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第42章 学科结合与高中衔接问题

第42章 学科结合与高中衔接问题

第42章   学科结合与高中衔接问题
第42章   学科结合与高中衔接问题

2011年全国各地中考数学试卷分类汇编

第42章学科结合与高中衔接问题

一、选择题

1. (2011台湾全区,30)如图(十三),ΔABC中,以B为圆心,BC长为半径画弧,分别交AC、AB 于D、E两点,并连接BD、DE.若∠A=30°,AB=AC,则∠BDE的度数为何?

A.45 B.52.5 C.67.5 D.75

【答案】C

2. (2011贵州安顺,9,3分)正方形ABCD边长为1,E、F、G、H分别为边AB、BC、CD、DA上的点,且AE=BF=CG=DH.设小正方形EFGH的面积为y,AE=x. 则y关于x的函数图象大致是()

A.B.C.D.

【答案】C

3. (2011河北,11,3分)如图4,在矩形中截取两个相同的圆作为圆柱的上、下底面,剩余的矩形作为圆柱的侧面,刚好能组合成圆柱.设矩形的长和宽分别为y和x,则y与x的函数图象大致是()

图4

x

x

x

A .

B .

C .

D .

【答案】A

3. (2011重庆市潼南,10,4分)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四边形OABC 是菱形, 点C 的坐标为(4,0),∠AOC = 60°,垂直于x 轴的 直线l 从y 轴出发,沿x 轴正方向以每秒1个单位长 度的速度向右平移,设直线l 与菱形OABC 的两边分 别交于点M,N (点M 在点N 的上方),若△OMN 的面积为S ,直线l 的运动时间为t 秒(0≤t ≤4),则 能大致反映S 与t 的函数关系的图象是

【答案】C

4. (2011台湾台北,23)如图(八),三边均不等长的ABC ?,若在此三角形内找一点O ,使得OAB ?、

OBC ?、OCA ?的面积均相等。判断下列作法何者正确?

[来源:学科网]

A . 作中线AD ,再取AD 的中点O

B . 分别作中线AD 、BE

,再取此两中线的交点O C . 分别作AB 、BC 的中垂线,再取此两中垂线的交点O D . 分别作A ∠、B ∠的角平分线,再取此两角平分线的交点O

【答案】B 二、填空题 1. 2. 3. 4. 5.

三、解答题

1. (2011重庆綦江,26,12分)在如图的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A (1,0);B (0,-2),将线段AB 绕点

A 按逆时针方向旋转90°至AC . ⑴ 求点C 的坐标; ⑵ 若抛物线22

12

++-

=ax x y 经过点C . ①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②在抛物线上是否存在点P (点C 除外)使△ABP 是以AB 为直角边的等腰直角三角形?若存在,

求出所有点P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答案】:解:(1)过点C 作CD ⊥x 轴,垂足为D ,

在△ACD 和△BAO 中,由已知有∠CAD +∠BAO =90°,而∠ABO +∠BAO =90°∴∠CAD =∠ABO ,又∵∠CAD =∠AOB =90°,且由已知有CA =AB ,∴△ACD ≌△BAO ,∴CD =OA =1,AD =BO =2,∴点C 的坐标为(3,-1)

(2)①∵抛物线2212++-

=ax x y 经过点C (3,-1),∴2332112++?-=-a ,解得2

1

=a ∴抛物线的解析式为22

1

212++-=x x y

解法一:② i) 当A 为直角顶点时 ,延长CA 至点1P ,使AB AC AP ==1,则△1ABP 是以AB 为直角边的等腰直角三角形,

如果点1P 在抛物线上,则1P 满足条件,过点1P 作1P E ⊥x 轴, ∵1AP =AC ,∠1EAP

=∠DAC ,∠EA P 1=∠CDA =90°, ∴△A EP 1≌△D C A ,∴AE =AD =2, 1EP =CD =1,

∴可求得1P 的坐标为(-1,1),经检验1P 点在抛物线上,因此存在点1P 满足条件; ii ) 当B 点为直角顶点时,

过点B 作直线L ⊥BA ,在直线L 上分别取AB BP BP ==32,得到以AB 为直角边的等腰直角△2ABP 和等腰直角△3ABP ,作F P

2⊥y 轴,同理可证△F BP 2≌△ABO ∴,22==BO F P BF =OA =1,可得点2P 的坐标为(-2,-1),经检验2P 点在抛物线上,因此存在点2P 满足条件.同理可得点3P 的坐标为(2,-3),经检验3P 点不在抛物线上. 综上:抛物线上存在点1P (-1,1),2P (-2,-1)两点,使得△1ABP 和△2ABP

是以AB 为直角边的等腰直角三角形.

解法二:(2)②(如果有用下面解法的考生可以给满分) i) 当点A 为直角顶点时,易求出直线AC 的解析式为2

1

21+-

=x y 由?

??

????

++-=+-=2212121212x x y x y 解之可得1P (-1,1) (已知点C 除外)作E P 1⊥x 轴于E ,则AE =2, E P 1=1, 由勾股定理有又∵AB =5,∴AB AP =1,∴

△AB P 1是以AB 为直角边的等腰三角形; i i )当B 点为直角顶点时,过B 作直线L ∥AC 交抛物线于点2P 和点3P ,易求出直线L 的解析式为

221--=x y ,由???

?

???

++-=--=2

21

212212x x y x y 解得21-=x 或42=x

∴2P (-2,-1),3P (4,-4)作F P 2⊥y 轴于F ,同理可求得AB BP ==52 ∴△AB P 2是以AB 为直角边的等腰三角形作H P 3⊥y 轴于H ,可求得AB BP ≠=+=

5242223,

∴Rt △3ABP 不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点3P 不满足条件. 综上:抛物线上存在点1P (-1,1),2P (-2,-1)两点,使得△1ABP 和△2ABP 是以角AB 为直边的等腰直角三角形.

2. (2011广东省,22,9分)如图,抛物线25

17

144

y x x =-+

+与y 轴交于点A ,过点A 的直线与抛物线交于另一点B ,过点B 作BC ⊥x 轴,垂足为点C (3,0). (1)求直线AB 的函数关系式;

(2)动点P 在线段OC 上,从原点O 出发以每钞一个单位的速度向C 移动,过点P 作⊥x 轴,交直线AB 于点M ,抛物线于点N ,设点P 移动的时间为t 秒,MN 的长为s 个单位,求s 与t 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t 的取值范围;

(3)设(2)的条件下(不考虑点P 与点O ,点G 重合的情况),连接CM ,BN ,当t 为何值时,四边形BCMN 为平等四边形?问对于所求的t 的值,平行四边形BCMN 是否为菱形?说明理由

.

【解】(1)把x=0代入2517

144y x x =-

++,得1y = 把x=3代入2517144y x x =-+

+,得5

2

y =, ∴A 、B 两点的坐标分别(0,1)、(3,5

2

设直线AB 的解析式为y kx b =+,代入A 、B 的坐标,得

1532b k b =???+=??,解得1

12

b k =???=??

所以,1

12

y x =

+ (2)把x=t 分别代入到112y x =

+和2517

144y x x =-++ 分别得到点M 、N 的纵坐标为112t +和2517

144

t t -+

+ ∴MN=2517144t t -+

+-(112t +)=2515

44t t -+ 即2515

44

s t t =-+

∵点P 在线段OC 上移动,

∴0≤t ≤3.

(3)在四边形BCMN 中,∵BC ∥MN

∴当BC=MN 时,四边形BCMN 即为平行四边形

由25155

442

t t -

+=,得121,2t t == 即当12t =或时,四边形BCMN 为平行四边形

当1t =时,PC=2,PM=32,PN=4,由勾股定理求得CM=BN=5

2

,

此时BC=CM=MN=BN ,平行四边形BC MN 为菱形;

当2t =时,PC=1,PM=2,由勾股定理求得此时BC ≠CM ,平行四边形BCMN 不是菱形;

所以,当1t =时,平行四边形BCMN 为菱形.

3. (2011湖南怀化,24,10分)在矩形AOBC 中,OB=6,OA=4,分别以OB ,OA 所在直线为x 轴和y 轴建立如图所示的平面直角坐标系,F 是边BC 上的一个动点(不与B ,C 重合),过F 点的反比例函数

)0(>=

k x

k

y 的图像与AC 边交于点E. (1) 求证:AE×AO=BF×BO ; (2) 若点E 的坐标为(2,4),求经过O 、E 、F 三点的抛物线的解析式;

(3) 是否存在这样的点F ,使得将△CEF 沿EF 对折后,C 点恰好落在OB 上?若存在,求出此时的

OF 长;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答案】

(1)证明:由题意知,点E 、F 均在反比例函数)0(>=

k x

k

y 图像上,且在第一象限,所以AE×AO=k ,

BF×BO=k ,从而AE×AO=BF×BO.

