没有影响。因为原来甲国居民在乙国的产出已经计入甲国的GNP,同样,乙国居民在甲国的产出已经计入乙国的GNP。 在存在双重居民身份生产者的情况下,则GNP减少。 5.从下列资料中找出: (1)国民收入(2)国民生产净值 (3)国民生产总值(4) 个人收入 (5) 个人可支配收入(6)个人储蓄 答:(1) 国民收入=雇员佣金+企业利息支付+个人租金收入+公司利润+非公司企业主收入 (2) 国民生产净值=国民收入+间接税 (3) 国民生产总值=国民生产净值+资本消耗补偿 (4)个人收入=国民收入-公司利润-社会保障税+红利+政府和企业转移支付 (5) 个人可支配收入=个人收入-个人所得税 (6)个人储蓄=个人可支配收入-个人消费支出

6 试计算:(1) 国民生产净值(2)净出口(3)政府收入减去转移支付后的收入(4)个人可支配收入(5)个人储蓄 答:(1)国民生产净值=GNP-(总投-净投资) =4800-(800-300)=4300 (2)净出口=GNP-(消费+总投资+政府购买) =4800-(3000+800+960)=40 (3)政府税收减去转移支付后的收入=政府购买+政府预算盈余 =960+30=990 (4)个人可支配收入=NNP-税收+政府转移支付=NNP-(税收-政府转移支付) =4300-990=3310 (5)个人储蓄=个人可支配收入-消费=3310-3000=310 7.假设国民生产总值是5000,个人可支配收入是4100,政府预算赤字是200,消费是3800,贸易赤字是100(单位:亿元),试计算:(1)储蓄(2) 政府支出(3) 投资 答:(1)储蓄=DPI-C=4100-3800=300 (2)因为:I+G+(X-M)=S+T 所以:I=S+(T-G)-(X-M)=300-200-(-100)=200 (3)政府支出G=1100 第十四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2.在均衡产出水平上,是否计划存货投资和非计划存货投资都必然为零? 答:在均衡产出水平上,计划存货投资不一定为0,而非计划存货投资则应该为0。 3.能否说边际消费倾向和平均消费倾向都总是大于零而小于1? 答:MPC总是大于零而小于1的;APC总是大于零,但不一定小于1,因为在收入为零时,自然消费总是存在的。 5.按照凯恩斯主义的观点,增加储蓄对均衡收入会有什么影响? 答:?储蓄增加将使需求减少,从而均衡收入也会减少。 6.当税收为收入的函数时,为什么税率提高时,均衡收入会减少?定量税增加会使收入水平上升还是下降,为什么? 答:税率提高时,个人收入将减少,从而使消费减少,导致国民收入减少。 8.乘数和加速数作用的发挥在现实经济生活中会受到哪些限制?

