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流行病学的常用指标

流行病学的常用指标

流行病学的常用指标
流行病学的常用指标

疾病发病频率测量指标

发病率(incidence rate)

罹患率(attack rate)

患病率(prevalence rate)

感染率(infection rate)

续发率(secondary attack rate,SAR)

病残率(disablility rate)

生存率(survival rate)

发病率(incidence rate):表示在一定期间内,一定人群中某病新病例出现的频率,是用来衡量某时期一个地区人群发生某病的危险性大小的指标。

一定期间内某人群中某病新病例数

发病率=------------------------------- ×K

同期暴露人口数

K=( 100%,1000/千,或10000/万)。

发病率的准确性取决于疾病报告,登记制度以及诊断的正确

计算发病率时,要考虑的几个因素:

发病时间在观察期内。

观察时间观察时间多以年表示。

暴露人口数指可能会发生该病的人群。

新发病例数分子是一定期间的新发病例,若在观察期间内一个人可多次患病时,则应分别计为新发病例数,如腹泻,流感等。

发病率可按不同特征(如年龄、性别、职业、民族等)分别计算,此即发病专率。

罹患率(attack rate):与发病率一样,也是测量新发病例的指标。

观察期间的新病例

罹患率= ------------------------ ×100

同期暴露人口数

常用于较小范围或短期间的疾病流行。观察时间可以日、周、旬、月为单位。适用于局部地区疾病的爆发,食物中毒、传染病及职业中毒等爆发流行情况。其优点是可以根据暴露程度精确的测量发病机率。

患病率(prevalence rate):也称现患率。指某特定时间内总人口中某病新旧病例所占比例。可按观察时间的不同分为期间患病率和时点患病率。

某一时点一定人群中现患某病新旧病例数

时点患病率=------------------------------------- ×K

该时点人口数

某观察期间一定人群中现患某病新旧病例数

期间患病率=------------------------------------- ×K

同期的平均人口数

K= 100%,1000/千,或10000/万等

期间患病率实际上等于某一特定期间开始时患病率加上该期间内的发病率。

患病率升高或降低的原因:

影响升高的因素:

①病程延长,

②未治愈者的寿命延长,

③新病例增加(即发病率增),

④病例迁入,

⑤健康者迁出,

⑥易感者迁入,

⑦诊断水平提高,

⑧报告率提高。

影响降低的因素:

①病程缩短,

②病死率高,

③新病例减少(发病率下降),

④健康者迁入,

⑤病例迁出,

⑥治愈率提高

感染率(infection rate):是指在某个时间内能检查的整个人群样本中,某病现有感染者人数所占的比例。

调查时某病感染人数

感染率= ----------------------×100%

调查时受检人数

感染率常用于研究某些传染病或寄生虫病的感染情况和分析防治工作的效果,估计某病的流行势态,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依据。特别是对隐性感染、病原携带及轻型和不典型病例的调查较为有用。如乙型肝炎、乙型脑炎、脊髓灰质炎、结核、寄生虫等。

续发率(secondary attack rate,SAR):指在某些传染病最短潜伏期到最长潜伏期之间,易感接触者中发病的人数占所有易感接触者总数的百分率。

一个潜伏期内易感接触者中发病人数

续发率= ----------------------------------×100%

易感接触者总人数

多指在一个家庭内、病房、集体宿舍、托儿所、幼儿园班组中第一个病例发生后,在该病最短与最长潜伏期之间出现的病例称续发病例。也称二代病例。

计算时,须将原发病例从分子及分母中去除。对那些在同一家庭中来自家庭外感染或短于最短潜伏期、或长于最长潜伏期者均不应计入原发病例。

续发率可以用于比较传染病传染力的强弱,用于分析传染病流行因素,包括不同条件对传染病传播的影响(如年龄、性别、家庭中儿童数、家庭人口数、经济条件等)及评价卫生防疫措施的效果(如对免疫接种、隔离、消毒等措施的评价)。

病残率(disablility rate):某一人群中,在一定期间内每百(或千、万、十万)人中实际存在的病残人数。是指通过调查询问或健康调查,确诊的病残人数与调查人数之比。

病残人数

病残率= ----------------------×K

调查人数

( K= 100%,1000/千,或10000/万,等)

病残率可以说明病残在人群中发生的频率,是作为人群健康状况的评价指标之一。

疾病死亡频率测量指标:

死亡率(mortality rate)

病死率(fatality rate)

生存率(survival rate)

死亡率(mortality rate): 是某人群在一定期间(一般为一年)的死亡人数与该人群同期人口数之比。表示在一定时期内,死于某病(或死于所有原因)的频率。

某人群某年总死亡人数

粗死亡率= --------------------------------×K

该人群同年平均人口数

某期间内(因某病)死亡总数

死亡专率=---------------------------------×K

同期平均人口数

( K= 100%,1000/千,或10000/万,等)

死亡率是测量人群死亡危险性大小最常用的指标。

病死率(fatality rate):表示在一定时间内(通常为1年),患某病的病人中因该病而死亡者的比例。

某时期内因某病死亡人数

病死率= ---------------------------×100%

同期确认的某病病例数

病死率表示某病确诊后发生死亡的概率,它受疾病的严重程度、早期诊断和治疗水平的影响。

生存率(survival rate):指在接受某种治疗的病人或患某病的人中,经若干年随访(通常为1,3,5年)后,尚存活的病人数所占的比例。

随访满n年尚存活的病例数

生存率= ----------------------------×100%

随访满n年的病例数

生存率反应了疾病对生命的危害程度,也是考核治疗措施效果的指标。

率和比

①率(rate):指在某一确定人群中某些事件发生的频率。一个率由分子(发生数)、

分母(可能发生的总数)、事件发生的特定时间和乘数组成。大多数率是构成比。

②比(ratio):是两个变量的数值之商,表示分子和分母之间的数量关系。

③比例(proportion):是表示同一事物局部与总体之间数量上的比值,分子和分母的单位相同,而且分子包含与分母之中。常用 P= a/a+b表示。有两类,一、反映事物静止状态内部构成成分占全体的比重,也称构成比例,二、与动态的发生变化概率密切相关的发生频率

比例,它反映一定时间内,发生某种变化者占全体的比例。

率与比的区别

分子是分母的一部分,分子和分母代表的应该是同一人群;

如果分子被限定在某一年龄、性别或种族组内,分母也应该有同样的限定;

可以取任何值,是反映动态过程的一个参数。

不管分子和分母所来自的总体如何;可以是两个彼此分离的互不相重叠或包含的量;

分子和分母本身可以是绝对数,也可以是率、比例或比;

构成比取值仅在0到1之间,是变量在一定期间内发生变化的概率

疾病残疾失能指标:

潜在减寿年数(potential years of life lost, PYLL)

伤残调整寿命年

潜在减寿年数(potential years of life lost, PYLL):是指某病某年龄组人群死亡者的期望寿命与实际死亡年龄之差的总和。即死亡所造成的寿命损失。

潜在减寿年数是评价人群健康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也是评价人群健康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可以用于衡量某种死因对一定年龄组人群的危害程度。可以反映出对各年龄组人群的危害大小。

伤残调整寿命年(disability adjusted life year, DALY):是指从发病到死亡所损失的全部健康寿命年,包括因早死所致的寿命损失年(YLL)和疾病所致伤残引起的健康寿命损失年(YLD)两部分。DALY是生命数量和生命质量以时间为单位的综合度量。

DALY是一个定量的计算因各种疾病造成的早死与残疾对健康寿命年损失的综合指标。是将由于早死(实际死亡年数与低死亡人群中该年龄的预期寿命之差)造成的损失和因伤残造成的健康损失二者结合起来加以测算的。

流行病学是从宏观的高度和群体的角度来认识疾病和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机制,研究制定防治对策及评价其效果。DALY的出现是疾病经济负担研究的划时代变化,在1980年以前,DALY 的概念还没有提出,疾病负担的评价指标主要是发病率、死亡率等传统指标。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传统的指标越来越不适应现代医学模式的要求,1988年,为了量化失去健康生命的全部损失,哈佛大学和世界卫生组织的专家进行了DALY的研究,并成功地应用于GDB的分析。DALY是目前应用最多的、最具代表性的疾病经济负担评价和测量指标。

表示流行强度的术语有:

散发(sporadic)

暴发(outbreak)

流行(epidemic)

大流行(pandemic

散发(sporadic):是指某病在一定地区的发病率呈历年来一般水平,各病例间在发病时间和地点方面无明显联系,表现为散在发生。

确定某病在某地区是否属于散发,应参照当地前3年该病的发病率,如当年发病率未显著超过既往一般发病率,则称为散发。不同病种、不同时期散发水平不同。

一般多用于区、县以上范围,不适于小范围的人群,如一个托儿所、工厂和学校等。疾病分布呈散发形式的主要原因:

①该病常年流行,人群有一定免疫力或因疫苗接种维持着人群的免疫水平,如麻疹。

②隐性感染为主的传染病,如脊髓灰质炎、病毒性肝炎等。

③传播机制难以实现的传染病,如流行性回归热。

④潜伏期较长的传染病,如麻风病、炭疽。

暴发(outbreak)是指在局限的区域范围或集体单位中,短时间内突然发生很多相同的病人,病人之间有相同的传染源或传播途径。如食物中毒、托幼机构的麻疹,流脑等容易发生暴发。

暴发的几个类型:

①点源暴发易感人群在一个相同的短时间内暴露于共同的传播因素而引起的流行。

②重复暴露同源暴发易感人群在一定期间内重复(多次)暴露于共同的传播因素而引起的流行,流行曲线呈多峰或不规则型。

③蔓延暴发是指通过宿主间传播或人传人所引起的流行。

流行(epidemic):流行是指一个地区某病发病率明显超过历年的散发发病率水平称为流行。流行与散发是相对的,各地应根据不同时期、不同病种等作出判断。

有时在实际工作中用暴发流行一词。它表示在一个地区某病病例突然大量增多,发病率常超过一般流行的发病率水平,来势较迅猛,流行持续时间往往超过该病的最长潜伏期。这个词仅仅是实际工作中使用的,它和流行病学中的暴发之词不同。

