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我们身边的生态环境问题

我们身边的生态环境问题

我们身边的生态环境问题
我们身边的生态环境问题

我们身边的生态环境问题

——滇池污染

一、基本知识

滇池古称镇南泽,又名昆明湖,素有“高原明珠”的美称,是云南省最大的高原湖泊,也是我国第六大淡水湖。

滇池位于云贵高原中部,属长江流域金沙江水系,地处长江,珠江,红河三大水系的分水岭地带。滇池流域面积2920平方公里,湖面面积309.5平方公里,湖容15.6亿立方米。滇池被誉为春城昆明的“母亲湖”,是昆明生存发展的基础。具有工农业用水,防洪,旅游,水产养殖,调节气候等多种功能。

滇池无外来水资源补给,多年平均入湖径流量为9.7亿立方米,湖面蒸发量4.3亿立方米,多年实际水资源量为5.4亿立方米。滇池流域总需水量大于流域水资源量,主要依赖滇池水体的半封闭循环利用维持供需平衡,生态用水极度缺乏。

滇池呈南北向分布,湖体略呈弓形,弓背向东,东北部有一天然沙堤,长4千米,将滇池分为南北两部分,称为外湖和内湖;海拔1887.5米(黄海高程系),总面积309.5平方公里,其中内湖面积10.67平方公里,外湖面积287.1平方公里,湖长41.2千米,最大宽度13.3千米,平均宽度7.56米,最大水深11.3米,平均水深5.12米,容积15.931亿立方米;底质内湖肥,有很厚的淤泥,动植物残体、黑色,有极臭味,外湖较肥,褐黄色,有骸泥;上游河流主要有盘龙江、宝象河、新河、运粮河、马料河、大青河、洛龙河、捞渔河、梁王河...

滇池是受第三纪喜马拉雅山地壳运动的影响而构成的高原石灰岩断层陷落湖,海拔1886米,滇池周围有大小数十个山峰,山环水抱,天光云影,构成一幅美丽的天然画卷。

二、滇池污染现况

滇池污染是一个令人揪心的话题。为了净化这五百里滇池的浑浊波涛,“七五”以来国家和云南省相继投入滇池污染治理的经费突破了40亿元。这些来自中央、地方政府的款项和世界银行的贷款虽然有效地缓解了滇池生态环境的恶化,却未完全根治滇池污染。目前仍属5类重污染湖泊。

滇池已经全湖富营养化,污染严重,2005年草海水质为劣Ⅴ类,综合营养指数76.1,属重度富营养状态,外海水质达到Ⅴ类地表水标准,综合营养指数62.5,属中度富营养化。主要入湖河道29条,水质大多为劣V类。

三、污染原因

近年来滇池的污染十分严重,被国务院列为重点治理的“三湖三河”之一。滇池污染经历了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水质污染从70年代后期开始,进入80年代,特别是90年代,富营养化日趋严重。造成滇池水污染的原因很多,具体如下:

1、滇池地处昆明城市下游,是滇池盆地最低凹地带;

2、生活污水进入滇池;

3、工业废水进入滇池;

4、农业面源污染;

5、滇池流域城镇化迅速发展;

6、滇池属于半封闭性湖泊,缺乏充足的洁净水对湖泊水体进行置换;

7、在自然演化过程中,湖面缩小,湖盆变浅,进入老龄化阶段,内源污染物堆积,

污染严重。

四、滇池水污染治理中存在的问题

滇池水污染治理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1.、流域经济快速增长,生产、生活污染排放超过环境容量,水环境压力不断加大;

2、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城市排水管网不完善,入湖河流成为纳污河道;

3、缺乏雨季行洪污水治理技术和措施;

4、蓝藻水华持续爆发,严重影响滇池水环境功能;

5、湖泊自净能力所剩无几,外海南北水质和水生态差异非常显著。

五、滇池的治理

1、控制城市点源污染和农村面源污染仍是滇池污染治理的当务之急,新建污水处理厂,进

一步提高污水处理收集率。

2、建设湖滨湿地

由于滇池湖滨区土地过度开垦,加之防浪堤的建设,加剧了湖滩、沼泽的消失,致使滇池湖滨湿地基本消亡,湖泊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自净能力减弱,生态系统的修复和重建已刻不容缓。

3、对流入滇池的主要河道进行整治,防止新的污染物质再次流入

4、对周围环境进行保护,增加周围的森林覆盖率

滇池的污染是人们长期环保意识单薄,没有正确处理人与环境的关系的结果,没有将城市的发展与生态环境的保护结合起来。治理滇池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也不能袖手旁观,要以科学的思想为指导,采用科学的方法,先进的技术,引入各种综合工程,去逐步改善滇池的环境,还滇池本来的面目。

我周围的环境说明文

“我周围的环境”为话题例文 话题: 你生活在城市还是农村?这几年来,你觉得周围的环境有了哪些变化?原因是什么?以“我周围的环境”为话题,写一篇事理说明文,题目自拟,不少于600字。 例文一: 我的家乡 我的身边,有不少关于环境的问题,那么今天我就来说说我的家乡吧。在我家乡的东面有一条东河。它是我们保山坝人们饮水、灌溉的主要河道。河道两岸,种着一排排桑树、柳树,河水自北向南缓缓地流淌着,给沿岸的村庄带来了很大的方便。但是,谁能想到几年前的东河却是另外一番景象:河里垃圾成堆,造纸厂排出的废水,远远的就能闻到一股刺鼻的臭味,连鱼儿、虾儿都不能在水里生存了,农民伯伯用它来浇田,菜都呛死了。政府认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搬迁了造纸厂,建盖了污水处理厂,东河一天天清澈起来了,鱼儿、虾儿在水里蹦来蹦去,小鸟又重新站在柳树枝头唱歌了,东河又回到了昔日的景象……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环境的保护也慢慢地淡忘了:在公园里、草坪里随意都可以见到白色垃圾、人们吃剩的腐烂残渣;随处都可以见到家家户户的小狗窜上窜下,到处随地大小便,时间长了,公园里异味熏天。城市里,买车的人越来越多,汽车排出的尾气使人呛得难受。