(2)将点E 的坐标为(2,4)代入反比例函数)0(>=k x

k

y 得k=8, 所以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x

y 8=. ∵OB=6,∴当x=6时,y=

34,点F 的坐标为(6,3

4). 设过点O 、E 、F 三点的二次函数表达式为)0(2≠++=a c bx ax y ,将点O (0,0),E (2、4),F (6,

3

4

)三点的坐标代入表达式得: ???????=

++=++=34

6364240c b a c b a c 解得?

???

?

?

???==-=092694c b a ∴经过O 、E 、F 三点的抛物线的解析式为:x x y 9

26942+-

=. (1) 如图11,将△CEF 沿EF 对折后,C 点恰好落在OB 边于点C′.过点E 作EH ⊥OB 于点

H.

设CE=n ,CF=m ,则AE=6-n ,BF=4-m

由(1)得AE×AO=BF×BO ∴(6-n)×4=(4-m)×6 ,解得n=1.5m. 由折叠可知,CF=C′F=m ,CE=C ′E=1.5m ,∠EC′F=∠C=90° 在Rt △EHC′中,∠EC′H+∠C′EH=90°,

又∵∠EC′H+∠EC′F+FC′B=180°,∠EC′F=90° ∴∠C′EH=FC′B ∵∠EHC′=C′BF=90° ∴△EC′H ∽△C′FB ,∴F

C C E B C EH ''

=' ∴

5.15.1==''='m

m

F C C E B C EH , ∵由四边形AEHO 为矩形可得EH=AO=4 ∴C ′B=

3

8

. 在Rt △BC′F 中,由勾股定理得,C′F 2=BF 2+C′B 2,即m 2=(4-m)2+2

38??

?

??

解得:m=

926 BF=4-926=9

10, 在Rt △BOF 中,由勾股定理得,OF 2

=BF 2

+OB 2

,即OF 2

=62

+2

910??

? ??=813016

.

∴OF=9

754

2

∴存在这样的点F ,OF=

9

754

2,使得将△CEF 沿EF 对折后,C 点恰好落在OB 上. 4. (2011江苏淮安,28,12分)如图,在Rt △ABC 中,∠C=90°,AC=8,BC=6,点P 在AB 上,AP=2.点E 、F 同时从点P 出发,分别沿P A 、PB 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点A 、B 匀速运动,点E 到达点A 后立即以原速度沿AB 向点B 运动,点F 运动到点B 时停止,点E 也随之停止.在点E 、F 运动过程中,以EF 为边作正方形EFGH ,使它与△ABC 在线段AB 的同侧,设E 、F 运动的时间为t 秒(t >0),正方形EFGH 与△ABC 重叠部分面积为S .

(1)当t=1时,正方形EFGH 的边长是 ;当t=3时,正方形EFGH 的边长是 ; (2)当0<t ≤2时,求S 与t 的函数关系式; (3)直接答出:在整个运动过程中.......

,当t 为何值时,S 最大?最大面积是多少? A

【答案】(1)2;6; (2) 当0<t ≤

6

11

时(如图),求S 与t 的函数关系式是:S=EFGH S 矩形=(2t )2=4t 2;

当6

11

<t≤

6

5

时(如图),求S与t的函数关系式是:S=

EFGH

S

矩形

-S△HMN=4t2-

1

2

×

4

3

×[2t-

3

4

(2-t)]2

=

25

24

t2+

11

2

t-

3

2

6

5

<t≤2时(如图),求S与t的函数关系式是:S= S△ARF -S△AQE =

1

2

×

3

4

(2+t)

2 -

1

2

×

3

4

(2-t) 2=3t.

(3)由(2)知:若0<t≤6

11

,则当t=

6

11

时S最大,其最大值S=

144

121

若6

11

<t≤

6

5

,则当t=

6

5

时S最大,其最大值S=

18

5

若6

5

<t≤2,则当t=2时S最大,其最大值S=6.

综上所述,当t=2时S最大,最大面积是6.

5. (2011山东临沂,26,13分)如图,已知抛物线经过A(-2,0),B(-3,3)及原点O,顶点为C.

(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2)若点D在抛物线上,点E在抛物线的对称轴上,且以A、O、D、E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求点D的坐标;

(3)P是抛物线上第一象限内的动点,过点P作PM⊥x轴,垂足为M,是否存在点P使得以点P、M、A为顶点的三角形与△BOC相似?若存在,求出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解:(1)∵抛物线过原点O ,

∴可设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 =ax 2

+bx ,

将A (-2,0),B (-3,3)代入,得

??

?.

3b 3a 90b 2a 4=-,

=-

解得?

??.2b 1a =,

∴此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 =x 2

+2x .……………………(3分)

(2)如图,①当AO 为边时,

∵以A 、O 、D 、E 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DE ∥AO ,且DE =AO =2,…………………………………………( 4分) 点E 在对称轴x =-1上,

∴点D 的横坐标为1或-3,…………………………………………( 5分) 即符合条件的点D 有两个,分别记为:D 1,D 2, 而当x =1时,y =3;当x =-3时,y =3, ∴D 1(1,3),D 2(-3,3).…………………………………………(7分) ②当AO 为对角线时,则DE 与AO 互相平分, 又点E 在对称轴上,

且线段AO 的中点横坐标为-1,

由对称性知,符合条件的点D 只有一个,即顶点C (-1,,1), 综上所述,符合条件的点D 共有三个,分别为D 1(1,3),D 2(-3,3),C (-

1,,1).………………………………………………………(8分)

③存在.…………………………………………………………………(9分)[来源:学科网ZXXK]

6. (2011上海,24,12分)已知平面直角坐标系xOy(如图),一次函数

3

3

4

y x

=+的图像与y轴交于点

A,点M在正比例函数

3

2

y x

=的图像上,且MO=MA.二次函数y=x2+bx+c的图像经过点A、M.

(1)求线段AM的长;

(2)求这个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3)如果点B在y轴上,且位于点A下方,点C在上述二次函数的图像上,点D在一次函数

3

3

4

y x

=+

的图像上,且四边形ABCD是菱形,求点C的坐标.

【答案】(1)一次函数

3

3

4

y x

=+,当x=0时,y=3.所以点A的坐标为(0,3).

正比例函数

3

2

y x

=,当y =

3

2

时,x=1.所以点M的坐标为(1,

3

2

).

如下图,AM

=.

(2)将点A (0,3)、M (1,

3

2

)代入y =x 2+bx +c 中,得 3312c b c =???++=??

,. 解得523b c ?

=-???=?,.

即这个二次函数的解析式为25

32

y x x =-+. (3)

设B(0,m )(m <3),C(n ,2532n n -+),D(n ,334n +).则

AB =3m -,DC =D C y y -=2134n n -,AD =5

4

n .

因为四边形ABCD 是菱形,所以AB =DC =AD .

所以2

1334534m n n m n ?-=-????-=??,. 解得1130m n =??=?,;(舍去)12122m n ?=???=?,.

将n =2代入25

32

y x x =-

+,得C y =2.所以点C 的坐标为(2,2)

.[来源:https://www.wendangku.net/doc/366716886.html,] 7. (2011四川乐山26,13分)已知顶点为A(1,5)的抛物线2y ax bx c =++经过点B(5,1).

(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2)如图(15.1),设C,D 分别是x 轴、y 轴上的两个动点,求四边形ABCD 周长的最小值

(3)在(2)中,当四边形ABCD 的周长最小时,作直线CD.设点P(x,y)(x>0)是直线y=x 上的一个动点,Q 是OP 的中点,以PQ 为斜边按图(15.2)所示构造等腰直角三角形PRQ. ①当△PBR 与直线CD 有公共点时,求x 的取值范围; ②在①的条件下,记△PBR 与△COD 的公共部分的面积为S.求S 关于x 的函数关系式,并求S 的最大值。

【答案】

解:⑴.设以A(1,5)为顶点的二次函数解析式为()512

+-=x a y

∵()512

+-=x a y 的图像经过了点B(5,5)

∴5)15(12

+-?=a 解得4

1-

=a ∴()514

1

2+--=x y 即:4

19

21412++-=x x y

.

如图,作点A 关于y 轴对称点'

A ,与y 轴交与点D,作点

B 关于x 轴对称点'

B ,与x 轴交与点C,连接AD,AC,CB,BA.四边形ABCD 的周长最小。 ∵A(1,5),B(5,1) ∴()()155,1''--,,B A

∴DA CD BC AB C ABCD +++=四边形 '

'B A AB +=

()()()()2

102

624155115512

2

22=+=++--+-+-=

⑶.①如图

∵()()155,1'

'

--,,B A

∴直线AB 的解析式为4+-=x y

∴直线4+-=x y 与直线x y =的交点()2,2M ∵()y x P ,,点Q 为OP 的中点 ∴??

?

