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档案文献编纂学 笔记

档案文献编纂学 笔记

档案文献编纂学 笔记
档案文献编纂学 笔记

第一章

一、档案、档案信息、档案信息资源

1、识记

(1)档案与文献的关系:

档案是历史上产生最早的文献形式,并随着文献的发展而发展,是原本记录型的原生信息性的文献

(2)档案的特点:直接性、丰富性、系统性

(3)档案信息的含义:指通过某一整体档案中的符号组合所表达的内容为人们解决或判定某一问题所提供的情报

(4)档案信息资源的含义:是一种人造资源,是人类通过历代积存档案方式为后人积累的智能资源。

2、领会:档案的显著特点与特殊价值

二、文献、档案文献、档案文献信息

1、识记

(1)文献概念的出现及含义演变

我国是最早形成文献这一概念的国家,文献一词最早见于《论语。八佾》,“文”释为典籍,“献”释为贤人,最早以“文献”一词用于书名的是元代马端临的《文献通考》,近现代,文献用来泛指具有史料价值和现实价值的档案、图书、资料。文献被定义为:记录有知识的一切载体。

(2)文献的要素:1、所记录的知识和信息2、记录知识和信息的符号3、用于记录知识和信息的物质载体4、记录的方式或手段

(3)档案文献的含义:指以传播档案信息为基本功能的出版物

(4)档案文献信息的含义:指由编纂者所提供的。经过加工处理的、以档案文献为载体、为中介的档案信息。

2、领会:档案文献的含义及其各要素

三、编纂、编著、编辑

1、识记

(1)编纂概念的出现及含义演变:

(2)编纂的实质:在实践的基础上对前人成果进行新形式的整理

(3)编著的含义:是介于编纂与创作之间,是兼有编纂与著作双重成分的著作方式。

(4)编辑的含义:指出版机构的专职人员对书稿进行组织、审读、编选、加工、整理等工作,是定稿付印前的重要把关环节,重点在审。

2、领会

(1)编纂的含义及其实质

(2)编纂与编辑的区别与联系:

四、档案文献编纂的定义及基本要素

1、识记

(1)档案文献编纂的含义:是编纂者按照一定的题目要求,对档案信息进行搜集、筛选、审核、加工、整序、评介,以档案文献出版物的形式向社会用户提供档案文献信息的工作。

(2)档案文献编纂工作的基本要素:编撰者、档案信息、编纂过程、档案文献、用户

(3)编纂者的含义:

(4)档案文献编纂的客体:档案信息是档案文献编纂的客体,是档案文献赖以生成的原料,通常称为“材料”

(5)档案文献编纂活动的实质

(6)编纂过程的含义:指将某一部分相关档案信息经过编纂者的劳动转化成档案文献出版物底稿的

系统程序。

2、领会

(1)编纂者的作用及其构成

或称编者、编辑,是档案文献编纂的主题,编纂活动是由编纂者进行的有意识、有目的的变革档案信息存在状态及表现形式的能动社会实践工作,离开编纂者的编纂意识和编纂活动,就没有档案文献编纂工作,在客观条件基本具备的条件下,编纂者的素质与数量是制约档案文献编纂工作开展状况及社会效果的决定性因素,编纂者可由国家、法人、非法人单位或自然人按法律规定承担,从事编纂活动的是若干人组成的专门机构或者个人,古代“私纂”“官纂”

(2)用户在档案文献编纂中的地位

用户是档案文献的受者、利用者、消费者。档案文献编纂的最终目的,是将档案文献信息提供给社会上的用户利用,并通过他们的利用,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用户是整个档案文献编纂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检验档案文献编纂活动及成果水平的评判者,是档案信息在促进社会发展上发挥作用的能动力量。

3、应用:分析档案文献编纂中各基本要素的特定作用

五、档案文献编纂的基本机理

1、识记

(1)编纂活动的发生

(2)编者知识与档案信息的交互作用

2、领会:编纂成果的社会价值

3、应用:分析档案文献编纂的基本机理

第二章

一、孔子有关档案文献编纂的思想资料

1、识记

(1)《六经》编者及所指孔丘——《书》《诗》《易》《礼》《乐》《春秋》

(2)述而不作《论语.述而》

(3)多闻阙疑《论语.为政》

(4)勿意、勿必、勿固、勿我《论语.子罕》

(5)信而好古《论语.八》

2、领会

孔子档案文献编纂活动及思想的历史地位

二、刘向有关档案文献编纂的思想资料

1、识记

(1)刘向文献编纂活动的意义: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一次规模浩大、包容全面、组织严密、历时长久、水平极高的官方的文献编纂活动

(2)书录与《别录》

(3)刘向整理文献的基本程序

2、领会:刘向、刘歆文献编撰活动的重要意义

三、刘知己有关档案文献编纂的思想资料

识记:

(1)《起居注》、《实录》的编撰

(2)《史通》的价值是我国史学评论的开山名著

(3)《尚书》的性质及文体

(4)制册章表书的含义:唐代刘知己在《史通》中提出“愚谓凡为史者,宜于表,志之外,更立一书,若人主之制、册、诰、命,群臣之章、表、移、缴,收之纪传,悉入书部,题为制册章表书

(5)“博闻实录”的要求要求史料与史学应“相须而成,其归一”

四、司马光有关档案文献编纂的思想资料

1、识记

(1)《资治通鉴》编书程序

(2)丛目的含义包括事目和附注

(3)长编的构成正文和注文

(4)《答范梦得》的写作年代1071年(宋神宗熙宁四年)

(5)同编修姓名

2、领会

(1)《资治通鉴》长编的取材原则与方法

(2)《答范梦得》的学术价值

3、应用:分析《资治通鉴》长编的编纂原则与方法

五、章学诚有关档案文献编纂的思想资料

1、识记

(1)章学诚的著作《文史通义》《

(2)六经皆史说

(3)比次之书的含义

(4)比次之道的区分

(5)比次七蔽的出处

(6)方志三书说的含义

2、领会

(1)比次之书的特点和作用

(2)比次之书的编纂原则

3、应用:分析章学诚在中国古代档案文献编纂史上的贡献与地位

是中国古代档案文献编纂思想之集大成者,指出档案文献编纂对文献流传的重要意义,提出“比次之书”“比次之法”“比次之业”等概念,并根据比次之书的特点,指出其编纂原则

六、中华民国时期有关档案文献编纂的思想资料

1、识记

(1)国史馆的实录科1947.1月国史馆成立,下有实录科负责编纂工作

(2)北洋政府国务院秘书厅编纂课编纂列为八课之一

(3)北洋政府外交部总务厅编纂科档案房隶属于编纂科

(4)故宫博物院文献馆设专门委员会1925年10月故宫博物文献馆成立,1935年设专门委员会(5)沈兼士的编纂活动及地位组织编辑《文献丛编》《史料旬刊》《清代文字狱档》等三十余种书刊,初步对编纂工作的经验有所总结,对我国档案馆的档案文献编纂领域有开拓作用

(6)公布档案文献刊物

(7)郭沫若的甲骨档案文献编纂成果

2、领会

(1)蔡元培的档案公布思想及其影响

对档案及档案文献的编纂极为重视,有关这方面的思想和实践,直接影响到民国时期档案文献编纂的面貌,提出整理档案的目的,一则在于更好的保管档案原件,二则在于“公布于世,以副众望”,以资学术研究所用。

(2)王国维档案文献编纂活动的特点

涉猎广泛,选题新颖多样,材料珍贵,勇于通过对新发现材料的整理,开拓新领域,利用编纂档案文献的条件进行学术研究,又以学术研究的成果反作用于档案文献编纂

七、新中国档案文献编纂思想简述

1、识记

(1)翦伯赞与《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发起的由中国史学会组织编纂的《》是建国后史学界编纂的第一部大型资料书

(2)范文澜评编纂意义

(3)严中平编纂总结的地位

(4)罗尔纲整理史料范围涉及史料的挖掘、选择、版本、编排、《丛编》与《简辑》的关系诸方面的问题

(5)荣孟源讲《文献编纂学》的时间1962

(6)张德泽编纂总结的地位是我国档案馆界写作的首篇关于档案文献编纂的学术论文

(7)朱金甫编纂总结的地位对明清档案文献编纂各环节的实践经验及教训做了全面、科学的总结(8)《中国现代政治史资料汇编》的编纂

(9)毛泽东与《六大以前》、《六大以来》的汇编

(10)吴善昌与《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的编纂

(11)裴桐、曹雁行编纂总结的地位

(12)《文献公布学》与《文献编纂学》P43

(13)全国省以上档案馆工作会议的时间及中心议题

(14)中国档案学会档案文献编纂学术委员会成立时间1986

2、领会

(1)王可风对民国档案文献编纂工作的贡献

对民国档案文献的编纂工作作出了奠基性的贡献,主持编纂了《中国现代政治史资料汇编》四辑和七十多部专题史料,将“开展文献公布工作”列入规划之中,并提出公布的三种方式:定期的档案杂志,不定期的专题长编,不定期的史料丛书,明确了社会主义制度条件下档案文献编纂工作的重要意义和服务方向,在王可风的主持下,南京史料整理处撰写了近五万字的《历史档案资料的编辑方法》,系统的总结了南京史料整理处成立以来的编纂经验。

(2)曾三对我国档案文献编纂事业的贡献

在大力倡导和推动档案文献编纂研究方面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机关档案室的具体工作之一是“根据机关领导人的指示,编印文件汇集

曾三明确指出档案文献编纂的特定政治意义,把“熟悉档案内容,汇编档案史料,参加历史研究,提高服务质量,使档案馆能够在历史科学研究中发挥一定的作用作为省档案馆三项基本任务之一79年曾三提出开放历史档案的问题,亲自起草了《关于开放历史档案的意见》,提出要加强编辑出版档案史料的工作,1980年5月为贯彻中央确定的开放历史档案的方针,在全国省以上档案馆工作会议的讲话中,深刻的论证了档案文献编纂工作的意义,为我国档案文献编纂事业的兴衰奠定了正确指针。

第三章

一、档案文献编纂工作的理论基础

1、识记

(1)档案信息也是一种反映档案中所纪录的信息是人们所获取、所生成的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反映。

(2)文献信息系统的属性与功能P46

(3)档案信息对人的认识的影响

(4)档案信息的社会性

(5)档案信息的中介性

(6)档案信息系统的开放性

(7)档案两步整理论的含义:是谢觉哉1959.6.3在全国档案资料先进经验交流会上的讲话中首次明确提出第一步:把这些材料有条不紊收集起来第二步:从这些材料里边抽出好的来编成书(8)信息时代档案信息的特点和属性

2、领会

(1)档案两步整理论的要点

A 档案整理工作包括档案实体的次序性整理与档案信息的内容性整理两个方面。

B 档案实体整理是档案整理工作的第一步,是整个档案工作的基础,也是档案信息整理的基础

C 档案信息整理是档案整理工作的第二步,是整个档案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使档案能够在社会发挥作用的重要步骤。

D 档案两步理论是由档案工作发展的客观规律所决定的,从第一步到第二步,是档案工作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

(2)对档案进行第二步整理工作的必要性

A档案受大多是孤本,需要特殊管理措施和保管条件的制约,使其信息的传播功能收到极大限制。

B 档案信息的存在状态受档案实体整理状态的制约,相关档案信息难以形成系统有序的信息流

C 档案信息的表现方式受其形成及保存过程的原始特征的制约,往往不便于解读,造成程度不同的档案信息的理解障碍

(3)档案信息共享、扩散的要求与可能

3、应用:分析档案文献编纂工作理论基础的构成

A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档案文献编纂工作的哲学理论基础

B 档案两步整理论是档案文献编纂工作的档案学理论基础

C 信息共享论是档案文献编纂工作的信息学理论基础

二、档案文献编纂工作的性质

1、识记

(1)档案文献编纂工作的实质

(2)编纂成果具有独创性价值

(3)档案信息的增值

(4)演绎作品的外延

(5)编纂是特殊的著作行为

2、领会

(1)从编纂者智力劳动的体现看档案文献编纂工作的性质

(2)从我国著作权法和档案法的规定看档案文献编纂工作的性质

三、档案文献编纂工作的基本原则

1、识记

(1)档案文献编纂基本原则

(2)编纂研究的重点

(3)《档案法》对研究工作的重视

(4)国家出版工作方针

(5)利害原则的含义

(6)授权原则的含义

(7)《档案法》对档案公布权的规定

(8)编纂成果的商品属性

(9)讲求实效原则的含义

2、领会

(1)做好档案信息研究对编纂工作的重要性

(2)在档案文献编纂工作中遵守相关法规涉及的方面

(3)在档案文献编纂工作中应遵循质量第一原则

3、应用

在档案文献编纂工作中如何贯彻科学性原则

第四章

一、档案文献编纂的政治功能

1、识记

(1)编纂与意识形态:历史上,统治阶级长期讲档案文献出版物作为维护其统治的重要工具,按统治者的特定政治意图,将档案中需要并允许的部分编纂成书,权威性地体现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更能强化其意志的推行与贯彻。