有些传染病隐性感染占大多数。当它流行时临床症状明显病例可能不多,而实际感染率却很高,这种现象称为隐性流行。如流行性乙型脑炎和脊髓灰质炎常具有这种现象。

大流行(pandemic):大流行即疾病蔓延迅速,涉及地域广,往往在比较短的期间内越过省界、国界、甚至洲界,而形成大流行。如流行性感冒、霍乱,历史上曾发生过多次世界性流行。当前艾滋病的流行也是呈世界性的。

筛检(screening):是在大量人群中通过快速的试验和其他方法,从外表健康的人群中查出某病的可疑患者的一种预防性措施。

筛检不是诊断试验,它是把健康人和病人(疑似病人、有缺陷的人)区别开来的方法,它仅是初步检查,是早期发现病人的一种方法。对筛检试验阳性还应进一步确诊。

对某种疾病来说,在一般人群中包括三种人,一种是无该病的健康人,一种是可疑有该病但实际无该病的人,一种是有该病的人,这三种人混杂存在。

筛检的工作即是将健康人与其他两类人区别开来。然后用更完善的诊断方法,将可疑患该病但实际无该病的人与实际患该病的人区别开来。第三步为对有该病的人进行治疗,使之恢复。因此,筛检是第一步,诊断试验是第二步,治疗是第三步。

筛检试验评价

筛检试验金标准

合计患者非患者

阳性真阳性A假阳性B R1

阴性假阴性C真阴性D R2合计C1C2N

筛检的评价指标:

1.真实性(validity ),亦称效度,指测量值与实际值相符合的程度,故又称准确性(accuracy )。

用于评价真实性的指标有:灵敏度与假阴性率、特异度与假阳性率、正确指数、似然比和符合率。

①灵敏度与假阴性率 灵敏度(sensitivity ),又称真阳性率(true positive rate ),即实际有病而按该筛检试验的标准被正确地判为有病的百分比。它反映了筛检试验发现病人的能力。

假阴性率(false negative rate ),又称漏诊率,指实际有病,根据筛检试验被确定为无病的百分比。它反映的是筛检试验漏诊病人的情况。

灵敏度与假阴性率之间为互补关系: 灵敏度 = 1 - 假阴性率

即灵敏度越高,假阴性率越低,反之亦然。 特异度与假阳性率

特异度(specificity ),又称真阴性率(true negative rate ),即实际无病按该诊断标准被正确地判为无病的百分比。它反映了筛检试验确定非病人的能力。

假阳性率(false positive rate ),又称误诊率,即实际无病,但根据筛检被判为有病的百分比。

特异度与假阳性率之间为互补关系: 特异度 = 1 - 假阳性率

即特异度越高,假阳性率越低,反之亦然。 正确指数

正确指数也称约登指数(Youden ’s index ),是灵敏度与特异度之和减去1,表示筛检方法发现真正病人与非病人的总能力。正确指数的范围在0~1之间。指数越大,其真实性越高。 正确指数 = (灵敏度 + 特异度) – 1 = 1 – (假阴性 + 假阳性) 似然比(likelihood ratio, LR )

属于同时反映灵敏度和特异度的复合指标,即有病者中得出某一筛检试验结果的概率与无病者得出这一概率的比值。

全面反映了筛检试验的诊断价值,非常稳定。它的计算只涉及灵敏度与特异度,不受患病率的影响。

检验结果有阳性与阴性之分,故似然比相应地区分为: 阳性似然比(positive likelihood ratio, +LR )

%

100?+=D B D 特异度

阴性似然比(negative likelihood ratio, -LR ) 阳性似然比是筛检结果的真阳性率与假阳性率之比。该指标反映了筛检试验正确判断阳性的可能性是错误判断阳性可能性的倍数。比值越大,试验结果阳性时为真阳性的概率越大。

阴性似然比是筛检结果的假阴性率与真阴性率之比。该指标表示错误判断阴性的可能性是正确判断阴性可能性的倍数。比值越小,试验结果阴性时为真阴性的可能性越大。 阳性似然比越大,筛检试验的诊断价值越高;阴性似然比越小,筛检试验的诊断价值也越高。因此,在选择筛检试验时应选择阳性似然比高的方法。

人群某病患病状况与筛检结果的关系

可靠性(reliability )

也称信度、精确度(precision )或可重复性(repeata -bility ),是指在相同条件下用某测量工具(如筛检试验)重复测量同一受试者时获得相同结果的稳定程度。

评价筛检试验可靠性的方法和指标有下面一些方法:

①标准差和变异系数 当某试验是做定量测定时,可用标准差和变异系数(coefficient variance, CV )来表示可靠性。标准差和变异系数的值越小,表示可重复性越好,精密度越高。反之,可重复性就越差,精密度越低。变异系数为标准差与算术均数之比。 变异系数(CV) =(标准差/算术均数)×100%

符合率(agreement rate, consistency rate )与Kappa 值

符合率又称一致率,是筛检试验判定的结果与标准诊断的结果相同的数占总受检人数的比

特异度灵敏度

假阳性率真阳性率-==+1LR 特异度灵敏度

真阴性率假阴性率-==-1LR %6.7810045

165165=?+=%灵敏度%

1.90%100730

80=?+=特异度69.01%1.90%6.78=-+=正确指数

例。符合率可用于比较两个医师筛检诊断同一组病人,或同一医师两次筛检诊断同一组病人的结果。

影响筛检试验可靠性的因素有:

①受试对象生物学变异 由于个体生物周期等生物学变异,使得同一受试对象在不同时间获得的临床测量值有所波动。例如,血压在一天内不同时间的测量值存在变异。

②观察者 由于测量者之间、同一测量者在不同时间的技术水平不一,认真程度不同,生物学感觉差异,预期偏倚等均可导致重复测量的结果不一致。例如,血压测量者的不一致性,X 线读片与化验结果判断的不一致性等。

③实验室条件 重复测量时,测量仪器不稳定,试验方法本身不稳定,不同厂家、同一厂家生产的不同批号的试剂盒的纯度、有效成份的含量、试剂的稳定性等均有不同,由此可能引起测量误差。

预测值(predictive value)

预测值是反映应用筛检结果来估计受检者患病和不患病可能性的大小的指标。根据筛检的阳性与阴性结果进行的估计分别称为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

①阳性预测值(positive predictive value, PPV ) 是指筛检试验阳性者患目标疾病的可能性。

阴性预测值(negative predictive value, NPV ) 是指筛检试验阴性者不患目标疾病的可能性。

筛检试验的灵敏度越高,阴性预测值越高; 筛检试验的特异度越高,阳性预测值越高。

预测值还与受检人群目标疾病患病率(P )的高低密切相关 :

人群在不同患病率、灵敏度与特异度的情况下,阳性预测值与阴性预测值的变化。 当灵敏度与特异度一定,疾病患病率降低时,阳性预测值降低,阴性预测值升高; 当患病率不变,降低灵敏度,特异度将提高,此时阳性预测值将升高,阴性预测值将下降。 在灵敏度、特异度和患病率不同水平时某人群糖尿病筛检的结果

)1)(1(特异度患病率患病率灵敏度患病率

灵敏度阳性预测值--+??=

患病率

灵敏度患病率特异度患病率特异度阴性预测值?-+-?-?=

)1()1()

1(%100?++++=D C B A D A 一致率%100?+=B

A A

阳性预测值%100?+=D

C D

阴性预测值

-25025050050

合计5005001000

205050+10040050020

-10040050080

合计2008001000

209050+180********

- 2040042095

合计2008001000

205090+1008018056

-10072082088

合计2008001000

卫生统计学常用指标分析与图表制作

总体:是根据研究目的确定的同质研究对象的全体。按研究对象来源又分目标总体和研究总体。

样本:是指从研究总体中抽取的一部分有代表性的个体。

同质是指同一总体中个体的性质、影响条件和背景相同或非常相近;

变异是指同质的个体之间存在的差异。

变量:每个观察单位的某项特征

资料:对变量的测得值称为变量值或观察值,亦称为资料

资料的两种类型

定量资料(计量资料)连续

离散

定性资料(分类资料)无序二项分类

多项分类

有序(等级资料)

根据变量取值特点,计量资料分为:

连续性资料:变量值可以在实数轴上连续变动。如年龄、身高、体重。

离散型资料:变量取值能一一列举。只能取整数。如毒性试验小鼠死亡只

数。

习题:

某人记录了50名病人体重的测定结果:小于50kg的13人,介于50kg和70kg间的20人,大于70kg的17人,此种资料属于:

A:定量资料 B:分类资料 C:有序资料D:二分类资料 E:名义变量资料

概率

概率是描述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数值,用P表示。

随机事件概率的大小在0和1之间,即0≤P ≤1,常用小数或百分数表示。

P越接近1,表示某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越大,P越接近0,表示某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越小。

P ≤,称为小概率事件,表示在一次实验或观察中该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很小,可以视为很可能不发生。

二、统计分析的内容

统计描述

统计推断:包括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

统计资料的描述

列表描述:频数分布表、一览表……

图形描述:频数分布图、趋势图……

指标描述

定量资料

集中位置:算术均数、几何均数、中位数

离散程度:极差、四分位数间距、方差、标准差、变异系数

定性或等级资料

相对数指标:率、构成比、比

集中趋势的描述

广义的平均数包含各种表示数据分布集中位置的指标。

卫生领域最常用的三种平均数指标:

算术均数、几何均数、中位数

定量资料的集中趋势指标

平均数意义应用

算术均数平均数量水平对称分布,特别是正态分布或近似正态分布

的资料

等比资料;对数正态分布资料

几何均数平均增(减)倍数

(对于等比资料)

中位数位次居中的观察值水平偏态分布;两端无确切值;分布不明确的资

算术平均数

算术平均数是指资料中各观测值的总和除以观测值个数所得的商,简称平均数或均数。 算术平均数可根据样本大小及分组情况而采用直接法或加权法计算。 (一)直接法

主要用于样本含量n ≤30以下、未经分组资料平均数的计算。 设某一资料包含n 个观测值: x 1、x2、…、xn , 则样本平均数可通过下式计算:

其中,Σ为总和符号; 表示从第一个观测值x 1累加到第n 个观测值xn 。当 在意义上已明确时,可简写为Σx ,(3-1)式可改写为:

加权法

对于样本含量 n ≥30 以上且已分组的资料,可以在次数分布表的基础上采用加权法计算平均数,计算公式为:

式中: —第i 组的组中值;

—第i 组的次数; —分组数

第i 组的次数fi 是权衡第i 组组中值xi 在资料中所占比重大小的数量,因此将fi 称为是xi 的“权”,加权法也由此而得名 (三)平均数的基本性质

1、样本各观测值与平均数之差的和为零,即离均差之和等于零。 或简写成

2、样本各观测值与平均数之差的平方和为最小,即离均差平方和为最小。 (x i- )2 < (xi- a )2 (常数a ≠ ) 或简写为: <

对于总体而言,通常用μ表示总体平均数,有限总体的平均数为:

中位数

n

x

n

x x x x n i i

n ∑==

+++=1

21Λn x x ∑

=∑

∑∑

==++++++===f

fx f x f f f f x f x f x f x k i i k

i i

i k k k 11212211ΛΛ∑

=-0

)(x x 0)(1

=-∑

=x x n i i N

x N i i ∑

==1

μ

将资料内所有观测值从小到大依次排列,位于中间的那个观测值,称为中位数,记为Md 。 当观测值的个数是偶数时,则以中间两个观测值的平均数作为中位数。当所获得的数据资料呈偏态分布时,中位数的代表性优于算术平均数。 中位数的计算方法因资料是否分组而有所不同。

【习题】 某犬场发生犬瘟热,观察得10只仔犬发现症状到死亡分别为7、8、8、9、11、12、12、13、14、14天,求其中位数。 此例n =10,为偶数,则:

(天) 即10只仔犬从发现症状到死亡天数的中位数为天。

几何均数

几何均数适用于原始数据分布不对称,但经对数转换后呈对称分布的资料。

医学上血清滴度资料常用几何均数描述其分布的集中趋势。

n 个观测值相乘之积开 n 次方所得的方根,称为几何平均数,记为G 。它主要应用于畜牧业、水产业的生产动态分析,畜禽疾病及药物效价的统计分析 。 如畜禽 、水产养殖的 增长率,抗体的滴度,药物的效价,畜禽疾病的潜伏期等,用几何平均数比用算术平均数更能代表其平均水平。其计算公式如下:

描述定量变量的指标的正确选择

正态或近似正态分布的资料

均数和标准差

偏态分布的资料

中位数和四分位数间距

等比级数或对数正态分布的资料 几何均数

离散程度的指标

极差:

描述单峰对称分布小样本资料的变异程度,或用于初步了解资料的变异程度。若样本含量相差较大,不宜用极差来比较资料的离散程度。

四分位数间距:

描述偏态分布资料、两端无确切值或分布不明确资料的离散程度。

标准差、方差:

常用于描述对称分布,特别是正态分布或近似正态分布资料的离散程度。

变异系数:

适用于比较计量单位不同或均数相差悬殊的几组资料的离散程度。

全距(极差)是表示资料中各观测值变异程度大小最简便的统计量。但是全距只利用了资料中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并不能准确表达资料中各观测值的变异程度,比较粗略。当资料

n n

n

n x x x x x x x x G 1)

(321321ΛΛ??=??=

很多而又要迅速对资料的变异程度作出判断时,可以利用全距这个统计量。

标准差

一、标准差的意义

用平均数作为样本的代表,其代表性的强弱受样本资料中各观测值变异程度的影响。仅用平均数对一个资料的特征作统计描述是不全面的,还需引入一个表示资料中观测值变异程度大小的统计量。

为 了 准 确 地 表示样本内各个观测值的变异程度 ,首先会考虑到以平均数为标准,求

出各个观测值与平均数的离差,(

) ,称为离均差。 虽然离均差能表示一个观测值偏离平均数的性质和程度,但因为离均差有正、有

负 ,离均差之和为零,即( ) = 0 ,因 而 不 能 用离均差之和Σ(

)来 表 示 资料中所有观测值的总偏离程度。

我们还可以采用将离均差平方的办法来解决离均差有正、有负,离均差之和为零的问题。

先将各 个离 均差平方,即 ( )2 ,再求 离均差平方和

, 即 ,简称平方和,记为SS ; 由 于 离差平方和 常 随 样 本 大 小 而 改

变 ,为 了 消 除 样 本大小 的 影 响 , 用平方和 除 以 样 本 大 小, 即 ,求出离均差平方和的平均数 ;

相应的总体参数叫 总体方差 ,记为σ2。对于有限总体而言,σ2的计算公式为:

由于 样本方差 带有原观测单位的 平方单位,在仅表示一个资料中各观测值的变异程度而不作其它分析时 , 常需要与平均数配合使用 ,这 时应 将平方单位还原,即应求出样本方差的平方根。统计学上把样本方差 S2 的平方根叫做样本标准 差,记为S ,即:

相应的总体参数叫总体标准差,记为σ。对于有限总体而言,σ的计算公式为:

在统计学中,常用样本标准差S 估计总体标准差σ。

标准差的特性

标准差的大小,受资料中每个观测值的影响,如观测值间变异大,求得的标准差也大,反之则小。

在计算标准差时,在各观测值加上或减去一个常数,其数值不变。

当每个观测值乘以或除以一个常数a ,则所得的标准差是原来标准差的a 倍或1/a 倍。

变异系数

变异系数是衡量资料中各观测值变异程度的另一个统计量 。 标准差与平均数的比值称为 变异系数,记为C ·V 。

变异系数可以消除单位 和 (或)平 均数不同对两个或多个资料变异程度比较的影响。

x x -x x -x x -x x -2)(x x -∑

n x x /)(2

-∑

N

x x /)(22

-=σ1)(2--=

n x x S ∑

-=N x /)(2

μσ

变异系数的计算公式为:

1、比较度量衡单位不同的多组资料的变异度

如某地20岁男子100人,其身高均数为,标准差为;其体重均数为, 标准差为。欲比较身高与体重的变异何者为大,由于度量单位不同,不能比较其标准差而应比较其变异系数。

由于,身高的变异系数:

体重的变异系数:

所以,该地20岁男子体重的变异大于身高的变异。

注意,变异系数的大小,同时受平均数和标准差两个统计量的影响,因而在利用变异系数表示资料的变异程度时,最好将平均数和标准差也列出。

2、比较均数相差悬殊的多组资料的变异度 年龄组 人数 均数 标准差 变异系数(%) 岁 100 30-35岁

100

正态分布

对称分布:以正态分布较为常见 非对称分布:偏态分布

正偏态:集中位置偏向左侧 向右侧拖尾

均数>中位数

负偏态:集中位置偏向右侧 向左侧拖尾

均数<中位数 正态分布的特征

? 单峰分布,高峰位于中央(均数所在处) ? 以均数为中心,左右完全对称 ? 不与横轴相交的钟型光滑曲线

? 正态分布有两个参数:均数与标准差 ? 某些指标经变换后服从正态分布 ? 正态曲线下的面积分布有一定的规律

正态曲线下的面积特点

正态分布是一种对称分布,其对称轴为直线X= , X> 与 X< ,范围内曲线下的面积是相等,各占50%,靠近X= 处曲线下的面积较集中,两边逐渐减少。 在范围内,即-~ +范围内曲线下的面积等于 在范围内曲线下的面积等于

%

100?=?x

S V C %

98.2%10006.16695.4=?=?cm cm V C %23.9%10072.53kg

96.4=?=?kg

V C

在范围内曲线下的面积等于 在范围内曲线下的面积等于 标准正态分布

若 X 服从正态分布 N (,2) ,

则 Z 就服从均数为0、标准差为1的正态分布, 这种正态分布称为标准正态分布或 u 分布, 记为 N (0,1),Z 称为标准正态变量, 这一变换也称为标准化变换。 正态分布的应用

——医学参考值范围的估计

参数估计是指用样本指标(统计量)估计总体指标(参数)。 有点估计和区间估计 四、总体均数的估计 (一)标准误

(二)均数的置信区间

标准差与标准误

常用统计图表

统计表和统计图是重要的统计描述方法。它们具有简单、明了、易于理解和接受的优点,而且便于比较和分析。

同样的事实,用文字叙述可能需要进行长篇大论的解释,而且还受语言不同的限制,而用统计表或统计图则可一目了然。

标题 是表格的总名称,置于表正上方 标目 分为横标目和纵标目

横标目 说明每一行中数字的属性,位于表格的左侧

纵标目 说明每一列中数字的属性,位于表格的第一横行 线条 三线(顶线、底线、纵标目下横线),合计及两重纵标目时的短横线 数字 表内不留空项

备注 写在表的下方

统计表的绘制原则

重点突出 不要包罗万象

层次清楚 避免层次过多和结构混乱 简单明了 文字、线条、数字一切从简

统计图

统计图就是以点、线、面等各种几何图形表达统计数据和分析结果

X μσ

-Z =

统计图的结构

统计图的基本结构包括:标题、标目、刻度和图例 标题 置于图的下下方

标目 分为横标目和纵标目,说明横轴和纵轴数字刻度的意义 刻度 纵、横轴比例一般为5:7或7:5 图例 说明统计图中各种图形所代表的事物 常用的统计图

条图

百分比条图、圆图 线图 直方图 散点图 箱式图 统计地图 ……

条图

用等宽直条的长短来表示各个相互独立的指标大小的图形

比较、分析相互独立的多个组或者多个资料(资料有明确分组)

分为单式和复式两种。单式适用于只有一个分组因素,复式适用于两个分组因素

习题:请用统计图描述温州市10家哨点医院2009-2011年呼吸道病例数 比较各家哨点医院三年呼吸道病例数的变化

统计图类型 适用条件 条图 适用于比较相互独立的统计指标的数值大小 圆图、百分比条图 描述分类变量各类别所占构成比,后者特别适合多个构成比的比较 线图 描述某统计量随另一连续性数值变量变化而变化的趋势 直方图 描述数值变量的频数分布 箱式图 描述数据的分布特征 统计地图

