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池塘水质五个标准参数及其调控方法

池塘水质五个标准参数及其调控方法

池塘水质五个标准参数及其调控方法
池塘水质五个标准参数及其调控方法

池塘水质五个标准参数及其调控方法

在水产养殖过程中,首先要了解水产养殖中好的水质标准,掌握与水质好坏相关的主要参数及其作用,以及针对相应参数的调控技术,对保证养殖安全和产品安全尤为重要。

溶氧量

好的水质首先要达到符合养殖要求的溶氧量。一般情况下,在养殖季

节,每天必须不少于16小时的水体溶氧量在5mg/L以上其余时间不得低于

3mg/L。

水中的溶氧状况是影响养殖鱼类生长速度、饵料系数高低的重要因素。

当溶解氧下降到4毫克/升,对鱼虾生长即有影响。通常家鱼溶解氧下降到

1mg/L开始缺氧浮头,而特种水产品通常在2mg/L开始浮头。高密度养殖模式下,

容易引起池水缺氧以及池水中的重金属离子、氨氮、硫化氢、甲烷等有毒物质大量增加。这些有毒物质达到一定数量后,会使养殖的养殖对象产生慢性中毒,从而使其免疫力低下、摄食量减少,体质下降,有时甚至出现病害。同时水质长期处于低氧的状态下,还会抑制了鱼对饲料的消化。

PH值

pH值的调节方法比较简单。

当pHv 7时,可根据情况施用适量的熟石灰或粉碎的石灰石;

当pH> 8.5时,可施用适量的石膏、无毒弱酸(如醋酸)正康元PH值

降解剂等,培养适当丰富的藻类也有一定的作用。

一般池塘在放养前先用生石灰彻底清塘,改善淤泥通气状况,使其呈

弱碱性;养殖生产期间,每10天?15天每亩施生石灰15公斤?20公斤,

可保持池塘水质呈弱碱性,并带动有机质沉淀。

清晨如pH值下降到7以下,则应采用生石灰水来提高pH值,使用数

量和方法同前。

盐碱地池塘,清晨如发现pH> 9以上,必须及时加注淡水。通常要求pH

值不能超过9.5。

总氨和亚硝态氮

水质较好的池塘总氨不超过2毫克/升,亚硝态氮不超过0.2毫克/升;特种水产品养殖池总氨控制在1毫克/升以下,亚硝态氮控制在0.1毫克/ 升以下。

总氨和亚硝态氮是有机物分解而成,水质越肥,水中有机物越多,总氨和亚硝态氮也越高。而总氨和亚硝态氮对水生动物是有毒的,轻则影响生长,重则危及生存。

当总氨超过0.5毫克/升,亚硝态氮超过0.1毫克/升,表示水中受大量有机物污染。精养池塘在夏秋季节往往超过此值,通常总氨为0.5毫克/

升?4毫克/升,亚硝态氮为0.1毫克/升?0.4毫克/升。

一般可米用如下方法:

①水生植物脱氮:淡水水体种植水草。

②加注新水。

③合理使用增氧机。

④使用微生物制剂,可促进有机物分解,具有改善水体微生态平衡的作用。

⑤轮捕:捕出达到商品规格的鱼虾,降低水体容纳量。

⑥“以鱼养水”,减少投饵和草食性鱼类,增放滤食性鱼类、杂食性鱼类。

⑦冬季整塘、清塘,清除过多淤泥。

⑧铺设塑料隔膜,阻隔底泥中有害物质的释放

盐碱地池塘的盐度

各种鱼类都有一定的耐盐限度,如鲢鱼的耐盐限度,鱼种期盐度为5?

6,成鱼期盐度为8?10;草鱼鱼种期盐度为6?8,成鱼盐度为10?12。

含盐量过高,对许多淡水鱼生长不利,甚至危及鱼类生存。但盐度过

高,影响鱼类与饵料生物生长。故盐碱地池塘盐度应在5以下,最好在3

以下。

如果盐度过高,可采用如下措施:

①经常引淡排咸:池塘进排水严格分开,弓I入淡水,排出咸水。

②施有机肥:施有机肥料使盐碱地塘底铺一层塘泥,使池水与盐碱土壤基本隔绝。

③改造盐碱水质与改造成土质同步进行:在改造盐碱水质的同时,池埂上种植田菁等排碱绿肥。

④高水位压盐:应保持池内水位

高于外河水位,防止地下水渗入池内。

水温

绝大数水生生物(水生哺乳类除外)均属于变温动物,它们的体温和水温相等或相近,幼鱼体温和水温几乎相等,成鱼体温和水温通常相差0.5?「C以内,鲤鱼为1.7 °C。

我国池塘主要养殖鱼类鲢鱼、鳙鱼、草鱼、青鱼、鲤鱼、鲫鱼、鳊鱼、

鲂鱼等,属于温水性鲤科鱼类,对水温的适应范围在0.5?38 C ,超出此范围就不能忍受,并进而引起死亡,这些鱼类生长的适宜温度范围是20?32 C , 在此范围内,随温度升高代谢增强,摄食量增加,生长加快,水温15 C以下,则食欲显著下降,生长缓慢。

水温对淡水生物有着很重要的影响。水温可直接影响鱼类的代谢强度,

从而影响鱼类的摄食和生长;水温影响鱼类的性腺发育和初始产卵时间;

水温对水体溶氧量会产生较大影响,间接影响到鱼类。

池塘水质五个标准参数及其调控方法

池塘水质五个标准参数及其调控方法 在水产养殖过程中,首先要了解水产养殖中好的水质标准,掌握与水质好坏相关的主要参数及其作用,以及针对相应参数的调控技术,对保证养殖安全和产品安全尤为重要。 溶氧量 好的水质首先要达到符合养殖要求的溶氧量。一般情况下,在养殖季 节,每天必须不少于16小时的水体溶氧量在5mg/L以上其余时间不得低于 3mg/L。 水中的溶氧状况是影响养殖鱼类生长速度、饵料系数高低的重要因素。 当溶解氧下降到4毫克/升,对鱼虾生长即有影响。通常家鱼溶解氧下降到 1mg/L开始缺氧浮头,而特种水产品通常在2mg/L开始浮头。高密度养殖模式下,

容易引起池水缺氧以及池水中的重金属离子、氨氮、硫化氢、甲烷等有毒物质大量增加。这些有毒物质达到一定数量后,会使养殖的养殖对象产生慢性中毒,从而使其免疫力低下、摄食量减少,体质下降,有时甚至出现病害。同时水质长期处于低氧的状态下,还会抑制了鱼对饲料的消化。 PH值 pH值的调节方法比较简单。 当pHv 7时,可根据情况施用适量的熟石灰或粉碎的石灰石; 当pH> 8.5时,可施用适量的石膏、无毒弱酸(如醋酸)正康元PH值 降解剂等,培养适当丰富的藻类也有一定的作用。 一般池塘在放养前先用生石灰彻底清塘,改善淤泥通气状况,使其呈 弱碱性;养殖生产期间,每10天?15天每亩施生石灰15公斤?20公斤, 可保持池塘水质呈弱碱性,并带动有机质沉淀。 清晨如pH值下降到7以下,则应采用生石灰水来提高pH值,使用数 量和方法同前。 盐碱地池塘,清晨如发现pH> 9以上,必须及时加注淡水。通常要求pH