(2)《明大诰》的编纂:明太祖朱元璋《御制大诰》,后世称为《明大浩》,是明代初期法典、案例文件汇编

(3)党的指导思想与领袖文集的编纂

(4)《陆宣公集》的编纂

(5)周恩来论档案与资治

(6)马克思、列宁与档案公布

(7)《西藏历史档案荟萃》的出版

(8)档案文献的教化作用

2、领会

(1)特定时机公布特定重要档案的政治意义P67

(2)全国档案宣传工作会议精神

强调充分发挥档案宣传的社会教育功能,广泛宣传档案所反映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各方面的知识和发展情况,在这些宣传中,要运用广播、电视、图书、综合性报刊、电子邮件等社会性宣传媒介,档案文献编纂作为档案宣传工作的重要方式,所承担的社会教育功能将有越来越广阔的发展天地。

二、档案文献编纂的文化功能

1、识记

(1)司马迁撰写史记的条件

(2)开馆编纂

(3)编纂与文化

2、领会

(1)档案文献编纂与历史研究的密切内在联系

(2)档案文献编纂对科学研究的积极促进作用

3、应用:分析档案文献编纂在档案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

三、档案文献编纂的经济功能

1、识记

(1)现代档案文献编纂的主要功能

(2)编纂与档案信息社会化

(3)档案文献出版物对管理的作用

(4)档案文献出版物经济效益的含义:包括两方面,一是编纂者、出版者所获得的经济效益,可称为出版经济效益二是用户通过利用档案文献所达到的经济效益,称为社会经济效益

(5)编纂按经济规律运行的形式

2、应用:分析知识经济社会中档案文献编纂工作的作用

第五章

一、编纂题目的内容范围

1、识记

(1)编纂选题的含义:从众多显现的和潜在的题目中,明确某一编纂单位的某些编纂人员在某一段时间内所要承担的具体编纂课题,确定一项编纂活动的特定目地和所要阐明的基本问题的工作。(2)我国封建社会的基本选题

(3)题目内容

(4)选题方向

(5)编辑力量的组织

2、领会

(1)材料基础地确定编纂选题的重要性

(2)确定题目内容范围的角度

A从特定反映着的角度选题

a.从人物角度选题

b.从政治、政党的角度选题

c.从会议角度选题

d.从一般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角度选题

B 从特定反映内容的角度选题

a.从特定历史时期的角度选题

b.从特定历史事件的角度选题

c.从特定问题的角度选题

3、应用:分析做好编选选题的基本条件

A 编纂的题目应当符合时代的要求,具有正确政治方向

B 编纂的题目要符合现实的需要,具有长远的利用价值

C 编纂的题目要具有一定的材料基础,发挥馆藏优势

D 编纂的题目要具有一定的编辑力量,充分利用相关的智力优势

二、档案文献出版物的外在形式

1、识记

(1)防摹字式与规范字式的区分:防摹——将档案内容按其原有的文字和格式转达到档案文献出版物上,但不保留其原迹规范——将档案内容按现今通行的字体和格式转达到档案文献出版物上。(2)排印与影印的区分:逐字成版的印刷工艺——排印整页一次成版的影印工艺——影印(3)广大读者与专门读者的区分

(4)内部发行与馆际发行的区分内部发行——编组题目的材料具有一定机密性,或读者对象较集中,或编纂质量为达到公开发行水平馆际发行——编纂题目得到材料具有较高机密性

2、领会:档案文献出版物外在形式分类

A 载体形式

a.书籍

b.期刊c 报纸d 近乎书籍和期刊的变通形式(小册子,不定期连续出版物)

B 纪录符号

a. 原迹传真b 防摹字式c 规范字式

C 纪录方法

a.排印

b.影印

D 发行方式

a.公开发行

b.内部发行c馆际发行

三、档案文献出版物的内在形式

1、识记

(1)总集、合集、别集的含义

总集:包含众多作者的结集方式,凡对编纂题目有特定价值的档案文献不论作者是何人或何机关,均可收入

合集:指包含两个作者的结集方式

别集:又称名人专集,是仅包含一个作者的结集方式

(2)汇编、选编的含义

汇编:将特定题目的有关原始文献齐备汇总的出版物,凡于题目有关的并具备公布价值的材料应无遗漏的辑入。

选编:或称简编、简辑、选辑、辑要等,是将特定题目的基本原始文献择优汇总的出版物

(3)全集、选集的含义

全集:包含一个作者的全部有价值文献的结集方式

选集:或称文集、文选,是仅含一个作者代表性著作的精选本

(4)丛书、丛编、丛刊的含义:对某一重大题目的资料编纂成果集大成式的加以汇总的出版形式。(5)初编、补编、续编的含义

初编:指题目属首次提出的档案文献出版物

补编:对已有定名的档案文献出版物增补材料而沿用原名出版

续编:对已有定名的档案文献出版物的事件断限加以延伸而沿用原名出版

(6)白文本、校点本、评注本的含义

白文本:指编者对选入的档案文献正文不做任何改动、说明的出版形式。

校点本:指编者读选入的档案文献正文需进行校勘、标点的出版形式

评注本:指编者对选入的档案文献正文需进行评论、注释的出版形式

(7)全录、节录、摘录的含义

全录:将入选的档案文献的全文完整的编纂公布的辑录形式

节录:将入选的档案文献正文中与题目有关的章节或部分完整的采用,其余章节删略的辑录形式

摘录:又称集纳形式,将档案文献中与题目有关的完整段落或语句一一摘录下来,分别纳入出版物各章、节、项、目中的辑录形式。

2、领会

(1)档案文献出版物编纂层次的几种形式

(2)档案文献出版物编纂深度类型

四、编纂题目的提出、论证、优化、决策

1、识记

(1)题目被动提出与主动提出的区分:

被动提出——不是由编者自己提出的题目,而是上级或本单位领导机构、科研机构、业务机构根据需要向档案部门下达或进行联系的编纂题目

主动提出——编者自己提出的题目

(2)优秀编纂题目的含义:指不仅符合选题的基本条件,而且在诸条件的组配上达到最佳或较佳状态,从而能使档案文献编纂工作获得良好的综合效益。

(3)综合效益:是衡量编纂题目优化程度的客观标准,包括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4)选题规划的层次:国家级、地区级、部门级、馆级

(5)选题规划与选题计划的区分P109

2、领会:选题论证的内容

A 题目编纂出版的特定目地和一般意义,题目内容将产生的社会效果

B 已掌握的与题目有关的档案材料的特定价值及扩充材料来源的必要性、可能性

C 题目读者对象的类型及范围

D 题目名称及出版形式的选择及其根据

E 编者的科研水平及承担任务状况

F 出版社接受出版的条件及编者的经济承受能力或经济效益预测。

五、编前研究

1、识记:编前研究的必要性:是编纂前期准备工作的重点

2、领会:编前研究各方面的特定作用P111

A 研究与题目有关的基本理论和方针、政策

B 研究与题目有关的学术动态

六、编拟题目的选材大纲和编纂体例

1、识记

(1)选材大纲的含义:是编者在选题工作计划的指导下,在认真进行编前研究的基础上拟定的关于题目内容轮廓的简明而有逻辑的框架结构式文字。

(2)题目与选材大纲的特点

(3)编纂体例的含义

2、领会:选材大纲的作用与编拟要求

作用:A通过选材大纲将编者对题目的内容范围的认识正式确定下来,加以具体化,有利于全体编者思想统一

B 通过选材大纲使每个编者随时明白题目的全局构想及自己所处理的问题在全局中的位置,利于分工。

C 利用选材大纲具体指导和组织以后的材料查选工作,避免离题,提高工作效率

D 选材大纲为汇编的编排体例提供雏形,奠定基础。

要求A 在切实理解题目编纂宗旨的前提下,依据题目的客观内容和档案文献的实际状况加以考虑

B 详略程度和具体形式,要根据题目自身特点和编者水平决定

第六章

一、查找档案文献

1、识记

(1)查找档案文献的概念:指确定了汇编题目并拟定选材大纲后,编者根据汇编题目的要求和选材大纲的范围,在全面、深入调查了解的基础上,将有关档案文献收集到一起,以供进一步挑选。(2)查找档案文献的目的:A为给下一阶段挑选档案文献的工作创造条件B 丰富和充实汇编内容2、领会:查找档案文献对于挑选档案文献和丰富、充实汇编内容的意义

A编者只有立足于雄厚的材料基础之上,才有充分的选择余地,因此查找工作进行的如何,直接关系到下一步挑选档案文献的工作能否顺利进行,进而影响汇编质量

B 查找工作是在一部汇编中,为读者提供与本专题有关的重要材料的主要手段和保证。

二、查找档案文献的原则

1、识记

(1)全面查找:对档案内凡是与汇编题目有关的各全宗和类别,以及档案馆外可能保存有关文献的地方,编者都要亲自了解。查找。

(2)宁多勿漏:根据汇编题目所要求的范围,收集到的档案宁可多一些,尽最大努力防止遗漏某些应选入汇编的档案材料

(3)博约得当:“博”就是通过“全面查找”,实现“宁多勿漏”,“约”则是收集档案文献不能离开汇编题目要求的范围,更不能任其所好。

2、领会

(1)全面查找与汇编题目有关的各个全宗和类别中的档案

(2)收集到的档案宁可比选入汇编的档案多出几倍,防止遗漏重要材料

(3)处理好博收和约取的关系

三、对档案馆内档案查找的方案

1、识记

(1)直接档案全宗:凡与某一汇编题目有直接关系的档案全宗(或类别)

(2)间接档案全宗:不同作者、不同立档单位,不同时间形成的档案,往往从各自的角度和不同的程度,共同记载某汇编所要反映的历史事实或任务,这些档案分藏于各个全宗,比较分散,表面看,这些全宗与某个汇编题目似乎没什么关系,但认真查找,会发现其中包含这个专题所需要的一些材料,我们称这类全宗为简介档案全宗。

(3)汇编题目的时间断限:任何一部汇编的题目,都有一定的时间断限,可以到这个时间范围内形成的档案中去查找所需材料

(4)汇编题目涉及的人物:除了编纂关于某一历史人物的汇编,必然与各种人物相联系,这些人物,有的是当时某一时间的策划者,有的是知情者或受害者,他们形成的档案文件与本汇编题目有密切关系,为了全面查找某一汇编题目所需的档案文献,就必须全面查找档案馆内所藏的历史人物的文献。

2、领会

(1)查找直接档案全宗的意义及方法

A 保证汇编内档案文献的有机联系,避免材料显得过于零碎

B 首先查找最直接、最集中、最系统反映汇编题目的全宗档案,避免查找工作顺序上因本末倒置造成的重复劳动。

C 与汇编题目关系最直接的全宗,往往保存该专题档案文件的原稿与正本,直接查找档案原件,保证了材料的真实性。

(2)查找间接档案全宗的意义及方法

由于间接档案全宗中的某些文献可说明汇编题目,应重视对间接档案全宗的查找。

A 与汇编题目有直接关系的档案文件作者,在其活动中与其他机构打交道,进行公文往来,往往保存了有关的档案文件,经过分析判断后,应到这些间接档案全宗中查找

B 有些全宗中的档案,无论从哪方面看,都与某汇编题目没有丝毫关系,但在深入、细致阅读档案后,会发现作者无意识、偶尔、片段记述了史实,这是本汇编所需要的。

(3)根据汇编题目的时间断限查找档案P127

(4)根据汇编涉及的人物查找档案

(5)查找不同种类档案文献的方法

四、对档案馆外档案文献查找的方法

1、识记

(1)从新旧著述中查找

(2)查找回忆录

2、领会

(1)从图书馆、博物馆查找档案文献的必要性

A 有的人物、事物在活动、发展过程中,涉及许多地方,形成的档案文件也散见于各地,造成通一人物、事物或时间的档案文献,不仅保存与各地档案馆,也可能存放在图书馆、博物馆、资料室内。

