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1.评述新古典增长理论。

1.评述新古典增长理论。

1.评述新古典增长理论。
1.评述新古典增长理论。

1.评述新古典增长理论

答:(1)新古典增长理论放弃了哈罗德-多马模型中关于资本和劳动不可替代的假设。模型的假设前提大致是:①全社会只生产一种产品;②储蓄函数为S =sY ,s 是作为参数的储蓄,且0

索洛推导出新古典增长模型的基本方程为:()sf k k nk =+,其中,k=K/L=资本与劳动力之比,大致为每一个劳动力所能分摊到的(或按人口平均的)资本设备;d /d k k t ==每单位时间k 的增加量,即按人口平均的资本增加量;()/f k y Y L ===每个劳动力的平均生产量,大致为按人口平均的产量;s 为储蓄比例,n 为人口增长率。

这一基本方程式说明,一社会的人均储蓄可以被用于两个部分:一部分为人均资本的增加k ,即为每一个人配备更多的资本设备,这被称为资本的深化。另一部分是为每一增加的人口配备每人平均应得的资本设备nk ,这被称为资本的广化。大致意思是说,在一个社会全部产品中减去被消费掉的部分(C )以后,剩下来的便是储蓄;在投资等于储蓄的条件下,整个社会的储蓄可以被用于两个部分:一部分用于给每个人增添更多的资本设备(即资本深化),另一部分则为新生的每一人口提供平均数量的资本设备(即资本的广化)。

(2) 新古典增长理论的四个关键性结论:

①稳态中的产量增长率是外生的。在上面的模型中为n ,它独立于储蓄率s 。

②尽管储蓄率的增加没有影响到稳态增长率,但是通过增加资本-产量比率,它确定提高了收入的稳态水平。

③产量的稳态增长率保持外生。人均收入的稳态增长率决定了技术进步率,总产量的稳定增长率是技术进步率与人口增长率之和。

④如果两个国家有着相同的人口增长率、相同的储蓄率和相同的生产函数,那么它们最终会达到相同的收入水平。如果两个国家之间有着不同的储蓄率,那么它们会在稳态中达到不同的收入水平,但如果他们的技术进步率和人口增长率相同,那么它们的稳定增长率也将相司。

(3) 新古典增长理论稳定增长的条件及其政策

含义对应于既定的人均资本量K ,f (K )是人均产出量,

这些产出减去消费后的储蓄量为sf (K )。如果

()sf K nK >社会的人均储蓄量在用于为新增人口n

配备人均资本所需要的资本量nk 后仍有余额,则意

味着每个人都可以继续增加人均资本量,即K >0。

这表明,人均资本量将会进一步增加,从而缩小储

蓄与新增人口配备资本的需要量之间的差距。相反,

如果()sf K nK <,意味着现在的储蓄不够为新增人

口配备资本,从而人均资本倾向于下降。因此,当K =0时,经济实现稳定增长。在稳定增长状态下,人均产量保持不变,因而经济将会以人口增长率增长。新古典增长模型图形如图8—l 。

从新古典增长模型中可以得出结论,经济可以以人口增长率实现稳定增长。

此外,模型也包含着促进人均收入增加的政策含义。事实上,实现人均产出量增加有三

种途径:一是提高总产量,即提高技术水平;二是提高储蓄率;三是降低人口出生率。这对图8—1 新古典增长模型

发展中国家尤为重要。

(4) 新古典增长理论的缺陷及其发展

①理论方面。

首先,模型中不包含社会的目标,因而并不能说明稳定增长的福利特征。其次,新古典增长理论假定经济中的生产函数具有规模报酬不变的性质,即投入增加一倍,产出也相应增加一倍。这一假定往往和事实不相符。对大多数工业化国家来说,由于这些国家的生产资料配置比较合理,整个经济各部门间相互协调能力较强,再加上信息传递较为准确有效,所以生产资源的总体利用效率高,其结果就是少量的生产投入有可能带来大量的产出。而一些发展中国家由于不具备工业化国家的生产条件,再加上一些其他的因素,就可能导致规模报酬递减。第三,在新古典模型中,稳态增长率是外生的,这样该模型就无法对劳动力增长率和技术进步率做出解释。从而也就不能对控制人口增长率,提高技术进步速度提出有意义的政策建议,而事实上,这两个参数对许多发展中国家是相当重要的。

②实践方面。

首先,从新古典增长模型中得到一个重要的结论,就是不同国家的经济增长有着趋同性,即有着相同基数和人口增长率的国家最终会接近于相同的稳态增长率(尽管收入的稳态水平可能各异)。但是据统计,在不同的国家之间往往存在着增长率的较大差异,这显然与新古典增长理论的趋同论相悖。其次,在模型中,生产技术水平、人口增长率以及储蓄率都被假定为不变,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模型的应用。第三,规模收益不变不是生产的一般特征。

针对上述问题,西方经济学家们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再次掀起一股增长理论热。扩展主要包括,把效用函数作为目标引入到增长模型之中;利用人力资本说明技术进步;把人口增长和储蓄率看成是经济当事人最优化选择的结果;利用知识投资的外在性说明生产的规模收益递增等。其中,增长理论的新发展主要表现为把传统理论中某些变量内生化,故这些发展也被称为内生经济增长理论或新增长理论。

第11章 新古典增长理论-索洛模型(讲义版)

第十一章 新古典增长理论——索洛模型(3) 本次授课框架: 总结波动理论,引出增长理论。 增长方程推导及对增长因素的讨论(包括索洛剩余) (1) 增长方程推导(总量形式),假设条件 (2) 人均形式生产函数 (3) 总量与人均量之间的关系 索洛稳态方程推导过程 (1) 索洛稳态定义 (2) 根据均衡条件的推导 (3) 稳态条件的存在性讨论(生产函数假设,INADA 条件) (4) 储蓄线和投资持平线(补偿线)相互关系的讨论解释稳态调整路径 比较静态分析 (1) 储蓄率增加情况 (2) 人口增长率增加情况 总结“新古典增长理论”的关键结论(影响总量、人均增长率的因素(结合储蓄率)与各国收入趋同论) 新古典增长理论评价 一、增长方程推导 假设生产函数: N N N K AF N N K AF N K K N K AF K N K AF K A A Y Y N K AF Y ???*+???* +?=?=),(),(),(),() ,( 假设 产品市场、要素市场完全竞争,规模收益不变1。根据欧拉定理: 1 对规模收益不变(Constant Return of Scale ,简称CRS )的理解。第一,经济规模足够大,以至于来自专业化分工的收益(gains from specialization )已不存在。当资本和劳动增加一倍时,只能重复原有的工作效率和工作方式,使产出翻倍而不能带来更多;第二,强调资本和劳动对产出的重要性,其他因素如自然资源的相对次要地位。本章的一道作业题也表明这种假设的合理性,自然资源对经济增长的制约阻碍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被逾越的。

