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第四节 生态系统学案

第四节 生态系统学案

第四节  生态系统学案

广外中山外校七年级生物学案 2010-9-23 班级姓名

第二章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第四节生态系统

【自学导航】

1、说出生态系统的组成

2、能写出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3、认同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基础知识梳理】

1.生态系统由________和________两部分组成,由生产者、________和 ________组成;非生物部分由________等部分组成。生产者即________,能通过 ________制造有机物。有机物中储存着来自________的能量。消费者即________,不能自己制造________,直接或间接的以________为食。随着动物摄食的过程,食物中的________和________就流入动物体内。分解者即________和________,能将有机物分解成________。

2、在一定地域内,__________与__________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做__________。

3、在城市生态系统中,__________起重要的支配作用。植物的种类和数量少,消费者是__________,而不是野生动物。

4、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是__________的关系。

5、动物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它们直接或间接地以__________为食,因而叫做__________。

6、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__________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__________。

7、生态系统中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8、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虽然在不断的变化着,但是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__________和所占的__________是相对稳定的,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__________能力。但这种调节能力是有一定的__________的。

【典型例题探究】

例1 (2010·中山、东莞)如果一个处于稳定状态的生态系统中的四种生物构成了食物链的关系,在某一时间内它们的相对数量关系如右图所示。若乙的数量增加,在一段时间内会引起 ( )

A.丙、丁的数量增加,甲的数量下降

B.甲、丁的数量增加,丙的数量下降

C.甲、丙的数量增加,丁的数量下降

D.甲、丙、丁的数量都增加

【解析】在食物链中,往往位于食物链后面的生物的相对数量较前面

的要少,才能保持生态平衡,可根据图中四种生物的相对数量推出四种生物构成的食物链为:丙→甲→乙→丁,则若乙的数量增加,在一段时间内,丁的数量增加,甲的数量减少,甲的数量减少了,丙的数量也会增加。所以是丙、丁的数量增加,甲的数量下降。【答案】A

【达标练习】

()1、一个生态系统,无论大小,都是由

A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B植物、动物、细菌、真菌组成

C由所有生物和非生物两部分组成D由所有生物组成()2、下列不属于生态系统的是

A地球上所有生物B一片草地C一个公园D一个学校

()3、下列符合生物学意义的食物链是

A.阳光→草→牛→虎;

B.草→兔→鹰;

C.鹰→蛇→青蛙→昆虫;

D.阳光→玉米→鼠

()4、在草原上人工种草,为了防止鸟把草籽吃掉,用网把实验区罩上。后来发现,草的叶几乎被虫吃光,造成这种生态平衡失调的原因是

A植物被破坏B环境污染C缺水干旱D食物链被破坏

()5、关于森林生态系统的组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由所有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组成B由全部植物和动物组成

C由所有生物和非生物两部分组成D由所有生物组成

()6、一般来说,维持生态系统的存在,下列成分中不是必需的是

A生产者B分解者C消费者D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7、在生态系统中能够利用光能制造有机物的是

A消费者B分解者C光合作用D生产者

()8、从“狼吃羊,羊吃草”的食物链可以看出,狼体内的有机物最终来源于A阳光B草C羊D狼

()9、流入一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来自

A生产者B消费者

C分解者D阳光

()10、生态平衡是指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生物

A数量不变B比例不变C数量和所占比例保持相对平衡D数量暂时平衡

()11、在一个处于平衡状态的封闭生态系统中,要使其中的动物能长时间存活,必须提供A氧气B水C有机物D太阳能

()12、下列生态系统自动调节能力最强的是

A草原生态系统B沙漠生态系统C热带雨林生态系统D湖泊生态系统

12、根据下图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请在图上用箭头画出所有的食物链。

(2)这个生态系统共有条食物链,它们相互交错形成,写出最长的一条食物链

(3)这个生态系统中消费者是指,分解者是。(4)影响草生活的环境因素除了图中标出的外,还有。(5)如果这个生态系统中的鹰被大量捕杀,最先减少的是。

八年级生物上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学案无答案苏科版

江苏省常州市西夏墅中学八年级生物上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学案 (无答案)苏科版 一、学习目标 1、知识方面:阐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举例说明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简述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措施。 2、能力方面:设计并制作生态缸,观察其稳定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同生态系统稳定性的重要性,关注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培养学生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二、学习重点和难点 重点:阐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难点: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的概念。 三、学习方法 讨论法、观察法、比较法、问题解决式 四、学习过程 导入:亚马逊森林生态系统,亚欧大陆草原生态系统,以及苔原生态系统尽管经常遭受洪涝,火灾,虫害等干扰但仍能保持着生态系统的正常功能,也就是说生态系统具有稳定性。(一)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1、概念:生态系统具有或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叫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2.原因: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能力 3.基础:负反馈调节机制,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 实例一:森林生态系统中,当害虫数增加时的调节机制(构建调节模型) (二)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 实例二:见PPT投影图片 问题思考(1)水乡人在河流中淘米洗菜、洗澡洗衣,河水为何仍能保持清澈? (2)虎丘外围河流在染坊废水污染下,还能保持稳定吗?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3)染坊停止排污后,虎丘外围的河流出现了什么变化,这说明了什么?