B 为避免读者在研究一个专题时,因搜寻档案文献奔波,汇编的编者要围绕一个汇编题目寻访有关档案室,将有关档案文献汇集于一部汇编,以方便读者利用。

C 对档案文献具体进行查找时,要认识到,任何一部汇编所反映的事件或人物,都是有一定区域性的,应到有关地区的图书馆、博物馆等单位查找,这样往往可得到第一手材料。

(2)对散落社会的档案文献查找的意义

由于历史原因,我国不少珍贵档案文献被劫掠、偷盗、销毁,很多保存正规的档案文献,被糟蹋的支离破碎,下落不明,这给档案文献编纂工作造成了困难,为做到汇编内的档案文献完整、系统、准确,就要尽最大努力将失散多年的档案文献收集起来,这样,既可以为汇编准备材料基础,有可以丰富馆藏,具有为中华民族积累精神财富的重要意义。

(3)从新、旧著述中查找档案文献的益处

一方面保证汇编内档案文献的全面性,另一方面,由于这些资料经过前人选择、校勘、加工和编排,可信度大多较高,因而可收到避曲就捷之效。

(4)回忆录对弥补档案不足的作用

A回忆录所记述的多为作者的亲身经历,是作者根据自己的回忆或所存有关史料撰写而成,它所提供的细节可大大补充档案史料的不足。

B有的回忆录可以对档案文献记述的史实进行补充或订正。

C 可利用查找收集回忆录的机会作实地调查访问,抢救珍贵的“活资料”

五、从分利用各种检索工具查找档案文献

1、识记

(1)“七略”内容:刘歆、刘向《七略》,即计略、六艺略、诗赋略、兵书略。术数略,方剂略(2)“四部”分类内容:经部:包括儒家经典和语言文字学方面的书

史部:收录各种体裁的历史著作和地理书。

子部:收录的是先秦以来诸子百家的著作

集部:收录历代作家一人或多人的文章、诗、词散曲等的集子和文学评论(3)“求书八法”:宋代学者郑樵《通志.校略》

2、领会

(1)古籍的分类、源流和各种大型丛书、类书的类别

(2)“四部”分类法的特点

(3)求书八法的内容一曰即类以求二曰旁类以求

三曰因地以求四曰因家以求

五曰求之公六曰求之私

七曰因人以求八曰因代以求

六、查找档案文献的组织分工

1、识记:组织分工的必要性:围绕一部大型汇编的题目查找档案文献,需要多人参加,为了保证查找材料工作的顺利进行,必须有科学而合理的分工,使每个人明确自己应查找的范围,以免漏查或重收。

2、领会

(1)根据档案文献的分布特点组织分工:即按档案文献所在不同的地区、机构、全宗、类别,或按档案、方志、回忆录、专著、报刊等不同文献种类,组织力量分头查找。

(2)按汇编题目反映的内容组织分工:把涉及时间较长,问题较多的题目,分几个较短的时期或几个问题,分组查找。

第七章

一、选材的必要性

1、识记:选材的概念:编者根据汇编题目及选材大纲,按科学原则,对已查到的档案进行选择,称为选材。

2、领会

(1)选材的必要性

A 在查到的档案中,有一部分档案不具备编纂公布价值,应当剔除。

B 已查到的档案,有的属于“档案法”规定不准公布的范围,有的内容虽好,可关键部分残缺,又无从考定,编者只好弃之不录

C 还受限与汇编篇幅的限制及编纂部门诸多因素的制约,也难将查到的档案悉数编入汇编。

(2)选材工作对编者的要求:要求编者有广博的学识,又要有刻苦专研的精神,尤其要谨慎掌握汇编题目与相关档案的知识,才能使档案文献汇编为广大读者承认。

二、选材的原则

1、识记:实事求是原则:要求编者以实事求是的态度,自实际的史实出发,具体的档案着手,要

求所选档案全面、充分,才能反映一个人物或事件的全貌。

2、领会

(1)遵循历史唯物主义

(2)深入分析档案的史料价值

(3)紧紧围绕汇编题目

(4)尽可能选择档案原件

3、综述选材应遵循的原则

A遵循历史唯物主义

B 深入分析档案的史料价值

C 紧紧围绕汇编题目

D 尽可能选择档案原件

三、选材的基本要求

1、识记

(1)典型材料的概念:有的档案在形成时曾发挥较为重要作用,往往能具体、集中、生动的反映某一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这种具有实质性内容的档案就是研究有关专题的典型材料,有较高的史料价值,是汇编的主要组成部分。

(2)典型材料多样性的含义:各方面典型材料侧重点不同,称为….

(3)典型材料相对性的含义:指同一人物、同一事物、在不同历史时期会有不同的典型材料(4)典型材料连续性的含义:在量变阶段形成的档案,可能构不成典型材料,将一些孤立的非典型材料联系起来研究,这一组档案就构成了典型材料

(5)选材应“点面结合”的含义

(6)选材应“虚实结合”的含义

(7)选材应“正反结合”的含义

(8)选材应“有往有复”的含义:指围绕一个历史事件,两个单位或两个人物文件往复,以解决某个问题,在文件往复过程中,往往完成了某一历史事件。

(9)选材应“有头有尾”的含义:选材时,编者并非首先见到反映某件史实的发端材料,应该“追根溯源”,依次找出反映该事件起因、过程乃至结束等完整的材料,是所选档案反映的史实“有始有终”

(10)选材应“有疑有答”的含义

2、领会

(1)从档案记载的现象看到问题本质的几种要求

A 档案中记载的现象是事物本质的自然流露,需要编者用现代理论去分析档案中记载的历史现象,选择所需档案。

B 档案形成的情况十分复杂,存在虚假的记载,选材时,要深入细致的分析,揭露假象,看到真正的本质

C 选材中透过现象看本质,是一个对本质的认识深化的过程,需要编者对档案中的现象反复研究,随着认识水平的提高,对事物本质的理解也不断加深,从而掌握档案的史料价值

D 事物是发展变化的,因而现象是多变的,本质则相对平静,选材时要善于透过不同现象看到真正本质。

E 通过私人信函、日记、私下谈话记录等档案是发现档案本质,透过现象看本质的重要途径(2)选择典型材料的要求

A历史上的典型人物与典型事件,很可能形成典型材料

B 有的档案内容较为详尽的描述了历史事件的具体细节,这是另一种类型的典型材料

C 有些历史专题长期以来众说纷纭,因缺乏权威的档案为凭证,造成多年悬案,一旦发现能解决这些争论的档案,选入汇编,可填补历史研究空白,成为典型材料

D 选材时,编者要主要到典型材料的多样性、相对性及连续性。

(3)结合选用不同类型的档案文献的要求

(4)注意所选档案内容完整性

A 有往有复

B 有始有终

C 有疑有答

3、应用:举例说明如何从档案记载的现象抓住其所反映问题的本质

四、选本

1、识记

(1)选本的概念:入选汇编的档案,有不同的文本或版本,应认真比较不同文本或版本,将最能体现档案作者本人意图的文本或版本选入汇编,称为档案文献的选本

(2)文本的概念:古称善本,即档案文献手写本

(3)版本的概念:古称刻本,即档案文献印刷品

(4)善本的概念:古代尚未发明印刷术之前,将精良的版本统称“善本”(足本、精校、旧本)(5)满文老档的概念;是清人入关前形成的满文档案,是研究入关前满族情况不可或缺的原始档案

2、领会:不同文本或版本的形成

3、应用:如何做好选本工作

A 多方查找不同版本互校

B 认真核对不同版本中文字的差异

C 结合不同版本产生的历史背景选本

D 版本互异时应祖本公布

五、选材的方法与步骤

1、识记:

(1)初选:根据选材大纲要求,对已查到的档案文献逐字研究,剔除无用材料,要求从宽防漏(2)复选:重点解决初选阶段未解决问题,是关键步骤,要求从严防杂

(3)定选:分两步首先在复选基础上,对选取的材料进行全方面审查,最后决定下来,然后将所选定的材料交给主编,由主编协调各编者所选材料,使之称为一个整体。

2、领会

(1)选材的方法

A 集体研究、互相通报

B 主编统一各观点,最终决定材料弃取

C 将已选档案登录

(2)选材的步骤

A 初选:要求从宽防漏

B 复选:要求从严防杂

C 定选:a在复选基础上,对选取的材料进行全方面审查,最后决定下来

b.将所选定的材料交给主编,由主编协调各编者所选材料,使之称为一个整体。

第八章

一、档案文献考订

1、识记

(1)伪误档案的概念:指存在“失真”“失实”“失时”“失辩”等现象的档案

(2)档案文献考订的含义:亦称鉴辩或考据,是以历史的观点审查伪误档案产生的原因及造成的危害,探讨以科学的方法鉴定档案本身真伪,辨别档案内容正误、判定档案形成事件

2、领会

(1)伪误档案出现的简史

(2)考订档案文献和编纂工作的关系

二、伪误档案产生原因

1、识记

(1)伪误档案产生的历史因素:档案作者所处的历史条件,决定他的认知能力,有的作者局限与当时历史条件,不可能正确、全面、深入认识所见到的人或事,以致误记,使档案真实性收到影响。(2)伪误档案产生的人为因素:档案作者处于利己目的,记载档案内容时,有意对自己隐恶扬善,对他人污蔑诋毁,导致档案内容严重失实。

(3)档案赝品的概念:有的人为达到某种目的而伪造、假托(伪造后专以别人名义发表)的档案伪品,称为档案赝品

(4)篡改档案的含义:指档案原件为真品,旁人或后人为了自己的目的,将他人或前人的档案内容进行删除、涂抹、增文等,也有人篡改自己以前的档案,企图以现在的思想观点取代过去的思想观点,达到美化自己的目的。

2、领会

(1)伪《古文尚书》的产生:P173

(2)伪《竹书纪年》的出现

(3)考订《忠王李秀成自述》要点P175

(4)考订《戊戌奏稿》要点

三、档案文献考订原则

1、识记

(1)敢于“非圣”的意义:即不迷信传统观念,为了求实,要有追求真理的精神,善于怀疑(2)“多据原档”的重要性:考订时应尽力以原始档案为依据,避免因所依据材料的不确而导致考订结论的错误。

(3)孤证不立的含义:指考订档案时,应多方求证,不能仅凭孤立的证据浅尝辄止,草率下结论。(4)反证的含义:指假设档案内容中的错误是正确的,并按其错误的逻辑演绎下去,最后得出的结论明显不能成立,反过来证明原来的内容错误。

(5)谦退却疑概念:指证据不确或证据不足时,不硬行考订,宁可悬而不断,也不要牵强附会。2、领会

(1)孤证不立的必要性

伪误档案除了其内容有问题外,也多在其外形上存在各种破绽,考订时要充分运用书证、物证、理证、人证等各种方法,只有找出各种无法自圆其说的矛盾,使任何人皆不能断定其真,此考订结论才算成立。

(2)康熙“遗诏”考订要点

A 清朝规定皇子的书写格式

B 在清代“于”和“於”不通用

C 将遗诏中的“祯”改成“禛”,篡改痕迹显而易见

D 清代诏书满汉合璧,按规定汉字旁要写满文

E 胤禛是康熙所钟爱

F 康熙十分喜爱胤禛之子弘历

G 康熙晚年多病,如决定胤祯继位,应将他留在身边,不可能任命为抚边大将军

H 康熙晚年诸皇子争夺皇位激烈,唯独胤禛不露神色,暗中培养势力,终得康熙的信任

(3)孤证不立的要点

A 通过档案自身存在的矛盾考订其真伪,利用其他文献只能作为参考

B 无论通过“内证”还是“外证”,各结论不能互相矛盾

C “孤立不证”是考订档案的一般原则,也不排除有的档案只要抓住一个重要矛盾即可判定其伪

D 要经得起反证

(4)罗尔纲先生“谦退却疑”精神的要点

A 罗尔纲为《自述》作注,他产生许多怀疑,由于见不到原件,只有存疑待证

B 以笔迹鉴定为标准,断定《自供》原稿是宗王亲笔。

C 再次认真考订,以充分理由考订出这部原稿,是李秀成亲笔的《自述原稿》

D 罗尔纲认为《自供》最后“如知”之后“还有四千字左右”是“被曾国藩撕毁了”

(5)考订档案文献注意事项

A 防止繁琐考证

B 运用综合知识进行考订

C 避免“误考

3、应用:考订档案文献应当遵守的原则

A 敢于“非圣”

B 多据原档

C 孤证不立

D 谦退却疑

四、外形考订

1、识记

(1)外形考订的概念:通过考订档案的来源、载体、笔迹字体、写作用语、书写规则、避讳字样、印玺等档案的外部特征,发现其与档案形成的时代特征和作者情况是否存在矛盾,以确定档案真伪。(2)考订档案来源的含义:按档案的形成、流传、收藏、开放及编纂的路线,逆向溯源。