描述某指标在地理区域的分布

圆图

以一个圆面积为100%,用圆内各扇形面积所占的百分比来表示各部分所占的构成比例

适用于构成比资料

线图

以线段的上升或下降来表示事物在时间上的发展变化或一种现象随另一种现象变迁的情况

适用于连续性资料,反映事物的动态变化规律

根据纵轴尺度分为普通线图和半对数线图。普通线图描述绝对变化趋势;半对数线图描述相对变化趋势,可用于比较。

箱式图

适用于定量资料,描述数据的分布特征,也可用于多组数据分布的直观分析比较百分比条图

以长条面积为100%,用长条内各段面积所占的百分比来表示各部分在全体中所占的比例

适用于构成比资料

百分比条图特别适合作多个构成比的比较

假设检验的步骤及有关概念

总体间差异: 1. 个体差异,抽样误差所致;

2. 总体间固有差异

判断差别属于哪一种情况的统计学检验,就是假设检验(test of hypothesis)。

t检验是最常用的一种假设检验之一。

小概率思想: P<(或P<)是小概率事件。在一次试验中基本上不会发生。P≤α样本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 >α样本差别无统计学意义

t检验

T检验,亦称student t检验(Student‘s t test),主要用于样本含量较小(例如n<30),总体标准差σ未知的正态分布资料。

两总体方差未知但相同,用以两平均数之间差异显著性的检验。

样本均数与总体均数的比较

配对资料的比较

两样本均数的比较

大样本均数比较的u检验

正态性检验与两方差齐性检验

假设检验是通过两组或多组的样本统计量的差别或样本统计量与总体参数的差异来推断他们相应的总体参数是否相同;

医疗卫生实践中最常见的是计量资料两组比较的问题

样本均数与总体均数的比较

推断样本所代表的未知总体均数μ与已知总体均数μ0有无差别。

已知总体均数μ0一般为理论值、标准值或经大量观察所得的稳定值。 统计量t 的计算公式:

例3-7 难产儿出生体重n=35, X =, S =,

一般婴儿出生体重0μ=(大规模调查获得),问相同否 解:1.建立假设、确定检验水准α

H 0:0μμ=(无效假设,null hypothesis )

H 1:0μμ≠(备择假设,alternative hypothesis ,) 双侧检验,检验水准:α= 2.计算检验统计量 77.135

/40.030.342.3=-=

t , 341351=-=-=n ν

3.查相应界值表,确定P 值,下结论

查附表2,032.234,2/05.0=t ,34,2/05.0t t <,P >, 按α=水准,不拒绝H 0,两者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

二、配对资料的比较

两种情况:1.随机配对设计是将受试对象按某些混杂因素(如性别、年龄、窝别等)配成对子,每对中的两个个体随机分配给两种处理(如处理组与对照组);2.或者同一受试对象作两次不同的处理(自身对照)。 优点:配对设计减少了个体差异。 特点:资料成对,每对数据不可拆分。

两样本均数的比较

完全随机设计(completely random design) :把受试对象完全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不同处理,然后比较独立的两组样本均数。各组对象数不必严格相同。 目的:比较两总体均数是否相同。 条件:假定资料来自正态总体,σ12=σ22 计算公式:

1

,|

|||00-=-=-=n n S X S X t X νμμ

例3-9 白血病组)(1X :

正常组 )(2X :

问正常鼠和白血病鼠脾脏中DNA 平均含量(mg/g )是否不同 解:本例:1n =7,1X =,1S =,2n =7,2X =,2S = 1.建立假设、确定检验水准α。

H 0:21μμ= H 1:21μμ≠ α= 2.计算检验统计量。

22

2

(71) 1.62(71) 1.33 2.20772

c S -?+-?=

=+- 12212 2.391111() 2.20()

77

c X X t S n n ===+?+,12277=-+=ν

3.查相应界值,确定P 值,下结论。

查表179.212,2/05.0=t , 0.05/2,12t t >,P < ,不拒绝H 0,…

大样本均数比较的u 检验

两样本均数比较时当每组样本量大于30(或50)时,可采用u 检验;但只是近似方法。 优点:简单,u 界值与自由度无关, =, =

x2检验

是一种假设检验的方法,当样本量不大,或几个率进行比较时可用x2检验。

某医生想观察一种新药对流感的预防效果,进行了如下的研究,问此药是否有效

计算公式:

)11(

2

12

-21n n S S c X X +=2

-)1-()1-(1-1-/)(-/)(-212

222

11212222

21212

12

n n S n S n n n n X X n X X S c ++=

++=∑∑∑∑2

-1-1-,-2121-2

12

1n n n n S X X t X X +=+==

ν其中,均数差的标准误

2

22

12

22

12121212

12

1X X X X S S X X n S n S X X S X X u +-=+-=-=-

组别发病人数未发病人数观察例数发病率(%)

实验组14 86 100 14

对照组30 90 120 25

合计44 176 220 20

x2分布规律

自由度一定时,P值越小,x2值越大。

当P 值一定时,自由度越大,x2越大。

=1时, P=,x2 =

P=,x2 =

P=时,=1,x2 =

=2,x2 =

当自由度取1时,

u2= x2

x2检验的基本公式

x2 =(A-T)2/T

A:表示实际频数,即实际观察到的例数。

T:理论频数,即如果假设检验成立,应该观察到的例数。

:求和符号

自由度:=(R-1)x(C-1)

R行数, C列数

注意:是格子数,而不是例数。

基本原理

x2 =(A-T)2/T

如果假设检验成立,A与T不应该相差太大。理论上可以证明(A-T)2/T服从x2分布,计算出x2值后,查表判断这么大的x2是否为小概率事件,以判断建设检验是否成立

四格表资料的x2检验

什么是四格表资料凡是两个率或构成比资料都可以看做四格表资料。

组别发病人数未发病人数观察例数发病率(%)实验组14 86 100 14

对照组30 90 120 25

合计44 176 220 20

1 4 8 6

3 0 9 0

流行病学名词解释、问答题及答案

流行病学名词解释、问答题及答案 绪论 一、名词解释: 1、流行病学 流行病学是研究人群中疾病与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研究防制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科学。 二、问答题:1、试述流行病学的学科特点。 答:流行病学作为医学科学的一门基础学科,具有如下的特点:首先,流行病学着眼于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人群的健康状况,它所关心的常常是人群中的大多数,而不仅仅关注个体的发病情况,也即是流行病学研究对象具有群体性。第二,流行病学是以疾病的分布为起点来认识疾病的,即通过收集、整理并考察有关疾病在时间、空间和人群中的分布特征,以揭示疾病发生和发展的规律,为进一步研究提供线索。表现为以分布为起点的特点。第三,在流行病学研究中自始至终贯穿着对比的思想,对比是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的核心。只有通过对比调查、对比分析,才能从中发现疾病发生的原因或线索。即流行病学具有对比的特点。第四,在流行病学的调查、分析和评价过程中利用了概率论和数理统计学的分布、抽样、推断、参数、指标、模型等原理和方法,目的在于科学、高效地揭示疾病和健康的本质,评价各项研究的效果。即流行病学具有概率论和数理统计学的特点。第五,人群健康同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疾病的发生不仅仅同人体的环境有关,还必然受到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的影响和制约。在研究疾病的病因和流行因素时,我们应该全面考察研究对象的生物、心理和社会生活状况。流行病学表现为社会医学的特点。第六,作为公共卫生和预防医学的一门主干学科,流行病学始终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并以此作为学科的研究容之一。与临床医学不同的是,它面向整个人群,着眼于疾病的预防,特别是一级预防,保护人群健康。流行病学体现以预防为主的特点。 2、简述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答: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可分为观察性研究、实验性研究、理论性研究三大类。 观察性研究主要有横断面研究、比例死亡比研究、生态学研究、病例对照研究、队列研究; 实验性研究主要有临床试验、现场试验、社区干预试验和整群随机试验; 理论性研究主要有理论流行病学和流行病学方法学研究。 病因与病因推断 一、名词解释: 1、病因 流行病学中的病因一般称为危险因素,含义是使疾病发生概率即危险升高的因素。 2、充分病因 是指必然会导致疾病发生的最低限度的条件和事件;最低限度是指任一条件或事件都是必不可少的。 3、病因网模型 根据生态学模型或疾病因素模型提供的框架可以寻找多方面的病因,这些病因相互存在联系,按时间先后联接起来就构成一条病因链,多个似有节点“鱼线”的病因链存在相互联系,交错联接起来就形成一似“鱼网”的病因网。 4、求同法 设研究的事件特征为A,B,C,D,E等,研究的因素(暴露)为a,b,c,d,e;研究事件具有共同的特征A(特定疾病),而这些相同疾病A的病例均有的研究因素(暴露)a,因些因素a是疾病A的影响因素。 5、求异法 设研究的事件特征为A,B,C,D,E等,研究的因素(暴露)为a,b,c,d,e;研究事件均无特征A(特定疾病),而这些对象也没有研究因素(暴露)a, 因此因素a是疾病A的影响因素。 6、同异并用法 是指求同法和求异法并用,相当于同一研究中设有比较组,可以控制干扰因素。 7、共变法 当有关(暴露)因素不是定性的,而是等级或定量的,并与事件(疾病)效应成量变关系时,设A1,A2,A3等是事件(疾病)效应不同数量的状态,a1 ,a2, a3 是研究因素(暴露)不同数量的状态,两者之间有共同变动的关系,因此因素a是疾病A的影响因素。 8、剩余法

流行病学试题题库之选择题

1. 在临床工作中,流行病学方法可用于: A. 探讨某种疾病的病因及危险因素 B.筛检某种疾病的病人 C.对诊断试验或方法进行评价 D.评价治疗效果与预后 E.A十B十C十D 2.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的核心是: A.统计分析 B.对比分析 C.普查 D.抽样调查 E.人群筛查 3.流行病学中的群体是指: A.有典型症状的病人 B.无症状的健康人 C.在一定范围内的人群,可以小到一个家庭,大到全人类 D.传染病患者 E.病原携带者 4.流行病学的分析性研究不包括: A.病例对照研究 B.临床试验 C.队列研究 D.回顾性队列研究 E.匹配的病例对照研究