讨论归纳: 1、生态系统具有体抗力稳定性 (1)概念:生态系统具有的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与功能的能力。 (2)举例:河水受轻度污染后的自净作用 2、生态系统具有恢复力稳定性 (1)概念:生态系统在受到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后到原状的能力 (2)举例: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受污染后的太湖停止排放污染物后的恢复 3、影响生态系统体抗力稳定性的规律 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越,食物网越,则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强,抵抗力稳定性越高。反之则越弱。 例如比较抵抗力大小: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北极苔原生态系统4. 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的关系 (1)规律:一般来说,两者程的关系 (2)请用曲线图画出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的关系 (3)比较恢复力稳定性的大小: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 (4)思考:荒漠生态系统的体抗力稳定性弱,则其恢复力稳定性一定强吗? (三)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1)控制对生态系统干扰的程度,对生态系统的利用应该 ,不应超过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2)对人类利用强度较大的生态系统,应实施相应的物质、能量投入,保证生态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的协调

生态系统复习导学案

八年级下册生态系统复习 一、考点梳理把握中考航线 考点70.了解生物圈的概念P104 考点71.了解生态系统的成分P95 1.生态系统:在一定地域内,与形成的统一的整体。 2. 是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是地球表面及其的总和。它由、、土壤岩石圈的表面及活动于三圈之中的生物组成。生物圈为生物提供了阳光、空气、水、适宜、营养物质和一定的_ 。 3.生态系统主要由因素和因素组成,生物因素由(主要指绿色植物)、(主要指动物)、(主要指细菌和真菌等腐生微生物);非生物因素主要指阳光、空气、水、等。考点72.了解食物链、食物网的概念P99 4..食物链: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由于关系而形成的一种联系。(1)食物链的起始环节是,终极环节是不被其它动物所食的动物。(2)食物链是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不参与形成食物链。(3)食物链中被捕食者与捕食者要用连接。 5.食物网是由多个彼此相互交错连接的复杂的营养关系。 考点51.了解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过程P100 6.无机环境中二氧化碳中的碳元素通过植物的作用进入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主要是色植物),然后又传递给者和分解者,经过 者的分解作用、生物的作用和煤炭石油等的燃烧以二氧化碳的形式,又回到生态系统的无机环境中。 考点73.了解生态系统的能量来源P101 7. 能量最初来于。通过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固定的能量沿着转移,由于生物的作用和动植物遗体被分解者分解能量 (填“减少”或“增加”)。所以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和。 8.在生物体内,一些有毒物质,如铅、铝、贡、铜等重金属和DDT等沿着食物链越积越 ,这种现象较有毒物质的富集。 二、中考演练体验成功喜悦 1.(2013·江西)“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在落红化作春泥的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A.生产者 B.消费者 C.分解者 D.非生物因素

《生态系统概述》教案1

《生态系统概述》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生态系统的概念。 2、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以及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等概念。 3、通过对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分析,理解各种组成成分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能力目标: 通过指导学生归纳生态系统的概念,培养学生分析综合的思维能力;通过指导学生归纳主要生态类型的分布和特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及对比判断的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了解生态类型的分布与特点,渗透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以及生物与环境相统一的辩证观点的教育;通过归纳生态系统概念、了解不同生态类型的分布与特点的教学,渗透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统一的辩证观点。 二、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1、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组成是本小节的学习重点,对于初中学生,生态系统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这一概念,教师可以与学生共同分析一个具体生态系统中各类生物的相互关系。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然后总结生态系统的概念。对于生态系统的概念特别要强调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生态系统是生物与环境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环境包括所有生态因素,即生物因素与非生物因素。教学中要强调生物因素以及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但对于生态系统中的无机环境所包含的非生物因素及其作用也不能忽略。关于生态系统的组成,仍然可以以教材生活在凯巴森林中的各种生物的森林生态系统为例,对各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分析,认识生态系统的各种成分和建立在营养关系基础上生物之间的联系——食物链、食物网。 2、生态系统中各种组成成分的作用是本节中的另一个重点内容,重点在于说明生产者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其他各种生物的生存提供物质和能量。消费者则直接或间接地以绿色植物为食。分解者分解动植物的尸体,促进物质的循环和能量的流动。 三、课时安排: 1课时 四、教学流程: (一)引入新课 老师:在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有关生物的基本特征,初步了解了生命活动的规律。从今天起

高中生物第5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5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学案

第5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目标导读] 1.通过对教材P109~110的实例分析,理解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2.阅读教材P110~111,区分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并简述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措施。3.设计并制作生态缸,观察其稳定性。 [重难点击] 1.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2.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3.设计并制作生态缸,观察其稳定性。 方式一 2016年5月4日,太湖蓝藻随着滚滚流水由西向东挺进无锡市梁溪河畔,入湖污染物总量偏大、蓝藻水华暴发程度超过往年。 如何让太湖恢复它的结构和功能呢?今天我们共同学习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探讨解决巢湖污染的方法。 方式二 在林业生产上,人工种植的单一纯种林很容易发生虫灾,但是天然混交林和原始森林一般不会发生虫灾,这是为什么?这与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有关,什么是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什么是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一、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自我调节能力 1.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1)概念: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 (2)原因: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 2.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1)实例 ①受轻微污染的河流 结果: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不会受到明显的影响。

②森林 结果:鸟类、害虫的数量趋于稳定。 (2)特点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当外界干扰因素的强度超过一定限度时,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会迅速丧失,生态系统就难以恢复。 (3)基础:负反馈调节。 问题探究 1.材料1 亚马逊森林已经存在至少上千万年了,中间尽管经常遭受洪涝、火烧、虫害,也遭受人类的砍伐与放牧等活动的干扰,但现在依然保持着森林景观。 材料2 森林火灾(左)和火烧后的恢复(右)。 从材料1、2看出,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叫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2.生物个体的稳态和生态系统的稳态都是通过反馈调节来实现的,请以文字、箭头分别构建一个个体稳态和生态系统稳态反馈调节的概念模型。 (1)个体稳态反馈调节的概念模型(以血糖调节为例)。 答案如图所示 (2)生态系统稳态反馈调节的概念模型(生态系统以水稻田生态系统为例,水稻田中的主要生物有水稻、食虫鸟与害虫)。 答案如图所示

