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名词解释

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名词解释

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名词解释

1、信息:是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通过物质载体所发出的情报、指令、数据、信号中所包含的一切可传递和交换的知识内容。

2、信息技术:指在数据和信息的创建、存储和处理以及知识的创造中使用的大量物品和技能。

3、计算机:是指任何能够在得到指令后接受、处理、存储和显示数据的电子系统。

4、主机:是计算机的运算和控制中心,包含在主机箱内,有主机板、CPU、内存以及各种电源线和信号线组成。

5、公式:是指一个等式,是一个有数值。单元格引用、运算符、函数等组成的序列。

6、线路交换:就是用户在呼叫状态时,在电话系统中的交换设备寻找一条通往被叫用户的物理路由,这种连接技术称为线路交换。

7、报文交换:就是发送者拟发的整个数据块,如一个数据文件、控制信息等,在交换中报文是一个整体。

8、传输介质:通信网络中数据传输的物质基础,是发送方和接收方之间的物理通路。

9、时分多路复用(TDM):是将线路用于传输的时间划分成若干个时间片(时隙),每个用户分得一个时间片,在其占有的时间内,用户使用通信线路的全部带宽。

10、图像:是由输入设备捕捉的实际场景或以数字化形式存储的任意画面,图像可以用位图或矢量图形式存储。教育技术是指运用各种理论及技术,通过

对教与学过程及相关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实现教育教学优化的理论与实践.教学系统是教育系统的子系统,是指为了实现某种教学目的、由各教学要素有机结合而成的具有一定教学功能的整体。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是信息化社会教师必备专业能力。为全面提升中小学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特制定《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以下简称《能力标准》)。 一、总则 (一)《能力标准》是规范与引领中小学教师在教育教学和专业发展中有效应用信息技术的准则,是各地开展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养、培训和测评等工作的基本依据。幼儿园、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参照执行。 (二)《能力标准》根据我国中小学校信息技术实际条件的不同、师生信息技术应用情境的差异,对教师在教育教学和专业发展中应用信息技术提出了基本要求和发展性要求。其中,I.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的能力为基本要求,主要包括教师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讲解、启发、示范、指导、评价等教学活动应具备的能力;II.应用信息技术转变学习方式的能力为发展性要求,主要针对教师在学生具备网络学习环境或相应设备的条件下,利用信息技术支持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活动所应具有的能力。本标准根据教师教育教学工作与专业发展主线,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区分为技术素养、计划与准备、组织与管理、评估与诊断、学习与发展五个维度。 二、基本内容

三、实施要求 (一)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将《能力标准》作为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依据,充分发挥《能力标准》的引领和导向作用,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纳入教师全员培训,开展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测评,建立并完善推动教

师主动应用信息技术的机制,切实提升广大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为全面推动教育信息化,深化课程改革,实现教师专业自主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有关高等学校和教师培训机构要将《能力标准》作为教师培养培训工作的重要依据,加强相关学科专业建设,完善培养培训方案,科学设置培养培训课程,创新培养培训模式,加强师资队伍和课程资源建设,开展相关研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三)中小学校要将《能力标准》作为推动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师管理的重要依据。制订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规划,整合利用校内外培训资源,做好校本研修,为教师提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供有效支持。要完善教师岗位职责和考核评价制度,推动教师在教育教学和日常工作中主动应用信息技术。 (四)中小学教师要将《能力标准》作为自身专业发展的重要依据。要主动适应信息化社会的挑战,充分利用各种学习机会,更新观念、补充知识、提升技能,不断增强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要养成良好的应用习惯,积极反思,勇于探索,将信息技术融于教学和师生交流等各个环节,转变教育教学方式,促进学生有效学习和个性化发展。要善于利用信息技术,拓宽成长路径,实现专业自主发展,做终身学习的典范。 附录: 术语表 1.多媒体教学环境:包括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与交互多