(3)考订档案载体的含义:主要发现它和形成时的生产水平及作者自身状况是否一致,若出现矛盾,可能是伪品。

(4)考订档案用语的含义:某件档案用语在措辞上和作者文风相牴牾着,此档案值得怀疑,可能是赝品,应结合其他方法考订。

(5)档案书写规则的含义:作伪者或不谙其书写规则,或由于疏忽,出现破绽,在考订档案时,若发现某档案的书写规则与当时政权之规定或约定俗成的写法不同,则此档案可能是伪品。

(6)避讳概念P194

2、领会

(1)纸张档案载体简况

明清地方的官府、衙门,多用黄色竹纸

民国时期档案用纸,逐渐使用机制纸

伪满档案多用日本产的富士纸

解放后的档案用纸,重要文件用宣纸,一般文件用书写纸、打字纸等

(2)考订档案字体的方法

A档案字体主要包括档案作者手迹和印刷字形,这是档案外形考订重要方面

B 根据已知作者的笔迹和待考作者笔迹核对,判断是否同出一人之手,进而确定档案真伪,考订档案手稿多以此方法作为定论。

C 用辩证的观点认识到考订手迹的局限性

D字形考订是根据档案印刷品所用之书体或字型与该种书体字型最早出现和使用的时间有无矛盾,从而考订其真伪。

(3)考订档案书写规则的方法:作伪者或不谙其书写规则,或由于疏忽,出现破绽,在考订档案时,若发现某档案的书写规则与当时政权之规定或约定俗成的写法不同,则此档案可能是伪品。(4)避讳和考订档案的关系

A 为考订档案提供了线索和依据

B 考订档案时若发现某字应当讳而未讳,或不必讳而避讳,从而可确定真伪。

(5)避讳简史

避讳风俗,其余周朝,盛于唐、宋、明、清达到极点,民国以来,避讳制度被废除

3、应用:通过档案外形考订其真伪正误的方法

A 考订档案来源

B 考订档案载体

C 考订档案字体

D 考订档案用语

E 考订档案书写规则

F 考订档案中的讳字

G 考订档案引文

五、内容考订的范围

1、识记

(1)内容考订的概念:通过对档案文献的作者情况、所述事实、时间记载及反映的典章制度和常理公理等内容进行考订,发现档案文献记述内容本身是否存在矛盾,其内容和客观史实是否相悖,以判断档案文献记载内容的正确或错误,进而确定档案本身真伪,在历史学和史科学中称“考据”(2)档案上时间的种类:A 档案形成时间B档案内容中涉及的时间

(3)常理公理的含义:称之“人之常情”,本质是事物最一般的发展规律

2、领会

(1)档案作者不实或作者不清的考订方法:

A 作者不实:不少档案作者姓名是错误的,但但档案是真品,不妨碍选入汇编,也有的档案作者不实,因此考出档案是伪品,不应选入汇编

B 作者不清:有一部分档案存在“作者不清”,即档案是真的,只是搞不清作者何人,将作者考订清楚,是档案内容考订的重要内容。

(2)考订档案所述史实的方法

A 档案内容中有关他人的史实不实

B 和作者本人有关的“史实”不实

(3)考订档案记载时间的方法

A 档案上的时间,一种是档案形成时间,另一种是档案内容所涉及的时间

B 档案的形成时间必须是档案内容发生时间之后,如档案形成时间在档案内容发生之前,即先有的档案,此档案为后人伪造

C 有的档案内容中涉及的时间和史实不符,往往系作者不谙历史所致,找出二者之间的矛盾,即可考订出档案之伪。

(4)考订档案内容中反映出的典章制度的方法

典章制度是某种政治制度所作出的强制性法规,任何人都要遵守,档案是一定社会制度的产物,其记载的事物必须符合当时的典章制度,如果不合,可断定档案之伪。

(5)从历史常识方面考订档案内容是否合乎常理公理

不少档案作伪者不大掌握历史知识,因而伪造出的档案内容有违历史常识,也就不合常理公理。(6)从受文者需要方面考订档案内容是否合乎常理公理

档案内容不合常理的另一重要现象,是作伪者以作者身份向受文者讲述的一些事情,是受文者不需要或受文者熟知的,该档案内容不是为了给受文者看而是给广大读者看,这就不合常理了,即名义上甲给乙写的文件,实则是为了给丙、丁等众人看,此档案必伪无异

3、应用:通过档案记载内容考订其真伪正误的方法

A 考订档案作者的情况

a.作者不实b 作者不清

B 考订档案所述史实

a.档案内容中有关他人的史实不实

b.和作者本人有关的“史实”不实

C 考订档案记载时间

D 考订档案内容中反映出的典章制度

E 考订档案内容是否合乎常理公理

a.从历史常识方面考证

b.从受文者需要角度考证

六、档案形成时间考订的方法

1、识记

(1)考订档案形成时间之必要

A 档案的形成时间,是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件档案,如果没有形成时间,就很难判断其史料价值

B 对档案形成时间不加考订即盲目利用,就会出现以此时形成的档案说明彼时之历史的荒唐现象

C 档案的形成时间有无、全缺或正误,直接关系到该档案能否选入汇编,及在汇编内的编排(2)内证的含义:即通过档案自身提供的线索,发现有无成为确定本档案形成时间的证据。(3)外证的含义:指利用本档案以外的其他文献作为依据,考订出该档案的形成时间

2、领会

(1)利用内证考订档案形成时间的方法

(2)利用外证考订档案形成时间的方法

(3)内证和外证结合考订档案形成时间的重要性

“外证”配合“内证”,往往有助于判断出确凿无误的文件形成时间,故外证也普遍被考定者所重视,但一般来说,内证必外证更可靠,总之,考订档案形成时间,要充分利用档案本身及其他文献所提供的一切线索,尽最大努力考订出档案准确的形成时间。

第九章

一、档案文献加工的意义

1、识记:

(1)档案文献加工的含义:档案文献的转录加工和点校加工,统称档案文献加工或编辑加工,指编者根据汇编题目的需要,按一定原则,将档案文献正文中的文字如实转移到其他载体上,同时将档案文献正文中一切不符合编纂要求的款式、符号、文字以及图形等,凡不涉及档案内容的外形部分,进行必要的技术性处理。

(2)档案文献加工的必要性

2、领会:档案文献加工的意义

A 保持档案文献的可据性

B 增强档案文献的可读性

C 兼顾档案和档案文献各自的特点

二、档案文献加工的原则

1、识记

(1)存真原则含义:即经过加工后的档案文献,务必保持档案原件在文字和内容上的真实性。编者应牢固树立忠于档案原文原意的思想意识,这是文献加工中遵守的首要原则

(2)求实原则含义:即严格遵守实事求是的原则,加工中要认真过细,尽力消除传抄或识别字迹过程中出现因编者原因造成的错误。

(3)慎改原则含义:编者怀疑档案正文中存在的问题,但没有把握或出现可改可不改的文字,则一律不要改动,编者加工时要慎于下笔,不可强攻。

(4)标注原则含义:凡经编者加工改动之处,皆应以加工符号或文字标示说明,以便读者区别。2、领会:档案文献加工原则的内容

3、应用:档案文献加工原则的实际作用P214

三、转录加工的要求

1、识记:

(1)转录加工的概念:由于不能将选定的档案原件直接编入汇编送去出版,更不允许在原件上加工,因此,编者将准备收入汇编的档案,抄到稿纸上或复印出来,然后在抄件或复印件上进行加工等一系列编纂工作,这项将档案的原文字符如实转录到其他载体上的工作,称为转录加工。

(2)转录加工的组成:首先将档案原文抄写或复印出来,在抄件或复印件上进行加工,然后誊清成为加工完成稿,誊清稿就是文献出版物的最终定稿。

(3)“抬头”的概念:书写文件时,遇到作者应表示尊崇的名称,绝不能与上文连写,通常写法是:将该名称另起一行,以高于其他行文字的方式书写,或在尊崇的名称前空一格或数格,即为“抬头”(4)“侧书”的概念:历史档案中,作者在文中涉及到自己的名字时,以小字书于文内右侧以示谦卑,成为“侧书”

(5)“上款”“下款”的概念:现代文中格式中,“上款”指受文者,“下款”是作者,但民国前文书格式恰恰相反。

(6)“并书”的概念:指旧式公文可以用一份底稿同时作为二份或三份正式文件的底稿,方法是除相同部分外,不同部分在一行中并行书写两行或三行字。

(7)“批语”概念:指受文者在阅读文件时所加,表达受文者对本文件的意见或态度。

(8)“批语”种类:行批眉批夹批

(9)“标记”种类:文件形成时的文书处理标记受文者在阅读文件时作的标记

2、领会

(1)原文删节的必要性

A有的档案内容前后重复

B 有的档案内有较大篇幅是和汇编题目无关的内容

C 有的档案内容很好,必须选入汇编,只是其中有部分内容不宜公布,可将不予公布内容删除。(2)行款格式处理的必要性

历史档案在外形上有着不同于现代文件,更不同于一般书籍的特殊行款格式,在档案文献出版时,没有必要保留档案原件上无用的行款格式,应直接按现在通行的格式转录。

(3)处理批语的要求

A 批语记载了重大历史事件,予以保留

B 从批语中可以了解档案作者和受文者的关系状况,予以保留

C 批语内容重于文件文中,予以保留

D 批语反映档案文件内容承办的结果,或就某一问题作出答复,是主要内容,必须保留

3、应用:转录加工的要求

A 保证历次转录件与被转录件的完全一致,包括初次转录所形成的抄件或复印件与档案原文的完

全一致,最后的誊清件与加工完成件的完全一致。

B 要精心抄录,防止因粗心大意而抄错档案原文文字

C 要准确辨认文字,防止因认错字而导致原文转录错误。

四、点校加工的内容

1、识记

(1)点校加工的概念:指编者在将档案原文转录到其他载体上之后,应对档案正文进行标点、分段、并勘误、校正档案原文中讹、夺、衍、倒等文字上的错讹。

(2)句读溯源

(3)校勘对象

2、领会

(1)标点要求

A 反复阅读正文

B 反复阅读而不解其意时不要急于标点

C 掌握文言文讲究对仗工整的特点

D 注意历史公文的结构及用语的特点

a.理清各级衙署之间公文层层照转关系

b.了解各种公文术语的不同用途

c.区分人名及其官衔

d.编者应具备与档案文献内容相关的知识

(2)分段要求

A 文中涉及几件事,几个问题,可各占一段

B 文中虽只讲一件事,但篇幅较长,要按事情发展阶段,或按事件顺序分段

C 公文层层照转部分,可按每层关系分段

D 根据公文结构分段

(3)校勘符号用法

A 讹文,即原文中错别字,以〈〉将正字括于讹文之后

B 夺文,即原文中的掉字,以〔〕将考证出所掉之字补与括号中

C 衍文,即原文中重叠多余之字,用〔〕将多余之字括起来

D 倒文,即原文中文字前后颠倒,用〈〉勾转恢复其字序

E 对于原文中污损残缺之字,以相同数量缺字号□补在所缺之处

F 对于有疑问的文字,可于此字句后加(?),以存疑待考

3、应用:分析“校法四例”的具体内容

A 对校法——以同书之祖本或对读,遇不同之处

B 本校法——以本书前后互证,而抉摘其异同,则知其中之谬误

C 他校法——以他书校本书

D 理校法——

第十章

一、档案文献标题的作用及拟制要求

1、识记:档案文献标题的含义:即档案文献篇题、篇名,是揭示一篇或一组档案文献要素的简短语句。

2、领会:档案文献标题的作用:提示作用、著录作用、指代作用、编序作用

3、应用:分析档案文献标题的拟制要求

A 准确揭示文献各组成要素,便于读者了解文献的形成条件、基本内容及曾经起过的作用

a.拟制标题要具有历史观点

b.尽量全面提示文献要素

c.标题内容要朴实

B鲜明地揭示文献实质,便于读者从正确的、客观的立场理解档案文献的内容

C 精炼地使用标题文字,通达地组织标题结构,是标题言简意明。

二、档案文献标题的成分及其标法

1、识记

(1)档案文献标题成分的含义:即档案文献标题的组成部分,是用以揭示档案文献各要素的名词、词组或词语。成分:作者、内容、受文者、文种、时间、地点

(2)标题内容成分的含义及其重要性

(3)标题受文者成分的含义

(4)标题文种成分的作用:文种揭示的是文件的体裁和性能,文件种类对读者判别文件在当时的重要程度、机要程度、实际作用、流传情况及影响大小有一定作用,是研究档案文献价值不可忽视的因素。