(人教版)生物必修3课时作业:5.4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含答案)

第5章第4节 一、选择题 1.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不可能发生在() A.细胞与细胞之间 B.种群内部个体与个体之间 C.种群与种群之间 D.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 解析: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发生在个体与个体之间、种群与种群之间以及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不可能发生于细胞与细胞之间。 答案: A 2.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生态系统的物理信息都来源于无机环境 B.信息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C.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或警示有害昆虫,可以降低害虫的种群密度 D.信息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有些是我们用肉眼看不到的 解析:生态系统的物理信息既可来源于无机环境,也可来源于生物。 答案: A 3.下列不属于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的是() A.利用人工合成的化学信息素吸引昆虫前来,提高传粉率和结实率 B.草原返青时的“绿色”,为食草动物提供可以采食的信息 C.延长光照时间,提高家禽产蛋量 D.利用音响设备发出不同的声信号,诱捕或驱赶某些动物 解析: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①提高农产品或畜产品的产量,如鸡场在秋季通过延长光照时间提高产蛋率;②对有害生物进行控制,如利用音响设备发出不同的声信号,诱捕或驱赶某些动物,使其远离农田或利用性引诱剂防治害虫。B选项是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即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答案: B 4.蟑螂喜好夜间出来活动。科学家把蟑螂放在实验室里,人为地将实验室的白天和黑夜加以颠倒,大约经过一个星期,蟑螂就在人造的“黑夜”时间活动(尽管实际上是白天)。这个实验说明() A.蟑螂能感受物理信息的改变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教学设计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教学设 计 Final revision on November 26, 2020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教学设计 一、教材内容分析 本节是人教出版社高中生物必修3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5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内容,任何一个生态系统,都具有一种维持和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实质是一种适应能力,生态系统的结构是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的载体。在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的内容中包含重要概念——负反馈调节。本节内容既涉及前面所学的生态系统相关部分的知识,又是对教材始终贯穿的精神——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终结诠释。目的在于培养人们尊重自然发展规律,寻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途径。二、学情分析 1.学生是农村中学高二的学生,知识技能水平、合作学习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等普遍较差,全班学生的理解能力、基础知识差异极大。 2.学生在学习本节之前已学习了人体内环境与稳态,生态系统的结构以及物质、能量的运行规律,信息的传递等内容,对生态系统、稳定性有一定的认识,本节深入地从生态系统方面来认识其稳定性。 3.高二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要进一步提高。 4.部分学生具有思维活跃、善于观察、敢于提问等特点,对现实生活中的自然现象较为了解。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识记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概念。 2.了解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3.举例说明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 4.简述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措施。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图片、照片、课件使学生形象地了解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2.通过构建模型,清晰地理解负反馈调节和自我调节能力。

生态系统的结构导学案

课题第1节生态系统的结构 高二生物备课人吴文靓 学习目标 1.举例说明什么是生态系统。 2.讨论某一生态系统的结构。 3.尝试构建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型。 学习重点讨论生态系统的结构。 学习难点说明生态系统是一个统一整体。 学法指导小组相互讨论总结出生态系统结构。 一、课前自学 (一)生态系统的概念 1.由______与_______相互作用而形成的 _______ 叫做生态系统2.地球上最大的生体系统是_____,它包括地球上的______及其 _______ 的总和。 (二)生态系统的结构 1.生态系统的成分 (1)生态系统的成分包括_____、________ 、________和_______ (2)生态系统基石是_____________。 (3)分解者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主要是指_________________。 2.食物链和食物网 (1)食物链是指_______________。 (2)食物网是指----------------。 (3)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______,生态系统的_______和______ 就是顺着这种渠道流动的。 (4)尝试构建生态系统模型。 (三)根据生态系统各成分的关系及地位填图: (四)营养级和消费级别的区分 书中图5─5中共有 ______ 条食物链,其中最长的食物链共有______ 个营养级,其中蛇属于第 ______ 营养级, ______ 级消费者。 二、课中探索 1、动物园里饲养着各种动物,也栽培了多种植物。一个动物园中的全部动物是一个系统吗?全部动物和植物是一个系统吗? 2、生态系统的结构有哪些? 三、练习尝试

《生态系统概述》教案

第2节生态系统概述 教案设计 课标要求:概述生态系统的组成.列举不同的生态系统.阐明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确立保护生物圈的意识. 教材分析:本节教材通过介绍北美凯巴森林的自然状况来了解生态系统的概念、生态系统的组成以及生态系统中各种组成成分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学情分析: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组成是本小节的学习重点,对于初中学生,生态系统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及辨析这一概念,教师可以与学生共同分析一个具体生态系统及其中各类生物的相互关系.多举例帮助学生认识生态系统及其组成.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生态系统的概念. 2.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以及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等概念. 3.通过对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分析,理解各种组成成分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 通过指导学生归纳生态系统的概念,培养学生分析综合的思维能力;通过指导学生归纳主要生态类型的分布和特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及对比判断的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生态类型的分布与特点,渗透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以及生物与环境相统一的辩证观点的教育;通过归纳生态系统概念、了解不同生态类型的分布与特点的教学,渗透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统一的辩证观点. 重难点及突破方法: 重点 1.生态系统的概念 2.生态系统中不同组成成分的作用 难点 1.分析森林中的生物及其生活环境 2.生态系统中各种组成成分的作用