值不能超过9.5。 总氨和亚硝态氮 水质较好的池塘总氨不超过2毫克/升,亚硝态氮不超过0.2毫克/升;特种水产品养殖池总氨控制在1毫克/升以下,亚硝态氮控制在0.1毫克/ 升以下。 总氨和亚硝态氮是有机物分解而成,水质越肥,水中有机物越多,总氨和亚硝态氮也越高。而总氨和亚硝态氮对水生动物是有毒的,轻则影响生长,重则危及生存。 当总氨超过0.5毫克/升,亚硝态氮超过0.1毫克/升,表示水中受大量有机物污染。精养池塘在夏秋季节往往超过此值,通常总氨为0.5毫克/ 升?4毫克/升,亚硝态氮为0.1毫克/升?0.4毫克/升。 一般可米用如下方法: ①水生植物脱氮:淡水水体种植水草。 ②加注新水。 ③合理使用增氧机。 ④使用微生物制剂,可促进有机物分解,具有改善水体微生态平衡的作用。 ⑤轮捕:捕出达到商品规格的鱼虾,降低水体容纳量。 ⑥“以鱼养水”,减少投饵和草食性鱼类,增放滤食性鱼类、杂食性鱼类。

池塘养鱼对水质的要求

池塘养鱼对水质的要求: 1、水源 水源是池塘养鱼的基础,池塘养鱼要求水源充足、无污染、排灌方便,并且经常注入新水以保证水量和调节水质。 2、温度 水温对鱼类和其他水生生物的生长和生存有较大影响,鱼类和水生生物对水温也有一定的适应范围,对适应温度有最高和最低的限度,超过限度就会导致生理失调甚至死亡。根据鱼类在不同温度下的生长特性,水温可分为3个范围: 水温在10~15 ℃为鱼类的弱度生长期,鱼缓慢生长。水温在15~24 ℃为鱼类一般生长期,鱼的生长和增重速度一般。 水温在24~30 ℃是最适生长期,生长和增重速度最快。 3、透明度 把手伸进水中看不见手心的深度为透明度。透明度是池塘养鱼的关键环节,透明度约为20~40 cm,一般以放鱼后至6月中下旬,透明度深度控制在20~30 cm,7~8月透明度深度控制在30~40 cm为宜。 4、溶氧量

池水中溶氧量的多少是水质好坏最重要的指标。晴天,池塘中溶氧量的分布是不均匀的,存在明显昼夜变化。白天光照度强大,浮游植物光合作用产氧量多,夜间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停止,有时就会出现鱼类缺氧而浮头现象。一般成鱼阶段可允许的溶氧量达到3 mg/L 以上,低于2 mg/L会发生轻度浮头,降低到0.6~0.8 mg/L时会出现严重浮头,而降低到0.3~0.6 mg/L 时就会窒息死亡。为了调节池水中的溶氧量,也可用增氧机来增加底层水质的溶氧量,一般在鱼类生长季节,晴天中午开机40~80 min,阴天夜里开机30~50 min。 5、pH值 pH值表示水的酸碱度,当pH值等于7时水为中性,小于7时为酸性,大于7时为碱性。鱼类能够安全生活的pH值范围大致是6~9。凡是pH值低于5.5或高于10的水都不能用来养鱼,pH值过低时光合作用不强,水体生物生产力不高,鱼类生长明显受到抑制。因此,酸性水不能养鱼,需要进行调节和改良,特别在夜间水生生物的呼吸作用,二氧化碳大量积聚至早晨使pH值降到一天中最低值。白天由于光合作用水中的二氧化碳被消耗,水的pH值随之升高,为使池水中的二氧化碳达到平衡,需施放石灰来调节池水的酸碱

水处理十大技术

水处理十大技术 1、软化法是指将水中硬度(主要指水中钙、镁离子)去除或降低一定程度的水。水在软化过程中,只是软化水质,而不能改善水质。 2、蒸馏法是指将水煮沸,然后收集蒸汽,使之冷却和凝结成液体。蒸馏水是极安全的饮用水,但有一些问题要进一步探讨。由于蒸馏水不含矿物质,这成为反对者提出人的寿命容易老化的理由。另外利用蒸馏法成本较高,耗费能源,不能去除水中挥发性物质。 3、煮沸法是指自来水煮沸后饮用,这是一种古老的方法,在国内普遍地应用。水煮沸可杀死细菌,但对一些化学物质和重金属不能去除,即使其含量极低,所以饮用仍是不安全的。 4、磁化法是指利用磁场效应处理水,称为水的磁化处理。磁化处理的过程就是水在垂直于磁力线的方向通过磁铁后,即完成磁化处理的过程。我国对水的磁化处理,到目前为止仍是处于实践和研究的初级阶段,国外的净水器没有磁化功能的要求,因为磁化水不属于净水的范围,而是属于医疗方面的问题。 5、矿化法是指在净化的基础上再向水中增添对人体有益的矿物元素(如钙、锌、锶等元素)。市售净水器一般通过在净水器中添加麦饭石来达到矿化的目的,但国家卫生部已经明令指出:“涉水产品不得宣传任何保健功能”。臭氧、紫外线杀菌这些方面都只能杀菌,去除不掉水中的重金属和化学物质,经杀死的细菌尸体仍残留在水中,而成为热原。 6、电解法是把净化后的水进行电解,始于日本,这种设备称为电解水机。它是把水先进行净化处理,然后再进行电解活化,其碱性活化水与人体内环境之PH值相对应,对人体有保健作用,适于饮用;酸性活化水可用于洗脸、洗澡,有美容作用。不过,电解水对人体到底有多大的好处,尚需进一步探讨。 7、活性碳吸附 可分为以下三种形态 A.颗粒活性炭较为常用,多用本质、煤质、果壳(核)等含碳物质通过化学法或物理活化法制成。它有非常多的微孔和比表面积,因而具有很强的吸附能力,能有效地吸附水中的有机污染物。此外在活化过程中,活性碳表面的非结晶部位形成一些含氧官能团,这些基团使活性碳具有化学吸附和催化氧化、还原性能,能有效去除水中一些金属离子。 B.渗银活性碳将活性炭和银结合在一起,不仅对水中有机污染物有吸附作用,还具有杀菌作用,而且在活性炭内不会滋长细菌,解决了净水器出水有时出现亚硝酸盐含量高的问题。当水通过渗银活性碳时,银离子就会慢慢释放出来,起到消毒杀菌作用。由于活性炭对