??2,

2y x Q

∵△PBR 与直线CD 有公共点,()2,2M

∴?????≤≥22

2x x ,即42≤≤x

8. (2011湖北黄冈,24,14分)如图所示,过点F (0,1)的直线y=kx +b 与抛物线2

14

y x =

交于M (x 1,y 1)和N (x 2,y 2)两点(其中x 1<0,x 2<0). ⑴求b 的值. ⑵求x 1?x 2的值

⑶分别过M 、N 作直线l :y=-1的垂线,垂足分别是M 1、N 1,判断△M 1FN 1的形状,并证明你的结论.

⑷对于过点F 的任意直线MN ,是否存在一条定直线m ,使m 与以MN 为直径的圆相切.如果有,请法度出这条直线m 的解析式;如果没有,请说明理由.

【答案】解:⑴b=1

⑵显然11x x y y =??=?和22x x y y =??=?是方程组2

1

14

y kx y x =+??

?=??的两组解,解方程组消元得21104x kx --=,依据“根与系数关系”得12x x =-4

第24题解答用图

第24题图

⑶△M 1FN 1是直角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理由如下: 由题知M 1的横坐标为x 1,N 1的横坐标为x 2,设M 1N 1交y 轴于F 1,则F 1M 1?F 1N 1=-x 1?x 2=4,而FF1=2,所以F 1M 1?F 1N 1=F 1F 2,另有∠M 1F 1F=∠FF 1N 1=90°,易证Rt △M 1FF 1∽Rt △N 1FF 1,得∠M 1FF 1=∠FN 1F 1,故∠M 1FN 1=∠M 1FF 1+∠F 1FN 1=∠FN 1F 1+∠F 1FN 1=90°,所以△M 1FN 1是直角三角形. ⑷存在,该直线为y=-1.理由如下: 直线y=-1即为直线M 1N 1.[来源:学科网]

如图,设N 点横坐标为m ,则N 点纵坐标为

214m ,计算知NN 1=21

14

m +,

=2

114

m +,得NN 1=NF 同理MM 1=MF .

那么MN=MM 1+NN 1,作梯形MM 1N 1N 的中位线PQ ,由中位线性质知PQ=1

2(MM 1+NN 1)=1

2

MN ,即圆心到直线y=-1的距离等于圆的半径,所以y=-1总与该圆相切.

9. (2011湖南衡阳,27,10分)已知抛物线217222

y x mx m =

-+-. (1)试说明:无论m 为何实数,该抛物线与x 轴总有两个不同的交点;

(2)如图,当该抛物线的对称轴为直线x =3时,抛物线的顶点为点C ,直线y =x -1与抛物线交于A 、B 两点,并与它的对称轴交于点D .

①抛物线上是否存在一点P 使得四边形ACPD 是正方形?若存在,求出点P 的坐标;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②平移直线CD ,交直线AB 于点M ,交抛物线于点N ,通过怎样的平移能使得C 、D 、M 、N 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解】

(1)?=()2

174222m m ??--?

?- ???

=247m m -+=2443m m -++=()2

23m -+,∵不管m 为何实数,总有()2

2m -≥0,∴?=()2

23m -+>0,∴无论m 为何实数,该抛物线与x 轴总有两个不同的交点.

(2)∵ 抛物线的对称轴为直线x =3,∴3m =, 抛物线的解析式为215322y x x =

-+=()2

1322

x --,顶点C 坐标为(3,-2), 解方程组21,

15

322

y x y x x =-??

?=-+??,解得1110x y =??=?或2276x y =??=?,所以A 的坐标为(1,0)、B 的坐标为(7,6),∵3x =时y =x -1=3-1=2,∴D 的坐标为(3,2),设抛物线的对

称轴与x 轴的交点为E ,则E 的坐标为(3,0),所以AE =BE =3,DE =CE =2, ① 假设抛物线上存在一点P 使得四边形ACPD 是正方形,则AP 、CD 互相垂直平分且

相等,于是P 与点B 重合,但AP=6,CD=4,AP ≠CD ,故抛物线上不存在一点P 使得四边形ACPD 是正方形.

② (Ⅰ)设直线CD 向右平移n 个单位(n >0)可使得C 、D 、M 、N 为顶点的四边形

是平行四边形,则直线CD 的解析式为x =3n +,直线CD 与直线y =x -1交于点M (3n +,2n +),又∵D 的坐标为(3,2),C 坐标为(3,-2),∴D 通过向下平移4个单位得到C .

∵C 、D 、M 、N 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四边形CDMN 是平行四边形或四边形CDNM 是平行四边形.

(ⅰ)当四边形CDMN 是平行四边形,∴M 向下平移4个单位得N , ∴N 坐标为(3n +,2n -), 又N 在抛物线215322y x x =

-+上,∴()()2

15233322

n n n -=+-++, 解得10n =(不合题意,舍去),22n =,

(ⅱ)当四边形CDNM 是平行四边形,∴M 向上平移4个单位得N ,

∴N 坐标为(3n +,6n +), 又N 在抛物线215322y x x =

-+上,∴()()2

15633322

n n n +=+-++,

解得11n =,21n =

(Ⅱ) 设直线CD 向左平移n 个单位(n >0)可使得C 、D 、M 、N 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

行四边形,则直线CD 的解析式为x =3n -,直线CD 与直线y =x -1交于点M (3n -,2n -),又∵D 的坐标为(3,2),C 坐标为(3,-2),∴D 通过向下平移4个单位得到C .

∵C 、D 、M 、N 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四边形CDMN 是平行四边形或四边形CDNM 是平行四边形.

(ⅰ)当四边形CDMN 是平行四边形,∴M 向下平移4个单位得N , ∴N 坐标为(3n -,2n --), 又N 在抛物线215322y x x =

-+上,∴()()2

15233322

n n n --=---+, 解得10n =(不合题意,舍去),22n =-(不合题意,舍去), (ⅱ)当四边形CDNM 是平行四边形,∴M 向上平移4个单位得N ,

∴N 坐标为(3n -,6n -), 又N 在抛物线215322y x x =

-+上,∴()()2

15633322

n n n -=---+,

解得11n =-21n =-,

综上所述,直线CD 向右平移2或(11-+使得C 、D 、M 、N 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10.(2011湖北襄阳,26,13分)

如图10,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AB 在x 轴上,AB =10,以AB 为直径的⊙O ′与y

轴正半轴交于点C ,连接BC ,AC .CD 是⊙O′的切线,AD ⊥CD 于点D ,tan ∠CAD =2

1

,抛物线c bx ax y ++=2过A ,B ,C 三点.

(1)求证:∠CAD =∠CAB ; (2)①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②判定抛物线的顶点E 是否在直线CD 上,并说明理由;

(3)在抛物线上是否存在一点P ,使四边形PBCA 是直角梯形.若存在,直接写出点P 的坐标(不写求解过程);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答案】

(1∵CD ············ 1分 ∵AD ⊥············ 2分 ∵O ′C =∴∠············ 3分 (2)∵AB ∵OC OC

OB

=

即OC 2············ 4分 ∵tan ∠CAO =tan ∠CAD =

2

1

,∴OA =2OC 又∵AB =10,∴)210(22OC OC OC -?= ∵OC >0

∴OC =4,OA =8,OB =2. ∴A (-8,0),B (2,0),C (0,4) ················································· 5分 ∵抛物线c bx ax y ++=2过A ,B ,C 三点.∴c =4

由题意得???=+-=++048640424b a b a ,解之得???

????

-=-=234

1b a ,

∴42

3

412+--

=x x y . ·

············································································· 7分 (3)设直线DC 交x 轴于点F ,易证△AOC ≌△ADC ,∴AD =AO =8.

∵O ′C ∥AD ,∴△FO ′C ∽△F AD ,∴AD

C

O AF F O ''=

∴8(BF +5)=5(BF +10),∴3

10

=

BF ,∴)0,,316( F . ·

························ 8分 设直线DC 的解析式为m kx y +=,则??

?

??=+=03164

m k m ,即?????=-=443m k

∴443

+-=x y . ···················································································· 9分

由4

25

)3(414234122++-=+--=x x x y 得

顶点E 的坐标为)4

25

,3(-E ·································································· 10分 将)425,

3(-E 代入直线DC 的解析式44

3

+-=x y 中, 右边==+-?-=4

25

4)3(43左边.