(5)标题地点成分的含义:指文件形成的地点或场合,而不是文件内容所涉及的地点场合

2、领会

(1)标题作者成分的标法

A 准确判定文件真正的作者

B 如原件上的作者具名使用的是代号、化名及不明确的简称,应使用作者正式名称

C 原件上无作者署名,要多方考证出作者名称

D 注意作者发布文件和行文时的身份

E 当文件有两个以上作者,根据作者在形成过程中所起作用及所负责任大小,决定选择标示还是全部标示。

F 对某些重要文件的作者,标明其全称。

(2)标题内容成分的标法

A 突出重点、取舍得当

B 考虑基础、全面阅读

C 节录辑入,必要时应在标题上予以注明

D 不便标内容成分者,可以不标

E 必须明确标示的内容所涉及的时间、地区,可作为内容成分的一部分,简要提示。

(3)标题时间成分的标法

A 明确应在标题上标示的时间

B 原文缺日期、日期有误或日期不完整时,应考订出完整、准确的日期标明,需加注说明

C 时间成分一般应以公元纪年标示

D 历史档案中的电报,其发文日期都在电文末尾以韵目代日表示

E 时间性特强的文件,必要时可将发文的精确时分标示出来

三、档案文献标题的类型及其结构

1、识记

(1)一文一题标题法含义:单篇标题是为一篇文献单独拟制的标题,拟制方法称一文一题标示法(2)多文组合标题法的含义:为一组文献拟制的标题,由一个揭示各份文献共性的总标题和各个揭示一份文献特性的分标题配套组成

(3)单篇标题的类型

A 基本型

B 强调型

C 双解型

D 特殊型

(4)标题结构式的代号用法P259 Z作者成分N内容成分T 受文者W 文种S 时间D地点(5)辨别标题结构式的正误

2、领会:组合标题及其特点和拟制条件

特点:同其所同,览总题即知数篇所云,异其所异,查分期能明各文之别

条件:A 必须在清楚准确地掌握组内各份文献的标题成分的基础上进行

B 为每一组文件拟制组合标题时,要考虑选择最适合其情况的组合标题结构

C 当编拟组合标题时,如文件有原标题,一般不予保留

第十一章

一、汇编体例

1、识记

(1)汇编体例的含义:对选入汇编的档案文献,应当依据一定的组织形式分类和排列,这种组织形式就是汇编的体例

(2)汇编体例的层次:分为不设类编排与设类编排,设类编排分单层分类编排和多层分类编排2、领会

文献学 重点知识整理

文献学概要(大一下) 题型:填空题、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 第一章:文献与文献学 1、文献的概念 文献:“文献”一词首见于《论语·八佾》。最初郑玄、朱熹把文献分解成两部分,“文”指文章、典籍,即书面材料;“献”指贤人、贤才,实质指贤人所讲述的口头材料。后来概念发生了变化,从指“典籍和贤才”的并列结构转向专指“典籍的偏义结构”,单指历史上又价值的文字资料。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文献学的内涵不断丰富和扩大,现在所谓的文献,就是指任何具有一定历史或科学价值的含有知识信息的物质载体,它可以是文字的、图像的、也可以是视觉的、听觉的。 2、文献学研究的范围: 文献本体的研究、文献的实证、整序与典藏、编纂、传播。即研究文献的产生、发展、整理和利用。包括对文献的载体材料、形制、传抄和印制方式、文献类型的研究、解决文献内容的可靠性(版本、校勘)、真实性(辨伪)、完整性(辑佚)问题。辨章学术,考镜源流,对藏书的鉴别、购求、收藏、装补、曝书、流通等。也包括藏书史研究、书评学等。 (文献学的研究范围主要是研究文献的形态、文献的整理方法、文献的鉴别、文献的分类与编目、文献的收藏、文献形成发展的历史、各种文献的特点与用途、文献的检索等等。) 对文献的载体材料的研究。(甲骨、金石、竹简、绢帛、纸张等) 对文献的形制(卷轴装、梵夹装、经折装、蝴蝶装、包背装、线装)的研究。 对文献的传抄和印制方式(写本、拓本、刻本、活字本)的研究。 对文献的类型(经学、宗教、总集、别集、地方志、丛书、宗谱等)的研究等。 文献实证研究: 文献实证研究:解决文献内容的可靠性问题:版本、校勘;解决文献内容的真实性问题:辨伪;解决文献内容的完整性问题:辑佚 △文献学的任务 一般任务:文献整理 最终任务:学术思想史和文化史的整理 意义:全面认识文献,快速筛选文献,能够对不同版本进行鉴别,有能力对原始文献做加工整理供自己和他人使用。对史实和历史常识有更多了解,为历史、文学的专业研究提供技术

如何做文献阅读笔记

研究生如何做文献阅读笔记? 说实在的,我自己也不是很会读书。读书的速度也不快,只是喜欢读书罢了。阅读文献,对于开题期间的研究生和写论文期间的研究生是很重要的功课,不可忽视,这种能力是需要训练的。关于做读书和文献阅读笔记,这里谈点个人的看法,算是跟年轻朋友们的交流,也希望得到专家们的指教。 如何选择和阅读文献? 1. 阅读文献,要力求对一个方面或一个主题,或者一个概念的历史发展都要搞清楚,清楚来龙去脉。文献有新有旧,有些学科或专题文献的半衰期很长,经典文献的阅读是很重要的,只下载几篇新文献是很难理解全貌的。 2. 要有意识阅读大家的文献,阅读某个领域或专题中程碑式的文献或文献综述。这些文献对于初学者了解一个学科或领域的发展很有帮助,对于某个阶段的重要文献提供了一个查找的捷径。从中可以很快了解一些相关理论和学说、重要结果的进展。 3. 要善于分析自己研究领域中一些国内外代表性实验室的论文,通过分析一个实验室的论文目录,可以了解这个实验室的发展过程和研究兴趣的发展、拓展。 4. 要善于分析本领域一些代表性学者的论文,通过分析这些引领学科或领域发展的科学家的论文目录,同样可以看到他(她)个人研究兴趣和研究生涯的发展,以及他(她)所领导的研究团队的发展过程。 如何做阅读笔记呢? 5. 在广泛阅读的基础上,要善于总结和整合,类似Minireview 的方式。如果能将类似相近的一些重要文献(如10-20 篇),进行整合和归纳,理出最新的几个专题的进展,无疑会加深对所阅读的文献的理解。那么笔记记什么?记录新进展。哪些是新进展?需要广泛阅读才能知晓。 6. 阅读任何文献或专著,一定要记录清楚文献题目、出处、作者、发表年代、期卷、页码等等信息,这些信息是以后引文时必须的,不要嫌麻烦,如作者栏目是需要将所有作者都要记录全的。 7. 有些重要文献需要精读,读几遍是不行的,要很熟悉。这类文献在不同时期读有不同时期的理解,如开题阶段,可能比较注重某个方向或领域的理论和观点、实验方法和技术手段;在实验阶段,可能比较注意进行结果之间的比较,根据文献结果和变化规律,对自己的结果进行一些趋势预测;在论文写作阶段,可能会比较关注结果分析、理论学说的验证等等。与之相应,多数文献是需要泛读的,可能只需要读读题目,可能只看看摘要,也可能只浏览一下图表等等。 8. 要重视论文的题目和摘要,这是很重要和简洁、精炼的信息。一篇论文的精华部分都在这里了。同样文章中的一些重要信息也是需要特别关注的,如生态生理学特别关注物种对环境的适应,那么环境条件就是很重要的信息了,如物种的分类地位、生物学习性、地理分布,以及分布区的海拔、气候和植被等等。 9. 阅读文献和专著是需要积累的,要坚持不懈,多研究和教学工作恐怕一生都要坚持阅读新文献和著作。读文献有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阅读量大了,积累多了,需要总结的方面就多了。这样日久天长,通过知识的整合,知识框架会逐渐完善,自己肚子里的“货”就会感觉逐渐充实起来了,用和取的时候就会很自如。 10. 从初学者到专家的转变,只要有心,只是一个时间问题。信息就是资源,知识就是信息的积累和过滤、整合。无论参加学术会议,还是讨论会,有些人说了

信息管理学基础笔记

信息管理学基础笔记 一、名词解释 1、信息:狭义,是用以减少不确定性的东西。广义,本体论层次:事物存在的方式和运动状态的表现形式。 认识论层次:主体所感知或表述的事物存在的方式和运动状态。 2、全信息:把同时考虑到事物存在方式和运动状态的外在形式、内在含义和效用价值的认识论层次上的信息称为“全信息”(语法信息:把仅仅考虑其中形式。因素的信息称为“语法信息” ;语义信息:把考虑其中内容(含义)因素的信息称为“语义信息” ;语用信息:把考虑其中效用因素的信息称为“语用信息”)。 3、社会信息化是指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种特定现象,在这种现象出现时,人类对信息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而对物质和能源的依赖程度则相对降低。 4、信息管理(狭义)就是对信息本身的管理,即采用各种技术方法和手段(如分类、主题、代码、计算机处理等等)对信息进行组织、控制、存贮、检索和规划等,并将其引向预定目标;(广义)不单单是对信息的管理,而是对涉及信息活动的各种要素(信息、人、机器、机构等)进行合理的组织和控制,以实现信息及有关资源的合理配置,从而有效地满足社会的信息要求。 5、信息交流就是社会活动中信息交流双方借助某种符号系统,利用某种传播渠道,在不同时间和空间中实现的信息传输和交换行为。 6、知识组织是揭示知识单元(包括显性知识因子和隐形知识因子),挖掘知识关联的过程或行为,最为快捷地为用户提供有效的知识或信息。(特征:自动化、集成化、智能化)。 7、信息服务(Information?Service)通过研究用户、组织用户、组织服务,将有价值的信息传递给用户,最终帮助用户解决问题,是用不同的方式向用户提供所需信息的一项活动。 8、信息系统是由计算机硬件、网络和通讯设备、计算机软件、信息资源、信息用户和规章制度组成的以处理信息流为目的的人机一体化系统。信息系统的五个基本功能:输入、存储、处理、输出和控制。 9、国家信息政策是指在一国范围内,国家或政府为解决信息管理和信息经济发展中出现的、关系和涉及到公共利益、权益、安全问题,保障信息活动协调发展而采取的有关信息产品及资源生产、流通、利用、分配以及促进和推动相关信息技术发展的一系列措施、规划、原则或指南。 10、信息道德就是信息创造者、信息服务者和信息使用者在信息活动中普遍认同和共同遵守的符合社会一般要求的行为和伦理规范。 11、信息伦理是指人们从事信息生产、加工、分析、研究、传播、管理、开发利用等信息活动的伦理要求、伦理规范和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伦理关系。 12、信息政策是国家和社会组织为实现信息管理目标而规定的信息管理行为准则,是进行信息管理决策的指导方针,代表了国家和社会组织的基本管理思想,

档案文献编纂学复习纲要

档案文献编纂学复习纲要 档案的行业标志:“司档之神”雅鲁斯国际档案理事会会徽 关于档案的误读:以为档案即旧的文献;以为档案真实及社会真实;以为档案及纸质文件;以为实物、复制件不能成为档案;以为原件就是档案。 “档案的双元价值观”即工具价值和信息价值的双元并重是档案事业现代化的价值目标。这是由档案作为行为方式和对象实体的双重属性决定的。 一、档案文献的价值 (1)凭证信息(2)管理工具(3)科研材料(4)文化财富 二、档案文献编纂学 档案文献编纂学是研究档案文献编纂出版的理论、历史、原则和方法的学科。 三、档案文献编纂学的学科性质 1、社会科学 2、应用科学 3、边缘学科 四、档案文献编纂学目前应当关注的问题 1、重视基本理论研究 2、加强档案编纂史研究 3、加强档案解读和档案成果评价机制的研究 4、信息技术背景下的档案文献编纂工作 五、档案文献编纂工作 档案文献编纂工作是指按一定的题目对档案信息进行搜集、选择、考订、加工、编排、详介,以出版的方式提供社会利用的工作。 六、档案文献编纂环节 选题——查找——选材——考订——加工——编排——详介——出版 七、档案文献编纂工作的思想基础 1、哲学基础——马克思认识论 2、档案学基础——两步整理论(实体——信息——知识) 3、信息学基础——文献交流轮 八、档案编纂可以解决档案信息意义的缺陷 1、档案信息海量——利用专题性 2、档案信息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利用科学与系统性 3、档案信息保存空间的分散性——集中性 4、档案信息副本有限性——利用雪球广泛性 5、档案信息符号系统——利用者最小努力心志