突破方法: 利用分析生态系统活动,引导学生理解生态系统概念;多引导学生分析各类图片进而突破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法及学法指导: 教师点拨引导,自主阅读与合作探究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提前准备不同生态系统的教学图片、不同类群的动植物与相关的视频资料. 学生准备: 搜集不同生态系统的图片及资料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利用凯巴森林图片导入新课 思考问题:什么是生态系统? 一、生态系统概念: 对学生问题进行总结得出结论的同时,分析下列实例中哪些属于生态系统?思 导问题,上节内容,概 结 及时应用

2019届二轮复习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学案(适用全国)

1.概念: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叫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2.原因: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3.调节基础:负反馈调节。 4.特点:调节能力有一定的限度。 5.两种类型的比较 项目 抵抗力稳定性 恢复力稳定性 区别 实质 保持自身结构与功能相对稳定 恢复自身结构与功能相对稳定 核心 抵抗干扰,保持原状 遭到破坏,恢复原状 影响 因素 生态系统中物种丰富度越大,营养结构越复杂,抵抗力稳定性越强 生态系统中物种丰富度越小,营养结构越简单,恢复力稳定性越强 二者联系 ①相反关系:抵抗力稳定性强的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弱,反之亦然;②二者是同时存在于同一系统中的两种截然不同的作用力,它们相互作用,共同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如图所示: 6.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措施 (1)控制对生态系统干扰的程度,对生态系统的利用应该适度,不应超过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2)对人类利用强度较大的生态系统,实施相应的物质、能量投入,保证生态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的 协调。 考向一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及其基础的分析

1.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一块牧草地上通过管理提高某种牧草的产量后,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 B.污染的湖泊,鱼类大量死亡,腐生细菌增多,进一步加重污染,这种调节是负反馈调节C.城市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抵抗力稳定性低 D.北极苔原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简单,抵抗力稳定性弱,恢复力稳定性高 【参考答案】 C 解题技巧 生态系统调节中正反馈和负反馈的比较 比较项目 正反馈调节负反馈调节 调节方式加速最初发生变化的那种成分所发生 的变化 抑制和减弱最初发生变化的那种 成分所发生的变化 结果常使生态系统远离稳态有利于生态系统保持相对稳定 实例分析 2.如图所示为不同生态系统在相同的环境条件变化下,甲和乙两个生物群落所表现出来的反应。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生物群落的生物多样性高于乙生物群落的 B.甲和乙群落所在生态系统稳定性不同,生物种类完全不同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5.4《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公开课教案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举例说出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2.说出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3.描述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能力目标: 1.通过网络、图书馆等途径培养搜集资料能力。 2.通过资料分析、小组讨论,培养合作交流的能力。 3.通过课堂练习,训练巩固探究实验中从实验结果分析得出实验结论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本节课学习,认同生命信息观点。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说出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信息传递实验探究中如何从实验结果分析得出实验结论。 学情分析: 本节课内容主要是基于对生物现象的描述,学生通过过网络等多种途径即可搜集到有关信息传递的实例,但如何区分这三种信息;并让他们认识到信息传递与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一样,都是把生态系统各组分联系成一个整体,调节生态系统的稳定以及生物间的信息传递是长期进化的结果,这些都还需要同学间的合作、讨论,老师的点拨来完成。探究实验设计一直是学生比较薄弱的环节,因此结合本节知识点通过课堂训练的形式进行“通过分析实验结果得出实验结论”的能力训练和巩固。 学法指导:资料分析、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学会探究 教学方法:谈话法、探究法、讲述法、指导法 教具准备:PPT 信息传递相关视频 课时安排:一节课 教学设计思路: 本人通过一段视频引入新课:“蚂蚁的生活片段:通过信息素设置路径,找到食物如何通

过触角告诉同伴前来帮忙,发生种内争斗,如何释放信息素清理死者等”——引出信息概念— —复习细胞、个体生命信息观——引出生态系统信息传递——请小组代表上台展示他们搜集到的信息传递种类(有的用PPT 展示、有的组直接举例,各种信息传递种类还是比较全面)——小组合作讨论:信息传递在生命活动、繁衍、调节种间关系,保持生态系统的稳定中有何作用——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发下讲义,引导他们自主学习,小组讨论)——课堂训 练:从实验结果比较中推导出实验结论;——结课并布置作业。 教学过程:

(完整版)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导学案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1.如图是某湖泊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定量分析图解。图中A、B、C代表三个营养级,数字均为实际测得的能量值,单位为百万千焦(×106kJ)。已知该生态系统受到的太阳辐射为118 872×106 kJ,但其中118 761×106 kJ的能量未被利用。请回答: (1)请将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填写在图中的括号内,这部分能量是生产者所固定的 太阳能。 (2)能量流动的渠道是食物链和食物网。 (3)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和逐级递减。 (4)能量从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传递效率约为13.5%,从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 的传递效率为20%。 (5)次级消费者呼吸消耗的能量占其同化作用所得到能量的百分比是60%。 (6)由图可知,下一个营养级不能得到上一个营养级的全部能量,原因有: ①各营养级生物体内的大量能量被细胞呼吸消耗。 ②其次是上一个营养级的部分能量未被下一个营养级利用。 ③还有少数能量被分解者利用。 2.由上面能量流动图解看出:A为生产者,A通过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同时发生的物质变化是把大气中的CO2合成了有机物,B、C为消费者,A、B、C及分解者通过呼吸作用释放能量,同时发生的物质变化是把有机物分解,释放CO2返回到大气中。 课堂导入 下图为美国耗资2亿美元建立的地球生物圈2号。它是透明的,为什么呢?

