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家史

家史

家史
家史

家史

(一)家史的定义、作用、特点

1.家史的定义

家史是用以记载家族或家庭发展、变迁、经历和现状的史志性文体。家史所表现的历史阶段可长可短,有的家史涉及时间达百年以上、数代人员;有的家史涉及几十年时间和三四代人员;也有的家史以一个长短不定的特定时期为背景,如本节所附《我的一家在文革》。

家史和传记的区别在于,传记以个人为表现对象,家史以某一家族或家庭的主要成员为表现对象。

2.家史的作用

(1)记载家族或家庭发展实况

国家有国家的历史,民族有民族的历史,家庭也有家庭的历史。在这些历史中,家族或家庭的历史可以说是最贴身的历史,也是每个人都不可能不关心的历史。目前,多数家庭可能没有自己的

历史文本,这不能不说是一个令人遗憾的事情。

(2)教育后代

先辈的生活道路通常要比后辈的生活道路艰难,创立、建设一个家庭的艰辛过程对于后辈来说,能起到鼓舞其精神、勉励其奋进的作用。

3.家史的特点

(1)以家族或家庭成员的经历为题材

这是家史与传记的不同之处。在现实中见到的一些家史只讲个人的经历,这不能算是正规的家史,应该算自传。家族或家庭是一个小集体,单个人不能构成一个家庭,更不能构成一个家族。

(2)表现一个家族或家庭的鲜明个性

家族或家庭的个性特色是由其特定的生活道路和生存状态所决定的。每个家庭都有其特定的生活道路和生活经历,在写作中不能模仿别人的家史,要写出自己的特色和个性。

(3)常以故事的形态出现有较强的感染力

家史常以老人讲给后辈听的形式口头存在,具有一定的故事性和感染力。经整理撰写转变为书面形式后,还应该保留这样的特点,为的是增强家史的可读性,让后辈喜闻乐见。

(二)家史的写作

家史不论以家族(这里的家族应指同祖三代之内的成员,不是指同姓的大家族)还是家庭为单位,通常重点记述的是三代人员的史实。往上可上溯到祖父辈以上一两代,往下也可记述到孙辈以下,但两头都不是重点,中心内容是三代人的经历和事迹。后人再撰写家史,中心内容自然下移,形成接续。

1.叙事人的身份要确定

家史一般由家庭内部人员执笔写作,且多为后辈人记述前辈人和同辈人的事迹。叙事人身份的确定有利于其他家庭成员身份的确定,如本节例文中“祖父”、“父母”、“叔叔”、“姑姑”等人物身份,都是由叙事人“我”的身份决定的。

2.表达的时代坐标要明确

口述历史作业

精心整理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我们的中国梦”主题系列活动 口述历史 专访“右派”作家张先痴先生 口述者简介:张先痴。1934年出生,湖北黄冈人。着名作家,《格拉古轶事》作者。现居四川成都。 1949年参加解放军,随后加入共青团,曾任支部副书记,并在部队机要部门任电台报务员并且立功。后来的土改、征粮、剿匪、平叛的斗争中,立功受奖。 1957年他真心诚意给领导提改进工作的意见,被视为“向党进攻”,因而被划为右派分子。其妻由于没有检举揭发他,也成了右派,被下放到农村监督劳动。张先痴坚持“不认罪”,被改定为极右派分子,判管制五年强制劳教。 1961年底,张先痴在修了内昆、成昆、广旺三条铁路后,深感前途渺茫,与右派周茂歧一同选择逃跑。后被抓回,判处徒刑十八年。1980年4月16日平反出狱。 采访稿 (以下简称为问、答) 问:请问张老先生当年是因为什么原因被划为右派的。 答:我的爸爸是以前国民党的高官,虽然我很坚决的和爸爸划分界限,可是还是被认为是敌 人的余孽,加之我平时爱在报刊上发表文章,我喜欢说真话,被人利用举报。无论

我怎么申辩还是被划为右派。 问:那您被划为右派后,被怎么处置的? 答:开始只是工作被解除了,后来又被朋友出卖,加重处罚判处劳教。判处劳教的时候我又逃跑了,结果被判处劳教18年,我的青春岁月就在劳教场度过了。 问:那您是什么时候被平反的? 答:1979年8月,我已经劳教17年又半年了,突然接到无罪通知书,说,张先痴同志的观点经实践证明是正确。就这一句话,就换取了我18年的青春岁月。 问:您划成右派之后,对你的家人有什么影响? 答:我的妻子被迫逃到了新疆,5年后又嫁给了另一个工人,我的孩子又母亲抚养,由于生活窘迫,孩子现在还是个文盲,哎。 问:那您劳教中是什么样的生活? 答:非常辛苦,平时干苦力修铁路,种庄稼,我们每一个劳教犯人都是一个全能,平时像我这种大汉根本吃不饱,而且几乎没有油,只有靠偷偷庄稼充饥。在三年饥荒中,我们劳教场的人倒是比普通农民吃的要多些,好多农民想方设法犯法进我们劳教所混饭吃,唉,真是我们民族的悲哀。 问:那您平反之后的生活怎么样? 答:给我恢复了公职,恢复了名誉,但是我的妻子还是在远方,大儿子不识字。之后我经人介绍认识了我的现任妻子,生活恢复了平静,偶尔跟同是劳教的好朋友叙叙旧,交流感情。 问:你对当前中国政治现状有什么看法? 答:当前的中国正处在一场制度创新的大变革中,所以稳定民心是很重要的,特别是近年来边境地区发生了一系列扰乱社会秩序的暴动,政府应引起重视。才能保证中国大部制顺利进行。不然造成的后果比右派风波更加严重。 问:你怎样评价这几十年的右派生活?