(5篇)教师个人信息技术能力分析

(5篇)教师个人信息技术能力分析 教师个人信息技术能力分析 第一篇:基础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教师个人信息技术能力的首要条件是掌握基础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在当今信息化时代,教师们需要具备熟练使用电脑、互联网、常用软件等方面的能力。这包括熟练掌握操作系统、办公软件(如Microsoft Office)、网络浏览器等,还需要了解基本的网络通信协议、常用的网络工具等。只有具备这些基础技能,教师才能更好地利用信息技术来支持和促进教学活动。 第二篇:教学设计与资源开发能力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需要教师具备教学设计与资源开发的能力。教师需要学会通过信息技术来设计教学活动,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网络资源等丰富教学内容,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还应具备资源开发的能力,能够制作教学PPT、录制教学视频等,提供学习资料给学生,并能够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不断的优化和更新。 第三篇:信息获取和评价能力 信息时代,教师要成为学生信息素养的引导者,就需要具备信息获取和评价的能力。教师应学会利用信息技术工具获取各种教学资源、学生资料等,并进行有效的评价和筛选。此外,教师还需了解信息检索的方法和技巧,能够准确、快速地定位所需的信息,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第四篇:网络交流与协作能力

信息技术给教师提供了更广阔的交流和协作平台,因此,教师个人需要具备网络交流与协作的能力。这包括学会使用网络教学平台,与学生进行在线交流与互动;参与教师社群、在线教育论坛等,与他人分享教学经验和资源;组织和参与在线研讨会、教研活动等,与其他教师合作研究和创新教学方法。网络交流与协作能力不仅能够提高教师个人的教学水平,还能够提高整个教育行业的发展水平。 第五篇:信息安全与隐私保护能力 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教师个人信息的安全性和隐私保护越来越重要。教师需要了解信息安全的基本概念和常用技术,掌握密码学、防火墙、数据加密等相关知识,确保个人信息的安全、网络的安全,避免出现个人隐私泄露等问题。此外,教师还需要教育学生正确使用信息技术,提高信息素养,防范网络安全风险。 综上所述,教师个人信息技术能力的提高对于教育行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教师除了掌握基础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外,还需要具备教学设计与资源开发能力、信息获取和评价能力、网络交流与协作能力以及信息安全与隐私保护能力。只有不断提升个人的信息技术能力,教师才能更好地适应信息化教育的需求,为学生提供更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和资源,提高教育质量和效果。

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内涵工程2.0含义 -回复

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内涵工程2.0含 义 -回复 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内涵 一、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概念 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简称工程2.0,是指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为了适应教育信息化的发展需求,教育部门开展的一项旨在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工程。工程2.0旨在通过制定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开展培训和考核等方式,使教师们能够熟练地使用各种信息技术手段来支持教育教学,并将其融入到教学实践中,从而提升教育教学的质量。 二、工程2.0的内涵 1. 促进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的全面提升 工程2.0旨在通过对教师的培训和考核,提升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这包括教师熟练掌握计算机操作技能、网络资源的利用、多媒体教学技术的应用等方面。通过工程2.0,教师可以全面提升自己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并将其运用到日常的教学中去。

2. 培养教师信息技术创新意识 工程2.0不仅仅是为了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更重要的是要 培养教师的信息技术创新意识。教师需要学会不断更新自己的信息技 术知识,主动探索和学习新的信息技术应用方法,在教学工作中敢于 尝试和创新,从而更好地满足教育教学的需求。 3. 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 工程2.0旨在通过提升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促进信息技术与教 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教师在工程2.0的培训中,不仅要学会如何使用 信息技术工具,更要学会如何将信息技术融入到教学设计中去,如何 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个性化教学,如何借助信息技术丰富教学内容,从而提升教学效果。 三、个人观点和理解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在信息技术应用方面一直感到有所欠缺。通过 对工程2.0的学习和培训,我深刻体会到了信息技术对教育教学的重 要性。信息技术不再是辅助教学的工具,而是已经成为了教学的重要 支撑。通过工程2.0的学习,我更加深入地理解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 学的融合,也更加清晰地认识到自己在信息技术应用方面的不足。我 相信,随着不断学习和实践,我一定能够提升自己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为教育教学工作做出更大的贡献。

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能力自我分析

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能力自我分析教育领域的快速发展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创新,使得教师应用信息技 术成为当今教育工作的必备能力。信息技术的应用为教学工作带来了 很多便利和创新,提升了教学效果和教师的专业能力。本文将对教师 应用信息技术能力进行自我分析,并就其重要性和发展方向进行探讨。 一、了解信息技术 作为一名教师,首先要了解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发展趋势。信息 技术是指利用计算机、互联网、多媒体等现代科技手段,快速获取、 处理和传递信息的能力。教师应该了解信息技术的定义和相关专业知识,掌握计算机基本操作和软件应用,熟悉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教学工 具的使用方法。 二、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 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包括教学设计、教学辅助、资源开发等方面。教师应该能够灵活运用信息技术,为教学提供有效的支持。例如,利用多媒体演示课件,可以生动形象地展示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 习兴趣;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教学辅助,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 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利用电子教案和在线作业,可以实现教学过程 的追踪和评估。 三、自我分析 1. 认识自己的信息技术水平