宏观经济学答案

1、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有什么联系与区别?为什么有些经济活动从微观瞧就是合理得,有效得,而从宏观瞧却就是不合理得,无效得? 解答:两者之间得区别在于: (1)研究得对象不同。微观经济学研究组成整体经济得单个经济主体得最优化行为,而宏观经济学研究一国整体经济得运行规律与宏观经济政策。 (2)解决得问题不同。微观经济学要解决资源配置问题,而宏观经济学要解决资源利用问题。 (3)中心理论不同。微观经济学得中心理论就是价格理论,所有得分析都就是围绕价格机制得运行展开得,而宏观经济学得中心理论就是国民收入(产出)理论,所有得分析都就是围绕国民收入(产出)得决定展开得。 (4)研究方法不同。微观经济学采用得就是个量分析方法,而宏观经济学采用得就是总量分析方法。 两者之间得联系主要表现在: (1)相互补充。经济学研究得目得就是实现社会经济福利得最大化。为此,既要实现资源得最优配置,又要实现资源得充分利用。微观经济学就是在假设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得前提下研究资源如何实现最优配置得问题,而宏观经济学就是在假设资源已经实现最优配置得前提下研究如何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它们共同构成经济学得基本框架。 (2)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都以实证分析作为主要得分析与研究方法。 (3)微观经济学就是宏观经济学得基础。当代宏观经济学越来越重视微观基础得研究,即将宏观经济分析建立在微观经济主体行为分析得基础上。由于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分析问题得角度不同,分析方法也不同,因此有些经济活动从微观瞧就是合理得、有效得,而从宏观瞧就是不合理得、无效得。例如,在经济生活中,某个厂商降低工资,从该企业得角度瞧,成本低了,市场竞争力强了,但就是如果所有厂商都降低工资,则上面降低工资得那个厂商得竞争力就不会增强,而且职工整体工资收入降低以后,整个社会得消费以及有效需求也会降低。同样,一个人或者一个家庭实行节约,可以增加家庭财富,但就是如果大家都节约,社会需求就会降低,生产与就业就会受到影响。 2、举例说明最终产品与中间产品得区别不就是根据产品得物质属性而就是根据产品就是否进入最终使用者手中。 解答:在国民收入核算中,一件产品究竟就是中间产品还就是最终产品,不能根据产品得物质属性来加以区别,而只能根据产品就是否进入最终使用者手中这一点来加以区别。例如,我们不能根据产品得物质属性来判断面粉与面包究竟就是最终产品还就是中间产品。瞧起来,面粉一定就是中间产品,面包一定就是最终产品。其实不然。如果面粉为面包厂所购买,则面粉就是中间产品,如果面粉为家庭主妇所购买,则就是最终产品。同样,如果面包由面包商店卖给消费者,则此面包就是最终产品,但如果面包由生产厂出售给面包商店,则它还属于中间产品。 3、举例说明经济中流量与存量得联系与区别,财富与收入就是流量还就是存量?存量指某一时点上存在得某种经济变量得数值,其大小没有时间维度,而流量就是指一定时期内发生得某种经济变量得数值,其大小有时间维度;但就是二者也有联系,流量来自存量,又归于存量,存量由流量累积而成。拿财富与收入来说,财富就是存量,收入就是流量。 4、为什么人们从公司债券中得到得利息应计入GDP,而从政府公债中得到得利息

宏观经济学题及答案

第一章结论 复习思考题: 1.重要概念:超长期;总供给曲线;实际GDP的趋势线;长期;总需求曲线;产出缺口;中期;菲利普斯曲线;潜在产出;短期;增长率;通货膨胀;增长理论;经济周期;消费价格指数;总供给-总需求模型 2.长期中为什么产出水平只取决于总供给? 3.短期中为什么产出水平只取决于总需求? 第二章国民收入核算 复习思考题: 1.重要概念:GDP;GNP;GDP缩减指数;CPI;PPI;生产要素;最终/中间产品;名义GDP/实际GDP;通货膨胀;名义利率/实际利率 2.下列交易的价值是否应当计入国内生产总值(GDP)?为什么? (1)顾客在饭店支付餐费。 (2)一家公司购买一幢旧楼。 (3)一家供应商向制造个人计算机的公司出售计算机芯片。 (4)一位消费者从交易商手中买进一辆汽车。 3.国内生产总值(GDP)高是否一定意味着福利状况好呢?在评价经济福利状况时还应考虑哪些因素? 4..假定某经济社会有A、B、C三个厂商,A厂商年产出5000美元,卖给B、C和消费者。其中B买A 的产出200美元,C买2000美元,其中2800美元卖给消费者。B年产出500美元直接卖给消费者,C年产6000美元,其中3000美元由A买,其余由消费者买。 (1)假定投入在生产中用光,计算价值增加; (2)计算GDP为多少; (3)如果只有C有500美元折旧,计算国民收入。 5.假定GDP是6000美元,个人可支配收入是5100美元,政府预算赤字是200美元,消费是3800美元,外贸赤字是100美元,求: (1)储蓄S是多大; (2)投资I是多大; (3)政府支出是多大? 第三章增长与积累 复习思考题: 1.重要概念:增长核算方程;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趋同;全要素生产率;索洛剩余;新古典增长理论;稳态均衡; 2.索络增长模型能否有助于解释趋同现象?