九、档案文献编纂工作的意义 1、档案文献传播的有效手段(主动提供服务、集中系统性、科学性、广泛性) 2、文化传承和文化缔构的重要手段 3、大规模科学研究的基础和条件 4、政治斗争、思想教育和工作查考的重要依据 5、保护档案文献原件的重要手段 十、档案文献编纂工作性质 曹喜琛——服务性、条件性 韩宝华——传播行为(高质优效、依法规范) 覃兆刿——政治性、研究性、服务性 十一、档案文献编纂工作原则 (一)曹喜琛:坚持党性和科学性高度统一的原则 党性:政治思想性、服务为中心、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思想(二)韩宝华:坚持科学性、政治性和效量性原则 科学性:以对档案信息的深入研究为基础(实事求是、编研结合) 政治性:以国家出版方针及相关法律规定为依据(明利害、获授权、经审批、按时限、讲保密、防侵权) 效量性:高度适时、适量的实现档案信息共享为目标(质量第一、讲求实效)(三)覃兆刿:存真求实 维护凭证性、维护完整性、最大限度揭示联系、适时高效 十二、档案文献中出现伪误信息的原因 1、政治因素 2、认识的局限所致 3、文献传递过程中的讹、奇、衍、倒 4、无意所为 5、以谋求利益为目标或忌讳导致 6、数字化环境所致 十三、孔子的文献编纂思想 1、亲周、据鲁、故殷 2、“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的思想 3、勿意、勿必、勿我、勿固,多闻阙疑的思想 4、子不语怪、力、乱、神 5、攻乎异端,斯害也已 6、芟夷繁乱,剪截浮辞 7、序其作意,严其损益 十四、孔子编纂“六经”的历史贡献 1、提出了“文献”的概念,并阐明其“证史”的作用 2、进行历史上第一大规模的文献编纂工作,打破了文化为贵族所垄断的局面,促进了早期文化传播。

文献学复习

文献学复习 文档编制序号:[KK8UY-LL9IO69-TTO6M3-MTOL89-FTT688]

文献学 填空题 1、“版本”之称,始于唐五代雕版印刷书之后,是相对于“写本”而言,所以前人论及版本学,多称始自宋人尤袤(读若“冒”,南北曰袤,东西曰广)的《遂初堂书目》。 2、《易.系辞下》:“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隋书.突厥传》突厥人“无文字,刻木为契。” 3、现在能见到的最早的石刻文字,是唐代初年在陕西凤翔县发现的“石鼓文”,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馆。 4、最长的简是二尺四寸,用来书写经史、法律。木制的版牍多写公文或画地理图,故称国土为“版图”。又常有用版牍(长一尺)写书信,故有称书信为“尺牍”。 5、《汉书.赵飞燕传》说,赵飞燕用名叫“赫蹄”的小薄纸包药丸,其实这种纸也是缣帛。 6、宋代最为流行的装订方式是“蝴蝶装”(亦作“蝶装”)。 7、所谓建本,是就地域而言,指福建建阳县的麻沙、崇化两镇书坊所刻之书。 8、宋代刻书最精者是杭州刻本,即“浙本”。 9、元代地方官刻,由各路儒学和书院刻印,其中书院最优。 10、善本八字标准“精校精注、不缺不讹”。而版本鉴别八字经验则是“眼别真赝,心识古今”。 11、“凡读书最切要者,目录之学。目录明,方可读书;目录不明,终是乱读。” 王鸣盛《十七史商榷》 12、宋人马端临《文献通考·经籍考》;清人朱彝尊撰写《经义考》仿照马端临的目录体例;章学诚《史籍考》;谢《小学考》。 13、马端临的目录学体例——自序、总序、大序、小序。 14、古人写字都带着刀和笔,故有“刀笔”一词,《史记》称萧何为秦之“刀笔吏”,后来“刀笔吏”贬称从事文字记录工作的小官。

英文文献阅读笔记精编版

英文文献阅读笔记 Title:Distributed Virtual Inertia Based Control of Multiple Photovoltaic Systems in Autonomous Microgrid Author:Won-Sang Im, Member, IEEE, Cheng Wang, Student Member, IEEE, Wenxin Liu, Senior Member, IEEE, Liming Liu, Senior Member, IEEE, and Jang-Mok Kim, Member, IEEE Source:IEEE/CAA JOURNAL OF AUTOMATICA SINICA, VOL. 4, NO. 3, JULY 2017 Research question: Since an autonomous renewable microgrid usually has much smaller inertia, the control system must be very fast and accurate to fight against the small inertia and uncertainties. To reduce the demanding requirements on control, this paper proposes to increase the inertia of photovoltaic (PV) system through inertia emulation. 在摘要中作者简要叙述了本文研究内容即:寻找一种方法来增加PV系统的惯性以降低系统的控制要求。同时,在Introduction部分,作者进一步对研究问题进行了详细的描述。 Methods: The inertia emulation is realized by controlling the

档案事业概论笔记 (1)

档案事业概论笔记 第一章档案与档案工作 1、产生的条件 ①国家的出现是档案产生的社会条件。 2、早期档案形态:文字的产生是档案产生的客观条件 ②国家的出现 甲骨档案;金石档案(刻在青铜器和铁器的的档案铭文档案与石刻档案的总称) 简牍档案(竹简、木牍) 缣帛档案(用丝织品作为书写载体) 纸质档案 3、档案的概念概念:档案是一种原始信息记录。 “术语”中的档案的概念:国家机构、社会组织或个人在社会活动中直接形成的有价值的各种形式的历史记录。 档案法中的概念:档案指过去和现在的国家机构、社会组织以及个人从事政治、军事、经济、科学技术、文化、宗教等活动直接形成的对国家和社会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等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 含义:①档案形成的主体是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及个人②档案是有保存价值的历史记录。 ③档案的实存形态是多种多样的。④档案是直接形成的历史记录。 ⑤档案的形成客体是社会活动。 4、档案的性质(本质属性和一般属性) (1)、本质属性是原始记录性。 (2)、一般属性是知识性和信息性。档案的信息性又具有自身的某些特性,主要表现为原始性和回溯性。 5、档案与相邻事物的联系与区别。 (1)、档案与图书 相同点:知识性和信息性。 区别:①来源不同。档案是来源于人们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原始记录直接转化而来的,是历史的真迹,图书不真原始性。 ②价值作用不同。③信息存在的方式不同。 (2)、档案与文物。 区别:①文物与档案产生的主观意识不同。②信息内容的要求不同。③实存形态不同。(3)、档案与资料。 区别:①来源不同。档案是本单位履行职能活动中直接形成的文件转化而来的,具有直接性、

档案文献编纂学

档案文献编纂学模拟题 一、解释下列名词 1.档案文献编纂学是研究档案文编篡的原理与方法的科学科目,是对档案文献编篡工作时间经验的总结和理论的概括,是对档案文献编篡工作的方法论研究。 2.选材大纲是编者在选题工作计划的指导下,在认真进行变迁研究的基础上拟定的关于题目内容轮廓和简明而又逻辑的框架结构式文字。 3.外部考证是对文献本身真伪做出鉴别,涉及文献的真实性。如对版本真伪进行考证,可以从该书的编排体例与同时代的同类出版物比较,看是否相符;也可查看书中内容是否反映成书年代的事实。对作者真伪进行考证,可以看作者其他作品的语言风格是否与此书一致,基本观点、思想是否一贯。外部考证可以用技术手段测定纸质,手稿上墨水的褪色程度、或用同位素钾一40、碳—14的衰变程度来测定。 二、简答题 1.孔子编纂学的主要思想。 (1)紧紧围绕编篡目的,服从于自己的思想学说,体现一定的政治目的。(2)深入分析档案文献,排斥荒诞的内容 (3)杜绝主管武断,坚持无为不信,注重对材料的考证。 2.选题的基本条件。 (1)编篡选题应“大而全” (2)编篡选题要防止“炒冷饭” (3)编篡选题要“高层次” 3.简述收集档案的步骤与方法。 (1)选题的步骤,一般可以分为初选、复选、定选三个步骤 (2)选题的方法 集体研究,互相通报主编统一各观点,最终决定材料弃取蒋已选档案登录 三、论述题 1.论档案文献编纂工作的意义。 (1)档案的价值 档案室认识历史的依据 档案室科学研究的基础 (2)档案原件的历史局限 档案实体浩繁状况 档案信息芜杂状况

档案载体局限状况 2.档案汇编的体例及其选择。 (1)我国已经出版的档案文献汇编所采用的体例主要有以下几种: 1按照历史事件发展阶段编排档案文献 2按照汇编题目包括的几个基本问题编排档案文献 3按照汇编文献的作者或通讯这组织档案文献 4按照汇编内题目档案文献的种类编排档案文献 5按照汇编题目涉及的不同地区匪类编排档案文献 6按照档案文献形成的时间顺序依次排列档案文献 (2)确定湖边体例的根据主要有: 汇编题目的客观性 汇编选入的档案文献的特点 汇编的目的 档案文献编纂学模拟题2 一、解释下列名词 1.选题大纲是编者在选题工作计划的指导下,在认真进行变迁研究的基础上拟定的关于题目内容轮廓和简明而又逻辑的框架结构式文字。 2.档案校勘转录和标点过程中,编者发现档案原件在文字上存在讹、夺、衍、倒等现象,并以一定的方式处理之,即为校勘。 3.档案文献编纂是研究档案文编篡的原理与方法的科学科目,是对档案文献编篡工作时间经验的总结和理论的概括,是对档案文献编篡工作的方法论研究。 二、简答题 1.选题的基本条件。 (1)编篡选题应“大而全” (2)编篡选题要防止“炒冷饭” (3)编篡选题要“高层次” 2.注释及其要求。 (1)档案文献的注释,是指对已经决定编篡公布的档案文献中某些不易被读者理解的概念进行解释,并对编篡工作情况下予以简要说明

文献学名词解释、简答、论述

文献学 【名词解释】 1.《三体石经》 2.《穆天子传》 【老师笔记】“信史”,即可信的历史。《穆天子传》虽然影响很大,但传说的成分更多。因此,它不是信史。 【百度解释】记述周穆王事迹而带有虚构成分的传记作品。又名《周王传》﹑《周穆王游行记》,是西周的历史神话典籍之一。。作者不详。为晋咸宁五年(279)汲县民盗掘魏襄王墓所得竹书之一。共6卷。前5卷记周穆王驾八骏马西征之事﹔后1卷记穆王美人盛姬卒于途中而返葬事﹐别名《盛姬录》。后虽有人疑为伪书﹐但一般认为它是周穆王至魏襄王间的传闻记录。 西晋初年(太康二年),在今河南汲县发现一座战国时期魏国墓葬,出土一大批竹简,均为重要文化典籍,通称“汲冢竹书”,竹简长二尺四寸(古尺),每简四十字,用墨书写。其中有《穆天子传》﹑《周穆王美人盛姬死事》,后合并为至今流传的《穆天子传》。由荀勖校订全书六卷。 3.善本 善本最早是指校勘严密,无文字讹误,刻印精美的古籍,后含义渐广,包括刻印较早、流传较少的各类古籍。实际上,真正的善本仍应主要着眼于书的内容,着眼于古籍的科学研究价值和历史文物价值。 善本的完整定义: (1)元代及元代以前刻印或抄写的图书。 (2)明代刻印、抄写的图书(版本模糊,流传较多者不在内)。 (3)清代乾隆及乾隆年以前流传较少的印本、抄本。 (4)太平天国及历代农民革命政权所印行的图书。 (5)辛亥革命前在学术研究上有独到见解或有学派特点,或集众说较有系统的稿本,以及流传很少的刻本、抄本。 (6)辛亥革命前反映某一时期,某一领域或某一事件资料方面的稿本及较少见的刻本、抄本。 (7)辛亥革命前的有名人学者批校、题跋或抄录前人批校而有参考价值的印、抄本。(8)在印刷上能反映我国印刷技术发展,代表一定时期印刷水平的各种活字本、套印本,或有较精版画的刻本。 (9)明代印谱,清代集古印谱,名家篆刻的钤印本(有特色或有亲笔题记的)。 4.类书