池塘养鱼常见水质问题及对策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363893157.html, 池塘养鱼常见水质问题及对策分析 作者:金毅尹志尚 来源:《农民致富之友》2016年第08期 [摘要] 云南将淡水渔业列为高原特色农业的六个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近些年,在云南进 行池塘养鱼的人越来越多,在池塘养鱼中,最重要的就是池塘水质问题了,水质的好坏直接影响了整个池塘中鱼的养殖情况,甚至如果水质过差的话,可能会导致鱼的死亡,所以,要保证了池塘水质的安全,才能保证养鱼的质量,本文针对常见的水质问题提出对策。 [关键词] 池塘养鱼水质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 S95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6)04-0287-01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水产品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近几年,由于将淡水渔业列为高原特色农业之一,在云南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了池塘养鱼,但是,池塘养鱼中常常会出现一些水质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池塘养鱼的质量,无法满足人们对水产品的要求,就没有办法将鱼销出,所以,想要将鱼养好,就必须要认真对待水质问题,本文通过分析解决水质问题的重要性,针对常见的水质问题提出解决策略。 1 解决池塘水质问题的重要性 近几年,在云南省出现了大批池塘养鱼的人,但是,由于云南省对于渔业投资较低,全省的老旧鱼塘面积有2万多公顷,而新池塘的面积仅占全省池塘面积的25%,由于池塘的基础措施不到位,池塘水质也一直受到影响。 不论是在什么环境中养鱼,养鱼最重要的就是水质,哪怕是在大自然中野生的鱼,如果它一直生活的水域水质遭到破坏的话,这条鱼也是活不下去的,更何况,池塘养鱼中,池塘环境本就与鱼原来生活的环境不同,水质出现一点点问题都有可能会影响到鱼的质量。 如果池塘中的水质状况较差,一些指标超出鱼生存需要的话,就会导致鱼生长发育不良,养出来的鱼质量不高,甚至可能导致,池塘中的鱼出现大面积的死亡,造成不可挽回的经济损失,而且,水质不好不仅会导致鱼的不健康,还会间接影响到食用者的健康,为食用者的身体造成危害。 2 云南常见的池塘水质问题及解决办法 2.1 常见的池塘水质问题 2.1.1水中PH值过高

池塘养鱼对水质的要求

池塘养鱼对水质的要求公司标准化编码 [QQX96QT-XQQB89Q8-NQQJ6Q8-MQM9N]

池塘养鱼对水质的要求: 1、水源 水源是池塘养鱼的基础,池塘养鱼要求水源充足、无污染、排灌方便,并且经常注入新水以保证水量和调节水质。 2、温度 水温对鱼类和其他水生生物的生长和生存有较大影响,鱼类和水生生物对水温也有一定的适应范围,对适应温度有最高和最低的限度,超过限度就会导致生理失调甚至死亡。根据鱼类在不同温度下的生长特性,水温可分为3个范围: 水温在10~15 ℃为鱼类的弱度生长期,鱼缓慢生长。 水温在15~24 ℃为鱼类一般生长期,鱼的生长和增重速度一般。水温在24~30 ℃是最适生长期,生长和增重速度最快。 3、透明度 把手伸进水中看不见手心的深度为透明度。透明度是池塘养鱼的关键环节,透明度约为20~40 cm,一般以放鱼后至6月中下旬,透明度深度控制在20~30 cm,7~8月透明度深度控制在30~40 cm 为宜。 4、溶氧量 池水中溶氧量的多少是水质好坏最重要的指标。晴天,池塘中溶氧量的分布是不均匀的,存在明显昼夜变化。白天光照度强大,浮游植物光合作用产氧量多,夜间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停止,有时就会出现鱼类缺氧而浮头现象。一般成鱼阶段可允许的溶氧量达到3

mg/L以上,低于2 mg/L会发生轻度浮头,降低到0.6~0.8 mg/L 时会出现严重浮头,而降低到0.3~0.6 mg/L时就会窒息死亡。为了调节池水中的溶氧量,也可用增氧机来增加底层水质的溶氧量,一般在鱼类生长季节,晴天中午开机40~80 min,阴天夜里开机30~50 min。 5、pH值 pH值表示水的酸碱度,当pH值等于7时水为中性,小于7时为酸性,大于7时为碱性。鱼类能够安全生活的pH值范围大致是6~9。凡是pH值低于5.5或高于10的水都不能用来养鱼,pH值过低时光合作用不强,水体生物生产力不高,鱼类生长明显受到抑制。因此,酸性水不能养鱼,需要进行调节和改良,特别在夜间水生生物的呼吸作用,二氧化碳大量积聚至早晨使pH值降到一天中最低值。白天由于光合作用水中的二氧化碳被消耗,水的pH值随之升高,为使池水中的二氧化碳达到平衡,需施放石灰来调节池水的酸碱度。 6、浮游生物 池塘的浮游生物对养鱼水质影响最为重要,池水中的天然饵料生物、浮游生物量要丰富适宜。一般水质清淡,水中溶氧较高,鱼类就不易缺氧、就不会出现浮头现象。而浮游生物多,在夜间就会发生缺氧、浮头现象,甚至死亡。可以根据水色来判断池水的肥度,肥水具有“肥、活、嫩、爽”4个特点:肥是池水中饵料生物丰富,水色淡浓适中;活即池塘的水色一天内要随光照和时间的不同

水质调控

水质调控 随着高密度、集约化水质养殖生产的发展,养殖水体的水质变化频率的加快,造成池塘水质富营养化,再加上现今池水污染源的增多,水质管理比过去更为重要,水质的好坏与养殖产量、病害和经济效益关系十分密切。水质管理要采取综合管理,使水质条件满足水产养殖对象的要求。 一、池塘进排水时机选择: 池塘进排水是改善水质条件的必要措施,经常进排水可以增加池内的氧气供应,及时排走代谢毒物,还可以补充池内小型饵料生物和控制池内单胞藻类的密度。高温季节进排水还可以有效地改善底质条件和降低水温。其换水量可根据生长个体的不同生长阶段、水温及天气情况、个体的活动情况和水质状况来确定。掌握好进排水时间是进排水的要领。一是白天少换、晚上多换;二是天晴少换、天阴多换;三是有风少换、无风多换;四是大池少换、小池多换;五是池内生物量过高多换、否则少换;六是水色过浓透明度低于20厘米多换;七是进换水时,要先排后灌,排底层水,灌上层水。 二、池塘水质调控的多种途径: 1. 物理调控措施: (1)使用增氧机。增加水体溶氧,加大水体循环。主要方法是在晴天有太阳的午后使用增氧机1小时~2小时,其作用是使池水形成上下对流,将上层溶氧充足的水输入底层,散逸水中氨氮与有毒气体,减少有毒有害物质的产生。 (2)定期换水。定期放出或抽出底层20厘米~30厘米污染水,注入新鲜水。作用是排除被污染的有毒有害水体,降低池塘污染因子,减轻水体压力。 (3)使用吸附剂。全池泼撒膨润土或沸石粉,使水体中有毒有害物质被吸附后沉淀于池底。使用量一般为膨润土100公斤/亩,沸石粉为13公斤/亩~20公斤/亩,在水质严重恶化时具有临时缓解作用。 2. 化学调控措施: (1)泼洒增氧剂。增氧剂对水质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一是为水体有机物的分解提供足够的溶解氧;二是增加水体钙离子,稳定水体酸碱度;三是降低氨氮含量,去除水中硫化氢和二氧化碳等有毒有害气体;四是可达到杀死致病菌,沉淀水体悬浮物的作用。 (2)氯法处理。氯法水体调控措施一般采用具有稳定性的二氧化氯和次氯酸钠全池泼洒,用量分别为0.3ppm和0.5ppm,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可根据水质情况适当增加30%以内用量。二氧化氯是是一种强氧化剂,不但能有效降解水体中有机物,降低蓝澡数量,破坏水体中的微量有机物,且可作为降解氨氮和亚硝酸盐的辅助剂,是一种常用的具有水质调节和高效杀菌功能的水产药物。次氯酸钠同样是一种强氧化剂,在水体中经水解后形成次氯酸,次氯酸再进一步分解形成新生