总量表达式2 N N K K A A Y Y N K AF N N K AF N N K AF K N K AF K ?-+?+?=?-=??*=??* )1(1),(),() ,() ,(θθθθ 总量与人均量的关系 N N k k K K N N y y Y Y ?+?=??+?=? 人均量表达式 k k A A y y ?+?=?θ 索洛发现:技术进步、劳动供给增加和资本积累按此顺序是GDP 增长的重要决定因素,而技术进步和资本积累是人均GDP 增长的重要因素。在大部分历史中,两个重要的要素,当推资本积累3(实物与人力)与技术进步。我们对增长理论的研究重点集中于这两个因素。 索洛剩余 产出增长中不能通过资本积累和劳动投入来解释的部分,可以理解为技术进步(A A ?)带来的增长。A 4有时也被称作“全要素生产率”(TFP ),这是一个比“技术进步”更为中性的术语。实证研究表明: 技术进步在产出增长中的贡献大约为80%左右。由于产出和劳动、资 本投入可以直接观察到,而A 却不能,经济学家测量“索洛剩余” A 利用:])1[(K K N N Y Y A A ?+?--?=?θθ 二、稳态分析 2 在发达国家如美国,资本的收入份额θ是0.25,劳动的收入份额θ-1是0.75。这意味着,资本年增长率如果为3个百分点,导致产出增长率还不到1个百分点。 3 如果将资本进一步细化为实物资本和人力资本(H ),生产函数将转化为:),,(N H K AF Y =。曼昆、罗默等一篇颇有影响的文章指出,生产函数中实物资本K 、非熟练劳动力N 和人力资本H 的要素份额各占1/3。 4 A 被定义为“全要素生产率”的说法,只是针对),(N K AF Y =这种生产函数形式的,这种技术进步 类型在历史上也被称作“hicks-neutral ”(希克斯中性);如果生产函数形式为),(AN K F Y =,这是的技术进步被称作劳动增广型(labor-augmenting )技术进步或“harrod-neutral ”(哈罗德中性)。如果采用这种生产函数形式,也可以推导出类似的增长方程以及索洛稳态方程。

新经济增长理论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启示

新经济增长理论力求以一种与传统新古典经济学相当不同的思路来解释各国经济增长率的差异,为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开拓新的、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思路,因而受到人们广泛的关注和引起人们极大的兴趣;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当中。当今发展中国家及新兴工业国家在发展过程中遇到了很多问题,新经济增长理论恰好为它们的经济发展带来新的理念和开拓新的道路。 一、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几点严重问题 (一)贫富差距急剧拉大,“三农”问题日趋严重 城乡差距、贫富差距急剧拉大,三农问题日趋严重、社会不稳定因素在增多加大。至今仍有2500万农村人口生活在绝对贫困中,吃不饱、穿不暖。按联合国设定的日均1美元的贫困线基准,中国目前的贫困人口则达2亿多。据世界银行测算,2001~2003年间,中国10%的最富裕人口的收入增加了16%,而10%的最贫困人口的收入却降低了2.4%,这一差距于今更大。按官方统计,20012年,中国贫富差距的基尼系数已达0.474,业已超过了国际公认的0.4的警戒线;城乡人均收入的差距为3.10:1,这一差距已超过国际公认的严重程度。若按专家学者的测算,中国的基尼系数和城乡收入差距数据都远远超过官方的统计。 (二)社会保障体系薄弱,消费水平下降 中国社会保障薄弱,国内储蓄过高,导致消费下降,也严重影响扩大内需消费为主的经济增长。中国的经济改革和增长,虽然迅速而成效显著,但却未能在其发展过程中相应配套地建立起社会保障体系。应与经济改革和增长同步发展的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不仅严重滞后,而且在农村和贫困人口中甚至欠缺。由此而造成人们普遍感到经济上无保障和社会安全网的缺失,因而不得不压缩开支、节制消费,增加预防性储蓄,这导致中国家庭储蓄率高达30%,而且总体消费水平20年来一直在下降。据官方统计,政府和公众总体消费从20世纪80年代占GDP 的62%,下降到2012年的43%;公众消费占GDP的比例已从1991年的48.8%下降到33%。这一比例大大低于亚洲国家50%~60%的水平。 (三)投资过度,污染严重 中国经济连续保持8%左右增长,主要依赖于国内投资持续不断地高涨和进出口贸易的连年高速增长。从理论上来说,长此下去,过热过快的投资增长必将造成生产力过剩和通货紧缩,而出口贸易的过速持续增势必将造成贸易摩擦和经济的不平衡。中国现在已经面临这种严峻的问题,必须加以有力的调控。中国一直在进行经济结构的调整,宏观经济调控,实施紧缩政策,但成效不大,第一二三产业投资比重仍然存在较大的差距。 另外,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和过度投资是以能源、资源的高耗费和环境的严重污染为代价换取的。这种经济增长方式已经到了必须彻底改变的时候了。中国中东部大地的水系、土壤、空气大都被严重污染,废气、废水、废物的排放一直未得到有效治理。 二、新经济增长理论的基本思想 纵观经济增长理论的发展过程, 从哈罗德多马模式到现在, 经济增长理论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 从古典经济增长理论到哈罗德模式是第一个发展阶段, 索洛模式和丹尼森模式是第二个发展阶段, 舒尔茨模式是第三个发展阶段, 目前出现的新经济增长理论是第四个发展阶段。新增长理论强调特殊的知识和专业化的人力资本积累所引起的递增收益对经济增长重要作用,它不仅对发达国家, 对发展中国家也具有借鉴意义。 (一) 罗默的经济增长理论