家史范文2000字我们的家史作文1400字

家史范文2000字我们的家史作文1400字每个家族都有每个家族的家史,我家也不例外。 听爸爸说,爷爷和奶奶在我的家乡惠安结婚之后,先后养育了五个孩子,那时条件非常艰苦,便到石狮打工赚钱来养活孩子。我奶奶是在一个合作社制作豆腐,大伯和姑姑们以及爸爸早早就起了床便到菜市场去卖豆腐,还要上学十分辛苦。而爷爷是在印刷厂工作,就是靠着这些工作的收入维持着这个家。 不久,爸爸妈妈便相识了,还结了婚。2000年2月18日,随着一声“哇——”的一声我降临到了这个世界上,为我们这个家庭带来了欢声笑语。而我来到了这个世界上爸爸妈妈的责任就变重了,他们要养活我,因此爸爸便开始打拼事业,刚开始就十分顺利,爸爸和别人联手做了一个家具店,卖的十分好,所以我吃得饱,穿得暖,住得好;而妈妈当了家庭主妇,打扫这些家务活妈妈全包了,进了这个家门,就有一种温馨。舒服感。 再回头看看爷爷奶奶,他们都染上了一病,脸色显得十分苍白,这是因为什么呢?就是因为以前的工作使他们太劳累了,太辛苦了,不过他们的付出让我遨游在“幸福的海洋”里,这种感觉金钱也买不到,所以我要好好学习,以好成绩来报答这些长辈的辛辛苦苦的付出。

我爷爷姓,名,出生于只读书到小学毕业。人很慈祥,也很和蔼。 我奶奶出生于年月。虽然没有读过书,但很温柔。她和爷爷在同一个村子里,相识相恋,结婚。生出了爸爸和姑姑。奶奶是一个非常乐于助人的人。 我的爸爸叫,。是我们班的家长委员会会长。文化程度是高中。虽然文化不高。不过我一遇到难题,他就会很耐心的帮我解答。 我妈妈是一名售票员。很文雅,虽然是个急性子,但和我一样爱看电视剧。 我,出生于1998年3月。很好动,很爱运动,甚至很任性、很野蛮。不过,再野蛮的人也会怕鬼呀。不过,只要有人在我身边我就不怕了。虽然,我不是独生子女,有姐姐。不过,我有一个快乐的家!一个幸福的家!更多 我空的地方你自己补上就好了

关于改革开放的口述史

关于改革开放的口述史 工学分院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151班 姓名:张鹏 电话:584863 学号:201535560135

关于改革开放的口述史 近代史老师给我们布置了一个任务,要我们采访一位老人他所知道的历史,并编辑整理成口述史,但是我在学校这边没有认识的老人,也不好意思去打扰不认识的老人,于是我便打电话给我远在安徽老家的外公,在电话中对他进行了长达一个多小时的采访。采访的主题是,您所感受到的改革开放所带来的变化。并根据这次电话采访写了一下的口述史: 众所周知,改革开放,是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起中国开始实行的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政策。那么这场改革的原因是什么?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是怎么去规划这场改革的?改革的进程有哪些?改革前后中国的变化又有哪些呢?带着这些疑问,让我们一起追寻过去吧! 1.问:您好,请问您是什么时候才知道国家要改革开放的这个信息的呢? 答:我们这些个小老百姓当时知道个啥?那时候又没有电视,网络什么的,只是八几年的时候吧,村里说是要实行包产到户,每家人按人口数分田地,人多则分到的田地就多。那时候可热闹了,因为当时都是集体的,干农活也是所有人都一起,挣工分,吃大食堂,所以对于这种新玩意,大家都愿意去尝试一下! 历史补充:包产到户最初叫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由安徽省凤

阳县小岗村的十八个农户最先开始实行的。包产到户是中国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实行的一种生产责任制度。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在坚持生产资料公有制,坚持统一计划、统一经营、统一核算、统一分配的条件下,把耕地农作物和某些畜牧业、养殖业和副业生产任务承包给农户负责,实行超产奖励减产赔偿的一种做法。由于是以农户为单位负责完成整个农业生产周期内的全部生产任务,劳动的最终成果和承包户的经济利益联系比较直接,因此有利于改进技术,提高产量,促进生产的发展。包产到户作为家庭承包经营的一种形式,在全国农村迅速地采用和推广。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包产到户逐步演变为包干到户的形式。同时,包产到户也为中国的农村改革指明了方向,是我国改革开放的重大创新! 2.问:请问您知道中国为什么要改革开放吗? 答:这个嘛,当让是因为穷呗,穷则思变嘛!那时候我们国家很穷啊,自然灾害频发,老百姓日冻挨饿,大食堂的饭根本不够这么多人吃,而且供销社的商品也少的很,关键是你有钱也不一定买得到,因为买东西还需要各种票,比如粮票啊,布票啊等等,所以啊上头的人啊也要想办法啊,不能一直这么下去了啊,不然国家还不得完了? 历史补充:1、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2、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中华民族实现复兴的强大而持久的动力源。3、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今天发展的大好局面。4、要在新的实践中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

恩格斯关于家庭史的研究

恩格斯关于家庭史的研究 恩格斯生前一直关注家庭史和国家起源问题的研究进展,并积极地参与到这一研究中去。他(以及马克思)对这一问题的研究达到了那个时代关于家庭和国家起源问题研究的理论高峰,《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以下简称《起源》)就是这一理论高峰的标志。虽然《起源》问世已经达120年之久,人类家庭及家庭研究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对国家起源问题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和拓展,但《起源》关于家庭和国家问题的深邃思想和精辟论述,至今仍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一、写作缘起 1877年,摩尔根出版了《古代社会》一书,用田野调查加推理的方式为人类的史前史建立了一个确定的系统,他由此成为进化论人类学的伟大人物,其著作受到马克思的密切注意。马克思去逝后,恩格斯在整理马克思的遗稿时发现了马克思在1880年到1881年间所写的《摩尔根<古代社会>一书摘要》。马克思在这个摘要中写了许多批语和论断,从中可以看出,马克思是准备利用摩尔根的研究成果,阐明社会历史领域中的一些疑难问题,以填补历史唯物主义的某些空白的。在研究了这个摘要之后,恩格斯确信,《古代社会》一书证实了马克思和他两人所确定的唯物主义历史观和对原始社会的看法。他深感有责任且有必要利用马克思的摘要和摩尔根的某些结论与实际材料来写一部专门著作,完成马克思的遗愿—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评述美国社会学家摩尔根所著《古代社会》一书的研究成果,并对19世纪60年代以来关于原始社会史的研究中发表的丰富资料和重要科学成果加以系统的分析研究,做出理论上的概括。恩格斯于是在1884年3一5月两个多月的时间内根据马克思《摩尔根<古代社会>一书摘要》和自己的研究写成了《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副题为《就路易斯·亨·摩尔根的研究成果而作》)一书,于1884年首先以单行本的形式在苏黎世发行。1891年,恩格斯又根据人类学的新研究成果,尤其是马·科瓦列夫斯基的《公社土地占有制,其解体的原因、进程和结果》(1879一1880年)修改了此书,于斯图加特出版了该书的第4版。这也就是我们目前所常见的版本。 《起源》全书的主要内容是研究婚姻形态的更替、氏族制度的兴衰和国家的形成,从而展示人类早期发展阶段的历史。它分别揭示了家庭形态、氏族制度和国家政权的本质、特点及其发展规律。 二、主要内容和观点 《起源》一书的基本结构如下:第一部分:史前文化各阶段;第二部分:家庭;第三部分:氏族与国家(易洛魁人的氏族;希腊人的氏族和雅典国家的产生;罗马的氏族和国家;克尔特人德意志人的氏族及德意志人国家的形成)。当然,序言部分对该书也是一个重要的说明。在书的最后部分,恩格斯专门对野蛮时代和文明时代做了说明。 第一版的序言里恩格斯对写作的缘起及本书的主要思想作了简单说明;在第四版序言里恩格斯则结合人类学、历史学等一系列新的研究成果,针对资产阶级理论家尤其是巴霍芬,麦克伦南及摩尔根等人的观点做出了新的分析和评价。 第一部分主要是关于史前文化的阶段划分。恩格斯充分肯定了摩尔根对史前文化阶段划