自学考试科技档案管理听课笔记简答题

自学考试科技档案管理听课笔记简答题 三、简答题: 1简述科技档案定义的基本含义? 科技档案的定义是科技档案是保存备查的直接记述和反映科技、生产活动的科技文件。 (1)定义揭示了科技档案的产生领域和内容性质,规定了科技档案同其他档案在性质上的区别。科技档案是在科技、生产活动中产生的,是一种科技信息及其载体。 (2)定义明确了科技档案是科技、生产活动的直接记录,规定了科技档案同科技资料在性质上的区别。科技档案是人们认识自然和改造、利用自然活动的原始记录。科技资料则是为了科技、生产活动参考的需要而交流、购买来的间接性的材料。 (3)定义明确了科技档案是保存起来以备查考的科技文件,规定了科技档案同一般科技文件的区别。科技档案是履行了相关手续,集中保管起来的科技文件。 2简述科技档案的专业性特点及其对科技档案管理的影响作用? 专业性是科技档案最突出的特点之一。(T) (1)它的专业性特点,集中表现在形成领域和内容性质两个方面。 1)它产生的领域具有鲜明的专业性特点。任何一项科技、生产活动都是在一定的专业范围内进行的,科技档案作为这种活动的记录,都形成于特定的专业领域。 2)科技档案的内容性质具有鲜明的专业性特征。 (2)专业性特点是实现科技档案科学管理的重要依据之一。如:科技档案工作管理体制的确立,科技专业档案馆的组建,科技档案的整理分类等,都是建立在这一特点的基础之上的。 3简述科技档案类型的多样性特点及其对科档工作的要求? (1)科技档案是一切档案中,类型最为丰富多样的一种。这是由它所记载的社会活动的内容和方式决定的。 (2)这一特点,为科技档案的科学管理提出了许多特殊的要求,如科技档案的各项具体管理环节,都必须根据这种特点,采取相应的措施,以保证实现对科技档案的科学管理和有效利用。 4简述工程档案的基本内容(构成)? (1)项目前期准备文件; (2)工程设计文件; (3)工程竣工文件; (4)工程使用、管理、维护、改建、扩建中形成的文件。 5简述设备档案的种类及其基本特点? (1)设备档案从来源看有两种:一种是自制设备的档案,另一种是外购设备的档案。 (2)设备档案的基本特点同产品档案的特点是一样的,即以型号成套。 6简述科研档案的基本特点及其内容(构成)? (1)科研档案的基本特点之一是以课题成套。一个课题的档案材料,是有机联系的整体。 (2)内容(构成)包括:研究准备工作文件、研究试验文件、成果总结鉴定文件、成果奖励申报文件、成果推广应用文件、其他有关文件。 7简述科技档案的功能? (1)科技档案具有知识储备和依据凭证功能。 (2)科技档案具有情报功能,是指科技档案的内容信息在科技、生产活动中具有的科技参考作用和科技交流作用。 (3)科技档案具有促进生产力发展和提高经济效益的功能。

中国古典文献学笔记整理.doc

一、①“文献”概念: 文:文章(典籍),记录有知识的一切载体; 献:贤才,含知识信息的一切载体。 ②文献概念的溯源、发展: “文献”一词最早见于《论语·八佾》。 第一阶段:“文”,典籍,指书面材料;“献”,贤人,或贤人的口述材料。 代表人物:东汉郑玄《论语注》:“献,贤也。” 魏何晏《论语集解》引郑玄注。 (南宋)朱熹:“文,典籍也;献,贤也。” 第二阶段:叙事为“文”,论事为“献”,同为书面材料。 (元)马端临《文献通考》,在序中称道:引古经史谓之“文”,参以唐末以来诸臣之奏议,诸儒之议论谓之“献”; 元代诗人杨维桢《送僧归日本》诗中:“我欲东夷访文献,归来中土校全经。”所谓的“文献”似乎已专指书籍资料了; 明成祖朱棣《永乐大典》(始称《文献大成》); (清)钱林辑《文献征存录》都把“文献”作为书籍资料的代称。 第三阶段:近现代文献的含义发生了较大变化,偏重于文。 1963年颁布的中国国家标准《文献著录总则》把“文献”定义为“记录有知识的一切载体”; 《中国大百科全书》(图书馆学、情报学、档案学卷)把“文献”界定为:“记录有知识和信息的一切载体。” 赵国璋、潘树广《文献学大辞典》:“所谓文献,就是指任何具有一定历史或科学价值的含有知识信息的物质载体。” 二、文献学(三个基本板块:版本学、目录学、校勘学) 概念:“文献学”在一定程度上是“文献”概念的自然延伸,传统的中国古典文献学指研究我国古典文献的源流、特点、处理原则和方法及其利用的一门学科,此即广义的校雠学。一指传统意义上的文献学(或称古典文献学),二指现代文献学(我国古时从事文献整理与研究学者为教雠学家)。由西汉末年刘向、刘歆父子开创,为历代学者不断发展扩充的,以研究古代典籍的分类、编目、版本、校勘、辨伪、辑佚、注释、编纂、校点、翻译和流通等为主要内容的学科。 研究对象:古典文献,指1919年以前产生的文献,基本以文言文和繁体书写的文献。 三、古典文献学发展概况 1、先秦(起源) ①载体份呈:甲骨、青铜器、石刻、简牍、缣帛。 ②古书开始有注解,训诂学萌芽。 ③孔子整理六经(即《诗》、《书》、《礼》、《易》、《乐》、《春秋》,若是五经,就没有《乐》)。 ④秦始皇三十四年的“焚书”事件和三十五年的“坑儒”事件,对先秦文献的流传产生了很大的破坏性影响。 2、两汉(奠基) ①简帛碑刻同用。

科研文献阅读笔记模板(word版)(个人版本2.0)(1)

文献阅读(实习)笔记 主要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页特意留作空白)

目录 文献1: (3) 文献2: (4) 文献3: (5) 文献4: (6) 文献5: (7) 文献6: (8) 文献7: (9) 文献8: (10) 文献9: (11) 文献10: (12) 文献11: (13) 文献12: (14) 文献13: (15) 文献14: (16) 文献15: (17) 文献16: (18) 文献17: (19) 文献18: (20) 文献19: (21) 【鼠标左键单击目录内容中任意区域,再单击右键弹出菜单,选择“更新域”,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 择“更新整个目录”,即可自动更新目录内容及也页码】 【若还需要大批量添加文献阅读记录(超过19个),则在复制未填笔记的空白模板后连续粘贴多个。 粘贴完毕后,用鼠标选定“文献××”的数字部分,将鼠标对准数字部分,单击右键弹出菜单,选 择“选择相似文本”命令,即可完成文献阅读笔记的编号更新。若觉得此操作过于繁琐,可直接手 工更改编号。】 (上述两段说明若不需要可删除)

(注:若目录的总页数为奇数,则需要再插入一个“下一页”的分隔符,以确保打印时正文第1页的位置,若不需打印可忽略此操作)

文献1: 编号:时间: 标题: 来源(期刊/书籍名称): 年,卷(期):页 作者: 国家或组织名称: 文献价值:高中低无阅读内容:文摘、前言、方法、结果、讨论、结论 要点:(可以是好的问题、好的语言表达、好的文章结构、好的方法。实习的同学可以写一天中遇到的专业问题) 思考:(文章的不足,有没有办法解决等)

参加档案专业人员岗位培训笔记整理及心得体会

参加档案专业人员岗位培训笔记整理及心得体会 参加档案专业人员岗位培训笔记整理及心得体会 心中有不少心得体会时,往往会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有利于培养我们思考的习惯。那么你知道心得体会如何写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参加档案专业人员岗位培训笔记整理及心得体会,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20XX年6月20日至31日,我参加了国家档案局组织的档案专业人员岗位培训,通过为期13天的系统培训,对档案管理工作的基本知识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对档案的价值鉴定、档案的功能利用以及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这次培训,使我学习、成长、收获,不断的思考和总结,并在今后的工作中实践运用。我将培训期间的笔记做了整理,现与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和大家相互学习。 一、熟悉档案 档案管理工作作为企业管理的一部分,必须要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想要熟悉档案,首先要熟悉档案概念: 通俗的说,档案是公司各项日常工作中形成的第一手资料,经过档案工作人员去粗取精、分析归纳、分类编目、认真整理形成的。是公司开展各项工作的见证,是反映公司历史的真实资料,也是研究改进、提高创新发展的宝贵史料。 档案管理工作是一个公司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档案管理工作是公司健康发展的需要,是提高公司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的必要条件,是维护历史真实

面貌的一项重要工作。科学规范的管理档案,是衡量公司业绩与管理水平的重要尺度。一个公司的档案记载着这个公司的发展史,对本公司的科学发展提供了第一手资料,是进行科学分析,扬长避短,制定发展方向的好教材。可见,档案管理工作是各项工作中必不可少的条件性和服务性工作,有助于促进社会建设和各项事业的健康发展。 二、利用档案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来临,各级档案管理工作都在改革创新,逐步把工作重点转移到档案的利用服务上来,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颁布实施,我国档案事业的宏观管理得到全面加强。 为公司申报的多项证件、奖项、业绩证明、追交尾款等提供了最原始、真实的资料,所以档案管理工作为企业取得市场竞争,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三、管理档案 随着档案需求的剧增,只有不断做好档案管理工作,改变管理者的内外素质,增强其专业的知识,实现档案共享价值,才能使档案管理工作跟上企业发展步伐。 1、对每个环节的档案工作严格控制,由于档案管理工作具有保密性,因此,只有对档案管理工作采取集中式的管理以后,才能确保档案的质量和不泄露。 2、档案管理工作的信息化,档案入录的及时与灵活性,影响着档案管理工作的成果和效率。与以往的档案管理工作相比,如今的档案管理工作新增加了信息化的管理,将以往的纸质档案与现代的电子档案结合共同管理,不仅提高了档案管理的.成果,还提高了档案管理的效率。 3、档案管理工作的安全性,由于档案管理工作中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通过严格

档案文献编纂学 笔记

第一章 一、档案、档案信息、档案信息资源 1、识记 (1)档案与文献的关系: 档案是历史上产生最早的文献形式,并随着文献的发展而发展,是原本记录型的原生信息性的文献 (2)档案的特点:直接性、丰富性、系统性 (3)档案信息的含义:指通过某一整体档案中的符号组合所表达的内容为人们解决或判定某一问题所提供的情报 (4)档案信息资源的含义:是一种人造资源,是人类通过历代积存档案方式为后人积累的智能资源。 2、领会:档案的显著特点与特殊价值 二、文献、档案文献、档案文献信息 1、识记 (1)文献概念的出现及含义演变 我国是最早形成文献这一概念的国家,文献一词最早见于《论语。八佾》,“文”释为典籍,“献”释为贤人,最早以“文献”一词用于书名的是元代马端临的《文献通考》,近现代,文献用来泛指具有史料价值和现实价值的档案、图书、资料。文献被定义为:记录有知识的一切载体。 (2)文献的要素:1、所记录的知识和信息2、记录知识和信息的符号3、用于记录知识和信息的物质载体4、记录的方式或手段 (3)档案文献的含义:指以传播档案信息为基本功能的出版物 (4)档案文献信息的含义:指由编纂者所提供的。经过加工处理的、以档案文献为载体、为中介的档案信息。 2、领会:档案文献的含义及其各要素 三、编纂、编著、编辑 1、识记 (1)编纂概念的出现及含义演变: (2)编纂的实质:在实践的基础上对前人成果进行新形式的整理 (3)编著的含义:是介于编纂与创作之间,是兼有编纂与著作双重成分的著作方式。 (4)编辑的含义:指出版机构的专职人员对书稿进行组织、审读、编选、加工、整理等工作,是定稿付印前的重要把关环节,重点在审。 2、领会 (1)编纂的含义及其实质 (2)编纂与编辑的区别与联系: 四、档案文献编纂的定义及基本要素 1、识记 (1)档案文献编纂的含义:是编纂者按照一定的题目要求,对档案信息进行搜集、筛选、审核、加工、整序、评介,以档案文献出版物的形式向社会用户提供档案文献信息的工作。 (2)档案文献编纂工作的基本要素:编撰者、档案信息、编纂过程、档案文献、用户 (3)编纂者的含义: (4)档案文献编纂的客体:档案信息是档案文献编纂的客体,是档案文献赖以生成的原料,通常称为“材料” (5)档案文献编纂活动的实质 (6)编纂过程的含义:指将某一部分相关档案信息经过编纂者的劳动转化成档案文献出版物底稿的