罗默增长模型

保罗·罗默在1986年《收益递增经济增长模型》中提出了自己的内生经济增长模型,他认为知识和技术研发是经济增长的源泉。罗默的模型具有代表性的是20世纪90年代引入人力资本后的内生增长模型。在模型中,他将社会生产划分为研究部门,中间品生产部门和最终生产部门。罗默的模型较为系统地分析了知识与技术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他突出了研究与开发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是有其实际价值,这与事实相符。但是其存在的主要缺陷是没有研究初始的人力资本状况和对人力资本总量的不变的假定。 罗默模型的主要内容 以罗默为代表的新增长理论是在新古典主义关于外生技术进步的增长模型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罗默内生增长模型的特点是:从技术内生化开始, 始终强调以创意或知识品为基础来理解经济增长和发展的机制.根据罗默 的内生增长思想,发展中国家为了实现长期的经济增长,重要的是具备一种使新设计或创意能产生和使用的机制,这就要求政府政策的制定必须重视 教育发展和科技投入、激励和保护创新。 罗默的模型中,除了列入资本和劳动这两个生产要素以外,还有另外两个要素,它们是:人力资本、技术水平。模型中所列入的劳动是指非熟练劳动,而人力资本则指熟练劳动,人力资本用正式教育和在职培训等受教育时间长度来表示,这样,就把知识或教育水平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考虑进去了。 关于模型中所列入的技术水平这个要素,罗默认为它体现于物质产品之上,如新的设备、新的原材料等,它们表示技术创新的成果。换言之,知识的进步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体现于劳动者身上的熟练程度,它在模型中用人力资本来表示;另一方面是体现于新设备、新原材料等物质产品之上的技术先进性,它在模型中用技术水平表示出来。 编辑本段罗默模型的发展 罗默于1990年给出了第二个模型,其中假设有四种投入:资本、劳动、人力资本和技术,经济中有三种类型的部门:研究部门、中间产品部门、最终产品部门: 1.最终产品Y是劳动力X、物资资本L和用于最终产品生产的人力资本H的函数; 2.中间产品的生产指对资本品的生产; 3.研究部门的投入是人力资本H和已有的知识存量,产出是新技术。 编辑本段罗默模型的合理性 罗默模型的合理性主要表现在:

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

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 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启示 王峰杰 【摘要】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使用可变技术系数的生产函数,认为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宏观经济能够自动沿着充分就业轨迹增长。由于均衡增长率正好等于劳动增长率,在经济均衡增长时,人均产量将保持不变。可以通过提高生产技术水平、提高储蓄率与降低人口增长率等,增加人均产量。 【关键词】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资本广化资本深化人均产量 一、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 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假设: 第一,撇开政府与国际部门,为两部门经济。 第二,仅仅使用劳动与投入两种要素生产产品,且不存在技术进步,则总量生产函数为:Q=F(L,K)(1) 其中,Q表示总产量,L表示劳动,K表示资本。 第三,各种要素的边际报酬递减,即随着劳动与资本投入的增加,它们的边际产量(、)递减。 第四,规模报酬不变,即: (2) 令k表示资本—劳动比率,即k=KL,可得: Q=L?f(k),或QL=f(k)(3)

这就是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中的生产函数。与哈罗德经济增长模型中的生产函数不同,该生产函数中的资本—劳动比率(k)可以变动,因为人均产量(QL)就是人均资本量(k)的函数。 第五,每一时期的劳动(用L表示)按固定比率n增长,即: (4) 第六,不存在资本折旧,则投资(用I表示)会增加资本存量,即: (5) 第七,储蓄函数采取长期的形式,即S=s(Y)。其中,S表示储蓄,s表示储蓄率,即s=SY,Y表示实际产量或实际收入,等同于Q。 第八,经济均衡增长的条件为总需求等于总供给。在两部门经济中,经济均衡增长的条件就是投资等于储蓄,即: I=S(6) 从上述假定条件,可以推导出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的基本方程: (9)式就是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中的基本方程。该方程表示,从长期来看,储 蓄必然等于投资。一个社会由人均储蓄sf(k)转化而来的新资本分为两个部分:一 部分(nk)是为新增加的每个劳动力提供社会平均水平的资本量,称为“资本广化”;另一部分(dkdt)则用来增加人均资本拥有量,即为每个人配备更多的资本品,称为“资本深化”。也可以这样来理解:在两部门经济中,社会总产品扣除消费(C)以后,剩下的便是储蓄,储蓄转化为投资,投资所增加的资本存量,分成两部分,用于两种用途:一部分为新增加的劳动力提供社会平均水平的资本,另一部分用于增加人均资本拥有量。 经济均衡增长的条件是人均储蓄量等于“资本广化量”,“资本深化量”等于零,即: sf(k)=nk(10)

新经济增长理论

新经济增长理论的产生和发展 一、新经济增长理论的内涵 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罗默、卢卡斯等人为代表的一批经济学家,在新古典增长理论重新思考的基础上,讨论了经济增长的可能前景,它全力解决经济增长根本原因这个问题。新经济增长理论强调经济增长不是外部力量,而是经济体系内部力量作用的产物。它重视对知识外溢、人力资本投资研究和开发、收益递增、劳动分工专业化、边干边学、开放经济等问题的研究。新经济增长理论的“新”是区别于新古典增长理论而言,将经济增长源泉完全内生化,因此,这一理论又被称为“内生经济增长理论”。 二、新经济理论的发展历程 20世纪40年代以来,英国经济学家哈罗德和美国经济学家多马根据凯恩斯收入决定论的思想,将凯恩斯理论动态化和长期化,推演出“哈罗德-多马”模型。这个模型突出了“资本积累”在经济增长中的决定性作用。它假定资本-产出比不变,则经济增长决定于储蓄率,即资本积累率,从而为经济增长找到了一种似乎合理的持久动力和源泉。该模型的重大作用是指出了发展中国家经济匮乏从而阻碍经济增长这一要害,也指明了只要资本持续形成,经济便会持续增长。但这一模型存在不少缺陷,受到后来很多经济学家的批评:资本-产出比不变是不可能的,这意味着资本和劳动的不可替代性。其次,该模型过分强调“资本积累”作为经济增长的决定性因素,却忽略了技术进步的作用,且具有“刀锋”性质,即经济增长是不稳定的,因此不被认为是经济增长的正统模型。 由于它的不足,后由索罗、斯旺等经济学家从理论和实证方面,不断修改前人的经济模型,20世纪50年代掀起了新古典增长理论大潮。新古典增长理论指出了经济增长不仅在于劳务和资本,还取决于技术进步等。然而,新古典增长理论无法解释经济长期增长问题,它以收益递减为前提,而长期增长必然以收益递增为前提,虽然引入了技术进步,但技术进步本身是外生决定的、不确定的资源,难以对经济长期增长作出合理而有说服力的解释。并且由于新古典增长理论假设市场是完全竞争的,要素报酬递减和规模收益不变,这意味着市场信息充分,产品同质,不存在技术壁垒、知识产权等问题。但是这种过于理想的市场环境却不能带来理想的收益。随着时间的推移,各国各地区工资率和资本-产出比率会趋同,政府和政策变化等对产出和消费却没有长期影响,且在现实的经济发展历程表明:富裕地区与贫困地区经济差距在不断拉大。 在此基础上,罗默、卢卡斯等人建立在收益递增和不完全竞争假设上提出了新经济增长理论。罗默的知识积累增长模型把知识作为一个独立的新要素引入生产函数中,认为知识积累是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提高经济增长率即努力增加研究与开发部门的资源投入以提高知识积累率。卢卡斯的专业化人力资本增长模型