宏观经济学习题答案(曼昆第五版)

第八篇宏观经济学的数据 第二十三章一国收入的衡量 复习题 1 .解释为什么一个经济的收入必定等于其支出? 答:对一个整体经济而言,收入必定等于支出。因为每一次交易都有两方:买者和卖者。一个买者的1 美元支出是另一个卖者的1 美元收入。因此,交易对经济的收入和支出作出了相同的贡献。由于GDP 既衡量总收入 135 又衡量总支出,因而无论作为总收入来衡量还是作为总支出来衡量,GDP 都相等. 2 .生产一辆经济型轿车或生产一辆豪华型轿车,哪一个对GDP 的贡献更大?为什么? 答:生产一辆豪华型轿车对GDP 的贡献大。因为GDP 是在某一既定时期一个国家内生产的所有最终物品与劳务的市场价值。由于市场价格衡量人们愿意为各种不同物品支付的量,所以市场价格反映了这些物品的市场价值。由于一辆豪华型轿车的市场价格高于一辆经济型轿车的市场价格,所以一辆豪华型轿车的市场价值高于一辆经济型轿车的市场价值,因而生产一辆豪华型轿车对GDP 的贡献更大. 3 .农民以2 美元的价格把小麦卖给面包师。面包师用小麦制成面包,以3 美元的价格出售。这些交易对 GDP 的贡献是多少呢? 答:对GDP 的贡献是3 美元。GDP 只包括最终物品的价值,因为中间物品的价值已经包括在最终物品的价格中了. 4 .许多年以前,Peggy 为了收集唱片而花了500 美元。今天她在旧货销售中把她收集的物品卖了100 美元. 这种销售如何影响现期GDP? 答:现期GDP 只包括现期生产的物品与劳务,不包括涉及过去生产的东西的交易。因而这种销售不影响现期GDP. 5 .列出GDP 的四个组成部分。各举一个例子. 答:GDP 等于消费(C)+投资(I)+政府购买(G)+净出口(NX) 消费是家庭用于物品与劳务的支出,如汤姆一家人在麦当劳吃午餐. 投资是资本设备、存货、新住房和建筑物的购买,如通用汽车公司建立一个汽车厂. 政府购买包括地方政府、州政府和联邦政府用于物品与劳务的支出,如海军购买了一艘潜艇. 净出口等于外国人购买国内生产的物品(出口)减国内购买的外国物品(进口)。国内企业卖给另一个国家的买者,如波音公司卖给中国航空公司飞机,增加了净出口. 6 .为什么经济学家在判断经济福利时用真实GDP ,而不用名义GDP? 答:经济学家计算GDP 的目的就是要衡量整个经济运行状况如何。由于实际GDP 衡量经济中物品与劳务的生产,所以,它反映了经济满足人们需要与欲望的能力。这样,真实GDP 是比名义GDP 衡量经济福利更好的指标. 7 .在2010 年,某个经济生产100 个面包,每个以2 美元的价格售出。在2011 年,这个经济生产200 个面包,每个以3 美元的价格售出。计算每年的名义GDP 、真实GDP 和GDP 平减指数。( 用2010 年做基年。) 从一年到下一年这三个统计数字的百分比分别提高了多少? 答:2010 年的名义GDP 等于200 美元,真实GDP 也等于200 美元, GDP 平减指数是100. 2011 年的名义GDP 等于600 美元,真实GDP 等于400 美元,GDP 平减指数是150. 从2010 年到2011 年,名义GDP 提高了200%,真实GDP 提高了100%,GDP 平减指数提高了50%. 8 .为什么一国有高的GDP 是合意的?举出一个增加了GDP 但并不合意的事情的例子. 答:因为高GDP 有助于我们过好生活。但GDP 并不是福利的一个完美衡量指标。