在城市东边的啤酒厂里,高高烟囱口上不断地冒着黑烟,使过路人不得不用袖口捂住鼻子。 我想:人们如果好好的保护环境,保护我们的家园,那么一朵美丽的环境之花将绽放在我们的家园—兰城保山。 例文二: 我们与周围环境 自然环境是人类生存、繁衍的物质基础;保护和改善环境,是人类维护自身生存和发展的前提,我们与周围环境。这是人类与自然环境关系的两个方面,缺少一个就会给人类带来灾难。那么人类又是怎样做的呢? 人类的生活条件正在不断提高,购物的需求量也越来越高,于是一次性塑料袋被发明了出来。这样一来虽然是方便了不少,但也令人们不得不面对一个更大的难题——“白色污染”。 “白色污染”指的是一次性塑料袋对环境的污染。记得我小时候在家门前挖土玩,挖着挖着突然挖出一把塑料袋。呵!下面还有好多呢……是谁把它们埋在这里的?看样子已经埋了很长时间了。它们为什么这么长时间还在这里呢?原来它们是不降解材料,至少需要200年才能分解掉,如果烧掉就会散发出一股有毒的味道。并且一次性塑料袋的处置成本高,再利用价值底。可是在我们周围还是有人因为图方便而用一次性塑料袋,

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功课)

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功课)读七省区某种自然植被面积占全国该种植被面积比例图,完成第1~2题。 1.该种植被区适宜发展的农业类型为() A.种植业 B.畜牧业 C.林业 D.渔业 2.该植被区最普遍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A.酸雨 B.水土流失 C.土地沙化 D.森林破坏 读四大牧区超载起止时间、持续时间和年平均超载率统计表和四大牧区草原退化趋势图,完成第3~4题。 3.根据图表信息可判断() ①超载持续时间越长的牧区,年平均超载率越大②四大牧区中青海牧区草原退化速度最快③四大牧区草原退化的现象均呈上升趋势④2019年,四川牧区和西藏牧区超载面积基本相当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4.有关我国草原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①全球变暖对我国草原生态环境影响不大②经济贫困是影响草原生态退化的唯一原因③通过划分草原保护区和畜牧区,使草原生态得以保护 ④建立牧区灾害防御系统,能有效保护草原生态环境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读以下图,完成第5题。 5.图中显示我国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主要分布在() A.年降水量400毫米左右地区 B.亚热带、暖温带地区

C.地形以高原、平原为主的地区 D.我国地势的第二级阶梯上 以下图是我国农牧用地过渡带分布图。读图,完成第6~7题。 6.图中原过渡带与可能变动带说明该地区土地利用主要是() A.原农业用地向畜牧用地转变 B.原畜牧用地向林业用地转变 C.原畜牧用地向农业用地转变 D.原林业用地向农业用地转变 7.以下与图中土地利用转变带来的影响无关的是() A.华北地区的沙尘暴天气 B.该地区草场的载畜量降低 C.辽河上游河水含沙量增加 D.淮河地区的洪涝 8.读以下图及材料,完成以下各题。 内蒙古科尔沁草原由于人口压力,超载放牧,每年以2%的速度退化,生态环境急剧恶化。1992~2019年,科研人员在科尔沁草场进行了放牧试验,主要研究不同放牧强度对草场的影响,草原的合理利用与保护。 科尔沁草原的变化 不同放牧强度下植物密度的变化 (1)说出图所反映的土地利用问题,并简述其危害。 (2)分析科尔沁草原退化的主要原因。 (3)提出合理利用与保护草原的措施。 9.长江上游地区地形复杂,自然资源较丰富,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在800 ~1 600毫米之间。根据所学知识和以下材料,完成以下各题。 材料一:见图甲。 图甲长江上游流域概况示意图[来源:学&科&网] 材料二:见图乙。 图乙重庆三峡库区水土流失面积构成 材料三:见图丙。

我国目前的生态环境状况及其解决措施---中特考试

我国目前的生态环境状况 及解决措施 摘要: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经济迅猛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同时,我国也面 临着越来越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生态环境破坏和环境污染)。本文详细介绍了我 国目前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深入分析了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给出了解决这些问 题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生态环境问题;可持续发展;解决措施 0前言 生态环境是指以特定生物体(包括人类)为中心,多元复合生态系统各要素和生态关系的总和,强调生态系统的整体性、连续性、稳定性和协同进化性,以及在此基础上对主体提供的环境功能。当系统的整体性、连续性、稳定性和协同进化性遭到破坏,导致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严重失调,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时,就变成了生态环境问题。生态环境问题一般可以分成两类:(一)不合理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所造成的生态环境破坏。(二)城市化和工农业高度发展而引起的“三废”(废水、废气、废渣)污染、噪声污染、农药污染等环境污染。 1 我国目前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 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息息相关,良好的生态环境系统既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也是人类发展的源泉。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同时,我国也面临着越来越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在我国当前的生态问题突出表现在: (1)空气污染,空气中有害物质以及颗粒粉尘不断增加,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特别是北方地区,大面积出现雾霾情况。 (2)森林资源匮乏,林草覆盖率低。近年来,我国森林面积大幅减少,森里采伐量远远超过森里生长量,滥砍乱伐、毁林开荒现象十分严重,森林赤字明显,当代人已经过早地消耗了后代人应享用的森林资源。 (3)水土流失面广量大,土地荒漠化速度加快。 (4)水资源严重短缺,且地区分布不均,河流断流日趋严重,湖泊退化愈演愈烈。

小学四年级品德与社会《身边的环境问题》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身边的环境问题(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教学活动应源于儿童的生活又高于生活。在本课设计中以密切联系儿童生活的主题活动为载体,通过掘取生活化的情境,让生活走进学生的认知,真正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生活,学有所获,终身受益。活动是教和学共同的中介,主要是儿童直接参与的课堂活动。课程目标主要通过老师指导下的各种教学活动来实现,教师的主要作用是指导儿童的活动,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教材分析: 《我是绿色小天使》一课是泰山版四年级下册二单元第六课,教材由身边的环境问题、绿色呼唤文明两个板块组成,首先引导学生去观察生活,发现环境问题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危害,树立环保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从生活小事出发,把环保作为一种很平常的生活方式推荐给学生,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拥有一颗环保的心,时时展现一种绿色的情调。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环境保护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培养从我做起保护身边环境的行为习惯。 2、能力目标:从不同角度调查,了解生活中的环境问题,有创意地探究和解决生活的环境问题,主动参与力所能及的环境保护活