发展经济学复习题答案整理

发展经济学复习题答案整理

1、发展中国家有哪些基本特征? 答:①收入水平低下;②生活状况较差,贫困现象严重;③技术进步缓慢,生产率水平低下; ④人口增长率高,赡养负担重;⑤失业问题严重,尤其是隐蔽性失业显著;⑥农业所占比重大,二元经济显著;⑦生态环境恶化;⑧政治不稳定、办事效率低下、腐败现象严重;⑨在国际关系中处于受支配、依附和脆弱的地位。 2、发展经济学是什么时候产生的?产生的 历史背景是什么? 答:发展经济学兴起于20世纪40年代后期,产生的历史背景包括二战后两种制度竞赛、国际机构的成立、发达国家经济的繁荣等。 3、发展经济学的演变经历了哪些阶段?每 个阶段的发展经济学分别有什么特点?答:三个阶段:①形成与繁荣时期,从20世纪40年代末到60年代中期,特点有:强调物质资本积累、工业化和计划化等少数几个问题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具有反新古典主义的倾向、强调内向发展战略、受结构主义的影响、

热衷建立宏大的理论体系;②新古典主义的复兴时期,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到80年代初,特点有:关注贫困和不平等问题,重新确定发展目标、重视农业发展的重要性、重新强调和论证了市场价格机制的作用、强调对外贸易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重视国别研究;③新制度主义时期,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现在,特点有:影响发展的制度因素受到重视和强调、新古典政治经济学分析方法的应用、新增长理论的兴起、生态环境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关注社会资本的作用。(预测为A卷的论述题) 4、试述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两个概念之间 的关系。 答:经济增长是指社会财富即社会总产品量的增加;经济发展是指随着经济的增长而发生的社会经济多方面的变化。经济发展除了经济增长之外,它还包括经济结构的变化如投入结构的变化,产出结构的变化和产品构成的变化与质量的改进,分配状况的改善和贫困的下降,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等。没有经济增长就不可能

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

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启示 王峰杰 【摘要】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使用可变技术系数的生产函数,认为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宏观经济能够自动沿着充分就业轨迹增长。由于均衡增长率正好等于劳动增长率,在经济均衡增长时,人均产量将保持不变。可以通过提高生产技术水平、提高储蓄率与降低人口增长率等,增加人均产量。 【关键词】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资本广化资本深化人均产量 一、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 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假设: 第一,撇开政府与国际部门,为两部门经济。 第二,仅仅使用劳动与投入两种要素生产产品,且不存在技术进步,则总量生产函数为:Q=F(L,K)(1) 其中,Q表示总产量,L表示劳动,K表示资本。 第三,各种要素的边际报酬递减,即随着劳动与资本投入的增加,它们的边际产量(MP L、MP K)递减。 第四,规模报酬不变,即: (2) 令k表示资本—劳动比率,即k=KL,可得: Q=L?f(k),或QL=f(k)(3)

这就是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中的生产函数。与哈罗德经济增长模型中的生产函数不同,该生产函数中的资本—劳动比率(k)可以变动,因为人均产量(QL)就是人均资本量(k)的函数。 第五,每一时期的劳动(用L表示)按固定比率n增长,即: (4) L t=L 0e nt 第六,不存在资本折旧,则投资(用I表示)会增加资本存量,即: (5) 第七,储蓄函数采取长期的形式,即S=s(Y)。其中,S表示储蓄,s表示储蓄率,即s=SY,Y表示实际产量或实际收入,等同于Q。 第八,经济均衡增长的条件为总需求等于总供给。在两部门经济中,经济均衡增长的条件就是投资等于储蓄,即: I=S(6) 从上述假定条件,可以推导出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的基本方程: (9)式就是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中的基本方程。该方程表示,从长期来看,储蓄必然等于投资。一个社会由人均储蓄sf(k)转化而来的新资本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nk)是为新增加的每个劳动力提供社会平均水平的资本量,称为“资本广化”;另一部分(dkdt)则用来增加人均资本拥有量,即为每个人配备更多的资本品,称为“资本深化”。也可以这样来理解:在两部门经济中,社会总产品扣除消费(C)以后,剩下的便是储蓄,储蓄转化为投资,投资所增加的资本存量,分成两部分,用于两种用途:一部分为新增加的劳动力提供社会平均水平的资本,另一部分用于增加人均资本拥有量。 经济均衡增长的条件是人均储蓄量等于“资本广化量”,“资本深化量”等于零,即: sf(k)=nk(10)