宏观经济学习题及参考答案

第一章宏观经济学导论习题及参考答案 一、习题 1.简释下列概念: 宏观经济学、经济增长、经济周期、失业、充分就业、通货膨胀、GDP、GNP、名义价值、实际价值、流量、存量、萨伊定律、古典宏观经济模型、凯恩斯革命。 2.宏观经济学的创始人是()。 A.斯密;B.李嘉图; C.凯恩斯;D.萨缪尔森。 3.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 A.价格决定理论;B.工资决定理论; C.国民收入决定理论;D.汇率决定理论。 4.下列各项中除哪一项外,均被认为是宏观经济的“疾病”()。 A.高失业;B.滞胀; C.通货膨胀;D.价格稳定。 5.表示一国居民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 的市场价值的总量指标是()。 A.国民生产总值;B.国内生产总值; C.名义国内生产总值;D.实际国内生产总值。 6.一国国内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 场价值根据价格变化调整后的数值被称为()。 A.国民生产总值;B.实际国内生产总值; C.名义国内生产总值;D.潜在国内生产总值。 7.实际GDP等于()。 A.价格水平/名义GDP;B.名义GDP/价格水平×100; C.名义GDP乘以价格水平;D.价格水平乘以潜在GDP。 8.下列各项中哪一个属于流量?()。 A.国内生产总值;B.国民债务; C.现有住房数量;D.失业人数。 9.存量是()。 A.某个时点现存的经济量值;B.某个时点上的流动价值; C.流量的固体等价物;D.某个时期内发生的经济量值。 10. 下列各项中哪一个属于存量?()。 A. 国内生产总值; B. 投资; C. 失业人数; D. 人均收入。 11.古典宏观经济理论认为,利息率的灵活性使得()。 A.储蓄大于投资;B.储蓄等于投资; C.储蓄小于投资;D.上述情况均可能存在。 12.古典宏观经济理论认为,实现充分就业的原因是()。 A.政府管制;B.名义工资刚性; C.名义工资灵活性;D.货币供给适度。 13.根据古典宏观经济理论,价格水平降低导致下述哪一变量减少()。 A.产出;C.就业; C.名义工资;D.实际工资。 14.在凯恩斯看来,造成资本主义经济萧条的根源是()。 A.有效需求不足;B.资源短缺; C.技术落后;C.微观效率低下。

(完整版)宏观经济学题库及答案

宏观经济学题库及答案 1.宏观经济学的创始人是(A)。 A.斯密; B.李嘉图; C.凯恩斯; D.萨缪尔森。 2.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C)。 A.价格决定理论; B.工资决定理论; C.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D.汇率决定理论。 3.下列各项中除哪一项外,均被认为是宏观经济的“疾病”(D)。 A.高失业; B.滞胀; C.通货膨胀; D.价格稳定。 4.表示一国居民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量指标是(A)。 A.国民生产总值; B.国内生产总值; C.名义国内生产总值; D.实际国内生产总值。 5.一国国内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根据价格变化调整后的数 值被称为(B)。 A.国民生产总值; B.实际国内生产总值; C.名义国内生产总值; D.潜在国内生产总值。

6.实际GDP等于(B)。 A.价格水平/名义GDP; B.名义GDP/价格水平×100; C.名义GDP乘以价格水平; D.价格水平乘以潜在GDP。 7.下列各项中属于流量的是(A)。 A.国内生产总值; B.国民债务; C.现有住房数量; D.失业人数。 8.存量是(A)。 A.某个时点现存的经济量值; B.某个时点上的流动价值; C.流量的固体等价物; D.某个时期内发生的经济量值。 9. 下列各项中哪一个属于存量?(C)。 A. 国内生产总值; B. 投资; C. 失业人数; D. 人均收入。 10.古典宏观经济理论认为,利息率的灵活性使得(B)。 A.储蓄大于投资; B.储蓄等于投资; C.储蓄小于投资; D.上述情况均可能存在。

11.古典宏观经济理论认为,实现充分就业的原因是(C)。 A.政府管制; B.名义工资刚性; C.名义工资灵活性; D.货币供给适度。 12.根据古典宏观经济理论,价格水平降低导致下述哪一变量减少(C)。 A.产出; B.就业; C.名义工资; D.实际工资。 13.在凯恩斯看来,造成资本主义经济萧条的根源是(A)。 A.有效需求不足; B.资源短缺; C.技术落后; D.微观效率低下。 14.下列各项中不是流量指标的是(D) A.消费支出; B.PDI; C.GDP; D.个人财富。 15.在国民收入核算账户中,下列各项中除了哪一项外均计入投资需求(D)。 A.厂商购买新的厂房和设备的支出; B.居民购买新住房的支出; C.厂商产品存货的增加; D.居民购买股票的支出。