池塘水环境生态调控方法

池塘水环境生态调控方法 在当今集约化高密度高投饵的水产养殖模式下,水质恶化、病害增多药残问题突出。养殖水体净化能力下降、缺氧和有毒代谢物增多等等,严重影响养殖水产品的健康生长。应此如何利用各种水质调控措施消除这些不利应素,为让我们的养殖业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维持池塘生态环境就显得由为重要。以下就池塘水体及生态环境调控的三种方法供参考。 1、物理调控法 冬天干塘清淤,提高池塘肥力延缓池塘老化。干塘后经过冬天严寒风吹日晒,能杀死寄生虫和病原体。最重要的是有更多的氧气氧化分解底泥,消除中间还原物的产生,对经后养殖时的水环境的调节有重要作用。 适当注换水保持水质清新,保障水源质量,做到春浅(50厘米)、夏满(平台坡面80厘米)、秋勤(勤换水)。从而使养殖水体的生态系统得到改善。当池塘失控恶化时换水是最快速有效的方法。加注新水后可以冲淡池中的有机物,平衡池塘生物量增加氧气。 使用机械增氧,让水上下对流增加和氧气的接触面,也就增加了水中的氧气。使用增氧机要做到三开、两不开、一随时。三开机晴天中午开机(2小时),阴天清晨开机(4小时),连续阴雨半夜开机(12时—8时),两不开机不论天气傍晚不开机、阴雨天中午不开机。缺氧浮头随时开。如傍晚浮头则开机后一直到明天清晨。(物理调控的好处是不给养殖环境带来污染,但是会增加生产消耗。) 2、化学调控法 化学调控就是利用化学特有的性质来改善养殖水环境的不利因素,第一个方法合理施肥,施肥可以增加池塘的生物量,更重要的是可以改变水质,使池水透明度适中增加浮游植物。而浮游植物在水中吸收二氧化碳和氨氮经光合作用产生氧气。施肥的方法是抓两头、带中间、重基肥、巧磷肥。抓两头就是春秋两季用有机肥,夏天用无机肥,重基肥就是清塘后的第一次肥料要施得重,施磷肥时PH值要在7.5—8.5,不能低也不能高,比如石灰清塘后要隔10天到15天再施,不然造成磷肥失效或肥力降低。施有机肥时要加微生物制剂发酵或生石灰消毒后再用。 第二个方法化学增氧,指在突发情况下,如断水停电池塘浮头时。要用化学增氧,市面上有过氧化钙、过氧碳酸氢钠全池泼洒。 第三使用生石灰,生石灰是目前国际公认的最好的水质改良剂,定期使用它可以调节PH值增加水体硬度,培植浮游生物沉降有机质改良水质,同时有一定的杀菌消毒作用。一般要求每个月用一次,每立方米用10—15克,使用生石灰要注意以下几点。新开挖的塘和清淤后的塘不能用生石灰,因为没有淤泥缓冲力比较弱一般不使用生石灰。生石灰在使用时要选择晴天上午现配现用,下午3点以后和下雨或天气闷热水温28度以上不能用。生石灰还不能和酸性的漂白粉同时使用,也不能和敌百虫一起用,因敌百虫遇钙会起化学反应变成敌敌畏,毒性增加危害养殖水产品。定期使用含氯杀菌消毒剂起到灭菌杀藻的作用(化学调控的优点是见效快。缺点是治标不治本,用量过大还对养殖环境造成污染,用得不好还会带来损失。) 3、生物调控法 就是利用生物来调整池塘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以达到改良水质的目的。

池塘养鱼技术

池塘养鱼技术 ---摘自(遵义农业农村)微信号 一、池塘选择 1.位置选择:选择在水源充足、交通便利、电力方便的地方。水质溶氧高,酸碱度适中,不含有毒物质。 2.土质和底质:土质和底质是保水的关键,以壤土最好,粘土次之,砂土最差。粘质土鱼塘,虽保水性好,但容易板结,通气性差,容易造成水中溶氧不足;砂质土鱼塘,由于渗水性大,不仅不能保水,水质难肥,而且容易崩塌。 3.面积和水深:鱼塘的大小和深浅,与鱼产量的高低有非常密切的关系。俗话说:“塘宽水深养大鱼”,这是因为水体越大,越接近自然环境,变化越小;反之,变化则大,水质容易恶化,对鱼类生产不利。成鱼养殖池塘水深 1.8-2.5米为宜。 4.注、排水道:池塘有独立的注、排水道,才能做到及时注水和排水,以便调节和控制水质,促进鱼类生长和保证鱼类安全。在水源充足的条件下,还可实行流水养殖,水中溶氧丰富,以增加单位放养量,达到高产稳定的目的。 5.鱼塘形状和环境:鱼塘的形状,以长方形为好,长与宽之比可为2-4:1,东西边长,南北边宽,宽的一边最好不超过50米,这样的池塘,可接受较多的阳光和风力,也便于操作和管理。在鱼塘周围不宜有高大的树木和建筑物,以免遮光、挡风和妨碍操作。连片鱼塘的周围大堤和中间干道,还应建有较宽的公路,以利车辆运输。 二、清塘消毒 1.冰冻暴晒法:入冬后,将池水排干出鱼,铲除污泥、除草,让其在阳光下暴晒、冰冻,减少有害物及利用空中紫外线杀菌。 2.药物消毒法:用生石灰消毒,干池消毒每亩用量80-100斤,选晴天进行,排干池水,留积水5-6寸,全池拔洒石灰浆,并用木耙擂动,使石灰分布均匀,消毒彻底。7天左右药性消失;或