∴抛物线的顶点E 在直线CD 上. ······················································· 11分 (3)存在.)6,10(1--P ,)36,10(2-P ···························································· 13分

12分)

A 、C 的坐标分别为(-3,0),(0,1),点

,过点D 做直线1

2y x b =

+交折现OAB

DEO=1

2。若矩形OABC 关于直线DE 的对称

图形为四边形

1111O A B C ,试探究四边形1111O A B C 与矩形OABC 的重叠部分的面积是否发生

变化,如不变,求出该重叠部分的面积;若改变,请说明理由。

初高中教学衔接中的问题和对策

初·高中教学衔接中的问题和对策探讨 语文 问题: 一、学生的书写习惯较差。一些学生到了高中后,在书写上仍然存在较大的问题,书写习惯较差,主要表现在对汉字的书写不整洁、不规范,更谈不上美观。其次是作业中错别字较多,很多学生没达到写字的基本要求:写字要合乎规范、端正、干净、清晰、做到横平竖直。 二、基本的语法知识薄弱。由于近来较长的一段时间内,初中中考对语文语法知识不作要求,导致从小学到初中很多教师对疏于基本语法知识的教学和训练,甚至根本不讲,造成学生到了高中后,对于一些简单的句子知识都无法了解,从而增加了高中教学的难度。而高考对于一些基本的语法知识是有明确要求的,一些基本语法知识如词性、基本短语的构成、修辞知识、句子成分等相关知识都属于高考考查的内容,所以在小学及初中阶段,应该教授学生一些初步语法的知识。 三、一部分学生阅读理解能力不强。目前初中阶段对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要求,重在培养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和初步的文学作品欣赏能力,而高中阶段对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层次在初中的基础上有所提高,更多地要求学生有分析、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要求学生在分析鉴赏的基础上有自己的理解感受和简单探究。相较而言,《大纲》这样的安排是合理且循序渐进的,不存在衔接问题,但在我们当前的语文教学上,可能存在两个问题:一是初中在对学生阅读理解能力训练时,注重标准答案的寻找和讲解,而忽视学生对文学作品的语言感受和思想感悟;二是脱离文本、架空去理解文学作品的思想感情,且疏于对学生语言感受能力培养。 四、关于学生的记忆品质的较差。高中老师在日常教学中,感到一些学生在积累知识的记忆能力仍显得非常弱,甚至一首简单的古诗花很长时间也背不下来。记忆的习惯和记忆品质较差。 五、关于作文能力的培养。初中在作文侧重要求学生写出自己健康向上的真情实感,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在语言能力上要求文从字顺,文体多是要求写记叙文,可配合议论、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的运用;而高中阶段对于学生的作文有时有明确的文体要求,要求学生针对某一特定

初高中化学教学差异及衔接建议(课堂参照)

初高中化学教学差异及衔接建议 一、问题的提出 近几年来,刚进入高中阶段学习的学生普遍反映不太适应高中化学的学习。调查发现,高一学生普遍反映高一化学内容多、理解困难、习题难做,学习兴趣降低。甚至有些初中的尖子生,进入高中后化学成绩一落千丈,感到化学学习十分困难,产生了不少困惑,进而丧失了学习化学的信心。 高中教师反映使用课改实验教科书的初中毕业生所掌握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与高中化学课程学习所需要具备的知识要求差距较大。 随着义务教育初中化学课程改革的推进,中考考试改革,可以说初中教育与高中教育之间已经出现了断层。如何处理好初高中化学教学的衔接与过渡,也成为当前中学化学教学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初高中教学差异剖析 1、教学目标 ⑴初中化学教育是化学启蒙教育 初中化学教育是粗浅的化学常识与化学基本观念的教育,是提高公民科学素养的化学启蒙教育。教学的知识内容大都贴近学生日常生活实际,遵循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规律,容易为学生理解、接受和掌握。教材语言比较通俗,直观。初中化学教育是化学教育的启蒙,

强调素质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初中化学学习成为记忆型学习,学生欠缺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习惯于被动接受的方式获取知识。 ⑵高中化学教育是化学科学基础教育 高中化学教育是在初中化学教育的基础上实施的高一层次的基础教育,既与义务教育衔接,为学生打好全面的素质基础,又为学生的分流打好较高层次的基础。高中化学知识逐渐向系统化、理论化靠近,要求学生对其中相当一部分知识不但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要求学生能应用所学化学知识解决具体问题,甚至在实际应用中还能有所创新。高中化学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向定量分析发展,促使学生建立量的观点;。 2、教材的跨越 初、高中课程标准对教学目标有着不同的要求,导致初高中教材跨越较大,存在着脱节现象。如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必修)化学第一册在第一章《化学反应及其能量变化》的第一节《氧化还原反应》和第二节《离子反应》中就开始出现了较多的概念和应用(如化合价的计算,电子的得失、强酸、强碱、弱酸、弱碱、难溶性物质、挥发性物质、难电离物质、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等),而这些概念初中学生接触不多,有的甚至根本没有学过。这些接踵而来的概念抽象程度高,理论性又强,成为很多学生高中化学学习的“拦路虎”。而接下来的第三章《物质的量》、第五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率》章节中的抽象概念和理论也是一个接着一个,这些内容历来被认为是造成学生分化、学习困难的重难点知识。 3、教师

初高中化学衔接的六个主要知识点

初高中化学衔接的六个重要知识点 本卷列出了初高中衔接比较紧密的的六个考点,并非难点,但都是重点。这些知识点掌握如何对高中化学的学习影响很大,建议初升高的同学们利用暑假,对照自我检查复习一下。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考点一:学习化学要使用的化学符号(1-5) ①元素符号:表示元素。基本要求:熟练掌握1-20号以及锌、铁、锡、铅、铜、汞、银、铂、金、溴、碘、锰、钡等元素的符号。 ②化学式:表示物质组成。基本要求:熟练书写,简单计算相对分子质量、元素含量等。 1. 下列化学用语既能表示一种元素,又能表示一个原子,还能表示一种物质的是 A.O B.Zn C.N2 D.CO 2.金属活动性由强至弱的顺序及元素名称、符号均正确的一组是 A.钾K>钙Ca>钠Na>镁Mg B.铝Al>锌Zn>铁Fe>锡Xi C.铅Pb>铜Cu>贡Hg D.金Au>银Ag>铂Pt 3.由种类相同的元素组成的一组物质是

A.冰和干冰 B.银和水银 C.烧碱和纯碱 D.水和双氧水 4.下列物质的化学式的读法和写法都正确的是 A.碳酸钠NaCO3 B.硫酸H2SO3 C.氧化铁Fe2O3 D.氢氧化 钾K(OH)2 5.某含铁盐化学式为Na2FeO4,具有较强的杀菌消毒功能,是一种绿色、 无污染的净水剂,其中铁元素的化合价是 A. +2 B. +3 C.+4 D. +6 考点二:物质分类(6-9) 基本要求:理解物质分类的基本方法,并能由此总结初中阶段重点学习过哪些单质、酸、碱和盐以及有机化合物 6. 下列物质不属于有机物的是 A.甲醛(HCHO) B.葡萄糖(C6H12O6) C.醋酸(CH3COOH) D.碳酸(H2CO3) 7. 下列四组物质中,均属于氧化物的是 A.氧气、氧化钙、四氧化三铁 B.水、二氧化硫、高锰酸钾 C.空气、氧化铜、五氧化二磷 D.干冰、氧化镁、二氧化锰

初高中语文的三大差异和六大衔接(新高一必读)

初高中语文的三大差异和六大衔接(新高一必读) 中考结束,很多同学在假期就要进行初高衔接学习了,暑假期间,优秀的高中老师为大家讲解初高中语文的衔接重点。今天的内容,是初高中语文的三大差异、初高衔接的六大重点。 初高中语文的三大差异 一、理念上的差异 初中和高中的课程标准都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但初中阶段是在小学的基础上,着眼于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高中阶段则有更高的要求:“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 按照课标规定,高中阶段将重点培养学生的三大能力。 第一,培养语文应用能力。也就是培养学生使用语文进行交际的能力,包括听说读写能力。如今,高考题目已经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作文多写应用类文体,阅读有非连续性文本,这些都是语文与现实的关联。 第二,培养审美能力。初中要求“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高中则要求挖掘语文的审美教育功能,“促进人的知、情、意全面发展”。鼓励学生尝试文学创作,提高鉴赏能力。高考试题中,有对诗歌的赏析,也有对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类文本的赏析,而且,高中的阅读题都是“因文设题”,实实在在考查文学鉴赏能力,不像初中那样可以照着模板回答。

三、学习内容的差异 1.从教材选文的角度看,高中的阅读文本篇幅加长,特别是文言文篇增加,难度加大,要求学生掌握的相关知识更加全面。 2.知识体系更加完整。比如一些初中不涉及的语法、修辞、逻辑知识,也要求学生在一定程度上掌握。如语法知识的学以致用,积极修辞的鉴赏等。 3.体现在试题中,中考多是知识型试题,注重考查基础知识,一位将课本知识掌握透彻的同学就能得高分,而高考试题注重考查日常积累和语文的综合运用能力,很多死记硬背的考生会感到力不从心。 初高中语文的六大衔接 1.教材体例的衔接 假期可以借阅高中语文必修、选修教材,了解教材的编排特点,了解高中语文的重要学习内容,做到心中有数。 2.知识层次的衔接