生:需要输入光能。 师:同时,它又是封闭的,难道它不需要外界提供所需要的各种物质吗?学完这节“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后,我相信同学们就能解释这个问题了。 探究点一碳循环 碳是构成生命有机体的重要元素之一。请阅读教材P100~101,结合P101图5-11和温室效应示意图,完善下面的碳循环模式图,并思考回答下面的问题。 1.碳在自然界中以CO2和碳酸盐的形式存在,在大气中以CO2的形式存在。 2.自然界中的碳元素以CO2的形式被生产者利用,通过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合成含碳有机物储存在生产者体内,进入生物群落。 3.碳元素在生物群落中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往下传递,最终流向分解者。 4.动植物的呼吸作用和分解者的分解作用,以及化学燃料的燃烧都可以把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以CO2的形式归还大气。 5.由此看出,碳循环其实就是碳元素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间的循环过程。所以,物质循环就是指组成生物体的C、H、O、N、P、S等元素,不断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中循环的过程,物质循环的范围是整个生物圈。 6.使用农药DDT(难降解)的只有一小部分地区,可是远在南极的动物体内也发现了DDT,这一现象说明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因此物质循环又叫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7.如果人们不按生态规律办事,乱砍滥伐森林,对生态系统的碳循环有何影响? 答案打破碳循环平衡,使大气CO2进入生物群落过程受阻,大气中CO2的含量就会明显增多。 8.化学燃料的大量燃烧,对生态系统的碳循环有何影响?又有什么危害? 答案CO2在很短时间内释放出来,打破碳循环平衡,使大气中CO2的含量增高,进而导致温室效应。危害:加快极地和高山冰川的融化,导致海平面上升,进而对人类和其他许多生物的生存构成威胁。 归纳提炼

八年级下册生物 生态系统概述 教案

八年级下册生物生态系统概述教案 八年级下册生物生态系统概述教案 八年级下册生物生态系统概述教案 一、什么是生态系统 在一定________内,所有____及其生活的____共同构成生态系统。 二、生态系统的组成 1.一个生态系统是由____和__________组成的,生物包括____、____、__________等类群;非生物环境有________、温度、________、空气、土壤等因素。 2.生物中的绿色植物能够利用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通过________制造有机物,是生态系统中的______;动物能够直接或间接地以________为食,是生态系统中的______;细菌和真菌能够分解____________,将有机物转化成______,是生态系统中的______。非生物环境则能为生物提供必要的__________。 3.在生态系统中,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______、______以及______紧密联系,彼此作用,构成一个整体。 思考讨论:在西伯利亚发现的保存在冻土里的曾经生存在二万五千年前第四纪的猛犸象,不仅骨骼保存完整,而且皮肤、体毛、血肉甚至胃里的食物都保存完好,这是因为冻土中缺少什么呢? 2.无机物光能光合作用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植物的尸体无机物分解者物质和能量 3.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思考讨论 答案:缺少分解者。(答案合理即可) 知识点

生态系统的成分 生态系统的成分包括非生物成分和生物成分。非生物成分包括阳光、空气、水和土壤等,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能够利用光能,通过光合作用,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为自身提供营养物质和能量,为其他生物提供食物来源。 消费者包括各种动物。它们的生存都直接或间接地依赖于绿色植物,根据食性可分为植食性动物、肉食性动物和杂食性动物。 分解者主要是指营腐生生活的细菌、真菌。它们能将动植物残体等含有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归还到无机环境中,从而促进物质循环。 [例题]既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又是自养型生物的是() A.生产者B.消费者C.分解者D.非生物部分 解析: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它作用,把光能转变为储存在有机物中的化学能,这些有机物为生产者自身提供了营养物质和能量,属于自养型生物。 答案:A 1.下列哪项不能算作是生态系统?() A.一片草原B.一块农田C.一个湖泊D.一群鸵鸟 2.一个生态系统无论大小,都是由() A.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组成的B.动物和生物组成的 C.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的D.所有生物组成的 3.在一片阴湿的草丛中,有一堆长满苔藓的朽木,其中聚集着蚯蚓、蜘蛛、蚂蚁、老鼠等动物,它们构成() A.生物群B.动物群C.生态系统D.食物链 4.微山湖是江北最大的淡水湖,有“日进斗金”的美誉,下列关于微山湖的描述中属于生态系统的是()