口述史规范与要求

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口述史调查规范与要求 一、介入访谈与传承人基础信息 1、引入相关内容,概括本次口述采访的简单成行过程,包括场景、时间、人员的介 绍等。 2、传承人姓名、年龄、职业、特征描述、生存现状及从事该行业简单经历等。 二、采访内容及要求记述内容 1、讲述者的学艺与从业经历,作为传承人的家族、师承及社会关系的描述。对讲述者的学习和创作有重要影响的人物和事件。 2、对讲述者所从事的艺术品类(或民俗)的制作技艺和过程的记述,尤其是具有 理论价值的口诀和经验的记述和整理,挖掘出所记述的艺术门类的规律性的东西。 3、对讲述者的艺术创作或表演的心路历程、生存(生活)状况及获社会认可(含荣誉与挫折)、感受和体会的记述。 4、作品的内容和形式介绍,代表性的作品介绍。 5、对讲述者产生影响的生活和创作相关的习俗和文化事项的记述。 6、对记述者对所述内容以及当前行业、社会的评介和分析、感想。 三、录音要求 录音要求清晰完整的数码文件格式,长度不限。可以事先整理、合并后再分主题排列。可用数码录音笔或手机录音。 四、拍摄图片要求 每个传承人拍摄的图片数量(含插图)20——50幅以上。图片质量要求:清晰的数码图片,像素在800万以上(或用专业数码单反相机拍摄),放大(至16开大小)后不模糊。或清晰的反转片、正片。 五、关于图片拍摄范围 图片是与录音和文本相互呼应的重要内容,对口述内容所涉及的人物、事件、人证(合作人、参与者、目击者)、物证(实物及历史文献记载、老照片等)、传承人作品、使用工具、相关的生活环境、民俗活动、工作照、制作工艺流程、相关的地图、路线图插图等,都可以纳入图片的使用范围。

主题三学习写家史

1.知识目标:知道教科书中提到的几位我国古代科学家的主要成就,简要了解他们的生平。 2、能力目标:提高搜集、整理和利用各种资料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古代科学家积极探索,为怕困难的精神和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知道教科书中提到的几位我国古代科学家的主要成就,简要了解他们的生平 2、教学难点:提高搜集、整理和利用各种资料的能力 〖教学准备〗 1.检查学生搜集资料的情况,如果学生有困难,教师可以提供相关资料,帮助他们完成作业,以保证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2.教师应对教科书中提到的几位科学家的生平事迹做足够详细的调查准备,并根据学生的接受水平加以整理。 〖教学过程〗

一、【引学】。 请学生阅读教科书第24页的文字,并讨论一下这个笑话说明了什么?(我国是最早采用十进位制记数法的国家。) 请同学们自己读课文,说说你读后了解了什么。 2.【引探】。 教师引导:“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像十进位制这样的发明有很多,但许多都没有留下发明者的姓名。不过在史书中也详细地记载了一些科学家的伟大贡献,以及他们的生平,所具有的超凡的智慧、卓越的奋斗精神和高尚的品格。在上次课上,老师给大家布置了一个家庭作业,请同学们分别搜集教科书中提到的五位古代科学家的资料,这五位科学家是张衡、祖冲之、一行、郭守敬、李时珍。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他们的动人事迹。” 教师按照布置作业时的要求,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负责介绍其中的一位科学家。各个小组对每个成员搜集到的资 料进行整理后,向全班做介绍。

在小组准备过程中,教师巡视并给予必要的帮助。 3.【引练】 小组汇报,每小组汇报一位科学家,教师在适当的情况下给予表扬或鼓励,学生可以补充。特别是张衡,是我们南阳人,被称为科圣,学生可联系南阳“四圣”引导开去。 可以对每个小组的介绍给予有针对性的评价,并强调这些古代科学家为了追求真理,矢志不渝的高尚人格,以及对于人类的伟大贡献,应对他们表达由衷的敬意。 4.【引展】。 同学们,我们的祖先留下了灿烂的文化,特别是我们南阳,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下面,就让我们去进一步搜集一下他们的事迹,在下一节课上汇报。 板书:主题三:探寻古代科学家的足迹 张衡天文学家地动仪 祖冲之数学家圆周率 一行地理学家子午线 郭守敬天文学家授时历 李时珍医药学家本草纲目