动。 3、知识目标:了解生活中各种环境污染的现象及其危害,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课前活动: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身边环境污染现状及危害小调查。 教学过程 一、播放视频,导入新课。 1、现在是什么季节?当温暖的春风拂过你的脸颊,会是什么感觉?可是不久前,一场狂风席卷了我们北方地区,请看大屏幕:(视频:新疆沙尘暴) 2、当你走在沙尘暴中,会是什么感觉?(满脸沙尘;呼吸困难;能见度很低;) 3、知道是怎么形成的吗?(人们乱砍乱伐;过渡放牧;造成绿色植被减少,使土地沙漠化。) 师:对,这就是环境问题,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同探讨身边的环境问题。(板书课题:身边的环境问题) 二、走进生活,揭示环境污染的现状及危害 (一)发现身边的环境问题 通过课前调查,你知道有哪些环境污染问题?(预设:空气污染、水污染、噪音污染、电磁污染、生活垃圾污染……) 师:其中(空气污染、水污染、噪音污染、电磁污染)被列为世界四大污染源。(板书:四大污染)

我国目前所面临的主要生态与环境问题及其对策

《农业生态学课程论文》 我国目前所面临的主要生态与环境问题及其对策 农资职31102班张梦瑶 【摘要】:根据统计数据,列举了我国当前所面临的水土流失与沙漠化、水资源短缺与水污染、空气质量恶化与大气环境污染以及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等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并对这些生态环境问题的形成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相应的环境保护策略与措施。 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空间,是人类进行生产活动的物质基础和必要条件。人与自然环境之关系的和谐是社会持续稳定发展的基本保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类开发创造能力的不断提高,对自然环境的改造力度和影响程度也越来越大。 气候、土壤、生物、水和矿产等自然资源,既是生物生产最基本的物质基础和环境条件,也是人类赖以生存、社会得以安定和经济得以发展的基本保证。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以及全球变化趋势的出现,将进一步加重资源短缺与人类需求之间的矛盾,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迫切需要我国必须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可持续利用、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为此,必须增强全民的资源与环境意识。在发达国家、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已成为全民的共识和自觉行为。在我国却有很大差距,其关键是缺乏必要的宣传和教育,现阶段的我们就是要了解我国资源与环境的现状发展趋势与对策,增强他们的资源与环境意识,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生态环境的有效保护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目前我国生态与环境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土地荒漠化程度加快 我国是荒漠化危害严重的国家之一,荒漠化土地总面积为262.2万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27.3%,受其危害的人口近4亿。荒漠化给我国的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影响,造成了可利用土地面积的减少,生产力下降,自然环境和农业生产条件恶化,旱涝灾害加剧,粮食产量下降,全国每年由荒漠化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540亿元。 (二)森林资源锐减 我国许多主要林区,森林面积大幅度减少,全国森林采伐量和消耗量远远超过森林生长量,森林资源日益枯竭。森林资源号称“地球之肺”,对地球的大气环境和地区的经济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三)水土流失日趋严重 我国水土流失面积为367万平方公里。据统计,我国每年流失的表土总量达50亿吨,相当于全国耕地每年被剥去1厘米厚的肥土层,经济损失达100亿元。占国土面积38.2%的沙土流失区域内的河流以高含沙量著称,黄河下游河床不断抬升,长江每年带走泥沙近5亿吨。由于淤积,全国范围内水库库容量也在不断缩小。 (四)草原生态呈衰退趋势 我国拥有草地面积4亿多公顷,天然草地主要分布在利用条件较差的山地或高海拔地区,此类地区又多为大江大河的源头,而平原草地却因利用条件便

生态环境现状及保护措施精选文档

生态环境现状及保护措 施精选文档 TTMS system office room 【TTMS16H-TTMS2A-TTMS8Q8-

《形势与政策》课程考核论文 论文题目______我国生态环境现状及保护措施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 专业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 指导教师_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_________ 2015年 12 月 1 日

我国生态环境现状及保护措施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生产和生活的基本条件。生态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以及气候资源数量与质量的总称,是关系到社会和经济持续发展的复合生态系统。生态环境问题是指人类为其自身生存和发展,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对自然环境破坏和污染所产生的危害人类生存的各种负反馈效应。生态是指生物(原核生物、原生生物、动物、真菌、植物五大类)之间和生物与周围环境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当代环境概念泛指地理环境,是围绕人类的自然现象总体,可分为自然环境、经济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生态与环境虽然是两个相对独立的概念,但两者又紧密联系,因此出现了“生态环境”这个新概念。现在,环境问题日益严峻,各个国家都采取了相应措施来应对环境恶化。本文主要针对我国的生态环境现状给予一些建议。 尽管近些年来我国的环境保护取得了重要进展,但是,在当前以及今后一段时期内,我国的各种环境污染仍然比较严重,整体生态状况恶化的趋势还没有扭转。我国的环境状况可以概括为:局部有所改善,总体仍在恶化。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日益成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我国环境保护工作虽然取得多项进展,但形势仍然非常严峻。 1、城市环境污染态势 (1)大气污染十分严重。我国大气污染属于煤烟型污染,以尘和酸雨(二氧化硫)污染危害最大,并呈发展趋势。酸雨污染。由于我国迄今尚未对燃煤产生的二氧化硫采取有效措施,而煤炭消耗量不断增加,造成区域性大面积酸雨污染严重。广东、广西、四川盆地和贵州大部分地区形成了我国西南、华南酸雨区,已成为与欧洲、北美并列的世界三大酸雨区之一。(2)水环境污染日益突出。全国七大水系中近一半河段污染严重,86%的城市河段水质普遍超标。据 15 个省市 29 条江河不完全统计,2800 公里河段渔类基本绝迹,有渔业价值的中小河流 50%不符合渔业水质标准,平均每年发生大面积污染死鱼事故约 1000 起,直接经济损失 4 亿元。(3)噪声和固体废物污染亟待解决。全国的城市道路交通噪声声级基本在 70~76 分贝之间,据 42 个城市监测,%的城市交通噪声平均声级超过 70 分贝的限值;多数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污染状况也呈恶化趋势。全国 2/3 城市居民在噪声超标环境下工作和生活。我国工业固体废物的产生量和堆存量以平均每年 2000 万吨的速度增长。城市垃圾以每年 10%的速度增加,造成垃圾包围城市的严重局面。 2、生态破坏态势 我国生态破坏态势日益严峻。由于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和不合理利用,引起了生态环