生态系统导学案

鲁科版初一生物新授课导学案序号08 第二章第四节生态系统(第一课时)班级姓名等级 备课人备课时间 10、9 上课时间审核人:耿国力 【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生态系统的概念、组成及其个部分之间的关系。【重点】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资料分析,描述生物部分与非生物部分以及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 间的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认同生态系统的每个部分都是缺一不可的。认识保护生物的必要性。 【教学过程:】 【前置作业】 1、环境在不断__________,生物也在不断___________,适应___________。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造就了今天欣欣向荣的__________。 2、生物与环境的关系:1)、,2) 3)境 3、(淄博2010学业考题)沙蒿在西北干旱贫瘠的土壤中生长,并且能固沙,这说明 A.生物能影响环境B.生物能适应环境 C.生物对环境没有影响D.生物能影响环境,也能适应环 4(潍坊市2010学业考题)下列关于植物与环境关系的叙述,最合理的是 A.影响植物生活的环境因素是指阳光、温度、空气和水分等非生物因素 B.植物对于环境的适应是有一定限度的 C.植物开花结果时,所吸收的水分主要用于光合作用 D.可采取人工延长光照时间的方法,让菊花提前开花 【自学指导一:】(仔细阅读课本26—28页的文字及图片,独立思考→组内讨论、交流→展示→识记)一.生态系统的概念: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区域内,__ _ __与___ __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 举例: 二.生态系统的组成 1、观察27页两幅图讨论以下问题: ①树、昆虫幼虫和啄木鸟三者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提示)树为昆虫幼虫提供和住所,昆虫幼虫从树中吸收,啄木鸟啄食 ②长有蘑菇的腐烂树桩最终会消失吗?腐烂后树桩中的物质跑的哪里去了? 。因为树桩上的蘑菇能吸收腐烂树干中的,还能进一步分解使它更加腐烂,最终会把消耗光。 腐烂树干中的物质一部分转化成为,另一部分被还有一部分流失到,这一部分物质也可被周围 的。 ③在生态系统中,植物、动物和真菌分别扮演着什么角色?(1)植物能够通过_________制造有机物,有机物中储存着来自_____的能量。植物制造的有机物,不仅养活了植物自身,还为动物的生存提供食物,因此,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______者。 (2) 动物不能自己制造______,它们只能直接或间接地以_____为食,因而叫做______者。 (3) 细菌和真菌将有机物分解成_____的物质,归还土壤,供_____重新利用,被称为______者。 2、生态系统中除了生物外,还有、、等非生物部分。 3、生态系统中各成分之间的关系:非生物部分与生物部分_________,生产者、消费者与分解者之间是_________的关系,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是____ __关系。(下图所示) 【练一练】(课本32页):用图解归纳生态系统的组成 【达标检测】 1、下列属于生态系统的是() A.黄河中的鲤鱼B.洞庭湖中的所有生物C.内蒙古草原上的全部羊D.泰山林区 2.生态系统包括()A生产者、消费者B生产者、分解者 C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D 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 3.下列各组生物中,全部属于生产者的一组是( ) A、海带梨树蘑菇 B、洋葱蘑菇鸡蛋 C、苹果树香焦树大肠杆菌 D、果树白菜菠菜 4.下列生物中,属于分解者的是A山羊B草C蘑菇D阳光人 二、填空题 1.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做。 2.在生态系统中,是生产者,因为它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不仅养活了自身,还为的生存提供食物。 3.动物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它们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因而叫做. 4.细菌和真菌能分解自然界中的动植物遗体,被称为。 5.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是的关系。非生物部分与生物部分_________ 6.消费者和生产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 .

生态系统概述教案修订稿

生态系统概述教案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

第2节生态系统概述 教案设计 课标要求:概述生态系统的组成.列举不同的生态系统.阐明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确立保护生物圈的意识. 教材分析:本节教材通过介绍北美凯巴森林的自然状况来了解生态系统的概念、生态系统的组成以及生态系统中各种组成成分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学情分析: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组成是本小节的学习重点,对于初中学生,生态系统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及辨析这一概念,教师可以与学生 共同分析一个具体生态系统及其中各类生物的相互关系.多举例帮助学生认识生 态系统及其组成.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生态系统的概念. 2.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以及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等概念. 3.通过对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分析,理解各种组成成分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 通过指导学生归纳生态系统的概念,培养学生分析综合的思维能力;通过指导学生归纳主要生态类型的分布和特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及对比判断的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生态类型的分布与特点,渗透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以及生物与环境相统一的辩证观点的教育;通过归纳生态系统概念、了解不同生态类型的分布与特点的教学,渗透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统一的辩证观点. 重难点及突破方法: 重点 1.生态系统的概念 2.生态系统中不同组成成分的作用 难点 1.分析森林中的生物及其生活环境 2.生态系统中各种组成成分的作用 突破方法: 利用分析生态系统活动,引导学生理解生态系统概念;多引导学生分析各类图片进而突破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法及学法指导: 教师点拨引导,自主阅读与合作探究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提前准备不同生态系统的教学图片、不同类群的动植物与相关的视频资料. 学生准备: 搜集不同生态系统的图片及资料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导学案(公开课)

必修3 第5章第5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一、学习目标 (1)阐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2)举例说明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 二、学习重点和难点 (1)阐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2)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的概念 三、课前自主学习 (一)知识点 1.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概念 生态系统具有的自身结构和功能的能力,叫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2.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1).生态系统之所以能维持相对稳定性,是由于生态系统具有能力,例如,当河流受到轻度污染时,能通过、和,很快消除污染,恢复稳定。 2). 调节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它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3).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不是无限的。当的强度超过了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生态系统也就难以恢复了。 3. 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 1).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叫抵抗力稳定性。另一方面叫。 2).一般说来,生态系统的越多,越复杂,其自我调节能力越强,稳定性就越高;反之越弱。 4. 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一方面要控制对的程度,对生态系统的利用要适度,不应超过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另一方面,对人类利用强度较大的生态系统,应实施相应的投入,保证生态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的协调。 四、课内合作探究 1.阅读课本负反馈调节的概念,再举出说明生态系统中负反馈调节的其他实例? 2.小组讨论,用文字、箭头,构建一个食虫鸟种群与害虫种群之间负反馈调节的概念模型。 3.阅读课本设计并制作生态缸,观察其稳定性,小组讨论 (1)设计时要考虑的生态系统各组成成分有哪些? (2)生态缸经过多长时间才能达到比较稳定的状态? (3)达到稳定状态后,生态缸内的生物种类与数量有无变化?如有,是怎样变化的? 五、当堂检测 1.自然林区内的马尾松林一般不容易发生虫害,但在一些人工马尾松林中却常会发生严重的松毛虫危害,