最新宏观经济学答案版

宏观经济学答案版

想当初管理学死掉后对《市场营销》的担忧,班上又一个人都不认识,那种无助。这些题目,本来只是想浏览哈,看看不懂的就了事。打开电脑后想起下载那天有童鞋说要答案,又正好能力范围之内。本着助人为乐的精神,填了一下,仅供参考,希望能帮到有需要的童鞋。另外,不接受批评与抱怨哈! 1.菲利普斯曲线描述------之间的关系。1 (1)失业与通货膨胀 (2)失业与产量 (3)总需求与总供给 (4)通货膨胀与产量 (5)就业与通货膨胀 (6) 2.随着人均资本增加,如果人均资本的增加并未导致人均产量的较小增加, 则--------抵消了-------的影响。2 (1)收益递减规律,劳动力增长 (2)收益递减规律,技术进步 (3)劳动力增长,较低投资 (4)技术进步,收益递减规律 (5)技术进步,劳动力增长 3.如果经济低于充分就业水平,---------能使经济更接近于充分就业。4 (1)政府支出或税收的削减。 (2)政府支出的削减或税收的增加。 (3)政府支出和税收的等量削减。 (4)政府支出的增加或税收的削减。 (5)政府支出或税收的增加。 4.依据凯恩斯货币理论,货币供应增加将:2 (1)降低利率,从而减少投资和总需求。 (2)降低利率,从而增加投资和总需求。 (3)提高利率,从而增加投资和总需求。 (4)提高利率,从而减少投资和总需求。 (5)提高利率,从而减少投资和增加总需求。 5.以下哪种情况会引起沿着货币需求曲线向下的移动?1 (1)利率上升。 (2)国民收入的增加。 (3)货币供应的减少。 (4)国民收入的减少。 (5)利率下降。 6.为了减少货币供给,中央银行会使用-------的方法。5 (1)降低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借款所要支付的利率。

宏观经济学课后答案

宏观经济学课后答案 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 1.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有什么联系和区别?为什么有些经济活动从微观看是合理的,有效的,而从宏观看却是不合理的,无效的? 解答:两者之间的区别在于: (1)研究的对象不同。微观经济学研究组成整体经济的单个经济主体的最优化行为,而宏观经济学研究一国整体经济的运行规律和宏观经济政策。 (2)解决的问题不同。微观经济学要解决资源配置问题,而宏观经济学要解决资源利用问题。 (3)中心理论不同。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所有的分析都是围绕价格机制的运行展开的,而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国民收入(产出)理论,所有的分析都是围绕国民收入(产出)的决定展开的。 (4)研究方法不同。微观经济学采用的是个量分析方法,而宏观经济学采用的是总量分析方法。 两者之间的联系主要表现在: (1)相互补充。经济学研究的目的是实现社会经济福利的最大化。为此,既要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又要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微观经济学是在假设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的前提下研究资源如何实现最优配置的问题,而宏观经济学是在假设资源已经实现最优配置的前提下研究如何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它们共同构成经济学的基本框架。 (2)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都以实证分析作为主要的分析和研究方法。 (3)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当代宏观经济学越来越重视微观基础的研究,即将宏观经济分析建立在微观经济主体行为分析的基础上。 由于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分析问题的角度不同,分析方法也不同,因此有些经济活动从微观看是合理的、有效的,而从宏观看是不合理的、无效的。例如,在经济生活中,某个厂商降低工资,从该企业的角度看,成本低了,市场竞争力强了,但是如果所有厂商都降低工资,则上面降低工资的那个厂商的竞争力就不会增强,而且职工整体工资收入降低以后,整个社会的消费以及有效需求也会降低。同样,一个人或者一个家庭实行节约,可以增加家庭财富,但是如果大家都节约,社会需求就会降低,生产和就业就会受到影响。 2.举例说明最终产品和中间产品的区别不是根据产品的物质属性而是根据产品是否进入最终使用者手中。 解答:在国民收入核算中,一件产品究竟是中间产品还是最终产品,不能根据产品的物质属性来加以区别,而只能根据产品是否进入最终使用者手中这一点来加以区别。例如,我们不能根据产品的物质属性来判断面粉和面包究竟是最终产品还是中间产品。看起来,面粉一定是中间产品,面包一定是最终产品。其实不然。如果面粉为面包厂所购买,则面粉是中间产品,如果面粉为家庭主妇所购买,则是最终产品。同样,如果面包由面包商店卖给消费者,则此面包是最终产品,但如果面包由生产厂出售给面包商店,则它还属于中间产品。 3.举例说明经济中流量和存量的联系和区别,财富和收入是流量还是存量? 解答:存量指某一时点上存在的某种经济变量的数值,其大小没有时间维度,而流量是指一定时期内发生的某种经济变量的数值,其大小有时间维度;但是二者也有联系,流量来