身边的环境问题(1)范文

身边的环境问题 伏山镇陈行小学桑灵芝 设计理念: 教学活动应源于儿童的生活又高于生活。在本课设计中以密切联系儿童生活的主题活动为载体,通过掘取生活化的情境,让生活走进学生的认知,真正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生活,学有所获,终身受益。活动是教和学共同的中介,主要是儿童直接参与的课堂活动。课程目标主要通过老师指导下的各种教学活动来实现,教师的主要作用是指导儿童的活动,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教材分析: 《我是绿色小天使》一课是泰山版四年级下册二单元第六课,教材由身边的环境问题、绿色呼唤文明两个板块组成,首先引导学生去观察生活,发现环境问题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危害,树立环保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从生活小事出发,把环保作为一种很平常的生活方式推荐给学生,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拥有一颗环保的心,时时展现一种绿色的情调。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环境保护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培养从我做起保护身边环境的行为习惯。 2、能力目标:从不同角度调查,了解生活中的环境问题,有创意地探究和解决生活的环境问题,主动参与力所能及的环境保护活动。 3、知识目标:了解生活中各种环境污染的现象及其危害,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生活垃圾 课前活动: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身边环境污染现状及危害小调查。 教学过程 一、播放视频,导入新课。 师:喜欢看动画片吗?(播放:北极熊的呼唤)看了视频,你知道了什么? 预设:因为人们对周围环境的破坏,使全球气温变暖,造成冰雪融化,以至于北极熊失去了自己的家园。再加上人们的任意捕杀,使北极熊随时都有生

命危险。 师:是啊,动物是我们人类的朋友,可不知有多少动物朋友像北极熊一样,随时都有生命危险! 据资料显示:由于人们对周围环境的破坏,近代物种的灭绝速度由原来的大致每天一种加快到每小时一种。也就是说,钟表的时针每走一个数字,就有一个历经千百万年进化的生物从地球上永远消失。目前,世界上已有593种鸟,400多种兽,209种两栖爬行动物以及2万多种高等植物濒于灭绝。(课件展示资料) 面对每小时就有一种生物灭绝的残酷现实,你想说些什么?(预设:保护环境、保护动物、保护自然界的生态平衡!) 师: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生活,一同探讨一下身边的环境问题。(板书课题:身边的环境问题) 二、走进生活,揭示环境污染的现状及危害 (一)发现身边的环境问题 通过课前调查,我们都知道生活中主要有哪几种常见的环境污染问题呢?(预设:空气污染、水污染、噪音污染、电磁污染、生活垃圾污染……)师:其中(空气污染、水污染、噪音污染、电磁污染)被列为世界四大污染源。(贴纸条板书:四大污染) (二)环境污染状况及危害调查汇报 课前,我要求同学们分类对“身边的环境污染状况及危害”进行详细的调查?你们都做了吗?那赶快在小组内交流一下,过一会儿用你们喜欢的方式展示调查成果。看哪个小组汇报的最精彩! 第一小组:汇报空气污染(文字资料) 1、学生汇报预设: 现象: 调查到马路边的空气污染严重,一股呛人的汽油味。汽车尾气污染趋势日益加重,氮氧化物已经成为一些大城市空气中的首要污染物。 在生活中,经常会看到,高高的烟囱里冒出浓浓的黑烟。大气污染以煤烟性污染为主,主要污染物是烟尘和二氧化硫,其中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约占

环境保护论文-我们身边的节能措施

我们身边的节能措施 所谓节能,就是尽可能地减少能源消耗量,生产出与原来同样数量、同样质量的产品;或者是以原来同样数量的能源消耗量,生产出比原来数量更多或数量相等质量更好的产品。也可以说,节能就是应用技术上现实可靠、经济上可行合理、环境和社会都可以接受的方法,有效地利用能源,提高用能设备或工艺的能量利用效率。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现在人们越来越关心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世界上大多数国家也充分认识到了环境对我们人类发展的重要性。各国都在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改善环境,减少污染。这其中最为重要也是最为紧迫的问题就是能源问题,要从根本上解决能源问题,除了寻找新的能源,节能是关键的也是目前最直接有效的重要措施,在最近几年,通过努力,人们在节能技术的研究和产品开发上都取得了巨大的成果。 那么,我们节能的原因何在呢? 从国际上看,世界的环境面临着这些问题。 全球气候变暖。由于人口的增加和人类生产活动的规模越来越大,全球变暖也可能影响到降雨和大气环流的变化,使气候反常,易造成旱涝灾害,这些都可能导致生态系统发生变化和破坏,全球气候变化将对人类生活产生一系列重大影响。 臭氧层的耗损与破坏。研究表明,紫外线辐射能破坏生物蛋白质和基因物质脱氧核糖核酸,造成细胞死亡;使人类皮肤癌发病率增高;伤害眼睛,导致白内障而使眼睛失明;抑制植物如大豆、瓜类、蔬菜

等的生长,并穿透10米深的水层,杀死浮游生物和微生物,从而危及水中生物的食物链和自由氧的来源,影响生态平衡和水体的自净能力。 生物多样性减少,保护和拯救生物多样性这些生物赖以生存的生活条件,同样是摆在们面前的重要任务。 除此之外,还有酸雨蔓延森林锐减土地荒漠化大气污染水污染等等一系列环境问题。 从我国来看,总体来说我国的能源占有量是很,但同样的我国人口数量庞大,这样人均占有量就少的可怜了,所以节能是我们大家的义务、是全社会的责任。 节能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节能减排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选择,节能减排对于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维护中华民族长远利益,具有极其重要而深远的意义。节能减排也是我国对国际社会应该承担的责任。我们要充分认识节能减排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无论是国际还是国家,都很关注节能问题。那么,落实到我们每个人身上,是怎样的责任呢?这就需要我们从点滴,从生活小事做起。 比如说,合理使用空调,夏季空调温度在国家提倡的基础上调高1℃,选用节能空调,出门提前几分钟关空调。 再比如说,合理采暖,通过调整供暖时间,强度,使用分室供暖阀等措施,每户每年可节能约326千克标准煤,相应减排二氧化碳837千克.