家庭口述讲解

同学们好!好久没见面了,今天把同学们召集过来主要是布置一项作业,也就是我们十一之前发给同学们的“家庭口述史”调查访问材料。同学们都看了吗?知道怎么做了吗?有的同学可能比较迷惑,我现在再详细解释一下。主要从三个方面讲一下:1、首先说为什么做这么一件事。2、口述史的研究现状。3、我们应当怎样做。 一、首先说为什么做这么一件事。根据我们的教学计划,大四毕业之前要写一篇论文,根据近几年的情况看,论文的质量令人担忧,原因是什么,由于同学们平时缺少写作训练,导致到了大四还是不会写东西。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各个学校,各个学院都在想办法解决,我们学院决定从较为简单的口述采访开始,提高同学们的能力。这个工作是我们教学计划的一环,要求每个同学必须完成,但是时间可以相对灵活,只要你写好了可以随时交给辅导员,也可以发到我们公布的邮箱(hebeishida2012@https://www.wendangku.net/doc/3210146570.html,),最晚要在明年开学前完成(也就是在顶岗实习之前完成)。这期间遇到什么问题,可以随时写邮件(邮箱hebeishida2012@https://www.wendangku.net/doc/3210146570.html,),我们会及时回复的。 二、口述史的研究现状 同学们对口述史有了解吗?口述史学最早起源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创立,当时在哥伦比亚大学担任图书馆馆长的著名的美籍华裔历史学家唐德刚致力于推动这项工作,同学们听说过吗?他写的《张学良口述历史》《胡适口述自传》,李宗仁、顾维钧等人的回忆录。(晚清七十年)。前不久,光明网上发表了一篇文章,题目是《唐德刚:“口述”民国,一生为历史招魂》。为了纪念这位大师,中国的近代口述史学会还设了唐德刚奖学金。 中国大陆口述史早在上世纪50年代开始推行,当时大力推动“新四史”-----家史、厂史、社史、村史。中国社科院在2003年推出了《口述历史》丛刊。2004年,中华口述历史研究会成立? 口述历史是什么?它是历史学的一个分支,是一种搜集历史资料的途径,它可以弥补文献史料的不足。我们通过访问曾经生活于历史场景的见证人,做一些文字笔录、录音、影像录影等工作,作为日后学术分析的依据,在这些原始记录中,抽取有关的史料,再与其他历史文献比对,让历史更加全面、更加接近历史真实。所以,从广义上讲,口述历史是搜集历史资料的一种手段,是记录历史的一种方法。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的口述史发展迅速。从地域分布看全国几乎都在做,中国社科院、中国人民大学、中山大学、南开大学、山东大学、厦门大学、中国传媒大学、河北省社科院、河北大学等科研院所和高校这方面的工作。中国社科院各个所的研究人员主要做近现代的口述,尤其是抗战时期的口述。南开主要做女性口述史、中山大学、厦门大学主要做家族、宗族方面的口述。山东大学、河北大学的学生曾经做过义和团方面的田野调查。 目前,已经有了一批口述史方面的成果。现在比较成熟的口述史是关于抗战时期的口述调查和研究。(详见附页)。另外,自己带的书。(赴日劳工口述史,山西抗战口述史) 最近,口述历史很火,在一些大的新媒体都开设了相应的栏目。比如,人民网、凤凰卫视、中国日报网、腾讯网、优酷网等。搞得比较有规模的是中国传媒大学,据说要成立口述历史专业。同学们都知道崔永元吗?今年2月,中国传媒大学与崔永元合作成立了口述历史研究中心及口述历史博物馆。崔永元从2002年前后开始收集口述历史资料,截至目前,已收录了6大领域、约4000人左右

十年个人口述史之:走出大山

十年前,正值初二,开学第一篇作文题记忆犹新。十年后的我。当时种种向往,理想。作文里写的那个我,当然不是现在的样子。无他,见到“十年个人口述史”这个题目,心小动了一下。很是呼应十年之前,尽管文笔幼稚,也不免心生动力,要写,要写。 初一的时候,班主任给我们上的第一堂课是人生激励课,他说,你不努力,不学习,就回家种地去。学习了,努力了,就能走出大山去。就是这一句,走出大山去,不愿意在家里,看黄牛,不愿意在家里,面朝黄土的心情,一直陪伴着我这么些年。于是初中的三年,我很努力,学习一直在进步,中考了,我以学校第二的成绩考出去了。那时候是苦的,每早上起来烧火,做吃的,吃好了,扛着书包,手里捧着书,哪条路远走哪条,哪条路静,走哪条,为的就是能多背一点东西,考试多考几分。冬天时候,捧书的手冻得不行,但是一样坚持。老妈说,那条路不安全,叫我不要走,一样不听劝,要走。一定要走,因为不够聪明,又要想着有点出息,就只有笨办法。这样,努力并没有白费。 去水城上高中时,是爸爸送我去的。第一次进城,欣喜,恐慌,不安,等等复杂的心情,记得小叔叔带我出去,把我介绍给他的朋友,总是自豪的,他以有这样好成绩的侄女自豪。那份心情,是经过些年后,我才能够了解一点的。然而,高中,我让他们失望了,走出大山的脚步迈出去了一步,又退回来了半步。那时候面对的,是从学校里的尖子,变成了班上的普通,有着各种各样的攀比,有着各种各样的……努力着,却怎样都不能在前面,一次次打击,最后消磨了信心,没有来自家里的鼓励,没有来自老师的鼓励,孤僻的性格,就越来越孤僻了,最后,消沉了。没有考上大学,回家,跟着老妈去地里挖包谷,顿时感觉太累了,真的很累,面朝黄土背朝天,天那,怎么可以。所以,回去收拾了东西,去找学校补习去了。去到学校里,什么也不想,不想落榜的打击,不想别人种种的优势,而自己,什么都得靠自己了,就整天的看书,做题,读文章。终于,还是考上了,不是好大学,却是本省最好的大学。 大一前一学期是努力的,是对未来充满希望的。看着身边的同学,都个个优秀,自己就越发自卑起来。去面试学校里的一些组织成员,统统被刷掉了。打击是沉重的,它并没有变成动力,使人强大。他让我,觉得孤单,无助,在这个城市里,迷茫,迷失。然后,看见大家都谈恋爱,自己也就谈恋爱了。恋爱的失败,让我一大段时间里,生不如死。世界是灰的,眼里的一切都是灰的。然后,慢慢的失忆,慢慢的人变了,变得许多话要讲,许多事,好的,不好的,都能笑着面对,是嘲笑,是无奈。我们从农村里走出来的孩子,要面对的种种。只有足够强大,才能走得稳,走的远。可是,这些年,我是懦弱的,一直不敢抬头看天,不敢正视前方的路。 一路在走走停停,停停退退。大山那,走出来了,不知道回去的路了,也不知道前面的路。家庭条件不厚实,个人能力不强,面对身边,身后,亲人,朋友,等等人的质疑,在这个物欲横流的小城市里,像我这样的人,究竟能走多远,能走得多好呢。 前些天,我找到了答案了。要做自己,要努力把事情做好,做到更好。也许我们不够优秀,不够适应这个时代的大发展,但是,方向不会错的,有没有人的支持,有没有爱的鼓励,有当然好,没有,就自己给自己打气,我要衣锦还乡,我要在山的这一面有自己的立锥之地呀。所以,所有的迷失,困惑,统统都已填满了十年的青春好年华,它已化作一剂强心剂,在今后的路上,鼓励着我。好在,自今,我还年轻,还能轻装,去开始正真的奋斗,属于自己,充满阳光的另一个十年,真正走出大山。