5.流行病学与临床医学的区别在于: A. 在群体水平上研究疾病现象 B.研究疾病的病因学 C.提供诊断依据 D.不涉及药物治疗 E.不研究疾病的预后 6.流行病学研究的观察法与实验法的根本区别在于: A.设立对照组 B.不设立对照组 C.是否人为控制研究的条件 D.盲法 E.统计学检验 7. 流行病学研究的主要用途是: A.进行统计学检验 B.探讨病因与影响流行的因素及确定预防方法 C.研究疾病的发生概率 D.研究疾病的死亡情况 E.研究疾病的临床表现 8.流行病学的描述性研究不包括: A.普查 B.抽查 C.队列研究 D.现患调查

E.生态学研究 9.流行病学的实验性研究不包括: A.临床试验 B.干预试验 C.人群现场试验 D.病例对照研究 E.防治实验研究 10.对儿童进行急性呼吸道感染检测,测量疾病频率的指标应选用:A.发病率 B.罹患率 C.患病率 D.期间患病率 E.时点患病率 11.下列哪项因素与发病率的变化无关? A.致病因素的作用明显加强和减弱 B.患病率的升高或下降 C.疾病诊断水平的提高或下降 D.诊断标准的变化 E.防疫措施的有效与否 12. 下列哪项因素与患病率的变化无关? A.发病率的升高或下降 B.病死率的升高或下降 C.人口总数自然增加或减少 D.治疗水平的提高或降低

流行病学练习题2016

1.较公认的流行病学定义是 A.研究传染病在人群中的分布和影响分布的因素及制定预防对策的科学。 B.研究疾病在人群中分布的科学 C.预防医学中的一门方法学 D.研究非传染性疾病在人群中的分布和影响分布的因素以及预防对策的科学 E.流行病学研究在人群中与健康有关状态和事件的分布及决定因素,以及如何防治疾病以及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 2.流行病学的研究对象是 A.疾病 B.病人 C.人群 D.无病的人 E.尚未发病的处于某病潜伏期的人群 3.流行病学主要的研究方法中不包括下列哪一种? A.观察法 B.实验法 C.个例分析 D.描述法 E.分析法 4.下列哪种研究方法不属于描述性研究 A.病例报告 B.横断面研究 C.病例-对照研究 D.生态学研究 E.纵向研究 5.流行病学研究的基础是

A.描述性研究 B.分析性研究 C.实验性研究D.理论性研究 E.流行病学方法研究 6下列那种说法正确,流行病学是: A从个体的角度研究疾病与健康 B只研究慢性病的危险因素 C只研究疾病的预防 D只研究传染病的流行和防治 E研究人群中疾病和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 7流行病学研究中所指的群体是 A只限于一个家庭 B .只限于非病人 C .一定范围内的人群 D .只限于全人类 E .只限于病人 8 流行病学的特征 A 群体特征 B预防为主的特征 C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的特征 D对比的特征 E 以上均是

9流行病学的主要研究方法包括: A.描述性研究 B.分析性研究 C.实验性研究 D.理论性研究 E.以上均是 10 流行病学研究对象的三个层次是指:A疾病伤害健康 B病人高危人群一般人群 C传染病慢性非传染病伤害 D 死亡患病伤残 11 流行病的的三个阶段是指 A描述分布、提出假设、验证假设 B揭示现象、找出原因、提供措施 C整理资料、分析资料、得出结论 D筛查病人、确诊病人、治疗病人

临床流行病学历年考题整理《临床流行病学》题目

临床流行病学历年考题整理《临床流行病学》题目分值分布: 名解:6x2.5=15 选择:2X15=30 问答:3x5=15 计算:4X10=40 名解: Relative risk RCT 疾病爆发 抽样调查 患病率 求异法 问答题: 1、什么是病因以及慢性疾病中病因的判断标准 2、配比的概念、类型、作用 3、巢式病例对照研究和一般病例对照研究的不同点 计算题: 1、计算RR、AR、AR%、PAR、PAR%,以及各自的流行病学意义 2、计算灵敏度Se、特异度Sp、约登指数、漏诊率、误诊率,如何提高灵敏度,阳性预测值,以及临床上如何提高阳性预测值。 3、给一个案例分析,让你分析会出现什么错误,以及如何修正该错误 4、一个表格,里面有65例肝癌和HBV感染(+、-),让你找出对应的例数,画表,计算塔方值、OR值,并说明有什么意义~~ 名词解释: 发病率 三间分布 随机对照实验 疾病的爆发

偏倚 队列研究 问答题: 1、临床科研研究原则?(不太确定了) 2、队列研究和实验性研究的研究方法比较 3、给一个表格 有问要用什么方法研究,对照选择的原则,问暴露因素和腹泻的关系 4、一个疾病怀疑为病因A,要求设计一个研究方法! 记得最后一题是30 多分的大题吧,一个研究,问你是什么类型的,你觉得应该选什么类型的 为什么 让你设计好象是科研设计里考到的 计算有道配比的,还有是什么真实值之类的,呵呵,不知道有没有写错这个概念名称 是非题里面 有个怎么算检查的特异度灵敏度之类的一个表格,四个小题,让判断它的算法是不是对的 另外有些RR啊,OR啊之类的 是非选择考了就忘记了 大题: 1.队列研究和实验研究的原理和特点的联系和区别 2.要研究喝咖啡和膀胱癌的关系 (1)性别,年龄,吸烟,咖啡的浓度,咖啡加糖否,这其中哪些因素需要配比处理 (2)需要对近期的饮咖啡情况进行调查吗? (3)你会厌倦对病理资料的回顾(查看)吗?为什么? (4)要是对照组在医院选择的话哪些特殊病人不应该被选入?为什么? 参考答案:(halibot) 简单的说下大题答案 参考书上一模一样的2题,我晕 第一个大题不用说,原理很简单,联系和区别各3点。不说了。第二题 (1)配比考虑性别,年龄,吸烟 (2)不询问,因为膀胱癌主要和长期因素,5-10年内的习惯有关 具体自己发挥 ?(3)不厌倦,病理报告中膀胱癌的组织分型是很好的研究资料。。。。 具体想不起来了 (4)排除消化性溃疡,因为这部分病例咖啡饮用情况受到溃疡影响。 填空 1.临床流行病学基本研究方法可分__,__,__ 2.率的三要素__,__,__ 3.固定人群计算发病率用__,变动人群计算发病率用__ 4.常用的形成病因假设的方法__,__,__,__,__

常用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常用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一)概述 1. 流行病学方法分类 流行病学研究方法总体分为观察法:包括描述流行病学和分析流行病学;实验法,也称实验流行病学;数理法,也称理论流行病学。 2. 流行病学研究设计的基本内容 (1)查阅有关文献提出研究目的。 (2)根据研究Et 的确定研究内容。 (3)结合具体条件选择研究方法。 (4)按照研究方法确定研究对象(要区别目标人群、源人群、研究对象之间的关系)。 (5)根据研究内容设计调查表格。 (6)控制研究过程,保证研究质量。 (7)理顺分析思路得出正确结论。 (二)描述流行病学 1. 描述流行病学概念 描述流行病学(descriptive epidemiology )又称描述性研究。它是将专门调查或常规记录所获得的资料,按照不同地区、不同时间和不同人群特征分组,以展示该人群中疾病或健康状况分布特点的一种观察性研究。专门调查有:现况研究、生态学研究、个案调查以及暴发调查;常规记录有:死亡报告、出生登记、出生缺陷监测、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和疾病监测等。描述流行病学可以;①为病因研究提供线索;②掌握疾病和病因的分布状况,为疾病防制工作提供依据;③用来评价防制策略和措施的效果。 2. 现况研究 又称横断面研究或患病率研究,是描述性研究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方法。它是在某一人群中。应用普查或抽样调查的方法收集特定时间内、特定人群中疾病、健康状况及有关因素的资料,并对资料的分布状况、疾病与因素的关系加以描述。所获得的描述性资料室在某一时点或一个短暂时间内收集到的,客观地反映了某时点人群健康、疾病的分布及其相关因素,因此现况调查的数据是一个人群的现状,是时间断面的数据。现况调查的因素与结果是同时存在的,因此不能进行因果关系的推论。对于慢性病,尤其是病程长的疾病最适合做现况调查。根据研究目的,现况研究可以采用普查也可以采用抽样调查。 (1)普查(census ):在特定时间对特定范围内人群中的每一成员进行的调查。普查分为以了解人群中某病的患病率、健康状况等为目的的普查和以早期发现患者为目的的筛检。 (2)抽样调查(sampling survey ) 1)抽样调查概念:按一定的比例从总体中随机抽取有代表性的一部分人(样本)进行调查, 以样本统计量估计总体参数,称为抽样调查。样本代表性是抽样调查能否成功的关键所在,而随机抽样和样本含量适当是保证样本代表性的两个基本原则。 2)抽样方法:有单纯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分层抽样,整群抽样,多级抽样等。 3)样本含量的估计:抽样研究中,样本所包含的研究对象的数量称为样本含量。样本含量适当是抽样调查的基本原则。样本含量适当是指将样本的随机误差控制在允许范围之内时所需的最小样本含量。样本含量计算方法包括分类变量资料样本含量的估计方法和数值变量资料样本含量的估计方法(具体请参阅有关教材)。 (三)分析流行病学 1. 分析流行病学概念与分类分析流行病学(analytical epidemiology )也称分析性研究(analytical study ),它是进一步在有选择的人群中观察可疑病因与疾病和健康状况之间关联的一种