浅谈我国当前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产生原因及其解决方法

浅谈我国当前存在的主要生态问题、产生原因及其解决方法 由于人们对于经济效益的热衷和对金钱的崇拜,世界范围内自然生态平衡逐渐被打破,以破坏环境来换取表面上的经济增长的现象随处可见。这一现象在中国尤为严重,我国的环境形势不容乐观。研究我国当前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原因,对于我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经调查研究,目前我国存在的生态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耕地面积急剧减少 我国土地广袤、幅原辽阔,国土总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但是可耕地资源十分有限。当前,我国人均耕地面积约为778平方米,不及世界人均耕地的三分之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耕地面积急剧减少。实施《土地管理法》之后,耕地减少速度趋缓,但仍为减少趋势。 耕地面积减少的原因多种多样,其中建筑占地最为严重,包括住房、工厂等的修建。在很多农村地区,出现了荒村或者是“村中荒”现象。荒村现象大多是由于整村迁移导致的。“村中荒”则是由于宅基地外要导致的,村子面积不断扩大,但村中间的老宅或倒塌、或用来放置废弃物品。这些都体现了农村建设规划的不科学、不合理。其次是铁路、高速公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占地。例如青藏铁路的修建,不可避免的占用了部分耕地资源。 二、土地沙漠化日趋严重 我国目前有沙漠化土地约7.1×105km2,占国土面积的7.4%;戈壁面积5.7×105km2,占国土面积的5.9%。更为严重的是,我国沙漠化土地每年正以2.1×103km2的速度扩展,相当于每年减少两个香港的土地。政府虽然实施了相关政策,如退耕还林,但效果微乎其微。

土地沙漠化现象在我国西北地区尤为突出,这些地区原本就处于干旱和半干旱的脆弱生态环境之下,由于缺水,动植物多样性不像其他地区那么丰富。再加上人类的过度开发,如伐木毁林,破坏了生态平衡,从而导致土地肥力下降、质量退化,最终变成沙漠。可以说我国土地沙漠化主要是由于过度的人类活动引起的。 三、森林资源缺乏且急剧减少 经统计,在世界160个国家或地区中,我国森林覆盖率位居第120位,人均占有林地面积位居第128位。可见,我国森林资源极度缺乏,是世界森林资源最少的国家之一。森林资源的缺乏给我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同时也阻碍了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森林资源缺乏、林地面积急剧减少是由于人类过度的伐木开垦、毁林造田,以及火灾、病虫害等原因引起的。森林面积的减少同时也加剧了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等灾害。 四、水土流失日益加重 水土流失是我国土地资源遭到破坏的最常见的地质灾害,以黄土高原地区最为严重。我国水土流失面积达150万平方公里,每年流入江河的泥沙量约为50亿吨,属于世界水土流失十分严重的国家之一。 造成我国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有两个方面,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从自然方面来看,主要有多山,土质疏松,垂直节理发育,易冲刷;降水集中,多暴雨,冲刷力强;植被稀少,对地面的保护性差,易造成水土流失。从人为方面来看,主要有乱砍滥伐,植被破坏严重;不合理的耕作制度;开矿及其他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破坏等。 五、淡水资源严重缺乏 我国是一个淡水资源奇缺的国家。虽然我国的淡水资源总量为28 000亿立方米,

【调查报告】我身边的环境问题调查报告

我身边的环境问题调查报告 我们都知道环境对于我们人类是非常重要的。就像鱼儿离不开水,我们也离不开空气、水和土壤。今天我调查了我身边的环境问题。首先我从网上查到环境主要包括大气、水、土地、草原、森林和矿物资源。我决定去调查四个方面。 1、调查内容:纸张合理利用和回收调查地点:学校的垃圾池 我每次做值日都会看到学校的垃圾池里,满眼是白花花的纸。有从本子上斯下来的田字格纸、有打草搞的用的白纸、有复印用的A4纸、有画画的素描纸、还有做手工的彩色卡纸......可我仔细观察发现,这些纸上面真正写着字地方大多都不到一半。我们都知道纸是树木做的,要是树木都被砍掉做纸,没有了森林就会产生沙尘暴、泥石流、洪水这样的灾害。为了我们人类少遭受灾害,我们要少砍树木,所以我们要珍惜每一张纸。 2、调查内容:垃圾的分类和回收调查地点:我家、外婆家、阿姨家 经过我的调查,我们三个家庭都没有做好垃圾的分类工作,所有的垃圾都扔在一个垃圾桶里包括废塑料袋、废瓶子、废电池。老师跟我们说过废塑料袋很难分解,埋在地里很多年也不会腐烂,还会影响树木生长。废电池更是污染大户,它还会分解出对我们人体有害的物质。所以我们要把这些东西集中起来,送到专门的地方去处理。我以后要提醒我的爸爸妈妈把垃圾分类装,还要把废电池扔到小区门口的废电池回收桶里。 3、调查内容:河水污染调查地点:路桥长大河 我太婆家门口有条河叫“长大河”。这条河是从黄岩长潭水库流出的,经过黄岩、椒江、路桥、一直到温岭入海的。听外婆说她年轻的时候还经常在河里游泳呢。可现在我看到,水里游的不是人也不是小鱼而是垃圾。住在河边的人都把垃圾随手扔到河里,河水就变成现在这样了。随手乱扔垃圾可真是不好的习惯呀!