作为一名教师,我对信息技术的了解和掌握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自我评估。首先,我是否能够熟练操作计算机和常用办公软件,如Word、Excel和PowerPoint等。其次,我是否能够利用互联网进行信息检索和资源开发,能否熟练使用图像处理软件和多媒体制作工具。最后,我是否能够利用信息技术支持教学和学生管理,是否能够设计和开展网络课堂和网上作业。 2. 分析自身的优劣势 在信息技术能力方面,我认为我的优势在于对计算机基本操作的熟悉与掌握,能够熟练使用多种办公软件进行教学和管理工作。此外,我还能够灵活运用网络资源进行教学辅助和课堂创新。 然而,我也存在一些劣势需要改进和提高。例如,我对于一些高级的信息技术工具和软件使用方法了解不够深入,需要进一步学习和实践;另外,我在设计创新型网络课堂和开展网上互动等方面还有待提高。 3. 制定发展目标 为了进一步提升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能力,我制定了以下发展目标:(1)深入学习信息技术知识,了解最新的技术发展趋势,并能够灵活运用于教学实践中; (2)提高对高级信息技术工具和软件的应用水平,能够运用多媒体制作工具设计创新型课件;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水平标准(试行) 信息技术应用水平是信息化社会教师必备专业水平,为全面提升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促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特制定《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水平标准(试行)》(以下简称《水平标准》)。 一、总则 (一)《水平标准》对中小学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提出了基本要求和发展性要求,是规范与引领中小学教师在教育教学和专业发展中有效应用信息技术的准则,是各地展开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培训、应用和测评等工作的基本依据。 (二)《水平标准》根据我国中小学校信息技术实际条件的不同、师生信息技术应用情境的差异,对中小学教师在教育教学和专业发展中应用信息技术提出了基本要求和发展性要求。其中,I. 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的水平为基本要求,主要包括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实行讲解、启发、示范、指导、评价等教学活动应具备的水平;II. 应用信息技术转变学习方式的水平为发展性要求,主要针对教师在学生具备网络学习环境或相对应设备的条件下,利用信息技术支持学生展开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活动所应具有的水平。本标准根据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与学习发展主线,将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区分为技术素养、计划与准备、组织与管理、评估与诊断、学习与发展五个维度。 二、基本内容

三、实施建议 (一)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将《水平标准》作为增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依据,充分发挥《水平标准》的引领和导向作用,将信息技术应用水平提升纳入教师全员培训,展开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水平测评,建立完善推动教师主动应用信息技术的机制,切实提升广大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为全面推动教育信息化,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现教师专业自主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相关高等学校和教师培训机构要将《水平标准》作为教师培训工作的重要依据,增强相关学科专业建设,完善培养培训方案,科学设置培养培训课程,创新培养培训方式,增强师资队伍和课程资源建设,展开相关研究,促动教师专业发展。 (三)中小学校要将《水平标准》作为推动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师管理的重要依据。制定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水平提升规划,整合利用校内外培训资源,做好校本研修,为教师提升信息技术应用水平提供有效支持,完善教师岗位职责和考核评价制度,推动教师在教育教学和日常工作中主动应用信息技术。 (四)中小学教师要将《水平标准》作为自身专业发展的重要依据。要主动适合信息化社会的挑战,充分利用各种学习机会,更新观点、补充知识、提升技能,持续增强信息技术应用水平。要养成良好的应用习惯,积极反思,勇于探索,将信息技术融于课堂教学、师生交流等各个环节,转变教育教学方式,促动学生有效学习和个性化发展。要善于利用信息技术,拓宽成长路径,实现专业自主发展,做终身学习的典范。 附录术语表 ●多媒体教学环境:包括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与交互多媒体教学环境。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主要由多媒体计算机、投 影机、电视机等构成,以表现数字教育资源为主。交互多媒体教学环境主要由多媒体计算机、交互式电子白板、触控电视等构成,在支持数字教育资源表现的同时还能实现人机交互。 ●通用软件:是指广泛应用于教育教学活动中的通用性软件,例如办公软件、即时交流软件、音视频编辑软件等。 ●学科软件:是指特别适用于某些学科的软件,如几何画板、在线地图、听力训练软件、虚拟实验室等。 ●数字教育资源:是指教学素材、多媒体课件、主题学习资源包、电子书、专题网站等各类与教育教学内容相关的数 字资源统称。 ●信息化教学:是指与传统教学相对而言,泛指以信息技术支持为显著特征的教学形态。 ●技术资源:是指通用软件、学科软件、数字教育资源和网络教学平台等资源统称。 ●网络教学平台:是指能够为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提供支持的网络平台的统称,如网络资源平台、网络互动平台、课程 管理平台、在线测评系统、在线教学与学习空间等。 ●移动设备:是指便携式计算通讯设备的统称,如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 ●评价工具:是指开展评价所使用的各种支持工具,如试卷、调查问卷、测试量表、评价量规、观察记录表、成长记 录或电子档案袋等。 ●教师网络研修社区:是指支持教师进行学习、交流、研讨等活动的网络平台,一般具备个人空间、教师工作坊等功 能,建立不同类型的学习共同体,汇聚与生成研修资源,支持教师进行常态化研修。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