我的家史

我的家史 听父亲说,我们祖籍是广州珠江一带。因天祖自幼学画,而后当了画匠,离开广州,迁至福清市,落脚江阴镇。 父亲给我讲过最远的便是我的高祖父,我的高祖曾参加过乡试,乡试是这样的:考试的童生一人一间考棚,监考员来回巡视,更有士兵把守考场。最让我想不通的是开考前竟有人敲着锣,高喊着:“到时候了,有仇的报仇,有冤的报冤啊!”我不解地问道,父亲解释说,那是震慑心里有鬼的人的,一些昧着良心做过坏事的人,在这种关头老天爷可是不会管的,被这些人害过的冤屈孤魂,在这时候全都跑出来找他们的债主报仇了,也正因如此,竟有当场吓尿裤子的。最后听说高祖没能考中,不过在当时的年代,读书之人甚少,高祖能有幸参加考试已是难得之事了。 高祖生有五个子,老大即为我曾祖父,听说曾祖与高祖极为不像,竟没一点看得出是父子。曾祖从小便厌恶书籍,经常顶撞高祖,而后更是喜好喝酒,慢慢地落下了病根,当时家里粮食收成不好,因为经济状况等种种原因,家里也没钱给曾祖看病,因此曾祖走的也比较早,父亲没多提曾祖的故事,却花了大把时间给我讲他的父亲,也就是我祖父。 祖父很小时曾祖就走了,是曾祖母一手带大的。听父亲说,祖父从小就很热爱看书,记性又好,不过当时家里没什么钱,书都是去邻里乡亲借来的,有时要好的邻居也会送几本书给祖父。有次雨天,祖父看完了本书,便空闲下来,由于下着雨,曾祖母不让祖父出门,而祖父却趁着曾祖母不注意偷偷溜去邻居家里借书,回来时整个人都湿透了,而书却几乎未沾雨水,可能就是因为对看书的热情,祖父的肚子里装满了知识,后来就在老家的龙门小学做了老师。祖父不仅饱读诗书,而且也擅长书法,笔法苍劲有力。每逢春节,家里总会陆陆续续地来一些客人,说是请求祖父帮忙写春联的,所以春节大家都在休息,祖父却不得偷闲。还听父亲说过,祖父不仅仅写春联,甚至村里有些寺庙的碑文都是祖父亲笔写的。由于儿时,我的书法比较销魂,母亲总会在一旁训我学学父亲写书法,而此时父亲总会说:“我写的也不够好看,你要向爷爷学,多去看看爷爷怎么写字的。”可惜当时的我没当回事,长大了才发现已经晚了,不能有幸见到了。 我的祖母喜好养蚕,某一早晨去钩桑叶喂蚕,正值夏季,雨天路滑,祖母没注意摔了一跤,邻居看到了,与祖父说,才让人背回家中。当时农村的医疗条件极其有限,没及时治愈腿伤,从此祖母行走极其不方便。 然而,由于外祖父很疼爱我,我小时候是跟着外祖父、外祖母过了一段生活。那时候,我喜欢在外祖父膝下,听他讲故事。他除了讲古今外,说过许多大清朝的趣事,康熙私访,骡子不下驹等等,有时也讲他自己的故事。50年代前后,正是国家遭受自然灾害最严重的时候。那年村里饿死了很多人,外祖父当时就20来岁,为村里放鸭,有时还会偷偷装些鸭食给外祖母、母亲、舅舅度日。因为放鸭长期与水打交道,也学会了抓鳝鱼,听说技术很高超,无需工具,仅凭手指头就能把鳝鱼钩出洞。当时家里的水缸里总养着很多鳝鱼,村里的干部也经常来享用。再后面的几年,外祖父加入了村里的生产大队,56年的秋天,生产大队的玉米收获了后,堆在田里,有一座小山那么高了。做事认真、负责的外祖父被安排看护玉米。那时外祖父30来岁,本是身体较健壮的年纪,但是由于家里饭菜都吃不饱,这一天下来,又累又饿的,回到家里也只能勒紧裤腰带,外祖母看了心里也很不是滋味。但就当时的经济状况又能如何呢?再后来,外祖父加

口述史学

一、口述史学义界 人类原始发展期间,有一项重大的创举,那就是利用语言。几万年以来,语言已成为人类文明重要的工具和标志。中文的“古”字,正是十口相传之意,即古代事情是由人们口述流传而来的。我们今天能够知道有盘古开天地,有所谓燧人氏、有巢氏、庖牺氏、神农氏等老祖宗的事迹,也有宙斯众神和诺亚方舟等传说,正是多少代人口述流传下来的。由口述流传到有文字,文字又再写到纸上,这是一个很长很长的过程。到今天虽已经进步到有多种专为信息用的工具,例如电脑,但一直还没有人愚蠢地提出要取消语言。人们的嘴巴依然还是人类基本的信息传递工具之一。 口述传说(Oral tradition)各种知识,似乎象一种无形的口述制度,在从古到今的中国及世界许多国家中,一直有十分兴旺的活力。我们很容易在各地民众的习俗技艺和生活方式中,发现大量口传方式和口述专用内容,真是世传不辍,蔚为奇观。这既与各民族的文化基础有关,亦与口述传说实际上在执行教育和合法性灌输任务的特点有关。中国古人曾经留下许多格言,这里抄录几条为鉴: “好言自口,莠言自口。”《诗经·小雅》 “白圭之玷,尚可磨也;斯言之玷,不可为也。”《诗经·大雅》 “人之所以为人者,言也。人而不能言,何以为人。”《春秋谷梁传》 “赠人以言,重于金石珠玉; 观人以言,美于黼黻文章; 听人以言,乐于钟鼓琴瑟。”《荀子·非相》 这种传统的口述传说方式和效果,是很难用行政手段来制度化的。只是越是不够发达的民族,文盲越多的国家,其口述传说越多。这种情况对于研究者来说,反倒是机会,他们更容易使用科学手段,深入口述环境,以取得将可能永远消逝的史料。 不过,我们今天要讨论的问题,并不是口述传说,因为它更偏向文学了。本文讨论的是口述史学(Oral history),是属于历史学范畴。笔者作如下义界:口述史学又称作口碑史学或口头史学,是以口述史料和口述史作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史学,从形态上与文字史学并列,在实质上与文字为主的史学一致。口述史料是指通过口述所收集的史料,可以是录音形式,也可以是文字形式,但文字形式一定要有录音为依据。以口述史料为主编写成的历史为口述史。 笔者的基本看法是:口述历史是受访者与历史工作者合作的产物,利用人类特有的语言,利用科技设备,双方合作谈话的录音即是口述史料,其可信度与文字史料相等,可以归入档案类别。将原录音整理成文字稿,再经研究加工,可以写成各种口述历史专著。判断口述史书可以用两个标准:一是要有原始录音,以供核对;二是要符合史学的基本原则,排除幻想乱编的内容。口述史有如下五个特点: (一)口述能够纠正文字的偏见,生动形象,特别适用于表述人类生活中各种基本联系。口述的心理效果是远胜于呆板的文字的;文字组成的一句话并不能够反映其中语气的深浅份量。当然口述史并不是要取代文字史,它们各有其适用度,它们可以互相补充和纠正。 (二)口述史重视的是重现历史,而不是解释历史。重现历史是现代历史学界的主流工作,尤其在假冒伪劣“历史商品”太多的时候。 (三)口述史所运用的口述史学方法,是一种独特的方法。不能象传统史学那样仅在书房中翻