当代生态环境问题

第四讲当代生态环境问题 1.如何理解“人类同自然的和解以及人类本身的和解”的关系,为什么说把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联系起来,为解决环境问题提供了基本方法论? 在人类面临的千千万万问题和复杂纷纭的矛盾中,马克思、恩格斯将环境问题看作是人类面对的两太基本问题之一,扬弃资本主义社会出现的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与人的异化现象,高度概括指出了人类社会面临的两大根本任务,即实现“两个和解”,体现了马克思、恩格斯生态观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社会三者关系的创新和最高价值追求。 首先,“人类同自然的和解”。就是人与自然界的关系,即天人关系,也就是人类面对的环境问题。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人类与自然界的和解是“人同自然界的完成了的本质的统一,是自然界的真正复活,是人的实现了的自然主义和自然界的实现了的人道主义”。这种“和解”在本质上是人与自然界之间的互动过程。这种互动一方面表现为“自然界向人的生成”,即人通过物质生产活动,把自然界中人的生活资料和生命活动的材料、对象和工具变成人的无机的身体。另一方面,这种互动又表现为“人向自然界的融化”,即人通过实践活动广泛掌握和同化自然力,用各种自然物的属性来丰富和充实自己的生命活动,使自己能力的提高和发挥根植于自然系统的演化之中。“人类同自然的和解”的实践基础是物质生产活动,实现这一“和解”,要求“劳动首先是人和自然之间的过程,是人以自身的活动来引起、调整和控制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的过程。”在这里,马克思、恩格斯用“物质变换”的概念说明了人类与自然在实践活动基础上的对立统一、和谐发展的辩证关系。 其次,“人类本身的和解”。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即社会关系问题。唯物史观认为,人是社会历史活动的主体,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是全部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马克思、恩格斯看穿了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本质,认为资本主义经济社会的发展是建立在另一部分民族、国家和阶级不发展的基础之上的,这就加深了人们之间的相互分裂和对抗,阻碍着世界性普遍交往的进一步发展,制约着经济社会的健康持续发展。因此,“需要对我们的直到目前为止的生产方式,以及同这种生产方式一起对我们的现今的整个社会制度实行完全的变革,建立起有利于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相处的社会制度,把人自身从自然和社会条件的束缚中、从资本主义悲惨的境遇中解放出来,最终把人的世界和人的关系还给人自己。人类本身的和解”昭示的|是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互动关系,其实践基础是物质交往活动,表现为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制度或体制的建构与完善过程。一句话,就是用社会主义制度取代资本主义制度,用社会主义生产方式取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这是实现“人类本身的和解”的根本途径,也是推动社会可持续发展、实现生态文明的前提条件。再次,“两个和解”是内在统一的。“人类同自然的和解”是“人类本身的和解”的物质基础,“人类本身的和解”则是“人类同自然的和解”的社会前提。诚如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所言,在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两个和解”将成为真正的现实,到那个时候,“社会化的人,联合起来的生产者,将合

我们身边的生态环境问题

我们身边的生态环境问题 ——滇池污染 一、基本知识 滇池古称镇南泽,又名昆明湖,素有“高原明珠”的美称,是云南省最大的高原湖泊,也是我国第六大淡水湖。 滇池位于云贵高原中部,属长江流域金沙江水系,地处长江,珠江,红河三大水系的分水岭地带。滇池流域面积2920平方公里,湖面面积309.5平方公里,湖容15.6亿立方米。滇池被誉为春城昆明的“母亲湖”,是昆明生存发展的基础。具有工农业用水,防洪,旅游,水产养殖,调节气候等多种功能。 滇池无外来水资源补给,多年平均入湖径流量为9.7亿立方米,湖面蒸发量4.3亿立方米,多年实际水资源量为5.4亿立方米。滇池流域总需水量大于流域水资源量,主要依赖滇池水体的半封闭循环利用维持供需平衡,生态用水极度缺乏。 滇池呈南北向分布,湖体略呈弓形,弓背向东,东北部有一天然沙堤,长4千米,将滇池分为南北两部分,称为外湖和内湖;海拔1887.5米(黄海高程系),总面积309.5平方公里,其中内湖面积10.67平方公里,外湖面积287.1平方公里,湖长41.2千米,最大宽度13.3千米,平均宽度7.56米,最大水深11.3米,平均水深5.12米,容积15.931亿立方米;底质内湖肥,有很厚的淤泥,动植物残体、黑色,有极臭味,外湖较肥,褐黄色,有骸泥;上游河流主要有盘龙江、宝象河、新河、运粮河、马料河、大青河、洛龙河、捞渔河、梁王河... 滇池是受第三纪喜马拉雅山地壳运动的影响而构成的高原石灰岩断层陷落湖,海拔1886米,滇池周围有大小数十个山峰,山环水抱,天光云影,构成一幅美丽的天然画卷。 二、滇池污染现况 滇池污染是一个令人揪心的话题。为了净化这五百里滇池的浑浊波涛,“七五”以来国家和云南省相继投入滇池污染治理的经费突破了40亿元。这些来自中央、地方政府的款项和世界银行的贷款虽然有效地缓解了滇池生态环境的恶化,却未完全根治滇池污染。目前仍属5类重污染湖泊。

关注你身边的环境问题

关注你身边的环境问题 课题:关注身边的环境问题 人类的活动与环境密切相关,但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与自然的关系日益尖锐。人类对环境的影响越来越严重,对环境的污染与破坏也日益增强,而另一方面环境对人类的惩罚也越来越频繁,生活中的环境问题在方方面面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我们作为青少年学生,应该时刻关注我们身边的环境问题,关心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未解决环境问题尽一份责任。 一、白色污染——废弃塑料及其制品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原因:1.塑料袋 日常生活中塑料袋的使用非常广泛,人们买东西的时候基本都需要一两个塑料袋,虽然现在在超市里实行“限塑令”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塑料袋的使用,但仍然有很多人不带购物袋,自行买塑料袋。在小市场中塑料袋是没有节制的,买一次菜大概就会得到六七个塑料袋,而这些超薄塑料袋几乎都来自废塑料的再利用,是由小企业或家庭作坊生产的。我国目前使用的塑料制品的降解时间,通常至少需要200年。若被填埋,将直接占用土地,且1000年内难以降解。我们可以看到街上时不时就有废弃的塑料袋,被风刮得到处飘,景点旁的食品包装袋更是数不胜数,这些是城市白色污染的主要来源,塑料袋在城市中的污染是十分严重的,应引起我们的重视。 2.一次性餐具 一次性餐具包括一次性筷子、泡沫塑料饭盒,这些在餐馆里非常常见,餐馆的客流量很大,一次性餐具的使用量数目也是十分惊人的。塑料饭盒虽然是一次性用品,但它对环境的污染是长久的,把这些包装盒乱扔在路旁更是极大的影响城市的美观。 对策:1.加强宣传教育——要大力开展宣传教育,提高人们对“白色污染”危害 的认识,提高全社会的环境意识,教育人们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我们都是社会的一分子,有责任也有义务为解决环境问题出一份力。 2.加强废弃塑料制品的回收——及时回收塑料袋、一次性餐具,集中处理, 严格管理废弃塑料制品的回收再利用工作。 3.用经济政策调节——政府可以制定防治“白色污染”的法律法规,限制 塑料制品的使用。 4.多用环保袋,拒绝一次性产品——环保靠大家,从一点一滴做起,帮助 缓解环境问题。 5.研究开发环境友好产品替代塑料制品