三、实施要求 (一)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将《能力标准》作为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依据,充分发挥《能力标准》的引领和导向作用,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纳入教师全员培训,开展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测评,建立并完善推动教师主动应用信息技术的机制,切实提升广大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为全面推动教育信息化,深化课程改革,实现教师专业自主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有关高等学校和教师培训机构要将《能力标准》作为教师培养培训工作的重要依据,加强相关学科专业建设,完善培养培训方案,科学设置培养培训课程,创新培养培训模式,加强师资队伍和课程资源建设,开展相关研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三)中小学校要将《能力标准》作为推动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师管理的重要依据。制订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规划,整合利用校内外培训资源,做好校本研修,为教师提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供有效支持。要完善教师岗位职责和考核评价制度,推动教师在教育教学和日常工作中主动应用信息技术。

(四)中小学教师要将《能力标准》作为自身专业发展的重要依据。要主动适应信息化社会的挑战,充分利用各种学习机会,更新观念、补充知识、提升技能,不断增强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要养成良好的应用习惯,积极反思,勇于探索,将信息技术融于教学和师生交流等各个环节,转变教育教学方式,促进学生有效学习和个性化发展。要善于利用信息技术,拓宽成长路径,实现专业自主发展,做终身学习的典范。 附录: 术语表 1.多媒体教学环境:包括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与交互多媒体教学环境。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主要由多媒体计算机、投影机、电视机等构成,以呈现数字教育资源为主。交互多媒体教学环境主要由多媒体计算机、交互式电子白板、触控电视等构成,在支持数字教育资源呈现的同时还能实现人机交互。 2.通用软件:是指广泛应用于教育教学活动中的通用性软件,例如办公软件、即时交流软件、音视频编辑软件等。 3.学科软件:是指特别适用于某些学科的软件,如几何画板、在线地图、听力训练软件、虚拟实验室等。 4.数字教育资源:是对教学素材、多媒体课件、主题学习资源包、电子书、专题网站等各类与教育教学内容相关的数字资源的统称。 5.信息化教学:与传统教学相对而言,泛指以信息技术支持为显著特征的教学形态。 6.技术资源:是对通用软件、学科软件、数字教育资源和网络教学平台等资源的统称。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解读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水平标准解读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水平标准水平标准为中小学老师信息技术应用确定了水平标尺。从两个方面、五个维度描述了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这两个方面分别是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应用信息技术转变学习方式。五个维度,分别是技术素养、计划与准备、组织与管理、评估与诊断、学习与发展。五个维度也是标准的主体结构。 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包括一些基本要求,主要是注重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实行讲解、启发、示范、指导、练习与反馈等教学活动所应具有的水平;应用信息技术转变学习方式,包括了一些发展性的要求,主要是注重教师利用信息技术支持学生展开交流合作、探究建构、自主学习与个性发展等学习活动所应具有的水平。 水平标准有三个特点:面向差异、面向应用、聚焦专项。首先看我国的教师所在的信息化环境:它主要分为四类:第一类是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由计算机+电视机、多媒体计算机+实物展示台、多媒体计算机+投影仪等形式组成,主要是用来表现数字化教学资源的。第二类是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主要由多媒体计算机、交互式电子白板、触摸电视等构成,在支持数字化教学资源表现的同时还能实现连接交互,比如说,教师在上课时能够实行点击屏幕操作,也能够邀请学生实行操作。第三类为多媒体网络教学环境。在网络教学环境中,学生们或者用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上网本、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