新古典增长理论与新增长理论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新古典增长理论与新增长理论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经济增长(economic growth)就是社会物质财富不断增加的过程,是一般社会再生产动态过程的共性实质。它代表的是一国潜在的GDP或国民产出的增加。对于一个国家而言,经济增长是宏观经济中衡量一个国家经济状况的重要指标。无庸置疑,没有谁不希望经济增长,但是,用什么方法实现经济增长,人们却有不同的看法。一些经济学家强调投资的重要性,还有一些人则提倡提高劳工素质。 长期以来,经济学家们一直致力于研究经济增长中各种决定因素的相对重要性,从而提出了种种经济增长理论。诞生于20世纪早期的新古典增长理论对世界经济产生了重大影响,随着近年来新的经济现象的不断出现,新古典增长理论在某些方面的局限性日益明显,于是,新经济增长理论产生了。 在接下来的讨论中,我们将对这两种经济增长理论进行简要的比较。 ◎新古典主义增长理论 新古典增长理论(neoclassical growth theory)是人均实际GDP的增长是由于技术变革引起人均资本增加的储蓄和投资水平的观点。如果技术进步停止,增长就结束。 一、代表人物 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的创立者是美国的经济学家、MIT的罗伯特·索洛(Robert M. Solow)以及英国的经济学家斯旺(Swan)。早在1956年,他们就分别提出了他们的经济增长模型。但是剑桥大学的弗兰克·拉姆(Frank Ramsey)在上世纪20年代就第一次提出了这种理论后来,英国经济学家米德又进一步发展了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并对其作了系统的研究。美国的经济学家萨缪尔森(Paul A. Samuelson)等在他们的经济增长理论中也提出了与索洛基本相同的观点。 二、假定条件 索落在其著作中提出了以下假设: (1)萨伊定理:供给可以创造自身的需求。 (2)I=S,即储蓄永远等于投资。 (3)工资取决于劳动的边际生产力,利息取决于资本的边际生产力。 由以上假定条件,可以得出一个结论:社会上不会出现失业和通货膨胀。

(完整版)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启示

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启示 【摘要】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使用可变技术系数的生产函数,认为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宏观经济能够自动沿着充分就业轨迹增长。由于均衡增长率正好等于劳动增长率,在经济均衡增长时,人均产量将保持不变。可以通过提高生产技术水平、提高储蓄率与降低人口增长率等,增加人均产量。 【关键词】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资本广化资本深化人均产量 一、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 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假设: 第一,撇开政府与国际部门,为两部门经济。 第二,仅仅使用劳动与投入两种要素生产产品,且不存在技术进步,则总量生产函数为:Q=F(L,K)(1) 其中,Q表示总产量,L表示劳动,K表示资本。 第三,各种要素的边际报酬递减,即随着劳动与资本投入的增加,它们的边际产量(MP L、MP K)递减。 第四,规模报酬不变,即: 令k表示资本—劳动比率,即k=KL,可得: Q=L?f(k),或QL=f(k)(3) 这就是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中的生产函数。与哈罗德经济增长模型中的生产函数不同,该生产函数中的资本—劳动比率(k)可以变动,因为人均产量(QL)就是人均资本量(k)的函数。 第五,每一时期的劳动(用L表示)按固定比率n增长,即: L t=L0e nt(4) 第六,不存在资本折旧,则投资(用I表示)会增加资本存量,即: 第七,储蓄函数采取长期的形式,即S=s(Y)。其中,S表示储蓄,s表示储蓄率,即s=SY,Y表示实际产量或实际收入,等同于Q。 第八,经济均衡增长的条件为总需求等于总供给。在两部门经济中,经济均衡增长的条件就是投资等于储蓄,即: I=S(6) 从上述假定条件,可以推导出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的基本方程: (9)式就是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中的基本方程。该方程表示,从长期来看,储蓄必然等于投资。一个社会由人均储蓄sf(k)转化而来的新资本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nk)是为新增加的每个劳动力提供社会平均水平的资本量,称为“资本广化”;另一部分(dkdt)则用来增加人均资本拥有量,即为每个人配备更多的资本品,称为“资本深化”。也可以这样来理解:在两部门经济中,社会总产品扣除消费(C)以后,剩下的便是储蓄,储蓄转化为投资,投资所增加的资本存量,分成两部分,用于两种用途:一部分为新增加的劳动力提供社会平均水平的资本,另一部分用于增加人均资本拥有量。 经济均衡增长的条件是人均储蓄量等于“资本广化量”,“资本深化量”等于零,即:sf(k)=nk(10) 在经济均衡增长时,收入、投资与资本均按劳动增长率或自然增长率n增长: (1)收入按n增长 当经济均衡增长时,由于QL=f(k),故人均资本量(k)不变,人均产量(f(k))也不变。但劳动力始终按固定比率n增长,为了保证人均产量不变,产量也必须按n增长。

人民大学2008经济学模拟试题(12套)

人民大学2008经济学模拟试题 试题一(经济学专业) 1?简单凯恩斯模型基本观点剖析?(20分) 2?理性预期学派是怎样否定凯恩斯主义理论的正确性和宏观经济政策的有效性的?这种否定意味着什么?(20分) 3?叙述并评论市场社会主义理论?(20分) 4?说明并评论西方通货膨胀理论关于通货膨胀类型?起因及其影响的观点?(20分) 5?“古典”宏观经济模型中的劳动供给函数和凯恩斯模型中的劳动供给函数的比较?(20分) 试题二(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史专业) 1?名词解释(20分) (1)边际学派(2)三位一体公式 (3)威克塞尔(4)政府失灵(5)货币价格工资刚性2?简答题(30分) (1)简述完全竞争市场的长期均衡,并对其配置资源的效率作出评价? (2)简要说明市场失灵的原因及其对策? (3)简述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及其手段? 3?论述题(50分) (1)评述边际效用价值论? (2)试析凯恩斯有效需求不足论? 试题三(西方经济学专业) 1?名词解释(20分) (1)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及其原因(2)交易契约线(3)乘数和加速数(4)效率工资假说 2?试从完全竞争条件下厂商短期均衡分析中,推导出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供给曲线,并进一步说明你对该供给曲线的理解?(15分) 3?试述帕累托最优与一般均衡之间的关系?(15分) 4?已知某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成本曲线是STC(Q)=0.04Q3-0.8Q2+10Q+5 试求最小的平均可变成本值?(10分) 5?货币市场和产品市场的一般均衡如图(略)所示,Y*代替潜在产量水平?请说明经济的调整过程,并在图上标明均衡点?(10分) 6?简述消费者在生命周期假说的基本内容,并说明它是如何解释库兹涅茨之谜的?(10分) 7?凯恩斯认为,一旦工人的劳动供给取决于货币工资而非真实工资,那么古典学派的基本结论便不再成立?请解释其中的原因?(10分) 8?卢卡斯供给曲线是什么?它有什么政策涵义?(10分) 试题四(世界经济专业) 1?名词解释(15分) (1)免费乘车者问题(2)看不见的手 (3)经济租金(4)菲利普斯曲线(5)理性预期