宏观经济学期末试卷及答案

一、1、在一般情况下,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中数值最小的是: A、国内生产净值 B、个人收入 C、个人可支配收入 D、国民收入 E、国内生产总值 2、下列哪一项应计入GDP中: A、面包厂购买的面粉 B、购买40股股票 C、家庭主妇购买的面粉 D、购买政府债券 E、以上各项都不应计入。 3、计入GDP的有: A、家庭主妇的家务劳动折算合成的收入 B、拍卖毕加索作品的收入 C、出神股票的收入 D、晚上为邻居照看儿童的收入 E、从政府那里获得的困难补助收入 4、在下列各项中,属于经济中的注入因素是 A、投资; B、储蓄; C、净税收; D、进口。 5、政府支出乘数 A、等于投资乘数 B、比投资乘数小1 C、等于投资乘数的相反数 D、等于转移支付乘数 E、以是说法都不正确 6、在以下情况中,投资乘数最大的是 A、边际消费倾向为0.7; B、边际储蓄倾向为0.2; C、边际储蓄倾向为0.4; D、边际储蓄倾向为0.3。 7、国民消费函数为C=80+0.8Y,如果消费增加100亿元,国民收入 A、增加100亿元; B、减少100亿元; C、增加500亿元; D、减少500亿元。 8、如果政府支出增加 A、对IS曲线无响应 B、IS曲线向右移动 C、IS曲线向左移动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9、政府税收的增加将 A、对IS曲线无响应 B、IS曲线向右移动 C、IS曲线向左移动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10、位于IS曲线左下方的收入与利率的组合,都是 A、投资大于储蓄; B、投资小于储蓄;

C、投资等于储蓄; D、无法确定。 11、当经济中未达到充分就业时,如果LM曲线不变,政府支出增加会导致 A、收入增加、利率上升; B、收入增加、利率下降; C、收入减少、利率上升; D、收入减少、利率下降。 12、一般地,在IS曲线不变时,货币供给减少会导致 A、收入增加、利率上升; B、收入增加、利率下降; C、收入减少、利率上升; D、收入减少、利率下降。 13、如果现行产出水平为10万亿元,总需求为8万亿,可以断定,若经济不是充分就业,那么: A、就业水平将下降 B、收入水平将上升 C、收入和就业水平将均衡 D、就业量将上升 E、就业水平将上升,收入将下降 14、在流动陷阱(凯恩斯陷阱)中 A、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都十分有效 B、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都无效 C、货币政策无效,财政政策有效 D、货币政策有效,财政政策无效 E、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15、如果实施扩张性的货币政策,中央银行可采取的措施是 A、卖出国债; B、提高法定准备金比率; C、降低再贴现率; D、提高再贴现率; 16、如果名义利率为6%,通货膨胀率为12%,那么实际利率是 A、6%; B、18%; C、12%; D、-6%。 17、自发投资增加10亿元,会使IS曲线 A、右移10亿元 B、左移10亿元 C、右移10亿元乘以支出乘数 D、左移10亿元乘以乘数 18、由于经济萧条而出现的失业属于: A、摩擦性失业 B、结构性失业 C、周期性失业 D、自愿性失业 19、如果某人刚进入劳动力队伍尚未找到工作,这是属于 A、摩擦性失业 B、结构性失业 C、周期性失业 D、自愿性失业 20、根据哈罗德的分析,如果有保证的增长率大于实际增长率,经济将: A、累积性扩张 B、累积性萧条 C、均衡增长