初高中英语教学衔接------开题报告

新课改背景下的初高中英语教学衔接的策略研究 开题报告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一)现状需要 1.教学目标的差异 《新课标》要求初中英语教学在听、说、读、写方面达到五级要求。而高中英语教学需要达到八级,才能参加高考选拔性的考试。以词汇为例,初中阶段要求把握约1500个词汇,200—300个短语以及基本的语法知识。而高中则要达到3500个单词和300—400个习惯用语及固定搭配,语法结构也明显复杂起来。而且高中英语对学生口头和笔头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要求明显提高。语言技能上,初中应侧重听说能力的培养,兼顾读写能力的训练。而目前一些初中学校,因受师资水平、学习环境、应试教育的残留思想与方法的影响,往往在教学过程中强调笔头上的应试,对学生语音、听力的培养有所忽视,从而导致学生听、说方面的基本技能差。而高中在兼顾听说能力训练的同时,侧重读写能力的培养,尤其是阅读能力的培养。由此,高中英语学习与测试的重点已从初中的基础知识转向语言能力的综合运用。 2.教学方法的差异 初中课堂教学容量较小,知识单一,教师讲解可能比较慢而细,甚至逐字翻译;而高中英语教师要求全英文授课,且课堂容量大,致使综合性强,侧重精讲精练。以语法、词汇学习为例,初中以讲解、归纳后记忆、操练和运用为主要形式;而高中则是在老师指导下,由学生通过积极尝试、自我探究、自主发现和

主动实践等方式,从语言现象中归纳出规律,然后进行运用。除此之外,因高中学习环境的重新组合及多样化,教师的课堂教学更富于指导性,学生学习更趋于自主化,因此,学生如仍沿用初中学法而不进行预习、复习、总结等自主规划或调整,只会使初高中间的落差越来越大。 3.学习方法和习惯的差异 很多初中学生学习依赖性太强,大多数是被动式地“跟着教师学”,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他们习惯于老师对课文逐句详释,不习惯课文篇章理解和深层理解;习惯于老师教读生词,不习惯自己拼读;进入高中后,很多学生不会记笔记,不能及时有效地梳理整合知识点。有些学生力图将老师讲的一字不落地都记下来,有的甚至等老师暗示才知道哪些需做记录,自己难以判断主次和重难点,不懂得把握老师讲课的精髓,不会抓学习规律、知识体系,只是一味地盲目地学习。 4.学习的心理差异 初中生比较满足于表层的认知兴趣,而高中学生的心理发育已接近成熟,思维具有较高的概括性和抽象性,更渴望通过积极主动的思考来获取知识,通过自己的创造性思维来获得学习上的成功感和满足感。教师应根据这些变化规律,把握好学生的心理变化,适时改进自己的教学。否则就会给刚升入高中的学生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一时间对陌生的学习生活环境不适应;一定学习阶段中看不到明显的进步而持有放弃高中英语学习的心理等等。所以,这既是教师做好初高中衔接教学的障碍,也体现了教师做好初高中衔接教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二)研究的理论依据

初高中化学衔接知识点+配套练习

高一化学初高中知识衔接解析与练习 【主要内容】 主要通过对物质的组成、分类以及物质之间的关系的总结,对初中所学内容进行整合,又为高中化学的学习打下基础。使同学们能在直观的层面上较明显的认识物质分类及同类物质间的相似性及其应用。认识分类这种科学方法对化学研究的作用。了解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的关系。起到初中化学和高中化学衔接的作用。 【知识点精析】 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变化规律的一门自然科学。在初中我们已经了解了一些物质组成和结构的知识,对元素、分子、原子——等基本概念有了一定的认识。进入高中的学习我们不仅要能从以前学过的微观、宏观来认识物质,更应该从物质的结构入手以体会结构决定性质。 当然除了了解物质的组成我们还会在今后进一步去学习那些肉眼看不到的微粒是靠什么作用结合在一起的,这些作用会导致物质的性质有什么不同,从而理解物质结构决定性质的道理。 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科学知识的丰富,原来那些只靠经验得到的化学成果已经无法满足人类的需求。一系列新的问题摆在化学家的面前要求得到圆满的回答。为什么煤能燃烧而其他的岩石却不能?金属为什么会生锈?为什么柔软的高岭土经过高温的焙烧就变成了晶莹坚固的花瓶?要得到这些问题的谜底,人类就必须对世界上的一切物质进行研究。可是我们所研究的对象是一个非常庞大的集体,所以为了更好地认识物质,人们常根据物质的组成、状态、性能等对物质进行分类。“分类”是学习化学非常重要的一个学习方法。例如:根据组成对物质的分类: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金属、非金属;氧化物、酸、碱、盐,我们可将它们以图表的形式展现出来。例如:

各类物质的概念及代表物 在这里要说明的是同一类物质在性质上相似,例如酸性氧化物,它还有一个俗名叫酸酐。我们中学所学的酸酐中大多数都能溶于水,不溶于水的很少像SiO2。于是同学们在学习的时候就应该记少的那半儿。而碱性氧化物中能溶于水的比较少见的有K、Na、Ba、Ca的氧化物。如何判断酸性氧化物和它对应的酸呢?我们从已学过的知识入手,例如:C的氧化物我们学过两种即CO、CO2,那么谁是H2CO3的酸酐呢?我们的回答应该是CO2,它们之间的关系呢?进一步观察我们会发现CO2、H2CO3中的C元素都是+4价,因此今后我们可以用这种方法去判断酸性氧化物和它对应的酸。我们知道化学的研究对象是物质,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你还要用发展的眼光不断地总结积累,你会发现碱性氧化物都是金属氧化物而酸性氧化物不都是非金属氧化物。 当然物质分类的方式不仅一种,根据我们研究的对象及内容的不同,可把我们研究的物质按不同

物理学科初高中课程衔接

物理学科初高中课程衔接一个特别的现象:有一部分在初中阶段物理成绩优异、中考物理成绩非常理想的学生,在刚开始进行高中物理课程的学习时,会面对一种强烈的不适应感和成绩上的落差,觉得高中物理和初中物理的差别太大,难学,难以学好。从而开始怀疑自己能力,不自信,少数学生进而出现了厌学心理。 主要原因分析:高中物理与初中物理有着非常大的区别。 1、内容上的区别。压强、浮力、机械、电流等在初中是重点内容,而到了高中变为非重点内容;力与运动、功和能、电场、磁场、电磁感应等在初中的非重点内容,到了高中变为重点内容。 2、思维上的差别。初中物理的学习内容基本上是建立在形象思维的基础之上的,课本中的大多数问题都是看得见、摸得着的。进入高中后,物理学科的学习便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领域过渡,而且这一过渡是非常快的、跨步非常大的。 3、分析方法上的差别。在初中物理的学习过程中,对许多物理问题都是以定性的分析为主的,即使存在定量计算,通常也是比较简单的。高中物理,大部分物理问题不再仅仅是进行定性的分析,而是在定性的分析之后,要求进行大量相当复杂的定量计算。 4、学习方法上的变革。初中物理知识注重形象思维,逻辑上也较为简单,老师在教学的时候,为了较快提分,主要侧重于对知识本身的应试性的讲解和大量习题的演练。高中物理,则在相当程度

上要求学生能够透彻理解学习的知识,深知其来龙去脉、本质特点,并且能在试题中灵活准确地应用。 学好高中物理 依照从简单到复杂的认知过程,学习物理大致有六个层次,即首先听懂,而后记住,练习会用,逐渐熟练,熟能生巧,有所创新。平时要注意学习上的八个环节:制定计划→课前预习→专心上课→及时复习→独立作业→解决疑难→系统总结→课外学习。这里最重要的是五个环节:专心上课→及时复习→独立作业→解决疑难→系统总结。 在以上八个环节中,存在着不少的学习方法,具体来说,有: 1.三个基本。基本概念要清楚,基本规律要熟悉,基本方法要熟练。 2.独立做题。要独立地(指不依赖他人)、保质保量地做一些题。 3.上课要认真听讲。与老师保持一致、同步,不能自搞一套。 4.笔记本。上课以听讲为主,还要有一个笔记本,有些东西要记下来。知识结构,好的解题方法,好的例题,听不太懂的地方等等都要记下来。课后还要整理笔记,一方面是为了消化好,另一方面还要对笔记作好补充。 5.时间。时间是宝贵的,没有了时间就什么也来不及做了,所以要注意充分利用时间,而利用时间是一门非常高超的艺术。比方说,可以利用回忆的学习方法以节省时间,睡觉前、等车时、走在路