流行病学》习题库

第一章绪论 一、单项选择题 1. 目前,流行病学的定义可以概括为: A. 研究非传染病在人群中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的学科 B. 研究疾病和健康状况在人群中的分布以及防制对策的学科 C. 研究慢性病在人群中的分布和影响分布的因素以及防制对策的学科 D. 研究非传染病在人群中的分布和影响分布的因素以及防制对策的学科 E. 研究疾病与健康在人群中的分布和影响分布的因素以及防制对策的学科 2. 关于流行病学,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A. 流行病学从基因水平认识疾病 B. 流行病学从细胞水平认识疾病 C. 流行病学从群体水平认识疾病 D. 流行病学从个体水平认识疾病 E. 流行病学从分子水平认识疾病 二、多项选择题 1. 流行病学和临床医学的区别在于: A. 流行病学以人群为研究对象,而临床医学一个体为研究对象 B. 流行病学研究以描述疾病和健康的分布为起点并分析决定分布的因素,而临床医学从 个体的症状、体征和各种理化检查入手以作出临床诊断 C. 流行病学以预防疾病和促进健康为目的,而流床医学以治疗疾病为目的 D. 从学科特征上讲,流行病学具有宏观性,而临床医学属于微观范畴 E. 流行病学主要研究传染病的特征,而临床医学的重心在非传染病 三、名词解释 1. 流行病学(epidemiology) 四、简答题 1. 试述流行病学的学科特点 第二章疾病的分布 一、单项选择题 1. 进行感染性腹泻监测时应选择的疾病频率测量指标是 A. 发病率 B. 发病专率

C. 罹患率 D. 时点患病率 E. 期间患病率 2. 对于一种危害严重的疾病,采取针对病因的措施后,在评价其预防效果时应采用那些指 标最合适? A. 死亡率 B. 发病率 C. 患病率 D. 病死率 E. 罹患率 二、多项选择题 1. 下列那些疾病常用病死率 A. 关节炎 B. 消化道溃疡 C. 流行性出血热 D. 结核病 E. 心肌梗死 三、名词解释 1. PYLL 2. 爆发 四、简答题 1. 疾病分布呈现周期性的原因是什么?周期间隔时间长短取决于那些因素? 第三章描述性研究 一、单项选择题 1. 临床医生进行社区诊断时最常使用的流行病学调查方法是: A. 个案调查 B. 典型调查 C. 现况研究 D. 生态学研究 E. 爆发调查 2. 对某大城市20-25岁妇女进行的一项现患研究发现:在服用口服避孕药者中,宫颈癌年 发病率为5/10万,而未服用者为2/10万。据此研究者认为:服用口服避孕药是引起宫颈

流行病学题库 流行病选择大题(带答案)

一单选题 1、决定传染病病人隔离期限的重要依据是(D ) A、临床症状的轻重 B、是否排出大量病原体 C、活动范围的大小 D、该病的传染期 E、该病的潜伏期 2、下列哪项不是经饮用水传播的传染病的流行病学特征(A) A、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特点 B、病人有饮用同一水源水的历史 C、除哺乳婴儿外,不分年龄、性别、职业均可发病 D、水源经常被污染,病例可终年不断 E、水源净化后流行即可平息 3、爆发调查中如果病原已知,且已知位于中位数的病例的发病日期,利用下列哪项可以推出同源性爆发的暴露时间(C) A 最短潜伏期 B 最长潜伏期 C 平均潜伏期 D 传染期 E 接触期 4、临床药物治疗试验中的“双盲法”是指(A ) A 医务人员、实验组、对照组受试对象都不知道接受的是何种药物 B 医生、护士都不知道接受的是何种药物 C 医务人员和试验组受试对象都不知道接受的是何种药物 D 实验组与对照组受试对象都不知道接受的是何种药物 E 医务人员和对照组受试对象都不知道接受的是何种药物 5.制定某种疾病检疫或就地观察期限的依据是(A) A 该病的潜伏期 B 该病的流行期 C 该病的传染期 D 该病的易感期 E 该病的临床期 6.判断疾病预后,最常用的研究方法是(E) A 临床经验 B疾病自然史 C 前瞻性观察 D回顾对比 E临床试验 7、有关筛检的下列说法,哪个是正确的?(D) A、筛检试验的灵敏度是指一项筛检试验能将实际无病的人正确地判断为病 人的能力。 B、灵敏度与假阳性是互补的,特异度与假阴性是互补的。 C、并联试验可以提高特异度,串联试验可以提高灵敏度。 D、一般地说灵敏度高的试验阴性预测值高,特异度高的试验阳性预测值高。 E、灵敏度和特异度是互补的。 8、在研究口服避孕药与子宫内膜癌的前瞻性定群研究中,对原始队列的选择下列哪项是错误的(D) A 男性不能列入对照人群 B 实验组应为未患该病的人群 C 对照组应为未患该病的人群 D 无子宫妇女可纳入对照组 E 无子宫妇女不可纳入实验组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A、易患性是指单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患病风险 B、个体易患性的高低容易测量 C、遗传度越高说明遗传因素在某病的发生中越重要 D、遗传度是指子代再发遗传病的概率 E、疾病的家族聚集性是由遗传因素造成的 10.在传染病的爆发调查中,描述疾病分布特征的主要目的是() A 提供可能暴露地点的线索流行的特殊形式。疾病暴发常常是地区发病率增高的主要原因。 B 查明哪些人具有较大的发病风险 C 收集相关信息,以便为形成传染源及传播途径的假说提出依据 D 识别可能引起续发传播的因素 E 判断续发传播是否已经发生 答案:C 11.接基层医疗单位疫情报告,称某地伤寒爆发,流行病医生到现场首要的工作是() A 确定首发病例时间 B 追踪传染源 C 隔离传染源 D 迅速查明爆发因素 E 以上都不是 答案:E 12.对于同源性一次暴露所引起的爆发() A 可从发病高峰倒推一个常见潜伏期来推算暴露的日期或时间范围 B 可从发病高峰倒推一个最长潜伏期来推算暴露日期或时间范围 C 可从流行曲线的尾部向前倒推一个常见潜伏期来推算暴露日期或范围 D 可从流行曲线的前部向前倒推一个最长潜伏期来推算暴露日期或时间范围 E 不能由潜伏期来推算暴露日期或时间范围 答案:A 13. 疾病监测采用的方法属于() A 分析性研究 B 描述性研究 C 实验性研究 D 理论性研究 E 生态学研究 答案:B 14.下列哪项属于一级预防内容() A 普查 B 筛检 C 对人群进行免疫接种 D 为预防遗传病儿的出生而终止妊娠 E 用特效药物治疗疾病 答案:C 15.确定接触者的留验、检疫和医学观察时限,取决于疾病的() A 传染期 B 恢复期 C 临床症状期 D 潜伏期 E 发病期 答案:D 16. 农村发现甲类传染病及乙类的艾滋病,肺炭疽、病原携带者或疑似病人的报告时限为 ( ) A 6小时以内 B 12小时以内 C 24小时以内 D 36小时以内 E 3天以内

常用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常用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一)概述 1、流行病学方法分类 流行病学研究方法总体分为观察法:包括描述流行病学与分析流行病学;实验法,也称实验流行病学;数理法,也称理论流行病学。 2、流行病学研究设计的基本内容 (1)查阅有关文献提出研究目的。 (2)根据研究Et的确定研究内容。 (3)结合具体条件选择研究方法。 (4)按照研究方法确定研究对象(要区别目标人群、源人群、研究对象之间的关系)。 (5)根据研究内容设计调查表格。 (6)控制研究过程,保证研究质量。 (7)理顺分析思路得出正确结论。 (二)描述流行病学 1、描述流行病学概念 描述流行病学(descriptive epidemiology)又称描述性研究。它就是将专门调查或常规记录所获得的资料,按照不同地区、不同时间与不同人群特征分组,以展示该人群中疾病或健康状况分布特点的一种观察性研究。专门调查有:现况研究、生态学研究、个案调查以及暴发调查;常规记录有:死亡报告、出生登记、出生缺陷监测、药物不良反应监测与疾病监测等。描述流行病学可以;①为病因研究提供线索;②掌握疾病与病因的分布状况,为疾病防制工作提供依据;③用来评价防制策略与措施的效果。 2、现况研究 又称横断面研究或患病率研究,就是描述性研究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方法。它就是在某一人群中。应用普查或抽样调查的方法收集特定时间内、特定人群中疾病、健康状况及有关因素的资料,并对资料的分布状况、疾病与因素的关系加以描述。所获得的描述性资料室在某一时点或一个短暂时间内收集到的,客观地反映了某时点人群健康、疾病的分布及其相关因素,因此现况调查的数据就是一个人群的现状,就是时间断面的数据。现况调查的因素与结果就是同时存在的,因此不能进行因果关系的推论。对于慢性病,尤其就是病程长的疾病最适合做现况调查。根据研究目的,现况研究可以采用普查也可以采用抽样调查。 (1)普查(census):在特定时间对特定范围内人群中的每一成员进行的调查。普查分为以了解人群中某病的患病率、健康状况等为目的的普查与以早期发现患者为目的的筛检。 (2)抽样调查(sampling survey) 1)抽样调查概念:按一定的比例从总体中随机抽取有代表性的一部分人(样本)进行调查,以样本统计量估计总体参数,称为抽样调查。样本代表性就是抽样调查能否成功的关键所在,而随机抽样与样本含量适当就是保证样本代表性的两个基本原则。 2)抽样方法:有单纯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分层抽样,整群抽样,多级抽样等。 3)样本含量的估计:抽样研究中,样本所包含的研究对象的数量称为样本含量。样本含量适当就是抽样调查的基本原则。样本含量适当就是指将样本的随机误差控制在允许范围之内时所需的最小样本含量。样本含量计算方法包括分类变量资料样本含量的估计方法与数值变量资料样本含量的估计方法(具体请参阅有关教材)。 (三)分析流行病学 1、分析流行病学概念与分类分析流行病学(analytical epidemiology)也称分析性研究(analytical study),它就是进一步在有选择的人群中观察可疑病因与疾病与健康状况之