口述史

原标题:公益组织自发为50名老人记录口述家史 晚报记者朱蒙雪报道 祖母的一纸遗训,令多年家庭纷争终化解;外祖父的数枚勋章,每一枚故事却再难追溯……当长者渐次凋零,他们的个体记忆要怎样留存,由个体记忆构成的城市记忆又将如何传承?目前,有一个叫“绿梧桐”的公益组织正筹划开展一项名为“口述家史——记录城市变迁中的民间记忆”的公益行动,首批计划在全市选取50名老人,为他们收集整理家史、家谱及家训。口述历史 城市由一个个家庭组成,个体记忆能直观展现城市的变迁,民间记忆里更蕴藏着丰富的历史细节。 一纸祖母遗训消弭多年家庭纷争 这项公益行动的发起人吴烨宇曾是一名资深媒体人,如今在一家教育管理集团担任高管,兼任上海绿梧桐公益促进中心监事会工作。他告诉记者,“口述家史”公益行动的设想萌生于他90岁的老祖母留下的一纸遗训。 原来,在吴烨宇的祖母去世前两年,老宅传来“可能拆迁”的消息,在吴烨宇的叔伯一辈引起不大不小的纷争,兄弟姐妹间的关系变得“疙里疙瘩”。待祖母去世后,一家人在老宅清点遗物,发现一本巴掌大小、用旧纸片缝制而成的小本子。小本子前几页写着各子女的电话,后几页却用大号字体一笔一划写着“你们要兄弟团结、家庭和谐”。 “这其实是遗训。”吴烨宇说,“我当时偷偷看了在场的长辈,有的哭了,说对不起母亲。”多年的家庭纠纷因这份遗训化解,长辈们当即表示不再为拆迁一事相争。由于老祖母并未接受教育,解放后参加“扫盲班”后认得一些字,能留下亲笔手书的字迹不易,作为长孙,吴烨宇得以保留这份遗训。 这件事令吴烨宇感触颇深。在他看来,随着以往几代同堂的大家庭分散成一个个小家庭,城市中的家庭功能正被日益削弱,在经济生活、精神生活、代际关系等方面经常会引发家庭矛盾甚至冲突,虽然原因复杂,但都与现代城市家庭不太注重文化传承、历史延续有关联。为此,他倡议发起这项为普通家庭收集、整理家史的公益行动,以期改变家庭在城市变迁、社会转型中的文化功能,留存城市变迁中的民间记忆。 年轻人不懂得追溯自家老人往事 今年2月,“绿梧桐”的工作人员和大学生志愿者开始着手筛选口述者、搜集相关资料、多次访谈、整理访谈记录等工作。经过好几个月的筹备,他们制作出一本口述家史的样册。“绿梧桐”执行总干事王晓婕向记者展示了这本样册——厚质牛皮纸封面、黑底白字内页的16开册子共十来页,完整呈现了本市一位大学退休老教授(注:口述者不愿在媒体披露更多详情)的人生履历,包括出生、成长、求学、择业、婚恋、子女、住宅变迁及家庭重要成员经历过的事、上山下乡、下岗再就业等,还收集了这名口述者亲笔写下的家训,由口述者亲笔签名,附口述者在人生各阶段的照片、家庭合影及访谈的音频、视频。 日前,在徐汇区社会公益组织孵化园举行的公益项目推介展示会上,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先生在这本口述家史样册前驻足良久、摩挲不已。这位老先生也是一位退休的大学教授,最近正在回忆、书写自己的人生经历,希望让小辈知道那些久远的故事,但在音频、视频的保留方面深感力不从心,看到有年轻人自发为长者做口述家史的记录,他觉得很欣慰。 长者生命中的吉光片羽,儿孙们可曾仔细珍藏?这也勾起了王晓婕的心事,她想起在自己小学时就相继过世的外祖父母。“我的姥爷是一位参加过长征的老红军,他有很多勋章,可我完全不了解每一枚勋章背后的故事”,王晓婕说,“学历史的时候每次看到…长征?就会想起姥爷,他还在世的时候我太小了,现在只能通过旧照片、儿时的模糊回忆来思念逝去的姥姥、姥爷。”在王晓婕看来,日常生活中,很多人对祖辈的了解相当有限,也不会想到去询问、倾听他们的故事,当老人过世后,许多东西便再也无从追溯,留下的是永久的遗憾。

写家史的反思(1)

班队会反思 本课题是北师大版<<品德和社会>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寻根问祖”中最后一部分的活动课《学习写家史》,教材是从怎样写家史开始的,然后附上了一个小朋友为自己家写的家史致的了解家庭的历史,运用好身边的家庭事例学习写家史,学习一些历史学方法,再组织和运用资料进行写作,同时还可以让学生从学习写家史上升到了解历史学的一些简单方法,会更进一步增强对历史的亲近感. 我在上完这节课后,我认为这是一个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好形式,于是我就布置孩子们写家史,在此基础上,为了让更多孩子受到教育,结合当前的全民的“中国梦”的宣传,我又趁热打铁开设了一节主题为“写家史,促成长畅谈中国梦”班队会.下面我就谈谈开展这个活动的一些体会和反思。 我在引导孩子写家史的过程中有许多发现,在与孩子平常日的交流中我了解到:学生的家长们为了教育好下一代,他们经常讲述自己小时候的故事,孩子们对这些事情非常感兴趣,在孩子们的心中,他们感到老一辈是多么伟大,甚至引以为荣。其实,家长在讲述家庭故事的同时,实际上就是在讲家庭历史的一部分。为了更细致的了解家庭的历史,运用好身边的家庭事例学习写家史,学习一些历史学方法,再组织和运用资料进行写作,同时还可以让学生从学习写家史上升到了解历史学的一些简单方法,会更进一步增强对历史的亲近感。 经过二个月的不断发动和努力,学生的家史终于交上来了。因为