初中化学与高中化学学习的衔接课讲座

注重初高中化学衔接搞好高中化学教学——初中化学与高中化学学习的衔接课讲座 株洲县五中刘福初 在新课程改革中,中学教材有了很大的变化。由于初高中教学的分离,教学衔接问题,是影响中学化学教学效果的因素。本人针对如何理解初高中化学的知识体系的不同及特点;如何从初高中化学教材的衔接与盲点、学习方法与思维方法差异进行剖析;从学生的角度提出学好高中化学的方法和做法。 一、初高中化学教学目标及知识体系的差别 1.教学目标的差别 初中化学是启蒙学科、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素质教育。从教科书及教学实际中可以看出初中化学主要要求学生掌握简单的化学知识、基本化学实验技能、简单化学计算及化学在生活、生产及国防的某些应用;其知识层次则以要求学生“知其然”为主。 高中化学是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实施的较高层次的基础教育,化学知识逐渐向系统化、理论化靠近,对所学习的化学知识有相当一部分要求学生不但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学生要会对所学知识能应用于解决具体问题。还能在实际应用中有所创新。 2.知识体系的差别 从上述初中化学和高中化学的教学目标可以清楚地认识到:初中化学知识体系和高中化学的知识体系一定有着很大差别。准确把握初中化学知识体系和高中化学的知识体系将有利于高中化学的学习。 初中化学主要是从生产、生活实际出发,对日常遇到的一些化学现象进行学习与探究;通过化学实验手段对学生进行化学基础知识的学习,因此初中化学的知识体系不是很系统和完善的。教材着重于从感性认识到总结归纳到理性认识这一条构建初中化学知识体系。 高中化学则以实验为基础,以基础化学理论为指导,加强对化学知识体系的构建,探究化学的基本规律与方法,加强了化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同时,密切联系生产、生活,寻求解决实际生产、生活中的化学问题的方法。教材着重于从“生活实际→化学实验→化学原理→问题探究方法→化学规律”来构建高中化学知识体系。 我研究初高中化学教材发现:高中化学对初中化学知识进行了合理的延伸与拓展,对初中化学教材许多之处进行很好的衔接,但是也发现存在一些盲点区。 二、初高中化学教材的盲点区与延伸点的衔接 (一)物质分类方法的初高中盲点区与延伸点的衔接

初高中化学衔接必备知识点及相应练习

初中化学衔接知识点及练习 班级:座号:姓名: 一.1—20号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及其常见化合价 1、写出1—20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想想化合价和最外层电子数有什么关系? 2、标出下列指定元素的化合价 N2、NH3、NH4Cl、NO、NO2、N2O4、HNO3; H2S、SO2、SO3、H2SO4、BaSO4; Cl2、NaCl、HCl、HClO、HClO4、HClO3、KClO3; CH4、CO、CO2、H2CO3、NaHCO3、CaCO3; 3、在下列化合物中根(原子团)下方划一短线,并标出根的化合价 ①KOH ②Na2CO3 ③BaSO4④NH4Cl ⑤AgNO3 ⑥KMnO4⑦NH4NO3 ⑧Cu2(OH)2CO3⑨KClO3⑩K2MnO4 4、常见元素化合价归纳: 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性

练习 班级:座号:姓名: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并分类。 碳酸______、碳酸钠______、碱式碳酸铜______________、碳酸氢钠_________、碳酸钙__________、碳酸氢钙_____________; 氯化氢_________、氯气________、氯化钾___________、二氯化锰___________、氯酸钾___________、二氧化氯___________、氧化二氯___________; 硝酸__________、硝酸钠___________、硝酸钡___________、硝酸铵___________、硝酸铜___________、硝酸银___________; 硫酸___________、硫酸铵___________、硫酸氢钠___________、 硫酸钡_________、硫酸铝________、硫酸铁___________、硫酸亚铁___________;磷酸___________; 氮气、硫磺、白磷、金刚石、氦气; 二氧化硅、二氧化氮、氧化铁、氧化铝; 氢氧根离子、硫酸根离子、碳酸根离子、碳酸氢根离子、 铵根离子、硝酸根离子、

2020初升高语文衔接(文言文)知识点梳理(附练习及答案)

初升高语文衔接(文言文)知识点梳理(附练习及答案) (一)常见文言句式主要有以下四种: 1.判断句 现代汉语一般用“是”联系判断句中的两部分,文言文则不用这种形式来表示判断。一般地说,它有以下七种形式: (1)在主语后面用语气词“者”表示提顿,在谓语后面用语气词“也”煞尾来帮助判断,形成“……者,……也”格式,如: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2)只在谓语后面用语气词“也”帮助判断,形成“……者,……也”格式,如:夫战,勇气也。 (3)只在主语后面用语气词“者”表示提顿,谓语后不用“也”字,形成“……者,……”格式,如:天下者,高祖天下。 (4)主语后既没有“者”字也没有“也”字来帮助判断,只是一个名词性的短语,如;刘备,天下枭雄。 (5)表示否定的判断句是在谓语之前用一个否定副词“非”,用来否定整个谓语,如:人非圣贤,孰能无惑? (6)在谓语前用“乃”“即”“则”“必”“皆”“悉”等副词来加强肯

定语气,表示判断,如: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7)“为”用在主语与谓语之间表示判断,如:在药则未为良时。 2.被动句 所谓“被动句”,是就句子中主语和谓语之间的关系而言的。主语和谓语动词之间有两种关系,一种主语是谓语动词的主动者,或称施事者;另一种主语是谓语动词的被动者,或称受事者。常见的被动句式主要有以下四种:(1)在谓语动词之后,用介词“于”引进动作行为的主动者,前面的主语具有被动性,“于”相当于“被”,如:而君幸于赵王。 (2)在谓语动词之前,用介词“为”引进动作行为的主动者,主语具有被动性质,“为”相当于“被”,如:吾属今为之虏矣。 (3)在谓语动词前用助词“见”,构成“见+动词”格式,或“见……于……”格式,表示被动,如:“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4)不用任何表示被动的标志,意念上表示被动的句子,如;兵败地削,亡其六郡。 3.倒装句见前一期内容 4.成分省略 古汉语和现代汉语一样,句子中某些成分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可以省略,只是省略的情况比现代汉语更多,更复杂。省略情况大致有六种: (1)主语省略:主语省略主要有主语承前省略、蒙后省略和对话省略三种形式, 如:

初高中文言文教学衔接策略研究

初高中文言文教学衔接策略研究 “文言文”是以先秦汉语为基础形成的古代汉语书面语,不仅记录着“华夏”这一民族的存在,同时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品格的载体。在我们的调查中发现,高中生在文言文学习中存在不少问题,如课上无法很好理解文本思想内涵、认为文言文枯燥无趣,课下对文言文注释死记硬背,产生畏难心理等。高中时期文言文学习出现的这些问题,是初高中文言文教学断层造成的。 初高中对文言文学习的要求有一定差距。对比《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版),高中阶段在初中阶段的基础上提出进一步的要求,如“能够掌握常见的实词、虚词以及文言句式”,更注重学生的“阅读感受”,强调学习作品的文化价值等。 针对初高中的差异,教师应有意识地缩短初高中文言文教学上的差距,制定有效的衔接教学策略,让学生适应高中文言文学习,使初高中文言文学习得以系统化。 一、重视语法知识的补充 高中教师反映,在课堂上教授宾语前置、状语后置等语法知识,学生茫然无所知。这是由于初中阶段文言文重视理解“基本内容”,中考对文言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的具体意义和用法几乎不涉及,本着“考什么教什么”原则的一线教师就在课堂上淡化甚至回避了基础语法知识的教学,这就与高中阶段的学习形成了语法断层。 在当前部编版的语文教材中已开辟了语法知识的专题补充,教师在教学时应注意对语法知识的梳理。可在学生零散的语法知识基础上,帮助学生将相关知识贯通起来。例如,在九下学习《邹忌讽齐王纳谏》时,“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一句中的意动用法,教师可引導学生列举所学例句,如《桃花源记》中“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醉翁亭记》中“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其中“异”“乐”(第一个乐字)与“美”皆为意动用法,结合例句说明意动用法——“谓语动词认为宾语怎么样”的意思,用作意动的词可以翻译为“以……为……”“认为……是……”这样将语法前后贯通,引导学生自主梳理、归纳,将语法知识逐渐“立体”起来。 二、依原则处理文言文的字词 文言有一套自己的词汇系统,大多数字词与现代汉语相比,不是意义有所不同,就是用法有些两样。一线教师对“字词”的释义往往过于生硬,要求学生死记硬背字词的含义,导致“费时多,成效小”,学生容易思维僵化,对文言文学习产生畏难、厌学的心理,到了高中则会更加明显。 在处理文言文字词方面,王荣生、童志斌教授提出了“放过”和“突出”的