流行病学复习必备 习题集 分章节版

S1绪论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哪一点不是流行病学定义中的内涵( C ) A 研究对象是人群 B 不仅研究疾病,而且研究健康状态 C 重点研究疾病的症状及体征 D 重点研究疾病及健康状态的分布及影响因素,并提出控制消灭疾病促进健康的策略 及措施 2.现代流行病学的形成与发展不包括下面哪个部分( D ) A 对传染病及慢性病流行因素的研究 B 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的发展 C 对疾病防治措施的研究 D 对疾病临床治疗的研究 3.关于流行病学,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C ) A 流行病学从分子水平认识疾病 B 流行病学从细胞水平认识疾病 C 流行病学从群体水平认识疾病 D 流行病学从个体水平认识疾病 4.流行病学的研究范围是( B ) A 传染病 B 疾病和健康状况 C 传染病和地方病 D 传染病和非传染病 5.关于流行病学,下列哪种说法正确 ( D ) A 从个体的角度研究疾病和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 B 只研究传染病的流行特征和防治措施 C 只研究慢性病的危险因素 D 研究人群中疾病和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 6.流行病学工作的三个阶段是( B ) A 描述分布、提出假设、验证假设 B 揭示现象、找出原因、提供措施 C 整理资料、分析资料、得出结论 D 观察性研究、实验性研究、理论性研究 7.关于流行病学下列哪条是不正确的( B ) A 它是医学的基础学科 B 它以个体为研究对象 B 它能为卫生决策提供依据 D 它可以研究疾病的自然史 二、填空题: 1.流行病学研究对象的三个层次__疾病_、__伤害___、_健康___。 2.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包括__观察法__、_实验法___、_数理法__。 S2 病因推断 一、单项选择题: 1.下面哪种因果联接方式,在探讨病因时,能够全面反映事物的本来面目( D ) A 单因单果 B 单因多果 C 多因单果 D 多因多果 2.判断因果关系的标准中( B )是必须的 A 联系的合理性 B 联系的时间顺序 C 联系的恒定性 D 联系的可逆转性 3.随着吸烟量的增加,肺癌的发生危险(RR)也增加,由此支持吸烟导致肺癌的因果联系,这一推理运用的是( C ) A 求同法 B 差异法 C 共变法 D 同异并用法 4.如发现非乙肝病毒感染者不发生肝癌,则支持乙肝病毒是发生肝癌的影响因素,这一推理运用的是( D ) A 求同法 B 差异法 C 共变法 D 同异并用法 5.发达国家人均脂肪摄入量与大肠癌发生率,均高于发展中国家,由此支持脂肪摄入量与大肠癌之间的因果关联, 这一推理运用了因果判定标准中的( B )

流行病学的常用指标

疾病发病频率测量指标 发病率(incidence rate) 罹患率(attack rate) 患病率(prevalence rate) 感染率(infection rate) 续发率(secondary attack rate,SAR) 病残率(disablility rate) 生存率(survival rate) 发病率(incidence rate):表示在一定期间内,一定人群中某病新病例出现的频率,是用来衡量某时期一个地区人群发生某病的危险性大小的指标。 一定期间内某人群中某病新病例数 发病率=------------------------------- ×K 同期暴露人口数 K=( 100%,1000/千,或10000/万)。 发病率的准确性取决于疾病报告,登记制度以及诊断的正确 计算发病率时,要考虑的几个因素: 发病时间在观察期内。 观察时间观察时间多以年表示。 暴露人口数指可能会发生该病的人群。 新发病例数分子是一定期间的新发病例,若在观察期间内一个人可多次患病时,则应分别计为新发病例数,如腹泻,流感等。 发病率可按不同特征(如年龄、性别、职业、民族等)分别计算,此即发病专率。 罹患率(attack rate):与发病率一样,也是测量新发病例的指标。 观察期间的新病例 罹患率= ------------------------ ×100 同期暴露人口数 常用于较小范围或短期间的疾病流行。观察时间可以日、周、旬、月为单位。适用于局部地区疾病的爆发,食物中毒、传染病及职业中毒等爆发流行情况。其优点是可以根据暴露程度精确的测量发病机率。 患病率(prevalence rate):也称现患率。指某特定时间内总人口中某病新旧病例所占比例。可按观察时间的不同分为期间患病率和时点患病率。 某一时点一定人群中现患某病新旧病例数 时点患病率=------------------------------------- ×K 该时点人口数 某观察期间一定人群中现患某病新旧病例数 期间患病率=------------------------------------- ×K 同期的平均人口数 K= 100%,1000/千,或10000/万等 期间患病率实际上等于某一特定期间开始时患病率加上该期间内的发病率。

流行病学基本概念及调查研究方法资料整理

流行病学的基本概念及研究方法 第一部分流行病学基本概念 一、流行病学的定义及其诠释 流行病学是研究人群中疾病与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研究防制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科学。 研究对象:人群 研究内容:疾病、伤害、健康 研究任务及工作深度:揭示现象、找出原因、提供措施 研究基本方法:观察法、实验法、数理法 二、流行病学研究的特征 1、群体特征; 2、以分布为起点的特征; 3、对比的特征; 4、概率统计的特征; 5、社会医学的特征; 6、预防为主的特征 三、常用疾病频率测量指标 1、发病指标:发病率、罹患率、续发率 2、死亡指标:死亡率、病死率、生存率 3、疾病负担指标:患病率、感染率、潜在减寿年数、伤残调整寿命年 四、疾病流行强度术语 1、散发; 2、爆发; 3、流行与大流行 五、流行病学中联系强度的概念及意义 1、相对危险度(RR值); 2、归因危险度(AR); 3、人群归因危险度(PAR); 4、比值比(OR值); 5、归因危险度百分比(AR%); 6、人群归因危险度百分比(PAR%); 7、标准化死亡比(SMR)

第二部分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一、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的特点 流行病学研究方法是一种独特的宏观方法,是揉和了社会学和统计学的一种医学调查分析方法。它以医学知识为依据,利用观察和询问等手段来调查人群的疾病和健康状况,做出频率及分布的归纳、综合和分析,对结果给以恰当的解释,最后得出结论。是一种科学研究方法。 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的特点表现为:(1)从人群的各种分布现象入手,将分布作为研究一切健康问题的起点; (2)具有相当的社会学调查和分析的成分; (3)贯穿着卫生统计学的思路、观点和手段(包括大数量的观点、概率的观点、对比分析、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分析判断); (4)依靠严密的逻辑思维、医学生物学上的合理性与统计学上的可能解释性对流行病学结果进行综合判断。 二、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的分类 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类型见表1和表2。表1中是按设计类型划分的、常用的各种流行病学方法,它们是流行病学方法的主要部分和核心。表2是按实际工作性质和任务划分流行病学方法的类别,并非方法学的分类,只是表明在实际工作中的几种调研任务,这样划分便于了解和认识流行病学方法的全貌。这两方面的调研方法之间有密切联系和相互交织之处。例如,一次质量好的爆发调查中除横断面研究外,往往还可包含小规模的病例对照研究等。 表1流行病学研究方法(按设计类型 (3)生态学研究(相关研究) (4)探索性病例对照研究 (5)验证性病例对照研究 分析性研究(6)同时性队列研究 (7)历史性队列研究实验性研究(8)干预实验 理论性研究(9)流行病学模型研究表2流行病学研究方法(按工作性质分类) 病例(病家)调查 传染病 爆发调查 非传染病 现况调查 专题流行病学调查 动态观察

流行病学考点总结

流行病学考点总结 一、名解 1.流行病学:研究疾病(包括伤害)和健康状况在人群中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借以制订和评价预防、防制和消灭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与措施的科学。 2.队列研究:是将某一特定人群按是否暴露于某可疑因素或按不同暴露水平分为亚组,追踪观察一定时间,比较两组或各组的发病率或死亡率的差异,以验证暴露因素与某疾病有无因果关联及关联强度大小的一种观察性研究法。 3.病例对照研究: 是按照疾病状态将研究对象分为病例和对照,分别追溯其既往(发病前)所研究因素的暴露情况,并进行比较,以推测疾病与暴露之间有无关联及关联强度大小的一种观察性研究。 4.随机对照实验:将研究人群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将研究者所控制的措施给予试验人群后,随访并比较两组人群的结果,以判断措施的效果。 5.散发:某病在某地区人群中呈历年的一般发病率水平,病例在人群中散在发生或零星出现,病例之间无明显联系。 6.流行:某地区某病在某时间的发病率显著超过历年一般发病率水平的时候称为流行。 7.暴发:在一个局部地区或集体单位的人群中,短时间突然出现多临床症状相似病例的现象。 8.统计地性:由于社会因素而导致一些疾病的发病率显著地高于其他地区,这种情况与地区自然条件无关。 9.自然地性:由于自然环境的影响,而使一些疾病只在这些地区存在。 10.自然疫源性:是指某些传染病可在某一地区长期存在,这些疾病的病原体不依靠人而能独立地在自然界的野生动物中传播,并且在一定条件下可传染给人。 11.长期趋势(长期变异):是指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疾病的发病率、死亡率、临床表现、病原体种类及宿主等面发生了很大变化的现象。

流行病学题库4

流行病学习题库 一、选择题 1. 在临床工作中,流行病学方法可用于: A. 探讨某种疾病的病因及危险因素 B.筛检某种疾病的病人 C.对诊断试验或方法进行评价 D.评价治疗效果与预后 E.A十B十C十D 2.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的核心是: A.统计分析 B.对比分析 C.普查 D.抽样调查 E.人群筛查 3.流行病学中的群体是指: A.有典型症状的病人B.无症状的健康人 C.在一定范围内的人群,可以小到一个家庭,大到全人类 D.传染病患者 E.病原携带者 4.流行病学的分析性研究不包括:

A.病例对照研究B.临床试验C.队列研究D.回顾性队列研究E.匹配的病例对照研究 5.流行病学与临床医学的区别在于: A. 在群体水平上研究疾病现象B.研究疾病的病因学 C.提供诊断依据D.不涉及药物治疗 E.不研究疾病的预后 6.流行病学研究的观察法与实验法的根本区别在于: A.设立对照组B.不设立对照组 C.是否人为控制研究的条件D.盲法E.统计学检验 7. 流行病学研究的主要用途是: A.进行统计学检验B.探讨病因与影响流行的因素及确定预防方法 C.研究疾病的发生概率D.研究疾病的死亡情况E.研究疾病的临床表现 8.流行病学的描述性研究不包括: A.普查B.抽查C.队列研究D.现患调查E.生态学研究 9.流行病学的实验性研究不包括: A.临床试验B.干预试验C.人群现场试验D.病例对照研究E.防治实验研究 10.对儿童进行急性呼吸道感染检测,测量疾病频率的指标应选用: A.发病率B.罹患率C.患病率D.期间患病率E.时点患病率