宏观经济学复习题及答案

宏观经济学复习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1、GDP与GNP GDP国内生产总值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中所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 GNP国民生产总值是指一个国家地区的国民经济在一定时期内以货币表现的全部最终产品(含货物和服务)价值的总和。 2、CPI与PPI CPI消费者物价指数是对一个固定的消费品篮子价格的衡量,主要反映消费者支付商品和劳务的价格变化情况。 PPI生产者物价指数是用来衡量制造商出厂价的平均变化的指数。 3、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 财政政策指国家根据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任务而规定的财政工作的指导原则,通过财政支出与税收政策来调节总需求。 货币政策指中央银行为实现其特定的经济目标而采用的各种控制和调节货币供应量或信用量的方针和措施的总称,包括信贷政策、利率政策和外汇政策。 4、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 经济增长通常是指在一个较长的时间跨度上,一个国家人均产出(或人均收入)水平的持续增加。 经济发展是一家摆脱贫困落后状态,走向经济和社会生活现代化的过程。

5、挤出效应指政府支出增加所引起的私人消费或投资降低的效果。 6、结构性失业与结构性通货膨胀 结构性失业尽管劳动市场有职位空缺,但人们因为没有所需的技能,结果继续失业,也就是由于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不匹配而造成的失业。 结构性通货膨胀是指物价上涨是在总需求并不过多的情况下,而对某些部门的产品需求过多,造成部分产品的价格上涨的现象。 7、适应性预期与理性预期 适应性预期是指人们在对未来会发生的预期是基于过去,在估计或判断未来的经济走势时,利用过去预期与过去实际间的差距来矫正对未来的预期。理性预期是在有效地利用一切信息的前提下,对经济变量作出的在长期中平均说来最为准确的,而又与所使用的经济理论、模型相一致的预期。 二、简答: 1、简述国民收入核算的两者基本方法。 答:1、支出法核算国民收入 就是通过核算在一定时期内整个社会购买最终产品和劳务的总支出,即最终产品和劳务的总卖价来核算国民收入的方法。产品和劳务的最后使用,除了家庭部门的消费,还有企业部门的投资,政府部门的购买及外贸部门的净出口。因此,用支出法核算国民收入,就是核算经济社会(指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消费、投资、政府购买以及净出口这几方面支出的总和。 2、法核算国民收入

宏观经济学习题(答案版)

1、一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小于国内生产总值,说明该国公民从外国取得的收入(B )外国 公民从该国取得的收入。 A大于B小于C等于D可能大于也可能小于 2、今年的名义国内生产总值大于去年的名义国内生产总值,说明(D ) A今年的物价水平一定比去年高了 B今年生产的物品和劳务的总量一定比去年增加了 C今年的物价水平和实物产量水平一定都比去年提高了 D以上三种说法都不一定正确 3、假设一国人口为2000万,就业人数为900万,失业人数为100万,这个经济的失业率 为( B ) A11%B10%C8%D5% 4、一个汽车装配工失去工作,在漫长的寻找后,最终成为保险推销员,他经历的失业是 (B) A摩擦性失业B结构性失业C周期性失业D凯恩斯失业 5、存在人口增长和技术进步条件下,资本稳态的条件(A ) Asf(k)=∮k B∮f(k)=sk C sf(k)=(∮+n)k D sf(k)=(∮+n+g)k 6、最有可能从通货膨胀中受损的是( C ) A厂商B债务人C债权人D房地产所有者 7、假定其他条件不变,如果某国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卖出有价证券,那么,该国的( A ) A货币供给将减少B货币需求将减少C货币供给将增加D货币需求将增加 8、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政府购买增加会使IS曲线(B ) A向左移动B向右移动C保持不变D发生转动 9、当消费函数为C=a+bY,a、b﹥ 0,这表明平均消费倾向(A ) A大于边际消费倾向B小于边际消费倾向C等于边际消费倾向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10、“面粉是中间产品”这一命题(C) A一定是对的B一定是不对的C可能是对的,也有可能是不对的D以上三种说法全对11、下列产品中,可以计入当年GDP的有(D ) A纺纱厂购入的棉花B某人花10万元买了一幢旧房C某人购买了股票D企业当年生产没有卖掉的20万元产品 12、如果2008年底的物价指数是140,2009年底的物价指数是160,那么2008年通货膨胀 率是( D ) A4.2%B5.9%C12.5%D14.3% 13、由于劳动者自身素质较差而导致的失业是(C ) A自愿失业B摩擦性事业C结构性失业D需求不足型失业 14、关于投资与利率的关系,以下判断正确的是(B ) A投资是利率的增函数B投资是利率的减函数C投资与利率是非相关关系D以上判断都不正确 15、最有可能从通货膨胀中受损的是() A厂商B债务人C债权人D房地产所有者 16、假定其他条件不变,如果某国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买进有价证券,那么,该国的( A ) A货币供给将减少B货币需求将减少C货币供给将增加D货币需求将增加 17、若货币供给量增加,LM曲线将( A ) A右移B左移C不变D无法判断 18、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政府购买减少会使IS曲线( A )