初高中衔接阶段教学的重点和主要的教学策略

初高中衔接阶段教学的重点和主要的教学策略 如何做好初高中物理的衔接,渡过学习物理的难关,已成为高中物理老师的首要任务。结合本人在教学中的一些体会,谈谈对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的几点认识。 1. 充分认识造成高中物理难教难学的原因 1.1 初、高中物理知识层次的变化特点。初中物理知识从生活实际、观察实验入手,直观性较强,相对简单,如密度、同一直线二力的合成、二力平衡、蒸发、沸腾、压强、浮力、杠杆等,都是生活中常见,容易理解的。它建立的物理模型,对思维深度的要求比较低。初中对物理概念的引入一般比较直接形象,叙述简单,要求理解的程度低、思维能力要求也不高,甚至有的物理量的定义为了便于学生理解而不是十分严密。如在运动学中不提位移只讲路程,为了避免矢量的方向性,又把速率的定义作为速度的定义教给学生。初中的物理规律少而简单,对规律的适用条件基本上不作重点强调,数学表达式也简单。对学生的要求主要是知道或理解物理学的一些基本知识,能从物理学的角度对一些自然社会现象做出简单的解释,一般只要求对物理现象做定性说明,简单的计算,整体内容较少。学生们认为物理很简单。 高中物理知识相对比较系统、抽象,前后联系紧密;经常需要对物理现象是做模型抽象、定量说明、数学化描述等。如:质点、单摆、理想气体、电磁场。高中物理概念相对抽象、复杂,对思维能力的要求高。例如:从“标量”到“矢量”的跨度,从“速度”到“加速度”,学生理解起来很困难。再到“加速度的大小、方向的变化与速度的大小、方向的变化的关系”学生就更困难了。学生在理解这类问题时不但要克服以前形成的思维定势,而且要加深理解,困难可想而知了。而且高中讲的物理规律往往牵涉到多变量的过程,状态,数字表达式较复杂,还经常要用图象来描述,而且矢量进入物理规律的运算中和图象中,强调物理规律的适用条件,因而对数学运用,抽象思维能力等方面的要求突然提高了很多。而高中一节课就学完,他们的困难可想而知。还有高中物理对实验的要求也提高了很多,有瞬时量的记录、测定方法、实验数据处理分析等比初中上了一个很大的台阶。 1.2 学生不同时期的思维特点。初中学生正处于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期,这个时期的学生,他们的思维形式正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快速发展阶段,并且抽象逻辑思维也有一定的发展。但在掌握复杂的抽象概念时,他们仍需要具体形象的支持,如果没有具体形象作为基础,他们往往就不能正确地领会这些概念。 高中学生正处于抽象思维形成的关键期。这个阶段的学生身心发展趋于成熟,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已经得到了较高的发展,对比较复杂的问题一般能从理论上加以分析和概括,他们还能自觉要求自己把学到的理论知识用于实际,用理论去解释具体现象和认识新事物。但高一的学生虽然在年龄上已划分为青年初期,其实在心理发展的程度上更接近于初中生。他们对于高中物理的难度高,较抽象的特点缺乏思想准备和心理接受能力,这样在心理方面形成了压力。 2. 适当调整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是做好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的有效途径 2.1 加强直观性教学,提高物理学习兴趣。学习是一生的事情,有了兴趣

初中化学与高中化学衔接

初高中化学衔接 一、初高中化学教学目标及知识体系的差别 1.教学目标的差别 初中化学是启蒙学科、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素质教育。从教科书及教学实际中可以看出初中化学主要要求学生掌握简单的化学知识、基本化学实验技能、简单化学计算及化学在生活、生产及国防的某些应用;其知识层次则以要求学生“知其然”为主。 高中化学是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实施的较高层次的基础教育,化学知识逐渐向系统化、理论化靠近,对所学习的化学知识有相当一部分要求学生不但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学生要会对所学知识能应用于解决具体问题。还能在实际应用中有所创新。 2.知识体系的差别 初中化学主要是从生产、生活实际出发,对日常遇到的一些化学现象进行学习与探究;通过化学实验手段对学生进行化学基础知识的学习,因此初中化学的知识体系不是很系统和完善的。教材着重于从感性认识到总结归纳到理性认识这一条构建初中化学知识体系。 高中化学则以实验为基础,以基础化学理论为指导,加强对化学知识体系的构建,探究化学的基本规律与方法,加强了化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同时,密切联系生产、生活,寻求解决实际生产、生活中的化学问题的方法。教材着重于从“生活实际→化学实验→化学原理→问题探究方法→化学规律”来构建高中化学知识体系。 研究初高中化学教材发现:高中化学对初中化学知识进行了合理的延伸与拓展,对初中化学教材许多之处进行很好的衔接,但是也发现存在一些盲点区。 二、初高中化学教材的盲点区与延伸点的衔接 (一)物质分类方法的初高中盲点区与延伸点的衔接 (二)物质的反应类型初高中盲点区与延伸点的衔接

(三)化学反应规律的继承与延伸点的衔接 (四)物质结构知识的继承与延伸点的衔接 (4)一个质子和一个中子的相对质量都为1,那么一个原子的近似相对质量,又称质量数(A)。即:质量数(A)=原子的近似相对质量。质量数(A)与质子数(Z)和中子数(N)存在什么关系?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 (5)为了用一种符号表示某元素的某一种原子,通常的 做法是: ①用元素符号代表此元素; ②在元素符号的左下方标出质子数; ③在元素符号的左上方标出质量数。

生物学科初高中衔接

生物学科初高中衔接 初高中生物衔接在课程标准、教材内容上体现着连贯性,但是在具体的课程设置、教法、学法等方面也有许多的不同点,对于进入高中的同学们来说,做到以下几点有助于你尽快发现生物的乐趣,掌握学科的特点: (一)学会抓住关键词,找出重点 刚上高一的学生,可能受初中教学的影响,不少同学会把一句话中的动词作为这个句子的重点。如讲到叶绿体的功能是“叶绿体能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并把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很多学生认为这里的“储存”二字是重点,而忽略了其中的能量变化,以及光合作用最后的产物——有机物。所以在高一刚开始学生物时要学会找出重点。 (二)课堂上处理好记笔记和倾听的关系 记录上课过程中的关键知识点,或是听课过程中有不明白的地方,要作个简单记录,以便课后及时解决。避免出现两种极端现象,即上课只听不记或是把老师的每句话都当作重点。 (三)尝试回忆

初中生物课的知识内容较少,一节课一般只有少数几个知识点,高中会有大量的需要掌握的知识点,因此上完一节课后试着写出这节课的重点,有利于知识体系的建立,帮助记忆。 (四)形成知识网络 新教材注重遵循认知过程,导致知识结构的完整性被打破了,有些零散。学习过程中注意系统地梳理知识、建构知识框架,避免死记硬背零碎的知识。 (五)学会归纳,建构概念图 学完一章后,自主建构知识框架,如在学完《生物和细胞》这一单元后,可以建构一个概念图或者思维导图,帮助更好地复习。 (六)用好教材中的技能训练 初中生物教材中的技能训练有解读实验数据、测量和计算等,这些能力的获得都为高中学习生物奠定坚实的基础。 (七)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生物学是一门与生产和生活联系非常紧密的科学。我们在学习生物学知识时,应该注意理解科学技术和社会之间的相互关

初高中语文知识衔接及方法指导

浅析初高中语文知识的衔接及方法 第一篇:存在问题探究 高一语文第一节课;听学生吐槽:“你目前在语文学科的学习中有哪些困惑”?根据所提问题,对得到的答案作了整理,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习兴趣方面: 1.对语文兴趣还不够。老师讲有趣的东西,不考;讲考试的东西,又无趣。 2.感觉初中语文老师的课挺简单有意思,但到高中容量大,就好像有些拗口。 二、学习方法方面: 3.语文没边没沿,浩如烟海,实在是老虎吃天,无处下口啊! 4.在初中语文能跟着感觉走,到高中还没有主动探索属于自己的有效的学习方法,于是很不适应。 5. 存在不良的语文学习习惯:书写不规范,字体不端正,文面意识比较差,成绩好的学生比较突出。 6.课堂听课效率不高,复习不及时,课堂讲过的一些内容,或已经训练过的内容,甚至反复训练的内容,还不能掌握。 三、基础知识的学习方面: 7.初中的一些文章读得很透彻,但到高中有很多文章读不懂了,一知半解。 8.语文基础知识的积累还不够丰富,基础知识方面的选择题,错误率还比较高。 9.文言文在初中比重很少,而到高中内容就太多太难了。 10. 初中语文不学语法,高中老师老抱怨,并说将影响阅读理解的提高和作文的水平。 四、阅读方面: 11.课外阅读的面不够广泛,概括、分析、综合表达的能力比较差;文言文阅读阅读数量少,仅限于教材内的文章。对文言文阅读有畏惧心理。 五、写作方面: 12.每天的生活是单调的“三点一线”,老师却要求作文想像力丰富,有真情实感和理性深度,不知道怎么办。 13.作文审题能力比较差,跑题现象比较严重。 第二篇:应对方法浅谈