1.评述新古典增长理论。

1.评述新古典增长理论 答:(1)新古典增长理论放弃了哈罗德-多马模型中关于资本和劳动不可替代的假设。模型的假设前提大致是:①全社会只生产一种产品;②储蓄函数为S =sY ,s 是作为参数的储蓄,且0社会的人均储蓄量在用于为新增人口n 配备人均资本所需要的资本量nk 后仍有余额,则意 味着每个人都可以继续增加人均资本量,即K >0。 这表明,人均资本量将会进一步增加,从而缩小储 蓄与新增人口配备资本的需要量之间的差距。相反, 如果()sf K nK <,意味着现在的储蓄不够为新增人 口配备资本,从而人均资本倾向于下降。因此,当K =0时,经济实现稳定增长。在稳定增长状态下,人均产量保持不变,因而经济将会以人口增长率增长。新古典增长模型图形如图8—l 。 从新古典增长模型中可以得出结论,经济可以以人口增长率实现稳定增长。 此外,模型也包含着促进人均收入增加的政策含义。事实上,实现人均产出量增加有三 种途径:一是提高总产量,即提高技术水平;二是提高储蓄率;三是降低人口出生率。这对图8—1 新古典增长模型

经济学名词解释-新增长理论与模型

经济学名词解释:新增长理论与模型 1、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Cobb-Douglas production function) 用来预测国家和地区的工业系统或大企业的生产和分析发展生产的途径的一种经济数学模型,简称生产函数。它的基本的形式为: 式中Y是工业总产值,At是综合技术水平,L是投入的劳动力数(单位是万人或人),K是投入的资本,一般指固定资产净值(单位是亿元或万元,但必须与劳动力数的单位相对应,如劳动力用万人作单位,固定资产净值就用亿元作单位),α 是劳动力产出的弹性系数,β是资本产出的弹性系数,μ表示随机干扰的影响,μ≤1。从这个模型看出,决定工业系统发展水平的主要因素是投入的劳动力数、固定资产和综合技术水平(包括经营管理水平、劳动力素质、引进先进技术等)。根据α 和β的组合情况,它有三种类型:①α+β>1, 称为递增报酬型,表明按现有技术用扩大生产规模来增加产出是有利的。②α+β<1, 称为递减报酬型,表明按现有技术用扩大生产规模来增加产出是得不偿失的。③α+β=1, 称为不变报酬型,表明生产效率并不会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而提高,只有提高技术水平,才会提高经济效益。 2、新经济增长理论 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罗默(Paul Romer)和卢卡斯(Robert Lucas)为代表的“新增长理论”的出现,。经济增长理论在经过20余年的沉寂之后再次焕发生机。新经济增长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把新古典增长模型中的“劳动力”的定义扩大为人力资本投资,即人力不仅包括绝对的劳动力数量和该国所处的平均技术水平,而且还包括劳动力的教育水平、生产技能训练和相互协作能力的培养等等,这些统称为“人力资本”。美国经济学家保罗?罗默1990年提出了技术进步内生增长模型,他在理论上第一次提出了技术进步内生的增长模型,把经济增长建立在内生技术进步上。技术进步内生增长模型的基础是:(1 )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核心;(2)大部分技术进步是出于市场激励而导致的有意识行为的结果;(3 )知识商品可反复使用,无需追加成本,成本只是生产开发本身的成本。 新增长理论模型中的生产函数是一个产出量和资本、劳动、人力资本以及技术进步相关的函数形式,即Y=F(K,L,H,t) 其中,Y是总产出,K、L和H分别是物质资本存量、劳动力投入量和人力资本(无形资本)存量,t表示时间。 对此有影响的模型有阿罗提出的边干边学模型以及罗默提出的收益递增增长模型。在阿罗的模型中,只是将技术进步的一部分内生化了。在这一模型中,产出不仅仅是有形要素的投入,而且也是学习和经验积累的结果。体现为:资本的贡献要大于传统的贡献,因为增加的资本不仅通过其对生产的直接贡献来提高产量,而且通过其间接推动新思想的发展来提高产量。但在这一模型中技术仍然是外生的,它随着内生的资本存量的变化而变化。在罗默等人提出的新经济增长理论中,充分的重视了知识的作用,将技术进步完全的内生化。他们认为,增长的原动力是知识积累,资本的积

经济增长理论

经济增长理论走过了一段漫长的历程,从古典经济增长理论到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再到新经济增长理论。 1、古典经济增长理论 由古典经济学家斯密和李嘉图所创立的经济增长理论称为古典经济增长理论,在古典经济增长理论中,决定经济增长的因素被归纳为三要素,即土地、劳动力和资本。由于土地是固定的,而劳动力和资本是相对可变的,因而对经济增长的解释主要集中在劳动力和资本两要素上,也就是说,在古典经济增长理论中,经济增长取决于劳动力投入和资本投入。 2、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 哈罗德、多玛、索罗和斯旺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的代表人物。其中哈罗德多——玛模型在当时成为经典的经济增长模型,在哈罗德——多玛模型中,资本——产出比被假定为不变,因而储蓄率即资本的积累率就成为决定经济增长的惟一因素。但是按哈罗德所提的有保证增长率、自然增长率和实际增长率三者却很难吻合。多玛虽没有提到这三种增长率,但他的前提已暗含着这三种增长率的一致,所以如果一旦实际增长率悖离了有保证增长率,随后就会出现累积性的经济紧张或扩张。随后索罗、斯旺等人指出了其理论的缺陷,并分别提出了技术进步论和人力资本理论,揭示了技术进步以及人力资本在经济增长中的重要作用 3、战后经济增长理论的新发展 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虽然意识到了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决定性影响,但是只把它看作外生变量,对索洛技术进步“余数”是如何发生的,并未作出解释。到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围绕如何把“索洛余数”内生化这条主线,以罗默、卢卡斯、杨小凯和诺斯为代表的经济学家们分别从技术变化、人力资本积累、制度变迁、分工演进的角度,提出了新的经济增长模型,使经济增长理论研究的侧重点和方向发生了转移,因此被称为新经济增长理论。新经济增长理论认为,知识积累是经济增长的原因,也是经济增长的结果,二者是循环互动、相互作用的。知识积累有四种方式,即物化为技术的知识积累,存在于劳动者的知识(人力资本)积累,随着劳动分工演进而积累的知识,以及蕴含于制度变迁的知识积累。这四种知识积累方式是有机联系的,技术进依赖于人力资本,人力资本依赖于劳动分工,劳动分工又依赖于制度变迁。这样,经济增长就是一个以知识积累为基础,技术进步、人力资本积累、劳动分工演进和制度变迁等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社会过程。这是经济学家所共同接受的基本理论模型。确切地说,新经济增长理论是由一些持有相同或类似观点的经济学家所提出的不同增长模型组成的一个松散集合体。