调节池塘水质的方法

调节池塘水质的方法 1.前期管理。 放苗前10天左右就应对养殖池泼施经优菌康发酵的有机肥或无机肥,为了加快肥水,可以使用微生物肥料,把水培至黄绿色或黄褐色,透明度30-40cm,水要肥而爽,营造良好的藻相,使其中有足够的活饵料,肉眼可见大量的轮虫、枝角类、挠足类等。投苗后半个月内主要依靠天然生物饵料,少投甚至不投人工饵。加上投放的是经中间培育的粗苗(如1.5cm左右),一个养殖周期内的投料天数大大缩短,水体中残饵大为减少,由此减轻了虾塘受污染的压力。 2.中期管理。 中期管理是关键。此时期虾体生长快,基本上依靠人工投饵。优质配合饲料,其中主要营养成份要达到国颁标准,同时其他微量元素也要配比合理。同时在南美白对虾的早中期饲养中坚持添加免疫多糖和Vc,确实可减少南美白对虾发病机率或推迟虾病暴发即延缓发病南美白对虾群体死亡时间,为减轻中期养虾池的污染压力,应提倡整个中期(南美白对虾体长5-10㎝)采用配合饲料,不用或少用鲜活饲料。尤其饲养南美白对虾,要求水质适当清爽,使用高蛋白饲料,量少次多,长得快,效率高,残饵污染少。 3.充分利用优菌康微生物制剂加强全程管理。 这是生态型健康养殖的主要内容之一。例如长沙泰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枯草芽孢杆菌。生物多样性尤其是有益微生物形成优势种群,是抑制病害发生的最简单有效的措施。结合不定时使用沸石粉,效果更好。 养殖中后期更要提倡使用芽孢杆菌等反硝化菌类微生物净水剂,以减少池底污泥的沉积,使污泥表层硬化,减少氨氮。自始至终为南美白对虾生长保持良好的环境。 4.正确使用饲料添加剂和消毒药物。 如免疫多糖和Vc的应用以及新近推出的生物酶活性添加剂(含人参皂甙),对提高南美白对虾抗病力的效果都是确切的,人参皂甙是一种天然生物活性物质,含有人参素、核苷类、酶类、氨基酸多肽类等,其人参皂甙的含量高过人参!曾有人做过一个高位池试验,中早期以2‰的量添加进饲料中,投喂15天后南美白对虾体色清新亮泽,肝胰脏边缘清晰。由于时近低温期,对照池患病死亡,而试验池的南美白对虾抵住了低温的影响,虽然生长不快,却至今没病,在淡水池的试验,其体色和抗病能力的改善同样显而易见。 一些新消毒药物,如复合消毒剂的应用对预防弧菌病及南美白对虾红体病也都显示出积极的效果。在六、七月间对几个高位池实施不定期消毒,基本上防止了南美白对虾红体病的发生;应该提倡消毒剂和有益微生物制品配套使用。如施用复合消毒剂2-3天后,重施长沙泰莱生物科技的枯草芽孢杆菌,以利于重建益生菌的优势种群,故利用消毒剂的目的还是要有助于生态型健康养殖的建立

池塘养鱼水质调节与看水养鱼

第一章养殖水体的水质调节 第一节肥、活、嫩、爽的含意 一、肥水 水中溶解氮、磷、碳等营养物质和有机质丰富,浮游生物是营养丰富、易消化,个体大的种类。 1.肥水的生物加工指标:浮游植物生物量20-120毫克/升,浮游动物生物量超过5毫克/升。

2.肥水的透明度指标:池塘为20-40厘米,湖泊、水库为30-60厘米。 3.肥水的营养指标:有效氮:1-2毫克/升,有效磷:0.1-0.5毫克/升,有效氮磷比5-12:1。 4.肥水的颜色:棕绿、深棕、茶褐、褐青、褐色、嫩绿、亮绿、浓绿、豆绿、白清。 5.肥水的物种:浮游植物以硅藻门、隐藻门、甲藻门、金藻门、团藻目种类为优势种,另有祼藻门,绿球藻目,丝状蓝藻的种类;浮游动物有轮虫、枝角类、桡足类等种类。 二、老水 水中溶解氮、磷、碳等营养物质和有机质耗尽或严重过量,浮游生物处于衰老期或死亡期,颜色发黄或大量出现微囊藻和粘球藻水华;藻类是不是易消化、个体小、营养价值低的种类。 1.生物量指标:浮游植物生物量很少或超过120毫克/升,浮游动物生物量小于1毫克/升。 2.透明度指标:池塘小于20厘米,湖泊、水库小于30厘米。 3.营养物指标:有效氮:2毫克/升以上;有效磷0.01毫克/升以下。 4.老水的颜色:黄绿、蓝绿、铜绿、酱色、黑色、灰白、雾白。 5.老水的物种:浮游植物以祼藻门、绿球藻目、团藻目衰老期的种类或微囊藻属、粘球藻属、隐球藻属种类为优势种;浮游动物只有原生动

物的纤毛虫。 三、活 水色、水华形状、水的透明度不停变化,每天不一样,每天的早、中、晚不一样,浮游生物的优势种2-3天就发生变化,是浮游生物处于生命旺盛生长期的表现。 由于肥水中生活的藻类大多为隐藻、甲藻、硅藻、金藻、祼藻、团藻目能运动的藻类,在生长的旺盛期,不停地在水中游动,造成水色的深浅、水华的形状的变化。透明度早、中、晚相差10厘米左右,水色有早清晚绿、早红晚绿、半塘红(棕色)半塘绿等的变化。 四、嫩 水肥而不老,浮游生物处于旺盛的生长期,颜色鲜亮,细胞未老化。肥水经过一段时间后,如不调节或调节不当,就会老化,成为老水;老水经过适当的调节,也会转化为肥水、嫩水。 五、爽 指水色看起来清爽,水色不淡也不过浓,透明度不高也不低,水中营养物质丰富。鱼类食物充足,生长速度快,无病或病害少,是鱼类的适宜生长环境。 总之,肥、活、嫩、爽的水质特点是:浮游植物以隐藻、硅藻、甲藻、金藻等易消化、个体大、营养价值高的优势种,蓝藻少;生物量在20-120毫克/升之间,细胞处于旺盛的生长期,未老化;透明度池塘为20-40厘米,湖泊、水库为30-60厘米。

池塘养鱼方案

池塘养鱼技术 第一节渔业养殖生态与环境要求 养殖鱼类的生活环境,包括非生物(如溶氧、温度、PH值等)和生物(如浮游动物、浮游植物等)环境。水质的优劣对鱼类的生长、生存有着密切的关系,只有掌握鱼与水的关系,以及水质变化的特点,才能人为地控制和改善水质,提高鱼产量。 一、水质环境 ㈠主要水质因子 1、溶氧量 水中的溶解氧是养殖鱼类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之一。据观察测定,当水中溶氧量达到2毫克/升以上时,鱼类生长正常,对饲料的消化吸收较好,饲料系数也较低;当溶氧量降至1.6毫克/升以下时,鱼摄食量减少,饲料系数比在2毫克/升以上时约高一倍;当降至1.1毫克/升,水中含氧量不足,鱼的呼吸频率加快,并出现“浮头”现象;降至0.2-0.8毫克/升以下时,开始窒息死亡。 增加水中的溶氧量,特别是水底层的溶氧量,对促进淤泥中有机物的分解,加速池塘的物质循环;减少有机酸、氨、硫化氢等有害的中间产物积累,以及促进饲料生物的生长繁殖有重要作用。 池塘溶氧量的分布、变化十分复杂,主要是受增氧和耗氧因子所制约,特别是高产鱼池,营养很丰富,浮游生物和放养鱼类比较密集,增氧和耗氧都很大,因此溶氧量很不稳定而呈昼夜变化,垂直变化和水平变化现象。 ⑴昼夜变化 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是池塘中氧的主要来源,一般占氧来源的56%-80%。其余来自风力吹起波浪,使空气中氧直接溶解入水中。 氧的消耗,包括鱼类、浮游生物、底栖生物、细菌的呼吸;悬浮或溶解有机物、类便、残饵及底部淤泥等的发酵分解。 溶解氧的昼夜变化,以中午最高,清晨最低。 在一般情况下,“水呼吸”(包括浮游动、植物、细菌的呼吸、溶解在水中的粪便、贱饵有机物的发酵分解)耗氧约占60-65%;底质(包括底栖生物、腐殖质等)耗氧约占15-20%,鱼呼吸约20-25%。 ⑵垂直变化