高中地理 综合题答题技巧——生态环境问题类

01生态环境问题类 生态环境问题常见设问词有“形成原因(自然原因、人为原因)”“措施”(治理方法、建议、发展方向)等,常见的生态环境问题有森林破坏、水土流失、荒漠化、湿地萎缩、生物多样性减少等。 生态环境问题的考查一般有两种类型,即成因与措施,有时考查其一,有时两方面综合考查。 1.分析成因 首先要看清題意,是“自然原因”还是“人为原因”,还是没有限定,综合分析。综合分析某地生态问题成因,一般应按以下思路展开: (1)自然原因:地形原因(海拔、起伏状况、封闭状况等)、气候原因(热量条件,降水条件、风力风向等).土壤条件(土壤组成、肥力质地等)、植被原因(疏密状况、季节变化等)、河流原因(流量大小、侵蚀强度或沉积强度等)。 (2)人为原因:当地农业结构、居民能源消费结构、生产技术、政策导向等。 (3)分析原因时不要每-方面都展开说明,应有针对性地对某地生态问题的有关方面进行分析。 2.分析“措施” 分析措施时,则必须用原因来分析,即使题目中没有对原因的考查。只有找出原因,才能使措施具有针对性。分析区域生态环境问题治理措施,主要可以从以下角度进行。 (1)根据成因确定措施。根据区域生态问题的成因确定该区域应采取的相应措施。 (2)根据阶段确定措施。根据区域内部不同部分(如河流上、中、下游)的特点确定某区域应采取的相应措施。 (3)根据措施确定措施。根据典型区域的发展措施确定和其具有相似特征的其他区域的发展措施,借鉴典型区域的经验。 3.常见的环境问题治理措施

例题1.(2019湖南衡阳一模,3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 材料一下图为我国黄河流域局部简图。库布齐沙漠是我国第七大沙漠,表面覆盖着由古代 黄河形成的深厚冲积物。早在3 000年前,库布齐地区森林葱郁、水草肥美、牛羊遍地,到了明清时期,竟演变成为寸草不生的“死亡之海”。它每年向黄河岸边推进数十米、向黄河输入泥沙1.6亿吨。但经过人民30多年的不懈努力,库布齐已修复、绿化沙漠6 253平方千米,创造5 000多亿元生态财富,让当地10万农牧民脱困。作为全球唯一被整体治理的沙漠,库布齐创造了世界治沙史上的奇迹。

我身边的环境污染调查报告1000字

我身边的环境污染调查报告1000字 篇一:关于环境污染的社会调查报告 关于环境污染的社会调查报告 当今社会正高速发展,中国作为一个高度发达的工业国家,不可避免的受到环境问题的困扰,面对形形色色的污染,我们不得不去反思自己的行为,从局部可以反射出整体,通过整理身边的有关数据和事例,我看到了一幕幕触目惊心的画面,也更加明白了爱护环境的重要性。 温室气体 近几十年来,由于人类活动而释放的二氧化碳、甲烷、氟氯化碳、一氧化二氮、臭氧等温室气体不断增加,导致大气层的构成发生了尺人的变化。许多科学家断言,如果这种情况继续下去温室气体的积累很可能引发全球气候的变暖。实际上,由于人为的影响,局部区域的变暖已经出现。 根据统计和测算,全球由于燃烧排入大气中的碳已连续6年缓慢增加,1994年达到亿吨。同时,由于砍伐森林使大气中增加的碳也在亿吨之间。众长时间尽度看,全球温度与大气中二氧化碳的量有着密切而明显的相关性。尽管没有证据表明二氧化碳水平变化直接引起温度的变化,但自18世纪中叶以来,二氧化碳的水以及其它温室气体已经达到过

去16万年中前所未有的浓度。 尽管氟氯化碳、甲烷和氮氧化物等在大气中也有积累。但是二氧化碳对全球温度的影响,比这些气体加起来的总和,至少高出60%。二氧化碳浓度的升高是造成地球温室效应的一个主要原因。 全球碳排放量随着经济的增长而不断变化。1860年全球丈夫驻为亿吨,1900年急剧上升到亿吨,1950年达到亿吨。但是,仍然不及瑞在排放量的1/3。从70年代起,排放量增长的速度开始变慢,1950-1973年平均增长%,而1973-1988年间平均增长仅为%。近年来碳排放量经较平稳,究其原因,一是西方工业化国家的经济衰退,二是前苏联集团经济的萎缩。但是,在今后一个时期仍保持稳定增长。 臭氧层的消耗和破坏 臭氧浓度较高的大气层约在距地10-50公里范围内,在25公里处浓度最大,形成了平均厚度为3毫米的臭氧层,它能吸收太阳紫外辐射,给地球提供了防护紫外线的屏蔽,并将能量贮存在上层大气,起了调节气候的作用。臭氧层的破坏会使过量的紫外辐射到达地面,造成健康危害;使平流层温度发生变化,导致地球气候异常,影响植物生长、生态的平衡等后果。