生态系统概述教案

生态系统概述教案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第2节生态系统概述 教案设计 课标要求:概述生态系统的组成.列举不同的生态系统.阐明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确立保护生物圈的意识. 教材分析:本节教材通过介绍北美凯巴森林的自然状况来了解生态系统的概念、生态 系统的组成以及生态系统中各种组成成分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学情分析: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组成是本小节的学习重点,对于初中学生,生态系统是 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及辨析这一概念,教师可以与学生共同分析一个具体生态系统及其中各类生物的相互关系.多举例帮助学生认识生态系统及其组成.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生态系统的概念. 2.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以及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等概念. 3.通过对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分析,理解各种组成成分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 通过指导学生归纳生态系统的概念,培养学生分析综合的思维能力;通过指导学生归纳主要生态类型的分布和特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及对比判断的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生态类型的分布与特点,渗透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以及生物与环境相统一的辩证观点的教育;通过归纳生态系统概念、了解不同生态类型的分布与特点的教学,渗透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统一的辩证观点. 重难点及突破方法: 重点 1.生态系统的概念 2.生态系统中不同组成成分的作用

难点 1.分析森林中的生物及其生活环境 2.生态系统中各种组成成分的作用 突破方法: 利用分析生态系统活动,引导学生理解生态系统概念;多引导学生分析各类图片进而突破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法及学法指导: 教师点拨引导,自主阅读与合作探究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提前准备不同生态系统的教学图片、不同类群的动植物与相关的视频资料. 学生准备: 搜集不同生态系统的图片及资料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教学设计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教学设计 一、教材内容分析 本节是人教出版社高中生物必修 3 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 5 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内容,任何一个生态系统,都具有一种维持和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实质是一种适应能力,生态系统的结构是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的载体。在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的内容中包含重要概念——负反馈调节。本节内容既涉及前面所学的生态系统相关部分的知识,又是对教材始终贯穿的精神——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终结诠释。目的在于培养人们尊重自然发展规律,寻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途径。 二、学情分析 1.学生是农村中学高二的学生,知识技能水平、合作学习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等普遍较差,全班学生的理解能力、基础知识差异极大。 2.学生在学习本节之前已学习了人体内环境与稳态,生态系统的结构以及物质、能量的运行规律,信息的传递等内容,对生态系统、稳定性有一定的认识,本节深入地从生态系统方面来认识其稳定性。 3.高二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要进一步提高。4.部分学生具有思维活跃、善于观察、敢于提问等特点,对现实生活中的自然现象较为了解。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识记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概念。 2.了解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3.举例说明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 4.简述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措施。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图片、照片、课件使学生形象地了解生态系统的稳定性。2.通过构建模型,清晰地理解负反馈调节和自我调节能力。 3.通过对不同生态系统的分析,清楚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同生态系统稳定性的重要性,关注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培养学生 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第5章第4节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_训练案及答案(上课用)

长白山第二高级中学高效课堂高二生物必修3训练案 一、(A层)基础知识巩固: 1、蜂王能分泌一种物质,使失散的蜂群能重新聚集在自己的周围,这种在同种生物之间传递的信息属于( ) A.物理信息B.化学信息C.行为信息D.激素调节 2、美国科学家用浸有甲基丁香酚的纸片挂在柑橘园里,三天内诱得大量的雄性柑橘害虫。这种药物属于( ) A.性激素B.物理信息物质C.化学信息物质D.杀虫剂 3、下列生物现象是受温度这一物理信息影响的是() A.蛾类在夜间活动B.仙人掌的叶变成刺 C、柑橘不能在北方栽种D.柳树喜欢在强光下生长 4、生态系统的信息能够调节种间关系,下列不属于种间关系的是() A.根瘤菌生活在豆科植物的根细胞内B.狼捕食兔子 C.雌蚊能找准血管吸食哺乳动物的血液D.一个蜂巢中的蜂王和工蜂 5、一阵微风吹过,蜘蛛在蛛网上静待不动;一阵狂风来袭,蜘蛛迅速逃离蛛网;一只小飞虫被粘在蛛网上拼命的挣扎,蜘蛛大步奔向小飞虫所在位置,美餐一顿。由以上不同情况下蜘蛛的行为差异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蜘蛛可以从蛛网的振动中获得信息 B.风的大小可以给蜘蛛提供是否有食物的信息 C.蛛网上有给蜘蛛提供是否有食物的信息的化学物质 D.小飞虫的挣扎为蜘蛛提供了行为信息 6、雄孔雀开屏、蝙蝠捕虫时的“回声定位”,干旱季节蚯蚓的“深居”行为分别体现出动物的什么信息传递() A.行为信息、化学信息、物理信息B.化学信息、行为信息、物理信息 C.行为信息、物理信息、物理信息D.行为信息、物理信息、化学信息 7、一种萤火虫能以别种萤火虫的雄虫为食物,它会发出别种雌虫的回应闪光以骗取雄虫自投罗网。它能以闪光信号吸引4种其他种类的雄虫。当别的雄虫热切地接近它并欲行拥抱之际,正好走向死亡之渊。萤火虫的闪光信息属于()A.物理信息B.化学信息C.行为信息D.信息素 8、以下现象属于生态系统行为信息起作用的是() A.蝙蝠的“回声定位”B.萤火虫发荧光 C.蚊虫飞行时发出的声音D.雄鸟的“求偶炫耀”9、有关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起的作用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 B.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传递 C.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D.动物只有在求偶时才表现出行为信息 10、哺乳动物和鸟类的换毛现象是感受到外界环境中的什么信息引起的() A.温度B.光照强度C.光周期D.湿度 11、鼬遇到危险时,由肛门排出有强烈恶臭味的气体,既有报警作用又有防御功能。这种气体信息与下列哪种情况传递的信息是同一类型( ) A.蒲公英即使在很弱的磁场下,开花也要晚很多 B.鳗鱼、鲑鱼等能按照洋流形成的地电流来选择方向和路线 C.胡桃树能分泌大量胡桃醌,对苹果起毒害作用 D.地行鸟发现敌情时,雄鸟就会急速起飞,扇动两翼,给在孵卵的雌鸟发出逃避信号12.下列不属于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是() A.心猿意马 B.飞蛾扑火 C.花香引蝶 D.老马识途 13、连年种植花生的土地里有大量的蛴螬(一种昆虫),严重危害花生的根系和果实。人们发现,若花生与甘薯轮种(一年种花生,一年种甘薯),除了能大大减轻蛴螬的危害,还能够增产,原因是() A.提高了光合作用效率B.提高了对光能的利用率 C.促进了农田的物质循环D.巧妙地利用了种间关系 14、菊花通常在秋季开花,若要使其在夏季开花应当采取的措施是在适当的时期() A.补充光照,延长光照时间B.适当提高温度 C.遮光使光照时间缩短D.适当多浇水 15、右图所示为I和Ⅱ两种植物的开花时间和日照长度的关系曲线。 由图可以判断( ) A.I是短日照植物,Ⅱ是长日照植物 B.I是长日照植物,Ⅱ是短日照植物 C.I是短日照植物,Ⅱ是中日照植物 D.I是长日照植物,Ⅱ是中日照植物 16、用黑光灯诱杀害虫是利用了生物的什么特性?这种信息属于哪一种类() A.趋光性、物理信息B.向光性、物理信息 C.趋光性、行为信息D.向光性、化学信息 17、下面有关信息传递的说法错误的是() A.任何生态系统都有信息传递 B.信息传递使生态系统的所有成分形成一个统一整体 C.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与信息传递没有关系 D.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的范围可以是同种生物之间,也可以是不同种生物之间,还可以是生物与环境之间 18、生物根据环境信息的变化能() A、调整自己的生活和行为 B、改变生物自身的遗传性