论新经济增长理论及其对现实经济的启示(精)

论新经济增长理论及其对现实经济的启示 内容摘要:新经济增长理论突破了新古典增长理论单纯论述劳动与资本的局限性,突出智力投资,强调知识外溢、专业化的人力资本、有意识的劳动分工以及研究和开发,直至将政府作用内生化,从全新的角度论述了经济增长的根源,是增长理论的重大创新。关键词:新经济增长理论,知识专业化人力资本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学术界掀起了新经济增长理论的研究热潮,其提出背景主要是针对新古典理论所无法解释的现实问题:各国经济的长期持续增长问题。根据经济学家麦迪逊对1700年以来几个经济领先国家人均GDP增长率的统计,荷兰(1700-1785年)为-0.07%、英国(1785-1820年)为1.4%、美国(1890-1979年)为2.3%,经济增长率的长期数据表明:人均产出的增长是递增而非递减的。而在新古典增长理论资本的边际收益递减的前提下,资本的边际产品增长率是趋于下降的。也就是说,随着一国资本存量的增加,其产品的增长率必然收敛于一个稳定值,从而出现零增长。不同国家人均收入存在的巨大差异问题。按照新古典增长理论,从长期的发展来看,发展中国家的增长率是可以与发达国家趋同的。而根据以下统计资料显示,1998年,埃塞俄比亚的人均GDP仅为106美元,中国和美国的人均GDP分别为758美元和32078美元,并且随着经济的发展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仍有不断拉大的趋势。面对这一事实,新古典增长理论的解释显得苍白无力。新经济增长理论综述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罗默和卢卡斯为首的一批经济学家摒弃了新古典增长理论的核心假设,提出了一套全新的经济增长与发展的思想,被称为新经济增长理论。罗默的经济增长理论(罗默模型)认为生产要素应包括四个方面:资本、非技术劳动、人力资本(按接受教育的年限来衡量)和新思想(按点子和专利权的数量来衡量)。四个要素中以特殊的知识即新思想最为重要,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罗默认为,一般知识可产生外在经济效应,使全社会都能获得规模经济效益;专业化知识产生内在效应,使个别厂商获得垄断利润,而垄断利润又能使个别厂商有能力研究开发新产品。产出中的内在和外在效应表明,作为经济增长中的一个独立的知识积累过程,从一种产品的生产过程来看,不仅它本身收益是递增的,而且可以带动劳动和资本投入的收益递增,给厂商和全社会带来递增收益,从而知识积累使总产出的规模收益产生递增,为长期稳定增长提供保证。由此,罗默得出知识积累是现代经济增长的新源泉。罗默将社会各部门划分为消费品生产部门和研究与开发部门即知识积累部门。由于知识积累对经济的增长作用越来越超过物质的积累而处于支配地位,研究和开发即R&D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罗默指出,由于各国间的贸易可以使知识在世界范围内加速积累,从而提高全世界的总产出水平,特别是相对于后进国家来说,可以产生赶超效应。卢卡斯的经济增长理论(卢卡斯模型)将人力资本作为一个独立的因素引入索洛模型,视其为索洛模型中“技术进步”的另一种增长动力形式,将人力资本积累作为经济长期增长的决定性因素,并使之内生化、具体化为个人的、专业化的人力资本,认为只有这种特殊的专业化人力资本积累才是增长的真正源泉。他认为,人力资本的积累可以通过两种方式来进行:通过脱离生产的正规和非正规学校教育,使经济活动中每个人的智力和技能得以提高,从而提高职工的劳动生产率,这类似于舒尔茨的人力资本观点;通过生产中的边干边学(即不脱离生产岗位,不通过学校教育)、工作中的实际训练和经验积累也能够增加人力资本,这类似于阿罗

发展经济学复习整理完整版

一、库兹涅茨总结的现代经济增长的六大特点:1、最明显的特征 是发达国家的人均产量增长速度和人口增长速度很高;2、生 产率快速增长;3、经济结构迅速转变;4、与经济结构密切相 关;5、由于技术进步,特别是交通运输技术的发展,发达国 家在19世纪末开始走向世界,瓜分世界;6、现代经济增长尽 管有扩散到全世界的倾向,但实际的扩散却是有限的,只局限 于全世界三分之一的人口范围内。 二、发展中国家: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和战后,摆脱发达资本主 义工业国的殖民统治,取得政治独立的所有新兴民族国家(第 三世界、落后国家、欠发达国家) 三、发展中国家的共同特征:1、低下的生活水平{低下的生活水平; 悬殊的收入差距;大范围的贫困;恶劣的卫生保健状况;低下 的教育水平}2、低下的生产率水平3、人口高速增长和沉重的 赡养负担4、高水平的事业与低度就业5、对农业生产的严重 依赖6、在国际关系中处于劣势地位7、不发达的市场经济。 四、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经济增长指更多的产出,而发展 =增长+………省略号可以解释为摆脱贫困、共同富裕、实现公 平等等。即增长是发展的必要条件,没有增长就不能有发展, 但有了增长不一定有发展。 五、衡量发展的指标:必须要掌握、、 六、在2000年9月全球189个国家共同制定了千年发展目标。 七、发展经济学:研究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一门学科。亚当斯密、

熊彼特、马尔萨斯、大卫李嘉图……熊彼特的经济学思想—— 创新:包括采用一种新产品;采用一种新的生产方法;开辟一 个新市场;控制活掠取了新的原材料供应来源;实现任何一种 工业的新的组织,例如造成一种垄断或打破一种垄断地位创新 的主题是企业家。 八、亚当斯密的经济增长思想:经济增长表现为国民财富的增长; 影响劳动生产率的是分工;资本的用途对国民财富的增长速度 有重要影响。 九、当代发展理论基本内容分为三个流派;结构主义、新古典主义、 激进主义。 十、发展经济学形成有三部奠基之作;《东南欧工业化问题》、《世 界经济发展》《落后地区的工业化》 十一、发展经济学形成的第一个阶段;主要基本论点,强调物质资本积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强调工业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强调 计划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即唯资本论、唯工业化论、唯计划 化论。第二个阶段核心观点:强调农业和农村发展的重要性; 国际贸易的作用;重新估价了市场;改变了单纯追求经济增长 的观点。 十二、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根本目的是经济增长,需要先实现经济增长,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分为直接因素和间接因素。 直接因素是指资源投入数量和资源使用效率;间接因素是指影响资源投入数量和资源使用效率的各种因素。