论工厂化水产养殖水质调控技术的研究进展

论工厂化水产养殖水质调控技术的研究进展 时间:2010-07-10 11:39来源:未知作者:admin 点击: 66次 摘要:随着我国工厂化水产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养殖水调控系统受到了普遍的重视,本文综述了养殖水质调控技术的发展现状,并对各个组成单元的应用情况和存在的问题作了详细的阐述,并对未来这项技术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关键词:工厂化水产养殖,水质调 摘要:随着我国工厂化水产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养殖水调控系统受到了普遍的重视,本文综述了养殖水质调控技术的发展现状,并对各个组成单元的应用情况和存在的问题作了详细的阐述,并对未来这项技术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工厂化水产养殖,水质调控,研究进展 水产养殖业是我国渔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渔业发展的主要增长点。我国的渔业发展重心由“捕捞为主”向“养殖为主”的转移,促使水产养殖业发生了巨大变化。2001 年中国水产养殖产量达到 2726 万t,比1978 年增长 16 倍,在世界渔业总产量中,养殖的产量占了20%,而我国水产养殖产量约占世界养殖产量的80%[1]。同时,由于水产养殖的不断发展,原来粗放型的养殖模式已经越来越不适应生产的要求。在养殖过程中,因残留饵料、养殖生物的粪便及残体等的腐败,造成养殖水体恶化。这些有机污染物含量高的水未加处理就随便排放,导致水体富营养化,诱发有害的水华或赤潮,损害养殖生产,甚至使整个生态环境遭到恶化。 1. 工厂化水产养殖系统在国内外的发展现状 工厂化水产养殖系统的研究始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期,是水产养殖业向现代化、企业化、规模化方向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一种新的养殖方式,实现高密度、高产量和高效率的渔业生产[2]。因其集约化和水质相对容易控制的特点,在国内外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美国采用工厂化养殖系统来养殖生物现已逐步形成和发展了一套较为完整的技术和设备[3]。丹麦的工业化循环流水式养鱼系统和地下室循环过滤养鱼系统都是高水平的,设备已出口挪威,以色列等国。日本采用循环流水工业化养鱼系统也较早,主要养鲤鱼、鳗鲡等,前苏联,美国,德国,法国、加拿大、瑞典也都先后设计生产了各种类型的工厂化循环水养鱼系统,用于养殖海、淡水名优鱼类,我国工业化养鱼起步于二十世纪70 年代,是受世界工业化养鱼潮流的影响而逐步发展起来的,而自行设计生产的工业化养鱼系统以80 年代末建立的中原油田养鱼工厂较为著名[4]。刘伟[5]等利用流化床生物滤器循环水养鱼系统进行了培育鲤仔鱼至乌仔的育苗实验。结果表明:鱼苗在10—15万尾/m2的放养密度下,鲤仔鱼在15d内达到了乌仔规格,成活率达到87%。 2. 工厂化水产养殖系统中的污染物 工厂化水产养殖系统中的污染物主要是未被摄食的残饵、养殖生物的排泄物和分泌物、病原体及其他杂质。最终以悬浮的颗粒物、溶解有机物、氨氮的形式存在,为了使这些污染物的浓度达到养殖生物正常生长繁殖所要求的安全浓度之下,应具备不同的污染物处理单元,以维持整个养殖系统对水质、溶氧、温度及其他水化学参数的需要。 3. 目前工厂化水产养殖系统中的主要水处理单元与设备 根据养殖系统的特点和养殖生物对水质的要求,一般情况需要设的处理环节有:(1)去除悬浮颗粒物(粒径>100um);(2)去除微颗粒(粒径<30um)[6];(3)增氧;(4)杀菌消毒;(5)生物法除氨氮;(6)水质调控。按照一定的工艺流程将这些环节组合,来净化养殖用水,现将各个处理环节所涉及到的有关设备及工艺分述如下: 3.1 固液分离去除悬浮颗粒物 在循环水养殖过程中,鱼类的粪便、及其所食饵料的20-60%最终以固体废弃物的形式排入水中,其中,悬浮性固体颗粒物占50% 左右[7],是养殖水体污染物的主要来源。按照悬浮颗粒物的特性(密度、颗粒的大小) , 又可分为机械过滤和重力分离两种技术[8]。

池塘养鱼水质调控技术措施

xx 养鱼水质调控技术措施 一、xx 的几种水色 1.茶褐色水色 这是养殖生产中理想的水色,池水浮 游植物以单细胞硅藻、隐藻为主,各种生物的组成比较平衡,而且生长旺盛,繁殖迅速,所以天然饵料的质量与数量都好,另一方面,由于溶氧高,生物的代谢废物少。 2.xx 水色 这是养殖生产中第二种理想水色,池水浮游植物以单细胞硅藻为主,绿藻次之。 形成优势种时,水体pH 值适宜,氨态氮和亚硝酸盐含量较低或无,浮游动物只有少量的枝角类、无节幼体、纤毛虫和轮虫,水质清爽,池角不产生浮膜。 3.淡绿色水色这是养殖生产中的第三种理想水色,池水浮游植物以单细胞绿藻、裸藻为主,水体透明度适宜,水质的各项理化指标均正常,水质清爽,池面没有浮膜。 4.xx 水色 这是养殖生产中应尽量避免出现的水色,池水浮游植物中大量的多细胞蓝藻繁殖形成绝对优势种,而且密度较大,水质浑浊水体透明度较低,池塘下风处水表层常聚集有大量的同样颜色的悬浮泡沫。这种水对生产不利。 5.红色水色 这也是养殖生产中应尽量避免出现的水色,池水浓淡分布不匀,成团成缕。水中以枝角类大量繁殖的浮游动物为主,浮游植物量很少,溶氧量很低,水体一般较瘦,严重时水面颜色泛红,水体pH 值偏低,亚硝酸盐偏高。这种水色对生产极为不利。 6.灰色水质这也是养殖生产中应尽量避免出现的水色,这种水色在温暖季节出现表 明 水质已恶化,大量的浮游生物刚刚死掉。