中医文献学笔记

中医文献学笔记第一章概论 一、文献的概念 1.最早指文章典籍及博学的人。 2.元朝,文章典籍。马端临《文献通考》“凡叙事,谓之文;凡论事,谓之献。” 3.记录有知识的一切载体(权威定义)。三大要义:知识、载体、记录手段。 二、中医文献 1.概念:知识范畴属于中医学领域的文献。 2.大致类别:1)抄刻文献:甲骨文、金文、简牍、帛书、写本、抄本等。 2)印刷文献:唐以后雕版,活字印刷的线装书籍等。 三、中医文献学 1.概念:研究中医文献的学术渊源,整理和利用中医文献的方法及理论的一门学科。 2.研究对象与内容:以目录学、版本学、校勘学、训诂学为主要手段。是以中医古典文献为主要对象兼及现代中医文献。 中医古典文献:殷商——1840/1911 3.中医古典文献的数量12124种(《中医图书联合目录》) 4.研究方式:1)善本影印善本:文物价值、艺术价值及学术价值较高,雕刻或活字印刷、刻印抄写质量较好的版本。 2)标点、校勘、注释 3)类书:编辑各门类或某一门类的资料,按照一定的方法加以编排,以便于应用的工具书。 4)丛书:编集各种单独著作而冠以总名。 第二章历代中医文献研究概况 一、先秦—两汉战国公元前475年三家分晋(赵)公元前403年分晋完毕 1.先秦时期的医学典籍具有相当的繁荣程度1973年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十五种古医籍,如五十二病方、导引图、养生方等。 2.首次由政府组织进行了大规模的医籍整理公元前25年,汉成帝命令李柱国校方剂刘歆《七略方技略》《汉书艺文志》

3.四大经典(黄、神、伤、难)的问世标志着医学理论体系的完善。 二、晋唐西晋266年 1.医学分科逐渐向基础理论和各科临床拓展: 1)基础理论:华佗《中藏经》、《内照图》,王叔和《脉经》,巢元方《诸病源候论》 2)针灸皇甫谧《针灸甲乙经》;外科龚庆宣《刘涓子鬼遗方》;儿科《颅囟经》;妇科咎殷《经效产宝》;伤科蔺道人《仙授理伤续断秘方》 2.出现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搜集整理经验方书的高潮,成为这个时代中医文献的标志: 1)官方隋文帝《四海类聚方》隋炀帝《四海类聚单药方》300卷 2)民间晋葛洪《肘后急救方》唐孙思邈《千金要方》《千金翼方》 3)皇帝敕令编修了多种堪称标准典范的医书《诸病源候论》《黄帝内经太素》《新修本草》 4)本草学得到了空前的发展《本草经集注》《新修本草》《雷公炮炙论》 三、两宋金元时期 1.医籍校勘整理和医书编写蔚然成风 1)朝廷组织:A.校正医书局:宋仁宗嘉祐二年(1057年)、神宗熙宁二年(1069年)“新校正” 重订补注《黄帝内经素问》、《伤寒论》、《金匮要略方论》、《金匮玉函经》、《脉经》、《针灸甲乙经》、《诸病源候论》、《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外台秘要》。 B.编写方剂类著作 《太平圣惠方》、《圣济总录》为集方剂与治疗于一身的巨作。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为政府颁发的制剂规范。 C.编写本草类著作:开宝本草、嘉祐孙注本草、大观本草、政和本草、绍兴本草 2)民间自发成无己《注解伤寒论》朱肱《南阳活人书》《苏沈良方》 2.问世了一批划时代的高质量的专科著作 1)钱乙《小儿药证直诀》儿科学形成系统 2)陈自明《妇人大全良方》妇产科初具规模 3)王维一《铜人腧穴针灸图注》《针灸资生经》《十四经发挥》使针灸学始臻大备 4)宋慈《洗冤集录》第一部法医学专著

中国古典文献学笔记整理

中国古典文献学笔记整理

一、①“文献”概念: 文:文章(典籍),记录有知识的一切载体; 献:贤才,含知识信息的一切载体。 ②文献概念的溯源、发展: “文献”一词最早见于《论语·八佾》。 第一阶段:“文”,典籍,指书面材料;“献”,贤人,或贤人的口述材料。 代表人物:东汉郑玄《论语注》:“献,贤也。” 魏何晏《论语集解》引郑玄注。 (南宋)朱熹:“文,典籍也;献,贤也。” 第二阶段:叙事为“文”,论事为“献”,同为书面材料。 (元)马端临《文献通考》,在序中称道:引古经史谓之“文”,参以唐末以来诸臣之奏议,诸儒之议论谓之“献”; 元代诗人杨维桢《送僧归日本》诗中:“我欲东夷访文献,归来中土校全经。”所谓的“文献”似乎已专指书籍资料了; 明成祖朱棣《永乐大典》(始称《文献大成》); (清)钱林辑《文献征存录》都把“文献”作为书籍资料的代称。 第三阶段:近现代文献的含义发生了较大变化,偏重于文。 1963年颁布的中国国家标准《文献著录总则》把“文献”定义为“记录有知识的一切载体”;

《中国大百科全书》(图书馆学、情报学、档案学卷)把“文献”界定为:“记录有知识和信息的一切载体。” 赵国璋、潘树广《文献学大辞典》:“所谓文献,就是指任何具有一定历史或科学价值的含有知识信息的物质载体。” 二、文献学(三个基本板块:版本学、目录学、校勘学) 概念:“文献学”在一定程度上是“文献”概念的自然延伸,传统的中国古典文献学指研究我国古典文献的源流、特点、处理原则和方法及其利用的一门学科,此即广义的校雠学。一指传统意义上的文献学(或称古典文献学),二指现代文献学(我国古时从事文献整理与研究学者为教雠学家)。由西汉末年刘向、刘歆父子开创,为历代学者不断发展扩充的,以研究古代典籍的分类、编目、版本、校勘、辨伪、辑佚、注释、编纂、校点、翻译和流通等为主要内容的学科。 研究对象:古典文献,指1919年以前产生的文献,基本以文言文和繁体书写的文献。 三、古典文献学发展概况 1、先秦(起源) ①载体份呈:甲骨、青铜器、石刻、简牍、缣帛。 ②古书开始有注解,训诂学萌芽。

文献阅读笔记(样例供参考)

文献阅读笔记 1、文献题目: 学生对电学中高斯定理及对称性的理解 (Student understanding of symmetry and Gauss’s law of electricity) 2、作者:Chandralekha Singh (匹兹堡大学,物理与天文系教授) 3、摘要内容: 我们在大学基础物理课上(calculus-based introductory physics courses),调查了学生在学习“对称性”、“电场”、“电通量”这三个概念的困难,这些概念对运用高斯定理是非常重要的。运用高斯定理求解电场需要同时满足:电荷分布具有对称性以及各处的电场方向可以确定。另外,有效应用高斯定理需要理解电场的叠加原理。本研究同时也会帮助学生学会如何灵活运用高斯定理求解电场,帮助他们学会在电荷分布具有对称性时,如何选取合适的高斯面,而这些都促进了学生推理及问题解决能力的发展。为了解释学生在“对称性”、“电场”、“电通量”这三个概念上的困难,我们采用了自由发言(free-response)、多项选择题(multiple-choice questions)测试以及利用“出声思维法或有声思维法”(a think-aloud protocol)对个别学生进行访谈。针对学生在上述概念理解上的困难并为了获得关于这些困难的定量信息,我们也编制了相关选择题。被测试的学生541人,这些学生分三部分:基础物理课上的本科生,高年级电磁学课上本科生,参加助教研修班(a teaching assistant seminar course)的研究生。研究表明,本科生在上述概念的理解方面存在某些共同的困难。 4、研究目的:为了调查了学生在学习“对称性”、“电场”、“电通量”这三个概念上存在哪些困难,并对此困难进行分析,帮助学生正确理解这些概念,正确运用高斯定理。 5、方法及过程: 1)给定题目让学生自由发言及采用“出声思维记录法”,涉及知识内容是对称性及高斯定理等。具体:在大学基础物理课上,将学生按10-20人分为一组,给每组30道题目,让他们自由发言、讨论,并给出各自的理由。同时运用“出声思维记录法”对5个学生进行访谈,更深入了解他们学习中的困难。——获得关于上述概念学习困难的定性信息,同时也有助于后面选择题试卷的编制。 2)选择题测试。分三部分进行: A. 大学基础物理上(非物理专业)541人,8个不同班级,平均分49% B. 电磁学(物理专业)课上(分前后测)前测:33人平均分44%后测:28人平均分49% C. 研究生(助教研修班)课堂上33人(大多数是研一的)平均分:75% 疑问:为什么结果电磁学专业的学生前测成绩不如基础物理课上的学生? 6、结果分析: 在不同年级中测试分数对比可知: 1)A部分的测试结果与B相比:两部分成绩相差不大,对矢量计算的深入学习与否对学生理解“对称性”“叠加原理”、“高斯定理”影响不明显。 2)C部分的测试表明,研究生阶段的学生对上述概念的理解较好,虽然他们在某些地方也存在与本科生相似的学习困难。 通过分析测试结果及对学生的访谈将学生困难大致可以分为六类: 1)电荷、电通量是标量 举例:在1题中,学生常见的错误是认为“电通量”与“电荷都是矢量”。在访谈中,学生说电通量是矢量,因为它的公式中涉及两个矢量;电通量有正负之分;等。 2)叠加原理

(完整版)《档案学概论》课程笔记-冯惠玲

“档案学概论”听课笔记 论:对DA概念(定义)的理解:P5 1、社会性(或社会实践性):DA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直接形成的,其内容为社会实践活动的内容、过程及结论的原始记录。与自然界中自然形成的原始记录物不同,如年轮 2、历史性(或后时性):从时态上讲,DA是过去已经形成的而不是正在形成或尚未形成的东西。所谓“让过去告诉现在,让历史告诉未来”。非人类历史文化遗产的全部,而是其中只有基础性支持意义的重要部分 3、确定性:DA内容信息的清晰、确定性和其载体的固化、恒定性。或:DA所记录的内容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而且这些清晰、确定的信息内容又是以固化的物质载体形式存在的,二者缺一不可。这是DA区别于最为临近的事物——文物的根本点。 4、原始记录性:这是DA的本质特性,是DA区别于其他事物尤其是相邻事物的独一无二的本质所在。 简:DA的本质特性:P6 “原始记录性”是DA的本质特性,是DA区别于其他事物尤其是相邻事物的独一无二的本质所在,还从根本上决定着管理方法的基本取向。对DA的管理无论怎样简便、有效,均不能以伤害DA的本质特性为代价,只能以充分实现其对以往历史事实的原始记录价值为轴心。这是所有管理活动的基本原则之一:管理方法必须维护被管理对象的本质特性。因此现在各国均以“来源原则”(或全宗原则)为核心的历史主义方法作为DA管理(尤其是实体管理)的基本方法。 简:DA的实存形态: DA的实存形态是DA在现实中的具体存在形式。在各种各样的事物中,只有具有DA属性者,才是DA.根据定义,尤其是DA的本质特性,其实存形态不是唯一的,而是多种多样。目前DA的实存形态主要仍是各种文书,尤其是文书的定稿——唯一的且可信赖程度最高的稿本。 简:制作时是否有意,对档案的日后管理和档案的功能、价值具有不同的效应。 1、有意看作的优点:为久存,制作材料较好,格式规范,留存较齐全、完整。 缺点:内容往往难以做到客观、真实,常有虚假不实甚至有意作伪,易产生抑恶扬善、报喜不报忧等内容上的偏差、错误。 2、无意制作的优点:无意中留下真实客观的记录,较好地体现DA的原始记录性。 缺点:制作材料的质地不好,耐久性差,书写格式往往不规范,且留存状况不好,不易齐全完整。不利于DA的保存和日常管理使用。 论:准确理解DA的真实可靠性: DA,尤其是它内容的真实可靠性不是绝对的,准确、客观、真实、正确是相对的不能因此全盘否定DA的真实可靠性。种种不客观、不真实、甚至伪造的DA本身也是一种历史的真实,是一种客观存在的事实。DA的真实可靠性有至少2层含义: 1、如DA的内容无失实、歪曲、作伪之处,对同一历史事实均有记载的各种信息中它就是最真实、可靠的。因为档案是直接的原始记录,是第一手的原生信息。 2、如有失实、歪曲、作伪乃至伪造之处,其不实之客观事实,也恰是由DA这一实存形态来予以记录、固化并示之世人的。DA只要其自身存在,就没有“假”的,“假”的也是“真”的。 简:DA与信息的关系: 逻辑上是种、属概念的关系。 DA是一种最真实、可靠、最具权威性与凭证性的原生性固化信息。从根本上体现着信息的确定性与可靠性。而信息理论认为:信息的确定性与可靠性是信息的根基所在,没有或确定性、可靠性程度差的信息没有什么价值。所谓“错误、混乱或不可靠的信息还不如没有信息人类社会对信息的依赖、需求程度越高,对信息的确定性与可靠性的要求程度也就越高。从信息理论的角度看,DA是一种最重要的信息,是信息之根——确定性与可靠性的最高体现形式和实存形态。

相关文档