宏观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 1.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它与微观经济学有什么区别 答:宏观经济学以整个国民经济活动作为研究对象,即以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净值和国民收入的变动及就业、经济周期波动、通货膨胀、财政与金融、经济增长等等之间的关系作为研究对象。微观和宏观的区别在于: a研究对象不同;宏观的研究是整个国民经济的经济行为,微观研究的是个体经济行为。b研究主题不同:宏观是资源利用以至充分就业;微观是资源配置最终到效用最大化。c中心理论不同:宏观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微观是价格理论。 2、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是什么 答:(1)三市场划分:宏观经济学把一个经济体系中的所有市场综合为三个市场:金融市场,产品和服务市场,以及要素市场。(2)行为主体的划分:宏观经济学将行为主体主要分为:家庭、企业和政府。(3)总量分析方法。在宏观经济分析中,家庭和企业并不是作为分散决策的个体单位选择存在,而是最为一个统一的行动的总体存在。宏观经济学把家庭和企业作为个别的选者行为加总,研究他们总体的选择行为,这就是总量分析。(4)以微观经济分析为基础。宏观经济学分析建立在微观经济主体行为分析基础上 4、宏观经济政策的主要治理对象是什么 答:宏观经济政策的主要治理对象是:失业和通货膨胀。失业为实际变量,通货膨胀为名义变量。 5、什么是GDP和GNP它们之间的差别在什么地方 答:GDP是指一定时期内(通常是一年)一国境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总和。GNP是指一国公民在一定时期内所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总和。两者的差别:(1)GDP是个地域概念而GNP是个国民概念;(2)GNP衡量的是一国公民的总收入,而不管其收入是从国内还是从国外获取的;GDP衡量的是一国国境内所有产出的总价值,而不管其所有者是本国公民还是外国公民。 第二章 1、试述国民生产总值(GNP)、国民生产净值(NNP)、国民收入(NI)、个人收入(PI)、和个人可支配收入(DPI)之间的关系。 答:国民生产净值(NNP)=国民生产总值(GNP)-折旧 国民收入(NI)=劳动收入+业主收入+租金收入+企业利润+净利息收入 个人收入(PI)=国民收入(NI)-公司利润-社会保障金+政府转移支付+红利+利息调整个人可支配收入(DPI)=个人收入(PI)-个人所得税-非税性支付2.试述名义GDP和实际GDP的区别,为什么估计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状况是通常使用实际GDP 答:名义GDP是以当年市场价格(现期价格)来测算的国内生产总值。实际GDP是以不变价格,即用过去某一年(称为基年)的价格为标准的国内生产总值。名义GDP和实际GDP两者之间最主要的区别是计算时使用的价格不同。实际GDP反映了真实的经济水平面,实际GDP的变动剔除了名义GDP中的价格变动因素,它能够准确地反映一国实际产量的变化 预测GDP数值通常使用实际GDP,因为它可以衡量两个不同时期经济中的物质产量的变化。实际GDP的变动剔除了名义GDP中的价格变动因素,它能准确地反映一国实际产量的变化。因此估计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状况是通常使用实际GDP.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