二、调节水质的主要措施1.水质调节的常规方法(1).适当施肥: 根据xx 的状况掌握施肥量: 其一是池水的溶氧量。对于几种鲤科养殖鱼类,要求在温暖季节溶氧量每天的最低 值(清晨、日出前)大致为3 毫克/升,生产中习惯用的掌握法是在生长旺季保持鲢 鱼和鳙鱼3-5 天轻浮头一次(以清晨4 点钟前后浮头,日出后很快 '下去为适 宜)。其二是浮游植物的数量。生产中一般多沿用较简便的方法,即根据透明度和水色加以判断。鲤科鱼类养殖在温暖季节要适度肥水,正常透明度应在25-30 厘米,水色应为茶褐色、黄绿色、淡绿色。透明度过大、水色过淡要加大施肥量,反之透明度过小、水色过浓就要减少或停止施肥。 基肥的用量一般为有机月巴250-400 千克/亩,在专门为调节水质而施肥时,应以化学肥料为主,磷肥、氮肥是绝大部分水域中经常不足的营养成份,一般每亩施磷肥、氮肥各为 1.5 2.5 千克。追肥施用的时间在晴天下午2-4 时较适宜,一般10-15天施一次,天气闷热和阴雨连绵、鱼吃食不旺和暴发鱼病时,要少施肥或不施肥。施肥要尽量“少量 多次”并要坚持巡塘制度,以便根据情况及时调整施肥量。 钙肥有杀菌、消毒、净化水质、调节pH 值等多种功效,在 6、7、 8、9月份定期全池均匀泼洒,时间一般为每隔20 天每亩用10-15千克泼洒一次。 (2).加注新水: 这是调节水质的最有效、最主要的措施,在6-9 月份生长旺季,一般鱼池每7-10 天就要加新水一次,早春和晚秋也要每10-15 天加一次,每次加水20-30 厘米。 具体操作时要根据池水肥度,鱼群浮头情况和池塘渗漏情况而灵活掌握。发生泛池时,紧急注水是最实际、最有效的办法,而当池水恶化时,大量注水或大量换水(池水也是一个改善水质的有力措施。

鱼塘的水质必须注意哪些

鱼塘的水质必须注意哪些 作者:管理员发表时间:2010/1/18 13:16:27 阅读:次 俗话说“养鱼先养水”、“好水养好鱼”,水质对养鱼来说非常重要,因此要想养好鱼就得学会辨别水质的好坏。养殖过程中判断水质好坏的重要指标就是水色及其变化情况。根据水色可判断水中浮游生物的种类及数量,从而采取相应用药和施肥措施来改善水质。养殖过程中只有控制好水质,才能提高养鱼、虾、蟹类的生长速度,减少疾病,实现高产、优质、高效的目的。 水质理化因子对养殖的影响 1.养殖水体中氨氮的存在、危害及控制剧毒物质,水生动物的隐形杀手。 1.1氨氮的来源 1)主要来源于肥料和饲料;2)排泄物、底层有机物和细菌的分解作用;3)外来的污染PH值、温度、盐度升高,都会引起氨氮中NH3比例增加。 1.2氨氮中毒的主要原因 1)水体有机物过多,透明度低,水质老化;2)水体PH值较高;3)底层水缺氧。 1.3氨氮急性中毒的症状 对鱼类:鱼溜边漫游,大白天浮头不散,施增氧剂也不见浮头缓解。 (1)鱼群出现挣扎、游窜现象,并时而出现下沉、侧卧、痉挛等症状。 (2)呼吸急促,口时而大张,死亡前眼球突出,张大口挣扎。 (3)鳃盖部分张开,鳃丝呈紫红色或紫黑色。 (4)鳍条舒展,基部出血。 (5)体色变浅,体表粘液增多。 (6)打开腹腔,血液不凝、血色发暗、紫而不红;肝、脾、肾的颜色均呈紫褐。对虾蟹类:体表粘液增多,体表充血,颤拌痉挛、狂游、鳃丝肿胀、脱落。 1.4氨氮控制指标 淡水生物对NH3适应的浓度范围为0.02-2.00mg/L,我国水质标准规定氨氮小于0.5mg/L,《渔业水质标准》中规定:水产养殖生产中,应将氨的浓度控制在0.02mg/L以下。实际养殖中不应超过0.6mg/L。一般而言,同一鱼类的鱼种比成鱼对氨气耐受力弱,不同鱼类对氨氮的耐受力不同。在对虾养殖过程中要求氨总量不超过0.5mg/L,氨氮含量在0.2mg/L以下。 1.5氨氮过高的控制措施 预防:经常使用“绿力源”、“益生宝”、“调水益生菌”、“净水利生素”、“光合细菌”,每隔7-10天左右泼洒一次。少投喂高蛋白饲料。 控制措施:先施用“EM菌粉”和“光合菌”,再使用“高能颗粒氧”、“氨硫亚硝净”或“高能大粒氧”去除氨氮;有条件的抽去池塘的底层水1/3,然后大量加注新水,施“菌力神”或“净水利生素”。若发现轻微中毒,用“氨硫亚

鱼塘水质改善方法及步骤

鱼塘水质改善方法及步骤 一、蓝藻净 【作用对象】为整个水体中的藻相; 【产品组成】分解酶、反硝化细菌、粪肠球菌、乳酸片球菌、解磷解钾芽孢杆菌、几丁质酶、有机硅等;规格1000克/包。 【使用方法】 1、用量:1包本品用于1~4亩(视严重情况而定,不限水深,因为藻相只限于表面阳光层) 2、 第一步:1包本品,加4~6公斤红糖,加水40~80公斤,浸泡4~24小时,强烈建议白天浸泡,留到傍晚才均匀泼洒于池塘;(注意当天夜间开增氧机辅助); 第二步:泼洒以上浸泡菌液的同时,每亩泼洒葡萄糖3-5公斤,目的是提高水体碳氮比,同时为乳酸菌提供碳源产生乳酸降低pH值,越多越好(注意当天夜间开增氧机辅助); 第三步:白天浸泡强微生物蓝藻净时,可以白天泼洒腐殖酸钠5公斤/亩进行辅助(用来降低蓝藻光合作用,遮阳,和适当降低pH值); 3、建议:强烈建议养殖户勤观察,在蓝藻刚有迹象时而未爆发时,坚持每10天使用本品(此时一包四亩),则非常好控制,不会爆发蓝藻,从而渡过高温季节。 4、配合1:泼洒本品的第二天,建议使用生物解毒泼洒剂一次,以吸附藻毒素和其他有害物质,并促进有益藻相的形成来覆盖蓝藻。 5、配合2:在已发生蓝藻的下风口水华上,适当泼洒一些漂白粉有很好的帮助。适当在配养一些与养殖对象无冲突的滤食性鱼类(如白鲢、鳙鱼、土鲫鱼、泥鳅等),对缓解蓝藻有帮助。 6、配合3:尽量开水车,让水流动起来,蓝藻喜欢静水,流动的水可以促进有益藻类的生长,以抑制有害的蓝藻。 二、生物解毒泼洒剂 【适用范围】迅速降低氨氮和亚硝酸盐,水质解毒、水质净化、促进微生态菌藻平衡和制造生物饵料 【主要功效】吸附和分解作用同时进行,解除大雾降雨或常规降雨带来的工业毒素;解除引入新水所带来的未知毒素;解除兽药、矿物质添加剂、重金属、农药、消毒剂所带来的毒素隐患;解除蓝藻和死藻带来的生物毒素;凝结水中大悬浮颗粒(残饵和粪便及其他粒子)和老化微生物细胞,凝结成团有利于混养鱼类捕食;最终制造优质的水体微生态环境,和底泥微生态环境,配合“强微改底养泥复合菌颗粒”或“强微水精翠”使用,效果更好。 【用法用量】 除蓝藻的过程中,待蓝藻死亡后使用本品1次,每次1公斤/亩,配合“强微生物蓝藻净”和“强微改底养泥复合菌颗粒”使用。 【其他事项】注意防潮,本品为生物制剂,无毒、无味,对人体无害。 【贮藏】密闭、阴凉干燥处保存,保质期18个月。 三、水精翠 【产品定位】定位为脱氮功能:降氨氮、亚硝酸盐成为氮气,以及降硫化氢等; 【作用对象】为水体,适用于所有水产养殖。 【产品组成】以反硝化细菌为主,辅以乳酸菌、酵母菌、芽孢杆菌为辅的产品;规格500