我国目前所面临的主要生态与环境问题及其对策

我国目前所面临的主要生态与环境问题及其对策

《农业生态学课程论文》 我国目前所面临的主要生态与环境问题及其对策 农资职31102班张梦瑶 【摘要】:根据统计数据,列举了我国当前所面临的水土流失与沙漠化、水资源短缺与水污染、空气质量恶化与大气环境污染以及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等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并对这些生态环境问题的形成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相应的环境保护策略与措施。 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空间,是人类进行生产活动的物质基础和必要条件。人与自然环境之关系的和谐是社会持续稳定发展的基本保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类开发创造能力的不断提高,对自然环境的改造力度和影响程度也越来越大。 气候、土壤、生物、水和矿产等自然资源,既是生物生产最基本的物质基础和环境条件,也是人类赖以生存、社会得以安定和经济得以发展的基本保证。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以及全球变化趋势的出现,将进一步加重资源短缺与人类需求之间的矛盾,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迫切需要我国必须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可持续利用、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为此,必须增强全民的资源与环境意识。在发达国家、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已成为全民的共识和自觉行为。在我国却有很大差距,其关键是缺乏必要的宣传和教育,现阶段的我们就是要了解我国资源与环境的现状发展趋势与对策,增强他们的资源与环境意识,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生态环境的有效保护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目前我国生态与环境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土地荒漠化程度加快 我国是荒漠化危害严重的国家之一,荒漠化土地总面积为262.2万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27.3%,受其危害的人口近4亿。荒漠化给我国的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影响,造成了可利用土地面积的减少,生产力下降,自然环境和农业生产条件恶化,旱涝灾害加剧,粮食产量下降,全国每年由荒漠化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540亿元。 (二)森林资源锐减 我国许多主要林区,森林面积大幅度减少,全国森林采伐量和消耗量远远超过森林生长量,森林资源日益枯竭。森林资源号称“地球之肺”,对地球的大气环境和地区的经济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三)水土流失日趋严重 我国水土流失面积为367万平方公里。据统计,我国每年流失的表土总量达50亿吨,相当于全国耕地每年被剥去1厘米厚的肥土层,经济损失达100亿元。占国土面积38.2%的沙土流失区域内的河流以高含沙量著称,黄河下游河床不断抬升,长江每年带走泥沙近5亿吨。由于淤积,全国范围内水库库容量也在不断缩小。 (四)草原生态呈衰退趋势 我国拥有草地面积4亿多公顷,天然草地主要分布在利用条件较差的山地或高海拔地区,此类地区又多为大江大河的源头,而平原草地却因利用条件便

我身边的环境调查报告范文两篇

我身边的环境调查报告范文两篇 我身边的环境调查报告篇【一】 大家是否觉察到我们周围的环境正在日益被严重破坏乱砍树木,污染水源与空气,破坏生态环境等等。无数的事实已经告诉我们,环境保护刻不容缓,保护环境不仅是国家和政府部门的责任,也是我们拱中公民的责任。 这几天,我围绕我们周围的空气受污染的程度以及空气污染对人类身体健康的危害等方面问题进行了调查。我根据珠海周围的环境特点和所发现的问题,上进行了调查。从调查情况来分析,我们周围的空气是受到了污染。污染源主要是工厂烟囱排放的黑烟,机动车辆排出的尾汽。这些污染源排放出来的什么污染物呢对人们的健康有什么危害呢我查阅了有关资料,懂得了许多有关空气污染的知识。 大气中的主要污染物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以及颗粒物。它们在空气中的含量若是超过一定的标准,就会危害人们的健康。空气污染指数小于50,说明空气良好,污染物浓度小于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的一级标准限值,为一级优,符合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一些需要特殊保护地区的空气质量要求空气污染指数大于50,小于100,表明空气质量一般污染物浓度小于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的二级标准限值,为二级良好,符合城镇居住区、商业交通居民混合区、文化区、一般工业区和农村地区的空气质量要求。

防治大气污染,控制污染排放是改善空气质量的根本措施,其主要途径有:工业合理布局,搞好环境规划改变能源结构、推广清洁燃料、使用清洁生产工艺,减少污染物排放强化节能,提高能源利用率、区域集中供暖供热强化环境监督管理和老污染源的治理,实施总量控制和达标排放严格控制机动车尾气排放等。 珠海是我们的家,应该把她建设得更美好。但空气污染问题十分严重,应该怎么办呢我建议: (1)搞立体绿化,扩大绿化面积,可以搞无土栽培。植物有过滤各种有毒有害大气污染物和净化空气的功能,树林尤为显着,所以绿化造林是防治大气污染的比较经济有效的措施。 (2)解决燃料问题,尽量使用太阳能等无污染或污染小的能源。 (3)多组织宣传活动,咨询活动,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 (4)组织同学利用双休日到街道、市场、广场捡垃圾,保持环境整洁。 今天的我们是明天社会的主人,保护和改善周围的环境,是我们这代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我们要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做环保的有心人,注意节约,回收废品,多参加环保活动,多植树,多种花,做一个名符其实的环保小卫士吧!

生态环境问题案例

材料1 管仲认为:“为人君而不能谨守其山林菹泽草菜,不可以为天下王。”“山林虽近,草木虽美,宫室必有度,禁发必有时。” 荀子说:“养长时,则六畜育;杀生时,则草木殖。”“草木荣华滋硕之时,则斧斤不入山林,不夭其生。不绝其长也。” 材料2 草原是重要的生态屏障,绒山羊是我国重要的一种生物资源,绒山羊所产的羊绒被誉为“软黄金”,近十多年来,国际市场山羊绒需求增强,我国北方的少数民族地区大力发展绒山羊养殖业,并已成为这些地区农牧民生活的重要经济来源。 但近年来,绒山羊养殖数量猛增,竟超过当地草场合理载畜量的50%,在草场资源锐减的情况下,山羊出于求生的本能,不可避免的尽量觅食,甚至啃树皮,扒草根,这就不能不加剧草原生态环境的恶化。 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关于环境保护,管仲和荀子提出了什么主张? (2)结合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分析绒山羊养殖超载现象。 (3)结合上述材料说明应如何处理好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的关系。 [参考答案] (1)在环境保护问题上,管仲和荀子提出了合理开发和利用生态环境,将发展经济与保护生态环境协调起来的主张。 (2)马克思主义认为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国际市场的需求带来牧民增收的契机,牧民为了经济收益而超量养殖绒山羊,绒山羊破坏草原生态,最终恶化的草原环境又会影响牧民经济收益,乃至威胁到人的生存。这正说明每一事物都与其他事物处于相互联系之中,整个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绒山羊超载现象还说明了度是事物保持自己质的量的限度。度的辩证原理要求牧民在养殖中应当掌握“适度”原则,一定要在草场的合理载蓄范围内。(3)可持续发展以资源和生态可持续发展为条件,它要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与自然承载力相协调。经济发展的同时必须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以持续的方式使用自然资源和环境成本,使人类的发展控制在地球承载能力之内。要选择有利于节约和保护环境的生产结构和消费方式,坚持资源开发和节约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搞好环境污染的治理,从而促进经济发展与资源持续利用、环境保护相协调,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