第11章新古典增长理论-索洛模型(讲义版)

第十一章新古典增长理论——索洛模型(3) 本次授课框架: 总结波动理论,引出增长理论。 增长方程推导及对增长因素的讨论(包括索洛剩余) 增长方程推导(总量形式),假设条件 人均形式生产函数 总量与人均量之间的关系 索洛稳态方程推导过程 索洛稳态定义 根据均衡条件的推导 稳态条件的存在性讨论(生产函数假设,INADA条件) 储蓄线和投资持平线(补偿线)相互关系的讨论解释稳态调整路径 比较静态分析 储蓄率增加情况 人口增长率增加情况 总结“新古典增长理论”的关键结论(影响总量、人均增长率的因素(结合储蓄率)与各国收入趋同论) 新古典增长理论评价 一、增长方程推导 假设生产函数: 假设产品市场、要素市场完全竞争,规模收益不变。根据欧拉定理: 总量表达式 总量与人均量的关系 人均量表达式 索洛发现:技术进步、劳动供给增加和资本积累按此顺序是GDP增长的重要决定因素,而技术进步和资本积累是人均GDP增长的重要因素。在大部分历史中,两个重要的要素,当推资本积累(实物与人力)与技术进步。我们对增长理论的研究重点集中于这两个因素。 索洛剩余产出增长中不能通过资本积累和劳动投入来解释的部分,可以理解为技术进步()带来的增长。有时也被称作“全要素生产率”(TFP),这是一个比“技术进步”更为中性的术语。实证研究表明:技术进步在产出增长中的贡献大约为80%左右。由于产出和劳动、资本投入可以直接观察到,而却不能,经济学家测量“索洛剩余”利用: 二、稳态分析 当时,按照前面推导出的增长方程(不停地迭代下去),产量增长率会怎样变化例如,是否会有这样一个稳态点,在这一点上人均产量和人均资本都变得固定如果有这样的稳态点,在这一点上,又具有什麽特征(稳态特征) 现在考虑这个稳态点所具备的状态特性。已知人口以速度n增长,为使人均资本保持不变,即经济达到上述定义的稳态,则资本必须和人口以相同速度增长。即: 关键的稳态特征是三个变量N、K、Y以相同速度n增长,人均资本水平k固定。 下一个问题是:那个固定的人均资本水平k为多少利用波动理论中的供需平衡条件求出k。

经济增长理论脉络

一、古典经济增长理论 (一)亚当·斯密的经济增长理论。被西方世界誉为“经济学之父”的亚当,斯密, 是在现代经济发展理论兴起以前,较为系统地研究了经济发展问题的经济学家。他的经济发展思想,通过其用12年心血才完成的《国富论》得到了系统的反映:自由贸易与细密的劳动分工对国家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政府对垄断的保护和征收关税对经济发展不利;利己主义较利他主义更能增进社会福利,促进经济发展:亚当·斯密指出:“唯有为了利润的缘故,人们才会将其拥有的资本用来支持一个产业,而且他们总是会努力促使所支持的产业,能够生产出最大的价值。……然而事实上,个人并不是自愿要增进公共利益,而且个人本身也不知道自己增进了多少公共利益。……他原先只想到自己的利益,并以此种态度去指导产业,使其生产价值达到最大。如同许多其它的例子,基于利己之心,个人被一只看不见的手所引导,最后增进了全社会的福利,而这并非其本来的希望。即使这非个人当初所希望,但结果往往并不使社会变得更糟。在个人只顾自己追求利益下,最后所增进的社会利益往往比个人存心去增进社会福利的结果还来得大。我不明白政府干预贸易到底有什么好处……。”在亚当·斯密以前,有关经济学科的著述几乎都是从政府的角度去看待经济活动,研究政府能够做什么,以及应该敞什么。亚当·斯密则强调市场机制(看不见的手)的作用,认为市场机制能自然而合理地分配劳动和资源,政府越小越好,政府管得越少越好。 (二)大卫·李嘉图(D.Ricardo)的经济发展观。众所周知,马尔萨斯认为,人口 与生活资料之间呈非比例增长趋势,即人口趋向于按几何级数增长④,而产量则趋向于按算术级数增长。因此从长期来看,人口的增长最终将导致人们只能维持一种温饱的收入水平。马尔萨斯的这一理论使他被一些人称为“人类的逆子”,但至少从生态角度来看,其理论具有一定的道理,因而得到了生态学家的赞同。大卫·李嘉图在研究经济增长问题时,便吸收了马尔萨斯的上述思想。虽然土地不包括所有的自然资源,但大卫,李嘉图还是明确把农业土地放在了最为重要的位置。他的一整套理论也都是围绕农业土地而展开的。在他看来,随着产量的不断增加,无论是对现有农业土地的进一步密集利用,还是对农业生产向次等土地上的不断扩展,报酬递减现象都将会出现。 假使农业生产的报酬既定,人口也呈几何级数增长,并且缺乏技术进步,这时,经济将会进入一种均衡状态:人口数量和总产量水平之间将维持一种比例关系,即人均收入等于人类的生存水平。尽管这种稳定状态或长期均衡能够通过技术进步去打破,但李嘉图仍然认为,技术进步的作用仅仅是暂时性的。总之,在李嘉图的发展理念中,经济发展即生产的增长,而生产的增长主要看经济剩余的多少。生产剩余多,用到再生产上的资源就越多,生产能力扩大就快,生产增长得也快。 二、哈罗德一多玛经济增长模型 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大萧条和1936年凯思斯《货币与财富通论》的出版,使经济学研究的注意力转向了短期收入决定理论。由于凯恩斯的分析假定了整个经济的资本存量和技术水平为不变,从而无法进行长期收入决定理论即增长理论或增长模型的讨论。最先根据凯恩斯的收入决定论思想,研究经济增长模型的可能要算R.F,哈罗德(R.F.Harrod)和E.多玛(E.Domar)。R.F、哈罗德和E.多玛的研究在本质上可以说是与凯思斯理论相通的,他们的研究结果常常合称为哈罗德一多玛经济增长模型,其表述如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