水质管理——PH值的调整方法

水质管理——PH值的调整方法 调整PH的目的 养鱼先养水,这句话大家不陌生,但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真正含义呢?我的理解是:养水是指养殖用水的内在质量。我们用来“养水”的办法很多,比如,建立健全的硝化系统,培养出优质硝化细菌,水中添加氧气,和各类营养成分,通过检测毒素和微量元素而达到控制水中各种物质的含量,我们也可以借助其他一些手段间接观测水的质量。比如pH值(KH GH NH3+NH4 NO2 NO3 )测量。 那我们测量pH值得目的是什么呢?为什么要测量ph值?如果pH值不合乎我们鱼类的最佳生存要求怎么办?是不是直接调节pH值或是加入一些物质调节就可以呢?下面我与大家一起思考。 在我们养鱼水中,如果pH值出现了波动,那肯定是水质出现了变化而带动了pH值发生了变化,如果此时直接调节pH值再标准也不能解决水质的问题,虽然pH值调到了正常,但是水中的硝酸盐或其他有毒物质不但不会减少的,相反有的会因为pH的变动而加速累计。 关于水质的好坏与pH值的测量,我引用一句话说明,可能不是很恰当,但愿能说明白问题,——“醉翁之意不在酒,而在于水体之中”。我们监测pH值的目的也不是在于单纯调节指数的高和低,,而是通过其指数的高低知道水质的变化情况,从而调整好水质,用调整好的水来改变pH值。所以现在很多鱼友测量pH值的目的,是为了调节pH值而调节pH值,是非常错误的,是不懂其养水的原理而为之。 尤其是调节跌酸水质,更不能单单的从pH值上下手,他需要一个有主有次综合的办法去调理水质,首先要弄明白在养殖水中跌酸的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再从根本上下手。看看是否因为硝化细菌数量增多,氧化作用下生成的硝酸过多,溶于水后产生H+使水质变酸,最终积累下硝酸盐水质老化的原因,还是因为其他什么原因。只有找到根本原因才能对症下药。 硝化系统引起的跌酸 在弄明白了跌酸的主要原因后,针对其做出动作,而不是一概而论的。 先谈谈主要的吧——硝化系统过强而引起的跌酸: 在治理本质的基础上(降低硝化作用)的同时,还要注意一些辅助手段,减少氨源,(换水)加强水体KH值,KH值不等于暂时硬度,他是形成暂时硬度的必要条件,它在水中的作用主要是缓冲PH值的变化,KH值之所以起到缓冲作用,是因为HCO3能发生可逆的水解平衡反映。 请看:HCO3-+H2O ---> H2CO3+OH- KH值与水的硬度更没有关系。 比如饲养密度,喂食量,以及适量的换水等等,从根本上调理水质达到各项指标,只要把水质慢慢的调理到我们所要的地步,pH值也会慢慢的到达我们预期的数值。(我说的这些,是

水产养殖水质综合调控技术(精)

水产养殖水质综合调控技术 在南美白对虾、中华鳖等水产养殖中,通过水质综合调控,以保持水环境的生态平衡,这是水产养殖优质、高效的关键技术。渔谚“养好一池鱼,首先要管好一池水”是十分恰当的比喻。水产养殖水质综合调控技术包括测水调控养殖水质技术和池塘底部微孔管道增氧水质调控技术。 一、测水调控养殖水质技术 要做好水质调控,首先要了解池塘的主要水质参数。而目前养殖户不了解养殖水质的基本参数(如溶解氧、盐度、pH、总铵、亚硝态氮等),很难给予针对性的水质调控。因此在养殖户中示范推广简易水质分析仪,就可及时了解水中pH、盐度、溶解氧、总铵和亚硝态氮变化情况,及时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 增产增效情况:通过该技术的实施,能使池塘养殖虾类、鳖类等的发病率降低10%,减少养殖损失。虾类等每亩增产30~100千克,预计池塘养殖综合效益提高10%。同时减轻池塘养殖对水域生态环境的污染。 技术要点: 1、购买简易水质分析仪一套、水温计、比重计。 2、特点:采用比色法测定池水的pH、溶解氧、氨氮和亚硝态氮等(详见水质分析仪使用说明)。尽管设备较简单,测定精度较低,但它可以如实反映养殖水质现状,做到及时调控水质;而且测试技术

容易掌握,养殖户可以随测随用。 3、测定时间: pH、溶解氧必须在早晨日出前测定其低峰值。夏秋季节,如果预测明天早晨鱼虾要浮头,则应在半夜或翌晨2:30~3:00测定。 盐度、氨氮和亚硝态氮在晴天或多云上午9:00进行测定。 4、判别与采用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调控pH 海水的稳定在8.2左右。如pH下降到8以下,那就表明水质开始转坏;如pH下降到7.5以下,那必须全池泼洒生石灰水来提高pH 值,使其恢复到8.2的水平。通常每亩用生石灰(块灰化或石灰水)7.5~10千克。 一般淡水养殖水体最适pH为7.5~8.5。清晨如pH下降到7以下,则应采用生石灰水来提高pH,使用数量和方法同前。 盐碱地池塘,清晨如发现pH到9以上,必须及时加注淡水。通常要求pH不能超过9.5。 (2)调控溶解氧、总铵(NH4+和NH3)、亚硝态氮(NO2-) 当溶解氧下降到4毫克/升,对虾等生长即受到影响;通常家鱼 总铵和亚硝态氮是有机物分解而成,水质越肥,水中有机物越多,总铵和亚硝态氮越高。而总铵和亚硝态氮对水生动物是有毒的,轻则影响生长,重则危及生存。当总铵超过0.5毫克/升时,亚硝态氮超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