年代的旧远,爷爷奶奶的那个时代的老照片都很少,但也有的同学家里仅存几张老照片。这些老照片泛着古老的黄色,记录了时代的沧桑变迁。在挖掘家史材料的过程中,这些孩子从未听说过爷爷奶奶小时候的故事,因为要完成老师的作业,都积极进行了准备,爷爷奶奶搜寻着留在记忆深处的故事片段,满怀深情的讲述了他们的苦难史和奋斗史。例如郭晨曦写的家史:我的家史要从一张老照片说起,大家请看,这是一张老照片。是一张拍摄于1991年的老照片,看到这张照片,可能很多同学不以为然,但是我要自豪地告诉大家:这是我太爷爷创建的惠南华侨医院,说起我的太爷爷,我的故事可长了。我的祖上就是郎中,我的太爷爷也一直用祖传医术为当地的乡亲看病,他的妙手回春、乐善好施赢得了一方百姓的尊重和爱戴。他后来在爱国华侨的捐助下,创建了惠南华侨医院。这就是现在的惠南华侨医院的前身。当时方圆几十公里的乡亲们都找到这里看病,影响很广,成为当时名躁一时的医馆。我的太爷爷因为医术高超,在动乱的文化大革命却成了他的一大罪状,给他的扣上了个“反动学术权威”的帽子,天天带着高帽子,游街示众,正直的的太爷爷不堪凌辱,用自尽的方式来抗议这个畸形的时代。所幸的是我的爷爷后来努力学习,考上了苏州医科大学,在那个时代,村里出个大学生,也是一件特别荣耀的事情,后来我的大伯、三伯也在他们父亲的影响下成为医生。他们继续发扬着太爷爷的美德,造福一方百姓。 而邱晨惜的家史则主要表现的是她奶奶的光荣历史,她充满深情地写

当代口述史料简介

当代口述史料简介 周育民(旧稿) 一、什么是口述史料? 1、口述史料是通过人类口头相传的史料。 早期人类的历史都是通过口头相传而为后人所知的。中国的“古”字,上面一个“十”,下面一个“口”,有十口相传之意。英文history一词可追溯到希腊语词Historia,该词的词义是调查、访问和询问一位目击者,也带有对上述活动的结果的记录之意。由此可见,历史与口述史料的关系。 中国人很早就运用口述史料撰写历史了。大家所熟悉的司马迁,他撰写《史记》时,就运用了大量的口述史料,并且进行实地考证。比如,他写《淮阴侯(韩信)传》,就曾到韩信家乡去调查,“吾如淮阴,淮阴人为余言,韩信虽为布衣时,其志与众异。其母死,贫无以为葬,然乃行营高敞地,令其旁可置万家。余观其母冢,良然。”他写鸿门宴,人物栩栩如生,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没有口述史料作基础,是不可想象的。 2、口述史料是人们叙述自己个人经历、家庭和社区变迁的史料。 中国用文献记载历史的传统十分悠久。军国大事,往往都有文献史料记载;大臣将军如果有幸宣付国史馆,他们的生平也可为后人所知。中国人家庭、家族观念很重,族谱就是家庭、家族的历史,地方则有地方志。西方国家缺乏这样的传统,因此,很少保留有系统的家庭、家族乃至地方性的历史记录。近几十年来盛行的口述史料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满足这样的需要。 朱迪斯·莫叶在《口述历史初步》(Judith Moyer Step-by-Step Guide to Oral History)中指出:“口述历史是对在世人们关于自身经历回忆的系统搜集。历史学家们终于承认了平常人的日常生活,虽然他们不像富豪名人那样在历史上重要。但我们如果不把这些回忆搜集并保存下来,那么,他们的故事终有一天会永远消逝的。”(Oral history is the systemat ic collection of living people?s testimony about their own experiences. Historians have finally recognized that the everyday memories of everyday people, not just the rich and famous, have historical importance. If we do not collect and preserve those memories, those stories, then one day they will disappear forever.)人民的历史恰恰就保存在平常人的记忆中。

家庭史三代小传

家庭史三代小传 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其性格爱好,人际交往能力的发展与家庭环境密不可分。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和适当的教育方式是点亮孩子一生的一盏明灯。因此,一个家庭的环境对孩子的影响至关重要。本文以我的家庭三代为例阐述成长环境与教育的重要性。 ————摘要 关键词:家庭,教育,成长环境 爷爷出生于1949年8月18日,于陕西省榆林市神木县,神木镇王渠村一个贫穷的农村家庭中。那时候新中国还未成立,全国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中。那时虽然家里贫苦,但是姥爷、姥姥还是让家里的六个孩子都上学了,爷爷是家里最大的一个,于1955年就参加小学读书,但是因为条件的缘故爷爷与1957后就因交不起学费而停止上学。那时候穿的衣服是缝补过后再缝补,鞋子也是如此。后来村里给老人扫盲识字,一直维持了两年。后来又继续参加小学读书,一直到1965年,现初中文化程度。因为条件艰苦,少穿无吃,粮食都是靠着国家供应粮,玉米、糠谷子、红薯等粮食来生活。因生活贫穷,1966年也就是文化大革命爆发的那一年,爷爷在1966年冬季入伍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在新疆边防参军,保卫祖国神圣领土。爷爷在部队给边防线上开国防导,一直到1975年,1975年后复原给部队搞养种植,连同运输。爷爷在新疆呆的这些年并认识了奶奶,于1975年和奶奶双方结婚,后来生育三个孩子,两个男孩一个女孩,共5口人,后来就供三个孩子上学念书。爷爷说:那时候在新疆伊犁,地方也很穷,头几年时家里只有爷爷上班赚钱,挣的工资也少,五口人生活也很贫困,又要给三个孩子穿衣,交学费连同书本钱,每月工资有时候还不够,有时候还得像村里人借钱生活。后来奶奶也开始上班,家里就有了双份工资,而且工资也算高,所以他们的生活条件就越来越好,住着大房子,自己拥有大大的独院,里边种菜,种树…全家五口人在新疆居住15年,1991年爷爷全家五口人因王渠村需要确定户籍便返回陕西省榆林市神木县,神木镇王渠村,安家溢户,五口人住一孔窑洞,一个孩子在神木县神木镇六里碑小学念书,其余两个在神木镇神木二中就读初中。