生态系统学案

第二章4--6节复习学案 一、学习目标1、说出生态系统的概念,并能举例。 2、说出生态系统的组成,描述生态系统中非生物部分与生物部分之间, 生物部分中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 二、学习过程 (一)生态系统的概念: 自学指导(1)读教材26—27页,自学什么叫生态系统?并能举例说明。 友情提示:生态系统可大可小,生物圈可看作是最大的生态系统,一个小杯里面有水,时间久了,水里长出绿藻,可看作一个小生态系统。 跟踪练习(相信你能独立完成) 1、在一定地域内,与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 举几个例子、、。 2、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_______和_________是相对稳定的,形成一种________ 的平衡。生态系统的_________是有一定限度的,如果外界超过了这个_______,生态系统就会遭到________,__________是对生态系统影响最大的因素。 3、下列不能算做生态系统的一项是() A、一片草原 B、一块农田 C、一个胡泊 D、一群鸵鸟 (二)生态系统的组成 自学指导(1)读27页资料分析,展开讨论,讨论资料中三个讨论题。 (2)为什么把植物、动物、细菌真菌分别叫做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3)读教材28页思考:生态系统的组成,完成下表: 植物: 生物部分:消费者 细菌、真菌: 生态系统 非生物部分、、等 趣味启动:你父母每天上班劳动,创造劳动价值,他们是生产者吗?为什么? 跟踪练习(请你试一试,相信你会做) 1、在生态系统中,属于分解者的是() A、蝴蝶 B、狐狸 C 、鱼D、真菌 2、一个生态系统无论大小,都是由() A、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组成 B、动物和植物组成 C、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 D、所有生物部分组成 3、人在生态系统中属于() A、生产者 B、消费者 C、分解者 D、都不是 4、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一般是指和它们可以把有机物分 解成简单的物质,归还土壤,供重新利用。 _____________ ______生态系统 ______________ (三)生态系统的类型 湿地生态系统典型是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人工生态系统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比一比,看谁做得又快又好 1、下列不能称作生态系统的是() A 、一片草原B、一群牛C、一片森林D、一条河 2 、在“大鱼吃小鱼,小鱼吃小虾,小虾吃水藻”这句话中,虾属于(),水藻属 于()。 A 、生产者B、消费者C、分解者D、都不是 3、下列生物:“小白菜、瓢虫、蛇、草鱼、蚜虫” (1)属于生产者的是。 (2)属于消费者的是。 (3)要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还缺少和。 4、从“狼吃羊,羊吃草”这一事实可以看出,狼体内的有机物最终来源于() A、光 B、草 C、羊 D、狼 5、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有很多条食物链。下列食物链的表示方法正确的是() A、草→兔→狼 B、草←兔←狼 C、阳光→草→兔→狼 D、兔→草→狼 6、植物种类最丰富的植被类型() A、草原 B、热带雨林 C、荒漠 D、常绿阔叶林 7、在欧美流行一种生态球,其中有绿藻、2—3条小鱼、泥沙等,在这个处于平衡状态的封闭生态系统中,要是小鱼长时间存活必须提供() A、氧气 B、二氧化碳 C、太阳能 D、足够的有机物 8、据历史记载,黄土高原曾是茫茫林海,如今变成了荒山秃岭的主要原因是() A、人口大量减少 B、北方寒流长期侵袭 C、过度开发 D、地壳运动频繁 9、“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说明() A、生物适应环境 B、生物影响环境 C、环境影响生物 D、环境适应生物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