+IPAD,或者是平板电脑都能够实行上课。实际上全能的网络机房,也能够做为多媒体网络教学环境使用。第四类环境是移动教学环境,通过情况下是由无线网络+学生的移动设备,把学生的学习空间扩展到课内课外或者是校内校外,它是移动的,甚至能够支持泛在学习。那么信息化教学环境是与要求相对应的,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这个基本要求,它与第一类和第二类教学环境相对应;而应用信息技术转变学习方式,它与第三类和第四类教学环境相对应。两者虽然有交叉或模糊,但两者之间的界限很明显,也就是能上网的和不能上网的。 那么,为什么水平标准中要分为一些基本性要求和发展性要求呢,要求为什么不同呢?首先,在学生们不具备网络学习环境或相对应设备的条件下,教师们想用信息技术转变学习方式,非不为也,实不能也。在学生们具备网络学习环境或相对应设备的条件下,时间维度扩大,个性化体验、合作学习、控究学习的可能性大大提高,在一个普通的三维空间中又加入了虚拟的网络空间,使得跨越时空实行资源的交流与获取都比较容易。如果教师还仅仅利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那就是新瓶老洒,浪费资源。那么在这样的条件下,就要最大水准注重到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条件的差异,以及条件差异所带来的应用水平提高的限制。这样能够更好的协助教师实行信息技术应用水平的提高。 聚焦专项 在水平标准中明确的将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水平标准定义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解读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解读 《教育规划纲要》 ----教育纲领性文件 “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把“加快教育信息化 进程”单独列为一章,并列为十大项目之一重点推进。 《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教育信息化纲领性文件 明确了全国教育信息化事业今后十年的行动纲领和路线图,这是中长期层面的规划;研究提出了“十二五”核心目标与标志工程——“三通两平台” 《关于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当前几项重点工作的通知》----教育信息化近期任务 明确提出了近几年教育信息化要推进的7项重点工作,并进行了具体部署,这是近期的主要任务 1、实现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 2、推进农村中小学宽带接入与网络条件下的教学环境建设 3、推动优质数字教育资源的普遍应用 4、推进网络学习空间建设 5、建设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 6、建设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和加大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能力的培训力度

未来5至10年具体任务 --------“三通、两平台” 宽带网络校校通 优质资源班班通 学习空间人人通 优质资源平台 (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https://www.wendangku.net/doc/3319210869.html,/)教育信息管理平台 (教育部综合业务门户https://www.wendangku.net/doc/3319210869.html,/)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背景 教育部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的意见 教师[2013]13号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的目标 建立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体系,完善顶层设计;整合相关项目和资源,采取符合信息技术特点的新模式,到2017年底完成全国1000多万中小学(含幼儿园)教师新一轮提升培训,提升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学科教学能力和专业自主发展能力;开展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测评,以评促学,激发教师持续学习的动力;建立教师主动应用机制,推动每个教师在课堂教学和日常工作中有效应用信息技术,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取得新的突破。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是信息化社会教师必备专业能力。为全面提升中小学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特制定《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以下简称《能力标准》)。 一、总则 (一)《能力标准》是规范与引领中小学教师在教育教学和专业发展中有效应用信息技术的准则,是各地开展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养、培训和测评等工作的基本依据。幼儿园、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参照执行。 (二)《能力标准》根据我国中小学校信息技术实际条件的不同、师生信息技术应用情境的差异,对教师在教育教学和专业发展中应用信息技术提出了基本要求和发展性要求。其中,I.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的能力为基本要求,主要包括教师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讲解、启发、示范、指导、评价等教学活动应具备的能力;II.应用信息技术转变学习方式的能力为发展性要求,主要针对教师在学生具备网络学习环境或相应设备的条件下,利用信息技术支持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活动所应具有的能力。本标准根据教师教育教学工作与专业发展主线,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区分为技术素养、计划与准备、组织与管理、评估与诊断、学习与发展五个维度。 二、基本内容

三、实施要求 (一)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将《能力标准》作为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依据,充分发挥《能力标准》的引领和导向作用,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纳入教师全员培训,开展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测评,建立并完善推动教师主动应用信息技术的机制,切实提升广大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为全面推动教育信息化,深化课程改革,实现教师专业自主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有关高等学校和教师培训机构要将《能力标准》作为教师培养培训工作的重要依据,加强相关学科专业建设,完善培养培训方案,科学设置培养培训课程,创新培养培训模式,加强师资队伍和课程资源建设,开展相关研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三)中小学校要将《能力标准》作为推动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师管理的重要依据。制订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规划,整合利用校