11.下列哪项因素与发病率的变化无关? A.致病因素的作用明显加强和减弱 B.患病率的升高或下降 C.疾病诊断水平的提高或下降 D.诊断标准的变化 E.防疫措施的有效与否 12. 下列哪项因素与患病率的变化无关? A.发病率的升高或下降 B.病死率的升高或下降 C.人口总数自然增加或减少 D.治疗水平的提高或降低 E. 存活时间长短 13. 进行感染性腹泻监测时应选用的疾病的频率测量指标是:A.发病率 B.发病专率 C.罹患率 D.时点患病率

流行病学期末试题

[键入文字] [键入文字] [键入文字]课程类别:必修[√]选修[ ] 使用班级: 考试方式:开卷[]闭卷[√]2006–2007学年第二学期 课程名称:姓名:流行病学参考答案 班级: 考试时间:2007 年 5 月30 日 学号: 一、单选题(每题1分,共30分) 1、疾病的三间分布是指:(C) A、时间分布、年龄分布和职业分布 B、人群分布、地区分布和季节分布 C、时间分布、人群分布、地区分布 D、短期波动、长期趋势和周期性 E、职业分布、年龄分布和性别分布 2.为了调查广州市初中生近视情况,将全市中学按照学校等级(省重点、市重点和普通学校)分成好、中、差三层,每层抽出若干学校。将抽到的学校按年级分成三层,每个年级抽取若干班,对抽到班级的全体学生进行调查和检查。这种抽样方法称为:(E) A、系统抽样 B、整群抽样 C、分层抽样 D、单纯随机抽样 E、多级抽样 3.队列研究最常见的偏倚是(C) A、混杂偏倚 B、信息偏倚 C、失访偏倚 D、选择偏倚 E、入院率偏倚4.反映疾病流行强度的指标有:(A) A、散发、流行和爆发 B、季节性、散发和周期性 C、长期趋势、短期波动和周期性 D、长期趋势、流行和爆发 E、散发、爆发和长期趋势 5.1940年4月,某地80人出席了在教堂举行的晚餐,第二天有46人出现了恶心、呕吐、腹泻和腹痛,体温正常,被诊断为胃肠炎。这个事件可以称为:(E) A、epidemic B、sporadic C、rapid fluctuation D、secular trend E、outbreak 5.传染病流行过程的三个环节是指:(C) A、病因、宿主、环境 B、传染源、宿主、环境 C、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D、传染源、传播途径、传播机制 E、生物环境、物理环境、社会环境 7.某个(些)因素的存在掩盖或夸大了研究因素与疾病之间的真实联系,称为:(C) A、信息偏倚 B、失访偏倚 C、混杂偏倚

流行病学名词解释

流行病学 名词解释、问答题及答案 绪论 1.流行病学(epidemiology)流行病学是研究人群中疾病与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研究防制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科学。 2.试述流行病学的学科特点。 答:流行病学作为医学科学的一门基础学科,具有如下的特点:首先,流行病学着眼于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人群的健康状况,它所关心的常常是人群中的大多数,而不仅仅关注个体的发病情况,也即是流行病学研究对象具有群体性。第二,流行病学是以疾病的分布为起点来认识疾病的,即通过收集、整理并考察有关疾病在时间、空间和人群中的分布特征,以揭示疾病发生和发展的规律,为进一步研究提供线索。表现为以分布为起点的特点。第三,在流行病学研究中自始至终贯穿着对比的思想,对比是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的核心。只有通过对比调查、对比分析,才能从中发现疾病发生的原因或线索。即流行病学具有对比的特点。第四,在流行病学的调查、分析和评价过程中利用了概率论和数理统计学的分布、抽样、推断、参数、指标、模型等原理和方法,目的在于科学、高效地揭示疾病和健康的本质,评价各项研究的效果。即流行病学具有概率论和数理统计学的特点。第五,人群健康同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疾病的发生不仅仅同人体的内环境有关,还必然受到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的影响和制约。在研究疾病的病因和流行因素时,我们应该全面考察研究对象的生物、心理和社会生活状况。流行病学表现为社会医学的特点。第六,作为公共卫生和预防医学的一门主干学科,流行病学始终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并以此作为学科的研究内容之一。与临床医学不同的是,它面向整个人群,着眼于疾病的预防,特别是一级预防,保护人群健康。流行病学体现以预防为主的特点。 3.简述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答: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可分为观察性研究、实验性研究、理论性研究三大类。 观察性研究主要有横断面研究、比例死亡比研究、生态学研究、病例对照研究、队列研究; 实验性研究主要有临床试验、现场试验、社区干预试验和整群随机试验; 理论性研究主要有理论流行病学和流行病学方法学研究。 病因与病因推断 1、病因(cause of disease)流行病学中的病因一般称为危险因素,含义是使人群疾病发生概率即危险升高的因素。 2.危险因素(risk factor)是疾病发生概率升高的因素,这里的危险(风险)是指不利时间发生的概率。 3.充分病因(sufficient cause)是指必然会导致疾病发生的最低限度的条件和事件;最低限度是指任一条件或事件都是必不可少的。 4.必要病因(necessary cause)有相应疾病发生,以前必定(概率为100%)由该病因存在。 5.病因网模型(web of causation)根据生态学模型或疾病因素模型提供的框架可以寻找多方面的病因,这些病因相互存在联系,按时间先后联接起来就构成一条病因链,多个似有节点“鱼线”的病因链存在相互联系,交错联接起来就形成一张似“鱼网”的病因网。 6.求同法(method of agreement)根据不同情况不同病人都具有一个共同的因素,这个因素可能是病因的思想,设研究的事件特征为A,B,C,D,E等,研究的因素(暴露)为a,b,c,d,e;研究事件具有共同的特征A(特定疾病),而这些相同疾病A的病例均有的研究因素(暴露)a,因些因素a是疾病A的影响因素。 7.求异法(method of difference)根据两组人群中发病率有明显差别,在某种因素上也有区别,该因素可能是病因的思想,设研究的事件特征为A,B,C,D,E等,研究的因素(暴露)为a,b,c,d,e;研究事件均无特征A(特定疾病),而这些对象也没有研究因素(暴露)a, 因此因素a是疾病A的影响因素。 8.同异并用法(joint method of agreement and difference)是指求同法和求异法并用,相当于同一研究中设有比较组,可以控制干扰因素。 9.共变法(method concomitant variation)当有关(暴露)因素不是定性的,而是等级或定量的,并与事件(疾病)效应成量变关系时,设A1,A2,A3等是事件(疾病)效应不同数量的状态,a1 ,a2, a3 是研究因素(暴露)不同数量的状态,两者之间有共同变动的关系,因此因素a是疾病A的影响因素。 10.剩余法(method of residues)在一组复杂的现象中,把已知有联系的现象去掉,探寻其它剩余现象的联系。具体方法是对某复合结局事件(A,B,C),已知它的有关(暴露)因素在特定的范围内(a,b,c),通过先前的归纳又知道b说明B,c说明C,那么剩余的a必定说明A。 11.比较传统因果观与现代因果观的差异。 答:传统因果观主要指决定论因果观,认为一定的原因必定导致一定的结果,所以有充分原因的观念。现代因果观主要指概率论因果观,认为一定的原因只是可能导致一定的结果,原因就是使结果发生概率升高的事件或特征,从而抛弃了充分原因的观念。现代流行病学的病因定义是符合概率论因果观的。 12.试述充分病因和必要病因的局限性。 答:充分病因几乎是不存在的,牵强的例子导致病因和疾病成了一回事,失去了因果关系的意义。多个病因的组合也不能成为充分病因。概率论因果观抛弃的正是充分病因。所谓的必要病因一定同相应疾病的分类依据有关,即按某病因进行分类的疾病,该病因就是它的必要病因,而正因为有该病因存在才被分类为该疾病。因此,

流行病学 描述性研究

第三章描述性研究(descriptive study) 描述性研究通过描述疾病或健康状 况的三间分布情况,找出某些因素与 疾病或健康状况间的关系,提供病因 线索。 它既是流行病学研究工作的起点,也 是其他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的基础。 特点: 1.它主要描述分布的三大特征,即:地区特征、时间特征和人群特征。 2.描述性研究一般不需要事先设计的对照组,所收集的资料也相对地较为粗糙和广泛。 3.它不能分析暴露与效应之间的因果联系。 应用: 1.描述疾病或健康状况的三间分布情况,进行社区诊断。 2.描述某些因素或特征与疾病或健康状况的联系,提出病因假设或 提供病因线索。 3.评价防治措施的效果。 4.确定高危人群,筛查出患有研究疾病的人群,从而达到早发现, 早诊断,早治疗的目的。 5.为进一步流行病学研究提供基础。 现况研究: 一、现况调查概述 二、现况调查的方法及种类 三、现况调查的实施步骤 四、偏倚及其控制 从时间上来讲,研究工作是在特定时间内进行的,即在某一时点或短暂时间内完成的,故称它为横断面研究(Cross-sectional study)。 由于所收集的有关因素与疾病或健康之间的资料,既不是过去的情况,又不是追踪所获得的结果,而是调查时的实际存在,因所用的指标主要是患病率,故又称它为现患研究或患病率调查(Prevalence Study)。 一、现况调查概述 或现况研究、现患调查或横断面研究(cross-sectional study) (一)概念 按照事先设计的要求在某一人群中应用普查或抽样调查的方法收集特定时间内疾病的描述性资料,以描述疾病的分布及观察某些因素与疾病之间的关联,称现况调查。 (二)现况研究的目的 1、描述疾病或健康状况的三间分布情况。如:AIDS在中国的现况、高血压、糖尿病、肿瘤 2、提供疾病的致病因素的线索。如:冠心病的发病因素、饮酒与肝硬化 3、评价防制措施的效果。如:评价疫苗接种效果 4、筛查出患有研究疾病的人群,从而达到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的目的。如:高血压的普查糖尿病普查乳腺癌普查 5、疾病监测 (三)现况调查的特点 优点: 1、最常用的流行病学调查方法,一般不设对照。 2、适用于暴露因素不易发生变化的研究。性别、种族、血型等局限性: 1、不太适用于病程较短的急性病研究。 2、无法区分暴露和疾病之间的时间先后。 3、一般不能获得发病率资料,只有定期重复可获得。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