根据初高中语文学习的特点和差异,我们就以上高中语文学习存在的诸多问题,作如下分析: 一、初高中语文教育的目标及其差异分析: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它们有如下六点差异: (一).两个阶段的目标要求的基本内容不同: 初中课程标准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五个方面提出要求;高中课程标准则从“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现?创新”五个方面提出发展要求。不难发现,初中的语文学习偏重积累,高中则偏重于积累基础上的运用。 (二).从培养目标看: 初中语文《新课标》:“着重培养学生语文实践能力”,“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整体把握的能力”。高中语文《新课标》是:“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因而“探究能力”的培养成为高中语文课程的任务。而教学中,应重点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 (三).从阅读能力看: 初中语文《新课标》:“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而高中语文《新课标》:“从整体把握文本内容,理清思路,概括要点,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根据语境揣摩语句含义,体会语言所表达的效果,对阅读材料作出自己的分析判断”,“进行阐述,评价和质疑”。在阅读能力的要求上,高中语文教学能力层次由初中的理解层提升到应用,鉴赏的高度,要求与“文本对话”,深入读者内心世界。 (四).从表达能力上看: 初中语文新课标要求:“45分钟能完成不少于500字的习作,课外练笔不少于一万字。”而高中语文新课标要求:“45分钟能写600字左右的文章,课外练笔不少于二万字。”从高度上看,高中语文新课标要求:“通过写作实践发展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分析和综合等基本的思维能力,发展创造性思维。”由此可以看出,高中语文的作文,由初中感性思维提高到理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这无疑是一次质的飞跃与提高。

初高中地理学科知识衔接教材

初高中地理学科知识衔接(试用教材) 地球运动 一、初中知识回顾 1、经线与纬线的比较 2、经度和纬度的比较 3、经度和纬度判读及方向判别 A的经度是()纬度是()位于()、()半球 C的经度是()纬度是()位于()、()半球 A位于C的()方向

二、高中新课知识 (一)地球的普通性:从运动特征来看,地球与其他行星十分相似,即绕日公转轨道都近圆,轨道面几乎在同一平面内,绕日公转的方向从北极上空看都是逆时针;从结构特征来看,地球与水星、金星和火星有许多共同之处。 (二)地球的特殊性:(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 外部条件:①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处于安全的宇宙环境 ②光照条件稳定,使生命从低级到高级的演化没有中断 自身条件:③日地距离适中,地表温度适宜,有液态水存在 ④体积质量适中,形成包围地球的大气,适合生物呼吸;避免地球上生物遭受过多紫 外线的伤害,减少小天体对地球表面的撞击;使地表昼夜温差不至于过大,有利于生命活动。 (三)地球的自传 (1)地球自转方向 用箭头表示北极和南极上空地球自转方向,并且标上东(西)经。 (2)认识晨昏圈(线) 概念:晨昏线(圈)是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由晨线与昏线组成。 特点:过球心的大圆;晨昏线始终与太阳光线垂直。 意义:处于晨圈上的各地处于()时刻, 处于昏圈上的各地处于()时刻;与其垂直的各地或处于()或处于子夜。 判断:判断晨线、昏线,要利用地球自转方向和太阳光线。 记忆要点: ①晨昏线上时间信息:在光照图上,晨线与赤道的交点处为6时,昏线与赤道的交点处为18时。 ②晨昏线通过南北极可断定这一天是3月21日或9月23日前后。 ③晨昏线与南北极圈相切:北极圈内皆为昼弧,可断定这一天是6月22日前后,北半球夏至日,北 半球为夏季,南半球为冬季。自北极圈内皆为夜弧,可断定这一天是12月22日前后,北半球冬至日,北半球为冬季,南半球为夏季 ④赤道:赤道上全年昼夜平分,因此,赤道上的地点在一年中的任何日期都是6时日出,18时日落。 (3)区时计算:某地区时 = 已知地的区时±1小时×两地相隔时区数(东加西减) (4)日期计算:在国际日期变更线,往东减一天往西加一天 试一试: 2002年足球世界杯由巴西、德国两队于6月30日在日本横滨进行冠军决赛。中央电视台于19时举

初高中化学衔接教案设计

初高中化学知识点衔接 初中化学主要是从生产、生活实际出发,对日常遇到的一些化学现象进行学习与探究,通过化学实验手段对学生进行化学基础知识的学习,因此初中化学的知识体系不是很系统和完善的。教材着重于从感性认识到总结归纳到理性认识这一条构建初中化学知识体系。 高中化学则以实验为基础,以基础化学理论为指导,加强对化学知识体系的构建,探究化学的基本规律与方法,加强了化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同时,密切联系生产、生活,寻求解决实际生产、生活中的化学问题的方法。教材着重于从“生活实际→化学实验→化学原理→问题探究方法→化学规律”来构建高中化学知识体系。 初高中化学教材的盲点区与延伸点的衔接 (一)物质分类方法的初高中盲点区与延伸点的衔接 初中概念 单质: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化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其中有一种元素是氧 酸: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H+)的化合物 酸的通性 (1)酸溶液能与酸碱指示剂作用(石蕊遇酸变红,酚酞遇酸不变色。) (2)酸 + 活泼金属→盐 + 氢气 H2SO4 + Zn = ZnSO4 + H2↑ (3)酸 + 碱性氧化物→盐 + 水 6HCl + Fe2O3 = 2FeCl3 + 3H2O (4)酸 + 碱→盐 + 水 H2SO4 + Cu(OH)2 = CuSO4 + H2O (5)酸 + 盐→新盐 + 新酸 2HCl + CaCO3 = CaCl2 + CO2↑+ H2O (浓盐酸——有挥发性、有刺激性气味、在空气中能形成酸雾。 浓硫酸——无挥发性。粘稠的油状液体。有很强的吸水性(和脱水性),溶水时能放出 大量的热。)

初高中化学衔接知识点及练习

初高中化学衔接知识点及练习 一.1—20号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及其常见化合价 跟踪练习: 1。写出1—20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想想化合价和最外层电子数有什么关系 2。标出下列指定元素的化合价 N2、NH3、NH4Cl、NO、NO2、N2O4、HNO3;H2S、SO2、SO3、H2SO4、BaSO4; Cl2、NaCl、HCl、HClO、HClO4、HClO3、KClO3;CH4、CO、CO2、H2CO3、NaHCO3、 CaCO3; 3。在下列化合物中根(原子团)下方划一短线,并标出根的化合价 ① KOH ② Na2CO3 ③ BaSO4 ④ NH4Cl ⑤ AgNO3 ⑥ KMnO4 ⑦ NH4NO3 ⑧ Cu2(OH)2CO3 ⑨ KClO3 ⑩ K2MnO4 二.酸碱盐及其相互关系 (1)酸 ①定义: 常见的酸有: ②分类: 是否含有氧最多电离出H+的个数 按电离程度按沸点 ③性质: A:酸碱指示剂反应 B:和某些金属反应 C:和某些金属氧化物反应 D:和碱反应 E:和某些盐反应 (2)碱

①定义: 常见的碱有: ②分类: 按溶解性分按电离程度 ③性质: A:酸碱指示剂反应 B: 和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反应 C:和某些金属氧化物反应 D:和酸反应 E:和某些盐反应 (3)盐 ①定义: 常见的盐有: ②分类 正 盐: 酸式盐: 碱式盐: 复盐: ③性质 A酸碱性 B某些盐和酸反应 C某些盐和碱反应 D盐和盐反应 E特殊盐的不稳定性 (4)氧化物 ①定义

②分类 不成盐氧化物: 非金属氧化物: 金属氧化物: 两性氧化物: 复杂氧化物: 跟踪练习、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碳酸______、碳酸钠______、碱式碳酸铜______________、碳酸氢钠_________、 碳酸钙__________、碳酸氢钙_____________;氯化氢_________、氯气________、 氯化钾___________、二氯化锰___________、氯酸___________、氯酸钾___________、 二氧化氯___________、氧化二氯___________;硝酸___________、硝酸钾___________、硝酸钡___________、硝酸铵___________、硝酸铜___________、硝酸汞___________、 硝酸银___________;硫酸___________、硫酸铵___________、硫酸氢铵___________、 硫酸钡___________、硫酸铝___________、硫酸铁___________、硫酸亚铁___________;磷酸___________、磷酸钠___________、磷酸二氢钠___________、磷酸氢二钠___________、磷酸氢二铵___________、磷酸钙___________、磷酸二氢铵___________; 氮气、硫磺、白磷、金刚石、氦气、二氧化硅、氖气、二氧化氮、氩气、氧化铁、氧化铝;氢氧根离子、硫酸根离子、碳酸根离子、硝酸根离子、铵根离子。 2.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三氧化硫和水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氧化钙和水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氧化钠和水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二氧化碳和澄清的石灰水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碳酸钙高温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碳和二氧化碳高温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乙醇在空气中燃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铁和稀硫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氧化铜和碳加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氧化铁和CO加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四氧化三铁和CO加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碱式碳酸铜加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氢氧化铁中加入稀硫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氧化铁中加入到稀硝酸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铁和硝酸汞溶液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少量的锌加入到FeSO4和稀硫酸的混合液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碳酸氢钙溶液中滴加盐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碳酸镁中加入硫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