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共五篇]

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共五篇] 第一篇: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 《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 我有幸参加了河南省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通过培训学习,让我对教育现代化的发现有了新的认识,当今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技术正飞速的发展,改变我们的学习方式。信息的获取、分析、处理、应用的能力将作为现代人最基本的能力和素质的标志。在这短短的培训中我收获颇多。 一、理念上的更新 1、此次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者培训,每一天在线培训都使我在观念上有一个更新。在平时我都停流在基本应用上,然而通过此培训,才真正的认识到自我在专业方面还有许多的不足,在今后的业务提升方面还有大量的知识要学习,只有这样随时为自我更新,补充新识,更新观念,从根本上提升专业素养。 2、随着信息化快速发展,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是终生学习、不断完善自身的需要。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具有现代化的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熟练运用信息工具(网络、电脑等)对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收集、加工、组织、运用;这些素质的养成就要求信息技术教师不断地学习,才能满足现代化教学的需要;信息素养成了终生学习的必备素质之一,如果教师没有良好的信息素养,就不能成为一名满足现代教学需要的高素质的语文教师。 二、专业知识方面 通过聆听专家教授对“中小学幼儿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标准解读”的解读学习,使我充分认识到作为老师,首先要具备基本的信息素养,掌握信息操作的基本能力和获取信息的能力,除此之外还应具备信息收集处理以及表达的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深刻的认识到教育信息的重要性,明白什么是教育信息化发的发展情况,真正理解了信息化教学环境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掌握了几种常用的教学模式和软件的基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一、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初级) 1.硬件操作技能: ①了解和掌握计算机的基本功能和操作,常用计算机输入、输出设备的基本操作(如常用的 键盘、鼠标、光驱、U盘、打印机、显示器等); ②了解计算机硬件系统的基本组成与结构; ③会正确开关计算机;能够正确使用校内所配备的各类电教教学设备。 2.软件使用技能: ①熟悉常用计算机操作系统用户界面和基本操作(如文件管理、启动运行应用程序); ②熟练掌握一种汉字输入法,每分钟可输入15个汉字; ③掌握在计算机上新建、重命名文件夹及复制、粘贴、删除、移动文件等操作; ④会使用Winrar、Win zip压缩软件进行压缩与解压处理; ⑤会使用Word办公软件进行文字输入并进行简单的内容、格式编排和打印; ⑥能使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 ⑦会在互联网上浏览信息,搜索教育、教学资源,会在网上进行上传、下载等操作。 3.信息化教学素养:树立与教育信息化相适应的信息意识;能够对各类信息化教育资源进行 价值判断,选择与任教学科相适应的信息化教育资源并应用于课堂教学。 ①知道常用硬件媒体设备种类与功能(如声音、图形、图像、动画、视频,每种设备适用于 何种环境以及适用于传递哪一类型的信息); ②了解多媒体硬件技术在教学中的发展趋势。 2.软件使用技能: ①能使用文字处理软件(如Word等)熟练编排所任教学科的试卷; ②会使用电子表格软件(如Excel等)进行较高级的数据分析、筛选及其它数学运算; ③熟练使用多媒体课件制作工具(如PowerPoint等)制作课件,能将声音、图片、视屏、 动画等各类素材进行整合运用。 ③能初步运用多媒体工具对信息加工处理(如对声音、图形、图像、动画、视频等形式的信 息进行加工、编辑和处理); ④熟练使用电子邮件、电子公告板(BBS )、网络寻呼工具(QQ、MSN等)、个人博客(Blog)进行表达和交流; ⑤会安装与卸载常用的应用程序。 ⑥了解计算机病毒的一般特征也预防措施。 3.信息化教学素养:能利用信息技术构建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教学环境;编制适于所任教学科 信息化教案及课堂实施方案;将各类教育资源与日常教学进行整合并合理应用,善于利用教育资源突破教育教学重、难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能够帮助学生有效 地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指导学生获取信息化学习资源(如通过网络获取学习资源或相关辅导材料,利用网络教学平台进行学习)。 4.等级要求范围:我市中心小学以上学校校级班子成员及45周岁(含)以下教师均应达到 信息技术中级应用标准。| 三、信息技术能力应用标准(高级)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