我的家史

我的家史 家族里的人近几年热衷于整理族谱,而我对家族的发展了解的很少,父亲知道的也寥寥,祖父在世的时候又很少向我们孙儿辈提及家族里的事。祖父是个把什么都埋藏得很深的人,我只知道北河村,是我们家族的发祥地。后来北河村里的族人姚国太曾来过我家几次。姚国太和我父亲的年龄相仿,爷爷让我叫他哥哥,第一次感受到有这么大年龄的哥哥,挺是件趣事。这位大哥哥向爷爷探询家史,也没听爷爷向大哥哥说了些什么要紧的家族里的事,那时觉得可能爷爷知道的也不多。姚国太大哥哥在家里吃了顿便饭,走了,再也没来过。再长大些,父亲带着我去过北河村,北河村在我的记忆里是个神秘的地方。一条不大的河把村子前后一分为二,当时我爷爷的哥哥叫姚德馨住在前屯,父亲领着我去前屯后面的河里抓过鱼,觉得父亲对这个村很熟悉,过往的行人都和父亲打招呼,父亲笑呵呵地答应着,一边把抓到的鱼扔上岸,我战战兢兢捡起来扔到鱼篓里。中午大奶给我们烧鱼吃,带壳的用水一煮,浑身通红的,剥了壳,拉掉尾,鲜美的肉,入口即化一般,体型极像龙虾,但要比龙虾小得多。后来曾我在明德中学工作六年,于是有机会去北河村家族发祥地看看走走,也认识了很多族里的人,这些人的名字,从前常听父亲念叨过。 今年,姚国刚突然找到我,要我写些家族史,因为前几日他回了一趟北河,如今北河村里我们下一代人成长起来了,小字辈们对姚国刚说:“老叔,你帮我们整理整理家史吧,不然,再过几年,你们这代人离我们而去,我们对家族史就会一无所知。”一个家族遗忘了自己的历史就是一个悲哀的家族。于是姚国刚爽快地答应了,凑了几个知道家族史的人,其中有我一个,筹备写家史,我觉得也有这个必要。我自认为我是家族里的一个文人,应该责无旁贷地为后人写下家族史,当然是我所知道的而已。 我就从曾祖写起吧! 曾祖是让我们整个家族感到骄傲的人物。我对曾祖一无所知,如果说对曾祖有所了解,当是八七年大学毕业的那一年,向阳中学的王玉清老师来到家里,他是爷爷退休前的同事,我在向阳中学读初中时,他在向阳中学教语文。王玉清说,他是为我曾祖的事来的。我这时很糊涂,曾祖是我的什么人呀?曾祖还有什么让人关注的吗?曾祖就是爷爷的父亲,父亲的爷爷。王老师非常感慨地告诉我,曾祖于1915年办了一所学校,就是现在的鸡东县向阳镇中心小学。校址不是现在的小学,而是在现在的镇油房那个位臵。我大学毕业参加工作就在向阳中学,安了家也在向阳镇,所以,我每年都要到这个油房去买豆油,我站在油房的院子里,怎么也想象不出曾祖在这里办学时的情景,以及那个学校走过的十几个春秋。王老师说,县里要修整理教育志,第一部分就是关于你曾祖办学的历史。 曾祖,就是我们家里所称的太爷。既然是太爷,我还是在奶奶生前的絮叨中了解一些。曾祖是父亲出生九个月、抗战胜利的那一年去世的,爷爷把自己父亲的灵柩送回了距离下亮子乡二十里之遥的北河村祖茔。奶奶说,你太爷是读过书的人,但从不当官,清末时,密山县衙因你太爷是读书人,非常看重你太爷,就怕他写状纸为老百姓打官司。土匪也从不敢冒犯你太爷,日本人来了,也要拜访你太爷。但奶奶没有说太爷是否为日本人卖过力。依我看,曾祖是开明乡绅了。我在明德乡中学任副校长时,乡里黄秘书的爷爷是我家的长工,他从爷爷那里听了些我太爷的轶事。从他的描述中,曾祖身穿黑大褂,足登黑布鞋,白色包脚布常年

讲述我家的故事12篇_作文优秀版

《讲述我家的故事》 讲述我家的故事(一): 我家的故事 我有一个幸福的家,家里十分和气,常常洋溢着幸福的笑声。不信?我讲一个故事,我家的故事。 那是一个上午,妈妈要出去买菜,叮嘱我和弟弟在家别贪玩,就出门了,一只老鼠看着妈妈出去后,立刻疯了起来:翻箱倒柜。为什么?它呀,在搜吃的呢!不一会儿,妈妈藏起来的面包、蛋糕、花生、瓜子都搜出来了,这但是他的真本领――藏在哪儿的食物都能找出来。咔嚓咔嚓花生被它吃了半包,我看着,惊讶极了:这但是它最快的速度呀! 正在它吃得津津有味的时候,儿子们,开门啦,我买了好多好吃的啦!。老鼠一下子慌了手脚,赶紧把零食左塞右塞,给塞回原位。糟了!还剩下花生米怎样办?对了,塞到冰箱的缝里!帮我保密,记住,保密! 唉,这么久,我手都酸了,哎哟!妈妈边说边走向冰箱。咦?怎样有一包花生?谁的杰作?不不明白。真的?那肯定是一只老鼠,而且是一只大老鼠!对!是老鼠,肯定是!弟弟如同找到救星,哎哟,你脸色好难看呀,生病了?哈哈,弟弟是说到一半,突然看见弟弟正凶神恶煞地盯着我,想起了他说的:帮我保密,记住,保密!便不再说下去,只在旁边暗笑。 第二天,妈妈又去买菜了,和昨日一样,她叮嘱我们几句就出门了。这回,妈妈可机灵了,躲在另一间房里偷偷看着,看看是那只老鼠偷吃东西。弟弟听见外面没响声,又开始翻箱倒柜,他却没想到,妈妈已经看见了他的一举一动。好呀,原先是你这只老鼠!看我怎样收拾你!饶命呀哈哈哈哈,你以为妈妈会欺负你呀?傻孩子。呵呵 看,这就是我家的一个小故事,你家有什么故事呢? 讲述我家的故事(二): 我家的故事 我有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这是遗传妈妈。爸爸有一个特点,那就是眼睛个性小,一笑就会眯成一条线。妈妈的秀发很香,无论什么时候,都能闻到妈妈头上的洗发水味。我们一家三口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爱看书。 那是一个夏天,天气很炎热,家里停电了,透不着一丝凉意。我、妈妈和爸爸像往常一样待在家里看书,越看越热,越看越热。直到下午,太阳还是无动于衷地挂在天空中,火辣辣地照着我们。这时,爸爸实在受不了了,就命令我去买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